第一篇:中学作文思考
这学期,我担任了初三语文教学工作。该班为普通班,大部分学生的基础都比较差,除了极少数对语文学习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之外,我发现,我无论做多少作文训练,给了学生多少作文的指导,对学生的作文做多精细的批改,学生的审题技巧、构思以及文笔还是没有多大的起色。直到现在,有些学生还是持“作文作文,就是‘作’出来的文章”这样一种观念去写作,有时候,他们甚至捧一两部中学生优秀作文选,到上面去抄一篇上交完事。很明显,我们一直以来的作文教学思路根本没有切实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有的学生甚至根本抄都懒得去抄,让他交作文他就不交。
所以,我对我们初三普通班的整个作文教学思路进行了一点儿反思:
首先,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写作文的重要性。
对于语文,作文分数比例是让人不敢忽视的,在150分的总分中作文就占了1/3甚至更多,这是一个很大的比重,由此可见,写作教学真可谓是语文学科教学的“半壁江山”。尤其对于普通班的学生,就算他们的基础和阅读比较差,但是却不会影响他们在作文方面拿多一些分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光我们语文教师要重视作文教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作文的重要性。要让学生知道你基础再差都要去写作文,特别是在考试中,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的作文写得差就胡乱完成甚至不写。
其次,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
写作文,最重要的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真情实感从哪里来呢?那就是现在生活,我们只有在仔细观察现实生活,从生活实际出发,对现实生活进行思考,才能做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充分认识现实生活,让他们体验生活,从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领悟能力,让他们从中学会独立表达,写出发自内心的话语。
写作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许多学生写作文,往往缺乏真情表现,语言干巴巴的,情思不见影。其原因就是学生手头缺少素材,没有“真事”,缺乏“发现”。素材在哪里?其实,素材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里。只要留心生活,就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值得写得素材。生活中的题材来源有:一是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可以真实地记录下来,为以后写作积累素材;二是关注事实新闻,国家大事等。如,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通过看新闻或者报纸,及时了解灾区动向,学生可以写日记、写感想,给灾区儿童写信等;5月30日奥运火炬传递到达宜昌,学生可以写观后感;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可以给喜欢的奥运健儿写信;三是自己做的事和学校组织的活动,及时记下来,如为汶川班级组织的捐款活动、学校组织的义卖活动、“迎奥运,讲礼仪”活动、紧急疏散演习等,这些都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事,只要留心,写作素材无处不在。
可见,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是写好作文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充分认识现实生活,让他们体验生活,不但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能让学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自己的笔墨描绘下来。因此,我们平时应该多引导学生去参与社会活动,仔细观察,认真寻找其中的素材,那么他们的习作一定会绚烂多彩。第三,避免面面俱到。
在以前的作文训练中,我们教师往往会要求学生在文体、立意、谋篇到谴词造句做到面面俱到,且字数一般不得少于600字。但是,这样的要求却并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因为大多数学生完成这样的一篇作文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而且,由于一次作文花费的时间多,而语文又不能仅上写作课,写作的次数很有限,每学期仅六至八次作文,训练重点又不突出,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难以提高。并且,每次作文要求面面俱到,学生很难取得成功,受到老师的表扬。长此以往,在多次失败的打击下,学生就会对作文产生厌倦、害怕甚至对抗的心理。在这种消极情绪的支配下,又怎能写出好作文呢?因此,在作文训练中我们最好进行某一方面的训练,而不应面面俱到,希望学生能一次性地就写出一篇上好的作文来,对
普通班的学生更是如此。
总之,写好作文的方法技巧还有很多,在这里我只是简单地谈谈我的一些想法。我想,即便是普通班,只要我和全玫同学共同努力,在作文课堂上互相的进步,那么学生必然会喜欢写作的,老师也必然会喜欢教这门课程的,我们的作文课就会上得有声有色。进而提高全班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不久以后的中考打下良好的基础。
初中作文教学的基本方略
利川市毛坝初中 向开和
回顾近几年的作文教学,我个人认为新课改以来,作文教学的发展势头并不十分令人满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管如何,窃以为作文教学可以找到一些基本方略:
?
一、作文命题范围──关心事事
?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阶段目标的第四学段(7—9年级)“写作”要求:“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关于写作的“教学建议”是“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学生对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自主拟题,少些命题作文。”这些要求和建议明确指出中学生作文命题范围要“事事关心”,即关注自我、关注家庭、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国是、关注世界等等。例如《我也衔过一枚青橄榄》、《为了母亲的微笑》、《感受生活之美》、《家乡的生活环境》、《把爱心带给他人》、《美国的人权》、《韩剧为什么在大陆流行》、《父母不在身边的日子》、《姐弟相处巧门》、《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一次难忘的“旅行”》、《无法打开的门》、《凿开上天的路》、《走遍东西南北》、《孔乙己,我想对你说》、《于勒,回家吧》、《我的QQ空间》、《网友一夜情》、《给灾区献爱心》、《等待爸妈回家过年》、《五一长假还是短休好》、《初三真累》、《我给教育部长建一言》、„„等等。这些文题,直面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关注到方方面面,可以使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激发写作欲望,迅速进入思考状态,畅所欲言,下笔有神,落笔成文。有利于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有利于多角度地观察生活,有利于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
二、作文材料挖掘──广积深挖
?
现在,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是这样的:生活十分单调,见闻十分狭窄,作业十分繁重,心灵十分扭曲,处境十分孤僻,感情十分脆弱,话语十分粗俗,性情十分暴躁。只要一碰上作文课,就是“抓耳挠腮”“搜肠刮肚”“绞尽脑汁”,结果要么浮想联翩、要么东拼西凑、要么“直接借鉴”。
?
解决办法可以这样:
?
一是充分利用学校视听设备,在课间或三餐饭时开放新闻频道。
?
二是订阅班级报刊,共建班级图书角,利用夕会或课外时间或阅读课阅读。?
三是举办丰富多彩的语文竞赛活动或综合性学习活动,如观察、调查、访谈等。?
四是开创班级作文诊所:语文教师任主任医师,优秀作文创作者任医师。作文可以不定时,保持随到随就诊,每小周会诊一次,并及时反馈会诊结果。会诊时“优生差生,俱为一体。”会诊后“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结果定能“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
五是“广积粮,深挖洞”。
?
如写《我的妈妈》一文,可以这样做:
?
第一步:观察妈妈童年、少年、青年、成年等不同时期的照片,引起回忆。边看边思:妈妈的哪一个时期对我产生过重大影响。
?
第二步:回家仔细观察妈妈的头发、面容、手臂、腰背、腿脚、眼神、牙齿等等,找出变化较大的方面,并思考其原因。
?
第三步:找外公外婆、舅舅舅母、伯父伯母、叔叔婶婶、哥姐弟妹、爸爸、邻居,甚至与妈妈有隔膜的人等,听听她们是怎样看待妈妈的,结合自己的了解做出思考判断。?
第四步:列举出妈妈一生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事件,并找出其中最富典型意义的细节、语言、行为、习惯、交往等。
?
第五步:结合自己表达需要,筛选各个不同渠道收集的材料,并进行精加工处理。?
通过种种有效途径“广积粮,深挖洞”,学生一定会:有话可说、有人可记、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我的妈妈”一定会是一个栩栩如生、形象丰满的“我”的“妈妈”。?
三、材料组织──成竹在胸
?
有了下锅的“米”,还得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把“米”放到锅里,才能煮出中看、好吃“饭”,这就要写作者对自己收集的“米”要成竹在胸。否则就很难实现“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的目的。一般来讲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方式方法。如:
?
1.时间为序
?
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是这样安排的:“许多年前”→“有一天”→“过了不久”→“第二天早上,游行大典就要举行了。”→“皇帝亲自带着一群高贵的骑士们来了”→“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全文以时间为序组织材料,把皇帝这个最高统治者的丑陋形象一步步推到读者面前,给人留下完整深刻印象。
?
2.片段组合?
朱自清的《春》的主体部分依次组织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
图”→“春人图”这些片段,既独立成段,又围绕“春”构成一个整体,层次分明,结构井然。
?
3.空间转换
?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包括两个不同空间范围的故事:一是百草园,一是三味书屋。写百草园突出“乐”,写三味书屋突出“恶”。两部分之间用“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过渡,结构紧凑,衔接自然。写三味书屋的生活作者选取了几个片段,真实而生动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以先生而言,一是知识渊博,二是教学认真;以学生而言,一是敬慕先生,二是伺机寻乐,三是乘机嬉戏等。由此可见,组材方式不是单一的,也可以同一篇文章综合运用各种方式。?
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还可以倒叙开篇、或一线串珠、或精雕细镂、或逻辑为序等等。只要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方法,文章就不会杂乱无章了。以后便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创新了。?
四、作文完善过程──去粗取精
?
著名作家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作品,家喻户晓,流传中外,被选入全国中学语文课本,鼓舞、教育了几代人。他说,我写出《谁是最可爱的人》,最根本的原因是志愿军战士的英雄气概、英雄事迹是这样的伟大、感人。在写作中,魏巍从20多个最为生动的故事中,几经推敲、删减,最后选定了3个最能表现英雄本色的典型事例。稿子写好后,交给《解放军文艺》主编宋之的征求意见,宋主编看后首先被感动了,当即说:“马上送《人民日报》!”《人民日报》社长邓拓看了这篇文章十分激动,破例决定将此文放在《人民日报》头版社论位置发表。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头条发表了魏巍的这篇《谁是最可爱的人》。
【摘自《魏巍创作<谁是最可爱的人>毛泽东批示印发全军》】1951年2月,魏巍完成了3个月的朝鲜采访,《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素材都是王营长流着眼泪向他讲述的。我想,作者历经“3个月的朝鲜采访”,收集了“20多个最为生动的故事”都只能算作是“粗”,只有那“3个最能表现英雄本色的典型事例”才是真正的“精”,如果没有一个痛苦地“去粗取精”的过程,其作品是不可能取得如此成功的。
?
一代文豪鲁迅说过“:我写完文章之后,一般要检查一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删去!”“ 可有可无的字句”不是“粗”吗?剩下的必然是“精”了。
?
如果魏巍先生是从整体上“去粗取精”的话,那么鲁迅先生则是从局部“去粗取精”。大作家都如此,何况我们这些初学者?
?
五、作文评价方式──“死去活来”
?
这是洪宗理先生提出的作文教学的主张,所谓“死去”,就是少一些作文教学的条条框框;“活来”,就是采取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
?
我认为“死去活来”对初中生的作文进行评价也应该是合适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写作评价的建议是:
?
1.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
?
2.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
?
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
3.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
?
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4.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
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写作档案除了存留学生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外,还应有关于学生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的记录,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
?
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
?
以上这些从阶段目标、材料准备、作文修改、评价方式等方面提出了非常切实可行的建议,没有那一条是“死的框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老师一布置作文就提出若干条要求,让学生照着“框框”套,评价时也照着“框框”评,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更不利于学生作文良好习惯的培养。当然,“条条框框”不是不要,一般只是用于日常应用文,不要过多用于评价学生的写作。因此,凡是不利于促进学生作文的评价的“死的框框条条”都应抛弃,都应让其“死去”。下边就我自己的“活来”的评价方式略举一二:
?
个体尺度:学生个体写作只要在原来基础上有了进步,都应适时给予理解、尊重、肯定、鼓励,而不应用其他学生写作水平的尺度去衡量“这一个”。如教师给少年茅盾作文评语:“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教师评价的“这一个”只针对少年茅盾,不会影响“那一个”或“那些”。西方谚云:不当的比较是对孩子的扼杀。不当的评价同样是对孩子的扼杀。
?
激励赞赏:《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用积极的评价”,我认为教师在评价中应重在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独特点,以赞赏的眼光看待。可以用旁批、等第、分数或当面称赞等方式评价,让学生一见到或听到教师的评价就产生快感,引起再创造的兴趣和热情。?
探讨商榷:每次写作各有侧重点,评价不宜面面俱到,指出缺点宜用启发商量探讨口吻。评读时用学生的心理解读学生作文,用成人的心灵抚慰未成年人的心灵。如老师给少年茅盾
《文不爱钱武不惜死论》一文的评语,主要就是针对文字功夫来评的:“慷慨而谈。旁若无人。气势雄伟。笔锋锐利。正有王朗拔剑斫地之慨。”这样的评价易于让学生接受。?
总之,作文教学只要教师做到“死去活来”,学生作文也一定会“死去”“活来”。
第二篇:关于中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厦门市马巷中学 邱云飞
A、内容提要
本文分析了当前作文教学中的现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一些探究。提出了作者认为是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主要从“培养兴趣”、“确立目标”、“仿写范文”、“片段作文训练”、“评改作文”这五个方面进行论述。
B、关键词
作文教学 现状 思考
作文教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并把思维的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作文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形式。如何行之有效地开展中学作文教学,让学生在行文中发现写作的乐趣,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当前,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不少中学语文教师都发现了相类似的问题:有一些学生对作文兴趣不大,害怕写作文,认为作文难学,有的学生写作时假话连篇,有的以闽南方言代替书面语,有的错别字比比皆是,有的还有抄袭现象……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的学生原有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一些常用的基本词汇不懂得使用,语言文字能力相当匮乏。对这部分学生在短时期内提高作文水平的可能性不大,只能降低对其作文的要求,先学写些一些简单的句子和片段,在平常的语文学习当中,有意识地让这部分学生多抄一抄生词,多掌握一些最基本的语言文字及句子;
二是受地方方言影响较为严重。一些学生闽南语讲习惯了,不知不觉地就把地方方言拿来作为书面语言来使用,如“母鸡”一词,闽南方言习惯讲“鸡母”,于是有的学生就写做“鸡母”,又如“去”某个地方,有的学生根据方言的习惯,写的是“来去”某个地方,其目的是说“去”某个地方,但在实际语言运用中会让人摸不着头脑,究竟是来还是去呢?这显然是受到地方方言的影响,克服地方方言对作文教学的影响也是必要的一个教学环节;
三是有的语文作文教学缺乏目标性。作文教学不象课文教学那样,有教学参考资料做范本,教学的目标也很明确,当前的作文教学可以说是真正让每一个语文教师“各显神通”,有的语文教师从周记、周作文入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也有的语文教师“神通”没有施展好,作文教学课准备不够充分,对学生的作文缺乏相应的指导,或许也不知道如何进行指导,很可能就会达不到自己想要达到的作文教学目的;
四是作文技巧过多。有的语文教师没有认识到作文教学的特殊性,侧重于传授作文技巧,对少数领悟能力强、作文有一定基础的同学来说,可能会取得某些促进的效果,而对大大部分写作经验不多的中学生来说,过多的写作技巧很难派上用场,反倒使学生如坠云雾中,听得迷迷糊糊的,真正写起来时却无所适从,致使学生的写作水平不能循序渐进。
尤其象我们这种农村初级中学,一些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较差,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在写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不少,因而对我们来说作文教学更显得任重道远。诚然,作文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作文过程的环节纷繁,写作过程需要遣词造句,还要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才能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比较象样的文章,这样的作文过程对学生来说的确有相当的难度。不仅是学生,写作对于我们语文教师而言也非易事,有的语文教师本身就很少写作,也没有写过什么文章,所谈论的写作技法不过是纸上谈兵,至于所谈的能起到什么效果、起多大的效果,谁也不能知晓。因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师也该常做一做“下水”文章,这样既能探究到作文的一些内在规律,又可在作文教学中把自己的体会应用于教学中,于己于生都是有利的。
中学作文教学有法可依,但无定法,具体怎样做才能真正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全靠教师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作文教学首先要目标目确,切忌我行我素,没有目标性。如果教师本身在自己的作文教学中就缺乏计划性、系统性,这一节课想到哪里就讲到哪里,那一节课怎么想就怎么说,学生就会感到茫然,对作文的神秘感也会油然而生,产生对作文的恐惧感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其次是尽量从简单入手,越简单明了越好,如果一开始就大谈命题创新、语句要生动活泼、观察要细致等等,既笼统又不容易为学生所掌握。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思考。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功的一半”。这对于初入写作之门的中学生来说,尤其如此。对于作文课的形式,应该做到形式不拘一格,让学生看一看DVD名片或是看一看书报,让学生自办作文小报《新苗》,发现优秀习作后,在班级学习栏张贴或登在自办的作文小报上。形式多样的活动,能使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开阔了思路,也找到了乐趣。“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活”就在于兴趣,把学生的内在的学习作文兴趣发掘出来,也只有这样,才能提供给学生源源不断的写作动力。
二、每次写作只确立一项目标要求。如开篇点题作为一种很常见的开头方式,古人把文章开头称为“凤头”,就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小巧、亮丽、引人注目,给人以先声夺人之感。好的开头要有利于围绕主题拓展作者的思想,有利于吸引和引导读者读完全文,其实用性是很强的,也具有相当的说服力。笔者举了《为自己竖起大拇指》一文的开头 “老师高兴地拿着一张证书给我,此时我知道我成功了。老师给我竖起了大拇指。我拿着证书,欣喜地流下高兴的泪水,我为自己竖起了大拇指”,在这个例子中,针对作者是如何开篇点题的,学生们一眼就看出来了,例子很浅显,学生也易于掌握。其他的如篇末点题等,我每次只要求他们在自己作文时运用其中的一项,使他们在每一次写作中都能在某一个点上取得一些成效,获得一种成就感,这样学生就可以发现原来作文是可以这么简单的,从而对作文不再产生畏难情绪,以成就感来刺激学生的写作欲望。
三、注重对范文的借鉴和仿写。记得美国作家富兰克林在初学写作时,经常把看过的报纸专栏优秀文章放在一旁,然后自己根据对读过文章的记忆也仿写一篇类似的文章,最后把两篇文章摆到一起,比较两篇文章各自的得失,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他的写作水平提高得相当迅速。实践证明,把富兰克林的这种做法运用到作文实践中,也是有相当有效的。有人也许会认为,这样的范文不好找,事实上,语文课本里的文章都是很好的范文,熟读课文,把课文中的某些内容信手拈来有机地运用于作文当中,更不失为写好作文的一种巧妙手段。譬如七年级第二单元中的《第一次真好》这篇短文,写的是作者对第一次的体验,第一次的体验如何的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记忆深刻。我不妨就此也要求学生写一写他们的“第一次”,并明确说明可以模仿或借鉴《第一次真好》这篇短文,或仿写其中的字句,在片段上也可模仿。由于“第一次”可写的东西很多,许多学生写的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如《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吃辣椒》、《第一次做水饺》、《第一次骑自行车》、《第一次养小狗》等,加之又可以仿写,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好地写好这篇作文。一次作文课上,在谈到写作文的心得体会时,有一位同学的话让人记忆犹新:“我觉得仿写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最佳途径,每次仿写完一篇文章,我都会拿自己的文章和原文做个比较,是原文好呢还是自己写的好,如果不好又是哪个地方不好,这样一比较我就能轻易地发现写作的一些习惯句子用法,更加懂得如何表达才能更加准确些。”如此看来,仿写永远值得提倡。
四、进行片段作文训练。七年级学生刚入中学大门,对他们的作文要求宜低、简单,适当多一些片段作文的训练,易于学生所掌握。我在作文教学中,注意每次只抓一个目标进行训练,一次只写一个方面或一个事件的过程,如记一次包水饺的过程、一次学骑车的经历、一次失败的考试、一个人物的外貌描写、一次受批评的感受、一次同学朋友的聚会等等,只把这一件事完整地叙述出来,略去了大作文中的开头与结尾,这样日积月累,就可以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五、评改作文。“文不厌改”,有人说“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此话不假,笔者在写作时,也经常感到一篇好的作文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改,甚至四次、五次的修改,才会越来越好。因此我每次作文课之后,都会指定几个同学朗读自己的作文,好的差的都有,学生朗读完后,让各位同学找出其文中的优点和缺点,毕竟“当局者迷”,不少人在写作文时没有看清自己作文中的得失,对于作文中出现的错误并不能很好地发现,而“旁观者清”,由旁观者来指出其文中的得失是一个不错的办法,这样,“当局者”、“旁观者”不仅印象深刻,而且还能互相学到相关的写作经验。改完后,再把誉清的作文和原文做个比较,这样孰好孰劣就一目了然。有时候,也采取学生自改、互改的做法,但由于学生作文水平的差异,有的学生基础好,有的学生基础差,多数学生侧重于修改错别字,对语法上、结构上的毛病较难发现,改出来的作文不一定能真实地反映情况,仍然需要老师的指导,但只要坚持下去,终会显成效的。
作文教学是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它是一个系统的教学工程,如何构筑方能使之既方便教师教学,又易为学生所掌握,这是许多语文教师所热切期盼的,也是笔者所孜孜以求的。本文所谈论的仅是笔者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希望各位同仁不吝指正,共同研究,以期更快更好地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参考:淮安外国语学校课件制作中心 马琳制作的课件 《作文的开头与结尾》
通讯地址:厦门市马巷中学 邱云飞 邮政编码:361101 联系电话:0592-7065291 0***
第三篇:中学计算机课之思考
中 学 计 算 机 课 之 思 考
如今,我们已经跨入21世纪,信息社会已经来临,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标志,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工作与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精神指导下,严格执行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力争做到即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又符合我校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
在计算机教学中,个性品质的培养是计算机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我国《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规定的教学目的中指出:“培养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等良好习惯,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及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它是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和素养方面的体现,也是中学德育教育的内容。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习惯。”中小学时期是最适宜养成良好习惯的时期,我们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特别在上机实验中,应抓住这个黄金季节,努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特别是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等良好习惯。
所谓习惯,实际上是指由重复和练习巩固下来并完全变为某种动作的需要。良好习惯的形成,无非就是引导学生对品质、能力、方法的长期实践和应用,使它们形成比较稳固的学习行为。
习惯的形成仅与环境和教育有关。习惯与智力不同,它与遗传无关,是后天环境和教育培养形成的一种活动倾向,这就给我们上机实践提出了培养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等良好习惯的要求。
良好的习惯形成需要师生双方共同的努力,关键在于思想重视,教师的指导,培养方法得当。
1、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并变为自觉的行动,任何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是靠自己坚强的意志、严格的要求和努力实践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在循循善诱、晓之以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坚强的意志去努力实践。
2、教师在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中,应有良好的习惯。青少年学生模仿性很强,教师应做出榜样,让学生模仿,在模仿训练中形成良好的习惯,然后通过启发自学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在自我教育中发展良好的习惯。
3、常规与有意识训练相结合。良好的习惯可以通过简单的重复养成也可以靠有意识训练来培养。在上机练习中,把培养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良好的习惯当作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牲,根据需要,结合可能,有的放矢,具体明确。
同时根据习惯形成的特点,既要注意从早抓起,防微杜渐,高度警惕任何不良习惯的滋长,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又要注意从点滴抓起,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坚持到底。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起到协调人们在活动中的行为,促进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提高人们的活动效率等积极作用。任何个人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成员,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于社会之中。为了生活和劳动,一个人必然要同其它人发生这样和那样的关系。另外,一项工作和工程单靠个人的能力是难以完成的,必须把一部分人组织起来,按照分工招待各自承担的任务。这就强调了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此外,与人协作精神产生的一种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环境也有益于学生装的身心健康。
计算机科学技术对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可会使人们沉迷于计算机中,对中小学生来说,很可能会从“书虫”变为“网虫”,或迷恋于计算机游戏而缺乏同学之间的交往,或在感到孤独时仅仅与计算机交流思想,以至于发展为心理障碍。因此,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培养,在社会化进程加速的住处时代,以新的态度和方式对待人际关系,对待人与计算机的关系。
由于计算机课程不是高考科目,学生对计算机课认识不够,使计算机课程在中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难以保证,由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单一,受数、理、化等其它学科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大多采用讲解式和灌输式教学方法,不太适合中小学计算机课程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新兴课程,还不太成熟,管理体系也不太健全,还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计算机教学研究体制,没有形成教学研究的风气,大部分计算机教师与外界联系较少。现在,我们中学计算机课程的研究层次较低,研究的焦点往往局限于计算机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至于教材、教法、评估考试等环节,其研究基本是空白。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力求提出明确的教学目的,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符合计算机课程特点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构建适合中学生的课程教材体系。
另外,在计算机教学中不必一概排斥游戏,因为第一、学生可以通过玩游戏激发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并积极主动地从中学到一般软件包使用、安装、复制、压缩等方法;第二,一些编的好的游戏尤其是益智能游戏可以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游戏本身就是由程序组成,其中体现了许多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可以开扩学生思路,自己动手编者按一些简单的游戏,提高编程能力。学生对感趣的事可以极大地调动调动积极性,热情地投入学习思考,这也锻炼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当然,要注意提醒和监督学生不要沉溺于游戏,以到影响正常的学习。另外,学习用的游戏软件应由教师提供,对学生自己拷贝的游戏要事先检
查有无病毒,思想感情是否健康,设计是否适合本年龄段的学生及本校机器,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和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等。
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中应培养中学生的动手能力,首先,要使他们敢于实践,、乐于实践,不仅使他们掌握计算机基本方法,还要训练其动作的准确性、迅速性、协调性和灵活性。在教学中,常出现一些学生不主动操作,在实习课上做一个参观者,或随意操作的现象。教师要针对具体情况加强引导,提出要求并检查落实,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训练。在学生上机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有意识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屏幕、使用帮助信息等习惯,并能够对屏幕显示的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的方法,学到新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第四篇:关于胜利中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胜利中学的几点思考(仅供参考)
一、招待、用车
总体原则:节约为主,适当灵活
除局及以上级别外,一律在校内招待。用酒不超过25.00元/瓶(可以公开在市场上招标,杜绝人情酒),一般不派烟,校内最高用硬黄鹤楼(以软黄鹤楼为主)。对口陪餐,不主动劝酒,具体人员以学校办公室通知单为准。
所有科室、年级的聚餐计划必须在学期初报学校审核通过。用车必须报校长批准,未经批准的只按乘坐汽车价格和人数予以报销。
二、中层领导的选拔和任用
所有职位都必须通过公开形式选拔,建议扩大女性比例(团委、继教师训、装备、教务、计生等可特定),有利于开展工作。
三、建议临时工劳动合同和全县同步,每五个月一签,取消十二个月工资。
四、关心职工软性福利
建议每年组织职工全面体检,和妇女节等相关节日开展外出学习考察等活动。
五、中层领导职位设置
政教:3人 一正、两副、(保卫科管理门卫和宿管员)
教务:2人
一正、一副
团委:1人(兼管女工和计生)
后勤:2人
校产、食堂和商店
年级主任由政教和教务副职兼任。
第五篇:关于中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摘要】德育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如何实施和加强中学德育教育和管理,是目前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本文从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活动组织和理论总结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邓小平同志也反复强调:“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十年来我们的最大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对青少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同志也指出:“抓好教育和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大家都要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开展工作。”纵观历史,充分体现了党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远见卓识,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殷切期望。在全国上下大力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今天,如何加强中学德育工作,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一、建立一只高效的德育教育和管理队伍是中学德育工作开展的前提
我国青少年学生约占全国人口比重的1/5,他们的素质状况,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状况,直接影响着我们国家未来的民族素质状况。在我国处于一个承前继后,继往开来这一重要的历史时期,面临的社会的大变革、经济的大调整、国内外各种思潮的交汇激荡,这些因素必然会冲击和影响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形成和发展,抓住青少年思想道德可塑性强的特点,引导他们积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显得十分重要。另外,世界各国的人才竞争战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要求,“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都要求我们把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德育工作是做人的思想的工作,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培养学生学会做人比学会做学问显得更加重要,因此,要引导学生先学会做人,学会做文明的现代人,做社会主义中国的主人,然后教会他们做学问。学校必须始终坚持“以德立校,育人为本”,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让学生以健全的人格、科学的精神、多方面的才能去迎接各种挑战。
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以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为指挥中心,以全体干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为主体,学生全员参与的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前提。
学校德育工作队伍可以按照“一套班子,五条线”的德育工作网络来组织和形成。
“一套班子”是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对全校德育工作负总责,德育校长和相关部门具体负责。
“五条线”:
1、党支部——群团、工会——教职工——学生;
2、德育校长——政教处、团委会——班主任、学生会——班委会、团支部——学生;
3、教学校长——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任课教师——学生;
4、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庭——学生;
5、社区(街道、村组)——德育基地(传统教育、实践活动、国防教育)——学生。
在这个网络下,党支部、校委会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决策层,掌握全校德育工作的方向;政教处、教导处、团委会、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层,具体制定有关制度、方案;年级组、教研组、学生会、班委会、团支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层,负责落实有关精神,组织有关活动,总结有关工作。
二、健全一套完备的德育管理制度和方案是中学德育工作开展的基础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德育管理的规律,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具体情况制定一系列德育管理制度和措施,使德育工作逐步走上管理制度化、内容系列化、形式多样化、方法科学化、行为自觉化的规范化轨道,这是中学德育工作开展的基础。
关于学校德育制度,首先是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大纲、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
其次,实践活动要以理论为基础、以理论为保障,依据国家教育教学法规,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具有本校特色的、操作性强、能有效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相关的常规制度或规定。如:思想政治工作总体思路和设想、学校德育工作的计划、每周或每月的安排、政教处工作职能、政教工作人员分工、班主任工作职责、学生干部工作职责、学生一日常规、学生礼仪规范、学生思想品德评定实施办法、“校园之星”评选制度、学生宿舍管理制度、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班级量化考评办法、班主任工作量化考评办法、学生管理及违纪处分办法等。
还有,学校德育具体活动的开展,也必须要有比较详细的方案,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按章操作,依法办事。
三、组织一些积极向上的课内、课外活动是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内容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最根本的育人工程,学生成长各个过程中所需要吸收的营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来提供,课堂教学中的德育也是最丰富的教育,因为课堂教学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集中传递古今中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多种多样的精神文明的内容。对此要求各科任课教师立足课本,掌握自身所任学科的特点,紧紧抓住学科优势,将学科中可以发掘出的德育内涵寓于本学科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德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此外,坚持在活动中育人的原则,逐步形成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内容,学生课外活动等为途径的系列德育活动也是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内容。
德育活动应该讲求序列性、主题性和连续性,每月的德育活动可以结合该月的特点或重大时间纪念日来开展,比如:元月,进行文艺演出,展示青春和才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三月,开展有意义的绿化环保行等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四月:法制教育,培养学生法制意识,安全意识;五月:火红的青春,文化艺术节,新团员和成人宣誓仪式;六月:远离营业性网吧,毕业畅想,接受祖国挑选,评选文明班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模范共青团员;
七、八月:夏令营,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九月:尊师重教,国防教育,军事训练,新生入学教育;十月:国庆征文,歌颂祖国;十一月:爱我学校演讲赛,诗歌会,朗诵会等,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十二月:越野长跑,健身、砺志行动等。
此外,还可以开展一些常年进行的活动:办好业余党(团)校,开设心理辅导室,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开好主题班会,升旗仪式和国旗下的誓言,办好校园橱窗、黑板报和校园广播等。这些活动应该是积极向上的,符合正面引导的原则,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活动,纯化学生的德行,开启学生的心智,升华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文明礼貌的行为作风、勤奋求学的进取精神、团结拼博的团队精神,从而形成“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良好育人氛围。
四、总结一批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成果是促进德育创新和发展的动力
在实践中总结理论,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是推动学校德育工作不断创新和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特别注意资料的积累和工作的总结,可以通过创办刊物《德育简报》或建立德育网页、论坛等方式来整理各种资料,发布各种信息,总结各项工作,公布活动结果。
还要特别关注德育工作队伍的培训和提高工作,德育工作队伍中大多没有经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培训,学校应为他们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以使这支队伍的思想得到锻炼,理论水平得到提高,处理事务及洞察是非的能力得到增强,知识结构得到改变。如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是辛苦的,但也是有意义的,在努力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如果能够形成做好工作的思想,则更是难能可贵的。可以在班主任工作总结中推荐、选发相关文章,激发大家的理论创作热情,从而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德育工作体系,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健康发展。加强学校德育,提高德育的实效,是一项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学校必须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以 “三个面向”的要求为指针,以创建一流教育为总体目标,以正确处理德育和智育、体育、美育的关系为指导原则,把德育研究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作为工作重点,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使其成为合格的、高素质的、国家所需要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