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教育]关于作文教学现状的思考
关于作文教学现状的思考
作者:占丽丽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归纳了现今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种不良倾向,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以供教育工作者参考借鉴。
关键词:作文教学作者改革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能否较好地运用语文知识及其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全日制十年制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指出:“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可见,作文在语文中的比重之大。我国封建社会实行“以文取仕”的制度,“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把写作提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今天,我们虽然摒弃了古人把写作完全“神化”的思想,但从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需要的高度,从大语文教学观的高度来看,作文仍为语文中的一个重点。
然而,由于应试教育思想作祟,现今中小学写作教学,由于没有独立的作文教学时间,没有完整的作文教学体系,缺乏独立的写作教材等原因,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总地来说,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在此,我结合自身对作文教学的认识与感受,谈谈现今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以及相应的改革措施。
一、小学作文教学现状
我觉得,现在小学生受到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束缚太多,他们的作文大多表达的是课本上教的、老师天天讲的思想和见解,抒发的是空泛的属于别人的情感,失却了童心的纯洁无邪。总体而言,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倾向。
(一)重表达,轻育人
语文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写作是思想情感的文字表露,从听话读写四个方面比较,我认为,写作是学生思想展现的最佳形式,所以叶老提出的“作文即做人”的观点不容致疑。
然而,综观现今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却普遍存在着人文价值削弱,人文底蕴流失的现象。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十分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及其作文的结构和技巧,至于作文的内容是否真实则全然不顾。致使小学生的作文中假话连篇,假故事,假情感屡见不鲜。记得,我小学时期的作文亦是如此,老师要求我们作文符合“大一统”的标准,于是没有了新材料,新内容,便只好拿老掉牙的材料来胡编瞎造、改头换面。雷锋、赖宁、送伞、拾钱包、扶盲人过马路、借同学橡皮等都是我们写作的救星。现今小学作文教学依然如故,学生为了取得好分数,任意拔高立意,泛泛而谈,失却了真情实感,让我们看到的只是千人一面的虚伪的灵魂。这种“重表达,轻育人”,把“求真知,做真人”的品质无形排挤到认识圈之外的现状,着实让人心寒。
(二)重模式,轻能力
在现今小学作文教学中,有的教师不厌其烦地将一些作文知识和方法公式一样抛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套用现成材料与模式。这种写作公式化的僵化训练,相当程度上,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冷落了他们对社会及生活的敏锐洞察,结果必然窒息学生自主思考 的能力,压抑其独具匠心的棱角,导致学生丢掉了开启心灵的钥匙,没有了自己的思想。最后作起文章来却是中心不明、条理不清、语句不通、文法不顺。
现在中国很多大学生不会写文章,这种现象在国外也普遍存在,这不得不归罪于小学时期作文模式化教学的恶果。写作是一种综合的思维训练过程,从观察、构思到成文,都要融合主体积极的思维活动,而并非简单的套用模式。近来,市场上除了大批量的写作辅导书外,又跳出了所谓“作文软件”之类的宝典,深受广大学生朋友的欢迎。然而,对于“作文软件”,笔者是持否定态度的。学生在电脑中输入主题和关键词,四分钟即可得一佳作,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轻能力”现象。即使学生了解材料内容及作文的要求,但是这“四分钟电脑作文”却无益于学生思考材料、组织材料等能力的发展,因此,也是值得广大语文教师注意的地方。
(三)重书面,轻口头
作文教学应包括书面表达和口头训练两个部分。写和说都是表达,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然而现今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过分强调书面作文,对口头训练则置之惘然。这种“重文轻语”的倾向,导致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普遍下降,甚至影响人际交往。
有资料表明,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随年级的增高而不断下降,甚至逐渐退化。有的小学生书面表达文采斐然,能轻松自如地驾驭文字,然而一到口头说话,例如演讲或班会课发言,则结结巴巴,条理不清,语句不顺。笔者的一位同学书面作文成绩优异,但由于口头表达能力差,无法很好地与别人沟通,导致他在找家教时,多次被人谴回。这种现象归根到底还是与小学时期“重书面,轻口头”的作文教学分不开。
(四)重课堂,轻生活 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对认真练习写作是有妨碍的。”学生写作的过程,是从客观外界汲取必要的素材,经过头脑中的加工制作,再运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过程。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所有作文便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然而现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把学生关在教室,苦思冥想,闭门造车的现象却屡见不鲜。这种与世隔绝的封闭式作文训练,导致小学生作文无话可说,假话连篇,东拼西凑。原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的童心,由于缺乏了生活之水的灌溉,写出来的东西往往苍白无力,毫无生趣可言。
离开了生活,缺乏了感受与体验,造成学生对生活中很多写作素材都不熟悉,有的也是一知半解。曾看到过一则关于学生作文的报道,想来令人心惊。某城市一小学中,老师让学生以“大米”为素材写作,城里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认识,根本不知道天天吃的“大米”是怎么来的,于是闹出了“农民伯伯把大米从树上摘下来”的笑话。但是开怀之余,我们又不得不对此作一深思,一言蔽之,怎一个“惨”字了得?
(五)重指导,轻讲评
作文讲评是对学生写作实践全面检查分析的总结,对学生写作具有重要意义。据资料表明,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大都喜欢上讲评课,它既是师生思想认识上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流,是学生期待的一次重要信息反馈。但是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片面注重作文前的指令性建议,而对作文后的讲评不够重视,常常批改完作文,写几句不痛不痒的评语,就把本子发给学生完事,并不进行有充分准备的讲评。据调查表明,在来自小学的100份问卷中,能反映出老师按时进行作文讲评的只有百分之61.6,能有质量地组织讲评的仅百分之37,这个调查结果说明,现今小学作文教学中,讲评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仍然处于薄弱环节。
(六)重范文,轻下水
几年前,上海曾举行过一次师生作文与评改比赛,结果有不少老师的文章写不过学生;苏北有个县也做过类似测验,结果也出乎意料。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呢?作为一个以评析他人文章、指导青少年写作为终生职业的语文教师,自己不会写文章,没有写作实践,还能指导学生作文,提出建设性意见吗?
现今,这种“重范文,轻下水”的倾向在小学语文中依然存在。在写作指导中,很多教师对范文奉若神灵,一个题目给学生,简单提示几句,下面的工作就只是读几篇范文。教师只读不写,只讲不作,导致学生思路狭隘,落入范文模式,写起文章来不是绕范文转圈圈,就是空洞无话,毫无灵性。
二、改革措施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素质教育的薄弱环节。学生普遍存在“听说作文,如见猛兽”的心态,我觉得,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必须转变观念,立足于教法和评改等方面进行改革。
(一)转变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写作是指向自我实现的人生。现今我国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中过分偏重作文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即使强调思想内涵在实际操作中也只是流于形式,另外,假话、套话、空话、大话连篇累牍,导致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鉴于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首先应该转变旧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明确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和目的,注重对学生知、情、意、行多方面的培养和塑造。叶圣陶曾提出“要写出诚实的话,非由衷之言不发,非真情实感不写”,作文务先求“真”,凡与这一道理格格不入的“陈腐观念”或“时髦观念”均要改变。
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教会他们讲真话,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内心出发想写,写自己想写的,所追求的,所欣赏的,同时促进他们知、情、意、行多方面素质的发展。
(二)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
学生是作文的主人,作文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首先,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写作兴趣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①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培养写作意识;②注重平时积累,做到厚积薄发;③开创多种训练形式,提高写作能力。
其次,要注重学生创造力和发散思维的培养。①小学语文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树立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给学生营造创新的环境。②大胆放手学生作文,肯定他们的创新意向,给学生广阔的创新空间。③踏踏实实地抓好学生思想素质,语文素质等各项基础素质的培养。④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创设成功机会,激发创造意识。
(三)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i.阅读
梁启超曾说:“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的确,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叶圣陶曾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是关键所在。ii.体验生活
作文教学是带有社会性的,课堂教学仅仅是传授和学习作文的一种方式,而更广阔的场所则是整个社会。因此,当今小学作文教学务必要把课堂与生活相联系,搞开放式作文教学,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多渠道作文教学网络。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在实际生活中获得写作灵感。
iii.课外练笔
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外练笔很重要。例如,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课外写日记,周记,作读书笔记等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灵活自由的练笔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积累材料,提高组织和表达能力。
iv.口头作文
作文教学的实践证明,“说”有助于“写”,经常性的口语训练能锻炼学生选材,构思,语言表达等能力。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以往“重书面,轻口头”的观念,加强小学生的口语训练,例如,组织演讲比赛,诗歌比赛,口头编故事等等,确实提高学生口头作文的能力,以便为人际交往和书面作文服务。
(四)改进评改方法,教师下水作文
作文教学一般简化为“指导--习作--评改”三个环节,其中评改作为收尾性工作,在整个作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据我了解,目前小学作文评改,或评语式,或评分式,或评级式,教师的态度大致可分为两种:敷衍了事型和越俎代庖型。要么对学生的作文草草批阅,要么对此字斟句酌。我觉得,这两种做法都对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
为了克服这些弊病,小学语文教师在评改时构建并运行“互动”模式,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促进关系,使作文评改日益向学生自主,自能操作的模式发展。据上海一所小学实验这种“互动批改”的作文教学改革表明,在调查的学生中普遍认为“互动”模式有益于作文教学的效果。
所以当今小学作文教学中,实行“互动”评改模式势在必行。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提倡互批,自批,众改等方式,创造良好的作文气氛,使全体学生都关心自己和他人的作文。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是教师不会写作文。”现今,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视范文为珍品,而自己下水作文则很少,因此,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应适当减少范文的篇数,提倡教师自己作文。叶圣陶在《文汇报--教师下水》一文中说“语文教师教学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只有亲自尝试写作,在指导学生才能身临其境,体味写作中的酸甜苦辣,并从中找出阻碍学生写作能力长远发展的症结。
结语:
作文即做人。它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不仅对学生语文水平影响很大,而且还关系到学生思想品德、人格品质等多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小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真正确立,作文对他们的影响更是不可小视。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对于作文教学任重道远,必须对作文教学现状有个清醒的认识,并且放眼未来,立足改革,争取使作文教学早日走出困境。
第二篇:关于作文教学现状的思考
小学作文教学现状的几点思考
杨启康(贵州省锦屏县铜鼓镇高柳小学)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能否较好地运用语文知识及其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然而,我觉得,现在小学生受到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束缚太多,他们的作文大多表达的是课本上教的、教师天天讲的思想和见解,抒发的是空泛的属于别人的情感,失去了童心的纯洁无邪。总体而言,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倾向:
一、重表达,轻育人。
语文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然而,综观现今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却普遍存在着人文价值削弱,人文底蕴流失的现象。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十分看中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机械作文的结构和技巧,至于作文的内容是否真实则全然不顾,以致小学生的作文中假话连篇,假故事、假情感屡见不鲜,于是没有新材料、新内容,便只好拿老掉牙的材料来胡编瞎造、改头换面。现今小学作文教学依然如故,学生为了取得好分数,任意拔高立意,泛泛而谈,失却了真情实感,让我们看到的只是千人一面的虚伪灵魂。
二、重模式,轻能力。
在现今小学作文教学中,有的教师不厌其烦地将一些作文知识和方法公式一样抛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套用现成材料与模式。这种写作公式化的僵化训练,相当程度上,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冷落了他们对社会及生活的敏锐洞察,结果必然窒息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抑制其独具匠心的棱角,导致学生丢掉了开启心灵的钥匙。没有了自己的思想,最后作起文章来就中心不明、语句不通。写作是一种综合的思维训练过程,从观察、构思到成文,都要融合主体积极的思维活动,而并非简单的套用模式。
三、重书面、轻口头。
作文教学应包括书面表达和口头训练两个部分。写和说都是表达,两者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然而现今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过分强调书面作文,对口头训练则置之惘然。这种“重文轻语”的倾向,导致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普遍下降,甚至影响人际交往。
有资料表明,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随年级的增高而不断下降,甚至逐渐退化。有的小学生书面表达很好,能轻松自如地驾驭文字,然而一到口头说话,则结结巴巴,条理不清楚,语句不通顺。这种现象归根结底还是与小学时期“重书面,轻口头”的作文教学分不开。
四、重课堂,轻生活
作文离不开生活,这正如我省教育家汪广仁教授所说,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学生作文的过程,是从客观外界汲取必要的素材,经过头脑中的加工制作,再运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过程。离开了生活,缺乏了感受和体验,有的也是一知半解。曾看到过一则关于学生作文的报道,想来令人吃惊。某城市一小学中,老师让学生以“大米”为素材写作,城里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认识,根本不知道天天吃的“大米”是怎么来的,于是闹出了“农民伯伯把大米从树上摘下来”的笑话。
五、重指导,轻讲评。
作文讲评是对学生写作实践全面检查分析的总结,对学生写作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大都喜欢上讲评课,它既是师生思想认识上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流,是学生期待的一次重要信息反馈。但是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片面注重作文前的指令性建议,而对作文后的讲评不够重视,常常批改完作文,写几句不痛不痒的评语,就把本子发给学生完事,并不进行有充分准备的讲评。现今小学作文教学中,讲评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任然处于薄弱环节。
总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却一直是素质教育的薄弱环节,学生普遍存在“听说作文,如见猛兽”的心态。我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立足于教法和评改等方面进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来源:《中国教育科学》http://)
第三篇:关于作文教学现状的思考
作 者:占丽丽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归纳了现今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种不良倾向,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以供教育工作者参考借鉴。
关键词:作文教学 作者改革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能否较好地运用语文知识及其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全日制十年制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指出:“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可见,作文在语文中的比重之大。我国封建社会实行“以文取仕”的制度,“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把写作提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今天,我们虽然摒弃了古人把写作完全“神化”的思想,但从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需要的高度,从大语文教学观的高度来看,作文仍为语文中的一个重点。
然而,由于应试教育思想作祟,现今中小学写作教学,由于没有独立的作文教学时间,没有完整的作文教学体系,缺乏独立的写作教材等原因,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总地来说,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在此,我结合自身对作文教学的认识与感受,谈谈现今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以及相应的改革措施。
一、小学作文教学现状
我觉得,现在小学生受到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束缚太多,他们的作文大多表达的是课本上教的、老师天天讲的思想和见解,抒发的是空泛的属于别人的情感,失却了童心的纯洁无邪。总体而言,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倾向。
(一)重表达,轻育人
语文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写作是思想情感的文字表露,从听话读写四个方面比较,我认为,写作是学生思想展现的最佳形式,所以叶老提出的“作文即做人”的观点不容致疑。
然而,综观现今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却普遍存在着人文价值削弱,人文底蕴流失的现象。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十分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及其作文的结构和技巧,至于作文的内容是否真实则全然不顾。致使小学生的作文中假话连篇,假故事,假情感屡见不鲜。记得,我小学时期的作文亦是如此,老师要求我们作文符合“大一统”的标准,于是没有了新材料,新内容,便只好拿老掉牙的材料来胡编瞎造、改头换面。雷锋、赖宁、送伞、拾钱包、扶盲人过马路、借同学橡皮等都是我们写作的救星。现今小学作文教学依然如故,学生为了取得好分数,任意拔高立意,泛泛而谈,失却了真情实感,让我们看到的只是千人一面的虚伪的灵魂。这种“重表达,轻育人”,把“求真知,做真人”的品质无形排挤到认识圈之外的现状,着实让人心寒。
(二)重模式,轻能力
在现今小学作文教学中,有的教师不厌其烦地将一些作文知识和方法公式一样抛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套用现成材料与模式。这种写作公式化的僵化训练,相当程度上,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冷落了他们对社会及生活的敏锐洞察,结果必然窒息学生自主思考 的能力,压抑其独具匠心的棱角,导致学生丢掉了开启心灵的钥匙,没有了自己的思想。最后作起文章来却是中心不明、条理不清、语句不通、文法不顺。
现在中国很多大学生不会写文章,这种现象在国外也普遍存在,这不得不归罪于小学时期作文模式化教学的恶果。写作是一种综合的思维训练过程,从观察、构思到成文,都要融合主体积极的思维活动,而并非简单的套用模式。近来,市场上除了大批量的写作辅导书外,又跳出了所谓“作文软件”之类的宝典,深受广大学生朋友的欢迎。然而,对于“作文软件”,笔者是持否定态度的。学生在电脑中输入主题和关键词,四分钟即可得一佳作,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轻能力”现象。即使学生了解材料内容及作文的要求,但是这“四分钟电脑作文”却无益于学生思考材料、组织材料等能力的发展,因此,也是值得广大语文教师注意的地方。
(三)重书面,轻口头
作文教学应包括书面表达和口头训练两个部分。写和说都是表达,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然而现今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过分强调书面作文,对口头训练则置之惘然。这种“重文轻语”的倾向,导致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普遍下降,甚至影响人际交往。
有资料表明,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随年级的增高而不断下降,甚至逐渐退化。有的小学生书面表达文采斐然,能轻松自如地驾驭文字,然而一到口头说话,例如演讲或班会课发言,则结结巴巴,条理不清,语句不顺。笔者的一位同学书面作文成绩优异,但由于口头表达能力差,无法很好地与别人沟通,导致他在找家教时,多次被人谴回。这种现象归根到底还是与小学时期“重书面,轻口头”的作文教学分不开。
(四)重课堂,轻生活
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对认真练习写作是有妨碍的。”学生写作的过程,是从客观外界汲取必要的素材,经过头脑中的加工制作,再运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过程。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所有作文便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然而现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把学生关在教室,苦思冥想,闭门造车的现象却屡见不鲜。这种与世隔绝的封闭式作文训练,导致小学生作文无话可说,假话连篇,东拼西凑。原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的童心,由于缺乏了生活之水的灌溉,写出来的东西往往苍白无力,毫无生趣可言。
离开了生活,缺乏了感受与体验,造成学生对生活中很多写作素材都不熟悉,有的也是一知半解。曾看到过一则关于学生作文的报道,想来令人心惊。某城市一小学中,老师让学生以“大米”为素材写作,城里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认识,根本不知道天天吃的“大米”是怎么来的,于是闹出了“农民伯伯把大米从树上摘下来”的笑话。但是开怀之余,我们又不得不对此作一深思,一言蔽之,怎一个“惨”字了得?
(五)重指导,轻讲评
作文讲评是对学生写作实践全面检查分析的总结,对学生写作具有重要意义。据资料表明,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大都喜欢上讲评课,它既是师生思想认识上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流,是学生期待的一次重要信息反馈。但是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片面注重作文前的指令性建议,而对作文后的讲评不够重视,常常批改完作文,写几句不痛不痒的评语,就把本子发给学生完事,并不进行有充分准备的讲评。据调查表明,在来自小学的100份问卷中,能反映出老师按时进行作文讲评的只有百分之61.6,能有质量地组织讲评的仅百分之37,这个调查结果说明,现今小学作文教学中,讲评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仍然处于薄弱环节。
(六)重范文,轻下水
几年前,上海曾举行过一次师生作文与评改比赛,结果有不少老师的文章写不过学生;苏北有个县也做过类似测验,结果也出乎意料。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呢?作为一个以评析他人文章、指导青少年写作为终生职业的语文教师,自己不会写文章,没有写作实践,还能指导学生作文,提出建设性意见吗?
现今,这种“重范文,轻下水”的倾向在小学语文中依然存在。在写作指导中,很多教师对范文奉若神灵,一个题目给学生,简单提示几句,下面的工作就只是读几篇范文。教师只读不写,只讲不作,导致学生思路狭隘,落入范文模式,写起文章来不是绕范文转圈圈,就是空洞无话,毫无灵性。
二、改革措施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素质教育的薄弱环节。学生普遍存在“听说作文,如见猛兽”的心态,我觉得,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必须转变观念,立足于教法和评改等方面进行改革。
(一)转变观念,树立大[1][2]下一页
第四篇:中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中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教育问题历来一个沉重话题教育事业历朝历代兴国安邦大业它关系着一个国家发展大计关系着一个民族兴衰存亡
基础教育教育核心部分塑造一个人综合素质及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综合素质关键而中学教育又构成基础教育核心部分作为个体它承担着一个青少年成长期最基本文化知识和道德观念及人生素养培养;而作为整体它则承担着一代代国家新生力量科技水平和社会公德及国民素质塑造。
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课程改革从总体上已由实验阶段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六项改革目标正在逐步实现:——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为了更全面、科学地了解中学教育现状外在假期间通过走访和查阅资料对##市中学教育情况进行了大量调查发现本市中学教育在建国后历经不断改革不断发展既有显著成就又有存在问题现就中学教育现状作如下分析:
一、中学教育投资规模扩大,布局趋向合理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市中学教育有了很大发展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基础教育落后状况政府逐年加大对文教卫生广电事业投资力度2004年全市为发展文教卫生广电事业财政支出为111060万元占财政总支出23%其中有相当部分用来发展中学教育在学校兴建方面建国后也有了飞跃发展到2004年止全市已建成普通中学270多所其中完全中学27所高级中学7所初级中学220多所九年一贯制中学21所基本上满足了本市人民接受中学教育需求
中学教育布局也日趋合理几十年来党和政府努力改变旧中国学校分布极不合理状况采取措施大力发展乡村教育到目前全市12个县区出吴堡外都有一定数量普通中学各个人口众多乡镇大都建有初级中学在交通枢纽和经济活跃乡镇还建有完全中学而每个县城都有完全中学1到4所榆阳区横山府谷神木还建有高级中学5所从而使学校布局和城乡人口分布相适应
二、中学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差距拉大
中学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在调查中随处可见首先从国家财政支出分配上教
育经费增长幅度远低于财政收入增长本市2005年财政收入计划增长30.7%总支出增长36.6%而文教卫生广电支出增长额只有29.7%其中用于教育经费饮很少其次在各部门之间那些如政府电力交通等有资源支配权利部门在办公室和职工住房、待遇、福利等方面都远远优于学校
中学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还表现在城乡差距上城市人口教育需求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教育资源则非常有限城里中学有漂亮教学大楼花园式休闲校园完善体育设施和教学设备富裕学校校长出门还有高档公车而在农村中学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中现象:篮球场黄泥地足球场一片荒田实验室门上结满了蜘蛛网室内器材更十分陈旧如此环境乡村中学学生怎能得到良好前面教育这种城乡差距严重阻碍了中学教育发展
三、中学教育收费逐年上升家长难承重担
建国初中国中学教育一种国家补贴式教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中学教育事业逐步走向市场化、产业化几乎成了一中自费教育以本市2004年城市普通中学收费标准为例初中学费75元/学期借读费500/元学期课本作业本费140元代办费95元高中学费350元/学期借读费800元/学期择校费8000元课本作业本费150元代办费80元此外还有个别地方和学校收什么所谓赞助费建校费等而补课费考试费资料费则每 一所中学必收一笔费用
教育收费逐年上升直接加重了家长负担特别农民家长负担在中国二元经济体制长期存在情况下农民家庭普遍收入微薄而子女又多大笔中学教育收费就成了农民家庭主要消费且力不从心如果一个家有两个孩子上中学就可以花去一个农民或工人家庭一年收入如果再多一个或几个这个家庭就难以再承受这直接促成了低收入家庭辍学率居高不下状况教育收费高问题不仅影响低收入家庭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们对新知识接收及民主与法治贯彻实行造成障碍
四、中学教育师资队伍壮大素质有待提高
新中国成立50年来本市中学教师队伍有了很大发展教师队伍数量不断提高全市有教职工近14000人仅榆阳区就有2203名其中初中中专任教率达79.5%高中达93%这些人中涌现出大量省市级教学能手特级教师在教学和科研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我市已形成同中学教育事业发展相适应包括培养新教师和培训在职教师两大类师范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师资水平和壮大师资队伍
近年来师资水平虽然有了不断提高但整体素质上还有些偏低既表现在知识积累上有表现在师德修养上本市中学教师特别初中教师整体上存在和学历不高专业技能偏低问题而且各县区普遍缺少美术、音乐等方面专业教师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一支教师对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祖国几代人所以必须大力发展师资队伍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五、中学教育课改步伐缓慢教学考模式化
中国中学教育课程改革口号叫得很响但课程改革步伐总蹒跚不前中学教育其实一直遵循一种模式在学习上表现为一种被动性接受和强迫性记忆典型形式就老师在讲台上拼命地讲课本内容学生在下面拼命地抄本书笔记“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在现实工作中演变为一个万能公式如果你不符合公式要求就必定差生她不要求张扬个性更不赞成渡船过河因为独木桥教育公式唯一解所以老师用教鞭规范学生学生用分数应付老师这就所谓“传道受业解惑矣!”
随着高考试卷标准化不断加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及考试越来越趋向标准化、模式化高考电脑阅卷使试卷变得机械化、呆板化、程式化90年代初作文阅卷也走上了标准化评卷标准化体现在按某种模式来进行阅卷即开头、中间部分、结尾“三段论”模式有人戏称其为“三股文”其惨状可想而知高考“标准化、统一化”呆滞了中学教育改革南辕北辙形成僵化、模式化、程式化教育和学习磨灭了教师和学生们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十多天调查研究中我越来越认识到如何开发和培养学生新能力已应成为我国当前教育改革一个重大问题
创新教育要求把学生看作具有创新潜能创新主体教育结果不仅学生对人类已有思想文化成果接受更重要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创新个性倾向形成亦即创新能力得到开发发展创新教育过程不学生消极被动地被改造而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使教育过程成为学生不断认识、追求、探索、发现和自我完善过程亦即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自我发展能动过程
在中学大力实施创新教育我们必须从教育思想教育制度课程模式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努力做到以下方面:
1、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改革保守教育观念
我们要以实施创新教育为突破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形成有利于创新教育环境特别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形成新教育观、学生观、学习观、人才观 在教育思想上来一次彻底革新使全民族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改革现行课程结构
课程改革要趋向教科书多样性多元化课程结构合理性大力推行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位一体课程体系还学生一片自由创造发挥才能天地教师要树立较强课程意识改变过去那种“重教学轻课程”现象从而推进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改革陈旧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从整体上要真正构建“三主”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发展为主线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教师要积极改变自己教风抛弃自我权威中心意识培养学生好奇心、探索欲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
4、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改革一贯教育体制
改革教育体制首先完善考试制度招生制度特别高考制度和模式使高考和招生制度朝着真正有利于选拔品学兼优有创新才能优秀学生方向转变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其次要形成以促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育评价机制以形成有利于创新教育环境
5、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营造浓厚创新氛围
全社会提倡创新精神营造浓厚社会环境和氛围鼓励人人创新形成有利于创新家庭教育环境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敏捷性和思维独立性注意引导孩子提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鼓励其动手能力培养孩子创新意识形成总的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
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在中学里大力提倡和推行创新教育促进教育质量提高重要途径和条件时代发展要求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挑战需求培养大批世界性一流创新型人才和科学家需求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及至整个中华民族素质需要
姓名:易琴琴
2012年11月2日
第五篇:关于烹饪教育专业教学现状的若干思考(本站推荐)
关于烹饪教育专业教学现状的若干思考
[摘要]进入新时期以来,得益于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广大民众对于餐饮行业的需求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因此我国的烹饪事业逐渐走向了职业化的教育路线,烹饪专业开启了正规化的职业教育。然而与我国蓬勃发展的餐饮行业不相适应的是,当前烹饪教育专业面临着不少的问题,严重的桎梏了我国餐饮行业更好的发展。因此,本文将基于笔者多年的烹饪教育专业实践基础上,对当前烹饪教育专业教学现状展开论述,并据此探究加强烹饪教育专业教学的建设,以此推动我国烹饪教育专业更好的为餐饮行业的蓬勃发展做贡献。
[关键词]烹饪教育;专业教学;教学现状;思考
前言
随着我国餐饮行业的迅速发展,这也促使了烹饪事业开始了职业化的教育。得益于烹饪专业的职业化教育对于学生烹饪专业知识以及操作技能的培养,使得广大学生能够通过烹饪专业教育成为具备良好技能以及管理服务意识于一体的应用复合型人才。然而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的烹饪教育专业的教学现状面临着不容乐观的情况,不仅严重的影响了烹饪教育专业教学的质量,同时极大的制约了烹饪教育培养出符合新时期社会需求的学生。因此,加强我国烹饪教育专业教学刻不容缓。
一、烹饪教育专业教学现状探究
当前,在我国的烹饪教育专业教学现状中主要存着以下三方面的不利因素:①烹饪教育专业的理论落后。导致烹饪教育专业教学理论落后的原因主要在于,我国对烹饪教育领域的研究起步太晚,目前烹饪教学中采取的理论大多是依靠于教师的多年烹饪理论,由此导致烹饪教育专业教学中缺乏较为完善的烹饪理论,严重影响了对学生的培养;②烹饪教育专业教学脱落实际。由于我国的烹饪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其课程体系不仅处于探索阶段,同时也采取了师范专业类的设置,将专业课程分为专业知识、技能培训课程。但由于这些烹饪课程的设置时不仅知识与技能之间联系不足形成两个独立的部分,同时在烹饪职业教育中较为忽视对学生而言最为重要的实习环节,如此一来极易致使了烹饪教育专业教学脱离实际,从而严重的影响烹饪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以及培养拥有良好知识技能、实践能力的应用复合型人才;③烹饪教育专业教学对学生的创新培养不足。在当前的烹饪教育专业教学中依然沿用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法,虽说有助于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以及技能,但也正是由于这种相对固定的教学方法缺乏对学生烹饪创新的培养,致使烹饪教育专业的学生缺乏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因此对学生今后的烹饪发展极为不利。
二、加强我国烹饪教育专业教学建设的对策
1.有效提升教师的烹饪教育专业的理论
2.解决烹饪教育专业理论落后的问题,其关键在于有效提升教师的烹饪教育专业的理论。教师作为烹饪教育专业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其理论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烹饪教育专业学生的能力。首先,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理论必须站在本专业发展的前沿,通过同行交流以及互联网学习等方式第一时间掌握烹饪专业的新做法、新菜品、新食材等,并积极的将这些引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其次,学校也应当为教师更为专业的理论学习提供条件,通过聘请星级厨师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以及技能的培训、支持教师学习深造等。通过以上方式有效的提升教师的烹饪教育专业的理论。
3.紧贴实际,探寻“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途径
烹饪教育专业的教学目标与任务是具备良好技能以及管理服务意识于一体的应用复合型人才。因此,在烹饪教育专业教学中烹饪教育与实践这两方面是同等重要的,不可偏于一端。首先,广大教师应当通过加强烹饪教育专业教学课程的设置,促使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课程两者融合,以专业知识教授作为前提在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讲解完后,要求学生就所教授的烹饪专业知识进行操作,如此一来不仅有效的加深了学生知识的印象,同时也能够使得学生能够得到相应的技能培训,实现烹饪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的双重效果。其次,实习环节是烹饪教育专业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实习不仅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技的有益延伸和补充,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得学生将自己所学能够运用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因此加强学生的实习是实现烹饪教育专业教学的及其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应给于学生足够多的实习材料与实习时间,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实习岗位,因此职业院校教师应积极探寻“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途径,在降低实习材料消耗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与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此同时将教学内容与企业发展需求相结合,从根本意义上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4.实现烹饪教学的创新
首先,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合理安排教学权重,科学突出教学重点。如在讲解“调味”这一内容时,如若课程重点在于讲解酸、甜、苦、辣、咸、香、鲜这七种单一味时,将会耗费大量的课时,而且现在单一味这个知识点较为简单,不适宜当做教学重点。在现在的市场上,湘味、粤式、西餐等新派调料到处可见,大多酒店利用“秘方”、“秘制”的复合调料来形成独特的口味从来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教师在课堂上可结合市场情况来进行讲解,必要时可以增加讲解课时。此外,老师要不断将新的知识,新的讯息,新的理念融入到教学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奠定基础。其次,教师应全面收集市场信息,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以烹饪为例,当前市场食品原料不断推陈出新,例如太空椒、紫青菜、太空白莲等新型蔬菜,还有泰国虾仁、美国牛仔骨、挪威三文鱼等原材料,都可以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再者,要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当今社会亟需创新实用型人才,因此教师应积极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例如在刀工课“花色冷盘”中,以前教师都是通过课文或图案来知道学生进行制作,现在大多花色冷盘都是以立体图案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参照物,给学生预留充足的创作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己构思并将冷盘制作出来,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 王强,俞雅琼,张金龙.高职院校烹饪专业现状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0).[2] 林亚娟.谈职业中学烹饪专业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等职业教育.2006(10).[3] 庄惠.关于烹饪专业教学运用创造性教育思想的一些思考[J].科技资讯.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