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中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市中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教育问题历来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教育事业是历朝历代兴国安邦的大业,它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大计,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基础教育是教育的核心部分,是塑造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及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综合素质的关键。而中学教育又是构成基础教育的核心部分。作为个体,它承担着一个青少年成长期最基本的文化知识和道德观念及人生素养的培养;而作为整体,它则承担着一代代国家新生力量的科技水平和社会公德及国民素质的塑造。为了更全面、科学地了解中学教育的现状,外在假期间通过走访和查阅资料,对##市的中学教育情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发现本市的中学教育在建国后历经不断改革,不断发展,既有显著的成就,又有存在的问题。现就中学教育现状作如下分析:
一、中学教育投资规模扩大,布局趋向合理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市的中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基础教育落后的状况。政府逐年加大对文教卫生广电事业的投资力度,2004年全市为发展文教卫生广电事业的财政支出为111060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23%,其中有相当部分是用来发展中学教育的。在学校的兴建方面,建国后也有了飞跃的发展。到2004年止,全市已建成普通中学270多所,其中完全中学27所,高级中学7所,初级中学220多所,九年一贯制中学21所。基本上满足了本市人民接受中学教育的需求。中学教育布局也日趋合理。几十年来,党和政府努力改变旧中国学校分布极不合理的状况,采取措施,大力发展乡村教育。到目前,全市12个县区出吴堡外,都有一定数量的普通中学,各个人口众多的乡镇大都建有初级中学,在交通枢纽和经济活跃的乡镇还建有完全中学,而每个县城都有完全中学1到4所。榆阳区,横山,府谷,神木还建有高级中学5所。从而使学校的布局和城乡人口分布相适应。
二、中学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差距拉大中学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匀,在调查中随处可见。首先从国家财政支出的分配上,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远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本市2005年财政收入计划增长30.7%,总支出增长36.6%,而文教卫生广电支出的增长额只有29.7%,其中用于教育经费的饮很少。其次在各部门之间,那些如政府,电力,交通等有资源支配权利的部门,在办公室和职工住房、待遇、福利等方面都远远优于学校。中学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匀还表现在城乡差距上。城市人口的教育需求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则非常有限。城里中学有漂亮的教学大楼,花园式的休闲校园,完善的体育设施和教学设备。富裕的学校校长出门还有高档的公车。而在农村中学,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中现象:篮球场是黄泥地,足球场是一片荒田,实验室的门上结满了蜘蛛网,室内的器材更是十分陈旧。如此的环境,乡村中学的学生怎能得到良好的前面教育。这种城乡差距严重阻碍了中学教育的发展。
三、中学教育收费逐年上升,家长难承重担建国初的中国中学教育是一种国家补贴式教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学教育事业逐步走向市场化、产业化,几乎成了一中自费教育。以本市2004年城市普通中学收费标准为例,初中学费75元/学期,借读费500/元学期,课本作业本费140元,代办费95元。高中学费350元/学期,借读费800元/学期,择校费8000元,课本作业本费150元,代办费80元。此外还有个别地方和学校收什么所谓的赞助费,建校费等。而补课费,考试费,资料费则是每 一所中学必收的一笔费用。教育收费的逐年上升,直接加重了家长的负担,特别是农民家长的负担。在中国二元经济体制长期存在的情况下,农民家庭普遍是收入微薄而子女又多。大笔的中学教育收费就成了农民家庭的主要消费,且力不从心。如果一个家有两个孩子上中学,就可以花去一个农民或工人家庭一年的收入。如果再多一个或几个,这个家庭就难以再承受。这直接促成了低收入家庭辍学率居高不下的状况。教育收费高的问题,不仅影响低收入家庭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他们对新知识的接收及民主与法治的贯彻实行造成障碍。
四、中学教育师资队伍壮大,素质有待提高新中国成立50年来,本市的中学教师队伍有了很大的发展,教师队伍的数量不断提高。全市有教职工近14000人,仅榆阳区就有2203名,其中初中中专任教率达79.5%,高中达93%。这些人中涌现出大量的省市级教学能手,特级教师,在教学和科研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同时,我市已形成同中学教育事业发展相适应,包括培养新教师和培训在职教师两大类的师范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师资水平和壮大师资队伍。近年来师资水平虽然有了不断的提高,但整体素质上还是有些偏低,既表现在知识的积累上,有表现在师德的修养上。本市的中学教师特别是初中教师,整体上存在和学历不高,专业技能偏低的问题。而且各县区普遍缺少美术、音乐等方面的专业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支教师对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祖国的几代人。所以必须大力发展师资队伍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五、中学教育课
第二篇:市中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精选)
市中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市中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教育问题历来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教育事业是历朝历代兴国安邦的大业,它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大计,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
基础教育是教育的核心部分,是塑造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及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综合素质的关键。而中学教育又是构成基础教育的核心部分。作为个体,它承担着一个青少年成长期最基本的文化知识和道德观念及人生素养的培养;而作为整体,它则承担着一代代国家新生力量的科技水平和社会公德及国民素质的塑造。
为了更全面、科学地了解中学教育的现状,外在假期间通过走访和查阅资料,对市的中学教育情况进行了大量的
调查,发现本市的中学教育在建国后历经不断改革,不断发展,既有显著的成就,又有存在的问题。现就中学教育现状作如下分析:
一、中学教育投资规模扩大,布局趋向合理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市的中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基础教育落后的状况。政府逐年加大对文教卫生广电事业的投资力度,××年全市为发展文教卫生广电事业的财政支出为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其中有相当部分是用来发展中学教育的。在学校的兴建方面,建国后也有了飞跃的发展。到××年止,全市已建成普通中学多所,其中完全中学所,高级中学所,初级中学多所,九年一贯制中学所。基本上满足了本市人民接受中学教育的需求。
中学教育布局也日趋合理。几十年来,党和政府努力改变旧中国学校分布极不合理的状况,采取措施,大力发展乡村教育。到目前,全市个县区出吴堡
外,都有一定数量的普通中学,各个人口众多的乡镇大都建有初级中学,在交通枢纽和经济活跃的乡镇还建有完全中学,而每个县城都有完全中学到所。榆阳区,横山,府谷,神木还建有高级中学所。从而使学校的布局和城乡人口分布相适应。
二、中学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差距拉大
中学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匀,在调查中随处可见。首先从国家财政支出的分配上,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远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本市××年财政收入计划增长%,总支出增长%,而文教卫生广电支出的增长额只有%,其中用于教育经费的饮很少。其次在各部门之间,那些如政府,电力,交通等有资源支配权利的部门,在办公室和职工住房、待遇、福利等方面都远远优于学校。
中学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匀还表现在城乡差距上。城市人口的教育需求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
则非常有限。城里中学有漂亮的教学大楼,花园式的休闲校园,完善的体育设施和教学设备。富裕的学校校长出门还有高档的公车。而在农村中学,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中现象:篮球场是黄泥地,足球场是一片荒田,实验室的门上结满了蜘蛛网,室内的器材更是十分陈旧。如此的环境,乡村中学的学生怎能得到良好的前面教育。这种城乡差距严重阻碍了中学教育的发展。
三、中学教育收费逐年上升,家长难承重担
建国初的中国中学教育是一种国家补贴式教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学教育事业逐步走向市场化、产业化,几乎成了一中自费教育。以本市××年城市普通中学收费标准为例,初中学费元学期,借读费元学期,课本作业本费元,代办费元。高中学费元学期,借读费元学期,择校费元,课本作业本费元,代办费元。此外还有个别地方和学校收什么所谓的赞助费,建
校费等。而补课费,考试费,资料费则是每一所中学必收的一笔费用。
教育收费的逐年上升,直接加重了家长的负担,特别是农民家长的负担。在中国二元经济体制长期存在的情况下,农民家庭普遍是收入微薄而子女又多。大笔的中学教育收费就成了农民家庭的主要消费,且力不从心。如果一个家有两个孩子上中学,就可以花去一个农民或工人家庭一年的收入。如果再多一个或几个,这个家庭就难以再承受。这直接促成了低收入家庭辍学率居高不下的状况。教育收费高的问题,不仅影响低收入家庭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他们对新知识的接收及民主与法治的贯彻实行造成障碍。
四、中学教育师资队伍壮大,素质有待提高
新中国成立年来,本市的中学教师队伍有了很大的发展,教师队伍的数量不断提高。全市有教职工近人,仅榆阳区就有名,其中初中中专任教率达%,高中达%。这些人中涌现出大量的省市级教学能手,特级教师,在教学和科研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同时,我市已形成同中学教育事业发展相适应,包括培养新教师和培训在职教师两大类的师范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师资水平和壮大师资队伍。
近年来师资水平虽然有了不断的提高,但整体素质上还是有些偏低,既表现在知识的积累上,有表现在师德的修养上。本市的中学教师特别是初中教师,整体上存在和学历不高,专业技能偏低的问题。而且各县区普遍缺少美术、音乐等方面的专业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支教师对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祖国的几代人。所以必须大力发展师资队伍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五、中学教育课改步伐缓慢,教学考模式化
中国中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口号叫得很响,但课程改革的步伐总是蹒跚不
前。中学教育其实一直遵循一种模式,在学习上表现为一种被动性接受和强迫性记忆。典型的形式就是老师在讲台上拼命地讲课本内容,学生在下面拼命地抄本书笔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现实工作中演变为一个万能公式,如果你不符合公式的要求,就必定是差生。她不要求张扬个性,更不赞成渡船过河,因为独木桥是教育公式的唯一解。所以老师用教鞭规范学生,学生用分数应付老师。这就是所谓的“传道受业解惑矣!”
随着高考试卷标准化的不断加强,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及考试越来越趋向标准化、模式化。高考的电脑阅卷使试卷变得机械化、呆板化、程式化。年代初,作文阅卷也走上了标准化,评卷标准化体现在按某种模式来进行阅卷,即开头、中间部分、结尾“三段论”模式。有人戏称其为“三股文”,其惨状可想而知。高考的“标准化、统一化”,呆滞了中学教育改革的南辕北辙,形成僵化的、模式化、程式化的教育和学习,磨灭了教师和学生们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十多天的调查研究中,我越来越认识到如何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新能力,已应成为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问题。
创新教育要求把学生看作具有创新潜能的创新主体。教育的结果,不仅是学生对人类已有思想文化成果的接受,更重要的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个性倾向的形成,亦即创新能力得到开发,发展。创新教育的过程不是学生消极被动地被改造,而是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使教育过程成为学生不断认识、追求、探索、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亦即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自我发展的能动过程。
在中学大力实施创新教育,我们必须从教育思想,教育制度,课程模式,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努力做到以下方面:
⒈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改革保
守的教育观念
我们要以实施创新教育为突破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教育环境。特别是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形成新的教育观、学生观、学习观、人才观,在教育思想上来一次彻底的革新,使全民族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⒉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改革现行的课程结构
课程改革要趋向教科书多样性,多元化,课程结构合理性。大力推行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还学生一片自由创造发挥才能的天地。教师要树立较强的课程意识,改变过去那种“重教学,轻课程”的现象,从而推进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⒊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从整体上要真正构建“三主”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
为主导,以发展为主线。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教师要积极改变自己的教风,抛弃自我权威中心意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⒋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改革一贯的教育体制
改革教育体制,首先是完善考试制度,招生制度,特别是高考制度和模式,使高考和招生制度朝着真正有利于选拔品学兼优,有创新才能的优秀学生的方向转变,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其次要形成以促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评价机制,以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教育环境。
⒌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
全社会提倡创新精神,营造浓厚的社会环境和氛围。鼓励人人创新,形成有利于创新的家庭教育环境。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的敏捷性和思维的独立性,注意引导孩子提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鼓励其动手能力,培养孩子创新意
识的形成。
总之,在中学里大力提倡和推行创新教育是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和条件,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迎接世纪知识经济挑战的需求,是培养大批世界性一流创新型人才和科学家的需求,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及至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
第三篇:中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中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教育问题历来一个沉重话题教育事业历朝历代兴国安邦大业它关系着一个国家发展大计关系着一个民族兴衰存亡
基础教育教育核心部分塑造一个人综合素质及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综合素质关键而中学教育又构成基础教育核心部分作为个体它承担着一个青少年成长期最基本文化知识和道德观念及人生素养培养;而作为整体它则承担着一代代国家新生力量科技水平和社会公德及国民素质塑造。
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课程改革从总体上已由实验阶段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六项改革目标正在逐步实现:——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为了更全面、科学地了解中学教育现状外在假期间通过走访和查阅资料对##市中学教育情况进行了大量调查发现本市中学教育在建国后历经不断改革不断发展既有显著成就又有存在问题现就中学教育现状作如下分析:
一、中学教育投资规模扩大,布局趋向合理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市中学教育有了很大发展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基础教育落后状况政府逐年加大对文教卫生广电事业投资力度2004年全市为发展文教卫生广电事业财政支出为111060万元占财政总支出23%其中有相当部分用来发展中学教育在学校兴建方面建国后也有了飞跃发展到2004年止全市已建成普通中学270多所其中完全中学27所高级中学7所初级中学220多所九年一贯制中学21所基本上满足了本市人民接受中学教育需求
中学教育布局也日趋合理几十年来党和政府努力改变旧中国学校分布极不合理状况采取措施大力发展乡村教育到目前全市12个县区出吴堡外都有一定数量普通中学各个人口众多乡镇大都建有初级中学在交通枢纽和经济活跃乡镇还建有完全中学而每个县城都有完全中学1到4所榆阳区横山府谷神木还建有高级中学5所从而使学校布局和城乡人口分布相适应
二、中学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差距拉大
中学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在调查中随处可见首先从国家财政支出分配上教
育经费增长幅度远低于财政收入增长本市2005年财政收入计划增长30.7%总支出增长36.6%而文教卫生广电支出增长额只有29.7%其中用于教育经费饮很少其次在各部门之间那些如政府电力交通等有资源支配权利部门在办公室和职工住房、待遇、福利等方面都远远优于学校
中学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还表现在城乡差距上城市人口教育需求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教育资源则非常有限城里中学有漂亮教学大楼花园式休闲校园完善体育设施和教学设备富裕学校校长出门还有高档公车而在农村中学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中现象:篮球场黄泥地足球场一片荒田实验室门上结满了蜘蛛网室内器材更十分陈旧如此环境乡村中学学生怎能得到良好前面教育这种城乡差距严重阻碍了中学教育发展
三、中学教育收费逐年上升家长难承重担
建国初中国中学教育一种国家补贴式教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中学教育事业逐步走向市场化、产业化几乎成了一中自费教育以本市2004年城市普通中学收费标准为例初中学费75元/学期借读费500/元学期课本作业本费140元代办费95元高中学费350元/学期借读费800元/学期择校费8000元课本作业本费150元代办费80元此外还有个别地方和学校收什么所谓赞助费建校费等而补课费考试费资料费则每 一所中学必收一笔费用
教育收费逐年上升直接加重了家长负担特别农民家长负担在中国二元经济体制长期存在情况下农民家庭普遍收入微薄而子女又多大笔中学教育收费就成了农民家庭主要消费且力不从心如果一个家有两个孩子上中学就可以花去一个农民或工人家庭一年收入如果再多一个或几个这个家庭就难以再承受这直接促成了低收入家庭辍学率居高不下状况教育收费高问题不仅影响低收入家庭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们对新知识接收及民主与法治贯彻实行造成障碍
四、中学教育师资队伍壮大素质有待提高
新中国成立50年来本市中学教师队伍有了很大发展教师队伍数量不断提高全市有教职工近14000人仅榆阳区就有2203名其中初中中专任教率达79.5%高中达93%这些人中涌现出大量省市级教学能手特级教师在教学和科研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我市已形成同中学教育事业发展相适应包括培养新教师和培训在职教师两大类师范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师资水平和壮大师资队伍
近年来师资水平虽然有了不断提高但整体素质上还有些偏低既表现在知识积累上有表现在师德修养上本市中学教师特别初中教师整体上存在和学历不高专业技能偏低问题而且各县区普遍缺少美术、音乐等方面专业教师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一支教师对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祖国几代人所以必须大力发展师资队伍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五、中学教育课改步伐缓慢教学考模式化
中国中学教育课程改革口号叫得很响但课程改革步伐总蹒跚不前中学教育其实一直遵循一种模式在学习上表现为一种被动性接受和强迫性记忆典型形式就老师在讲台上拼命地讲课本内容学生在下面拼命地抄本书笔记“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在现实工作中演变为一个万能公式如果你不符合公式要求就必定差生她不要求张扬个性更不赞成渡船过河因为独木桥教育公式唯一解所以老师用教鞭规范学生学生用分数应付老师这就所谓“传道受业解惑矣!”
随着高考试卷标准化不断加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及考试越来越趋向标准化、模式化高考电脑阅卷使试卷变得机械化、呆板化、程式化90年代初作文阅卷也走上了标准化评卷标准化体现在按某种模式来进行阅卷即开头、中间部分、结尾“三段论”模式有人戏称其为“三股文”其惨状可想而知高考“标准化、统一化”呆滞了中学教育改革南辕北辙形成僵化、模式化、程式化教育和学习磨灭了教师和学生们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十多天调查研究中我越来越认识到如何开发和培养学生新能力已应成为我国当前教育改革一个重大问题
创新教育要求把学生看作具有创新潜能创新主体教育结果不仅学生对人类已有思想文化成果接受更重要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创新个性倾向形成亦即创新能力得到开发发展创新教育过程不学生消极被动地被改造而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使教育过程成为学生不断认识、追求、探索、发现和自我完善过程亦即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自我发展能动过程
在中学大力实施创新教育我们必须从教育思想教育制度课程模式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努力做到以下方面:
1、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改革保守教育观念
我们要以实施创新教育为突破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形成有利于创新教育环境特别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形成新教育观、学生观、学习观、人才观 在教育思想上来一次彻底革新使全民族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改革现行课程结构
课程改革要趋向教科书多样性多元化课程结构合理性大力推行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位一体课程体系还学生一片自由创造发挥才能天地教师要树立较强课程意识改变过去那种“重教学轻课程”现象从而推进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改革陈旧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从整体上要真正构建“三主”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发展为主线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教师要积极改变自己教风抛弃自我权威中心意识培养学生好奇心、探索欲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
4、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改革一贯教育体制
改革教育体制首先完善考试制度招生制度特别高考制度和模式使高考和招生制度朝着真正有利于选拔品学兼优有创新才能优秀学生方向转变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其次要形成以促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育评价机制以形成有利于创新教育环境
5、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营造浓厚创新氛围
全社会提倡创新精神营造浓厚社会环境和氛围鼓励人人创新形成有利于创新家庭教育环境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敏捷性和思维独立性注意引导孩子提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鼓励其动手能力培养孩子创新意识形成总的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
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在中学里大力提倡和推行创新教育促进教育质量提高重要途径和条件时代发展要求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挑战需求培养大批世界性一流创新型人才和科学家需求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及至整个中华民族素质需要
姓名:易琴琴
2012年11月2日
第四篇:中学教育科研现状的调查报告
小学教育科研现状的调查报告
天场乡天场小学徐为茂
一、调查目的教育科研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顺利开展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是我们教研管理部门需要研究的工作策略。我们开展小学教育科研现状的调查活动,旨在了解目前我县小学教师对教育科研的态度、教育科研知识掌握的程度、参与教育科研的情况、对教育科研的困惑、期望等;了解小学开展教育科研的认识、组织、管理以及教育科研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方面。通过调查求得第一手原始资料,再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从而对问题进行归因分析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提出工作建议,为我县“十五”期间小学教育科研的深化发展提供指导、服务、管理决策等方面的参考。
二、调查内容及方式
开展小学教育科研现状的调查活动,主要是对我县小学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观点和参与行为,以及学校倡导教育科研,推行教育科研的情况作调查了解。因此,调查主要围绕下面几个方面设计内容和方式。
(一)、调查的内容
1、教师对教育科研意义的基本认识
调查教师对科研意义的基本认识,其目的是要了解小学教师对教育科研的态度和认识水平。态度决定行为,认识决定动力。教师对教育科研的态度和认识水平是开展教育科研的基础,是教师需求与教研管理部门服务有机结合的前提条件。
2、教师对教育科研常识的掌握程度
教育科学研究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认识教育科研的规律、按照教育科研的规律开展活动,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识。了解多少教育科研常识,明白多少教育科研原理,直接影响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信度和效度。教师具备的教育科研知识达到什么程度,是教研管理部门普及教育科研活动必须掌握的基本情况。
3、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组织和管理方式
教师开展教研科研活动除了教师自觉的行动外,更需要学校对教育科研的倡导、对教育科研活动的肯定、对教育科研成果的奖励。否则,教师的积极性得不到保护,追求价值
得不到承认,教育科研活动就会偃旗息鼓、半途而废。这就涉及到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组织和管理机制。了解目前学校在这方面的关注程度、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教研部门才能更好地开展指导和管理工作。
4、学校和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迫切希望
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学校是主阵地,教师是生力军。了解学校和教师对教育科研的希望,满足他们的需求,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实施教育科研的潜力,教育科研活动才会蓬勃兴旺、充满生机。教研部门开展教育科研的服务和管理,这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调查的方式
1、调查形式
从调查的广泛性和调查操作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考虑,拟定本次调查主要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工作。问卷题项除充分考虑其合理的内涵和外延外,主要根据一般经验和预测来设计所选问题及数量。题项语句的设计尽量简单明确、具体实在,避免含混不清或隐含某种诱导。行文尽可能.注意语气委婉,避免引发反感而影响调查的客观性。问卷的题目设置包含限制性和开放性两个方面。限制性题目共设置十九个,每个题目四个选项,要求做单项选择。开放性题目只设置一个,要求被调查者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认识提出两个方面的希望和建议。
2、调查的范围和对象
本次调查从学校和教师的区域和层次的代表性、以及调查者本身工作的职责考虑,调查的范围拟定为全县所有初中(含九年制学校)、高中(含职中)课程的学校。调查对象为各学校随机确定的领导及任课教师。
3、调查样本的确定
本次调查共印制问卷三百份。拟定样本为完中共一百一十份、初中共一百四十份、九年一贯制学校共五十份,总计取样三百份。问卷投放根据各个学校教职工人数的大致比例分发,请各学校教导主任主持答卷和回收问卷。经过统计整理,回收到有效问卷共二百六十九份。问卷样本为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参加工作1-5年的教师为84人,占31.23%;参加工作6-10.年的教师为60人,占22.3%;参加工作11-15年的教师为63人,占23.4%;参加工作16以上的教师为62人,占23.05%;教师群体类别比达到科学调查要求的基本规范,样本信度比较可靠。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教师对教育科研与常规教学工作的关系认识
这部分的内容包含在问卷中第2-6题中。其涉及的内容有责任、态度、观念、认识、兴趣等方面。这些方面的内容主要反映的是教师的理念和开展教育科研的内动力情况。从统计来看,比例较大的选项有
1、认为“开展教育科研是每位教师都应该尝试的事情”占83.46%;
2、对教育科研“愿意参与的”占36.4%,“觉得太难”的占29.37%,“确定不了课题”的占25.65%,“缺乏信心”的占14.87;
3、认为教师搞教育科研“主要是为了提高自己理论水平”的占79.63;
4、认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专项经费”的占29.7,“不懂教育科研方法”的占23.05%,“时间安排不过来”的占35.96%;
5、认为开展教育科研首先应该考虑的是“钻研科研知识”的占33.8%,“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的占22.3%,“参观学习”的占26.39%。
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教师对教育科研的意义认识是比较深刻的,对教育科研是比较感兴趣的。这比较充分地证实了我县各小学开展教研科研浓厚氛围已经形成,教研科研已成为当前大家相当关心的热门话题。广大教师不仅仅有了教育科研的意识,而且在开始琢磨教育科研的切入点了。教育科研对广大教师来说还是新鲜事,对新鲜事总免不了这样那样的疑虑。教师们集中反映出的“觉得太难”、“确定不了课题”、“缺乏信心”、“不懂教育科研方法”“时间安排不过来”等等,说明教师们还对教育科研抱有神秘感。因为神秘,就难以涉入,未曾涉入其事,当然就难以知道该具体从那下手。这使我们教研部门应该注意,在提倡导教育科研的具体工作中,要研究怎么来引导教师钻研教育科研知识、怎么从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来确定教育科研的切入点。
(二)、教师对教育科研本身的理解程度
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要了解教师对教育科研本质的初步认识和理解程度。其内容在问卷中第7-
9、15-17题中反映。各题统计比例较为突出的选项如下。
1、认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方向应该是“教学实践研究”的占72.4%;
2、对自己承担课题研究所担心的是“理论知识欠缺”的占47.21%,“不知怎么提炼成果”的占28.62%,“影响教学”的占20.82%;
3、认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成果价值在于“教学成绩有较大提高”的占34.2%,“学会了怎么去研究问题”的占28.25%,“有了教育科研的体会和感受”的占26.77%;
4、对教育科研的知识“了解一些”的占65.43,“比较熟悉”的占12.64,“很陌生”的占14.5%;
5、认为常规教研活动和教育科研活动是“有一定联系”的占44.61,“各有侧重的”的占27.51%,“一回事”的占13.88%。
6、认为教育科研课题应该是“改进教学方法的问题”的占51.67%,“解决工作问题的策略”的占24.54%,“有关大纲教材的认识问题”的占17.84%;
从这部分数据作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对教育科研的本质认识和理解,反映出了中小学教育科研应该立足于教育实践研究的特点,这表明了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最感兴趣的选题类别,是与教学工作密切相关的课题。教师对教育科研的价值评判不仅仅是在于教学成绩提高,更在于教育科研的感受和体会、学会怎么去研究问题。这表明教师开展教育科研,不是单纯着眼于课题本身的成果大小,而是更看重于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带来的观念、思维方式的进步。这种结果,正是普教科研的根本意义所在。
(三)、目前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状况
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问卷中的第10-14题来了解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主要结症反映。各题统计选项比例较大的情况如下。
1、认为学校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会使“教师深入学习教育理论”的占70.26%;
2、认为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关键是“教师的自觉行为”占33.46%,“学校的组织管理”的占27.88%,“上级的指导”的占15.61%;
3、认为要使学校的科研工作得到深化应该“完善激励机制”的占55.76%,“领导带头”的占26.02%,“注重物质奖励”的占14.5%;
4、认为学校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合适的问题”的占35.32%,“没有上级的支持和指导”的占33.83%,“教师没兴趣”的占21.19%;
这部分数据间接反映出,目前学校已将教育科研纳入议事日程,教师们有了尝试教育科研的冲动,意识到了教育理论学习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关系。但是,学校的教育科研的管理还不能满足教师的需要。教师对教育科研的价值取向需要学校引导、教育科研的热情和过程操作需要学校的肯定、怎样将自己工作中的问题上升为课题研究更需要有人点拨和指导。忽视这三方面的问题,就不容易让教师将课题研究与自己的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就不容易使教师注重过程研究,教师就不容易保持持久的动力。建立完善的激励评价机制是学校目前开展群众性教科研的突出问题。
(四)、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期望
这部分内容安排在问卷第18-20题,主要了解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迫切需求。其统计
反映如下。
1、认为教研部门指导帮助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应该侧重“学校实际问题的剖析”的占50.19%,“理论知识讲座”的占22.68%,“案例分析”的占15.99%,“监督考核”的占11.15%;
2、认为我县对于教育科研的工作应该“设立单项基金”的占39.03%,“列入对学校的综合考评”的占23.42%,“着重成果奖励”的占17.1%,“加强宣传”的占16.73%;
3、对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倾向性的希望和建议如下。
(1)希望:倾向性的是“教科研培训、教育理论专题讲座、专家指导、参观学习的机会、案例分析、提供资料、参与课题组研究活动”等。
(2)建议:倾向性的是“设立相关奖励政策、学校设单项考核、改善环境条件”等等。从统计分析来看,教师对这一部分的总体反应是希望从自己身边做起,希望找到自己科研的切入点,希望获得教育科研的体验。对于看中成果奖励的教师并不多,这与前面“教师开展教育科研,不是单纯着眼于课题本身的成果大小,而是更看重于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带来的观念、思维方式的进步”相互印证
四、工作建议
(一)、领导应从办学理念和学校的发展来研究课题
领导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关键。领导对教科研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发展。领导应当关注课题研究的工作。但是一年四季领导头绪繁多,不可能只考虑教育科研的事情,也不可能花多少精力专门来做课题。但是,领导不能回避教育科研,要从推动学校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来考虑新的工作方式。以科研促教研、以科研促发展,这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新理念。领导搞科研,重在研究课题与办学理念的关系、课题与学校的发展的关系、课题目标内容与教学改革的直接和间接的关系。考虑这些问题实质上就是课题研究的一部分,研究这些问题也就是把握学校课题研究发展方向的关键所在。
(二)、做课题的过程中培养教育科研骨干
目前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在没有专设教科室的情况下,一般是教导主任来担当。教导主任对教育科研方面的认识相对普通教师来说要充实得多,看到的问题和对问题的本质分析也要深刻得多。但是,教导主任不可能自己一个人来解决问题,必须要依靠骨干教师带动广大教师一道来解决问题。学校要培养科研骨干,只有让骨干教师承担课题,在做课题的过程小学习教育科研的方法,在做课题的过程中提高理论修养、提高研究水平。我们常常听到很多主任感叹教师不会教育科研,学校没法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什么时候让我们的教师学一学教育科研。其实,与其说“学”教育科研,不如说“做”教育科研。学的目的是会做,但学的时候是不可能做的。不做,学的东西就有距离。做就会遇见问题,有问题就得去学,这时候的学就没有距离感,就学得实在、适用。学会了再做,和在做的过程小学,那一种更适合学校的需要,这自然是很明白不过的了。
(三)、足现实条件搞课题
教师在做或者是准备要做课题的时候,往往是抱怨学校条件和环境差,没有现成的资料。学校对于教师的不满有很多苦衷,本来就是经费不足,条件差,资料设备欠缺是不足为怪的。对于教师的要求,学校往往很棘手,不回答不行,回答也不行。教师的不满和学校的棘手,都在于潜意识里将教育科研与高科技联在了一块,将教育科研神秘化了,认为科研就是高设备高条件的产物。其实,学校教育科研主要是解决教学工作中所产生的困惑和问题。这些困惑和问题是常规教学工作方式下的产物。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一般是转变观念、改进方法、增添措施等。这些途径完全是可以在现有条件下存在的,或者是不难提供的。明确了这一点,我们选题更多的考虑就是自己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搞研究考虑更多的就是怎么充分挖掘潜力。这样一来,我们就会完全立足于现实条件搞课题,搞课题也就有了生命力。
以上三个方面的建议,主要侧重于教育科研 “做”的认识观念。对于怎样保证“做”,使“做”更有动力,这是学校和教育部门常规管理能够解决的问题,这里不再赘言。
第五篇:中学学风现状调查报告
--精选公文范文--------------------------中学学风现状调查报告
中学学风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北皋镇西康町中学
调查方法:观察法、访问法、问卷调查法
撰写日期:xx年月22日
样本数量:300
样本情况:西康町中学的学生
报告撰写:陈药文
报告摘要:
北皋镇西康町中学实习生小组,通过对300名学生进行调查,来了解西康町中学学生学风现状。调查结果反映出西康町中学学风建设存在的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
一、1、背景
北皋镇西康町中学荣获县级乡镇中学第一名,连续四年如此。教学上的硬件设施相对齐全,但学生的学习程度----------------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不一样。学生对学习上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有时候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习状况不佳,良好的教学制度和活跃的学习气氛都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客观因素。在此基础上,还说明了学风建设和学生成绩、个人行为、学习期望、兴趣爱好都有密切的关系。学生对创造优良学风、师资教育水平、教学条件、大量需求。因此,做好学风调查对学风建设的工作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实施方案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西康町中学全部学生,本小组安排的实施方案如下:
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做短期的访问调查和问卷调查。
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本小组对其具体情况做总体分析。
二、填卷人基本情况分析
1、本小组采取无记名问卷的方式调查,、学生对现在学习的需求情况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我校学生对学习有----------------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无需求的比例大概各占了一半,这一情况并不太好,表明我校学生只满足于现有的学习条件和课程设置,没有那种对学习的渴求,这可能会导致一个学校的学习气氛不强烈。
解决措施:
学校可以通过经常与学生谈论现今社会的发展、其所学专业的竞争情况、其所学专业的发展趋势、其所学专业的基本要求等,来刺激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课余时间玩网络游戏的情况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我校经常玩网络游戏的学生占了19%,由于当今社会网络的普及,以及现在学习任务不是那么重,空余时间很多,玩网络游戏属正常现象,所以说19%这个数据还是比较理想的。
解决措施:
为了能让我校学生不沉迷于网络游戏,我校可以多开展点对口的课程,让学生的学习更充实。、家长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了解情况----------------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
调查结果表明:很多家长对其孩子的学习状况都缺乏了解,这表明了学校可能缺乏与家长的双向沟通;也表明了学生可能也缺乏与家长的双向沟通;还表明了部分家长可能觉得其孩子在这个学校的学习并不重要,所以不怎么关心。
解决措施:
班主任可以定期向家长说明其孩子的学习状况;一定要确保期末的成绩单,家长能够看到。、家长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满意程度分析
调查情况表明:家长对学生学习满意的只占了34%,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无所谓的占了13%,这可能会导致了我校某部分学生放弃学习。
解决措施: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管理,严格要求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校还可以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到,其实现在的学习其实也很重要,让其偶尔也督促其孩子学习,偶尔施加一点压力,让其有----------------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学习的动力。、学生对迟到早退的重视情况分析
调查情况表明:我校大部分学生还是重视迟到早退的情况的,部分不重视的可能就是那些成绩不怎么样的或者是那些不在乎学习成绩的人。
解决措施:
学校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思想指导,让他们觉得应该具备一定的时间观念,觉得应该重视迟到早退。
四、总结
影响学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学生的主观因素,学校方面的因素及社会方面的因素。其中对于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学校因素是影响学风的核心因素,在学风建设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主导作用。
教师作为授课的主体,尤其在学风建设中起关键性的主导作用。其授课方式、授课艺术、学术理论水平、亲切感及责任心等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学相长至关重要。----------------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
教学管理是学风建设的关键,其作用的良好发挥,对于规范教师行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意义重大。
班主任是中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骨干力量。对于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品格,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起到积极作用。
学风是学习者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具体体现。学风是学习者的世界观、方法论及相关心理素质发展到一定成熟阶段或者已经表现出稳定趋向是形成的。其发展过程虽然会有突变和飞跃,但更多是渐进、累积的过程,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优良学风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精心培育,来不得一时一事的松懈;而优良学风一旦形成,就可以使学习者获得根本性、方向性和长效性的做学问、做事、做人的精神指导和实践途径,是其受益终
五、学风建设的管理应注重与以下几点结合:
----------------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
1.重视学校管理。加强学生自觉主动性,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整治不良学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重视学生管理。从学生自身做起,同时,还要重点考虑为学生塑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自身的文化底蕴。
3.重视活动文化建设。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加强学生自觉性的培养。
4.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定期严格对老师做考核评估,优劣选择,加强管理。
5.重视学校硬件设备管理。对于一些功能较差的设备软件做相应的改善,监督学生对设备的操作运用情况。
针对西康町中学学风现状提一些建议:
1.组织活动对学习有利,指导学生自觉、自主学习。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2.加强管理,加强文化建设,增强----------------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校园文化气氛。个人认为应该从学生自身做起,加强自身的文化底蕴。
3.加强学生自觉主动性,提高学生自身素质。
4.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对逃课旷课严格管理,对一些不服从管理的进行一定的处置。
5.学风不正,男女生交往过密。整治不良学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6.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生素质教育。选拔优秀老师当班主任,班干部要有实际能力。
7.多开展课外活动,加强学生自身素质,对学生加强管理,自主创新。
8.学校的一些地方是需要进一步改善的,改善硬件设施,老师上课有趣些。
陈药文
----------------精选公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