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大全5篇)

时间:2019-05-12 13:07: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体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体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篇:体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体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定义:体能训练是由体能相关理论、体能训练及实验教学部分组成的课程内容。

(二)编写依据:根据2008版《成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结合旅游与户外运动方向的教学具体情况,以及新形势的需要而制定。

(三)目的任务:

1、培养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认真学习,树立刻苦锻炼和吃苦耐劳的思想品质。

2、系统学习和掌握体能相关理论、基本训练方法和体能能力对技能的渗透基本原理。

3、在系统学习和掌握体能相关理论及训练方法基础上,重点领会各户外运动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达到贯通学生所学基础和户外运动理论与训练实践的结合,为学生认识体质与运动能力关系打好基础。

4、具有独立从事户外运动项目的体能训练及基本科研工作能力。

5、增强运动素质能力,提高专项运动技术和运动能力水平。

6、完成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及考核要求。

(四)课程代码:

(五)教学时数与分配:本课程52学时,3 学分。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总学时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理论课 实践课

实验课

考核

机动

合计 教学时数 20 16 12 2 2

521、理论课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体能及体适能概念及关系释义 体能的构成及各主要项目体能构成的特点 体能的实现方式及促进与限制因素

影响体能的因素 促进体能提高的因素 体能训练的恢复原理

早期高强度体能训练的正面与负面效果 提高基础体能能力与专项体能能力的方法及原理

合计

学时分配 2学时 4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4学时 20学时

2、训练课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静态与动态柔韧能力及练习效果转化训练 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静态起动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 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动态起动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 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起动与疾加速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 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疾加速能力与高速运动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 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无氧移动耐力能力及无氧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 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有氧移动耐力能力及有氧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

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移动灵敏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

机动 合计

学时分配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18学时

3、教学实验课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个人经历体能训练评价

观摩运动训练专业和竞技体校体能训练课及评价

学时分配 4学时* 2学时

制定发展各种运动素质训练计划并讲解其依据 提出各个项目体能训练难点及探疑

合计

4学时 2学时* 12学时

*每人5分钟×32人计算

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

(一)理论课

1、体能及体适能概念释义及关系辩析 1)目前国内外关于体能及体适能概念 2)体能及体适能概念本征 3)体能与体适能概念区别 4)一般与专项体能概念

5)与体能相关概念(体力、体质、适应力)的区别

2、体能的构成及各主要项目体能构成的特点 1)一般体能的构成2)各主要项目体能的构成 3)体能构成的相互关系

4)间接运动素质与专项体能提高的关系

3、体能的实现方式及促进与限制因素 1)各个运动项目的体能实现方式 2)限制单一动作体能实现方式的因素 3)限制周期运动动作体能实现方式的因素 4)导致期运动动作的体能渐进下降因素

4、影响体能的主要因素 1)环境因素 2)场地因素 3)气候因素 4)心理因素 5)动作节奏因素

5、促进体能提高的因素 1)竞技状态 2)关键运动素质 3)生活条件 4)自我控制

6、体能训练的恢复原理 1)自然恢复 2)辅助恢复 3)超量补偿

4)训练中的累加恢复效应

7、早期高强度体能训练的正面与负面效果

1)传统观念

2)恢复能力的正面与负面性

3)基本技术能力与干扰技术能力累加的正面与负面性 4)把握关键体能发展的正面与负面性

8、提高基础体能能力与专项体能能力的方法及原理 1)提高加速运动素质原理 2)提高移动耐力运动素质原理

3)专项短翼和长翼运动距离与专项运动能力提高的原理 4)提高技术能力原理

5)力量训练转化为专项能力的原理

(二)训练课

1、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静态与动态柔韧能力及练习效果转化训练 1)主要方法与手段内容及特征 2)练习效果的专项转化途经 3)方法与手段内容的调控

2、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静态起动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 1)主要方法与手段内容及特征 2)练习效果的专项转化途经 3)方法与手段内容的调控

3、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动态起动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 1)主要方法与手段内容及特征 2)练习效果的专项转化途径 3)方法与手段内容的调控

4、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动态起动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 1)主要方法与手段内容及特征 2)练习效果的专项转化途经 3)方法与手段内容的调控

5、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疾加速能力与高速运动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

1)主要方法与手段内容及特征 2)练习效果的专项转化途经 3)方法与手段内容的调控

6、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无氧移动耐力能力及无氧力量练习效果 转化训练

1)主要方法与手段内容及特征 2)练习效果的专项转化途经 3)方法与手段内容的调控

7、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有氧移动耐力能力及有氧力量练习效果 转化训练

1)主要方法与手段内容及特征 2)练习效果的专项转化途经 3)方法与手段内容的调控

8、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移动灵敏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 1)主要方法与手段内容及特征 2)练习效果的专项转化途经 3)方法与手段内容的调控

(三)教学实验课

1、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的区别性 1)导致传统训练思维的原因 2)现代训练的近期与远期效果

2、专项体能训练效果转化技能能力提高的合理性 1)专项体能训练的目的性

2)专项体能训练效果转化的过度手段 3)转化的时机与前后训练手段的衔接

3、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可行性

1)理论的合理与现实实践的差异 2)体能顺序安排 3)体能训练周期安排

4、各个专项体能训练的要点与难点1)各个专项的体能属性

2)各个专项的关键体能发展的制约性与时机性

四、考核

根据培养目标,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体能相关理论与训练实践应用的掌握程度。

1、考核内容及比例

理论知识:占该学期的60%。教学实验:占该学期的40%。

2、考核方法及要求

(1)理论考核采用笔试,闭卷考试的方法,考核内容主要以讲授内容为主。(2)教学实验 ①体能训练评价 讲稿写作50%、讲解50% ②提出所闻相关问题的解读效果 ③制定体能训练计划的合理性与实用性 作业70%、多媒体讲解30% ④提出问题的思维活跃程度

五、主要参考文献

[1]田麦久刘筱英.论竞技运动项目分类[J].田麦久,刘筱英.论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体育科

学 , 1984,(03)[2]

袁运平.我国高水平男子百米跑运动员体能训练体系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2)、[3]

袁运平.运动员体能与专项体能特征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9):48-52 [4]

田麦久,董国珍,徐本力,等.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84-190 [5]

刘爱杰.耐力性竟速项目专项运动素质的整合.北京体育大学博士毕业论文,2001 [6]

图多·博姆帕著,马铁,郭小艳,周丰,等译.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316-320 [7]

]列·巴·马特维耶夫著.姚颂平译.竞技运动理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158-174.[8]

B·H普拉托诺夫著.陆绍中,张人民,黄孝瑛,译.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M].武汉体育学院编印,1986.81 [9]

钟伯光.Keepfit手册 [M].博益生活通系列7,1996 [10]

熊斗寅.浅析“体能”概念[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0,(1-3)[11]

李之文.体能概念探讨[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1,(3):1-3 [12]

田雨普,郑晓鸿.体能及相关概念辨析[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1,(1):4-6 [13]

杨世勇,李遵,唐照华,等.体能训练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4]

王保成,匡鲁彬,谭朕斌.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评价指标与指标体系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2,38(2):3-4 [15]

柳伯力.体育院校函授教材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84 [16]

赵志英.对体能的探析[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11(1):44-46 [17]

王兴,蔡犁,司虎克,等.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23(1):80-81 [18]

孙学川.现代军事体能探索[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1,(1):1-6 [19]

袁运平.运动员体能与专项体能特征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9):48-52 [20]

冯炜权.运动性疲劳和恢复过程与运动能力的研究新进展[J].北京体院学报.1993;(2)[21]

冯炜权,翁庆章等著.血乳酸与运动训练--应用手册[M].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6 [22]

殷劲.运动性疲劳发展过程理论[J].成都体院学报.1992;(3)[23]

冯炜权.对运动疲劳机理的再认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01)[24]

冯敦寿.不同年龄男子短跑运动员百米跑速度的规律与特点[J].四川体育科学学报1986,3-4 [25]

骆建,等.男子400 m分段时间对运动成绩的影响及血乳酸值的变化[J].体育科学1998.(3)[26]

冯炜权,翁庆章等著.血乳酸与运动训练--应用手册[M].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27 [27]

冯炜权.运动性疲劳和恢复过程与运动能力的研究新进展[J].北京体院学报.1993;(2)[28]

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生理学[M].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164 [29]

冯炜权.运动训练生物化学[M].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64 [30]

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M].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84 [31]

李行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2004:947 [32]

冯炜权.运动训练生物化学[M].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54[33]

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生理学.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279 [34]

陈明达.实用体质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1987.1-4[35]

中国体育科学会和香港体育学院编.体育科学词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50 [36]

蒋正尧主编.人体生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290~293[37]

高等学校试用教材.运动生物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330~33

第二篇:课程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 微生物学 课程英文名称:Microbiology 课程类别: 选修 课程学分数:4 课程学时数:54 授课对象: 口腔八年制

参考教材:沈萍、陈向东《微生物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生物化学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口腔医学专业七八年制的专业基础选修课。微生物学是生物技术的重要基础,主要阐述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鉴定以及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微生物在生物学中的地位及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作用,利用这些知识为今后的专业课打下基础,使微生物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

(1)系统地掌握各类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掌握其营养、代谢、生长以及遗传变异、基因重组和生态分布等方面的微生物学基础理论。

(2)较全面的了解微生物对于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微生物在工业、农业、医药卫生、食品加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3)了解本学科的新进展。教学要求:

要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加强科学态度科学思维的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课堂ppt讲授、提问、讨论、答疑、课后作业

四、教学内容(需标注熟悉、掌握、了解)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绪论这一章的学习,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微生物学在纵向和横向的发展概况及学科特点等。主要内容:

1、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2、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与分支学科

3、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4、微生物学的特点及展望 第二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以实验课为主,以课堂讲授为辅,使学生重点掌握微生物学中几项基本技术,主要包括分离培养技术、无菌操作技术、涂片染色技术、显微观察技术及菌种保藏技术等,同时了解微生物的形态。

重点和难点:本章难点对三大类微生物的认识与区分;教师需要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结合实验课做好该部分内容的教学工作。主要内容:第一节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掌握)

1、无菌技术

2、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方法

3、微生物保藏技术

第二节 显微镜和显微技术(掌握)

1、显微镜的种类及原理

2、制片和染色技术

第三节 显微镜下的微生物形态和大小(了解)

1、真细菌和古细菌

2、真菌

3、藻类

4、原生动物

第三章 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以课堂讲授为主,以实验为辅,使学生重点了解微生物细胞的结构、组成和功能,尤其区分出原核微生物的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细胞结构的区别。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微生物细胞的结构、组成和功能;难点是不同微生物细胞壁结构的多样性,尤其要注意G+和G-菌的区别及应用; 主要内容:第一节 原核微生物(熟悉)

1、细胞壁

2、细胞壁以内的构造

3、细胞壁以外的构造 第二节 真核微生物

1、细胞壁

2、纤毛和鞭毛

3、细胞质膜

4、细胞核

5、细胞质和细胞器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的“营养要求”一节以自学为主,“培养基”一节以课堂讨论为主(事先布置思考题),然后以总结讨论课形式介绍有关“培养基”内容与“物质运输”内容,使学生重点了解培养基的组成原理和各营养物的生理功能。

重点和难点:本章重点是微生物的营养需求及营养类型,难点是对各营养类型碳氮能源间关系的理解。

主要内容: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要求(掌握)

1、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2、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

3、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第二节 培养基(熟悉)

1、配制原则

2、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 第三节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掌握)

1、扩散

2、促进扩散

3、主动运输:初级主动运输,次级主动运输,基团转位等

4、膜泡运输

第五章 微生物代谢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以“产能代谢”为主,以“物质代谢”为辅,重点介绍微生物代谢类型的多样性和特殊性,使学生了解各种不同的微生物有各种不同的代谢途径,可以得到不同的代谢产物,从而激发学生去开发未知的微生物世界,以寻找新的代谢产物的可能性(即微生物新产品的开发)。

重点和难点:能量代谢是本章重点,难点是微生物产能代谢不同途径的区别与联系 主要内容:第一节 代谢概论(了解)第二节 微生物产能代谢(熟悉)

1、生物氧化

2、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3、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4、能量转换

第三节 微生物的耗能代谢(熟悉)

1、细胞物质的合成

2、其它耗能反应:运输、运动、生物发光 第四节 微生物代谢的调节(熟悉)

1、酶活性调节

2、分支合成途径调节:同功酶、协同、累加等 第五节 微生物次级代谢与次级代谢产物(熟悉)

1、次级代谢与次级代谢产物

2、次级代谢的调节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重点讲授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规律以及影响生长的环境因子和控制生长的理化因素,目的是使学生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于科学研究或生产实践中,利用环境因子或理化因子人为地控制微生物的生长。

重点和难点:了解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规律并理解这一规律出现的原因,理化因子对微生物的作用;

主要内容:第一节 细菌的个体生长(掌握)

1、染色体DNA 的复制和分离

2、细胞壁扩增

3、细菌的分裂与调节 第二节 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

1、细菌群体生长规律

2、生长的数学模型

3、主要生长参数

4、连续培养

5、同步培养

第三节 真菌的生长与繁殖

1、丝状真菌的生长繁殖

2、酵母菌的生长繁殖

第四节 环境对生长的影响及生长的测定

1、环境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2、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第五节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控制

1、控制微生物生长的物理因素

2、控制微生物生长的化学物质

第七章 病毒(自学,该章内容学生在《医学微生物》中会系统学习)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内容相对独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非细胞生物——病毒的一般生物学特征,其中讲述重点包括: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病毒的复制周期等。重点在于噬菌体的形态、结构和组成;感染循环和溶源性等,难点在于“噬菌体的复制合成”。通过介绍几种亚病毒因子把学生思路引向由“朊病毒”引起的思考,从而把基础微生物学与科学前沿结合在一起。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病毒与细胞型生物的区别——病毒的特征及病毒复制的动态过程。难点是病毒复制的动态过程及一步生长曲线等内容。主要内容:第一节 概述

一、病毒的定义和特点

二、病毒的宿主范围

三、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第二节 病毒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病毒的分离和纯化

二、病毒的测定

三、病毒的鉴定 第三节 毒粒的性质

一、毒粒的形态结构

二、毒粒的化学组成 第四节 病毒的复制

一、病毒的复制周期

二、病毒感染的起始

三、病毒的大分子合成

四、病毒的装配与释放 第五节 病毒的非增值性感染 第六节 亚病毒因子

第八章 微生物遗传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包括有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主要介绍微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诱变育种和重组育种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了解微生物常规育种技术,并通过认识微生物遗传多样性,微生物基因组结构进而认识微生物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关系,从而把微生物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文明联系在一起。

重点和难点:主要是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接合作用、转导、转化、性导、酵母的遗传特征、真菌的准性生殖、微生物育种及突变菌株的筛选;难点是转化,转导,性导,结合及准性生殖等一系列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主要内容: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熟悉)第二节 微生物的基因组结构 第三节 质粒和转座因子 第四节 基因突变及修复(掌握)

1、突变的类型及其分离

2、突变的分子基础

3、DNA的损伤与修复

第五节 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掌握)

1、接合作用

2、转导

3、转化

第六节 真核微生物的遗传学特征((了解))

1、酵母的遗传特征

2、丝状真菌的准性生殖 第七节 微生物育种(了解)

第九章 微生物的生态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内容以自学和讲授相结合,辅以适当的课堂讨论,使学生了解微生物生态系统多样性和在自然界的分布与作用,重点认识极端微生物的开发利用和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与污染环境的微生物修复等新的生长点。重点和难点: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所起的具体作用较重要; 主要内容:第一节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了解)

1、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2、微生物与物质循环

第二节 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了解)

1、微生物群落

2、土壤、大气和水域中的微生物

3、动、植物体中的微生物

4、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

5、工农业产品上的微生物及霉腐控制

第三节 人体微生物及病原微生物的传播(了解)1 人体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通过水体中的传播 3 病原微生物通过土壤中的传播 4 病原微生物通过空气的传播 第四节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了解)

第十章 微生物的进化、系统发育和分类鉴定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认识微生物的进化关系进而了解生命三域的主要特征,重点掌握微生物分类、鉴定的特征和技术。

重点和难点:进化的测量指征;三界生物理论;分类学的内容包括分类、命名和鉴定;《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是目前进行细菌分类和鉴定的重要参考书目;微生物分类和鉴定的特征,包括基因型特征和表型特征;微生物的快速鉴定和自动化分析技术。主要内容:第一节 进化的测量指标(掌握)第二节 细菌分类(熟悉)

第三节 微生物分类鉴定的特征和技术(了解)第四节 微生物的快速鉴定及自动化分析技术(了解)

第十一章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了解)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内容实际上是全书知识的综合应用,重、难点相对较少;因此自学为主,教师只就学生疑问进行讲解。

重点和难点:真细菌的多样性;古细菌的多样性;真核生物的多样性 主要内容:第一节真细菌的多样性

1、真细菌系统发育总观

2、真细菌的主要类群

3、放线菌的主要类型 第二节古细菌的多样性

1、古细菌系统发育总观

2、极端嗜盐古细菌

3、产甲烷古细菌

4、嗜热古细菌

5、无细胞壁的古细菌

6、微生物生存的温度极限

7、古细菌-------地球早期的生命形式 第三节 真核生物的多样性

1、真核微生物系统发育总观

2、藻类

3、真菌

4、粘菌

5、原生动物

第四节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第十二章 感染和免疫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在微生物学中是比较偏医的一章,由于学生会在《医学免疫学》等必修课程中系统学习,为了避免重复教学,这里仅初步介绍细菌性传染机制和人体(宿主)的免疫系统,使学生了解传染与免疫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重点和难点:重点在人体(宿主)的特异性免疫及免疫学的实际应用,本章通篇都较难掌握,各种技术易混淆,因为部分内容与人体生理学联系较紧密。主要内容: 第一节 传染的机制(掌握)

1、传染的途径与机制

2、微生物的致病性

第二节 宿主的非特异性免疫(掌握)

1、生理屏障

2、体液因素

3、细胞因素

4、炎症反应

第三节 宿主的特异性免疫(掌握)

1、特异性免疫的一般概念

2、抗原和抗体

3、B 细胞和体液免疫

4、T 细胞和细胞免疫

第四节 免疫学的实际应用(了解)

1、生物制品

2、诊断免疫学

3、血清学免疫的应用

第十三章 微生物生物技术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内容是从宏观上对上述内容的总结和延伸,通过介绍微生物工业发酵的方式、发酵产品和应用价值等,进而激发学生开发微生物新产品的热情和欲望,从而使学生在后续课程中进入更深刻的学习阶段。

重点和难点:工业发酵的主要特征与方式;工业发酵的主要产品。主要内容:第一节 工业发酵的菌种和特征(熟悉)

1、生产菌株的来源和要求

2、大规模发酵的特征

第二节 工业发酵的方式(了解)

1、连续发酵

2、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发酵

3、固态发酵

4、混合发酵

第三节 发酵的主要产品(了解)

第四节 微生物在冶金、能源等领域的应用(了解)

五、课程考核

考核类型:考试

计分办法:平时成绩按30%计,期末考试70%

第三篇:课程教学大纲

附件1:

聊城市技师学院工匠精神教育教学大纲

总学时:10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的教学是中央精神的体现,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现实要求,是新时期技工教育不断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长久需要。

二、学时分配:本课程一共10个课时,分5次授课,每次2课时

三、教材:(《工匠精神读本》,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出版社,2016年。)

四、教学目的及要求

1、目的:本课程以“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为宗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重点通过对以当代“大国工匠”为代表的各条战线上普通劳动者故事的解读,培养学生自主认知、正确感悟工匠精神的能力,使之具有理解、践行、弘扬工匠精神的积极情感和自觉意识,进而为全面提升职业素质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己所学专业领域内能工巧匠的工作内容、真实生活乃至内心世界;引导学生立志成为一名对国家、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优秀工匠、杰出工匠,乃至“大国工匠”。

2、要求:本课程的整个教学实施过程,要求教师从备课到教学,学生从听课到实践,都应以工匠精神为指导,在教与学的各项活动中学习工匠精神、体会工匠精神、实践工匠精神。

五、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内容载体《工匠精神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分为三个模块,采用“总-分-总”结构,各模块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

第一模块,也就是《读本》的第一讲,具有课程概论的意义。通过本讲,主要让学生了解工匠这一庞大社会群体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及群体特征,使学生对工匠及工匠精神的概念形成初步的认识。

第二模块,也就是《读本》的第二、三、四讲,从三个方面阐述工匠精神的内涵构成,是课程的主体内容。没有“执着专注”的品质,就不可能做好任何事情;“精益求精”就是将事情做到最好的追求;“创新进取”是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同时,推动所在领域、行业相关技术技能和产品质量的水平不断提升。上述三个方面的内涵要素相互联系、相互融通,共同构成工匠精神的内核。

第三模块,也就是《读本》的第五讲,具有课程结论的意义。其要义是基于“知行合一”理论,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培养学生将个人的工匠之梦融于中国梦的职业理想和家国情怀。

(二)课程模块内容的选择

本课程分三个模块共五讲内容,各讲下列三个并列的专题,但三个专题之间又不是完全的并列关系,或为递进,或为主次。教学过程中,教师须以各讲为单位进行备课、授课,同时突出各专题内容对各讲主题的诠释作用。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生理解杰出工匠必备的基本精神品质——执着专注。

2、难点帮助学生了解“精益求精”的具体内容和基本要求,深入领会和认同“精益求精”作为工匠精神重要内涵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其“要做就要做最好”的职业情感。

七、主要教学方式

采用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辅以多媒体课件增强讲授的直观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八、典型作业练习 参考题目是:纸牌建构。

该作业为一个模拟项目。所用材料为一幅普通扑克牌,不得使用任何工具和其他材料。作品评判的标准是新颖性、稳定性、美观性和结构合理性。要求学生3人一组,先就建构进行设计,画出建构图,写出所应用的科学原理、操作工艺、工艺流程及其标准,人员分工及其职责,完成各项工作的时间等,然后进行建构操作、修改创意、完善工艺、反复练习,直至作品符合预期。教师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就该项目的实施编制合适的作业指导书发给学生,帮助学生较好地完成项目并从中获得相应的学习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同时能体会到本讲主题及其应用。

该作业完成后,建议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现场项目实施,现场评比、打分,教师现场点评。

九、课程考核方式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产品或案例,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对相关产品的使用体验,体会精益求精和得过且过、粗制滥造等不同制造理念对社会及个人的影响,引导学生通过对优质制造的良好体验增进对精益求精的思想认同和积极情感。

将“专题阅读”作为考试内容,并要求学生从文面的规范性、版式的美观性、文字表达的差错率等方面追求自己所能达到的极致,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用电子文稿的方式公开展示成果,进行评比和现场点评。

撰写人:政治教研组

附件2:

课程简介模板 ××学院课程简介 课程中英文名称(如化工原理(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宋体五号)课程性质:(如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宋体五号)开设学期及学时分配:(宋体五号)适用专业及层次:(宋体五号)

先行课程:(宋体五号)后继课程:(宋体五号)

教材:(包括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推荐参考书:(包括参考书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宋体五号)课程目的、内容与要求:

(空两格,简要介绍课程目的,课程主要内容和课程学习要求,宋体五号)

撰写人:

审核人:

附件3:

××专业实践环节教学大纲模板

实习教学大纲样式

实践环节名称: 英文名称:

实习周数: 适用学期: 学 分: 实习单位(地点):

一、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二、实习的内容和要求

三、实习的安排和形式

四、成绩考核与评定

五、教材及参考书

主撰人: 审核人: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样式 实践环节名称: 英文名称:

学 时: 适用学期: 学 分: 地点: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二、课程设计内容和基本要求

三、课程设计方式与安排

四、课程设计报告

1.课程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 2.课程设计报告编写的基本要求

五、成绩考核与评定

六、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七、教材及参考书

主撰人:

审核人: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样式 实践环节名称: 英文名称:

设计(论文)周数: 适用学期: 学分: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和任务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三、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过程

四、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标准与成绩评定

五、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安排

主撰人:

审核人:

附件4:

实践环节教学大纲填报说明

一、实践环节教学大纲的范围 实践环节教学大纲的范围包括:思想政治实践、军政训练、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业务)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社会实践(调查)、毕业设计(论文)、素质拓展与科技创新等实践环节。

二、要求与说明

1.实践环节教学大纲是具有法规性质的教学文件,它应体现出青岛科技大学及各学院的实践教学的特色。因此,各学院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努力编写出高水平的《实践环节教学大纲》。

2.思想政治实践、军政训练、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的教学大纲由政法学院、武装部、机电学院、自动化学院编写,其他环节由各学院自己完成。

3.各学院(部)要组织有经验的和熟悉相关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师负责此项工作,要对大纲内容进行充分讨论和研究,大纲的修订或制定要与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协调一致,要能充分反映培养计划、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教学思想。体现创新教育观念和素质教育的思想,吸收学科的新知识、新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成果,对于非本学院开设的课程,在编写课程设计大纲时应充分征询授课单位意见。

4.大纲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实践教学的性质、目的与任务;基本内容;基本要求;考核方法;主要参考资料等。5.大纲格式要求: ① 大纲编排时以专业为单位,按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结构次序整理;

② 所有资料均要做成Word文档,纸幅为16开幅、宋体、五号字;

③ 文字力求简练、扼要、明确。

第四篇: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

I. 教学大纲:syllabus /teaching program Ceramic / pottery / porcelain

本大纲适应于英语专业三、四年级学生及英语四级过关的非英语专业学生。

陶瓷是人类最早利用自然资源制成的手工业品。由陶到瓷的进步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形成了日用陶瓷、建筑陶瓷、化工陶瓷、电瓷、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等不同体系的陶瓷。

中国是陶瓷之国。而广东省佛山市是全球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生产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建筑陶瓷总产量约占全国的60%、全球的25%。佛山陶瓷在今日之国际市场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产品行销世界五大洲。本课程的目的旨在为佛山培养地方经济外向型人才服务,让有志于未来从事与推动佛山市陶瓷工业、产品及文化外向型发展的学生提供一个学习与锻炼的平台,从英语语言与翻译入手熟悉与掌握陶瓷发展史、陶瓷材料、陶瓷工艺、陶瓷产品、陶瓷文化和陶瓷市场及国际营销等方面的知识。

II. 课堂安排:

1. 互动式课堂教学法,即教师讲课、学生翻译、教师现场评定和问答式相结合,使课堂成为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实验性教学场所。

2. 提前一个星期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向学生布置学习与翻译内容,上课时学生将翻译稿件下载在课堂电脑上,依次由学生演示翻译内容及翻译中的体会(难点和解决方法)。然后教师对翻译内容进行评定。

III.考试方法:

分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

1. 期中考试形式是以二人为一组写一篇有关佛山陶瓷产业的英文调查报告,报告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500—550英文单词的报告正文;第二部分是中文版的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及参考资料,字数不限(第十四周交卷)。2. 期末考试为课堂笔译翻译。

第五篇:体能训练

 第二章 体能训练

第一节 热身运动

运动热身是任何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热身的重要性在于可以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主要作用是让身心做好准备接受艰苦的训练,帮助身体增加身体的核心温度,肌肉温度,肌肉温度的增加可以使肌肉更松弛,更灵活。有效的热身可以增加心率次数和呼吸的深度与频率。增加血液流量和血液氧气和血中营养给肌肉,这些帮助肌肉的肌腱与关节接受更多的艰苦训练。所以,体能训练前一定要做足热身运动,活动开身体。首先,集体慢跑5—10分钟,然后开始热身运动。

原地热身运动

1)头部运动

2)肩绕环运动

3)扩胸运动

4)振臂运动

5)腰部运动

6)前压腿

7)侧压腿

8)活动手腕脚腕关节

行进间的热身

1)小步跑

2)侧身跑

3)后蹬腿跑

4)高抬腿跑

5)冲刺跑

以上即为完整的一套热身运动。热身运动是我们做任何运动之前必须注意的一个重要步骤,每次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前,我们都应认真的去完成它,以保持良好的身体机能,更好地完成训练。

第二节 力量训练

力量训练主要可分为三个部分:上肢力量、下肢力量和腹背肌群力量训练。针对我们入警大学生的力量训练的要求,这节将围绕力量训练的方法展开详细的讨论。

(一)上肢力量练习

上肢力量训练主要采用俯卧撑和器材训练的方法,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和技巧,有利于提高我们考核中单双杠的成绩。

1.2.3.4.5.6.7.8.9.个人做俯卧撑。或另一人站立,两臂下垂,两手握同伴的脚腕。俯卧撑,一腿做上举动作,两腿交换做。一人俯卧撑,同伴将两腿抬起,做两臂支撑向前爬动作。一人做俯卧撑,两脚置于同伴肩上。侧身站立,双手持实心球,转体90度,单手将球掷出。两脚左右开立,上体前倾,两手提铃,以肘关节为轴,连续做屈臂动作。两脚左右开立,两手正握杠铃,屈肘向上提铃,反复做。两脚左右开立,两手反握杠铃,以肘关节为轴,连续做两臂屈伸动作。两脚左右开立,肩负杠铃,反复做推举动作。

(二)下肢力量练习

作为学员或者说是未来消防警官,强壮的下肢力量是必不可少的,这将有利于你在业务以及各种体能比赛中有很好的发挥。

1.连续原地高抬腿或行进高抬腿。跨步后蹬跑。后腿充分蹬直,上体前倾,摆动腿的大腿高抬,小腿自然下垂。跑动中做跨步动作,两腿交替做。

2.单足跳。一脚蹬直后前跳,另一腿向前摆动,同时两臂配合前摆。

3.支撑高抬腿。后腿蹬伸,前腿与上身成90度,腰挺直。

4.跨步跳实心球。在跑道上放置实心球,球的间隔因人而异。

5.抗阻力练习。橡皮带套住腰部,另一端固定或一人在后面拉着一端,做

原地跨步后蹬动作。

6.肩负杠铃,深蹲起,反复做(重量是体重的1/4左右)。

7.肩负杠铃,弓箭步走(重量是体重的1/4左右)。

8.肩负杠铃深蹲,向上跳起,连续做(重量是体重的1/4左右)。

(三)腹背肌群力量练习

腹背肌群训练不是主要的肌群,平时的训练中,我们可能会忽视它,但是它在辅助肌群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训练中我们会经常使用到它们,如果我们平时不加强锻炼,将会很容易受伤。

1.仰卧,两手侧平举。两腿、上体同时起成“V”姿,两手抱腿,复原

后连续做。

2.先坐姿,两手后撑。向上挺腰展腹,两腿绷直,连续做。

3.坐姿,两腿屈膝。上体后倒,两臂伸直,挺腰、展腹、提臀,反复做。

4.两脚左右开立,肩负杠铃,两手扶杠铃片。向左、向右两侧屈体(杠

铃重量是体重的1/4左右)。

5.两脚左右开立,肩负杠铃,屈肘手握杠铃。向左、向右两侧扭转上体

(杠铃重量是体重的1/5左右)。

6.两脚左右开立,肩负杠铃,屈肘手握杠铃。做体前屈动作(杠铃重量

是体重的1/5左右)。

第三节 耐力训练

耐力训练是衡量健康的一项指标。指持续进行工作的能力,即抗疲

劳能力,其取决于呼吸器官的摄氧率,血液氧结合律,心血管运送氧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耐力训练

一般耐力(有氧)

力量耐力(无氧)

速度耐力(无氧)

专门耐力

训练方法:

一般耐力:低强度持续运动,长距离和超长距离项目等。

力量耐力:仰卧起坐,俯卧撑,静力支撑,800 m等。

速度耐力:高速度短距离项目等。

专门耐力:持之以恒!

训练应循序渐进:量变←→质变

心得:

一、强者在心。

何为强者在心?就是不必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无论你在体能方面是否是强者都不能做心灵上的侏儒,做最好的自己!

二、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牺牲。这世界并不安宁,和平年代也有激荡的风云,所以把每一次训练都当做逃生的训练,也许今天的坚持多一秒,明天才能在灾难来临时能够保护好自己、战友、亲人和其他危难之中的人民。

三、科学的训练计划。

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科学的指导思想,才能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有效的训练计划不仅能锻炼人的体能还能锻炼人的心智。

四、拼搏精神,团队协作。

无论何时,你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不抛弃不放弃,除了敢打敢拼之外,更多时候要虚心请教比你强的人,耐心帮助比你弱的人,强者要更强,弱者不能放弃。

五、厚积才能薄发。

今日的休整是为了明日的蓄势待发,一般会休息的人都会有比较理想的工作效果,一般懂得放松的人都会有更高的生活质量。训练后的放松会有更明显的体现,训练结束后的洗澡、泡脚、互相按摩等都是不错的方法。

六、安全才能回家

安全始终是第一要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活着,健康,四肢健全,才会有更美好的生活和爱情,所以无论何时都要注意安全,不光是自己的安全,还有战友和其他所有人的安全。

附录表二 体能考核

方法:在指定位置逐项考核

下载体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体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形式逻辑》课程教学大纲

    《形式逻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1、中文名称:形式逻辑 2、英文名称:formal logic 二、学时学分 总学时:54学时,其中讲授44学时,习题10学时。 学 分:3学分 三、开课学期 开......

    《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2009

    《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责任学院:软件学院 学时数:40学分:2学分 一、教学目的 专业英语作为计算机领域国际通用语言,无论是查阅计算机文献,还是撰写计算机方向的论文,......

    热学课程教学大纲

    热学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热学 所属专业:物理学专业本科学生 课程性质:大类平台课程 学分:3分 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1)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力学。 (2)后续课程:热......

    英语演讲课程教学大纲

    英语演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英语演讲课程编号: 学时/学分:32/2课程类别/性质:通识教育/选修 适用专业:非英语专业本科生 一、课程目标与定位 英语演讲是一门通识教育选修课。......

    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推荐]

    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名:英语文体学 二.英语名:English Stylistics 三. 编号: 四.总学时数:36学时 五.学分:2 六.适用专业:应用语言学与外国语言学 七.选修课要求:须先修语言学概......

    《舞蹈》课程教学大纲

    《舞蹈》课程教学大纲(14学前教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基本要求1、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舞蹈是中专幼儿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

    《材料力学A》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力学A》课程教学大纲 孙国钧、赵社戌教材 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EM202 2、课程名称:材料力学(A类)/ Mechanics of Materials 3、学时/学分:90 /5 4、先修课程:《刚......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最终定稿)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材料力学 Mechanics of Materials 课程编码: 学 分:4.5学分 总 学 时:72学时(含8学时实验教学) 适用专业:水利水电、土木工程、农业水利 先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