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语文作业实效性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2 13:16: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中学语文作业实效性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中学语文作业实效性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农村中学语文作业实效性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原因

众所周知,作业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延伸,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师生对课堂学习的共同检测形式。语文作业相比其他学科作业有其特殊性。它是慢工,需要长期的积累,不过与语文作业的实效性长期得不到落实有直接关系。现在学生的语文作业存在应付现象,比如读书笔记,从学生作业情况看,真正阅读、思考,然从学生作业情况看,真正阅读、思考,然后做笔记的学生每班不到10人,交差应付以凑字数为目的的占绝大多数,其他形式的语文作业马虎现象也很严重。短期内看不出学生能力的降低,常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素质大幅度下降。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语文能力的下降直接影响到其他学科能力的培养,因此,提高初中生语文作业的实效性迫在眉睫,成为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为了更好的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人才,从本质上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本课题旨在调查了解学生完成语文作业的现状,分析、归纳教师语文教学能力,形成有效布置作业、督促学生有效完成作业的操作规程,激励学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获取语文知识,有创造性的获取新的语文知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和审美情趣。

三、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

1、了解目前在校学生语文作业的完成情况

2、了解目前课任老师布置作业的具体情况

3、了解学生对语文作业的态度和认识

四、调查研究的具体过程

1、调查问卷以东山中学初中部作为调查取样的样本,选取了初

一、初

二、初三三个年级各30名学生,以问卷形式展开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学生对语文作业的态度、对不同类型作业的态度、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等几个层面。

(1)“现在的语文作业你认为有布置的必要吗?”被调查学生的回答统计如下:

人数 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有必要 5 8 10

可有可无 15 16 18

没必要 10 6

2(2)对不同类型作业的态度①你最讨厌的语文作业中的()A 抄写 B 背诵 C 作文 D 语段分析 E 知识竞赛 F 活动游戏 G 专题研究 H 课外阅读 ②你最喜欢的语文作业中的()A 抄写 B 背诵 C 作文 D 语段分析 E 知识竞赛 F 活动游戏 G 专题研究 H 课外阅读③你认为语文应更多布置哪类作业()A 抄写识记类 B 练笔作文类 C 思考阅读类 D实践活动类 E 游戏竞赛类调查结果是:第①题90名学生的选择依次(从多到少)是:背诵、作文、抄写、语段分析……第②题依次是:活动游戏、知识竞赛、课外阅读、专题研究……第③题依次是:游戏竞赛类、实践活动类、思考阅读类、练笔作文类、抄写识记类(3)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① 你能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语文作业吗?()A 能 B基本能 C 基本不能 ② 你有拖拉语文作业的情况吗?()A 没有 B 有过 C 经常有 ③ 你在完成作业时遇到自己不会的内容会怎么做?()A 放弃 B 请教 ④ 你在完成作业时遇到新的未知的内容你会()A 坚持自己做 B 寻求合作 ⑤ 你在完成作业后或完成的过程中有无成功的体验()A 经常有 B 很少有 C 基本无⑥ 你做作业的过程感到快乐吗?()A 快乐 B 不快乐 统计结果如下: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B C A B C A B A B A B C A B58 22 36 30 24 28 62 67 23 9 25 56 8 822、调查语文同行了解目前语文教师布置作业的几种常见形式与内容,结合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情况,探讨改进的措施。

五、存在问题

1、问卷中发现的问题从学生对问题(1)的回答可以看出“可有可无”或“没有必要”的学生竟占74.4%,说明当年初中生对当前作业的形式和效果都产生了怀疑乃至排斥情绪,现有的作业形式对基础教差的农村中学生而言,已是老师强加的不得不做的“苦力”。许多学生对语文丧失兴趣,把作业视为负担,在这种不感兴趣的情绪支配下,作业根本起不到对课堂学习检测的作用,实效性得不到落实。一个人对某一事物的不同情感态度决定了他对待该事物时付出努力的程度,从问题(2)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待不同类型作业的情感认同态度清楚表明了传统作业形式的有待改革,新的作业形式或需认真探索,以提高语文作业的实效性。从问卷(3)中再印证了“态度决定结果”的道理。从统计表中反映出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存在诸多问题,农村中学学生基础相对簿弱,学习目的不明确等等是造成他们完成语文作业困难的原因之一,但从④⑤⑥问题中我们不难发现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当前语文作业自身的弊端,作业若仅仅变成一种机械无味的劳动,那它就不会有理想的效果,同时更不用说通过作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③④问中明显反映出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缺少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作业也没有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⑤⑥表明成功体验的缺乏更使得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这与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相去甚远。

2、教师布置、批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1)指导思想落后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语文作业的外延也等同于生活的外延。所以作业形式不拘泥于课内,也不完全是对课堂的检测,更多的应该是再思考,再延伸,再创造。因而应允许学生的个性发挥,认可学生的自主精神,主张学生的创新意识,切实提高作业的实效性。(2)作业模式老化指导思想的落后势必导致作业模式的老化,重复的题海战术;不是抄写就是语段分析,不是语段分析就是写作训练……这些单一文字形式的作业很大程度上还是延续了新《课程标准》颁布以前的老路。(3)作业方式的单一我们的作业不但存在形式上的单一,内容上刻板的毛病,而且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也较为单一,从作业内容上看,多要求书面文字形式;从时间上看,多为限时完成;从作业承担者角度看,多要求独立个人完成。(4)作业的反馈效果不明显。作业批改下发,很少反馈订正,找个别同学面批的机会很少,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直接影响了作业效果。(5)不了解作业的完成与学生掌握的程度是否相符。作业批改下发,部分同学书写工整美观,常常得到满分,可考试时,他们的成绩却不理想。而一些作业态度看似不认真,有些偷工减料的同学,却能考得比上述情况的同学好。

六、改进建议

要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提高语文作业的实效性着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有针对性的布置作业,批阅及时并有效反馈。鉴于此,语文教师在语文作业方面要做如下工作:

1、作业的布置有系统性,不能随便布置。初一可以读书写字为主,打好基础,初二可以阅读感悟,提高分析能力,初三可强化写作等。

2、作业的布置应灵活,内容丰富。可积累名言、成语、对联,可展开想象写日记,编故事。可以看新闻联播,可以看焦点访谈,今日说法,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谈见解,谈收获,做时代的小主人。

3、作业的布置应有层次,有梯度。程度不同,作业也有所不同。例如古文的学习,程度好的读背、默、译应一条龙;基础差的可熟读,了解大意。读书笔记程度好的可多读写感悟,差点的可多摘抄少写感悟。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提高。

4、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作业的布置,学生有选择作业内容的优先权。作业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去布置,学生需要他们感兴趣的知识,学生需要他们很欠缺的知识,与学生商讨之后再布置作业会减少盲目性和很多无效劳动。

5、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发现作业。生活处处有语文。为学生树立大语文观,生活中的人和事及种种现象,引起了自己的关注,引发了自己的思考,可以写杂记,写调查报告。这比单纯从课本中布置的作业意义要深远得多。

6、教师批改作业要有针对性才能有实效。作业批改要精,抓住主要问题进行批阅。字词作业可调动学生互批互改,随时订正。教师独立批阅与学生互改相结合,抽查与全查相结合,面批与整体批阅相结合,课堂反馈与课下巩固相结合。

7、改进完成作业的单一方式,可以书面作业、口头作业、网络作业、制作表演类作业结合,可以个人作业、小组作业甚至是全班作业相结合等等,完成方式的自由,事实上程度上会“解放”学生的思维,从而也会提高其学习语文的能力,取得较好的作业效果。

第二篇:农村中学语文作业合理性与有效性探究

农村中学语文作业合理性与有效性探究

摘 要:语文学科的功能是工具性和人文性,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全面实施,人们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己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学生作业设计和评价方面,许多教师尚未树立正确的观念,对于作业设计的流程缺乏整体的认识。机械、重复的识记练习,简单、随意的评价方式还大量存在,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创新精神。课后作业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是教学过程中最具活力的活动内容。所以我认为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作业要突出趣味性,引领学生在兴趣中完成作业;要突出主体性,引导学生在选择中思考作业;突出合作性,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探究作业。探索作业有效性和合理性的标准,影响作业有效性的因素,促进语文课外作业有效的方法与策略,从而确保作业的有效性。

关键词:农村中学 趣味性 自主性 合作性 评价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1(c)-0218-02

作业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的有效形式,它对养成学生的某些优良品质有独特功效。语文作业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检测,学生语文作业完成的质量也是对其课堂学习情况的有效反馈。然而当今语文课堂中很多教师设置的作业却未能达到检测课堂教学内容、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作用。语文课外作业量大,随意性大,且单调乏味。作业内容仅局限于课本,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作业形式只注重规范统一,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作业评价忽视了对人发展的教育激励功能,课外作业失去了应有的教育意义。我执教的学校地处城乡结合地区,全校一千多名学生,绝大部分学生的家长是外来务工人员,还有一部分是留守儿童。我校家长的教育意识普遍比较薄弱,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关注孩子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多数学生本身也不重视学习,对作业只是应付了事,抄袭、甚至不交作业的情况时常见到。而在这种情况下,语文作业往往耗时费力、形式单调、内容陈旧、缺乏趣味性。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是一刀切,重统一训练,轻分层练习。统一、单调的作业压抑着学生的个性成长,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个别差异,学生自主选择少,个人的潜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此外还包括作业难易程度把握困难、训练缺乏周密计划、急功近利思想严重等,都是造成学生不喜欢做语文作业的原因。

针对这样的现状,我认为,语文作业要做到合理、有效,应首先从三个方面考虑:趣味性、主体性、合作性。增加趣味性――引领学生在兴趣中完成作业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好与不好,很大程度取决与他是否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我校的生源较差,为数不少的学生作业做得慢、做得不好,甚至抄袭,表面看来只是学生的顽劣个性所致,但实际上这牵涉到了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学习态度不端正,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坏的学习习惯。此时,作业能否提起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美国教育学家布鲁诺曾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教师在设置作业时可以尝试设置趣味合作,即确定一个主题以及所要求运用到的语文知识,随机搭配成去完成。分组时尽量避免依据语文水平分组,这样每小组内都会语文水平高低不同的几个组员,组员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最后再由语文程度较好的学生将本组的成果做总结。作业对学生有趣味可言,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学实践中,我将过去单一的文本作业进行改进,在作业形式上实行了多样化,使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听、说、读、写全面开花。鼓励学生在作业的时候可以用图画、照片、剪报、排练的短剧小品、模拟辩论赛等来表现……当然,形式多种多样,我只能选取适合我校学生情况的,例如:许多学生家里没有电脑,那么一些查找资料的作业就不能布置。可是毕竟从单一的作业本中跳出来,丰富多彩的形式让语文作业“活”了起来。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类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让学生完成生动活泼的、精彩纷呈的作业,使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充分展示才艺特长,张扬个性的园地与平台。

比如:我在讲八下《吆喝》一课时,布置一样作业是模仿相声《卖布头》中的一小段。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体会这种吆喝的韵味,从而理解作者对这种吆喝倾注的情感。在讲七上《羚羊木雕》一课时,将本课设计为课本剧,通过课下的排练,体会每个人物语言所反映的心理活动,从而分析人物形象。在给学生布置观察日记时,我让学生以接力的形式为班级写日志,记录班级发生的点滴小事,提高学生写日记的热情。多样的作业形式,不仅提高学生的兴趣,还能在展示作业时提高学生的表现欲和自信心,因为这些是农村学生的欠缺之处。注重主体性――引导学生在选择中思考作业

任晓冰在《例谈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中谈到,语文作业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新课程理念,要尊重学生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和个性化,要积极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我校学生受家庭生活水平和地理位置的局限,他们缺乏自主性,习惯性的被动接受老师安排的一切。那么我在布置作业时,要让学生充分的体现出自主性。

(1)自主选择作业量。作业量的自主选择是指学生可以根据个体情况和对其发展要求的不同进行增减。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取自由发展的时间,一般学生也能得到充分练习,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提高课堂上的听课效率。

(2)自主选择作业难度。针对学生语文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要着重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基础、发展、探究三个目标,给他们搭建自我发展和提高的平台。在教学中,我们一般把作业分成必做题、提高题,班上后10%左右的学生不作要求;选做题,供有兴趣的,学有余力的同学讨论。总之一个目的,就是让每个同学都能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让能力突出的同学有“炫耀”的机会。

如学了八下《与朱元思书》一课,可以设计以下作业:

①解释词语:缥碧轩邈任意东西百叫无绝。②摘录文中你认为富春江风光很美的句子。③将文章改写为现代散文。④如果你在江中的小船上,面对汹涌的江水,两岸的高山,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感受写下来。⑤学了课文,请你做一回小导游,介绍一下富阳的风光,写一段导游词。(以上作业,学生自选两三题做)

这样的作业,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了学生一个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但是,学生又具有好强的心理,有的学生往往会知难而进,又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摘到“果子”。最后,对这种“自助餐”式的选择性作业,也要做到“分类评价”。就是对好中差学生的作业的评价不能统一标准,对学困生的衡量要求及完成作业的时间上要适当放宽一些,对优等生的要求要严格一些。这样,可使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跳一跳,够得着”;学困生“低起点、小坡度”,最后“消化”得了!加强合作性――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探究作业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对于作业,过去片面强调独立思考,没有把“合作”作为必要的素质来培养。合作是情感交流,互相学习的过程,也是思维碰撞、潜能发挥的过程。

我校许多学困生没有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一些简单的抄写作业,他们也只是机械应付,作业对他们而言没有任何意义。我校的一些优等生与其他学校同年级学生比较,其实也不具备很高的素质。如果在平日的学习中,划分小组,优、中、差结合,好学生在帮带差生的同时巩固基础,提高能力,最主要的是能树立自信心,(之前提过,自信心是农村学生的欠缺之处。)而差生可以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获得收获。这种方法用在布置作业上效果较好。

比如:预习作业,我会针对不同的课文,将预习内容布置下去,以小组为单位,每人负责相应内容,能力差一些的学生先从简单的知识开始比如:字词、文学常识等;能力强的学生负责有些难度的问题。小组成员将各自负责的内容完成后进行整合,一起探究疑难问题。然后挑选完成好的小组在课堂上进行展示,给予鼓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性。

农村学生学习环境差、学习意识弱、学习能力低,没有教过他们的老师是很难理解与接受的。我针对这些情况总结出提高农村中学语文作业的有效性和时效性的一些方法,只是想给农村学生一点帮助,不要让他们成为被阳光遗忘的角落。

参考文献

[1] 陈志伟.美国――中小学家庭作业研究[Z].[2] 陈剑华.中小学生作业形式、作业评价问题的思考[J].上海教育,2010(24):33-34.[3] 邰启扬,金盛华.语文教育新思维[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第三篇: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作业文档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形成性考核册 电大作业答案

一、简答题

1、简述新中国语文教学改革的历程

①1950年:将“国语”和“国文”合称为“语文”,工具性和思想性双重性质思想初步形成;

②1953年:关于“红领巾”教学的讨论。出现把“文学分析”当成语文教学主要内容的倾向

③1956年: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 ④1961—1963年:明确提出和重点强调语文课程的基础工具性,先后提出“加强双基”和“工具说”;

⑤1978年:拨乱反正,重新确认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思想性;

⑥1986—1992年:为提高民族素质全面修订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⑦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主张弘扬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

⑧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发,启动新课程改革。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为什么说丰富语言材料的积累是语文课程的基础任务?

语言材料的丰富是语文素养提高的基础,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可以培养语感,丰富语文知识,发展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此外可以丰富概念和判断,并接受体现在语言材料中的优质思维品质的负载在语言材料上的文化信息的影响,提交思维能力和思想文化修养。

3、根据语文课程的任务,与之相关的语文学习方法有哪些?

A方法的层次分类:①哲学方法②一般科学方法③特殊方法④具体方法 B方法的思想特点分类:①逻辑思维方法②形象思维方法③直觉思维方法④社会思维方法

C语文学习的方法的类型:①一般思想方法②一般学习方法③语文学科学与一般方法④语文学科学过程中的具体学习方法:制定计划的方法、有效预习的方法、高效听课的方法、优质作业的方法、课外学习的方法、系统小结的方法。

4、简答设计教学过程的原则

A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B教学过程的设计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实际; C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发挥教师的优势和特长。

5、为什么说形成性评价应是教学评价的重点?

这里首先涉及到对教学评价的认识。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在于:衡量学生语文水准,评定语文教学效果;诊断学生学习困难,反馈语文教学情况;激励学生学习动机,促进语文教学工作。所以说,在实施教学评价中我们应该坚持发挥语文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语文学习目标的程度,而且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侧重对所教过的内容的及时评价,随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发现学生的潜质。所获信息有利于学生和教师根据需要采取恰当的调适措施。形成性评价可以迅速找出简单的困难问题并加以解决,形成一个“自我纠正系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所以说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点。

6、请简要回答阅读能力教学包含哪些内容? 根据阅读能力的结构来分析,我们可以这样来认识阅读能力教学所应该包含的内容:①通过积累性阅读来培养学生的阅读感知力;②通过理解性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力;③通过欣赏性阅读培养阅读审美力;④通过研究性阅读培养阅读评价力;⑤通过创意性阅读培养阅读创造力;⑥通过“信息阅读”培养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

二、论述题

1、举例分析古代语文教学的特点

①、语文教学与文史哲等教育综合在一起的特点,体现了在漫长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我国古代语文作为学科不具有独立性,而与政治、经济、历史、哲学、伦理学甚至自然科学等多种学科融合在一起,这也是当时社会发展水平所决定的。但学科的非独立性不说明没有语文教学的内容,无论是原始宗教、生产、生活,古代神话故事中,还是奴隶社会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育,其中都包含着相当丰富的语文教育内容。封建社会的以儒家经典为主的经学教育,当中也含有大量语文教学内容。②、启蒙先识字,后读经书。主要是长期的封建社会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具体特点。也就是儿童启蒙教学是通过蒙学读物先集中识字,再学习以儒家经典为主,文选为辅的经书。最著名的蒙学读物是“

三、百、千、千”。

③、读经为主,文选为辅。体现了在课程内容选择方面的特点。“五经”、“四书”一直是古代封建教育的主干课程,这是封建社会采取的文化教育专制主义以及封建王朝科举考试制度所决定的。在思想内容方面,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也产生了相当消极的影响,应该辨证地、历史地来看待这个问题。文选读本主要用来进行读写训练,所选大都是历代名家名篇,有利于学生阅读、仿写。

2、如何理解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举例论述之。

关于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语文的人文性,教材上从语文自身以及语文的内容属于文化范畴;语文包含文化的多样性使它具有的文化教育作用和文化传承作用两方面进行了简要阐释。我们可以深入理解这个问题。

首先,语文教材、课文的教学和学习、训练,体现出编选者、教师、学生的一种文化选择。课文内容、教师和学生对课文的阐释、理解和评价,编选什么、如何阐释、理解了什么,都体现或是说实现着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其次,汉语言本身就内蕴着汉民族的文化意识;

第三,语文行为(听、说、读、写)的习得和训练过程就是一种对人生、社会各种事物的认识的积累和练习;

第四,语文课程、语文学科目标、语文教学内容之所以确定为这样而不是另外的内容,是特定价值观筛选的结果,体现着特定价值取向。

例:作为一门学科的中学语文,也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从体裁看,从题材看,从语言文字成就以及所负载的思想情感内容看,语文课程处处闪烁着人类文化的灿烂光辉,要充分利用它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用你自己教学的例子,谈谈你是如何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常规过程规定为“引导、探究、运用”三个阶段。我认为教师做工作不是要把世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部教给学生,而是在于使得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在于使学生采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去改进他自己,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对语文学习过程是怎样施加积极影响的,而主要调动学生的语感能力,还有调动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常与学生交流谈话。从而设计自己的教学目标,任务和过程方法,4、根据教材第80页《从三到万》的教学案例,为它设计出教学目标,并简述所设计的目标的理由。教学目标:全班同学用揣测法阅读《从三到万》,必须全部读懂(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表现程序)

设计目标的理由:指导学生读文章,帮助他们读懂,从而获得某种知识无疑是重要的。但对语文教学来说,更重要的还不在于“懂”和“知”这个结果,而在于“怎样懂”“怎样知”这个过程这篇语文的学习特点是:结合故事讲道理,叙议结合的写法,做为一名教师当然可以通过讲解深入本落实重点,但在这堂课上,学生的理解不仅得之于深入的阅读而来自他们亲身的实践和体验。

5、举例论述阅读的心理本质。

从不同的角度研究阅读的性质,会有不完全一致的解释。从微观看,阅读具有多重性质,是一个特定环境下、特定读者与特定读物相互作用的行为系统,是物质活动与精神活动的统一,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的统一,言语操作技能与言语心智技能的统一,是一种审美实践。

具体来说,第一,阅读是吸收,是从书面言语中提取信息,作出阐释,并汲取精神的滋养。这一点是阅读的本质特征。读者自身是一个物质的存在,他需要借助各种物质材料进行阅读,记录或保留阅读的过程和结果。阅读通过吸收精神营养,培育和铸造人的精神世界。第二,阅读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读者先用视觉感知文字符号,然后,运用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将感知的材料进行加工,把经过理解、鉴别的内容归入或并列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贮存起来,根据需要随时提取并加以运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这个道理。因此,阅读、理解是个性化的活动。

第三,阅读是一种言语操作技能。例如朗读时的发音和控声、停连和重音、语气的把握、节奏的变换、手势的辅助等;又如眼动的方式、眼停的次数、阅读本位的变换、视觉广度的宽窄等。第四,阅读美文和文学作品也是一种审美实践。首先是因为读物是一个美的世界;其中包含了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等方面的美学因素。其次是因为在阅读美文和文学作品过程中,读者需要亲自经历一系列完整的审美心理活动,因而有助于形成和完善读者的审美意识系统。

三、分析题

设计实例:《鲁迅自传》教学设计 《鲁迅自传》教学设计

问题①联系该教学设计具体分析“阅读教学是多向度的对话”这一基本属性。首先我们要理解和掌握“阅读教学是多向度的对话”的理论内涵。阅读教学过程具有活动和对话的两大基本属性。即阅读教学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它不同于一般的个人阅读,而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时空条件限制的集体性的教育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服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凭借班级集体开展的。阅读具有对话的品格,是一场多向度的对话,即它是学生、教师与作者的对话,是学生、教师与编者的对话,是课堂情境中教师——学生、学生——学生之间的对话。这位教师的“《鲁迅自传》教学设计”符合阅读教学的对话属性,充分注意了多重对话的开展,有目标,有步骤,可操作,便于实施。问题②该教学设计定位于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思路和方法,请对此作出自己的评价。

对这个问题,有两个点要抓住:一个是教学目的,一个是教材特点。教师在教学设计的相关阐述中,说道:“当代初中学生,理应走近这位伟人,进而更好地继承鲁迅精神,高扬鲁迅作品中洋溢的民族正气,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和综合国力而努力奋斗。这应该是学习《鲁迅自传》这篇课文的主要目的。”还有一处这样说道:“这篇全文不到千字却记载了50年经历的自传,如用一般阅读分析的方法,补充相关材料,帮学生理清作者思想发展的脉络,解说写作特点,估计效果不会太好。因此笔者建议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思路和方法,依以下步骤进行教学……”这两段文字,体现了教师具有非常明确的教学目的,是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选择了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教师对教材做了相当充分的基础分析,是根据教材的特点选取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说明了教师对教材的研究很到位,而这两点,正是确定教学方法和执教思路的必要前提。我们具体分析他所设计的教学步骤,可以看到都是仅仅围绕这个教学目标在操作的。

问题③如果你来对此课进行教学设计,你准备采用什么教学方法?

这个小问题是督促大家联系案例和自身实际进行思考和研究,重在“以我为主”,提出自己的思路。作业二

一、简答题

1、如何理解写作活动的两个转化?

一是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转化。作文构思完毕,就是动笔作文了。就要经历一个心理过程——由内部言语转化为外部言语。在这一过程中,往往要反复思考,认真地择词、用句,思考着怎样才能把所要表达的事物表达清楚。这是一个使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趋向于准确和严密的过程,同时也是选用恰当的词、句等语言形式过程,是发展思维和运用语言的统一。

二是模糊思维到具体思维的转化。在作文(记叙文、说明文)动笔时,学生的心理还要完成另一重转化——把模糊的印象变得形象化、具体化。这时,场面、环境、形象、声音、色彩、质地……甚至氛围,一切都要呈现在头脑里。不仅有丰富的想象,而且还伴随着异常活跃而丰富的情感活动。理解写作的两个转化,可以使我们知道学生的作文过程是一个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兴趣、情感和认识活动,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过程,是一个充满了活跃的创造的过程,从而采取正确的教学策略从事作文教学。

2、口语交际教学目标的特征是什么?

(1)发展性。这是与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相一致的。(2)整体性。整合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与能力”三个维度的要求,三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其整体性不仅有利于学生培养口语交际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有利于学生提高其人格素养和生存能力。

(3)操作性。围绕教学目标、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又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语文的规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什么是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主要反映活动的过程和步骤,主要用于指导实际操作,它说明做什么?怎样做的知识用于指导操作。

4、语文陈述性知识的教学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1)向学生呈现足够数量的有关某一概念的正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中抽取它们共同的本质特征;再以准确的语言归纳出一个命题,揭示出概念的定义。(2)突出概念的本质特征,控制概念的非本质特征。

(3)恰当地运用反例。反例传达的信息有利于学生在辨别中加深对概念定义的理解。恰当地运用反例,可以排除非本质特征对获得概感念的干扰。(4)引入变式进行比较。变式指的是概念在非本质方面的变化。

(5)在言语实践中运用概念。运用概念是知识的具体化,可使概念得到巩固和深化。

第四篇: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调查报告

xx学院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调查报告

阅读是现代社会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每天都会从事的一项基本活动。我们从阅读的文章中,或学习新知识,或了解社会新动态,或欣赏文学作品等,从而达到扩充知识,了解社会,陶冶情操的目的,使生活更加充实。我们目前正处在信息时代的海洋中,从某种角度上来讲,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就是一个选择并利用信息的过程。而阅读正是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已成为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如美国一位教育家所言:“一个人阅读水品的高低,决定了他知识总量的多少,知识总量的多少决定着他工作质量的优劣。因此,可以说,阅读能力能够转化为一笔财富。”这正是从实用的角度来看待阅读的。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提起阅读能力,中学生马上想起的恐怕多是试卷上一道道森然可畏的阅读测试题和书本上一篇篇“鸡肋“式的文章。许多同学一提起阅读能力就摇头,平时课文背的非常熟,甚至课外书目也阅读了不少,练习大量做,但为何考场上无济于事,为什么付出的勤奋与得到的成绩不成正比?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有什么秘诀吗?许多同学甚至幻想读些指导阅读方面的书就提高阅读能力,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提高阅读能力不仅是做好几道题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影响中学生个人的素质和前途。对正在学习,打基础的中学生来说,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激发创新。

目前,我们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现就几个相关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分析:

一.关于中学语文教学中几个相关问题的调查的数据资料的显示

(一).关于课内阅读教学的几个问题的调查

(1).课本上的文章你喜欢吗? 从200份问卷中随机抽查50份做了统计,喜欢占26%,一般占68%

(2).目前,老师在阅读教学中采用的方式和阅读重点:42%的学生认为教学方式应该是老师指导学生把握文章,然后学生自己理解。40%的学生则认为老师提出问题,然后共同讨论。62%的学生认为教学重点应该放在理解文章思路和写作特点指导写作上。

(3).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对文言常识的总结归纳64%的学生认可老师讲的。

(4).在阅读教学中,50%的学生认为当学生有不同观点时应由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70%的学生认为应将注意力集中于对教师提出的带有启发性的思考题的思考上,40%的学生最不喜欢教师对文章的详细讲解,40%的学生最不喜欢教师对文章概括解说,50%的学生认为阅读教学中极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拓宽知识面,24%的学生认为教师设计精要的问题让学生阅读思考。

(5).关于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40%的学生认为应保持在15分钟,30%的学生认为应保持在30分钟左右。

(二)关于课外阅读教学的几个问题的调查:

(1).通过调查显示:70%的学生反映只是偶尔读课外书,只有30%的学生坚持读。

(2).数据显示:50%的学生喜欢读的课外读物是文学名著,而读过四大名著一本的占70%,读完全部的只占10%。

(3).45%的学生认为读中学生刊物对语文能力的提高有帮助,45%的则认为文学书刊对提高语文能力有帮助,48%的学生认为每周从语文课本至少应抽出一节课来进行课外阅读,50%的学生读课外读物的时间在节假日,30%的学生一有空余就坚持读,而在阅读中做笔记的只占10%,偶尔做的占70%。

(4).80%的学生认为读课外读物的最只要益处是加深对生活、人生、世界的理解,8%的学生则认为最主要的益处是提高语文能力。14%的学生读课外读物知识为了调节枯燥的学习生活,减轻学习带来的巨大压力。

二.对中学语文教学中几个相关问题的调查的分析与思考:

(一).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学生习惯于某种固定学习模式,形成一种保守心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惰性和单向性积习已成常态,课堂教学缺乏活力,教学过程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教师质疑多,学生质疑少。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几乎大包大揽,占用了大部分时间,而学生只是机械应答、学习,处于被动地位,自主性得不到体现,出现了一种高费低效、简单机械学习的现象。

(二).学生的被动接受导致的一个结果是厌恶语文阅读学习或无积极意识学习,只是课堂上为学习而阅读,课外根本不涉及阅读知识,又导致了学生阅读、写作水平极低的效果。

(三).学生极期望一种开放、合作、探讨的教学态势的形势,期望教师由知识的单向传授的权威模式中走出来,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导向。

(四).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阅读、写作的地位越来越主要,学生发出了加强阅读教学的强烈呼声。中学语文应从冻僵的态势中苏醒过来。

(五).学生的知识面极其狭窄,极需拓展且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加强课外阅读,立足于课堂,着眼于课外,实现由“语文小课堂”到“人生大课堂”的转轨过渡。

三.今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启示: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当前处于劣势地位,而对于千变万化的世界形势,为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必须深入落到实处。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

2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针对现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病,应在语文教学中大力提倡研究性学生,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范围,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阅读方法,亦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阅读文章,概括主要内容,摘录主要信息,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自己质疑,完成指定作业,从而达到深入理解文章的目的。

(一).激发动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的的诱因,使已经形成的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从而成为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因。引导时要激趣,导入新课要激趣,整个教学过程也要激趣。

(二).要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增强阅读教学的开放性,有选择的积累,根据自身阅读,体验提出质疑,并根据文章的内容提出不同意见。

(三).以问题为载体,阅读与问题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培养学生的质疑思辩能力,培养学生的提问和解疑能力。“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思维的过程总是指向问题的解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从‘疑’入手,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使学生不仅在阅读中识别信息,收集信息,还能筛选、评价信息,应用信息,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四).以思考为线索,阅读与思考相结合,让学生直接体验享受阅读过程。叶圣陶曾说过:遇到的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中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受人家的心情。阅读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关键在于“领受”与“接触”,一言以蔽之,阅读离不开体验和领悟。

(五).积极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阅读学习的习惯,学生阅读是在特殊的时空,凭借特殊物展开的学习活动。要学生做到自己能阅读,带着兴趣阅读,不依赖教师的讲授才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最终目的的实现,只能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读物展开阅读过程。只有通过这样的历练,学会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才可拓宽阅读面。就语文教学而言,阅读教学应培养学生独立自立的思考和工作能力,把学生思想导向深入,较大程度发挥学生主体意识,使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又可使学生培养阅读文章的能力和钻研习惯,把读与写结合起来。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应强调一种主体探究的学习,无疑是信息时代对语文阅读教学适应信。

第五篇:中学语文教育调查报告(精选)

文学院毕业生社会实践报告

题目:中学语文教育调查报告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我于今年三月参加了学校的集中实习,在这期间我积极努力地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同时,我还在实习期间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语文这门课而言的。为了得到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想法,我尽量深入师生之中,进一步的跟他们交流和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最终获得了一分比较满意的调查报告。

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不仅只限于我实习所带班级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调查,甚至还到其他同学所在的实习学校调查。重要的调查的形式是发放调查问卷。同时,我也积极地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

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的结果,谈谈对中学语文教与学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已经叙述的或者是老师们常谈论到的,但我想这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是以前从理论上的认识。希望我的认识能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下面我来谈一下这次实习的调查情况。

我被分到了临沂大学附属中学的初中部,该校在临沂地区排名并不靠前,而且近年来生源也在不断减少,主要原因是就读技校的学生增多,临沂市有很多优秀的高中吸收了优秀的生源。学校正在整体装修,对于宿舍和食堂进行整顿和翻新。因此,现阶段学校的教育环境较差。但是据我调查发现,现在临大附中的语文课堂教学,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

很多语文老师在备课时,设计了很多的问题,以便上课时提问学生,达到和学生交流的目的。调查中有的语文老师对我说现在的学生比较懒,对学习不是很重视,尤其是语文这门课,认为努力与否考试时都不会得太高的分,也不会得分很低,和其他同学不会有太大的差距,况且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因而,你让他们回家预习课文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是不看。因此上课要多提问题,这样才能迫使他们课后去看。

但是老师的教学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语文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一套公式化的教法,解题、介绍时代背景、泛读课文、讲解生字生词、分段、分析课文、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这种千篇一律的教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整个过程单

一、枯燥,加上大多数老师并没有很深厚的文学功底,语文课堂显得更加沉闷、无趣。整个课堂完全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不再是

教学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而是一个被动的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客体。这样不仅束缚着青少年活跃的思想,使学生不动脑筋想问题,同时也浪费了他们的学习时间,影响了他们学习水平的提高。

我认为,现代化的教育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充分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因为学生都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可以很好地接受教师的教育,也有权利抵制这种教育。教师的教育和教材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只是外固,真正获取知识、得到发展还要靠学生的内因起作用。学生作为内因主动的学习不存在了,教师和教材再好的外因也将失去意义。语文教师的素质包括思想、文化、业务等素质。语文教师必须爱岗敬业、爱生乐教,有较强的教改意识,要善于思考和研究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要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理论水平;要博览群书,丰富知识,拓宽视野,提高文化素养;还要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江苏省南通会议指出,语文教师必须做到四个“一”:会说一口普通话,做到正确、流畅;能写一手好字,做到规范、美观;会写一般文体的文章,做到内容实在、文字通顺;能背诵一定数量名篇佳作。这四个“一”,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做到,特别是青年教师。

另外,我发现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会连续提问,但这些问题大多是很简单的是非问,或者选择问、填空问、甚至是自问自答,虽然大部分学生都能踊跃回答,或者说都能回答得上,但学生的回答显然都是很仓促,且习惯性地不加以深入思考而快速作答,而这些答案一般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这样课堂牢牢地控制在以教师为主体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及问题的生成性都大大降低。表面上学生积极参与了课堂,其实整个教学质量并不高。我认为,像课堂提问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思考问题,而不是为了问问题而提问。应该尽最大努力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在教学进行过程中,有时候有的同学会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教师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而有的同学偶尔会有一些充满灵气的回答,袒露出他们不一般的思维痕迹,但通常情况下,老师都不够敏感,对学生的回答只作简单的肯定、否定,或者不置可否„„有的老师点评语言单

一、苍白,不能够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合适、恰当的评价,让人感到老师的语言空洞。甚至有的老师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滥用表扬,不管问题价值大小,学生回答的价值量有多大,老师都是一个口吻“对、不错、太棒了”等等。这种脱口而出的随意表扬使很多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随意应付。看似课堂气氛活跃,其实是对教学、也是对学生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我觉得,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很大的影响自己的学生,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科学合理,不能千篇一律,没有重点的随便评价。

听了一周的语文课,发现老师讲课期间常插入诸如此类的话:这个字、词很重要,考试的时候常会考到;这个句子注意它的翻译,考试会可能有所涉及;这种阅读理解题需要同学们好好看看,高考经常会出现类似的题型„„整堂语文课都在语文老师的善意提醒中有条不紊地进行。学生们每次一听到此类的话,都会条件反射地集中注意力。真的是因为这个知识点的重要性吗?不是的,很显然,是为了考试。考试独立于教育、教学之外,考试内容取代了教学目标,分数成为最终的教学目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上说:中学语文教学设定的总目标是“是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由此派生的教学目标从四个方面考虑:知识技能、应用能力、人文素养、情感态度。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这些理论上的目标在现实的实践过程中却存在着极大的反差。老师讲课以课本为主,课本上有的,就进行模式化讲解,课本上没有的,老师便敷衍了事甚至根本不会提及。不要说知识技能没有得到提升,人文素养、情感态度,甚至应用能力更是无从谈起。

在实习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一些关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现象,比如:大多数学生能够自律,学习态度端正,积极上进,希望考出好成绩。并且很多学生能够从语文学习中获得乐趣。积极主动的学习语文知识。然而,这里也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我发现,班里抄袭作业的现象比较普遍,有近半数的同学反映本班同学有抄袭作业的现象。

二、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心理压力普遍较大。我所见习的学校学生平均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晚上十一点休息。除了上课时间,每天课外学习时间在四小时以上,而有些科目每天作业时间都要超过两小时。如果每门课程的作业都如此,学生如何应对?即使只语数外三科每门作业要两小时,学生也不可能完成。其实这么多的学生抄袭作业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他们的课业负担的确过重了。因为过重的课业负担,加上家长及老师的不间断督促,他们的心理压力也随之增大。

通过这次调查,我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所以我们教师的教学内容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不能一味地凭主看感受去设计教学内容,从而主宰整个课堂。我们教师应该是为学生服务的,如果我们的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学习实际,那么学生就会对咱们的教学内容失去兴趣,从而大大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没有了学习积极性,何谈学习成绩的提高?总之,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下载农村中学语文作业实效性的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中学语文作业实效性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语文实习调查报告

    中学语文实习调查报告调查单位:湖北省天门市小板镇初级中学 调查对象:七年级五班及其他年级部分学生 调查时间:2013年9月10日——2013年12月5号 2013年9月10号晚自习,我开始了作......

    浅谈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又称讲读教学,它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主要是通过阅读教学来完成的,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主要是通过阅读教学......

    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摘 要: 阅读应是一种以理解和创造为目的的对话活动,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因教法僵化,忽视学生主体性地位等各种原因,直接导致了学生语文素养的缺失。......

    关于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及对策反思

    课堂无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充分发挥课堂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已是当前教育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但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如何呢?一、语文课堂教......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作业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报告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

    中学语文教材分析作业

    就诗词教学设计而言,应该如何体现特色?实现更好的教学?? 论关于诗词教学设计中渗透传统文化把握中国文学文字意蕴之美的思考 ——以冯延巳的《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为例 从......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作业参考答案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作业参考答案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作业一 一、 简答题 1、简述新中国语文教学改革的历程 ①1950年:将“国语”和“国文”合称为“语文”,工具性和思想性双重......

    关于中学语文的教与学的调查报告

    关于长泰三中“中学语文”的调查报告我是到长泰县第三中学支教实习的,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文课的实习,二是班主任的工作实习。这期间在指导老师热心的帮助下的,有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