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现高效课堂的读后感
《发现高效课堂的密码》
刘娟
高效课堂这个术语早已烂熟于耳,可是要怎样在课堂上达到高效,心里一直没有明晰的概念。带着渴望与求知的心理,打开了《发现高效课堂的密码》这本书,几乎是一气呵成把它读完。就像作者于春祥所说“从理论到实践积累了一些山寨版的文字“,这本书即有宏观上关于”高效课堂“理论的讲析,又有实践中细微枝节的评析,从教学理念到教学行为,从备课到上课的眼神,从作业的布置到学生的坐姿,从教师成长到快乐生活,作者都进行了诗意、激情和理性的阐述。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窗,像阳光一样为我指引了方向。
首先,作者关于“高效课堂“的论述,是追求生命与课堂效率的统一。“沟通知识、生命、生活之间的联系,是课堂效率的应然内涵。”作者带着人文关怀,关注生命,将知识与生命相联系,不是一味地追求高效的结果,而是在过程中用知识温暖生命、快乐生命,自然而然的将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智慧,这样的知识才有价值。我想这样的教育才是有爱有光的教育。曾经困惑过:语文是传播真善美的,是给人以爱与希望的。可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那么脆弱,在学习压力下心里看不到光,感受不到生命的美丽与可贵。反观自身的教育,我想我们的教育更多的是停留在书面上的说教,而没有引起学生的生命体验。当我们用心去与作者对话、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和杨降一起走进老王的生活里,感受普通人的苦与善良;与琦君一起在浓郁的春酒里感受深深的思乡之情;与范仲淹一起登临岳阳楼,感受古仁人之心-------用心,才会在学生心中开辟出美丽的心田来的。关于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作者提出的“二八”教学律使我很受启发。在课堂上,哪些需要讲,哪些不需要讲,我一直很矛盾。记得刚登上讲台的时候,课讲的很粗,很多知识点没有讲出来,后来有了一些经验,又讲得很细,生怕学生不会。在这本书里,作者提到“二八”教学律:“20%即课堂上的属于重点、难点的内容需要教师讲,80%的内容学生可是完全可以自学掌握的。“我看到这里,心里有中豁然开朗的感觉。我的矛盾一下子解决了。在课堂上,要相信学生,学生有自己的先前经验和自学能力,他们不是“零起点”,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就不要讲。我想,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当然,这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除了要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还要了解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在教学方式方面也要随之作些改变,教师可以教学生,学生也可以教学生,有时候,兵教兵的效率会更好。关于教学方面,作者提出的很多好的观点与建议,引导我反思自己的教学,也启迪我改进自己的教学。
其次,作者对于教师的成长也有诚恳而求实的建议,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读书。作者认为读书不仅是生存的需要,更是生命的需要,“生命因为学习而精彩”。“阅读是一个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人心灵自我关照的过程,即通过阅读来反刍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这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觉得读书的好了,它让人沉静,让人深邃,让人淡定,让人知足,从而让人快乐。当然,这里的读书不仅仅是专业书籍或休闲类书籍,包括文学的、科普的、外语的等等都可涉猎,作者读书就很广,所以作者的文字或活泼,或诗意,或哲理,或平淡,很好看。读书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我们每个人也都有读书的习惯,我想我所欠缺的是在读书的面上不够广泛,同时,不仅自己读书,还要用读书的理念来影响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为读书人,不仅仅是为了语文和作文来读书。这样一个要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单是学生的课余时间几乎没有读书的缝隙。
最后,读完全书后,我有一个深深的感受,那就是作者的恒心毅力。“凡事只要决定了,只有立即去做,才有完成的机会。等待,多是不做的托词。”作者每天给自己定下了读书的任务、写作的任务,不管多晚多疲惫,都坚持完成,《发现高效课堂的密码》就是这样坚持写下来的。我想,这坚持来源于作者的追求,因为心中有梦,所以才不停息脚步。我自己是最缺乏坚持的,时常有懈怠、畏难心理,很多事做做就算了,半途而废。记得当时看到叶澜
教书说过的一句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两年的教学反思,就有肯成为名师。”当时也有写教学反思的冲动,可是后来就放弃了,我感觉到坚持做一件事,真的很不容易。而作者做到了。我能有作者那样的恒心吗?
《发现高效课堂的密码》使我受益匪浅,其中有很多指导性很强的建议,值得我一读再读,并且内化为教学理念,从而指导教学实践。
第二篇:发现高效课堂密码读后感
《发现高效课堂密码》读后感
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质量,以及学生的前程、学校的发展。因此,今年暑假教委一如既往组织了教师培训,学校也布置了相关任务。阅读于春祥老师的《发现高效课堂密码》并写成读书心得就成为其中一项。
在此之前,于春祥这个名字也只是偶尔在一些培训中听别人提起过,并未引起我的关注。为此,在读他的书之前,我特地到他的博客中去了解了一下。在他的博客中我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平民化”的一个教育家,一个很务实的教学工作者。于是我开始读这本《发现高效课堂密码》,由最初的心不在焉到后来的深入阅读,这本书给我带来巨大的震撼,这真是一本实用的好书!
在这本书中,于老师围绕怎样打造高效课堂提出了很多新颖的观点和具体的操作方法。全书分为“高效课堂大揭秘”、“课堂规律有几多”“课堂医案巧拾零”、“模式建构与重建”等十四章内容。其中第二章《课堂规律有几多》更是让我印象深刻。我们应该仔细审视一下自己课堂教学,有意识的运用规律。书中所讲的“二八教学规律”,让我对新课标的理解更深了一层。
所谓“二八教学规律”是指一般情况下,课堂上20%的属于重点、难点的内容需要教师教,而80%的内容学生是完全可以自学掌握的。这个定律告诉我们“教”是建立在“学”的需要的基础上,从而实现“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学教互动”,“动态生成”。这里强调的“学”绝不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凡是没有教师指导参与的“学”往往是低效的。“教”也未必就是教师的专利,所谓“兵教兵”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的方法。回忆自己的教学,要么是一直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么是置之不理、一放到低,这两种极端都是严重错误的。
于老师十分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分工,这与新课标中提出老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是一致的。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常常犯“满堂灌”的错误,一讲到底,一节课下来老师累,学生更累。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改正的课堂模式。关注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高效互动是从根本上克服传统课堂弊端的出路。
对于“教师在教学中„教‟什么”的问题,于春祥老师也作了明确的解释。就
教学内容而言,教学生预习以后依然不懂的问题,教课堂讨论后生成的问题,教由教学内容本身延伸演绎的问题。就生命关注而言:教会探索问题的方法,教授正确习惯的养成,教育生命活力的彰显。重建教师师德观,遵循教育规律,交给学生他所需要的正确的东西;重建课堂效率观,将学习知识的过程成为温暖生命快乐生命的历程。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促进课堂的高效,我认为教师首先应该严抓基本常规,如学生的预习。学生对文本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应采取一系列措施督促学生的有效预习。对非书写作业,学生的态度往往是消极的,教师一定要花时间进行检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课文的习惯。而在检查的过程中,教师对“教什么”的问题更能做到心中有数。不仅如此,针对一些学困生,教师还应对预习的方法给予相应的指导。同时在新课开始之前,教师应告诉学生新课将解决哪些问题,让学生有目的、有方法地预习课文。如能做好这一步,对教师的教学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当然,要打造高效课堂,仅靠学生的预习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对学情的分析、对教材的把握等都是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然而我相信,只有把每一步常规环节做踏实,才有实现高效课堂的可能。
总之,我认为,教师要促进课堂模式的转变从而打造高效课堂,首先要促进观念的转变,思想指导行为,只有在正确思想的引领下,我们才能探索出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打造高效课堂,于老师提出的很多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尝试,而只要教师秉承正确的教学观念也应该能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方法。
2012.8
第三篇:《发现高效课堂密码》读后感
《发现高效课堂密码》读后感
唐庄乡第六小学:杨新锋
《发现高效课堂密码》是对课堂教学的深度思考。走近课堂,既不远离课堂,也不走进课堂,才发现课堂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我们需要成绩,但却不能从学生身上抢成绩;我们需要趣味,但又不能偏离学科来讨好学生;我们需要有序,但又不能用权力和体力去管制学生。当我们不再用要什么就取什么,看不惯什么就改什么的心态来行事,而是尊重学生,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尊重同事,尤其是同事的课堂时,才可能在有序的课堂中获得乐趣,在有趣的课堂中获得成绩。这是我在这本书中感悟最深的一段话,以生为本,因物而论,我们要用辩证的思维来观察我们的课堂,把握好教学细节中的度。“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这已经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教育口号,但其关键应该是教师的教学进度与学生的学习授受度步调要一致才可能做到教学相长,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没有放慢自己的脚步去适应孩子的进度,却让孩子加快步伐来适应自己的进度,在这种超越自身能力的过程中,孩子不但对散步丧失了兴趣,还学会了依赖父母来达到目标,课堂上的类似现象出经常发生在我们老师身上。课堂教学真正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非常努力,但学生不参与,那么课堂教学的效果仍为零。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真实教育意义的是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只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剂,因此,评价一堂课优劣的标准,从目标的角度来看,应该是学生的学习接受度,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进度。因此课堂效率需要教师的努力,需要学生的参与,但更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协同学习,减少教师教学进度与学生学习进度的差距。
学生欠交作业,抄作业的现象普存在,有时甚至一些科代表也有这种现象出现,当出现这种现象时,我们应理性地追问自己,当学生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抄袭作业时,究竟是他们没有能力完成作业,还是他们不愿意完成作业呢?如果学生没有能力完成作业,哪教师应该怎样做呢?如果是学生不愿意完成作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如果简单地把学生不完成作业归因于学生学习态度不好,既可能冤枉了学生,又可能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机会。因此,学生不愿意学习,如果是原初学习态度出了问题,哪是需要批评的,有可能在批评中就转变了学生的态度。如果是过程学习态度出了问题,哪么需要的就不再是简单的批评了,而是诊断与帮助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古语提醒我们,如果要做好某事,前提是准备好做这件事的工具,而且要掌握做这件的方法。良好的学习态度缘积极的学习兴趣而积极的学习兴趣是对学习过程内在享受,这种享受是由良好的学习方法带来的,而学习兴趣也只可能由良好的学习方法产生,为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我们的教育首要任务。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应该怎样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读完这本书后我认为:第一,教师的课堂教学氛围应该是民主平等的。课堂上,老师要让自己与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互动的、和谐的、民主的关系,要成为引导学生学会寻求知识、吸收知识、运用知识的组织者和领路人,成为学生表达观点、倾诉情
感的知音。第二,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应该是高质有效的。可以说,一位教师的课讲授得很出色,如果没有有效的组织教学,那么这一节课一定是一节失败的课。一节有效组织的课堂教学也就是一堂好课的标准。任何一节课都要以组织教学开始,并贯穿于课的始终。所以我们要学会课堂教学的各种组织方法和策略,并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使教师有效地教学,学生有效地学习。第三,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是人文真诚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熟悉学生的差异,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多角度地预测可能会产生的多元化的答案,从而做到心中有数、准确地评价学生可能出现的五花八门的回答。
真正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并不是教师个人的精彩课堂,也不是学生个人习得学科知识的课堂,而是教师与学生借助课堂教学这一活动与平台,在教师的精彩教学之中,在学生学科知识的习得过程中,体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共鸣与知识共享的乐趣的课堂。”是的,就是这样的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课,才是精彩的课。
第四篇:《发现高效课堂密码》读后感1
1、“三主”协同率
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之间属于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协同关系,《发现高效课堂密码》读后感1。它既反对“以教为主”“教”霸权,又有反对企图以降低教师的地位、淡化教师的作用,来凸显所谓“以学为主”的单极主体地位的做法。它主张教师和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伙伴”协同投入对教材文本的“活化”,促成教师、学生、教材三个主体之间的对话、交往、互动。
2、“双因”统一律
“双因”这里专指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课堂教学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融合相统一的过程。“双因”统一律的价值在于,课堂教学中,在完成智力培养目标的同时,自觉地(而不是自发地)激发非智力利因素的参与,不仅使“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效达成,同时让“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以落实和升华。
3、伙伴效应率
在班级授课制的环境中,学习不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伙伴互助的过程,且往往会因为伙伴之间知识与能力的对称更容易形成“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意会效果。
合作,不仅是知识学习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人格修炼的一个重要内涵。
4、学思结合律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说:“只重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蒙蔽而陷于迷惑;只重思考而不重视学习,就有可能因误入歧途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学”与“思”二者不可偏废。
审视现在的课堂,问题出在重教“学”,而轻学“思”。知识网络的构建,一旦缺了思维的黏着,非常容易支离破碎。缺乏思维的“学”,其效率必有折扣。
5、“两化”创生率
课堂教学的本质,就是“内化”与“外化”相互创生的结果。
所谓内化,就是师生对教材文本理解个性化意义构建的过程,读后感《《发现高效课堂密码》读后感1》。
“内化”与“外化”都需要主体能动性、创造性的参与,需要在一次次智慧挑战中生成“个性化”的知识构建。
6、温故知新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全句的大意可以为:“(善于)温习已有的背景知识和生活经验,就可以学会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7、愤悱启发率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大意是:“只有当学生心求通而未得时,才可以帮助学生开其意;只有当学生口欲言而不能时,才可以引导学生达其辞。”
8、视野关注极限率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教师在视力正常的情况下,其视野关注极限为25人,再多就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视野关注极限定律。这条定律对我们有三点启发:积极推进小班化教学;建立视野资源意识,养成视野转换的习惯;坚持关注后进生。
9、学习快乐率
孔子的古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自信是快乐的基础,自信能使人进入积极思维状态。
10、“二八定律”
一般情况下,课堂上20%的属于重点、难点的内容需要教师,而80%的内容学生是完全可以自学掌握的。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真得不断学习,寻求教学规律,有意识地运用规律。我们不能让学生迷迷瞪瞪的学,老师也不能稀里糊涂的教。
第五篇:《发现高效课堂密码》读后感2
通过这本书的认真研读,我深切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效果,重点要从四个方面加强,提升课堂效果,真正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发现高效课堂密码》读后感2。
一、提升教师备课水平。不但要备课,还要花时间深入钻研教材,紧紧围绕课题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到吃透教材、吃透学生。因此,教师要想把“高效课堂”这艘船开好,就必须扬好“备课”这片帆。
二、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要想提高课堂效果,必须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并通过预习让每学生面对新知识之前有一个充分的知识与心理准备,读后感《《发现高效课堂密码》读后感2》。继而课堂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存疑、模糊的地方,使教学过程做到有的放矢,既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又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关注每位学生。有句话说得好:“课堂是学生表现的地方,不是老师表演的地方。”要使课堂更高效,教师应从关注每一位学生开始,承认其基础的差异,让他们在参与中学习,在肯定中学习,在教师的鼓励声中学习,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
四、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课堂练习是获取知识的有效手段。在教学环节我们应承认学生的差异,因此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上我们应该承认学生基础的差别,从而因材施教地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得到应有的发展,为高效课堂提供最好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