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认为当前初中生写作中存在以下五方面的问题
我认为当前初中生写作中存在以下六方面的问题:
一、语句不通顺,词不达意,不能言为心声;
二、语言平淡,苍白无力;
三、内容空洞,言之无物;
四、选材俗套,豪无新意,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五、立意起点低,思想认识高度不够;
六、在形式、结构、写法等诸多方面都缺乏设计与创新。而各年级存在相关问题的人数比例又各不相同。不知其他学校是否也存在这样的情况,现将我的一些想法谈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因人而异的: 首先,学生的生活积累跟不上写作的要求,也就是学生缺乏写作素材的积累;其次是学生的语言积累薄弱;第三,学生的课外阅读面窄,知识储备量不够;第四,缺乏必要的写作技巧,不懂得必要的写作要领;第五,很大一部分学生写作不认真,只求完成作业而已。
分析三个年级存在问题不难发现,其实目前中学作文教学面临的难题仍然是积累(语言、素材)、运用(语言表达、材料选择)、立意、包装(形式、结构等)的问题。针对各年级问题人数比重大小的不同,我个人认为,可以试用分阶段、分层次逐个击破的方法来解决。
七年级重在兴趣的培养、习惯的养成,教师作文教学的重点应该是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降低畏难情绪,同时帮助学
生做好厚积,以便日后的薄发。这就要求七年级的作文教学的起点要低,不要奢求学生一下子达到某个高度。平时的作文训练采用三步走:
一是写“少”,指不求字数,不限内容,能写多少就写多少,只求言通语顺,能准确的表情达意;
二是写“多”,随机的语段练习常有常新,正规的作文练训练至少每周一次;
三是鼓励,教师要对学生作文中的亮点予以鼓励,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重视语言积累,遇到好词好段好篇章,要求多读多背,最好做到分单元、分类型,有计划、有指导的摘抄和仿写。例如,老师可以有目的有意识的将一些形容人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形容环境的词语集中起来,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七八个词语写一段话表达一种心情或者一种思想认识。老师要善于抓住契机让同学们对当天发生的大家都看到的某一事件或者某个场景进行口头或者笔头的即时创作。最好做到当场做,当场读,当场评,让不会写的同学通过比较,感受到自己创作的语段的不足之处。因为是大家共同经历的,很容易看出不足,因为一个个样板摆在那里,补足的难度小,学生也容易从一个语段上举一反三,悟出其中的奥妙。同时,写的好的可以得到激励,写的稍差或者不会写的也不会产生太大的畏难情绪,对于老师来说,这样的操作简单易行,可实施性也强。这样做还有一个
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做到这些还不够,学生手里的东西还是支离破碎的,所以,每学期老师至少要通过三次范文仿写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一定的作文体系,使之形成全局观念。虽说作文是创造性的工作,可中学生所处的阶段决定了他们在学写作前,需要吸取别人写作的方法和经验。“仿写”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又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七年级学生来讲,尤为必要。例如:初一上学期的训练重点就可以定为写景篇,通过《春》的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写景作文的组材方式,老师也可以自己写下水文,将自己要求学生学会的写作方式方法融入其中,让学生仿写。还可以将写作任务先布置给班内几个作文优等生,将他们反复修改后的成文3至5篇张贴出来让大家仿写,这对于先行者来说是一种鼓励,对于仿写者来说是一种引领。另外,老师也可以变换方式,让大家一起创作,在创作前提示学生怎样审题、立意、谋篇,怎样安排结构,怎样开头结尾,怎样选用表达方式等写作技巧,甚至可以直接列出写作提纲,不要害怕学生作文形式单一,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讲,这种方法既能帮助学生降低畏难情绪,又能帮助他们理清写作思路,进行有目的的创作,而且对于以后的作文创新没有任何负面影响。
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讲,除了继续七年级的语言积累外,应该更注重学生哲理性语句的创作能力的培养(引导其在读的基础上悟和仿),除了注重材料的积累外,应该更注重材料的筛选能力的培养,除了注重范文引路的作用外,应该更注重作文修改的作用。
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每学习一篇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每遇到一件触动人心的事迹,每看了一幕有影响力的影视剧,每通过报纸杂志接触到一个公众人物,每遇到自然界的一种变化都习惯于问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你有了什么样的深刻认识。”最好是在班内封几个“小哲人”,效果会更好,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感悟,思考社会、感悟人生。
八年级上下册教科书中不乏写人叙事的名篇,可以说为同学们提供了非常好的范文,不仅是材料选择方面,不仅是事件本身所富有的打动人心的力量,包括开头结尾的设计,表达方式的恰当选择,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详略的安排等等方面都给我们提供了不同的样板。所以我们可以将八年级作文训练的重点放在记叙文上,上学期写人篇,下学期叙事篇,每个学期、每人至少选择一篇,反复修改三次以上,并且要保留每次修改的底稿,三次修改结束后,每人写一篇改后记(修改心得)。在作文修改过程中,有意识的让同学们进行如下训练:同样的中心,不同素材;同样的素材,不同的立意;同样的立意,同样的素材,不同的表现手法,或者不同的表达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选择和运用材料的能力,更主要的是他们
能通过一篇文章,看到许多不同的新鲜面孔,易于帮助他们在老素材中挖出新意,在老立意中注以新的活力,易于发现一颗钻石在不同角度观看的独特的美,同时更能增强自己的自信,更能认识到作文创作本身所特有的魅力。
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讲,需要增加阅读的“量”,打开阅读的“面”。各种报纸、作文书、试卷、为我们过滤掉了很多垃圾文章,筛选出很多精品。九年级的任务就是通过阅读拓宽,通过阅读进一步加深感悟,通过阅读进一步拔高,潜移默化的将读和写结合以来,力求让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九年级的作文教学要在创新上多下功夫。对于考场作文文题的创新,文章开头、结尾的创新,形式的创新„„根据不同同学的特点为其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不论适合议论文体写作的学生人数多少,都要把议论文当作一个重点来练一练,这对于学生语言的严密性、逻辑的缜密性、分析问题的深刻性的引导都有很大的帮助。九年级的作文不易多写、多改,易多展示、多表扬激励。九年级讲课任务量大,时间紧迫,很多作文都是在平时的小测验时进行的,集中指导不现实,集中评改收效甚微,最好是以一对一的面批为好。对于每次作文中出现的一类文进行展出,对于作者集中表扬即可。
第二篇:初中生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初中生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杨庆庆
英语写作这一技能的训练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日益受到重视,它是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当前,初中生的英语写作中客观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为此,我依据学生平常写的单元小作文和试卷中的书面表达,通过分析、查找,发现学生作文写不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英语写作教学反思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得知学生写作中常出现如下问题: 1.缺乏自信。学生中有不少人对英语写作感到头疼,存在着恐惧心理,总是担心自己写不好,越是担心就越不敢下笔。
2.拼写错误。英语写作中,大小写、标点符号和单词拼写错误占了一定比例,这说明学生英语词汇的记忆准确程度不够,从单词记忆到实际运用还需要一个过程。
3.语言知识错误。语言知识错误包括语法和用词等方面的错误。英语中谓语部分千变万化,谓语变化又以动词为主,动词时态、动词短语搭配以及与各种人称代词的一致性等都不是千篇一律的。学生在运用时就很容易出错,还由于学生本身自己脑中词汇就匮乏,学生写作时经常感到力不从心,缺少可以充分表达自己思想的词句,使文章看起来呆板,缺乏生气。
4.层次表达不清,逻辑性差。学生在写作时往往不能很好的审题,不能把握题目的精髓,写出的句子没有层次性和条理性,有的句子衔接生硬,关联词使用不恰当,导致句子过渡不自然,使整个文章看起来意思不连贯,语义表达不清楚明了。
5.思维受母语制约。学生毕竟汉语说了十几年,所以在英语写作时,学生经常不能按照英语的习惯和特定的搭配,总是喜欢用汉语的习惯来表达,写出来的是英语单词连成的汉语句子,结果造成句式结构的错误,所写的句子当然是中国式英语,外国人根本看不懂,还容易闹出一些笑话。
6.没有良好的写作习惯。字迹不工整,不能正确运用英语的基本句型进行准确而又得体的表达,平时很少练笔,更别谈用英语学写日记了,即使老师布置写作练习了,也是冬拼西凑的,以应付差事为目的。
7.摘抄短文。还有少数同学平日里压根就不愿意动脑去想、去写,在考试中就地取材,顺手牵羊,在试卷上随便选取一段文字抄进答案纸上,以博得老师的同情换取些许辛苦分。像这类的同学可是为数不少哦,有时阅卷老师看见抄写干净真的会酌情量分的。
以上列举的这些现象在我们初中学生习作中经常出现,严重地影响了写作效果。
二、应对策略和方法
针对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出现的问题,我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和辅导:
1.利用教材训练写作能力。
(1)坚持词汇教学。我在英语教学中一直坚持词汇教学。课本每单元出现的新词汇我都用造句的形式来教学,有时引导学生自己造句。把词汇融入句子当中来教学,既能容易记住单词又能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起到一举多得的功效。同时,可以让学生记下较好的例句,培养学生记英语笔记的习惯,对他们写作也很有帮助。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用英语造句的信心和习惯。
(2)运用教材中的对话练习。课本中的对话是写作的好材料,可以让学生在口头操练对话后,通过仿写来巩固,实现口头表达向书面表达的转化,从耳听、口说到手写,既能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点,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采用扩写、缩写等方式训练写作。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扩句练习。教材中有很多的话题,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分析和讨论,然后将自己的观点扩写成一篇小短文;缩写课文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分清文章内容的主次,一般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转述,尽量少用原文的词句,这要求学生对课文掌握熟练透彻。扩写和缩写训练都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归纳、总结和概括能力。
(4)背诵范文。背诵是英语学习的必要途径之一。通过背诵,能够让学生掌握所学词汇和牢记本单元的基本句型,逐渐形成语感,养成英语思维习惯,在遇到相关的英语话题时可以借鉴,甚至引用,即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了。只要学生能坚持多读多背好句子,好段落,学生写作时就会有话可说,得心应手。
2.掌握写作技巧,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1)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教师必须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首先,学生应学会审清题意,确定写作的中心内容,找出根据这个中心能够扩展的材料,避免写出与中心内容无关的句子。其次,列出提纲,提纲应包含所有的要点;明确要求,不能漏掉一个要点。同时写作时还应注意句子间的衔接。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包括定人称,定时态,定格式;想词汇,想句型,想连接词;最后,西游幻想在写作打草稿并检查确认无误之后,神奇魔镜要认真抄写,字迹不要潦草,乱涂墨,注意排列工整,保持卷面整洁。另外要注意大小写,标点符号等。因为书面表达是主观性试题,阅卷教师或多或少带有主观色彩,如果作文的语言表达非常好,而因为字迹不工整,卷面不整洁被扣分,那就得不偿失
(2)利用五种简单句式。无论学生的英语水平如何,都要加强写作基本功训练,从写作基本句式做起,把五种简单句式掌握好,然后在此基础上添砖加瓦,甚至进行装饰点缀,从而构成复杂漂亮的复合句。
3.加强各种题材形式的作文训练。
(1)看图作文。看图片写作文是书面表达中简单而有效的形式,因为图画看起来形象直观,具有情景,能够激发学生英语写作的积极性,经常进行看图作文的训练,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2)写英语日记。写日记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坚持用英语写日记是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写日记时学生不受主题、体裁的限制,可以充分发挥想象,自由表达。天天写日记无形中增加了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刚开始写时可以少写几句,以后逐渐增加。在写的过程中,尽量使用学过的单词、词组和语法知识,这样做还能复习和巩固已学内容。教师要经常鼓励和表扬这些有写英语日记习惯的学生,从而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多写多练,写出好的作文。
(3)统一或自由命题作文。在平时的写作中,可由老师出作文题目,也可由学生自主选择题目。作文的难易程度要把握好,先易后难,先写一些熟悉和易于表达的题目,然后再写一些较难的。
4.作文批改与讲评。
(1)学生自改和互改。采用学生自己批改,让他们自己发现写作中的错误,一些因粗心造成的错误往往很快就能被发现。学生间相互批改,可以让他们发现别人的错误和好的表达法,从中受到启发,这样能使学生们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教师批改。学生的作文教师要及时批改,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知道自己写作中的错误。教师还应在指出学生写作错误的同时,给予适当的评价,多鼓励少责备,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
(3)注意讲评。老师对每一次作文在批改之后应在课堂上评讲,好的作文要在班上朗读,发挥示范作用。分析归纳总结各种典型错误,仔细讲解,使学生了解错误产生的原因,避免今后写作中再次出现。
总之,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要靠大量的多种形式的训练,它贯穿于英语学习过程的始终,既要靠好方法的指导,更要靠平时的日积月累。因此学生平常要多阅读,然后才能有丰富的材料去写,只有长期坚持不懈的多动脑记英语,多开口说英语,多动手练英语,多掌握写作技巧和策略,才能有所收获,真正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第三篇: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问题浅析
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问题浅析
时间:2010年12月02日 来源:吴学平(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广东广州 510405)摘 要:本文揭示了近年来中文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
由此阐述了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关键词:毕业论文;问题;教育改革;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394X(2003)02-0078-03
毕业论文的写作,是大学本科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来说,撰写毕业论文是对自己知识水平、综合能力的检测;对教师而言,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优劣,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学生写作毕业论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既要引起学生的重视,更应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并由此探讨教学改革的新路子,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一近年来,在中文系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中,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总是不多,平时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论文固然难以令人满意,有些成绩好的学生的毕业论文也不尽如人意。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考察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我们会发现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不重视毕业论文,以应付心态对待毕业论文的写作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一般安排在大四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完成毕业论文之时,正值毕业在即之际。学生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分配、就业。由于高校已不包毕业生分配,就业形势亦不乐观,因此,所有学生都承受着一定的就业压力,他们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去求职、面试,甚至到用人单位应聘实习。而写作毕业论文期间,学生不用上课,更无需考勤,有一个多月自由支配的时间,这无疑为急需时间求职的学子们提供了方便。有的学生便利用这段“可随意支配”的时间解决自己的当务之急,对毕业论文只好匆忙应付,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投入的时间少,花费的精力也不够,论文质量自然难以保证。有些学生则在毕业论文尚未杀青之时就已前途无忧,与用人单位签好了合同。在他们看来,论文成绩的优劣不会影响其分配、就业。在这种功利之心的支配下,应付心态随之产生,结果导致毕业论文成绩平平。(二)选题困难,定题匆忙
不少学生在毕业论文选题时显得十分被动,他们没有自己感兴趣或有一定资料积累的课题,所以选题时举棋不定,最后只好确定某一学科作为自己的选题范围,然后寄希望于指导教师,让指导教师帮助自己定题。近几年,不少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时经常遇到这种情况,与学生第一次见面时,往往只知道学生要写外国文学、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等方面的论文,但究竟要研究什么问题,学生并不清楚,教师也无从知晓,一时难以给学生具体的指导。有的学生虽然能确定以某一个作家或某一部作品为研究对象,但具体论述什么问题,他们也是茫然不知。有个别学生甚至直接要求指导教师给他命题。平时没有对某一问题的思考、钻研,直到要写毕业论文时才急匆匆地选题、定题,这必然会影响论文的质量。(三)缺乏写作论文的基本功底
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不会查找资料。根据自己的论文选题,应该查阅哪些相关资料,许多学生并不清楚。第二,不会运用资料。查阅到有关资料后,不能透彻地理解、正确地使用自己所掌握的材料,结果在写作论文过程中常常出现引用资料时断章取义或所引用的材料不能说明自己的观点等情况。有的学生甚至仅仅为了凑篇幅而任意引用原著或别人的观点。第三,不懂得写作论文的基本格式。第四,缺乏一定的理论修养与思辩能力,行文逻辑思路不清晰,论述层次欠分明,这是影响论文质量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有的学生确立颇具新意的论题后,不会借助相应的理论知识对其论点予以理性分析,也不善于以清晰的思路、严密的论述阐明自己的观点,结果致使自己的论文与优秀无缘。
如何对待毕业论文写作中普遍存在的这些问题,并努力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这是教师和学生共同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既反映了学生在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方面的缺陷,也暴露了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因此,应引起师生的高度重视。要解决上述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势必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学生要端正写作毕业论文的态度,重视毕业论文,尽量利用假期联系工作,以保证有充足的时间与精力完成毕业论文。同时,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更要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加强理论修养,不断提高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由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与教师的教学直接相关。所以,解决学生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问题的关键是深化教学改革,在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目前,尽管各级各类学校都强调素质教育,但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存在,特别是高考仍然是学生走进大学的唯一途径,因此,上大学之前学生并不能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而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就在于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淡化了他们的问题意识。面对这一短时期内无法改变的现实,大学教师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彻底根除多年来所接受的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鹄的,在课堂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主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教材的关系。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无疑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更谈不上培养学生钻研问题的能力;完全脱离教材的讲授,又会导致学生忽视基础知识,从而影响基础知识的落实。在讲授外国文学课时,笔者采取教学内容与教材若即若离的处理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述莎士比亚这一节时,笔者不按照教材安排的“生平和创作”、“《哈姆莱特》分析”这样的内容讲课,而是抓住“说不尽的莎士比亚”这一论题,从难以稽考的生平之迷、尚未终止的著作权之争,谈到对莎士比亚不一而足的评论及莎士比亚的深远影响,将教材中有关莎士比亚生平与创作的内容融入其中,既没有脱离教材,又能超越教材,使学生不仅掌握了有关莎士比亚的基础知识,而且加深了对“说不尽的莎士比亚”这一论点的理解,为随后的作品分析奠定了基础。学生在免遭照本宣科、味同嚼蜡之苦的同时,还能领略到教师处理教材方式的独到之处。由于这种方式本身包含着观点的确立、材料的取舍及充分的论证,所以对逐步培养学生的选择、判断、综合能力不无裨益,学生从中能受到不少启发。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渗透研究意识,以自己的教学为示范,让学生从教师分析问题的角度、方法中受到启迪,从而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分析
《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形象时,笔者首先概述教材中对这一形象的评论并指出其不足,借此打破学生对教材的迷信,激起他们独立思考的兴趣,然后,笔者从爱玛既然是一个堕落的女子,她为什么不活下去,非要自杀这个问题入手,采用社会批评和心理批评相结合的方法,逐步分析爱玛苦恼、追求、幻灭的人生三部曲,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剖析爱玛堕落的外部诱因及其内在动因———愚昧。对教材中没有涉及的爱玛的愚昧,则结合福楼拜的创作心理和他所运用的戏剧反讽手法予以透彻地分析。在层层深入的阐述中,学生对爱玛形象及其寓意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不仅如此,笔者还从女性主义角度阐释爱玛形象的女性意识,得出了异于教材的新观点。学生从教师的分析中既能感知到教师的思想,又能开阔思路,学到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可谓受益匪浅。如果教师对教学内容没有一定的研究,分析问题时只能人云亦云,其教学就会缺乏新意和深度,因而也就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更无法引起他们研究问题的兴趣。第三,教师应加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授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同时,要为学生介绍本专业重要的参考资料,提供本学科的前沿信息,提出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这不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思考一些问题,而且对学生的课后自学具有指导作用。学生课后能根据教师在课堂上提供的信息,带着问题查找相关资料,并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发现、钻研一些新问题。经过这样的学习积累, 学生在毕业论文选题时就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从而避免选题困难、定题匆忙的问题。
三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不仅要贯彻到课堂上,而且应落实到课后指导和训练之中。布置课后作业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外指导,加强学生基本功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学习论文写作的有效途径。但令人遗憾的是,师生都没有对课后作业予以足够的重视。一方面,学生不认真对待课后作业。另一方面,教师布置作业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布置的作业缺乏明确的目的性、系统性。学生写作论文基本功底的欠缺,与师生对课后作业的这种态度不无关系,而学生对课后作业的态度也暴露出一些急待改革的问题。
目前,教师在每学期的教学中,一般都会布置2—3次作业,其形式大多都是小论文。但不少学生并不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往往抄袭别人的论文应付交差。这种现象从表面看来反映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但深入分析则可发现现存考试制度的弊端。我们对学生成绩的评定,主要以期末考试为依据,平时作业成绩在期末成绩总评中只占30%,期末考试却占70%。由于平时作业成绩在总评成绩中所占比例小,对通过课程考试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对平时作业的轻视。而期末考试一般采用闭卷形式,并且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教师命题基本上又以基础知识为主,学生知识面的广度、认识问题的深度很难在闭卷考试中显示出来。使试卷中有论述题,也很难真正考出学生的水平。因此,我们应改革考试制度,不能将期末闭卷考试作为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依据,应把平时作业作为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了解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方式,加大平时作业成绩在期末总评中的比重,促使学生认真对待课后作业,以保证课后作业在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中所起到的应有的作用。教师课外作业的设计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到学生课后训练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避免随意性,在课外作业的设计上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系统性,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助学生打好论文写作的基础。作业形式可以多样化,无需千篇一律皆写小论文。例如,为了让学生学会查找本学科的专业资料,教师可以先就某一专题让学生搜集资料,学生不必写论文,只要交一定数量的资料索引即可完成作业。然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重点,选择评论文章较多的问题,设计一些撰写评论综述之类的作业,使学生学会分析、整理、综合材料。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开始练习写小论文。对学生完成的论文,教师应认真批改、评点,以便及时纠正学生在论文写作中出现的错误。经过平时这样一系列严格有序的课后训练,学生练就了写作论文的基本功底,撰写毕业论文时自然会驾轻就熟,毕业论文的质量也会因此有所提高
第四篇:浅谈当前工程招投标中存在问题(模版)
工程建设投入资金大,是社会关心的热点。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建筑市场工程承发包从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指令性计划分配任务到施工企业自己上市场揽取业务,再发展到今天在有形建筑市场参加竞标。由于建筑市场僧多粥少、市场竞争激烈,各施工企业或其代理人为了获取承包合同和利润,采用了许多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建筑市场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从近几年查处的大要案情况分析,工程建设领域仍然是腐败的高发区,成为了反腐败工作中的热点问题,给整个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蒙上了阴影。
2001年以来,国家把建筑市场作为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重点,各地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整顿活动,也查处了一些典型案件,然而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较为混乱的市场秩序。建筑市场整顿从1986年以来几乎年年进行,但没有起到治本的效果,只不过不同阶段发生在不同类别的人群中。建筑市场存在的问题积重颇深,不是靠权宜之计和“运动战”所能解决的,必须从目前社会大背景及建筑市场运作的制度设计中寻找原因,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达到有效规范市场的目的。
目前,建筑市场招投标活动中存在问题的焦点在政府投资工程上,特别是这些工程在招投标阶段“暗箱操作”、“违规操作”,剥夺了潜在投标人公平竞争的机会,同时给一些腐败分子提供了“寻租”沃土。目前工程招投标中“违规操作”已经漫延到招投标活动的各个环节,且单个环节行为执纪执法部门取证难,较难认定为违法违规。建筑市场经过多次整顿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违规行为从公开到隐蔽,从个别人“一锤定音”到整个招投标过程不正当的“系列操作”,形成了程序上的合法而实质上渗透着腐败。这种状况不予以整治危害性更大,将使建筑市场处于非良性竞争状态,危害行业的健康发展,且毒害党风和社会风气。针对当前建筑市场招投标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有以下特点:
1、现有法规体系存在人为弹性空间
目前,建筑工程招投标依据的法规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有关部令和地方法规,《招投标法》有些条款规定本身就留给业主或代理机构弹性空间,如第十二条赋于项目业主办理招标事宜的权力;第十八条第二款、第二十条有关不得对投标人有歧视性条款规定;第四十条评标委员会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的条款等。对这些条款的把握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对当事者的道德约束高于法律约束。目前,招投标竞争非常激烈,竞争对手得分(综合评审法)差距非常微弱,法律提供的微小弹性空间都直接影响评标结果。《招投标法》作为指导我国招投标活动的法律,它应当给各方主体追求效率的空间,但作为政府投资工程,应有更严厉的规章,确保招标工作的公平性,最大限度的减少弹性空间。
2、体制现状提供“操作”可能
现阶段我国的建设体制基本上还是条、块分割,各个法人单位承担项目业主,并按行政隶属关系接受其上级主管部门监督。为了解决各项目法人单位的专业素养问题,在招投标阶段引入了招标代理制,施工阶段聘请社会监理,并强制性地接受政府监督。从实践来看,建设市场存在的问题大部分都是萌芽于招投标阶段,招标代理制引入并没有实现工程招投标过程的贯彻“三公”原则。究其原因,是体制问题。现有的建设体制,项目法人都不是本质意义上的法人,它是各级政府的委托代理人,他们有法律上提供的弹性空间,这些代理人在选择招标代理、资格审查、评标、定标时,仅有道德的约束,来指导他们为所服务的机构决策。经济学上有个理性人的假设,当他们能以极小的风险获得个人利益较大的回报时,道德约束力就显得脆弱。实践中存在领导不干预,经办人员干预;项目业主不干预,招标代理人干预的状况,现实地说明了一切。
3、诚信经营社会基础尚显薄弱
我国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阶段,虽然市场经济已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占主导地位,但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作用的结果及传统文化影响,人们在日常活动中仍衷情于“权力”。建筑产品虽然牵涉到每一位民众,但它不像家电产品,民众可以自主行使购买和监督的权力,致使家电业必须以诚信经营为本,取信于民,才能获得市场份额。现实中建筑产品采购权集中在招标人、代理人、评标专家委员会手中。由于建筑产品招投标的某些内容及过程需要保密,客观上造成了不便于社会监督,减少了投标人因为虚假信息导致投标失败的风险。还有,一个企业由于虚假信息在一个项目投标失败,并不至于遭到像在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那样受到市场驱逐,所以,投标人提供虚假信息参与投标的现象愈演愈烈。依托有形建筑市场,利用现有信息技术完全可以对投标人信息进行准确、全面的核审,但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全国统一信息平台整合工作滞后于现实监管需要,也给“暗箱操作”者提供了机会。
4、交易各方主体尚未成为实质上独立运作的市场主体
上面已分析现有体制下项目业主仅是法律意义上的主体,实质上仅是各级政府的代理人。项目业主的价值取向与掌握的权力,决定着招标代理人不能纯粹从公平与效率角度进行招标运作,否则招标代理有可能失去市场。在这种体制约束下,招标代理人从某种意义上,仅是按照业主的意愿帮助业主完成符合法规程序的招投标运作,有的招标代理机构看业主眼色行事,使业主倾向的中标人合法化。
建筑市场交易各方中重要的主体承包商,在我国就更具特殊性。目前,在建筑市场中存在一些个体“包工头”,以法人名义参加工程招投标,这也是中国特有的承包商体制所决定。建筑施工业作为完全竞争性行业,行业门槛并不高,但进入该行业有政策壁垒资质管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施工企业尤其是高等级资质的施工企业仍是国有和集体占主导地位,这些国有企业通过多年改革仍未形成企业发展的动力机制。由于建筑行业政策壁垒的存在,行业内企业处于只进不出的状态,令行业内竞争日趋残酷,为了生存不得不采用许多不当方式。作为目前国有(集体)企业管理者,他们对现有市场竞争态势必然作出有利于自身生存的理性选择——选择对自身风险较小的经营思路。企业自主投标投入大,且有许多公关费用,这对国企来说,无疑是心头的痛,若多标未中,经营者自身就要面对许多公关费用而束手无策,同时令企业陷于困境;反之,通过投标代理人,企业开具介绍信,就有一笔收入,中标后还能收取管理费用,将投标风险转移给“挂靠者”。这样企业可以在举步维艰中生存,而企业管理者不承担个人风险,甚至还可以有隐性收入存在。对“挂靠者”而言,他们不一定具有能力(包括人力、物力)维持一家企业运作;即使有能力,他们也较难在起步阶段就创办一家高等级资质的施工企业;再有,即使创办成一家高等级施工企业,维持企业运转所需的管理费用,也令他们承担很大的风险。正是这种思维定势,造成了现在建筑市场中挂靠盛行,甚至出现专以投标谋利的个体。总之,现在建筑市场招投标活动中各方交易主体由于体制、机制上的原因,从某种意义上都被“挂靠者”操纵着。
5、行政主管部门监管招投标工作存在难点
从法规上说,行政主管部门目前主要依靠《招标投标法》、《建筑法》及有关部令和地方法规等监督招投标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实施细则。特别是法律规定的歧视性条款较难把握,导致行政自由裁量权过大,极易发生越位和缺位行为,也给招标人(招标代理人)“暗箱操作”提供可乘之机。就组织机构而言,随着政府机构改革深入,政府机关越发精简,配置人员更少。目前,我国处于建设高峰期,项目规模大、数量多,分布广,许多建设项目法人作为一次性业主缺乏工程项目经验,建筑市场必然产生大量问题。面对此种状况,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成立的招标办及有形建筑市场,又人为割裂,导致人力资源浪费,监管力量更趋削弱。从行政手段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建筑市场,特别是规范业主行为缺乏有效手段,而仅有的手段是惩罚性的消极手段,从理论上说,过多使用消极手段会伤及自身,最终会影响事业的繁荣。
6、评标专家委员会未能实现既定功能
《招标投标法》的颁布从法律上对招投标活动中评标专家委员会的地位进行了界定,减少了项目业主对项目定标的行政人为因素干扰,理论上体现了项目评标的民主化、科学化。然而,在实际运作中评标委员会并没有很好实现其预定功能。具体原因如:①按照《招标投标法》对评标专家资格的界定,只有在大、中城市方才有条件建立具有一定容量的评标专家库,合乎条件的评标专家在数量上显得不足;②评标专家从社会各行各业产生,评标专家的思想道德素质及专业素养较难把握,特别在库容不足的情况下,合乎法律硬件规定的专家基本都入库,致使专家质量参差不齐;③社会化选拔评标专家的方式,对专家仅有法律的约束,行政上对其约束不力。但由于工作特殊性,即使触犯法律,取证也较为困难,法律约束也不硬。对评标质量而言,主要依靠评标专家对自身的道德约束,道德约束对环境的依赖性很强,在目前复杂环境下,道德约束往往显得苍白;④现在招标项目众多,项目规模专业差异很大。对大部分项目而言,代理机构从压缩招标成本考虑,评标时间仅仅有几个小时,在这么短时间内要求评标专家拿出高质量评标成果不现实,往往仅是履行法律上的程序而已。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对现有评标委员会充当招投标活动中“橡皮图章”的功能,或评标专家参与“暗箱操作”,针对特定问题作出特定评判的现象就会有客观的认识。
建筑工程正是存在以上诸多法规、体制、社会环境、机制及建筑产品本身特性等原因,导致了建筑工程招投标活动中产生了一系列“暗箱操作”。其操作行为具体体现在招标“游戏规则”的制定,这些规则从发布公告、接受报名、资格预审到投标文件都作出了一系列有倾向性的安排,并且发展到监管部门根据现有法规很难从书面材料上认定其违规行为。各地监管部门等针对这些问题虽然制定了很多规范性文件予以纠正,然而,由于以上深层次原因未能破解,往往“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市场状况仍然不容乐观,建筑市场招投标活动仍然未能实现完全按照承包商实力或项目管理班子实力进行竞争。
建筑工程招投标行为成为社会热点,各级领导部门,特别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行政监察部门都投入了大量精力,取得了一定成绩。领导指定承包商、明目张胆“违规操作”现象得到扼制,但“违规操作”行为从公开到隐避仍然肆虐于招投标活动中并被披上“合法”的外衣,这些现象启发我们思考现有招投标制度的设计。笔者认为,由于建筑产品特性及招投标活动中人的因素较为活跃,要想从根本上扼制招投标活动中违法违规行为,必须减少活动中人为的干预,这必然会牺牲一些效率。从目前及发展来看,国有投资占整个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将逐渐降低,政府完全可以将建筑业发展的效率问题交给市场,政府投资一般项目招投标在“三公”原则基础上,强调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在具体运作上对跨入门槛的承包商一视同仁,招投标“游戏规则”增加随机性,保证公平性。这样有利于提升政府形象,使政府投资项目利益最大化。
第五篇:当前的初中生主要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对策(精选)
当前的初中生主要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对策
对于当前的初中生,中学阶段是他们未成年人能否成长为身心健康的关键时期,由于生理的变化、心理的成长,社会阅历的增加、各种竞争压力、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原因,极易产生困扰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心理问题,影响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据调查,“初中有4.5%的人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20.5%的人有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据新华社最近报道:“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疾患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目前35%的中学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其中5.3%的中学生存在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国内近年的众多调查发现:“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小学占10%,初中占15%,高中占20%”。重视和加强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教育刻不容缓!
那么当前初中生主要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呢?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因而闭锁心理问题主要是指处于消极情况下的心理而言的。情绪情感 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一个微笑可以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然而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早恋。中学生一般尚未成年,我们把中学生这种未成人时的恋爱称为早恋。中学时代,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中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使得中学生的性心理的发展表现出相对的幼稚性,所以自认为认真的、朦胧状态下的恋爱出现了,尽管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却是一个令人十分关注的问题。易有不良习惯和沾染不良嗜好。青少年的好奇心及模仿性强,这种心理状态使他状态使他们很容易受别人影响,例如吸烟,中学时期常受家庭、伙伴、社会的影响,比其他时 期更容易学会吸烟。他们常由于烦恼,想从吸烟中得到精神放松和乐趣,又认为吸烟可以显出魅力,成熟,认为男青年吸烟显得有男子汉气概,女青少年吸烟意味着男女平等,与成人不同的是,青少年吸烟还常伴有学习成绩下降或无心学习,同时沾染喝酒习惯,以及其他不良习惯等很容易走下坡。初中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与方法:应该学习一点心理健康知识
1、学习了心理知识不但能提高自己,还能对正确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有所帮助。因为在了解自己心理的同时,也学会了了解同学的心理,这样便可以对不同气质、性格的同学采取相应的态度,从而防止不必要的矛盾,加强与同学的友谊。心理学的应用非常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当中,不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现
在学一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都是有益的,将来的祖国建设需要心理素质较高的一代青年。为了学生的现在也为了将来,中学生应该学习一点心理学。
2、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知识对学习大有益处,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如果中学生学习了心理学的知识以后,能按心理学规律去学习,学习成绩就会有较大的提高。比如:学习了记忆的规律,就可以解决上课不专心,开小差的问题;学习了思维规律,就可以解决记不住,记不牢以及死记硬背的问题;学习了有意注意的规律就可以使思维开阔、更敏锐、更富有创造性,还可以调节考前情绪,消除紧张,轻松上考场。
3、心理学知识还可以解答中学生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的一些疑难问题,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比如,学习了有关性格的知识,就可以使自己对自身的性格有所了解,从而矫正自己性格中不良的一面,锻炼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学习了情感的知识,可以使自己学。会调节情绪、升华情感的方法;学习了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可以了解青少年在青春斯的心理变化规律,从而主动掌握自己的心理,安全顺利地度过青春发育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