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上册作业规划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作业规划设计
一、设计理念与思路:
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只有及时消化新授课知识,把握每课时的重难点,才能扎扎实实的夯实双基,才能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课时练习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规划了作业设计。
二、作业形式
1.导学案预习提示2.课后练习题
3.每周读书笔记4.适当家庭作业
5.学校笔记、作文作业
三、作业要求
1.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作业
2.态度认真,书写工整,规范
3.读书笔记要有读书心得
4.错误之处要纠正
四、作业布置
1.第一单元
※《新闻两则》《芦花荡》导学案及课后练习题,学校笔记 ※《蜡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亲爱的爸爸妈妈》课后练习题,笔记综合作业
※读书笔记两篇※一次大作文,两篇小作文
综合性学习《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搜集资料,写在读书笔记
2.第二单元
※《阿长与<山海经>》《背影》《老王》导学案及课后练习题,学校笔记作业
※《台阶》《信客》课后练习题,笔记综合作业 ※读书笔记两篇※一次大作文,两篇小作文 ※大作文为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的作文要求
3.第五单元
※《桃花源记》《短文两篇》《核舟记》《大道之行也》《杜甫诗三首》导学案及课后练习题,学校笔记作业,家庭练习本(默写、注释、翻译句子、主旨、根据提示写句子、语段阅读题),第五单元测试题
※读书笔记三篇※一次大作文
综合性学习《连文化的魅力》搜集资料,写在读书笔记上
4.第三单元
※《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导学案及课后练习题,学校笔记作业
※《桥之美》《说“屏”》课后练习题,笔记综合作业 ※读书笔记两篇※一次大作文,两篇小作文 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搜集资料,写在读书笔记上
5.第四单元
※《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导学案及课后练习题,学校笔记作业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生物入侵者》《落日的幻觉》课后练习题,笔记综合作业
※读书笔记两篇※一次大作文
※大作文为《走上辩论台》中的辩论题任选一个
6.第六单元
※《三峡》《短文两篇》《观潮》《湖心亭看雪》《诗四首》导学案及课后练习题,学校笔记作业,家庭练习本(默写、注释、翻译句子、主旨、根据提示写句子、语段阅读题),第六单元测试题
※读书笔记三篇,其中一篇为综合性学习《怎样搜集资料》中的一个专题
※一次大作文
五、作业批改
学生作业采用全批全改,面批,学生互改的形式进行。及时收缴,及时批改,及时纠正。作文当堂完成。每次作业批改认真,写明批改日期,对错题予以详细记录,作为讲评的依据。
六、作业讲评
讲评前先表扬优秀作业,再指出错误的共性,对共性问题重点讲评,个别错误面评。
语文备课组2011年11月16日
第二篇:八年级语文作业设计
八年级下册语文作业规划
一、指导思想:减负高效、分层要求、丰富样式、增强趣味、锻炼能力。
二、作业种类:
1、抄写:重难点字词、现代文,文言文经典文段、古诗词
2、默写:大纲要求掌握的字词、大纲要求背诵的文言文,古诗词(可分层提出要求)
3、思考问答:重点的课后研讨与练习
4、小练笔
5、练习册(《基础训练》)
6、课外经典阅读
7、作文(包括周记与大作文)
三、批改形式:
1、写在作业本上的作业,包括:抄写、默写、思考问答题、小练笔。为全改,当天反馈纠错。
2、课外经典摘抄写在摘抄本上,周记和大作文写在大作文本上。为全改。三天之内反馈纠错。
3、练习册,为必做,必交。教师灵活批改,可视时间全改、抽该、略改、对改。两天之内及时反馈,点讲纠错。
四、作业外观形式:
1、家庭作业本
2、摘抄本
3、练习册(《基础训练》)
4、默写本
5、作文本
第三篇:八年级历史上册作业设计
八年级历史上册作业设计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一课
鸦片战争 课前预习
一、单项选择题()1.鸦片战争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发展水平最高的是()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西班牙 2.下列最能说明林则徐禁绝鸦片决心的是()A.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B.在广州缉拿烟贩,强迫外商交出鸦片
C.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缴获的全部鸦片D.积极防御英军的侵略,使英军无隙可乘
3.1841年初,英国侵略军占领了()A.澳门
B.虎门
C.香港岛
D.香港 课堂作业
4.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是落后的封建国家
B.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C.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国的利益
D.英国决意打开中国市场 __
二、填空题
1._______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他派人暗访密查,缉拿烟贩,强迫外商交出鸦片多万斤。
2.鸦片战争爆发于年________6月,结束于_____年。
3.中英《南京条约》规定,__________割给英国;赔款______万元;开发广州、厦门、_______、______宁波、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4.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___________的开端。课后作业
三、简答题
1.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第二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课前预习
一、单项选择题()1.1860年10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凶是()A.英国
B.法国
C.美国、沙俄
D.英国、法国 2.规定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中国领土割给俄国的不平等条约是()A.中俄《瑷珲条约》
B.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 C.中俄《北京条约》
D.中俄《改订条约》
3.下面是19世纪60~80年代在新疆地区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时间最晚的是()A.沙俄侵占新疆
B.阿古柏侵略新疆
C.清政府收回伊犁
D.左宗棠收复新疆
4.19世纪60~70年代,提出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力主收复新疆并率军进入新疆,痛击阿古柏侵略军的是()A.林则徐
B.李鸿章
C.左宗棠
D.冯子材 5.清政府设置新疆行省是在()A.1865年
B.1975年
C.1878年
D.1884年 课堂练习二
填空题
1.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侵占我国领土________万平方公里。
2.________年,清政府根据的建议,在新疆设立________,加强了西北边疆的管理。3._____年,农民革命领袖_________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_______,起义军称“太平军”。
4.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_______,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同年,太平军进行了_________和___________。课后作业
三、材料说明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泰晤士报》记载:“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磅。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了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弄丢了,为了拿鑲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材料二:瓦德西说:“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物,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 回答: ①材料
一、材料二分别反映的是哪两次侵略战争的劫掠景象?被劫掠的地点分别是哪里?主凶分别
是哪些国家的侵略军队?
②这两次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三课
收复新疆 课前预习
一、单项选择题()1.左宗棠打败阿古柏的原因包括①左宗棠的才能②清军的英勇奋战③新疆当地人民的支持④正确的策略()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对西边疆的管理
B.防止少数民族叛乱
C.抵抗沙俄入侵
D.扩张领土
3.在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主要是()A.地主阶级
B.农民阶级
C.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
课堂练习二
填空题
1.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侵占我国领土________万平方公里。2.________年,清政府根据的建议,在新疆设立________,加强了西北边疆的管理。课后作业
简述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历史意义。
第四课
甲午中日战争 课前预习
一、单项选择题()1.甲午中日战争中,民族英雄邓世昌牺牲于()A.黄海大战中
B.威海卫战役中
C.彰化战役
D.嘉义战役 2.1895年,代表清政府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的是()A.慈禧太后
B.伊藤博文
C.李鸿章
D.徐骧 3.和以前的不平等条约相比,《马关条约》中新的、反映时代特征的内容是 A.赔款
B.割地
C.开辟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华开设工厂 4.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军事力量落后
B.清政府的妥协退让
C.日本国力强盛
D.缺乏国际援助 课堂练习二
简答题
简述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课后作业
简述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
第五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课前预习
一、单项选择题()1.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原因是()A.帝国主义国家企图进一步瓜分中国
B.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C.中国清政府的腐朽
D.日本侵华刺激了列强
2.1900年,率领八国联军从大沽经天津进犯北京的英国海军司令是 A.华尔
B.瓦德西
C.希摩尔
D.克林德 3.《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是()A.1898年
B.1899年
C.1900年
D.1901年 4.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A.《马关条约》签订后
B.《南京条约》签订后 C.《北京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课堂练习
1.1900年春,义和团发展到________地区。6月,英美俄日法等组成八国联军从大沽到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在________被义和团围困,经过激烈战斗,狼狈逃回天津。
2.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外国侵略军曾两次侵入北京,分别是在________战争中和________战争中。课后作业
简述《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造成的严重危害。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第六课 洋务运动 课前预习
一、单项选择题()1.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A.学校西方先进技术 B.维护清朝统治 C.发展资本主义 D.实现中国近代化 2.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包括①奕訢②曾国藩③李鸿章④左宗棠⑤张之洞()A.①②③④⑤ .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3.洋务派的“师夷长技”指的是()A.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B.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C.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D.学习吸收少数民族的先进文化 4.下列企业不属于洋务运动前期创办的是()A.安庆内军械所 B.江南制造总局 C.福州船政局 D.轮船招商局 课堂练习
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企业属于民用工业的是①轮船招商局②汉阳铁厂③湖北织布局④福州船政局()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没有向西方学习B.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C.没有建立强大的军队D.缺乏经济基础
3.系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A.是封建统治者为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B.创办了大量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C.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D.客观上对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课后作业 材料说明题
1.材料一: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毕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李鸿章)材料三: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造之器。――(李鸿章)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
②材料二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③材料一与材料三的主张有什么相同之处?
④结合上述材料指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第七课 戊戌变法 课前预习
一、单项选择题()1.直接引发公车上书的事件是()A.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B.《马关条约》的签订C.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D.八国联军侵华
2.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A.公车上书B.强学会的成立C.光复会的成立D.创办《万国公报》 课堂作业
二、单项选择题()3.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①公车上书②创办《万国公报>③组织强学会④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④③②D.①②④③ 4.公车上书后又三次上书皇帝要求变法的是()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孙中山
5.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包括①皇帝没有实权②顽固派的反对③康有为、梁启超的逃走④袁世凯出卖维新派()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课后作业 材料说明题 材料一:自胶澳事后(德国占领胶州湾),瓜分豆剖,渐露机芽„„自台湾事后„„揭竿斩木,已可忧危。――康有为
材料二: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
材料三:使戊戌政变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胡适 回答:
①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主张? ②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什么联系?
③材料三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第八课 辛亥革命 课前预习
一、单项选择题()1.孙中山成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A.兴中会B.同盟会C.强学会D.光复会 2.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地点是()A.檀香山B.北京C.东京D.上海
3.中国第一个全国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A.强学会B.保国会C.兴中会D.中国同盟会 课堂练习
二、单项选择题()4.中国同盟会的纲领内容包括①推翻清朝统治②废除君主专制③建立民主共和国④改革土地制度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5.毛泽东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统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这是因为孙中山()A.第一个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B.第一个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治团体 C.第一个提出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第一个发动了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起义
6.辛亥革命中第一个取得胜利的省份是()A.江苏B.上海C.湖北D.湖南
7.下列关于中华民国成立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B.定都南京C.成立于1912年D.标志着北洋军阀统治的开始 课后作业
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并简要分析这场革命能够迅速发展的原因。第九课 新文化运动 课前预习
一、单项选择题()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是()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辛亥革命的失败C.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入D.袁世凯掀起复古逆流
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不包括()A.陈独秀B.李大钊C.胡适D.孙中山
3.新文化运动内容包括①提倡民主②提倡科学③提倡新道德④提倡新文学()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4.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不包括()A.发表《庶民的胜利》B.发表《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C.创办《新青年》D.创办《每周评论》 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5.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局限性在于()A.没有学习西方民主制度B.没有进行武装斗争
C.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D.对东西文化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 6.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是()A.李鸿章B.奕訢C.左宗棠D.曾国藩 7.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A.“自强”“求富”B.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C.发展资本主义D.利用西方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8.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不包括()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光绪帝 9.维新变法的失败最能说明的是()A.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C.顽固派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因素D.光绪皇帝没有实权 课后作业
单项选择题()10.下列不属于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的是()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 11.近代中国以中华民国纪年开始于()A.1910年B.1911年C.1912年D.1913年
12.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说法,错误的是()A.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D.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13.新文化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资本主义的发展B.西方民主、自由等思想的传播C.袁世凯掀起复古逆流D.辛亥革命的失败
14.在中国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是()A.陈独秀B.李大钊C.胡适D.毛泽东
15.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A.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B.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
C.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D.对东西方文化的认识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
16、简答题
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各界为探索救国道路进行了哪些努力?其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十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课前预习
一、选择题
1.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是()
A.五四爱国运动B.辛亥革命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五四爱国运动之所以比辛亥革命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主要是因为()A.中国人民民族意识增强B.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D.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3.五四爱国运动中,学生提出的口号与取得的胜利成果基本一致的有()①“外争主权”②“内惩国贼”③废除“二十一条”④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②④
4.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是()A.广州B.上海C.北京D.南京
5.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A.宣传马克思主义B.组织学生示威游行 C.领导工人运动D.建立无产阶级的武装 课堂练习填空题 1._________年发生的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爱国运动,是中国__________________的开始。在这次运动中_________起了巨大。
2._________年7月在诞生的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_________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_________的利益。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_______________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课后作业 简答题
简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历史意义。
第十一课 北伐战争 课前预习
一、选择题
1.黄埔军校创办的时间是()
A.1924年5月B.1925年5月C.1925年7月D.1926年5月 2.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的目的是()
A.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实现民族独立B.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C.抢夺地盘和政权D.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
3.北伐战争中下列战役的先后顺序是①贺胜桥战役②汀泗桥战役③南昌战役④武昌战役()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④①②③D.①③④② 4.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A.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B.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对党的领导 C.共产党员惨遭屠杀D.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5.1927年4月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代表谁的利益?()A.民族资产阶级B.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C.大地主、大资产阶级D.汉奸、卖国贼 课堂练习
阅读下列材料:
孙中山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他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我们今天开这个学校,要用这个学校内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成立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回答:①孙中山建立黄埔军校的目的是什么?
②黄埔军校建立于何时、何地? ③黄埔军校的建立起到了什么作用?
课后作业
列举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主要战场。
第21课和第22课 科学技术思想文化
一、填空题 1、1905年,清政府决定修建 铁路,任命 为总工程师。他亲率工程队勘测定线,然后同筑路员工一起,克服、、等困难,出色地完成了、两处艰难的隧道工程。
2、为了,詹天佑设计出,以减缓坡度。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 和 的第一条铁路。
3、“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这是 说的。4、20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化学家,经过刻苦钻研终于制出。他还撰写 一书,将制碱的奥秘,公诸于世,打破碱业的垄断。他继续钻研,探索出制碱的新工艺,比欧洲的制碱方法,降低成本。这种制碱法被命名为。
5、近代以来,列强入侵,国家危难,一些爱国的思想家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学习,他们中的代表人物先后有 和。
6、魏源生活在 时期,参加过,目睹侵略军的残暴和清政府的腐败。他主张设立,制造、,兴办 ;学习西方,用 装备军队。
7、魏源强烈批判 政策,对 派自甘落后,把西方科技视为“ ” 的愚昧言论,加以猛烈抨击。他认为“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为此,他编成了 一书,系统介绍了、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
8、严复是 时期的 家。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他以很大的震动。他认为要救国,只有,推行。他翻译了大量外国思想家的著作,以第一部译著 影响最大。书中 和 的进步观点,在当时的中国,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严复还在书的按语里,激励人们“ ”,救亡图存,反对外来侵略。
9、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是。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填空题
1、南昌起义的时间是。
2、南昌起义的领导人是、、。
3、革命军占领南昌后,准备南下,起义失败后,、领导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转战到。
4、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是。
5、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是。
6、秋收起义的时间是,地点在。领导人是。起义的部队的名称是。
7、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建立者。
8、江泽民总书记曾亲笔书写“红旗升起的地方”这几个大字,这里的地方是指。
9、毛泽东决定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是在 后。
10、井冈山会师的时间是,会师的队伍是、领导的南昌起义的队伍和 的农民武装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11、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是。
12、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的开始。
13、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而进行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发生在。
14、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没有取得预期目标的决定性原因是。
15、为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的是。
16、秋收起义时,起义军公开打出的旗号是。
17、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中吸取的最深刻的教训(或宝贵经验、或启示)是。
一、填空题
1、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是。
2、平型关大捷的时间是,地点在,与日军交战的军队是。歼灭日军 人。3、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阻止在山东,另一路阻止在山东。
4、在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队共歼敌 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
5、中国共产党领导、,到敌人的后方,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打击日本侵略者。
6、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是。
7、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是。
8、在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是。
9、百团大战的目的是。
10、百团大战的时间,领导人。共组织 个团,在 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
11、百团大战的主要目标是。
12、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 日军的 的战役。
13、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是。
14、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是。
15、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
16、中共七大提出的党的中心任务是。
17、中共七大做出的重大决定是。第13课 工农红军的长征
一、填空题
1、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的时间是。
2、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
3、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党中央被迫放弃,进行战略转移。
4、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5、红军在长征途中人员损失过半,只剩三万人,是在。
6、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是。
7、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是在。
8、在长征的事件中,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是。
9、在长征的事件中,从此,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的是。
10、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结束长征的标志是。
11、长征结束的标志是。12、1936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的队伍有 三支队伍。
13、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 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使 转危为安。
14、红军长征中最能体现毛泽东军事艺术的事件是。
15、在长征途中转折性的事件是。
二、列举题
1、列举长征历经了哪些省?
2、列举在长征途中的两次会师。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一、填空题
1、九一八事变的借口是。
2、九一八事变的时间是,地点在。
3、九一八事变后,只有 个多月,东北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
4、九一八事变的根本原因是。
5、九一八事变的结果是。导致出现这样的结果的原因是。
6、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部队,组织起,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 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中国人民的 抗战开始了。
7、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 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
8、国民政府东北军将领 和十七路军,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多次要求蒋介石。蒋介石不但不接受他们的建议,反而调动大批军队要围攻红军。9、1936年12月初,蒋介石带领军政要员到了,督促、出兵进攻陕北的红军。
10、西安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11、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12、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是,又叫做,发动者、。
13、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从 出发,主张 解决。党中央 派 等到西安调停,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14、西安事变的结果是,从此,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形成。
15、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一、填空题
1、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经历了 年。
2、日本蓄意制造卢沟桥事变的主要目的是。
3、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实现的主要背景是。
4、卢沟桥事变是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它引发了。
5、揭开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序幕的事件是。
6、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爆发的标志性事件是。
7、卢沟桥事变爆发的时间是,又被称为。
8、日本全国侵华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9、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10、中华民族全国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11、在卢沟桥事变中,进行抵抗的中国军队是国民党的。12、1937年7月底,沦陷的城市有、。
13、在 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开始领导 抗战。
14、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后,工农红军改编为、。
15、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又发动,进攻上海,接着,又在,日军占领南京,在那里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日军在占领南京后 之内,屠杀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 人以上。犯下了滔天的罪行。
16、国民党的战时陪都在。
二、列举题
1、列举历史上国民政府所在地的变迁。第17课 内战烽火
一、填空题
1、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全国人民渴望 和。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 国的积极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2、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原因是。
3、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
4、重庆谈判的时间,中共代表有、、。
5、重庆谈判的结果是达成 的“ ”。
6、“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这句话是 说的。
7、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8、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二十多万人,大举进攻。当时在陕北的解放军只有 万多人。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直转战陕北,指挥解放战争。
9、、率领 人民解放军,进行多次战役,粉碎了敌人对陕甘宁解放军的进攻。10、1947年夏,、率领 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向 发动大规模进攻。
11、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序幕的是。
12、刘邓大军开辟,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 和湖北重镇。
13、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是。
14、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应对时局的政策是。
二、列举题
1、列举解放战争时期出现的解放区或根据地的名称。第18课 战略决战
一、填空题
1、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英勇奋战,消灭了国民党军队 多万,国民党军主力收缩到、、等战略要地周围。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2、三大战役进行的时间是。
3、辽沈战役的指挥员有、。参战的部队是 解放军。时间是。
4、辽沈战役的战况是人民解放军迅速攻占,截断了东北敌人向关内的退路。被围困在 的敌人,部分起义,其余投降。接着,解放军攻克。解放 全境。
5、辽沈战役刚刚结束,在、、、、等统一指挥下,又发起了淮海战役。和 解放军,在以 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同国民党军队进行又一次主力决战。
6、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 的基础。
7、在淮海战役进行的同时,解放军挥师入关,开赴华北战场,同 解放军合力进行 战役。
8、在平津战役中,解放军把敌军分割包围在、、等孤立据点,截断敌军南逃和西窜的通路。华北敌军成了“ ”。人民解放军行后攻克、等地。
9、由于共产党的争取,北平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 的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的胜利,使 解放。
10、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 人,国民党军队的 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 在全国的胜利。
11、后,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一直打到长江北岸。1949年4月,、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的命令。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一、填空题
1、张謇是 人,清末。著名的 家和 家。
2、他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提出了“ ”的口号,并毅然回乡创办了 等一系列企业。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于。
4、从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我国的民族工业处于 状态。原因是这些民族工业受到了 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
5、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 一度受到鼓舞。他们认为,“所谓 者,今也其时矣。”
6、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华民族工业进了了“ ”。
7、一战后,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 的侵略,使民族工业再度受挫。抗战胜利后,由于 和,民族工业也没能得到很好的恢复。
8、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 的。而且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 部门。地区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像、等沿海沿江大城市的民族工业比较发达,而在广大内地却非常薄弱。
9、“中国今日若不知注重科学,中国工业有何希望!?”这是 在 中说的。
10、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地区上主要集中在。
11、民族资产阶级认为:“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其时”指的是。
二、列举题
1、列举你知道的在中华民族工业发展历程中出现的著名实业家及所创办的实业。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填空题
1、和 两种近代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它们的出现,使人们的 大大加快了。还极大地促进了 的流通。2、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驾设,商人可以用它来,记者可以用它从外地,老百姓与 也用上了电报。
3、近代以来,西方发明的 和 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
4、后,外国人在 等城市创办了外文报纸,主要是给外国人看的,后来,中文报纸也出现了,其中最著名的是 年在 创办的。它刊载、等内容,还有。报纸成为人们、的主要传媒工具,人们可能通过报纸了解到国内外发生的重大的事件,从报纸上寻找对自己 有用的信息。
5、年在 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的文化出版机构,当时使用的 和 都很多是它出版的。
6、后,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和 等法令,强令 剪掉辫子,停止缠足,用 代替过去的。
二、列举题
1、列举在近代社会生活中的“几个”第一或“之最”。
2、列举近代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及表现。
第四篇:八年级语文上册 教学设计
第一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利用文本学习,感受新闻的文体知识和结构特点。2.把握文章内容,准确概括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3.欣赏文章主体部分结构安排的匠心所在。
过程与方法: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领悟和欣赏文本语言“在准确简洁的基础上突出感情色彩”的特色;引导学生领悟文章强烈的感情色彩。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语言的品味和鉴赏。
教学难点:文章主体部分结构安排的匠心所在。
三、教学策略
通过任务性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通过巧妙设问,引导学生把握文本核心问题,充分领会文本的主旨及语言特色。
四、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把握文本内容,了解新闻结构特点
组织学生初次朗读课文,提示学生想象模仿播音员的感觉,并思考:如何用一句话、一段话、几段话的方式来说出新闻的内容。【设计意图】把握文本内容、了解新闻结构特点。
(二)再次朗读,概括要素,体会情感 组织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想象模仿“人民解放军新华社长江前线播音员”的感觉,结合背景,抓住并概括新闻的六要素,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设计意图】把握文本内容,了解新闻文体知识。
(三)深入探究
引导学生领会主体部分报道三路大军渡江情况顺序安排的匠心所在。
课堂提问: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分述三路战况,为什么又能一气呵成? 【设计意图】把握文本内容,理清作品思路。
(四)语言品味和鉴赏
1.先看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重点品鉴“百万”一词。(1)设问:这是“号称百万”,还是“确实百万”?
【明确】用加法计算,中路军30万,西路军35万,东路军35万,一共100万。这是准确数字。
引导学生想象:在“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大江之上,(可随手画出九江到江阴的战线示意图)我百万大军“舳舻千里,旌旗蔽空”,在“西起九江,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这是怎样的气势和威武壮观的景象!
(2)设问:“百万”是唯一的修饰语吗?可以换一种修饰吗?比如,用“威武”大军?
【明确】新闻的语言准确,是指给读者提供“真实的、明确的、具体的”信息。
“威武大军”不像“百万大军”交代具体的人数,用“真实、明确、具体”的数字来突出我人民解放军兵力多,作战规模大,从而自然而然地显示出一种磅礴的气势,显示出作者豪迈的胸怀和气度,有一种王者霸气。还可以引导学生换用其他修饰语,比如用“东西中三路大军”,合理与不恰当的地方分别是什么? 【明确】“三路大军”,是“明确、具体、真实”的数字;“东西中”,交代了作战部署,说明我军全线展开攻势的作战情况。这是“合理之处”。但是这种表达“不简洁”,新闻语言要求用语“俭省”,要高效地表达信息。(能用一个字说清楚就不用两个字,能用两个字就不用五个字。)还有,“百万”说明的是人数,它背后是鲜活的生命,意味着那么多年轻战士的身影,他们汇入到集体行阵的洪流之中,根本没有清晰的面孔,但是,正是他们,用青春的热血和年轻的生命书写了历史,创造了历史!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容易被忽略的语言形式,并通过“作比较”的方式,品味语言,作出合理解释。
2.接下来,再看我先头部队“中路军”的作战情况,重点品鉴“突破”一词。
这段文字很短,语言非常简洁,一共是54个汉字,9个标点,交代了明确的渡江时间(20日夜,24小时),渡江人数(30万人),这么俭省的文字却交代了中路军30万大军的辉煌战果。
(1)设问:从哪个字眼特别能让人感觉自豪呢? 【明确】“即已”。借用同学预习的说法──这是两个文言文的副词,意思是“就已经”,特骄傲地展示了我军的辉煌战果,用现代网络词语叫“晒一晒”。
(2)设问:不过,不能光顾着“自豪”而忽略了这辉煌背后的艰难!从哪个词看出“艰难”? 【明确】“突破”。
(3)设问引导:为方便理解,换用其他说法进行比较,能否把“突破”换为“越过”或者“冲破”呢? 总结规律:辨析词句,可以尝试换用另一种表达方式与之比较。换言之,作比较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甚至可以说学习策略。引导学生做动作区别“突破”和“越过”,即在座位上比划比划这两个动词的不同。
【明确】原来,这二者有难度上的差异。突破:很难。“夜”,晚上,月黑风高,风急浪高,自然条件的险恶,自古以来就是“长江天险”;更何况敌人在此苦心经营,严密布防,司令官亲自督战,人员、武器、装备充足;而我方,从背景介绍中我们了解到当时我军渡江的装备之简陋,没有空军部队的配合,没有轮船,更没有军舰、航母,只有一艘艘的帆船,甚至征用了民用的小木船。条件何其差也!要想“越过”敌阵,那是须经过艰苦卓绝的激烈战斗的,是要用血肉之躯,冒枪林弹雨,流血牺牲,死伤无数,才能“突破”敌人这道严密的相当巩固的防线的。不可能像是“越过”这么简单和轻松!
总结:“越过”,仅仅是“结果”;“突破”,背后还有激烈、惨烈、残酷的战斗过程。
总结规律:当某个词不是很容易辨析的时候,我们有时候也可以用“想象”的方式,将抽象的文字转化成具体的形象,这样,文字背后丰富的言外之意和情感意蕴就更容易浮出“水面”了。
(4)设问引导:“越过”之后,就该换“冲破”了。这个更难辨析。“突破”“冲破”的区别是什么,在这里真的需要非此即彼吗?
【明确】鉴赏和评价,形成解释,都不能感情用事,要有理性分析的态度和能力。把这两个词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突破”,说的是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是“突破”一段区域;“冲破”,是三路大军,全线进攻。“突破”是点、段,“冲破”是线、面,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用语准确的问题。
【设计意图】用近义词之间的比较,检测学生能否真正做到对语言形式形成准确全面的解说。
3.“东路军”的作战情况:重点品鉴“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设问:能删掉“歼灭”“击溃”“一切”“抵抗”中的任意一个词吗?
【明确】“歼灭”“击溃”,删掉其一就与实际情况不符,即所谓“不准确”;“一切”,表范围;“抵抗”,谁敢不投降,就拍死你!──这是“霸气”!删掉了,“情感不足”。所以,为了表达“准确”和“情感”需要,有时甚至可以牺牲“简洁”。
【设计意图】除了对语言形式的“形成解释”,阅读新闻作品还应包含对“思想感情”作出“合理全面的解说”。
4.布置作业:编题、做答案。
语言的体味和推敲,让我们发现了那么丰富的意蕴,我们也来尝试做发现者:
在本则新闻中再找一处(有余力的同学多多益善)你觉得值得品味和鉴赏的语句,仿照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二题,编成练习,并给出参考答案,下节课用你的题考考同学们。
【设计意图】将“形成解释”拓展到课外学习,既发现值得品味鉴赏的语言点,还能通过“做答案”这一要求,尝试作出“合理判断,并形成全面、准确的解说”。
第一课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继续掌握新闻的五要素。2.过程与方法
通过概括新闻的五要素和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信息筛选能力;通过出示资料,了解作者及历史事件;通过品味新闻语言,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新闻写作者的观点和立场,体会歌颂人民战争伟大胜利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分析文章结构层次。2.难点
体会背景介绍在本则新闻中的作用。课时安排
1课时。课前准备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配乐朗读。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则新闻,了解了新闻的基本要素,也体会了当百万大军渡过长江,解放战争即将胜利时,我们内心的喜悦之情。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则新闻,发生的背景也在解放战争时期。
二、范读
1.播放音频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配乐朗读 2.自由朗读
3.教师范读指导
师:体现感情的词语应该重点读。比如:“他是怕对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这一策略,是明显地成功了,敌人已经完全孤立起来。”“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 ....
三、整体把握
1.划分五部分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把握的新闻五要素,现在我们以这则新闻为例,再来尝试下寻找新闻的五要素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明确:
标题——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导语——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背景——南阳为古宛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 主体——在过去的一年中„„最后。结语——本则新闻没有结语。2.划分层次
师:这则新闻的内容比较翔实,但是其实条理十分清晰,我们试着来划分文章的层次。
学生小组讨论,统一答案。师:
全文共分为五个层次:
(1)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2)背景材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3)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原因
(4)有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5)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暗淡。
四、背景资料补充
(资料:时代背景: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之后,淮海战役的前夜。)
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我们每位同学对毛主席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在这里老师不一一赘述,请同学们自己到书中、到网上查找资料,对这位伟大的人物了解得更清楚、更深入。
毛泽东在他漫长的革命征途上,每一步踏响一曲豪歌。他留给后人的一卷雄伟诗词,流光溢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他的主要诗词有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水调歌头•游泳》等。
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他写了数百篇消息、述评、评论、答记者问、调查报告、广播讲话等新闻作品,都始终贯穿着一种激昂慷慨、气势恢宏的崇高基调,读来能使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在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下,他更是欢欣鼓舞,挥毫泼墨写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战争报道。随着岁月的流逝,尽管其作品已失去新闻价值,但其审美价值却历久不衰。
五、问题探究
1.这一则新闻,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是概述一年多以来南线人民解放军的战绩?
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以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以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以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将军为什么弃城南逃。
2.这则新闻为什么要介绍南阳的历史背景? 介绍南阳的历史背景,主要是为了体现南阳的地位,是兵家必争之地。
六、拓展延伸
1.思考题:俗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从文中选择论据来证明蒋军的大势已去?
阅读全文寻找证据,证明我军进行的是一场正义的战争。2.完成研讨与练习二第三组,感受新闻语言的生动与形象 比较下面两段话:
(1)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我们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2)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
明确:句好。语言生动形象,森林的形象,枝叶繁茂的形象,生机勃勃,富有气势。
七、教师总结
1.《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2.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新闻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八、作业
尝试写一则新闻,报道发生在你身边的新鲜事,要包含新闻的五大结构。
第五篇:一年级上册语文作业规划(共)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作业规划
作业的设计及学生完成效果直接影响到了学习目标的达成度。为了加强教学规范,优化教学环节,落实课程目标,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发展,推进道德课堂建设,培育小学结合课程标准、教材及学生情况对本期作业的设计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体现“以人为本”,有效落实三维目标的需要;尊重学生差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的需要;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践行道德课堂理念,还学生学习主动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能力提升和精神成长的需要。
二、具体目标
(一)通过开展有关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实践研究,提高教师对作业作用的认识,引领教师学习评价理论,掌握作业编制的方法。
(二)在细化解读课程标准、编制学期《课程纲要》的基础上,加强过程性评价研究,整体思考、设计学期作业规划,把课程评价落到实处。
(三)开展合作研究,建立和完善作业库,编制解释性强、类型丰富、形式多样、科学合理的作业,有效改变作业形式单
一、学生疲于应付、作业目的与效果不相匹配的现象
三、实施办法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1、作业的基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检查学生对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发现和改进存在的问题;同时,完成作业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性、责任心、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2、加强作业建设,是体现“以人为本”,有效落实三维目标的需要;是尊重学生差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的需要;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是践行道德课堂理念,还学生学习主动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能力提升和精神成长的需要。
(二)、作业的设计
1.课前作业与课后作业相结合,帮助学生高效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2.尊重个体差异,设置作业要层次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在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进行作业设计,把作业设计成A、B、C三类。其中A类作业偏重于综合能力的运用,C类作业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B类则介于二者之间。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想完成的作业,增加作业的弹性,多给学生选择的空间和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设置实践型作业。这样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大都能有质量地完成练习作业,尝到学习的快乐。
3.提供学生展示的机会,设置创编型作业。通过听、说、读、写等形式再现、拓展、延伸课文内容,或加工、整理、采集、剪贴、展评与课文有关的图文资料,编辑语文手抄报,或根据课文的特点口语交际、小练笔、习作等。
4、明确作业要求。明确作业要求,既有作业内容方面的要求,也有时间控制、书写质量、格式规范、完成过程等方面的要求。
(二)、作业的布置
时刻站在学生的立场去考虑作业的布置,做到作业的适量与适度,不能出现重复性作业。
(三)、作业的批改
1、坚持在作业上做出指导性的评价,坚持写激励性的语言,把作业作为师生交流的一种媒介。
2、坚持全批全改、及时批改,为个别优等生、学困生专设的作业,要坚持面批。
3、及时将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记录下来,在评讲时做到有的放矢。
4、优等生可以批改中等正的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对学困生教师要坚持当面批改,重点辅导。
(四)、作业的讲评
1、评讲方式要遵循学生学习及心理特点,做到方式多样,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2、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及时讲评。对学生作业中的共性问题集中讲评,个性问题要当面批改订正,差生个别辅导。对作业中存在的错误应要求学生订正,并做好复批工作。
以上规划在实践中,使作业与学习目标保持统一,努力实现道德课堂的目标,使学生快乐学习,乐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