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兴趣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胡立宝2
从兴趣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临泽县城关小学张晓霞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从兴趣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1.以情感因素激发兴趣
有情,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志,人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灵活性和精神丰富的生命体,随着人类的成熟,科学的发展,个体的成长,人们在成长中需要获得爱的关怀、智慧的启迪和生命的创造。情感正是人类创造中的一种主体力量。积极健康而优秀的情感品质和情感能力,给人以智慧、力量和信心,促人成长、助人成功。列宁说过:“没有人类的情感,就不会有人针对于真理的追求。”作文教学中离不开阅读,阅读材料中有优美的语言文字的组合,有对自然风光与社会环境的描写,有情景、意象的瑰丽画面,有人物命运与形象的揪系人心,这些教学材料所渗透的情感因素,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诱发其表现心理、趋同心理和好胜心理。
2.巧妙利用作文批语。
好的作文批语,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所触及的,不仅仅是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还融合着对鲜活生命的关注,对稚嫩灵魂的雕塑。好的作文批语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引发其写作内驱力。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3.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
情寓于中,必发之于表。学生的生活空间相对较小,但其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生活也充满着喜怒哀乐,他们也想有一个倾诉的对象,值得信赖的对象。如果作文一旦成为了其情感渲泄的最佳途径,那么蕴含于其中的写作内驱力是无穷的。与学生沟通情感,让学生有话对你说,敢对你讲,让自己静心倾听学生倾诉,这是作文教学获得成功的真谛
4.满足学生“说”的愿望。
少年儿童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在作文教学中满足学生“说”的愿望,也不失为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只要在“说”的训练中引导得当,学生创新的火花就会喷发出来。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创设各种机会让学生畅所欲言。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教无定法,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我们的作文教学才会打开新的局面。
第二篇:激发习作兴趣,培养写作能力
激发习作兴趣,培养写作能力
作者姓名:黄先艳
工作单位:保康县寺坪镇小
手机号码:***
【摘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把“老师要我学,要我写”转化为“我要学,我要写;扩大学生阅读面,注重知识积累,使学生发现生活的多姿多彩,从而帮助学生乐于习作,善于习作,勤于习作;重视指导和评讲,在评讲交流中拓展学生思路,开阔视野,让学生享受习作修改中获得的成功愉悦,【关键词】:激发写作兴趣,培养写作能力;注重积累,开阔视野,发展学生思维;以多样化、综合化的训练形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写作空间,品尝成功的喜悦。
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在当今社会,培养、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的问题,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越来越引起了我们教师的高度重视,而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作为语文教师应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以多样化、综合化的训练形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写作空间,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一、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往往怕作文,把作文看成是苦事,为了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提高作文水平,我十分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要使学生作文写得好,关键的一条是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能激发求知欲与创造力,学生有了兴趣,才能把“老师要我学,要我写”转化为“我要学,我要写。”可见,兴趣是一种求知欲的表现,它可以转化为学习动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呢?首先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发展学生的写作创造力。鼓励,是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哪怕是学习差一点的学生,也应该以鼓励为主,老师鼓励学生就等于在拨动学生创造的心弦,点燃思维的火花。第二,从儿童的实际出发,恰如其分地提出要求,发展学生的写作创造力。写作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知识能力的特点设计并开展活动,让活动充满情趣,诱发学生内在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形成固化的思维结晶,形成个性化习作。在指导过程中,不搞一步登天,而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分阶段训练,恰如其分地提出要求,提出恰当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写作兴趣。第三,要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发展学生的写作创造力。记得一位学者说过:“语言的实质就是情感思想的实质,语言的形式也就是情感思想的形式。”因此,从学生自身需要,兴趣,情感出发,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体现对学生主体的尊重,训练才能收到实效,多样化可以体现在训练题材的多样,训练内容的多样,训练时机的多样,训练途径的多样,以新颖、灵活、多变的方法,帮助学生轻松地找到可以动口、下笔的契入点,有了这个契入点训练才是积极有效的。因为学生有一种天生的表现欲望,何况他们心里有那么多的新鲜事呢?积极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时间、空间,学习的手段,使学生感受到精神上的愉悦,从而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除了运用大小作文结合练习以外,还可以设计了一项“写作训练”,让学生每天写一段话,长期坚持,颇有效果。同学们对此项作业很感兴趣,每天写一段,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这项练习文字篇幅不长,但一定要写成中心明确的段话。另外,“口语交际”的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将“口语交际”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也是作文教学的好方法。第四,让网络融入课堂。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无疑会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而把网络融于习作教学,更是直接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信息平台,每个学生都会产生尝试的愿望,在网络中,学生可以拜读冰心的散文,老舍的小说;可以了解各种动物的习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同学生一起找一个话题,比如《我为祖国妈妈生日祝福》,通过网络大量搜集信息,然后尝试着写出自己的认识、观点,这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深入领悟,创意表达的过程。
二、扩大阅读面,注重积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风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在积累素材的时候,一方面可以从阅读中获得,另一方面也可以从生活中摄取,引领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一手材料,使学生发现生活的多姿多彩,语文天地的生动有趣,从而帮助学生乐于习作,善于习作,勤于习作。
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结合本校书香校园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多读好书。除了可以向学生推荐好书,规定读书数量,安排读书时间,组织读书汇报,进行摘抄写读书笔记等这些常用的方法外,还可以采用一些新颖的,体现学生主动性与参与性的训练方法:如:教给学生编写制作“好书推介卡。”具体做法是: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欣赏,最喜爱的好书,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把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值得阅读的原因,以及部分精彩语句的摘录,编写在带孔的卡片上,最后标上推荐人的姓名,还可以画上装饰性的花边图案。卡片制做好后,挂在教室的图书角或板报一角,供同学们参阅、交流。“好书推介卡”人人制做,定期更换,不断为同学提供好书信息。学期末由学生自己评选出“最佳推介奖“。这极大激发了学生参与制做的热情,提高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以及鉴赏选择好书的能力,推动了读书活动的发展,促进作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再如:结合课文内容,多方面搜集信息,补充知识,编写制做“百科知识卡”。叶圣陶在《和教师谈写作》一文中指出:“小学生今天作一某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路,语文等方面的积累。”可见材料的积累,功夫在平时靠课内外阅读的结合。很多学生在对课文学习后并不满足于课文中有限的知识提供,他们的头脑中还有很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得不到解答,在这种情况下,我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如:图书、报刊杂志……搜集获取相关信息弥补课堂教学与课内阅读的不足,为作文做积累的准备。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摘写在卡片上,并用简短的语句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启发,最后标明信息来源、制卡人姓名,还可以粘贴图片,绘画插图以配合知识内容,图文并茂。“百科知识卡”布置在教室的知识角,随课文的进程而更换。它给同学们开辟了一个补充知识,更新知识的新天地。此外,教育学生养成写观察笔记、日记、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也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只有增加阅读,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并触发联想自己的生活,形成作文材料。这样积累吸收得越多,运用时才能得心应手。
三、注重指导和评讲:
作文前的指导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出了题目后学生能否写好作文,在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的指导。《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淡化了写作技巧的训练,并贯彻了这样的思想: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所以,在写作的指导中,重要的问题不在于写作技巧的传授,而在于如何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在于启发学
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作文指导课上,我常常是先来一番“口头作文”表达,学生受到了教育“口头作文”的感染,兴之所至也就跃跃欲试,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感觉中就完成了一次作文。在教师有声有色的“口头作文”中,自然有关于“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的部分,只不过没有专门指出来罢了,一旦“口头作文”结束,只要稍加提示或说明,学生对这些写作方法就会心领神会了,这样做,比孤立地抽象地讲写作方法,效果自然好得多。要搞好作文教学,让学生爱好作文,教师自身首先要爱好作文,有理论还要要写作实践,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作文的教学水平。
好的讲评能起画龙点睛,举一反三的作用。讲评是一次作文的终点,又是另一次作文的起点,我认为构思是否新颖,是否别开生面,是讲评学生作文优劣的重要尺度。因为写文章就要讲究一个“新”字。只有重视了这个问题,写出来的文章才能不落俗套。因此,教师在讲评学生的作文时,不但要总结出他们共同的优点和缺点,尤其要善于发现,肯定他们各自的独到之处。
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环节也不能忽视,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我当过教师,改过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深切的体会,无自修自改便徒劳无益……假如着重培养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引导和指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决定,这是终身受用的。”几句话为我们点明了作文修改的方向,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改交流中拓展学生思路,开阔视野,让学生享受习作修改中获得的成功愉悦,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走进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湖北教育》
第三篇: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高段作文写作的兴趣培养
【内容摘要】
语文教学工作中,作文教学是重中之重,如何使学生写好作文就显的非常重要了,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就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起兴趣,启发他们发挥想象能力,教师加以鼓励就使的学生对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把学生真正带入一个轻松自由的习作乐园。
【关 键 词】 语文教学兴趣提高写作培养
兴趣,是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好奇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当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时,就会产生鼓舞力量,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小学生作文课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作文难”现象,更应从多方面培养他们的作文兴趣。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主要体现在读、写两方面。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而言,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因此,写作变成了语文教学的主要难题,学生进入写作阶段后,“写”主要体现在写作文上。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显的尤为重要了。教学中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和写作技能固然重要,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作文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学生写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久而久之,对作文产生“望而生畏”的心理。如何才能使学生解除这种心理,由“让我写”变为“我要写”呢?我认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才是最关键的。只有学生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在学习生活中主动去探索。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所以教师应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上下功夫,要让学生想写、会写。那么,作文教学中怎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受、认知、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要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可以说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动力,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写作。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非常重-1-
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记得我在指导学生写《我的爱好》一文时,我先介绍了自己的爱好是“喜欢看书”,接着我讲了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小故事:“有一次我一个人在家做饭,把锅放到煤气灶上,打开煤气倒上水,在等水开的时间里,我随手拿起旁边桌子上的一本书,到书房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不知过了多久,一股难闻的气味钻进了书房,我才想起自己在做饭,跑过去一看锅烧了一个大洞,差点着火”。讲完之后,让学生谈谈对老师有了哪些了解,是从哪些地方知道的,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爱好,让别的同学了解他。用这种谈话的方式,使学生产生了一种新鲜感,激发了他们交流的欲望,在写作时有话可写。
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童年是最富有想象力的一段人生岁月。儿童作文不是用手写出来的文字,而是用心灵描摹出来的图画。在儿童眼里,世界万物,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一切都是亲切迷人的:绿叶肥了,红花瘦了;大树会唱歌,小鸟会说话……。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得好:“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因此,小学生作文,虽不是艺术创作,但同样需要比较丰富的联想。要形象地描绘客观事物,就需要运用生动的比喻、拟人的手法;要完整的刻画每个人物形象,就需要对他们的内在活动作合理的推测;要比较深刻的揭示某一事物的象征意义,就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大家都知道作家创造美妙的音乐,也是来自生活的源泉。听鸟鸣,想象茂密森林的良辰美景;听水声,想象泉水叮咚的溪流,波光粼粼的湖水,汹涌澎湃的大海;在一次听录音写想象作文的教学课中,我让学生听课前录好的各种声音,然后抓住其中的一两种,展开想象,进行构思、构图。随后让学生一边听录音,一边把自己想到的场景写下来,读给同学们听。学生纷纷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读给组内同学听,激起了写作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模仿写作的能力,提高写作欲望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的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与
古人离”,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的文风。
四、让学生互批互改,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是教师独自面对一大叠作文本逐字逐句批改,耗时费力又不能及时反馈,有许多不利因素。为此我增加了让学生互批互改作文这一程序。我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循序渐进,先简后难。开始只要求改错别字,进而修改病句,画出文中精彩的句子、段落,最后要求学生之间写出鼓励性的评语,如:“你写的真好”,“你比我写的好”,“相信你自己写的是最好的”,“下次你会写的更好”等。这样的批改方式,既能为学生创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机会,又能杜绝自己作文中出现与别人类似的毛病,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写作水平。通过这样长时间的练习,我所教的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从中我也明白了,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把学生放飞到写作的天地里,让学生主动拿起手中的笔,才能描绘出五彩缤纷的世界。
五、对学生的习作多鼓励、多表扬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学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把学生写的优秀作文进行表扬,也是激发学生创作的又一好方法。每次作文,我都要求学生认真对待,选出较好的作文,在班级里进行表扬、鼓励。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份量,大大提高了写作的积极性,改变了以往不会写作文的处境,真正把学生带进了一个轻松、自由的习作乐园。
六、教师课堂示范作文
课堂作文示范,不仅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给教师自己树立威信。如我在要求学生写《假如我会克隆》这篇作文时,我帮学生分析了“克隆”的意思,会克隆后做什么等,边讲边板书在黑板上,同学们惊喜交集,紧接着就兴致勃勃地写起来。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教师却不重视这份工作,作文教学几乎是纸上谈兵,从不在课堂上给学生示范作文。这种做法我认为是不妥的。
七、教师巧引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写真实的生活。
作文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教师指导学生写和学生实际操作的双边活动。有人说:学生的作文好,不是改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此话虽然不无偏颇,却也是不无道理。习作的主动者首先必须是学生,但教师的引导也尤为重要。许多教育家都总结出了一条条经验:“把金钥匙给学生!”“给他一袋干粮,不如给他一支猎枪。”“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实际上与其教给学生方法和技能,还不如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己总结出经验方法,使其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当引路人,引领学生成为习作的主人。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写达到如沐春风的和谐境地。那么教师如何“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呢?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是学生作文难的又一大原因。经验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语文教师的第一“引”就是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生活中不是只有学习一件事,那样的生活太单调乏味,学生自然也不觉得会有什么好话题值得写。语文教师要抛弃那些组织学生搞活动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习影响考试成绩的片面认识。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你成天在课堂上讲怎样写作文,学生还是无事可写;要写也是胡编乱造,缺乏真实感。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积极主动地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各种思想政治活动、文体活动、社会活动、兴趣小组活动,还要舍得花一些语文课的教学时间精心组织一些与写作文紧密联系的活动,坚持在活动中学习作文。生活丰富多彩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也就不会一拿起笔就感到无处下手了。在教学中我就曾经采取过这样的方法,在每节语文课前抽几分钟开展课前讲话活动,按顺序,每人一次,无一例外。先由教师命题,然后变为自己命题,谈谈自己的心思和苦恼。让他们畅所欲言,无所不谈,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自己参与了活动,还有机会听到同学之间的各种小故事,日积月累的就积累了不少材料在脑海中,以后写作文时就只要从大脑的材料库中提取出来就行了。文章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学生写作文,就是要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按理说,学生每天的生活都很丰富,可为什么一到写作文就会急得抓耳挠腮找不到内容可写,或三言两语就交代完了呢?也有老师曾提出疑问:我花了大量时间组织活动,他们玩起来似乎很尽兴,可写作文时还是觉得没东西可写,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是因为他们大多不曾用心去感受,没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为了帮助学生变成生活中的有心人,教师自己就应该成为一个触觉敏锐的有心人,能够捕捉到学生生活中的亮点,有
目的地指导他们观察,有意识地帮助他们积累作文素材。这便是我要说的第二“引”: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当一个有心人!
如做完早操,建议学生观察天空的颜色或云朵的形状;体育课后请学生描述自己又热又渴的感受……教师还可以常带领学生玩耍:灿烂的阳光下领着学生在操场上吹肥皂泡泡;下雪了带着学生堆雪人、打雪仗。一边玩一边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做法、想法、心情、体验,让他们在娱乐当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此外,教师可以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与学生们谈天说地。这样既沟通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又能使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许多信息。
作文教学“路漫漫其修远兮”,作文教学改革任重道远,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热爱写作,从而体验到作文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师报》2007年第33期。
2、《小学语文教学参考》2008年第12期。
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第四篇: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市安民中心小学校
**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常常为孩子写作不知从何下笔而发愁,通过多年的教学,我发现只要给孩子创设好平台,孩子就会愿意写作。新课标对于写话方针:对写话感兴趣,写本人想说的话。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表达本身的意思。特级教师管建刚老师也提出:作文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写作最终要学生自己去实践与领悟。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生活是他写作的金矿。写作教学要让学生自觉地开心的学会写作文,开拓性地写作文,热爱作文。为了实现这个计划,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去做,效果显著。
一、办作文月报
在一个月内,通过小练笔和教材中的每一单元作文,批改之后选择优秀的作文,让孩子抄在四开的大纸上,每一个孩子一个版面自己设计,抄写。然后把它粘贴在班级展示板内,让孩子有成就感。
作文既能给学生提供发表习作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架起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提高,最明显的是看到了他们对写作产生了感情,更让老师感觉到欣喜的是同学们对学习的喜爱,已然成为了班级的一道独特的景象。
二、写循环日记
班主任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个日记本,安排一个小组长,每一天安排一名同学写,可以写班级里发生的新鲜事,自己的所见所感。
读书摘记等。老师随时抽查,课前三分钟时读日记。除此之外也可以让学生写周记,现在学生课业压力大如果每天都写日记的话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所以也可以把每日一记改成每周一记,把一周当中发生的让人印象深刻或者觉得有意义的事情记录下来。
这样做对不爱写作的孩子是一个促进,对写作好的孩子是一个展示的机会。学期末把优秀的文章打印输出编辑成册,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家长会上展出,让孩子体会到习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写日记不仅仅是记录,同时可以积累大量的写作材料,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创情境练笔
写作就是为了让孩子表达自己想说的话,孩子经历了有了体验就会想表达。孩子们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这时在语文课中学到的知识、所学的词汇就会被积极的学习出来,也不在害怕作文了。例如:课前悄悄和孩子排练一个短剧,让孩子看,看后指导孩子从人物的细节(语言、动作、心里等)观察,写下自己的大作。通过活动像运动会、合唱比赛、分项测试等指导孩子写好场面,记下活动中难忘的瞬间,自己真实的情感。孩子通过活动的切身感受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还可以通过游戏,让孩子置身游戏的快乐中,游戏之后指导孩子说说游戏的经过,游戏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表情、心
理活动,孩子经历了游戏,就有了生活,有了素材,就需要一个倾诉的平台,所以写起作文来就会得心应手。
四、评写作明星
教材中的习作完成后,教师要进行批改。要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写作积极性,让学生处于活跃的思维状态,以积极的态度寻找自身的文本的毛病,并能达到触类旁通。从而培养了孩子的习作能力、想象能力、鉴赏能力。自己的文章被当作范文在班级朗读更是调动了孩子的写作热情、体验到了创作的快乐。孩子可以站在台前绘声绘色的朗读自己的文章,也会有一种自豪感。读完老师再奖励一颗星粘贴在星星榜上,孩子更加体验到了创作的幸福感。
培养学生习作的方法可能有很多,但万变不离其一,作文来自我们身边,但又应该高于生活的,应该包含着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慨,生活中最能撩拨人心的莫过于细节了。细节的真实,才是文章真实的核心,点点滴滴出真情。古人云: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我觉得,在习作教学中,通过典型的展示让学生对写作过程有明确的把握,是一个可行地方法。这个典型,既可以是正面的成功的,也可以是反面的不成功的;既可以是本班同学的,也可以是其他人的。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叶圣陶先生指出写自己,要真诚的话。让学生真切地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体悟生活中一切,观察细致深入,体会学习中的乐趣。
写作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多看优秀文章多积累好词好句,学习优秀文字的写作思路,构思技巧,写作手法,多练多写。现时代是一个多元化的信息时代,可以借助电视网络等多元化的主流信息媒体或自媒体平台进行学习。多观看一些《见字如面》《一本好书》《超级演说家》等类似于此类有教育意义及有助于写作方面的好电视节目,既能有助于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文学素养的提升也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达到良好的寓教于乐的教育效果。
写作的过程应是创造性的过程,是学生创造性的使用文字进行叙述和表达,创造性的表现社会,彰显自己社会,创造性地表述真善美的过程。写作也是学生精神世界的一个重要部分,写作过程就是不断地审视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因此,有个性,有创意才是作文的关键所在。正如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所指出的:
“教育的任务是毫不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创造潜能都能接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目标都重要。”可见,在写作中,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必须在新时代的目标下发展。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书,多积累,写作文时才能下笔如有神。古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探寻知识的动力,是完成目标必不可少的一项,它就像一块磁铁,只有当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时,才能乐于写作,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作文中去,而且乐此不疲,走进文学知识的殿堂。
写作是文章创造者自己与自己的精神对话,精神创造。一篇文章的好坏不仅取决于作者自身的个性,喜好,天赋异禀,更是作者对待身边的事物的一种内在感悟与周围事物的理解。在写作能力的训练中,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要借鉴前人的成功经验,更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能力。端正学习态度,改善学习方法,相信在学生日积月累的不断努力持之以恒的坚持之下,写作能力一定会稳步提升。作为教师也不单单是在理论上对学生进行指导,更需要帮助学生用心观察身边的事物,用心感受人心灵上的变化,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改善学习方法,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甚至学习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寻找灵丹妙药寻找捷径,脚踏实地才是根本方法。
第五篇: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我执教一年里,随着教学经验的累积以及对学生了解程度的增加,作为教师的我渐渐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从小慢慢培养的,不能一蹴而就,揠苗助长,而要在平时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学生也要有观,有感,才会有较好的写作,学校和教师也要有计划、有目的、有要求、有检查、有反馈地进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情况进行不同分析,并采取不同的培养写作的方式方法!
在这里,针对大多数同学的写作水平,我有几点小看法,表述以下:
1、充分丰富写作素材。很长一段时期以来,初中作文教学试图通过课堂上的知识点的讲解,范文的引导,使学生写出“像样”的文章来,而忽视了大千世界,忽略了有观,有感,才会有较好的写作的。因而学生的作文总是干巴巴的,要不就是程序性的,没有任何感情可谈。只有充分丰富素材,让学生有观有感才会有发挥的写作空间。
2、需要加强背诵,丰富范例提高写作能力。从一个三岁或者更小的小孩开始,我们就开始培养他们的模仿能力,只有从模仿中学到他们自己应该独有的方式,才会助长他们对任何事物的学习能力,并对其他学习方面也得到相应的提升。写作教学的一条捷径就是仿写,只有学话说,学样写,才会在模仿中创新,从模仿中提高,而要仿写,首先有样子,要有范例,这些样子和范例,只能通过诵读古今经典文章去储蓄。
3、有效搭建教学平台,定期进行作文讲评。为了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读者”,增加他们写作的信心,除了在班级每两周开展一次读文活动外,还把学生的优秀民作及时地张贴到“习作园地”,这样,可以让学生互相启发和激励,使学生可以不断地对写作感兴趣,从而进一步提升并完善他们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