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育运动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浅析体育运动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软件学院 张金鹏 54080507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有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生命在于运动,波兰著名女科学家居里夫人也认为,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可见体育运动和对于强健身心,保证健康优质的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社会压力逐步提高的今天,体育运动的重要性更加显得突出、引人注目。当然这已经是我们大部分人所持有的共识了,但是我们很少有仔细的思考体育运动到底和身心健康有着什么样的具体的关系,借着此次机会,在下面谈谈我的鄙见。
总的来说,体育运动对身心健康有着广泛的促进作用,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
从身体健康和锻炼的角度,首先,体育运动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体的脏器,尤其是心肺的功能。众所周知,经常运动的人新陈代谢旺盛,心壁增厚,心肌增强,心跳频率减少,肺活量增大,这一切都预示着心肺功能的显著增强。不仅如此,规律的适量的运动还有助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功能的改善。其次,体育运动能够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并且能够提高人的运动能力。科学研究表明,在青少年时期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在校学生,身体素质对比对照组占明显的优势。体育运动对青少年,包括在校大学生的骨骼、肌肉的发育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再次,体育运动能够改善人的中枢系统的功能。这一点尝尝被大家所忽视。体育运动对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有着十分良好的促进作用,能够提高大脑的兴奋度,使其反应加快。对长期用脑的脑力工作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最后,体育运动对于身体的抗病能力有着显著的作用。我们也能很容易的看到,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生病的几率平均较少,而且即使生病了,平均的康复时间也比较短。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单单从身体健康的角度考虑,体育运动就已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当然人是身心合一的整体,体育运动不仅仅对身体健康有着显著地作用,对于心理健康仍然作用巨大。
首先,体育运动能够培养人的意志品质。我们知道,体育的特点就是激烈,艰苦,竞争等。而这一切都要求参与者能够有较强的毅力,耐力,同时我们说,体育运动的过程本身就是在提升参与者的意志品质,培养其沉着果断,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其次,体育运动能够使人际关系和谐。大部分体育运动都是团体项目,这就要求队员们能够相互配合,而在这个过程中,无形的就提升了参与者的团结的品质和集体荣誉感,并且由于相互的配合,总能够带来十分良好的人际关系,队友们的互帮互助可以延伸到体育场之外的生活的各方各面。再次,体育运动能够显著的调节人的情绪。经常进行体育运动的人能够用体育运动这一手段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也能清楚地看到,郁闷了,打一场篮球,踢一场足球,过后一切的烦恼都烟消云散了。可以说体育运动是很好的宣泄手段,如果得到充分利用,这对快乐优质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体育运动与人的身体和心理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促进关系,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认识到这一点,主动参与体育运动,并且将其培养为一生的爱好,使其发展成终生体育,为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服务。还等什么?赶紧参与到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中来吧!!
第二篇:体育运动与身体健康
体育运动与身体健康
众所周知,体育与健康息息相关,然而它们两者之间具体相关程度究竟如何?对许多人来说也许只是笼统地略知一二.在我看来,要谈论体育运动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首先必须准确把握体育与健康这两者的确切概念究竟如何定义.一种比较普遍为大众所接受的观点认为,体育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以身体练习或运动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身体练习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体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健康是指个体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各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通过体育锻炼,人全身的血液循环得以促进,加快了血液循环,从而提高免疫力.每天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使人感到轻松惬意,运动医学称之为“第一次放松”反应。这时,体内氧化过程加快, 代谢旺盛,废料随多余的水分排出,从而获得“第二次放松”效应,体内以有一股旺盛的情绪潮流通向全身,感到清爽和有活力。长期坚持适度的运动,会使毛细血管通畅,血液粘度降低,免疫功能增强,仅可有效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甚至能使体内早期的癌肿消退.由此可见,体育对人们身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尽量每天抽出一部分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以便用更强壮的身体和更充足的活力应对将来的学习与工作!
第三篇: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关系
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健康观。2.了解身心健康的关系。
3.了解体育运动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提问与讨论式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2.讲授与展示图表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
四、板书设计
1.题目用红色笔写出 2.小标题用白色笔写出 3.板书要写清楚
五、教学内容与程序
(一)什么是真正的健康?
一提到“健康”,很多同学便会脱口而出:“身体没病就是健康呗。”其实这种理解是不
全面的,真正的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各方面的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健康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身体(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
(二)身心之间的关系 1.身体不健康对心理有影响
当我们身体健康时,就能够愉快的生活;反之,会引起心理或行为的变化。例如心脏病人常常惶惶不安;癌症病人会感到生活无乐趣,甚至产生死亡将临的恐惧。2.心理状态会影响身体健康吗?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充分说明了心理对生理的影响。当人心理状态良好时,就会食欲旺盛、精力充沛,使有机体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学习效率提高。当代医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不良的心理状态可以引发一系列劣性生理机能的改变,因而导致失眠、便秘、消化不良、心绞痛、心率失常和月经失调等症状的产生。最新研究还发现:65%病人的疾病与社会逆境引起的压抑有关,35%的病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情绪不好引起的。总之,心理和身体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二者互相制约,互相影响。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表现
1.有焦虑倾向学生的表现是总感到莫名的紧张、坐立不安、心神不定、心里烦躁、不踏实。2.有适应不良问题的学生表现为不喜欢学校的课外活动,对学校生活不适应。这些在高一和初一学生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因此学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帮助学生克服不适应性。3.有情绪不稳定问题的学生比例仅次于学习压力感,其表现是心情时好时坏,学习劲头时高时低,对父母、老师一会儿亲近、一会儿疏远。
4.有心理不平衡的学生的表现是看别的同学考得比自己好、比自己有钱或穿名牌服装时就觉得不舒服。另外总感觉老师和家长对自己不公平。
5.有强迫症状的学生总在想一些没必要的事情,如老想考不好怎么办,总是反复检查作业做得对不对;女生总担心自己衣服是否整齐,总要照镜子。
6.人际关系敏感方面有问题的学生总感觉别人对自己不友好,其他人不理解、不同情自己;当别人看到他或议论他时总感觉不痛快;有人与异性在一起感觉不自在。
7.有敌对倾向学生的表现是常发脾气,摔东西、大叫;常与人抬杠;有理不让人,无理搅三分;有扔摔东西的冲动;想控制自己但控制不住。
8.有偏执倾向学生的表现是总感觉自己想法和别人不一样;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觉得大多数人不可信、不可靠;很难与他人合作。
(四)体育活动对身心健康的作用
1.运动愉快感是坚持体育活动的主要动因
运动愉快感是个体参加体育活动后产生的满足、快乐、舒畅、振奋以及积极参与的感 觉,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
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有助于身心健康发展,而获得运动愉快感是坚持体育锻炼的主要
动因。相反,在运动中没有获得运动愉快感,也是远离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应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和锻炼方法合理地锻炼,你会从中体验到较多运动愉快感,并能使你主动坚持体育锻炼。2.坚持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体育活动是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可以健体强身,增进友谊,体验快乐,因而促进身心协调发展,增进健康。体育锻炼对参加者的身心影响
(1)身体: 锻炼能改善有氧能力、强健骨骼、强健关节、增强柔韧性、改善睡眠质量 锻炼能降低高血压患病率、冠心病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结肠癌患病率。(2)心理:
锻炼能提高自信心、情绪稳定、独立性、良好心境、做事果断、智力水平锻炼能降低怒气、焦虑、抑郁、紧张、慌张、恐惧感
(五)中学生应该学习一点心理健康知识
1.学习了心理知识不但能提高自己,还能对正确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有所帮助。因为在了解自己心理的同时,也学会了了解同学的心理,这样便可以对不同气质、性格的同学采取相应的态度,从而防止不必要的矛盾,加强与同学的友谊。心理学的应用非常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当中,不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现在学一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都是有益的,将来的祖国建设需要心理素质较高的一代青年。为了学生的现在也为了将来,中学生应学习一点心理学。
2.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知识对学习大有益处,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如果中学生学习了心理学的知识以后,能按心理学规律去学习,学习成绩就会有较大的提高。比如:学习了记忆的规律,就可以解决上课不专心,开小差的问题;学习了思维规律,就可以解决记不住,记不牢以及死记硬背的问题;学习了有意注意的规律就可以使思维开阔、更敏锐、更富有创造性,还可以调节考前情绪,消除紧张,轻松上考场。
3.心理学知识还可以解答中学生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的一疑难问题,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比如,学习了有关性格的知识,就可以使自己对自身的性格有所了解,从而矫正自己性格中不良的一面,锻炼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学习了情感的知识,可以使自己学。会调节情绪、升华情感的方法;学习了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可以了解青少年在青春斯的心理变化规律,从而主动掌握自己的心理,安全顺利地度过青春发育期。
六、小结:同学们必须掌握的知识
第四篇:论述体育运动与营养的关系
一、论述体育运动与营养的关系
体育运动需要合理的营养合理的营养不仅能促进生长发育,增进健康,增强免疫功能,预防疾病,而且能提高运动能力和运动成绩。蛋白质使人体肌肉发达,力量增强,是一切体育运动的物质基础。
糖能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肌和骨骼肌的正常功能,是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时热能的主要来源。脂肪参与能量供应,维持较高的血糖浓度,推迟疲劳的出现,是长时间耐力项目的重要热能来源。维生素A能维持正常视力;维生素E能减少组织的耗氧量,改善循环和肌肉营养,尤其能改善微循环,提高生物氧化过程,对心脏产生良好的影响,从而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和防止过度疲劳;维生素B;能辅助糖代谢,维护神经系统的机能;维生素民与细胞的呼吸有密切关系,参与蛋白质的代谢;维生素C能提高三磷酸腺青(ATP)酶的活性,增强机体的应激能力;维生素 PP对糖、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钙能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磷能维持血液的酸碱平衡,参与物质能量代谢,一切肌肉。神经系统的活动以及糖和脂肪的代谢,都需有磷的化合物参加;锌能协调葡萄糖在细胞膜上的转运 ; NaCI能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平衡。水能吸收由于运动产生的较多热量,使体温不致发生明显的波动,以维持体温的恒定;能润滑关节的磨擦面,以减少运动损伤。此外,体内各种物质的代谢都必须在水的参与下进行。
二、简述运动损伤的现场急救原则
常见的运动损伤一般都有局部肿胀、皮下内出血现象,这时应该马上停止运动,用冰袋对受伤处进行冷敷,如果现场找不到冰袋,就买一瓶冰冻矿泉水代替,如果现场没有冰冻矿泉水,就用自来水对受伤部位进行冲洗,冲洗时间或冷敷时间为半个小时左右,这样可以减少内出血,减轻肿胀,便于伤情的更快恢复。
原则:
1保护:防止进一步的伤害
2.休息:减少血液循环的速度、减少进一步的伤害
3.冰敷:减轻疼痛(打破疼痛循环)降低代谢速率
4.压迫:减少组织液及血液渗出
5.抬高:减少组织液的渗出
三、论述低血糖运动病症的诊断及预防
低血糖症是较为多见的病症。所谓低血糖症是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浓度低于正常的一种临床表现。本病病因主要因血糖来源不足。组织消耗能量增多,血糖去路增加,调整糖代谢的因素紊乱等。
诊断:
轻度感到非常饥饿、极度疲乏、心慌、头晕;中度感到视物不清或眼花、精神不集中,面色苍白。出冷汗、步态不稳;重度神志模糊、语言不清、肌肉颤动、四肢发抖、烦躁不安或精神错乱、脉率快而弱。呼吸短促、瞳孔扩大,甚至惊厥、昏迷。
预防:
加强医务监督,空腹饥饿时不宜进行长时间的剧烈运动。长时间的耐力性 运动前2小时左右,应适当补充糖(运动前20-90分钟时间内木宜服糖),并在 运动中适量供给糖饮料。出现轻度低血糖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迅速饮用浓糖水。
四、论述中度运动性疲劳的判断及消除
判断:
自我感觉疲乏、腿痛、心悸;面色相当红;排汗量稍多,特别是肩带部分;呼吸显著加快;动作步伐摇摆不定;注意力执行口令不准确,改变方向时,有时发生错误。
消除:
(一)整理放松
(二)良好睡眠
(三)积极性休息
(四)按摩放松
(五)物理疗法
(六)合理营养
(七)药物疗法
(八)心理恢复
(九)氧气吸入
(十)负离子吸入
五、溺水的急救。
(1)施行控水以前,首先应迅速清除口鼻内的分泌物及异物,若有活动假牙也应卸下取出,并将舌头牵拉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2)吹气的压力和气量开始时宜稍大些,10-20次后应逐渐减少,以维持在上胸部轻度上升为度。
(3)口对口人工呼吸与心脏胸外挤压最好由两人配合进行,两者频率之比为1:4~5。若为单人操作,两者频率之比为2:15。
(4)心脏胸外挤压时,救护者掌根压迫的部位必须在患者的胸骨体下段,接触胸骨应只限于掌根部,不可将手平放,手指应向上稍翘起与肋骨离开一定距离。压迫时应带有一定的冲击力量,而不是缓慢的下压,但用力不可过猛,以免引起肋骨骨折,压迫方向应垂直对准脊柱。
(5)挤压后能摸到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上肢收缩压在 60mmHg以上,口唇、甲床的颜色较挤压前红润,或者呼吸逐渐恢复,扩大的瞳孔也随之缩小,说明挤压有效,应坚持做到出现自主心跳为止。若挤压后没有上述表现,说明挤压无效,应改进操作方法和寻找其他原因,但不可轻易放弃现场抢救。
第五篇:浅谈体育运动与健康的关系
浅谈体育运动与健康的关系 摘要 目前,体育与健康已成为热点问题。体育运动是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 对增进身体健康的积极作用已被普遍认识,是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塑造健美体态的重要手段。体育是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进行的,它要求人体直接参与活动,这是体育最本质的特别之一。这个特别就决定了体育有健康的功能.另一方面,运动能够调节情绪,锻炼意志,提高人们心理健康水平.坚持体育运动,能达到健身、健心、健美的效果.所以体育与健康的关系可以定义为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即以体育为手段,以健康为目的。
关键词体育 健身 健美健心
体育运动是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 对增进身体健康的积极作用已被普遍认识,是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塑造健美体态的重要手段.体育是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进行的,它要求人体直接参与活动,这是体育最本质的特点之一.这个特点就决定了体育有使人健康的功能.另一方面,运动能够调节情绪,锻炼意志,提高人们心理健康水平.坚持体育运动,能达到健身.健心.健美的效果.概念内涵的理解分析
1.1 体育含义的理解分析
体育一词,其英文本意是“physical education”,指的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直译为身体教育,简称体育。“体育”一词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用于狭义时,一般指体育教育;用于广义时,则与通常所说的“体育运动”相同,其含义是指以人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由于多种复杂的历史和社会的原因, 体育这个词, 至少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在我国还会有着多重含义, 不同的社会群体和个体对体育均有自己不同的理解, 虽然都说的是体育而内涵却不相同。例如: 朱容基总理在2000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多处提到的体育, 就有其不同的内涵。部分学者将体育归纳理解为五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是指体育作为概括性的总概念;第二是指教育领域同德育、智育、美育等并构的体育;第三是指竞技体育;第四是指社会大众以增强体质为目的的身体运动和调节活动;第五是指人们的各种娱乐性身体活动。
从体育的定义可以看出,体育锻炼对象是人的身体,而锻炼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身体的健康。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体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身体健康,而身体健康的主要手段则是通过体育。
1.2健康概念内涵的理解分析
“健康”一词,世界卫生组织1948年首先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不虚弱,而且是保持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重新定义为“心理健康、身体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四个方面都处于健全、良好的状态, 才是完全健康的人。
对此, 我们可以有如下理解:躯体健康一般指人体生理的健康。心理健康一般有三个方面的标志: 第一, 具备心理健康的人, 人格是完整的, 自我感觉是良好的, 情绪稳定, 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 有良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自尊、自爱和自信, 而且有自知之明;第二, 一个人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 有充分的安全感, 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受到别人的欢迎和信任;第三, 健康的人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切合实际的进取心以及理想和事业上的追求。
社会适应良好指一个人心理活动和行为, 能适应当时复杂的环境变化, 为他人所理解, 为大家所接受。道德健康最主要的是不以损害他人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要有辨别真伪、善恶、荣辱、美丑等是非观念, 能按社会认为规范的准则约束、支配自己的行为, 能为人们的幸福作贡献。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应该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道德健康、智力健康、环境健康等。
2多角度分析体育与健康的关系
2.1体育与躯体健康
一般认为体力是当作人类身体活动基础的身体能力, 是健康定义的另一种概念。目前,明确表示两者关系是困难的, 但在维持健康上需要一定的体力是人们的共识。构成体力的要素中, 与健康相关较密切的是耐力、肌力、肌耐力等。个体健康的另一个标志是体质, 体质既反映着人体的生命活动的水平, 也反映着人的身体运动水平。生命活动是身体的运动基础, 反映着人的自然属性, 身体运动又是生命运动得以充分发展的必然条件, 相当程度地反映着人的社会属性, 二者是统一的。
国际标准体质测定指标包括医学检查、生理功能测定、人体形态学、身体成分和运动能力的测定四个部分。体质、体力指标的测定及其水平能力的体现, 基本是通过体育活动展现出来的,因此, 体质、体力与体育有本质联系。
经常从事体育运动有益于全身各个系统,可改善肌肉、心血管、呼吸系统功能,提高神经、内分泌和免疫调试能力,改善亚健康状态,从而达到人体形态结构(体格、体型、营养状况及身体成分)、生理机能(机体新陈代谢水平、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和抵抗疾病的能力)、运动能力(跑、跳、投、攀爬等运动能力)的完好状态。使人精力更加充沛,工作效率提高。
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人在运动过程中呼吸加深,会吸进更多的氧气,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得肺活量增大,残气量减少,肺功能增强.特别是游泳和划船等项目的运动员增大有为显著.体育锻炼可以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体育锻炼会增强体内营养物质的消耗,使整个机能的代谢增强,从而提高食欲.运动会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使整个消化系统得到提高,为人的健康提供良好的物质保证.健康者必以一定的体力为基础, 而健康人的体质又各不相同。健康的前提是体质良好, 并有一定的体力基础, 同时体现社会心理稳定, 精神状态良好。可见, 体育对增进个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2.2 体育与心理健康
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 身体活动是保持或增进心理健康、消除心理疾病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心理健康乃是构成人的健康的重要部分, 而任何条件下进行的体育活动, 必然使人产生显著的心理活动。
体育锻炼是培养健全心理的有效方法.进行体育锻炼,并不是一般的运动训练和游戏,要根据自身的喜爱来选择。有些人在体弱、身体状况不佳时, 除了服药打针外, 也会考虑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能, 恢复健康。有些人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和生活的压力很容易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从而导致忧郁.孤独等心理障碍的产生.体育锻炼可使他们的心理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得到改善,同时还能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和技巧, 体育运动 既是身体活动, 又是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 因此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 而且对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人的满足感和生活质量。
体育促进心理健康主要表现在改善情绪、提高智力、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消除疲劳等方面。因此, 喜好体育锻炼并从中获得乐趣,是体育锻炼产生良好心理效应的最重要的因素。为了维护身心健康, 人们既需要营养、体育锻炼、休息和其他生理方面的满足, 也需要安全、友谊、爱情、亲情、支持、理解、归属和尊重等通过人际关系获得心理方面的满足。
2.3 体育与社会适应
社会健康指的是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培育满意的人际关系和实现社会角色的能力。社会健康包括参与社会, 为社会做出贡献, 与人和睦相处, 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靠的关系。健康的概念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个人健康概念, 而已扩展为单个人的健康与社会健康和环境的健康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这一概念的变化导致了对健康促进事业的强调, 健康促进就是要通过提高个人的健康知识和技能水平, 改变他们的环境, 培养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以增进其健康水平的提高。体育促进社会健康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体育与社会健康的关系显而易见。
从一定意义上讲,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命所需要的非常宝贵的滋补剂,通过群体的体育活动, 增加人与人之间接触, 使社会交往增加, 有助于消除孤独症, 并从中获得社会需要感的满足, 促进心理健康, 从而形成社会心理稳定。体育锻炼就是一个增进人与人接触机会的最好形式.具有平等.友好.协作等特点的运动.可使人们相互之间产生亲近感,可以使人们认识更多的朋友,有效地促进与他人协作能力的养成,有助于人际关系的改善,提高社会交往能力.通过与人交往, 可以使个体忘却烦恼和痛苦, 消除孤独感, 并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感。由此可见。体育锻炼不仅能促进社会交往活动, 而且体育锻炼的社会交往特性又会吸引人参与和坚持体育锻炼, 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心理稳定, 进而提高锻炼者的社会适应能力。
2.4 体育与智力健康
正常的智力是正确认识世界的前提,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则可以促进大脑的开发,增强神经系统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的右脑的信息容量.记忆力容量和形象思维能力都大大超过左脑,体育运动可以使右脑得到充分的锻炼,提高人的记忆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体育运动可以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中更加集中,对外刺激的反应更加迅速.准确,还可以提高人的视觉.听觉.神经传导速度,促进神经系统功能的增强.体育锻炼可以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人的活动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协调活动,坚持锻炼的人,(特别是老年人)常表现为机体灵活,耳聪目明,精力充沛,这正是神经系统功能健康的表现。体育在现代生活中是增进健康的特殊生活方式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变迁的共同趋向, 这种社会变革, 是需要现代化的人来设计、操纵和变革的。所以, 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承担者。然而, 人的现代化不是从天而降, 它需要人的生物性、社会性以及附属于两者之间的意识性(心理)与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相一致的立体转化。在众多促使人转化的因素中, 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教育。而体育是全面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所以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它在促进人的现代化过程中的重任。一方面, 健康强壮的身体是适应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现代化的人要追求现代化的社会生活, 追求文明、健康、科学生活方式。社会生活科学化为体育发展创造了优越的物质和精神条件, 而且认识到体育的积极意义。科学技术直接渗透到体育中, 成为现代体育的新要素, 使之发展日益多样化, 适合各类人群的需要, 因而体育不仅成为人们现代生活方式的一个组成部分, 而且还改善人类的生活方式。它调节并改善人们由于饮食、营养、文化娱乐、闲暇生活、作息习惯等方面长期不合理积累形成的生活方面的健康效应, 调适人们生活中家庭、社会交往等的心理、行为。把体育锻炼作为重要的生活方式, 并看成是由期望换回最大效益的投资!
因此就现代人的生活及其追求方式而言, 体育是增进健康的特殊生活方式。结束语
在理解体育的多重含义与区分健康的个体概念和群体概念的前提下, 探讨体育与健康的关系才是本质的问题所在。体育与健康的本质联系, 是抽象概念上的和整体意义上的以人为本,以人体发展为中心, 涉及人体诸要素——体质、体力、心理、精神等, 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来体现体育与健康的价值。体育与健康的本质联系, 并非仅局限于较低层次的生物学范畴, 还应体现在生物、心理、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观上。用生物、心理、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观和发展的观点来认识和理解体育与健康的本质联系, 才具有时代特征
参考文献
[1] 韩丹.论体育!词的多义理解[J].体育与科学, 2001,(1):20~23
[2]刘纪清,李国兰.实用运动处方[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1110.[3]毛志雄, 韩旭.身体锻炼的情绪效益:研究与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8(2): 1522.[4]季浏,孙麒麟.体育与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 132133.[5]张达华.体育促进健康的社会学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 2000,(6): 4445.[6]李京诚.身体锻炼心理某些领域的研究综述[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3): 4247.[7]游春栋,李明,陶弥锋.体育与健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8:01 10.[8]杨忠伟.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119
[9]樊炳有.辨识体育与健康的本质联系[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