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管理复习(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2 13:03: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区管理复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区管理复习》。

第一篇:社区管理复习

1.社区的基本含义:社区是一个由生活在同一地域的居民以自强互助的方式组织起来的,以心理认同感为纽带、以满足同层次需求为目的的社会性系统。2.相同地域、相互联系和社会互动是社区的三大基本要素。

3.社区体育的含义:社区体育是指以基层(微型)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活动。

4.社区体育的基本特征:组织与活动的民间性和灵活性,活动范围的地域性,广泛的群众参与性,余暇性(需要占用较多的社会时间),较强的自由性和较弱的传习性,资源(主要是体育设施)的共享性和公共性,健身与娱乐一体化(低竞技性)。

5.社区体育的基本结构:从活动过程分析,社区体育的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四大基本要素:

1)共同意识(社区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社会关系(社区成员及其人际关系)和社会感情(社区态度);(2)一定的(体育活动)地域(3)公共设施(服务设施)(4)体育活动(本身所包含的五个基本因素):①作为体育活动的物质条件的场地设施和必要的经费保障②作为体育活动主体的社区居民③作为服务体系的体育组织④实施体育服务的管理、指导人员⑤体育活动的内容、计划安排与组织方式

8.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

(1)社区体育在社会体育中的地位将不断上升(2)社区体育在社区建设中的地位将明显提高(3)社区体育与单位体育相互交织的现象仍将存在(4)社区体育发展水平的不均衡性将继续存在(5)社区体育场地设施条件将得到明显改善(6)社区体育需求差异增大、管理与服务的难度也加大(7)老年人仍将是社区体育的主要参与者(8)社区类型的差异性,决定社区体育发展模式的多样化。

12.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现行组织管理体制: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体系包括领导体系、协调体系、操作体系三大组成部分,市、区、街道、居委会四个层次(如下表,20世纪90年代前主要由前三层组成,90年代后发展到了第四层)。各体系、各层次具有各自的职责,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其中街道社区体协是现阶段社区体育主要的组织管理机构,体育活动点和体育辅导站是主要的活动性组织。

15.社区体育管理体制创新的基本要求(四个结合):政府参与行为与社会行为相结合;社区体育管理与社区体育服务相结合;社区体育服务性与经营性相结合;社区体育专业队伍服务与群众相互服务相结合。

19.社区体育管理的含义:社区体育管理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社区体育的目标而对社区体育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和组织协调的综合活动。

社区体育管理包含着以下多层含义:(1)社区体育管理是为了实现社区体育目标而进行的一种资源调配和组织协调活动。(2)社区体育管理要使有限的社区体育资源产生尽可能大的效益(3)社区体育管理是社区体育管理组织和管理者通过对社区体育活动的计划、组织、控制与协调,使社区体育高效、和谐、有序地运行。

21.社区体育管理的任务,要求与管理要点:

任务:(1)制定社区体育工作计划:明确社区体育的发展目标,以及为实现社区体育发展目标而采取的对策与措施。(2)建立社区体育组织:为社区体育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3)合理配置、综合利用和开发社区体育资源:包括人、财、物、信息等,主要是指社区体育的“硬件”和“活件”(4)组织开展社区体育活动:包括体育活动站(点)的体育锻炼活动,以及经常性的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为此,还要组织体育活动骨干和积极分子的培训(5)建立健全社区体育管理的规章制度:即加强社区体育“软件”建设

要求:立足特定区域具体实际,因地制宜。搞好单位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合作和协调。培养社区居民的自主意识,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社区体育活动。不断激励居民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注重社区体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以人为本,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并重。

管理要点:

妥善处理社区体育组织与体育行政部门的关系。充分发挥驻社区企、事业单位的作用。加强居委会一级社区体育组织建设。通过多种途径筹集社区体育活动经费。以多种形式开展社区体育活动。构建社区体育服务体系。

建立社区体育工作的奖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22.社区体育活动点的含义:社区体育活动点(亦称晨、晚体育锻炼点)是由具有共同兴趣的群众自发组织,利用一定的场地设施和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松散性、区域性组织形式。

23.社区体育活动点的基本特点:自发性:由有共同兴趣和爱好的居民自发组织松散性:没有严格的组织,容易自生自灭归属异质性:虽然没有严格的组织,但其归属仍呈多元化

25.社区体育活动点的主要管理工作:1)制定活动点管理办法

2)做好活动点的注册登记工作3)抓好体育指导者的选拔培训工作 4)组织各体育活动点之间的比赛交流5)为活动点解决场地、经费等实际困难6)搞好社区体育的宣传发动工作

26.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推动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增进公民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7.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主要工作方式:义务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工作;开展社会体育指导的有偿服务;开展经营性的社会体育指导工作。

28.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具体职责:

 进行体育活动和各种身体练习的基础指导,使人们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学会科学锻炼

进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专项运动技术指导,使人们掌握正确的运动技术,并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负责社会体育活动的保健指导、医务监督、安全管理等,并以科学的理论方法指导人们进行体育活动

负责制定担任指导的活动点的体育活动计划

负责有关体育健康咨询、体质测定与评价等工作

不但要负责担任指导的活动点和俱乐部等的组织管理工作,而且要通过讲座、教学等活动,将自发锻炼的体育人口

动员起来,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活动

开展体育宣传,发动尚未参与体育活动的群众参加体育活动

对经营性和商业性体育设施进行指导和管理,包括健康管理、安全管理等

36.我国社区体育志愿者存在的问题:体育志愿者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尚未成为全社会的一项自觉性行动;相对于大型体育赛事的志愿者服务,社会体育的志愿者活动还比较薄弱;体育志愿者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服务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7.我国社会体育志愿活动的发展和志愿者培养对策

 高度重视社会体育志愿者组织的建设与发展。为不断优化和谐社会环境,弥补“有限政府”的职能空缺,必须从政策、资金、舆论、激励等多方面大力支持社会体育志愿者的组织建设与发展

大力发展高等学校的社会体育志愿者群体。高等学校是我国体育志愿者一个重要发祥地。应发挥高校的组织优势、人力资源优势、人才培训优势和硬件建设优势,通过高校将体育志愿者活动逐步推广,覆盖全社会。

建立和完善体育志愿者活动的法规制度。体育志愿者行动属于非政府组织的群众自愿活动,这种性质的活动在我国

现行体制下的生存空间及发展力度不足,因此必须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加以有效的保障。

建立和完善体育志愿者的激励机制。要使体育志愿者行动持续、稳定发展,必须对志愿者的实际工作进行经常、有

效的激励。具体方式包括内在激励(获得心理满足感)和外在激励(刺激其荣誉感),调动积极性。

建立体育志愿活动的监督机制。学习借鉴国际上建立公益机构公共责任和监督机制、政府社会监督、环境约束和公

益机构自律机制等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建立体育志愿活动监督机制,保证志愿者活动健康发展。

完善体育志愿者的培训体系。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体育志愿者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培养,使他们了解体育志愿服

务对象的性质、特点、方式及基本规律等,以便更好地为发展体育运动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服务。

38.建立社会体育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社会体育的需求,服务体育发展大局,着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提高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能力;着力推进全民健身社会化进程,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着力提升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规模和水平,切实维护公民体育健身权益。通过建立社会体育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为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和建设体育强国做出积极贡献。

39.建立社会体育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的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面向全民;2)政府主导,多方参与;3)立足基层,确保基本;4)统筹协调,因地制宜;5)强化激励,健全保障;6)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40.建设社会体育志愿服务的目标任务

政府搭台,广泛动员,建立完善的社会体育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引导社会投入,发挥社会功能,树立社会形象,展现社会体育志愿服务鲜明的体育特色;落实人员,优化组织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形成社会体育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满足群众健身需求,保障健身权益,提高身体素质,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树立崇尚互助、强健体魄的良好社会风尚,服从建设体育强国大局,服务和谐社会建设。

40.社会体育志愿服务的保障措施

制定科学的法规规划;完善多渠道的经费来源;维护志愿者队伍权益;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加强对地方工作的指导。

42.我国社会(社区)体育经费筹集的基本方式:有计划地增加政府财政拨款;积极争取地方领导的重视支持;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努力争取专项补贴;加强经费管理,开源节流,扩大结转资金

43.社会体育组织管理部门经费的主要使用范围:组织社会体育活动;培训社会体育骨干;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宣传;进行社会体育科学研究。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社会体育组织管理部门经费使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是在使用范围模糊不清上,而是表现在上述四个方面使用比例倚轻倚重上。我们在社会体育经费使用上尚停留在组织活动层面且偏重于表面形式,而比较忽视对大众有效体

育需求的引导与激发,缺乏充分发掘社会体育内在动力和内在价值的有效手段与方法。

44.我国城乡居民体育经费的使用特点:体育消费层次停留在身体层面,精神性消费需求不足;城、乡居民体育消费总量和支出项目选择上差距明显;城、乡居民体育消费观念与行为方面也存在着一定差异。

45.提高社会体育经费使用效益的基本方式:树立牢固的“成本观”,学会算账;加强计划性,强化“预算”约束;强化对经费使用情况的动态监督;优化经费和其他资源投入要素的配置;使经费的使用与筹集形成良性循环;抓好体育“特定事业”经费的使用。

46.我国社区体育产业发展的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社区体育发展迅猛,有效供给明显不足;人口老龄化趋势显著,老年人体育需求加剧;民众体质有所下降,且呈逐趋年轻化倾向;居民闲暇时间增多,休闲体育逐步进入社区体育行列;人们价值观显著变化,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空间。

47.我国社区体育产业发展的规模与前景:老年体育市场需求与规模巨大,且具强盛的发展后劲;学龄前儿童体育消费额度将大大超过老年体育市场;社区其他居民的节假日体育消费不可小觑。

48.发展我国社区体育产业的若干思考:

1)充分把握社区体育产业的特征。社区体育产业开发并不单纯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解决社区体育发展的资金困难,也不仅

局限于开展体育健身娱乐休闲活动,更重要的是促进人们的身体、心理、生活健康,形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

2)加深对社区体育含义的理解。社区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不同,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社会福利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许多产品与服务属于“准公共产品”。因而不能将“社区”混同于“基层行政区域”,单纯依靠政府力量和运用行政手段进行管理。

3)加强对社区居民体育消费特点的研究。如针对社区“一老一小”的特殊体育需求,加强

体育保健与医疗保健、家庭服务与个人服务相结合,根据社区体育消费特点,逐步探索一条发展社区体育产业的新路。

4)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制度。社会体育指导员是社区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在社区体育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

5)促进社区体育产业与社区经济发展相结合。将社区体育发展纳入社区经济发展整体规划,使之成为社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社区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50.城市社区体育场地资源的整合:即对城市学校、单位、街道三部分体育场地资源进行相互调节与互补组合,以达到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共享。对于社区体育场地设施来说,也就是要采取相应措施,综合利用社区附近学校、单位、企业等的体育场地设施。

51.城市体育场地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1)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社会调控体系重建,社区功能增强,急需各类资源整合互补,以保证社区各项服务功能的实现

2)“单位体制”松动,单位服务职能外移,单位体育资源的管育和场地设施的维护需

要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获取一定的资金补贴

3)体育场地资源的整合与互补可以提高现有体育场地设施的利用率、解决体育场地资源

不足、布局不合理的矛盾

4)我国社区发展起步较晚,社区体育场地设施资源严重不足,直接影响居民体育需求的满足,急需进行体育场地资源整合52.当前城市体育场地资源整合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一)存在问题:

思想观念方面:“条块分割”思想顽固,尚未形成“大社区”意识

基础条件方面:部分场地设施条件差、位置偏僻,既无法有偿开放又不愿无偿开放

经费方面:有些场馆开放入不敷出,设备维修资金缺乏,管理人员工资待遇无法解决

管理方面:担心体育场地开放后运行秩序和安全难以保证

(二)解决对策

1)加快建立新的社会调控体系,加强社区建设宣传,增强社区意识

2)争取企业和社会投资,改善体育场地设施条件,为有偿开放创造条件

3)打破全福利性体育观念,按照国家规定的收费价格,实行有偿、低偿开放,引导体育消费

4)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实行互惠互利5)政府可以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对学校、单位开放的体育场馆实行经费补贴,以保证开放场馆的学校、单位利益不受损失。

53.社区体育管理的目标

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社区居民人数比例:这是衡量一个社区体育发展规模和水平最基本、最主要的指标;社区居民体质与健康的发展水平:这是衡量社区体育成效的根本性指标,也是社区体育管理的终极目标之一;社区体育经费的投入:开源节流,努力拓宽社区体育经费来源渠道,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社区体育活动的场地设施数量与质量:加强社会体育管理既要求不断提高体育场地设施数量和质量,更要求不断提

高现有场地设施的利用率;

社区体育干部、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人力资源的培训、配备与使用

54.社区体育活动筹划需要统筹考虑的主要因素

参与活动居民的有关特点:如年龄、性别、兴趣、爱好、参与活动(比较集中的)主要目的等☆ 活动时间 ☆ 场地设施器材等☆ 经费安排 ☆ 参与活动和管理人员的组织

58.社区综合性体育活动和竞赛的组织实施

1)成立筹备委员2)确定组织方案:包括活动名称与目的;主办和承办单位;活动内容与规模等3)建立组织工作机构4)作出经费预算5)拟定活动日6)安排各分项活动:时间、参加单位或人员、竞赛规则和名次确定与奖励办法等7)严明纪律,表彰先进:各类“道德风尚奖”的设置,各种违纪行为的处理规定等8)做好活动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60.当前中国的社区体育服务存在着两极倾向:社区体育服务的纯福利性和社区体育服务的商业化倾向。

61社区体育服务的改革措施:1)对于那些已有市场需求并具发展潜力的服务项目,重点给予资金和政策扶持,使其逐步实现产业化,逐步返还扶持资金并对其它体育服务项目有所帮助

2)对于那些公益性、福利性较强的体育服务项目可以通过“基金”补贴方式维持

其正常运转

3)对于特困群体(弱势群体)的体育服务,可通过“基金转移支付”即“政府购买

服务”的方式保证他们能享受到应有的体育服务

62.目的:1)突出发展优先:通过市场机制为不同的社区体育服务项目创造一个统一的公平竞争的发展氛围,加快社区体育发展的步伐,使社区体育发展进入良性发展状态

2)维护社会公平,通过市场调整和政策引导,切实保障特困居民(弱势群体)的基本体育需求的满足。

63.社区体育“渐进式”发展模式的含义:是对特定时期社区体育发展在时间、深度、广度上所表现出来显著特征的概括。

65.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意义

(一)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是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具体体现

(二)有利于科学、客观地评价全民健身的效果,为体育运动的科学发展,有效增强中华民族的体质提供科学依据

(三)是政府运用科学方法,将国民体质作为国家一项重要资源加以有效管理,以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一种手段

(四)是加强体育锻炼的科学指导,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要、改善体质状况的重要举措

66.社区体育管理评估的含义及其重要意义:

(一)社区体育管理的评估,是对社区体育工作及其管理情况进行检查评价,以衡量和鉴定其实际成效,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并比较其优劣的一项专门工作。

(二)社区体育管理评估的重要意义

评估是贯彻管理封闭原则的具体措施,评估是衡量工作成效的主要手段,评估的结果是改进工作、提高管理水平的基本依据评估是比较鉴别,开展比学赶帮超的基本途径,评估是将“软任务”变为“硬指标”的有效办法

67.社区体育管理评估的目的★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创★以评促发

第二篇:《社区管理》复习参考资料

《社区管理》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社区管理》综合练习

(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不得分)1.“社区”一词最初是由德国社会思想家(D)在1887年提出。

A.F·法林顿 B.卡尔·马克思 C.马克斯·韦伯 D.F·滕尼斯 2.1869年,伦敦成立了第一个以济贫为主要功能的社区服务组织——(B)。

A.汤恩比馆 B.慈善组织会社 C.邻舍辅导处 D.邻舍会馆

3.构成作为居民生活的社会共同体社区通常包括即地域.(A).组织机构和文化四个要素:。A.人口 B.学校 C.企业 D.社会组织 4.下列选项中,属于社区环境管理要素的是(D)。

A.马路的宽窄 B.气候条件 C.讲座 D.电力

5.以美国为代表的(C)模式,强调政府行为与社区行为相对分离。

A.政府主导 B.企业主导 C.社区自治 D.混合模式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至少有两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下列选项中,属于社区管理组织的有(ABCD)。

A.社区党组织 B.居民委员会 C.社区中介组织 D.物业管理公司 2.在社区管理的诸多方法中,法律手段具有(BD)等特点。

A.无偿性 B.稳定性 C.垂直性 D.权威性 3.下列选项中,属于社区环境管理要素的是(ACD)。

A.居民人身安全 B.气候条件 C.交通 D.电力

4.根据参与主体意愿的强烈程度,社区民主政治参与可分为(BC)。A.非组织参与 B.动员型参与 C.主动型参与 D.组织参与 5.我国最早开展社区教育的城市是上海和(BCD)。

A.天津 B.成都 C.杭州 D.北京 6.物业管理的主要内容有(ABCD)等。

A.保洁管理 B.房屋维修与修缮 C.车辆管理 D.安全保卫与消防 7.社区服务的基本功能有(BCD)。

A.稳定功能 B.保障功能 C.便民服务功能 D.社会化服务功能 8.制约社区教育的因素主要有(AD)。

A.经济发展水平B.技术手段 C.政治体制转变 D.管理形式 9.我国最早开展社区教育的城市是(BD)。

A.北京 B.上海 C.杭州 D.天津

10.从社区环境对社区管理作用的层次划分,社区环境可以分为(ABC)。

A.宏观社区环境 B.中观社区环境 C.微观社区环境 D.社区经济环境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为什么我国要加强社区民主政治建设?

答:加强社区民主政治建设,是社区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4分);加强社区民主政治建设,是深化社区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3分);加强社区民主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需要(3分)。

2.简述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环境所面临的问题。

答: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城市社区的环境质量随建设年代不同存在着差距;(4分)第二,城市社区建设的“老化问题”(3分)第三,城市社区环境污染严重,像空气污染.水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城市噪音污染等。(3分)

3.简要谈谈社区管理主体的功能。

要点:满足需求功能;管理功能;组织功能;协调功能;稳定功能

4.简述社区民主政治参与的主要特征。

答:主要特征:第一,社区普通居民是社区民主政治参与的主体;(3分)第二,社区民主整治参与的范围是社区内的各种公共事务;(3分)第三,社区居民的公民权利意识直接影响政治参与的深度;(2分)第四,社区发展和公民权利保障是社区民主政治参与的目标取向;(2分)

五、论述题(1小题,共20分)

1.结合所学知识,试阐述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环境所面临的问题及其改善途径。

⑴社区环境是指社区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也就是各种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 社区本身的外部客观因素的总和。(2分)

⑵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城市社区的环境质量随建设年代不同存在着差距;(1分)第二,城市社区建设的“老化问题”(1分)第三,城市社区环境污染严重,像空气污染.水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城市噪音污染等。(2分)

⑶解决的途径主要有:第一,理顺城市社区环境管理机制,明确社区环境整治责任;(1分)第二,制定城市社区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确立城市社区环境保护目标;(1分)第三,结合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和企业技术改造,为提高社区环境质量创造条件;(1分)第四,积极推行污染集中控制,提高防治效益;(1分)第五,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防治污染能力;(1分)第六,疏通.拓宽资金渠道,扩大城市社区环境建设的资金来源;(1分)第七,加强城市环境管理,健全监督执法队伍;(1分)第八,以社区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发展社区环境教育;(1分)第九,实现“政社分开”,完善社会参与机制。(1分)

《社区管理》综合练习

(二)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不得分)1.首次将“社区”一词用于社会学研究的是德国社会学家(B)。

A.费孝通 B.F·滕尼斯 C.罗密斯 D.帕克

2.以美国为代表的(C)模式,强调政府行为与社区行为相对分离。

A.政府主导 B.企业主导 C.社区自治 D.混合模式 3.(A)是社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A.社区管理主体 B.社区治安管理 C.社区发展 D.社区民主政治建设 4.1869年,(A)成立了第一个以济贫为主要功能的社区服务组织——慈善组织会社。

A.英国伦敦 B.法国巴黎 C.中国北京 D.美国纽约 5.下列(C)实行政府主导型的社区管理模式。A.美国 B.日本 C.新加坡 D.瑞士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至少有两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社区的主要功能有(ABC)。

A.文化功能 B.维系功能 C.服务功能 D.保障功能 2.下列选项中,具有权威性特点的方法有(CD)。

A.思想教育手段 B.数学规划 C.行政手段 D.法律手段 3.社区服务的基本功能有(BCD)。

A.稳定功能 B.保障功能 C.便民服务功能 D.社会化服务功能 4.从社区环境对社区管理作用的层次划分,可分为(ACD)。

A.宏观社区环境 B.社区的自然环境 C.中观社区环境 D.微观社区环境 5.现阶段,我国的社区管理观念应该实现(ABC)的转变。

A.从静态观念转为动态观念 B.从单一管理观念转为系统管理观念 C.从集中管理观念转为民主管理观念

D.从以“人”中心的管理观念转为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观念 6.社区管理创新的特征主要有(ACD)。

A.先进性 B.创新性 C.目的性 D.实践性 7.下列要素中属于社区空间要素的有(AB)。

A.社区整体建筑风格 B.马路的宽窄 C.日照时间 D.饮用水质 8.制约社区教育的因素主要有(AD)。

A.经济发展水平B.技术手段 C.政治体制转变 D.管理形式 9.我国最早开展社区教育的城市是(BD)。

A.北京 B.上海 C.杭州 D.天津

10.从社区环境对社区管理作用的层次划分,社区环境可以分为(ABC)。

A.宏观社区环境 B.中观社区环境 C.微观社区环境 D.社区经济环境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在从事社区治安管理的过程中,应遵循那些原则?

答:原则:第一,依法进行社区治安管理原则;(4分)第二,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原则;(3分)第三,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原则;(3分)

2.街道办事处的主要职能有哪些?

主持社区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工作;社区工作的规划与操作,履行了事业职能;主持社区工作的资源开发,两重性经济组织职能。

3.简述社区环境的特征。

社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社区环境质量的关系十分密切;社区环境易污染;社区环境本身的脆弱;社区 3

环境的广泛性;复杂系;差异性;动态性;

4.简述发展我国社区再就业工程的意义。

答:第一,从社会改革角度看,城市社区再就业是由各项社会改革推动的社会职能调整的必然要求;(4分)第二,从城市社区本身来看,城市社区再就业是城市社区功能得以发挥,谋求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3分); 第三,从原动力角度来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城市社区再就业开拓了广阔空间(3分)。

四、论述题(1小题,共20分)

1.试论述我国社区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参考答案:

⑴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的统一规划和倡导下,以社区组织为依托,以生活在一定社会区域内的 全体成员为对象,通过社区成员间的互助性服务,解决本社区的社会问题。(2分)

⑵目前社区服务主要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观念滞后;缺乏总体的计划性;经费投入不足;社 区服务体制不顺,街道在社区中综合管理职能不强,缺乏整体性;社区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6分)

⑶可通过以下这些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其一,广泛进行社会动员;其二,积极探索和完善社区服务的社会化.产业化.网络化;其三,加强组织管理和规划管理;其四,加强政策扶持和资金筹集;其五,加强社区服务队伍管理;其六,依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则,建立合理的社区服务业价格体系;其七,进一步坚持社区服务的社会福利性及社会福利社会化发展方向;其八,加强社区服务行业管理,建立充满活力的社区服务业运行机制;最后,吸取国内外的先进经验;(7分)

《社区管理》综合练习

(三)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不得分)1.首次将“社区”一词用于社会学研究的是(B)社会学家F·滕尼斯提出的。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法国 2.北京的王府井属于(A)社区。

A.经济 B.法定 C.整体 D.城市 3.下列选项中,(D)不属于社区卫生服务的范畴。A.社区疾病预防服务 B.社区医疗服务

C.社区计划生育服务 D.社区体育服务 4.下列选项中,属于社区环境管理要素的是(D)。

A.马路的宽窄 B.气候条件 C.讲座 D.电力 5.日本实行的是(B)社区管理模式。

A.政府主导型 B.混合型 C.企业扶持型 D.社区自治型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至少有两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下列要素中属于社区空间要素的有(AB)。

A.社区整体建筑风格 B.马路的宽窄 C.日照时间 D.饮用水质 2.从社区环境对社区管理作用的层次划分,可分为(ACD)。

A.宏观社区环境 B.社区的自然环境 C.中观社区环境 D.微观社区环境 3.现阶段,我国的社区管理观念应该实现(ABC)的转变。

A.从静态观念转为动态观念 B.从单一管理观念转为系统管理观念 C.从集中管理观念转为民主管理观念

D.从以“人”中心的管理观念转为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观念 4.社区管理创新的特征主要有(ACD)。

A.先进性 B.创新性 C.目的性 D.实践性

5.一般情况下,下列属于社区自然资源有(ABD)。

A.社区的生态资源 B.社区的生物资源 C.社区的人文资源 D.社区的矿物资源 6.按经济结构.人口密度和人口规模等多元标准分类,可将社区分为(ABC)。A. 农村社区 B.城镇社区 C.城市社区 D.工业社区

7.我国的社区教育管理模式主要有(ABC)。

A.学校辐射型 B. 街道(居委会)辖区型 C. 资源自助型 D.企业辐射型 8下列属于城市社区社会保障内容有(ABCD)。

A. 社会救济B.医疗保险C.失业保险D社会福利. 9.社区服务的经费来源主要是:(ABCD)。

A. 政府资助B.居委会自筹C. 当地社会福利有奖募捐自留福利资金D.社区服务的有偿收入 10.社区管理主体的制度建设的特点有(ABC)。A.制约性 B. 权威性C.相对稳定性别 D.开放性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什么是社区管理?如何理解?

答:社区管理是指在政府的指导下,社区职能部门.社区单位.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各项公共事务 和公益事业进行的自我管理。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理解:⑴社区管理的范围主要是指经过社区改革后做了规模调整的居民 委员会辖区。⑵社区管理的主体是多元的,包括:作为主导的街道党工委和街道办事处;政府各职能部门在社区的派出机构;社区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广大的居民。⑶社区管理的内容是社区的各 5

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⑷社区管理的性质应是群众性的自我管理。⑸社区管理的目的是促进社区经济的发展,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全面提高生活质量和社区居民的素质。

2.政府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职责是什么?

答:(1)界定社区;(2)把握社区治理的政治方向;(3)完善社区治理的法治体系;(4)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5)规范社区内部公共物品的提供。

3.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委员会是什么关系?

答: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委员会都属于物业管理机构,二者实行专业化管理与业主自治相结合 的管理体制,它们共同管理一定范围的物业。所不同的是,物业管理公司受业主委员会的委托来管理业主的物业,而业主委员会代表业主的利益来管理物业。这在客观上决定了它们之间的特定关系:⑴法律上的平等关系;⑵经济上的交换关系;⑶工作上的合作关系。

4.社区治安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⑴协助公安机关.政法机关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⑵做好社区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⑶积极开展人民调解工作;⑷做好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⑸做好失足少年和刑满释放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⑹做好居民的治安防范工作;⑺做好社区消防工作;⑻做好社区交通安全管理。四.论述题(1小题,共20分)

1.结合所学知识,试述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存问题。

⑴内容:第一,社区疾病预防服务;第二,社区医疗服务;第三,社区保健服务;第四,社区康复服务;第五,社区健康教育服务;第六;社区计划生育服务。(6分)

⑵现存问题:第一,我国卫生资源配置存在的现实问题;第二,全国各地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水平不平衡;第三,我国社区卫生管理存在的现实问题;第四,传统观念的束缚(9分)

《社区管理》综合练习

(四)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不得分)1.下列选项中,(D)不属于社区卫生服务的范畴。

A.社区疾病预防服务 B.社区医疗服务 C.社区计划生育服务 D.社区体育服务

2.“社区”一词最初是由德国社会思想家(D)在1887年提出。

A.F·法林顿 B.卡尔·马克思 C.马克斯·韦伯 D.F·滕尼斯 3.日本实行的是(B)社区管理模式。

A.政府主导型 B.混合型 C.企业扶持型 D.社区自治型 4.社区警务是欧美国家自(C)兴起的一种改革方式。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5.构成作为居民生活的社会共同体社区通常包括即(A).人口.组织机构和文化四个要素:

A.地域 B.学校 C.企业 D.社会组织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至少有两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社区文化的功能集中表现在社会沟通.心理凝聚和(ABCD)方面。

A.文化传承 B. 协调发展 C.价值导向 D.行为规范 2.制约社区教育的因素主要有(AD)。

A.经济发展水平B.技术手段 C.政治体制转变 D.管理形式 3.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委员会的关系是(AD)。

A.聘用与受用的关系 B.隶属关系

C.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D.工作上的合作关系 4.社区文化具有(ABCD)特点。

A.地域性 B.群众性 C.实用性 D.分散性

5.目前,在城市社区中,同社区治安有直接关系的机构主要有(ABCD)。A.公安派出所 B.街道办事处 C.居民委员会 D.物业管理公司 6.居民委员会自治主要体现于(ABCD)。

A.财产自治 B.选举自治 C.组织与管理自治 D.服务自治 7.社区物业管理服务的特征是(ABC)。

A.社会化服务B.经营性服务C.专业化服务D.福利性服务 8.我国城乡社区民主自治的基本方式是(ABCD)。

A.民主选举 B.民主决策 C.民主管理 D.民主监督 9.社区治安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ABD)。

A.维持秩序 B.法制教育 C.流动人口管理 D.社会矫治

10.根据参与主体意愿的强烈程度,社区民主政治参与可分为(BC)。A.非组织参与 B.动员型参与 C.主动型参与 D.组织参与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社区治安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⑴协助公安机关.政法机关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⑵做好社区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 ⑶积极开展人民调解工作;⑷做好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⑸做好失足少年和刑满释放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⑹做好居民的治安防范工作;⑺做好社区消防工作;⑻做好社区交通安全管理。

2.简述社区民主政治参与的主要特征。

答:主要特征:第一,社区普通居民是社区民主政治参与的主体;(3分)第二,社区民主整治参与的范围是社区内的各种公共事务;(3分)第三,社区居民的公民权利意识直接影响政治参与的深度;(2分)第四,社区发展和公民权利保障是社区民主政治参与的目标取向;(2分)

3.居民委员会的性质与任务是什么?

答: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的任

务有:⑴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⑵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⑶调解民间纠纷;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⑸协助街道办事处做好与居民生活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安全防火等各项工作,把政府的社区管理工作落实到最基层。⑹向街道办事处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建议。此外,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兴办社区服务事业,也是居委会的重要职责。

4.当前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主要措施包括哪些?

要点:构筑新型组织网络;建立新机制;努力实现两大组织郑和,扩大党的基层组合子工作覆盖面;高度重视党风党纪建设与党的群众工作;赋予街道党组织必要的职权;

四、论述题(1小题,共20分)

1.请联系实际,谈谈农村社区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存在主要问题:

第一,自治民主流于形式,存在许多不民主.假民主的做法;

第二,家族势力.黑恶势力抬头,影响了基层民主建设的顺利进行; 第三,村党委会与村民委员会“两委”关系紧张,矛盾重重; 第四,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之间的关系不依法。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第一,完善民主选举程序,推进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规范和制度化;第二,正确引导与综合治理相结合,为基层民主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第三,采取多种措施,改善村级党委的领导,化解“两委”矛盾。第四,完善法律法规监督,理顺乡镇与村委会的关系。

第三篇:社区管理复习重点(共)

社区管理复习重点

第1章

社区与社区管理 名词解释:

1、社区管理体制

是指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及其权力配置关系以及各种管理制度。具体而言社区管理体制包括四个部分,即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社区管理的权责体系、社区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和社区管理的工作体系。P13

2、“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 “两级政府”是指市、区政府;“三级管理”是指市、区和街道的管理,强调街道层面的管理;“四级落实”是指市、区、街道、居委会四级的组织落实。P15

3、社区管理 是指在政府的指导下,社区职能部门、社区单位、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各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行的自我管理。简答题:

1、什么是社区?它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答:(1)所谓社区,就是区域性的社会,换言之,就是人们凭感官能感觉到的具体化的社会。

(2)社区的构成要素包括五个方面:地域、人口、生态、结构和社会心理。

2、社区管理体制的运行机制是什么?

答:现阶段推进社区建设与管理的运行机制是“党委和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区居委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论述题:

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有哪些区别?(具体内容,参照课本P22-24)

答:1)性质不同 2)地位不同 3)作用不同 4)管理主体不同 5)管理内容不同

第2章 街道办事处与居民委员会 论述题:

街道办事处与居民委员会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为什么二者的关系会出现错位?

答:从理论和法律层面来说,街道办事处与居民委员会是指导与被指导关系。但理论和法律上的规定与实际情况并不吻合,甚至完全相反,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变成了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出现错位的原因在于:

(1)制度层面的原因 旧的政社不分、以政代社的行政管理机制尚未根除;(2)人力资源方面的原因 政府官员尚不能或不习惯对自治组织的工作采用指导方式,尚不能依法处理政府与居委会的关系;

(3)管理主体结构原因 介入社区管理的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工作机构和中介服务组织发育还很不够,尚不能很好地协助居委会开展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工作。

第3章 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委员会 名词解释:

1、物业管理公司 是指按照合法程序成立并且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经营物业管理业务的企业性经济实体。

2、业主委员会 是在物业管理区域内代表全体业主实施自治管理的组织。简答题:

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委员会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答:1)法律上的平等关系 2)经济上的交换关系 3)工作上的合作关系P76

第4章

社区服务 名词解释:

1、社区服务

是指在政府的指导和扶持下,在民政部门的倡导和组织下,以街道和居委会为依托,以社区居民的自助互助为基础,关注弱势群体,面向社区全体居民,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的的社会福利服务。

2、慈善组织会社

是指以济贫为主要功能的社区服务组织。

3、社区照顾

是采用各种方式来避免被照顾者离开其所熟悉的社区,社区通过动员本社区的人力资源,运用社区支持体系来开展照顾服务。P260 简答题:

1、我国社区服务的运作模式是怎样的?P98 答:我国社区服务的运作模式可以简单地归纳为“政府推动,基层组织主办,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2、开展社区服务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答:基本方法有:制定服务规划、进行制定建设、实施工作监督检查。

3、我国社区服务发展的制约因素有哪些?P106 答:(1)社区服务资金来源不足;(2)家庭购买力低下;(3)社区服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4)社区服务观念落后。

第5章

社区卫生 名词解释:

1、全科医疗

是指受过一般医学训练且不分科的基层医生所提供的医疗服务。

2、社区动员

是一项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并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实现特定社会发展目标的群众活动,是一个寻求社会变革与发展的过程。简答题: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内容有哪些?P122 答:基本内容包括:社区预防、社区医疗、社区保健、社区康复、社区健康教育和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第6章

社区文化 简答题:

1、社区文化有哪些类型和功能?P148 答:社区文化类型:

(1)社区文化的内容系列

①社区民俗文化;②社区文艺文化;③社区体育文化;④社区教育文化; ⑤社区环境文化;⑥社区精神文明

(2)社区文化的单元系列

①家庭文化;②小区文化;③校园文化;④企业文化(3)社区文化的年龄系列

①社区少儿文化;②社区青年文化;③社区老年文化 功能:(1)娱乐和健身的功能(2)认知和育智的功能(3)传承和整合的功能(4)审美和创造的功能(5)经济和环保功能

2、社区文化的发展策略有哪些?

答:(1)开展社区文化调查

①社区文化资源调查

②社区居民文化实践调查

(2)制定社区文化规划

①社区文化发展的总体规划 ②社区文化发展专项规划

③社区文化工作计划

④社区文化活动具体实施方案

(3)建设社区文化体制

①社区文化领导体制建设

②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建设

(4)开发社区文化资源

①培养文化人才

②壮大群众性文化社团组织

③开发文化设施资源

(5)搞好社区文化市场

①有偿提供社区文化活动场地和服务设施

②大力发展社区文化产业

③加强社区文化市场管理

(6)发展社区文化事业

①重视社区文化事业服务

②完善社区文化发展的激励机制 第7章

社区环境 名词解释:

1、社区环境保护

是指基层政府和各种自治组织运用各种手段来防治社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保护和改善社区居民生活生态环境为目的而开展的各项活动。

2、绿色社区

绿色社区是指具备一定的符合环保要求的软硬件设施,建立起较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的文明社区。论述题:

社区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哪些类型?如何防治?P170 答: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此外,还包括视觉污染和嗅觉污染。

1、大气污染的防治

(1)防治燃煤对大气的污染;(2)防治废气、粉尘和恶臭对大气的污染

2、水污染的防治(1)地表水污染的防治;(2)地下水污染的防治

3、固体废弃物污染的防治

(1)加大宣传力度,提供公众的环境意识;

(2)制定城市固体废物处置与利用的整体规划;(3)加强固体废物处置与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引进(4)建立完整的废旧物资回收系统。

4、噪声污染的防治

(1)工业噪声污染的防治;(2)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防治;(3)交通噪声污染的防治;(4)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防治

第8章

社区治安

简答题:什么是社区治安?它有哪些特点?P189 答:社区治安通常是指在一定地域内对社会治安问题的治理,是指社区政府和自治组织依靠社区群众,协同公安、司法机关,对涉及社区的公共秩序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依法进行治理的公务活动。

它的特征:

1、地域性

2、法律性

3、综合性

4、群众性

第9章

社区教育 名词解释:

1、社区教育

是一种教育现象或一种教育活动,它是在社区范围内,利用社区内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思想风貌等一切因素对社区所有成员进行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多方面的教育活动。

2、社区教育管理

是指对社区教育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进行合理组合,使之有效运转,以实现组织目标的协调活动过程。简答题:

1、我国和西方国家的社区教育模式分别有哪些?P224(1)中国社区教育的基本模式

①以街道为中心的地域性社区教育模式

②以学校为中心的辐射型社区教育模式 ③以社区学院为载体进行的综合型社区教育模式 ④以地域为边界进行的自治型社区教育模式(2)国外社区教育的模式

1)美国的社区教育模式

①以社区居民需求为中心的社区教育模式

②以社区学习资源为中心的社区教育模式 ③以社区发展为中心的社区教育模式 2)英国的社区教育模式

①广泛模式

②激进模式

③改革模式

2、社区教育管理的特点和理念是什么?P230 答:社区教育管理的特点:

1、地缘整合性;

2、时空广延性;

3、立体开放性

社区教育理念是指社区教育管理者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主要有以下四类: 1)社区教育管理活动的目标是建立学习型社区;

2)社区教育管理的核心是为满足社区成员接受教育提供服务; 3)社区教育管理活动以教育政策法规的贯彻与实施为依据; 4)社区教育管理的重心在于整合社区内一切教育资源。论述题:

我国社区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是什么?P236 答: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与教育需求的冲突

2、传统的小农生产观与社区教育所要求的合作、整合的冲突

3、社区教育的多样性与轻视非正规教育的冲突

4、社区教育肩负的历史使命与教育投入不足的冲突 治理对策:

1、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原则,更新观念

2、建立促进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有效运行机制

3、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社区教育中的龙头作用

4、积极构建农村社区教育网络

5、加强对社区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第10章 国外社区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名词解释:

1、社区组织体系

各国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是趋同的,主要由政府、社区服务组织、社区民众三部分组成。其中,政府是社区管理的组织者,社区服务组织是社区管理的提供者,社区民众是社区管理的参与者。

论述题:

1、分别举例说明社区自治型、半自治型、政府主导型的管理体制有何不同?

答:(1)美国的社区管理模式是典型的社区自治型,即“政府资金资助,社团组织唱主角”。在美国,城市社区没有政府基层组织或派出机构,实行高度的民主自治,依靠社区自治组织来行使社区管理职能。

(2)日本的社区管理中表现出明显的半自治特征,官方色彩与民间自治色彩在社区管理的许多方面交织在一起,政府对社区发展的干预较为宽松,基本上采用间接手段,其主要职能是规划、指导、监管并提供经费支持。

(3)政府主导型的典型代表—新加坡的社区管理模式。新加坡社区组织充满官方色彩,政府主导社区建设的各项工作。新加坡模式以政府干预为特色,政府通过对社区的全面参与和较强的行政干预,来实现对社区的管理。

2、思考国外与我国社区治安的不同点。

答:(1)管理组织体系不同

国外社区治安一般会设置专门的社区警察,主要由社区警务机构和社区民众来对社区的治安进行管理;我国社区治安强调各级机关的联合治理,上至市区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下至基层社区的治安治理派出机构,民众在整个过程处于参与者的角色,主要是配合公安部门的工作。

(2)管理的依靠力量不同

国外社区治安普遍强调建立良好的警民关系,主张依靠社区公众来实现有效的管理;我国的社区治安更多是强调公安机关、政法机关在社区治安管理中的主导作用,社区组织和社区民众只是辅助性的角色。

(3)治理模式不同

国外的社区治安,在警务形式上,属于以服务社区为主的预防性警务,强调动员全社会力量来维护社会安全和法律秩序,警民合作制度已经相当完善;目前,我国社区治安的管理模式仍然是政府主导型的,职能还没有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第11章

国外社区管理的发展趋势 简答题:

社区管理日益全球化、国际化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P279 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整个“社区运动”从发展中国家向全球扩展;

二是社区的服务组织越来越趋于联合,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第12章

当代中国社区管理的创新实践与模式比较 名词解释:

1、盐田模式

一会(分)两站之“盐田模式” 主要做法:

1、根据“议行分设”理念,把原来长期由居委会承担的行政、自治和服务三种功能进行分化,把政府行政职能和公共服务功能从居委会中剥离出来,赋予社区工作站(与社区居委会平行的政府组织)。

2、把自治职能交还给社区服务站,同时由居民直接选举产生宪法规定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区居委会来履行社区自治职能,以此来理顺政府与社区的关系。

3、社区工作站隶属于街道办事处,属性是政府派出的工作机构,工作人员实行雇员制,享有编制和财政工资,承担所有原来由居委会承担的及任何政府随时下沉的行政职能。社区服务站隶属于社区居民委员会,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社会服务的功能性民办非企业组织。

绩效评估:

1、政府层面的绩效评估

(1)政府提高了执行能力;(2)政府降低了行政成本。

2、社区层面的绩效评估

(1)社区居民委员会增强了自治能力;(2)居民民主意识增强与民间组织得到培育。

2、沈阳模式

组织构建:以政治模仿为特征的沈阳模式 主要做法:

(1)组织构建(完善自治组织)从“议行合一”到“议行分设”。

决策——社区居民大会和社区居民代表大会;执行——社区管理委员会;

议事——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领导——社区党组织

(2)社区定位:将社区定位在街道办事处与规模调整前的居委会之间,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和群众居民自治。

(3)重新划分社区类型。依据居民居住的地缘关系、心理认同感等社区构成要素,将社区分为四种类型:小区型社区、板快型社区、单位型社区、功能型社区。

(4)尝试人大代表与社区定位联系工作的方式,以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落实。评价:

经验:(1)明确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建立起了自治组织的整体性结构框架。(2)议事会作为监督层使得监督日常化和规范化。不足:

(1)居民自治的体制环境问题。没有明确界定政府与社区自治组织的关系。

(2)居民自治的运行机制问题。即社区居民直接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决策、管理、监督的规则、程序及机制尚未建立起来。

3、上海模式

行政推进:街居一体化进程中的上海模式

主要做法:

1、逐步扩大“街道办”的管理权限,相应配套下放人、财、物的支配权;

2、调整街道内部机构,划分条块权力,努力做到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3、建立“街道办”综合执法管理队伍,对原驻社区的执法队伍实行双重领导。

实质:

这一模式实际上就是加强街道权力,实现权力各方面在街道的整合,实现城市管理中心下移的过程。评价:

优——提高了政府整合资源的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推动了社区发展。

缺——自治组织和行政组织的职能关系没有理顺;街道办的职能强化没有法律依据;条块关系的双重领导不能完全理顺,居委会的行政化。

4、江汉模式

自我革命: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武汉江汉模式 主要做法:

重新规范街道办事处、市区政府职能部门和居民委员会之间的关系,是“指导与协助、服务与监督”之间的关系; 具体做法:

A、清理职能。

B、面向社区还权、授权。落实社区自治权:社区内部事务管理权、社区财务自主权、社区临时用人权;授予社区低保初审权、计生指标实审权等十余项协管权。

C、面向社区重心下移:职能部门作到“五个到社区”:人员配置到社区、工作重心到社区、服务承诺到社区、考评监督到社区、工作经费到社区。D、权随责走、费随事转。一方面,区街政府部门需要社区居委会协助处理“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工作时,经有关部门批准,并征得社区组织同意后,区、街政府部门必须同时为社区组织提供协助所需的权利和经费。另一方面,区政府部门的社会性职能向社区转移时,必须同时转移权利和经费。

F、建立民主考核制度。江汉区建立三个层面的民主考核机制。一是居民代表对社区组织及社区工作者的考评机制;二是社区组织、居民代表对政府工作人员的考评监督机制;三是社区组织、居民代表对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及其相关科室的考评监督机制。

评价:

从实际行动出发,建立一种政府行政调控机制与社区居民自治机制相结合、政府行政功能与社区自治功能互补的社区治理模式。第13章

中国特色社区管理体制的构建 简答题:

1、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存在哪些问题?P305 答:(1)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于社区自治的发展;

(2)社区自治地位的确立与政府系统支持力度下降的矛盾;

(3)市区政府职能部门还未适应基层社区行政管理职能上交造成的困境。

2、在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中,如何理解与调整街道与社区间的关系?

答:理解

从理论和法律规定的层面上,我们知道,街道办事处是市区政府的派出机关,代表政府的名义履行社区管理的职能,是当前我国社区管理中的重要主体,处于主导地位;而社区组织则是群众性的自治组织,主要是社区居民委员会,代表社区居民的利益对本社区公共事务进行管理。两者是指导与被指导关系,但在实践过程中,它们的关系发生了转变,变相地成为了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居民委员会的工作主要是围绕街道办下达的行政管理职能开展的。为了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与最高制度绩效,应该在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之间实现权能的均衡配置。当社区不完全具备自治能力和条件时,政府应当在社区建设中承担更多的职能,并培育社区自治能力生长;当社区建设在实践中逐步具备了成熟的治理能力时,国家权力自然得以逐渐退出。

调整: 街道与社区间,应该建立在“行政归行政,自治归自治”的前提下,分工协作,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实现“良治”。P310 论述题:

基于实践,思考并论述中国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之路。

答:中国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应该从两大方面开展,即社区自治层面和街道机构精简层面。

一、社区自治

1、社区工作队伍的专业化保障机制建设;

2、按照“政社分开”原则,将属于社会管理的事务交给社区管理;

3、政府管不过来、需要社区协助管理的行政事务应转移给社区,由社区协助管理;

4、社区建设的财政保障机制;

5、健全社区组织管理法律制度。

二、街道办事处的改革思路:保留、精简,剥离专业管理职能,塑造统筹平台

1、保留街道办,改革街道管理体制和组织体系;

2、剥离街道办事处专业管理职责,推进政府部门专业管理到位。

第14章

社区自治与社区发展 名词解释:

社区自治

是指社区居民自我决定社区公共事务以及权利行使的方式。P326 简答题:

1、自治的理论基础是什么?P325 答:现代宪政实践认为,在一个共同体中,社会成员是充分自治的,这种自治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仅就与他人无关的事情,个体享有充分的自主决定权。个体自治是人权理论的基础,即建立在主体“理性”的基础上,个体能够自主地决定自己的事务。

第二,仅就与其他共同体无关而与本共同体所有成员相关的公共事务,全体成员享有共同决定权,即一定的群体自治。

2、社区自治组织有哪些?

答:主要有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区业主委员会。第15章

非营利组织与社区发展 名词解释:

1、非营利组织

是指一个非政府且非商业性的组织,是一个独立的部门,且具有慈善及公共服务等特征。P342

2、志愿服务

是一种没有待遇和非责任的工作,以有组织性的方式来提供利于他人的服务,其范围可以是组织或整个社会。P354 简答题:

1、非营利组织的理论基础是什么?P344 答:

1、志愿服务理论;

2、社群主义理论;

3、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理论;

4、第三者政府理论。

2、非营利组织管理有哪些因素?P352 答:非营利组织管理的基本要素(CORPS):C指服务的对象是民众(顾客);O指组织运作与组织结构;R指财力资源的来源与运用;P指参与者,包括专职人员与志愿者;S指公共服务的提供。

第16章

社区参与与社区管理 名词解释:

1、社区意识

是指居住于某一社区的人,对社区及其邻里有一种心理上的认同与融合。

2、社区参与

是社区民众平等地参与社区发展与社区决策的过程。P380 简答题:

社区参与的内容与主要方式有哪些?P372 答:从总体上说,社区参与的客体可分为政治性参与和非政治性参与两大类。政治性参与是指与国家政治事务或本社区权力运作有关的公共性参与,非政治性参与是指与居民日常生活有关且与社区权力运作不相干的事务性参与。当前非政治性参与是社区参与的主要内容,但随着“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治性参与的内容也在不断增多。

一般而言,社区参与的形式可分为制度性参与和非制度性参与两大类。制度性参与是指社区成员在既定制度规范内的参与活动,常见的形式有选举、表态、执行、管理、决策、监督、观察等。非制度性参与是指社区成员超越既定制度规范的参与活动,常见的形式有议论、投诉、抗议等。

从参与的层面上划分主要有:

1、立法与司法层次的参与

出席听证会是一项最有影响力的公民参与策略之一。

2、咨询层次的参与

参加公听会,对公共事务的处理发表意见。

3、实质层次的参与

①合作式参与

②授权式参与

③直接控制

第四篇:水务规划管理复习

水务规划管理复习

编制

精选 管理方案 审核

批准

生效日期

地址:

电话:

传真:

邮编:

水务规划管理复习

水资源:可资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个水源应该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能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可能被利用。

水资源特征:

1、可以满足社会需求;2、可靠而稳定的水源; 3、可以人工调控;4、水质符合用水要求。

城市水循环的基本特征

1、自然水循环的人工特征明显,下垫面水文调节能力弱,产汇流历时短,地表产流系数大、地下水补给能力差; 2、社会水循环过程为区域主体水循环过程,供水主体源自区外或过境水; 3、用水高度集中,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要求高; 4、废、污水集中排放,污染负荷贡献大; 5、自然水生态人工化,水生态系统较为脆弱。

城市社会水循环的驱动机制

社会学机制:人口、社会结构、价值趋向 经济学机制:水权配置、产出效益、价格调节 管理学机制:效率-公平;服务-管制 生态学机制:流域水生态约束、城市水生态建设 城市社会水循环演进的基本特征

1、循环通量不断增大 2、循环路径不断延展 “ 取—用—排”过程延展为“取水—给水处理—配水—一次利用—重复利用—污水处理—再生—排水”。

3、循环结构日趋复杂 内部包括若干个闭路循环子系统,如城市再生利用子系统、企业循环用水子系统以及社区中水利用子系统等。

4、与自然水循环的分离特性日趋明显 管网改造减少了地下渗漏量,污水处理回用和循环利用减少了排放量。

我国分级城市社会水循环系统

小城镇模式:分散式、据点式水循环系统 大城市模式:集中分布式水循环系统

都市区模式:集中分布复合式水循环系统 城市群模式:区域一体化的水循环系统

主要水问题:1、水资源短缺;2、污染严重;3、水生态退化;4、洪涝风险。

城市的水资源问题

1、城市缺水严重;2、水质污染; 3、用水不合理,浪费突出;4、水资源管理混乱。

水务规划

概念:水务规划是以水资源利用、调配为对象,在一定区域内为开发水资源、防治水患、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而制定的总体措施计划与安排。

涉及内容:包括水文学、水资源学、社会学、经济学、环境学、管理学以及水利工程经济学等多门科学,涉及到国家或地区范围内一切与水有关的行政管理部门。

水务规划的任务和基本原则

总体目标 通过制定城市水务综合规划,查清水资源的现状,在分析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水资源的要求,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综合治理、科学管理的总体布

局和实施方案。

基本任务 1、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评价; 2、提出节水、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的措施; 3、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和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

4、制定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 5、提出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的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

水务规划的基本原则 1、坚持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规范的原则; 2、坚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 3、坚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 ; 4、坚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5、坚持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治水的原则; 6、坚持科学治水,努力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原则; 7、坚持科学治水,努力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原则; 8、坚持实施的可行性原则。

城市水务管理概念

是实行在城市区划内防洪、水资源供需平衡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的统一管理体制,即对城市防洪排涝、蓄水、供水、用水节水、污水处理、地下水等涉水事务进行统一管理。

城市水务管理首先要求对城市区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其次是对涉水事务的统一管理。这种管理体制的科学基础是水资源以流域管理为基础的系统管理思想,实现以流域为系统、以区域为单元,流域与区域相互协调的管理体制。

城市水务管理的历史

1、1988 年颁布第一部《水法》:国家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和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制度。

2、1998 年国务院规定:水利部统一管理全国水资源空(中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最早从深圳开始,于 1993年 7 月组建了水务局,对城乡涉水事务统一管理。

3、2000 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与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加强水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管理,重点加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统一管理,提倡污水处理回用等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并纳入城市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配。

4、2002 年《水法》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

5、到 2002 年,全国成立水务局 744 个;有水利系统实施水务统一管理的单位 265 个。

城市水务管理体制的成效 1、有利于对水资源开发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

2、有利于加快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发展转变; 3、有利于水利自身的协调发展。

城市水务统一管理的意义

水资源统一管理(与传统的水资源管理相比)不仅考虑自然资源系统如何满足人类的水资源需求,而且要考虑如何调整人类的水资源需求,以谋求水资源供需平衡,达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水务管理的内涵 1、水安全保障 2、水资源供给 3、水环境改善 4、水经济建设 5、水文化建设 6、水生态修复 城市水务管理的原则

1、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原则 2、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 3、政、事、企分开的原则 4、权责一致的原则 5、依法治水、依法行政的原则 6、按水资源特点对涉水事务进行行业管理为主的原则 城市水务管理的目标

1、统一管理水资源,保障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2、做好城市水资源规划,为合理的城市发展规模提供依据 3、全面节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加强供水管理,加速实现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 5、进一步加强水污染防治,保证城市人民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的逐步提高 6、根据水资源状况合理确定和调整产业结构 7、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城市水务现代化水平8、进一步加强各项防洪措施,确保城市安全 9、统筹规划,实施区域间调水,保证城市水源的可持续利用 10、保护、改善水生态与环境,建设国际化标准的现代化城市 城市水务管理的主要任务

1、防洪 2、水资源的配置与管理 3、水源地的建设与保护 4、供水输水、的保证 5、排水的保证 6、污染处理 7、水环境与生态保护 8、组织开展节约用水工作 9、制定水价 10、制定法规 城市化: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商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人口不断地向城市集中和城区面积的扩张,这一过程称之为“城市化”。

城市化过程

根据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城市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农村阶段:土地处在耕作和放牧状况。显然地球上大部分土地是处于这个阶段。

2、早期城市阶段:土地利用特点是大量修建城市型房屋,但仍有相当部分土地被原有植被覆盖。

3、中期城市阶段:住房、商贸中心、学校、工厂等建筑物大规模的发展和建设阶段,还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土地用于街道、人行道的铺设,在大城市的郊区多属于中期的城市发展阶段。

4、后期城市:则是整个城市更大发展的结果,地面完全有人工建筑和一些其他设施所覆盖。

城市化过程对当地水文的影响主要表现

1、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2、城市地貌和排水系统的改变 3、水环境的改变 4、大气环境的改变

构成城市的供水、排水、防洪、水环境等水文相关的问题 城市的水文问题 1、对水资源短缺认识不足,水资源浪费严重 2、城市雨洪灾害问题 3、水环境和水质污染 4、城市气候条件改变 城市水文学:城市水文学是水文学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它着重研究城市及周围地区的水分循环,水的运动变化规律以及水与城市人群的相互关系。

城市水文学的特征

1、综合性

一方面是城市地区空间和时间尺度都很小,其水文要素的响应过程十分敏感;另一方面是城市化使环境的改变十分显着。这两方面的原因要求城市水文学的研究更精细,并且要考虑过程中所涉及的各项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作用,这就需要建立具有物理基础的,分布式的模拟模型。而流域水文学中常用的,经验性的集总式的模型,在城市化的研究中不大适用。

2、动态性 由于城市人口和物质的高度集中,加以近年来科学技术高度发展,使水环境发生异常迅速的变化。一个自然流域的演变是缓慢的。而城市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水和环境都处在“动态”之中,分析研究城市地区的径流量、水质及雨洪径流过程都要考虑这种动态过程。具体来说,必须考虑这资料观测期间内城市环境已有的变化,及其对各种水要素响应过程的影响。

城市化影响城市地区水文特性的因素

1、城市地区的水文循环中包含的水量有相当部分是来自相邻流域,或来自地下含水层,或者是不经过河流而排泄。因此不仅是城市排水区参与了水文循环,而且,其他地区的水量也参与了本市区的水蓄循环。

2、城市地区流域下垫面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加上修建引水、排水系统,等,创造了一个新的径流形成条件,从而使天然径流流速加大。

3、由于城市地貌的改变和空气的污染,造成降雨和蒸发趋势的变化。

4、由于不透水面积的比例较大,又开采大量地下水,从而影响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相互转化。

5、非净化和部分净化的污水集中排入天然水体。

6、形成了新的人工地貌,改变了天然水体。

以上所有变化都取决于城市化面积、人口、工业发展水平、用水量和供水系统等条件。

城市化影响降水的机理1、城市热岛效应

与周围乡村相比,城市气温明显偏高。其特征往往是城市中心气温最高,而向周围乡村逐步递减,在郊区递减速度较快。

城市气温明显高于周围乡村的现象称为“城市热岛”。

造成城市热岛的原因主要为:

①人为热源

②建筑材料的热容性

③建筑结构峡谷形式增加接受辐射的面积

④大气污染增强了吸收太阳辐射能力 城市热岛现象会对水汽蒸发、空气对流产生明显影响,从而影响到降雨特性。2、城市阻碍效应

城市因为有高低不一的建筑物,其粗糙度比附近郊区平原大。这不仅能引起湍流,而且对移动滞缓的降水系统静止锋、静止切变线、缓进冷锋等、有阻碍效应。使其移动速度更缓慢,在城区滞留时间加长。因而导致城区降水强度增大,降水时间延长。3、城市凝结核效应

城区工厂生产,交通运输,人们日常活动使得城市上空大气中尘埃比天然情况下高出几倍至几千倍,使得城市空气污染加重,为城区降水提供了更多的凝结核。城市化尤其使对流层气象活动增加,引起局部区域降水增大。

城市化影响降水的机制,以产生热岛和城市阻碍效应最为重要。至于城市空气凝结核丰富对降水的影响,一般认为有促进降水增多的作用。城市降水量增多,很可能是这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城市化引发降水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后果,总的来说对城市经济生活是不利的。这种变化是难以控制的。

城市化对蒸发的影响

在城市化的条件下,蒸发的变化相当复杂。这时由于较大的受热量蒸发面积造成了蒸发能力的提高约高(5~20%)。然而,由于汇流迅速,城区可供蒸发的水量减少。作为粗略的近似,可假定城市与乡村蒸散发量之差别不超过蒸散发观测误差。当然也可能有例外,如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修建水库和增加植被,有可能造成蒸发量的提高。

城市化对径流的影响

1、对径流形成的影响

在自然流域内,部分降水通过植物截流、甜洼、下渗后形成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最终通过河川径流流出。汇流时间较长,洪峰流量偏低。

而完全城市化的流域,只有部分降雨耗于填洼蓄存,完全以地表径流汇入河道,流量过程较尖瘦,峰高量大,汇流时间大大缩短。

2、对径流水量平衡的影响

城市地区的年径流比同一地区天然条件下的年径流要大。

如果水循环不包括从外流域的引水量,那么,现代工业化发达的大城市,年径流量的增加量为 10~15%。

一般在年径流和水流情势主要取决于降雨量的地区,城市的的年径流可能是天然流域的 2~倍。

城市化对流域年径流的影响可用下式表达:R2=R0(A1-A2)+A2R1 R2——城市化条件下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R0——非城市化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区域多年平均径流量); R1——城市化地区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A1——流域总面积(视为一个单位); A2——城市化面积,是流域总面积的一部分。

城市化对小流域的影响可能比大流域大得多。

城市化对水文影响的分析1、统计检验方法

一般,城市化对水位和流量资料影响较为明显,可以采用水文统计中的t检验和F检验方法对水文样本系列的均值和方差进行显着性检验。2、经验分析方法

①水文系列分析 对水位、流量、雨量系统的时间滑动平均分析,分析水文变量是否受到城市化影响。

②降雨径流关系分析 城市化不同阶段年或次降雨径流关系的差别可以分析城市化的影响程度。

③峰量关系比较分析 城市化会引起洪峰~洪量之间的关系变化,对不同时期峰量关系的比较可以分析城市化的影响。

④相邻流域间同一水文变量比较 如果参证流域水文变量(R1)未受城市化影响,则两流域间不同时期水文变量关系变化可以反映城市化的影响。

城市防洪排涝的重要性

1、城市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财富集中,一旦发生洪灾,可能造成的生命财产等损失将会远远超过非城市地区。

2、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洪灾更为严重,城市洪涝灾害损失还有继续上升的趋势。

3、洪水灾害甚至会影响城市的发展进程。

4、城市洪水灾害不仅对城市造成严重影响,而且会对整个社会发展造成较长时期的不良影响,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

城市洪涝特点

城市洪涝灾害显着的特点是内涝,即外河洪水位抬升,城区雨洪内水难以有效排除而致涝灾;外洪破城而入并非普遍现象。

“洪涝不分”是城市防洪治涝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在一个地区内洪涝水相互干扰,而且在一个城市中,外洪阻碍内涝排水,从而酿成涝灾。

城市防洪特点 1、城市防洪安全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影响不断扩大。

2、城市分布由分散的点向线和面发展。

3、城市化水文效应的不断增强。

4、城市现代化对交通、供水、能源、通讯、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

5、城市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更为密切。

城市防洪的主要任务 1、制定城市防洪规划。

2、进行城市防洪排涝建设。

3、开展防洪工程管理工作。

4、建立健全全国性的防洪预警、预报系统。

5、做好城市防汛、抢险救灾准备工作。

城市排涝标准及其确定

1、除涝标准是指遇上多少年一遇暴雨,多少日雨量,在多少天内排除。它是设计排水系统的主要依据。

2、应综合考虑排涝系统的净效益、地区经济条件和发展,依据国家和地方部门的有关规定确定。

城市防洪排涝的规划编制 原则

以防洪治涝为主,结合水环境治理,统筹规划,分期实施,统一管理,充分利用和改造现有工程设施,在加强工程措施规划的同时,兼顾非工程措施规划。

1、必须服从流域、区域总体防洪要求 2、必须服从城市总体规划 3、要与治涝规划相结合 4、工程措施要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5、要与交通、城建、环保、旅游等相结合 6、要规划与现状相结合,近期与远期相结合 城市防洪排涝规划的内容及方法

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就是在研究城市洪涝特性及其影响的基础上,根据区域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防洪排涝标准,通过分析比较,合理选定防洪排涝方案,从而确定工程和非工程措施。

防洪排涝规划设计的任务是

1、分析计算城区各河段现有防洪工程的防洪能力及加高提防和河道控制水位时的防洪能力,分析城市洪水出路及现有排涝能力。

2、调查研究洪涝灾害的历史、现状及其成因,根据防护对象的重要性,结合考虑现实可能性,选定适当的防洪设计标准和排涝标准。

3、分析研究各种可能的防范措施方案,提出城市防洪排涝整体规划方案,并拟定工程设计的任务。

防洪规划设计的方法步骤

1、基本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2、防洪标准的选定及现有河段防洪能力的计算(根据控制水位和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定河段安全泄量;根据各控制断面的流量频率曲线,确定现有防洪能力)

3、防洪规划设计方案的拟定、比较与选定(计算各方案工程量、投资、淹没、效益等指标;然后通过政治、经济、技术综合分析比较予以确定)

排涝规划设计的方法步骤

1、收集资料 2、确定标准 3、分析计算 4、筛选方案 5、上级审批 城市防洪排涝规划报告编制

1、前言:包括规划的缘由,工作分工等 2、城市概况:包括自然概况,城市社会经济概况 3、防洪排涝现状和存在问题:包括历史洪涝灾害,防洪、治涝现状,存在问题等 4、规划目标和原则:规划的依据、目标、原则 5、防洪、治涝水文分析计算:包括设计暴雨、设计洪水和治涝水文分析计算方法及成果 6、防洪工程设施规划:防洪规划方案、防洪工程设施 7、治涝工程设施规划:治涝规划方案、治涝工程设施 8、非工程措施规划:包括防洪、治涝指挥系统,防洪、治涝预案,防灾减灾,清障规划及分、滞洪区管理等 9、环境影响分析 10、投资估算:包括依据及方法,规划方案投资估算,资金筹措方案等 11、经济评价:费用、效益、经济评价 12、规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 13、相应的附表及附图 给水工程规划的内容

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用水量和水源规划、水质处理工艺和水厂位置规划以及 输配水工程规划。其主要内容包括:预测城市用水量,并进行水资源与城市用水量之间的供需平衡分析;选择城市给水水源并提出相应的给水系统布局框架;确定给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和用地;提出水资源保护以及开源节流的要求和措施。

供水 管网的合理布置

在进行管网布置时,根据供水区对安全程度的要求,可选择不同的管网形式(树枝网或环状网),不管选择哪种形式的管网,一般都应通过技术经济计算,进行可比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以求选出最佳方案。在进行方案比较时,不仅应充分考虑到供水的安全可靠性,而且应充分考虑到发展和分期建设的可能。

在总体规划阶段,干管间距不宜过密,尽量控制得松散一些。可根据城市用地规划的大小及用户的分布特点,采用间距灵活的布置。用水量大、用水地点明确且集中的地管网可适当布置密些,用水量小且分散的地区,可适当布置松散些;小城市的管网应布置密些。按以上的原则,并考虑到路网干线的布置特点,干管间距一般可控制在 800-1200cm 或更大些。

管网布置的合理性,取决于对大用水户和水流方向判断的正确性。因而在进行管网布置时,首先应对大用户、用水重心和水流方向有明确的认识。输水管的布置主要是定线和管道数量的确定。输水管定线应首先考虑布置在有利于重力流且适宜于管道建设的线路上。如果必须压力输水,应合理设计水泵的加压级数。

输水管的根数,应以管网的形式、供水的安全程度和分期建设的要求等因素而定。如果对供水的安全程度要求较高,输水管至少应布置两根,而且尽量使两根输水管离开一定距离。

对于山区城市,由于其地形特点,城市供水管网规划及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由于地形高差大,增大了供水管网的敷设及供水调度的技术难度。在进行城市供水管网规划时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地形、城区布局及水源分布情况等采取合理的输配水方式,以节能降耗,保证城市供水的安全可靠。

排水体制的选择

排水体制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投资的大小及其可行性,而且要考虑工程所在地周边水体的水质要求,计算出设计年限的总降雨量、各种降雨强度的分布、能混合排放的污水达到允许排放要求的降雨强度临界值,以及临界降雨强度在设计年限内的保证率等,做到按气地降雨情况和排放标准合理选择排水体制。

排水体制有 分流制、合流制两种。合理选择排水体制是确定城市排水系统规划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关系到整个排水系统的经济效益、实用性和有效性。

在一个城市中,通常既有分流制也有合流制的排水系统,这就形成了混合制排水系统。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排水系统都是既有合流制又有分流制的混合排水体制。

在卫生条件方面,分流制系统优于合流制,而在建设投资方面,合流制排水系统的管道长度大大小于分流制排水系统,前者一般比后者低 20%-40%。

排水管线的布局

排水管网的平面布局包括确定排水区界、划分排水流域和管道定线。正确的定线是合理、经济地设计污水管道系统的先决条件,也是污水管道系统设计的重要环节。已有的研究表明,城市排水系统的最佳布局是将小流量路径减至最小,并将整个排水系统的总埋深 减至最低,且不增加管线泵站。在选取排水系统布局时考虑水力因素是非常重要的。由布局优化得到的施工成本节省可能比只优化给定布局的设计要大得多。

排水管网一般是设置在市政道路下,同时设在市政道路下的还有电信、电力、煤气、供水管等其他市政管线。由于排水管常为重力流管道,管径较大,因此,当管线埋置发生矛盾时,原则上其他管线要避让排水管让排水管先行,但不等于弃其他管线于不顾。相对排水管管径而言,其他市政管线的管径较小,通常情况下,尽量安排从排水管上通过,这样可以减少其他管线的投资。同时,要求在进行排水管网设计时,在满足道路坡度的情况下,不仅要满足排水管道的敷土要求,还要考虑与其他管线交叉埋置时支管的管径及安全敷土的要求。从设计上与各管线专业之间协调配合,做到平面不相互矛盾、高程上不相互冲突,便于雨、污水主干管能顺利直铺,而不被占压和截断。

雨水的资源化

我国在进行城市排水规划时,没有确立雨水是资源以及“先利用,再排放”的指导思想。一方面城市水资源紧缺,但另一方面却花巨资把大量雨水排走,使大量雨水资源白白流失。缺少雨水资源化的相应技术研究,城市排水规划与市政规划缺少有效的协调、缺少关于雨水利用的政策法规。

国外十分重视雨水的利用,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城市雨水的 资源化和雨水的收集利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并在城市排水规划中一直把它作为重要内容来加以研究规划。发达国家城市雨水利用的主要经验是:首先确立雨水是资源,要“先利用,后排放”,然后制定一系列有关雨水利用的法律法规;并在城市排水规划中,加强雨水利用规划和相应的技术研究。这些经验和方法对我国城市特别是对北方严重缺水的城市排水规划很有借鉴意义。

德国的城市雨水利用形成了一个新兴的雨水利用设备产业。其利用公共雨水管收集雨水并采用简单的处理后达到杂用水水质标准,便可用于街区公寓的厕所冲洗和庭院浇洒。另外,德国还制定了一系列有关雨水利用的法律法规。如目前德国在新建小区之前,无论是工业、商业还是居民小区,在做排水规划时均要设计雨水利用设施,若无雨水利用措施,政府将征收雨水排放设施费和雨水排放费。

从许多国家雨水资源化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城市发展、城市环境及水资源状况看,城市雨水的利用是改善城市环境,保持良好的水循环系统及生态平衡,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因此,应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理念和方法,把我国的城市排水规划和雨水综合利用结合起来,合理地开发利用雨水资源,并使之作为城市排水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

城市用水特点

1、城市取水量占总的取水量的比例越来越大 2、工业用水量所占比例趋于减少,生活用水的比例相对增加 城镇生活用水特点

1、用水量增长较快。其增长率大于工业用水增长率。

2、用水量时程变化较大。

3、供水保证率要求高。

4、对水质要求高。

5、水量浪费严重。

6、生活废水水质污染程度小于工业废水,但污水排放量却呈逐年增长。

工业用水特点

1、随着科技进步及节水技术的应用,工业行业单位产品用水量逐年减少。

2、各行业用水对水量、水质要求相差较大

用水定额 概念:在一定期限内、一定约束条件下,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一定核算单元所规定的用水水量限额。

分类:工业用水定额;城市生活或居住区生活用水定额;公共建筑用水定额;市政用水定额等。

城市用水定额制定的原则

1、科学性、先进性、法规性和经济合理性; 2、简便易行; 3、适合当地实际情况。

用水定额制定的基本方法1、经验法(直观判断法)

经验法,是运用人们的经验和判断能力,通过逻辑思维,综合相关信息、资料或数据,提出定量估计值的方法的统称。

可分为:

①主观概率值法②调查法③“专家会议”法④特尔菲法。

经验法的主要特点:

优点:简单易行,省时省事,耗费较少,便于调整定额。

缺点:具有主观性、片面性和盲目性,结果不准确 适用条件:采用经验法时,对工作的设计组织者及“专家”素质要求较高。还需要有一定的客观基础(资料、信息、数据等)

其中调查法步骤:经调查专家得出先进估计值(a)、最大可能估计值(m)和保守估计值(b),据此计算用水量的均值和标准差。

假定用水量满足正态分布,计算不同定额水平下的用水量。2、统计分析方法

统计分析方法,把过去同类产品生产用水的统计资料,与当前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及技术组织条件的变化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研究,以制定工业用水定额的方法。

包括:二次平均法、概率测算法、统计趋势分析法

①二次平均法的基本思想:过去统计资料的平均值反映的是已经达到的用水水平(偏保守),二次平均值比较先进。

②概率测算法的基本思想:用“二次平均法”求得的定额需要经统计检验后判定是否为先进水平。概率测算法,即先知实现定额的可能性后,求定额值的统计分析方法。

③统计趋势分析法的基本思想:用水量是动态变化的,若其变化趋势可定量预测,则可确定未来指定年限内某实现概率相应的定额值。(首先还是要确定未来指定年限用水量的均值和均方差)

适用条件是:

①制定具有大量统计数据的生产用水定额(企业或行业生产用水定额); ②统计趋势分析,需收集到按时间(年份)序列变化的生产用水资料;

③要求较高的传统产品或大批量产品的生产用水定额。3、类比法 类比法是以同类型或相类似的产品或工序及典型定额项目的定额为基准,经过分析比较,类比出相邻或相似项目定额的方法,故也称为“典型定额法”。

根据类比参数的确定方法又可分为:①比例数示法②曲线图示法 ①比例数示法:是以某些执行时间较长、资料较多、定额水平比较稳定的产品用水定额项目为基础,通过经验法、技术测定法、理论计算法或根据统计分析法求得相邻项目或者类似项目的比例关系或差数制定用水定额的方法。实质是已知某产品用水定额,根据与其同类或相似产品的比例关系推算用水定额的方法。4、技术测定法 技术测定法,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操作工艺、合理的生产管理和正常的生产条件下,通过对某种产品全部生产过程用水水量及其产量进行实际测算,并分析各种因素对产品生产用水的影响,以确定产品生产用水定额的方法。

城市生活用水的分类

1、城市生活用水 2、城市居民住宅用水 3、公共建筑用水 4、市政、环境、景观和娱乐用水 5、公共市政用水 城市用水量的预测方法(我猜可能考计算)1、趋势法(用历年工业用水增长率来推算未来工业用水量。2、产值相关法

把产值作为横轴,单耗或增长率作为纵轴,归分析描绘上实际值,进行回归分析。

回归方程有一下四种形式:

lg lg1 exp(lg)y a x by ax by aayb c a   其中 y—单位用水量(增长率);x—产值;a、b、c—常数。3、用水增长系数法

用 Z1、Z2、„、Zn 表示各行业历史上相邻的工业产值; 用 Vt1、Vt2、„、Vtn 表示各行业历史上相邻的工业产值; 则增长系数 r 为 4 4、万元产值用水量5、城市人均综合取水量指标法6、分块预测法

分块预测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原有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要大规模发展工业的城市(或地区)。

②电力工业和其他一般工业分块预测。

③特殊工业用水需分别预测。

水价政策

我国的用水水价长期偏低和征收不全不利于水工业的良胜发展。制定水价管理政策时,应当兼顾到以下几点:

1、合理划分不同行业的水价标准 2、对不同水源和不同类型用水实行差别水价 3、采用累进制水价 水价改革

水价改革总体指导思想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要求,逐步建立起有利于水利和城市供排水事业发展,促进节约用水和污染防治的水价机制和管理体系,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基本原则:

1、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节约用水,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2、充分体现供水的商品价格,使水价达到合理水平; 3、将水价改革与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造供水设施、推行科学节水制度结合实施; 4、综合考虑水利工程供水、城市供排水和污水处理的需要,兼顾社会各方面的承载能力,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内容:

1、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形成机制 2、完善水利工程供水折旧、维修费的使用方法 3、改革城市供水管理体制 4、改革农村供水管理体制 5、强化水资源的分配和管理 6、建立健全水资源费征收政策和办法 7、为了优化水源结构 取水许可制度 概念:指国家通过立法确定的,取水单位和个人只有在获得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取水许可,并遵守取水许可所规定的条件,才能使用水资源的一项制度。《 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 》 所称取水,是指利用水工程或者提水设施直接从江河、湖泊或地下取水。

取水许可程序

申请取水许可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1、取水许可申请书 2、取水许可申请所依据的有关文件 3、取水许可申请与第三者有利害关系时,第三者的承诺书或者其他文件 取水许可论证

报告书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建设项目概况 2、取水水源论证 3、用水合理性论证 4、退(排)水情况及其对水环境影响分析 5、对其他用水户权益的影响分析 6、其他事项 论证内容:一是具体技术论证,需要论证建设项目用水量的合理性。二是要为组织论证报告书审查及管理提供评价和决策参照。

节水宣传教育与政策法规

1、节水——节约用水。

2、城市节水——分为工业生产节水和居民生活节水。

3、城市节水管理——执行节水政策法规,推行和推广节水技术,实行节水的经济管理。

与水有关的重要纪念日

“世界水日”每年 3 月 22 日 “中国水周”每年 3 月 22~28 日 198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实施,并确定每年 7 月第一周为“水法宣传周”。

从 1991 年起,我国还将每年 5 月的第二周作为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

节水管理的政策法规

《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

《城市供水条例》

《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

《城市供水企业资质管理规定》

《城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管理规定》

《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地方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城市用水定额管理办法》 节水器具设备的节水方法

1、限定水量

2、限定(水箱、水池)水位或水位适时传感、显示 3 防漏、限制水流量或减压 4、限时 5、定时控制 6、改进操作或提高操作控制的灵敏性 7、提高用水效率 8、适时调节供水水压或流量 节水的设备

1、限量水表 具有水量控制功能的旋翼式水表,投“水币”后方按量供水,量到水止,兼有计量、限量双重功能。

2、水位控制装置 水位控制装置是各类水箱、水池和水塔等常用的限制水位、控制流量的设备。水位控制装置分为两类:水位控制阀、水位传感控制装置。

3、冲洗与洗涤的节水器具 ①节流水龙头:节流水龙头设有“节水阀心”、“节流塞”、“节流短管”的普通水龙头,可减少人们无意识浪费水量 ②节水型大便器 4、淋浴的节水器具 ①冷、热水混合器具(水温调节器):事先调好水温,只要冷、热水管路水压稳定可随时启闭,不必再调水温。

②淋浴用脚踏开关:节水效果显着,但是使用不很方便、卫生条件差、易损坏。

③电磁式淋浴节水装置:这种淋浴节水装置克服了脚踏开关的缺点,其节水效果更加显着。

据统计,其节水效率约在 48 %左右 中水回用:中水回用是指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回用于建筑物内部冲洗厕所和其他杂用水的一种方式。

中水水源集流的三种方式

1、全集流全回用方式 即建筑物排放的污水全部集流,经处理达到水质标准后全部回用。

2、部分集流和部分回用方式 即优先集流不含厕所污水或不含厕所和厨房污水的集流方式。

3、全集流、部分处理和回用方式 这种方式是把建筑物污水全部集流。但分批、分期修建回用工程。

中水处理系统的三种形式

1、建筑物自身处理回收利用方式 将洗涤水和冲洗用水等优质生活杂用水集中后经预处理然后流人再生水的蓄水池,供建筑厕所冲洗水等用。

2、集中的楼群小区,集中处理回收利用方式 生活污水被汇集到污水处理厂,进行二级处理后,再经过滤、消毒等深度处理,通过中水道系统的干管接到各楼层的厕所大便器水箱,供冲厕用。

3、城市地区性的回收利用方式 把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水,送到城市净水厂,经处理后,送到中水道系统,供工业区或住宅做非饮用水。

城市雨水利用和农村雨水利用的区别

与缺水地区农村的雨水收集利用工程不同,现代城市雨水利用不是狭义的利用雨水资源和节约用水,它还包括减轻城区雨水洪涝和减缓地下水位的下降、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多重作用。

城市雨水的利用

1、城市雨水渗透(间接)

采用各种雨水渗透设施,让雨水回灌地下,补充涵养地下水资源,是一种间接的雨水利用技术。还有缓解地面沉降、减少水涝和海水的倒灌等多种效益。可分为分散渗透技术和集中回灌技术两大类。具体措施有:渗透地面、渗透管沟、渗透井、渗透池(塘)、综合渗透设施。

2、雨水集蓄利用(直接)

包括:屋面雨水集蓄利用系统、屋顶绿化雨水利用系统、园区雨水集蓄利用系统 3、雨水综合利用系统 生态园区雨水综合利用系统是利用生态学、工程学、经济学原理,通过人工净化和自然净化的结合,雨水集蓄利用、渗透与园艺水景观等相结合的综合性设计,从而实现建筑、园林、景观和水系的协调统一,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这种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持续性,能实现效益最大化,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海水淡化的方法 和特点

海水利用主要有 3 3 个方面

1、是海水代替淡水直接作为工业用水和生活杂用水 2、是海水经淡化后,供高压锅炉使用,淡化水经矿化处理作饮用水 3、是海水综合利用 工业节水的途径1、系统节水

也就是提高工业生产用水系统的用水效率,即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程度。

主要包括改变生产用水方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2、工艺节水

①采用新工艺方法、流程和设备。

②少水、无水生产工艺。这些工艺已在制革、纸浆工业中应用。

③清洁生产 ④发挥经济规模效应 ⑤产品结构、工业布局及其他因素 3 3、管理节水

通过加强用水(节水)管理和其他途径以减少水的损失,减少淡水或冷却水量,提高用水效率。

水务管理信息系统:由信息采集、通信、计算机网络、决策支持系统等组成,是一项多学科、高技术、跨部门、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的管理信息系统工程。

信息:用文字、数字、符号、语言、图像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从而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和知识,作为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分析和决策的依据。

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数据能力的系统。在计算机时代信息系统都部分或全部由计算机系统支持,并由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和用户四大要素组成、另外,智能化的信息系统还包括知识。

S GIS 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GIS 迅速地发展变化着。同时,随着人类需求的增长,GIS 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

1、从总的系统角度看 GIS 的发展方向 ①GIS 标准化 ②GIS 网络化

③GIS 全球化 ④GIS 大众化 ⑤GIS 数据商业化 2、从系统内部的角度看 GIS 的发展趋势 ①空间数据结构与数据管理 ②数据自动输入技术

③与遥感技术的进一步结合④GIS 的智能化

⑤GIS 应用模型开发

⑥加强 GIS 教育

S GIS 的功能 1、数据输入、预处理 2、数据编辑 3、数据存储与管理 4、数据查询与检索 5、数据分析 6、数据显示与结果输出 7、数据更新 GIS)

(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环境的支持下,对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取、编辑、处理、分析和显示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1、GIS 的硬件设备 2、GIS 的软件 ①计算机系统软件 ②GIS 系统软件 ③应用分析程序 ④其他支持软件 3、数据

①GIS 的操作对象为空间数据

②空间数据特征:几何、属性、时间;

③空间数据组织:矢量结构、栅格结构; 4、GIS 人员

信息管理、管理、咨询、数据整理

第五篇:社区管理

社区管理

第一章

1、社区的含义: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社区的构成要素:地域要素、人口要素、生态要素、结构要素、社会文化要素。

3、社区管理的含义:是指在政府的指导下,社区职能部门、社区单位、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各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行的自我管理。

可以从以下方面理解:①社区管理的范围主要是指经过社区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②社区管理的主体是多元的。(各种组织和居民)③社区管理的内容是社区的各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④社区管理的性质应是群众性的自我管理。⑤社区管理的目的是促进社区经济的发展,发现群众的需要,满足群众的需要。(理解)

4、社区管理的特征:区域性、互助性、复杂性。

5、社区治理的含义:是指对社区范围内公共事务所进行的治理。社区治理主要包括以下含义:①社区主体的多元化②社区治理的目标过程化③社区治理的内容扩大化④社区治理是多维度、上下互动的过程。第四章

1、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2、居民委员会的五个特征:①群众性(群众性组织)②自治性(是居民自治组织)③基层性(设立在国家最低一级行政区划之下的社会组织)④地域性⑤普遍性

3、业主委员会的性质:是指物业的所有者,是在物业管理区域内代表全体业主实施自治管理的组织。

4、物业服务企业的性质:是指具备相应资质条件、按照法定程序成立的从事物业管理服务经营的企业法人。

5、物业服务企业的服务范围:包括管理和服务两个方面。管理方面的业务主要有工程维护管理、治安和消防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园林绿化管理、车辆道路管理等。

服务方面包括接受业户的委托而提供的特约服务、与社区联合举办的便民利民服务、一般性的中介服务等。

6、街道办事处与居民委员会的关系:两者的关系是政府机关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之间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也不是上级与下级的关系。第六章

1、广义的社区环境:把社区作为主体,研究社区的外部环境状况对社区的影响。包括自然环境(气候、地形、地貌、水文、土壤和动植物)、经济环境(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经济体制、技术经济条件、制度和国民经济结构等要素)、文化环境(社会的性质与制度、行政体制的变动、传统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

2、狭义的社区环境:把居住在某一特定社区的居民作为主体,研究社区范围内一切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环境因素对社区的影响。包括自然环境(社区的区位、规划的范围、社区内的绿化、净化和美化状况)、经济环境(社区的生活环境和治安状况)、人文环境(社区的文化环境和人际关系状况)

3、社区管理的内容:①净化社区环境要做到:进行以脏、乱、差为重点的社区卫生整治;专业处理坐落在社区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等排放的废水、废气等污染,达到防治环境污染的指标。②绿化社区环境:要求社区有计划地植树、种草、拓宽地表、空间的绿色植被范围和面积。形成配套的社区绿化系统。③美化城市社区环境:积极改善基础设施,大力兴建治污工程,整治社区环境,加强城市社区管理。

社区环境管理不仅要求建立一定的符合环保要求的硬件设施,更重要的是建立较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公众参与体制。

4、改善社区环境管理的措施与方法:①加大硬件建设的投入②加大社区环境保持工作的宣传力度③建立和完善环境管理长效机制④注重队伍建设。

5、噪声污染及其防治:

噪声污染是指在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人为造成的妨碍人们学习、工作和休息,危害人体健康,并超过一定分贝的高强度声音。社区噪声污染的防治主要是依据噪音控制标准和有关法律规定,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吸声、隔声、减振技术对声源进行控制、设置隔声屏障、采用隔声墙、隔声罩,阻挡噪声传播)和管理手段,来限制和减少噪声强度。

建筑施工噪音污染的防治措施:建筑施工单位向周围居民生活区排放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施工噪声的排放标准;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经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报政府部门批准后,可限制其作业时间;禁止在夜间进行影响居民休息的建筑施工作业;因经济条件所限,不能通过防治消除噪声污染的,必须采取措施将污染减少到最小,并与居民组织和有关单位协商,采取其他保护受害人权益的措施。第七章

1、英国的社区照顾:是指政府雇佣大批工作人员在大型福利院中对无依无靠的老年人和残疾人实施集中照顾。具体形式主要有:由地方政府出资兴办社区服务中心、开办社区老年公寓、家庭照顾、设立暂托处、上门服务。

2、德国的“邻里之家”:是一种自我经营、自我管理、自负盈亏的社区服务机构,但其服务活动得到了政府的资助与监督。邻里之家为社区中的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

3、美国的社区服务:主要由两部分构成,政府提供的服务和社区志愿者提供的服务(参与人数多、无偿服务时间长、无偿服务的设施多、形式多)。

4、社区服务的组织依托:是以街道和居委会等社区组织为依托,以基层社区为单位开展的服务。

5、社区服务的内容:

①面向弱势群体的社会福利服务 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 ③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

④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

6、发达国家社区服务的运作方式: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7、我国社区服务的运作方式:政府推动、街道主管、居委会操作、社区共建

8、推进中国社区服务发展的措施:继续坚持社会化与产业化的方向;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形式;加强社区服务队伍建设;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第八章

1、社区文化的单元系列:家庭文化、小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机关文化

2、社区文化的功能:娱乐和健身功能;认知和育智功能;传承和整合功能;审美和创造功能;沟通和评价功能

3、社会文化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管理组织不健全;管理队伍不得力;投入机制不完善;思想认识不到位;政治法规不配套;管理体制不灵活

4、社区文化管理的实施策略:开展社区文化调查(总体规划、专项计划、计划);制定社区文化规划(社区文化领导体制建设、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建设);建设社区文化体制;开发社区文化资源;搞好社区文化市场;发展社区文化事业(P177)

5、社区治安的含义: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对社会治安问题的治理,社区治安管理主体依靠社区居民,维护社区秩序,保障居民安全,进行各种民事调解工作的一种群防群治活动。

6、社区治安的特点:区域性、法律性、综合性、群众性

7、社区治安的组织结构:

①公安派出所的社区治安责任②街道办事处的社区治安责任③居民委员会的社区治安责任④物业管理公司的社区治安责任⑤社区志愿组织的社区治安责任

8、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的指导原则:依法治理;群防群治;专群结合;打防结合;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9、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措施(论述题)

①打击:是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是落实综合治理其他措施的条件。主要由公安机关、检察院和法院等部门实施。②防范:是减少社区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和维护社区治安秩序的积极措施。这项工作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单靠一个机关、团体难以收到成效,必须把公安机关及其他各部门、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防范控制力量融为一体。

③教育:是预防社区违法犯罪的重要措施。教育的重点对象是青少年,特别是有过前科的青少年。教育大体上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④管理:加强社区内的流动人口的管理,掌握流动人口的动向;加强社区内的旅店、废旧物品收购站、舞厅责任制;加强社区内文化市场的治安管理;加强社区内集贸市场的治安管理。⑤建设:是社区治安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搞好社区治安,必须进一步加强社区基础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⑥改造:是教育人、感化人、改造人的特殊预防工作。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这六个方面的工作,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只有做好每个方面的工作,才能把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落实到社区,才能产生社会稳定的“综合效益”,否则就会顾此失彼。第十章

1、社区卫生服务的含义:是向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综合、整体、连续、适宜、可及和个性化的新型卫生服务模式。

2、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社区疾病预防、社区医疗、社区保健(社区保健的重点对象是儿童、妇女和老年人)、社区康复(包括医学康复、社会康复、教育康复和职业康复)、社区计划生育、社区健康教育

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与管理: ①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管理体制;

②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形式:以街道办事处为依据,以医疗卫生单位医院为主体,建立预防、治疗、康复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服务站,使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以二、三级医院为中心,扩大服务范围,设立社区卫生服务部或家庭预防保健部,医疗人员面向社区主动上门服务;依托有条件的企业卫生机构,与地方卫生资源形成资源互补,共同承担区域内的社区卫生服务;家庭病床模式;有社会力量举办;公办民营的建设方向。

4、社区卫生服务筹资机制的建设:政府补贴下享受税费优惠;使用者付费;纳入职工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和医疗保险报销范围;业务用房补偿;家庭健康合同成为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筹资渠道;社会捐赠。

5、社区卫生服务的人力资源建设:推行全员聘用制;实行绩效考核分配制度。

6、社区卫生服务财务机制的建设:建立、健全“收支两条线”制度;盈亏相机调节;建立现代会计管理机制。

7、首诊与双向转诊机制娥建设:社区首诊制建设;双向转诊机制建设。

8、物流机制的建设:由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委托物流办代表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统一进行社区药品及办公用品的集中采购。

9、民主监督机制的建设:成立社区卫生服务民主监督委员会,实行民主监督制,行使民主监督职能。

下载社区管理复习(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区管理复习(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社区管理

    党的十六大关于“完善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的要求,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指明了方向。社区建设,关键在班子;建设现代新型社区,关键在社......

    社区管理

    社区管理体制的演变 我国基层管理体制的变迁主要表现为单位制向社区制的演变。单位制的解体构成了探索社区管理体制变革和创新的基础和起点。单位制解体使国家无法将分散在......

    社区管理

    社区管理—名词解释 1:社区:就是区域性的社会,换言之,就是人们凭感官能感觉到的具体化了的社会。: 2:NGO是英文“non-goveinment organization”的缩写,直译为:非政府组织。界定为......

    社区管理

    社区管理一、市委、市政府成立社区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民政部门。其职责是:(一)指导社区居民委员会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开展工作;(二)指导社区居民委员会建立......

    社区管理(精选合集)

    2015年第二学习阶段(本科)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 《社区管理》试题 考试说明: 1.首先下载试题及《标准答卷模版》,完成答题后,答卷从网上提交。 2.答卷电子稿命名原则:学号.......

    社区管理

    一、名词解释 社区:就是区域性的社会,换言之,社区就是人们凭感官能感觉到的具体化了的社会。 社区管理:社区管理就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下,以社区基层政权组织为基础、以社区......

    社区管理

    2016年12月(本科)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 《社区管理》答卷 本人承诺:本试卷确为本人独立完成,若有违反愿意接受处理。签名 曹维明 学号 ***005 专业 行政管理 学......

    社区管理[精选]

    2018年6月(本科)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 《社区管理》试题 考试说明: 1.首先下载试题及《标准答卷模版》,完成答题后,答卷从网上提交。 2.答卷电子稿命名原则:学号.doc。如: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