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单元之重点语段阅读及答案(精选)

时间:2019-05-12 13:46: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单元之重点语段阅读及答案(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单元之重点语段阅读及答案(精选)》。

第一篇:五单元之重点语段阅读及答案(精选)

重点语段阅读:【21】

一、1.解词: 窥谷忘反猛浪若奔 在昼犹昏 负势竞上 从流飘荡泠泠作响(发出)......

2、加点词词义相同的:(C)(BD)

○1A. 自富阳至桐庐自非亭午夜分B.从流飘荡隶而从者....

C. 猿则百叫无绝哀转久绝D.有时见日日光下澈....

○2A、四时俱备犹得备晨炊B、沉鳞竞跃锦鳞游泳....

C、一百许里千百成峰D、夹岸高山夹岸数百步 ......

3.第一段总说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特点是什么?作者的评价是什么?(原句回答)(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简答富春江景色的总体特征(不得直接摘抄原文句子)(山水风光(山光水色)奇异,是天下独一无二的。)富春江山“奇”在哪里?描写高峰之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高险峻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水“异”在哪里?(千丈见底急湍甚箭)请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述富春江水流之急。

富春江激流飞腾,比射出去的箭还快;波浪汹涌,像骏马在奔腾。

4.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观察角度是如何变化的?写景顺序?

(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低-高远——近形——声——光总到分 水到山)

5.翻译下列句子,并解加点字;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观富春江山水,作者发出怎样的感慨?请翻译此句,并说出你怎么理解他的感慨?

(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的感慨。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

7、翻译句子,并比较思想感情的不同: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⑴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⑵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的山谷(就)流连忘返。热爱自然,娱情山水与谢灵运比肩的自得 ;避世退隐,鄙弃名利。

8、《三峡》与本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凄清 悲凉),本文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9、你喜欢富春江的水,还是两岸的山?请说明理由。

(1)喜欢富春江的水:水流清澈,千丈见底,游鱼细石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河段,水流又如疾箭,若奔马,势不可挡。(2)喜欢山:两岸峭壁,皆生寒树,层峦叠嶂,争相竞高,直入云天。

10、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句中表现作者对自由的渴望;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句中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歌颂; 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句中表现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

11、把下列表达的感情与文章最接近的诗句写在横线上:(AE)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D、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E、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F、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24】

一、1、解加点词:录毕,走送之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媵人持汤沃灌 左佩刀,右备容臭 余幼时即嗜学.....

2、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A】 A、既加冠 既醉而退B、益慕圣贤之道 写而不思则无益....

C、足肤皲裂而不知久而乃和D、卒获有所闻士卒不尽饮 ....

3、翻译句子: ①、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4、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4.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作者从读书中得到精神上的快乐,不在意生活的贫困。)

5.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自己学习的经历?((1)得书之难(2)求师之诚(3)求学之苦)

从四方面叙述少时求学之艰,请加以概括。(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从师奔走之艰,住读生活之苦。)

6、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嗜学)与(家贫)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7、找出表现作者幼时守信用的句子。(计日以还 不敢稍逾约)

8、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

(①刻苦学习②博览群书③虚心求教 ○

4、勤学好问 ○5读书为乐 ○

6、喜爱学习(○6是根本原因)

9、联系文意,参考链接内容,谈谈作为当代青年学生的你应当怎样面对自己的学业。《劝学》(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解释加点词: 无从致

二、阅读课文,答题:1.○书以观走送之援疑质理俟其欣悦寓逆旅主人皆被绮......

绣主人日再食卒获有所闻即嗜学弗之怠以是既加冠 益慕患无硕师尝趋百里外执经叩问负箧.................

2、加点字注音:嗜曳屣四支僵劲 烨然缊袍敝衣寓逆旅主人皆被绮绣持汤沃灌右备容臭○学 叱咄容..................

臭 曳屣2.翻译: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尝趋百..

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3、文章从哪两方面叙写求学之难?(奔走之难 生活之苦)作从哪几方面谈自己刻苦学习经历的?(态度、行为)

4、作者写富家子弟衣饰华美,自己缊袍敝衣,用了什么写法?(对比)有什么作用?(突出我求学生活的艰苦,从而强调了我以学习为乐的特点。)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的目的是什么?(勉励马生刻苦读书)我们从中受到什么样的启发?(乐学、嗜学是刻苦学习,取得成就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5、结合课文,说说现代中学生应有怎样的苦乐观

三、甲《送东阳马生序》[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⑥ [勉]勤勉,努力。

1、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B)(C)○

1、A.既加冠 若既不出户B.故余虽愚 虽有子羔、原宪之 ....

C.俯身倾耳以请夫以孔子之圣,D.益慕圣贤之道曾益其所不能○

2、A、无从致书以观言行一致......

B、益慕圣贤之道益多弊少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得患失D、未尝稍降辞色婉言辞谢 .......

3、解加点词:或遇其叱咄不幸而在穷僻之域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若既不出户(有时 地方、区域交往 门)....

4、翻译句子:(1)尝趋百里外„„ 执经叩问②余则缊袍„„ 无慕艳意。(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或一天天地)进步,那就会每天退步。)

5、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

同:①要勤勉好学,②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

不同之处:甲文①从为学之难的角度说勤勉,②也谈了尊师之道;乙文 ①谈“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②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③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

6、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头悬梁,锥刺骨闻鸡起舞

四、甲[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馕(náng)粥不充,日昃(zè太阳偏西)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解加点字: ①晨人持汤沃灌:.

②腰白玉之环:③再适长山朱氏:④往往馕粥不充:(①热水②挂在腰间(腰佩)③到、往④够、充足)...

2、译句子: ①余则缊袍„„无慕艳意②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②有时夜里疲倦了,就用水洗洗脸。)

3.请你在[甲][乙]两文中各摘录一句表现生活条件艰苦的句子。

(甲文:“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或“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乙文:往往馕粥不充,日昃始食。)

4.[甲][乙]两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能够产生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促使学习成功的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艰”,专心致志。我们的生活条件不知比他们优越多少倍,我们应利用这优越的条件,学习他们刻苦勤奋的精神,使自己学业有成。)

五、甲[乙]欧阳公①四岁而孤②,家贫无资。太夫人③以荻④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家无书

读。就闾里⑤士人家⑥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⑦。自幼所作诗赋文字⑧,下笔已如成人。注释:[欧阳公]指欧阳修。[孤]幼年丧父。[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闾里]乡里。[士人家]读书人家。[惟读书是务]即“惟务读书”。务,致力,从事。[文字]文章。

1.解加点词: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②无从致书以观③弗之怠④家贫无资(因此得到懈怠、放松 钱财)...

2.朗读停顿正确的:(B)A.余幼/时即嗜学B.手指/不可屈伸C.欧阳/公四岁而孤D.多诵古人/篇章 ....

3.翻译: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②及其稍长,家无书读。(②到了他稍稍长大些,家里没有书可读。)

4.选项、简答:(1)说话、写文章常引用名人事例来印证观点。[甲]段宋濂的事例可以用来印证下面哪个观点呢?(C)A.崇尚科学、消除愚昧,社会才能进步。B.虚心请教、经常复习,有助于巩固知识。C.诚实守信、刻苦学习是成才的重要条件。(2)你怎样看待“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这种做法?请结合[乙]段内容谈谈。例一:欧阳修母亲在家境贫困的情况下,画荻教子,使孩子不致因贫穷而放弃学习。使儿子体会到即使条件再差,只要不畏艰难、刻苦学习还是可以学好知识的。例二:欧阳修的成才,除了自身的发奋努力之外,与其母亲注 意对他的启蒙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可见,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子女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1密使人侦视。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

六、(甲)送东阳马生序》(乙)宋濂尝与客饮,帝○

2欺。”间问群臣臧否○2,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

3臧否:善恶 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注】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朕:皇帝自称○

1、宋濂是明初著名文学家。甲文写宋濂(艰苦读书求学)的故事;乙文写宋濂(实事求是 诚实)的故事。

2、解加点词: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色愈恭,礼愈至具以实对 宋濂尝与客饮 .......

3、翻译:(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2)诚然,卿不朕欺。

4、选择一个角度,谈谈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25】《过零丁洋》1.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比喻(破碎的国家 不可挽救),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 漂泊无依)。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2、“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儒家经典)

3.从抒情方式和思想内容上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作简要分析。(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4、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对于一位爱国者来说,个人的命运是和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的。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令人肃然起敬。再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文天祥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祖国建功立业。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

“凄凉地”、“二十三年”等词可以看出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暗示贬谪时间太久,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不平。

2、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请结合“沉舟并树”之诗句,作简要分析。

“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3、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画面应紧扣“千帆竞发”和“万木争春”)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4、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项是(C)A.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

《赤壁》

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火烧赤壁事 或 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

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周瑜)诗人杜牧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3、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何?

感叹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借古讽今抒发怀才不遇之抑郁。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文中说的“子由”是词人的(),他和苏轼、()共称文坛“三苏”。“婵娟”在诗中指()。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代用李白《把酒问月》诗句();最能体现人间真情和美好祝愿的千古名句是();这首词虽有感伤情调,但词人的豁达胸襟也处处可见,请写出一两个原句证明()

3、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A)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始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划分节奏: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阈,今

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内容、节奏两种断法)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3.本词中表达词人美好愿望的一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起舞弄清影”中的“弄”字用得好在哪里?(提示:自由、随意呼应“何似在人间” 孤寂)《山坡羊·潼关怀古》

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聚”和“怒”,生动形象,请说说你的理解。

“聚”“怒”二字把“峰峦”“ 波涛”的雄伟气势写得极其生动形象。“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写出潼关的险要。

2、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不是,由“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可知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隐含对百姓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

3、诗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

(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这两句议论,揭示了封建政治给人民带来的苦难,非常精辟。)

4、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5.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伤心∕秦汉∕经行处 ,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6、这首散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

【22】

一、1、解释加点词:亲旧 或置酒 辄尽吝情以此自终

2、解加点字,并翻译句子: ........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

3、环堵萧然○,便欣然忘食。○,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4、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箪瓢屡空,晏如也。○ ...

3、文中哪句话说明五柳先生是一位真正的隐士?(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4、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是:(读书、嗜酒、写文章)

5、赞中的哪句话与传文中的“不慕荣利”相照应?(不汲汲于富贵)

1马【23】

1、解加点字: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且欲与常马等一食或尽粟一石

2、翻译:○..............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3、默出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及表现统治者愚妄无知不识千○

里马的句子,并翻译。4.“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强调了(伯乐)作用。如果你的才华不被人发现,完全可以(毛遂自荐)(填成语),把自己的才华积极主动地显露出来;而在位者也应(知人善任举贤授能)(填成语)正确识别、选拔和任用人才。

5、名言“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6、作者以千里马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

在讲究“素质”的今天,一匹真正的千里马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中,适应环境,发挥潜能是最重要的。

7、试对对联。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下联:有志可成万里驹

第二篇:《五花山》语段2013

《 五花山 》 语段设计

【语段内容】

三年级上册选读课文第3课第4自然段

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还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只有松柏不怕秋霜,针一样的叶子还是那么翠绿。

【语段细读】

这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五花山》 的第四自然段。读着这样的文字,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卷。这段文字运用多种写作方法,有生动的比喻句与拟人句,把万紫千红、美轮美奂的秋天的五花山,一览无余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仿佛来到童话世界中的色彩王国,叫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第四自然段总共只有3句话却表达出令人无限遐想的迷人风景。第一句总写“秋天的五花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接着用四个分句排比的形式写出五花山颜色的丰富多彩。“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作者用了联想的写作方法表现出树木的耀眼与明亮;“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把树林比作杏和梨拉近了书本与儿童生活的距离,学生乐于接受,充满了童真童趣;“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作手法,读起来如此生动与贴切,迎合了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还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则写出了树林的厚实与深沉。

仅用一个关联词语“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就把五花山的多姿多彩尽情地表达出来。相同的排比句式使句子显得整齐有规律可循,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无穷,富有乐感。借用这个句式,给学生欣赏更多五花山的风景图,进行迁移写话训练,内化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此同时受到到五花山风景无限美的熏陶,营造出课已完而情未尽的理想课堂氛围。

【教学设计】

一、品词赏句,感受美景。

1.找描写颜色的词语,体会色彩美。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这一段,一边读一边欣赏哪些颜色映入了你的眼帘?并用“﹏”划出描写颜色的词语。

交流并板书:金黄色 杏黄色 火红色 紫红紫红

师:你能展开想象的翅膀说一说秋天的五花山还会有哪些颜色呢? 生交流

师:来到五花山一下子看到这么多颜色,此时你最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生交流:多姿多彩 万紫千红 色彩缤纷 五彩斑斓 绚丽多彩 美轮美奂 老师小结:欣赏着秋天绚丽多彩的五花山美景使我们感觉就像来带了人间仙境,仿佛走进了想象中的童话世界,的的确确使人流连忘返。

2、引导想像,欣赏五花山的无限美。

师:请大家再读读第4自然段,圈出你认为最美的一种颜色。(学生默读课文,动笔勾画。)

◆出示: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板书火红色

师:这个句子哪些地方吸引了你?

交流1:火红色 跳起舞 跳跃(抓住了关键词语)交流2:拟人句加上比喻句使句子变得更美 师:这么美的句子我们通过声音把它表达出来(指导朗读)

师:你感觉它在跳什么舞?或者说它为什么而跳舞呢? 生生交流

师:“一簇簇”火苗还可以怎么说“——”的火苗。(一把把)比较“一簇簇”与“一把把”那个最恰当? 图片帮助理解“一簇簇”

◆ 出示:还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板书紫红紫红

师:读了这个句子你认为美在哪儿? 生:1:就像做梦一样。

生2:让我想起紫色梦幻曲这首优美的的乐曲。

师:如果把大自然比作一个大剧场,紫绒幕布拉开了会看到哪些精彩的节目呢? 生1:小鸟在树上飞来飞去唧唧喳喳地尽情歌唱。

生2:树上的柿子成熟了你挤我碰,焦急地等着人们去摘它呢!生3:五颜六色的水果熟透了,芳香扑鼻的,令人垂涎欲滴。

生4:一阵秋风吹过树叶飘飘悠悠地落下来,仿佛一只只蝴蝶在空中随风起舞呢!

◆出示: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板书杏黄色

师:、看着这样丰收的景象你的心情怎样?那就读出你的喜悦吧!指名读(从你的朗读中我真觉得你就想马上去采摘这些果子啦„„)师: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做什么?

师: “远远地看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子和梨子。”想一想,这些树会是什么形状的?(圆形、扇形、梨形、„„)在纸上画一画。师:啊!原来无花山的树不仅有五彩缤纷的色彩,还是形态各异的呢!

3、抓对比,体会句子的生动美。

师:读着如此优美的语句老师要把它变一变,你们觉得好不好? 出示1: 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

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

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

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 出示2:

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

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3

远远望去

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

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

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

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

跟剧场里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师:自由读一读出示2 圈出能表示“()”里的词语。与生交流圈出:阳光 杏和梨 火苗 紫绒幕布 师:后面的句子把课文写得美美的。(指导朗读: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师生合作读出示1

男女生合作读出示2

与生交流:那段文字更吸引你?(学生公认出示2)

师小结:这段文字写得具体、生动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如:比喻句和拟人句的运用,使句子变得更美,读着读着好像真的来到五花山,使人如临其境欣赏到精彩无比的画面美。

二、内化表达,感受五花山的魅力。让学生欣赏更多五花山的风景图

(课件出示图片)

师:欣赏图片时让你想起哪些?

师:五花山还会有哪些颜色呢?请学者作者的方法写一写。(鼓力学生用上比喻句和拟人句)

下过一场秋霜

有的树林变成了——

—————————— 有的树林变成了——

—————————— 有的树林变成了——

——————————

还有的树林变成了——

——————————

(描写颜色的词语: 嫩黄

雪白

鹅黄 天蓝 血红 米白 丹紫 桃红 桔红 湖绿 草绿 墨黑 浓黑 乌黑 漆黑 翠绿 草绿 墨绿 淡绿 深绿 橄榄绿 粉绿 中绿 翠绿 苹果绿 海蓝色 黄白色 蓝幽幽 藏青色 灰白色 花红色 红彤彤 金灿灿 白花花 黄澄澄 „„)

温馨提醒:可以根据需要变成ABAB 或ABB式

三、积累语言,感受表达特点

师:这么好的语段,如果只是读读,那就太可惜了。真想永远把它记在心里,慢慢地去感受,去欣赏并且学习作者的这种写法。

1、以填空的形式试背。

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好像所有的()都集中到那儿去了;有的树林变成了(),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有的树林变成了(),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在();还有的树林变得(),跟剧场里()的颜色一样。只有松柏不怕秋霜,针一样的叶子还是那么翠绿。

2、出示重点词语试背

金黄色

阳光

杏黄色

远远望去

挂满了

杏和梨

火红色

跳起舞来 一簇簇 火苗跳跃

紫红紫红

紫绒幕布

①学生各自试背 ②指名背诵 ③全班同学试背

第三篇:文言文语段 答案

伊春一中高一语文寒假作业

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参考答案

(一)敏慧

1、黄琬巧对

1.①皇帝命令;②认为与众不同2①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怎样说清;②就按照黄琬说的回答3.①4.如初升的弯月。2.神童庄有恭

1.①官府②正巧③下棋④对“对子”⑤夸张、吹牛2.①差役们因为他年幼而忽视了他;②立刻问他道;③庄有恭用事实回答;④有什么难的呢!3.曹植聪慧

1.①只②都③带领④众⑤提、拿;2.①善于写文章;②为什么要请人?③曹操认为他很与众不同。3.值得一看,意为曹植写的辞赋相当有水平4.略。4.鲍子难客

1.①附和②也③一同④相似2.①老天爷对百姓有恩德啊;②不像你所说的;③仅仅因为力量大小有别、智慧高下不同而互相制约。3.责难、驳斥。5.曹绍夔捉“怪” 1.①停②友好③一会儿④发出⑤丰盛的菜肴⑥希望⑦备办⑧完毕2.①和尚一一地把事情告诉他;②可以替你俩除去这怪声音;③和尚一一再追问他这是什么原因。6.杨亿巧对

1.①是②紧接着(对方)刚停的话音2.适逢杨大年正好来报告事情3.①对得工整;②通俗形象。7.解缙敏对

1.①回答②同“悦”③正当④立刻⑤回答⑥已经⑦思维敏捷2.皇上本想用假话来刁难解缙。3.生儿子。

(二)学习

8.承宫樵薪苦学

1.①年幼失去父亲②精通③屋,此指书舍④用竹鞭打2.猪的主人对承宫没回家感到奇怪,一路上寻找。9.桓荣勤学不倦

1.①早年②穷困③讥笑④回答⑤等到2.①然而桓荣学习不停;②只是自讨苦吃白费力气,什么时候再用得上它呢? 10.宋太宗学书 1.①好②专心③临摹④有人⑤立刻⑥极2.①多次派太监拿了写的给王著看②又拿了写的问王著(好不好)③(书法)本已经很好了。3.王羲之。11.催景偁拜师

1.①已经②学生③追随2.①我惭愧地拒绝,但对方不同意②我的愿望有希望实现了。3.①作为②成为③写④做

12.为人大须学问

1.①早先②空闲③近④全国2.①亲自参加战争②不是空话③回想年轻时做的事,感到很多做错了。3.莅事惟烦。13.读书五失

1.①选择②向往③软弱④确立(自己的信念)⑤效果⑥优点⑦往往2.①往事②换个开头③基础。14.颜回好学

1.①极悲伤②回答③同“无”2.①学生更加亲近(我)②(你的)学生中谁是最爱好学习的?(三)仁爱

15.张孝基仁爱1.①不成材②将③同情的样子④渐渐地⑤感到奇怪⑥很⑦慢慢地

2.①他的儿子在路上乞食②就把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归还给他。3.靠近;靠近当地获得原材料。

2014级

赢在一中

16.陈实与“梁上君子”

1.①躲②暗中③句首助词,无义④这(地步)⑤谁⑥慢慢地⑦教育⑧反省⑨整个2.①当时荒年百姓饥饿(饥,荒年)②严肃地教育子孙。3.小俞。17.赵简子元日放生

1.①同“于”;在②争着③对的2.①表示(对飞禽)有恩德②恩德补偿不了罪过。3.鸠4.担当、胜任。18.3邓攸弃儿保侄

1.①只②恰逢③靠近④只⑤挑⑥还不如⑦听从2.①抱着弃民逃跑②我们还年轻。3.①死②逃跑③死 19张之万马 1.①养②派③坚持④不多时⑤问⑥大概2.①张之万对这事感到奇怪②刚骑,就被马掀下来③一连换了好几个人。

20.王安石辞妾

1.①沉、翻②还(债)③感伤的样子④多少2.①(你)夫人让我在你身边服侍②家中财产全部用尽还不够③把所欠的钱全部赏赐给她。3.①小妻②我(女子自称)4.遇事先为他人着想。21.宋仁宗忍饿

1.①赶身②睡着③宫中④实在⑤每⑥饥饿2.而开了宰杀无数羊的风气。3.①近来②匹配、比较③近④到处4.梦寐以求。22.范仲淹罢宴 1.①做太守②死③出丧④备办⑤泪2.①空闲的日子带领手下官员登上高楼摆酒宴②范仲淹急忙派人询问他们③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23.顾荣施炙

1.①讥笑②遭③后来2.①有想要吃烤肉的神色②于是放下自己的烤肉,而送给(他吃)③哪有整天端送烤肉而不知道它味道的呢? 24.逆旅主人无情 1.①交给②别的③洗④有人⑤就⑥连2.①然而每月租舍要好几千铜钱②要是不缴中租金必然被责骂直到打官司③不是旅店老板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3.①放下一张床(作动词用)②房间低矮。

(四)诚信 25.陆元方卖宅

1.①同“值”,钱财②只③立刻④拒绝2.①子侄们以此怒怨陆少保②不这样,这是欺骗别人了。3.邀请,没邀请而自己上门的客人。26.岑鼎 1.①把②损坏③保全④为难2.①鲁侯想献出其他的鼎假冒岑鼎,请求和齐国友好②如果柳季说它是岑鼎,那么我们接受它。3.①相信②诚信4.因为若献出岑鼎,那就将国家最珍贵的宝物丢失了;若不献出岑鼎,而以其他的鼎假冒,那就损害了柳季诚信的品格。27.杨万里与“诚斋”

1.①贬官②命名2.①关起门来谢绝来客②张浚用端正良心诚意待人的学问勉励自己。28.和氏壁

1.①玉石②同“棒”③看④之于⑤泪⑥那2.①楚王认为卞和在欺骗他②你为什么要哭得那么伤心?3.因为发现它的人叫“卞和”。29.幽王击鼓

1.①筑②曾③便2.①于是多次击鼓②被天下人嘲笑。3.失信于诸侯。

(五)品性 30许生端方 1.①很②几乎③跳入④拿着⑤背着2.①平时行为端正不随意说话②已躲过了火灾,为什么还要投河?3.衣服。

伊春一中高一语文寒假作业

31.王安石待客 1.①第二天②食物③才④备⑤一会儿⑥罢了⑦吃⑧回去2.①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②那人心里对这事已感到奇怪。3.胡饼的四傍。32.范文正正直 1.①交往②方法③因为④成家立业2.①适逢那个有道术的人病重②不值得交给他③放在范仲淹怀里(内,同“纳”)。3.之当以[之]还汝。4.不自私,不贪利,为人正直。33.王安国直言 1.①同“耳”,罢了②立刻③表情严肃2.①难道他的事业仅仅停留在这上面吗?②何况自己干这种事呢?③还不如远离花言巧语的人④吕惠卿认为在批评他自己,从此尤其与平甫不和睦。34.海瑞清廉 1.①死②做官③只有④罢了2.即使千言万语赞扬他,能胜过这评论吗?3.①4.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35.吕蒙正不记人过 1.①过失②这③假装④立刻⑤还是⑥再2.懊悔没有彻底追问。3.①吕蒙正②朝士③这件事④同列⑤朝士的姓名。36.梁鸿尚节

1.①猪②别的③常、一般的④批评2.①只等候元军到达湖州城②蹇材望已经不知到哪儿去了。3.①指代“我”②同“现”③拜见④指代“我”。4.假的,伪态;先一日出城迎拜(北军)矣。

(六)文艺 38.米芾索帖

1.①到②交换③抓住④立刻2。①蔡攸思想上对这事感到为难②如果不听从我,我不想活了“见,我”。3。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文徵明等,选取其中三位即可。39.赵孟过扬州

1.①到②他,指代赵子昂③提④说、道2。①大多是不满意;②把酒器全部撤下并把它们赠送给赵子昂。40.欧阳修不喜释氏

1.①有人②用、把③同“服”,佩服④同“辩”2。①一定板着脸看对方②却为什么用“和尚”给儿子命名呢?③因为鄙贱它。41.唐伯虎识破术士

1.①我②看过③只④省悟2。①为什么不自已干②没有像你这样的③烁出(金银)后各得一半④每天到家来3。意为在河边挑了水当场要卖给人,比喻玩弄把戏。42.朱文公爱骗

1.①重②直接③发④严重⑤立刻⑥没有人⑦拿2。①好几年依靠细竹竿着我(行走)②我不想惩罚他,只想追讨那首诗。43.章亨书绝壁

1.①到②古代八尺为一仞③拍④往后2。①章子厚要求苏轼下仙游潭在石壁上写大字(留念)②用毛笔蘸墨在石壁上写了几个大字。3。动;踩。44.李白之死辨误

1.①弯下身子②编③也④写⑤死⑥大概2。①因为喝醉了酒乘船在长江里行驶②李白的病很危急③让我给它作序3。①4。杜甫。

(七)政事 45.隽不疑之母

1.①总是②同“无”2.①因②做、担任3。①让几个人“因平反”而活命了?②说话跟平时不一样4.①平反出狱②平反冤狱。46.徐有功秉公执法

1.①不久②有人③坚持2.①呈报(皇上)构成他的罪状②他早先要陷害你置你于死地③如今你反而要使2014级

赢在一中

他解脱(罪行)④怎么可以因为私人的恩怨去危害公法呢? 47.王翱秉公 1.①设备②禀报③几案④最终2.①女婿坚持不放走②那么你可以整天陪侍你母亲③况且调动我轻易得如同振落枝叶④十天后才回家。48.私恩与公法

1.①荤菜②你③第二天④逮捕2.双方述说着从前相交友好的情况,很快乐。3.①给、替②是。4.察觉灾难要临头了。5州;郡。49.晋平公游于河 1.①回答②罢了③句首助词,无义④因为⑤大概、恐怕。2.①怎么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并跟他共享这欢乐?②不要担忧没有人才。3.①承接②承接③转折④转折4.对的。有才能的人到处都有,关键在于统治者是否要真心获得他们。50.子产不毁乡校

1.①于之,在那里②减少③发2.①来议论朝廷要员的好坏②他们所认为厌恶的,我就改掉它③怎么能废掉它呢?④我听到这些言论就把它当作良药。51.董阏于法无赦

1.①回答②发疯③赦免2.①山沟极深,陡得如同墙壁②人就没有谁敢触犯它③为何不能治理好呢!3.宽恕;严厉惩罚,绝不宽恕。

(八)奇闻

52.商陵君养“龙” 1.①一下子②假装③奔④等候⑤不多久2.①商陵君养它并使它温顺②就跟着商陵君认为它是神③夜里穿透墙壁逃走了④痛惜不停 53.钱货入瓶

1.①只②点头③似④惊讶2.①人们对此感到奇怪②整个市场上的人都感到惊讶。3.掩盖;更加;分明。想要掩盖事实的真相,结果后而更加显露出来(指坏事)。54.田真兄弟

1.①只有②众③枯黄的样子④控制⑤分开2.①树木是同一株②这是人不如树③走向;不久将走进棺材,意为不久将死。55.樵夫毁山神 1.①发出②求③答应④等候⑤庙⑥迎上去⑦是的⑧将⑨回合⑩逃跑⑾跟上去⑿慰劳⒀骂、斥责⒁最终2.①靠打柴为生②就头也不回地走了。3.之;因告[之]以夜所闻见。4.①狼狈为奸②一丘之貉③沆瀣一气(选择其中两个填入)56.奇鹰 1.①锋利②咬③竟④掉下⑤幼禽2.①跟普通的鹰很不相同②设置的网像云一样布满,火烧的烟盖住天空。3.须臾。

第四篇:五语第一单元

弥市小学五年级语文备课资料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主备人:黄萍

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窃读记》以“窃读”为线索,写出一个小女孩在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生动、细致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季老的访谈录,是一老一少对阅读的交流,使读者得到了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作者以新鲜的比喻——反复地读一本书,如老友重逢,每日回家,故地重游,总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惊喜。然后说明只要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地读,就会常读常新,百读不厌。《我的“常生果”》通过著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在读写的实践中,逐渐悟出了读写间的关系和写作方法。

学生分析:《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学生自识字以来一直在阅读,然而学生读书还缺乏习惯的培养和方法的指导,本组教材将其作为一个专题,引导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进行读书的交流,学习和体会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发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基本教学目标:

1.认识26个生字,会写23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一趟、背诵”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课前准备:

1.引导学生开展读书活动。

2.搜集名人读书故事、名言。教学流程:

一、课前交流

让我们回顾一下自己的读书生活,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你读过什么书?你的读书感受是什么?最喜欢的是哪本书?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知道哪些读书人的故事?„„

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二、教学建议

(一)《窃读记》

教学本课时应首先与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经历,从中自己的读书体验。

首先,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自读自悟、读通课文的时间,而后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要引导他们结合有关语句概括出窃读那种苦乐交织的复杂感受。

然后,引导学生研读课文,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让学生找一找“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我的快乐与惧怕”,从具体语句中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窃读滋味的,体会作者动作和心理描写的细腻传神。

最后,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后,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对“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

还应注意的是课文的动作和心理描写可谓精妙传神,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加以体会。并进行积累。

弥市小学五年级语文备课资料

再引导学生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去图书馆或书店了解图书都有哪些种类;给自己的图书归类,做个书目;找一本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做摘抄或填写阅读启示录卡,为后面“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做好准备。

(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本文作为略读课文,是对话形式的访谈录,通俗易懂。

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

首先引导学生反复自读,把握主要内容,然后可以进行分角色朗读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情感。还可进行模拟采访。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接着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的看法。

还可以布置课外实践作业,自己选择一个主题采访一位长辈。在班会课上进行交流。

(三)《走遍天下书为侣》

读罢此文,让人真切的感受到书如友,书似家,每读一遍都像故地重游,会有新的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反复地读一本喜爱的书,真像与一个朋友同船而行。

教学前可先与学生交流,如果你自己出去施行你会带一些怎样的东西?如果只能带一样,你又会带什么呢?为学习课文作好辅垫。

教学时还应引导学生多读多体会。在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进行自读自悟,在印象深刻的地方进行圈画批注,再交流各自的体会,还可以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师生一起解决。在研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来体会“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这一观点,并弄清反复地读一本书的方式方法有哪些,你受到了哪些启发。同时要加强感情朗读的指导,好词佳句的积累。

“阅读链接”中的诗歌《神奇的书》,对课文学习的拓展。可引导学生感情朗读,交流神奇在哪里。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结合实际谈理解和感受,在多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加强积累。

(四)《我的长生果》

本文为略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散文,主要是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本文情真意切,饱含作者的真情,课文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关,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广泛交流。

教学时可按阅读提示,先自读自悟,把握主要内容,想想作者写了少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然后,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几遍做一些批注,谈谈自己的感受。最后,全班交流,明确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读实践的。

(五)《口语交际·习作一》

“口语交际·习作”是本组教材的专题“我爱阅读”的有机组成部分,教材中提供了三个可供选择的活动角度:说写自己在读书经历中的故事;交流采访经过和体会,整理采访记录;围绕“开卷是否有益”展开辩论,再写下经过或自己的看法。

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全班学生进行话题征集,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最后确定一个话题展开交流。先以小组为单位,各抒已见,相互评说。再选小组代表进行班级交流。最后指导学生写下来。

(六)《回顾··拓展一》

交流平台

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就课内和课外的学习与活动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了解自己的所得,明确自己的不足。交流的过程中,还应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所得。

教师可组织学生按课内学习和课外综合性学习两个方面进行回顾和总结。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教师再引导全班交流,共同回顾。

日积月累

弥市小学五年级语文备课资料

这次“日积月累”安排的是一些古代关于读书的名句,展现了古人关于读书的体验和方法,激励过一代又一代人。

在教学时,应先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还可以谈谈各自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再引导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其他关于读书的名言,也可以和大家一起交流,共同欣赏,使所有人得到激励。

展示台

这次展示、交流的主要是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成果,学生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汇报自己这一阶段来的学习收获。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材中提供了三个展示建议,分别是成立读书兴趣小组,开展读书讨论活动;制作阅读记录卡;在班里建立图书角,给图书归类,并制定借阅规则。在展示过程中不只局限于书中的几种形式,允许学生有更多的形式,如展示读书笔记、自己的藏书目录等。

《窃读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a.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b.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c.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2.自学生字新词.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第一课时 直奔“窃读”.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整体感知课文.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b.认读生字词.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3

弥市小学五年级语文备课资料

(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4)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时,“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3.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a.课件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c.相机指导朗读.深悟“窃读”,回归整体

观察课文插图,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答.)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书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让我们再次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导人: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是怎样“窃读”的,请同学们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读一读.2.学生自由读文.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课件显示):

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b.交流课前搜集的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2.汇报交流.3.总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4.诵读句子.回归整体,理清层次

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吗?

2.尝试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积累内化,课外拓展

1.自选感兴趣的、最欣赏的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并摘抄在作业本上.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使用意见:

弥市小学五年级语文备课资料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我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

学习重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初读课文。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2.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读通句。

4.检查自读情况。

(二)精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问题?(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三)达成共识,感受阅读乐趣。

1.在小组内,根据文中谈到的问题,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感受。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

(1)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那么到底闲书知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2)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老师也特别喜欢阅读。我想这样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你能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

(3)教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著名诗人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四)、品味题目寓意。

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1.与二人名字相关。

2.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五)、课外拓展:(任选

一、两项)

弥市小学五年级语文备课资料

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2.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

3.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纪录。

4.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使用意见: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抄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童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2.齐读课题.释题.(侣:伴侣.)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4.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作批注.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2.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与大家交流读懂了什么.3.课件出示关键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b.“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再充分说说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6

弥市小学五年级语文备课资料

4.齐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新东西”指的是什么.5.有感情地朗读第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第二课时 激趣读文,深入感悟

1.朗读课文第1~6自然段.2.自由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我”读那本书的方法到底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我”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读.(抓住“首先、然后、最后”这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语感悟.)从这“一遍又一遍地读”,你们感受到什么?

3.联系实际交流作者读书的方法.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说一说.4.默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除了把书比作一位朋友,还比作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这样比的好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1.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第7自然段,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2.思考交流: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说说如果有一本书陪伴你去旅游,你会怎样去读?(用上首先„„然后„„最后„„)

3.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拓展活动

1.读一读“阅读链接”——《神奇的书》,把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2.向大家介绍你怎样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并说说你喜爱它的原因.布置作业

1.背诵第7自然段.2.抄写生字词.3.完成课后“小练笔”.使用意见:

《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认识“扉、瘾”等12个生字.学生互相提醒认清字型,读准字音.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同学们听说过“长生果”吗?(板书:长生果)吃了长生果会怎么样?板书课题,并指名读课题.2.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同学们要运用平时学到的方法自己读懂课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弥市小学五年级语文备课资料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2.提醒需注意的字音:心扉的“扉”读第一声,水浒的“浒”不读许,过瘾的“瘾”是前鼻音,馈赠的“馈”声母是k.3.默读思考:“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到了哪些道理?找到有关的部分画下来.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书是“我”的“长生果”.)

2.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a.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板书:津津有味、如醉如痴、牵肠挂肚)

(1)从作者这样读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非常喜欢书.)

(2)指导朗读相关的句段.b.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读ll、14自然段.理解“别出心裁、呕心沥血”等词语.3.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谈谈理解.4.作者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书像长生果一样,对我有好处.)

为什么又把书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呢?(书是.-j-~流传下来的,我们通过读书可以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书就像“长生果”一样不老.)积累语言.交流感受

1.认真读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或段落,与同学交流体会.2.课外积累有关读书的格言警句.使用意见:

《口语交际·习作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课前准备

自由组成小组开展“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在这次“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组内讨论,人人参与

1.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2.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检查、督促,要求人人发言.对个别表达、交流有困难的学生,可采用个别辅导或同学互助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3.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4.推荐代表参加全班交流.为了使代表的发言能取得好的效果,小组成员可集体出主意、想办法,使发言的内容更全面、更精彩.全班互动,交流评价

弥市小学五年级语文备课资料

1.先集中分享各自的读书故事,再引导学生交流别人的读书经历.2.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开展辩论.启迪思维

1.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展开一次辩论.2.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指导、点拨.3.师总结: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第二、三课时习作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体会到读书带给我们的乐趣.大家的发言都各有见地.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选择一个角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投影出示习作内容:

读书故事;采访记录;记一次辩论活动.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2.学生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3.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誊写作文,制作小报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满意后抄写在作文本上.2.整理习作和收集到的资料,小组合作办一期以“读书乐”为主题的手抄报.9

第五篇:课内语段拓展(答案)

2013-2014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课内语段)

一、《记金华的双龙洞》3-4自然段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

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

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1.“兀”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①高而上平。②高耸突出。③元曲中

用为发语词。“突兀森郁”的“兀”的意思是 ②高耸突出。

2.一个“”字,点明作者是逆溪流而上。“时而……时而……”

说明了溪流宽窄不一,流速的缓急不同,作者巧妙的运用“ 宽、窄、缓、急 ”两对反义词准确地表达溪流的形和声,烘托作者

一路上 愉悦的心情。

3.用选文中加点的词语仿写句子。

4.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D.)。

A.洞口的特点是宽,外洞的特点是大。

B.“像桥洞似的”用比喻的方法写出了洞口很宽。

C.“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作者

用列数字的方法介绍了外洞的特点空旷而开阔。

D.这两段话描写的是作者路上的见闻。

二、《蝙蝠和雷达》7-8自然段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

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

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

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

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

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

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

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1.“探”在字典中有四种解释:①寻求,探索。②探测。③试探。④

探望,访问。“探路”的“探”应选第①种解释。

2.读选文,照样子填一填。

蝙蝠: 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耳朵里决定飞行的方向

飞机:

(无线电波)()

3.的,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

4.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C)。

A.“反复,终于”体现了科学家的研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成果来之不易,体现了科学家契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精神。

B.作者把“超声波”比作“波浪”,形象地写出超声波的特点。

C.“模仿”的“模”应读“mú”。

三、《生命 生命》2-3自然段

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方飞来飞去,骚扰着我。趁它停下的时候,我一伸手捉住了它。(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

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1.“鼓动”在词典中有一下几种解释:①扇动。②激动。③颤动。“鼓动”在文中应理解为①。“跃动”的意思是 跳动。

2.用小标题分别概括两段话的主要内容。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从这组关联词我们体会到飞蛾生命的脆弱,但“ 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又让我们体会到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令作者十分震惊。

4.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B)。

A.“竟然”一词表现了作者对生命力量的震惊。

B.“动弹”的“弹”在这里应读作“dàn”。

C.短文告诉我们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要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下载五单元之重点语段阅读及答案(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单元之重点语段阅读及答案(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草原第二----五自然段重点

    草原2-5自然段主要写了去陈巴尔虎旗公社的所见所闻和主人的热情好客。1、作者乘汽车进入草原,最初有什么感觉? 答:最初的感觉是草原十分辽阔 2、从课文哪些语句看出草原十分辽......

    五语上第五单元教案

    第( 五) 单 元 教 学 计 划 教材分析: 这一组,我们会发现它的编排方式与其他各组截然不同,也与近几十年来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面貌迥然而异,它不再以课文为主体安排阅读、习作和口......

    小学五语第五单元(推荐)

    3.一位男青年在外谋生,文化水平不高,因下雨向家里写信要,由于不能准确地写出字,结果闹出一个大笑话。信的全文是:“人家有命,你儿无命。你 小学班级:姓名:座号:号 儿无命,难归家门。家......

    ”聚焦重点段“四年级三四单元

    精读课文“聚焦重点段”《巨人的花园》 第9自然段——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教学设计: 一、找准中心句,定位核心词 1、有感情地朗读第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哪个句子最能体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内重点语段阅读练习

    一、(1)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2)相传叫做百草园。(3)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 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4)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5)但那时却是我的......

    插叙语段训练(带答案)

    插叙语段训练(带答案) (一)母亲的菊花 自从去年冬天父亲去世后,母亲便再没有拍过照片。我知道母亲是怕睹物伤情,因为以前的照片都是他们两人的合影。 这一年开春,长期憋闷......

    《西游记》阅读语段训练—答案:

    (一)答案: 1.吴承恩猪八戒智激美猴王(大概意思对就可以给分) 2.⑴说明孙悟空此刻虽然被逐,不能追随唐僧西天取经,但仍担心唐僧受苦受难的焦急心情。 ⑵如:被困盘丝洞、受阻火炎山、被......

    五语下册重点句子理解题30个(附答案)

    黄平一小五年级课文重点句理解考题(一)(答案附下页) 学生姓名:得分: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