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儿子的作业》与《女儿的作业》的启示《儿子的作业》与《女儿的作业》的启示
《儿子的作业》与《女儿的作业》的启示
——《困惑及其超越--解读创新教育》的心得体会
祥谦中心小学林美琴
新课程改革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行,这次改革赋予了语文教学新的内涵和要求,所有教师都在学习新课程的理念,都尝试着从多方面进行改革。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传统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严重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今天有幸阅读了《困惑及其超越》这本书,其中一篇文章让我深有感触,文章写着中美两国不同的基础教育,文章的一个片断是《儿子的作业》,一个移民美国的中国孩子,老师要他写一篇《中国的昨天和今天》,这小孩从图书馆借来了许多书,不几天打印出了一本20多页介绍自己祖先生活的文章。不久,作业又来了,这次是《我怎么看人类文化》,结果又让这位在美国教育中变得无拘无束的小孩把文章写出来了,到了六年级快结束的时候,老师留给他的作业是一串“二次大战”的问题。再看另一片段《女儿的作业》,在中国每临考试,回家作业,大多是卷子,卷子很长,女儿称其为“哈达卷”。有一次,女儿卷子错了很多,有两题错误是这样的,题目要求根据句子的意思写成语,有一条是“思想一致,共同努力”女儿填“齐心协力”,老师判错。另一条“刻画描摹得非常逼真”,女儿填“栩栩如生”,教师也
判错。我看了不知错在哪,女儿说是“同心协力”和“惟妙惟肖”。
对比中美的基础教育,我们可发现颇有启发的现象:同样是中国的孩子,他们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作业,却截然不同,一种作业设计目的是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教会孩子怎样思考问题,面对陌生领域怎样寻找答案。一种作业设计目的让孩子记住更多的知识,把孩子的思维框在一个小框子里,不能有丝毫越轨。可想而知,这两种作业对孩子创新能力的形成是迥然不同的,面对新课改的潮流,根据创新教育观,针对我们学生实际情况,我对学生的作业设计有了更深的体会。
1、减轻机械记忆的作业负担。以往为了应试教育,学生花太多时间背教参的唯一答案,丝毫不能差错,学生遵循老师的教导,整天忙得焦头烂额,而最终能力提高并不显著。他们面对稍有变化的题目,便不知所措。那些标准答案压制了学生的灵性,扼杀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记忆能力仅仅是基础,思维能力才是智力的核力和关键,尤其是创新思维。
2、减轻硬性统一的作业数量负担,配置可选择性的作业负担。在我国,作业提倡题海战术,面面俱到,多多益善,让学生整段整段地抄课文,一遍又一遍地抄些生字,把学生变成了抄书的机器,不管差生优生,作业总是“一刀切”,缺少选择性,过多、机械性的作业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丧失学习的主动性,特别是差生,更无法独立完成作业,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使差生更畏惧学习,更谈不上创新精神的培养了。
3、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配置学生的生活负担。我国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型,在生活上从不让孩子分担一点生活上的负担,学习上却从不考虑子女的承受心理,他们认为让你好好
学,考上大学是理所当然的,以致不少学生学习心理压力太大,走上了不归之路。而适当增加子女的生活负担,让他们动动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学着与人交往,把自己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这样不仅会使他们在生活中体验到独立与自由,还能使他们减少自己娇气,强健自己的体魄,发挥出自己潜在的创造力。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的时代,创新教育日益引起人们重视的大背景下,更要求我们必须更有效的学习,改变以往的学习结构,走自主创新性的学习道路。
第二篇:儿子的作业——《诗经》读后感
死亡的人物、流亡的事件、中断的对话......透过《诗经》的描写,我们可以穿越历史的长河,感受到古人所感受的情感,经历他们所经历的事件,儿子的作业——《诗经》读后感。
《诗经》的描写是淳朴的,没有华丽的辞藻,可它字里行间都透出一股浓郁的乡野气息。那时的人们在大自然的课堂里,渡过纯真的童年,在平凡的劳动、情爱、游猎中获取神秘的智慧,读后感《儿子的作业——《诗经》读后感》。这一切显得如此的自然而生动,他们经历的,得到的是坐在教室里的我们无法触及的。
英国诗人库泊说它是东方的圣经,我觉得一点儿也不为过。可我们再也无法回到那个淳朴年代了,无法恢复古人的那份单纯与天真了。在现在这个充斥着利益、欲望、诱惑的社会中,保持一颗纯真的心谈何容易。现在的我们已经被掏空,失去了人类最原始的那份东西......不过还有一小群人执着地坚守着自己心中的信念,对于这些人我发自内心的尊敬。愿《诗经》不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淹没......
第三篇:模块三:作业与分享
1、你经常使用 Word 软件的哪些功能让你的电子教案看起来更清楚、更规范?
使用word软件完成电子教案是作为教师来说必备的一项工作,为了更清楚、规范的展现电子教案,我经常采用以下功能:比如:字体、字号、字体颜色、字符间距、字体效果、字体加粗、倾斜、下划线、表格、项目符号、背景设置、图片、音频、视频、超级链接等等功能。
2、在制作本教学设计方案的过程中,最困难的事情是什么?你又是怎样完成这个任务的?
平时设计的电子教案较自由,不像这次条条框框的很多规定,且原来设计的电子教案没有这么多的要求,这次的教案设计要求较多,部分内容在平时设计时是不考虑的。比如表格的边框线加粗等等。
我首先根据上次提交的《五彩池》思维导图的各项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以思考,明确课时,确定步骤,再根据培训的要求自制表格式教学设计的框架,根据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三方面要求,结合本课教学步骤完成。制作完成后逐一检查,看是否有纰漏,最后上交。
第四篇:小学作文-拿作业的启示
小学作文-拿作业的启示
小学作文-拿作业的启示
生活恰似一场无剧本的电影,其中,有让你感动的,也有给你启发的。
还记得有一次,在一个阳光明媚的白天,身为科学课代表的我,早早地把全班同学的课堂作业本搬到了吴老师的办公室。大课间,我本应该把寄存在关老师那一个上午的作业本拿回来,但是我却在与其他同学一起在走廊上玩跳皮筋。直到第三节课铃声响时,我才猛然想起一件事———去科学老师办公室拿作业。我心想:算了,算了,反正下节不是科学果,中午去拿作业也来得及。可到了中午,作业一多,我就把这件事忘了。
直到下午每一节课,关老师捧着厚厚的一叠作业本走进教室。我偷偷地瞄了关老师一眼,刚好,关老师的眼神也在向我望来,我羞愧地低下了头。下课了,关老师示意我过去,先和我说了今天晚上的作业,又对我说:“柳琪,下次记得早点来拿作业哦!你看,上课再来发作业是不是浪费了我们宝贵的课堂时间呢?”“嗯!”我的声音像蚊子似的。我突然感受到国一种信任,一种老师对你的信任,一种同学对你的信任。
从拿作业这件事中,我得到的启示是:别人交给你的事,是别人对你的信任。若你答应别人,却没有将别人交给你的事做完,那你在别人的心目中,就会从天堂顿时降到地狱。所以,每个人都要有责任心,不然你就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与赞赏!
生活无处不在,从一件小事中,就可以引发出一个深刻的启示。
第五篇:作业
小手拉大手感想
人生在这个世界,长在这个世界,都源于父母。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哺育我们成长。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终生都应该报答。有句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我们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它是做儿女的必做的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就一直具有这种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古代埋儿奉母,弃官寻母的故事,足以让人们唏嘘不已,而当今捐肾救母,退学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们感动万分。不一样的时代,演绎着相同的主题,那就是孝敬父母,回报父母。其实,今天,对我们来说,孝敬父母,回报父母,不必像上面所说的那样,要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情。我们只要在平时多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就完全可以尽到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之心。我们的父母为了我们,操碎了心,也付出了很多。他们累了,需要一把椅子坐坐;他们渴了,需要一杯清茶解渴;他们的心疲倦了,需要一颗真诚的感恩之心去安慰。我们再也不要觉得,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该的;我们更不要对父母的艰辛付出和无限关爱,视而不见,无动于衷,甚至怨气冲天。因为我懂得了父母的需要,所以我现在要行动起来,动一动手,搬一把椅子给父母歇歇,倒一杯水给父母痛饮;动一动口,说一句真诚温暖的话语给父母听听,解除他们的疲劳,驱散他们的心病。孝敬父母原来就这么简单。如此容易做到的事情,就一定能让我的爸爸妈妈欣慰,高兴和快乐。我又何了而不为呢?
亲情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人呢?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因此,我们应该用我们的优异成绩,我们的健康成长来孝敬父母,回报父母。孝敬是有意义的。爱让这个世界不停旋转。父母的付出远远比山高、比海深,而作为我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让我们变得自私自利,忘记了曾经父母的付出。学会去孝敬父母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为如此才会有和睦,有快乐,有彼此间的敬重。怀着一颗孝敬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亲朋,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放开你的胸怀,让霏霏细雨洗刷你心灵的污染。学会孝敬,因为这会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