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作文指导
小学作文指导
一、写事的作文应注意什么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都是我们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而且大多是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小事,如何把这些小事作为材料来写或作文呢?请注意以下几点。
1.如果根据题目的要求选定了某件事,你就要对这件事进行认真的回忆,并仔细琢磨,反复思考,挖掘出这件事中含有的生活道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
2.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让读者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了怎样的事。
3.必须把事情发生的环境写清楚。因为任何事情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发展的。环境写好了,写出特点来,还能渲染气氛,表达感情,使文章更生动。
4.一般要按事情发展顺序,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不能颠三倒四,还应把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写清楚。
5.记事中要围绕中心,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一般指事情发展高潮处)要详写,写具体,写详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6.写事离不开写人,在记事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遣词造句细推敲
宋代大文学家王安石,为表达他对钟山的怀念之情,停船瓜州时写了一首《泊船瓜州》。瓜州和长江南岸的京口(现称镇江)隔水相望。诗是这样写的:“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第三句中的“绿”字,本来是形容词,这里用如动词,系“使之变绿”之意。一个“绿”字,就把春风带来的景象非常形象地表达出来了。联系全文,尤其是最后一句,不难看出,作者想说的还有:一年一度,江南岸有了变化,一片盎然春意,充满了欢乐美好的气氛。可是,我官居外地,又过了一年,现在离家已不远,“只隔数重山”了,却不知何年何月何时才能回家与家人团聚,去过那如江南一样的富有生气的美好生活呢?悠悠思乡怀亲之情跃然纸上。“绿”字之妙,不言而喻。
据《容斋续笔》等资料记载,这一句中,王安石开始并不是用的“绿”字,而是先用“到”字,又用“过”字,再经过几十次的改动,最后从“春风何时至,又绿湖上出”和王维的“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几句诗中得到启发,才用了这个“绿”字。这首诗流传至今,不能不说和“绿”字的锤炼运用有极大的关系。
在遣词造句方面,近代文人更不乏其例,较之古人毫不逊色。鲁迅的《五律·无题·大
野多勾棘》后二句“**一浩荡,花树已肖森”中的“已”字,从初稿到定稿,历时四年,此中甘苦,自不待言。臧克家三十年代的名篇《难民》中,“黄昏还没有溶尽归鸦的翅膀”一句,其中“溶尽”一词曾数次改动,先后写作“消逝”“隐去”“吞没”等词语,最后经反复推敲才定为“溶尽”一词。这简直是在“炼意”。读毛泽东同志的诗章《贺新郎·读史》手迹,我们发现他老人家自己改动了五个字。“流遍了,郊原血”的“流”,原为“洒”;“一篇读罢头飞雪”的“篇”原为“遍”;“天涯过客”的“涯”,原来是“涯”,后改为“穷”,又圈去,复改为“涯”;“但记得斑斑点点”的“记”,原是“忆”;“歌来竟”的“竟”原是“尽”。
以上的故事告诉我们,大凡不朽的名作,都做到了“一字未安细推敲”。
很多小朋友在作文时,往往一气呵成后不再认真修改,有的用字不准,有的词意不当,有的修辞不通,有的语法错误。诸如此类的毛病,多读多改几遍后,大都能改好。希望同学们在作文时,细琢磨,多推敲,尽量做到“语不达意誓不休”。
第二篇:浅谈小学作文指导
浅谈小学作文指导
宝塔区姚店镇中心小学张燕
小学作文是师生教与学中最棘手的问题。小学学生刚刚步入写作的门槛,掌握的词汇不多,认识的事物不丰富,见识也少,普遍存在怕写作文,怕作文写不好,作文无处下手等问题。因此,必须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突破学生的这些心理问题,想方设法指导好初学作文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研究作文教的方法,让学生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主要做法。
一、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智慧的眼睛,是思维的触角,也是摄取写作素材的条件。没有观察,就没有丰富的想象、理论的概括和创造性的思维;没有观察,作文就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作为一个教师,要在生活中训练孩子的眼睛、大脑和口,教会孩子把话说好。要训练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引导学生注意不同的观察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同样的事物,由于观察点和时间、天气的不同,观察者的心情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一样。好像观察我们学校校园内的花园,在晨雾里,朝阳下,烈日中,风雨中,夕阳下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景象。如果观察点站在校门口看,我们描绘的景
象不同,站在左右边看上去又不同。因此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提高观察质量。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加强阅读,积累语言。《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中强调指出:“鼓励学生多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日本心理学家研究表明,3至12岁是人的记忆最佳期。在这一时期,让学生多读,读教材,读文学作品,读报纸杂志等课内外读物,熟读成诵,体味其语言魅力。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运用。只有大量地、广泛地阅读吸收,才能有丰富的、自如的写作运用。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我们可以布臵学生每周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阅读课上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为顺利写作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三、指导学生进行训练
1.加强口语训练指导。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人们把从社会、家庭、学校等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及自己的感受,运用口头语言,我听你说,我说你听,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递信息的语言活动。口语是习作的基础,教师
在教学中要善于指导学生口语交际训练,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1)充分联系生活,利用媒体等材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交际兴趣。学生日常生活绚丽多彩,其中有无穷无尽的交际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地挖掘和提炼生活中有价值、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交际话题来创设情境,以唤起学生回忆、联想生活情境。如。文具是学生最熟悉的学习用具,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买文具”为题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学生因都有买过文具的经历而个个争先恐后地把售货员的相貌、表情,文具的种类、特点、性能、质量等以及跟售货员讨价还价的经过说出来。(2)利用教材,训练口语。教材中安排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口语交际训练项目,教师要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培养学生语言思维能力,可采用听教师语言描述、师生表演、利用图画、多媒体等多种方法训练学生口语。(3)举行各种活动,训练口语。活动能调动人的眼口耳脑等人体器官,能刺激人的神经系统,促使人兴奋,开阔人的视野,增长人的见识,激活人的思维,增强人的口头表达能力。学校、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和身心发展特征,举行玩游戏、讲故事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训练口语。
2.指导学生学会仿写。刚入门的学生拿到或自定题目时,不知从何起步,练笔时往往会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导致语序混乱、线索模糊、主次不分等现象出现。为消除这些
现象,教师要提供一些机会让学生仿写。(1)以教材为本,引导学生仿写。课本囊括了写人、写景、写物、写事,有小说、童话、诗歌、书信等,写作方法应有尽有。每上到一个内容,教师要讲深讲透写作方法,并趁热打铁,让学生仿写。
(2)教师加强范文写作,提高“下水文”质量。教师的“下水文”思路要清晰,过度要自然,语言要生动,内容要切合学生身心发展实际。实践证明,高质量的“下水文”越多,对学生的帮助越大。(3)结合学生身心特点,选择课文引导学生仿写。仿写可仿开头,可仿结尾,也可仿片段。(4)教师要经常搜集优秀作品给学生,让他们仿写。同时,教师向学生提供一些优秀书报名称,让他们自行查阅,进行仿写。
3.加强片段训练,打好习作基本功。写好片段是写好文章的基础,没有扎实的基本功,要写出一篇连贯的好文章是空话。因此,教师指导学生练写片段是关键。指导学生从一段话开始练写,然后过渡到成篇文章。采用这种训练方法,既能让学生容易获得成功,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又能帮助他们克服连段成篇的困难,消除他们的习作心理障碍。学生练写片段的素材很多,诸如放学路上、公园一角、街坊社区的“新闻”等等。学生通过片段的训练,积累大量素材,掌握各种表达技巧,逐步练好了写作基本功,练习成篇便水到渠成。
四、注重学生作文的修改
1、指导学生自己修改。学生写完作文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要求学生首先检查自己写的选材内容是否合题意。然后检查有无错别字,句子是否通顺、连贯。哪些地方需要补充,哪些地方可以删去。最后把自己认为满意的一篇好文章,工整地抄一遍,使学生养成自我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相互改。教师要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要让学生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们听,请同学们提出意见帮助修改。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又能使他们的作文进一步完善,起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作用。
3、教师要认真批改。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对观察细致,表达得体,富有创见的作文,必须给予充分的肯定,写上赞扬、鼓励的批语。对语句不通或词不达意的作文,教师更应该重视。对这类写作有困难的学生,要适当降低要求,最好叫学生当面批改,不能不改,更应该详改,哪怕是一个标点,一个词或一个句子都要给予订正。这样才能逐步填补他们过去缺陷的知识,使他们建立作文信心,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第三篇:小学作文指导
小学三年级开开始就要开始写作文了。写作的过程是动用语言文字对思想内容进行整理、加工的过程,是学生对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表述,是学生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体现。可是许多学生在作文时感到最大的难题就是“没有东西可写”,这样就抑制了学生的情感和写作热情。教师应给学生多创设可供学生收集写作素材的环境,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并抓住学生熟悉的人、事、景、物等让学生自由写作,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无感可发,写作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
一、是观察能力的培养。孩子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对直观具体的事物、色彩鲜艳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容易引起注意,并从中获得知识和情趣。这就为作文训练搭了梯子。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为他们提供适当的观察对象,再加以适时的引导让他们动脑、动情,把学生的观察与思维联系起来,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感情体验。学生写作的知识、技能还不够丰富,所以平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注意积累。如课堂上让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学会记录老师讲解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能体现文章结构、写作方法的板书设计等,并随机作一些课堂小练笔。课外准备一本摘抄本,让学生随机摘录好词好句,遇到有较深刻印象的事用较简短的话记录下来,这样使学生不断地积累写作知识、写作素材,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有写作方法可学、有生活内容可写、有好词好句可用,促进了兴趣的培养。
二、是让学生有成功感。我们知道希望是人们奋斗的原动力。学生完成一片作文后,都希望从老师那儿了解到作文的结果,得到鼓励。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及时地把信息反馈给学生,一方面从词、句、段中最大限度地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习作优点,使大部分学生都能从自己的每一次习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乐趣。从而一方面促使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提高,一方面促使学生的作文兴趣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和强化。
总之,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在同学们学习进步!
第四篇:小学作文指导 经典
小学作文指导
经典
一、小学生怎样写好写人作文
小学生怎样写好写人作文?以下我谈谈我的看法: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和典型事例的叙述来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品质、作风等特点。要写好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写好人物的形象。
人物的形象,一般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人物的外貌,就是人物的外形特征,包括容貌、衣着、姿态、神情等等。外貌描写首先必须从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要求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有选择、有重点地描写。人物的语言包括人物的独白,对话,交谈以及语气。
“
言为心声
”
。人物的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现。因此成功的语言描写能恰当地表现人物的身份、年龄、思想、品质、作风和个性特点。描写人物语言时,要注意符合人物的身份,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相互间的关系。描写人物的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人物
“
做什么
”,还要写出
“
怎么做
”
。心理活动是无声的语言,是直接表现人物精神面貌,思想活动的手段。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注意把心理活动产生的原因叙述清楚,还要注意与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结合起来。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写好了,人物的形象就突出、鲜明了。
2、抓住人物的特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个特点可以从人物的年龄、外貌、语言、动作、兴趣、个性、生活习惯等诸方面去考虑。一个人的特点是多方面的,作文时,我们应根据中心思想有所选择地写。
3、选用典型事例。
人与事是分不开的。一个人做的事很多,在作文时我们应选择那些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文章中心思想的典型事件。
4、运用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就是对能充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表情等细小环节作具体、细致的描写。
小学阶段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写一个人、写两个人、写几个人。其中应以写一个人为主。
一、写一个人。
记一个人的写人记叙文,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通过写一件事写一个人。
有的文章写人只写了一件事,写这一类的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选择有代表性的生动事例画写。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事例是很多的,通过一件事写人就要选取最有代表性的生动事例来写。
2、要写出事情的发展过程,使人物的形象逐步完整。
3、要把事情写具体。用一个典型事例记叙一个人,应该把这一事例写具体,这样人物形象才能丰满。
4、为了使读者对人物了解得更全面,使重点记叙的这件事有充分的依据和坚实的思想基础,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富,文章的开头可以对人物作简要的介绍。
(二)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
我们在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有时使用一件事来反映一个人就显得比较单簿,不足以充分反映人物的特点及其品质,因此,必须用两三件事才可能说的明白,再现得充分。
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要注意以下几点:
1、几件事不能相互矛盾,人物的性格在几件事中要和谐、统一。
2、概括交代和具体描写相结合。在一篇简短的作文中要用几件事写一个人,不可能将每一件事详细叙述,因此一般可以彩杨交代和具体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即先概括交代一些事例,再具体记叙一两件事。
3、通过对比的方法写一个人。
通过对比方法写一个人,一般有三种:第一种是同一个人前后相比,说明这个人变化;第二种是对一个人的认识前后相比,说明这个人的品质;第三种是一个人同另一个人比,突出歌颂其中一个人。
通过对比的方法写一个人要注意:
(1)要突出主要人物及其主要特点。
(2)要写出人物的真实表现,不要捏造事实,采用拔高或贬低的方法。
二、写两个人
写两个人,一般是写《我和
**
》,**
应包括亲人、同学、朋友、老师等熟悉的人,要写好这一类型的作文必须注意:
(一)要写好人物之间的联系。
《我和**
》,题目中突出了一个
“
和
”
字,这就要求从双方写起,通过具体的事例,写出
“
我”
和
**
之间的联系。在叙事过程中,要写出彼此之间都想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只有从双方落笔,才能把握住题目要求写的重点。
(二)用对话展开情节。
写《我和**
》作文时,由于要写出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所以一定要写好两个人之间的对话。要用对话展开情节,用对话表现文章的中心。
三、写几个人。
写几个人是比较复杂的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以写
“
一家子
”、“
这一班
”,也可以写
“
几个小伙伴
”
。总之,不论是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只要是自己熟悉的几人都行。
这类作文有以下几种写法。
(一)列人物表似的介绍。
(二)有代表性的介绍。
(三)以一件事为线索写几个人。
(四)通过几件事写几个人。
二、怎样写记事作文
记事作文以叙事为主,表现发生在活动场地、竞赛等事情的某种意义,反映作者对这些事情的态度和看法。
写谁
(作文对象)
:发生在活动场地、竞赛等事情。写什么
(作文目的)
:反映作者对这些事情的态度和看法。
怎样写: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说明作文的目的。
写法:叙述事件,还可以在事件中进行有效的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细节描写。注意事项:作文过程中,必须坚持始终要与所写这些事情的态度和看法相联系。
一、交代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即六要素。
一件事总离不开这六要素,把这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读者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二、要围绕作文的中心选择事件,要选择最能表现作文中心思想的事件做为材料,生活中有不少新鲜有趣和激动人心的事。
因此,我们平日要多观察,多想生活中遇到的事。选材要新颖,在别人的作文中常出现的事要少写或不写,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有吸引力,有新鲜感。三、事件的主要部分要写具体。
每件事都有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一个过程,只有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给读者的印象才能完整而深刻。在事件中要进行有效的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细节描写,这一点很重要,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生动。要突出中心,详略得当,与主题无关的事不写范文:
记一次辨论会
今天是星期三,我们班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辨论会。班长亮开清脆的嗓门笑着说:
“
现在是辨论会现场直播,我是主持人周媛媛。
”
我们今天辨论的主题就是〈〈放弃射门〉〉这篇课文中福勒应不应该把球踢进球门?这个问题展开辨论。这里有正方和反方各八名辨论员,那就先请正方来说说自己的看法!首先是正方的孙丁程发言,他说:
“
福勒放弃射门是对的,因为他避免了对手西曼的受伤,是一种高尚的体育风范。
”
然后反方常建宇反驳说:
“
我认为他这样做不对,他让利浦队失去了一次成功的辉煌与擦肩而过。正方崔玉娃接下来又说:
“
我让为他这样做对,因为所以足球运动员都应该有团结精神。
”
刚说完,反方王巍争着又说:
“
这样做非常不对,因为这是取得他辉煌的重要时刻。如果不把球踢进了,他就不会成名了。
”
这时,正方陈清又说:
“
我认为他这样是对的,把友谊放在第一,比赛放在第二,这是非常好的足球风范。
”
正在这个时侯,反方的申海正准备说。王巍又争着说:
“
我认为不应该,因为他如果把这个辉煌都放弃了,就会让自己队的队员很失望的,队友好不容易把比分打平了,这样队员的努力,就会前功尽弃。正方陈皓祥又接着说:
“
我同意,他是把团结和友谊摆在了比赛的首位。这是所有运动员学习的榜样,也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
——”
主持人周媛媛这时侯宣布,辨论会到此结束。请大家按今天的辨论会,选出最佳辨论员,首先是朱一峰说:
“
我认为是正方说得比较好,以理服人。不像反方,抢着说,让别人没有机会回答,特别是王巍,他只顾自己说,不顾别人。全班大部分同学都认为是正方,而反方他们强词夺理,到了后来辨论会结束了,但同学们还沉静在辨论会那欢声笑语中。我们大家以后还想多开开这样有意义的辨论会呢!
三、如何写好小学生畅想作文
一、要有具体而细致的描述。
具体而细致的描述,是作文形象生动的必要条件。抽象笼统,没有具体事例,就不可能吸引读者。如写《假如我是济公》,应集中写好两三件具体事例,可有些同学每段第一句都是“
假如我的济公
”,接下去就是我将如何如何。每段三五句,一共写了十来段,都是干巴巴的条条,内容不实在,缺少形象性。
二、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
畅想型作文有着极为广泛的选材天地,但这并不是说它可以想到什么写什么,它和其他类型的作文一样,也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所选的材料必须围绕这个主题。《假如我是济公》这篇作文,它的主题就应是像济公那样抑强扶弱、惩恶扬善,选择的材料就要能体现这一点。但有些同学写变成济公后,刻苦钻研科学,获得了国家科技奖,这就游离了主题。三、入题要快。
写这类作文,最好直接从场面和情节入手,摒弃一切套话。但有些同学的作文开场白太多,慢吞吞地说了一大堆多余的话,如在写《愚公与智叟的第二次会面》时,什么“
愚公移山是一个典故
”,“
这个典故有深刻的意义
”,等等,先绕了几个圈子,然后再入题,罗里罗嗦,很不简洁。
四、要有现实依据。
畅想型作文表达的大都是作者的理想,理想是现实的折光,它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或能够实现的。有位同学写《假如我是济公》,说济公去看望生病的A的老师,宝扇一扇,使低矮的小屋马上变成了大房子,而且宽敞明亮、阳光充足。这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因为给教师建造这样的房子是可以成为现实的。如果换成这样:A
老师住在山洞里,阴暗潮湿,济公一扇,立即变成一幢金碧辉煌的宫殿,A
老师正在宫殿里批改作业,这就不切合实际了。
畅想型作文的内容往往是理想的生活,其中充满着真善美,也往往是作者激情的抒发。这样,最好用热情洋溢、欢快活泼的文笔来写。
四、读后感怎么写?
什么是读后感?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
“
读后感
”
。读后感怎么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
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
“
简
”
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
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
“
观点句
”
。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
观点句
”
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
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
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
“
实际
”
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
简述原文
”
一般在“
亮明观点
”
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写读后感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要重视
“
读
”
在“
读
”
与
“
感
”的关系中,“
读
”
是
“
感
”的前提、基础;
“
感
”
是
“
读
”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
“
读
”
而后
“
感
”,不
“
读
”
则无
“
感
”
。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
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
”
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
“
露馅
”,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
大锅饭
”
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
“
铁饭碗
”,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五、如何修改作文
一、有关文章修改的名言
1、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
2、善作不如善改
3、何其芳:古往今来,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
4、叶圣陶:写完了一篇东西,看几遍,修改修改,然后算数,这是好习惯。
5、鲁迅: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二、有关文章修改的故事
1、白居易写的诗通俗易懂,连不识字的老婆婆都能听得懂。有一天,白居易把自己写好一的一首诗读给他的邻居老婆婆听,老婆婆先是没听懂,白居易回去对诗进行了认真的修改,改好之后又去读给她听,可老婆婆还是没能听懂,白居易又回去反复地改,直到老婆婆听懂了,他才满意
2、相传
“
唐宋八大家
”
之一,我国北宋着名的文学家王安石在写
“
春风又绿江南岸
”
一句时,一个
“
绿
”
字反复推敲,反复修改,先后从
“
到
”、“
吹
”、“
过
”、“
来
”、“
驻
”……
一直改到
“
绿
”
字方满意为止,于是才有了这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
3、我国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散文《藤野先生》全文不足四千字,改动地方却达
160
多处。海明
4、据记载,俄罗斯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巨着《战争与和平》改过七遍,《安娜
o
卡列尼娜》写了五年,仅开头部分就修改了
次。威修改《永别了,武器》的结尾,就是最后一页,改写了
次才算满意。
三、有关修改
(一)常规作文的修改内容
1、讲究外在美:文面书写的修改
首先,文面书写的基本要求是字体端正,笔画清晰,修改明确,卷面整洁。不能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涂改混乱,一片模糊。字体是否端正,文面是否整洁,也是一个人语文素质高低的反映之一。一个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人,一定要掌握好祖国的文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给人一个良好的印象。
第二,文面书写还要讲究行款格式。对行款格式,要做到字体大小适中,笔画粗细合宜,字序行序恰到好处。横条纸张和方格纸张要求不一,这在书写时要注意。
另外,标点不仅起到断句的作用,还有非常重要的语气作用,直接影响文章的思想表达。所以,对标点,要做到用法符合规定,形式书写标准,格式使用恰当。如:各种点号不能出现在一行开头;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半不能出现在一行之末,后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破折号和省略号占两个格,不断开;接连号和间隔号占一个格,这四种符号书写时皆居行中;着重号、专名号和波浪式书名号标在字下。
2、讲究内在美:立意、结构、语言的修改(1)(2)(3)(4)(5)(6)(7)
具体步骤方法如下:
一看文章内容是否切题,中心是否明确。把不切题的,与中心无关的内容、语句删去,与中心有关的材料不清楚的、不具体的要改写清楚、具体,遗漏的地方要补上。
二看文章结构是否清楚。就是要看段落层次安排是否合理,是否做到了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过渡是否自然,前后是否照应等。如有不当、不足的地方应加以调整或改动,如有重复的段落应删去。
三看文章的语句是否流畅、生动,用词是否确切。文章语言要得体、简洁、生动,不通的,不足的要加以修正。
(二)修改作文的几种常规方法
1、认真检查,一丝不苟:内在美的检查就需要这样做。
2、虚心求教,听取意见:
“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
。同学们对自己的作品,总会有些偏爱,不想删改,总觉不舍。此时,将作品交给同学,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这样就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3、自吟自诵,不顺则改:这是一种比较好的自我检查方法。在吟诵过程中发现不通畅、不好理解的地方,就是应该修改的。顺,则六;不顺,则删。
四、总结:
写好作文不是容易的事,需要长期多方面的努力。多读,多记,多写,多改,才能有所提高。
然而,现在很多同学下笔即成文,修改文章的重任就移交老师了。而老师有时的精批细改,却又换来很多同学的“
不屑一顾
”
。这样怎能让自己的水平得以提高呢?
大家应该学习古今中外大师们的宝贵经验,在改文中练出硬功夫来。
五、练习修改作文
第五篇:浅谈小学作文指导
浅谈小学作文指导
新建小学 宋林洁
一谈到写作,往往就令许多学生感到头疼不已。写作能力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下的一个重要标志,长期以来,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一直是困绕着语文教师的一个瓶颈。出于应试教育的需要,不少老师创造了这样那样的取巧方法,力争使学生能够取得一个较为理想的成绩,其结果却使学生的作文样版化、单一化,作文的内容假、大、空,不仅没有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水平,反而教给了学生为得高分而弄虚作假的行为,一次期末考试,一个班的学生就有20多个有“勇斗歹徒”的经历,这样的结果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再加上现在学生重理轻文,使部份学生对作文失去了兴趣,每次作文也是为了应付了事。
怎样才能行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认为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需要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相应的兴趣,把“要我写”变为“我要写”。宋代教育家朱熹曾经说过“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为什么我们的学生现在提起笔来却下笔无文?其中一个比较的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在小学生一天的生活就围绕:上课、回家、吃饭、做作业、休息、看电视、电脑,外加一些简单的娱乐游戏而渡过.,这样单调的生活就使他们的作文无话可写。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应激起学生的生活兴趣。我们的写作素材都来源于生活,学生在回家的途中看到什么有趣的事;学生在家中学会了什么家务劳动;,学生在大自然中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学生们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大悲大喜或有趣难忘或其它值得纪念的事,这些事给我们留下怎样的映象,从这些事中我们能得到些什么启发?引导学生在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同时学会思考。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走近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在学校我们可以多给学生创设一些活动的机会,如在每次活动课时,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做游戏、开展故事演讲会等活动,让学生们都参与到 1
其间,和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懊悔,让他们把自己最感兴趣的,感受最深的讲给大家听,让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分享,讲完后在指导他们有条理地写下来,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又增添了写作的素材,从而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二、注重语言积累
我们在修改学生在作文时,往往会出现不知所云的现象,例如:学生在作文中经常习惯性地出现“这个、那个”这样类似的词语,至于语言不精炼,意思表达不清楚,口水话太多等等也是作文中常见的问题,追其根源就是,学生掌握的语言材料太少了。
积累语言素材,这是写好作文的一个必要条件。从哪里积累,一从课外阅读去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就要求学生要大量阅读,在读中静心,在静心中享受,在享受中培养丰富的情感。二让学生从书本中积累素材。我们的教材都是精心选排的,每个单元的课文都有一定的联惯性,在单元后面都有读读写写、读读记记和日积月累这几部分内容。里面是本单元所过的好词和需要拓展的课外知识。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以让学生 把它专门写在积累本上,并且可以让学生们发挥一下,比如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说话,或选择其中的几个词写成一篇短文。学生们如果不愿意额外再写,能说出来也行。说话训练同样重要。
三、勤动笔写
作文中最重要的还是写。当学生们在平时积累好一定的语言素材后,不等于他们就能写出好的文章。勤能补拙,练能生巧。素材丰富了,就要引导学生用好素材,提高写作水平。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但仅仅依靠作文课堂上学生冥思苦想,肯定达不到理想效果。指导学生写日记,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日记可以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记下来,内容不拘,可长可短,注重其灵活性。在引导学生写日记时,应启发学生的自觉性,不宜把日记作为必须完成的作业来布置,使学生为
了写日记而日记。要让日记成为学生生活上的乐事,让学生想写、爱写。这样学生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练笔的热情就能经久不衰,习惯成自然了。学生习惯了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事物,并做到专心致志,开动脑筋,选择有意义的、感受深刻的记下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这样写作的素材也就丰富了,写作技巧也就会逐渐提高起来。到那时,无论写人、记事或写景的记叙文,都会有血有肉,生动具体。还可以坚持写读书笔记,这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开拓写作思路,提高认识事物,表达事物的能力,又是有效提高作文能力的捷径。总之,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勤写多练,在练中用好素材,同时也会促进学生不断积累素材,提高写作水平。
四、注重作文的评
翻开一个班的作文本不难发现这么一个现象,得“优”的老是那几个学生,大多数学生总在“中”甚至“差”中徘徊,学生满怀热情地完成一次又一次作文,得到的总是一 “中”或“差”,他们的习作自信就在这一个接着一个的“中”与“差”中击得粉碎,而远离成功的彼岸。因此在实践中我们不妨采用分层而评的策略,增强各层次学生的习作自信心,让他们每人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①面对全体学生分层而定,不同层次的学生,评定等第的标准不同。②对一个学生的要求则循序渐进,如我对一个习作后进生最初得优的标准是:顶格不写逗号、句号、问号等标点符号,接下去得优的标准是:“要分段”„„这样逐步提高,一步步将之引入成功的彼岸。③对于一些学生文写的生动形象的地方,我们不妨就这一句或这一短话的内容给学生一个100分,甚至可以打上200分,相信学生在这样的激励下,文章中妙笔会越来越多的。
我们对学生的习作等级评定不能一锤定音,应实施动态性的等级评定,促进优生更“优”,差生变优,具体做法是:得“良或优”的习作,经学生成功地修改后,我们可以把这篇习作重新评定为 “良+”或“优+”(与学生约定中+=良,良+=优,优+=特优),学生若再作修改,习作还可以再作评定,直到学生自我满意为止。这样动态性地评定,对于习作后进生来说,给了他们很容易得“优”的机会,对自己的习作充满希望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