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验式习作教学浅析2
体验式习作教学浅析
莒南县第十小学高晓丽
【内容摘要】当前,小学生的习作现状不容乐观,令人担忧。一篇简短的作文里,错别字连篇,语句不通顺,用词不当,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空话、假话连篇等现象屡见不鲜。艺术要来源于生活,并适当的高于生活。所以,在生活中的亲身体验显得尤为关键。做到实话实说,写真人真事,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这就是“体验式”习作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观察生活情感体验生活实践积累素材 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怕给学生上的就是习作课,常遇到这种困惑:一
提到作文,学生就怕了,不会写,没兴趣,没欲望;学生总是觉得没什么可写。
写出来的作文内容几乎是大同小异,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
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致使习作指导时我想尽一切办法进行引
导,甚而有时讲得口干舌燥,可学生仍旧一片茫然,写出来的文章也不见有多大的起色。孩子们写作时头疼,我改作文更头疼。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局面呢?我们自己煞费苦心的给学生讲文
法,讲词语的使用,讲语句的优美,而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仍然让我头疼。经过一
年多的教学反思,我突然有了自己的理解。小学生生活阅历浅,知识面狭窄,生
活经验贫乏,造成他们在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从说起”。虽然我们老师在作
文课上反复地向他们讲解写作文的要领,但是他们内心无话,根本写不出来。
而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学科,在这时就要发挥自己的作用。
作为语文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课外多读书,多积累,做好词汇积淀,丰富知识,拓宽眼界;一方面也要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写作章法,让习作与阅读相
辅相成。
故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社会在进步,现在不仅有万卷书,而是
有互联网。有条件的要鼓励学生上网,不仅查询与当前学习有关的资料,而且要
广泛浏览,天、地、人、物、景,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只在是有的益,读
得懂的,都可以看。“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何乐而不为。与书籍的海洋
相比,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真可谓凤毛麟角。学生要形成较强的读写能力,仅仅
靠课内的阅读是不够的,更重要的应放在课外。在课外的阅读中,教师可以根据
学校自身的条件,在教室内设立图书角,让学生从家里带来图书与其他同学分享。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放图书馆,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由的选读自己喜爱的图
书。而对于书籍的选择,我认为应该鼓励学生多读美文,去品味文章的思想美、内容美、意境美、语言美,让学生的情趣在高尚美好的情感中得到熏陶,养成健
康的高尚的审美情趣。欣赏经典美文时将其中的好词、好句、名言、警句等
摘抄下来,熟读成诵。作文时就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好多还可以终身受用。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书读读得多了,如果再渐渐养成随手
摘录,写点儿心得体会的好习惯,势必知识丰富,思维活跃,就有了比较丰富的文化和语言储备。这样在写作文的时候,学生还怕没话可写吗?还怕写出来的文
章语句不优美,用词不恰当吗?
当然,仅仅从书本中获取知识经验是不够的。生活才是最大的课堂。同样,生活也是作文的源泉。叶圣陶先生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生活里产生出来。把生
活中不曾经过的事例勉强拉到笔底下来,那是必然失败的勾当。”生活中的小事
往往容易被我们忽视。殊不知,洗一次碗,打扫一次卫生,叠一次被子,做一次
饭等等,生活中的种种小事都能成为作文的素材。而走进生活,不等于有所发现。
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就要调动他们自己所有的感官,去看,去听,去
触,去闻,去想,去感受,去体验,去发现自己没有发现的东西,去获取自己没
有过的感受。只要用心观察,总会有新的发现:李强从不迟到今天却迟到了,母
鸡孵出小鸡了,今年的桃花开得特别早,学校又多了一对燕子窝„„善于观察,对
周围事物总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敏锐的感觉。有自己的独特的体验,必定会不
断地有所发现。这些所见、所闻、所感就是对生活的体验,就是习作材料。每个
人的生活体验都不同,每个人的眼界也不同,这样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亲眼所见
写出来的文章必然不会雷同。当然,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假
话空话连篇。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体验是作文的关键。学生在生活中学会了作文,弘扬
了个性,也从作文中学会了做人,更好也接触了社会,深刻地了解了生活。一句
话,让学生在习作中做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做到实话实说,写真人
真事,抒真情实感。这就是我构想“体验式作文”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① 《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订制.2001.07
②叶圣陶.《作文论》.商务印书馆.1924.04
③苏教版《语文教学参考用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12
第二篇:体验式习作教学的初探
作者简介:
黄国窍,男,1978年3月生,小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毕业,钦州市“21世纪园丁工程B类培训对象”,现任西岸小学校长。已经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上工作13年了,凭着对教育事业的强烈责任感,把自己的愿望和抱负都倾注在所热爱的事业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工作中,曾多次荣获“市级优秀教师、县级基础教育先进工作者、县级教育科研先进个人、镇级十佳校长” 的称号。现为灵山县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多次主持或参与指导片级、镇级的教学教研活动,有突出的教育科研能力:曾重点参与了钦州市“21世纪园丁工程办公室”举办的重点课题研究;独立主持了灵山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疑导学”模式的研究》,获结题一等奖; 2010向自治区申报了《农村小学体验式习作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并获得了立项批准。近三年有论文获得省级、国家级奖励,如《以学定教 以读为本 质疑释疑》于2009年在全国教育教学“创新杯”比赛中荣获一等奖。有扎实的语文教学基本功:多次承担镇级、片级的公开课、研究课,赢得与课者的好评;
作者所管理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已进入镇的前列,09春获全镇教育教学成绩第四名,09秋获全镇教育教学成绩第五名,2010春获全镇教育教学成绩第四名,2010秋又获全镇教育教学成绩第三名,还荣获了2009“继续教育先进单位”。诸多荣誉,他用行动诠释着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的孜孜追求。
区级C类课题《农村小学体验式习作教学的实践与研究》阶段性成果
农村小学体验式习作教学的初探
广西灵山县那隆镇西岸小学 黄国窍 陈增景 黄全廷 联系电话:***(***)邮编:535414
【内容摘要】当前,小学生的习作现状,令人担忧。普遍存在着空话、假话连篇,习作单调、内容雷同等问题,缺乏独特的思想和个性感受。为了克服这种现象,本论文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体验式习作教学”的探索。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了论述:
一、注意积累素材,丰富情感体验;
二、注重生活实践,抒发真情实感;
三、引导勤于观察,寻找新的发现。总之,做到实话实说,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就是构想“体验式作文”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 积累素材 情感体验 生活实践 观察发现
纵观当前小学生的习作现状,令人担忧。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空话、假话连篇,习作单调、内容雷同,缺乏独特的思想和个性感受;现实中,背范文、以抄代写仍有市场。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学生生活经验不足,认知结构不完整,思维品质不成熟吗?现实不能不促使我们认真反思。面对这样的现状,我结合实际进行了“体验式习作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一、注意积累素材,丰富情感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意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①这里的积累包括语言词汇积累和表达方式的积累,也包含生活态度和思想情感的沉淀升华。为了让学生找到作文的入门之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表达得更好,在素材的积累上,我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丰富阅历,增长见识。故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社会在进步,现在不仅有万卷书,而是有互联网。有条件的要鼓励学生上网,不仅查询与当前学习有关的资料,而且要广泛浏览,天、地、人、物、景,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只在是有的益,读得懂的,都可以看。“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何乐而不为。同时,引导学生爱读书,善读书,增加文化和语言储备。唐代著名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与书籍的海洋相比,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真可谓凤毛麟角。学生要形成较强的读写能力,靠课内学习,更靠课外读写。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是学生学好语文乃至终身受用的载体。因此,引导学生爱读书,善读书,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因而,在作文教学中,要有“大语文”教学观念,注意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把学习场所从教室中解放出来,积极地全面地开展丰富学生“人生营养”的系列阅读活动:
(一)提倡读名著、记名句、赏名画、听名曲“四名”活动。
优秀的作品往往具有塑造人格的伟大力量,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枊斌曾说:“名篇、名句、名画、名曲是一个精美典雅的艺术世界。那里有和谐的韵律,有工整的格律,有抑扬顿挫的声调,有高尚美好的情操,有令人神往和意境。开展“四名”活动,使学生吸取先贤圣人的智慧精华,感知品味名家里手的生活体验,借助文化精品的永恒魅力和厚重的内涵,丰富学生文化底蕴,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境界和人生追求。
(二)开放图书室,开设阅览课。
每天鼓励学生到图书室借阅图书,让他们从书刊杂志上了解生活,感受人物风情,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去回味前人的生活境况,去欣赏海外的生活画面,去想象构思未来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去广阔的知识背景上,插上想象的翅膀,把语文学“活”起来。
(三)定期进行经典美文诵读。
鼓励学生走近美文,去品味文章的思想美、内容美、意境美、语言美,让学生的情趣在高尚美好的情感中得到熏陶,养成健康的高尚的审美情趣。做法是:从网上粘贴或从一些报到杂志中,选取既贴切学生生活实际又文质兼美的短小精悍的文章给学生诵读;或指定学生推荐好的作品到班上朗诵,一起共赏美文;欣赏经典美文时将其中的好词、好句、名言、警句等摘抄下来,熟读成诵。作文时就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好多还可以终身受用。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书读读得多了,如果再渐渐养成随手摘录,写点儿心得体会的好习惯,势必知识丰富,思维活跃,就有了比较丰富的文化和语言储备。这样,学生写出的习作还会千人一面,千人一腔,缺少个人的思想和个性化的语言吗?
二、注重生活实践,抒发真情实感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叶圣陶先生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生活里产生出来。把生活中不曾经过的事例勉强拉到笔底下来,那是必然失败的勾当。”②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2册有一次作文是写“记录实验的过程”,多数学生反映不知道怎样记录实验过程,平时也不多大留意积累这方面的素材。因此,在本次习作前几天,我布置了学生一项实践活动:学生组成若干学习小组,就自己喜欢的领域,设计一些小实验做一做,或观察科学课上的实验,并做好条文式的记录。因为是学生亲自动手做的实验,实验中注意了留心观察,所以他们获得了直接的习作素材积累。80%同学能够根据实验的过程把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现象,有顺序地记录了下来,更为可喜的是他们把实验中最精彩或者是最关键的部分写得较为生动,具体。③这是一次成功的习作教学指导课。以此为契机,在另一次的习作教学专题培训上,我这样告诉学生:作文的材料来源于生活实践,生活中随时随地都会闪现好的镜头,只要我们善于捕捉,就会获得作文的好材料。希望同学们大胆地走进生活,体验生活,留心观察,用心感悟。“体验式”习作教学也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来引导:
(一)走进社会,认识社会——调查中体验
社区环境是学校小环境的扩展,又是社会大环境的缩影。为用好社区资源,每次活动前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如写家乡日新月异变化题材的文章就带领学生逛集市,进工厂,关注普通老百姓的“菜篮子”,来学生体验家乡的变化;写以人间真情为题材的文章,就带领学生慰问孤寡老人、烈属军属,开展“献爱心”活动,这样既丰富学生习作素材,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心。
(二)走进农村,参与劳动——实践中体验
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尤其是90后的学生极少接触过劳动工具,多数学生将劳动曲解为扫扫地、洗洗碗、烧烧饭等,缺乏对农村艰苦和繁重农活的真切体验。为此,我充分利春秋两季农忙时节,把学生从课堂带进农村,参加各种劳动实践,如家禽饲养、花卉种植、瓜果采摘、稻谷收获、、、、、在劳动实践中让学生写体验日记,记下真实的感受。这样,学生就有话可写,有感而发了。
(三)走进活动,积累快乐——活动中体验
充分利用每个“主题月”活动的开展来设计教育方案。如:“读书月”中有“改革开放三十年”读后感朗诵比赛;“三八节”开展“妈妈,我想对您说”家书展;“六一儿童节”进行的“我为六一设方案”等等。这样,根据主题活动来设计的教学方案,既让学生在愉快地度过节日的同时,又获得了深刻、真实的体验。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习作“养料”,改变了学生怕写作文的局面,激发学生想写的情趣。
三、引导勤于观察,寻找新的发现
走进生活,不等于有所发现。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就要调动他们自己所有的感官,去看,去听,去触,去闻,去想,去感受,去体验,去发现自己没有发现的东西,去获取自己没有过的感受。只要用心观察,总会有新的发现:李强从不迟到今天却迟到了,母鸡孵出小鸡了,今年的桃花开得特别早,学校又多了一对燕子窝„„善于观察,对周围事物总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敏锐的感觉。有自己的独特的体验,必定会不断地有所发现。这些所见、所闻、所感就是对生活的体验,就是习作材料。总之,不断发现不断积累,作文就有写不完的内容。这样就避免了内容空洞,假话连篇与习作雷同之嫌。正如《新课标》指出的:“求真”“求实”“求活”“求新”,是小学生习作追求的境界。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体验是作文的关键。学生在生活中学会了作文,弘扬了个性,也从作文中学会了做人,更好也接触了社会,深刻地了解了生活。一句话,让学生在习作中做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做到实话实说,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这就是我构想“体验式作文”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① 《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2001.07 ②叶圣陶.《作文论》.商务印书馆.1924.04.③苏教版《语文教学参考用书(六年级下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12
第三篇:体验式教学实施方案2
台子寺小学
五年级英语体验式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一、实施背景
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要求: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个大背景下,体验式学习由于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的选择性和开放性、学习的实践性等等而备受人们关注。通过这种学习,最终打破学科课程在课堂教学中传统的呈现方式,真正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这就要求我们创设适当的情境和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体验,在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学不仅是一个学生凭借书本,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获得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凭借自己情感、直觉和灵性等直接直观的感受、体味和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因此,从“过程”教学的角度而言,体验式教学是英语教学的极好形式。
二、基本目标 ⒈结合英语课的教学特点,探索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改变课堂教学中学生怕学、教师难教的现状。
⒉注重过程性评价,强化学生体验式学习。⒊开展具有个性化的学科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构建创新型体验式教学模式。
三、实施依据
根据目前英语课教学的现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足,为适应学科教学发展的要求,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和风格,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环境中学习新知,突破教学难点,实现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
四、操作要点
(一).基本含义
体验式教学模式是在教学中积极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进行充分体验,使学生得到优化发展的教学方式。情境、体验、发展是体验式教学模式的三要素。
1.情境。
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中,教学活动必须要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创设情境,是体验式教学的首要。作为教师应积极创设各种情境,使教学活动在情境中展开、深入。
2.体验。
体验式教学模式就是要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进行充分的体验。这种体验可为亲身体验,可为亲心体验,也可为亲身体验和亲心体验的融合。体验式教学实质上是主体(学生)通过中介(体验)对客体(情境)的感悟,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技能,掌握方法,启迪智慧,提升情感的过程。只有让每个学生和每个学生的各种器官和行为在教师、学生和师生共同创设的各种各样的情境中进行全面的,独特的体验,才能最大可能地发挥体验式教学的作用。3.发展。
体验式教学模式比之于其它教学模式有独特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通常能使学生得到优化发展。这里的优化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全面发展,这种全面发展包括知识与技能的发展,过程与方法的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二是个性发展,即每个学生的独特的个体发展。
(二)基本流程
体————— 引————— 探————— 思————— 课 初 创 引 合 深 深 反 拓 深前 步 设 出 作 入 化 思 展 化 体 感 情 话 探 体 感 升 延 情 验 悟 境 题 究 验 悟 华 伸 感引(3分钟)探(25—28分钟)思(7—10分钟)延(2分钟)
(三)操作程序
该模式十分强调“体验”,注意师生、生生思维的碰撞、思想的砥砺、情感的共鸣。在运作过程中,指导学生利用已经占有的学习材料,通过多种形式的体验,逐步形成语言习惯,情感意识,整个过程,摒弃了空洞的说教、机械的灌输。
课前部分: 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学习目标:让学生对所关注的问题获得直观印象和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感悟。
操作要领:课前,教师根据主题的特点,引导或指导学生进行调查、收集资料、参观访问、实地观察等一系列体验活动;也可鼓励学生把即将要学的内容与家长进行讨论。课前体验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实效性。要保证实效性必须做到三点:①对教学目标的理解把握要科学客观,符合学生实际。②体验的内容要充满生活性和真实性,避免脱离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真正入情入境。③体验的目标要明确具体,让学生有目的地去体验。同时教师要根据主题的特点,引导或指导学生进行体验。
(2)过程性。课前体验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真正的去“体”去“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和方法,使学生全身心参与体验。
(3)方式多样性。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考虑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兴趣与实际,使体验的方式具有多样性,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
课中部分:
(1)创设情境,引出话题
学习目标:让学生迅速进入情感状态,形成认知,产生情感。操作要领: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正在进行着的现实生活,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引发学生的体验.这是本模式的起始环节。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引发强烈的探究动机和兴趣。因此,我们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特点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积极创设与生活贴近的且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情境,使之与学生的真实生活产生共鸣,将本课需要讨论的话题自然转化为学生自己的问题,从而激起师生、生生之间探讨和对话的欲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触 动自己的情感之弦。创设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如讲故事、猜谜语、听歌曲、看图片、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等。
(2)合作探究,深入体验 学习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感性认识,在愉悦轻松的体验中完成三维目标。
操作要领:教师利用学生课前活动的收获,引导学生开展课堂探究体验活动,通过游戏、表演、讨论、交流、汇报等形式,感悟内容,形成认识。教学必须紧紧围绕主题,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得真切体验,并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师生、生生之间展开平等、真诚的对话,产生思维的碰撞,分享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话谈清、理摆透、情交融、心贴紧的境界,在生生的探究中,在师生的深入探究中,真正达成共识形成体验。探究也因此成为体验式教学的持久动力。
设计的体验活动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紧扣教学目标。活动只是一个中介和载体,我们通过活动体验的分享,是为了帮助学生领悟,实现行为迁移和品质内
化。
(2)要充分预设活动中可能生成的问题,以更好地在课堂中引导、点拨学生思维,实现认识的深化。
(3)深化感悟,反思升华学习目标:在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反思等形式,深化认识,升华情感。操作要领:引领学生通过具体事例深化认识,让感性认识升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个体性。体验的个体性是由人自身的差异决定的。人是有差异的,人的知识基础、能力、生活经历经验及心理品格等等因素的差异使人的体验呈现出个体性。教学中,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在观察、倾听、交流中发现学生的表情变化,感知他们的心理变化,透察他们的思想变化,围绕体验目标即教学目标,通过一个问题的启发引导、一个肯定式的语言评价、一个简短精炼的总结,引起学生自我反思,使学生的个体体验和个体感悟,被引导到一个共同体验和共性感悟中来,使学生的自我建构不断完善、提升。如果不关注学生的个体体验,只是强调自己所要的目标,而生拉硬拽地去总结发表教师的演讲,那么这样的道德教育将失去魅力,失去它真正的效果。
2、引导性。围绕问题进行分析、交流之后要形成自己的认识。在交流形成这一知识的过程中,要体现教师的有效引导。在学生发言中,教师要真诚倾听学生的心声,在倾听中了解学生的体验、学生的认识层面,然后找到学生的感悟,通过及时地肯定评价,有效的问题铺垫,关键的总结提升,帮学生建构起正确深刻的全面的认识。
(4)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学习目标:在学生已形成正确认识基础上,加深认识,深化情感。经过探究、对话获得的结论对学生而言只是经验,要将其内化,充实、发展理性认识,提高学生感知理解能力。
四、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2.9—2013.1)
深入学习领悟体验式教学模式含义及操作程序,培养探究学习技能。
2、实施阶段(2013.3—2013.7)
课堂中尝试运用,引领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
3、总结阶段(2013.8—2013.12)
总结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验证实施效果,提出改进措施。
第四篇:小学语文生活体验式习作教学初探范文
小学语文生活体验式习作教学初探
常州市兰陵小学 王辉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意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新一轮课程改革突出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作文应与学生体验密切相连。生活体验式习作教学能够很好的解决当前小学生写作文时“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本论文在深刻领会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精神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体验式作文教学加以阐释,力求为语文习作教学提供一条新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主写作,写下自己的真情实感,如: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自己真实发生的事情。然后,现在的小学生最怕的就是写作文,而教师也怕教作文。纵观学生的写作现状,教学中的习作练习并没有在作文中得以良好的体现,情况不同客观。教学中极少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忽视了学生体验的激活和情感的引领,整个教学过程中缺乏生机活力。本文结合生活体验式教学模式,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进行探讨,笔者将从理论和实践中对体验式作文教学进行研究,力求为语文习作教学提供一条新思路。
一、生活体验式习作教学的重要性及新构思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运用体验式新学习模式,能使语文教学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活力。在信息技术发达的当今,教学媒体多元化,资源丰富,网络发达,它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体验探究的能动性,实现教学形式的转变,最大限制地减少了教师的讲授,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体验”中增长知识,在“探索”中创新。
体验式作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从学生主体体验入手,为其创设一个特定的“真”情境,让学生身处其中,而获取语言运用的直接经验。体验强调人对事物、生活的亲身经历,强调感受的过程和结果。它是对传统教学只会“讲大课”、“满堂灌”,只重视课堂知识和抽象认识的改造和发展。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显著特点就是“亲历体验”。所谓“亲历体验”,就是意味着习作教学不是一个师生围绕着书本,把知识对象化、目的化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联系自己的生命经验,以自己的理解、想象等去直接地感受、体味、领悟、再认识、再反思、再创造的生命体验过程,同时这也成为一个确证生命、发展生命的过程。体验式
作文教学是让学生作文走向“立诚”的最佳途径,不仅能让学生写自己的话,而且写自己知道得最亲切,感悟得最深切的东西。
二、生活体验式习作教学,引领学生自动参与体验生活
体验式作文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亲身体验,虽然学生每天都有自己的生后体验,但是并不是每一件事情都可以作为作文素材,小学生也无法将生活中的元素融入自己的生活。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观察身边的人和物,喜与乐,怒与哀。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不断的积累写作素材,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这种指导,既可以个别辅导,也可以集体辅导。
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最当自戒的就是生活沦没在空虚之中,内心与外界很少发生联系,却要强不知以为知,不能说不该说而偏要说,这譬如一个干涸的源头,哪里会倾流出真实的水来?”这段话精辟而又切中时弊。要让学生作文流淌出“真实”的水来,就必须把学生从狭窄的课堂和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跳出课本小书,跳出课堂小圈,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跨出校园,让他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在真实的阅读中积淀语言材料,在充实的生活中积蓄情感体验。
作文教学要打破时空限制,把作文引向生活,让学生关注人生,关注社会,与生活沟通,追求的是真实和实用,讲究人文性、实践性和趣味性。跳出封闭的教学格局,把作文引向生活实际,把学生引进社会大课堂,引导他们多角度地看待身边的事物,鼓励他们把生活感受真实地表达出来。只有体验,才会真实,无论是融入社会还是参与活动,最主要的是让学生主体参与、亲自体验,体验大自然的纯真,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体验失败后的自强……大自然是有灵性与秀气,我们带领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引导他们观察、欣赏、感受春天的事物。每次春游或者秋游之后都会涌现出一些优秀作品,大多数学生笔下的景色都是有情有味的。所以,体验生活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是解决学生习作千篇一律之顽疾的最有效方法。
三、生活体验式习作教学,及时捕捉并积累生活体验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是教育的中心”。他还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同样,家庭、社会纷繁多彩的场景也会在他们内心世界激起波 2
澜,教师可以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走进生活,开展参加生活实践活动。如:假期的雏鹰假日小队,参加社区的志愿活动,参观纪念馆等。让学生在不经意间积累活生生的写作资源,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及时捕捉灵感。生活犹如一座矿藏丰富的“宝山”,初看上去,似乎平平常常,但只要睁大眼睛,开动脑筋,就会有新的发现,就能捕捉到平凡生活中的“闪光点”。
生活是一本多彩奇妙的无字书,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之源。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纳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情感。”要让学生留意生活中细微的情感变化,留心大脑中冒出的小理解、小感受,并随时记下它。生活的外延有多大,作文的外延就有多大。我们要努力创造机会,使学生走向社会,亲身去观察、感受、思考生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继而使学生自由表达。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能更多地关注自身以外的奇闻轶事,并有选择地融入自己的作文,从而形成和加深对社会生活体察和洞悉的能力。
四、生活体验式习作教学,生活体验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生活体验式习作教学必须将读与写两者结合起来。在语文教学中,生活体验式习作教学重在引导学生把阅读融入到写作当中,将阅读作为写作的铺路石,只有将读与写两张配合起来,写作水平一定能够得以提升。
生活体验式写作的源泉来源于生活,但是要将生活中的素材幻化成写作,多读是必不可少的。世事纷繁复杂,我们不可能都一一经历过,通过阅读交流等方式理解社会、理解他人,是体验生活的又一重要途径。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的平台,以读促写,做到读写结合。阅读的范围是宽泛的,可以让学生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可以让学生读自己同学的作品,更值得注意的是要发挥语文读本的作用,可以是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内容,以此做小学生写作最好的模板,从阅读中可以得到写作很好的延伸,读与写两者相辅相成。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要向生活“开放”,回归到丰富生动、真实可信、令人向往、其乐无穷的生活。这是作文教学获得解放的理想途径。我们要树立“生活本源”的习作教学理念,牢牢抓住“认识生活、丰富生活、感受生活、表现生活”这一切入点,让我们的写作训练像动画片一样吸引小朋友,既有情趣,又有实效。小学语文生活体验式习作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巩固学生写作能力,3
提高学生写作的想象力。在生活体验式教学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升。同时,让学生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研究成果:
1、学生优秀作文集。
2、教师执教作文课。
3、教师论文一篇。
当然,“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的方法和途径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总结。
第五篇:习作2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2《写自己的长处、本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包括三部分:引语部分暗示了本次习作的要求:写一些自己的长处或本领。两篇例文《我真棒》和《会跳舞的小姑娘》选材离学生生活较近,有利于开阔学生选材思路,让学生从中得到写法上的启示。学情分析
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长处、优点、本领。本次习作在内容上学生有素材可写,每位学生也都希望把自己的闪光点展现出来,因此,人人有话可可写、乐写,还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充满自信的健全人格。教学目标
1、通过一两个具体事例,写写自己最得意的长处或本领。
2、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能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3、能自选或自拟题目。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具体事例,表现自己的长处或本领,内容真实,有一定感染力。教学难点
通过一两个具体事例,写出自己最得意的长处或本领。突破重点难点设想
习作前,开展写前准备活动,让学生自我总结一下有什么最得意的长处、本领,在家里说给爸爸妈妈听,让家长、同学帮助发现自己的长处或本领。为习作准备。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写前指导、做好铺垫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了解自己吗?想让大家了解你吗?能说说自己的长处和最得意的本领吗?
2、交流自己的长处、最得意的本领。
3、课件出示展示本领的图片。(班上同学吹笛子、跳绳、演讲、认真学习、跳舞、做家务的图片。)
4、小结:看来,每个同学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这就是自己的长处或本领。(板书:长处、本领)今天我们就把自己的长处和本领通过文字展现出来。板题:《习作2》写自己的长处和本领。(二)、抛砖引玉,明确写法
1、谈话激发兴趣
怎样才能把自己长处写得有说服力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我们从例文中找找方法吧!
2、自读例文,感悟方法(课件出示例文)(1)这两篇例文各介绍了作者的什么本领、长处?
(2)小作者是怎样把最得意的地方写清楚、写具体的?把你认为写得好的地方画出来,读一读。
(3)想一想,读了这两篇例文,你学到了些什么?有什么收获呢?
3、检查自学情况:
主要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读了这两篇例文,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交流讨论: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把自己的特长、本领介绍清楚,采用想—议—说—评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1)内容:“最得意的”就是自己最值得自豪的、超出别人的,也是别人感到新奇有趣或印象深刻的、易受感动的。(唱歌、跳舞、画画、体育……..)(2)方法:写自己的本领长处要通过自己经历的一两件事情来写,内容要真实、具体。
二、尝试运用,口述习作
1、拟题(教师相机板书,如:“请为我竖起大拇指”,“埋在心底的自豪”等)
2、小组合作
(1)小组内同学相互交流通过一两件事说说自己的长处和本领。语言具体,语句通顺。(2)其他成员边听边想,不通顺不具体的地方相互补充,让对方说得更好。
3、汇报交流,同学互评,教师适时点拔。第二课时
三、妙笔生花
1、独立撰写习作,教师巡视指导,相机个别指导。
2、同学之间相互修改.、教师评议,完善习作
3、誊写。
4、佳作鉴赏。
(1)评选优秀作品,佳作欣赏。小结:如果让文章更吸引读者,还需要大家在今后在遣词造句上多下功夫。
四、全课小结
1、通过分享同学们的习作,老师发现,我们班16位同学都有自己最得意的长处,希望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五、板书设计:
习作2
(写自己的长处、本领)
特点突出
事例典型
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