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课改,作业怎么做

时间:2019-05-12 13:16: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面对课改,作业怎么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面对课改,作业怎么做》。

第一篇:面对课改,作业怎么做

面对课改,作业怎么做

上杭三中李菊连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化,传统的作业观已不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必须进行深刻的重大改革。而作业的改革如果仍是仅站在传统的教学理论视野,将很难找到有意义的突破口和生长点。

一、传统作业是“教”的强化

长期以来,传统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内容日趋封闭僵化,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作业方法、手段、技术日趋单一,注重作业程式规范统一,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作业评价忽视了对人发展的教育激励功能。传统作业的典型代表就是“题海”作业,作业成了教师强加给学生的沉重负担。

出现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教学实践中,教学论被异化为只有教而无学的“教论”,基于“教论”的作业逐渐转向了教师“教的补充”、“教的强化”。作业目的与内容越来越注重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注重重复与模仿,而学生的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则被冷落了。作业过程与评价越来越注重作业本身的客观性,轻视人的主观作用,缺少学生、教师与作业的情感态度的真实互动。即使作业评价有简短的文字交流,也生硬单一,缺乏教育性。目前,我们的作业还十分严重地存在着注重作业程式化、规范化的倾向。有的教师为了应付各级检查评比,甚至让学生抄写课本中的例题例句,结果作业千篇一律、工整规范,极具欣赏性,却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作业过程是

学生的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最理想的生成过程和体现过程,也就是说学生的问题、困惑、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兴趣、需要等应是作业的主要生长点。学生在主体实践中消除困惑、解决或生成问题、满足需要、创新知识以及展示自我、升华自我的过程应是作业过程的本质所在。在应试教育下,作业演变为“教的补充”、“教的强化”,自然也就成了学生的沉重负担,无助于学生的真正成长,失去了作业应有的教育意义。

二、新课程作业的价值观

新课程作业的价值观需要进行明显的转变。传统作业观将作业视为强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途径或工具,追求的是作业终结性的实效。新课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从时空来看,多样化的作业将构成学生课外、校外(家庭、社会)生活的重要生活时空。作业已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激发着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在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又不断生成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探索中成长;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可见,作业将是具有学生鲜明的价值追求、理想、愿望的活动,作业应当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就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态度,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这样作业已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人生需要、学习需要。

三、新型作业展望

1.从集中专制走向自由民主。作业的目的、内容、方法并非对所有的学生都是相同的,每个学生对作业都有着独特的需要、独特的目的。学生身心不同,作业的目的、内容、方法也应因人而异,让作业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作业,即,以人为本的作业。

2.由封闭走向开放。可预见的、早已生成的学科知识作业是封闭型作业,其作用正在下降。开放性作业以师生互动中产生的不可预见的新知识,即师生共同建构、创生课程产生的新知识为基础,带着师生强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应是学生作业的主要内容。另外,新课程向学生生活及社会生活等广阔时空的开放,也使学生作业的天地更为广阔。传统的教师事先确定作业将更多地转向师生共同生发作业。也就是说作业的客观存在性与主观生成性并存。

3.由独立完成走向协同合作。新课程改革纲要已明确指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新课程的生成性、建构性,也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学生面临的作业更多的将是探究性作业,作业过程需要学生密切合作。另外,从作业的时空来看,课程的开放性,使大量的作业已不再是个人能独立完成的,而需要与社区、家庭以及他人协同合作。传统的“独立完成作业”的观念将受到挑战,而合作性作业将成为学生作业的重要理念。

4.作业的评改将由静态的分离式走向动态的参与式。在新课程中,传统的仅凭一支笔坐在办公桌前批改的单一方式面对学生多样化的作业将感到无能为力,而更多的将是参与学生作业过程或间接的参与学生作业过程,进行辅导评改。将来评改作业不再仅仅是教师,而是包括教师、学生、家庭、社区等有关人员组成的共同体,共同参与学生作业辅导及评改,共同关注学生成长。另外,随着信息

技术的发展,作业的呈现方式及评改方式也将数字化。师生间尽管时空分离,但网络技术将使他们将评改变成讨论、交流的对话过程。

5.作业评价将由对纯知识结果的关注转向对学生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新课程作业评价功能将重在帮助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促进学生生命整体的发展。传统的“只见分数不见人”及“非对即错”式的评价将成为过去。另外,在评价方式上,将提倡多元评价(如诊断性评价、自我评价、集体评价等)的相互结合,淡化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注重作业对学生成长的教育发展功能。

6.作业的技术、方式、性质将由单一僵化的机械重复训练式走向主体探究创造的自我建构式,传统的“温故”性作业将更多的转向研究创新性的作业。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必将运用现代教学论、课程论及其它先进教育技术手段,多样化地深化并构建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目前,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入开展,学生搜集、发现、获取信息,分析、评价、优选并加工、利用信息的信息技术与能力将在学生的作业过程中得到凸显。

总之,作业将变成课程动态的生长性的延伸,当然,这种延伸不是机械的重复与叠加,而是对课程意义重建与提升的创造过程。对学生而言,则是学生自我建构知识与人生的生活过程。对教师的教学而言,则是学生对教学的深化过程(而非强化)。新课程论的作业必将成为教学与课程发展的中间激活因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发展的中间激活因子,促进教学与课程逐渐成为一种良性

互动的平衡的“生态系统”,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逐渐成为一种良性互动的平衡的“生态系统”。

第二篇:课改作业透视

外国语学院2010级2班王敏100402003

透析《死亡诗社》的教育问题与

新课改理论的融合与碰撞

《死亡诗社》的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一所名叫威尔顿预备学院的中学里。这个以“传统,荣誉,纪律,卓越”为校旨的学校却遵循一层不变的传统教育模式禁锢学生的思想,湮没了不少的人才。而基廷老师的出现给了这些学生莫大的勇气,让他们丢掉僵化的理论,寻找自己的声音。可这振奋人心的现象最后却以悲剧收场,给了世人狠狠的一耳光,引起了我们的深思!这不得不让我们想到了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评价促学生全面发展,是对原基础教育的重大改革。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透析一下《死亡诗社》与新课改理论的融合与碰撞

一、融合1、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新课程教育改革中,对教师们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教师角色的转变。课堂上教师不再是只会说教的施教者,而要让他们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课堂上凡是学生能读的就让学生读,学生能说的就让学生说,学生能想的就让学生想,学生能讨论的就让学生讨论,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亲自做。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提问时间、读书时间和游戏时间,要改变以往的教师绝对权威、学生绝对服从,师生应平等和谐,教师在保持其教育责任的同时又尊重学生,和学生一起进步,与学生平等对话。要建立一种共享式的新型师生关系,真正地实现师生互动,学生在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友善、宽容和鼓励的同时,和教师一道走出学习的“困境”和心灵的“困境”,获得更多的快乐。而基廷老师就做了最好的角色转变,成为了新课改中教师的楷模形象。

在《死亡诗社》中,基廷是最具代表性的新课改老师形象。他的课总是充满意外和激情。他告诉他的学生们,在理性的现实之下,隐藏着一个梦幻、浪漫的世界,等待着我们去感知。他摒弃了刻板与教条,不用教鞭和体罚,却以诗歌、音乐、运动、以深厚的学识和热诚的心灵,在无拘无束的分享中去开启一颗颗懵懂的心灵。他不仅仅是学生们的导师,更是激励他们成长的精神之父。

2、新的学习方式

新课改要求转变学习方式,提倡合作交流、互动学习,让学生主动质疑、自主“解惑”,使“解惑”不再是教师的专利。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我国基础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并能自觉地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以合作学习为契机,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品质和人格品质。在新的学习方式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紧密联系的,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三者互为一体,又相互促进。在新的“自主、合作、探究”式方法的学习中,孩子们的个性特长和潜能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使他们绽放出自己的光芒!

在《死亡诗社》中,那群孩子们的角色塑造得非常成功。虽然人物众多,但个性却处理的十分鲜明。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尼尔,古灵精怪,胆大妄为的查理,坠入爱河无力自拔的诺克斯,内向羞怯的托德,爱打小报告的卡梅隆,热衷于设计天线、制造电台的米克斯和皮茨,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地自己独立思考,与同伴探究性的进行科学实验,与志同道合的好友们重组“死亡诗社”,这些行为都体现了他们新型的学习方式,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

二、碰撞

1、以人为本的思想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新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的人本主义精神,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证对待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生动、健康发展。人本主义是以研究人为核心的一种理论,它关注人之为人的独特性。人本主义者认为人的发展是主要受自我潜能或自我创造能力支配的,是的人的精力、潜能、愿望以及需要等因素自由组合。人本主义的素质发展机制理论,强调要尊重人的自由选择,并主张外部影响要人道化、人性化,主张教育要解放人的心灵,培养有知识、有灵感和有创造能力的个人。反对非人道主义对人性的奴役和摧残。

新课改的以人为本思想不得不让我们想到了尼尔的悲惨遭遇。在《死亡诗社》中,尼尔无疑是这群男孩中最为优秀的一个。他英俊,善良,开朗,成绩优异又多才多艺。他第一个领会了基廷的话语,也

是他精神振奋地率先重组“死亡诗社”,在激情与梦想的鼓舞下,他在《仲夏夜之梦》中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坐标。面对来自父亲的强大压力,倔强的尼尔还是站上了梦寐以求的舞台,但他的倔强却为梦想付出高昂的代价。声色俱厉的父亲对儿子所思所想并不关心,在自我选择与家庭制约的尖锐矛盾中,他既不想成为父亲期望的那个人,也无力成为真正的自己。于是尼尔决绝地将年轻的生命终结在梦想的祭台。每一个学生都存在自己的特性,教师们应关注学生们的特性,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们的个性发展。

电影《死亡诗社》中的教育现象与我们当前新课程改革既有融合,又有碰撞。它抨击了当前的传统教育的弊端,更加凸显除了新课改的必要性。所以,我们应当高举课改的旗帜,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教师角色的转变,注重新型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挣脱束缚的牢笼,寻找自己的新天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铸就祖国更美好的蓝天!

第三篇:面对课改,我的实践与思考

面对课改,我的实践与思考

下炉小学黄爱红

今年金秋,校园的阳光似乎特别灿烂,也许这一切都有缘于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我们撑起一片亮丽的天空。

容不得半点犹豫,容不得半点心虚,课改的浪潮汹涌而至,“山雨欲来风满楼”,但还是搅乱我平静的教学生活。还没来得及喘一口气,“更新观念”、“互动”、“动态生成”、“平等中的首席”、“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等新鲜名词如急风骤雨劈头盖脸而来。在懵懵懂懂、恍恍惚惚之中,看着大家突然忙碌起来,我的压力骤然而升:不学习,就要落后,不转变观念,就要被淘汰。

于是,我像蹒跚学步的孩童,试着改变曾经不可动摇的教学信条,艰难地迈出了第一步。于是,就有了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思索。于是,在跟孩子们进行交流的时候,在课后反思的时候,在批改作业的时候,我的内心深处都在不停地思考。许多教学的感触和想法像潮水一般在脑海里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波澜,冲击着我的每一根神经,影响着我的教学。于是,我小心翼翼地抓住这些虽说不成熟的,但却弥足珍贵的点点滴滴,与大家一同分享、一同感受:分享我面对课改的实践与思考。

我依托生活,构建鲜活的数学课堂

新一轮的数学课改已经进行两年了,作为教师,我真心地从心底羡慕孩子们。新课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更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等思想,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思维的“积淀”。现行的教材更加紧密联系生活。翻开书本,你往往都能寻找到很多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数学素材:

如教学的例题少了以往那些不可捉摸的、抽象、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应用题或文字题,逐渐变成各种形象生动、鲜活直观的生活情境:买东西、去旅游、做游戏、找规律等事例;数学的作业练习也设计得很有特色,像在《年、月、日》中,教材引入了十二生肖这个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内容:小明今年9岁,属鼠,叔叔21岁,属什么?爷爷属牛,可能是几岁?这样的练习不仅引起学生对《年、月、日》的兴趣,而且加深学生对中国民俗的理解,并培养了学生一定的推理能力……像这样,多方面的提升教材层次,就使得原本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数学课程真可谓是包罗万象,色彩纷呈!

我以“生活”为依托,努力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多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用”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需要“用数学”,着力构建鲜活的数学课堂。

我积极创设生活故事情境“串联”数学知识,让学生臵身于生活的氛围中,在玩中学、学中玩,做到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编了一个妙趣横生的“天线妈妈分月饼”的故事:天线妈妈拿出四块大小一样的月饼分给天信宝宝吃,妈妈先把第一块月饼平均切成2块,分给“迪希”一块。“拉拉”连忙说:“一块太少,我要两块。”妈妈就把第二块月饼平均切成4块,分给“拉拉”2块。“波儿”见妈妈满足了“拉拉”的要求,抢着说:“我要3块”。于是,妈妈又把第三块月饼平均切成6块,分给“波儿”3块。“丁丁”大叫:“我要4块”,妈妈又把第四块月饼平均切成8块,分给了“丁丁”4块。每个天线宝宝都认为妈妈满足了自己的要求,高高兴兴地吃了起来。学生沉浸在故事情境之际,教师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哪个宝宝分到的月饼多?”学生兴致勃勃,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到底谁分得多呢?我又让学生拿出4张大小一样的圆形纸(代替月饼),分组操作分月饼的过程,学生通过操作、观察、验证,得出结论:宝宝分到的月饼同样多。这个鲜活的生活故事的创设,不仅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而且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拉近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悟学习数学的情趣。

数学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已经很难找到不需要数学的活动领域。我努力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收集数学信息、使用数学信息、处理数学信息,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如安排作息时间表、调查商品价格、填写商品发票、记载天气变化情况等。我试着根据相关教学内容,通过数学游戏、数学实践活动来“包装”、“改造”数学知识,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迁移、运用知识。在学习“三步计算应用题”时,我与学生一起“逛超市”。课前师生准备大量的物品在教室里办一个模拟超市,学生准备了一定数额的虚拟人民币。活动中,几名学生自演收银员,其余学生自由购物。学生们对“逛超市”活动兴趣浓厚,积极性高,亲身经历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刚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当有的学生发现买东西过多或东西偏贵而自己手里的钱不够时,能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有的向他人借,有的改买价格便宜的物品。活动后,我布臵开放性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购物经历,编几个数学问题。这样,学生对三步计算应用题有了更深的理解,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实践能力又得到提高。

我想让学生做生活中的 “数学家”!

生活是数学的源头活水。我想孩子们只要能在日常生活中体验数学,有一颗对现实生活的好奇心,有一股自发的数学意识,有一种勇于实践,爱解决数学问题的劲儿!那就足够了!

我将生活与数学链接,在教学中很注意自己的各种方法。在师生交往中,我很注意自己的言语。教师的语言素质决定了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在数学课堂中,要将抽象的数学形象地让学生接受。如在讲循环小数时,我突发奇想地讲了一个故事:“从前,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一个故事:从前,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一个故事……”通过这个生动的比喻,学生很容易感知循环就是“不断重复”的意思,由此得出循环这个概念。

由于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我在教学中还经常借助外在的学具、实物、模型、数学活动、创设情境,把这些隐性活动变成显性的活动,训练他们的思维,让学生 “触摸” 到这些隐性的数学。

教学《元、角、分》,我就结合影片《一个都不能少》中的一个很感人的镜头:某乡村小学师生计算需要搬多少块砖才能换来车费钱的故事情节。我让学生先感受影片中那种氛围,进而使他们在情感上和心理上产生去帮助影片中的老师解决问题的愿望。学生争先恐后地去完成这个任务,去发表他们的意见,在解决自身的数学问题的同时也解决了影片中师生面临的实际问题。这时的教学已不再是单纯的“掌握知识”,而是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教学意义已大大超越了教材本身了。

我喜欢反思、更注重学习!

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我现在正亲身体验着这份喜悦与成功。我开始注意自己的教学行为,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学后不断地反思总结,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素质。

“教然后知困”,在一节课后,我都会想想:我这节课的总体设计如何,教学中各个过程是否合理,教学手段运用是否充分,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还做的不够,课前的预设和课中的生成有多大距离,对于超出课前预设的教学情景我又驾驭得如何,学生积极性如何,学生学得是否高兴,我教得是否愉快,我是否感到成功!……

在这基础上,我还尽可能多地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学习他们的教学思想,从他们的教学艺术中得到启发,得到教益。我常常琢磨着,学习着,行动着,不断地发现,不断地提炼,不断地提升着自我……

在不断的反思与学习中,我的思维渐渐开阔了,对新课程的理解逐渐拨云见日,我之所以茫然,是因为把课改想得过于神秘而无法企及。一位老师说得好,我们虽然没有与课改匹配的教学条件,但多给学生一点关爱,让课堂多一点生命活力,我们总能做到吧!其实,课改只是一次契机,它就是我们一直在做,而且从未间断过的追求,只是一些更富学识的人将它完整归纳并积极推广的教育理念罢了。它并不清高,也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不可能,它是可行的,可以的,也是可信的。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数学也不例外。我想,我正努力地让孩子们开心地去接受数学这份“宝贵的礼物”,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同成长。

第四篇:2013课改

陈家滩小学2013--2014小学新课程改革实

施方案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观念、目标、内容、方法、管理与评价诸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为切实推进课改工作,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纲,以各科《课程标准》为标尺,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深化教育改革,使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创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局面。

二、具体目标:

1、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2、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交往与合作能力,获取新知识,并进行创新的能力。探索与课程实验相适应的教学模式,特别是要引导教师自觉实践“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促进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

3、探索新课程评价机制,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教师提高,推动新课程的发展。

探索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逐步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素质和学校教育质量的科学评价体系,尝试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评价。

4、注重学科整合,改变以往学科缺乏整合的现状,形成新型的新课程体系。

5、以新课程改革实验为动力,促进教科研人员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提高管理、研究、指导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形成一批骨干教师队伍。

6、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家庭、学校、社会各种课程资源。开发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建立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的,体现学校和社会教育资源优势的校本课程体系。

三、保障措施

1、健全机构,完善制度

⑴成立由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任副组长,教师参加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成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指导小组,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实验工作中的核心、示范与指导作用。

⑵认真做好集中备课,与培训、反思、研究结合起来,并作为一项制度规定下来,保证每个教师都参与进来;同时加强课程改革中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并积极推广本校或外地的先进经验。

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新课改工作中的带头示范作用,定期开展经验交流,案例研讨和阶段评估等活动。结合新教材做好典型课的示范教学及讲座。

⑷建立课改实验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分析研究问题,规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建立教学研讨制度,定期召开课改教学研讨会,分析、研究实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建立评比奖励制度,定期组织优秀课(含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论文、优秀课件等评比,对在课改实验中取得显著成绩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2、加强宣传,突出培训充分利用各种渠道,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作广泛的舆论宣传,使学校、社会、家长理解、支持、配合并参与课程改革。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做好课程改革网上培训与网上交流。

3、课题带动,科研推动

采用“培训、实践、科研”三结合的实验工作方式。每学期召开一至两次新课程教学工作研讨会或经验交流会,对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开发、实施、管理,教学方式的变革,评价体系和考试制度的改革,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等问题广泛开展专题研讨,分析讨论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研究落实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四、实验措施:

1、师资培训。“先培训后上岗”。课改工作中教师观念的变革是最重要 的,顺利推进课程改革实验,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和全体教师要参与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制定校级培训方案。培训内容:①小学新课程标准解读;②新课程编写的新理念等;③新教材的使用及教法;④新课程与课堂教学评价;⑤新课程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变革。培训形式:专题讲座、参与式活动、讨论、座谈等。

2、教学研讨。教师教学理念的真实体现在课堂,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研究活动无疑是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1)集体备课。重点探索教材教法,新课程教学设计。(2)公开教学。上示范课,对比课、重点探究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新理念在课堂中的体现。

(3)教学活动评比。优质课评比、课改案例、优秀教学设计等评比活

动,重点探索高效的新课程课堂教学,及时总结推广课改中的经验。

3、优化管理和研究机制。

(1)建立学校课改领导工作制度: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学校课改实验 的组织、管理、协调和实施工作。

(2)建立实验研究制度,加强集体备课,每两周开展一次课程、教材

与教法研讨活动。

(3)及时充实、提高课程实施条件,包括教师、教具及各种设施设备 的选择、提供与扩充。

(4)组织教师在职培训,结合开展新课程“四优”评比活动:优秀实

验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论文、优秀课件评比,促进教师的成长,提高课

程的实施水平。

陈家滩小学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领导小组:

组长:雷榜柱

副组长:陈团

张茹

组员:全体任课教师

第五篇:课改材料

理念引领教学

模式导引课堂

阳城三中是省级示范初中,担负着阳城县初中教育示范的重任。实施新课程以来,全校师生群策群力,潜心实践,多年来,我校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根本,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重点,围绕“课堂变学堂,构建高效课堂”这一中心,深入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构建规范有序的教育教学管理长效机制,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为教育强县作出应有的贡献。学校先后荣获“山西省示范初中”、“山西省义务教育示范学校”、“山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山西省德育示范校”、山西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山西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晋城市素质教育实验学校”、“晋城市科技示范校”、“晋城市学校管理年先进单位”、“晋城市学校管理年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中国教育》、《现代教育报》、《山西教育报》、《太行日报》、《晋城教育》等多家报刊介绍了我校的课改经验,阳城电视台进行了追踪报道。我们的做法是:理念引领教学,模式导引课堂,靠教育科研推动学校发展。

一、理念引领教学。

当前,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实施的课程改革是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重大举措。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要求和实施策略,我把它简要概括为“一、二、三、四、五”工程:一是贯穿“一条主线”,这就是训练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促进“两个转变”,一是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由灌输式教学为主转变为以探究式教学为主,二是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性学习为主转变为以研究性学习为主;三是突出“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是处理好“四个关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知识传承与探究教学的关系,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关系,考试科目与非考试科目的关系;五是大力倡导“五种教育新理念”:生态教育理念,多元智力理念,合作学习理念,个性教育理念,建构主义学习理念。新课改中有10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关键词,这就是:平等、自主、探究、合作、对话、互动、体验、建构、个性、创新。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首先,转变教师观念,我们在全体教师中树立以下理念:

只为成功想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教学质量;

教育是教师的幸福事业,学习是学生的快乐需求;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关注学生的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要求学生养成好习惯,教师首先要有好习惯。

第二是确立课堂改革的指导思想:提出了“课堂教学改革首先从少讲开始”这一具体要求,要求全体教师充分备好每一堂课,重点突出,抓住关键,精讲多练提高效率。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出风格,创出流派。

第三是确立“好课堂”的标准:衡量一节课成功的标准是五个“让”,即新知让学生发现,方法让学生归纳,过程让学生参与,问题让学生探究,作业让学生选择,着力构建“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的活力课堂。强调关注课程标准比关注教材、关注练习更重要。离开成绩去谈改革是没有说服力的。我校倡导立足课堂主阵地,坚持“教师讲课时间不超过20分钟、学生学练时间不少于20分钟、学生参与面不小于80%、当堂达标要在80%以上”的指导思想,真正的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率高起来。

第四是确立“以课题来引领课改”的理念。确立“课堂变学堂,构建高效课堂”的学校总课题,课堂中的教学困惑通过课题来解决。具体的指导思想有: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提出关注学生的学才是最有效的教学。容量大的课堂不一定是有效的课堂。教过了不等于学过了,教完了不等于学会了。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是确立“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理念。我们破除了原有“以教论教”,制定了“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办法。重点是关注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关注教师是如何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教师上课的好坏不再是单一地由成绩来决定,而是通过同行、家长和本班学生的评价来确定的。

十年来,我校先后有王凌义等6位教师获“省学科带头人、省骨干教师、省教学能手”称号;张良蒲、吴书霞等28位教师获“市、县教学能手”称号;吴红卫等35位教师获省、市、县“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称号;常周元、延小软、刘群等5位教师被评为“阳城县名教师”,教师有86人次在各级教学观摩、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奖,有140多篇论文在各报刊上发表或获奖。

二、模式导引课堂

“导、学、问、练、评” 五环节高效课堂模式是我校基于“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以问题解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延伸问题)为线索,以促进学生主动快乐学习(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主解决问题、自主延伸发展)为关键点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它是突出学生主体,突出过程方法,突出合作探究,突出面向全体,突出思维训练的课堂,是“学、思、用”相结合的课堂,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课堂。是师生共同学习、教学相长、互动双赢的课堂。它借鉴了洋思、杜郎口等中学的先进教学模式,立足课堂变学堂,致力构建高效课堂,是新课程的产物。

具体流程为:

(一)导:创景导入,明确目标。这一环节约5分钟。开课后,教师运用多种方式创设学习研究的情景,唤起学生学习研究的兴趣愿望,明确本节具体的学习研究目标要求。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背景、场景、情景(三景)的作用下,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问题学习,教师要对自学时间、内容、方法、标准、检测提出明确要求。

(二)学:自学教材,合作探究。这一环节约10分钟。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根据第一环节提出的学习目标充分自学、独立思考,圈画重点、标明疑难。在此基础上,同桌、小组合作互动互议教材,研讨解决问题。同时学生试做教材上的习题,不会的可再看教材上的提示、例题或互相讨论、询问老师,初步解答疑难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或个别指导。

(三)问:师生互动,讲析研讨。这一环节10—15分钟。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师生互动,针对自学指导中的重点内容及学习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精讲点拨,并适度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引导学生将原有的片断知识从不同角度加以归纳,发现规律,掌握方法,同时帮助学生矫正感知过程中认识和做题的错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教师采用的方法有释疑解惑、典例精讲、点拨提升等。

(四)练:达标训练,巩固提高。这一环节约15分钟。根据学情,对学生开展分层训练和分层达标活动。训练题要精选习题,要分层次,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训练时要加大学生展示面和纠错的力度。达标测评要以基础知识、重点内容为主,测评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通过达标测评,了解学生掌握情况。文科可采取学生记忆、自查、互查、组长检查,最后由教师抽查等办法;理科采取展示和书面练习同步进行,可让学困生展示(展示面要大)、中等生纠错、优秀生讲评。

(五)评:课堂小结,评价延伸。这一环节大约5分钟。学生、教师对本堂教学内容、研究问题和学生的学习研究情况进行小结评价。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内与课外的同步发展,要指导学生联系自然、社会和生活实际,选择和确定专题,以多种形式进行研究,以达到能应用、能迁移知识和能力的目的,使学生巩固加深知识,拓展应用知识,培养学生理解迁移知识和应用创新的能力。

“导、学、问、练、评” 五环节高效课堂模式的实质是什么?我们认为,可以用40个字加以概括,这就是: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开放课堂,群体参与,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气氛和谐,环境宽松,自主参与,个性发展。

当然,“导、学、问、练、评”高效课堂模式是我校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各教师、各班级、各学段、各学科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特点和每节课的具体情况而定,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我们提倡模式,但不是要教师死套模式,更提倡教师自创模式。归根到底,就是要以人为本,致力于课堂变学堂,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十年来,我校就是这样不断强化教育理念,深化教学研究,用理念引领教学,用模式导引课堂的。教育科研成为学校发展的助推器,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连创新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教育佳绩:学校连续九年中考成绩居阳城县第一名;县市中考状元连续四年花落该校:2008年中考段海燕同学以668分夺得全县第一、全市第二名,2009年中考郭凯杰同学以664分夺得全市第一名,2010年中考吴云燕同学以667分夺得全市第一名,2011年中考赵婧宇同学以656分夺得全市并列第一名;2011年中考,阳城三中616分以上118人,全市650分以上11人,阳城三中4人。时代在进步,课程要改革,观念须更新,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继续大胆探索,为走出一条有阳城三中特色的教育教学之路而努力奋斗

理念引领教学

模式导引课堂

祁县三中是祁县规模最大的一所单办初中,担负着祁县初中教育示范的重任。实施新课程以来,我校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根本,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重点,围绕“课堂变学堂,构建高效课堂”这一中心,深入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构建规范有序的教育教学管理长效机制,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为教育强县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我们的做法是:理念引领教学,模式导引课堂,靠教育科研推动学校发展。

一、理念引领教学。当前,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实施的课程改革是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重大举措。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要求和实施策略,我们把它简要概括为“一、二、三、四、五”工程:一是贯穿“一条主线”,这就是训练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促进“两个转变”,一是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由灌输式教学为主转变为以探究式教学为主,二是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性学习为主转变为以研究性学习为主;三是突出“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是处理好“四个关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知识传承与探究教学的关系,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关系,考试科目与非考试科目的关系;五是大力倡导“五种教育新理念”:生态教育理念,多元智力理念,合作学习理念,个性教育理念,建构主义学习理念。

二、模式导引课堂

“导、学、问、练、评” 五环节高效课堂模式是我校基于“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以问题解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延伸问题)为线索,以促进学生主动快乐学习(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主解决问题、自主延伸发展)为关键点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它是突出学生主体,突出过程方法,突出合作探究,突出面向全体,突出思维训练的课堂,是“学、思、用”相结合的课堂,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课堂。是师生共同学习、教学相长、互动双赢的课堂。它借鉴了洋思、杜郎口等中学的先进教学模式,立足课堂变学堂,致力构建高效课堂,是新课程的产物。具体流程为:

(一)导:创景导入,明确目标。

(二)学:自学教材,合作探究。

(三)问:师生互动,讲析研讨。

(四)练:达标训练,巩固提高。

(五)评:课堂小结,评价延伸。

“导、学、问、练、评” 五环节高效课堂模式的实质是什么?我们认为,可以用40个字加以概括,这就是: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开放课堂,群体参与,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气氛和谐,环境宽松,自主参与,个性发展。就是要以人为本,致力于课堂变学堂,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十年来,我校就是这样不断强化教育理念,深化教学研究,用理念引领教学,用模式导引课堂的。教育科研成为学校发展的助推器,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连创新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教育佳绩。时代在进步,课程要改革,观念须更新,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继续大胆探索,为走出一条有阳城三中特色的教育教学之路而努力奋斗

下载面对课改,作业怎么做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面对课改,作业怎么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改范文大全

    课改 催生教学新常态 ——仙源学校2014年教学工作总结 2014年,仙源学校教学工作的总目标是:巩固、扩大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强化“激情、高效、精细”课堂建设,推进“三步·六环”......

    课改材料

    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材料 ——文昌小学 刘辉 一、实施课改的策略和做法 课改是一场革命,也是一场攻艰战,这场战役的胜负,取决于每一个课改实践者能否打破传统教学的坚固堡垒,更新......

    课改[模版]

    课堂分为“预习、展示、反馈”三种课型,呈现出“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类特点,预习课分“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六个环节,这种模......

    课改材料

    东风夜放花千树 课改春潮涌圣源 河南省夏邑县圣源学校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课改大潮正席卷大江南北。改,就会朝气蓬勃,一片光明;不改,只会是死水一潭,没有出路。为了学校的生......

    改作业方法

    一、课堂作业全批全改和部分批改相结合 课堂作业的批改是检查教学效果,获取反馈信息的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其特点应该是及时、认真和准确。课堂作业全批全改,对教师了解学生知识......

    做课

    《华夏之祖》教学设计 北师大天津附中 陈小兵 《华夏之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黄帝及其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原始社会走向终结 2、 掌握原始......

    做课改舞台最美的舞者

    做课改舞台最美的舞者 -----赴益阳赫山实验学校学习的心得体会五里堆中学吴泽强 赫山一行,感受的是震撼,收获的是转变!整整一天的学习,通过听专家讲座、课堂实地听课、与赫山实......

    课改工作总结

    课改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认真学习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以重实际,抓特色,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