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古诗两首》课时作业
20.古诗两首
一、看拼音,写词语。
fãnshāoqiánkūnbǐ mî zhǐ yànfěn ɡǔ suì shēn()()()()děng xiánqīngqìqiān chuí wàn jīliâ huǒ fãn shāo()()()()
二、用“想”组成不同的词语,填在下面的句子中。
1.我()他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的看到一幅画。
2.我们的班主任费老师是一位很有()、很有个性的老师。
3.我的()是将来当一名飞行员。
4.看图作文时,既要仔细观察图画,又要展开合理的()
5.在我军的严密监视和防御下,敌人的()彻底破灭了。
三、按要求改写句子。
1.说话不礼貌的人是不文明的行为
修改病句:。
2.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改成肯定句:。
3.我喜欢夹竹桃。
扩句:。
4.经常阅读课外书,能够丰富和提高阅读能力。(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5.雪山顶上,蓝蓝的湖水透明极了。(改为比喻句)
6.湖边柳枝摇摆。(改为拟人句)
7.如果你是小草,那快乐就是一束暖暖香香的阳光;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一汪清凉清凉的水;如果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快乐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快乐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仿写句子)
四、解释带点的词,说说诗句的意思。
1.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2.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五、填空。
1.《石灰吟》是(朝代)诗人的作品。吟,是。
这首诗赞颂了、的品质,抒发了诗
人,的思想感情。
2.《墨梅》是(朝代)诗人、书画家的作品,这是他的一首诗。
诗人借为喻,在寄予了他、的高尚情操。“梅”是历代文人经常吟咏的对象,如王安石的“墙角数枝
梅。”突出梅花不畏严寒;陆游的“无意苦争春。”
则流露出作者孤芳自赏的情怀。我还想到“。”的诗句。
3.《石灰吟》和《墨梅》都采用的手法,表达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情
怀。郑板桥在《竹石》一诗中也用同样的手法借竹子喻理,“。”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4.你问我春、夏、秋、冬是什么?我就会告诉你:春,就是高鼎笔下描绘的“,拂堤杨柳醉春烟”的烂漫;夏,就是令辛弃疾惊喜的“,听取蛙声一片”的热闹;秋,就是少年王勃吟诵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和谐;冬,就是“岑参眼里的“忽如一夜春风来,”的纯洁。一年四季就是这
样充满着诗情画意。
六、默写《古诗两首》。(写在反面)
第二篇:20古诗两首
20、《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共案)
主备人:陈超 执教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2过程目标:
读中感悟,通过朗读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情感目标:
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1.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2.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王维与元二生平的材料。
2、收集写送别的诗歌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人生自古伤离别。面对自己亲密的知心朋友,我们多么希望能一直相聚,永不分离。可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在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的古代,离别容易相会难,以送行饯别表达深厚的情谊便成为一种习俗,送别也因此成为诗人笔下常见的题材。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古诗二首》就是其中最脍炙人口的两首送别诗。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读出韵味(指名读-——范读——齐读)
三、学习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揭题、解题
①揭题:注意“孟(meng)”的读音及写法。②解题:要求学生完整表达诗题的意思。
2、了解背景(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① 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②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③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3、理解诗意
①学生自学古诗,自学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②集体交流,结合长江图弄懂“西辞”的含义,明确黄鹤楼、广陵之地理位置,理解“下扬州”“孤帆”“尽”“唯”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4、入境悟请
①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②细细品读古诗
黄鹤楼是我国四大名楼之一,昔日黄鹤楼有天下绝景之称,诗中恰逢阳春三月。想象表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感情?
李白这是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李白何来心情赏春呢?他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 课件出示引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感悟“孤帆”
古代水上运输最为重要,而长江自古又是水上交通要道,且扬州是当时的繁华都市,此时的长江一定是过尽千帆,诗中为何说“孤帆”呢?(学生自主感悟)总结:过尽千帆皆不见,心中惟有孟浩然。
5、诵读全诗(配乐《送别》)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学习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寄托了李白对孟浩然深情厚谊,至今被人们传颂,我们再来看看王唯如何抒发与友人的离别情。
1、解诗题 ①轻声读诗题
读了诗题,你有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当评价)这首诗还叫什么名字?(渭城曲、阳关三叠)②二读诗题
送——元二——使——安西
2、知诗人
关于王维你知道什么?
3、解诗意
①自学(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记下自己的解释与感受)
② 汇报(说说自己的收获,看看谁知道的最多)重点理解:浥、更尽、故人
示图理解:渭城、阳关、安西 ③配乐朗读,学生闭上眼睛欣赏
4、悟诗情
①你静静的聆听的时候,你们看到些什么?
②示渭城图,就是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美丽的清晨,好朋友元二就要出示安西了。④阳关以西景象图(课件)同学们,当时阳关以西这是一幅这样的画面?(无尽的荒漠,陪伴他的只有这无尽的荒草。除了沙漠还是沙漠,除了戈壁还是戈壁)
⑤元二要经历30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这一路上,陪伴他的只有这满眼的荒漠,满目的戈壁,深为好友的你,在这离别的时刻,还想对元二说些什么呢?(生交流)再多的话语却道不尽离别意,只能说(引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⑥喝下这杯酒了吗?可我分明感受到这酒里还有点别的滋味,你品出来了吗?这一杯酒够不够?那就再来一杯:(做举杯动作)——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⑦数不清这是第几杯酒了,喝完这一杯,元二该启程了,让我们举起酒杯,在送他一程吧。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配乐诵诗《送元二使安西》
二、延伸巩固入诗境
今天,我们学习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元二使安西》都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这样的别离,真的让人难过。古诗中有很多“送别”的诗。
1、古诗大汇聚
2、选诗齐研读,四人小组,合作研读一古诗,感悟这是怎样的别离?
3、总结:每一首诗都有一个令人心灵震动的“情”字。自古至今,有了情,文字才有了生命的活力;有了情,人间才有了万古不朽的诗篇。让我们再来吟诵这两首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三、课外延伸《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元二使安西》中任选一首,改写成现代散文。
【板书设计】第一首 叙事 依依惜别
写景
第二首 环境描写
劝酒话别 情深意重
第三篇:20古诗两首(定稿)
20、古诗二首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有较强的古诗积累,有丰富的历史知识;(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3)在阅读中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材分析:
《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一首送别诗。孟浩然从湖北到广陵去,李白在黄鹤楼给他送行,作了这首诗时间应当在李白出蜀漫游以后。李白从27岁到35岁的将近十年之间,虽然也到处漫游,但却比较固定的居住在今湖北安陆境外,这时,他认识了当时著名的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他大11岁,本是襄阳(今属湖北省)人,隐居鹿山门,常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这时他正想出游吴、越一带,两位大诗人在黄鹤楼分别,留下著名诗篇。诗题中“之广陵”的“之”就是至的意思。《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这首诗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
3、学情分析:
学生愿意学习古诗,并且背诵积累了一部分古诗。朗诵水平很高,善于画出诗中情景。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评价任务:
1、搜集李白、孟浩然、王维的其他诗作,朗读、欣赏、摘抄。
2、让学生自主选择文中一首诗改写成记叙文。
3、结合自己的感受创作古体诗或现代诗。
4、搜集(如:边塞诗)一类诗歌,比较、赏读、摘抄或写体会。
20《古诗两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鹤、孟、陵,辞、唯”五个生字,会写“孟、浩、陵”等七个生字。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古诗。
3.我能结合注释、工具书、画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学习重、难点
结合注释、工具书、画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课前准备
1.搜集并积累反映人间真情的古诗词1—2首;
2.预习这两首古诗,了解李白与王维的生平;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1、播放《送别》。回忆跟朋友、家人离别时的情景,你的心情怎样?
2、在古代,交通很不方便,分别时易见面难,所以朋友在分别时依依不舍,他们往往都会作诗词相赠,表达对朋友的深情厚谊,这种诗被称为送别诗。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送别诗——
3、今天我们学习李白送别诗的传世之作——《黄鹤楼宋孟浩然之广陵》。(板书课题)
4.出示学习目标。(指名读,齐读,默读都可)
二、自主学习(独学)
1.请同学们拿出学案,开始独学。要求:安静 专注;时间:15分钟。
2.学生自学,师巡视(提醒学生用好双色笔,用红笔标出自己不会的问题,老师注意检查学情)
独学内容
1、了解古诗创作的时间、地点等时代背景。
(1)“烟花三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你从哪里知道的?
【学习建议:抓住“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等词想象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美丽春景。】
(2)你能把这种美的感觉读出来吗?
(3)在美丽的春景中,老朋友要分离了,也许以后再也见不着了,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如何?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李白心想: 孟浩然心想: 【学习建议:通过“一会儿”仰望,“一会儿”远眺等词感受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4)指导朗读(可以结合人物的动作)。
(5)理解几个关于“看”的词语的意思的差别:仰望 远眺 凝视 我还能再说几个含有“看”的意思的词语:
2、理解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意思。(1)练习朗读。
(2)图文对照,理解诗句的意思。
【学习建议:理解诗句的意思时,先在文中画出诗歌中写到的情景,用“文”、“诗“对照来理解诗意。】
(3)通过学习,我理解了下列词语及句子的意思:
故人: 西辞: 碧空尽: 唯见: 烟花三月下扬州:(4)比较句子,体会李白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A、李白站立在长江边,眺望着远方。
B、李白依然伫立在长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你喜欢哪一句话?为什么?
【学习建议:“伫立”是长时间地站立,“凝视”是专注地看,体现出李白对朋友的万般深情。省略号则表现出李白的惆怅和不尽的思念。】
(5)练习朗读,读出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师:时间到----我做好 聚焦----迅速 倾听---认真 师:点评独学环节中的优点及存在问题。
三、合作交流
下面请同学们进入合学环节 1.对子学习2.小组学习
四、展示汇报(班组展示)
时间到---我做好 聚焦----迅速 倾听---认真 1.请同学们到各自的展板前进行预展(检查学情)2.现在我们开始班级大展示。各小组进行展示,师及时点拨、评价
五、达标测评
1、默写古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
2、这是一篇“文包诗”,前三段写李白在黄鹤楼()的情景,后两个自然段写李白在江边(),触景生情,吟诗抒情,抒发了朋友们()之情。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再过十几天你们就要毕业了,就要离开母校,离开朝夕相伴六年的同学,分别在即,有何感想?(心情怎样?)
2.是啊,人生自古伤离别。提到分别,总会使人觉得伤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板书课题,齐读)3.出示学习目标。(指名读,齐读,默读都可)
二、自主学习(独学)
1.请同学们拿出学案,开始独学。要求:安静 专注;时间:15分钟。
2.学生自学,师巡视(提醒学生用好双色笔,用红笔标出自己不会的问题,老师注意检查学情)
独学内容 自学提示:
1、搜集王维的资料。
2、查找资料,理解词语的意思。
使:---浥-------更尽-------------------------
3、理解诗句意思:
------
4、简单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5.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描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意境。6.“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故人”与“故人西辞黄鹤楼”中的“故人”一样吗?分别指谁? 7.“故人”一词与“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中的哪个词相似?体会两位诗人与友人别离时的心态一样吗?为什么? 8.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9、进行描述性的练笔。
b.王维与元二借酒饯行,请想象一下,当时二人会有怎样的表情流露,并会说些什么。
师:时间到----我做好 聚焦----迅速 倾听---认真
师:点评独学环节中的优点及存在问题。
三、合作交流
下面请同学们进入合学环节 1.对子学习2.小组学习
四、展示汇报(班组展示)
时间到---我做好 聚焦----迅速 倾听---认真 1.请同学们到各自的展板前进行预展(检查学情)2.现在我们开始班级大展示。各小组进行展示,师及时点拨、评价
五、达标测评
一、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诗句中带点词语的意思,并写在括号里。1.烟花三月下扬州().. 2.孤帆远影碧空尽(). 3.渭城朝雨浥轻尘(). 4.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我知道黄鹤楼在我国的_______省_____市。我在《 》地图册上找到了它的位置。我还在《 》这本课外书上,了解到了有关黄鹤楼这一名胜景观的特点。
三、你知道李白为后人留下了多少诗?王维的人生经历又是怎样的?你还想了解诗人的哪些情况?请查找课外资料,把你感兴趣的内容写下来。
李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后反思
第四篇:20、古诗两首
20、古诗两首
年级:四年级
单元:第六单元
日期:2012年11月4日
一、划出诗中的生字,并正确、流利地朗读两首古诗三遍,划分节奏。
二、我能用端正、漂亮的字把两首古诗抄写一遍: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搜集相关资料:黄鹤楼、扬州、渭城、阳关等在我国处于什么地理位置?了解李白与王维的生平简介。(任选一个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按照知诗人—读诗文—解诗意—入诗境—悟诗情的方法学习古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古诗多读几遍,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
五、通过反复地读后,想一想,从两首诗中能够体会到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送别老朋友时的心情怎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仔细观察插图,展开想象,用语言准确生动地描述出来。古诗在表达方法上颇具匠心,我要找出来认真揣摩。
六、写出一首其他表现人间真情的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检测:
1.比一比,再组词。
陵()狐()谓()故()凌()孤()渭()敌()朝 zhāo()舍 shě()更 gēng()
cháo()shè()gèng()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别()的情景,送别的时间是(),送别的地点是()。朋友要去的地方是(),表达了朋友之间()之情。
3.《送元二使安西》这首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别()的情景,送别的时间是(),送别的地点是()。朋友要去的地方是(),表达了朋友之间()之情。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题中的“之”意思是()。《送元二使安西》诗题中的“使”意思是()。5.默写古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篇:20古诗两首[定稿]
20、古诗两首
设计者:罗娟娟
教材简析:
本课安排了两首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都是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念设计:
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芬芳;本课以“人间真情”为主题,安排了两首送别诗。体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人与人要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教法设计:教读法
学法设计:反复诵读——想象画面——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对课文的预习。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2、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
3、了解预习情况,指读正音。
4、交流初步感受。(了解这是一首送别诗。板书:送)
二、通读诗文,理解大意。
1、回顾以前学诗句的方法。(如: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2、引导学生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同桌说说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诗的大意。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一)理解第一、二句诗。
1、请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师生互动,明确位置。(教师板画帮助理解。)
2、图文对照,理解“西辞”。教师板书:名楼送
3、抓住“烟花三月”,展开想象。(拓展学生思维,体会“盛世、盛景融名人”的华美画面。)板书:盛景送
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理解第三、四句诗。
1、读读这两句,请学生找出用得好的词语谈感受。
2、重点体会“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1)算算帆影远去直到尽头大约会用多长时间,谈由此产生的感受。(引导体会目送时间之长,情谊之深。)板书:目光送
(2)想象“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体会情深意更重的挚友情谊。)
(3)讨论: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
(引导体会虽然“多情自古伤别离”,但“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的丰富内涵。板书:心随送
(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读诗句,深悟诗情。
1、自由赏读。(尊重学生个性的情感体验,请学生把自己就当作李白,换位赏读。)
2、师生配乐互读,有感情地背读。
3、简略欣赏李白的《赠孟浩然》。(辅助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真挚情感。)
4、请用一个词或用一句感叹的话来形容一下两位诗人的深厚友谊。(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如:情深意长。)
五、阶段总结,布置作业。
1、围绕“朋友间的真挚情谊”做总结。
2、谈话激发学下一首诗和继续搜集这一类诗的兴趣。作业布置:
背诵默写 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已认识的5个生字,会写的7个生字。正确理解“更”“阳关”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意。
3、比较课文中的两首送别诗和收集到的其他送别诗,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好习惯。
4、继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学流程:
一、回顾第一首诗,导入第二首诗。
1、回顾第一首诗内容,并背诵。
2、导入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二、运用学法,自学悟诗。
1、自由组合,学习《送元二使安西》。(愿意绘画的组一个组,愿意表演的组一个组,愿意编成故事的组一个组,愿意理解诵读的组一个组……合作学习第二首诗。)
2、各组汇报交流。(创造美、表达美是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学生用自己擅长的各种方式学习可以进一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3、指导朗读全诗,并熟读成诵。
三、迁移学法,拓展思维。
1、交流课下收集到的送别诗。
2、引导学生体会送别诗的异同,着重让学生领悟这些诗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品味“人间最美是真情”这一真谛。
3、除了送别诗,你还了解什么类别的诗?(如:思乡诗,边塞诗,咏春诗等等,引导学生课外读诗时留意诗歌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上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布置自选作业
1、搜集李白、孟浩然、王维的其他诗作,朗读、欣赏、摘抄。
2、让学生自主选择文中一首诗改写成记叙文。板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