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上20《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0《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依依惜别。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走进诗句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相关的人物、地点的资料,读熟诗句。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的送别诗有哪些?《山中送别》,生齐背。
2、在古代,由于交通很不方便,朋友分别后就很难再见面了,所以朋友分别时往往作诗词相赠,以表达彼此之间的深情厚谊。这种诗被称为送别诗。
3、请大家打开书本第100页,第20课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诗,都是堪称送别诗中的极品,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解诗题
1、生一起把课题读一遍吧。这是一首送别诗,题目中就有个“送”字。
2、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3、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到广陵)
(二)、知诗人
1、谁来说说李白是一个怎样的人?
2、谁来说说孟浩然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读诗句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述了一件什么事?
2、这首诗里面有五个生字,谁愿意来读?(孟、浩、陵、辞、唯)
3、齐读生字。
4、谁能把这首诗读一读。指名读。
5、出示节奏(七言诗,可以是二二三节,用笔划一划节奏。)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师范读,请注意朗读时的节奏。
7、你也想读读这首诗吗?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8、学生齐读古诗。
9、抽读,全体同学当小老师评价,适时鼓励。男、女读。
10、分组比赛读,要整齐、声音洪亮,读出感情,生互评。
(四)解诗意
大家把诗读得这么好,诗句的意思你能读懂吗?其实读懂古诗有个好助手,就是借助书上的注释,我们就可以逐字逐句地读懂古诗,下面请大家借助课后的注释试着弄懂每句诗的意思,不懂的可以同位之间相互讨论。还不懂的可以作记号,等下提出问题。
1、前两句:“故人”是什么意思?(老朋友),指的是谁?“西辞”是什么意思?这里的“辞”字,你们能给它组个词吗?(告辞、辞别)诗中的“辞”字就是告辞、告别的意思。(组词也是理解字义的一个好方法)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孟浩然要沿长江由西向东顺流而下,告辞时自然要向西,所以说西辞。“黄鹤楼”点明了送行的地点,“烟花三月”是什么意思?点明了时间。为什么是下扬州而不是上呢?(因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3、在这千年胜地的黄鹤楼上,在这繁花似锦的三月,诗人本该和老朋友孟浩然共饮美酒,吟诗作赋。是何其的美!但今天,老朋友却离李白而去。心中是多么的依依不舍,请同学们齐读1、2句。
这两句的意思是?
一、二句意思:(古诗有多种翻译法,可以是直译,也可以是意译。)
☆(李白)在(西边的)黄鹤楼送别老朋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里,老朋友坐船顺流而下到东边的扬州去。(出示齐读)
4、老朋友孟浩然的船走了。可是李白还在黄鹤楼上久久地望呀望呀,他在望什么呀? 生:望那只船
5、“孤帆”是什么意思?
6、在唐朝胜世,长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按理说,江南三月,长江上一定有很多帆船,可李白为什么说是“孤帆”呢?因为此时此刻李白的心里只有孟浩然,所以李白自然只看到孟浩然乘坐的那只帆船。
6、从这个“孤”字,你还知道了什么?
这小小的一个“孤”字,就把诗人的离愁别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7、当时的李白孤孤单单地站在那里,看呀看呀,一直看到孤帆远影在碧空尽。“尽”是什么的意思?(消失)。孤帆已经消失了,但李白还在那里久久凝望,此时,孤帆虽尽,什么是未尽呢?(他们的友谊、情谊)真是“帆影尽而情不尽”呀!
8、这是多么深的情谊呀!谁来读读第3句?(请2生读)
9、齐读第3句。
10、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此时此刻,李白望着孤帆远去,江水滔滔,心中一定有千言万语想对孟浩然说,拿起你手中的笔,写出李白当时在想些什么? 出示:故人的船渐渐远去了,李白不禁想:(A,老朋友,我真想陪伴你坐船,将你到广陵;B、好朋友,我真舍不得和你分开啊;C、老朋友,你在他乡一定要过得好好啊)
11、汇报
12、这深深的祝福,这依依不舍,这浓浓的情意,就像这滚滚长江之水连绵不断。让我们一起来读读3、4句。(指导读3、4句)3、4句诗的意思是:我伫立在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舟愈行愈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际。
(五)入诗境—悟诗情。
这首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写景,帆影已消失,而诗人李白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将情与景交融在一起,真是余味无穷。从诗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诗人送别老朋友时的心情怎样?(恋恋不舍、依依不舍,依依惜别)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
三、朗读并背诵古诗。
(1)李白在默默地看着好朋友孟浩然离去,诗句于是在他心中喷涌而出,一起读古诗。
(2)人生离别多,多少年以后,当我们和亲朋好友离别的时候,我们依然会满怀深情地吟诵起这首诗。(齐读)
(3)如果你有机会登上黄鹤楼,你一定会想起这两位好朋友---李白和孟浩然。你也一定会想起这一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4)练习背诵。谁能把这首诗背出来。(5)全班背诵。
四、拓展
1、黄鹤楼这一别,别出了孟浩然与李白的深情厚谊。时隔一年,李白仍久久不能忘怀,他又为这次送别写下了一首五言诗。出示:
《江下行》
李白
去年下扬州,江送黄鹤楼。眼望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帆去远,心相随!多么的情深意长呀!
五、作业
1、回家把这首诗背给家长听;
2、一首古诗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回家找一找由这首古诗改编的歌《烟花三月》听一听。
六、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地点:黄鹤楼(西)广陵(东)
人物:李白孟浩然 时间:烟花三月
表达情感: 依依惜别
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会写2个生字(舍、君)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收集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谁来背一背? 2.师:谁来说说作者李白为什么写这首诗。
3.师:从古到今,人们在离别的时候总是特别的难过。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见证一段深厚的友谊吧。4.师板书课题。(送元二使安西)
二、学习古诗
(一)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师:谁还记得学习古诗的三大步骤? 1.解诗题,知作者。2.读诗句,明诗意。3.入诗境,悟诗情。
师:你们的记性都很好。现在,让我们根据学习古诗的这三大步骤,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1.解诗题,知作者。
(1)师:谁来说说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么解释? 送:送别元二:王维的好朋友使:出使安西:安西都护府
(2)介绍时代背景。唐朝的时候,国势强大,很多国家都想和唐朝建立友好关系,长安城经常有人被派到国外去出使。而每一次出使,对于当事人来说是既高兴又忧伤的事情,高兴的是可以为国家建功立业,做出贡献,忧伤的是要和多年的老友故交分别。这一别就是海角天涯,不知道还能不能再见面了。
安西在哪?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而设的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附近。理解了题目的意思,谁再来读题?(3)简介作者。
谁送元二?生:王维师:谁了解王维?(4)出示王维简介。
王维(公元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山西永济人。他少年聪慧,9岁以文才出名,他通音律、绘画,长于书法,开创中国文人画画风,他的创作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晚年他过着退隐生活。2.读诗句,明诗意。(1)自由朗读古诗。
打开课文,老师有两个要求:1.自由读。2.反复朗读,直到把诗读正确读的很有味道为止。
(2)指名读,正音。
指读古诗,主要从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入手。读完后让其他学生来评价。注意多音字:朝舍更尽
(3)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诗意。(4)汇报。渭城朝雨浥轻尘,渭城(字眼,点明地点):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朝(字眼,点明时间):早上(同朝辞白帝彩云间)浥:湿润(注意字型)
轻尘:尘埃(注意“尘”字的“小”没有勾)解释:渭城早上的雨湿润了道路上的尘埃。客舍青青柳色新。客舍:旅店。新:焕然一新。
解释:旅店外的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焕然一新。师小节:这一句诗都是描写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劝君更尽一杯酒,劝:请。君: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更尽:再饮完。
解释:请你再喝完一杯酒。
师: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维和元二喝了好几杯酒却还没离开,看出他们依依不舍)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向西行走。故人:老朋友。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解释: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师小结:从这一句诗你体会到什么?(诗人与好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3.入诗境,悟诗情 画中物
(1)默读古诗,边读边感受,如果我们为诗配上画,你觉得画面上都有些什么,从诗句中圈出来。
(2)你想画些什么?(边交流边板书:朝雨、客舍、柳色、美洒、故人)画中情
预设一:渭城的景
①、过渡语:是呀,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说说你看到的雨是怎样的吗?从哪里读出来的?
②、指导朗读第一句。
③、柳:道路两旁你又看到了怎样的柳树?从哪句话读出来的?柳色为什么是新的?
④、指导朗读第二句。
⑤、雨后,让我们闭目深呼吸!有什么感觉?(清新、清爽)⑥、指名朗读一二句诗。⑦、齐读一二句诗。
⑧、好一幅朝雨客舍柳色图呀!(师补充板书:图)预设二:美酒故人
①、猜猜看元二要出使安西是怎样的地方?(学生自由发言)③、课件出示地图。
【明确这几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在课堂上出示元二出使安西的地图,这距离大概有3000多公里,横穿了大半个中国。元二远去千里之外,与王维从此天南海北,诗人怎能不留恋呢?这是地域上的距离带来的离别感伤。】
④、课件出示安西阳关的图片,(师:除了沙漠还是沙漠,除了戈壁还是戈壁.)看了图片,使你想到了哪些词?
此时此刻,你就是王维,你想对即将远行的元二说什么? 指导朗读。
⑤、这一杯杯喝下去的只是酒吗?是王维跟元二依依相送的情!
四、赏读古诗。
1、就在他们分别六年后,王维去世了,此次分别竟成了永别,让我们铭记这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吧!读全诗(配乐)
2、不幸的消息传到元二耳中,元二是怎样的心情?(伤心、痛苦)他一句句吟诵着两人离别时的王维留下的诗句。(师读诗题,学生接下去读。)后人还把这诗谱成了曲子。我们来欣赏课件《阳关三叠》)
3、听着这伤感的旋律,让我们铭记这一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吧!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静静地抄写一遍。
4、让我们和着音乐一起把它背出来。
五、作业
送别诗表达了我们离别时的情谊,寥寥几句就流露出友人间真挚的情感,让我们课后关注更多的送别诗。
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板书:景:朝雨客舍柳色
情:依依不舍
第二篇:20 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
学习目标
1、认识“鹤、孟、陵,辞、唯”五个生字,会写“孟、浩、陵”等七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古诗。
3、结合注释、工具书、画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4、积累反映人间真情的古诗词,从中感受友爱、友情的温馨。教学重、难点
结合注释、工具书、画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课前准备
1、搜集并积累反映人间真情的古诗词1-2首;
2、预习这两首古诗,了解李白与王维的生平;
3、课文插页的挂图。第一课时
对联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吟诵一对《红楼梦》中的对联,并写下来: “黄金万两容易得,人间知己最难寻。”
2、导语,揭题。
人生苦短,在漫漫人生路上,除了亲情之外,还有一种情感也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友情。有人说,友情是真挚且宝贵的。的确,正如对联中所说的,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录。今天我们所要学习内容便与友情有关。(师板书课题)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初读古诗,读准读通。
a、生试读,诵读(注意“孟、陵、辞”的读音)。
b.师范读(也可录音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想:古诗描述了一件什么事?你是从哪里听出来的?
2、学法“引路”,自学古诗。
a、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我们应怎样来学习古诗? b.归纳如下学习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3、“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
a、指名简介李白。
b.说说诗题给了我们哪些信息? c.指名学生朗读,注意咬音的准确。
4、明诗意。
a、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熟读古诗。
b、查字典或借助课文提供的注释,把它们“移注”到诗行中,读懂诗句的意思;记下不懂的问题,标注在书中,寻求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不了的,在全班交流。
5、入诗境,悟诗情。
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从具体的诗句中体会到的?
6、围绕“学法”,自主合作学习。(提示:指导各组采用不同的汇报形式,如:介绍李白与孟浩然;说诗句意思,用逐句朗读逐句解释的方法;抓住“黄鹤楼”“之”烟花“"尽...'唯见”等重点词,解释、朗读、品味;抓课文插图,结合自己的理解阐述画面,小组合作将李白与
盂浩然在黄鹤楼边依依惜别的情形表演出来等。)
7、小组汇报、交流。
(提示:在交流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烟花”来想象烂漫的春天景象,并能用
一小段话描写下来,当场点评。)
8、诵读诗句,体会情感。
a.找出一对近义词(孤--唯),想象:当时李白伫立在岸边,他可能做了些什么? b.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李白与孟浩然的心情。
c、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拓展延伸,自主学习
1、出示唐朝王维的《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注释]a、罢:完了;完毕。b.柴扉:柴门。
2、出示自学要求。
a、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该诗。
b.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自学古诗,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尝试赏读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心得。作业
1、背诵两首古诗。
2、预习《送元二使安西》。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上节课所学的两首古诗。
2、在浩如烟海的诗歌王国里,有关友情的古诗也是非常多的,今天老师又要和同学们一同来学习两首古诗。“内外联动”,扩大“容量”
1、先出示课文中古诗:《送元二使安西》,再出示唐代高适的诗:《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释]董大:高适友人,生平不详。曛:太阳落山时的余光,这里指昏暗的意思。
2、学生按照上节课的方法,自主、合作学习这两首古诗。
3、学生交流、汇报。
(形式自选。可先说第一首,也可先说第二首,更欢迎两首一起说。)a、在交流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描述“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意境。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故人”与“故人西辞黄鹤楼”中的“故人”一样吗?分别指谁? c.“故人”一词与“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中的哪个词相似?体会两位诗人与友人别离时的心态一样吗?为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自由“选点”,进行“练笔”
1、请学生就这四首古诗做一番赏析,从中品读出友情的珍贵。
2、师出示小练笔要求:
自由选择下列的一道题,进行描述性的练笔。
a、当时李白伫立在黄鹤楼边,目送着好友的船渐渐远去的帆影,请展开合理想象,把李白的神情、动作等描述下来。
b.王维与元二借酒饯行,请想象一下,当时二人会有怎样的表情流露,并会说些什么。
c、请用具体、生动的文字,将“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场景描述下来。
3、学生练笔,师课堂巡视。
4、师生点评学生练笔。课堂总结
请学生们尝试用一句话谈谈自己对友情的理解。作业
1、默写《送元二使安西》。
2、修改课堂小练笔。
第三篇:20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20、古诗两首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鹤、孟、陵、辞、唯;会写7个生字:孟、浩、陵、辞、唯、舍、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1、设计“预习指引”。
2、制作课件。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是否遇到过与亲人或与同学分别的情形呢?如果有,那么你当时的感觉是怎样的?(学生自由说)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伟大诗人李白送别友人
孟浩然时的情形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课前分享(学生收集的资料,小组讨论全班分享)分享李白、孟浩然、俩人关系、诗歌写作背景、黄鹤楼等资料
三、基础知识过关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孟、浩、陵、辞、唯
四、初读古诗,分享阅读思考(投影古诗)
1、解题
(1)读题目,说理解
(2)理解知识点:黄鹤楼、之、广陵(3)说题目意思
2、你学会了哪些字词,你觉得哪些字词还应该特别注意?
3、你了解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哪些内容,说说你的理解和感悟。4.说说你读这首诗的时候,遇到了什么不懂的问题。5.指名读,正音,读出诗歌节奏美。6.全班齐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美。
五、我的批注与发现(要点提示:1.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的“批注”,选出最能代表小组学习水平的在全班展示。)
1、理诗句,明诗意(1)小组熟读古诗
(2)借助文后注释、学习参考书等资料理解字词,翻译诗句,把词语的理解和诗句的翻译批注在课文旁边的空白处。准备代表小组讲解古诗。(3)全班分享,小组推荐代表讲解古诗。(4)教师小结,强调“西辞”“尽”的理解。
2、入诗境,悟诗情
(1)小组讨论
A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准备小组展示感情朗读
B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候有心情赏景吗?为什么?
C结合末两句诗,体会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2)小组代表全班分享
(3)小组展示感情朗读,感悟诗情
六、总结与拓展
1、自由背诵古诗。
2、积累李白另一首送别友人主题诗歌《赠汪伦》。
七、当堂检测
1、填空
“之”的意思是()。“广陵”是现在的()。“烟花”指()。
“故人”是老朋友,这里指()。因为(),所以说“西辞”。“尽”是()。“唯”是()。
“天际”是()。
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对老朋友()之情。
2、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第二课时:《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目标:
1、巩固已认识的5个生字,会写的7个生字。正确理解“更”“阳关”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意。
3、交流课外其他送别诗,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好习惯。教学步骤:
一、导入
唐朝(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无数诗人,像满天的星斗一样。最难得的是其中不少诗人,能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巧,从各个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一些思想、感情以及社会生活的复杂面貌。
今天,我们将要一起学习另一位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二、课前分享
分享作者王维资料、诗歌写作背景等资料
三、基础知识过关(略)
四、初读古诗,分享阅读思考(投影古诗)
1、解题
(1)读题目,说理解
(2)理解知识点:送、元
二、使、安西(3)说题目意思
2、通过预习你学会了哪些字词,你觉得哪些字词还应该特别注意?
3、你了解了《送元二使安西》的哪些内容,说说你的理解和感悟。4.说说你读这首诗的时候,遇到了什么不懂的问题。5.指名读诗歌,正音,读出诗歌节奏美。6.全班齐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美。
五、我的批注与发现(要点提示:1.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的“批注”,选出最能代表小组学习水平的在全班展示。)
1、理诗句,明诗意(1)小组熟读古诗
(2)借助文后注释、学习参考书等资料理解字词,翻译诗句,把词语的理解和诗句的翻译批注在课文旁边的空白处。小组代表准备全班讲解古诗。
(3)全班分享,邀请两个小组推荐代表分别讲解古诗第一二句和第三四句意思。(4)教师小结,强调“朝” “浥”“客舍”“更尽”“故人”的理解。第一二句写的是景色,第三四句写的是送别这件事。
2、入诗境,悟诗情
(1)小组讨论
小组选出两人,根据诗歌设计简单对白,练习表演王维送别元二情景。
(2)邀请两个小组代表全班分享。
(3)分小组展示感情朗读,感悟诗情。
六、总结与拓展
1、背诵《送元二使安西》。
2、继续积累送别友人主题诗歌《别董大》、《芙蓉楼送辛渐》
七、当堂检测
解释下列词语 “浥”—— “客舍”—— “更尽”—— “故人”——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第四篇:20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雨花台区实验小学
马宁
一、诗词导入 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老师想问问大家有没有看过《中国诗词大会》这档节目?我们今天也来六x班诗词大会,看谁反应快。玩选择题和飞花令。今天我们就学习两首分别跟吟和梅有关的诗歌。(出示课件)
二、准确朗读,把握节奏。
你能读好这两首诗吗?分别找两个学生读一下。(找生读)质疑:这两首都是七言绝句,怎么我发现这两位读的节奏和断句方式却不同啊?到底谁对谁错?(生解释)
总结:一首诗的朗诵节奏要根据诗的意思去决定的,可不要生搬硬套。同学们,诗歌是一种特殊格式的歌曲,很适合吟诵。吟诵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比如这第一首《石灰吟》,我和大家接龙读,我来前半句,你们接后半句。(师生共读)换种读法,男生一句,女生一句。(生生共读)。还有一种是回读,师解释回读,请学生用此方法朗读。评价:同学们读出了诗歌的节奏和韵味,很不错。
三、想象画面,把握特点
不过古人常说:“诗以意境为最上”,要打开意境这扇神秘的大门,非想象二字莫属。不信,你看这几个词(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读一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看完石灰炼制的过程,你有什么感受?(找两个学生)带着这种感受读好这几个词。(个别读、齐读)
引:原来这看是平凡的石灰竟然要经历如此多的磨难,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让我一块带着敬佩之情再读此诗。(配乐朗读)
好一个要留清白在人间,为了这清白,它不惜要忍受——千锤万击,要经过——烈火焚烧、甚至不怕——粉骨碎身,能做到这些,正是源于石灰心中坚定的志向,那就是——要留清白在人间。
四、介绍生平,感受志向
言有尽而意无穷,你觉得于谦十二岁写下这首诗,仅仅是想赞美石灰吗?(生说)
也许了解了于谦那跌宕起伏的一生后,你对这个问题会有更深的理解。出示于谦生平(生读)
此时,对照这首诗,你有什么什么新的发现?(引出于谦高尚的品质)总结:那不怕粉骨碎身的石灰不就是在坎坷中誓不低头的于谦吗?石灰把它的清白留在了人间,于谦又把他的什么留在了人间呢?(生谈品质)
读出那个一身正气、坚强不屈的于谦。(生再次带着感情读)(出示于谦清正廉洁的资料)
谁曾想到,十二岁一首《石灰吟》,竟然成了他一生的追求。那就是:粉骨随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齐读)
五、总结方法,自学《墨梅》
总结我们用了什么方法学习《石灰吟》的? 根据要求,自学《墨梅》这首诗。
(学生汇报交流诗歌意思,重点提示淡墨痕)谈论人物形象时,相机提问墨梅与王冕有什么相通之处?进一步强化托物言志的写法。不在乎外表,不要人夸的墨梅,不给达官贵人作画的王冕都有一副傲骨。再读此诗,读出墨梅的淡雅和诗人远大的志向。
六、总结写法,拓展升华
同学们,如果让你选择,你是当一块纯白无暇的石灰,还是一朵淡雅清香的墨梅?(生说说选择的理由)
相机评价:选择做石灰,就选择当一名战士,要有那粉骨碎身全不怕的气概;选择做墨梅,就选择当一名寒士,要有只流清气满乾坤的傲骨。
不管选谁,我们至少要知道这种借助事物表达志向的写法叫——托物言志。
同学们,老师搜集了不少写梅花的诗歌,我知道写不同事物,代表不同的志向,你看同样写梅花,表达的志向是否相同呢?(注意诗中梅花的特点)(生说梅花代表的志向)
作业:朗读《练习六》中的《马诗》,搜集作者生平资料,研究一下这首诗歌托物言志的写法!
板书:
20古诗两首
石灰吟
墨梅
会读
托物言志
会意
战士
寒士
会想
会联
第五篇:20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20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知诗人、明诗题
1.出示古诗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预设:是送别诗,生词:黄鹤楼 孟浩然 广陵(解释介绍朗读);李白送孟浩然,)
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孟浩然:李白的朋友,《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广陵:今江苏扬州
2.古诗的题目意思是:(1)“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二、读诗文(第一首诗)
1.请学生读准下列五个字的读音、记住字形:孟(mèng)、浩(hào)、陵(líng)、辞(cí)、唯(wéi)。自己把这首古诗多读几遍(自由读)。2.根据文意划分古诗停顿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孤 帆 /远 影 /碧 空 尽,唯 见 长 江 /天 /际 /流。(自由读、指读、齐读)
三、抓字眼,明诗意
1.请你们再读一读古诗,借助注释等方式了解这首古诗的大意,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提出来?
(1)第1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西辞:(图片出示)明确黄鹤楼、广陵的地理位置“下扬州” 烟花三月:(出示图片)下扬州:沿着长江顺流而下
指名读诗,概述诗意,我们一起来说说。请你们将这首诗的意思记录在书上(2)第2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理解 :“孤帆”:一只船 尽:消失 碧空尽:在碧蓝的天空消失。唯:只 指名读诗,概述诗意,看课件,//请你们将这首诗的意思记录在书上。
2.根据刚才我们说的,哪位同学能连起来给我们讲讲这首诗的大意,读诗文,我们一起说一说大意。
大意:我和老朋友在黄鹤楼辞别,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老朋友要顺流直下到扬州去。我伫立在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舟越来越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见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向天边流去。
四、品字词,悟诗情 讲述李、孟真挚友谊的故事。据说李白常在黄鹤楼上与人饮酒赋诗。有一天,他听说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隐居在附近的襄阳,便立刻前往拜见。孟浩然听说李白来了,顾不得整理衣冠,赶忙来到堂前。李白一见孟浩然,抢上一步说:“孟兄,李白早知道您诗名天下,特来求教啊!”“哪里哪里,贤弟过奖了,过奖了!你才华横溢,我也久仰了呀!”两人一见如故,从此一起游山赏月,饮酒赋诗,谈人生,谈抱负„„就这样,好几个月形影不离。不久,孟浩然要到江浙一带远游,李白有事不能同往,特地选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送行。望着帆船远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于是一首千古名诗诞生了„„
1.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深厚情谊?
(1)“孤帆”:并不是指浩瀚的长江上面只有一只帆船,而是说诗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好友坐的那只船上。“尽”字和“唯”字,将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送的情形巧妙的展现出来。
(2)抓住“远影”,算一算帆船远去直到尽头大约需要花多长的时间?(体会李白目送帆船远去时间之长,对友人的情感之深。)帆船已经消失了,李白还在翘首相望,似乎要把自己对朋友的深深思念之情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李白此时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
(3)请你们带着自己的体会将这首古诗再读一读,谁能来做一回李白,把这种感情念给孟浩然听。
(4)“碧空尽”想象一下,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帆影“尽”而情“不尽”)
诗人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寄情于浩荡的一江春水,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诗人的深厚友谊:情深意长。
2.请同学自己练一练有感情地诵读这首古诗。抽背 课时作业:课堂作业本
语回:2.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并写诗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知诗人、明诗题)
1.指名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学习《送元二使安西》,根据学习第一首诗的经验我们知道了古诗学习的方法是:知诗人,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品词句,悟诗情。
3.《送元二使安西》:读题目,理解“使”:出使,诗题:王维送元二出使到安西。安西:指安西都护府,今新疆库车附近。
二、读诗文
1.请学生读准下列字的读音、记住字形:朝(zhāo)舍(shè)君(jūn),自由读古诗,了解大意。
2.根据停顿读一读古诗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三、抓字眼,明诗意
1.请你借助下面的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这首古诗的大意。有问题可以先提出来。(1)渭城朝雨浥轻尘,(2)客舍青青柳色新。
渭城(字眼,点明地点):指的是秦时咸阳城,汉代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朝(字眼,点明时间): 早上(同朝辞白帝彩云间)
浥:湿润(注意字型)轻尘:尘埃(注意“尘”字的“小”没有勾)解释:渭城早上的雨湿润了道路上的尘埃。(2)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旅店。新:焕然一新。解释:旅店外的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焕然一新。(这一句点明了送别的地点、时间、和环境氛围,写作者看到的景象)
(3)劝君更尽一杯酒,(4)西出阳关无故人。
劝:请。君: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更尽:再饮完。解释:请你再喝完一杯酒。
师: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维和元二喝了好几杯酒却还没离开,看出他们依依不舍)
(4)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向西行走。故人:老朋友。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解释: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四、品字词,悟诗情
(1)通过你们的讲解,一幅朋友送别图似乎就在我们的脑海中展现,王维和元二到底是怎样一对朋友呢?请你再默读古诗,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雨”“柳”总有种离别的愁绪。
“劝”“更”“尽”“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体会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2)过渡:酒已经记不清喝了多少了。车马已经准备好,此次相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时间能走的慢一些吗?安西能离我近一些吗?可能吗?(出示安西和渭城的距离)体会古人离别容易相聚难,所以诗人在离别的时候分外的依依不舍。让我们一起将这种感情读进去。当时最高级的交通工具马车的速度平均每天能行驶2 0公里,不眠不休,也得走150天。(3)而不幸的是,王维在元二走后的几年便去世了,而他们这次的告别也成为了永别,谁能将王维这份深厚的告别读给元二听,请站起来,我们一起像他那样读给元二听一听。
(4)王维借雨、柳、酒表达他的依依不舍之情。李白借孤帆、江水、目光抒发对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你们能不能将这些诗句记在心中,来背一背。课外送别诗积累:
我还知道: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课时作业:完成语文课堂作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