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让学生形成及时交作业的习惯?范文
怎样让学生形成及时交作业的习惯?
对于学生不及时交作业的现象,很普遍。在5班,我不只是强调一次,老师说什么时候交作业,就什么时候交。可是,一个多礼拜了,交作业情况还是那么的糟糕,拖拖拉拉的。对于这种现象,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不可以不管,不可以让他们形成懒散的习惯。对此,我觉得以下方案可以在5班实行
(1)了解情况
了解学生不及时交作业的原因,是学生不知道做什么作业,还是他们忘记做作业,还是作业做完了但是却没及时交给组长。
(2)及时解决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把页数和题号抄在黑板上,并让学生做标记以防学生不知道做哪个题目;管理好各组组长,培养优秀组长,选好优秀负责的课代表,组长及时提醒组员当天需要做的作业。
(3)奖惩制度
对于积极上交作业的小组实习奖励制度,不仅加小组积分和个人积分,还要当堂予以肯定和奖励。对于不及时上交作业的小组,则实行惩罚制度,并教导他们。
可是,如果那些经常不及时交作业的学生,是因为不会做作业题目,又怎么办?逼迫他们及时交作业,可能会出现另一种现象,那就是抄他人作业以便于交差。学生肯学是好事,可是学生是为了交差,为了应付老师才去学习才去写作业交作业,长期下来,学生不但没学到什么知识,反而一直在紧张的环境下学习,会造成心理不健康。对于这些后进生,我们要鼓励他们勤于思考,敢于思考,常关心他们,给他们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有些学生说,老师经常不及时批改作业,做了作业又不及时反馈,所以长期下来,对学习不感兴趣,对作业是否及时上交也没什么概念。对于这点,我还是深有感触。来学校正式上课已经有10天了,对于作业批改情况,我觉得自己还是做的好一点点。
其实,学生最在乎的,还是老师肯定的眼神和被老师关心关注。所以,在执行班规的前提下,还是要多多了解学生关心学生。
第二篇:怎样培养学生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张丽君
怎样培养学生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张丽君
学生的任务是学习,作业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现在有个别学生不写作业,甚至带动了一部分学生也不完成作业,大有蔓延的趋势,这让老师们感到特别头疼,我想这不光是态度问题,更是习惯问题。应该怎样培养学生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一、教师方面
1.作业要适量,要具有趣味性和层次性。教师在布置作业之前要细致筛选,不要布置一些机械重复的题目,可以根据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设计层次题,不让学困生感到吃力,甚至当成一种负担。作业的形式可多样,具有趣味性。比如适量的书面作业,或者是口头上的作业,或者是查阅相关的资料,或者是一次实践活动。
2.作业批改认真并及时反馈。让学生体会到写作业的幸福感。老师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评语,评语要具有鼓励性、启发性、建设性,还可以写上等级,比如“优”“良”“及格”等,将一段时期获得“优”的次数进行统计并且评一评哪些同学进步了,设立进步奖项,低年级的孩子除写评语外,还可以贴小贴画或画个笑脸等。
3.教师不要只注重考试成绩,更要关注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注意培养良好的班风,形成正确的舆论,不但设立个人的单项奖,还要设立以小组为单位的集体奖项,让学生们之间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二、家长方面
1.充分发挥校讯通的作用。老师可将每天的作业用校讯通通知家长,让家长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并且尽可能在孩子遇到困惑时给予帮助。
2.定期召开家长会。召开家长会的目的不是告状,而是对家长平时教育孩子中的一些困惑进行一些方法上的指导,让家长们互相交流自己的经验做法。可以利用开家长会的契机给家长上课。
3.个别家访。对于个别学生的表现,可采用家访的方式。要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与家长共同商讨解决的办法,千万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手段解决问题。
三、学生方面
1.让学生明确作业的重要性。提高学习成绩是每个学生的心愿,作业是对当天所学内容的复习和巩固,可以有效的查漏补缺,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
2.加强辅导,提高效率。要求学生把写作业当成一种测试,要求学生按时交上作业,要求学生有疑难问题及时问老师。
3.争优创先,享受成功。作业一旦成为负担,便成为学生的烦恼,因而我教给学生每完成一项作业,就要像欣赏艺术书法作品一样欣赏自己的作业,把攻克难题看作是又过了游戏的一关,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欣赏,享受成功,让做作业成为乐趣。
总之。教师要更新观念,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中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促进他们有效的完成作业,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篇:怎样纠正学生不做作业的习惯?
怎样纠正学生不做作业的习惯?
我在学生做作业时适时提醒他要抓紧时间,在不听的情况下,我就站在他身边。
二、在上课时,我经常点他回答问题,他总是对答如流,兴趣浓厚。我经常在这方面表扬他,他显得很兴奋。
三、当学生有困难时,我总是留给他来解决,他那个高兴劲简直没法形容。
四、留有家庭作业时,我就在他作业本上写清楚家庭作业的内容,让学生家长帮忙督促其孩子完成作业。
1、抓起点。学生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刚开始他们都会很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包括做作业),一个星期以后慢慢露出自己以前的坏习惯,两个星期就原形毕露了。所以刚接触学生就应该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坚持一个月,以后不会再会为学生“懒”、“习惯太差”而发愁了。
2、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毕竟是学生,老师多想一些方法,专门针对他们,只要能把学生兴趣培养起来,就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作业就更不在话下了。3、改变观念。“态度决定一切”,所以还可以从改变他们对学习的看法入手,多与之谈心,多予以赏识和鼓励,在亲其师的前提下,谈做作业的重要性必要性。并且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拿他和同等学生进行对比,同样的教室同样的老师同样的作业量,同样层次的水平,为什么别人能完成得很好,你就不能完成呢?然后慢慢表扬,小心呵护他们的进步,这样,一定可以改变一些学生抄作业现状的。
4.每个人都有软肋,懒学生也有,老师只要有心,肯定会发现,针对软肋约定你们之间的小秘密,让其上课认真听讲,对其多照顾一下,只要老师讲的知识学会、会用就行,学生做作业最终目的是老师讲的知识学会、会用。
6.应该分析原因,这样的孩子一般比较聪明,上课的时候思路很能跟的上,但是学习不踏实,比较浮漂,还是应该多和家长交流,争取家长的配合。
7.亲切谈话,晓之以情。通过谈话,使他们认识到写作业的意义,反思自己的不足,引导他们坚持经常,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8.对学生多采取鼓励的办法,对于学习中的困难要及时给以指导.9.对交作业和作业完成较好的学生予以表扬、奖励.树立榜样的作用.10.对孩子要有耐心、爱心,与他们经常谈心,首先让孩子爱上你这位老师,才会对你安排的作业感兴趣。
第四篇:如何让学生养成写作业的习惯
如何让学生养成写作业的习惯
对于写作业,这是学生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它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思考和运用,也可以帮助我们教师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的情况。作业是对课上教学的有效延伸,是课堂学习的巩固和深化,是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要手段。对学生来说,通过作业,可以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作业中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及时请教老师,从而纠正错误,改进学习方法。对于教师来说,布置家庭作业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教师可以及时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发现学生学习的难点和弱点。但在我们日常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因为讨厌写作业而产生厌学情绪,经常遇到一些学生不做作业的现象。
那么造成学生不做作业原因各都是那些呢?
一、写作业速度慢。做作业时坐姿歪三扭
四、书写潦草、格式不规范;同时做作业时常左顾右盼,吃东西、爱打岔。作业布置的一多就完成不了,对作业埋三怨
四、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做作业习惯。
二、作业有难度导致作业不会做。由于学生上课时没有理解课上所学的知识,造成学习障碍,可是懒得去问,又不想方设法去解决,就这样置之度外。对作业产生畏惧从而导致作业不写或乱写一通。
三、学生懒惰性太强。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特别是小学生。学生年龄小天性爱玩,总管不住自己。回到家不是先看电视,就是先吃吃喝喝;有的打电脑游戏,就是不能做到:现做作业后玩耍。
四、缺乏应有的监督。现在不少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爷爷奶奶围着转,娇惯的不能行。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有的是因父母是双职工,工作较忙、下班迟。放学后没有人管束等。这些原因都是学生不能按时按量完成作业的原因。
那么如何让学生按要求写作业呢? 我尝试以下解决方法和大家分享:
一、依据教学的进度和目的选择习题
1、做习题一定要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经过精选,每一题都有明确的目的。为此我们必须结合备课,亲自做习题,去领会教材的精神,发掘教材和习题的联系,了解练习题的难易度和解题方法,选用合适的,删改不合适的,增补空缺的。总之,布置个学生的作业题需要经过筛选,要尽力做到是每一道题都能为教学目标服务,为提高学生的能力服务,还要注意少而精,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
2、作业要注重基础,又要体现能力。
教学中的“吃大锅饭”和“一把尺子”量到底,使学生在学习上产生恶性循环。为了解决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问题,首先要解决他们的信心问题。教学中不但要关注他们的课堂表现,更要关注他们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即作业完成的情况。作为教师应该从作业布置中承认他们的差异,努力减轻他们学习上的压力,给他们尝试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树立自信心,给他们学习上的快乐,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业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个体差异。它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确保“优等生吃的精,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饱”。
二、向学生讲清楚作业的目的和要求。
1、提醒学生在做作业之前,必须做好复习、掌握和熟记有关知识;每次作业都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完成;作业要求整洁,格式规范,答案准确;对批改后的学生作业要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总结经验,找出错误的原因,纠正的办法,并在此基础上让出错的学生重做一遍。
2、让学生明白做题的目的是帮助理解和掌握书中的原理和内容的,而不是为做题而做题。许多同学不会做习题时,不是发现了问题一定要把它弄明白,而是立刻问同学,答案一抄了之,所以就没有达到做习题的真正目的。做习题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思维的过程,一般应是由简到难。先通过问答、填空、判断和选择等类型的题目达到辨别概念和记忆内容的目的。然后再利用书中的原理、定理和公式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随着题中所给条件的难度不断加深,你的思维不断地得到发展。许多同学不愿意做简单记忆的工作,一上手就想解难题,结果是概念不清,公式、定理不熟,难题做不出,简单的又不做,最终浪费了时间。
三、做好批改作业工作。
1、为了调动学生进一步改进作业质量的积极性,我们可以采取一题多评,逐次提高等级的策略。当作业发给学生以后,如果他们能够纠正错误,弥补不足,或者补充更好的解题方法,就可以视情况给以提高等级,调动他的积极性。在评语中就可以加一些鼓励引导性质的话。
2、适当改变作业的批改方式,不仅可以弥补对错判断方法的不足,还能从学生解题思路、能力、习惯、情感、品质多方面综合评价了学生作业,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形成创新意识;更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对于学习好的学生作业,不仅仅要求做对,而且解题方法要简便,一题多解,书写认真;对于中等程度的学生,要在做错题的地方加批语,指出原因,并进行提示;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多收多改,当面批改,告诉他们如何做,为什么。
4、教会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找出纠正方法,学生如果能够自己分析学习中产生错误的原因,找出预防和纠正的办法,就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经常性利用上课时间,对前一次的作业做一个简单明了的总结。
四、让作业变得有趣。
提倒作业,大家首先会和“枯燥”联系上,由于紧张的教学时间和紧凑的教学内容,使我们一线教师深深感受到,没有一点作业进行训练,仅仅靠每天的四十分钟时完全不够的。但是,如何让孩子们高高兴兴地做作业呢?如何让孩子们的作业更加有趣味性?如何能够让孩子既巩固知识又不觉得是负担呢?
1、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而提高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里的做不再是原来单纯算,而是含有一定得实践意味。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亲身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实践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实践性的数学作业更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亲自探索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例如学习了高矮,让孩子们寻找身边比自己高的人、比自己矮的人和同自己高矮差不多的人;学习了统计,布置学生调查班级同学喜欢的图书,调查身边的人的生日。在调查活动中,学生体验到统计的必要性,学会收集、分析数据。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学生创造出许多新的收集、记录数据的方法。这些通过学生动手实践的数学作业更能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让学生更能全身心地投入,从而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
3、让学生玩,使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鉴于此,游戏就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学生在游戏中边玩边学,学中有玩,玩中有学。因此,游戏形式的作业,是学生最喜欢的,最符合他们的天性。如学习乘法口诀,让孩子们与同伴、家长玩对口令游戏和闯关游戏等;学习观察物体时,我们设计的“摸一摸,猜一猜”的游戏作业巩固学生对各种形体的认识;学习了混合运算,有趣的24点游戏就成为我们当天的作业„„ 学生在这些游戏作业中兴趣浓厚,感觉到数学作业就是一种享受,有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五、注重作业的评语,对于作业完成情况适当的表扬。
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声暑天寒。”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尤其是孩子,鼓励孩子会使他们更加健康发展,而批评打击的一句话,会让幼儿变得畏缩。要看到孩子的进步,让孩子也看到自身不断增长的智慧和力量。有意识的表扬,对与幼儿良好学习行为的养成无疑有着积极意义。孩子受到鼓励后,学习热情和思考探索的积极性会很高。
评语是一种作业批阅的方式,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进步。将评语引入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既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1、评语可以指导学生做题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学生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观察、分析、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老师可以利用评语进行方法指导,根据指导,学生不仅找到了错在哪里,而且知道为什么错、怎么改正;“方法太好了,可要细心呀!”、“解得巧,真聪明”、“你肯定有高招,因为你是我的骄傲”。不指责质量特别差的作业本,相反,应尽量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鼓励的语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你准行!“”你的进步很大,因为你付出劳动。“”看到你在进步,我万分高兴,希望你更上一层楼。“这种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充满了希望。从而会使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评语可以拓宽学生思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利用评语适当给予启发,以帮助激发学生的潜能,激活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尝试运用知识的迁移利用评语:“解得巧、方法妙”肯定其独特见解的学生。对有的题可用多种解法而学生只采用了一种,可以写上:“还有更好的解法吗?”“爱动脑筋的你肯定还有高招!”。这样的评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开启心灵,驰骋想象,验证归纳总结应用;使他们敢于大胆的去想去做,敢于尝试;教师在学生的作业书写、格式以及算理过程要严格把关。这些是体现良好学习习惯的外在标准。例如,对于学生由于粗心出错,首先要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励希望,改正缺点。这样,一方面不打击其自信,另一方面使其纠正不良倾向,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总之,老师和家长要教育孩子认真地完成作业。作业不能及时完成时,要采取措施,应让孩子意识到作业的重要性。同时作业需要辅导时,家长要耐心进行辅导。对孩子进行督促,辅导,检查,时间久了,孩子自然就会形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
第五篇:怎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界山小学校本培训材料——
怎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好习惯,方法,训练
内容简介: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气力=后期教育花一吨的气力,好的学习习惯行成越早越有益。学生应该养成哪些好习惯,教师该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好方法,要持久训练培养好习惯,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校配合,共同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就是说小时候形成的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一、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不仅与学生的智力有关,更重要的还与学生是否有良好学习习惯有关。好的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自动的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也就是说到了一定时候,学生会自动地学习。好习惯包括: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通俗来讲,好的学习习惯就是,上课听讲,课后独立完成作业,认真预习、复习,写字姿势端正,作业要干净,能够采取各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包括借助多媒体自主学习。好习惯会终身受益,有一个公式: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气力=后期教育花一吨的气力,这说明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越早越有益。
二、怎样科学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会使大脑释放出“内啡肽“(大脑神经递质的一种),它让学生处于一种极为放松,无压力的状态,并且想重复这种体验,因此学生便能自动自觉的学习。当学生得到肯定时,脑里又会释放出”多巴胺“,这是大脑奖励机制的主要元素,也是动力的来源。当学习没有兴趣时,我们往往没有在增加兴趣上下功夫,而是用压迫、斥责、否定、惩罚等方法驱使学生返回书本。这些方法启动了“痛苦—恐惧---逃避”的保护机制,于是学生产生了很大的抗拒力,想方设法避开这些感觉的来源----学习。有位学者曾把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向上的积极性比作撒在学生心田里的一粒小小的火种。当这粒火种在学生心中点燃的时候,就像面对需要点燃的一堆柴草,小小的火种落在上面,风大了就会吹灭,风小了燃不起来,柴草太紧了不透风,太松了又聚不起火,柴草潮湿了点不着,这时候,你要小心呵护这小小的火苗,要“哄”着它一点点,旺起来,最后成为熊熊烈火。产生兴趣的最佳方式就是在课堂中加入:神秘、新奇、节奏快、变化多、意想不到、挑战、比赛、证明有能力、可以帮助人、可以得到肯定等10种最容易用到的价值。
(二)教给学生好方法
空姐在训练微笑时要露出8颗牙齿,因为露出8颗牙齿的微笑最灿烂。对理解力差的学生,要求更应该非常明确。比如
①及时改错的习惯。
让学生准备一支红笔。随时改正自己练习本、试卷上面的错误,以鲜艳的红色改正,加深印象,然后用一个本子,将这些改正过的错题收集起来,以提示自己,避免出现类似错误。教师明确规定改正方法,检查时间,可以通过展览的方法加强学生的交流学习,逐渐形成及时改错的习惯。
②高效学习的习惯。
不少学生,学习“磨”得很,心不在焉,边学边玩,事倍功半。学生往往不会掌握时间,教师要指导他,该学时学,该玩时玩。可以教学生定时定计划,自己跟自己比赛,合理安排好学习时间。最重要的是教学生给自己提出学习内容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一旦坐到书桌前,就进入适度紧张的学习状态。每次学习之后,要评价自己做得如何,教师及时给以检查和鼓励。
(三)培养好习惯要持久训练
行为主义的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一般情况下,一种行为重复21天就会初步形成一个习惯,如果坚持90天,则可能养成一个稳定的习惯,习惯成自然。只有养成了习惯,好行为才会稳定,甚至自动化。“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因此培养学生好习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决不能给他们讲一番大道理,然后撒手不管。而要始终如一,日复一日地进行训练,习惯养成的必要步骤要不断的强化,不断地让学生实践。特别是自觉性较差的学生,由于多种原因,他们有时表现看起来还可以,稍加放松,他们又会反复出现不自觉的坏习惯。我们可以在作业内容及作业量上适当调整,区别对待学生,善待学生,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千万不能一出现坏习惯就采取极端的措施去伤害学生。一次又一次地伤害他们,这样会让他们自暴自弃,情况将越来越糟。理智地爱学生,把爱与严结合起来,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要求和耐心地训练,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四)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多赞扬,少批评。但是赞扬中只简单的说;”好、很棒、很乖、这样才对”,和只强调学生的成功,也会带来问题,在赞美中要直接说出学生受到表扬的原因,要强调学习的过程比成绩更重要。很多学生没有耐性把事情做好,但同时又渴求老师的称赞,这样的学生容易养成“走捷径’的行为模式,甚至采用不老实的方法。这种学生长大后往往追求侥幸,没有耐性,做事华而不实,只要能取得效果,甚至愿意做违规的事情。那么,怎么的赞美才有成效呢?例如,学生默写得了95分,在称赞他的话中要强调“你的默写得了95分真是太好了,我看这是因为你昨天晚上专心练习,没有看电视,这样专心集中精力把书读好,真好,真有价值。”这样有智慧的赞美有针对性,能够培养学生努力把过程做好的能力。
(五)家校配合,共同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长出好庄稼,只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才可能培养出智力优秀、聪明活泼的孩子。父母要以身作则,热爱学习。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妈妈看韩剧一集又一集,时常因为剧情哭的稀里哗啦,却别过头来告诉孩子好好学习。孩子惧怕家长的权威,表面服从,但是他心不在焉,竖着耳朵听电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教重于言教。若父母饭后捧一本书,伴一杯清茶,端坐书桌前,伏案写作,孩子耳濡目染,也会经常看书、学习。在培养训练的过程中,家长要与孩子共同成长。但同时家长需克服以下的问题:
1、不可以有劲全往孩子身上使。很多家长,尤其做妈妈的,自己停止成长,不努力提升自己,而将压力全放在孩子身上,这不是爱,这是转嫁自己的焦虑。
2、不可以把“理想自我”强加给孩子,不要让孩子成为证明自己的工具。
3、不要在不自觉中把自己当成债主,甚至逼着孩子还债,从而站在了孩子的对立面。亲情关系变得紧张。老师与孩子最终的关系是学习关系,而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爱。不要让爱迷失。家长要让孩子把自己当成朋友,能把心里想的及时和家长交流。这期间学校老师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只有在老师、家长、学生三方面积极配合,互相沟通,学生才会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一位教育家说过:“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在每个学生心中最神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学生的心同你的话发生共鸣,你自身需要同学生的心灵对准音调。”我们要努力地寻找到开启不同学生心灵与智慧的钥匙,从内心深处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经常反复地给他们讲道理,让他们在科学的教育过程中各方面行为潜移默化地得到强化,学会自主学习,从而慢慢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