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化工安全复习资料
《化工安全技术与环境保护》复习资料
1、停工检修项目应做到“四定”,分别是指定项目、定质量、定进度、定人员。
2、安全检查采取日常检查、定期检查、专业检查以及不定期检查等四种检查方式。
3、防止静电危害的方法有接地法、泄漏法、中和法以及工艺控制法等几种。
4、三级安全教育指班组、车间和厂级三级安全教育。
5、国家标准GBl3690-19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按主要危险特性把危险化学品分为8类。这8类危险化学品分别是: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放射性物品和腐蚀品。
6、常用的灭火剂有:水、泡沫、干粉、水蒸汽、惰性气体(氮、二氧化碳、四氯化碳)和卤代烷(1211、1202)等。
7、安全标签内容包括化学品及其主要有害组分标识、警示词、危险性概述、安全措施、灭火方法、批号、索取提示、联系方式以及应急咨询电话。
8、化工的污染与治理中的“三废”是指废水、废气、废渣
9、当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化学品气体的浓度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时,工人必须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
10、有毒有害物品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由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
11、对于不宜进行通风换气的缺氧作业场所,应采用空气呼吸器
12、可燃气体的爆炸下限数值越低,爆炸极限范围越大,则爆炸危险性越大
13、发生粉尘爆炸的首要条件是粉尘热分解或干馏作用释放可燃气体。
14、为保证消防安全,在灌装易燃液体,容器应留有5%的空间。
15、氧气瓶和乙炔气瓶工作间距不应少于5米。
16、如果触电者已经呼吸中断、心脏停止跳动,在现场可采取的急救措施有施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17、安全阀是一种泄压装置。
18、《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并应与员工宿舍保持安全距离。
19、《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
及生命安全的工艺、设备
20、污染物排放指标COD是指生物需氧量
20、装卸危险化学品使用的工具应能防止产生火花
21、化学性爆炸亦可称为瞬间燃烧
24、火灾使人致命的最主要原因是窒息
25、选用安全阀时,其排放量必须大于设备的安全泄放量。
26、黄磷属于自燃物品类化学危险品(D)
27、声音强度在多少以下时不会对人的听觉造成损伤85dB28、下列属于紫外线产生的危害的是皮肤伤害皮肤伤害
29、属于防坠落的设施的是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
30、高空作业指的是坠落高度在基准面2米以上(含2米)
31、下列污染物属于颗粒状污染物的是雾尘、粉尘、烟尘。
32、高空作业,附近有高压线时,电压等级小于110KV时的安全距离是2米。
33、控制物料输送速度属于工艺控制的法静电防护措施。
34、HSE代表的是健康、安全、环境
35.《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所称重大危险源,是指生产、运输、使用、储 存危险化学品或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 元。
36.急性苯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慢性中毒主要为造血系统的损害。
37.控制生产性毒物的根本措施是生产密闭化、自动化。
38.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39、经清洗置换后的设备,管道在动火前应进行分析,取样分析时间不得早于动火前半小时。
40、毒物进入眼内时,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时间不少于15分钟。
41、防火防爆安全装置分为阻火设备和防爆泄压设备两大类。
42、使用干粉灭火器时,首先应先拔掉保险销。
43、当低压接地或大电流装置接地时,均可发生跨步电压电击。
44、氯气、一氧化碳属于工业毒物。
45、二氧化碳能引起温室效应。
46、运送爆炸、剧毒和放射性物品时,应按照公安部门规定指派押运人员。
47、干冰接触皮肤造成的伤害属于热力灼伤。
48、触高压电后,如果触电者衣服干燥,可用一手抓住触电者衣服,拉离电源。
49、各类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应本着“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
50、对于化工从业人员来说,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51、在潮湿的容器内检修而用电灯照明时,照明电压不得超过12 V;在比较干燥的容器内,而且有妥善的安全措施时,可采用不高于36 V的照明电压。进入容器内部检修,应使用12 V或24 V的低压防爆灯或手电筒;检测仪器的电压超过36 V时,必须采用绝缘良好的软线和可靠的接地线。
52、灭火的基本方法是,根据着火三要素这一特点,只要消除或破坏掉某一个条件,燃烧就会停止。所以灭火的基本方法有以下4种:隔离法:将着火物体与可燃物隔开,由于没有了可燃物,火也就自动熄灭了。窒息法:阻止空气与燃烧物表面接触,或用不燃物冲淡空气,使燃烧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自熄。
冷却法:将灭火剂(如水),直接喷到燃烧物体上,使燃烧物的温度降到燃点以下,燃烧即可终止。化学抑制法:使灭火剂参与到燃烧的反应中去,起到抑制反应的作用,使燃烧停止。
53、化工生产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火灾、爆炸、人员中毒与窒息、高温、噪声、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等。
54、人类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是:水环境污染、大气环境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资源短缺、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生减少。
55、扑救电器及其他带电设备火灾时,应与电工合作,首先切断电源,切断电源后的电气设备灭火方法与扑救一般的火灾相同,如需带电灭火时,应注意选择灭火剂,初起火灾可用二氧化碳、四氯化碳、“1211”、“1202”以及干粉等,这些灭火剂不导电,但需要注意人体与带电体之间的距离。扑救电机火灾时,最好不用干粉,以免留下粉尘。用直流水枪、喷雾水枪扑救带电的电气设备火灾也很有效,但要在断电的情况下才能使用。
56、压力容器的特点是什么?
压力容器的定义为了与一般容器(常压容器)相区别,只有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的容器,才称之为压力容器:
1、最高工作压力≥0.1MPa;
2、内直径≥0.15m,且容积≥0.025m2;
3、介质为气体、液化气体或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标准沸点的液体。压力容器的分类。
57、水体污染的危害:①有毒性和刺激性;②有机物浓度高;③PH不稳定;④营养化物质较多;⑤恢复比较困难。
58、化工企业的工作服必须是棉制的,因为化纤服装穿着在人体身上,随着人体的活动,不断摩擦产生并积累大量静电,在静电放电间隙内产生火花,易导致易燃易爆物质燃烧爆炸,同时化纤服装燃烧时产生有毒物质,并粘附在人体皮肤上加重伤害程度。
58、案例分析题
案例1:公司技术发展部9月28日发出节日期间检修工作通知,其中一项任务就是要求污水处理站宋某和周某,再配一名小工于10月1日至l0月3日进行清水池清理,并明确宋某全面负责监护。10月1日上午宋某等三人完成清理汽浮池后,下午l时左右就开始清理清水池。其中一名外来临时杂工徐某头戴防毒面具(滤毒罐)下池清理。约在下午l时45分,周某发现徐某没有上来,预感情况不好,当即喊叫“救命”。这时二名租用该集团公司厂房的个体业主施某、邵某闻声赶到现场。周某即下池营救,施某与邵某在洞口接应,在此同时,污水处理站站长宋某赶到,听说周某下池后也没有上来,随即下池营救,并嘱咐施某与邵某在洞口接应。宋某下洞后,邵某跟随下洞,站在下洞的梯子上,上身在洞外,下身在洞口内,当宋某挟起周某约离池底50公分高处,叫上面的人接应时,因洞口直径小(0.6m×0.6m),邵某身体较胖,一时下不去,接不到,随即宋某也倒下,邵某闻到一股臭鸡蛋味,意识到可能有毒气。在洞口边的施某拉邵某一把说:“宋刚下去,又倒下,不好!快起来”邵某当即起来,随后报警“110”。刚赶到现场的公司保卫科长沈某见状后即报警“119”,请求营救,并吩咐带氧气呼吸器。4—5分钟后,消防人员赶到,救出三名中毒人员,急送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抢救。结果,抢救无效,于当天下午2时50分三人全部死亡。
试分析上述案例中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1、直接原因:
硫化氢中毒导致死亡,防毒面具只有在空气中氧含量大于18%,有毒气体浓度小于1%的环境下有效。
2、其它原因:
(1)进入容器、地沟或窖井等有限空间内进行施工作业,作业前应对易燃、易爆、有害气体进行(仪器)分析并办理作业许可证;
(2)作业时应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具,并设专人监护,监护人员必须配备相应的应急物品(如上述作业必须有: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绳索等)。
(3)出现险情后,在未采取有效措施的情况下盲目进池施救,导致事故扩大。
(4)领导安全知识不足、生产作业的安全管理缺失、员工安全教育缺乏都是导致事故必然发生的重要原因。
案例 2:武汉市江岸区黄陂街3.19爆炸事故
2013年3月19日晚上10:03武汉市江汉区黄陂街85号一存放清洁剂、香精调料日用品仓库违规储存危化品,因泄露燃烧引发爆炸造成1人死亡,16人受伤,90平方米仓库炸毁,附近楼房不同程度损毁。
事故原因:据调查分析推断事故是因为事主违规混存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其中储存的双氧水(氧化剂)发生泄露,与乌洛托品(还原剂)及有机物接触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能量积聚,引燃储存的物质,进而引爆氯酸钠、硝酸钾、硫磺粉(爆炸品)。
试分析上述案例中事故发生的其它原因有哪些?
1、急功近利,非法经营,违反《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
2、非法仓库、仓库地址选址不当,紧邻居民楼,安全间距不足;
3、未经培训,安全知识匮乏,缺少对危险品危害的认识;
4、未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缺少专业专职管理人员;
5、未建立相应的危化品管理制度,管理混乱,随意储存,违规违章混存易燃易爆品。
5.某化工厂未经扩试即行生产引发重大爆炸事故
案例3 :某化工厂未经扩试即行生产引发重大爆炸事故
某化工厂是一家生产有机颜料、乳化剂、轻纺助剂等化工产品的国有企业,由于染料中间体的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废硫酸,难以处理。该厂曾于某年与上海某知名大学退休教师管理委员会签订了“改进三甲基苯硝化技术”的合同,拟引进技术在染料中间体生产的工艺路线上进行改造,使之不再产生废酸。这一任务由该校化学系1名退休教授和1名退休副教授具体承担。
某年4月,2名退休教授在实验室完成了以醋酐取代硫酸的60 g物料小试工作。于6月初与1名退休高级工程师一起到厂,对生产设备进行了改造。教授在确认设备改装符合要求后,决定在生产装置上直接投料进行生产现场试验。6月14日8:15开始投料,8:35反应釜突然发生强烈爆炸。反应釜体从车间2楼震落到底楼,釜盖飞出11 m远,搅拌器电动机飞出22 m多远,厂房倒塌。教授和1名操作工当场死亡,站在稍远处的6人被锅内喷出的物料严重灼伤,另有9人受到不同程度的灼伤或机械外伤。
试分析上述案例中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1、违反技术改造的基本程序,将未经小试鉴定,未经中试的不成熟技术,用于企业的工艺改造。
2、对工艺路线本身危险性认识不足。所用的基本工艺路线是用醋酐取代硫酸,与硝酸混合进行硝化反应。这条工艺路线本身具有较大的危险性。
3、用反应设备没有进行认真的技术分析和验证。因釜体大而投料相对少,物料仅浸没釜体底部7.5 cm,使搅拌器的搅拌作用大大降低。
4、重要的是,反应物料的液面离温度计底部还有40 cm,温度计只能反映出气相温度,而不能反映出液相温度,因此操作者错将气相温度当成液相温度去控制。
第二篇:化工生产技术复习资料
1121、2补考辅导
一、填空题
1、八八大基础原料
2、对于化工企业来说,自然资源包括哪些。哪些资源属于化石燃料,为世界上85%左右的能源与化学工业提供了原料来源。
3、石油的一次加工和二次加工方法?
4、天然气主要成分是什么?何为干气?何为湿气?
5、合成气主要成分?它是化学工业重要的基本原料,其主要用途是转化为液态燃料和生产工业有机化学品,试说出几个产品。
6、水和空气(对于化工生产来说)
7、乙醛氧化制醋酸的主要设备为氧化反应器,工业生产中采用何种反应器?按照移出热量方式的不同,氧化塔有两种形式?
二、名词解释
1化学平衡定律;2.煤的直接液化;3.化学工业;
三、计算题
会平衡常数技算及计算反应初始时各原料的浓度。
四、问答题
1.请分析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乙苯脱氢生产苯乙烯工艺中加水蒸气的作用有哪些?
3.请简述合成氨反应器的结构。
五、综合题
请画出氨的冷凝分离法的方框简图,并说明氨的分离原理。
第三篇:化工传递过程复习资料
第一章 第一节 流体流动导论 流体是气体和液体的统称。流体由大量的彼此之间有一定间隙的分子组成,各个分子都做着无序的随机运动。因此流体的物理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是不连续的。一.静止流体的特性
流体静止状态是流体运动的特定状态,及流体在外力作用下处于相对静止或平衡状态。1.流体的密度
2.可压缩流体与不可压缩流体 3.流体的压力
4.流体平衡微分方程 5.流体静力学方程
二.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 1.流速与流率
若流体流动与空间的3个方向有关,称为三维流动;与2个方向有关,称为二维流动;仅与1个方向有关,则称为一维流动。在化学工程中,许多流动状态可视为一维流动。流率为单位时间内流体通过流动截面的量。2.稳态流动与非稳态流动
当流体流过任一截面时,流速、流率和其他有关的物理量不随时间变化,称为稳态流动或定常流动。只要有一个随时间变化,则称为非稳态流动或不定常流动。3.粘性定律与黏度 4.粘性流体与理想流体 5.非牛顿型流体 6.流动形态与雷诺数 7.动量传递现象
第二章 第一节 动量传递概论 按照机理不同,可将动量传递分为分子动量传递和涡流动量传递两种。前者指层流流动中分子的不规则热运动引起的分子迁移过程;后者为湍流运动中的微团脉动引起的涡流传递过程。二者统称为动量的扩散传递。此外,流体发生宏观运动引起的动量迁移过程称为对流动量传递。
一.动量的分子传递与涡流传递 1.分子动量传递与传递系数
分子动量传递:由微观分子热运动所产生的动量传递。2.涡流动量传递
当流体做湍流流动时,流体中充满涡流的微团,大小不等的微团在各流层之间交换,因此湍流中除分子微观运动引起的动量传递外,更主要的是由宏观的流体微团脉动产生的涡流传递。
在层流流动的流体内部,流体质点无宏观混合,各层流体中间的动量才传递主要靠分子传递;而当流体做湍流流动时,动量的传递既有分子传递又有涡流传递。但研究发现,由于流体黏性的减速作用,湍流流动的流体在紧靠壁面外的流层中仍处于层流状态,其动量的传递为分子传递。因此,在壁面处流体层中发生的动量传递机理为分子传递。
第三章 第一节 曳力系数与范宁摩擦因数 1.绕流流动 曳力系数又称流体阻力系数。流体作用于颗粒上的曳力对颗粒在其运动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与流体动压力乘积的比值。2.封闭管道内的流动 范宁摩擦因数f
第四章 第一节 边界层的概念 普朗特边界层理论的要点:当实际流体沿固体壁面流动时,紧贴壁面的一层流体由于黏性作用将粘附在壁面上而不“滑脱”,即在壁面上的流速为零;而由于流动的Re数很大,流体的流速将由壁面处的零值沿着与流动相垂直的方向迅速增大,并在很短的距离内趋于一定值。换言之,在壁面附近区域存在这一薄的流体层,在该层流体中与流动相垂直方向上的速度梯度很大。这样的一层流体称为边界层。在边界层内,绝不能忽略粘性力的作用。而在边界层以外的区域,流体的速度梯度则很小,几乎可以视为零,因此在该区域中完全可以忽略黏性力的作用,将其视为理想流体的流动。
边界层厚度:当流体的流速沿壁面的法向达到外部流速的99%时的距离为边界层厚度,通常以δ表示。边界层厚度δ随流体的性质(如密度与黏度)、来流速度以及流动距离而变化。
第五章 第一节 湍流的特点,起因及表征
湍流的特点:a.质点的脉动 b.湍流流动阻力要远远的大于层流阻力 c.由于质点的高频脉动与混合,在于流动垂直的方向上流体的速度分布较层流均匀。
湍流的起因:流体由层流转变为湍流,需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漩涡的形成;2.漩涡形成后脱离原来的流层或流束,进入邻近的流层或流束。漩涡的形成取决于以下因素:流体的黏性、流层的波动,边界层的分离和当流体流过某些尖缘处时,也促成漩涡的形成。流体的黏性即是形成旋涡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它又会对旋涡的运动加以阻挠。因此黏性对流体的湍动既起着促进作用又起着制约作用。此外,微小的波动是形成旋涡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湍流现象的产生不仅与流动的内在因素有关,同时也与外界因素有关。湍流的表征
1时均量与脉动量 2.湍流强度
第六章 第一节 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 一 热传导(导热)傅里叶定律
热导率:数值上等于单位温度梯度下的热通量,其表征了物质导热能力的大小。二 对流传热
对流传热是由于流体的宏观运动,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相互掺混所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对流传热只能发生在有流体流动的场合,而且由于流体中的分子同时在进行着不规则的热运动,因而对流传热必然伴随着导热现象。工程上比较感兴趣的是固体壁面与其邻近的运动流体之间的热交换过程。在化工生产中经常见到对流传热过程有热能由流体传到固体壁面或由固体壁面传入周围流体两种。三 辐射传热 辐射传热:由于温度差而产生的电磁波在空间的传热过程。辐射传热的机理与导热和对流传热不同,后两者需在介质中进行,而辐射传热无需任何介质,只要物体的绝对温度高于绝对零度,它就可以发射能量,这种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向空间传播。
描述热辐射的基本定律为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理想辐射体(黑体)向外发射能量的速率与物体热力学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在工程实际中,大多数常见的固体材料均可视为灰体。灰体是指能够以相等的吸收率吸收所有波长辐射能的物体。灰体也是理想物体。
四.同时进行导热、对流传热及辐射传热的过程。
第七章 第一节 稳态热传导 一 无内热源的一维稳态热传导 1.单层平壁一维稳态热传导 2.单层筒壁的稳态热传导
二 有内热源的一维稳态热传导 三 二维稳态热传导
1.物体内部的结点温度方程 2物体边界上的结点温度方程
3二维稳态温度场的结点温度方程组
第八章 第一节 对流传热的机理与对流传热系数 一.对流传热机理
二.温度边界层(热边界层)三.对流传热系数
第九章 第一节 质量传递概论 一. 混合组成的表示方法 1 质量浓度与物质的量浓度
a 质量浓度:单位体积混合物中所含某组分i的质量称为该组分的质量浓度
b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混合物中所含某组分i的物质的量称为该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1 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
a 质量分数:混合物中某组分i的质量占混合物总质量的分数称为该组分的质量分数。b 摩尔分数:混合物中某组分i的物质的量占混合物总物质的量的分数称为该组分的摩尔分数。
二.质量传递的基本方式 分为分子传质和对流传质 1 分子传质
a 分子传质又称为分子扩散,由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产生的物质传递现象。b 费克第一定律 2 对流传质
三.传质的速度与通量 1 主体流动现象 2 传质的速度 3 传质的通量:单位时间通过垂直于传质方向上单位面积的物质量。传质通量等于传质速度与浓度的乘积。
a 以绝对速度表示的传质通量(总传质通量)b 以扩散速度表示的传质通量(扩散通量)
c 以主体流动速度表示的传质通量(主体流动通量)d 各传质通量之间的关系
组分的总传质通量=分子扩散通量+主体流动通量
第十章 第一节 一维稳态扩散的通用速率方程 分子扩散可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中的扩散几种类型
第十一章
第一节 对流传质的机理与对流传质系数 一 对流传质机理 二 浓度边界层 三 对流传质系数
1.对流传质系数定义:固体壁面与流体之间的对流传质通量为NA=kc(cAs-cAb)即为其定义式。
2.对流传质系数的表达形式
a 等分子反方向扩散时的传质系数
b 组分A通过停滞组分B扩散时的传质系数
第十二章
第一节 热量和质量同时传递的过程 一 湍流下流量和质量同时传递的过程
a 热量和质量同时稳态传递的基本微分方程 b 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的速率方程
二 空气-水物系中热量和质量同时传递的过程
a 湿球温度:少量的液体组分A蒸发到大量的流动气体组分B中所达到的稳定温度。利用这一特征可以测定气体的湿度。最常见的是用来测定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例如湿球温度计,就是利用此种特征测定空气湿度的典型装置。b 水冷塔内的传热和传质
增湿过程是指提高气体内某种蒸汽含量的过程,降低气体内某种蒸汽含量的过程则称为减湿过程。增湿系指气相,冷却系指液相。典型的水冷塔为逆流式机力通风或自然通风的填料塔。⑴水冷塔内温度分布及浓度分布⑵水冷塔内的平衡曲线和操作线⑶传递单元数和传递单元高度。
C 水冷塔填料层高度的确定 水冷塔的设计,最主要是确定填料层高度步骤如下:⑴做平衡曲线⑵做操作线⑶做气焓差与夜温差之比为斜率的直线⑷计算气相焓的传递单元数⑸计算填料层高度z。
第四篇:化工安全(范文模版)
化工安全化学工业生产在国民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化学产品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化学工业危险性很大,与机械、电子、钢铁、纺织等行业相比,由于使用、处理和生产的化学品绝大多数属于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的物质,容易引起火灾、爆炸或者中毒,造成群死群伤和重大财产损失的火灾爆炸或中毒事故。化工生产中使用的设备、生产操作条件也存在着高温、高压,例如石油化工中的脱硫装置压力为15Mpa,乙烯裂解温度为800-900℃,也给化工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危险性。由于以上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存在,化工生产一旦发生火灾、爆炸或者中毒等事故,无一不在社会或局部地区产生强烈影响,给社会造成巨大的伤害,给企业带来不可弥补的经济损失。
事故的发生,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但是,事故造成的后果是可以从防范角度上控制的。从安全哲学的观点看,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绝对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但目前的安全科学技术还没有发展到可以预防和预测所有事故的程度。化工生产的各个环节不安全因素较多,具有事故后果严重,危险性和危害性更大的特点,因此对安全生产的要求更加严格,客观上要求从事化工生产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必须掌握或了解基本的安全知识,适应现代化生产的客观要求,实现安全生产。
第五篇:安全复习资料
交通安全:交通安全是指在交通活动过程中,能将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的状态。交通安全的组成要素:法规,工程,教育,环境,能源
道路交通事故: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其组成要素:车辆,在道路上,在运动中,发生事态,违章,过失,有后果
其现象即具体形态:碰撞,碾压,刮擦,翻车,坠车,爆炸,失火
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随机性,突发性,频发性,社会性,不可逆性
道路交通系统的组成:是由人,车和路(含整体环境)构成的动态系统。人车路被称为道路交通系统的三要素。
道路交通安全研究还需要的相关知识有:道路工程,汽车工程,交通心理学,行为学,气象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知识
视力包括静视力,动视力和夜间视力
年龄和性别与反应:一般来讲,在30岁以前,反应时间随年龄的增加而缩短,30岁以后咋逐渐增加;同龄的男性比同龄的女性反应时间要短。知觉可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等类型 行人的交通特性是由行人的心理特征决定的,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1.行人决定是否横穿道路的主要依据是自己与驶近的汽车间的距离;2.行人结伴而行时,在从众心理支配下,往往互相以对方为依赖,忽视交通安全而导致事故;3.多数行人横过道路时,只注意一个方向的交通车辆,往往是自己闯入了驾驶员的行驶空间而导致交通事故。4.在行人走捷径的心理支配下,往往会突然闯入驾驶员的行驶空间;5.部分行人对汽车性能不甚了解,在“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支配下,错误的认为汽车是人控制的认为汽车不敢撞人,听到喇叭也不避让,不知汽车常会失控而导致行人事故
儿童行人的行为特征:1.儿童穿越道路时,不懂得观察和确认是否安全;2.儿童常常跑步穿越道路3.有成人带领市,儿童对成人有依赖性,认为有成人保护可以任意行动4.儿童身体矮小,眼睛距地面高度低,视野比成人狭窄,对交通状况的观察受到限制5.儿童经常在道路上玩耍
酒驾对交通的危害:1.醉酒使人的色彩感觉功能降低,视觉受到影响2.醉酒对人的思考,判断能力有影响3.醉酒使人的记忆力降低4.醉酒使人的情绪变得不稳定,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语言和行为5.醉酒使人的注意力降低6.醉酒使人的触觉感觉性降低。驾驶疲劳:是指驾驶员长时间连续驾驶所产生的疲劳其产生原因:1.睡眠不足2.长时间或长途驾驶3.驾驶员的身体条件与健康状况等4.车内外环境的不同 驾驶疲劳对安全行车的影响:1.疲劳会使驾驶员的驾驶机能失调,下降,给行车安全带来不利的影响2.疲劳后,动作准确性下降,有时发生反常反应3.疲劳后判断错误和驾驶错误都远比平时多
酒驾法规:车辆驾驶人员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毫克,小于80毫克为饮酒驾驶,每百毫升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80毫克为醉酒驾车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包含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内容,即操纵性和稳定性。操纵性是指在驾驶员不感到过分紧张,疲劳的情况下,汽车能遵循驾驶员通过转向系及转向车轮给定的方向行驶;稳定性是指汽车在遇到外界干扰是,能抵抗干扰而保持稳定行驶的能力。制动性包括制动效能(包括制动距离和制动减速度),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和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轮胎的胎面花纹包括普通花纹,越野花纹和混合花纹 轮胎与汽车安全行驶相关的特性有:负荷,气压,高速性能,侧偏性能,水滑效应,耐磨耐穿孔性等 汽车的被动安全:是指发生事故后,汽车本身减轻人员受伤和货物受损的性能,即汽车发生意外的碰撞事故是,如何对驾驶员,乘员及货物进行保护,尽量减少其所受的伤害和损坏。通常减轻车内乘员受伤和货物受损的性能称为内部被动安全性;减轻对事故所涉及的其他人员和车辆损伤的性能称为外部被动安全性
一次碰撞:汽车发生碰撞事故一般只汽车和外部事物之间的碰撞,称为一次碰撞; 二次碰撞:乘员与汽车内部结构的碰撞
减轻乘员伤害的结构措施:1.安全车身,车体碰撞时,车体结构的安全作用的安全作用是在吸收汽车动能的同时减缓乘员移动的过程,并保证乘员有生存的空间2.安装安全座椅3.安装吸能转换柱
汽车主动安全装置新技术:1.汽车自动防撞装置2.汽车驱动防滑控制系统3.轮胎气压检测报警装置4.车辆巡航控制系统
平面线型可分为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三种线型 视距:是驾驶员在道路上能够清楚看到的前方道路某处的距离,是道路几何设计的重要因素。
停车视距: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看到同一车道上前方的障碍物是,从开始制动至到达障碍物前安全停车的最短距离
会车视距:两辆汽车在同一车道上相向行驶,发现时
来不及或无法错车,只能双方采取制动措施使车辆在相撞之前安全停车的最短距离。一般为停车视距的两倍,会车视距由两相向行驶的车辆驾驶员反映距离,制动距离,安全距离组成超车视距:在双车道道路上,汽车绕道到相邻车道超车时,驾驶员在开始离开原行车路线能看到的相邻车道上对向驶来的汽车,以便在碰撞到对向行驶的车辆之前能超越前车并驶回原车道的最短距离
中央分隔带:包括两条左侧路缘带和中央分隔带。作用:分隔上下行车流;杜绝车辆随意掉头:减少夜间对向行车眩光;显示车道的位置,诱导视线;为其他设施提供场地
分隔式断面中央分隔带宽度宜大于4.5米 交通标志与交通标线的作用:
改善交叉口措施:1.平面交叉,三路四路多路环形交叉,道路条数宜为四条,交叉口间隔,交通渠化与控制,辨认距离2.立体交叉
道路作业区:是指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和道路养护维修过程中临时关闭一个或几个车道形成的一段禁行区,它主要由警告区,过渡区,缓冲区,作业区和终止区组成交通环境:是指车辆运行过程中,所处的道路条件,交通条件,管理条件,气候条件等相互作用的关系 绿化的功能:绿化具有诱导视线,防眩,缓冲,遮蔽,协调,指路标记,保护坡面,沿线保护等安全功能 雨天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与作用:1.降水对路面有影响,容易导致车辆侧滑和控制失灵2.雨天能见度低,驾驶员视线容易受阻,给安全行车带来困难 雾天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与作用:1.大大降低能见度,使驾驶员看不清运动前方和周围的情况,行车视线距离缩短,可变情报板,标志标线及其他交通安全设施的辨别效果较差,安全距离无法保持,容易追尾2.道路上的雾水使附着系数减小,制动距离增加 交通标线按功能分为指示标线,禁止标线,警告标线三类。
事故调查方法:人工方法,仪器方法,鉴定方法,实验方法,录像方法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是指发生事故的有关车辆,人员,牲畜及其他事物,痕迹,物证所共同占有的时间空间。事故现场的特性:1.事故现场的整体性和形成过程的阶段性2.现场存在的客观性和现场状态的可变性3.现场现象的暴性和因果关系的隐蔽性4.事故现场的共同性和具体现场的特殊性
事故现场的分类:原始现场,变动现场,伪造现场,恢复现场
现场勘测:是指道路交通事故勘察人员用科学的方法和先到技术手段对事故现场进行实施勘测和调查,并将得到的结果完整,准确的记录下来
现场摄影的方法和技巧:分段拍摄法(包括直线分段发,回转拍摄法,相向拍摄法,和十字交叉拍摄法),比例拍摄法
现场勘查笔录:是交通警察在事故现场依法制作的记录现场勘查内容,过程和在现场发现提取证据情况的法律文书
事故处理程序:立案,事故调查,事故认定,处罚执行,损害赔偿调解,简易程序
道路交通事故损伤: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参与交通运输活动的载体,在道路交通活动中发生事故,导致人体组织,器官结构完整性的破坏或功能障碍
道路交通事故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交通事故处理批文;交通事故处理意见书;交通事故处理协议书或裁决书;驾驶员处分通知书:现场勘查记录:事故现场图;事故现场摄影:综合材料;车辆技术鉴定;道路技术鉴定;询问当事人笔录;旁证材料;尸体检验记录;受伤人员诊断书;其他有关材料
道路交通事故再现:也叫道路交通事故重建,它是进行交通事故鉴定和事故原因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用来解释说明事故发生的整个过程或其中的某一片段 事故多发地点:也称危险路段或危险路口,在统计周期内,如果某个路段的事故指标明显高于其他相似路段,或超过某一规定的数值时,则该地点即为事故多发地点
道路交通事故预测的特点主要有:1.预测的自负效应
2.预测的反复性3.预测的综合性
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的两种功能:认识功能和激励功能
评价方法费雷,一是按评价的对象分类,可分为宏观评价和微观评价;另一种是按评价的目的分类,一类是用于评价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另一类是评价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
经济分析的目的:在于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给社会带来的知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以便分析道路事故的严重程度,提高全社会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关注程度,完善道路交通安全措施,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减少交通事故,达到提高交通安全度的目的经济分析的作用:1.采用量化的方式考虑道路交通事故,给予道路交通事故定量的分析2.分析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为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和交通法规提供依据
成本分析:1.按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的成本划分2.按损失的来源划分:当事人的直接损失,社会公共之车的费用,第三者的损失3.按资源损失费用和恢复费用的成本分析4.我国事故损失费用的组成与划分:人员伤亡的损失,物质财物的损失,社会公共支出的费用,交通延误等造成的损失 事故费用的确定方法:总财产法,净产量法,人身保险法,法院裁决法,公共部门的不明确估算法,愿付费用法 国内外道路交通事故预测模型:线型回归预测法,增长曲线预测法,对数抛物线预测模型,多元逐步回归预测模型灰色系统理论的预测模型,生成数列回归分析法 事故冲突的定义:两个或多个道路使用者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彼此接近到一定程度,此时若不改变其运动状态,就有发生碰撞的危险,这种现象称为交通冲突 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判别参数1.冲突距离:指冲突当事者避险行为生效的瞬间位置距离事故接触点的距离2.冲突速度:指冲突当事者避险行为生效时的瞬间速度,3.冲突事件:指冲突当事者避险行为生效的瞬间至事故接触点的时间过程。其判别方法有两类:空间距离法和时间距离法 交通冲突的分级标准:无干扰通过,可能冲突,轻微冲突,严重冲突 道路交通安全审计:是指客观审计现有道路,规划道路,交通工程及与道路使用者相关的工程 道路交通安全审计的目的和意义:1.有针对性的消除安全隐患2.更安全的分析安全影响因素3.有效的扩展道路的安全控件和“宽容度” 道路交通审计的各阶段:1.规划与可行性研究阶段2.初步设计阶段3.详细设计阶段4.施工阶段5.运营前的验收和运营后的审计阶段 路线设计一致性审计:v85<10千米/时,运行速度协调性好;v85=10~20千米/时,运行速度协调性较好,条件允许时宜适当调整相邻路段技术指标,是运行车速的差值小于或等于10千米/时;v85>20千米/时,运行速度协调性不良,相邻路段需要重新调整平,纵面设计平面线型指标的审计项目包括:直线长度,平曲线半径,偏角,超高,超高渐变段,平曲线长度及合成坡度等 注意是人们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实物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具有两个特征1.对象的指向性2.意识的集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