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班级:商 A0943姓名:沈永官学号:
431996年2月,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深刻地阐述了依法治国的涵义,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写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治国的基本方略: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依法执政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一道,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制建设的状况和立法、执法水平直接关系和体现党的执政能力。依法治国,就是要从法律制度上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贯彻落实。党能不能正确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党越是重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就越能得到增强,党的执政地位就越能得到有力的保障。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依法治国不仅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也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
第二,依法治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治,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当前,我国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法律法规日趋完备,人民民主权利的法治保障水平日益提高。与此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人民民主不断扩大的客观要求还不相适应,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还有待进一步实现,人民群众的有序参与、有序表达还未形成相应完备的法律秩序,侵犯人民民主权利的问题时有发生,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体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只有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才能得到强有力的保障。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巩固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有效运作,市场对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发挥,国家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对外开放的坚持与完善,以及市场主体的活动、市场秩序的维护,都需要法律的规范和保障。因此,只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防止市场经济的弊端,最大限度地调动亿万人民创造财富的积极性,推动生产力不断发展。
第四,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历史证明,要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必须依靠法治。这是因为法律体现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又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的特点。用“法治”保障国家长治久安是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的组成部分。“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邓小平一直在思考如何从制度上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从幼年代初到1992年视察南方谈话,他多次强调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要依靠制度,依靠法治。邓小平在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时指出:“不是说个人没有责任,而是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的国家政权,如果没有完备的法律和法律控制,就很容易导
1致国家权力失控,从而危及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安稳。因此,“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靠法治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实现依法治国,要依据法律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第一,要实现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首先意味着我国公民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管收入、财产情况如何,不管性别、职业、民族、信仰有何不同,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都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任何组织和个人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法院工作往往与保护或限制公民权利的行使有关,甚至能通过判决等形式决定有关当事人财富的多寡。因此,法院干警很容易滋生特权思想,似乎自己掌握着他人的命运,在特权思想支配下,很容易执法犯法,滥用职权。同时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依法受到追究,违法者能否受到追究,是衡量法律是否具有权威的重要尺度。如果违法者不受到追究,成为“法外之人”,那就等于将法治原则当作弃履。执法人员顾及违法者的特殊身份、与违法者熟识等等,都可能成为违法者逃避法律追究的原因。
第二,要实现依法治国,必须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现在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接受的法治原则。但我们的法治水平还是不高的,法律的权威地位至今尚没有完全确立,许多腐败案件之所以发生,往往是因为一些官员不讲法律、不讲程序、不受监督所致。确立和维护法律的权威,是实现法治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法治的基础条件。我国的法律,是全体人民意志的体现,也体现了党的主张。法律产生于社会现实需要,经过民主的立法过程,因此,整个社会和全体公民都应当树立尊崇法律的意识,自觉遵守和服从法律,将法律作为指导和规范自身社会活动的基本行为准则。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更要增强法律观念,自觉遵守法律,使法律的权威与尊严得以确立。
第三,要实现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严格依法办事。所谓严格依法办事,是要求一切国家机关特别是政法机关严格依据法律规定的权限履行职责,同时,这些国家权力都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程序行使,行使权力的整个过程应当受到监督和制约,包括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检查,一旦违法,应当根据法律的规定予以追究。现实中,有些有权势的人物通过“批条子”、“打招呼”等形式向政法部门和有关执法人员施加压力,同时来自政法部门自身的,像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也经常见到。这不仅与这些审判人员自身素质密切相关,也与司法活动不够规范有关。近年来,国家把司法规范化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深入开展了“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进一步强化了立审、审执、审监“三分立”,进一步完善了审判流程管理体系,规范了全市法院民商事案件管辖,改进了案件质量评查工作,健全完善了一系列制度措施,从而将司法活动纳入到规范有序的轨道。广大干警只有坚持严格依照法律、依照制度、依照规矩来开展审判和执行,司法工作才能得以公正、高效、文明地运行。
三、实现依法治国,要提高政法队伍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
第一,要努力加强学习,提高法律素养。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阶段,新情况、新问题比较多。在用法律调整社会关系时,司法人员更应当对社会矛盾有准确的把握,并且应当对法律有深刻的理解。法律是化解矛盾的利剑,司法工作尤其强调专业性,需要司法人员提高专业水平和业务技能,提升法官职业化的程度。如果不具备扎实的法律素养和专业知识,即便有恪守司法公正的决心,也很难求得司法公正的实效。在实践中,我们有些司法中的错误并不是因为法官腐败造成的,究其原因,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司法人员对法律的知晓程度不够、对法律的理解有差错。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得很快,与此相应,法律的生命周期
都不是很长,如果对法律的沿革与原意缺乏深入的理解,法律适用难免出错。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加上我们法院系统干警素质参差不齐、专业化程度较低等因素,院党组提出集中三年时间开展创建学习型法院活动,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也的的确确取得了实际成效。但学习是永无尽头的,司法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在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时,对我们广大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进一步提出学习学习再学习的要求。
第二,要坚持严格司法,模范遵守法律。为了真正实现依法治国,进而建立起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抓好廉政建设,进一步提高政法部门及其国家工作人员遵守法律、严格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法官执掌着维护正义、促进和谐的重大职责。这种职权是人民群众赋予的,是一种公权力。如果我们把手中的权力视为私产,用来与人交换各种私利,势必影响司法的公正性,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有的还会造成严重后果。近年来,我们通过狠抓教育管理,司法人员向人民群众“吃、拿、要”的现象已经大为减少,但是尚不能完全杜绝。有个别人不以为耻,对以行贿、托关系、走后门等方式希望减轻或者取消依法应受到的处罚的,他们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些做法,不仅损害了法律的权威,也损害了人民法院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而且,这些做法用得频繁之后,会成为一种法外的办事“潜规则”,为其他社会成员效仿,最终将阻碍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因此,每一名法院干警都应当认识到要确立法律的权威,使广大社会成员信任和尊重法律、尊重执法人员,自己必须成为遵守法律的模范,时时注意严格依法办事。
第三,要增强监督意识,自觉接受监督。为了真正实现依法治国,进而建立起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必要通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提高政法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接受各方监督的自觉性。随着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各种对人民法院的监督已经逐步落实,比如人大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等,都在不断加强。历史证明,没有监督就没有法治。法治国家应当建有完备的监督机制,并让其有效运作,对司法活动是否符合宪法和法律,是否严格依法办事,有无违法、失职、犯罪等行为等,都应当有监督。实践中,各种不同类型的监督发挥各自的优势,交互发挥着作用。从总体上看,只要不是大面积存在的违法问题,现有的监督都程度不同地会产生一定的效果。因此,我们法院干警应当正确对待各类监督,提高接受监督的自觉性,把行使权力以及司法等活动置于各方面的监督之下,把监督视作推动和改进工作的动力,使自己的工作更贴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宏伟的目标。
四、“健全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促进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有力保障。我们党在理论上提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强调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江泽民在2001年1月10日与出席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的同志座谈时指出:“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在“五三一”重要讲话中,他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同时在以依法治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有力保障为前提下,江泽民同志在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讲话中又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进程,是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建设的进程。”在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发展的三大基本目标,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更加走向成熟和完善。
第二,依法治国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推进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的改革是全面的,但最主要的是两方面:一是经济体制改革,二是政治体制改革。在邓小平看来,政治体制改革是整个改革深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是同民主法制建设、同建立和完善依法治国的领导机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我国要建立法治社会,其核心就是要改革和完善现行政治体制。邓小平在开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倡导并精心设计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蓝图。“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继续解放思想,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要求。市场经济则是规则经济、权利经济,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拓展,经济生活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迫切需要用法律手段来解决。这就要求我们的执政党不仅要掌握市场经济方面的知识,而且要掌握有关规范市场主体和行为方面的法律知识;不仅要按经济规律办事,而且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调整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矛盾。我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后,市场经济呼唤依法治国,需要依法治国为其提供安定的环境、稳定的经济秩序、良好的法治氛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的经济模式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与此相适应,市场经济客观上需要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法律制度,党的十四大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随后,又在此基础上逐步确立了以经济主体为核心的体现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既呼唤着依法治国,又为依法治国方略提供了现实的经济动力和社会经济基础。
第四,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法律本身就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产物,但自古以来,如何治理国家,是人治,还是法治,一直存在争论。法律在国家和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反映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依法治国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而出现的。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依法治国已经构成为现代化国家的基本形式。社会主义法体现全体人民的意志,具有规范性、普遍性、平等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选择。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文明标志。
第二篇:继续教育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四
一、单项选择题
第(1)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2分】 A.执法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必然要求 B.执法为民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行政法原则的具体体现 C.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始终保持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 D.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理念之一 第(2)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2分】
A.十八届三中全会 B.十八届四中全会 C.十七届三中全会 D.十七届四中全会
第(3)题 党的()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2分】 A.十五大 B.十六大 C.十七大 D.十八大
第(4)题()认为,政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守夜人”。【2分】 A.马克思 B.列宁 C.凯恩斯 D.弗里德曼 第(5)题 恪守程序正当,需要遵守()。【2分】 A.坚持行政公开 B.保障行政相对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 C.回避原则 D.以上都是
第(6)题 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确立的基本原则。【2分】 A.民法 B.行政法 C.党章 D.宪法
第(7)题 关于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2分】 A.是一种治国理政的观念 B.属于法律方法的下位概念 C.需要通过法律方法来具体化 D.需要在具体的语境中以规则、技术的方式作用于社会
第(8)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要明确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分】
A.是一种全新的有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 B.是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同一性的经济体制 C.是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完全相同的经济体制 D.是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完全不同的经济体制
第(9)题 反映法治发展普遍规律的法治理念不包括()。【2分】 A.保障人权理念 B.坚持党的领导的理念 C.权力制约理念 D.法律平等理念
第(10)题()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2分】 A.依法治国 B.公平正义 C.党的领导 D.执法为民
第(11)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决定》中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2分】 A.基础性 B.重要性 C.决定性 D.主要性
第(12)题()是指以司法为职能目的而形成的组织体系与制度体系,或者说是司法机构组织体系和司法制度的统称。【2分】 A.司法体制 B.体制改革 C.经济体制 D.政治体制
第(13)题 将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还体现在党要保证()。【2分】 A.立法 B.司法 C.行政 D.执法
第(14)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分】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多党合作制度 第(15)题 所谓(),就是凭借公共权力,和平地管理冲突、建立秩序,并实现平等、自由、人民主权等价值理念的方式和过程。【2分】 A.民主政治 B.人民民主 C.人民统治 D.民主社会
二、多项选择
第(1)题 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内容包括()。【2分】 A.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B.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 C.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 D.健全公共安全体系,防范社会风险
第(2)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主要在()发挥其职能。【2分】 A.经济职能 B.经济职能 C.文化职能 D.社会职能
第(3)题 在理清法治框架下,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接下来就应该贯彻依法治国精神内涵,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我们应该重点注意()。【2分】 A.转变现有的法治观念 B.适度放宽市场管制 C.建立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 D.提升宏观调控的法制化水平
第(4)题 进一步拓宽市场准入要求()。【2分】 A.建立市场平等竞争秩序需统一企业立法 B.明确准入领域的负面清单机制 C.完善企业登记制度作为准入公示 D.以上均对
第(5)题 公平正义朴素的含义包括()。【2分】 A.惩恶扬善 B.是非分明 C.办事公道 D.态度公允
第(6)题 法治的丰富内涵有()。【2分】 A.要培育全社会法治信仰 B.要推进社会依法治理 C.要促进社会规范有序 D.要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第(7)题 执法为民要做到()。【2分】 A.为人民执法 B.靠人民执法 C.尊重和保护人权 D.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8)题 我国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发展方向()。【2分】 A.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 C.推动协商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 D.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公民参与扩建广阔的政治平台 第(9)题 对于政府宏观调控权的法律制约,需要调控者()。【2分】 A.科学决策 B.民主决策 C.依法决策 D.以上均对 第(10)题 健全依法决策机制,确保决策()。【2分】 A.制度科学 B.程序正当 C.过程公开 D.责任明确
第(11)题 结合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文化法治工作实践,建立健全文化法律制度时要有以下()基本思路。【2分】 A.培养法治思维是基础 B.培养法治思维是基础 C.强化法律实施是关键 D.严厉的执行措施时关键 第(12)题 建设法治社会的重大意义有()。【2分】 A.法治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前提和保障 B.法治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前提和保障 C.法治是社会稳定的“安全阀” D.法治是社会稳定的“安全阀” 第(13)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分】 A.坚持党的领导是党的先进性决定的 B.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的选择 C.坚持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 D.坚持党的领导是法治建设的艰巨性决定的 第(14)题 作为上层建筑,法律必须反映和服务于经济基础,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为各种市场主体创造()的环境,保障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2分】 A.自由公平B.规范有序 C.安全稳定 D.受制于人 第(15)题 针对经济管理权的配置和行使,应该重点做到()。【2分】 A.实现职权法定 B.减少事前审批程序 C.发挥社会组织的职能 D.加强事中和事后监督机制
第(16)题 法治理念的功能主要有()。【2分】 A.表征和指称功能 B.中介和外化功能 C.引导功能 D.科学的预测功能
第(17)题 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法治政府建设也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2分】 A.法治政府制度体系总体上已经形成 B.法治政府制度体系总体上已经形成 C.法治政府制度体系总体上已经形成 D.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成为政府的基本准则 第(18)题 法律具有(),只有厉行法治,实行依法治国,才能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2分】 A.权威性 B.不确定性 C.可预期性 D.稳定性
第(19)题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是要把()有机统一起来。【2分】 A.坚持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依法治国 D.以德治国 第(20)题 严格执法要做到()。【2分】 A.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B.行政行为于法有据 C.法无授权不可为 D.法定职责必须为
第(21)题 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健全()等问责方式和程序。【2分】 A.责令公开道歉 B.停职检查 C.引咎辞职 D.责令辞职 第(22)题 民民主政治制度化、法制化的基本要求()。【2分】 A.确认民主成果 B.保障民主权利 C.制裁侵权行为 D.以上均对
第(23)题 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上升为国家意志,从法律制度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长期稳定和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2分】 A.路线 B.方针 C.政策 D.主张 第(24)题 执法为民要求执法者()。【2分】 A.常怀爱民、为民之心 B.常存便民、利民之意 C.常除坑民、害民之祸 D.忠实践行执法为民理念的各项要求
第(25)题 健全行政信息公开制度,保证权力行使的(),增强人民对政府的信任。【2分】 A.公开透明 B.连续性 C.可预期性 D.以上都对
三、判断题
第(1)题 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未经执法资格考试合格,不得授予执法资格,不得从事执法活动。√
第(2)题 在建设法治市场经济过程中,要坚决贯彻的一条主线就是:权力制约和权利保障,这是法治市场经济始终需保持的方向。X
第(3)题 法治的价值就是指法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或社会治理方式对人这个社会主体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的积极意义和作用。√
第(4)题 建设法治社会要求确认法律在实现社会治理和国家管理中的权威性,把法律作为社会调整的最基本方式。√ 第(5)题 有一些因素对法治运转状况的影响则是刚性的和直接的,称为法治的软性约束条件。【2分】X
第(6)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及其历史经验的总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的法的形式,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法的形态。【2分】√
第(7)题 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法治政府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建设阶段。【2分】X
第(8)题 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民主政治发展的标志和前提条件。【2分】X
第(9)题 树立全民法治观念、切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是我国现阶段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任务。【2分】√
第(10)题 依法治国最终将体现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满足与社会福祉上,司法实践应始终围绕人民利益,做到为人民服务,执法为民。【2分】√
第三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96分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考试标题
下试卷 本试卷共有判断题 10 道,单选题 25 道,多选题 15 道,总分 100《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分,60 分及格。
所属课程
下 倒计时 49:36
一、判断题(10 道)
1.保证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
正确 错误
2.伴随改革发展和民主政治的进程,完善法律体系将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长期任务。
正确 错误
3.以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对法治政府建设非常重视。
正确 错误
4.领导干部行使权力时,必须遵守合法性要求。
正确 错误
5.理论界对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及走出目前依法治国的困境等问题,都做了深刻的理论阐释。
正确 错误
6.十八大提出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正确 错误
7.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路,依法治国贯穿其中,无论是改革还是反腐,都强调要在法治的框架下进行。
正确 错误 8.第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
正确 错误
9.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政府维护。
正确 错误
10.我国法律体系的形成只是实现了立法工作的阶段性目标,并不意味着立法任务的终结。
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25 道)
1.中国共产党能够以其独特的魅力,最后成为执政党,其中三大纪律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下面属于三大纪律的是:()。
A.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B.说话和气 C.借东西要还 D.买卖公平
2.()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和关键。
A.以人为本 B.科学发展 C.以德治国 D.依法行政
3.规则在适用中具有()特点。
A.灵活性 B.分轨性 C.专一性 D.针对性 4.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非正常上访行为,则依法予以()。
A.取缔 B.逮捕 C.打击 D.罚款
5.城管粗暴执法凸显()缺位。
A.合法性思维 B.权利义务思维 C.公平正义思维 D.责任后果思维
6.()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A.德治 B.法制 C.人治 D.法治
7.()是党的宗旨在法治领域的具体贯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
A.依法治国 B.执法为民 C.服务大局 D.党的领导
8.依法治国是()法治的路径,它与法治是根本一致的,它是通向法治的必由之路。
A.实施 B.开展 C.实现 D.预设
9.新形势下,党和国家选人用人的标准是()。
A.学历高 B.富有创新精神 C.经验丰富
D.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10.法治思维的前提和基础是()。
A.德治 B.以民为本 C.法治 D.法律
11.()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A.十七大 B.十八大 C.十八届三中全会 D.十八届四中全会
12.法的()是指法是事先而不是事后制定的,人们可以根据预制的法律预期自己的行为后果。
A.预设性 B.正义性 C.至上性 D.公开性
13.()是我国的根本大法。A.宪法 B.民法 C.刑法 D.行政法
14.(),是我们党培养干部的目标。
A.和谐发展 B.以人为本 C.任人唯贤 D.德才兼备
15.习近平在政治局第()次集体学习讲话中提到,要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公开的关注和期待。
A.三 B.四 C.五 D.六
16.法治的核心是()。
A.权利的保障性与权力的制约性 B.法的存在 C.法的正义性 D.法的至上性
17.()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A.社会主义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民主集中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8.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是为了()。A.更好地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B.解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 C.建立一个好制度 D.改变我国的落后制度
19.()是世界各国通过实践总结的治国原理,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A.人治 B.法制 C.专制 D.法治
20.()强调党风廉政建设要从具体事件抓起。
A.朱德 B.邓小平 C.周恩来 D.毛泽东
21.“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这句话出自()。
A.伏尔泰 B.狄德罗 C.霍尔巴赫 D.卢梭
22.()是国家权力的主体。
A.政府 B.公务人员 C.人民群众 D.军队
23.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通过十年的努力,依法行政的目标是建设()。
A.责任政府 B.法治政府 C.法制政府 D.阳光政府
24.两千七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管仲提出了“()”的思想。
A.以法治国 B.以人治国 C.以德治国 D.以政治国
25.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A.民主政治 B.协商民主 C.民主化 D.法治建设
三、多选题(15 道)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意义主要包括()。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B.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C.全面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
D.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需要
2.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
A.首要任务 B.基础性工作 C.根本任务 D.全局任务
3.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的法治政府。
A.职能科学 B.权责法定 C.执法严明 D.公开公正
4.目前我国依法行政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表现在()。
A.有的地方、有的政府和政府部门决策不科学、不民主和不依法 B.执法不作为问题日益凸显
C.执法不重视程序、违反程序的问题较为普遍 D.一些执法人员素质、水平不高
5.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
A.优化司法职权配置 B.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C.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 D.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6.目前我国法治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A.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机制和具体制度还不健全 B.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执法司法问题还比较突出
C.一些公职人员滥用职权、失职渎职、执法犯法甚至徇私枉法严重损害国家法制权威 D.公民包括一些领导干部的宪法和法律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7.中国宪法的作用包括()。
A.健全和发展了民主政治 B.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C.保障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D.促进人权事业和各项社会事业的进步
8.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包括()。
A.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B.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C.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D.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9.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A.法治思维 B.法律意识 C.法律体系 D.法治方式
10.规则不仅来自于“法定”,也包括“约定”,以下说法对的是:()。
A.可以用合同约定来改变、对抗法律规定 B.不得用合同约定来改变、对抗法律规定
C.对于法定的权利与义务没有必要再用契约重复约定
D.法定义务和责任是不能通过契约转让的,层层稳定责任制的签约只是明确责任而不是转移责任
11.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有()。
A.合法行政 B.合理行政 C.程序正当 D.高效便民
1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是要把()有机统一起来。A.坚持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做主 C.依法治国 D.社会主义制度
13.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健全司法权力()机制。
A.分工负责 B.统一实施 C.互相配合 D.互相制约
14.总书记提出要努力推动形成()的法治环境。
A.办事依法 B.遇事找法 C.解决问题用法 D.化解矛盾靠法
15.法治思维的逻辑推理包含的维度是指()。
A.合法性思维 B.公正性思维 C.程序性思维 D.权利性思维
交卷
第四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89分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判断题(10 道)
1.十六大明确提出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正确 错误
2.“法治中国”是“法治国家”的“升级版”。正确 错误
3.十八大提出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正确 错误
4.目前我国正在逐步适量加大适用死刑的罪名。正确 错误
5.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正确 错误
6.当前,我国民众普遍缺乏安全感,这与我国的法治制度不够健全、法治环境不够完善没有任何关系。正确 错误
7.十八大提出,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正确 错误
8.我们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理念。正确 错误
9.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增强法律文书说理性,推动公开法院生效裁判文书。正确 错误
10.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严格规范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程序,强化监督制度。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25 道)
1.()是世界各国通过实践总结的治国原理,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A.人治 B.法制 C.专制 D.法治
2.政治权力的()问题,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A.权属 B.规范性 C.合理性 D.合法性
3.()认为法治就是对法律的普遍服从,同时法律本身应该是良法。
A.亨廷顿 B.丹宁勋爵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4.法治思维的前提和基础是()。A.德治
B.以民为本 C.法治 D.法律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A.原则 B.重大任务 C.意义 D.总目标
6.中国共产党能够以其独特的魅力,最后成为执政党,其中三大纪律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下面属于三大纪律的是:()。
A.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B.说话和气 C.借东西要还 D.买卖公平
7.中国的宪法是在()年公布实施的。
A.1962 B.1972 C.1982 D.1992 8.()是制度和规则的权威和成熟的表现形式。
A.法律 B.经济 C.文化 D.政治 9.()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A.德治 B.法制 C.人治 D.法治
10.()是指行为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
A.合法性思维 B.权利义务思维 C.公平正义思维 D.责任后果思维
11.(),是我们党培养干部的目标。
A.和谐发展 B.以人为本 C.任人唯贤 D.德才兼备
12.()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A.宪法 B.民法 C.刑法 D.行政法
13.依法治国是()法治的路径,它与法治是根本一致的,它是通向法治的必由之路。
A.实施 B.开展 C.实现 D.预设
14.(),即要求领导干部旗帜鲜明地站在党和人民群众一边。
A.政治立场 B.政治态度 C.政治方向 D.政治纪律
15.在()国家里,国家的公权力受到法律的控制和社会的监督。
A.社会主义 B.资本主义 C.法治 D.封建
16.规则在适用中具有()特点。
A.灵活性 B.分轨性 C.专一性 D.针对性
17.城管粗暴执法凸显()缺位。
A.合法性思维 B.权利义务思维 C.公平正义思维 D.责任后果思维
18.依法治国是()法治的路径,它与法治是根本一致的,它是通向法治的必由之路。A.实施 B.开展 C.实现 D.预设
19.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是为了()。
A.更好地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B.解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 C.建立一个好制度 D.改变我国的落后制度
20.法治的核心是()。
A.权利的保障性与权力的制约性 B.法的存在 C.法的正义性 D.法的至上性
21.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非正常上访行为,则依法予以()。
A.取缔 B.逮捕 C.打击 D.罚款
22.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素中,作为依法办事中心环节的是()。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23.政治权力的()问题,是首要解决的问题。A.权属
B.规范性 C.合理性 D.合法性
24.“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句话出自()。
A.王岐山 B.习近平 C.温家宝 D.李克强
25.()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A.社会主义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民主集中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多选题(15 道)
1.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
A.优化司法职权配置 B.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C.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 D.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2.法治与人治的区别在于法治强调()。
A.依法治理 B.因人而异 C.个人权威 D.弘扬民主 3.目前我国法治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A.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机制和具体制度还不健全 B.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执法司法问题还比较突出
C.一些公职人员滥用职权、失职渎职、执法犯法甚至徇私枉法严重损害国家法制权威 D.公民包括一些领导干部的宪法和法律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4.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做到()。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5.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健全司法权力()机制。
A.分工负责 B.统一实施 C.互相配合 D.互相制约
6.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有()。
A.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
B.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 C.优化司法职权配置 D.推进严格司法
7.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有()。
A.合法行政 B.合理行政 C.程序正当 D.高效便民
8.中国宪法的作用包括()。
A.健全和发展了民主政治 B.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C.保障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D.促进人权事业和各项社会事业的进步
9.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A.法治思维 B.法律意识 C.法律体系 D.法治方式
10.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
A.唯一可以实现的是规则平等
B.平等主要是法律适用上的平等,不是指法律内容上的相等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不排斥差别对待
D.平等还应当包括空间上的平等与时间上的平等
11.法治思维是指运用()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形成决定的思想认识活动。
A.法律体系 B.法律规范 C.法律原则 D.法律精神
12.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方面提出的三项任务是()。
A.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 B.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 C.提高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D.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
13.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的法治政府。
A.职能科学 B.权责法定 C.执法严明 D.公开公正
14.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作用。
A.主导 B.强力 C.引领 D.规范
15.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
A.首要任务 B.基础性工作 C.根本任务 D.全局任务
第五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93分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判断题(10 道)
1.目前我国正在逐步适量加大适用死刑的罪名。正确 错误
2.多年来,尽管党和政府不断强调法治建设,但法治问题依然非常突出。正确 错误
3.领导干部行使权力时,必须遵守合法性要求。正确 错误
4.法律是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法。正确 错误
5.十六大明确提出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正确 错误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正确 错误
7.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正确 错误
8.十八大提出,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正确 错误
9.李克强总理多次在不同场合阐释“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这一论断。正确 错误
10.“法治中国”是“法治国家”的“升级版”。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25 道)
1.“法治就是法律的统治”是()的观点。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孟德斯鸠 D.哈耶克
2.()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A.社会主义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民主集中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同志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A.邓小平 B.胡锦涛 C.江泽民 D.毛泽东
4.发展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A.民主政治 B.协商民主 C.民主化 D.法治建设
5.国家的最高监督权由()行使。
A.最高人民法院 B.最高人民检察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6.政府公信力其实质是政权的()。
A.社会化 B.真实性 C.合法性 D.关联性
7.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
A.依宪治国 B.依法执政 C.依宪执政 D.加强宪法实施
8.()是法治的内在机制。
A.监管 B.问责 C.选举 D.监督
9.法治思维的逻辑推理至少包含()。
A.一个维度 B.二个维度 C.三个维度 D.四个维度
10.()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A.德治 B.法制 C.人治 D.法治
11.()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A.十七大 B.十八大
C.十八届三中全会 D.十八届四中全会
12.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
A.依宪治国 B.依法行政 C.依宪执政 D.加强宪法实施
13.中国共产党能够以其独特的魅力,最后成为执政党,其中三大纪律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下面属于三大纪律的是:()。A.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B.说话和气 C.借东西要还 D.买卖公平
14.()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A.德治 B.以民为本 C.对外开放 D.法治
15.()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七大
16.()既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A.执法公正 B.立法公正 C.司法公正 D.全民守法
17.()是制度和规则的权威和成熟的表现形式。
A.法律 B.经济 C.文化 D.政治 18.在()国家里,国家的公权力受到法律的控制和社会的监督。
A.社会主义 B.资本主义 C.法治 D.封建
19.政治权力的()问题,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A.权属 B.规范性 C.合理性 D.合法性
20.现阶段,稳定社会秩序,除了要不断加快发展经济之外,重中之重就是要强调()。
A.平等 B.公平 C.法治 D.福利
21.“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这句话出自()。
A.伏尔泰 B.狄德罗 C.霍尔巴赫 D.卢梭
22.法的()是指法是事先而不是事后制定的,人们可以根据预制的法律预期自己的行为后果。A.预设性 B.正义性 C.至上性 D.公开性
23.()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A.宪法 B.民法 C.刑法 D.行政法
24.()是指行为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
A.合法性思维 B.权利义务思维 C.公平正义思维 D.责任后果思维
25.政治权力的()问题,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A.权属 B.规范性 C.合理性 D.合法性
三、多选题(15 道)
1.目前我国法治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A.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机制和具体制度还不健全 B.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执法司法问题还比较突出
C.一些公职人员滥用职权、失职渎职、执法犯法甚至徇私枉法严重损害国家法制权威 D.公民包括一些领导干部的宪法和法律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做到()。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3.规则不仅来自于“法定”,也包括“约定”,以下说法对的是:()。
A.可以用合同约定来改变、对抗法律规定 B.不得用合同约定来改变、对抗法律规定
C.对于法定的权利与义务没有必要再用契约重复约定
D.法定义务和责任是不能通过契约转让的,层层稳定责任制的签约只是明确责任而不是转移责任
4.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A.法治思维 B.法律意识 C.法律体系 D.法治方式
5.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作用。
A.主导 B.强力 C.引领 D.规范
6.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的法治政府。
A.职能科学 B.权责法定 C.执法严明 D.公开公正
7.关于依法治国,说法对的是()。
A.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B.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 C.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D.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
8.法治与人治的区别在于法治强调()。
A.依法治理 B.因人而异 C.个人权威 D.弘扬民主
9.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是要把()有机统一起来。
A.坚持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做主 C.依法治国 D.社会主义制度
10.法治思维的逻辑推理包含的维度是指()。
A.合法性思维 B.公正性思维 C.程序性思维 D.权利性思维
11.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A.首要任务 B.基础性工作 C.根本任务 D.全局任务
12.依法行政主要是指()。
A.行政机构要按法办事 B.行政权的来源要有法律依据 C.行政权的行使要符合法律规定 D.违法行政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1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行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就要()。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B.把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 C.崇尚人治和法治相结合
D.依法行政,依法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1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意义主要包括()。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B.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C.全面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
D.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需要
15.总书记提出要努力推动形成()的法治环境。
A.办事依法 B.遇事找法 C.解决问题用法 D.化解矛盾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