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与培养研究
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素质需求
信息管理专业是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的专业,是综合运用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系统科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及工程方法解决社会、经济、工程等方面的信息管理问题的一门学科。这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为了满足社会信息化和发展的要求,加强对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
信管专业的学生应拥有与时俱进的科研组,和高师资水平;计算机课程完备的设置,以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实际有效的课堂内外实践也很重要,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信管专业的同学培养的核心问题是培养目标的方向性问题。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应以培养行业技术型管理人才为主。目前国内的信管专业有两个大的发展方向,一个方向是传统的向经管方向发展,而另外一个方向是以技术方向为代表的计算机编程、维护等方向的工作。
信息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具体素质要求包括一下五个方面:
1、知识的要求,信管专业作为一个经济管理与计算机科学相交叉的专业,要求学生不仅具备经管类专业与计算机专业的基本知识,还要具备信息分析、决策支持的技能,如: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高等数学、管理运筹学和统计学的基本理和模型;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及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知识与思想;具备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网站设计、网络营销的方法和实现技术;具备信息收集、数据挖掘与分析处理的基本方法与技术;具备某行业方向的软硬件开发、应用、管理与维护的基本方法与技术;
2、能力要求,信管专业作为一个应用型较强的专业, 要求学生具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解决经济管理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包括:具有对组织的信息与数据的采集、管理与分析提取的业务能力, 并初步具有数据挖掘与决策方案支持的综合能力;具有管理与维护组织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部门的业务能力, 并初步具有设计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战略与实施方案的综合能力;具有设计、开发与维护组织内部的电子商务平台的业务能力, 并初步具有设计企业的网络营销的实施战略与实施方案的综合能力;具有开发、应用或管理某类行业专业软件的业务能力, 并基本具备该行业中相关职位的从业能力;具有独立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思考分析能力, 具有解决方案与战略的规划与设计能力,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3、职业证书要求、大学应届毕业生缺乏社会工作经验, 如果具有相关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 在求职时更容易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4、人文素质要求、信管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 为了使该专业的人才更快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在专业人才培养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5、专业英语要求,信息管理专业与计算机技术密切相关, 计算机软件、硬件技术的更新很快, 从业人员需要不断学习、跟踪最新技术, 熟练掌握信息管理专业英语, 阅读信息技术类英文文献是基本要求。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应加强信息管理、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学习。
但是就自身与一名合格的信息管理人才的比较,还存在一些差距。
1、过度学习理论知识。目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多数侧重于理论研究,真正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实践研究的成果并不多。
2、课程设置体系不够规范。由于经济、管理是两大类学科,涉及面广,专业知识十分丰富,各专业之间的课程差异大,如何平衡各专业课程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中的比重,我感觉到很迷茫。
3、研究目标以及
方向不够明确。对该专业的性质、理论体系认识不够清晰,因此,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办出专业特色,适应社会对该专业高级人才的需求,是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针对现存的差距问题,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问题。
1、明确专业定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种新兴的边缘学科和综合学科,强调的是信息技术与管理系统的互动结合和边缘学科知识模块的复合。因此我们应将该专业的学科定位为:培养具备现代经济学、管理学的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的应用能力的学生,并具有较高的外语、数学水平,掌握信息系统管理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知识与能力,能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实施管理及信息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开发等方面。
2、确定钻研目标,专业目标,必须紧密与社会实践相联系,在课程、内容、学习方法上都要体现这以原则。
3、自选兴趣课。从目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设计上看,现有的课程体系只是经济、管理和计算机技术的简单堆积,而没有达到融合的地步。因此我们必须在抓住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最爱的方面。想要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管理中,加强经济与管理水平,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要求学生了解企业、组织的业务流程及其实质,知道管理流程,了解伴随管理流程中的数据流动过程,因此将学和知识融合贯通至关重要。
信息系统在社会各行各业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剧增。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发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科建设,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不断探索以完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科建设,为信息时代培养合格的信息化建设需要的人才。
第二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验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验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针对目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学习广泛、实验实践能力欠缺等问题,提出基于强化实践能力、集成再创新能力的学科建设准则,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在学习广泛的基础上,保证学有所用,使得该专业学生能够在具体的工作生活中将课本知识实际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上,保证该学科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为社会输出动手能力强、操作素质高、上岗速度快的优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
关键字: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实验能力;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Experiment Practice Ability Training
in Major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AbstractFor the peoblems that students major i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learning widely but lack of ability of experiment and practice,presents the rules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base on
improving ability of practice,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Improving practice teaching at the same time of theory teaching,and to guarantee skills to us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is major,and let the theory translate into social productivity,and output graduates of great ability of pratice ,high operate quality ,fast guard speed for the society.Keywords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Experiment ability;Practice ability;Training mode引言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主要培养方向为培养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及计算机理论基础、掌握信息系统架构设计及分析方法、具备现代管理思想理论基础以及信息管理等多方面的综合性人才的学科专业。该专业学生就业方向可以是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科研院所、政府机构等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相关的部门工作,具有广泛的专业实施方向和就业方向。专业设置多门类课程,其中包含计算机基础课程如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语言、计算机结构、信息技术等专业课程,同样还包含管理学理论中的管理学、运筹学、组织行为学、系统科学等,在此基础之上还包含经济学中的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多门课程。以其涉及专业课程之广,在众多专业中是少见的。
在专业课居多的同时,与之对应的问题就会出现。如果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同老师的配合失当、学科带头人方向失误、学术不精等都会导致专业教育效果下降[2],进而导致该专业学生不能很好的讲所学用于显示生活中,甚至不能讲众多的专业知识学习深入透彻。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在目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存在相应问题的环境下,提出在该专业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实验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一系列方式方法,在解决以上现存问题的基础上保证教育教学的有序协调进行。[1]信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主要问题
2.1 教育工作者对教育实践过程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相当多的教育工作者没能真正认识到教育实践过程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程度,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教育实践过程缺失。
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重视理论教学,将书本知识一讲再讲,并且通过课后习题、试卷考核的方式来进行授课,他们以为只要学生能够将课程理论知识理解透彻就足以应对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岂不知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往往和理论学习时所体会的不同。我们经常会听到纸上谈兵的故事,这就是纸上谈兵的表现。
2.2人才培养模式中实践能力培养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大多数学校仅仅是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所列到的专业培养模式[3]进行培养,完全没有考虑到现实应用中来,该目录并不能完全指导信管专业的培养方向,更不能完全按照其所开课程进 1
行死板的教学;另一方面目前教育体系不够完善,没有从社会需要考虑信管专业的学习方向。
2.3 目前社会的对信管专业的认识不足
很多信管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找工作时都会说到企业不清楚我们专业到底是做什么的,说到计算机能力,信管专业的毕业生比不上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说到经济学基础,信管专业的毕业生又比不上经济学专业的学生。这样,很大一部分人都会认为本专业是一个四不像专业,没有精通的方面。
其实,信管专业在专业设置上考虑的并不是全方位顶尖人才,而是在与培养一批跨行业、跨领域的多方面综合性人才,在具体的工作中进行相应的学习,从而快速地从各领域都能发挥专业的优势。3 实验实践能力培养计划
3.1 实验实践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实验实践教育以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独特的地位和特点决定着实践教育应该在现代化科技人才培养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根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现状,其重要作用的表现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验实践教学是增强理论理解的重要环节[4]
我们知道兴趣和爱好是我们人生中最好的导师。往往通过理论的枯燥学习会使得学生对于理论知识产生抵抗和厌烦情绪,这样就导致了学习中不用心、学习效果欠佳的现象,这种现象会严重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计划和将来的学习习惯。
而实验实践教学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会在进一步的学习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实践教育,进而保证在进行理论实践的同时使得理论学习更加有效。
二、实践教学能够使得学生记忆深刻,理解透彻
往往理论知识比较繁琐抽象,很难从理论的更高一层去理解,因此学生多数停留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阶段,不能实际认识到理论的价值所在,因而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很难做到学以致用,往往是换一个地方就不知道举一反三。而进行实践实验教学则能有效的解决该问题。实践实验教学能够让同学们通过具体操作的方式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实践当中,在增强动手能力的基础上还能进一步理解理论知识,使得记忆更加的深刻,联系到具体的应用也就能更深刻的理解该理论的应用背景,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有效性。
三、实践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理论实践结合能力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要求学生要有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实践教育恰恰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实践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实践教学可以将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际操作使用的方式进行理解、使用、测试等,往往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过程是一个难点也是重点,通过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理论实践结合的能力,进而保证理论实践尽心更加有效的结合。
四、实践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目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方面、多角度的综合性人才,如何能在社会中处于主动地位,这就要有着较高的综合素质,如何能保证学生综合能力处于高水平阶段,就要进行实践教育。通过实践教育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而且对提高诸方面的技能和能力,培养学习兴趣与爱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等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3.2 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体系建设
(l)模块化教学[5]
模块化教学的主要思路是将具体项目的某些模块分配给学生实现,通过模块的具体编程锻炼该专业学生的实际编程控制能力。一方面使得学生实际的接触到项目开发过程中的模块设计及实现流程。了解整个项目的需求分析、同客户沟通需求、详细需求文档书写、项目底层框架架构设计、模块设计、具体实现等,从全局的角度对编程和设计进行把握,培养该专业学生的全局掌控以及细节模块编写能力。
(2)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通过具体的事件案例将所学知识穿插进行讲解,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案例教学从本质上属于理论教学的范畴,但和理论教学有着明显的不同。案例教学主张将一系列的理论知识通过具体的案例事件进行表现,这些案例事件中往往包含这些理论知识,在进行案例分析的同时还进行了理论的运用,进而使得学生对该理论知识记忆更加深刻,也使得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同具体的案例事件结合起来。
(3)实训教学
通过模拟现实中的活动,如公司应聘、系统开发维护、ERP实施等将学生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提前的演练和模拟,通过真实的实景模拟让学生提前体会将来可能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从而尽早的通过相应的措施来保证顺利的解决问题。
(4)毕业实习与独立设计
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性专业实践技能,通过毕业实习和独立设计的进行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一方面,毕业实习是通过具体的实习单位,根据目前单位现有问题以及先前解决的问题来进行实际学习,锻炼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化思路和系统化的框架思想,进而在今后的工作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流程,最后给出详细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独立设计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以及导师的建议,通过实际设计的方式完成一套完整的系统,保证通过数据库交互的前提下完成该系统的开发,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也锻炼了学生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实践能力培养方案
3.3.1 教学方式方法形式方法的多样化
该专业的教学应突出信息技术的作用,把握专业应用性、技术性强的特点,应利用现代 IT 技术建立基于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和共享性的教师与学生间教与学的互动关系,将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研究性教学等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充分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将成功的信管专业教学思想运用于学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来。
3.3.2做好学生科研、工作协调工作
结合任课老师的现有项目以及先前做过的项目,进行学生的项目培养工作,通过协调学生科研与工作之间的关系,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3.3.3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通过建立相应的实习基地,保证学生能在工作之前进行实际的历练,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实践中来,通过广泛的实习基地建设与合作保证学生能在走向工作单位之前充分了解社会,进而在将来的社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3.3.4 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该专业是一个紧跟时代潮流、信息技术发展的特殊专业,时刻与计算机行业内最新技术关联紧密。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对于教师的要求更高,一方面要保证知识的正确性,同时还要紧跟时代潮流,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技术知识,才能对学生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3.3.5 加强毕业实践能力培养
经过了几年的专业技术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该专业学生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如何在社会中提高自已的影响力,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样是培养实践能力过程中重要的方面。通过锻炼学生在待人接物、团队合作、独立自主、创新集成等方面的能力,进而为全面培养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奠定基础。
3.4 实践能力培养具体措施
3.4.1 新生参加军训历练活动
在入学之初就进行集体军训,通过集体军训来锻炼学生的坚毅的品格,从而为后期的学习工作奠定基础。军训可以增强学生的自理自律能力;军训能提高学生集体协作意识;军训以严明的纪律规范学生日后生活;军训通过高强度的训练达到强健体魄的目的;军训利用严格的作息规律调整学生生物钟,使之尽快从假期的散漫生活习惯过渡到学校的紧张的学习生活中,达到与新环境相协调的效果。
总之,通过军训的历练能够使得学生在后期的工作生活中严于律己、坚强协作。
3.4.2 开展科技作品竞赛活动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科技作品竞赛活动一方面有利于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另一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竞争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如何能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能够学好的重要方面,学生在积极的环境中学习,其学习效率自然会比在没有目标、没有方向的情况下高很多,同时也能够保证学生的记忆深刻。同时,在学生创作作品的过程当中,由于某项工作可能很大,仅凭一个人或几个人不能完成相应的工作,这个时候就需要学生之间或者是朋友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适应对方、团结协作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学生中间广发开展科技作品竞赛活动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并同时能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意识和与人沟通的能力。
3.4.3 进行技术讲座
通过技术讲座可以实现学生之间、学生同老师之间的技术交流,进而拓展学生的视野,在讲座期间,通过报告人的演讲,学生更具其具体内容进行思考,同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对比和筛选,了解理论知识的运用,进一步为增强实验实践运用能力奠定基础。
另外,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进行讲座的机会,通过前期准备、理论讲解、讨论等过程,会使得学生对于讲座内容有很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样一方面通过讲座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印象、增进理解,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临场发挥以及展现自己的能力。
3.4.4 克服教师畏难情绪
信管专业要求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发掘新技术,从而才能使得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最新技术。
往往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会存在畏难情绪,一方面与老师本身的教育思想相关,另一方面同该专业的实际特点相关。相当一部分老师一本教案能连续用多年,这对于一般的专业来说可能适用,但对于信管专业来说,教案如果不能紧跟时代潮流就不能掌握最新的相关技术,也就不能通过最新的技术来武装学生的头脑。结论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实践性较强,包含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 3 个主干学科的课程。要使学生明确各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及学科联系,必须通过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形成整体的思维方式与理念,在兼容的基础上达到最优。实践教学的设计及其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进行设计和组织时必须明确我们培养的人才是为社会服务的信息人才,实践教学必须以社会的需求为基本出发点。
参考文献
[1] 陈征,郭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研究[J].科技信息,2008(33):616-618.[2] 邓灵斌,刘任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3):181-182.[3] 王洪利.国内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
刊,2008(6):201-202.[4]钱洁,宋萍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面向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1(7):106-109.[5] 王员云,王军.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2009(4):221-222.
第三篇:专业人才需求调查(
·附件1:
关于××专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
(参考格式及要求)
一、××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指导思想
主要阐述人才需求和专业改革调研的基本思路、方法。
二、××专业人才需求调研
1.××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行业涵盖哪些产业或部门;行业现有专门人才总量及未来几年需求总量;行业将怎样发展及变化;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将引起什么样的变化,人才需求年均增长情况。(要求既有数据,又有分析)。
2.××行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行业从行人员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从业人员能力素质状况;专业人才在国有、集体、合资、民营、其他等企业的分布情况;(要设计相关表格,实地调查,汇总分析)。
3.××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有哪些?这些岗位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包括人数、技术等级、年龄、学历分布结构、工资收入等);这些岗位过去三年人才招聘情况;未来人才需求呈什么趋势?对学历与职业资格证书有什么要求?(要设计相关表格,实地调查,汇总分析)。
4.××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分析
××专业在社会上通用哪些职业资格证书?哪些证书的社会认可度高,对学生就业帮助大?这些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岗位之间是什么对应关系?
5.××专业人才招聘渠道分析
××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目前主要从哪些渠道招聘人才?是否能满足需要?以后准备从哪些渠道招聘人才?(要设计相关表格,实地调查,进行分析)。
6.××专业在职人员进修需求分析
企业对××专业人员的在职进修有什么计划和要求?这些要求是否得到满足?(要设计相关表格,实地调查,进行分析)。
7.××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小结
主要阐述××专业人才需求从质和量方面的要求;岗位的知识结构、核心能力或技能、综合素质方面要求。(对“专业所对应的行业、企业或岗位的核心能
力或技能”要设计相关的统计表格,重点调查,认真分析,形成专业教学中能力或技能培养的基本框架)
三、××专业现状调研
1.××专业点分布情况
主要统计设置该专业的学校有哪些。
2.××专业招生与就业岗位分布情况
统计该专业近三年来的在校生数和招生数,以及近三年来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岗位分布情况。
3.××专业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评价情况
包括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知识结构、能力、综合素质、岗位适应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等的评价。
4.专业在职人员培训情况
统计××专业近三年来培训在职人员的数量,分析这些人员有什么特点?
5.专业教学情况
包括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实验实训实习安排、方法手段改革、双师型师资情况等。
四、××专业改革建议
1.××专业培养目标与专业方向调整建议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
2.××专业课程设置建议
包括对课程模式、课程结构以及具体课程设置、大纲制定等提出建议。
3.××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主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等提出改革建议。
4.××专业师资与实践环节条件配置建议
主要对教师的能力要求、双师型师资配置和实验实训实习场地、设备提出建议。
系部(盖章)
年 月 日
注:总字数不少于5000字
第四篇:专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
专业人才需求状况调
查报告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教改00
1姓名:李军平
学号:10110059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报告
大三上学期已经过完,很快就到大四求职的时间了,大学的学习生活,不仅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也是大学生社会化的第一站。现在普遍认为大学生就业难,大学生如何才能跨好迈出校门的第一步?大学生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就业职场人?在如今的大学校园中,诸如此类的话题早以引起了大家众多的关注和热情。为了充分地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掌握市场动态,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企业对人才素质、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要求,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我们深入基层、深入企业,进行全面、广泛的市场调研,以就业为导向,特此借大三的寒假就本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做下调查。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同学之间的交流,认真思考自己在今后的专业学习阶段应该学些什么,怎么学习。怎样使自己的愿望与社会的需求相一致,成为国家需要的合格人才。从而对今后学习专业课程的主动性起到积极作用。有助于毕业之后能更快、更成熟地融入社会之中。
一、职业前景展望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是一个专业口径较宽的专业,与该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不仅数量多、地域分布广,而且规模、层次各异。如大连机床集团、华录电子、一汽集团大连柴油机厂、主营塑钢门窗的实德集团、制造大型起重及港口设备的大重集团都拥有大量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毕业生,随着市场经济下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知识经济、信息化社会所孕育的高技术大踏步进入制造领域,各企、事业单位通过对工业生产线的技术改造和引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企、事业单位使用的生产设备和主要技术多采用引进与自行开发相结合。因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岗位需求量也日益扩大。
本专业服务面向大连装备制造业,生产一线的电气产品维修工、电子电气产品制图与制板员产品辅助设计与开发岗位的测试员、工艺员。电气产品生产企业从事电气产品生产线的工艺技术指导、生产一线的管理及产品检验工作;生产线仪器设备的安装、操作、维护、维修工作;电气产品装配、维修、售后服务工作;电气产品研制、开发、消化、吸收工作。
面对如今的大学生的求职热潮,求职、就职的前景却并不十分乐观。第一,如今的大学生过于高估自己,没有正确的摆正自己的实际地位,弄到最后往往成为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所以,就业前摆正自身正确位置是首当其冲的。第二,人才观念发生变化。以往的“学历通行证”、“学历敲门砖”,逐渐被人们所忽略,各个公司开始更注重实际性和实用性。上海昌硕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李经理认为,对企业而言,用大专生更经济,用一个本科生,年薪大概在5万元左右,而大专生只要2.5万元足已,而且有的大专生比本科生还要干的好,进了公司之后就不看你的敲门砖了而是你的真实水平,实际的动手能力,因此除非岗位特殊需要,企业一般都不需要高学历人才,人职匹配最重要。
二、电气工程及其专业方向工作的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
(一)专业能力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系统及供配电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的能力。
2、具备从事电气工程初步设计、系统运行维护、技术经济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3、熟练使用手工焊接工具,具备手工焊接、拆焊的能力;
4、常用元器件的识别、测量、选用能力;电子装配、制作能力;
5、利用电路基本理论分析、调试、维修简单电路的能力;
6、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绘制电路图、设计线路板并进行仿真;
7、根据实际需要选取合适的单片机芯片,并能对单片机系统设计应用
8、能够设计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编制各流程工艺文件和工具、设备操作规程;
9、具备自动插件机、波峰焊接机、自动在线检测设备、回流焊接机和SMT等常见设备的基本操作能力;
10、具备生产线元件成型、焊修、调试等各工位的操作能力,能够在工艺技术方面指导操作工人;
11、能够进行产品基本的工艺技术管理;
12、具备基本的生产管理能力,具有独立工作、着眼全局的整体观点和追求综合效益的管理素质;
13、具备基本的质量管理能力;
14、具备电气工程行业的职业规范、质量第一的观点、安全生产和分工协作的团队意识及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15、掌握安全生产的操作规程;
16、能根据原理图或产品调试说明书对设备安装、调试;
17、能正确判断及排除SMT设备的常见故障
(二)社会能力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
2.具有较强的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3.具有较强的开拓发展的创新能力;
4.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三)方法能力
1.具有较好的对新的技能与知识的学习能力;
2.具有较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
3.具有查找维修资料、文献等取得信息的能力;
4.具有较好的逻辑性、合理性的科学思维方法能力。
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现状
随着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不断崛起,国际贸易壁垒的消失等因素的影响,各行业对人才需求出现较大变化,衡量人才的标准也随之发生改变,使人才交流市场呈现以下特点,造成一些走俏专业人才奇缺。
(1)、人才需求数量骤减,供求总量不平衡
在经历了2004年的供求高峰过后,人才市场迎来了 “低谷”。企业所提供的求职岗位逐渐减少,而每年的大学毕业生却随着高校前几年的扩招逐年增加,出现供远大于求的趋势。
(2)、人才市场供需不协调
各类企业在用人机制上心态基本是一样,在进行招聘时企业所提供的岗位,大多是这些企业发展生产所需要的,因此,在计划的时候,往往偏重于动手能力,而不看重学历。企业真正在管理岗位重用的是经过在基层锻炼后逐级提拔起来的,而不是高学历的应届毕业生。但是每一年都有大量应届毕业生涌入市场,大多数企业就不可避免的选用许多大学生进入生产线,结果必然导致“人才高消费”现象的出现。但必需注意的是,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具有大专(含)以上学历,且有两至三年工作经验的求职者更受欢迎。
(3)、求职者素质与市场需求不一致
企业需求岗位更多的是集中在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及服务领域,而求职者所提供的专业则侧重于各类专业技术岗位,这些岗位往往需要求职者具备基本的经验及动手能力,应届毕业生往往不能满足需求。
四、社会对大学生求职者的评价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发现:在短时间内认同企业文化;对企业忠诚,有团队归属感;不苛求名校出身,只要综合素质好;有敬业精神和职业素质;有较强的专业能力;沟通能力强,有亲和力;有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能带着激情去工作等。这些人很受用人单位欢迎。与此相对应,对薪酬要求过高;频繁跳槽和缺乏团队精神。显然,这样的就业环境,给毕业生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得不同学历层次的毕业生同台参与竞争,施展才华成为可能.但与此同时,也对我们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人就会遭用人单位反感的。
总体而言,各类企业对广大大学毕业生都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与此同时,他们也客观地指出了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主要表现为:
(1)、自身定位不准确,职业发展方向不明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毕业生的求职成功率以及就业质量
(2)、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心浮气躁,不愿意接受基层的锻炼,对自身认识不足,要求过高,盲目攀比心理较为严重。
(3)、能力、知识宽而不精,知识结构不合理,没有很好地反映业界发展的最新动态。
五、人才需求调查的总结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人才供需出现不平衡的现象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是与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和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接轨相适应的。面对人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应使我们既能学得一技之长,又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和顺应社会的择业观念
在校期间,我们要通过各种主题集体活动和就业教育,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实事求是找到自己的优缺点,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狂忘自大,要对自己充满信心,要自强不息,要敢于迎接各种挑战,相信自己能面对一切困难。我们要及时关注社会发展变化,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将客观的社会需要与主观的个体需要有机结合。转变择业观念,树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主动到基层去,到中、小企业中去,到“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去,脚踏实地、勤奋工作、施展才华、实现
价值。
(2)具备良好的学习素质和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
在学习中要通过努力尝试新思路和新方法,把握学习规律,更新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要注重拓宽知识领域,可以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选择地进行跨学科交叉领域相关知识的学习,从而不断充实学习内容,完善知识结构体系,以弥补单一学科在知识体系上存在的不足,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3)在各项素质教育活动和专项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在校期间,不仅要在专业理论学习中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更要在专业实践训练中勤学苦练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特别要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和各种学生组织,通过丰富多彩的二课活动锻炼自己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使自己的应变能力、公关能力、交际能力、协调能力、写作能力都得以提高。从而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要求学生具有良好政治思想和道德修养,从事企事业单位电子产品的生产、设备维护、生产管理、技术开发、营销服务等岗位工作,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高技能型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日后职业生涯的发展争取更多的主动权,以获得更大的发展。
通过这次人才需求调查,发现经过了基础理论强化特别是基本技能重点强化训练的高职毕业生在社会上需求量是巨大的,因为他们迎合企事业的实际岗位需求,而且我院现开设的专业也适应社会未来十年人才需求规律,特别是机电一体化、电子、电气工程、市场营销、汽车制造、电子商务等专业仍是社会最为需要的人才。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满足社会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我们现在应强调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坚持外语和计算机教学不断线;注重专业课的学习方法及思维模式,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学院应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按照学生毕业后从事职业所必需的能力和终身学习所必需的能力,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通过系统的、紧贴生产一线要求的实践训练,要初步培养出自己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注意培养自己的实验及动手操作的能力。为我们学生适应现代企业要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赵琛浙江传媒学院新媒体学院
[摘要]本文在分析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背景下,阐述了其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人才培养的方向选择,并构建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培养体系
一 前言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科于1960年代起源于美国,其目的是研究如何系统地设计数据处理应用系统。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过大学纷纷创办相关专业,在经历多次调整后1998年教育部正式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确定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教育部在广泛实践的基础上,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要求,通过整个的方式将原来的科技信息、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管理信息系统和林业信息系统五个背景专业整合而成的一个新的专业,通过整合把若干覆盖面过于狭窄的专业合并成一个覆盖面比较宽的专业,并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为: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和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分析
周屹在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本科培养模式研究》中提出建立以实践能力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建立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形式整合实践教学,使学生能自主地学习和掌握工作所必需的新原理、新技术、新工具,而不被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产品迷惑的实践性人才。杨善林等在《信息管理类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构建了“一宽一厚两注重”的信息管理类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一宽”指横向上适当拓宽专业口径,纵向上延伸专业内涵;“一厚”是指通过提炼专业基础理论、优化教学计划、调整课程,夯实专业基础,增强发展后劲;“两注重”指注重实践和注重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综上所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历史背景的复杂性造成其对人才培养体系的讨论与探索较多,无论是创新性的人才培养体系,还是应用性的人才培养体系都是为了寻找一个能力适合当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期通过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从而符合现代社会对信息管理人才需求。
三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1专业定位不明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目标是培养“既懂经济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但在实际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很难进行把握,各个高校对此专业学科范围、内容理解上五花八门,无法确保一致性。同时,又要兼顾国家相关部门的人才培养要求,最终导致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课程体系无法有效将各个学科进行有效整合,学科之间缺乏系统性和关联性,形成“拼盘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3.2课程体系不合理。按照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所列出的课程涵盖了管理学、经济学、信息技术等多个专业。各个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实际需求开设课程,导致课程体系设置广而散,无法突出核心课程和重点课程,缺少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或课程群,这样必然导致本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缺乏核心竞争力。
3.3师资队伍素质不能满足人才培养要求。从各个高校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的教师队伍来看,很多教师来自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管理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很难将管理与信息技术知识相结合。另外,有一部分教师来自己管理专业,他们的计算机知识较为薄弱,也很难将管理理念运用到信息系统应用之中。
3.4实践教学缺乏手段。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点,必须通过深入的实践,才能达到对理论的充分理解。而目前很多高校及教师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积极探索与开发实践课程的动力,使得实践教学环节十分薄弱,无法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四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选择
目前,国内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多专业定位模糊,而部分重点高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半血特色定位。从国内高校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定位看,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向选择:
4.1信息系统开发方向:以技术方向为代表,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等。这些院校一般都是工科强校,计算机能力突出,学生一般至少掌握一种编程语言,很多毕业生转行从事计算机编程、维护等方向的工作。
4.2金融信息管理方向:由于我国金融业的繁荣,对金融信息管理人才产生了大量的需求。近些年,一些高校形成了以金融信心管理的人才培养特色,如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西南财经大学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就以金融信息管理为特色方向。
4.3经济信息管理方向:该特色方向为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信息管理,以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下设的经济信息管理系为代表。
4.4文献信息管理方向: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等高校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与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编辑出版社等专业相关联,主要以文献的信息管理为专业特色。
此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还有很多其它的专业方向,如政务信息管理方向、财务信息管理方向、林业信息管理方向、农业信息管理方向、医学信息管理方向等。
五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5.1融合优势学科,构建特色专业定位。各个高校在专业定位方面,在确保与国家相关部门下达的专业培养总体方向和目标保持一致性前提下,要根据自身的办学层次、办学特色、学校定位及社会实际需求确定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力争培养出拥有较为深厚的管理学理论基础、扎实的信息化技能的人才,以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
5.2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形成特色课程群。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不能是管理与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的叠加,应有自己的知识体系结构与课程体系结构。所以,各个高校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在满足国家相关部门要求的前提下,要尽量结合自身特色优势学科及社会建设需求,认真听取企业和行业专家意见,对课程内容和结构等方面进行充分论证,力争做到教学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5.3加强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各个高校应通过课程设计、专业知识、实验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在课程实践方面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本课程知识点的实践技能而设置的实践环节,如尝试开发各类小型的ERP系统软件等。
5.4强化教师素质培养,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专业特性决定了教师队伍知识结构的多样性。教师不但要具备扎实的管理理论基础,又要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各个高校要进一步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结合实践引进一大批有着不同学科背景的专业人才,确保学科交叉、优势互补。
5.5加强产学合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发展迅猛、实用性强,只有进一步加强校企联合,才能充分利用高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在培养人才方面的各自优势、高校要积极争取得到企业和社会更多的资源投入,将教学从课堂上延伸到企业生产管理的前沿。
六 总结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建设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的过程,各个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办学层次、办学特色、学校定位及社会实际需求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力争培养出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