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陵供水的发展与展望
黄陵供水的发展与展望
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我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塬,水资源短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小。2004年黄陵矿业集团煤炭开采造成水库来水重要支流断流,加之近几年连续干旱少雨,水库水位急剧下降,截止2009年3月水位降至死库容以下。县城供水形式由重力供水变为动力供水,供水成本相应增加。同年启动了王庄河应急供水水源工程,有效缓解了县城供水水源压力。但是随着县城城市框架的拉大,用水量逐年增加,水源问题已成为围绕城市发展的一大难题。
县自来水公司,作为一个公益性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承担着县城城区居民生活和党政机关事业的供水工作。从引水管线的管理维护到自来水的生产处理、销售、抄表、收费、城区管网的抢修维护。作为一个窗口行业,工作的好与差,直接影响着供水企业和政府为民服务的形象。
回顾过去,在“十一五”期间,黄陵供水得到了长足发展,一方面取决与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与公司积极工作,多请示、多汇报得到政府理解与支持分不开。2006年原引水工程贷款720万元到期,年利息达42万元,当年水费收入135万元,公司在职员工78人,负担重、压力大,在取得政府调研认可的同时,县财政分二次全额偿还了引水工程贷款,为公司卸下了沉重的包袱。同年积极争取政府投资220万元进行了城网二期改造,同时被省人事厅、水利厅评
为全省“十佳供水企业”。2007年—2008年积极争取政府支持投资135万元进行城网续扩建改造,并邀请县、市价格主管部门对公司供水成本进行监审,召开听证会,对供水价格进行了调整。2009年--2010年在职职工工资大幅上调,在供水价格倒挂情况下,积极争取省、市水利部门投资25万元,更新改造了化验室,新增水质化验车一辆,配臵化验设备,使原化验7项增加到21项。并投资3万元,先后派出4名同志参加省上举办的化验员岗位培训,取得资格证书。同时安排公司4名副职2名科长到省内外学习其它水司管理先进经验和管道安装新技术。在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和省级园林县城活动中,被评为先进单位,连续二年被授予“县级园林单位”和“市级园林单位”。
从2005年开始,公司结合城网改造,进行了拉网式支管道和户表改造,同时,规范了新建住宅户表安装标准,新建住宅一律“户外计量、抄表到户”,使水费抄见率、回收率大大提高。同时在改造中查处纠正不良用水行为28起。根据国家户表出户,户外计量政策的规定,从2010年4月份开始,安装智能水表1700块,改造小区供水设施11处,实行抄表到户,有效降低了居民用水额外负担,得到群众一致认可。
在供水机制创新方面:
一是按照政府会议精神,严把进人关口,2005年至今除梨园供水站安排7人外,公司人员从78人,下降到69人,减少9人,减少了人员支出成本。
二是由于人员减少,公司女多男少,供水面积扩大,工作业务量
增加,原营销科抄表收费人员短缺,公司积极改革,将原抢修班与营销科合并,成立城内和城外营销科,以河为界,两个科室分别负责各片区抄表收费和抢修安排任务工作,责任范围明确,解决了科室责任范围不准,推诿扯皮现象。
回顾总结过去,县城供水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2002年修建的净化水厂,在水处理工艺上,是根据郑家河水库的水质水量进行设计修建。它的水处理能力和水处理工艺有一定局限性。多年来,县城供水运行正常,且水质达标。一是水源地水源充足;二是源水属国家饮用二类标准。2004年由于黄陵矿业集团煤炭开采造成水源重要补水支流断流,加之缺乏足够降雨,2009年3月,郑家河水库水位降至死水位以下。同年年底使用王庄河应急水源后,受季节和本身库容影响,水质出现阶段性波动。现有净化工艺难以适应新的水源水质和水量。新建7750m清水池建成可有效缓解此矛盾。
2、新建梨园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建设尽快纳入实质性前期工作,在今年完成项目选址等前期工作,争取明年5月份前开工建设。
3、长远考虑我县县城供水水源。近期应对郑家河牛家庄支流地质恢复进行可行性研究,采取工程措施尽快恢复来水。在水源保护方面,重点考虑郑家河东边支沟水源保护,不能停留在划定区域和拉铁丝网,栽几根桩上。
二○一一年九月一日
第二篇:海南陵水 乡镇产业发展
关于在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背景下加快
陵水乡镇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全省经济社会
发展呈现出各市县你追我赶的局面的背景下,加快推进陵水乡镇产业发展,进一步增强乡镇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对促进全县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十二五规划”开局伊始,海南提出了建设旅游风情小镇,今年陵水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提出打造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因此,我们应主动抢抓机遇,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推进乡镇产业的持续、健康、科学发展。
从当前陵水各乡镇发展特点看,乡镇产业普遍存在规模
小、收入偏低、结构性矛盾等问题。首先,乡镇产业主要集中在基础农业、渔业、农产品粗加工、小手工业等基础行业上,高新科技型、现代服务业型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其次,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由于过低的资产和过小的经营规模,技术含量低等导致乡镇产业赢利能力普遍不高,竞争能力不足。其三,由于地域性、配套设施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乡镇间发展差异较大,特别是沿海乡镇与山区乡镇、旅游开发与未开发的乡镇间差异明显,如群英乡以橡胶产业为主,黎安镇以渔业生产为主,而沿海开发区新村镇、英州镇则以旅游房地产与当地基础农业或渔业若干单一产业为
以旅游地产产业为主。各乡镇间的产业发展方向、规模、速度等也是存在较大差异。其四,产业持续发展能力低,优势特色产业或镇区特色没有凸显,产业经济发展配套不足。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规划水平落后,至尽为止,全县没有一个特色风情小镇,大部分的乡镇镇区建设非常滞后,如英州镇镇区建设与毗邻的清水湾开发区相比就显得极为不相称。其五,乡镇产业发展缺乏高素质人才,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不高,岗前培训基本没有,加上大部分乡镇产业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难以吸引优秀人才,而人力资源的匮乏也成为制约乡镇发展的一大因素。
加快培育和发展乡镇产业是实现陵水建设国际旅游岛,推进陵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根本途径,陵水必须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为促进乡镇产业发展提供动力和条件。发展乡镇产业,应着重从以下六方面入手。
一要加强组织协调。县政府要成立培育和发展乡镇产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乡镇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根据重点产业领域发展需要,落实相关责任,全方位、全过程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建立统计、评估和考核机制,定期对乡镇产业发展状况、目标进行分析、评价。成立专家咨询小组,聘请科技、经济、法律等专家,对乡镇产业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等重大决策进行论证和咨询。
二要大力发展和完善乡镇产业结构,加强规划引导。
根据陵水县“十二五规划”及未来中长期的发展规划,根据各乡镇自然环境、资源优势等特点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加强对发展乡镇产业的引导,优化区域布局,突出发展重点,避免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乡镇产业协调发展格局。陵水具有做精农业、做大海洋渔业的区位、资源优势,同时,陵水毗邻三亚、保亭、万宁等市县,旅游资源丰富,之间互补性强,按照“三做一加”的发展战略,未来一段时间内,第一、第三产业仍将是陵水经济发展的“双核驱动”。乡镇产业发展要抓准大方向,形成小特色,逐步使乡镇产业向现代型、科技型、高效型、利润型发展,用“混合动力”拉动乡镇经济发展。
三要进一步加大对乡镇产业的扶持力度,大力完善乡镇产业发展必须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各种配套政策。县政府应从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乡镇支持,对于乡镇产业架构调整,积极给予强有力的引导和指导,使广大群众自觉地参与到调整乡镇产业结构上来。根据各乡镇的资源、区位、民俗等实际,有重点、有区别地打造各具特色的风情小镇,尤其是要选择已具备一定建设风情小镇的乡镇,科学规划,加大投入,重点建设,如可以选择地处沿海、初具小城镇框架的英州镇从市政道路、商贸市场、镇区小巷道路等基础设施、沿街房屋立面同一改造等方面着手,将其真正打
造成为“两湾两泉后花园,休闲旅游风情镇”,使之与清水湾开发区相匹配。另外,要制订具体的实施办法,落实各项关于乡镇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帮助乡镇产业拓展融资渠道,形成、壮大乡镇产业经济。
四要完善各种服务网络建设, 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为居民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满足乡镇产业发展的服务建设要求。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重视发展科技信息化服务产业,为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便捷的市场、技术、政策信息,为群众提供全面的政策解读、技术培训、资讯引导。县政府要在坚持“大企业进驻、大项目带动”的方针下,提供高新技术支持、便捷行政许可、畅通融资渠道、营造良好发展氛围等,急民所急,想民所想,解决企业后顾之忧,为乡镇产业发展提供一条龙服务。以英州镇为例,通过加强技术指导、建立健全经济合作社管理机制、加大设施补贴力度、规范农资市场管理、扩大热带特色瓜菜批发市场,推进热带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等服务举措,切实的推动了当地农业发展,2011年,英州镇设施农业发展规模同比增长将近一倍,农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长9.8%,英州豇豆、苦瓜、哈密瓜、芒果等热带特色瓜果生产基地逐渐形成。
五要大力发展乡镇特色产业,做足“特”字文章。特色产业就是要以“特”制胜的产业,是一个地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积淀、成型的一种或几种特有的资源、文化、技术、管理、环境、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从而形成的具有核心市场竞争力的产业。特色产业规模化生产可以降低生产、运营成本,形成品牌,获得规模效益,提高产品附加值。如近几年旅游行业发展迅速的保亭县三道镇,以“绿色生态旅游文化”为发展主题,利用旅游业发展优势,发展旅游观光特色农业,极大的带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提升了产品品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三道镇的发展正是突出特色产业,发挥规模优势,将“三农”与旅游业相融的“新三农”建设典范。近年来,陵水着力打造“一镇一品”,“一村一品”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例如武山村圣女果、英州哈密瓜等已形成市场品牌,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分界洲岛、清水湾、黎苗文化园等旅游品牌逐渐形成,旅游产业迅速提升。未来一段时期,陵水应在原有特色产业上“加大功夫”,在潜力特色产业上“下大功夫”,在产业综合发展,形成县域特色经济上“做足功夫”,发展特色十足、独一无
二、无可复制的陵水乡镇经济。
六要吸收高级优秀专业人才,加强乡镇产业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培养一批业务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优秀创新型人才队伍。政府要善于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创办乡镇产业创新所急需的各类专业服务队伍,鼓励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投身乡镇产业发展,鼓励自主创业等发展形式,吸引一批想干事、敢干事的实干型人才。在吸引外来优秀人才到陵水发展、投
资的同时,注重培养乡土人才,树立乡镇致富能手典型,丰富农民培训形式,壮大人才队伍。同时,突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培育乡镇产业组织,加快产业技术交流,增强产业黏结度,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乡镇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陵水打造“珍珠海岸”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乡镇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状况则是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在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背景下,根据各乡镇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发展、壮大各具特色的产业,对实现“科学发展,改善民生,保护生态”三大历史任务具有极大促进作用,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第三篇:创新与发展,思考与展望(范文)
创新与发展,思考与展望
5月22日~25日,2014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CHINC 2014)暨中美医院信息化论坛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举行。该会议由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和美国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协会主办,大连市中心医院承办。
解放军总后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副会长傅征,国家卫计委规划与信息司司长侯岩,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王羽,国家卫计委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孟群,中国医院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洪山,辽宁省卫生计生委副巡视员徐玲等出席会议。来自海外的专家包括美国HIMSS协会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监刘继兰,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BIDMC中心首席信息官John.D.Halamka,美国范登堡大学医学信息学教授、首席信息官Blackford Middleton,美国国际医学图书馆国家生物医学通信信息中心Clement Joseph McDonald和台北医学大学医学信息研究所教授徐健业等。
5月22日的拓导课开设有临床决策支持、网络及数据中心建设、集成技术与CDR、大数据与数据分析技术四个专题,并开设了以“HIT管理”为主题的青年论坛。正式大会开设有标准化与信息安全、护理信息化、患者服务和CRM随访、中外卫生信息技术差异与差距、电子病历、移动医疗和远程医疗以及院长论坛等7个分论坛。
来自国内外的3000名左右医院代表、专家学者、HIT从业人员参加了大会,近百位中外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登台演讲,会议就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建设和新医改下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来自国内外的多家知名医疗IT厂商参加了展览。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重中之重
在大会开幕式致辞的多位领导和专家均提到,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傅征在开幕式致辞中说:“我国社会和经济面临重大转型,国家和民族正在爬坡闯关,几百年难得的机遇和空前的挑战并存,实现中国梦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考验,医改成败事关民生福祉。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的中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应该做得认真踏实,还是草率不周;是干得优质高效,还是劳民伤财;是通过医院信息化确实做到保改革、促发展、利国利民,还是与此相反,就不仅仅是一项具体业务事项而已了。让我们立足本职、胸怀全局,把医院信息化工作与中华民族复兴的大业紧紧联系在一起,为了中国的亿万老百姓和子孙后代,把医院信息化的事情做的更好、更快、更省、更扎实有效。”
侯岩首先对人口健康信息化规划的源起和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并重点对医院信息化建设谈了自己的看法。她说,因为医院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目前互联互通难度很大,但是互联互通是一个趋势,国家卫计委规信司从去年开始已经在做相关的工作,“从委管医院做起,逐步扩展。”对于在实现互通时应注意的问题,侯岩说:“我觉得要解决好两个问题。第一是要强化标准的制定和应用,首先是要制定,一定要统一标准,按照国家的标准去构建,要规范;其次是要抓应用,卫计委正在推广标准的组合性测试。第二是要强化安全措施,互联互通是一个双刃剑,因此要从管理、法规、技术等的层面综合实施,确保安全落实到位。”
对于医院信息化是重中之重的看法,孟群表示认同。他在发言中说,和医教研、服务质量一样,信息也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无论是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还是经济化管理,都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和保障。”医院信息化的建设重点自然是以电子病历为核心,要实现电子病历结构化。以电子病历为核心,数据要实现标准化、交换和整合,信息标准、信息安全平台建设自然成了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领域。随着采集数据的增多,就涉及到数据安全和大数据挖掘分析利用的问题。孟群说,远程医疗是解决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纵向流动的重要手段,远程医疗所涉及的设备、数据传输和标准问题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和研究。孟群最后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并希望引发大家的思考:移动医疗、移动护理、可穿戴设备以及互联网技术如何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北大人民医院获颁HIMSS 7级证书
“经过对北大人民医院上报信息系统的分析、电话访谈以及我带队的3个评审专家的现场评审,我们认证北大人民医院在电子病历采纳模式上达到了7级水平,我代表HIMSS总部正式宣布,北大人民医院成功进入了HIMSS 7级的行列!祝贺王杉院长,祝贺北大人民医院的朋友们!”HIMSS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监刘继兰话音刚落,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六楼一间狭小的会议室里就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北大人民医院获评HIMSS 7级可能是本届会议最受关注的事件。5月23日中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获得HIMSS 7级认证结果新闻发布会”现场,原本只是为媒体和合作伙伴准备的小会议室被参会者挤得爆满。
刘继兰在发言中称,取得HIMSS 7级认证的医院,不仅被认为是建立了先进的信息系统,更是能够利用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临床决策和先进的管理,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人性化的医疗服务,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满意度。她还特别提到,北大人民医院和企业之间的成功合作模式,也是医院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希望医院能够把临床、管理经验,以及和企业合作的经验与国内其他医院和IT界分享。
王杉在发言中对北大人民医院的同事包括医院信息中心的同事,以及多家企业合作伙伴表示了感谢。他称自己的团队为“梦之队”,他说:“这个团队不可复制,这个成就的取得是八年时间磨出来的。”
方正信产集团CEO方中华表示,信息系统最终是为了做更好的医院管理支撑。通过HIMSS评级能够给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方向提供参照,促进医院提升效率,而人民医院的信息系统模式同样可以个性化地复制到其他医院。
支付宝、会议APP首次亮相
在一楼展台的一角,一个展台正在热热闹闹地进行抽奖活动,吸引了很多参会者驻足围观。展台的门楣处是三个大字:支付宝。这是支付宝第一次参加CHINC会议。
近两年来,马云一直在呼吁,希望第三方可以在医疗方面有所作为,解决目前看病难的问题。此次在大会的亮相,可谓其向业界的一次正式宣告。展位提供的资料只有一张单页和一个小册子,册子封面写着:协助打造以患者为中心的智能就医平台。在内页“医疗流程O2O”栏下显示:除了问诊、检验、诊断、取药治疗,其他中间流程均通过手机终端完成,彻底解决病人在挂号、缴费窗口反复排队现状,大大缓解医院服务窗口压力。
几天前,马云12亿入股恒大,自称是足球的外行,进来搅局。支付宝此次进军医疗,显然也是一次搅局,结果会是怎样,有待时间给出答案。
本次大会的另一个亮点是会议APP的亮相,下载会议APP后,会议日程等信息均可在客户端上浏览。此外,大会还实现了无线网覆盖,方便了参会人员。
作为国内医疗信息化领域的一次盛会,也是一次业内人士聚会的好机会,由chisc.net和《e医疗》共同发起的网友足球赛在5月23日举行。
第四篇:生物质能的发展与展望
选8)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中,应大力(优先)发展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的发展与展望
一、当前中国能源形势
一方面,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过程中,社会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要比其他国家大得多。2000年一次能源消费量为7.5亿吨,成为除美国外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也达31.0%。2003年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耗国,进口量增长近3倍。预计到2020年,石油消费量最少4.5亿吨,石油的对外依存度有可能接近60%,与目前美国的水平相当。另一方面,电力冶金等重点用煤行业需求剧增,煤炭市场从2003年开始供求关系紧张。电煤的缺口超过了行业警戒线。我国电力缺乏的问题已经引起外商以及产业界的惊慌。2003年有近2000万千瓦的缺口,04年以来不少人口密集的省市不得不拉闸限电,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此外,能源的开采转换和利用对环境、公众身体健康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目前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面临着强大的国际压力。2001年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国占16 个。全国的环境形势严峻,生态平衡脆弱,污染排放总量远远超过环境容量和承载能力。土地荒漠化和沙化仍在扩大,大气空气质量持续降低。中国的大气污染损失已占GDP 的3-7%,经济损失极其惊人。
中国目前已面临着严酷的能源形势,而中国作为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兴大国,对能源的需求必将持续增加。因此,解决我国能源问题已迫在眉睫,开发出一种经济适用,环境友好的新能源刻不容缓。
二、生物质能简介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核聚变能、水能、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等。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这些新能源中,我认为当前中国应优先发展生物质能。
1、生物质能的定义
生物质能(biomass energy),就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同时也是唯一一种可再生的碳源。生物质能的原始能量来源于太阳,所以从广义上讲,生物质能是太阳能的一种表现形式,蕴藏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可以生长的有机物中,它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有机物中除矿物燃料以外的所有来源于动植物的能源物质均属于生物质能,通常包括木材、及森林废弃物、农业废弃物、水生植物、油料植物、城市和工业有机废弃物、动物粪便等。
2、生物质能的优点:
1)可再生性。生物质能属可再生资源,生物质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再生。
2)低污染性。生物质的硫含量、氮含量低,燃烧过程中生成的硫氮化合物较少。生物质作为燃料时,由于它在生长时需要的二氧化碳相当于它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因而对大气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近似于零,可有效地减轻温室效应;
3)广泛分布性。从理论上讲,只要有阳光照射就能源源不断的产生生物质能。无论是陆地还是海洋,都蕴藏了丰富的生物质能。
4)总量丰富。地球上的生物质能资源较为丰富,是世界第四大能源,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中国更是拥有丰富的生物质能资源,中国理论生物质能资源有50亿吨左右,我国可开发为能源的生物质资源到2010年可达3亿吨。随着农林业的发展,特别是炭薪林的推广,生物质资源还将越来越多。现阶段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主要为生物废弃物,包括秸秆、薪柴、禽类粪便、工业有机废弃物和城市固体有机垃圾等。
3、生物质能的应用
目前人类对生物质能的利用,包括直接用作燃料的有农作物的秸秆、薪柴等;间接作为燃料的有农林废弃物、动物粪便、垃圾及藻类等,它们通过微生物作用生成沼气,或采用热解法制造液体和气体燃料,也可制造生物炭。但是尚未被人们合理利用,多半直接当薪柴使用,效率低,影响生态环境。现代生物质能的利用是通过生物质的厌氧发酵制取甲烷,用热解法生成燃料气、生物油和生物炭,用生物质制造乙醇和甲醇燃料,以及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能源植物,发展能源农场。
4、生物质能的发展方向
生物质能的利用主要有直接燃烧、热化学转换和生物化学转换等3种途径。
生物质的直接燃烧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我国生物质能利用的主要方式。当前改造热效率仅为10%左右的传统烧柴灶,推广效率可达20%-30%的节柴灶这种技术简单、易于推广、效益明显的节能措施,被国家列为农村新能源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
生物质的热化学转换是指在一定的温度和条件下,使生物质汽化、炭化、热解和催化液化,以生产气态燃料、液态燃料和化学物质的技术。
生物质的生物化学转换包括有机物质-沼气转换和有机物质-乙醇转换等。沼气转换是有机物质在厌氧环境中,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一种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可燃性混合气体即沼气、乙醇转换是利用糖质、淀粉和纤维素等原料经发酵制成乙醇。
三、中国生物质能发展概况
近年来,中国在生物质能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截止2010年底,生物质能发电装机约550万千瓦,沼气年利用率约130亿立方米,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为50万吨左右,非粮原料燃料乙醇年产量为20万吨,生物柴油年产量为50万吨左右。中国政府及有关部门对生物质能利用也极为重视,已连续在四个国家五年计划将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列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开展了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如户用沼气池、节柴炕灶、薪炭林、大中型沼气工程、生物质压块成型、气化与气化发电、生物质液体燃料等,取得了多项优秀成果。
环望全球,美国纽约的斯塔藤垃圾处理站采用湿法处理垃圾,回收沼气,用于发电,同时生产肥料。美国开发出利用纤维素废料生产酒精的技术,建立了1兆瓦的稻壳发电示范工程,年产酒精2500吨。巴西是乙醇燃料开发应用最有特色的国家,实施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乙醇开发计划,目前乙醇燃料已占该国汽车燃料消费量的50%以上。
因此,中国生物质能的发展前景和投资前景都是极为广阔的。
四、发展生物质能对中国的意义
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对中国农村具有特殊意义。中国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农村,秸秆和薪柴等生物质能是农村的主要生活燃料。尽管煤炭等商品能源在农村的使用迅速增加,但生物质能仍占有重要地位。1998年农村生活用能总量3.65亿吨标煤,其中秸秆和薪柴为2.07亿吨标煤,占56.7%。因此发展生物质能技术,为农村地区提供生活和生产用能,能够帮助这些地区脱贫致富。
可见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优质廉价燃料的需求日益迫切。传统能源利用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化需求,生物质能优质化转换利用势在必行。
生物质能高新转换技术不仅能够大大加快实现能源现代化进程,满足人民富裕后对优质能源的迫切需求,同时也可在乡镇企业等生产领域中得到应用。由于中国地广人多,常规能源不可能完全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而且由于国际上各种有关环境问题的公约,限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这对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我国是十分不利的。因此,立足于农村现有的生物质资源,研究新型转换技术,开发新型能源既是国家发展的迫切需要,又是减少排放、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综上所述,对于可再生能源我国应当优先发展生物质能。
第五篇:中国农业的发展与展望
中国农业的发展与展望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12.8亿人口大多数在农村,人多地少是基本国情。发展农业在中国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始终是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一、五年来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过去的五年,是中国农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关键时期。中国政府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及时针对20世纪90年代后期农产品供求关系变化和农业市场化程度提高等新情况,做出了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要判断,并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基本目标,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有效克服了新阶段农业发展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巩固和发展了农业和农村的好形势。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实现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中国粮食、棉花、油料、水果、肉类、禽蛋、水产品产量都已跃居世界首位,人均占有量已经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力增强,农业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特别是近年来以现代科技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使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稳步提高,部分领域已经跃居世界先进行列。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明显增强。优质专用农产品比重大幅度增加,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农业区域布局明显优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乡镇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农村经济开始出现全面繁荣的新局面。
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收入在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年均实际增长3.8%,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从53.4%下降到46.2%,农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从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中国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中国改革、发展和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使广大中国农民看到了走向富裕的光明前景,坚定了走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同时,中国以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成功解决了约占全球22%人口的吃穿问题,对世界农业乃至人类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中国农业发展的任务与工作措施
去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农业和农村工作进行了部署,为中国农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农业发展将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切实贯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方针,坚持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工作主线,以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根本动力,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扎实推进农产品竞争里增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大力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采取一种产品确定一个发展思路、选择一批龙头企业、推广一套实用技术、制定一套扶持措施,进行重点培育,扶优扶强,并使其不断向最适宜的产区集中,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今年重点抓好高油大豆和优质小麦等区域布局规划的实施,力争实现突破。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适应建设现代化农业的要求,推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突出重点产业和优势产品,加速农业科技由单纯追求数量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围绕开展“全国农业科技年”活动,实施《优势农产品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计划》,以推广优良品种和节本增效技术为重点,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优化龙头企业布局,促进龙头企业提高科技新能力,扩大农产品出口,进一步做强、做大龙头企业。鼓励和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全面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为主要措施,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和市场准入制度,对农产品实施从“农业投入品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质量控制。加强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积极扶持农产品
和农业投入品连锁、超市、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搞活农产品流通。改革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完善农业信息体系,为农民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和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积极争取各方面资金,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投入力度。按照“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的原则,着重抓好重点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和农村公益设施项目建设。把农业生态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上,不断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积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加强指导,搞好服务。重点抓好农民工技能培训、农民外出务工就业信息和中介服务以及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工作。加快结构调整、体制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乡镇企业发展水平。
认真落实党的农村政策。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着重落实好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和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另外,积极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大力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农业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我们坚信,在充满希望的21世纪里,中国农业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中国的农村将会更加繁荣,中国农民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