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信息技术应用》考核册答案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信息技术应用》课程考核册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信息技术应用作业1
基础知识选择部分
1.D2.C3.B4.B5.A6.B7.C8.C9.B10.B 11.C 12.A 13.D 14.B15.C 16.A 17.B 18.C 19.C 20.B 21.C22.B 23.C 24.D 25.D 26.B 27.A 28.D29.C 30.C 基础知识填空部分
1.ENIAC2.43.输入/输出 4.智能化5.程序6.CAD7.逻辑8.存储器9.程序10.单总线11.慢12.3213.小14.写保护15.1.4416.键盘17.显示器18.喷墨19.光驱20.操作系统
21.多媒体22.数据23.管理24.输入25.3276826.727.ASCII28.整29.逢二进一 30.全拼 Windows XP选择部分
1.D 2.A 3.C 4.C 5.C 6.B 7.A
8.A 9.B 10.C 11.C 12.D 13.B 14.C15.C
Windows XP填空择部分
1.多2.计算机3.绿色4.剪贴板
5.桌面6.右击7.系统8.不能9.当前10.当前11.最大化12.513.黑14.下一级15.文件 网络选择部分
1.C 2.A 3.C 4.C 5.C 6.A 7.D8.A 9.C 10.B 网络填空部分
1.Modem2.互连3.客户机4.广域网5.专用6.TCP/IP7.ISP8.邮件9.WWW10.Internet
信息技术应用作业2
Word 2003选择题
1.A2.D3.B4.C5.A6.D7.B8.C9.C 10.C 11.A 12.B 13.A 14.A15.D 16.C 17.B 18.B 19.A 20.C 21.C22.D 23.B 24.C 25.B Word 2003填空题
1.所见即所得2.文档编辑区3.标尺4.垂直5.文档16.光标7.选定
8.粘贴9.复制10.页脚11.边框12.单元格13.上14.插入行15.拆分16.合并 17.删除单元格 18.选定行 19.选定表格20.下21.页面设置 22.另存为23.查找24.替换25.工具 Word上机操作题(略)
Excel选择题
1.A2.B3.A4.D5.A6.A7.A8.B9.A10.A11.A12.A13.A14.A15.A16.A17.A18.A19.A20.A
Excel填空题
1.二2.工作表3.活动4.电子表格5.操作数6.单元格7.文本8.复制9.工作表10.运算符11.比较12.文本13.远程引用 14.混合15.英文半角 16.活动17.柱形图18.双击19.改变20.图形
第二篇:《2012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信息技术》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信息技术》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一
一、基础知识选择题:
1.D2.C3.B4.B5.A6.B7.C8.C9.B10.A
11.C12.A 13.D14.B15.C16.A17.B18.C19.C20.B
21.C22.B23.C24.D25.D26.B27.A28.D29.C30.C
基础知识填空题:
1.ENIAC2.电子管3.外部4.智能化5.程序6.CAD7.逻辑 8.存储器 9.程序 10.单总线 11.慢 12.32 13.小 14.写保护 15.1.44 16.键盘 17.显示器 18.喷墨 19.光驱 20.操作系统 21.多媒体技术 22.数据 23.管理 24.输入 25.32×1024 26.7 27.ASCII 28.整数
29.逢二进一 30.全拼
二、Windows xp选择题:
1.D 2.A 3.C 4.C 5.C 6.D 7.A 8.A 9.B 10.C 11.C 12.D 13.B 14.B 15.C
Windows xp填空题:
1.多2.计算机3.蓝天白云4.剪贴板5.桌面6.右击7.系统 8.不可以 9.活动 10.活动 11.最大化 12.5 13.黑 14.下一级 15.文件
三、网络选择题:1.C2.A3.B4.C5.C6.A7.D8.A9.C10.B
网络填空题:1.Modem 2.互联 3.客户机 4.广域网 5.专用 6.TCP/IP 7.ISP 8.邮件 9.WWW
10.因特网
作业二
一、Word 2003选择题:
1.A 2.D 3.B 4.C 5.A 6.D 7.B 8.C 9.C 10.C 11.C 12.B 13.A 14.A 15.D 16.C 17.B 18.B
19.A 20.C 21.C 22.D 23.B 24.C 25.B
Word 2003填空题:
1.所见即所得 2.文档编辑区 3.标尺 4.垂直 5.文档1 6.插入点 7.选定 8.粘贴 9.复制
10.页脚 11.边框 12.该单元格 13.上 14.插入行 15.拆分 16.合并 17.删除单元格18.删除行 19.选定表格 20.下 21.页面设置 22.另存为 23.查找 24.替换 25.格式工具
二、Excel 选择题:
1.A 2.B 3.A 4.D 5.A 6.A 7.A 8.B 9.A 10.A 11.A 12.A 13.A 14.A 15.A 16.A 17.A 18.A
19.A 20.A
Excel填空题:
1.二 2.工作簿 3.活动 4.电子表格 5.操作数 6.单元格 7.公式 8.单元格内容 9.工作表
10.运算符 11.逻辑 12.文本 13.外部引用 14.混合 15.英文半角 16.活动 17.簇状柱形图
18.单击 19.改变 20.图形
试题类型举例
选择题
1、A2、B3、B
选择填空题
1、应用
2、操作系统
3、文档1.doc
第三篇: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土地利用规划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业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 1 参考答案 1. 土地资源具有哪些特性?并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土地资源的特性:(1)面积的有限性;
(2)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
(3)整体性;
(4)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
(5)多用途性;(6)社会性。2 . 为什么要保护土地资源?
参考答案:
是因为人口快速增长已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为了满足食物需求,人类将林地、草地、湿地等开垦为农田,在生态环境恶劣地区,相当多的开垦耕地已成为不毛之地,人口的增加对居住、交通、文化娱乐等用地的要求也增加,大量肥沃良田正在转变为非农业用地;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由于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盐渍化、酸化、贫瘠化、污染等造成土地生物生产潜力降低或生物产品质量降低,大面积的耕地、林地、草地不同程度的退化,高化肥、农药的投入,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同时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全球食物的 98%是陆地生产的,海洋和陆地水域生产不到 2%,植物性食品占人类膳食的 92%,而只占 8%的动物性产品大部分也间接来自于植物性产品,这些决定了土地资源的重要性。3 . 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 有哪些特性? ?
参考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施。
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是因为土地资源的 特性决定的。
首先是土地面积的有限性,人口增加对土地造成的压力; 其次是土地资源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决定了使用要因地制宜; 第三,土地资源各组成要素有整体性,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完整的土地生态系统; 第四,土地资源有多用途性; 最后,是土地资源的社会性。
由于这些原因,决定了要充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就需要对土地利用进行规划。4 . 土地利用规划的 包括哪些 内容。
参考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依据其范围或层次可以分为:(1)包括区域全部土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主要内容是确定区域内各类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2)耕地、草地、林地等单一土地利用系统的详细利用规划,主要内容是各类用地的内部土地利用组织,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3)为了解决特定土地利用问题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内容包括防止土地退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未利用土地的土地开发规划,以及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等。
5. . 影响土地特性的 气象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 影响土地特性的? ?
参考答案:
(1).太阳辐射与作物生长(2).温度条件与土地利用(3).降水与土地利用和保护(4).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6 6 .各种 地貌类型 是如何影响 土地特性 的?
参考答案:
(1 1)山地丘陵区
山地与丘陵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在利用管理上首要重视的是水土保持措施。山地丘陵土壤还具有土层薄、土壤粗骨性的特点。土层浅薄,坚硬的基岩埋藏浅,从而限制植物的扎根,土壤的水肥贮藏容量低。土壤含有大量岩屑砾石,漏水漏肥,保蓄能力低,易遭干旱。石质山地一般还有大量岩石露头,影响耕作,因此,一般不宜种植需要耕作的作物,而宜于林业或牧业。
进行土地资源评价、土地利用决策应当注意如下几个问题:一是坡度因素,坡度直接决定了土地资源质量等级和土地利用的方式选择,而且也与水土流失的潜在危险密切相关;二是山区土地资源的垂直分布规律,由于分布具有一定的立体性,类型丰富多样,在土地资源开发时,要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和山地立体生态经济系统;三是一般山地丘陵地区存在缺水问题,应根据水资源分布特点,合理安排土地利用方式和开发治理途径。
(2 2)平原
平原的共同特点是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水分条件较好。因此,平原区的土地肥沃,农田基本建设方便,是良好的发展农业的地区。平原交通方便,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投入较少,也是建设用地的良好场所。平原可分为山前扇形平原、冲积平原、滨海平原等。这些平原又各有其特点。
山前平原的物质组成及其特征一般是:出山口的扇顶物质较粗,坡度大,到扇的中、下部物质逐渐变细,坡度逐渐变小,面积逐渐变大,随着海拔高度的降低逐渐由山前平原向冲积平原过渡。山前平原一般地面平缓,具有一定的坡降,故地面排水良好,既有丰富的地表水,又有水量丰富、埋藏不深而便于开采的地下水资源,发展农业的水土条件均较为优越,故常为农业集约化生产基地。
冲积平原:当河流到达中、下游地区之后,由于坡度变小,河水中所携带的悬浮物质进一步沉积,形成了广大的冲积平原,如我国的松嫩平原、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江汉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由于冲积平原的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故均为我国的主要农业区和耕地、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
在地质构造的沉降低洼区,由于降水补给而形成湖泊,湖水携带的细泥物质经静水沉积而形成湖积平原。淡水湖泊在我国多为良好的渔业、农业和牧区。如南方的洞庭湖、鄱阳湖、太湖以及北方的白洋淀、微山湖等。都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水产品生产基地;而西北干旱的内陆湖泊由于有盐化特征,因此多用于牧业,或因含盐量过高而成为非农业利用的土地资源。
滨海平原一般均分布于沉降性海岸,包括河流三角洲与海积平原两种。河流三角洲是河流携带的泥沙在出海口附近沉积而成,在我国南方降水量丰富的三角洲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由于降水充沛,淡水资源丰富,土壤自然脱盐良好,且肥力较高,故多为良好的农业垦殖区与海产品养殖区;而北方地区(如黄河的现代三角洲等),由于降水量少,土壤脱盐较差,且淡水资源有限,故其农业开发利用常受到一定限制。滨海平原的开发利用除用于海水养殖以外,主要视其淡水资源和面积等因素而定,一般淡水资源丰富、面积较大的滨海平原,适宜于围垦农用。由于滨海平原往往靠近大城市和工业区,特别是靠近沿海开发区,其开发效益相对较高。因此,对滨海平原、尤其是河流三角洲的土地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经济与战略意义。7 .影响土地特性的水资源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
参考答案:
降水 :表示降水特征的变量有降水量、降水强度和降水变率。
蒸发包括 水面蒸发和 土壤蒸发。水面蒸发速度和蒸发面上的水气压有关。蒸发速度还因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土壤表面的蒸发,与水面蒸发情况不同。它与土壤的结构和土壤水分含量有关。土壤水分的蒸发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蒸发发生于土表,第二阶段,土表开始变干,蒸发速度减慢,第三阶段,蒸发发生于较深的土层中。
有植物覆盖的土表,因植物遮荫,白天土表温度较低,土壤蒸发比裸露土壤小。但是,土壤水分为植物根系吸收,然后通过植物的蒸腾转变为水气进入空气中,故土壤水分的总散失量比裸地多。
通过植物体表蒸发水分的过程称为 蒸腾。植物通过根毛吸进水分,然后经输导组织到达叶片及其它器官,再经气孔及植物体表面蒸发到空气中。
植物的地面覆盖密度、根密度和深度的增加,都可使蒸腾速度加大。
植物的需水量,指植物蒸腾和植被下土壤表面蒸发的总耗水量,即农田总蒸发量。
城市给水水源可分为 地下水源及 地表水源两大类。地表水是城市主要的水源。
地表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冰川积雪等。
就人类可以利用的 地下水资源来说,地下水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
尽管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水资源,但一般可以水量、水质和水的保证率来表示一个地区的水资源状况,水资源的这三个要素也关系到一个地区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
一个地区的土地开发利用与管理,•受当地水资源总量的制约。仅有水资源总量还不能完全代表一个地区的水资源状况,水量的年际与年内分布的均匀程度是衡量水资源状况的重要变量,也制约着土地利用方式与管理。水质关系到水资源可被利用的程度和用途。
对于饮用水水质标准,应该是不含传染病菌和有毒物质或这些有害物质的浓度不至于致病,再就是水中溶解的化学元素不损害身体健康,最好是含对人体健康有利的矿质元素。对于灌溉用水的水质,应符合作物正常生长,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保证农产品品质。8 .影响土地特性的 土壤 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
参考答案:
(1)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对土壤性状如养分含量、通气透水性、保水保肥性以及耕作性状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土壤中各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或各粒级土粒占土壤质量的百分数叫做土壤质地(也称为土壤的机械组成)。
土壤质地不同,对土壤的各种性状影响较大。土壤的农业生产性状包括土壤的肥力性状、耕作性状和作物反应的综合反应能力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这些性状的表现程度都与土壤质地密切相关。
(2).土壤构型
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土体中的物质不断发生移动和淀积。引起土体内部物质的分异,逐渐形成了发生层次,不同的发生层次组合便构成了土壤剖面,一般分为表土层(A)、心土层(B)、底土层(C)。土壤剖面是土壤最典型、最综合的特征之一,它可以反映土壤形成环境的特征、土壤类型的特征以及土壤前发育程度等,对土壤的水分、温度以及肥力状况等均有显著影响。
(3).土壤可溶盐含量和 pH 值
(A)土壤中可溶盐对作物的危害
造成作物生理干旱、破坏养分均衡、直接毒害作用
(B)土壤 pH 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一般 pH 值在 6.0-8.5 的土壤对大多数作物生长都是适宜的。但也有些喜酸性或喜碱性的作物例外。比如,茶树要在酸性(pH6.0-5.0)土壤上才能生长好,板栗适宜于在微酸性(pH7.0-6.0)土壤上生长。土壤的 pH值影响土壤中的某些养分元素的有效性,从而影响植物生长。土地管理上,对于酸性土壤可以通过施用石灰中和酸性,对于碱性土壤要改碱洗盐;或者是选择耐酸、耐碱品种;施用肥料也要注意 pH 值对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4)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
(A)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来源及其组成 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所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的各种动、植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合成的产物。
(B)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提供农作物需要的养分、增强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促进团粒结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还有其他方面的作用,如在一定浓度下,腐殖酸能促进微生物和植物的生理活性,减少土壤中农药的残留量和重金属的毒害等。
土壤有机质不但是植物养分供给的源泉之一,而且它也是保持土壤良好的物理性质的物质。所以,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可作为土壤综合肥力的一项重要标志。
(C)土壤养分的作用 植物从土壤中获得三大营养因素:N、P、K;同时,也从土壤中获取 Zn、Mn、Cu、Fe、B 等微量营养因素。因此,土壤中这些速效养分的含量影响着植物生长,是土壤肥力水平或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耕地生产力的指标。
业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 2 参考答案 1. . 什么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在时间上、空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
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有:(1)根据县级规划的要求和和本乡(镇)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确定本乡土地利用的目标、发展方向和各类用地指标,重点安排好耕地、生态环境用地及其它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用地,确定村镇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规模和范围;(2)进行土地用途分区,落实每一块土地的具体用途和限制条件;(3)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
2. . 土地利用 规划 中土地资源及利用 现状分析包括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
影响土地利用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土地资源数量分析和质量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分析(8 大类型)、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土地利用程度分析、土地利用集约度和土地利用效益分析(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通过对上述土地利用的各种分析,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评述,总结土地利用的变化规律、利用特点、成功的经验、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设想。
3. . 编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需要 收集、整理和分析哪些数据?
参考答案:
主要是在准备阶段的基础上,搞好用地分区,拟定用地指标,编制规划供选方案并组织人员论证,完成规划初稿、规划说明和总体规划图。
在实地调查基础上,收集、整理和分析核实有关自然构成要素,如气候、地形、土壤、水文地质等方面的图件资源、……等方面的数据、图件、文字等资料。
重点进行土地评价、经济分析、社会分析和环境分析。
要进行土地利用战略研究。
4. . 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综合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灵活性与动态性的原则
(4)珍惜土地,保护耕地的原则
(5)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原则
(6)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
(7)部门和公众参与的原则
(8)以供给能力调控用地需求的原则 5.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有哪些 实施措施?
参考答案:
实施措施包括法律措施、行政措施、经济措施和技术措施四个方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同级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报上级批准,作为地方性法规,由人大监督执行。政府要制定配套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条例,对有关问题作出具体规定,贯彻执行。积极推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启动和发展土地市场。开展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监督保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简要说明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关系
参考答案:
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核心是对基本保护区内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其内容包括基本农田保护方案和保护区划定、落实规划方案、制定保护措施。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包含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原则,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内容应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用地指标和用地分区中。
耕地总量应该是动态平衡的。其内涵一是数量上的平衡,二是耕地质量上的平衡。基本内容有抓农田基本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小流域治理等,还包括占用耕地后复垦再造耕地。
7.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包括 哪 些内容?
参考答案: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包括三方面内容:首先是基本农田保护方案的编制和保护区的划定;其次是落实规划方案;最后是制定保护措施。
基本农田保护方案要在对土地类型和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耕地分等定级,并根据人口发展预测,计算粮食需求,确定耕地保护面积;在土地评价的基础上划分基本农田保护区。落实规划方案要将方案逐级分解下达到乡、村,并落实到地块,在田间设立保护标志。在保护措施方面,应规定占用基本农田的审批手续和权限;建立基本农田登记制度、损失补偿制度、地力保养和环境保护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区监督检查制度;确立政府在基本农田保护中的责任,逐级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直到村委会。.什么是 农用地分等定级?为什么要进行分等定级?分等定级的原则是什么?
参考答案:
农用地分等定级: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工作对象是现有农用地和宜农未利用地。
农用地分等定级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与方法将具有不同质量或生产力水平的农用地分类为不同的等与级,以反映它们的差别。农用地等别是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稳定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农用地等别划分侧重于反映因农用地潜在的(或理论的)区域自然质量、平均利用水平和平均效益水平不同,而造成的农用地生产力水平差异。
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原则:综合分析原则、分层控制原则、主导因素原则、土地收益差异原则以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
业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 3 参考答案 1. . 耕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参考答案:
耕地利用规划要考虑“山、水、田、林、路”综合协调,最大限度地开发土地生产力,方便生产,保护土地资源与环境。
2. . 防护林带 建设中要注意哪些
参考答案:
首先根据当地主害风风向确定林带的方向,主林带要垂直于主害风风向; 其次确定林带的结构,林带结构一般有紧密结构、透风结构和稀疏结构三类,稀疏结构林带的防风效果比较好。
第三要考虑林带的间距,林带间距根据林带防护距离确定,一般林带防护距离为树高的 20~25 倍。
最后是考虑林带的宽度,林带宽度应能够保证树的正常生长和较好的防风效果,在平原地区,为节约耕地,一般以沟渠路两侧可以用于植树的土地宽度来确定林带的宽度。
3. . 果园规划些包括哪些内容?果园用地田间工程规划包括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
果园规划主要有果园内各树种的分区配置、耕作小区设计、灌排渠系、道路网、防护林的设计、附属设施配置和果树的行列配置。
果园用地田间工程规划包括道路、灌排系统、防护林、水源设施及附属建筑物等项目。
道路包括果园外围防护林内侧及果园内部防护林两侧的道路。防护林网也包括果园外围防护林带和果园内部防护林网。平原果园的主要水源是河流及水井,山地主要在果园上部(水库、塘坝)以自流取水。附属设施包括给水站、生产资料库房、果品库等,应选在方便作业和管理的地方。
4. . 牧草地规划管理的策略是什么?
参考答案:
牧草地规划管理的策略:
1.确定合理载畜量(注意不同年份、季节的差异)
2.加强冬春饲草贮藏,减少家畜冷季损失(建立人工、半人工草地)
3.发展季节性草地畜牧业(当年育肥出售)
4.加强草地的保护、改良和建设(补播、封育、浅耕翻、灌溉、施肥,修建围栏等)
5.依法治草,落实有偿承包责任制 5. . 简要说明山地丘陵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山地 的 水土保持措施 有哪些?
参考答案:
山地丘陵区土地类型复杂,既有海拔高度差异造成的水分和热量条件的垂直分布变化,又有阴坡阳坡的不同造成的水分热量的差异;即使在同样的海拔高度和地形部位上,岩石和土壤特性的不同也会给予土地不同的特性。复杂的土地类型,为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带来了便利条件。
山地丘陵原本林草覆盖,植物种类繁多,是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但由于大量砍伐森林和开垦耕地,天然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生态条件恶化。特别是地面的坡度,为土壤侵蚀创造了条件。在治理中要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
山区耕地小,零散,耕地土层薄,砾石多,不利于机械耕作。农民为方便耕作,分散居住,村庄小,劳动多依靠人力。
山地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文化教育落后。
山地 的 水土保持 生物 措施 :(一)水土保持林的布局
包括分水岭防护林、水流调节林和沟谷防护林。
(二)水源防护林的布局
包括库岸造林、沟道造林和坝坡造林等。
山水田综合治理;立体农业开发;水土保持是根本;以林为主,发展多种经营;山地丘陵土地使用权长期不变。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一)治坡工程设施布局
1.梯田
包括水平梯田、坡式梯田、隔坡式梯田等,以水平梯田为主。从建筑材料分,有土坎梯田和石坎梯田。
梯田的作用: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便于灌溉、机耕。
(二)治沟工程设施布局
四道防线:沟头以上集流面,加强坡面和源面治理;临近沟头修建围堰等防护工程;沟坡上修鱼鳞坑、水平阶、水平沟等,种树种草;沟底修谷坊、与堤坝、修小型水库等。
沟底工程设施,分三类:小坝,又称谷坊;小水库;淤地坝。
(三)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的布局
包括蓄水池、水浇、水窑、防洪沟等。
6. . 简要说明滩涂的特点及开发利用。
参考答案:
滩涂的特点有三方面:经常有水淹的危险;质地为砂质;地下水位高。
滩涂开发利用:营造防护林带;修筑堤防;围滩造田;水产养殖;滩地牧场;湿地保护等。
7. . 盐 碱 土 的特性是什么?综合 改良措施有哪些?
参考答案:
盐土的特性:分布:在土壤剖面中垂直分布;一年中可明显划分出淋盐期和积盐期。
肥力特征:“瘦、死、板、冷、渍”。
系统治理:改良与利用结合;水利工程措施与农业生物措施结合;土壤除盐与土壤培肥结合。
土壤改良的农业耕作措施:平整土地;深翻改土;晒垡养坷垃;适期播种;选育耐盐品种;土壤培肥;植物覆盖等方面。
盐土改良的水利措施:排水沟(深沟、浅沟、沟洫条田、暗管排水、扬水排水、深沟河网)、水井、渠道。
盐土改良的生物措施:植树造林、种稻改良等。
碱土的特性:钠离子含量高,钙、钾离子含量少。
碱土的改良措施:以水利改良为基础,淋洗排除有害物质。
8. . 废弃地垦规划的原则和内容有哪些?
参考答案:
土地复垦规划的原则:1.因地制宜
2.系统工程,统筹考虑
3.土地复垦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4.复垦规划与土地整理相结合 土地复垦规划的内容:1.前言
2.复垦土地概况
3.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 4.复垦土地的用途规划
5.土地复垦的技术措施
6.实施计划和经费预算
作业 4 广饶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前言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实行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统筹安排各类用地空间布局,促进全县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 年)》、《山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东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的要求,结合广饶县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利用的总体要求,制定《广饶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基本任务是根据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和上级规划的要求,综合研究、确定规划期间土地利用的方针、目标和调控措施,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严格保护耕地等重要资源和生态用地,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具体任务包括:
1.落实上级规划任务,协调上下级规划在土地利用政策、各业用地上的矛盾;
2.研究制定土地利用的方针和目标;
3.统筹协调各区域、各业、各类用地,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
4.确定各类农用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的调控指标,重点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生态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城镇用地等的规模和范围;
5.划定土地用途区,制定土地用途管制规则;
6.确定土地整治的规模、范围和重点区域;
7.分解下达乡(镇)土地利用调控指标。
《规划》是指导广饶县土地利用的纲领性文件,是加强土地利用宏观调控和落实土地用途管制的主要依据。《规划》由广饶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本县行政区域内的一切土地利用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其他专项规划涉及土地利用的均应与本《规划》相衔接。
《规划》范围是广饶县行政辖区(含广北农场)内全部土地,包括广饶、乐安 2 个街道,大王、稻庄、李鹊和丁庄 4 个镇,以及花官、陈官、大码头和西刘桥 4 个乡。区域土地总面积 116563.1 公顷。
《规划》期限为 2006-2020 年。以 2005 年为基期,以 2020 年为规划目标年。
第一章
规划背景
一、县域概况
(一)区位交通条件
广饶县位于东经 118°17′04″-118°57′11″、北纬 36°56′09″-37°21′23″。地处山东省中部偏北、东营市南部,北与东营区接壤,南与淄博市临淄区相邻,东接潍坊市寿光市,东南毗邻潍坊市青州市,西靠滨州市博兴县,东北部濒临渤海莱州湾。土地总面积 1165.63平方公里,县境东西最大距离 60.1 千米,南北最大距离 46.2 千米。
广饶县位于山东半岛城市群与京津塘经济区的结合部、环渤海经济圈与沿黄经济带的结合部,是东北与中原两大经济区的通道。境内交通便捷发达,公路网络纵横交错,东青高速公路贯穿县境南北,贯穿本县南部的兴广铁路即将开工建设。中心城广饶街道东至东青高速公路约 10.0 千米,南距济青高速公路 20.0 千米,胶济铁路青州站 30.0 千米,东距青岛港 150.0 千米,北至东营机场及广利港 70.0 千米。
(二)自然资源条件 广饶县地处鲁北平原黄河三角洲地区,气候适宜,资源丰富。
1.境域属典型的黄河三角平原地貌,地势南高北低,自西南向东北方向倾斜。南部由山前冲积而成,北部为黄泛淤积,境内主要是微地貌,差异不大。
2.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型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境内气候无明显差异。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2234.0 小时,年平均无霜期为 198 天。历年平均气温 12.3℃,降水量历年平均 587.4 毫米,能满足各种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3.境内有大小河流 12 条,大多数为过境河流,水量多为过境客水。其中小清河、淄河、阳河、裙带河、渑水河、预备河、雷埠沟、芦清沟为小清河水系,支脉河、广北新河、武家大沟、小河子为支脉河水系。
4.资源丰富,地下富含石油、天然气、卤水、煤、地热等,地下卤水资源尤为丰富。海岸线长 11.86km,属淤泥质海岸,岸上地势平坦,有多种贝类生长。
5.土壤多样化特征显著,共分为 4 个土类,8 个亚类,11 个土属,78 个土种。小清河以南土壤质量较好,以褐土和砂姜黑土为主,岗间洼地有潮褐土,小清河北以潮土和盐土为主,由东向西土壤依次为滨海滩地盐土、滨海潮盐土、滨海潮土,东部贫水区以滨海盐化潮土为主。
6.水资源贫乏,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 1.57 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 325 立方米,为山东省人均水资源量的 94.5%,仅为全国的 14.8%。境域三分之二的土地面积为引黄和引河灌溉,三分之一的为井灌区。
(三)经济社会条件 广饶县是全国经济百强县、山东省经济 30 强县、山东省加工制造业基地、山东省农业现代化试点县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县,近年来经济总量保持高速度增长态势,经济发展水平在山东省位于上游水平。
2005 年底,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144.5 亿元,比上年增长 30.8%。其中农业增加值 16.87 亿元,增长 11.8%;工业增加值 99.28亿元,增长 41.9%;服务业增加值 28.35 亿元,增长 0.7%。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 11.7:68.7:19.6,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工业成为广饶县经济较快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
2005 年底,全县总人口 48.23 万人,其中农村人口 32.4 万人,城镇人口 15.88 万人,城镇化水平为 32.88%。基本形成了一个等级各异、层次不同的城镇体系,一级城镇为县城广饶街道、乐安街道,总人口 8.42 万人、8.71 万人;二级城镇为大王镇、稻庄镇,总人口分别为 5.00 万人、5.71 万人;三级城镇为丁庄镇、李鹊镇、大码头乡、西刘桥乡、花官乡、陈官乡,总人口分别为 3.92 万人、3.65 万人、3.21 万人、3.10 万人、3.70 万人、2.25 万人。城镇空间结构呈现沿交通干线分布的特征。
(四)产业发展状况 2005 年底,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万元,比上年增长 51.5%。通过积极实施“工业强县”和“大企业、大项目带动”战略,依托山东省 200 强工业企业中的华泰、科达、正和、大海、信义五大集团的龙头带动作用以及行业政策调整,目前已形成造纸及纸制品业、橡塑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纺织业、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等多元化工业产业体系。
2005 年底,全县农业总产值 326663 万元(按当年价计算),比上年增长 7.7%,其中粮食总产量 39.75 吨,增长 29.4%。积极实施“农业立县”战略,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已初步形成了粮食、棉花、蔬菜等优势主导产业,培育了凯银、半球、华誉、驰中、圣源等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2005 年底,全县有星级饭店 2 家,星级饭店客房数 206 间,旅游产业优势凸显,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广饶县历史悠久,以人文旅游资源为主,文化底蕴丰厚,旅游吸引力较高,目前已发现古代文化遗址 142 处,建成名胜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区 5 个,基本形成以孙武故里、古齐文化为主题,集高效生态农业观光、现代化工业生产管理、乡村自助娱乐和大王刘集支部红色旅游等为一体的旅游开发建设体系。
二、上一轮规划实施评价
(一)主要规划指标实施情况 1.耕地保护面积实施情况(1)耕地减少数量低于规划控制指标。上一轮规划确定规划期间(1996-2010 年)耕地减少量不超过 1866.0 公顷,规划实施10 年耕地净减少 700.9 公顷,相当于规划控制指标的 37.56%。
(2)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保持稳定。上一轮规划确定基本农田面积为 56012.6 公顷,基本农田的保护率为 89.9%,至 2005 年规划实施期间,基本农田面积为 56012.6 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保持稳定。
(3)现状耕地低于上轮规划 2010 年的耕地保有量目标。上一轮规划确定 2010 年耕地保有量控制指标为 62371.0 公顷,规划实施至 2005 年底,实有耕地面积为 61670.1 公顷,比规划控制指标减少了 700.9 公顷。
2.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实施情况(1)城镇用地规模已超过规划控制指标。上轮规划确定规划期间(1996-2010年)城镇规模扩大控制指标为620.4公顷,1996-2005年城镇用地实际规模扩大 1694.0 公顷,相当于控制增加规模的 273.2%。
(2)居民点用地减少规模未达到规划指标。上轮规划确定规划期间(1996-2010 年)居民点用地规模减少 168.1 公顷,但由于部分乡镇合并,部分农村居民点用地转为城镇用地,1996-2005 年居民点用地面积实际减少 95.64 公顷。
3.土地利用率指标实施情况(1)土地利用率不断提高。上轮规划确定规划期间(1996-2010 年)土地利用率由 78.14%提高到 84.43%。2005 年,土地利用率为 86.51%,相当于规划控制指标的 102.46%。
(2)城镇建设用地集约程度有效提升。上轮规划确定规划期间(1996-2010 年)城镇用地增加 620.4 公顷,人均用地面积 105平方米。至 2005 年末,城镇建设用地面积 4077.5 公顷,人均用地面积 85平方米。
4.土地整治指标实施情况 上轮规划确定规划期间(1996-2010 年)开发其他用地 4320.9 公顷,规划实施至 2005 年,实际开发整治其他用地 3797.1 公顷。
(二)上一轮规划取得的成效 自上轮规划实施以来,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
1.以规划为依据,以土地用途管制为手段,通过具体落实和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方针和任务及各项用地控制指标,制约和引导用地需求,土地利用管理的力度不断加强。
2.耕地保护体系初步健全,改变了耕地只占不补的局面。规划明确了耕地保护目标,制定了耕地用途管制规则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定,建立健全了耕地保护的相关制度。非农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规模得到有效控制,重点建设项目用地需求得到了保障,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力实施农用地、废弃窑场和其他用地的整治,实现了建设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
3.建设用地范围得到一定程度控制。规划实施后,划定了各类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圈,将建设用地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在日常审批时,对不在建设用地控制圈内选址的用地除国家重点项目外,一律不予批准,从而有效地改变了过去建设用地随意选址、分散布局的格局,对城乡居民点用地的集中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控制作用。
4.通过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制度,平整了土地,配套了农业基础设施,改善了土地生产条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益,推动了土地的规模经营,为机械化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上一轮规划存在的问题 广饶县经济和社会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国民经济各领域对建设用地的需求量剧增,规划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上轮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不强,且规划指导思想和方案自身存在不足,规划实施措施和政策不到位。另外乡镇合并导致城镇体系的变化,也影响了规划实施。
1.上一轮规划编制存在的问题 上轮规划的核心主要是保护耕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增长,特别是控制建设占用耕地的增长。上轮规划的目的与任务单一,对战略性、区域性发展研究、生产力布局研究等专题缺乏深入探讨,缺乏对如何促进城镇化、工业化与农村产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如何构建城乡合理的空间结构等重大战略性结构问题的全面考虑和谋划。规划编制的超前性和前瞻性不强,对新型工业化、乡村城镇化及国民经济现代化进程研究不够,不能有效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需求的矛盾。
2.上一轮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 ⑴耕地保有量目标实现难度大。一是规划期间广饶县的耕地保有量目标没有实现。二是实有耕地面积与耕地保有量目标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三是补充耕地与减少耕地不成比例。
⑵建设用地现实需求与规划方案的矛盾比较突出。第一,建设占用耕地指标缺口大。第二,建设用地空间矛盾较为突出。
⑶土地开发整理投入不足,补充耕地缺口较大。土地开发整理的进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着较大的距离。
⑷规划实施权威性不高,总体控制作用发挥的不充分。社会对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规划实施管理的随意性相对较大。在用地安排时片面要求规划方案适合用地要求,导致规划频繁修改。另外,一些行业用地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发展目标、统计口径、基期数据等方面不一致,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规划控制的发挥。
三、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一)土地利用现状 2005 年底土地总面积 116563.1 公顷,土地利用率达 86.66%。其中,农用地 83403.7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71.55%;建设用地17608.2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5.11%;其他用地 15551.2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3.34%。
1.农用地(1)耕地:2005 年耕地面积 61670.1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52.91%,占农用地面积的 73.94%。其中水浇地面积最大,面积为57186.7 公顷,占耕地面积的 92.73%。其次是旱地,面积为 4483.4 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 7.27%。
(2)园地:2005 年园地面积 1337.8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15%,占农用地面积的 1.60%。其中,果园 1041.0 公顷,占园地总面积的 77.81%;其他园地仅为 296.8 公顷,占园地总面积的 22.19%。
(3)林地:2005 年林地面积为 1082.7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0.93%,占农用地面积的 1.30%。其中,有林地面积最大为 905.0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 83.59%;其次为其他林地,面积 177.6 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 16.41%。
(4)其他农用地:2005 年共有其他农用地 19313.1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6.57%,占农用地面积的 23.16%。其中面积最大的为农田水利用地,为 10280.3 公顷,占其他农用地的 53.23%;其次为坑塘水面和农村道路,面积分别为 5610.0 公顷和 2405.0公顷,占其他农用地的 29.05%和 12.45%;再次为设施农用地,面积为 1017.8 公顷,占其他农用地的 5.27%。
2.建设用地(1)城乡建设用地:包括建制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采矿用地和其他独立建设用地。2005 年城乡建设用地 12738.9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0.93%,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 72.35%。其中,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最大,为 8661.4 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的67.99%;建制镇 1572.7 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的 12.35%;采矿用地 413.7 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的 3.25%;其他独立建设用地2091.1 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的 16.42%。
(2)交通水利用地:2005 年交通水利用地 3338.4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2.86%,占建设用地面积的 18.96%。其中,公路用地面积最大,为 1702.4 公顷,占交通运水利用地 51%;水工建筑用地面积较大,为 1224.9 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的 36.69%;水库水面用地面积为 410.3 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的 12.29%;管道运输用地面积极小,仅为 0.8 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的 0.02%。
(3)其他建设用地:2005 年其他建设用地 1530.9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31%。其中风景名胜设施用地 734.5 公顷,占其他建设用地的 47.97%;盐田 488.5 公顷,占其他建设用地的 31.91%;特殊用地 307.9 公顷,占其他建设用地的 20.12%。
3.其他用地(1)水域:2005 年水域用地为河流水面和滩涂,共计 5965.8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5.12%。
(2)自然保留地:2005 年自然保留地 9585.4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8.22%,其中盐碱地 8305.6 公顷,占自然保留地的 86.65%,其他草地 1279.8 公顷,占自然保留地的 13.35%。
(二)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1.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 从 2005 年土地利用结构来看,农用地比重大,占土地总面积的 71.55%,建设用地比重次之,占土地总面积的 15.11%,其他用地比重过小,仅占土地总面积的 13.34%。从农业用地内部来看,全县林地比重较小,仅为 1082.7 公顷,占全部土地面积的 0.93%,占农用地面积的 1.30%。园地面积为 1337.8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15%,占农用地面积的 1.6%,比重偏低,对着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有很大影响;从建设用地内部来看,居住占地比重偏大,特别是农村居民点用地,占城乡建设用地的 67.99%,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控制,导致土地利用效益低下,应通过村庄整理缩减规模。其他用地比重最小,后备资源相对不足。
2.土地利用粗放,产出率较低。
耕地的集约化水平有待提高,且存在大面积的中、低产田,产出率较低。从农村居民点用地来看,存在乱占滥用现象,村庄无限制乡村外扩张,造成农村居民点分散,村内闲置大量空闲地。空心村、圈大院比较普遍。2005 年农村居民点用地 8661.4 公顷,人均用地达 267平方米,超过国家限制标准。从城镇用地看,用地容积率较小,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影响着城镇功能的发挥。工矿用地布局较为散乱,土地利用率不高。
3.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脆弱 广饶县水资源短缺,加之浪费和污染并存,水环境污染恶化严重,土壤质量水平不高,海水入侵趋势严峻,土壤的次生盐渍化问题日益加重,土地利用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下降。作为传统农业大县,重要的粮食产区,为了保证粮食产量,不合理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等导致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等环境负效应加剧。加之受水资源缺乏、土壤盐碱化的影响,农业生产环境困难较多;基础设施用地开发对土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路面硬化、公路建设大量的表土取走、母质暴露,植被难以生存,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为此,土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形势迫切。
(三)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1.耕地保护形势更加严峻。
广饶县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将不可避免地占用部分耕地,现代农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也需要占用一些耕地,这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统筹城乡、区域土地利用任务艰巨。
城乡二元结构短期内难以消除,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较长时间加以改变,节约集约用地意识还需在发展中逐渐加强,推进城乡土地利用管理一体化,建立差别化的土地利用调控政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任重道远。
3.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的任务艰巨。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的任务更加艰巨。今后十几年是我县推进城镇化、工业化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各项建设用地需求强烈,建设用地增加必然挤占具有生态功能的农用地和自然保留地,其直接结果是造成生态用地数量的减少;如何在发展的同时,保护好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做到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就变得更为迫切和更加重要。
第二章
土地利用战略和规划目标
一、规划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统筹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强调土地生态价值;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需求与可能、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切实转变用地观念、创新用地模式、完善用地机制。坚持从全县实际情况出发,严格落实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实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严控建设用地规模,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优化城乡用地结构与布局,统筹安排区域各类、各业用地,严格实施土地用地用途管制,保证土地利用布局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匹配,完善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用地保障。
二、规划基本原则
(一)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将保护提高到维护国土安全的高度上,优先保护自然资源、重要生态空间、风景旅游区,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改善土地生态环境质量,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以保障科学发展为目标,合理分配各类用地指标 以广饶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为统领,合理安排各类、各业用地,优先保障重大基础设施用地和关系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项目用地、孙子旅游区项目用地、滨海生态产业项目用地,为实现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用地保障。
(三)坚持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实施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积极盘活存量土地,鼓励闲置土地、低效用地增容改造和深度开发,深入分析各业各类用地的利用状况,深入挖掘城镇、村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实现土地利用方式向内涵挖潜和集约高效的转变,不断扩展建设用地空间。
(四)统筹各类各业用地,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围绕广饶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产业布局和落实区域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为基础,统筹协调五大发展片区与周边区域之间的土地利用、重点城镇与社会主义新农村之间的土地利用,以及不同建设用途管制区的用地,统筹安排各类产业用地,合理配置各类土地资源,不断优化区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
(五)加强土地生态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发展 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用地空间,加快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保护自然生态空间,建设城乡和谐的生态文明环境。
三、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一)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定位 作为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完善基础设施为先,以园区经济为载体,加速构筑以生态文明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建成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经济社会更加协调,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生态高效经济区。
作为东营市的次中心城市,将依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力争到规划期末,努力打造全国最大的新闻纸生产基地、全国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子午胎和汽车配件生产基地,全省高科技化工基地,全省纺织印染基地,把广饶县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区。
作为东营市的重要工业城市,将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实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发建设总战略牵动全局,围绕“把广饶建设成为具有持久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化城市”的目标定位,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核心战略,始终坚持做强工业、反哺农业、拉动三产、带动全局,加快调整工业经济结构,不断放大工业体量优势,工业发展呈现量质并举的良好态势,综合实力在全国百强县和全省 30 强位置继续前提。牢牢把握高效生态的发展定位,着眼长远科学谋划,立足当前快速突破,力求抓住主要矛盾,实现重点突破,强力推进县城东区、县工业集聚区、孙子文化旅游区、大王-稻庄共建区、滨海生态高效产业区等重点发展区域的建设。
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特色产业聚集基地,将坚持高点起步、高效开发、高质发展,更加注重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更加注重打造生态产业建设生态文明,更加注重推动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水平,更加注重节约能源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开发与保护、资源与环境、经济与生态有机统一的高效生态发展之路。重点发展生态农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突出东营特色,膨胀经济总量,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优势产业。同时,发挥独特区位优势,积极参与环渤海经济圈、半岛蓝色经济区分工合作,密切同天津滨海新区、河北曹妃甸、辽宁沿海经济带及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融入区域发展格局,成为环渤海地区重要增长区域。
(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到 2010 年,广饶县 GDP 达到 410 亿元,人均 GDP 达到 8.2 万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 5.2:65.8:2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20%。地方财政收入达到 16 亿元,年均增长 23%。总人口...
第四篇: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灵璧电大“一村一名大学生”
社会调查报告
题目: 关于灵璧县娄北村环境保护的调查建议
专业农 村 经 济 管 理
姓名尹 成 建
学号09340044663
52指导教师姚嵩
2011年11月20日
目录
摘要、关键词----------------1
一、现状分析----------------21、生活环境----------------22、农业污染-----------------3
二、影响因素------------------41、村民环保意识不强-----------42、地方政府的重视不够深入-----43、相关基础设施和人才的缺乏---4
三、措施和建议-----------------51、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重点是提高村民环保意识------------52、合理规划、制定地方性生态环境保护政策------------------------53、逐步建设与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5 4、4、积极引进和发展生态农业----5 参考文献------------------------6
第五篇: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小城镇建设》课程论文
小城镇建设与桂阳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摘要:本文作者通过调查,谈及作为城乡结合部的小城镇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从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县城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以及县域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阐述了小城镇建设对于本县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还谈及到本县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制度障碍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县域经济;小城镇
前 言
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不同于其它经济的特点。就我们桂阳县内陆落后地区而言,与沿海发达县区相比,县域突出有以下特点:城镇化水平低,农业人口比例大;工业落后,经济总量小,发展的财力有限;城镇基础设施薄弱,生产生活环境较差等。
基于上述特点,根据先进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我们感到:要发展我县域经济,首先就要推进我县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率,进而减少农民。而减少农民的渠道在于工业的发展,通过工业的发展来为农民提供脱离农村的就业岗位。要发展工业,对于贫困县来讲,基础差,财力有限,难以投入大量资金搞工业建设,也就迫使我们走招商引资这一“短平快”的路子。而要取得招商引资的成功,必须优化环境,搭建好平台,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和生产环境,这一环境需要通过城镇建设来实现。就桂阳县而言,县城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我县的窗口和门面,代表着我县的整体形象和人文素质。因此,桂阳县的形象如何,主要通过桂阳县县城环境的优劣来体现。
通过近年来的实践,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要加快我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走“城镇建设→优化环境、搭建平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发展工业、提高工业化水平→加快城镇化进程、减少农民→增强县域发展后劲、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这一良性互动的路子。
一、小城镇建设对桂阳县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1、有利于我县农业产业化的推进
农业产业化是指以农业增收、农业增效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为纽带,打造一体化组织,对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实施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形成供、产、销一条龙,农、工、贸、科一体化经营。桂阳小城镇建设对农业产业化的推进作用体现在;
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人地矛盾。以前我们主要依靠大中城市来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中城市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由外延式向内涵式改变,城市就业制度的改革以及城市现有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有限容量使得大中城市难以承受大量劳动力的转移压力。小城镇的发展缓解了这个压力。
小城镇具有的连接大中城市和辐射农村的功能,可以促进各种市场中介组织和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国际经验表明,小城镇为“一乡一品”式的农副产品结构调整,种植业调整提供了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服务基地在小城镇。如美国直接务农劳动力仅3%,但居住在小城镇为农业服务的人口为16%。
2、促进我县农村工业化发展
乡镇工业是我国农村工业化的主体。农村改革的推行使农民释放了长久受压抑的生产积极性,农产品产量迅速上升。由于户籍管理制度的存在以及农民传统的求安求稳保守思想的存在,“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就地发展非农产业”,兴办乡镇工业就成为农民进入非农产业主要的甚至唯一选择。
乡镇工业向小城镇集中,推动了分工协作,可以减少道路、管道、电网。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方便信息交流,商品流通和技术传播,使企业之间联系更加紧密,获得了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的好处,促进了农村工业化的发展。
3、促进我县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1)随着小城镇的发展,城镇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建设和环保及公共物品等投资需求增加,将会带动建筑、装饰,运输等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乡镇
工业向小城镇的聚集也会带动其相关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以及为其提供服务的第三产业发展。
(2)某类产业在区域内所占比重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由消费需求所决定的市场需求。农民迁居到小城镇居住和进入第二、三产业就业,收入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小城镇的生活方式又会改变农民的消费偏好,从而促进了县域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调查表明:城镇人口收入每增加1个百分点可以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加1.5个百分点。
4、有利于我县县域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环境保护
城镇化的发展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的居住密度,节约土地资源。推进小城镇建设有利于降低生态脆弱地区的人口密度,有利于保护资源和防止环境退化。另外。乡镇企业集聚有利于改变20世纪80年代初“乡乡办厂、村村冒烟”的分散工业化模式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减少对河流和空气的污染,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同时,城镇有集中便利的医疗、文化、教育、科技博览等设施,以及便利的交通和信息设施,可以促进科技的普及和县域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
二、小城镇建设中的体制障碍及解决对策
1、户籍管理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以户籍区分城镇和农村人口,实行两种不同的制度,人为造成城乡分割,限制了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我国目前有近亿农村流动劳务人口成为亦工亦农又非工非农的两栖人口,他们虽然在职业上发生了变化,但并未完全实现空间上的转移,阻碍了小城镇的发展。进行户籍管理制度创新,就是要逐步取消户口所具有的身份、待遇和等级差别等特殊功能,淡化城镇户口与其所连带的物质福利关系,逐步实行以居民身份证为主的证件化管理,取代现有的户口簿册证明身份的传统模式,建立起以居住地划分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以职业划分农业和非农业人口的户籍登记制度,真正使“农民”成为一种职业而不是一种身份。
2、土地制度
在我国目前的土地征用和管理制度下,国家(中央和地方政府)是集体农地的唯一购买者和土地使用权初级市场的唯一供给者,农民和集体无权进入土地市场。在土地非农化过程中,土地征用价格极低而建设用地出让价格极高。政府的垄断地位决定了其在土地收益分配中占主导地位。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在城市建设征用农用地的过程中,多数地方征地收入分配的大致比例是:农民得5%-10%,集体得25%-30%,政府及其机构得60%-70%。政府在自身利益驱使下,人为抬高土地的利用成本,增加了乡镇企业和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聚的成本。
3、社会保障制度
目前,小城镇的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明显滞后,并且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以及不同类型的企业职工都分别享受国家和企业承担的保障待遇,而城镇的其他劳动者包括已进入城镇并且有稳定的住所和职业的农民都与社会保障无缘,这不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劳动力的合理流动,直接影响了城镇化进程。
健全和完善小城镇的社会保障体系,就是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把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扩大到小城镇的各种经济成分和各种用工形式,逐步建立开放的、平等的社会保障体系,以保证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其他合法权益。到小城镇务工经商但尚未在小城镇落户的农民,也应纳入小城镇的社会保障体系,承担缴纳社会保障金的义务,并享受相应的权利,从而解除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
4、投融资制度
小城镇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然而在现行财政体制下。镇政府并不是一级完整的预决算财政,各种费用由县级政府各部门直接收取,一般不返还给镇财政。镇政府作为城镇建设的投入主体,只能从土地拍卖所得和高额城镇建设配套费来取得投入资金。在部分地方,道路建设被转嫁给了村委会,教育、水、电都依靠群体集资,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企业和农民得进镇成本。
改革投融资体制,解决小城镇建设资金问题。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小城镇建设的资金支持,设立小城镇建设专项基金。同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通过提供投资项目,引导企业、个人、外商等社会资金进入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中来。加强镇一级财政对小城镇公用建设事业的投资比例,小城镇征收的耕地占用税、复垦基金以及城市配套费等应主要投入到小城镇的建设上来。
5、政府管理体制
实施城镇管理职能的相应权限大部分集中于县级管理部门,造成镇政府难以有效组织实施适合各自城镇特点的城镇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且镇政府还没有形
成独立的一级财政预算,它只是作为县级财政的一个支出单位。县直各部门伸向乡镇的站、所派出机构基本没有决策权,乡镇完成一个项目需要经过很多关卡审批,短则需要半月,长则半年一年。
改革政府管理体制,就要理顺县市与乡镇之间的关系,加强小城镇发展的组织领导,要明确乡镇政府在小城镇发展中的主体地位,给予其相应的权利。具体来说,要理顺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协调好县级政府及其下属各部门与乡镇之间的关系,用法规规范县级政府和乡镇政府行为,合理界定县乡两级政府职能,明确它们的权限,将县级政府各部门延伸到乡镇的站、所进行分类,该下放的下方,该强化的强化。
参考文献:
[1]牛德林,徐灵.积极发展小城镇是加速农村现代化的战略选择.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1.[2]张常明.加强新型农民培养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农村建设,2006.8.[3]惠国琴.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商业经济,2006.12.[4]李辰.浅谈我国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商场现代化,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