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有诉讼,揭发检举,正当防卫
诉讼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是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诉讼分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公诉案件:是由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程序:立案、侦查、提起公诉、审判、执行);自诉案件:是不经公安、检察机关立案、侦察,由刑事案件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案件。(程序:立案、审判、执行)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防卫行为。它是对不法侵害者进行反击,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侵害的行为,是刑法规定的保护行为人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法律制度。正当防卫行为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实施防卫行为的目的,必须是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防卫目的的正当性,是正当防卫的首要条件。如果防卫目的不具有正当性,正当防卫则不能成立,例如聚众斗殴中互相杀伤,由于均有侵害对方的意图,故不存在正当防卫。
2.防卫行为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行为。没有不法侵害行为,则无须实施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所针对的不法侵害主要是指对受法律保护的国家、公民一切合法权益的违法侵害的行为。行为人必须是对不法侵害行为才能实施正当防卫,对于合法行为不能实施正当防卫。如执法人员拘留、逮捕犯罪嫌疑人或者搜查、扣押物品,是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被拘留、逮捕的人或者第三人不能以其人身自由或者财产权益受到侵害为借口,实施正当防卫。
3.防卫行为必须是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这里所说的“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有两层含义:一是不法侵害在客观上确实存在的,而不是主观想象的或者推测的;二是不法侵害必须是正在进行的,而不是尚未开始、已经停止或者实施终了的。
4.防卫必须针对实施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正当防卫,其目的是要排除和制止不法侵害,而不法侵害的行为来自侵害者,因此,要制止不法侵害只能对不法侵害者本人造成损害,不能侵害无关的第三者,包括侵害者的家属。
5.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的损害。根据刑法的规定,在一般情况下,正当防卫是有限度的,例如对一些并不严重的侵害行为,防卫人应当采取适当的、能够制止不法侵害人的防卫行为。这种行动的强度和后果应以是否是防卫行为所必要的为限度。如果行为人的防卫行为超过了一定的限度,造成重大损害是要承担一定的刑事责任。因此在一般情况下,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是公民实行正当防卫必须遵守的限度,超过这一限度防卫行为就由正当变为非法。只有在对一些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进行防卫的情况下,如对正在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犯罪行为进行防卫,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也无须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行为是出于维护合法利益,制止不法侵害的正当目的,是对国家和人民有益的行为。为了鼓励群众见义勇为,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法律明确规定,采取正当防卫行为,给不法侵害人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第二篇:《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案
第八课 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
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了解公民诉讼权利的种类、法定证据的种类、非诉讼途径的种类(2)理解诉讼证据的内涵、非诉讼途径的含义、民事举证原则
2.情感态度观念
通过对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的种类、诉讼证据的内涵及种类、非诉讼途径的含义及种类的了解学习,引导学生澄清两种错误认识:一是认为打官司太麻烦,二是不管什么争议或纠纷都试图用打官司的方式解决。学会寻求法律帮助或援助。增强证据意识。从而提高依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
3.运用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中,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主动将合法维权意识落实在行动上,学会按照法律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在遇到不法侵害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诉讼途径、非诉讼途径、申请法律援助等)合适的途径,并严格按照一定的法定程序依法维权。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增强证据意识
这个问题的理论理解难度虽然不大,但从学生教育角度来看,尽管证据对诉讼的意义十分重大,是维权途径必不可少的内容,人们的证据意识却相对淡薄。所以这是教学重点。
这一重点问题,需要明确以下几点内容:
(1)在教学中把握诉讼证据的内涵要注意两点。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在现实生活中,不论采用哪一种维权途径,都必须以法律意义上的证据即诉讼证据,来主张自己的合法权利。在日常生活中公民应该首先培养自己的证据意识,才能在维权时“有理说得清”。其次,要让学生知道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当作诉讼证据,要注意区分诉讼证据与一般事实。
(2)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定证据的种类。帮助学生认识日常生活中可以当作证据的事实,学会对证据简单归类。
(3)通过理解民事诉讼举证的原则,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证据意识。中职学生最常接触的是民事诉讼,在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教材结合实例讲解民事举证的原则。由此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增强证据意识对于诉讼维权的重要现实意义。
2.教学难点
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个问题中职学生从理论上好理解,但在具体行动落实上则容易出现“说一套,做一套”的现象。出现争议或纠纷时,青少年往往采取轻率、冲动、不合法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容易酿成严重的不良后果。此外,在理解这一问题时,社会上存在两个错误认识:一是认为打官司太麻烦,许多人通常会小事化了,能忍则忍,结果是纵容违法现象,给自己和他人造成更大的危害;二是不管什么争议或纠纷都试图用打官司的方式解决,通常会把小事搞大,结果是兴师动众,浪费自己、他人和国家的财力物力。这两种错误认识在现实生活中都客观存在,不利于人们依法维权。
无论是从学生行动落实上还是从人们对于诉讼问题的认识角度来看,依法维权都需要进一步学习和领会,所以,这是教学难点。
针对这一问题的教学,应包含下面几点内容:
首先,要知道我国宪法和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并且有专门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执行法律。中职学生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途径依法维权,懂得依法维权的途径有诉讼途径、非诉讼途径;在不明确怎么选择维权途径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向专门的法律服务机构寻求法律帮助或申请法律援助。
其次,在突破维权途径的教学时,要通过案例使得学生明确无论选择何种合法途径维权,都必须遵循一定的法定程序,要严格按照这些法定程序来具体维权。
最后,在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中常见的非法维权的现象,可以对比合法维权的法律后果,进一步突出强调中职学生学会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必要性。
3.结构线索
本课时的主题是“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材从了解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的种类入手,提出增强证据意识,强调“以事实为依据”。列举了法定证据的三“性”及种类,介绍民事举证原则“谁主张、谁举证”。最后讲述如何合法维权,介绍非诉讼途径。帮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树立增强合法维权的观念。
三、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由于年龄原因导致生活经验不足、认知能力有待提高,在受到不法侵害时某些学生往往采取不理智、不合法的方式,从而导致令人痛心的后果。因此,对学生进行证据意识的培养和多种合法维权途径的法治教育也很有现实意义。
四、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设疑探究法、讲授法、事例对比法、情境教学法等。
五、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情景创设]
某天下午放学后,13岁的杨某和黄某看见路边堆着几个稻草堆,就商议说:“我们把稻草点着了吧,让村里人以为房屋着火了,想想看,那么多人赶来救火,场面多好玩呀。”说着,他们就拿着打火机点燃了稻草堆,火势趁着北风,迅速向周围的稻草堆蔓延。幸好村民及时赶到,扑灭了火,才没有危及房屋。
村民房某截住了正要逃离的杨某和黄某,因为被火烧了的稻草堆正好是他家的。房某一气之下,对这两个孩子拳脚相加,导致两人均被打伤住院,共花去医疗费几千元。杨某和黄某的家长要求房某赔偿孩子的医疗费,房某不同意,于是双方又扭打起来,结果是房某被打伤,住进了医院。
[问题思考]
房某在自己的合法财产遭受侵害的情况下,打孩子对吗?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杨某和黄某的家长在自己的孩子被打伤的情况下,应当通过什么途径去争取获得赔偿? 教师点拨:公民在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首先要想到以合法的方式维权。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诉讼途径,也可以选择多种形式的非诉讼途径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为社会生活中的许多纠纷,不可能也不必要全都纳入诉讼解决的范畴。当我们处于法律困境或进入法律知识的盲区时,还可以向专门法律机构寻求帮助或援助。
阅P94-95两个镜头。事例中体现了公民有什么样的诉讼权利?
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板书)(一)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板书)
公民的诉讼权利主要有:
1、公民有委托辩护人或诉讼代理人的权利。(板书)辩护人:在刑事诉讼中,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称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帮助被害人、自诉人或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的人,称为诉讼代理人。
2、公民有上诉的权利。(板书)我国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原则,一个案件经过两级法院审理即告终结。如果不在法定期限内提起上诉,一审判决就会生效。最高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同时就是终审判决。
3、公民有申请回避的权利。(板书)对诉讼过程中依照法律规定应该回避的办案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当事人有权要求其退出诉讼。
阅P95案例。王某向李某借钱人民币1万元,因无借据,诉讼无效。我国法律主张“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李某把钱借给王某是事实,法院为什么不支持他的诉讼请求呢?
(二)增强证据意识(板书)
1、诉讼证据的内涵(板书)法律意义上的证据即诉讼证据,是指诉讼过程中用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一切凭证或根据。对司法机关而言,证据是查明案件事实情况的唯一手段;对普通公民而言,刑事诉讼中的证据是揭露犯罪的有力武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的证据则是当事人主张自己权利的重要工具。
法律上的证据不同于一般的事实。第一,证据要具有合法性,即证据的形式,收集和查证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第二,证据要具有客观性,即证据必须是客观事实的,既不能捕风捉影,更不能主观臆断。第三,证据要具有关联性,即证据只有与案件事实有实质性联系,才能对案件事实具有证明作用。
2、法定证据的种类(板书)只要进行诉讼活动,无论是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还是刑事诉讼,都存在着举证责任的问题。根据法律的规定,法定证据主要有以下几类:
(1)物证;(2)书证;(3)视听资料;(4)证人证言;(5)当事人的陈述;(6)鉴定结论;(7)勘验笔录、勘验检查笔录。
阅P96-97“相关链接”。
3.民事诉讼举证的原则(板书)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举证一般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
一般由原告提出诉讼请求。如果原告不能用证据证明自己的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将不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由被告承担主要举证责任,用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
阅P97“互动在线”。购物需发票,借钱需借据。
(三)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板书)阅P98图表。谈看法。大部分人选择诉讼、调解、私了。
首先,要注意澄清两种错误认识:一是认为打官司太麻烦,二是不管什么争议或纠纷都试图用打官司的方式解决。其次,要知道我国宪法和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并且有专门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执行法律。中职学生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途径依法维权,懂得依法维权的途径有诉讼途径、非诉讼途径。寻求法律帮助或申请法律援助。
1.我国的宪法和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板书)2.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执行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板书)3.依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板书)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不能采取不恰当、不理智或不合法的手段去应对。不要通过非法途径与对方“私了”;不能忍气吞声,委曲求全;不能感情用事;不逞血气之勇,不采取
以牙还牙的非法手段报复对方。
阅P99“互动在线”。民事起诉状的格式(原告、被告、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此致XX人民法院、起诉人、年月日)。学写法律文书。
民事诉讼是社会生活中最常见的诉讼活动,民事起诉状等常用法律文书的书写因此成为知法、用法的起码要求。简单法律文书:如证明材料、申请书和民事起诉状等。
4.非诉讼途径的含义及种类(板书)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与别人发生纠纷时,也可以根据情况选择非诉讼途径解决。非诉讼途径的含义:是指受害人或者其他有关人员暂不需要经过诉讼程序而请求国家有关行政机关或其他有关单位处理、解决纠纷,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方式。
阅P100“相关链接”。非诉讼途径的种类:
(1)调解:是指发生纠纷的当事人,在第三方的主持下,互相协商,互谅互让,依法自愿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的活动。包括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
(2)仲裁:是指发生争议的双方当事人,根据其在争议发生前后达成的仲裁协议,自愿将该争议提交中立的第三者进行裁判的活动。
(3)行政复议:认为行政机关某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向更上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行政复议属于行政机关上级对下级行政行为的依法监督。
5.学会寻求法律帮助或援助(板书)当处于法律困境或进入法律知识的盲区,不知所措时,我们还要学会向社会专门法律援助机构请求帮助或援助。
由于生存环境、经济条件的差别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一部分人成为社会中的弱者,如生活贫困者、残疾人、妇女、儿童、老人等。显然弱者最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建立了法律援助制度。这是一项重要的司法救济制度。
[课堂小结]
教师以知识体系图的板书形式,引导学生就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理顺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在总结时,注意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以便学生巩固相关法律知识,深化程序正义法律意识。
学生参与小结,实现对知识的再掌握,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体验导行】
[素质演练]《学习指导》P72 【课后作业】
1.公民有哪些诉讼权利? 2.什么是诉讼证据?法定证据有哪几类?民事举证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3.非诉讼途径的含义是什么?主要有哪几种形式?
六、教学反思
第三篇:依法维护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
依法维护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
一、纠纷基本情况
2011年1月5日,周家山社区调解委员会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来自江西的胡国志、胡锦华、张国龙等10位农民工,接受鲁润劳务公司包工头所聘,在芜湖大江造船厂从事装配、电焊等工作。由于包工头聘用时口头承诺的工资额为185元,而劳务公司只核定每人每日最高额145元。双方遂发生劳务纠纷。因临近年关,农民工们一时讨要不到工资。无奈之下,他们先后向市、区相关部门进行反映。弋矶山街道调委会和周家山社区调委会接待后,一方面请来外来务工人员代表胡国志、胡锦华、张国龙进行调查,以稳定他们的情绪,另一方面派人去鲁润公司调查、协调,以便能使双方和解,让农民工顺利回家过年。
二、调解过程
经过调查与协商,2011年1月7日,在周家山社区人民调解室内,由弋矶山司法所、周家山社区居委会主持,矛盾纠纷双方当事人代表共同进行调解。据调解员了解,当时在聘用时胡国志等10位农民工因维权意识淡薄,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双方只是达成口头协议,以每人每日185元的价格从2010年10月10日工作到2010年12月10日。但因结算工资时鲁润公司只以每人每人145元的价格进行结算,与聘用时的工资相差太大,一直未与用人单位进行结算。在街道、社区调委会的共同努力下,经协调并达成协议将差额的每人每日40
元工资进行发放,共计26530元。2011年1月9日,他们特意从江西赶到芜湖讨要血汗钱,农民工代表胡国志顺利领到了被拖欠的6295.5元。
三、案例评析
近年来,农民工工资能否足额发放,是否能平安、顺利、开心的过年,一直成为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在一些地区接连发生因企业特别是建设领域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要求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积极引导农民工用理性合法的手段维护自身权益。本案中,因外来务工人员法律意识较为淡薄,在接受聘用时未能签订用工合同,只是口头达成协议。遂在结算工资时,无法兑现口头承诺,也无法律依据。用人单位的足额发放,使这起涉及数额较大的劳务纠纷得以平息,调解圆满结束。
弋矶山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
周家山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日
第四篇: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教案
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消费者的正当权益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就应该用法律手段,通过各种法定的渠道和途径,维护自己的消费权益。
2、树立自觉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
3、增强理智,做个成熟的消费者。[知识与能力]
1、知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掌握消费者享有的合法权益的内容。
2、掌握一些应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益的有效方法,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
3、提高自己的判断和选择能力,做个成熟和理智的消费者。重 点: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难 点: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3.15晚会上的一首歌曲《我想听见》。
这首歌之所以打动了无数人的心,是因为在歌声的背后,有一个真实的、令人伤心的故事。
播放晚会录像片段:一个两周岁的小男孩,生病后到医院去打针,被注射了过量的庆大霉素,导致药物性耳聋。
师:(1)看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我们感到气愤、伤心、难过…….师:(2)“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生:因为小男孩作为小男孩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
师:(3)“假如是你碰到类似的事情,你会怎么办?你该怎么办?” 生:我们作为消费者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师: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日益更新,发生在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纠纷也似乎更多了,从沸沸扬扬的丘建东两毛钱官司,王海的知假买假,到西安宝马彩票案,安徽阜阳大头娃娃案件。。。。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了。有人说“顾客是上帝”,可是现实生活中并不是那么一回事。作为消费者除了要知道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哪些外,还必须知道怎样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新课讲解:
师:请大家阅读教材后回答我国制定了哪些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法律?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机构有哪些?
[多媒体显示: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机构网络图] 活动一:课堂调查
假如你购买了一本《智慧背囊》,回家后发现里面缺页,一部分内容没有。当你去要求书店老板更换时,书店老板拒绝更换,你会选择以下那种处理方法? A.自认倒霉,下次不到这里来买书了。B.同他讲道理,坚决要求更换。C.向工商局举报。D.找几个朋友把老板打一顿,然后要求更换。E.。。。
(分别统计选择各项的人数,并指几名代表说明理由)
老师要点拨到底哪些方式是可取的、合法的,哪些是违法的?然后归纳小结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最有效的方法有哪些:先是选择跟经营者协商和解,如果不成的话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不成可以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或者提请仲裁机构仲裁,最后还可以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活动二:合作体验
学生分四组分析四则典型案例,结合案例分别找出不同情境下消费者维权的最佳途径以及要注意的相关技巧。
第一组:根据教材提供的案例,请同学们分别扮演消费者和经营者,尝试通过与经营者协商和解的方式解决消费争议。探究时要注意协商的要点和陈述的方式。
第二组:可以由学生自己创设情境,然后演示应该如何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这一组探究时应注意了解消协的作用及投诉要注意的事项。
第三组:结合教材案例,了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和提请仲裁机构仲裁这两者方式。探究时注意让学生了解当地工商行政机关对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及仲裁的前提条件。
第四组:探究解决消费争议时,消费者可以选择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可以补充案例,说明这是最有效的方法。活动三:小品表演《倒霉的“上帝”》
李华想买一双运动鞋。看到某店“清仓大处理,阿迪达斯仅售298元”的广告,就走了进去,服务员非常热情的向他推荐了一双鞋,李华试穿后觉得不满意,但服务员说:“一旦试穿,必须购买”,李华无奈,只好花了298元买下了这双鞋。不料,回到学校后,同学赵振说这双鞋是假冒伪劣产品,在某小商品市场只要58元。李华仔细一看,鞋子做工粗糙,质量很差,牌子也不是“阿迪达斯”,而是“阿帝大狮”。请你帮帮李华:面对这种情况,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加以解决? 活动四:小小论坛“1.2元的官司该不该打?”
某消费者夜间到公用电话亭打长途电话,被多收了1.2元。该消费者通过多种途径,均未能解决,最后向人民法院起诉。几经周折,最终胜诉。对此,人们反映不一。有的人认为,“一块二”的官司不值得打。因为既费钱又花精力,只为区区1.2元不值得。1.2元的官司,到底值不值?为什么?
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内展开交流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过渡:是不是所有的消费者都知道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不是!我国的农村消费者虽有9亿之多,而每年涉及农村消费者的投诉或诉讼竟不足5万件。“和为贵”、“忍为上”,从来不与人过多较真的中国农民,面对自身权益被侵害,甚至惨遭痛失亲人之苦的时候,绝大多数的农民消费者都是“自认倒霉、忍气吞声”。所以提高广大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势在必行。
谁揭开了安徽阜阳劣质奶粉的盖子?
高政,男,30岁,安徽阜阳市太和县三堂镇农民。就是这位其貌不扬、仅有高中文化的农民,在2004年凭借着执着的信念,虽屡遭挫折,却以一己私利始终坚持与劣质奶粉进行着坚决的斗争。最终,他的声音被媒体听到,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强烈关注,从而引发了奶粉市场的全面清理整顿。“如果没有他四处投诉,向奶粉经销商较真,可能事情不会闹到这么大。”2004年4月下旬,阜阳工商局的相关工作人员这样评说高政在揭露劣质奶粉事件中的作用。他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则在作文里写到:“爸爸用自己的行动救了弟弟,也救了全中国无数的孩子。”
学生讨论: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教师小结: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仅需要国家职能部门、社会组织积极落实各项职能,也要求消费者提高自己的维权意识。每一个消费者都有责任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活动五:落实行动
1.为了提高广大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请你帮忙设计几条维权公益广告吧!
2.2004年“3.15”的主题是“诚信。维权”2005年的是“健康。维权”,2006年的是“消费与环境”,你能拟出2007年的消费主题吗? 结束新课:
播放《雾里看花》,结束新课。
第五篇:职业道德与法律20——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2——20职业道德与
法律
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新授1 知识目标:识记公民享有的诉讼权利 能力目标:学会以合法的方式维权
情感目标:具有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 增强证据意识
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板书设计】
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㈠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
1、委托辩护人或诉讼代理人的权利
2、上诉的权利
3、申请回避的权利
㈡增强证据意识
1、诉讼证据的内涵及种类
2、民事举证原则
㈢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依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非诉讼途径的涵义及种类
3、学会寻求法律帮助或援助
第三单元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 第八课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
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复习〗
我国诉讼的基本种类有哪些?
我国诉讼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导入新课〗
学习指导P 71错误的选择,沉痛的后果
青少年学生在受到非法侵害时容易不冷静,不懂得运用合法的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本案中王军草率行事的后果就是酿成李刚死亡的悲剧。所以,青年学生一定要学会掌握多种合法的维权途径,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讲授新课〗
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㈠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
事例:P94小辉的故事
提问:上述事例体现了公民有什么样的诉讼权利?
1、公民有委托辩护人或诉讼代理人的权利。
2、公民有上诉的权利
3、公民有申请回避的权利。
对诉讼过程中依照法律规定应该回避的办案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当事人有权要求其推出诉讼。
㈡增强证据意识
事例:P95无证据,请求法院不支持
学习指导P71没有证据债难讨,债主打人倒赔钱
1、诉讼证据的内涵及种类
⑴诉讼证据,是指诉讼过程中用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一切凭证或根据。
诉讼证据的意义:①对司法机关而言,证据是查明案件事实情况的唯一手段;②对普通公民而言,刑事诉讼中的证据是揭露犯罪的有力武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的证据则是当事人主张自己权利的重要工具。
诉讼证据的特征:①证据要有合法性;②证据要有客观性;③证据要有关联性。
⑵种类
①物证;②书证;③视听资料;④证人证言;⑤当事人的陈述;⑥鉴定结论;⑦勘验笔录、勘验检查笔录。
(具体的内容见P 96 相关链接)
2、民事举证原则——谁主张,谁举证
对于一项诉讼,一般都由原告提出诉讼请求,并对该请求事项的事实依据,提供证据予以证明,如果原告不能用证据证明自己的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将不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法律规定,由被告承担主要举证责任,对原告诉讼请求所指明的事实,被告用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
事例:P 97互动在线
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增强证据的意识。购买物品后要索要发票,并妥善保管。
在诉讼中,我们强调“以事实为根据”,而证据又是确认事实的支柱。让我们记住:进行诉讼时,证据是我们最有力的武器。
㈢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依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我国宪法和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任何公民都可以在法律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利,谋取自己的利益;任何公民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都有权按照法律规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当自己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可以依靠公安、司法机关寻求法律保护。
公安机关是执行治安保卫任务的国家行政机关。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它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它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要善于依照法定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不能采取不恰当、不理智或不合法的手段去应付。不要 非法途径与对方“私了”;不能忍气吞声,委曲求全;不能感情用事;不逞血气之勇,不采取以牙还牙的非法手段报复对方。
2、非诉讼途径的涵义及种类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与别人发生纠纷时,也可以根据情况选择非诉讼途径解决。
⑴非诉讼途径的涵义
非诉讼途径是指受害人或其他有关人员暂不需要经过诉讼程序而请求国家有关行政机关或其他单位处理、解决纠纷,保护自身
合法权益的方式。
⑵种类
①调节;②仲裁;③行政复议
(具体内容见P 100相关链接)
3、学会寻求法律帮助或援助
当处于法律困境或进入法律知识的盲区,不知所措时,我们还要学会向社会专门法律援助机构请求帮助或援助。
〖课堂小结〗
中职学生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途径依法维权,懂得依法依法维权的途径有诉讼途径、非诉讼途径;在不明确怎么选择维权途径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向专门的法律机构寻求法律帮助或申请法律援助。无论选择何种合法途径维权,都必须遵循一定的法定程序,要严格按照这些法定程序来维权。
〖课堂练习〗
P99互动在线
学习写民事起诉状
〖课后作业〗
P 101体验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