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企业改制与诉讼
当前企业改革方兴未艾,各地大胆利用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出售产权,重组资产,转换机制,分块搞活,人员分流,减员增效,调整结构,盘活存量,兼并联合,承包租赁,加速公司化改革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益。在这一过程中,许多新型案件起诉到人民法院,寻求司法调节和保护。审判实践中对这类案件的认识和
处理不尽统一,本文谈以下几点,仅供参考。
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前遗留债务纠纷。(1)出售。根据国家体改委、财政部、国资局《关于出售国有小型企业产权的暂行办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应依买卖双方约定清偿企业出售前之遗留债务;买卖双方未约定该债务承担的,买方在移交的债务范围内承担责任,其余债务由卖方在出卖企业收益范围内承担。(2)承包、租赁、委托经营。因不涉及企业产权性质和主体资格变更,遗留的对外债务应由原企业承担。若依合同约定承包、租赁、受托人负有清偿债务责任的,应将其列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由其承担承诺的义务;若其采取抽逃资金、转移财产、违法经营等手段致使企业丧失清偿债务能力的,应列其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民事责任。(3)联营、合资,他人参股经营。应以新组建的企业为当事人,在原企业股份范围内清偿债务。(4)股份制改造。依公司法和国家规范性意见,原企业债务由新设立的公司承担。如果被改造的企业成为新公司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列该分支机构为当事人并由其承担债务;若该分支机构具有经营资格但不具有法人资格,列该分支机构和新公司为共同诉讼人,分支机构承担债务,新公司负连带责任;若该分支机构未取得营业执照,则由新设立的公司承担债务。(5)兼并。以承担债务方式兼并的,被兼并企业债务由兼并企业承担;以购买式、吸收股份式、控股式兼并的,由兼并企业在原企业财产额范围内承担债务。(6)分立、合并。企业合并的,以合并后的企业为当事人并由其承担债务;企业分立的,由分立后的企业按约定或按分立时各方取得财产份额承担按份民事责任。人民法院处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前遗留的债务纠纷,应本着既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又支持新组建企业发展的原则,在坚持债务应当清偿的民法原则前提下,充分运用政策法律赋予的自由裁量权,在还债期限和还债方式上注意支持新组建企业发展。经债权人和新组建企业同意,可采取灵活变通的办法清偿债务。
二、公司内部诉讼。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组建和规范了大批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合作制公司。公司成立后,公司的董事会、董事、监事会、监事等应认真履行法律和章程规定的职责,积极组织管理公司的各项活动,不得侵犯股东和公司的合法权益。然而在实践中,公司组织机构利用职权侵犯公司和股东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股东提起诉讼的,原则上其持有股份应占10%以上并提供担保。人民法院可以行使下述裁判权:(1)对股东大会的裁判权。股东大会的召集与有关公司整体利益与前途的决议,关系到公司股东和全体员工的切身利益。公司不能依法召开定期或临时股东大会,法院有权强制命令董事会召开股东大会;股东大会的召集与有关公司整体利益与前途的决议,关系到公司股东和全体员工的切身利益。公司不能依法召集定期或临时股东大会,法院有强制命令董事会召集股东大会,股东大会召集的手续违反法律或公司章程,决议程序存在瑕疵,股东大会决议内容违反公司章程,被限制表决权的股东对股东大会的决议行了表决权,股东可以提起股东大会决议撤销之诉,股东大会决议违反我国法律保护股东利益强制性规定和明确性规定,侵犯股东合法权益的,股东可以提起股东大会决议无效的确认之诉。(2)对董事会、董事、经理的裁判权。在公司内部,监事会行使对董事、经理违法行为的监督权和对董事、经理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的纠正权。当侵犯股东合法权益的董事会决议以及董事经理之行为在公司内部无法纠正时,股东有权提起董事会决议无效的确认之诉和对董事、经理提起损害赔偿诉讼。(3)对监事的裁判权。股东对监事提起损害赔偿诉讼,人民法院有权判决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公司章程,给公司造成损害的监事承担赔偿责任。股东大会也可以作出决议并由监事代表公司对董事、经理提起赔偿诉讼;股东大会可以作出决议并派代表对监事提起诉讼。
三、公司解散、清算和破产。公司解散、清算和破产是公司制度不可缺少的内容。公司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有关机关依公司法第192条责令其关闭的,公司有权提起行政诉讼;公司根据公司法第190条、第191条规定决定解散的,应当在15日内成立清算组,逾期不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的、债权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人民法院应当受理申请并及时指定清算组成员;利害关系人认为清算组在人员的组成上不利于自己利益的保护或清算组成员不能公正履行职责时,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指定或重新指定或解任清算组成员,人民法院亦应当受理这种申请,依法作出
指定或不指定,解任或不解任清算组成员的裁定。有的企业利用“先分后破”、“大船搁浅,舢板逃生”的办法逃避债务,有的企业主管部门通过“活一块,死一块”的形式非法转移财产,假破产,真逃债。为此,人民法院必须把好立案关:(1)严格审查受理破产案件的法定要件。企业虽资不抵债,但能维持生产经营活动,有较好市场前景,只是为甩掉债务包袱而申请破产的,不予受理;主管部门虽同意破产,但大部分职工或企业有信心扭亏增盈而不同意破产的,不予受理。(2)注意破产的实际效果。企业无产可破,或现有资产存量不大,利用价值不高的,暂缓受理;企业财产无法变现,或难以通过其他分配方式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的,暂不受理;对虽符合破产条件,但可预见会出现严重不良后果的,在不安宁因素、消除之前暂缓受理。(3)考虑社会承受能力。对于政府不能解决职工再就业问题或者未能提出切实方案的暂不受理。在案件审理中,对破产企业以逃避债务为目的进行隐匿。私分或无偿转让财产,压价出售财产,对未到期债务提前清偿及放弃债权等行为,应依法确认无效并追回财产。资产评估结论不客观的不予采信,以规范破产。处理破产财产应尽可能将资产变现,防止低价转让,以避免国有、集体资产流失和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篇:改制企业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浅析
改制企业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浅析
当前,尤其是已建立了企业制度的改制企业,正处于的关键时期, 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方面的改进与加强亦刻不容缓。
一、改制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现状
(一)缺乏高素质人才
目前,有些改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结构不合理,影响了改制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首先,高层次人才缺乏,拥有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很少,中级职称、技师、专业技术人员也只占了员工很少的比例。其次,管理人员能力不强,相当一部分人员无论是文化基础还是综合素质,都存在不足,再加上相关的培训教育没有跟上,有用人才流失,行政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明显滞后于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不够深入
近年来,一些员工受西方价值观、人生观、生活方式种种因素影响,个别企业人员缺乏追求崇高理想的坚定信念。一是业务上虽然能够履行工作职责,但争创一流业绩的进取精神不够。二是一些老同志只满足于做份内的事,工作积极性不高,得过且过,仅仅满足于现有水平,不愿花时间去拓展业务知识、业务技能。
在企业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有的企业党建工作照搬照抄中央和省委的有关指示和要求,不能很好地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结合企业改革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工作目标和着力点。党建工作形式上创新不够,对青年缺乏吸引力。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以及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便捷,但有的企业党组织对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缺乏研究,依然沿用老办法,造成员工的抵触和厌烦情绪,党组织的吸引力不强,职工不想或不愿加入党组织的现象突出,甚至有些各方面表现不错的同志,因怕入党后要受更多的约束而以自己“不够格”为由推辞。另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预见性。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就业方式等多样化,人们的价值观念也趋向多元化。
二、加强改制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紧迫性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的政治优势。长期以来,国有企业依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团结和带领广大职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社会提供了大量产品,直接支持了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也推动了企业自身的进步。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和作法,积累了许多有效的经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社会经济成份的多元化、社会分配形式的多元化引起的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变化,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带来许多新的难解课题,特别是与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改制企业,问题更为突出。
要配合企业体制改革不断深人的步伐,顺应时代的发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进一步明确定位,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从内容到形式全方位改进。企业改制以后,不管是对企业的发展,还是对企业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都面临着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的冲击和挑战。要树立公平、平等、诚信原则,确立权利与义务对称的价值观念,提高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企业文化鲜明的思想性、道德性特征,为我们党发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提供了有利条件。
要切实把党建政工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结合起来,进而在企业中树立新思想、新观念,从而形成新的企业精神。要运用企业文化这个新载体营造学习型组织,创造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式和新内容.、如何深化改制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一)提高政工干部的综合素质
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组织保证。加强政工队伍建设具有紧迫性。这不仅因为它是企业“大政工”格局的基础,也是影响改制企业党建深化的关键因素。强化教育培训,按照各级各类政工干部的不同特点和要求,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复合型”政工干部为目标进行培训。改制企业政工干部应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教育来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全面掌握和正确运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精神,紧密围绕生产经营这个中心抓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善于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正确的方法,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中释疑解惑,化解矛盾,调动广人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要加强广大政工干部的实践锻炼。如下派到基层、班组任职锻炼,放到关键岗位压担子等,让他们体会工作责任,熟悉工作程序,积累工作经验。
(二)大力加强先进的企业文化建设
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是具有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进文化在改制企业的具体体现。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只有应用到生产经营中才会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广义上讲,党的思想建设也是一种文化建设,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必须直接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改制企业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用先进文化促进党的建设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好办法。企业文化建设是今后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对企业改革、发展将起到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改制企业党组织应将党的理念有机融合到企业文化之中,在设计企业文化内涵、建立企业文化形象、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培育起具有改制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切实形成一种有别于其他企业,能反映本企业管理风格、被企业员工所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价值观念和群体规范。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同时,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科技文化培训,不断提高干部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支具有科学理想、先进技能和创造热情的团队,使企业的发展有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保障。
(三)探索新形势下改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新机制、新内容、新方法
建立科学有效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评判体系。一是要以是否有利于改制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改制企业员工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否有利于绝大多数员工收人的稳定增长来评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二是在工作机制上,要从单纯依靠上级党组织发指示、“出题目”的被动工作状态中解放出来,在遵循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大原则下,积极主动地设计出符合时代特色和改制企业自身实际的“自选动作”,以增强改制企业党建工作在新的组织制度,以及新的内外环境下的现实性和针对性。三是拓宽改制企业党的工作思路,变守旧封闭性思维为开放性思维,变呆板单调定势为求新求活求实。四是积极探索员工乐于接受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把大众传播和新科学技术手段应用于宣传思想工作,积极寻求多种途径和渠道,善于运用多种载体,如结合企业阶段性、突击性任务,设计和组织各具特色的主题教育等,以最大限度地增强改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三篇:改制企业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浅析
改制企业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浅析
当前,企业尤其是已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改制企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 企业党 建和思想政治方面的改进与加强亦刻不容缓。
一、改制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现状
(一)缺乏高素质人才
目前,有些改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结构不合理,影响了改制企业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首先,高层次人才缺乏,拥有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 很少,中级职称、技师、专业技术人员也只占了员工很少的比例。其次,管理人员能力不强, 相当一部分人员无论是文化基础还是综合素质,都存在不足,再加上相关的培训教育没有跟上, 有用人才流失,行政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明显滞后于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不够深入
近年来,一些员工受西方价值观、人生观、生活方式种种因素影响,个别企业人员缺 乏追求崇高理想的坚定信念。一是业务上虽然能够履行工作职责,但争创一流业绩的进取精 神不够。二是一些老同志只满足于做份内的事,工作积极性不高,得过且过,仅仅满足于现有水平,不愿花时间去拓展业务知识、业务技能。
在企业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有的企业党建工作照搬照抄中央和省委的有关指示和 要求,不能很好地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结合企业改革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工作目标 和着力点。党建工作形式上创新不够,对青年缺乏吸引力。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逐步 完善,以及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人们获取信
息的渠道越来越便捷,但有的 企业党组织对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缺乏研究,依然沿用老办法,造 成员工的抵触和厌烦情绪,党组织的吸引力不强,职工不想或不愿加入党组织的现象突出,甚至有些各方面表现不错的同志,因怕入党后要受更多的约束而以自己“不够格”为由推辞。另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预见性。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就业方式等 多样化,人们的价值观念也趋向多元化。
二、加强改制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紧迫性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我 们的政治优势。长期以来,国有企业依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团结和带领广大职工自力更 生、艰苦奋斗,为社会提供了大量产品,直接支持了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也推动了企业自身的 进步。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和作法,积累了许多有效的经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社会经济成份的多元化、社会分配形式的多元化引起的人们思想观 念、价值取向的变化,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带来许多新的难解课题,特别是与建立了现代企 业制度的改制企业,问题更为突出。
要配合企业体制改革不断深人的步伐,顺应时代的发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企业党 建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进一步明确定位,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从内容到形式全方位改进。企业改制以后,不管是对企业的发展,还是对企业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都面临着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的冲击和挑战。要树立公平、平等、诚信原则,确立权利与义务对称的价值观念, 提高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企业文化鲜明的思想 性、道德性特征,为我们
党发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提供了有利条件。要切实把党建政工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结合起来,进而在企业中树立新思想、新观念,从而形成新的企业精神。要运用企业文化这个新载体营造学习型组织,创造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式和新内容
三、如何深化改制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一)提高政工干部的综合素质
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组 织保证。加强政工队伍建设具有紧迫性。这不仅因为它是企业“大政工”格局的基础,也是影 响改制企业党建深化的关键因素。强化教育培训,按照各级各类政工干部的不同特点和要求, 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复合型”政工干部为目标进行培训。改制企业政工干部应通过 自我学习、自我教育来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全面掌握和正确运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 上级指示精神,紧密围绕生产经营这个中心抓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善于运用科学的理 价值观,在企业改革发 论和正确的方法,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展稳定中释疑解惑,化解矛盾,调动广人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要加强广大政工干部的 实践锻炼。如下派到基层、班组任职锻炼,放到关键岗位压担子等,让他们体会工作责任,熟悉 工作程序,积累工作经验。
(二)大力加强先进的企业文化建设 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进文化在 改制企业的具体体现。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只有应用到生产经营中才会 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广义上讲,党的思想建设也是一种文化建设,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必须
直 接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改制企业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用先进文化促进党的建设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好办法。企业 文化建设是今后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对企业改革、发展将起到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改制企业党组织应将党的理念有机融合到企业文化之中,在设计企业文化内涵、建立企业文 化形象、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培育起具有改制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切 实形成一种有别于其他企业,能反映本企业管理风格、被企业员工所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价值观念和群体规范。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同时,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和科技文化培训,不断提高干部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支具有科学理 想、先进技能和创造热情的团队,使企业的发展有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保障。
(三)探索新形势下改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新机制、新内容、新方法
建立科学有效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评判体系。一是要以是否有利于改制企业生产经 营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改制企业员工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否有 利于绝大多数员工收人的稳定增长来评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二是在工作机制上,要 从单纯依靠上级党组织发指示、“出题目”的被动工作状态中解放出来,在遵循党的路线、方 针、政策的大原则下,积极主动地设计出符合时代特色和改制企业自身实际的“自选动作”,以 增强改制企业党建工作在新的组织制度,以及新的内外环境下的现实性和针对性。三是拓宽 改制企业党的工作思路,变守旧封闭性思维为开放性思维,变呆板单调定势为求新求活求实。四是积极探索员工乐于接受的思想政
治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把大众传播和新科学技术手段应用于宣传思想工作,积极寻求多种途径和渠道,善于运用多种载体,如结合企业阶段性、突击性任务,设计和组织各具特色的主题教育等,以最大限度地增强改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四篇:企业改制方案
甘肃省物产集团公司企业改革总体方案
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创新物资系统体制和机制,实施好甘肃省物产集团“十一五”企业发展规划,促进物资企业的快速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物资系统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甘肃省物产集团的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企业基本情况
1、集团历史沿革:甘肃省物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根据省人民政府批复(甘政函[2001]65号文)于2001年9月由原甘肃省物资局及其直属有净资产的企业改制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省政府授权集团公司依法经营管理原物资局局机关及直属企业的国有净资产。并授权集团公司托管资不抵债的直属企业,在此基础上集团公司吸纳原省物资局所有无净资产的直属企业和事业单位组建了甘肃省物产集团(属法人联合体)。
2、所属成员单位及构成:甘肃省物产集团共管理35个企事业单位,其中全资和控股子公司13户(包括集团公司机关),托管成员企业18户,事业单位4户。
3、人员状况:截止2006年年底,甘肃省物产集团现有各类人员总计4941人。其中在册国有职工2963人(在岗人员1673人,下岗、进中心、内退、保留关系等1290人);离退休人员1354人(离休102人,退休1252人);其他人员(含集体职工)624
人。
4、资产状况:截止2006年底,集团汇总22户企业账面 资产和歇业多年的9户企业最后一次汇总数据,集团的资产总额为10.8亿元,负债总额为12.5亿元(尚不含9户歇业企业所欠银行利息),净资产为-1.7亿元,负债率则高达116%;根据省审计厅甘审经贸发[2006]113号《甘肃省审计厅关于甘肃省物产集团截至2006年6月底资产负债损益情况的审计意见》审计结果,甘肃省物产集团在扣除各类资产损失后,资产总额为7.4亿元,负债总额为12.148亿元,净资产为-4.799亿元,负债率为164.2%,集团绝大部分债务是托管的14户资不抵债的困难企业所负。由于无力经营,这些企业近年困难状况不断加重,已成为制约整个集团发展的沉重包袱。物产集团总体上是一个严重资不抵债且长期亏损的企业集团。
5、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集团总体严重资不抵债;二是大部分企业歇业、停业、无法正常运转;三是盘活土地困难;四是下岗职工多、就业压力大;五是职工年龄结构老化、文化层次低、整体素质不高;六是负担离退休人员费用沉重。
从上述的基本情况来看,集团公司从2001年由原省物资局改制以后,经过几年的拼搏,尽管有所发展,但集团整体上仍然存在着三个基本没有改变:一是资不抵债的基本状况没有改变;二是长期亏损的局面没有改变;三是困难企业的困难状况还没有彻底改变。造成这样的现状,主要是集团所属国有企业产权单一,机制、体制不活,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所以,集团必须在继续抓好当前生产经营的同时,从体制、机制入手,通过产权制度的改革,搭建发展平台,尽快推进物产集团的改制。
二、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改制原则和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国有企业改革方向,坚持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以改革促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贯彻落实省委 “发展抓项目、改革抓创新、和谐抓民生、保证抓党建”的总体要求,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作为企业改制的中心任务。
2、基本思路
加强领导、整体规划、分类指导、一企一策、先易后难、分步推进;
由“松散型集团体制”改制成“紧密型集团公司体制”,下属企业实行“一控二参三退出”的模式进行改革。
3、改制原则
1)、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充分考虑企业、职工和社会的承受能力,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及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原则;
2)、坚持“三不启动”原则,即资产重组不落实、职工安置不落实、托底资金不落实不能启动企业改制;
3)、实施改制要依法进行,规范操作,积极稳妥,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4、总体目标
以搞活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现代物流为目标,从2007年开始用三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集团所属子公司及成员单位的改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物资系统国有资产运营新体系。
三、整体改制思路
1、集团所属企业现状 根据集团现状,将下属30户企业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正常经营企业,其标准为:有净资产,运营正常,包袱较轻,基本不拖欠职工工资,“三金”能正常缴纳,该类企业有10户,占企业总数的33.3%,各类人员为3087人,占总人数的66.4%;第二类为困难企业,其标准为:有较多的应收帐款或债权,却很难收回,企业能勉强维持运营或暂时歇业,离、退休职工较多,负担较重,职工工资和“三金”不能按时发放和缴纳,该类企业有6户,占企业总数的20%,各类人员为112人,占总人数的2.4%;第三类为特困企业和名存实亡企业,其标准为:严重资不抵债,长期亏损,扭亏无望,基本上已停止经营,长期拖欠职工工资,“三金”已多年无法继续缴纳,无固定资产和土地资源,该类企业有14户,占企业总数的46.7%,各类人员为1448人,占总人数的31.2%。
2、具体改制意见 1)、企业的改制
将甘肃省万达实业总公司、甘肃省陇西物资储运总公司、甘肃物资(集团)总公司、甘肃省润通金属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甘肃联泰柏道路集中供热站、甘肃润华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甘肃省皋兰物资储运石化工贸总公司、甘肃省木材总公司、甘肃省兰州物资供应站、甘肃省金属物资储运供销总公司共10户企业通过盘活资产、引进外来投资和鼓励职工参股等方式改制为国有控股、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将甘肃省化轻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甘肃润美花卉有限责任公司、甘肃润林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甘肃润成工贸有限公司、甘肃省六通实业公司、甘肃蓝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6户企业 分类整合后改为国有参股企业或股份合作制的民营企业。
对甘肃省机电设备总公司、甘肃省金属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甘肃省物资再生利用总公司、甘肃省有色金属材料总公司、甘肃省物资贸易中心、甘肃顺隆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甘肃省民爆器材专营公司、甘肃龙运物资联合经销公司、甘肃省物资配套供应公司、甘肃省物资进出口总公司、甘肃省物资协作开发总公司、甘肃省物华硅业有限责任公司、甘肃物资大厦、甘肃物连公司共14户已严重资不抵债,基本无任何有效资产,扭亏无望的企业,在妥善安置好职工的情况下,停业或依法破产。在实施过程中,集团鼓励并帮助职工自愿进行重组,重新组建股份制、私营、合伙等多种形式的企业,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和优惠条件。
集团下属各企业的改制,在集团总体方案报省政府、国资委等相关部门批准后,各企业分别形成具体改制方案,对人员安置、资产处置、资金筹措等各类问题做出详细测算后,经集团初审,报国资委审核批准后实行。
2)、所属事业单位的改制
集团下属共有四户事业单位,甘肃省经济学校、甘肃省散装水泥办公室这两户事业单位根据行业对口原则交政府相关部门管理,甘肃省生产资料市场管理办公室、兰州金属交易市场这两户名存实亡的事业单位在妥善安置好职工的情况下,停业或注销。
3)、集团公司机关的改制
集团公司机关将在所属企事业单位的改制基本结束后,在省委、省政府及相关政府部门的指导下进行改制。
3、集团改制目标展望
1)、集团改制力争在2009年年底基本完成。全面完成改制后的集团公司将是一个经营状态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的大型企业集团,届时集团公司的销售额将由2006年底的12.2亿元增加到18.6亿元,利润额由现在的亏损173.5万元转变为盈利300万元,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由2006年底的14890元增加到22800元,集团公司的净资产将由现在的-1.7亿元增值到1.2亿元(主要为土地增值),并确保以上各项指标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
2)、充分利用兰州是全国主干交通枢纽和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通道的区位优势,发挥集团现有仓储企业的地理位置和方便、快捷的装卸运输作用,大力吸引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大型物流企业来集团公司投资参股,力争兰州甘藏物流园项目在集团所属的甘肃省金属物资储运供销总公司(河口公司)建立。
3)、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物资系统国有资产监督运营新体系,行使资产受益、重大决策、选择管理者等出资者权利,履行好“管人、管事、管资产”的职能。
4)、加快资源整合。全力支持所属库站和能正常经营的企业,使集团公司所属的骨干企业做强做大,整合经营相同品种和无特色的企业,逐步组建成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集团公司。
5)、在今后一段时期乃至整个“十一五”期间,物产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就是全力实施“三个三”工程(发展商贸、物流、实业三大板块,强化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三大措施,实现扩大营业收入、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职工收入三大目标)。改制后的物产集团公司将以搞活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现代流通业为目标,形成以产权多元化、国有资本有一定控制力、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现代化流通企业集团,最终达到“国家增税、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的目的。
四、职工安置
1、改制后由集团公司控股或参股的企业,对在册国有职工全部实行身份置换,并确保在岗人员总人数的70%以上改制后有就业岗位,对原不在岗而要求安排岗位的人员,根据要求上岗人员的素质及能力结合企业实际确定是否安排重新上岗。对实行停业或依法破产的十四户特困企业的职工全部解除劳动关系,支付经济补偿金,解除劳动关系后自主择业,若该类企业退出国有,进入市场改为民营企业时,应优先考虑原企业职工的重新就业,集团公司所属控股或参股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同等条件下优先照顾该类企业职工重新上岗。
2、距法定退休年龄五年内职工在本人与企业都同意的情况下可实行内退,对内退人员按国家规定预留相关费用,达到内退条件而不愿内退的职工不能置换身份,企业应安排适当的工作岗位。
3、改制后,集团所属成员单位的离休干部全部交由集团公司统一管理,退休人员在社会化管理未正式实施前,原则上继续由原单位管理,也可由原单位与改制企业协商具体管理方式。
4、有集体所有制职工的企业,在改制中应与集体工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方式和标准参照本单位国有职工身份置换标准执行。
五、资产处置
1、对拟将改制为控股或参股企业的资产,在支付置换职工身份补偿金和欠发欠缴职工的各项费用后,剩余的国有资产由改制后成为集团公司控股或参股的子公司继续使用;对外的债权和债务(包括银行贷款)由改制后企业承接。
2、十四户特困企业绝大部分已无任何资产,只有少数几户有少量有效资产,在改制中将少量有效资产通过变现后作为职工的经济补偿金和欠发欠缴的各项费用;对外债务(包括银行贷款)通过依法破产来解除债务关系。
六、改制费用测算及来源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劳社部发[2003]21号、省委发[2003]77号等文件精神,我们对集团所需改制费用项目进行了分类测算。改制费用包括七大项,即:
1、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
2、预留距法定退休年龄 5年内职工工资及社保费用;
3、预留离休干部医疗费及管理费;
4、预留退休职工管理费;
5、历年欠发欠缴职工的工资、“三金”等各项费用;
6、安置其他人员所需费用;
7、改制直接成本。该七项费用均按国家相关部门规定的范围和标准进行测算。据此,我们初步测算出集团系统需改制资金共20628.69万元。甘肃省万达实业总公司等16户企业所需12452.04万元改制费用,可以从这些企业的净资产和盘活土地等方式中予以筹措,但甘肃省机电设备总公司等14户特困企业所需的8176.65万元改制费用,企业自身已无力解决。
七、请求解决的问题
1、物产集团总体上是一个严重资不抵债且长期亏损的企 业集团,净资产为-1.7亿元,无力用自有的资产来完成改革任务,14户特困企业无任何有效资产,已歇业多年,只能退出市场,这些企业都是2001年省物资局改制为集团公司时,因改制不彻底而遗留下来的托管单位,是物产集团整体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如果政府不给予资金扶持,整个物产集团的改制将无法启动。安置这14户特困企业职工经初步测算需资金8176.65万元(解除劳动关系支付经济补偿金4021.2万元,预留离退休人员费用940.9万元,欠缴养老金、医保费896.17万元,欠职工工资和集资款2136.38万元,改制直接费用182万元)。由于上述企业已资不抵债,自身无任何资金来源,其所需改制资金,恳请省政府予以解决;这十四户企业的其它遗留问题,在依法破产时,请政府给予必要的支持。
2、根据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1999)433号文件第三条规定,采取授权经营、作价出资方式处置土地资产的,土地资产40%计作国家资本金或股本金;土地资产的60%可用于职工身份的置换;又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甘肃省物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盘活国有土地有关问题的批复(甘政函[2002]74号)第四条规定:涉及分批分期综合开发国有土地的范围和面积,经土地评估后,按有关规定办理出让手续或转增甘肃省物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资本金。据此精神,为使集团顺利改制,请政府协调相关部门将集团下属所有国有划拨土地评估后一部分用于职工身份置换,一部分转增国有资本金。
3、鉴于物产集团公司机关改革将在所属企事业单位改制基本完成以后启动,为了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保持整体稳定,恳请省政府将现在财政供给机关每年125.4万元的补贴包干经 费,继续保留至集团全部改制完毕。
4、为加快我省物流企业的发展,扶持省物产集团公司的改革及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恳请省政府每年继续拨付简易建筑费和贷款贴息250万元;为促进甘肃省现代物流业的建设,建议省政府设立甘肃省物流发展基金,以支持甘肃省物流企业的改革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5、从着眼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根据省委办发[2005]83号文件精神,要求对离休干部的事情有人管、工作有机构负责,所需经费有保障的原则,集团拟将改制后企业离休干部102人和原省物资局54名退休干部全部由集团公司集中统一管理。为了便于对离退休干部的管理,请求在甘肃省物产集团公司组建离退休干部管理中心,该中心为事业单位性质,编制5—7人,经费由省财政供给;离休干部所需医疗统筹金、特需费、公用经费、取暖费及老干部去逝后遗属的困难补助等费用均由省财政供给;截止目前,共拖欠离休干部医疗费、取暖费、特需费、公用经费等合计110.6万元,请求政府财政拨款予以解决。
第五篇:改制企业年终工作总结
二oo四年公司面临有史以来最严峻的经济形势,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经营困难和生存压力。这主要表现在: 一是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石化销售政策的新规定给我们公司两个盈利大户带来了严重的生产任务不足;金工分厂野营房的生产数量只相当于去年的一半,而化工分厂润滑油的销售额几乎是零。这两个不足就使我们销售收入减少了600万元,损失了上百万元的利润。二是公司主要产品原材料的价格又面临了全球性的巨变猛涨,其中金属材料每吨上涨1000~2000元;聚丙烯和聚氯乙烯粉料每吨上涨2000~3000元;乙二醇每吨上涨了6000元;04年公司采购了近千万元的原材料就多花了二百万元,加大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三是除国家的免税政策外,其它对福利企业的照顾性政策几乎全然消失,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不但得不到照顾,还可能带来不必要的误解、干扰和挫折。仅水电费一项每年就多上交50万元。这一反一正、一多一少给我们企业带来了几百万元的经济损失,是建厂以来更是改制以来遇到的最大难关,也是对公司领导班子的一次莫大考验,面对这种情况,以赵董为首的公司领导班子心不燥、不气馁,在公司董事会的决策领导下,经理班子坚持了“精密策划、决策及时、指挥果断”十二个字,采取了一个又一个应急对策,做出了一个又一个正确的决定。带领公司员工在困境中拼搏,在逆境中发展,又一次渡过了建厂以来罕见的难关,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发展局面。做了三件大事:
一、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千方百计发展生产
1、在十分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二oo四年公司完成工业产值1452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684万元,创利润82.9万元。自1999年改制以来,公司累积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实际创利润超过了600万元,在固定资产增加了千万元的情况下,继续保持了1500万元左右的流动资金,为公司生产经营的正常运作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
2、我们坚持了科技兴企的法宝,迅速将一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新产品推向了市场,形成了一个新的经济亮点,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一是金工分厂开发的第五代野营房推向市场后受到了客户的青睐,形成了210万元的销售收入,相当于野营房全部销售收入的40%,实现的利润占金工分厂的一半以上;二是建材分厂将地板采暖管和绿化给水管推向市场形成了100多万的销售收入,使该分厂在原材料不断涨价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2003年的经济效益。√
3、千方百计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处处降低生产成本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包装分厂04年在生产任务饱满的前提下,合理组织劳动力,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劳动定额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全年生产包装袋536万条,比03年多生产300万条,减少了单袋摊销费用,降低了单袋固定生产成本,经济效益得以显著提高。03年没有承担公司的管理费,还亏损了130多万元,04年合理承担了公司的管理费39万元,比03年减亏了38万元,为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做出了贡献。√
4、赵董事长本着对公司和员工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凭着她长期以来执着追求的作风,不下几十次地找有关领导反映情况,同时收集大量证明资料,找上级有关部门摆事实、讲道理、查证据,协商解决公司托儿所下面13幢平房的搬迁赔偿问题。本来是没有希望办成的事情,但赵董经过半年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争取到了143万元的房屋搬迁索赔款。这对振兴公司04年的经济,保持公司04年经济效益不至于滑坡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同时也缓解了公司资金紧张的压力。
5、从公司实际出发,为职工利益着想,通过与有关领导、有关部门的多方协调,在离市区较近的西环路和纬八路交叉处批得一块六万多平方米的土地作为公司的新址,为公司的搬迁和二次创业打下了基础。
二、深化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素质,向经营管理要效益
1、继续开展了成本在我心中,效益在我手中的活动。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处处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分钱,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建材分厂不断摸索,不断改变生产工艺、加料配方,以及提高废次品的回收率和利用率,可节约材料费30万元;包装分厂使用了新的复膜料,添加了再生料,改变复合料配方等措施也可节约材料费近10万元;化工分厂在保证防冻液冰点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减少了乙二醇的用量,节约了近10万元;公司机关加强了水电使用管理,一年节约水电费10万元;同时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和办事效率,减少公司管理费15万元。以上几项可节约资金近75多万元。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全公司员工加强成本管理的意识。
2、深化了公司内部经营承包的管理模式,不但将要求完成的三大指标(产值、销售收入、利润)承包到各分厂,而且将生产经营指标如管理费、辅助生产费、折旧费、取暖费以及销售费、运费等等全部分解下达到了各个分厂,使管理人员明确了产品成本构成的要素,明确了从哪些方面哪些环节采取哪些措施降低成本,提高了生产管理水平。
3、始终坚持贯彻了“质量、价格、服务”的对外经营方针,不但在市场竞争中得到了老客户的信任和好评,而且又增加了32个新客户,形成的新客户群为我们增加了500万元的销售收入,缓解了老客户今年工作量减少、生产任务不足的困难,同时为今后开拓市场打下了基础。
4、在全部生产经营过程中坚持了“诚信”二字的企业宗旨,视顾客为上帝,以顾客利益为关注焦点,不但得到了广大用户的信任,而且得到了社会上的认可,在今年市政府的联合检查中,我们以93分的优异成绩获得了市区两级“守合同、重信用”单位。最近我们正在申报而且很有希望批准为“aaa”企业,将为我们公司营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5、分别于年初和年末接受了中国船级社评审专家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监督审核和换证审核。并以有效运行的体系、扎实细致的工作再次取得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6、在劳资人事管理上健全了劳资人事档案,理顺了和石油局同步的劳资关系。加强了员工的劳动保障。在行政管理上整理了建厂以来的全部文书档案。入冬以来又开展了冬防保温、设备整修和回收货款的三大活动,均取得了较大的收益。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三个文明”的协调进步,共同发展。
1、在干部管理上始终坚持了民主评议干部的考核制度,针对干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顿,增强了干部队伍的紧迫感。在员工中按照劳动法和工会法签订了劳动合同,增强了员工队伍的主人翁责任感。
2、召开了“辉煌二十年”庆祝大会,认真总结回顾了公司自八四年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和辉煌成就,高度评价了董事长赵桂珍同志二十年来为福利公司做出的无私贡献。表彰了一大批“风雨同舟二十载,同心同德铸辉煌”的先进个人。
3、公司改制了,关心员工利益,坚持为残疾人服务的指导思想没有变。公司改制后,虽然产权关系、经营制度变了,但公司领导关心员工利益,办好残疾人事业的指导思想没有变,仍然一如既往地承担起一份社会责任。在公司改制后形成的1.2亿的销售收入中,公司支出3648万元用于员工收入、劳动保障和福利待遇;其中工资奖金支出1960万元;人均月工资增长了200~300元,按时交纳了“四金”530万元;发放福利费和享受福利待遇4127万元;连续六次分红金额高达591万元,入股回报率达到了300%。公司的高福利和分红多已成了我们这个福利企业在生产发展中关心员工的特点和标志。2004年在生产发展受阻,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人均月工资增长107元;按时交纳了四金;发放了1000元的大件;为过好两节最近又要发放效益奖金、518精神文明奖和200元的购物卡;同时按每股0.20元进行第六次分红。有七名职工光荣地领取中华人民共和国退休证,享受到了与全民职工同样的国家退休政策。七名退休职工中有三名是不能坚持工作的残疾职工,公司领导多方申请为他们办理了病退手续,充分体现了公司领导对残疾员工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