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保密知识演讲稿
做好保密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尊敬的各位评委、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基层一名默默无闻的保密工作者,来自距县城近百公里的王阎乡党委。我演讲的题目是《做好保密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事成于密而败于疏”是从古到今亘古不变的真理!
在“鸿门宴”上,西楚霸王项羽的一句“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泄露了曹无伤密报刘邦企图称王的阴谋,导致曹无伤死于非命,项羽从此失去了曹无伤这样的忠实臣子。
革命战争年代,我党情报人员熊向晖——胡宗南的机要秘书,在延安保卫战中向党中央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情报,关键时刻,挽救了党中央,挽救了中国革命,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二战期间的中途岛事件,美国人破译了日本空军密码,让山本五十六率领的日本空军全军覆没。
1964年,我国几家中央级新闻媒体相继报道了“铁人”王进喜的事迹,在全国掀起了学习“铁人”精神的热潮。然而,就是这几篇新闻报道及几幅照片,却让国外某财团分析出大庆油田的位臵、是否开始出油等信息。
2003年,上海第二医院陈国良博士用了两年时间,潜心钻研,取得了“砒霜治疗白血病”的成果,他把这一成果论文首先投向美国权威的血液杂志。不料三个月后,这项成果被美国组织抢先注册专利并投入临床应用。多年过去了,陈国良面对媒体,依然沉痛地说“没有注册个人专利,是我终生的遗憾”。
从古至今,例如类似的实例举不胜举。无论是项羽的失言、日军的泄密,还是博士的失机等诸多铁的事实证明:保密就是保生存、保胜利;保密就是保安全、保发展。
说到“保密”二字,大家都耳熟能详,但说到保密工作,则有着不同的看法。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保密工作就是在庭院的最深处,楼梯房的最底层;面对的是最厚重的门、最结实的锁;-1-
接触的是枯燥的资料、发黄的案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也有人认为,走上保密岗位,就意味着需要与阴暗、呆板相伴,缺乏生机,不被关注,甚至埋没人才,颓废理想。
其实,保密工作真正的艰辛和快乐只有保密工作者自己知道!保密工作是一项关系祖国安危、人民安全、社会发展的神圣职责。保密工作不仅是保密工作者的光荣使命,更是全社会所有人的神圣职责,做好保密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随着高科技时代的到来,高科技窃密手段日益多元化,情报获取能力日益多样化,保密工作日益复杂化。作为新时代的保密工作者,我们必须把“忠诚党和国家的保密事业,全心全意做好保密工作”当成人生最大的追求,用过硬的政治素质武装自己,掌握现代化的保密手段,学习先进的保密技术,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认真履行神圣职责,做一名合格的保密卫士!
对于我们从事保密工作的人来说,保密就是保自己,保家庭,保社会,保国家。对于所有人来说,做好保密工作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社会责任。保密工作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大舞台,是一个充满机遇的竞技场,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更是一场没有烽火的较量,他不仅需要我们全社会的理解、关注、支持和参与,更需要有理想、有知识、有才华、有抱负的中华儿女投身其中,加速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保密技术,使我们国家的每一个地区、每一个行业、每一个部门都能拥有安全保障,真正做到有密则保、无密则宣。
朋友们,做好保密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革命战争年代如此,和平建设年代如此,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新时代依然如此。让我们把对保密工作的无比忠诚作为热爱祖国的神圣使命,团结一致,努力工作,共同谱写民族繁荣、国家富强、社会和谐的辉煌乐章!
谢谢大家!
第二篇:保密知识
保密知识
1、什么是保密?
国家、单位、家庭、个人,出于某种需要或由于相互间的利害关系及其他种种原因,有些不想让外人知道,不能对外公开,或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一定时间以外公开的,这些需要加以保护、隐蔽、限制和不外泄的事情或问题都可以说是保密。
2、什么是国家秘密?
国家秘密是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3、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那几级?区分密级的标准是什么? 《保密法》第九条规定,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这一条还原则规定了区分三个密级的标准。“绝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害;秘密是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国家保密局会同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制定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则是确定各类国家秘密事项密级的具体标准。
4、《保密法》、《保密法实施办法》分别于什么时候颁布和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简称〈保密法〉)于1988年9月5日经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自1989年5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机密法实施办法》(简称〈保密法实施办法〉)于1990年4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5、哪些行为属于危害国家安全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是指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实施的下列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
一、阴谋颠覆政府、分裂国家、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二、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的;
三、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机密的;
四、策动、勾引、收买国家工作人员叛变的;
五、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的其他破坏活动的。
6、公民和组织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和权利主要有哪些?(1)、机关团体和其他组织应当对本人单位的人员进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教育,动员、组织本单位的人员防范、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2)、公民和组织应当为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的条件或者其他协助。(3)、公民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应当直接或者通过所在组织及时向国家机关或者公安机关报告。(4)、在国家安全机关调查了解有关危害国家安全的情况、收集有关证据时,公民和有关组织应当如实提供,不得拒绝。(5)、任何公民和组织都应当保守所知悉的国家安全工作的国家秘密。(6)、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非法持有属予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7)、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非法持有、使用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8)、任何公民和组织对国家安全机关 及其工作人员超越职权、滥用职权和其他违法行为,都有权向上级国家安全机关或者有关部门检举、控告。上级国家安全机关或者有关部门应当及时查清事实,负责处理。对协助国家安全机关工作或者依法检举、控告的公民和组织,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7、国家秘密载体的保存有哪些规定?(1)、保存秘密载体,应当选择安全保密的场所和部位,并配备必要的保密设备。绝密级秘密载体应当在安全可靠的保密设备中保存,并由专人管理。(2)、工作人员离开办公场所,应当将秘密载体存放在保密设备里。(3)、涉及机关、单位每年应定期对当年所存秘密载体进行清查、核对,发现问题及时向保密工作部门报告。(4)、需要归档的国家秘密载体,要按照档案法的规定及时立卷归档或移交档案部门保管。(5)、在保管密件中以下两钟情况是不允许的:一是国家秘密载体存放在个人家中,二是个人私自留存国家秘密载体。
8、携带秘密文件应注意什么? 携带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外出不得违反有关保密规定。不准在公共场所谈论国家秘密。外出工作必须携带秘密文件时要经领导批准,并采取安全措施。
9、个人私自留存国家秘密载体指的是哪几种情况? 主要是指以下3种情况:(1)、个人阅办完应当清退的国家秘密载体不按规定清退的。(2)、参加涉密会议领取的国家秘密载体,会后应交单位管理而未交的。(3)、调出原工作单位或者离退休、辞职等不在原岗位工作,其原来经手的秘密件应当向单位交还而未交还的。
10、复印秘密文件、资料有何规定?
复印秘密文件要建立严格的复印秘密文件管理制度,不得随意复印上级的秘密文件。对按规定复印秘密文件时要履行审批、登记手续,并将复印件同原件一样进行管理。
11、销毁秘密文件有什么要求?
(1)销毁秘密文件,必须登记造册,经领导批准。
(2)机密、秘密文件应派专人护送到指定的造纸厂监督销毁,在废纸没有打成纸浆前不得离开现场。严禁到非指定的造纸厂销毁或向废品收购部门出售秘密文件。(3)绝密文件和密码电报应指定专人在单位焚烧干净。
12、什么是泄露国家秘密罪?
泄露国家秘密罪是指已达到法定犯罪年龄的具有责任能力的公民,违反保密法律、法规和规章,是国家秘密超出了限定范围,情节严重的,才构成泄密罪,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3、《保密法》规定,对绝密级的国家秘密文件、资料须采取什么保密措施?
《保密法》第十八条规定,对绝密级的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必须采取以下保密措施:
(一)非经原确定密级的机关、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批准,不得复制和摘抄;
(二)收发、传递和外出携带,由指定人员担任,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三)在设备完善的保险装置中保存。
14、机构撤并、干部调动时,应如何移交或交回国家秘密文件、资料?
机构撤并、合并时,原机构的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移交给制发机关、档案部门或者合并后的新单位。移交时须履行登记、签发手续。各级干部调动工作时,须将所使用的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和涉及国家秘密的笔记本交回原单位。
15、国家工作人员或其他公民发现国家秘密可能泄露或者已经泄露时,应采取什么措施?(1)拾得遗失的国家秘密文件、资料等,及时送交本单位保密组织、当地保密工作部门或者当地公安机关。
(2)发现他人出售或者收购国家秘密文件、资料等,进行制止,并报告当地保密工作部门或者保密组织。
(3)发现他人在不适当的场合传播、议论国家秘密时,立即劝阻。
(4)发现盗窃国家秘密文件、资料等,将行为人连同物证一并送交当地公安机关,或者向当地公安机关举报。
16、各机关、单位发生泄密事件或者案件时,应采取哪些措施?
(1)在事发后立即向同级政府保密工作部门报告,最迟不超过二十四小时;须由公安机关破案的,要同时报告当地公安机关。
(2)迅速查明被泄露的国家秘密的内容和密级,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危害程度、事件的主要情节和有关责任者应负的责任。
(3)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或者减轻损害后果。(4)对责任者作出适当处理。
第三篇:保密知识
1、什么是保密?
“保密”,是指国家、公民、法人或社会组织对关系自身安全和利益,公开后会对自身利益造成损害的秘密信息,控制其知悉范围,对其采取保护措施,保障其安全的一种保护行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自“秘密”产生后,就有了“保密”的行为,小至个人、家庭,大到组织、政党、国家,为了维护其秘密信息,都需要“保密”。
2、什么是国家秘密?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下简称《保密法》)第二条规定:“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从这一定义看,国家秘密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
(1)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这是构成国家秘密的实质要素,是准确判定某一信息是否属于国家秘密的关键问题。
(2)依照法定程序确定。这是国家秘密的程序要素。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信息,必须在履行确定相应密级的程序后,才能成为法律认可的国家秘密。所谓法定程序,是指《保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办法》(简称《保密法实施办法》)就确定、变更国家秘密的密级和保密期限以及解密所做出的一系列相应的规定。国家秘密的这一要素,是强调确定国家秘密的统一性与合法性,防止主观随意性。
(3)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人员知悉。这是国家秘密的时空要素。国家秘密不可能是永远的秘密。随着一定的时间和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或变更密级或解密。在特殊情况下,也会发生密级由低变高的现象。国家秘密的接触、知悉的范围必须限定在需要知悉的范围内,不能控制知悉范围的信息就不能称其为国家秘密。
国家秘密的三个基本要素互相联系,缺一不可。
3、什么是保密工作?
保密工作是指按照我国《保密法》的规定,为保守国家秘密而进行的工作。
我们党和国家的保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由各级党委、党组保密委员会实施的领导和决策工作;二是由各级政府保密工作部门实施的保密管理工作;三是由各级党政军机关及国有企事业单位内的保密工作机构实施的保密管理工作;四是由具体业务部门承担的、渗透在各项业务工作中的保密工作。
4、保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是什么?
1983年5月,党中央批准了中央保密委员会提出的“提高革命警惕,贯彻突出重点、积极防范的方针,坚持内外有别、既便利工作又确保秘密的原则,确保党和国家的核心秘密,有领导、有控制地放宽对非核心秘密的限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保密工作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对我国新时期保密工作总的方针、原则,保密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基本政策做了比较完整、科学的概括和表述,从思想、组织、制度和措施上改革和加强保密工作,以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1988年9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保密法》在第四条中规定:“保守国家秘密的工作,实行积极防范、突出重点、既确保国家秘密又便利各项工作的方针。”
1997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加强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决定》中提出了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为依据,坚持积极防范、突出重点,既确保国家秘密又便利各项工作的方针,实行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保密工作部门与业务部门相结合,依法管理国家秘密,不断提高技术防范能力和现代化管理水平,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5、我国保密组织机构分为哪些类型和层次?
我国保密工作组织机构分为领导机构和管理机构两大类。领导机构的基本形式是各级党组织的保密委员会(保密领导小组)。中央保密委员会是我国保密工作的最高领导层,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州、盟)、县(市、区)三级党委保密委员会是各地区保密工作的领导机构。上级保密委员会对下级保密委员会的工作负有指导和监督的职权,但是上下级保密委员会之间没有直接隶属关系。各级保密委员会都是由本级党委组建,受本级党委直接领导,代表本级党委对其职权范围内的保密工作进行领导,对本级党委负责。保密委员会的负责人一般由本级党委领导班子中的负责同志担任;委员由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担任。委员会内部实行委员分工负责制。保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保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除地方各级党委保密委员会外,中央和国家机关、地方各级党政机构,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也都设立有保密委员会,负责领导本部门、本单位及本系统的保密工作。
保密工作管理机构的基本形式是政府的保密局和机关、单位的保密办。国家保密局是全国保密工作的最高管理层,是国务院的职能部门,主管全国的保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州、盟)、县(市、区)保密局,是各级政府管理保密工作的职能部门,对本级政府负责。国家保密局与中央保密委员会办公室为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地方政府保密局与本级党委保密委员会办公室,也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除各级政府保密局之外,中央国家机关、县级以上国家机关和涉及国家秘密的单位(如高校、大型企业单位、大型事业单位),一般也设立保密工作管理机构(通常称保密办公室或保密处)或指定某个部门承办日常保密管理工作。
6、各级党委的保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什么?(1)在本级党委的领导下,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的保密工作,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保密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决定,贯彻执行上级保密委员会和本级党委有关保密工作的指示;
(2)制定本地区保密工作发展规划和保密工作计划;
(3)研究决定本行政区域保密工作的重大问题;
(4)组织开展保密宣传教育工作;
(5)提出保密立法建议;
(6)制定保密技术发展规划并指导、组织实施;
(7)开展保密监督检查工作,组织、协调、查处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重大泄密事件,特别是对本级党委组织人事部门管辖干部的泄密案件的查处工作;
(8)向本级党委和上级保密委员会报告工作,并提出改进和加强保密工作的意见、建议。
7、对党政领导干部的保密要求有哪些?
党政领导干部,是指在各级党的组织和国家机关中担任县、处级以上(含县、处级)领导职务的干部,包括在社会团体、事业单位担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干部及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担任相当县、处级及其以上领导职务的负责人。由于领导干部在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负的责任不同于一般人员,决定了领导干部接触国家秘密的事项多、知密的范围广,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大量接触国家的核心秘密,所以,对领导干部在保密方面必须有特别的要求。中共中央保密委员会专门下发了《关于党政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的规定》,明确规定了领导干部必须遵守的十条保密守则。这十条守则是:
(1)不泄露党和国家秘密;
(2)不在无保密保障的场所阅办、存放秘密文件、资料;
(3)不擅自或指使他人复制、摘抄、销毁或私自留存带有密级的文件、资料。确因工作需要复印的,复印件应按同等密级文件管理;(4)不在非保密笔记本或未采取保密措施的电子信息设备中记录、传输和储存党和国家秘密事项;
(5)不携带秘密文件、资料进人公共场所或进行社交活动,特殊情况确需携带时,须经本单位保密部门或主管领导批准,并由本人或指定专人严格保管;
(6)不准用无保密措施的通信设施和普通邮政传递党和国家秘密;
(7)不准与亲友和无关人员谈论党和国家秘密,管好身边工作人员和配偶、子女;
(8)不在私人通信及公开发表的文章、著作,讲演中涉及党和国家秘密;
(9)不在涉外活动或接受记者采访中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确因工作需要涉及或提供党和国家秘密的,应事先报经有相应权限的机关批准;
(10)不在出国访问、考察等外事活动中携带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或物品;确因工作需要携带的,须按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并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
8、党政领导干部应当履行的保密责任是什么?
党政领导干部在对自己主管或者分管的业务工作负责的同时,必须对其中的保密工作负责。中央保密委员会为此专门制定下发了《关于党政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的规定》。
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就是指担任县、处级以上(含县、处级)领导职务的干部,在其职权范围内对保密工作所承担的领导和管理责任。这种责任应当根据领导干部的职务、分工及职权范围的不同,有所区别。总的原则是:实行保密工作谁主管,谁负责;主管什么业务,同时领导和管理该项业务工作中的保密工作,业务工作管到哪一级,其中的保密工作也同时管到哪一级。就一般情况来讲,领导干部应负的保密工作责任,主要是《党政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的规定》第7条所分列的内容:
(1)健全和完善保密组织,由一名领导主持保密委员会的工作,选配保密干部从事日常的保密管理工作。
(2)及时组织传达学习上级的保密工作文件和批示,有计划地开展保密宣传教育工作。
(3)贯彻执行保密法规,制定实施保密工作计划。组织依法定密工作,健全各项保密规章制度,加强保密管理,进行督促检查。
(4)对涉密的通信和办公自动化设备,负责采取保密技术防范措施。
(5)对本地区、本部门主办的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重要活动、会议或项目,组织制定保密方案,采取保密措施。
(6)认真总结本地区、本部门的保密工作,组织查处失泄密事件,表彰保密工作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7)积极支持保密部门依法开展保密工作,切实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为保密部门和保密干部做好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
9、如何区分国家秘密与工作秘密? 国家秘密与工作秘密有六个方面的区别:
(1)利益主体不同。工作秘密直接涉及的利益主体是有关国家机关。工作秘密一旦泄露仅对有关国家机关履行国家赋予的权力和职责等局部利益造成危害。而国家秘密直接涉及的利益主体是国家。国家秘密一旦泄露会对国家的整体利益造成危害;
(2)确定方式不同。工作秘密的确定以各级国家机关自行确定为主,对少数中央国家机关有统一规定或明确授权的,才从其规定。国家秘密的确定则必须依法进行,必须在国家保密工作部门会同有关中央国家机关制定和颁发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的范围内操作,不得随意确定;
(3)标志不同。属于工作秘密的文件、资料及其他载体,可以以“内部”作标志,不得标上国家秘密的密级标志;
(4)管理不同。各级国家机关对工作秘密的管理可以参照国家秘密的管理办法,但不需要按照法定的程序加以规范。例如,传递国家秘密文件、资料或其他物品,必须通过机要邮政,不得通过普通邮政传递;传递工作秘密的文件、资料或其他物品则没有统一的要求,可以由各机关自行选择。又例如,对外提供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必须经法定授权的机关审查批准;对外提供属于工作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只需要经产生这些事项的机关同意即可;
(5)适用的法律不同。对工作秘密加以保护所适用的法律规范是《国家公务员法》,主要以行政手段对工作秘密给予法律保护。而对国家秘密的保护则适用《保密法》,不仅可以使用行政手段,而且还可以使用刑法等法律手段;
(6)责任不同。工作秘密泄露后,有关责任人只承担行政责任,只会受到相应的行政处分;而国家秘密泄露后,则要根据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及其他情节确定有关责任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情节轻微,后果不严重的可以承担行政责任,情节和后果严重的则要承担刑事责任。
总之,由于工作秘密与国家秘密各自所涉及的利益主体不同,一旦发生泄露后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在范围和程度上都有很大差别。因此,对工作秘密保护的力度明显要小于对国家秘密的保护力度。其他各方面的差别都由此而来。
10、哪些事项泄露后会对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损害后果,需要确定为国家秘密?
《保密法实施办法》规定了下列事项泄露后会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后果之一的,要确定为国家秘密。
(1)危害国家政权的巩固和防御能力;
(2)影响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
(3)损害国家在对外活动中的政治、经济利益;
(4)影响国家领导人、外国要员的安全;
(5)妨害国家重要的安全保卫工作;
(6)使保护国家秘密的措施的可靠性降低或失效,(7)削弱国家的经济、科技实力;
(8)使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失去保障。
12.什么是国家秘密的具体范围? 国家秘密的具体范围(以下简称保密范围),是指在国家秘密基本范围之内的、由国家保密局会同中央有关机关规定的某一业务工作方面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
《保密法》虽然规定了国家秘密的基本范围,但还不能直接确定某一方面的秘密事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和属于何种密级,还需要依据国家秘密基本范围,规定各业务部门“保密范围”。
11、国家秘密的密级是如何划分的?
国家秘密的密级即国家秘密的等级,是指依据保密范围所规定的事项同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关系程度,特别是国家秘密一旦被泄露后,可能会给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的不同损害程度而做出的等级划分。《保密法》第九条规定,我国的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个等级。
划分三个等级的标准是:“‘绝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机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害,‘秘密’是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
以法律的形式对国家秘密等级做出基本规定,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区分了不同密级与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关系程度不同,泄露后所造成的损害程度是有区别的;二是不同密级的国家秘密,所采取的保密措施也不同,特别是绝密级的国家秘密,应采取特别的保密措施;三是为规定保密范围、区分不同密级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保密管理知识
1.什么是保密制度?
保密制度是指国家保密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所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保密规则或行为规范。
2.对涉密人员管理都有哪些基本规定?
第一,先审查后使用。先审查后使用是保障国家秘密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涉密人员与普通公民不同,他们因工作需要,经常接触或知悉国家秘密,如果不规定特殊要求,就有可能发生泄密问题,损害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因此,做好涉密人员的审查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本人政治条件的审查;
二是本人品质的审查;
三是家庭社会关系审查;
四是接触国家秘密必要性审查;
五是其他方面的审查。
第二,批准接触。《保密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国家秘密应当根据需要,限于一定范围的人员接触。绝密级国家秘密,经过批准的人员才能接触。这包括了两层意思:一是根据需要接触。接触国家秘密不是一种政治待遇,更不能按行政级别接触。只要工作需要,行政级别低的涉密人员也可以接触重要的国家秘密。二是要经过批准。什么人可以接触国家秘密,要经过各机关、单位的主管领导批准,上级机关或产生国家秘密的单位已规定接触范围的,应当按规定的接触范围接触,不能随意扩大或者缩小接触国家秘密的范围。
第三,因私出国(境)审查。重要涉密人员是指在国家重要部门或岗位的人员,如:国防、外交、军事、国家安全等特殊部门的人员,从事尖端武器生产的技术人员,情报人员,机要人员,密码人员等。重要涉密人员因私出国(境)要经过人事任命机关批准。国务院有关主管机关认为出境后将会对国家安全造成危害或者对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不得批准出境。
3.涉密人员在交往中应当注意哪些保密问题?
(1)注意私人交往与通信的保密。在现代社会,人与人的交往是必不可少的。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如果不注意保密问题,不分地点、场合,随便讲话或是吹嘘,往往会造成泄密。邮寄国家秘密载体时,必须交由机要交通或机要通信传递,不能使用普通邮政或特快专递传递。普通邮政或特快专递没有特别的安全保卫措施,所邮寄的国家秘密载体处在不安全的环境中,就有可能发生国家秘密载体丢失、被盗、非法接触等问题,造成泄密。特别是在境外与国内的单位或亲戚朋友联系时,不能在信里涉及国家秘密或我内部情况,以免造成泄密,或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2)不在公共场所谈论国家秘密。涉密人员因工作需要知悉许多一般公民所不知悉的国家秘密、工作秘密,这些秘密只限一定范围内的人员知悉,如不注意地点和场合随意谈论,就会造成泄密。
(3)不携带国家秘密载体外出办事,确因工作需要携带时,必须经单位领导批准,并采取安全措施,特别是携带绝密级国家秘密必须两人以上同行,不得使国家秘密载体离开本人。在运输国家秘密设备或产品时,必须由专人或派武装警察押运。
(4)在涉外活动中未经批准不得涉及国家秘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保密观念淡薄,在对外交流时不分场合和地点,不该说的乱说,造成泄密。还有的人为了谋取个人私利,一味迎合外国人,要什么给什么,不惜损害国家利益,结果受到国家法律的制裁。这些教训,也是应引以为戒的。
(5)涉密人员不得擅自流动。特别是在重要部门或重要岗位工作的重要涉密人员流动,须经有权批准的部门批准后才能流动。
4、什么是国家秘密载体?
国家秘密载体是指以文字、数字、图像、声音等方式记载国家秘密信息的纸介质、磁介质、光盘等各类物品。
国家秘密和载体之间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国家秘密必须借助一定的载体来存储和传递。国家秘密是一种特殊的信息,载体是它的存在形式。二者不能等同。
5.国家秘密载体有哪些种类?
国家秘密载体形式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类:
纸介质载体。是以文字、图形、符号等书面形式记录国家秘密的纸介质载体。如国家秘密文件、文稿、文书、档案、电报、信函、图纸及其他图文资料等。人们通常把这类载体统称为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国家秘密文件、资料是目前实际工作中使用最多、最常见的国家秘密载体。
磁介质载体。以磁性物质记录国家秘密的载体。如记录着国家秘密信息的计算机的磁盘(含软盘、硬盘、U盘)、磁带、录音带、录像带等。
光介质载体。以光信号记录、传输国家秘密信息的载体,如光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磁介质和光盘类的国家秘密载体将越来越多。
此外,还有以物理方式记录、承载信息的设备、产品、物品等。
这类载体有的可以从外观上直接反映出国家秘密的属性,也有的需要通过测试、分析等物理或化学手段获得国家秘密信息。
6.什么是密件和密品?
密件是指以文字、数字、图像、声音的形式载有国家秘密的物件。它包括传统的多为纸介质的文件、资料,也包括磁介质和光介质等国家秘密载体。
密品是指直接含有国家秘密信息的设备、产品。这种设备、产品通常不是直接裸露国家秘密,但通过测试、分析等手段可以获得国家秘密信息。
7.国家秘密载体的收发、传递有哪些保密要求?
国家秘密载体产生以后,收发人员要按照保密规定进行核对、登记,严格按照发文范围收发密件,并掌握国家秘密载体的分布情况。
(1)收发国家秘密载体,应履行登记、编号、签收手续,签收时必须逐件清点、核对;
(2)密件包装应当由单位的机要保密人员或有关专门人员拆封。
(3)接收人员应当对接收的密件,及时在收文(件)登记簿上登记造册。分发密件时,严格分发范围,遵守相关规定。
(4)传递、运输国家秘密载体必须交由专门的部门(如机要交通、机要通信部门),不得通过普通邮政邮寄或交给无关人员捎带;确需自行传递、运输的,要选择安全的交通线路和交通工具,采取严密的保密措施。设有机要文件交换站的城市,在本市区内传递机密级、秘密级秘密载体,可以通过机要文件交换站进行;
(5)向境外邮寄、携运秘密载体时必须通过外交信使传递,确需个人携运的,要按照国家秘密物品出境管理规定办理;
(6)采用现代通信或计算网络等手段传输国家秘密信息,应当遵守有关保密规定。
8.国家秘密载体的使用有哪些保密要求?
(1)传达、阅读国家秘密文件、资料,要按照工作需要和规定的范围,限定在可以知悉该项国家秘密的范围内的人员;使用密件,也只能是可以接触该项国家秘密的范围内的人;
(2)机关、单位工作人员阅读、处理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应在办公室进行。不允许将秘密文件、资料带回家中或者带到公共场所阅办;
(3)机关、单位的领导阅读秘密文件、资料,可以采用传阅的方式进行。传阅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应当由经办人员负责,专夹专阅,并填写“传阅卡”。记载夹内密件份数、编号和阅读时间等。传阅的密件,阅读者不能擅自抽出、留存,阅读者之间不能横传,不得随意抄录密件内容,更不能私自复印;
(4)借阅、借用密件,要经借出单位的主管领导批准,并办理相关手续;
(5)绝密级文件,未经密级确定机关、单位或其上级机关批准,禁止复制、复印、摘抄、汇编。复制、复印、摘抄、汇编机密级和秘密级的密件,必须经批准并履行审批手续。
9.国家秘密载体的保存有哪些保密要求?
(1)保存秘密载体,应当选择安全保密的场所和部位,并配备必要的保密设备;
绝密级秘密载体应当在安全可靠的保密设备中保存,并由专人管理。
(2)工作人员离开办公场所,应当将秘密载体存放在保密设备里;
(3)涉密机关、单位每年应定期对当年所存秘密载体进行清查、核对,发现问题及时向保密工作部门报告。
按照规定应当清退的秘密载体,应及时如数清退,不得自行销毁;
(4)涉密人员、秘密载体管理人员离岗、离职前,应当将所保管的秘密载体全部清退,并办理移交手续;
(5)需要归档的秘密载体,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档案法律规定归档;
(6)被撤消或合并的涉密机关、单位,应当将秘密载体移交给承担其原职能的机关、单位或上级机关,并履行登记、签收手续。
10.国家秘密载体的销毁有哪些保密要求?
(1)销毁秘密载体,必须要履行清点、登记手续,经机关、单位的主管领导批准,严禁私自销毁;
(2)销毁时要确保秘密载体的内容无法还原。销毁磁介质、光盘等秘密载体,应当彻底销毁,也可采取粉碎、烧毁或化学腐蚀等方式进行;
(3)需集中销毁的密件应当送往文件销毁定点单位销毁。有关人员要在场监销,并由监销人员和销毁人员共同签名,禁止将秘密载体当作废品出售;
(4)送往定点单位销毁的密件,应当装袋、封紧,专人专车押送,防止运送途中散失。销毁工作完毕后,应对销毁现场进行认真清理。
对机构撤销、合并时,原单位的秘密文件,发文单位要求收回的,要如数收回清退发文单位;发文单位不收回的,要移交有关部门,或者登记销毁。
11.复制国家秘密载体有哪些规定?
(1)复制绝密级秘密载体,应当经密级确定机关、单位或其上级机关批准;
(2)复制制发机关、单位允许复制的机密、秘密级秘密载体,应当经本机关、单位的主管领导批准;
(3)复制秘密载体,不得改变其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
(4)复制秘密载体,应当履行登记手续;
(5)复制件应当加盖复制机关、单位的戳记,复制件应视同原件管理;
(6)涉密机关、单位不具备复制条件的,应当到复制国家秘密载体定点单位复制。
12.国家秘密载体的汇编、摘录和引用有哪些规定?
(1)汇编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应当经原制发机关、单位批准;
(2)经批准汇编秘密文件、资料时,不得改变原件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确需改变的,应当经原制发机关、单位同意;
(3)汇编秘密文件资料形成的秘密载体,应当按照其中的最高密级、最长保密期限管理;
(4)摘录、引用国家秘密的内容形成的秘密载体,应当按照原件密级、保密期限管理。
第四篇:保密知识试题答案
全市保密法律法规知识竞赛试题
姓 名: 工作单位: 职 务: 身份证号: 分 数:
一、填空题(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对机关、单位保密宣传教育的基本内容作出规定,要求机关、单位应当定期对本机关、本单位工作人员进行
保密形势、保密法律法规、保密技术规范 等方面的教育培训。
2、根据工作职责,机关、单位分管保密工作的负责同志要担负 具体组织领导 的责任,分管有关方面工作的负责同志要管好 分管工作范围内 的保密工作。
3、定密工作政策性、专业性强,需要专人负责。《实施条例》第九条规定,机关、单位负责人 为本机关、本单位的定密责任人。
4、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自
标明的制发 日起计算;不能标明制发日的,确定该国家秘密的机关、单位应当书面通知知悉范围内的机关、单位和人员,保密期限自通知之日起计算。
5、复制国家秘密载体或者摘录、引用、汇编属于国家秘密的内容,应当按照规定报批,不得擅自改变原件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复制件应当加盖 复制机关单位 戳记,并视同原件进行管理。
6、销毁国家秘密载体应当符合国家保密规定和标准,确保销毁的国家秘密信息 无法还原。
7、机关、单位发生泄露国家秘密案件不按照规定报告或者未采取补救措施的,对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和 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依法给予处分。
8、移动存储介质不得在 涉密计算机 和 非涉密计算机 之间交叉使用。
9、涉密场所中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不得配备、安装、使用
视频
和
音频
输入设备。
10、不得在 非涉密 办公网络和连接
互联网
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的计算机上存储、处理和传输涉密信息。
11、信息系统存储、处理、传递、输出的涉密信息要有相应的密级 标识,该标识不能与正文分离。
12、处理国家秘密信息的单台计算机,应当根据所处理信息的最高密级,按照
相应
级别涉密信息系统的有关要求进行保护和管理。
13、国家秘密是关系 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 法定程序确定 在一定时间内只限 一定范围 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14、国家机关和涉密单位按照“谁
主管
谁负责、谁 使用 谁负责”的要求,负责本机关、单位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使用保密管理工作。
15、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不得直接或间接地与
国际互联网
及其他
公共信息网络
连接,必须实行
物理隔离。
16、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技术
防护措施。
17、国家机关和涉密单位采购安全保密产品应当选用经过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授权检测机构
检测、符合国家保密标准要求 的产品。
18、涉密信息设备使用人员、管理人员离职、离岗时,机关、单位应当
收回 其使用、管理的涉密信息设备,及时取消有关涉密信息系统的 访问授权。
19、保密要害部门部位使用进口设备和产品,应进行
安全技术检查
。20、制作国家秘密载体,应当由机关、单位或者经 部门领导 保密审查合格的单位承担,制作场所应当符合保密要求。
21、书面形式的密件应当在其封面或首页的 左上角 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
22、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
绝密、机密
和
秘密。
23、不得将手机带入 涉及国家秘密的会场、涉及国家秘密的场所
和
涉密机房。
24、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
年,机密级不超过
年,秘密级不超过
年。
25、确定国家秘密知悉范围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
工作需要原则
,二是
最小化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
1、机关、单位定密工作的直接依据是(A)。
A.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 B.国家秘密事项一览表 C.上级文件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 D.保密法及有关规定
2、定密工作程序为:由(A)对照保密事项范围提出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的具体意见,再由()审核批准并承担()。
A.承办人 定密责任人 法律责任 B.定密责任人 定密小组组长 行政责任 C.承办人 定密小组组长 法律责任 D.承办人 定密责任人 行政责任
3、(D)专业正式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实现了保密学历教育的
22、机关单位应当每(C)对所确定的国家秘密进行审核。A.半年 B.一年 C.两年 D.五年
23、机关单位对不明确事项,应当先行拟定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并自拟定之日起(B)个工作日内报有关部门确定。
A.5 B.10 C.15 D.20
24、对已经移交各级国家档案馆的涉密档案,应由(B)组织进行解密审核。A.移交部门 B.档案馆C.同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D.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25、机关单位延长所确定的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累计超过保密事项范围规定的期限,应当(C)。
A.报同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B.报本单位保密委员会批准 C.报规定该保密事项范围的中央有关机关批准 D.解密
三、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
1、确因工作需要,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上将所需数据复制到涉密计算机及网络,下列哪些方式符合保密要求:(BC)A.直接使用优盘 B.使用一次性刻录光盘
C.使用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信息单向导入设备 D.以上均可
2、淘汰处理的涉密存储介质和涉密计算机、传真机、复印件等设备的信息存储部件,应当严格履行清点、登记、审批手续,送交(AB)销毁。
A.废品回收单位 B.保密行政管理部门销毁工作机构 C.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承销单位 D.以上均可
3、某部干部李某为方便加班,用个人优盘从单位涉密计算机中拷贝了大量涉密文件带回家中,接入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并进行处理,致使优盘中的涉密文件被窃取。李某的哪些行为违反了保密规定:(ABC)
A.使用个人优盘拷贝涉密文件 B.将存有涉密信息的优盘带回家中
C.将存有涉密信息的优盘接入连接互联网 D.在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上处理涉密信息
4、国家秘密信息不得通过下列哪些渠道传递:(ABCD)
A.手机短信 B.互联网电子邮件 C.普通传真机 D.政府门户网站
5、磁介质载体的销毁包括(ABCD),且必须满足国家保密标准《涉及国家秘密的载体销毁与信息消除安全保密要求》。
A.物理粉碎 B.强磁场消磁 C.数据写覆盖 D.涂层防护
6、保密重点领域具体包括(ABC)等。A.测绘 B.金融 C.教育 D.体育
7、保密管理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ABCD)。
A党管保密 B.依法行政 C.保放结合 D.综合防范
8、保密宣传教育的作用主要包括(ABCD)。A.引导作用 B.规范作用 C.推进作用 D.激励作用
9、具有法定定密权的机关包括(ABC)。
A.中央国家机关 B.省级机关C.设区的市和自治州一级的机关 D.县级机关
10、定密授权的方式包括(BC)。
A.定时授权 B.主动授权 C.依申请授权 D.单项授权
11、下列事项中,(ABCD)不得确定为国家秘密。A.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 B.属于工作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 C.已经依法公开或者无法控制知悉范围的 D.法律、法规或者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公开的
12、六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干部保密教育培训工作的通知》要求,把保密教育培训作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中青年干部培训内容,纳入(ABCD)。
A.干部脱产培训计划 B.网络在线学习
C.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计划 D.公务员初任、任职及其他相关培训
13、关于国家秘密的变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A.国家秘密“谁确定,谁变更,谁解除”
B.国家秘密的变更应当由确定该国家秘密的主体负责 C.国家秘密的变更应当由使用该国家秘密的主体负责 D.国家秘密的变更可以由原定密机关单位的上级机关决定
14、使用手机的主要泄密问题和隐患是(ABCDE)。A.通话中谈论涉密事项 B.发送涉密短信 C.拍摄涉密照片 D.带入核心涉密场所 E.录音涉密电话
15、针对手机的窃密手段是(ABCDE)。
A.窃听通话内容 B.窃听周围动静 C.远程控制开机和收发 D.测定手机位置 E.拦截手机短信息文字
16、国外情报机关依托电子监控系统,能够有效拦截(ABCDE)等电子信息达95%。A.普通无线电话 B.普通有线电话 C.互联网电子邮件
D.手机短信 E.普通传真
17、屏蔽手机可以达到这样几种防窃密的作用,包括(ABCDE)。A.防遥控 B.防定位 C.防窃听 D.防窃照 E.防电磁辐射
18、将手机带入核心涉密场所,会产生(ABCDE)等危害后果。A.窃听 B.窃照 C.定位 D.录音、录像 E拷贝文件
第五篇:保密知识试题汇总
保密知识答题活动学习资料
(一)发布时间:2015年06月08日 【大 中 小】
一、单项选择题
1.2010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签署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自(A)起施行。
A.2010年10月1日
B.2010年9月1日
C.2010年4月29日 2.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C)知悉的事项。
A.县处以上领导干部
B.国家公务员
C.一定范围的人员
3.中央保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与(A)“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既是中央保密委的日常办事机构,也是主管全国保密工作的国务院职能部门。
A.国家保密局
B.国家安全部
C.国家公安部
4.中央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管理或者指导(C)的保密工作。
A.各省市、自治区
B.全国
C.本系统
5.机密级国家秘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A)的损害。
A.严重
C.一般
6.机关、单位确定、变更和解除本机关、本单位的国家秘密,应当由(C)批准。
A.上级主管部门
B.定密责任人
C.承办人提出具体意见,经定密责任人审核
7.机关、单位执行上级确定的国家秘密事项,需要定密的,根据(B)确定。
特别严重
B.A.工作需要
B.所执行的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
C.领导指示
8.公安、国家安全机关在其工作范围内按照(B)确定国家秘密的密级。
A.工作需要
C.领导指示
9.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B)年,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不超过十年。
A.四十
C.二十五
10.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应当根据(B)限定在最小范围。
A.工作性质
C.领导要求
11.机关、单位对承载国家秘密的纸介质、光介质、电磁介质等载体以及属于国家秘密的设备、产品,应当做出(B)标志。
A.质量合格
C.生产地
12.机关、单位对其制作的国家秘密载体必须标注(B),这是法定的强制性要求。
A.密级、责任人
C.密级、知悉范围
13.机关、单位应当定期审核所确定的国家秘密。提前解密或者延长保密期限的,由(B)决定。A.原定密机关、单位
B.原定密机关、单位决定,也可以由其上级机关
C.其上级机关
14.绝密级国家秘密载体,未经(A)批准,不得复制和摘抄。
A.原定密机关、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
B.原定密机关、单位的上级机关
C.会议研究
15.存储、处理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按照涉密程度实行(C)保护。
B.规定的权限
B.三十
B.工作需要
B.国家秘密
B.密级、保密期限
A.分类
B.统一
C.分级
16.发现利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发布的信息涉及泄露国家秘密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保存有关记录,向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或者(A)报告。A.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B.宣传部门
C.电信部门
17.机关、单位任用、聘用的境外人员因工作需要知悉国家秘密的,应当报(C)批准,并与对方签订保密协议。A.当地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B.当地安全部门
C.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 18.机关、单位应当将涉及绝密级或者较多机密级、秘密级国家秘密的机构确定为(A)。
A.保密要害部门
B.涉密场所
C.禁区
19.军事禁区和属于(C)不对外开放的其他场所、部位,应当采取保密措施,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擅自决定对外开放或者扩大开放范围。
A.重点区域
B.重要场合 C.国家秘密
20.在涉密岗位工作的人员,按照涉密程度分为核心涉密人员、重要涉密人员和一般涉密人员,实行(A)管理。
A.分类
B.区别
C.集中
21.下列哪一个选项不能确定为保密期限(D)。
A.10年
B.2015年5月1日之前
C.外交部发言人公开宣布前
D.《大公报》的公开报道前 22.(D)专业正式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实现了保密学历教育的历史性突破。
A.保密技术
B.信息安全
C.保密法学
D.保密管理 23.核心涉密场所禁止带入手机,重要涉密场所禁止使用手机,一般涉密场所(B)。
A.禁止使用手机
B.限制使用手机
C.可以使用手机
D.定时使用手机 24.国有企业虽然具有一定行政级别,但不属于保密法规定的具有法定定密权的机关范畴。金融机构应向(A)申请授权。
A.银监会
B.中国银行
C.国资委
D.国家保密局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无论机关单位是否具有相应的定密权限,都可以进行派生定密
B.派生定密需要定密授权
C.涉及绝密级国家秘密事项的派生定密需要定密授权
D.派生定密无需定密授权,但只能确定密级 26.定密的根本依据是(C)。
A.保密事项范围
B.定密目录
C.保密法
D.国家秘密定密管理暂行规定 27.国家秘密标志不正确的是(A)。
A.秘密★15年
B.机密★2015年12月31日
C.秘密★会议开始前
D.绝密★长期 28.机关单位应当每(B)对所确定的国家秘密进行审核。
A.半年
B.一年
C.两年
D.五年
29.机关单位对不明确事项,应当先行拟定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并自拟定之日起(B)个工作日内报有关部门确定。
A.5
B.10
C.15
D.20
30.已经依法移交各级国家档案馆的属于国家秘密的档案,由(B)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解密审核。
A.移交部门
B.原定密机关、单位
C.同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D.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31.机关单位延长所确定的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累计超过保密事项范围规定的期限,应当(C)。
A.报同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B.报本单位保密委员会批准
C.报规定该保密事项范围的中央有关机关批准
D.解密
32.突出重点是保密检查的原则之一,关于突出重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把服从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作为重点
B.把关系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战略性、全局性核心国家秘密作为重点
C.把所有机关单位和涉密人员作为重点
D.把发生重大泄密事件的机关、单位,以及工作中容易发生泄密的薄弱环节作为重点
33.党政机关和涉密单位对需要维修维护的设备产品,应当认真履行()手续,并存放在()的专门场所。(B)
A.清点、登记 处级以上办公
B.清点、登记、审批 符合安全保密要求
C.清点、登记 符合安全保密要求
D.清点、登记、审批 处级以上办公 34.机关、单位定密工作的直接依据是(A)。
A.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
B.国家秘密事项一览表
C.上级文件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
D.保密法及有关规定
35.涉密人员不得在手机中存储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不得在手机通话中涉及国家秘密事项,不得(C)。
A.用手机发送涉及工作秘密的信息
B.用手机发送涉及商业秘密的信息
C.用手机发送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
D.用手机发送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 36.国家统一考试保密管理工作由(C)负责。
A.教育部
B.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C.组织考试的主管部门
D.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37.测绘成果资料由(A)提供。
A.测绘管理部门
B.测绘队
C.借领单位
D.档案部门 38.定密工作程序为:由()对照保密事项范围提出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的具体意见,再由()审核批准并承担()。(A)
A.承办人 定密责任人 法律责任
B.定密责任人 定密小组组长 行政责任
C.承办人 定密小组组长 法律责任
D.承办人 定密责任人 行政责任 39.《报告泄露国家秘密事件的规定》第三条规定,发生泄密事件的机关、单位,应当在发现后的(A)内,书面向有关保密工作部门或机构报告。
A.24小时
B.12小时
C.36小时
D.48小时 40.保密法第四十八条是对十二项严重违规行为法律责任的规定,这一规定表明(A),应依法追究责任。
A.不论是否产生泄密实际后果,只要发生所列举的严重违规行为之一的 B.发生所列举的严重违规行为任何一项,且产生泄密实际后果的 C.不论是否产生泄密实际后果,发生两项以上严重违规行为的 D.产生泄密实际后果的违规行为
41.共产党员丢失秘密文件资料或者泄露党和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给予(C)处分。
A.撤销党内职务
B.严重警告
C.开除党籍
D.留党察看 42.以下不属于保密违法行为的是(D)。
A.私自买卖涉密地图
B.利用连接互联网计算机存储、处理绝密信息
C.将涉密计算机连接互联网
D.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涉密载体进行销毁 43.关于国家秘密载体销毁的程序及有关规定正确的是(D)。
A.只要通过本单位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可立即进行销毁
B.确因工作需要,自行销毁少量国家秘密载体时,应严格履行清点、登记和审批手续,使用本单位具备的销毁设备和方法进行销毁
C.送销国家秘密载体,应当分类封装,安全运送,如无特殊情况,无需派专人现场监销
D.应将需要销毁的国家秘密载体送交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设立的销毁工作机构或者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销毁 44.领导同志处、核心涉密部门和场所所选设备应符合()标准,优先考虑()设备。(C)
A.ISO9001 进口
B.国内信息安全认证 功能齐全
C.国家保密 国产
D.国内认证 性能好 45.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绝密级国家秘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A)的损害。
A.特别严重
B.十分严重
C.非常严重
D.一定程度 46.非密事项需发传真、电报的,(B)。
A.可以使用密码传真、密码电报
B.不得使用密码传真、密码电报
C.有时可以使用密码传真、密码电报
D.使用密码传真、密码电报应当严格遵守规定 47.涉密打印机与涉密计算机之间(D)。
A.采用无线连接方式应当严格遵守规定
B.可以采用无线连接方式
C.有时可以采用无线连接方式
D.不能采用无线连接方式
48.保放结合,是指在开展保密工作时,要正确处理保密与信息公开的关系,做到(C)。
A.保要害保重点
B.保中心保重点
C.保核心保重点
D.保核心保要害 49.定密授权机关在作出定密授权决定时,应当明确一定的授权期限。一般而言,定密授权期限最长不超过(C)。
A.1年
B.3年
C.5年
D.10年
50.过失泄露绝密级()件、机密级()件或秘密级()件的,应予立案。(C)
A.1、2、3
B.1、3、3
C.1、3、4
D.2、3、4
二、多项选择题
51.一切(ABCD)都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A.国家机关、武装力量
B.政党、社会团体
C.企业事业单位
D.公民 52.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ABC)三级。
A.绝密
B.机密
C.秘密
D.保密
53.机关、单位应当(A)审核所确定的国家秘密。对在保密期限内(C)不再作为国家秘密事项或者公开后不会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不需要继续保密的,应当及时解密。
A.定期
B.不定期
C.因保密事项范围调整
D.因形势任务变换
54.报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ABCD),广播节目、电视节目、电影的制作和播放,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公共信息网络及其他传媒的信息编辑、发布,应当遵守有关保密规定。
A.编辑
B.出版
C.印制
D.发行 55.任用、聘用的境外人员在工作中确需接触、知悉我国家秘密的,应按照(ABCD)原则,报有关机关批准。
A.谁主管、谁负责
B.责任共担
C.一事一批
D.逐级上报 56.以下有密级鉴定权的保密部门是(AB)。
A.重庆市保密局
B.甘肃省保密局
C.深圳市保密局
D.最高人民法院保密委员会办公室 57.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在保密检查过程中,发现泄密隐患,可以(ABC)。
A.询问人员
B.对有关设备依法先行登记保存
C.必要时进行保密技术检测
D.按照国家规定对有关载体进行销毁 58.保密法强化涉密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措施主要包括(ABCD)
A.实行分级保护
B.强化技术防护
C.明确禁止事项
D.明确互联网及其它公共信息网络运营商、服务商的法律责任 59.涉密人员保密管理主要包括(ABCD)。
A.分类管理
B.上岗审查培训
C.出境管理
D.脱密期管理 60.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ABD)。
A.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
B.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
C.机密级不超过十五年
D.秘密级不超过十年 61.保密重点领域具体包括(ABC)等。
A.测绘
B.金融
C.教育
D.体育 62.保密管理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ABCD)。
A.党管保密
B.依法行政
C.保放结合 D.综合防范 63.保密宣传教育的作用主要包括(ABCD)。
A.引导作用
B.规范作用
C.推进作用
D.激励作用
64.具有法定定密权的机关包括(ABC)。
A.中央国家机关
B.省级机关
C.设区的市和自治州一级的机关
D.县级机关 65.根据保密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定密授权的方式包括(BC)。
A.定时授权
B.主动授权
C.依申请授权
D.单项授权 66.下列事项中,(ABCD)不得确定为国家秘密。
A.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 B.属于工作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 C.已经依法公开或者无法控制知悉范围的 D.法律、法规或者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公开的
67.六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干部保密教育培训工作的通知》要求,把保密教育培训作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中青年干部培训内容,纳入(ABCD)。
A.干部脱产培训计划
B.网络在线学习
C.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计划
D.公务员初任、任职及其他相关培训
68.依据现行有效的人事工作和纪检监察工作保密事项范围,很多没有定密权的机关单位都涉及人事和纪检监察定密问题,以下正确的做法是(AD)。
A.在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申请定密授权时,一并就该两项事项提出申请
B.向上级人事或纪检监察部门申请定密授权
C.按照有关保密事项范围定密,报同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D.某设区的市财政局仅需要获得人事、纪检监察工作秘密级定密权时,向市政府提出授权申请 69.涉密人员按照涉密程度分为(ABC)。
A.核心涉密人员
B.重要涉密人员
C.一般涉密人员
D.工作人员 70.关于国家秘密的变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D)。
A.国家秘密“谁确定,谁变更,谁解除”
B.国家秘密的变更应当由确定该国家秘密的主体负责
C.国家秘密的变更应当由使用该国家秘密的主体负责
D.国家秘密的变更可以由原定密机关单位的上级机关决定 71.定密监督的方式主要包括(ABCD)。
A.定密检查
B.法定定密责任人的监督
C.定密统计
D.定密核查 72.保密技术装备配备方式,包括(AC)。
A.强制配备
B.自主配备
C.指导配备
D.统一配备 73.当前,保密工作的阶段性特征是(AC)“三期叠加”。
A.尖锐复杂期
B.转型过渡期
C.转型升级期
D.战略机遇期 74.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包括(ABCD)。
A.接受保密监督、检查和考核
B.严格管理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
C.带头遵守保密纪律,学习保密知识技能
D.履行保密工作领导责任
75.对检查中发现存在严重泄密隐患的网络、设施、设备和场所,检查人员应当立即向检查组负责人或者组织检查的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采取(ABC)等处置措施。
A.责令停止使用
B.断开网络连接
C.封存设备
D.终止检查 76.国家主管部门组织的(ABCD)等国家统一考试的试题、答案和评分标准,在启用前均属于国家秘密。
A.国家教育
B.执(职)业资格
C.国家公务员录用
D.专业技术人员资格 77.国家统一考试命题工作的保密要求有(ABD)。
A.对命题人员和内部工作人员进行审查
B.采取入闱工作形式
C.原始试题应存放在保险柜中,由一人专门保管
D.原始试题应存放在保险柜中,由两人专门保管 78.涉密工程的保密管理环节包括(ABCD)。
A.确认
B.设计
C.建设
D.使用
79.涉密工程,是指(ABD)涉及国家秘密事项,公开后会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建筑物的新建、改建、扩建、装修、拆除、修缮工程等。
A.用途
C.功能
80.参加涉外活动应注意(AC)。
A.不得带领境外人员到国家禁止其进入的涉密部门部位
B.同境外人员活动,谨慎携带国家秘密载体
C.须按事先确定的范围和口径与境外人员会谈
D.利用境外通信设施进行涉密联络时,注意保密
81.对外交往合作中提供国家秘密事项的,应根据有关保密法律法规,与接受方签订保密协议,基本内容包括(ABCD)。
A.对外提供的国家秘密事项
B.对外提供国家秘密的理由
C.承担的保密义务
D.违约责任 82.因工作需要携运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出境,须(CD)。
A.自行妥善携运,确保安全
B.夹放在托运行李中悄悄携运
C.交由国家保密局核准的单位和人员携运
D.交由外交信使携运
83.(AD)情况下需申请办理《国家秘密载体出境许可证》。
A.目的地不通外交信使
B.携运密件赴亚洲以外国家
C.携运绝密级文件出境
D.外交信使难以携运 84.保密法确定了11项主要制度,其中包括(ABCD)。
A.保密工作责任制度
.外观 .关键部位
B
D
B.保密法律责任制度
C.信息公开发布保密审查制度
D.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涉密业务保密审查制度 85.在境外活动要注意的保密事项有(ABCD)。
A.不随意谈论国家秘密,不议论所在国和第三国的敏感问题
B.不要把涉密文件或内部资料带入会谈场所
C.密电和涉密文件必须在我国驻外使领馆保密室草拟
D.不得使用境外人员使用的办公设备处理涉密信息
86.在境外活动时,遇到情报机构(ACD)时,要站稳立场,巧妙处置,并及时通知我驻外使领馆。
A.策反
B.宴请
C.威胁
D.讹诈 87.在我国,保密法律责任主要包括(BC)。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行政责任
D.违宪责任
88.保密法规定,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中负有保密管理职责的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其中“玩忽职守”是指(BCD)的行为。
A.弄虚作假
B.严重不负责任
C.不履行职责
D.不正确履行职责 89.涉密信息系统应当按照国家保密标准配备保密设施、设备。保密设施、设备应当与涉密信息系统(ACD)。
A.同步规划
B.同步投资
C.同步建设
D.同步运行 90.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运营商、服务商(ABC),由公安机关或者国家安全机关、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依法予以处罚。
A.不配合检察机关对泄密案件进行调查
B.发现发布的泄密信息,没有立即停止传输,并报告
C.没有按要求及时删除发布的涉密信息
D.没有定期开展保密检查
91.《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26条规定,泄露(ABC),造成不良后果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A.国家秘密
B.工作秘密
C.因履行职责掌握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
D.敏感信息
92.机关、单位违反保密法规定,发生重大泄密案件的,由有关机关、单位依法对(BC)给予处分。
A.保密办主任
B.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C.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D.领导班子成员 93.国家秘密的基本属性包括(BCD)。
A.实用性
B.专属性
C.限定性
94.保密工作作为一门科学,有自身必须遵循的原则,包括最小化、(ABCD)原则。
A.全程化
B.精准化
C.自主化
95.保密法结合保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在总结新时期党和国家保密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规定保密工作的方针,包括(CD)等。
A.综合防范
B.精准管理
C.依法管理
D.保放适度
三、判断题
1、以谋取私利为目的或利用职权强制他人违反保密规定以致泄露国家秘密但又不够刑事处罚的,可以酌情给与行政处分。(×)
2、不属于国家秘密的其他秘密或者机关、单位的内部事项,可以参照适用保密法及其实施办法。(×)
3、将手机关机后就不会再发生泄密问题了。(×)
4、所谓重点涉密人员,只要是指各级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
5、销毁秘密载体,应当确保秘密信息无法还原。(√)
保密知识答题活动学习资料
(二)发布时间:2015年06月01日 【大 中 小】
.法定性 .法制化
D
D
一、单项选择题
1.新修订保密法自()起施行。
A.2010年4月29日
B.2010年10月1日
C.2010年10月7日
D.2010年4月30日 2.国家秘密区别于其他秘密的关键是()。
A.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 B.依照法定程序确定
C.在一定时间内保密
D.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 3.我国保密工作体制的核心是()。
A.党管保密
B.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C.依法管理
D.依法行政
4.保密工作是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将()控制在一定范围和时间内,防止泄露或被非法利用,由国家专门机构组织实施的活动。
A.秘密
B.敏感信息
C.国家秘密
D.国家秘密、工作秘密等 5.()是党中央统一领导党政军保密工作的领导机构。
A.国家保密局
B.国家安全委员会
C.中央保密委员会办公室 D.中央保密委员会
6.业务工作接受上级业务部门垂直管理的单位,保密工作()。
A.以上级业务部门管理为主,同时接受地方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
B.以地方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为主,同时接受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
C.接受上级业务部门和地方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的双重管理
D.自主管理,同时接受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
7.在保密工作手段上,要积极建立()的综合防范体系,不断提高发现和消除泄密隐患和风险的能力。
A.攻防一体
B.专兼结合C.知己知彼
D.“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 8.()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A.各级党委保密委员会办公室与保密工作机构
B.各级党委保密委员会与保密工作机构
C.各级党委保密委员会与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D.各级党委保密委员会办公室与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9.我国最早的保密立法始于()。
A.西周 B.秦汉 C.隋唐 D.明清 10.下列()不属于保密法制的功能。
A.规范功能
B.引导功能
C.制裁功能
D.参考功能
11.随着信息时代特别是网络时代的到来,()被称为“第五空间”。
A.领土 B.信息空间 C.领空 D.领海 12.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第一份关于保密工作的专门文件是()。
A.《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B.《加强党的秘密工作通告》
C.《关于秘书工作技术问题的通知》 D.《中共中央关于建立保密工作通告》 13.下列不属于我国保密法律制度体系的是()。
A.保密法 B.公司法 C.国家保密标准 D.相关司法解释 14.我国保密法律制度体系以()为核心。
A.宪法 B.刑法 C.保密法 D.中国共产党章程 15.一份保密期限为10年的机密级文件,正确的密级标注为()。
A.机密10年 B.10年★机密 C.机密★10年 D.机密●10年 16.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届满时,应()。
A.适当延长保密期限
B.自行公开
C.自行解密
D.作为工作秘密管理 17.()不可以确定绝密级国家秘密。
A.国家体育总局 B.司法部 C.济南市人民政府 D.重庆市人民政府 18.下列不属于违反保密法律应承担的责任的是()。
A.行政责任 B.刑事责任 C.民事责任 D.党纪处分 19.法定的定密责任人,是指法律明确规定作为定密责任人的人员,即机关、单位负责人。机关、单位负责人一般是指机关、单位的(A.正职负责人
B.领导班子
C.保密委员会主任
D.纪委书记
20.定密承办人,是指根据机关、单位内部岗位职责分工,负责具体处理、办理涉及国家秘密事项的工作人员。承办人是()。)A.定密业务培训的组织者 B.定密流程中第一个环节工作的执行者
C.拟公开发布信息的保密审查者 D.定密异议的受理者 21.下列哪一个选项不能确定为保密期限()。
A.10年
B.2015年5月1日之前
C.外交部发言人公开宣布前 D.《大公报》的公开报道前
22.()专业正式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实现了保密学历教育的历史性突破。
A.保密技术 B.信息安全 C.保密法学 D.保密管理
23.核心涉密场所禁止带入手机,重要涉密场所禁止使用手机,一般涉密场所()。
A.禁止使用手机
B.限制使用手机
C.可以使用手机
D.定时使用手机
24.国有企业虽然具有一定行政级别,但不属于保密法规定的具有法定定密权的机关范畴。金融机构应向()申请授权。
A.银监会 B.中国银行 C.国资委 D.国家保密局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论机关单位是否具有相应的定密权限,都可以进行派生定密
B.派生定密需要定密授权
C.涉及绝密级国家秘密事项的派生定密需要定密授权
D.派生定密无需定密授权,但只能确定密级 26.定密的根本依据是()。
A.保密事项范围
B.定密目录
C.保密法
D.国家秘密定密管理暂行规定 27.国家秘密标志不正确的是()。
A.秘密★15年
B.机密★2015年12月31日
C.秘密★会议开始前
D.绝密★长期 28.机关单位应当每()对所确定的国家秘密进行审核。
A.半年 B.一年 C.两年 D.五年
29.机关单位对不明确事项,应当先行拟定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并自拟定之日起()个工作日内报有关部门确定。
A.5 B.10 C.15 D.20 30.已经依法移交各级国家档案馆的属于国家秘密的档案,由()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解密审核。
A.移交部门
B.原定密机关、单位
C.同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D.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31.机关单位延长所确定的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累计超过保密事项范围规定的期限,应当()。
A.报同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B.报本单位保密委员会批准
C.报规定该保密事项范围的中央有关机关批准
D.解密
32.突出重点是保密检查的原则之一,关于突出重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把服从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作为重点
B.把关系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战略性、全局性核心国家秘密作为重点
C.把所有机关单位和涉密人员作为重点
D.把发生重大泄密事件的机关、单位,以及工作中容易发生泄密的薄弱环节作为重点
33.党政机关和涉密单位对需要维修维护的设备产品,应当认真履行()手续,并存放在()的专门场所。
A.清点、登记 处级以上办公 B.清点、登记、审批 符合安全保密要求
C.清点、登记 符合安全保密要求 D.清点、登记、审批 处级以上办公 34.机关、单位定密工作的直接依据是()。
A.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 B.国家秘密事项一览表
C.上级文件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 D.保密法及有关规定
35.涉密人员不得在手机中存储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不得在手机通话中涉及国家秘密事项,不得()。
A.用手机发送涉及工作秘密的信息 B.用手机发送涉及商业秘密的信息
C.用手机发送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 D.用手机发送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 36.国家统一考试保密管理工作由()负责。
A.教育部
B.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C.组织考试的主管部门 D.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37.测绘成果资料由()提供。
A.测绘管理部门
B.测绘队
C.借领单位
D.档案部门 38.定密工作程序为:由()对照保密事项范围提出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的具体意见,再由()审核批准并承担()。
A.承办人 定密责任人 法律责任 B.定密责任人 定密小组组长 行政责任
C.承办人 定密小组组长 法律责任 D.承办人 定密责任人 行政责任
39.《报告泄露国家秘密事件的规定》第三条规定,发生泄密事件的机关、单位,应当在发现后的()内,书面向有关保密工作部门或机构报告。
A.24小时 B.12小时 C.36小时 D.48小时
40.保密法第四十八条是对十二项严重违规行为法律责任的规定,这一规定表明(),应依法追究责任。
A.不论是否产生泄密实际后果,只要发生所列举的严重违规行为之一的B.发生所列举的严重违规行为任何一项,且产生泄密实际后果的C.不论是否产生泄密实际后果,发生两项以上严重违规行为的D.产生泄密实际后果的违规行为
41.共产党员丢失秘密文件资料或者泄露党和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
A.撤销党内职务 B.严重警告 C.开除党籍 D.留党察看 42.以下不属于保密违法行为的是()。
A.私自买卖涉密地图
B.利用连接互联网计算机存储、处理绝密信息
C.将涉密计算机连接互联网
D.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涉密载体进行销毁
43.关于国家秘密载体销毁的程序及有关规定正确的是()。
A.只要通过本单位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可立即进行销毁
B.确因工作需要,自行销毁少量国家秘密载体时,应严格履行清点、登记和审批手续,使用本单位具备的销毁设备和方法进行销毁
C.送销国家秘密载体,应当分类封装,安全运送,如无特殊情况,无需派专人现场监销
D.应将需要销毁的国家秘密载体送交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设立的销毁工作机构或者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销毁 44.领导同志处、核心涉密部门和场所所选设备应符合()标准,优先考虑()设备。
A.ISO9001 进口
B.国内信息安全认证 功能齐全
C.国家保密 国产
D.国内认证 性能好
45.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绝密级国家秘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的损害。
A.特别严重 B.十分严重 C.非常严重 D.一定程度 46.非密事项需发传真、电报的,()。
A.可以使用密码传真、密码电报
B.不得使用密码传真、密码电报
C.有时可以使用密码传真、密码电报
D.使用密码传真、密码电报应当严格遵守规定 47.涉密打印机与涉密计算机之间()。
A.采用无线连接方式应当严格遵守规定 B.可以采用无线连接方式
C.有时可以采用无线连接方式 D.不能采用无线连接方式
48.保放结合,是指在开展保密工作时,要正确处理保密与信息公开的关系,做到()。
A.保要害保重点 B.保中心保重点 C.保核心保重点 D.保核心保要害
49.定密授权机关在作出定密授权决定时,应当明确一定的授权期限。一般而言,定密授权期限最长不超过(A.1年 B.3年 C.5年 D.10年
50.过失泄露绝密级()件、机密级()件或秘密级()件的,应予立案。
A.1、2、3 B.1、3、3 C.1、3、4 D.2、3、4
二、多项选择题
1.保守国家秘密工作应该实行的方针是()。
A.积极防范 B.突出重点 C.政策引导 D.依法管理 2.保密干部应当具备的素质能力,包括()。
A.创新能力 B.调研能力 C.协调能力 D.执行能力 3.对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情况的检查重点应为()。
A.是否实行定密责任人制度,依法确定国家秘密事项和密级
B.是否准确标明国家秘密事项密级
C.是否根据情况变化及时变更和解除国家秘密事项密级
D.是否准确确定涉密人员涉密等级
4.保密干部,是依照保密法律规定,组织开展保密工作的人员,包括()。
A.各级保密委员会组成人员 B.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
C.机关、单位涉密岗位的工作人员 D.各级保密工作机构的专兼职工作人员 5.有关机关提起密级鉴定,应当提交下列材料()。)。A.提起密级鉴定的公文
B.需要进行密级鉴定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
C.进行密级鉴定工作需要掌握的有关情况,包括案件基本情况、主要情节、鉴定材料泄露对象和时间等
D.鉴定材料泄露时适用的保密法律法规、保密事项范围和密级变更、解密文件 6.以下有密级鉴定权的保密部门是()。
A.重庆市保密局
B.甘肃省保密局
C.深圳市保密局
D.最高人民法院保密委员会办公室 7.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在保密检查过程中,发现泄密隐患,可以()。
A.询问人员
B.对有关设备依法先行登记保存
C.必要时进行保密技术检测 D.按照国家规定对有关载体进行销毁 8.保密法强化涉密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措施主要包括()
A.实行分级保护
B.强化技术防护
C.明确禁止事项
D.明确互联网及其它公共信息网络运营商、服务商的法律责任 9.涉密人员保密管理主要包括()。
A.分类管理 B.上岗审查培训 C.出境管理 D.脱密期管理 10.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
A.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 B.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
C.机密级不超过十五年 D.秘密级不超过十年 11.保密重点领域具体包括()等。
A.测绘 B.金融 C.教育 D.体育 12.保密管理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
A.党管保密 B.依法行政 C.保放结合 D.综合防范 13.保密宣传教育的作用主要包括()。
A.引导作用 B.规范作用 C.推进作用 D.激励作用
14.具有法定定密权的机关包括()。
A.中央国家机关
B.省级机关 C.设区的市和自治州一级的机关 D.县级机关
15.根据保密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定密授权的方式包括()。
A.定时授权 B.主动授权 C.依申请授权 D.单项授权 16.下列事项中,()不得确定为国家秘密。
A.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
B.属于工作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C.已经依法公开或者无法控制知悉范围的D.法律、法规或者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公开的
17.六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干部保密教育培训工作的通知》要求,把保密教育培训作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中青年干部培训内容,纳入()。
A.干部脱产培训计划
B.网络在线学习
C.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计划
D.公务员初任、任职及其他相关培训
18.依据现行有效的人事工作和纪检监察工作保密事项范围,很多没有定密权的机关单位都涉及人事和纪检监察定密问题,以下正确的做法是()。
A.在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申请定密授权时,一并就该两项事项提出申请
B.向上级人事或纪检监察部门申请定密授权
C.按照有关保密事项范围定密,报同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D.某设区的市财政局仅需要获得人事、纪检监察工作秘密级定密权时,向市政府提出授权申请 19.涉密人员按照涉密程度分为()。
A.核心涉密人员 B.重要涉密人员 C.一般涉密人员 D.工作人员 20.关于国家秘密的变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国家秘密“谁确定,谁变更,谁解除”
B.国家秘密的变更应当由确定该国家秘密的主体负责
C.国家秘密的变更应当由使用该国家秘密的主体负责
D.国家秘密的变更可以由原定密机关单位的上级机关决定 21.定密监督的方式主要包括()。A.定密检查
B.法定定密责任人的监督
C.定密统计
D.定密核查 22.保密技术装备配备方式,包括()。
A.强制配备 B.自主配备 C.指导配备 D.统一配备 23.当前,保密工作的阶段性特征是()“三期叠加”。
A.尖锐复杂期 B.转型过渡期 C.转型升级期 D.战略机遇期 24.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包括()。
A.接受保密监督、检查和考核 B.严格管理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
C.带头遵守保密纪律,学习保密知识技能 D.履行保密工作领导责任 25.对检查中发现存在严重泄密隐患的网络、设施、设备和场所,检查人员应当立即向检查组负责人或者组织检查的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采取()等处置措施。
A.责令停止使用 B.断开网络连接 C.封存设备 D.终止检查
26.国家主管部门组织的()等国家统一考试的试题、答案和评分标准,在启用前均属于国家秘密。
A.国家教育
B.执(职)业资格
C.国家公务员录用
D.专业技术人员资格 27.国家统一考试命题工作的保密要求有()。
A.对命题人员和内部工作人员进行审查
B.采取入闱工作形式
C.原始试题应存放在保险柜中,由一人专门保管
D.原始试题应存放在保险柜中,由两人专门保管 28.涉密工程的保密管理环节包括()。
A.确认 B.设计 C.建设 D.使用
29.涉密工程,是指()涉及国家秘密事项,公开后会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建筑物的新建、改建、扩建、装修、拆除、修缮工程等。
A.用途
B.外观
C.功能
D.关键部位 30.参加涉外活动应注意()。
A.不得带领境外人员到国家禁止其进入的涉密部门部位 B.同境外人员活动,谨慎携带国家秘密载体
C.须按事先确定的范围和口径与境外人员会谈
D.利用境外通信设施进行涉密联络时,注意保密
31.对外交往合作中提供国家秘密事项的,应根据有关保密法律法规,与接受方签订保密协议,基本内容包括()。
A.对外提供的国家秘密事项 B.对外提供国家秘密的理由
C.承担的保密义务
D.违约责任
32.因工作需要携运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出境,须()。
A.自行妥善携运,确保安全
B.夹放在托运行李中悄悄携运
C.交由国家保密局核准的单位和人员携运
D.交由外交信使携运
33.()情况下需申请办理《国家秘密载体出境许可证》。
A.目的地不通外交信使 B.携运密件赴亚洲以外国家
C.携运绝密级文件出境 D.外交信使难以携运 34.保密法确定了11项主要制度,其中包括()。
A.保密工作责任制度
B.保密法律责任制度
C.信息公开发布保密审查制度
D.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涉密业务保密审查制度 35.在境外活动要注意的保密事项有()。
A.不随意谈论国家秘密,不议论所在国和第三国的敏感问题
B.不要把涉密文件或内部资料带入会谈场所
C.密电和涉密文件必须在我国驻外使领馆保密室草拟
D.不得使用境外人员使用的办公设备处理涉密信息
36.在境外活动时,遇到情报机构()时,要站稳立场,巧妙处置,并及时通知我驻外使领馆。
A.策反 B.宴请 C.威胁 D.讹诈 37.在我国,保密法律责任主要包括()。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行政责任
D.违宪责任
38.保密法规定,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中负有保密管理职责的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其中“玩忽职守”是指()的行为。
A.弄虚作假 B.严重不负责任 C.不履行职责 D.不正确履行职责
39.涉密信息系统应当按照国家保密标准配备保密设施、设备。保密设施、设备应当与涉密信息系统()。
A.同步规划 B.同步投资 C.同步建设 D.同步运行
40.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运营商、服务商(),由公安机关或者国家安全机关、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依法予以处罚。
A.不配合检察机关对泄密案件进行调查
B.发现发布的泄密信息,没有立即停止传输,并报告
C.没有按要求及时删除发布的涉密信息
D.没有定期开展保密检查
41.《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26条规定,泄露(),造成不良后果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A.国家秘密
B.工作秘密
C.因履行职责掌握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 D.敏感信息
42.机关、单位违反保密法规定,发生重大泄密案件的,由有关机关、单位依法对()给予处分。
A.保密办主任
B.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C.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D.领导班子成员 43.国家秘密的基本属性包括()。
A.实用性 B.专属性 C.限定性 D.法定性
44.保密工作作为一门科学,有自身必须遵循的原则,包括最小化、()原则。
A.全程化 B.精准化 C.自主化 D.法制化
45.保密法结合保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在总结新时期党和国家保密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规定保密工作的方针,包括()等。
A.综合防范 B.精准管理 C.依法管理 D.保放适度 46.保密工作的基本经验是()。
A.党管保密 B.专兼结合 C.综合防范 D.攻防一体 47.下列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与保守国家秘密有关的罪名是()。A.背叛国家罪
B.为境外窃取、刺探、收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C.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
D.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
48.保密法制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A.规范保密管理行为
B.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C.确保公开
D.保障公民正当权益
49.我国现行保密法律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宪法、保密法律、()、国际公约或政府间协定的相关规定等。
A.保密法规 B.保密规章 C.国家保密标准 D.相关司法解释
50.机关、单位负责人及其指定的人员为定密责任人,负责本机关、本单位的国家秘密()工作。
A.确定 B.变更 C.解除 D.销毁
商业秘密在不同的产业、部门和技术研发的不同阶段广泛存在,但可以归为两类。
一类是技术信息。所谓技术信息,是指权利人采取了保密措施不为公众所知晓(未取得工业产权保护)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技术知识(包括制造某种产品或者应用某项工艺以及产品设计、工艺流程、配方、质量控制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知识)。技术秘密持有人一般是出于独占的考虑而不申请专利(使其公开)。技术秘密通常包括制造技术、设计方法、生产方案、产品配方、研究手段、工艺流程、技术规范、操作技巧、测试方法等。技术秘密的载体,可以是文件、设计图纸等;也可以是实物性载体,如样品、动植物新品种等。
另一类是经营信息。所谓经营信息,是指权利人采取了保密措施不为公众所知晓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有关商业、管理等方面的方法、经验或其他信息。包括企业的发展规划和计划、营销方式、货源、财务会计报表、客户名单、谈判地盘、招投标中的标底及标书内容等信息。
商业秘密与国家秘密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涉及的利益不同。国家秘密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其内容涉及国家的政治、军事、外交和外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国家安全和刑事司法等领域。国家秘密一旦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受到损害。而商业秘密仅仅是涉及权利人经济利益和竞争优势的信息,其内容也局限于与科研、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商业秘密一旦泄露,损害的是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利益。
(2)确定的程序不同。国家秘密必须依照法定的程序确定,依据国家有关部门保密范围的规定,确定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商业秘密的确定没有法定的程序,只要符合商业秘密的基本条件,权利人又采取了合理的保密措施,就可以受到法律的保护。
(3)处置权不同。国家秘密是一种公权,而商业秘密属于私权。国家秘密未经法律授权的机关审查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对外提供或转让。而商业秘密只要权利人自己决定,就可以参与市场交易,进行有偿转让或随意转让给他人,除非这种转让会对他人的权益或公共利益造成损害,否则是不受法律限制的。
(4)法律责任不同。国家秘密一旦被泄露,损害的是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侵害的是国家的保密制度,对泄密行为人必须依照法律、法规追究其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商业秘密一旦被泄露,商业秘密的权利人可以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也可以不追究其责任。
一、党纪责任
中央保密委员会《关于党政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的规定》指出:“凡履行保密工作领导职责不力的不能提拔使用。”“对单位存在重大泄密隐患或者发生泄密事件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的党政领导干部,视情节轻重,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对玩忽职守、拒不履行保密工作领导职责,造成严重泄密后果的党政领导干部,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对党员泄露党和国家秘密的行为,作出了具体的处罚规定。其中,第109条规定:“党员丢失秘密文件或者泄露党和国家秘密,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查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在保密工作方面失职,致使发生重大泄露事故,造成或可能造成较大损失的,对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的干部党员给予警告、严重警告处分;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对负有主要领导责任者,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在《条例》中,与泄露党和国家秘密相关行为的处罚,还有以下条款:
(1)第40条规定:“参加国外、境外情报组织,或者向国外、境外机构、组织、人员非法提供情报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2)第52条规定:“在招生考试中,违反有关规定,有泄露试题、考场舞弊、涂改考卷和考生其他档案等行为的,给予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造成恶劣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给予留党查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3)第115条规定:“对批评、检举、控告进行阻挠、压制或者将检举、控告材料转给、泄露给被检举人、被控告人,致使举报、控告人受到打击报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留党查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如,根据文电管理规定,文管人员送阅涉密文电,领导不在不放文电(“双见面”),涉密文电不能失控,个人不得私自留存涉密文电,涉密文电要与一般文电分开存放,个人无权私自销毁涉密文电等。如果违反规定,擅自处理,造成泄密的,难辞其咎。
某杂志社负责人擅自让资料保管员将秘密级刊物卖给一自称学者的人,造成了泄密。资料保管员受到行政警告处分,该负责人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并“主动”辞职。
二、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因违反行政法规而应承担的后果。行政处分是追究各种责任的主要形式,也是行政机关对应负责任的公务员实施制裁的措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国家公务员如果泄露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要受到相应的行政处分。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和开除6种,受到撤职处分的公务员,同时降低级别和职务工资。受行政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和级别,其中除受警告以外的其它行政处分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
《保密法实施办法》对泄露国家秘密行政处分作了如下规定:
(1)泄露国家秘密已经人民法院判处刑罚或免于刑事处罚的,有关机关、单位应当从重给予行政处分。泄露国家秘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有关机关、单位应当根据被泄露事项的密级和泄露行为的具体情节,给予行政处分。
(2)泄露国家秘密情节轻微的,可以酌情免于行政处分或者从轻给予行政处分。
(3)各级保密工作部门和其他有关的保密工作机构,可以要求有关机关、单位对泄露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对行政处分持有异议的,可以要求对作出的行政处分进行复议。
刘X,XX市公安局XX分局副局长。2000年6月下旬,XX市公安局在全市部署扫黄统一行动。29日晚,刘X接到统一行动的通知后,随即与重点清查单位“XXX夜总会”执行经理赵X联系,将公安机关的行动部署泄露给赵。在清查行动中,刘X又向执行经理刘某透露了有关行动情况,严重影响了公安机关打击社会丑恶现象的专项工作。刘X已被撤销职务、开除党籍,清除出公安队伍;XX市公安局局长XXX“自动”辞职。
三、刑事责任
所谓刑事责任,是指犯罪人因实施刑法所禁止的行为(作为或不作为)而向国家承担的刑事法律后果。《刑法》规定,由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规定》中,以危害国家秘密安全为主罪名的罪名有4种:
(1)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刑法》第111条规定: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情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限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同时,根据《刑法》第56条和第113条规定,犯该罪的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对国家和人民危害特别严重、情节特别恶劣的,可以判处死刑。
(2)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刑法》第282条第1款规定:以窃取、刺探、收买方法,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非法持有国家绝密、机密文件、资料、物品罪。《刑法》第282条第2款规定: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绝密、机密的文件、资料或其他物品,拒不说明来源与用途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所谓非法持有,是指其持有不应知悉的某项国家绝密、机密的文件、资料或者其他物品。所谓拒不说明来源和用途,是指经调查询问仍不肯说明所非法持有的绝密、机密文件、资料或者其他物品从何处获取,在什么方面或范围使用。
(4)故意和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刑法》第398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的有关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的,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还对非法获取军事秘密,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军事秘密,故意或过失泄露国家军事秘密等犯罪行为,作出了相关处罚规定。《刑法》中主罪名如果不是针对危害国家秘密的行为,但将危害国家秘密的安全作为量刑情节或特殊犯罪方式的有两个条款:一是叛逃罪。《刑法》第109条规定,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犯叛逃罪的要从重处罚。二是利用计算机窃取国家秘密的,依照《刑法》第287条的有关规定定罪处罚。
管好自己,是领导干部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的重要方面。领导干部只有管好自己,才能管好别人,管好工作中的涉密事项。党中央多次强调,抓好领导干部的自身保密是做好保密工作的关键,一再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自己在保密工作中的重要责任,自觉做保守党和国家秘密的表率。
1、要有较强的保密意识
各级领导干部要从政治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保密工作的重要性,从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大局出发,重视保密工作,这是做好保密工作的思想基础和前提。同时,要熟悉掌握党和国家关于保密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以及有关保密法律法规与制度,这是做好保密工作的保证。
2、以身作则,防止泄密
中共中央保密委员会《关于党政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的规定》,明确规定了领导干部必须遵守的10条保密守则:
(1)不泄露党和国家秘密。
(2)不在无保密保障的场所阅办、存放秘密文件、资料。
(3)不擅自或指使他人复制、摘抄、销毁或私自留存带有密级的文件、资料。确因工作需要复印的,复印件应按同等密级文件管理。
(4)不在非保密笔记本或未采取保密措施的电子信息设备中记录、传输和储存党和国家秘密。
(5)不携带秘密文件、资料进入公共场所或进行社交活动,特殊情况确需携带时,须经本单位保密部门或主管领导批准,并由本人或指定专人严格保管。
(6)不准用无保密措施的通信设施和普通邮件传递党和国家秘密。
(7)不准与亲友和无关人员谈论党和国家秘密,管好身边工作人员和配偶、子女。
(8)不在私人通信及公开发表的文章、著作、讲演中涉及党和国家秘密。
(9)不在涉外活动或接受记者采访中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确因工作需要涉及或提供党和国家秘密的,应先报经有相应权限的机关批准。
(10)不在出国访问、考察等外事活动中携带涉及党和国秘密的文件、资料或物品;确因工作需要携带的,须按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并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
二、管好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和亲属
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关系,领导同志身边工作人员和亲属知悉的秘密事项比较多。社会上少数别有用心或怀着各种企图的人,往往千方百计与领导同志身边工作人员和亲属接触,通过种种方式探听各种秘密信息。领导干部对身边工作人员和亲属如果不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往往会造成泄密事件。因此,领导干部要从自身职责和政治上关心爱护的角度,加强对身边工作人员和亲属的教育管理领导干部要加强对身边工作人员和亲属的教育和监督管理,督促他们严格执行保密纪律制度。
三、认真履行领导责任制,管好辖区内的保密工作
各级领导干部在对自己主管或分管工作负责的同时,必须对其中的保密工作负责,必须管好所在地区、单位的保密工作。这是《关于党政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规定》所要求的。
党政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是指担任县处级及其以上领导职务的干部,在其职权范围内对保密工作所承担的领导和管理职责。这种职责应当根据领导干部的职务、分工及职权范围的不同有所区别。总的原则是:实行谁主管,谁负责;主管什么业务,同时领导和主管该项业务中的保密工作;在研究、部署涉及国家秘密的工作时,要对保密工作提出要求,做出安排;做到业务工作开展到哪里,保密工作就要管到哪里。党政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对党政领导干部在保密工作方面所承担的领导和管理职责作出以下规定:
(1)健全和完善保密组织,由一名领导主持保密委员会的工作;选配保密干部从事日常的保密管理工作。
(2)及时组织传达学习上级的保密工作文件和指示,有计划的开展保密宣传教育工作。
(3)贯彻执行保密法规,制定保密工作计划。组织依法定密工作,健全各项保密规章制度,加强保密管理,进行监督检查。
(4)对涉密的通信和办公自动化设备,负责采取保密技术防范措施。
(5)对本地区、本部门主办的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重要活动、会议或项目,组织制定保密工作方案,采取保密措施。
(6)认真总结本地区、本部门的保密工作,组织查处泄密事件,表彰保密工作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7)积极支持保密部门依法开展保密工作,切实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为保密部门和保密干部做好工作创造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