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探讨

时间:2019-05-12 14:33: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开展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开展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探讨》。

第一篇:关于开展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探讨

关于开展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探讨

1、引言

信息化水平评价,也称为信息化评估或信息化测评。通过对企业信息化总体水平进行评估,建立信息化标杆单位,对比集团企业内部单位和标杆的差距,为企业制定等高计划,明确信息化建设目标,帮助企业建立内部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的实践方案,对企业信息化基本发展状况形成标准、客观、定量的分析结论,为信息化工作提供基础数据,从而有依据性的衡量、统筹、指导信息化工作的开展。进行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可以深化公司全员对信息化的认识,推动信息化建设,进而提升现代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信息化价值是信息化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创造的价值,是由信息化投资带来的可以用企业核心语言表达的绩效。信息化价值体现在应用中,是信息资产和其他企业资产融合后相互作用、共同形成的价值增值。信息化如何更好的助力公司智能电网与“三集五大”建设,如何充分发挥信息化对深化“两个转变”、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坚强支撑作用,如何进一步推动公司信息化与业务深度融合,以及在信息化价值在现代化“一强三优”的公司如何体现,是目前我们必须需要面对的难题之一。

2、国内外信息化评估开展介绍

1)哈佛大学与世界经济论坛“网络化准备指数”评估体系

2002年,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与世界经济论坛合作,在基于各国信息与通信技术(ICTs)的应用现状和发展潜力的基础上,首次对世界上75个国家和地区的网络化准备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估和对比分析,并于2002年2月4日发表了题为《全球信息技术报告2001—2002:准备进入网络世界》的研究报告,该报告以“网络化准备指数”(Networked Readiness Index.简称NRI)的形式公布了评估结果,为商业行动和政府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此后每年都以年度报告的形式公布评估结果。

2)美国国际数据公司“信息社会指数”评估体系

“信息社会指数”(Inform~ion Society Index,ISI)是国际数据公司(IDC)和《世界时代》(World Times)全球研究部在“97全球知识发展大会”上共同提供的新概念。从1996年,IDC每年都对全球55个国家(或地区)参与信息社会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并以“信息社会指数”的形式 1

公布评估结果。根据这些国家的信息化指数,将参评国家的发展状况分为漫步型、小跑型、快跑型、速滑型冰者4个发展等级,并从全球角度对信息化社会建设进行了分析,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

3)澳大利亚“信息经济办公室指数”评估体系

澳大利亚国家信息经济办公室分别于2002年4月和2003年8月公布了一些国家的信息经济发展水平指数。根据各国信息经济的规模、发展状况和发展潜力的相关数据,NOIE进行了综合评估和对比分析.并以澳大利亚“国家信息经济办公室指数”(NOIE Index)的形式公布了评估结果,为各国信息经济建设投资提供参考。

我国,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引下,各部委各部门在政府、企业、科研、教育等多个领域均开展了相关的信息化评估工作。同时还进行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水平及城市信息化发展水平的评估工作。统计局每年进行一次国家信息化发展指数的评估。国资委从去年开始启动对央企的信息化评估工作,并将信息化评估纳入到央企的绩效考核中。目前国内比较有影响力,成规模的制造业信息化评估则是由国家制造业信息化领导协调小组(科技部)牵头,从“十五”期间开始实施,每年举行一次。教育部也组织相关单位在国内对高校系统进行了多次教育领域的信息化评估工作。

总体来看,国际上对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主要涉及九个方面,包括:环境(包括社会环境、政策法律环境和市场环境);信息基础设施及相关设备的普及应用情况;信息通信技术接人成本、质量与安全情况;人力资源建设情况;数字鸿沟情况;电子政务发展水平;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企业信息化进展情况;信息技术在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领域的应用。评价方法呈现既有多元化,又有共性的特征,但至今还没有一套国际通行的、比较权威、科学、系统的信息化评估方法体系。

3、当前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现状

1)信息化规划

目前电力企业对未来信息化的发展规划均比较简单,或简单执行上级单位规划,但上级规划均属于具有政策性、引导性的规划,是用来供集团内部各单位做参考使用,并未结合各单位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因此现在多数单位的信息化规划工作基本未组织专门的信息化规划会议,也没有信息化规划文档,很多单位只是网络部人员在年终工作总结时简单提到一些下一年的日常工作,普遍比较简单。

2)一把手工程

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但从各单位的了解情况来看,只有个别单位是大领导直接对信息化部门进行管理,大部分部门对信息化的认识程度还不是很高。

3)信息化部门设置

从当前信息化部门设置来看,很多单位还是把它定位于管理部门,有些设置在科技处或办公室下面的一个科室(重视程度不够),但也有些单位是把它独立出来作为一个单独的支撑部门进行运营。往往成立的信息中心或信息班,没有将信息化相关工作单独成立为一个部门。

4)信息人才

目前很多单位真正从事和信息化相关工作的人员仅仅1-2名,他们只能忙于每天日常的计算机维护工作,没有精力再考虑其它更深入的事情,而这些人员,由于待遇、职称和编制问题,普遍流动性比较大,信息专业人才流失严重,存在很大的隐患,部分单位甚至出现只有一个信息主任,普通职工全部调走或辞职。

5)制度建设

单位在制度制订方面还是做的比较不错的,如:IT设备使用制度、信息化人员管理制度、机房管理制度、信息安全相关制度、信息审核制度等等,但从执行情况来看,则不同单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6)信息安全

目前多数单位非常重视信息安全工作以及信息系统保密工作,一般通过IP和帐号来限制外部访问内网等,在新疆电力公司内部采用“双网隔离”方式进行限制,但在一些更细化的管理方面则相对差一些,入各单位对于病毒防护普遍还是有一定程度的重视,但做的不是非常好,主要体现在升级不及时,购买终端点数不能覆盖公司内所有终端,防毒软件不统一等现象,在数据保密方面,由于很多单位涉及一些涉密信息,而这方面有专门的单位进行检查,做的也比较好,但对于一般意义上的数据保密则没有做更多的限制,只有个别单位做了一些灾难恢复和应急预案等。

4、电力企业开展信息化水平评价的必要性

社会信息化程度已成为21世纪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对企业进行信息化发展水平及其信息技术应用环境进行评估研究,有利于更好地了解企业向信息社会迈进的程度,使企业把握潜在的市场机会和制定进一步的发展战略。

新疆电力公司近年来认真贯彻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建设各项要求,信息化工作“起步晚、进步快、水平高”,支撑了企业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细化管理及标准化建设,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建设“SG186工程”的具体部署和对“SG186工程”的深入研读和理解,依据公司业务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开展公司“十一五”期间的信息化工作,以“建设一体化平台、构筑八大应用、夯实六大保障”为内容,努力落实并实践“SG186工程”,经过几年建设,新疆电力公司信息化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通过了国网公司“SG186”信息化工程的测试和验收。但是,目前新疆电力行业各单位在企业级信息系统建设、信息资源有效利用、运维能力、信息化支撑公司发展能力等方面也急需进一步加强,存在“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信息安全形势严峻。

随着“两个转变”的深入,国家电网提出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和推进“三集五大”的重大举措,公司如何又好又快发展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信息化在现有基础上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和支撑,也为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课题、新任务和新挑战,因此在电力行业开展信息化水平评测是非常必要的。

开展信息化水平评价有如下好处:1)可以充分发挥信息化对深化“两个转变”、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坚强支撑作用;2)可以进一步推动信息化与业务深度融合,支撑企业战略实现和业务发展;3)可以全面总结近几年来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分析和展示信息化工作的价值和理念,促进公司管理和业务部门更加深入理解信息化工作的价值和重要意义。4)可以收集公司主要管理和业务部门对信息化工作的需求和建议,为未来几年开展信息化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形成推动信息化工作有力抓手。

5、结束语

第二篇:看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

一、信息化建设与企业发展相互促进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不可能孤立存在的,它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相连,这一点在电力企业中的表现尤为突出。电力是一个传统的行业,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走高,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加大,客观上促进了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电力企业也在这个过程中同步发展壮大,然而,企业的管理水平、核心竞争能力等并没有得到相

应的提高。由于电力行业至今仍然带有强烈的垄断性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延缓了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紧迫感,因此必须借助一定的手段,信息化就是当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作为重要的管理手段,信息化会带来企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而带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反之,企业发展了,经济实力增强了,也为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最简单的例证是,企业有实力(资金)才可以使信息化的装备水平不断改进。

信息化与企业的管理水平是相辅相成的。企业管理水平是基础,信息化是工具和手段。没了基础,手段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管理水平较低、管理制定不健全的情况下,信息化程度却很高,这是不可想象的。而管理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社会发展带来的快节奏工作要求,会对信息化的发展自然产生需求拉动。

信息化与企业管理水平之间是辩证的关系,二者循环往复,不断促进,多年来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开始发展,但当时企业的发展还未达到一定水平,管理水平也未达到一定高度,信息化发展不是很快,到了20世纪90年代,信息化的发展步伐逐步加快,尤其是到了21世纪,信息化建设无论在国家电力公司、省网公司还是下面的发、供电企业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

二、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是电力企业信息化的根本力量

市场经济是信息化发展的最好土壤。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是多元分散的,决策也是分散独立的,市场主体决策的正确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的状况,而信息化为此提供便利、有效的手段,所以市场化程度越高,就越可能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的成就,为经济决策服务。

反过来看看目前国内的电力企业,最近在报刊、电视等媒体上频繁出现以电力行业为代表的垄断行业员工福利居高不下的报道,显然,电力企业已经被指认为垄断行业中的典型。也就是说,电力是目前国内市场化程度最低的产业,因此,电力企业缺乏信息化建设乃至管理变革的最原始动力就不难理解了。客观地说,在目前的经济体制和市场机制条件下,要求电力企业从根本上推进的信息化建设是不现实的,因为这必然要以管理创新为前提,而管理创新从根本上来说,又必须要以充分的市场化为前提。

因此,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出路从根本上来说要靠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加快电力行业的市场化步伐;而作为电力企业本身来说,管理层必须树立长远的战略视野,切实地认识到市场化终究是不可避免的,以管理变革为切入点,带动信息化建设;同时,也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提升电力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水平。

三、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出路与构想

(一)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出路

(1)确立信息化建设与企业转变管理方式的辩证关系

业务需求驱动信息化建设,信息化促进管理变革和业务能力的提升。电力企业的信息化要获得成功,必须牢固树立信息化是固化基础管理、活化综合管理、建立风险管理、强化战略管理的重要变革工具;是实现企业发展、控制运营成本、挖掘企业价值的有效手段的思想。要树立信息技术是管理变革的第一推力的观念,通过信息化来推动管理现代化,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企业现代化所引发的管理和组织变革同步考虑和改进。

信息化建设和企业转变管理是一个循环、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明晰电力企业的发展战略,认清电力企业的管理特性,客观评价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现状,认真运用swot等现代管理工具进行深入分析,瞄准国内外先进标杆,实现管理变革和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推进。

(2)注重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和策略

信息化引发企业变革,形成基于信息网络环境下的全新企业运行和管理模式,是现代化企业发展的必然过程。因此信息化不是单纯的项目组合和信息堆积,也不是用信息技术手段对现有的管理模式照葫芦画瓢式地“数字化”描述,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

基础环境的不断调整、变化、发展、再调整、再变化、再发展导致信息化建设没有固定的成功模式,因此要注重建设策略。电力企业还处于改革进程中,信息化建设应实施规划先行、实施紧随、稳步推进的螺旋式递进策略,重点突出对核心业务的支持,注重先进性、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有效结合。

(3)正确把握和运用“一把手”在企业信息化中的作用

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在这“一把手工程”中,重要的不仅仅是“一把手”在信息化工程中的组织者地位,而是要把“一把手”对信息化在企业战略中的定位,“一把手”对信息化带动管理变革和创新作用的认识,“一把手”坚定不移地把信息化进行到底的决心,“一把手”将新技术、新理念运用到管理创新中的能力,影响并渗透到企业文化及员工思想行为中,从而使全体员工融人到“一把手工程”的企业氛围中,形成一种强大的企业文化,把信息化作为自我加压、自我完善、自我提升和自我创新的自觉行动。

(4)切实加强信息的标准化工作

企业信息化进展到现在,之所以形成众多的“信息孤岛”,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信息化过程中忽视信息标准化这项基础工作,如技术平台的标准化、信息编码的标准化等。

企业信息化需要总体规划,需要从最底层的业务流程调整和优化做起。但任何企业级的信息系统都不可能涵盖企业的所有业务活动,因此资源整合和系统集成是信息化进程中永恒的话题,而标准化则是资源整合和系统集成成功的基础。

(5)信息安全和运维体系建设是信息化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企业各业务领域,信息安全问题日渐突出。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信息安全防护系统建设的同时,构建强壮的i t运维管理体系不容忽视。如何将静态的被动式运维管理转变为动态的主动式运维管理,使信息技术运维的风险降到最低,是信息化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重要环节。

总之,信息化发展不能与企业的管理现状相背离。必须仔细审视自身现状,找到信息化的准确定位和恰当的切人点,探索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化发展道路。

(二)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思路

(1)总体目标:作业层实现流程网络化,提高工效;管理层实现定量化,提高质量;同时实现决策支持智能化,有效提高企业管治和竞争力。上述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下列各项工作:

――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体系,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数据集中管理和信息共享,通过数据整合,保证企业管理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与唯一性,――建立电力企业一体化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构建信息系统运行环境支撑平台与通信网络基础平台,创建高效、有序、统一的企业信息技术环境,实现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完成公司主营业务(财务、营销、生产、人力资源、工程项目、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2)建设思路:

――构建一体化的信息系统体系框架。按照“专业开发,应用集成”的一体化建设部署,构建信息系统体系框架;

――通过统一的信息应用集成平台(eai)实现各主营业务管理信息系统间的信息交换与业务整合;

――通过统一的企业信息门户(eip),实现应用系统的信息共享,为电力企业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撑;

――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与运行环境支撑平台,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与稳定运行;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平台一个中心”,即信息网络平台、信息安全平台、应用集成平台和区域性数据中心。信息网络、信息安全平台与数据中心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同步进行、适度超前。

四、加快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1、理顺企业信息化管理体制,实践规范、有序和高效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需要指出的是,信息化建设的投资策略应该以信息化规划实施为依据,创造条件落实信息技术规划类专项计划资金。

2、大力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管理数据区域性集中处理和存储的要求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各主营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创建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

3、加快信息安全基础设施(pki)系统及防病毒体系建设,逐步完成数据中心和容灾数据中心的建设。

4、落实信息应用集成平台(eai)和统一企业信息门户(eip)的建设。

5、加快信息资源整合与主营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电力企业信息资源统一开发利用要紧密围绕电力主营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应用这一中心环节,按照“先试点后推广,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策略,稳步推进财务、营销、生产、人力资源、工程项目和物流等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通过实实在在的应用效果提升企业信息化的价值。

第三篇: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探讨

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探讨 摘要: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受到档案业界的广泛重视,并成为近年探讨的热点课题,在发展迅速的大型企业中如何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呢?通过调研及探讨,本文对电力企业集团档案信息化建设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企业管理

1概述

电力企业走向国际化,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标志,一个是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水平,另一个就是电力业务的网络化和数据的电子化水平。过去二十多年来,我国电力企业在设备的自动化上已经投入了天文数字般资金,尤其在控制系统上许多设备已经赶超了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在电力业务的网络化和数据的电子化方面,也就是在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面,我们离发达国家有着较大的差距。尤其是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近两年来,档案信息化受到各行各界的重视,而档案信息化的关键是档案信息资源的关联应用,而档案信息资源的关联的应用肩负着为企业转型和精确化管理提供信息支撑的重大责任。

在国内对于实施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在其他行业已经有许多成功的例子和失败的教训。电力企业如何实施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值得展开探求。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企业信息化进程的逐步深入,给档案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同时更赋予档案管理巨大的发展机遇。面对全新的网络化、数字化环境,电子文件的接收、存储、保管、利用以及电子文件的完整性、真实性等都带给传统“实体档案”管理模式以巨大的冲击,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更快、更好的提供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电子档案管理也逐渐纳入到信息化建设日程上来。

2当前电力企业档案管理模式及存在问题

2.1档案管理模式

目前档案管理的模式主要是采用电子和手工并行的管理模式,包括档案的接收、整理、保管、利用等,在保存电子档案的同时,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同时手工整理实体档案归档。

当前的文书档案管理系统主要使用OA系统(Lotus),目前通过OA系统,保证了公文的正常规范流转和归档,而其他形式的档案材料在移交档案部门时尽可能提供电子文件,基本做到了档案的电子化;在科技档案管理方面除了使用OA,还需要兼用其他软件。

随着公司的发展,原有OA版本已不能适应档案工作需求,其引发的问题还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现在使用的软件都没有实现全文检索、在线OCR、web查询等功能,且0A软件在科档管理方面存在重大缺陷:在安装过程中,不同平台的数据导入时出现丢失;在日常管理中,时常出现数据(案卷或文件)丢失现象;数据库无法备份,数据安全存在极大隐患;在新旧分类大纲同时存在时,档案的分类出现冲突现象,致使档案号紊乱等。

2.2档案存储模式

当前档案业界还是支持以纸张为主要的存储介质。集团不仅需要解决部分纸质材料的数字化转换和处理,还需要解决企业日益增长的声音信息、视频信息等档案信息资料的数字化转换和处理。

2.3档案查询模式

在手工查询档案信息的检索过程中,检索流程为:查到案卷目录,再查到文件目录,根据文件目录记录的档案档号信息查到档案在库房的存放地址,然后通知库房调卷,办理相关手续。纸质文件给检索调阅带来了困难,且在此过程中,查询的途径不够全、查全率、查准率低,容易出现文件丢失、损坏或无法找到所需的资料,难以充分的利用业务档案资源向公司各级部门提供良好的服务。

由于OA系统并非专业的档案管理系统,所以其查询功能简单,检索信息的查全率和查准率都较低,无法迅速快捷地找到所需要的信息,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作为大型的集团企业,所属企业众多而且档案管理都是相对独立,横向纵向各不互通,所以未能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整合,不能更好地发挥档案的效益。

3集团数字档案馆的设想和建设方案

集团式管理的企业,下属机构众多且层次复杂,涉及多元化行业,分布地域广泛。并且各所属机构业务重点不同,档案管理的重点及管理特性也不同,各机构都设有独立的档案管理机构,相对独立地对本机构的档案进行管理和利用。

集团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所属机构与总部档案系统档案信息的互联互通。根据总部及所属机构网络基础建设情况,信息化系统建设模式,程度以及系统维护能力等不同的情况,部署可支持既集中又分布的混合式建设方案。方案中应充分考虑应用规模大而广,注册用户数量多,对系统性能要求高等因素,应具备良好的网络环境,总部与下属机构通过专网或VPN连接,最终实现总部与属下机构形成分布式虚拟数字档案馆。

3.1档案信息系统实现的功能

档案信息系统提供档案从形成到利用或销毁的全过程管理功能,对文件的产生进行超前控制,包括对文件进行初步鉴定、著录归档标识及逻辑归档等。系统应具备符合国家档案管理相关规定的档案综合管理功能,不仅能完成档案管理各环节,还要求具备管理多门类档案及文件资料、科技资料、规程、图书及其它资料的管理功能。从文件注录到形成档案编研材料、专题汇编对各门类档案进行全方位管理,不仅能管理文本文件,还应提供管理声像、图片等形式多媒体文件的管理功能。利用计算机记录档案的物理存放位置,并能提供科学的查询、统计功能,从而减少人为错误,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

实现整个档案管理业务流程的全面数字化。通过档案管理与其它业务流的集成,建立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实现各类电子文件实时归档(逻辑归档,即在线归档)。通过与其它系统的无缝链接,以及对各立档单位形成的电子文件实行远程监控,实时接收,用数字化手段对档案业务各流程进行管理,从而真正实现文档一体化。

总部和各下属机构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组建成一个虚拟档案馆。总部可以查阅到各下属机构的档案信息资源,各所属机构的档案信息由相应的档案管理部门自行维护。系统用户可通过局域网或者互联网,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享有档案信息或其它信息资源查询和阅览服务。

建成各类数字信息资源库,并对数据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挖掘,为全集团的生产、管理、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建成后的数字档案馆的数字信息资源库的内容不仅涵盖了原来的档案信息资源,而且进一步扩大到文件、矢量化图纸、语音、视频、图形图像等更为广阔的领域,从而使档案信息资源库通过计算机网络联接成超大规模的知识库。通过对数据有效的组织和挖掘,可以为公司的生产、管理和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以及高质量的服务。

3.2技术方案

开放档案信息系统(Open Archival Informa-tionSystem,OAIS)参考模型针对数字信息的长期保存和维护的档案系统提供一个概念性的框架,描述了一个档案系统存在的环境、档案系统的功能组织以及支持档案处理的信息基础结构。

参考OAIS模型建立基于J2EE平台的标准化、可扩展、多全宗协同的分布式数字档案馆系统;具有档案信息获取、管理、存储、利用、交换和服务等一系列功能;为档案利用者提供一站式、无缝集成的、个性化的档案查询服务以及其他相关服务;为用户提供基于WEB的界面,包括:用户提交界面、搜索界面、系统管理界面等各种界面。利用Java虚拟机和Java服务器技术,系统允许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系统;采用强大的工作流引擎建立档案管理工作相关业务的审批流程。

采用XML技术、基于J2EE平台、以JAVA语言开发的分布式数字档案馆系统,支持ORACLE、SQLSERVER、DB2、SYBASE、MYSQL等多种关系型数据库系统。系统的通讯协议采用HTTP,TCP/IP,SSL。

根据档案管理的特点,档案的应用程序、处理的数据及实际的计算广泛的分布于网络中,为了平衡这种分布,采用RMI技术实现系统的分布式计算,RMI是远程方法调用(Remote Method Invocation)。RMI技术可以实现档案业务所涉及的数据远程移交,即档案机构的下级单位的数据可以主动或被动的通过网络传输迁移至主管机构的数据库中。

4实施方案

第一步:统一建设集团公司总部与各下属机构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对历史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实现对现行文件的有效管理、实现与现有各系统的无缝接口。

第二步:实现集团公司总部可以通过统一的界面查阅各下属机构的档案信息资源。

第三步:实现集团公司总部与各下属机构档案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

第四步:基于集团公司总部、各下属机构的数字化档案资源,开发超大规模、分布式虚拟数字档案馆,建立集团数字档案馆。

通过建成的数字档案馆,实现档案信息化,做到业务规范化,机构网络化,数据电子化,进一步促进企业集团迈向国际化。

第四篇:关于如何提升基层信息化水平

关于如何提升基层信息化水平

促进工商效能建设的几点思考

在工商行政管理事业不断发展过程中,信息化建设对于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尤其是基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现结合实际,就如何推进基层工商所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基层工商人员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实现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信息化办公,谈几点具体看法:

一、当前基层信息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省工商系统的信息化应用水平相对较高,但是目前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已经转入提高综合监管效能方向来,由于目前工商系统的人员的年龄的老化,而新生力量比较薄弱,并且工商系统基层干部、职工的来源主要来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进入工商系统的人员和军转干部,基层工商人员的信息化应用水平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1)思想认识程度不够,信息化应用人才缺乏。

一些基层干部职工特别是一些基层领导在信息化应用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上存在误区,信息化应用能力低。有的干部只能进行简单的浏览和查询,不会打字。有的干部打字不熟练,录入信息慢,工作效率低。软件应用主要依赖于个别信息化应用水平稍好的同志,信息化应用水平普遍性不高,影响了信息化效能的发挥和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开展。

(2)信息应用层次低,数据录入质量有待提高。

目前干部职工使用电脑打字、在网上浏览信息的多,进行网上办案、网上办公的人少。信息化应用处于传递文件、查看信息、发放执照等相对较低层次阶段,缺乏对信息的综合、分析、研判,信息的预测预警和服务决策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和利用。在业务软件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流程操作不够规范,数据录入不完整,不及时,甚至录入数据与实际业务数据不符,影响了工商数据的可靠性。

(3)信息工作平台不完善,软件推广尚需上下协作。省市局开发的综合业务管理系统虽然已经覆盖了全部工商系统的各项业务,但还在完善之中,各业务科室在推广应用软件过程中,对基层工商所的指导太少,特别是信息软件的使用培训不够系统,关键数据没有制定统一的执行规范,基层工商所对软件存在的问题总结上报的少,不能及时反馈省市局进一步改进,局机关科室与工商所之间信息沟通少,协作性还需要加强。

三、推进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基层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建议

要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近年来,信息化建设一直被省市局列为一把手工程,我局局党委也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无论是从硬件投入,还是软件推广,都对信息化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局党委成员以身作则,带头应用业务

软件,特别是公文审阅,非涉密文件完全实现了网上传阅,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但在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基层所的部分负责人对信息化建设的作用与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学习意识,信息化应用水平处于明显薄弱的状态。目前,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副分局长以上领导比例偏低,部分分局长只能收看公文通知,其它信息业务全部需要分局内其它人员进行操作。此外,工商系统业务软件开发时都是按照业务流程分权限操作,所以部分负责人将自己的帐号交由普通人员进行操作,核准权限的严肃性得不到保障。因此,需要成立各单位负责人参加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将一把手工程深入到工商所。工商分局长应当以身作则,不但自己要自觉加强信息化知识的学习,带头应用业务软件,还要加强全分局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使全分局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迅速完成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思想转变,将信息化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切实让信息化带动全分局综合监管水平的提高。

(2)强化应用学习,提高应用能力。一是强化培训,以教带学。大力开展信息化练兵,把提高干部职工的信息化素质作为推进工商工作的重要环节抓,充分利用工作闲暇时间举办信息化应用培训班,以面对面的教学方式对接受能力弱、基础技能差的干部职工进行帮助,答疑解惑,使他们在最短时间“入门”,提高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的能力。二是结对帮扶,以“熟”带“生”。继续加强计算机网络管理员队伍建设,让网络管理员成为微机操作的熟手,担任本单位信息化建设“小教官”,通过定人、定责、定措施的方式,让“熟手”与“新手”结对帮扶,互帮互学,并实行捆绑考核,充分调动干部职工互助互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形成了熟手乐教、生手乐学的良好氛围,促进工商分局信息化应用技能的整体提高。三是丰富网上培训内容,做到有问必有答,有答必讲清,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开展在线学习活动,认真进行日常自学,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和习惯,切实提高自己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四是信息中心和业务软件推广应用责任科室应当加强对工商分局的巡回现场指导,针对各工商分局存在的实际问题,共同研讨解决方案,切实做到查漏补缺,督促提高。

(3)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工作机制一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业务软件推广应用责任制,相关科室要切实负起牵头责任,认真抓好落实,加强与基层工商分局的沟通与协作,对每个软件的推广使用,上级业务科室都要工商分局提出明确的要求和操作规范,真正将“谁登记、谁录入,谁巡查、谁录入,谁年检、谁录入,谁处罚、谁录入,谁作为、谁录入”和“谁录入、谁负责”的原则落到实处,完善信息采集、录入工作机制;强化基层负责人对信息的分析研判能力,建立以

信息化指导监管的应用机制,做到监管有的放矢和效果反馈,切实把信息转化为战斗力;建立软件推广应用的考核机制和反馈机制,明确信息中心、业务科室和工商分局的责任,不定期的对软件推广应用情况进行通报,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上报,以便上级局进行软件修改。对信息化应用程度高、工作突出的单位及时通报表彰,对成绩突出的个人予以奖励,通过表彰先进,激励后进,推广工作中的新亮点、新突破,加快信息化整体推进速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商基层信息化建设朝着一体化、标准化、规范化方向稳步推进,使新时期工商信息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提高以信息化带动工商系统的整体效能的提升。(角斜分局卢晓兵)

第五篇:不断提高国土资源信息化水平

按照国土资源部的总体要求和部署,我局于1999年开始了国土资源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探索,2003年加快了推进步伐,2005年全面推开,取得一定成绩。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工作思路

重庆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是由40个区县组成的、大城市和大农村并存的复合型城市。重庆地形地貌复杂,山地、丘陵占90%以上,加之三峡水库淹没我市耕地23万亩,耕地保护压力大。直辖以来,迎来了三峡工程建设、西部大开发、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等历史机遇,发展任务繁重,用地保障压力大。妥善处理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的关系,需要更加精细地管理好土地资源。违法用地、违法采矿现象屡禁不止,需要更加有效的资源监管。全市特别是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需要更加快速准确地预测和处置。面对越来越重的工作任务,我们选择了应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效能,降低工作成本,规范管理行为,提升宏观调控能力。

我局充分认识到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提高国土资源管理现代化、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的突破口,努力实现国土资源调查评价、政务管理和社会服务三个工作主流程的信息化。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局提出了“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统筹规划、分片推进”的思路,信息化建设以解决当前工作中的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保障矛盾、提高资源监管能力、主动参与宏观调控为重点建设。同时,结合重庆具体实际,分区域推进,主城区集中建设、加快推进,远郊区县以各区域性中心城区为核心形成区域辐射力,以点带面推动全市国土行业信息化建设模式。

2.主要做法

(1)高度重视,争取支持。为加强对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局成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并通过建立信息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局信息中心与业务处室间的沟通和协作,保障了信息化工作的稳步推进。同时,积极争取国土资源部的支持。2006年国土资源部将我局列人全国金土工程试点单位,并将金土工程国家数据备份中心设在重庆,在技术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有力地促进了我局的信息化工作。

(2)围绕职责,强化应用。紧紧围绕国土资源管理职责,特别是参与宏观调控和加强资源监管的实际需要做好需求调查,紧扣中心工作及业务主线,明确需求,制定信息化建设目标。从涉及行政许可审批入手,按照“资源共享、业务协同”要求,对业务流程进行了梳理,建成了建设用地审批、建设用地预审、矿权管理以及城镇地籍管理等一批业务系统。在建设用地审批系统中引人了多部门会审机制;在矿权审批中探索“两权”叠加会审;在城镇地籍系统中尝试权利下放,审批交由区县,市局负责监管的业务模式。通过这些信息系统建设,规范了管理,提高了效率,有效杜绝了行政管理中的不正当行为。

(3)制定规划,加强统筹。按照国土资源部信息化总体要求和重庆市信息化发展规划,编制了《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信息化‘十一五”规划》、《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

屋管理电子政务建设基本思路》、《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等,对全市信息化建设进行整体规划,统筹考虑横向和上下级之间的关系,着重加强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避免盲目和重复建设。计划2010年全面完成市、区(县)、乡(镇)的国土资源管理业务网络,建成全市国土资源行业数据中心,集成汇集各类国土资源管理的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奠定“一张图”管理的基础。

(4)落实资金,加大投入。2004年,我局着手建设国土资源数据交换中心,项目作为全市信息化建设基础项目被予以批准实施,为我局信息化建设争取到了8989.45万元财政经费。2005年,通过国家开发银行获得技援贷款500万,专项用于我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信息化建设。2006年,考虑到我局原有机房不能满足金土工程数据备份中心机房建设的要求,投资1100多万元购置了2400多平方米商品房,专门用作备份中心机房及各种辅助用房。2008年9月,金土工程数据备份中心通过国土资源部专家组验收正式投人使用,一方面可为国家国土资源数据备份提供保障,另外也可为全国各兄弟省市提供数据备份。

(5)夯实基础,参与调控。国土资源管理作为宏观调控的部门,应积极参与地方经济调控,必须提高定量分析的能力。为此,我们结合第二次土地调查、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矿产资源规划修编、城中村改造等专项工作,加快基础数据的调查及建库工作,从基础工作开始利用信息化手段,形成定量的基础数据,为参与宏观调控做好准备。已建成的城镇地籍、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等基础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为我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土地整治、危旧房改造和住宅区综合整治等专项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提升了掌握情况、分析问题和研究对策的水平。

(6)设立机构,引进人才。2003年,我局正式成立了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地产信息中心,明确由信息中心负责行业信息化规划的编制与执行,承担行业信息化的推进和实施工作。同时,通过公开招考等多形式、多渠道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并加强技术培训和队伍建设,合理有效地组织技术力量,为信息化工作提供了人才支撑。

通过努力,我局搭建起了国土资源业务网,强化了市区两级的直接管理。构建了全市统一的数据中心,提升了分析问题和研究对策的能力。建成了一批业务应用系统,提升了政务管理的规范化和行政效率。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公众信息网和重庆网上房地产网站日访问量已达5000人次和30000人次,国土行业门户网站普及率达到95%以上,发挥了良好的沟通、服务功能。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综合监管平台已具雏形,为传统管理模式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3.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局的信息化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差距。下一步,我局将按照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从以下方面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

(1)深化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思路。以信息化带动管理精细化为指导,不断提升我市国土资源管理服务水平,实现政府管理创新。

(2)逐步建立信息化工作长效机制。扩大系统推进信息化工作的合力,提高全市国土资源系统的信息化水平。

(3)进一步加强前瞻性研究。完善现有技术,完成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建设和国土资源数据灾备中心升级。

(4)做好“十二五”信息化规划。认真总结“十一五”我市国土行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及早谋划“十二五”信息化建设工作,不断开创信息化建设新局面.

下载关于开展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开展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报告

    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报告1 1、会计信息化概述 会计信息化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与业务流为一体,反映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高度数......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摘 要:对于电力企业这样的传统企业,长期以来都是垄断的经营模式,所以进行信息化建设并非易事,势必会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随着电力体制的深化改......

    电力企业开展应急演练工作探讨

    电力企业开展应急演练工作的几点探讨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电力安全是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信息化水平考评细则[5篇材料]

    集团项目经理部“信息化水平”考评细则 项目部名称 : 年月日 序号 检查内容 计分标准 基准分值 实际得分 1 信息化基础设施保障 1、网络保障:满足基本网页浏览、网络搜索,得 得......

    关于全面提升煤炭行业信息化水平

    关于加快“智慧矿山”建设 全面提升煤炭行业信息化水平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鲁政发„2010‟114号)及等有关文件精神......

    第十三章 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大全)

    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 第一节构建下一代信息基础设......

    高级教师水平评价标准

    高级教师水平评价标准 第一章 适用范围 第一条 本评价标准适用于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教育教学研究机构、电化教育机构和其他校外教育机......

    电力企业(公司)安全性评价自查及整改措施

    免费 电力企业(公司)安全性评价自查及整改措 施范文安全性评价自查及整改 为贯彻落实我局以“安全性评价的不断深化和延伸为主线”的思路,进一步夯实公司安全生产基础,为了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