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业的发展问题和前景

时间:2019-05-12 14:26: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保险业的发展问题和前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保险业的发展问题和前景》。

第一篇:中国保险业的发展问题和前景

中国保险业的现状发展问题和发展前景

保险业一直对于发展经济、保障民生、增加就业、扩大内需具有重要作用。在中国,近几年来,保险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保险业务快速增长,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市场体系日益完善,法律法规逐步健全,监管水平不断提高,风险得到有效防范。

回顾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史,保险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经过了四个发展时期。

第一阶段是在五十年代的初创时期,保险业仅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国有保险公司,保险业务的发展还处于初级拓荒阶段,业务范围也十分狭窄;第二阶段是在六七十年代的低谷期,由于当时的历史原因,本外币保险业务基本停办,仅保留五大口岸城市的涉外险业务;第三阶段是八十年代的复苏期,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保险业迅速崛起,为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多方面广泛的服务,但市场经营主体仍处于人保独家垄断状态;第四阶段是九十年代的发展期,保险业独家垄断的格局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中外保险公司多家竞争、共同发展的多元化新格局。

面对这样的发展势头,权威人士预言,一九九九年,不但是世纪之交的一年,也将成为中国保险发展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一年。从一九九八年底保险体制重大改革,中国保监会的成立,至今年年初占市场份额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中保集团的“分家”,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再保险公司的恢复和改建,至恒康、保诚等四家新的外资保险公司获批准开业,这一切,都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分分合合、撤旧立新,而是标志着中国保险业将面临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即公平有序的竞争时代的来临。据统计,截至一九九八年底,中国境内的中外保险企业有二十五家,各国驻华保险代表处二百零二个,保险从业人员达到十五万人,全国保费收入达一千二百四十七亿元,是二十年前的一千倍,保险增长率比当年GDP的增长高出六点二个百分点。此外,保险业务在规模发展的基础上也出现了结构性的调整,总体结构继续向寿险倾斜,产寿保险结构已由一九九七年的三十四比六十六进一步转变为一九九八年的三十一点六比六十八点四,这样的结构已逐步与亚洲市场接近。展望二十一世纪,中国保险业,尤其是寿险业,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将会迎来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开放与竞争将是保险业发展的主题。纵观保险市场的发展,可能会出现以下趋势:保险市场将进一步对外开放。

从目前形势分析,保险市场的开放大局已定。有资料显示,截至九八年底,全国共有十四家外资保险分公司和中外合资保险公司获准在中国营业或正在筹建,十七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一十三家保险机构在中国设立了二百零二个代表处,近期又有四家外资保险公司获准在若干城市开业。从开放地域来讲,目前主要集中在上海,但今后将有望在具备一定经济、管理、市场基础的城市予以试行。

同时,保险业监管进一步规范化。一九九八年,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今后保险业的监管逐步走向规范化。但从目前来讲,地方监管的职能部门尚未建立,某些职责仍由地方人民银行代管。因此,从长远发展看,还应加快健全监管体系,强化监管的广度、深度,并应建立国家、行业、企业三级控制制度,包括来自社会的补充监督。除了以上两大发展趋势外,一些保险业行家认为,“保险市场的日趋专业化”、“保险业竞争的日益多样化”及“法律环境的日臻完善”等课题也理应引起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在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态势有以下特征。

第一是经营主体多元化。随着我国保险市场准入机制的不断完善,新市场主体相继产生。不仅不断有新的保险公司进入市场,而且在保险公司的专业化经营和组织形式创新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同时还增设了一批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促进了市场的竞争。从趋势看,各种类型的市场经营主体的数量还将进一步增加。

第二是运行机制市场化。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投保人等市场主体通过市场机制发

生联系和作用。市场经营主体依法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竞争;所有公司,不分组织形式、不分内资外资、不分规模大小,均有平等垢竞争 地位;产品、费率、资金、人才主要通过市场机制调节。所有这些充分体现了竞争主体平等、竞争规则公正、竞争过程透明、竞争结构有效,市场效率逐步提高。

第三是经营方式集约化。保险公司经营 观念转变,树立科学发展观。在经营过程中,以效益为中心,以科学管理为手段,加大对技术、教育和信息的投入,实现公司科学决策,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为社会提供价格合理、质量优良的保险产品和服务。

第四是政府监管法制化。政府监管拥有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有力的监管体系,形成相对稳定的监管模式,具备有效的监管手段,从而实现保险监管的制度化和透明化。政府对保险业的监督管理、引导扶持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第五是行业发展国际化。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保险公司进入我国保险市场,外资公司在我国保险市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癸未范围内分散风险,使国际再保险市场对我国保险产品和定价的影响力加大。随着保险公司境外融资和保险、外汇资金的境外运用,国际金融市场对我国保险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随着我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国内保险业将逐步融入国际保险市场,成为国际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要求中国保险业的经营管理要更加符合国际惯例。

第六是保费收入规模迅速扩大。保险业是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2006年全国保费收入达到5,641亿元,是2002年的1.8倍,在世界排名第9位,比2000年上升了7位。也就是说,中国保险业的国际排名平均每年上升1位。截至2007年底,中国共有保险公司110家,其中外资公司43家,比2002年底的22家公司增加了21家;中国保费收入达7035.8亿元,是2002年的2.3倍,同期,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达420亿元,是2002年的9.1倍;外资保险占全国市场份额的5.9%,比2002年增加4.4个百分点。2008年全国各地区实现保费收入97840966.41万元。

中国作为一个潜力无比巨大的对外完全开放的市场,对国际保险资本有着非同一般的吸引力,许多国际知名的保险企业已把在中国发展业务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来安排,对于中国的保险企业来说,这就意味着如果要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适应这一国际化发展的潮流,中国保险行业已步入高速发展期,保险行业的经营模式也向着多元化发展,未来中国的保险业发展前景看好。

第七是投资渠道稳步拓宽。2007年是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稳步拓宽的一年。受益于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扬和投资渠道的拓宽,2007年1至11月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6万亿元,收益率达10.87%,为近年来最好水平。自2007年4月保监会将保险资金入市比例从5%调高至10%后,保险机构在一、二级市场的活跃程度不言而喻,保险巨头身影频现,中小险企相继加入,各保险公司投资股票的比例直逼上限。当然,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绝不会仅仅局限于A股市场。2007年7月,中国保监会公布的《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保险机构海外投资不得超过上年末总资产的15%,投资范围包括固定收益类、股票、股权等产品。保监会批准中国平安保险公司运用不超过上年末总资产15%的自有外汇资金和人民币购汇资金,投资香港股票市场和重大股权项目。

第八是保险监管水平提高。加入WTO以后,我国保险监管的法制环境将产生重大变化,保险监管将更加有法可依。与WTO规则不一致、与中国政府承诺相冲突的保险监管法律、法规和制度将得到修改或废止。同时,还将有许多反映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保险新法规面市,保险公司与市场经济体制及国际惯例相适应的经营管理活动将得到法律的认可。《保险代理公司管理规定》、《保险公估公司管理规定》、《保险经纪公司管理规定》等已经于2002年1月开始生效。在监管实践方面,保险监管将进一步体现市场经济的要求,坚持依法、审慎、公平、透明和效率的监管原则。监管方式和监管重点也将产生重大变化,从运动式、间歇式、大清理转向常规的间接监管,在继续坚持市场行为监管和偿付能力监管并重的前提下,逐步向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的监管方式过渡。2006年出台的一个文件《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稳步推进保险公司的综合经营能力,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保险公司。我国保险业正积极探索与银行业、证券业,进一步更深层次的合作,提供多元化和综合性的保险。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保险监管,促进保险业综合经营、健康、稳定的发展。2007年中国保监会颁布了《中国再保险市场发展规划》,明确了我国再保险市场中长期发展方向、目标与政策。

在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的原则下,保险公司经营风险预警系统、经营信息披露制度、首席精算师登记认可制度、保险公司评级制度和保险法定会计制度将逐步建立。同时,还将建立监管部门公共信息服务系统、新闻发布和公告制度,规范并向社会公开监管部门工作程序和审批程序,对监管部门及其人员的法律、行政与舆论监督和信访投诉制度的建设也将得到加强。保险自律组织建设将加快,比如将在保险行业协会下设各专业委员会,如产险委员会、寿险委员会、保险中介人协会、保险精算师协会、保险会计师协会等。

中国保险业在如此迅猛的发展态势下,中国保险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保险业置身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面临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机遇。

国内经济环境对保险业发展十分有利。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1.4%。支撑经济增长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不断增强,标志着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国际经验表明,在这个阶段人们的消费需求开始升级,生活要求出现多样化,对住宅、汽车、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健等改善生活质量的需求明显提升。

国内社会环境对保险业发展十分有利。国家统计局发布统计公报2007年未全国总人口为132129万人,为保险市场提供了丰富的潜在保险资源,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正在经历着重大变革,商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作为社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日益为人们所重视,这一切都正在改变着人们在传统体制下形成的对风险的态度,引发了人们对保险的需求,为保险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虽然中国保险业拥有十分美好的前景,但要向着健康有利的方向发展,还需要深化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我国保险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思路是继续深化保险业的企业改革,继续落实各项改变措施,将改革不断引入深化,鼓励股份制保险公司,通过吸收外资和社会资金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支持符合条件的股份制公司在境内外上市,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保险企业。继续培育多层次的保险服务体系,继续培育和发展国际的大型保险集团,允许保险公司根据市场地位和业务发展需要整合内部资源,成为主业突出优势互补的企业集团。完善保险市场的准入机制,增加市场主体,为保险市场注入活力。有侧重地批设专业性的养老保险公司、农业保险公司、健康保险公司。积极培育再保险市场,支持保险公司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参股设立保险公司,增强我国再保险市场的整体承保能力。规范发展保险中介市场,鼓励和促进专业保险中介机构创新经营模式,发挥专业经营优势,逐步建立同意、开放、有序竞争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险市场体系。

在深化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前提下,我们还要提高监管水平,防范风险。要提高保险业监管水平,加强国际保险监督合作。一是加强偿付能力监管的制度建设,加大对违法违规机构的处罚力度,切实保护投保人的利益。二是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监管,积极探索与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相适应的监管方式和手段,及建立动态的保险资金运用风险监控模式。三是加强与国际保险监督管理协会的合作。继续深入、广泛地学习国际保险业监管的先进经验,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步伐,逐步实现保险业监管的国际化。

保险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有利于应对灾害事故风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稳定运行。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和交通、生产等各类事故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巨大。由于受体制机制等因素制约,企业和家庭参加保险的比例过低,仅有少部分灾害事故损失能够通过保险获得补偿,既不利于及时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又增加了政府财政和事务负担。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建立市场化的灾害、事故补偿机制,对完善灾害防范和救助体系,增强全社会抵御风险的能力,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保障需求。我国正处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保障需求不断增强。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鼓励和引导人民群众参加商业养老、健康等保险,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全社会保障水平,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实现社会稳定与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有利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金融体系发展不平衡,间接融资比例过高,影响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不利于金融风险的分散和化解。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更为突出。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发挥保险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促进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协调发展,对健全金融体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有利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创新,提高政府行政效能。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必须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和手段,不断改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积极引入保险机制参与社会管理,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和纠纷,推进公共服务创新,对完善社会化经济补偿机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中国保险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是世界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保险业必将在开放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第二篇:CHINA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前景与问题

目录

一、国内保险业发展现状...............11、市场经营主体增多,监管网络逐渐健全.........12.业务增长势头强劲,市场发展潜力巨大.....23、中资企业占据市场主导,外资公司发展加快........3二、国内保险业存在的问题...........31、寡头垄断现象十分严重。...........32.保险市场结构分布不均衡。..........3

3.我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低水平阶段。...........3

三、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对策...........41.吸收先进经验,调高保险技术和管理水平。...........4

2.深化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43.提高从业人员水平,推动专业化经营。...........4

参考文献:..................4

【摘要】在发展和改革的时代,年轻而又朝气蓬勃的中国保险业如何发展,作为民族保险业支柱和保险市场领导者的国有保险企业如何进行改革,引起了经济,金融,学术,媒体和社会多方面的关注,业界人士更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呈现出思路万千,观点各异的多元化局面。纵观我国保险业20多年的发展,我国保险市场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与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内在需求相比,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也明显滞后。作为朝阳行业,我国保险业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尚处于发展初期的中国保险业 ,面对加入 WTO 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外部压力及国际市场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发展的新格局 ,如何缩小与发达国家保险业的差距 ,增强在保险市场中的竞争实力 ,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就我国保险业的现状、趋势和前景作出分析,以期为我国保险市场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 保险市场 现状 问题 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与提高,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所带来的外部竞争压力,我国的保险业市场站在了充满机遇与挑战的重要转折点上。保险市场潜力是巨大的,但市场竞争也是激烈的,那么正处于发展期的中国保险业如何缩小与发达国家保险业之间的差距,增强自身保险市场的竞争实力,值得我们深思。保险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发展速度惊人。作为朝阳行业,我国保险业处于快速成长期,业务扩张非常快,加上国外保险公司的涌入,行业的繁荣,市场主体的增加,随着人口红利期的到来,投资理财观念的更新,保险业也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国内保险业发展现状

1、市场经营主体增多,监管网络逐渐健全

到2012年底,国内共有65家保险公司,其中,既有国有独资公司,股份制公司,又有中外合资公司,外资分公司。按业务性质划分,既有保险集团公司,财产险公司,又有寿险公司,在保险公司,政策性保险公司。另外,保险中介公司超过200家,可以说,经过大致20年的时间,国内从只有一家国有保险公司,发展形成了以国有保险公司和股份制保险公司为主,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多家保险公司竞争的市场格局。

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全国保险监管组织体系,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深圳经济特区设立了保监会派出机构,包括10个办公室,一个办事处和20个特派员办事处。同时保监会进一步完善了保险法律法规,制定了保险监管指标体系,促进了寿险业的良性和有序发展。

另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112家外国保险公司在华设立了199个代表处,他们纷纷看好中国大陆市场,把目标瞄准了中国大陆。按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承诺,美,英,法,加拿大,日本等国的一些保险公司已获得进入中国的许可证,他们与中国的一些大型企业结盟,正在抓紧筹备组建新的合资公司,这预示着中国保险市场国际化程度在加快。

2.业务增长势头强劲,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2001年,全国各保险公司累计实现保费收入达到211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7%。其中,财产保险业务保费收入为688.3亿元,同比增长14.8%,占保费总收入的37.5%;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达到1424.0亿元,同比增长45.1%。全国保险业总资产达到459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8%。近些年来,保费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而且也大大高于其他行业的增长速度。有关方面的专家和业界人士一致看好保险业的发展前景。

3、中资企业占据市场主导,外资公司发展加快

近年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作为最大的国有独资公司,一直领衔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其市场份额居于首位。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有限公司保费收入分列第二位第三位,这三家中资公司占国内市场份额的95.5%。同时,新华人寿,泰康人寿等股份制公司进入业务发展的快车道,一些区域型保险公司在大中城市的业务发展也日益活跃。

2001年,外资保险分公司实现保费收入达32.8亿元,同比增长32.5%。在市场开放较早的上海广州两地,外资公司的市场份额站到12.7%和8.6%。进入中国的外资保险公司和中外合资保险公司在繁荣的保险市场中,不同程度的取得了可喜的发展。

但是,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二、国内保险业存在的问题

1、寡头垄断现象十分严重。

中国保险市场基本上还处于一种寡头垄断。从中国目前保险市场情况分析,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四大保险公司已经占有目前中国保险市场份额的96%.而其中,国有独资的人保、中国人寿则几乎占去保险市场份额的70%.中国人寿占去了寿险市场份额的77%,中国人保占去了产险市场的78%。而机动车险市场中仅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就占82%。这就是说,中国保险市场虽然初步形成了竞争的格局,但这种以国有独资保险公司高度垄断市场的局面,特别是以少数几家保险公司寡头垄断市场的局面,就是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的特点之一。

2.保险市场结构分布不均衡。

就目前中国保险公司机构的分布而论,30家中外保险公司的总部基本上都设置在北上广和中国沿海城市。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虽然在大陆已普遍设立,但多数又集中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这就造成了保险市场发育不均衡性。

3.我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低水平阶段。

按照保险业发展的规律,保费收入一般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5%.从目前西方发达国家而论,年保费收入一般都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10%左右,而我国1998年保费总收入约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在世界排名70位左右。按人均保费计算,仅为100元人民币,虽然较恢复保险业务初期的人均不到10元人民币已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仍在世界排名第80位左右。从保险深度和保险

密度上看我国在这两方面都处于相当低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是衡量保险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保险深度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年保费收入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之比。目前,发达国家保险市场的保险深度已达12%左右。而我国2007年的保险深度为2.8%。保险密度指标是指人均保费。发达国家已达2000—3000美元,日本高达4600美元。而我国人均保费只有127.7元,约15美元,美国1600美元,人均保费是我国的107倍,日本是我国的307倍。

三、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对策

1.吸收先进经验,调高保险技术和管理水平。

外资公司管理水平先进,经营经验丰富,保险产品实用,营销技巧灵活。而内地的保险业起步晚,发展历史短,无论是人们的保险意识还是中资保险公司的经营理念,还是市场行为和管理的规范程度,都处于培育的过程中,需要借鉴外国的保险公司和保险市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加入WTO后,外资保险公司以合资,独资进入中国市场,中外保险公司以平等的地位相互竞争,可以使中资保险公司在合作,竞争中看到差距,可以学习到国外保险公司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更加健康的发展。

2.深化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我国保险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思路是继续深化保险业的企业改革,继续落实各项改变措施,将改革不断引入深化,鼓励股份制保险公司,通过吸收外资和社会资金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支持符合条件的股份制公司在境内外上市,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保险企业。继续培育多层次的保险服务体系,继续培育和发展国际的大型保险集团,允许保险公司根据市场地位和业务发展需要整合内部资源,成为主业突出优势互补的企业集团。完善保险市场的准入机制,增加市场主体,为保险市场注入活力。积极培育再保险市场,支持保险公司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参股设立保险公司,增强我国再保险市场的整体承保能力。3.提高从业人员水平,推动专业化经营。

中资保险公司发展滞后,一个重要原因是展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匮乏,而人才只有在竞争的机制下才能脱颖而出。通过与外资公司的交流竞争从而提高整个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学习到严谨的管理经验,实现专业化,多元化经营。

参考文献:

[1] 邹平刘虹 《中国保险改革发展启示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 孙祁祥 《中国保险市场热点问题平息》 北京大学出版社

[3] 刘经东 我国保险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网络财富》2008年12期

[4]刘愈《保险风险管理研究》 科学出版社

[5] 2008年中国保险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 中国投资咨询网

第三篇:中国保险业的发展

30年的中国保险业

28年前从零开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保险业经历了近30年的高速增长,在补偿灾害损失、维护社会安定、支持中国的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整个行业发展突飞猛进。其表现主要有三:一是保险机构增长迅速。1980年,中国只有1家保险公司,1998年为28家;截至2007年底,全国共有保险机构110家,是十年前的4倍。此外,专业保险中介机构(代理人、经纪人、公估人)从2000年的几家,到2007年底的2331家,几年间增长近500倍。二是保费收入增长迅速。1980年全国保费收入为4.6亿元,2007年,全国实现保费收入为7035.8亿元,28年间,年均增长达31.2%。三是保险资产增长迅速。从1980年恢复国内业务到2007年,保险业积累第一个1万亿资产用了24年,积累第二个1万亿资产用了3年,第三个1万亿仅有1年时间。截至2007年,中国的保险业资产总额达到2.9万亿元,是五年前的5倍。1978年到2007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88%,同一时期保险机构总资产却增长了7000多倍,年均增长37.5%,远远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中国保险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令全球业界震惊。

中国保险业现状与发展前景的分析

中国保险业现状与发展前景的分析纵观我国保险业20多年的发展,中国保险市场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加入WTO后,中国保险业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就中国保险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前景作出分析,同时提出加入WTO后应采取的对策。关键词:保险业现状发展趋势挑战潜力对策

一、中国保险业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一个以国有保险公司为主体,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外资保险公司争相入市,多家保险公司竟争发展的保险市场新格局已初步形成。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保险业与之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一)中国保险业在开放中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1、业务快速发展。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中国的保险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2003年保费总收入达到3880.4亿元,比上年增长27.1%,相当于1999年的2.8倍;保险业总资产达到9122.8亿元,比上年增长41.5%;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到8739亿元,比上年增长51.4%。2003年保险密度为287.44元(即每个公民的平均保费),保险深度为3.33%,中国保险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2、市场体系逐步健全。截至2003年底,全国共有保险公司61家,其中中资保险公司24家,外资保险公司37家。按业务性质分,财产保险公司25家,人身保险公司30家,再保险公司5家,政策性保险公司1家。此外还有6家保险集团(控股)公司,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专业保险中介机构705家,其中保险代理公司507家,保险经纪公司115家,保险公估公司83家,保险从业人员达到150万人。

3、体制改革进展顺利。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再保险公司等国有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部分股份制保险公司通过吸收外资和民营资本参股,股权结构得到优化,治理结构逐步完善,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保险资金运用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保控股公司和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分别设立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把保险资金实行了专业化管理和集中统一运用。在探索保险资金管理改革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

4、法律法规初步完善。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保险业进入了有法可依、依法管理阶段。为适应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外资

保险公司管理条例》,中国保监会积极清理了与世贸组织规则不符的法律法规和规章。2002年颁布实施了新的保险法,与此同时中国保监会依据新保险法的有关规定,先后制定、修改了保险公司管理规定等一系列配套的规章和制度。一个适合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已经逐步形成。

5、保险监管逐步与国际接轨。偿付能力监管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颁布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建立了偿付能力预警指标体系,符合中国国情的偿付能力监督制度框架初步建立。与此同时,实施了《财产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监管指标》、《财产保险公司分险种监管报表》以及《人身保险新型产品精算规定》等一系列监管规章。加强了保险业监管的制度建设。(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保险业就以下几个方面与之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1、从保险业发展的规模上看,我国保险公司的数量、保费总收入和资产总量都相对很少。规模是行业和企业发展水平的基本标志,从各方面的统计数据应该看到,我国保险业还处在起步阶段。

2、从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上看,我国在这两方面都处于相当低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保险深度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年保费收入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之比。目前,发达国家保险市场的保险深度已达10%左右。而我国2000年的保险深度为1.8%。保险密度指标是指人均保费。发达国家已达2000---3000美元,日本高达4600美元。而我国人均保费只有127.7元,约15美元,美国1600美元,人均保费是中国的107倍,日本是中国的307倍。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是衡量保险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3、从我国民众对保险业认识的程度上看,保险观念还较差。人们对保险在稳定社会经济,维护个人切身利益上的作用认识不够。主动买保险的个人寥寥无几,整个保险业,特别是人身保险是个买方市场,迫使百万保险推销大军四处奔波,推销保险产品。保险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作为社会的稳定器,必须让人们从切身利益上认识其作用。(三)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20多年来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实际状况,预计在未来一个较长时期内,我国保险业将出现以下发展趋势:1.保险市场体系化。从1995年《保险法》颁布实施特别是1998年11月中国保监会成立以来的情况来看,建设和完善中国保险市场体系的步伐正在加快,一个体系完整、门类齐全、法规健全的中国保险市场体系正在建立。2.经营业务专业化。随着我国保险体制改革的深化,出口信用保险和农业保险等政策性保险业务将从商业保险公司中分离出来,由国家成立专门的政策性保险公司。与此同时,在未来几年也会成立专营诸如火险或机动车险业务的专营保险公司。3.市场竞争有序化。从1997年开始,人民银行从整顿代理人入手调整了航意险、机动车险的退费、手续费,大力整顿保险市场,许多违规行为被制止,中国保监会成立后,进一步强调要逐渐规范市场秩序,加大对违规机构和违规行为的打击处罚力度,取得显著成效。4.保险产品品格化。在逐渐成熟的市场里,产品要占领市场只能靠品牌+价格+服务,这就是品格化。就保险产品的品格化而言,它所包含的不仅是利益保障功能或投资功能、储蓄功能或产品的组合功能,更主要的是它的价格水平与服务水平。5.保险制度创新化。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我国的保险创新内容主要包括产品开发、营销方式、业务管理、组织机构、电子技术、服务内容以及用工制度、分配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的创新。通过上述内容的创新,促进我国民族保险业的发展,使国内保险公司在与国外保险公司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6.经营管理集约化。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国内各保险公司都已意识到原来只注重扩大规模、抢占市场的弊端,而纷纷寻求走效益型道路,向内涵式集约化发展,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7.行业发展国际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我国保险业与国际接轨是必由之路。中资保险公司也会到国外设立分支机构,加强与国际保险(再保险)市场的技术合作和业务合作,积极开展国际保险业务。8.从业人员专业化。在国内外同行竞争的背景下,客观上对保险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商业保险公司将更加重视人才的培养,既要培养适应国内保险业务发展需要的核保师、核赔师、精算师、专业人才,更要培养精通国际保险惯例、参与国际保险市场竞争的外向型的人才。

二、中国保险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自身又存在巨大的潜力加入WTO后,中国保险业面临着前

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中国保险业自身又存在巨大的潜力。(一)中国保险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1、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加强了保险市场竞争程度,导致保险企业保费利润率的迅速下滑。

2、造成一部分保费外流。尽管1995年实施的《保险法》第102条规定了“保险公司需要办理再保险分出业务的,应当优先向中国境地内的保险公司办理”,但实际操作时,难度比较大。目前保险监管部门要求外资保险公司自留保费不低于30%,加上法定分保20%部分,仍有50%的保费可以由外资历保险公司安排再保险。

3、与国内保险公司争夺一定的市场份额。外资保险公司客观上有着资金实力雄厚,管理先进,技术服务水平较高的优势,目前尽管在业务经营范围上还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发展势头还是比较好的。从全国的市场结构看,外资保险公司所占比重年还不到百分之一,但在开放区域内的外资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已接近10%,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4、外资保险公司由于在待遇方面有着比国内保险公司优厚的条件,会造成国内保险企业一部分优秀人才流失。(二)从影响保险业的发展的诸因素看,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存在巨大的潜力

1、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恩格尔系数的不断降低,保险品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消费品必然会逐步伴随收入的增加而日益提高。

2、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保险业必将随着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不断增加。在当代世界经济活动中,保险业越来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保险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将日益增加。保险机构应充分认识到我国保险业存在的巨大市场潜力和生存空间,实现保险业从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的转化。

3、在我国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革转型时期,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范围呈日趋增长和扩大的趋势。各种意外事故屡屡发生,天灾人祸不期而至,这就为拓展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依据,为保险人员推销保险,开拓业务活动创造了有利的客观条件,为保险业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三、中国加入WTO后保险业的对策面对中国保险业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及加入WTO后面临的挑战,我们应考虑以下对策:(一)加快对内开放保险市场的步伐,提高民族保险业的竞争力现阶段我国保险市场有两大特征,一是封闭,二是垄断。针对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状况,加快对国内保险市场开放的步伐,尽快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经济的保险机制,打破封闭垄断的市场格局,放开内资保险市场,大胆的让现有保险公司都加入竞争行列,实现保险市场的充分有序竞争,并充分发展。

(二)国家对保险业应实行低税政策,进一步壮大民族保险业实力。我国现行的保险公司税收标准是按照保费收入每年上缴8%的营业税、33%的所得税和15%的调节税。我国财政对保险公司实行揽底课税,一定程度上影响保险公司责任准备金的积累,从而影响保险偿付能力的提高。此外,政策给予外资保险公司超过国民待遇的某些政策,也会使中外保险公司处于不平等的竞争地位。以上都需要国家从政策上予以探讨研究。(三)改革我国国内资保险公司的保险经营体制和管理体制,尽快实现与国际惯例接轨。我国保险业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现在内资保险公司在人事、财务等的管理上基本是旧的管理体制。由于体制僵化、待遇低,人才的使用,员工的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还不能与外资公司相比。因此要通过改革,克服内资保险体制上的种种弊端,引进先进的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使内资公司尽快提高企业活力,增强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要尽快健全和发展有利于内资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拓宽国内保险业经营渠道,壮大内资公司资本实力,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内资保险公司改革的同时,使之在公司结构和保险业务运作上尽快的与国际接轨,积极参与竞争。(四)在竞争日益国际化的保险市场上,我国保险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建立全新的保险经营理念。要真正培育出具有雄厚实力和国家知名度的民族保险公司,内资保险公司必须转变经营观念,树立效益成本的经营思想,建立适应未来保险市场的内控机制,特别对承保质量、管理效率、防范风险能力、规范操作的程序等,都要实行严格管理。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苦练内功,提高风险管理及技术水平。要转变单一的经营模式为多种形式的营销模式,以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探索多种形式的营销手段。要学习和借鉴国外保险公司的办惯例,侧重培育中介机构和利用中介机构展业。以提高保险服务质量为手段,使自身立

于不败之地。此外,国家应从政策上对民族保险公司进行扶持,在来源配置上实行倾斜政策,增强其综合实力。(五)积极开展保险科技创新活动,全面快速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保险技术创新是就保险业的业务经营上,所进行的种种富于开拓性、创造性的变革。主要包括险种创新、营销方式创新、服务项目创新等多方面。保险技术创新有利于缩小民族保险业与国际保险市场的差距,带动保险业迅速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保险需求,使我们在未来的保险市场中居于相对有利的地位。目前,就险种创新而言,我们要大力发展责任保险、医疗保险等险种,全力开拓新险种。如分红保险、变额保险、单一疾病和特定疾病保险。其次,就营销方式而言,可以学习借鉴外国保险业的经营经验,结合我们自身情况,大力发展新的营销手段和方式,尽早为开展网络保险做好铺垫。将发展网上保险作为21世纪的战略举措,为占领网上市场做好积极铺垫。(六)加快培育高素质的人才未来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民族保险业除了要注意筑巢引凤,通过尊重、优待政策来吸引人才外,更需要全方位加快现有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与此同时,要注意培育企业文化的氛围,创造和谐宽松、团结向上的环境,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防止人才流失。(七)完善保险法规,强化市场监督保证保险市场健康持续发展,做到监督的全程化、动态化、持续化。同时,要加快制定入前后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修改和完善《保险法》,对内外保险公司应实行统一监督,在监督目标、指标、手段上应避免双重标准,切实有发挥国家保险监督的职能作用。

第四篇:新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新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贫地耕者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保险业的发展现状自然符号发展中国家保险业的普遍现状。由于社会生产力相对落后于发达国家,故保险业的规模及受众群体偏小,服务种类单一,以及市场地位在世界保险市场处于相对低下的位置。针对中国的特殊国情,笔者将对新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做分别分析。

(一)中国保险业现状

保险业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近几年,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保险业快速发展的原因一方面是国务院为发展保险业政策的出台及保监会的良好监督作用的结果,另一方便也是决定性的因素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人们更加重视对风险的规避。

2004年,全国累计实现保费收入4318亿元,同比增长近12%。同时,保险业经济补偿、社会保障的功能日益发挥。2004年,保险公司赔款与给付支出累计1004亿元,同比增长19%。从财产保险业务来看,2004年,财产险业务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090亿元,同比增长25%。财产险业务累计赔款支出568亿元,同比增长19%。从人身险业务来看,2004年,人身险业务累计实现保费收入3228亿元,同比增长7%。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为2851亿元,同比增长7%;健康险业务保费收入为260亿元,同比增长7%;意外险业务保费收入为117亿元,同比增长近18%。2004年,人身险业务累计赔款与给付支出437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寿险给付金额为309亿元,同比增长17%;健康险业务赔款与给付为89亿元,同比增长27%;意外险业务赔款支出为39亿元,同比增长29%。

由新华社数据表明人们的投保意识得到较大提高。

二、保险业整 体实力进一步增强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保险业务的快速发展,保险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保险业总资产持续、稳定增长。截至2004年末,保险公司总资产共计11854亿元,比年初增加2731亿元,增长30%。从各类保险公司来看,财产险公司总资产共计1441亿元,寿险公司总资产共计9864亿元,再保险公司总资产共计254亿元。截至2004年末,保险公司总资产共计11854亿元,比年初增加2731亿元,增长30%。从各类保险公司来看,财产险公司总资产共计1441亿元,寿险公司总资产共计9864亿元,再保险公司总资产共计254亿元。随着保险业的不断发展,可运用的保险资金不断增加,保险业资金融通的作用日益显著。截至2004年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为1068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942亿元,增长22%。当然,在中国加入WTO后,外国保险公司入驻中国加快了中国保险业规模的同时中国本土保险公司的竞争压力也同时增大。

(二)中国保险业前景

1.国内经济环境对保险业发展十分有利

初步核算,2009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比上年增长8.7%。支撑经济增长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不断增强,标志着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国际经验表明,在这个阶段人们的消费需求开始升级,生活要求出现多样化,对住宅、汽车、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健等改善生活质量的需求明显提升

2.国内社会环境对保险业发展十分有利

国家统计局发布统计公报2009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3474万人,为保险市场提供了丰富的潜在保险资源,由于国家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体制,医疗保险、养

老保险的覆盖群体正在不断扩大,行业发展前景十分乐观。但是居安思危中国保险业仍需努力使服务更加细致化、人性化。

第五篇:中国—东盟保险业发展比较与借鉴

中国—东盟保险业之发展比较与经验借鉴

The Development of Insurance Industry: China-ASEAN

Comparison and Experience Learning

唐金成梁悦

(广西大学商学院,南宁 530004;广东海洋大学,湛江524037)

Tang JinchengLiang Yue

(Business College of Guangxi University, Naning, 530004;)

摘要:由于拥有相似发展背景,东盟诸国保险业发展和开放的经验恰如他山之石,可作为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前车之鉴。将我国保险业之发展现状及遇到的一些问题,与东盟诸国中具有代表性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五国保险业之发展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学习其经验教训,可以促进我国保险业的健康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保险发展;东盟;经验;借鉴

Abstract: As with similar background, ASEAN countries’ experience about

the development and opening of the insurance industry could be a warning of China’s insurance industry.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hina and ASEAN countries especially

Singapore, Malaysia, Thailand, Indonesia, Philippine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problems of insurance industry, we can sum up and learning their experience and lesson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stabl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surance industry.Key Words: development of insurance industry;ASEAN;experience learning

随着2007年7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的正式生效,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又向前迈了一大步,经济贸易交往和金融交流合作将越来越频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东盟十国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同我国一样处于逐步开放、发展与完善阶段,而且地理位置、人文渊源、保险市场、竞争环境等与我国有一定的可比性,极具参考借鉴意义。选取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五国作为比较对象,以其保险业发展和开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镜,可以促进我国保险业健康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尽量避免少走弯路,减少改革成本。

一、东盟五国保险业发展历程

(一)新加坡

早在1819年,英国保险公司就开始在新加坡开办代理行或分公司。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新加坡政府实行对外开放保险市场的政策,促进了保险业的迅速发展,形成了20世纪80~90年代的新加坡保险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期间发展最为迅速的是人寿保险,年增长率超过20%,尤其是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业务,取得了丰硕成果。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新加坡保险业深受影响,一度状态低迷,直到2001年才开始走出低谷,保费收入再次高速增长。

自2000年全面开放保险市场以来,新加坡成为东南亚最开放的保险市场,外国资本对保险公司的控股份额没有限制。截至2005年底境内共有150余家保险公司,在所有直接非寿险公司的保费收入中,外国保险公司已超过一半。2006年,新加坡总保费收入达到107.76亿美元,较上年取得了2.4%的小幅增长;保险密度为1957.7美元,接近欧洲平均水平;保险深度为6.5%,略低于欧洲平均水平。2007年新加坡保险业管理资产首次突破千亿大关,根据2008年最新公布的“环球金融中心指数”报

告显示,在保险业界人士评价中,新加坡一举跃居世界第五位。

(二)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保险业始于1860 年,作为曾经的亚洲“四小虎”之一,得益于迅速增长的经济,是东盟中保险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已经具有比较成熟的市场主体和保险渗透率。然而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马来西亚保险业经历了跌宕,业务量下降,之后经历数年的休养生息,才渐渐得以复苏。

马来西亚保险市场份额一度较为分散,保险公司数量较多、规模较小,20世纪70年代曾达到150余家。不过为了适应日益自由化的市场和更激烈的国际竞争,在政府的敦促下,马来西亚的保险公司于2005年前后经过大规模合并重组,目前国内市场由约15家大型保险公司和数十家中型公司占据。这些保险公司分属两大集团:一个是大的保险公司组成的联合会,另一个则是银行控制的保险公司。而且马来西亚还准备在2010年之前进一步开放保险业,引进新的外国竞争者,包括允许国际知名保险公司入股当地保险公司,或与当地公司结盟。保险市场的重新洗牌加强了马来西亚保险业的竞争实力,2006年马来西亚保费总额达到75.37亿美元,有4.6%的小幅增长;保险密度为292.2美元,超出东盟平均水平数倍,略高于亚洲平均水平;保险深度也达到4.9%,超过东盟平均水平。

(三)泰国

泰国保险历史不长。20世纪30年代,外国保险公司开始进入泰国,随着20世纪60年代以来泰国经济的发展,泰国民族保险业才开始发展起来。泰国政府对民族保险业大力扶植,自1993年开放保险市场以来,泰国保险业已形成一定经济规模,民族保险业由弱变强,逐渐成为泰国保险市场的主导力量。1998 年亚洲金融风暴重创了欣欣向荣的泰国保险业,连续两年出现亏损,直至深化改革,力除陈弊之后,泰国保险业才恢复生机,2001年重新恢复盈利,实现保费收入的稳步增长。

截至2007年,泰国境内共有近100家保险公司活跃在全国各地,寿险公司25家,非寿险公司74家,外资比例达到49%,全国范围内本国与外资保险公司共设有1700多家分支机构,通过15万名寿险代理人和4000多名非寿险经纪人开展业务。2006年,泰国保费总额为71.28亿美元,在2005年基础上增长了5.2%;保险密度为110.1美元,保险深度为3.5%,均高于东盟及新兴亚洲市场的平均水平。

(四)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第一家保险公司成立于1850年。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给印尼的保险业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一方面,经济衰退影响了客户交纳保费和续保的能力,导致保费连续降低;另一方面,由于汇率的下降,使得保险业务成本大大上升。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许多保险公司入不敷出,处境困难,当时印尼保险市场上许多公司不约而同的采取兼并重组的方式,以增强自身资本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印尼的保险业才渐有起色。

2006年,印度尼西亚保费总额为48.49亿美元,增长率达到13.4%;保险密度为21.5美元,仍远低于东盟及亚洲平均水平;保险深度为1.3%,还不到东盟平均水平的一半。2007年印尼银行信息杂志的最新调查表明,印度尼西亚目前有130多家保险公司,寿险公司23家,财产险公司87家,根据各公司2005~2006的财务报告分析,其中42家约占总量30%的保险公司业绩极佳。

(五)菲律宾

1829年,伦敦劳合社在马尼拉设立代表处,拉开了菲律宾保险业发展的序幕。菲律宾政府对保险市场的开放持肯定立场,自1997 年对外开放保险市场后,大批外资保险公司的涌入带来了雄厚的资金、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和经营理念,促进了菲律宾保险市场优胜劣汰、良性发展。

菲律宾保险业在东盟诸国中相对欠发达,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对菲律宾保险业影响也较小,使保险业在逐步改革中得到稳步发展。菲律宾保险市场集中度比较高,2005年菲律宾约有保险公司130多家,占主导地位的保险公司有半数以上是外资保险公司。2006年,菲律宾保费总额为17.51亿美元,与上年相比增长率达到15.3%;保险密度为20.7美元,仅为东盟平均水平的一半;保险深度为1.5%,也仅为新兴亚洲市场平均水平的一半。

(六)综述

同东亚部分发达国家相比,东盟十国的保险市场规模偏小,2006年其保费收入总额仅占全球市场份额的0.89%,占亚洲市场份额的4.14%。东盟地区的寿险业务比非寿险业务增长更快,充分体现了亚洲国家的特色。同我国相似,东盟诸国的保险业发展历史都不长,最早不超过200年,民族保险业发展更是落后于西方诸国,大部分国家都还处于逐步开放、发展和完善本国保险市场阶段。少数国家由于保险市场培育较好、对外开放较早,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已基本接近西方工业化国家平均水平。也有部分国家由于保险业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因为我国与11000

东盟在保险市场发展境况、经济发展程10000

9000度以及人文环境等方面的共通之处较8000多,所以东盟各国保险业发展与开放方7000面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具有较高的借鉴6000意义。5000本文选取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4000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五国的保险3000业近十年来总保费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2000示。可以看出,这五国的保险市场在金1000

融危机席卷亚洲之前,发展态势良好,0

******0420052006保费收入丰厚。《Sigma》资料表明,在1990至1997年间,这些国家的非寿险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寿险市场业务量的实际增长率约为图1东盟五国近十年总保费变化情况(百万美元)13%。1998亚洲金融风暴给予东盟保险

市场沉重打击,如图所示,这些保险市场不约而同出现保费收入的大幅度下滑。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也暴露出这些国家的保险业由于之前发展势头过快,隐藏在财务、经营、市场结构、监管等诸多环节的问题。金融风暴之后,东盟各国痛定思痛、大刀阔斧地进行金融改革,针对保险市场之弊端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令原来存在的许多问题逐步得到控制和解决。在经历了几年休养生息之后,这些国家的保险业在危机后风彩依旧,从2001年开始保费收入一路上扬,纷纷步入快速健康发展的道路。

二、东盟五国保险业发展之经验

(一)东盟五国保险业发展的背景

东盟诸国作为西方国家曾经的殖民地,其保险业发展的星星之火是由西方殖民者带来的。因此,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五国的保险业在发展初期,都曾一度被英、美等国的保险公司完全影响和掌控。二战后,各国保险市场基本回到本国政府的控制之下,随着东盟各国的经济发展,各国政府大力扶植和发展本国的民族保险业,现在这五国市场前五名的保险公司通常都是当地控股背景的民族保险公司。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为了更好促进与培育本国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东盟各国在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压力下,自1996年以来开始逐步推行保险市场的自由化政策,逐渐开放国内保险市场,在监管和市场准入等方面同西方国家接轨,鼓励外国投资者进入,加强保险业市场化和竞争水平。

东盟保险市场经历的最严峻的考验即是1998年始于泰国的亚洲金融危机。由于经济情况的恶化,不仅导致了保费收入骤降,而且因为资产价格大幅下降、保险赔付率不断攀升,使得保险公司财务状况严重恶化,许多中小型公司纷纷倒闭,东南亚保险市场一片凄风苦雨。同时在危机中暴露出的保险市场条块分割严重、保险企业规模过小、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等诸多问题。这令东盟各国意识到形势的严峻,纷纷在危机过后重整旗鼓、雷厉风行地着手对保险业的进行了改革。

(二)东盟五国保险业发展的经验

1、鼓励保险企业通过合并做大做强

金融危机之后,面对萎缩萧条的经济形势、风雨飘摇的财务状况、虎视眈眈的外国竞争者,东盟

诸国有意识地加快了保险行业合并的步伐。尤其是市场较为分散、中小型保险公司占据较多市场份额的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积极推动和鼓励保险企业之间合并重组,扩大经营规模,以便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马来西亚政府则敦促本国保险公司组成了10-15个集团,通过增强资本实力,提高经济效益与偿付能力,为外国保险公司的必然打入做好充分的迎战准备。对市场资源的整合加剧了保险市场的两极分化和集中程度,一方面迫使未经合并的小型保险公司进入特殊专业市场,走专精路线;另一方面令合并后的大型保险公司受益于规模经济,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竞争中多一分胜算。

2、规范完善保险市场机制,稳定保险经营秩序

针对金融危机中暴露出的保险市场体系的漏洞与缺陷,东盟各国纷纷出台相应法律法规来梳理和完善保险市场结构。譬如泰国适时制定了破产法和抵押品赎回权法等退出保险市场的程序,这有助于让没有生存能力的公司退出市场,利于完善保险市场法制结构、稳定保险经营秩序。

3、转移保险监管重点,重视偿付能力监管

东盟诸国从经济危机中认识到,与监管固定费率和条款相比,对适度的清偿能力和资本金最低标准的监管,对保险行业来说才更加重要。各国不谋而合,纷纷将保险监管的重点逐步转移到偿付能力监管上,通过优化监管手段,减少管制,使保险监管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虽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保险公司承保业绩的不稳定性和利润压力,同时也有利于促使保险公司加速产品创新和销售渠道的多元化进程。

4、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力度,加快保险市场国际化步伐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东盟各国为了吸引调整本国保险企业资本结构所急需的外资,不断深化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力度,扩大对外国保险公司的开放。通过取消或放宽对外资参股保险公司的限制条件,逐步放宽外资保险人的准入条件,加快了保险市场的国际化的步伐。国际化不但为东盟诸国保险市场带来新的资本和承保技术,增加了竞争砝码,促进了保险产品的创新和承保技术的转移;也鼓励国内大型保险公司积极寻求海外商机,以利用其在海外的网络分散风险。

5、积极拓展新的销售渠道,提高保险覆盖面

面对巨大的成本压力,东盟诸国的保险公司开始尝试采用更具成本效益和创新性的营销展业方式,提高保险覆盖面,努力降低对传统代理网络的依赖性。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为了抓牢交叉销售的机遇,谋求共同利益、共同发展,建立起密切的业务合作关系,促进了金融一体化服务的发展。由于因特网的普及,保险电子商务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主要是利用互联网为补充工具做广告和进行产品营销,以此加强现有的销售渠道。

三、东盟五国经验对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借鉴

(一)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现状

近十一年来,我国保费收入及80000.50

其增长比率情况如图-2所示。由此0.406000可以看出,我国的总保费收入自0.301997年至今一直保持每年两位数40000.20的增长率,即使是在亚洲金融风暴20000.10期间也仅仅是增速有所放缓而已,00.00是名副其实的最具潜力的新型保险

******04200520062007市场之一。2007年我国保险业实现

保费收入7035.8亿元,约为1997

年末的6.5倍,年平均增幅高达图-2近十一年全国保费收入及增长率情况(亿元人民币)20.5%,保费收入世界排名第9位。

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2.9万亿元,保险资金运用收益达到2971.7亿元,初步测算,全行业利润总额可达672.7亿元。目前全国共有保险公司110家,比2002年增加68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9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2331家。保险密度约为521.2元,超过亚洲平均水平;保险深度为2.85%,尚低于亚

洲新兴市场平均水平。由此看出,我国保险市场潜力与挑战并存,应当积极学习和借鉴东盟诸国保险业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挥潜力,促进我国保险业健康稳定地持续发展。

(二)鼓励并购重组,提高经营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借鉴东盟诸国对保险市场整合的经验,为民族保险企业在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后,在竞争白热化的市场上谋得立足之地打好基础。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大对国内保险公司兼并重组的政策支持力度,选择一些潜力较大的大型保险公司予以重点扶植,积极为其创造良好的资金条件和外部环境,努力提高其技术含量和市场占有率,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它们之间的合并重组,扩大其规模,发挥其在壮大民族保险业以及与外国保险业相抗衡中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积极扶持一大批中小型的专业化保险公司,如专业化的农业保险公司、健康保险公司、养老金公司、汽车保险公司、责任与信用保险公司等,实施精兵策略。这既增强了民族保险业的生存竞争能力,又能提高国内承保技术水平和专业化程度,也促成了保险市场上主体的多元化。

(三)积极改进监管方式,不断提高监管水平

吸取泰国等东盟国家的教训,要不断学习和提高监管方法,创新监管技术,提高监管水平,为我国保险业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偿付能力监管能够及时防范和化解保险风险,但是对技术和专业人才要求较高。我国目前对此监管手段应用经验还不足,基本是照搬国外经验,还需要长期磨合与改进,才能建立起切实符合我国国情与保险业现状的监管体系。另外,保险行业自律机制的建立及其作用的发挥,也对保险市场有序运作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国内保险行业自律尚处于幼稚阶段,需要各家保险公司在行业协会的组织下,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交流,使保险行业自律机制日臻成熟和完善。

(四)努力加大科技投入,切实增强企业竞争力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保险业电子化和信息化早已提上议事日程,许多保险公司都已建立起业务、财务及客户服务的电子化管理和服务系统,进而初步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但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有很长的路要走。笔者认为,保险业今后在科技投入方面的重点如下:一是如何创新以电子化为手段的服务方式,优化保险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二是如何通过利用电脑程序优化风险管理技术,发明创造新的应用软件系统,并以此获得专利,抢先占领未来市场的制高点。这就需要积极引进和培养既谙熟保险理论与实践,又精通电脑编程和网络技术的综合性专业人才。

(五)重视教育培训,加快培养复合性高层次人才

人才是保险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因为保险业就是与人打交道的行业。各种保险专业人才特别是复合性人才的缺乏,已严重制约我国保险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经营的转变。因此,需要真正重视教育培训,加速培养各种综合型、高素质的保险专业人才。这一点要注意学习东盟国家的经验,加强对国外复合性高层次保险人才的引进工作。另外,还应加强同各大高校的联系,加快各类保险复合人才的培养,积极储备高素质的后备人才。同时,也要加强对保险公司现有员工的系统培训计划,通过内部培训或招聘来吸引更多的复合性人才加入保险业。

主要参考文献:

[1]瑞士再保险公司.《Sigma》1997~2007

[2]钟水浩.泰国保险市场扫描[N].中国保险报,2003-09-25(4)

[3]李祝用.马来西亚保险市场及市场准入立法概况[J].保险研究,2003,(10):63-6

4[4]尤政.菲律宾保险市场开放的实践[N].国际金融报,2004-05-26(4)

[5]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网: http://;ta16888@163.com;

祝编辑老师: 工作快乐、身体健康、万事顺意!

下载中国保险业的发展问题和前景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保险业的发展问题和前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保险业发展

    “保险业科学发展观内涵是坚持快速协调持续发展,保险业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做大做强,保险业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以人为本”。保险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思想的形成与提出......

    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若干思考

    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若干思考作者: 添加:08/11/05 访问量:665摘 要:中国保险业经历了多年的波折后,于 1980 年开始全面恢复,并且出现了难得的高速发展的势头......

    中国保险业代理人诚信问题讨论.

    中国保险业代理人诚信问题讨论 保险代理人;诚信;成因;措施一个完整的保险市场由保险人、被保险人、保险中 介三部分构成。 现代保险业越来越离不开保险中介,而中介组织中保......

    人寿保险业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分析(合集五篇)

    (复制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后果自负!) 人寿保险是众多保险品种中最重要的一种,它以人的寿命为保险标的,以生死为保险事故的保险,也称为生命保险。人寿保险是为千家万户送温暖的高尚......

    中国保险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中国保险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自1980年中国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中国的保险业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绩。保险业务发展迅速。 例如,2003年保费总收入达到3880.4亿元,与1999年相比......

    2018-2022年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专业版)(目录)

    2018-2022年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专业版) ▄ 核心内容提要 【出版日期】2017年4月 【报告编号】19874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格】纸介版:700......

    中国保险业现状

    中国保险业现状分析 [导读]:中国保险业现状如何?有哪些值得欣喜的地方?又有哪些令人担忧的问题?2011年7月16日,中国保监主席吴定富在半年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指出:今年上半年,我国保......

    浅谈中国保险业现状

    浅谈中国保险业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保险行业也由从前的不知为何物发展到今天的深入人心,全社会对于保险的认识不断加深。保险行业已经渗入到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