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形势下食品药品监管依法行政之我见
新形势下食品药品监管依法行政之我见
泾源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虎彦贵
我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自2001年成立以来已历风雨6载,从单纯药品监督管理到食品安全综合监管三大职能的拓展看监管,从体制的逐步完善到阶段性工作成效看监管,依法行政始终是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运行的灵魂。当前,在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发布的《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十一五规划》的大背景下,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仅就依法行政略作浅谈。
一、提高认识,正视问题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十六届四中全会又将依法执政确立为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的基本方式。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行政也取得了明显进展。2004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对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具体任务、基本原则和措施要求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建局以来,我们认真落实自治区、市局党组对贯彻《纲要》的一系列部署,始终把加强依法行政作为工作的中心之一狠抓落实,通过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等专项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推进。从这些重要举措我们总结出:依法行政已经成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权力配置和运行的基本准则;成为实现建设法治药监,提高行政管理能力和水平的基本方式;成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根本途径。食
品药品监管行政管理机关作为政府负责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重要职能部门,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牢固树立依法行政观念,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行政执法水平,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按照推进依法行政的总体要求,我们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强干部队伍法律素质建设,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不断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依法行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食品药品监管行政管理执法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和执法为民意识进一步增强,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监督的范围和领域进一步拓宽,人民群众对食品药品监管执法工作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在行政执法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一些影响执法的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有效的解决,与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与党和人民的殷切盼望,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依法行政观念有待进一步提高。官本位思想在极少数干部的言行上依然有所体现,口头讲依法行政,办事时却依旧按照“潜规则”行事,运用法律解决问题、严格依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施行政执法的观念差。少数人员把依法行政庸俗的理解为“以法行政”,认为依法行政就是以法治民、以法治事、以法治别人,片面强调和夸大行政权力,缺乏自律约束意识。依法行政作为政府权力配置和运行的基本准则,要求行政权力来自法律,行政行为遵守法律,行政违法承担法律责任,其实质是依法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具体而言,依法行政不仅要依法治民,还要依法治官;不
仅要依法治事,还要依法治权;不仅要依法治别人,更要依法治自己。二是行政执法的能力和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当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行政执法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具体表现有:个别执法人员实施行政许可依然凭经验办事,习惯于旧的工作模式和方法,不能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确立的原则和制度实施行政许可,如:一个“窗口”对外工作制度落实不到位、受理许可不使用许可文书、不履行一次性告知义务、审查不严格等,行政许可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一些执法人员在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滥用强制措施和自由裁量权;“重实体、轻程序”,擅自改变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和条件,擅自改变执法办案的流程,擅自剥夺行政管理相对人和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申辩权、救济权等权力;行政处罚文书的使用不能清晰反映执法办案的流程,行政处罚决定违法事实表述不清,案件定性不准以及法律适用不准确等问题还时有发生。三是行政执法监督的范围和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宽,特别是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还不到位,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执法监督检查的方式方法有待改进,效果有待提高;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没有形成执法监督的合力;执法过错责任追究不严格;执法监督制约制度和机制不够健全,降低了执法监督的效能。四是个别执法人员宗旨观念不强,群众观念淡薄,工作作风不扎实,办事推诿扯皮;有关的禁令执行不到位,个别人依然我行我素。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背离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严重削弱了食品药品监管行政执法的权威,有损食品药品监管机关在社会上和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下大力加以解
决。因此,作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一定要认清形势,正确估价食品药品监管行政执法现状,充分认识食品药品监管行政管理机关在推进依法行政进程中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采取有效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解决。
二、抓好整改,做到“四要”
切实解决好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当前贯彻落实《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十一五”规划》,努力开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新局面的当务之急。抓好整改规范,关键是做到“四要”,即:问题查找要“准”、原因分析要“透”、整改措施要“实”、措施落实要“严”。
(一)、问题查找要“准”。只有问题找的准,才能突出重点,整改工作才更具针对性、可操作性、实效性。要深入组织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近年来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取得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研究,特别是要把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准,在此基础上,确定整改任务和重点。找问题要紧盯当前食品药品监管行政管理执法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执法实际,有哪些方面的问题就查找哪些方面的问题,哪些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群众反映比较强烈就重点查找哪些方面的问题。查找问题要抓住重点岗位和环节,重点从容易发生执法过错,出现执法不规范问题的执法环节查找问题;从容易出现执法不文明行为、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执法岗位查找问题;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以及执法人员违法违纪案件中查找问题;从人民群众的申诉举报和新闻媒体披露的案例中查找问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自查、联查、互查等多种形式查找问题,同时还要通过发放征求意
见表、召开座谈会等多种途径,向本单位全体执法人员征求意见;向行政管理相对人征求意见;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征求意见,使问题找的准确、全面、切合实际。
(二)、原因分析要“透”。在找准问题、确定整改重点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问题存因是关键。既要分析问题存在的客观原因,又要分析问题存在的主观原因;既要看到问题存在的表面原因,又要看到问题存在的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深层次原因。
(三)整改措施要“实”。要端正思想认识,敢于揭短、敢于露丑,不要有怕暴露问题、怕影响部门形象的思想顾虑。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制定明确、具体、针对性强的整改方案,对照确定的整改重点,逐项分析、研究、讨论,逐项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整改措施的制定要从克服“走过场”、“刮台风”,消除“雨过地皮湿”现象的立意出发,出台治“本”之策,出台建立长效机制之策。
(四)、措施落实要“严”。对于执法中存在的问题,要严格落实各项整改措施,能立即改正的要立即进行整改;不能立即改正的要明确改正时限,限期进行整改。对在整改中发现的执法人员的执法过错行为和违反党纪、政纪的行为,要严格落实责任,依照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的规定和有关程序,严肃进行处理。要坚持边整改边规范,哪个方面的条件成熟就制定措施、完善制度,解决和规范哪个方面的问题,确保执法行为得到及时、有效的规范。
三、力“促”规范,重在建“制”
规范执法行为、推进依法行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不
能一蹴而就。因此,必须始终坚持“两手抓”:一方面要抓好行政执法行为的整改和规范,另一方面要抓好制度建设,健全完善规范执法行为的长效机制,努力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整改规范,制度建设要先行,制度建设是重中之重,要结合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实际情况,重点健全完善三大制度体系,即:行政执法行为规范体系、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考评体系和行政执法监督体系。通过建立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范、涉嫌犯罪行政处罚案件移交规范、执法文书使用规范、先行登记保存、查封、扣押、扣留罚没物资处理规范等制度,确保每一项执法行为、每一个执法环节、每一个执法程序都有章可循。通过建立规范性文件备案、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执法案卷评查等制度,确保所有违法和不当行政行为都毫无例外的受到法律追究。
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规范执法行为,推进依法行政是一项涉及食品药品监管行政管理机关长远利益的大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推进依法行政,领导带头抓落实举足轻重。依法行政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生命线,要把依法行政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层层组织,层层负责,层层落实,特别是要实行依法行政主要领导责任追究制度,领导干部效能考核制度,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确保依法行政工作自己有体会,群众有感觉,思路有创新,监管见成效,以此推动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作者工作单位:泾源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第二篇:食品药品监管依法行政心得体会
依法行政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定要求,在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进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我们路政执法职员来讲更为重要。
一、法律需要被信仰。美国法学家伯尔曼说过一句人所熟知的话:没有信仰的法律将退化成僵死的教条,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就是依法治国,建立依法治国的理念,就是在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特别是执法者中养成自觉尊重法律、维***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思想意识。假如没有社会成员对法律的信仰,所有的法律都只能是空中楼阁;只有法律被所有人寻求和信仰,让法律占据心中至上的地位,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如此,一定人人遵法,人人依法。
二、执法程序须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条专门提出没有法定根据或不遵遵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行政执法程序是依法行政的重要组成部份,依法行政,必须依托不可缺少的程序来维护和保障,行政公正包括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增强程序意识,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是推动依法行政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增进社会***的现实需要。在执法实践中首先必须彻彻底底的执行亮证、调查、制作法律文书、告知救济方式等程序,要做到案件经得起斟酌、经得起复议、经得起诉讼,果断避免因程序缘由导致的复议或诉讼败诉。
三、行政执法要公道。公道性是食品药品行政执法必不可少的要求。首先,行政执法行为必须同一,在适用法律、法规上人人同等,不能忽松忽严,畸轻畸重;第二,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必须公正,不能受不相干的因素影响;第三,行政执法决定必须尊重事实,不能作出没法执行的行政行为;第四,在坚持正当性的原则下应当充分考虑管理对象的意志,使多数管理对象能够接受、理解和支持。
四、执法目的是为民。人民利益是党和国家立足的根本,是当前一切工作的努力方向。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就是要维护好人民权益。工作做得好不好,终究要看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要始终坚持为民监管,以人为本,把切实保护好人民健康和生命权益作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根本动身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根本利益题目,为人民安居乐业构建***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依法行政事现代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当前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正处于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一个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者,我以为必须加强学习法律知识,牢固法律信仰、规范执法程序、正当通情达理行政、做到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托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建立并践行科学监管理念,全面推动五个监管,依法行政,为确保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河口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依法行政工作汇报
依法行政工作汇报
河口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2010年10月29日)
自《山东省依法行政第四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实施以来,分局围绕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这一根本目标,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执法监督,行政执法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轨道,有力促进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全面开展。近年来,分局先后被评为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执法规范化先进单位,全市行政执法案卷评比优秀单位,全市行政复议应诉先进单位以及全区“五五”普法依法治理中期先进集体。
一、依法行政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法治意识。
一是加强执法人员培训。分局每年制订《教育培训计划》,七年来,一直坚持“一日一题,一月一法,一季一考”和周五课堂学法制度,领导干部带头学习,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法律法规培训班,通过学习培训,执法人员的法治意识和执法能力得到明显增强。分局的执法案卷分别在市法制办、区法制办及市局组织的评比中被评为优秀案卷。分局先后在全市系统《行政许可法》知识竞赛、药品稽查比武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有1名同志被授予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稽查能手称号。二是开展了管理相对人培训,每年组织管理相对人进行法律法规培训,历年培训覆盖率均达到100%,提高了他们的守法意识。三是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在电视台播出了《民生安康》专题栏目11期。深入开展食品药品法律宣传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的“五进”活动。五年来,累计开展宣传活动38次,接受群众咨询3000多人次,发放宣传材料2万余份,编印食品药品法律法规资料汇编20余期,制作电视专题片7个,组织相关法律知识竞赛2次。通过全方位的宣传,提高了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营造了良好的执法环境。
(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执法行为。
一是健全制度。建立完善了行政检查、执法办案、执法监督与行政许可等相关制度25项,为规范执法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全面推行了执法责任制。明晰了执法依据,坚持职权法定、程序法定原则,依照法律规定梳理了执法依据,确定了138项行政处罚事项。按照一人多岗和一岗多人的原则,确定了23个执法岗位,明确了岗位职责、工作程序、工作权限等内容。实行了行政执法责任制、过错责任追究制,把规范化执法工作纳入分局《千分制考核》。三是加强了执法规范化建设。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制定了“申办《药品经营许可证》初审”办理程序,实行了首问负责制、AB角工作制、限时办结制、超时默认制等服务承诺制度,并落实了初审终身负责制。规范行政检查行为,在药品监督检查中,坚持持证上岗、亮证执法、规范检查,做到查前有计划、查中有记录、查后有总结。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对所有药 2 品、医疗器械违法行为进行了归类,并逐条细化,分为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一般处罚、从重处罚五个层次,并明确了处罚种类和幅度,梳理处罚权50项,细化处罚标准156项,保证了处罚的公开、公平、公正。四是加强政务公开。在办公场所设臵了政务公开栏,对审批项目、依据、申报资料及办理程序、时限等进行了公示。在办公大厅显要位臵摆放了效能监督公示牌,设臵了群众意见箱,公布了举报电话,畅通投诉举报途径。立足工作实际,向社会做出优质服务承诺,并进行了公布。
(三)加强执法监督,促进公正廉洁执法。
分局在强化廉洁从政教育的基础上,加强了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监察力度,建立起了完整的监督制约机制。
强化内部监督。一是规范了行政处罚程序,制作了流程图,从案件的受理、立案、调查取证、行政处理、处罚、结案、涉案物品的保管和处理等各环节办理的步骤和时限都有明确的程序和规定,做到了立、查、审、罚分离。二是每年开展案件评查活动,解决案件办理和文书制作中的问题,提高了案件办理质量。三是实行了案件审核委员会集体审核制度,保证了处罚的公正。
加强外部监督。一是实行了执法监督卡制度。执法人员进行执法检查时,必须向被检查单位免费发放统一格式的执法监督卡和贴有邮票的信封,由被检查单位对执法行为进行评价后,寄至市局监察室,主动接受市局和被检查单位的双重监督。二是与管理相对人开展了廉政勤政双向承诺活动。3 区分局每年都与辖区内所有行政相对人签定双向承诺书,就廉政勤政向行政相对人做出15项承诺,行政相对人相应做出8项助廉承诺。三是实行了执法监督检查登记制度。印制执法监督检查登记薄,由行政相对人保管,执法人员去检查时,必须在登记薄上做好登记,记录检查日期、执法人员姓名及详细的检查情况,由行政相对人签字确认。该制度的实施,不仅提高了监管覆盖率,而且杜绝了乱检查行为。四是实行了案件回访制度。成立了由局长、纪检组长为主要成员的案件回访小组,定期开展回访活动,监督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五是通过主动上门征求意见、召开社会监督员座谈会、开展《致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一封信》活动等方式,定期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主动接受他们的监督。通过强化执法监督,规范了执法行为,保护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通过实行以上制度,分局行政执法行为得到了有效规范,其中,执法监督检查登记制度、案件回访制度和双向承诺制度已在全市系统推广。自建局以来,分局实现了行政执法“零诉讼”、“零复议”和“零投诉”。
二、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是食品药品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法律法规之间存在不衔接、不配套和滞后的问题。二是企业的法律意识、自律意识不够强,法律法规执行不到位,制假售假、无证经营还有发生。三是广大群众尤其是农村群众和老年群众的食品药品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不强,容易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4 四是相对于被监管单位的数量和违法手段高科技化趋势,基层执法人员数量少,执法装备相对落后。
三、意见建议
一是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尤其是高层次的培训,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加强基层执法单位装备建设。二是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相关法律法规,理顺各环节监管部门职能关系。
第四篇:依法行政之我见
[内容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时间的推移和各项制度、社会事务游戏规划逐渐与国际接轨,建立社会主义经济民主法制国家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同时,改革开放以来,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与《宪法》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如《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行政许可法》等,这些法律法规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动依法治国方略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重要实现形式。所谓依法行政,就是政府及政府部门依照或依据《宪法》及各项法律法规正确行使权力,科学决策实现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幸福的行为。对于依法行政的认识,不可避免的要产生误区,误区的原因,是各方面的,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法制建设的健全,人民的法律的意识得以提高,但是也存在着不理解依法行政概念和特性的人们对依法行政的认识,就定格在对一些政府和政府部门领导或负责人的具体行为理解上。而造成对依法行政认识误区的原因,主要有习惯性、思想性、政绩观、素质性等方面的原因。对此,我们必须在思想基础、理论基础、法制基础和道德基础等方面加以保障。[关键词] 依法行政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认识误区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时间的推移和各项制度、社会事务的游戏规则逐渐与国际的接轨,建立社会主义经济民主法制国家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所以,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战略决策,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做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该《决定》中明确提出了“依法执政”的要求。同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相继制定出台了《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行政许可法》和不同行业的专业法律法规和规章,这些都与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相配套,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动依法治国方略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重要实现形式,换句话说没有完全意义上的依法行政就不可能实现依法治国。因为我们的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中既是组织者、领导者,又是执行者、落实者,所以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能否做到依法行政,怎么做到依法行政是至关重要的。唯其至关重要,就很有必要对依法行政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依法行政的概念和特性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弄清它的原理属性,否则就会盲从,就会偏离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于依法行政我们也必须讨论和研究它的概念属性和特征。暂且不说狭义上依法行政的概念,也不说法学家、行政学家、理论家对依法行政所下的定义,笔者认为通俗意义上的依法行政的概念应该是:政府和政府部门依照或依据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我国即《宪法》)和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科学决策、规范执行决策、实现社会和谐进步、经济持续发展、人民富裕幸福的行为。[!--empirenews.page--]对于这个概念,笔者认为应该包含以下特征:
1、合法性。也就是说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的任何一项决策、路线、方针、政策和为实现这些决策、路线、方针、政策的行动或活动,都必须规范在《宪法》这一根本大法的范围之中,都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这是依法行政的基本前提。例如,随着城市化的要求,不少地方都在搞城市改造,涉及不少城市拆迁问题,无论是协议拆迁,无论是强制拆迁都必须依法拆迁。事实上有些地方是违法拆迁、强行拆迁,这都是不合法的,都是违背《城市拆迁管理条例》的。注意这里有“强制拆迁”和“强行拆迁”两个概念,一字之差则有合法与违法之分。“强制拆迁”是对那些符合拆迁规定拒不拆迁,而由主管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拆迁的行为。而“强行拆迁”则是由有关部门或当地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而对被拆迁户实施的一种暴力性拆迁行为,这是违法的,这就不是依法行政。
2、普遍性。也就是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在行使国家权力时都必须是合法的。从国家建设的征地、工程的招标、土地使用权的招拍挂、城市建设的拆迁、政府采购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商品交易、市场管理、环境卫生、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等,都必须依法,没有例外。
3、科学性,或者叫统一性、相对性。也就是说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在贯彻落实某项决策、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中,不但要求人民群众要依法执行、依法实施这些决策、路线、方针和政策,而且首先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这些决策、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否合法;二是如何依法贯彻落实这些或违法行政的,本身也就失去了依法行政的意义。
4、目的性。也就是说依法行政的目的必须是明确的,必须是有利于社会和谐进步、经济持续发展、人民富裕幸福的。否则,违背或远离了这个目的,依法行政也就背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背离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二、澄清依法行政中的认识误区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法制建设的健全,各级政府领导和政府各部门负责人也就大喊特喊依法行政,甚至不少领导很是标榜自己的做到了依法行政。于是,许多不理解依法行政概念和特性的人们对依法行政的认识就定格在对一些政府和政府部门领导或负责人的具体行动的理解上。换句话说,政府和政府部门的一些决策和行动,只要得到落实或执行,那么这些决策和行动就是依法行政的注脚。诸如此类就是对依法行政的认识误区,在现实中诸如此类的认识误区主要有以下表现:误区一:群众必须守法,群众守法了,政府部门才能依法行政。例如,在农村宅基地管理中常有这样的例子,一些农户因为多方面的需要——或是为了发展养殖业,或是为了住宿方便,或是为了交通便利,往往有不经依法批准或违法批准而在耕地上建房的情况。依法《土地管理法》的规定,群众的行为是违法的,是应该受到法律制裁的。于是,又出现了另外一种情况,土地主管部门会以罚代法,该拆除的不拆除,该没收的不没收,一罚了之,万事大吉,双方相安无事。违法的群众认为自己违法了,理应受到处罚,执法者认为你违法了就该受到处罚。似乎是合情合理,实际上是行政主管部门对依法行政的误解,其行为也是违法的。[!--empirenews.page--]误区二:部门必须守法,只要部门守法了,就是做到了依法行政。这种认识大都存在于各级政府的领导者思想中。有不少领导往往强调,某某部门必须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只要你们能依法行政就可以了。似乎我们的各级政府不在依法行政的要求之内。事实上,依法行政的主体必须包括各级政府,更包括各级政府的各位领导。误区三:处罚追究责任的误区。这个误区来源于上一认识误区。因为有不少的政府领导或地方党委的领导认为依法行政是各个政府部门的事情。所以,一旦一些部门出现了违法行政的事情,被追究责任的往往是部门的领导、主管领导和具体当事人,很少涉及到政府领导或党委领导。其实,在很多情况下,部门的违法行为是由地方党委和地方政府的主要领导或主管领导直接授意、直接参与、直接干预导致的违法。而在追究责任时,这些领导则“逍遥法外”,更使一些领导的认识继续认为只要部门不违法,就是做到了依法行政。如此下去,依法行政则永远是一句空话。误区四:对“全社会法制观念”的误解。有不少领导坐在主席台上,每说依法行政时,必大谈增强全社会法制观念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走下主席台,一遇到具体事情,自己忘记了自己也在“全社[1][2][3]下一页 会”的范畴之中,便随心所欲做着违法乱纪的事情,那么多贪污、受贿、行贿、堕落者就是这方面的例证。误区五:权比法大。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表现,而有些表现易被人看出是以权代法、权比法大,而有些表现则又很难让人觉察出他是在滥用职权、以权代法,甚至相反还会被人们感激涕零、心悦诚服、真心诚意冠以“工作有魄力”、“决策果断”、“为民请命”等等,真可谓冠冕堂皇、当之无愧!比如,不少领导的现场办公法,当场拍板、当机立断。这种做法中虽有一些特殊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很难说他是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再如,在许多地方的招商引资中,为了吸引外商外资,不惜以廉价的土地、零价的税收、超低的固定资产评估等优惠政策让利于外商,这些做法我们能说是依法行政吗?又如,还是为招商引资,不少地方政府硬要一些部门“一元钱办证”、“特事特办”、“限时办结”等等,这难道不是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吗?
三、依法行政认识误区的原因上述对依法行政的认识误区,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习惯性原因。主要因为我国是建国后一直实行计划经济,在这种经济体制下,各级政府和政府各级部门的领导和负责人习惯于指挥型、命令型、强制型的行政管理模式,总认为自己的决策就是法律法规,想怎么执行就怎么执行。所谓的依法行政也就是人民群众的遵纪守法,而并非自己的依法执法、依法管理。存在这种思想的行政领导还是大有人在的。
2、思想性原因。主要是指一些政府和政府部门负责人一旦掌握了一定的职权,就把这种权力据为已有,逐步地从人民的一面走向背离人民的一面,丢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不是按照“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正确行使自己手中的职权,保护好、发展好、维护好党和国家的利益、人民群众的利益,而是以权谋私、假公济私。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往往置法律于不顾,我行我素,随心所欲,甚至是令不行禁不止,为所欲为、不择手段。这一类人如果长期执掌党和政府的某些权力,别说建立法律政府,恐怕连最起码的经济社会秩序都很难保障。[!--empirenews.page--]
3、政绩观原因。主要是指一些政府领导和政府部门负责人的政绩观错位,导致他们在行使职权时,只考虑是否有利于为自己创造政绩,而忽视或放弃了依法办事。如前文中所举例子,一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加快经济发展,而采取许多违背法律的政策,而且还要求其下属敢于冲破法律的条条框框,敢于打“擦边球”、敢于“走钢丝”等等,这些都与急功近利的政绩观密切相联,表面上看其目的性是正确的,实质上这种政绩观导致的后果也是害民误国毁政府的。媒体曾报道:南方某个贫困县,脱离实际大修道路,倾全县财力修建一条宽百米长数公里的未来大道,政府的形象工程建好了,当地领导的“政绩”也做出来了,可这项工程造成了许多农民无地可种、无工可做,生产生活失去了保障,当地群众很是怨声载道。对于这样“政绩观”我们能赞同吗?这种“政绩观”的行政行为能是合法的吗?
4、素质性原因。这里的素质单指一个领导的法律素质,一方面是缺乏法律意识;另一方面是指法律知识贫乏,做什么事情只考虑出发点,目的性和为达到目的而采取的措施,而不知道自己的决策和行为是否符合法律。
四、实现依法行政的基础保障针对上述对依法行政认识误区和原因的分析,要实现依法行政必须有以下几个基础条件作保障:
1、思想基础。其核心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是《宪法》规定的基本原则,这是《党章》规定的根本宗旨,这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员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推进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过程中也必须把这些根本要求作为最基本的思想要求和思想基础。否则,依法行政的目的性特征就不能得到体现。河南省交通采曾有三任主要领导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连续落马败阵,究其原因就是背离了这个思想基础,不但没有建设好依法行政的部门,连自己的政治生命也葬送了。所以,要实现依法行政,必须把“党和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权力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作为第一个基础条件保障。
2、理论基础。其核心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为什么强调这一点?简单说,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法制政府。推进依法行政,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换句话说是时代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前文已经分析我们的一些领导之所以对依法行政的认识存在误区其原因之一就是受传统的、习惯的思想和理论的影响。因此,在推进依法行政的过程中,也必须用先进的理论作为先导,必须坚持与时俱进。
3、法制基础。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有一项基本方针,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应该是推行和实现依法行政的法制基础。这一基础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第一,“有法可依”。目前在我国的行政法律法规中已经形成了以《宪法》为基本法,以行政诉讼、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许可、国家赔偿、公务员行为规范等为主的行政法律体系,应该说我们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empirenews.page--]第二,“有法必依”。这一点也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作为公民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群众都必须知法懂法守法。二是作为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和司法部门都必须做到“有法必依”。否则,有法不依等于无法。曾有这样一个事例:某外商看中了某市的投资环境,意欲在该市投巨资建项目,外商在最后一次考察后对该市市长说:“我们很满意贵市的投资环境,相信我们的合作会很成功。”市长听后真是喜形于色,无以言表。恰在此时,外商收到了母亲病危的消息,需要立即回国与病危的母亲见面。而当时出境的最后一次航班离起飞时间只剩下一个小时的时间且没有了机票。外商很着急,市长就指示秘书无论如何也得让外商乘机回因。秘书忙活了一阵子竟没有弄到机票,市长很恼火:“象你这样的办事效率咋能叫外商满意!”他一边恼火着吵秘书,一边乘车直奔机场,到了机场市长果然让外商拿到机票登了上飞面。临别时外商对市长说:“一周后我会给您准确的答复。”果真一周后,市长接到了外商的电报,市长手舞足蹈地打开电报,却又不下子瘫坐下来。原来,电报上写着这样的内容:“尊敬的市长先生,我十分感谢您让我见到母亲一面。我也十分佩服您卓越的办事能力,但对在贵市的投资深表遗憾,因为我们很难放心您卓越的办事能力。”这个例子说明什么,只能说明以权代法、权大于法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的。现实中有法不依的各级领导比比皆是,他们往往凭借自己“卓越的办事能力”,办不该办的事,办不能办的事,办违法的事,直接妨碍依法行政的推行。第三,“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现实中有不少执法不严的例子,有些是一个人因素,有些是政策因素,有些则是故意放纵。如,对某些行业部门或某项工作的执法检查,检查尚未开始,通知已经下达,违法者赶紧纠正、漏洞者尽快堵住,于是到了真正执法检查时,成了“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实际上这是执法不严的表现,还有一种表现是只处理事不处理人或者是处理事严、处理人宽,严格地说处理事严、处理人宽是对事情当事人的不公平。因为往往被处理的事的当事人多是人民群众,而处理的人多是领导干部,这“严”、“宽”就违反了法律面前人人平街的基本要求。长此以往,对实现依法行政是百害而无一益,因为这一“严”一“宽”纵容了各级政府领导和上一页[1][2][3]下一页 政府各部门负责人的违法行为。所以,要实现依法行政必须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道德基础。这里主要指各级政府领导和政府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有良好职业道德。就目前来说,修筑依法行政的道德基础最关键的是抓好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廉洁自律工作,要修官德、正官德。现实中工商不管奸商、公款吃喝、公费旅游、公车私用等等它是司空见惯,既违反党纪,也违反法律,实际上是官德伦丧的表现。古人曰:“民不畏君严,而畏吾廉。”所以,在修官德、正官德中必须强调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各种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警钟长鸣,慎独慎行,只有这样才有建立起人民信赖廉洁政府,只有这样的官德才能推进法制政府的建立,才能有利于依法行政的实现。
第五篇: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塑造食品药品监管新形象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塑造食品药品监管新形象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今年是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机构改革的第一年,新成立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新系统就如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省、市局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落实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继续坚持“以监督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围绕发展这个主题,克服单位新成立不久面临的人员、资金不足等种种困难,结合实际,大力抓好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格依法行政,逐步在实践中丰富行政执法经验,为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一、加强学习与宣传,切实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首要的是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此,**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局)建立和制定定期政治和业务学习制度,把每周五作为单位全体干部职工的学习时间,将《宪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列入学习的重要内容,坚持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加深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认识,着力培养学习型干部队伍,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执法水平,增强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与此同时,建立和完善执法监督
1和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政治思想和组织纪律性教育,形成部门内部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及人民群众监督等多层交叉监督网络体制,增强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责任心,确保食品药品行政执法走上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建立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悉、秉公执法、廉洁高效的与新系统新体制相适应的执法队伍。
二、精心组织,认真实施依法行政工作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严格依法行政是食品药品监管的一项中心工作,也是整顿和规范食品药品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多年来,**局十分重视加强行政执法工作,充分认识“有权必有责,有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的责任意识。在行政执法过程中,能坚持依法行政,做到执法公开、公正、合理,坚持严格法定程序,以事实为依据,注重办案时限,做到既有效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又维护管理相对人的正当权益,切实维护法律的尊严,树立起食品药品监管的良好形象。为了提高查办案件的质量,**局同时也十分重视案件文书的制作,规范执法文书的制作管理,经常组织执法人员认真学习《行政处罚法》、《药品监督管理处罚程序》和药品监督文书规范等,进一步规范文书的制作。在办案过程中,严格按照行政处罚程序,以法律法规为准绳、违法事实为依据,认真做好执法文书的记录,建立完善逐级审批制度,由专人负责装订归档,层层落实责任,发现问题,及
时纠正,有效防止了不依法行政、执法不公或玩忽职守行为的发生,提高该局办案质量和文书的制作水平。三年多来,经**局查处的案件有260多宗,没有一宗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
三、建章立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三年多来,**局始终坚持把加强行政执法的内外监督,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促进队伍勤政廉政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执法的监督,制定了单位内部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和约束全体干部职工的行为。去年,**局把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六条禁令”印制成卡片发给全局干部职工随身携带,并要求全体干部职工严格遵照执行“六条禁令”。今年,**局借开展纪律教育月活动之契机,把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六条禁令”印发给辖区内相对管理人,并把“文明服务、廉洁从政、依法行政、纠风整纪”等四个方面的内容编制成一份问卷调查表,印发给各零售药店、医疗机构以及相关单位共380多份,广泛听取意见,全面监督**局依法行政情况。此外,另外**局还设立了廉政信箱,征求管理相对人对我局执法活动的意见,设立执法人员违纪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此外,在财务管理方面,三年多来该局能坚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切实加强各种收费的管理,对执行罚款,该局都按照上级执法收费的管理规定,对加强罚没款的票据管理和监督,对每一个案件的每一分钱的罚款,都严格把关,跟踪监督,确保执罚款及时足额上缴省财政厅,避免
执罚款的流失。
四、完善监管制度,改善依法行政作风
三年多来,**局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不断改进监管方式,切实把监管重心下移农村,为了加强食品药品监督,必须做到“守土有责”,加强终端监管。对上级交办查处的事项,认真负责,一丝不苟,逐一查办,对群众举报和投诉的案件,能做到以最快时间到达目的地,开展查处工作,有效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净化该市药品市场环境,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和身体健康。在改善机关依法行政作风方面,**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为群众办好事、实事,热情地为管理相对人和群众服务,对来办事的群众能热情、耐心、严格按照法规及办事程序,从方便群众出发,为了方便群众,**局在政务公开栏及公共宣传栏中公开办事程序及准备材料、条件,增加透明度。在工作中,**局能做到廉政勤政,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不以权谋私,不利用职权收受管理相对人宴请、礼品和钱物,由于完善了制度,规范了管理,加强了监督,注重了学习,所以到目前为止,**局全体干部职工没有发生过违法违纪的行为。
在新的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下,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将面临新的挑战,任务更加艰巨。**局的全体工作人员将团结一致,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埋头苦干,把“三个代表”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到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食品药品监管干部队伍中去,落实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中去,恪尽职守,勤奋工作,不辱使命,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保证食品药品安全,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当好人民利益的实践者和保卫者。
2010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