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精神,进一步推进食品药品监管系统依法行政进程,根据国家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意见》和市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结合本系统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监管理念,把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作为中心任务,忠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为切实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促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优化发展环境、构建和谐保定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2、总体目标。经过五年坚持不懈的不懈努力,全市食药监系统依法行政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十年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转变职能,履行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基本到位。
——科学民主的行政决策机制基本形成,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符合法定权限和程序,各项监管制度更加完善,符合监管工作需要,符合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
——食品药品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得到全面、正确的实施,食品药品监管更加公平、公正,食品药品市场秩序得到有效维护。
——责权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机制基本健全,执法责任制得到全面推行,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逐步完善,监督效能明显提高,违法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护。
——执法队伍依法行政的意识不断强化,素质明显提高,能力明显增强,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处理和解决食品药品监管领域各种矛盾,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氛围基本形成。
3、基本要求。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做到行政管理依据法定、程序法定;行政管理必要、适当、公平、公正;提高行政管理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使行政权力的行使与承担的法律责任相挂钩。
二、工作任务及具体要求
(一)完善监管体制,不断增强履行职责能力
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继续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做好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不断完善监管体制,探索履行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对重大安全事故的查处”职能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方法。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进一步改进和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服务意识,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环境。依法履行食品药品监管职能,保证市场监管的公正性和有效性,促进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2、合理划分市、县两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职责和权限。以法律、法规为依据,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合理划分和依法规范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做到职责明确、责权一致、运行高效,建立统一协调、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科学合理设置内设机构、配备人员编制。加强机关内设机构之间工作关系的协调配合。
3、建立和完善食品药品行政执法的财政保障机制。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支持,加大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经费投入,加强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预算管理,统筹安排和规范使用财政资金,提高使用效益。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按照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执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及其各内设机构不得设立任何形式的“小金库”。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必须全部上缴财政,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和私分。加强财务制度建设,规范财务管理,提高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业务素质。
4、改革行政监管方式,规范行政许可行为。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规范行政许可行为,改革行政许可方式。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设立行政许可项目,不得在上位法规定之外增设其他许可条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法履行告知义务,按照法定期限办结许可事项,维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
5、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公开。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事项外,及时公开政务信息,增加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建好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监管网站,扩大电子政务功能,建立和完善基础数据库,尽快做到食品药品监管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规范政务信息发布行为,拓宽政务信息公开渠道,采取公告、上网、登报、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各种形式,加大政务信息公开的力度。对于公开的政务信息,公众有权查阅,并为公众查阅政务信息提供便利条件。
(二)实行依法、科学和民主决策,不断提高行政决策水平
6、建立健全科学民主行政决策机制。完善行政决策内部规则,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加强行政决策前的调查研究工作,广泛征集各方意见。建立专家咨询和法律顾问制度,实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部门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各职能部门要做好决策前的基础性工作,政策法规部门要发挥好参谋、助手、法律顾问作用,办公室要把好程序关,并做好综合协调工作。建立健全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定期对决策的社会效果和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反馈,并适时调整和完善有关决策。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实现决策权与决策责任相统一。
7、建立食品药品监管重大决策听证、论证制度。对一般性工作事项和重大决策事项进行合理界定。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行政决策的事项、依据、程序和结果要公开。重大行政决策要进行合法性论证。对于专业性较强的重大决策事项,要事先组织专家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对于社会涉及面广、影响较大、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项,要向社会公布,公开组织听证会、论证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
(三)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提高制度建设质量
8、进一步完善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地方特色,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原则,严格规范行政权力,维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制定规范性文件实行制定者、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学者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公开征求意见制度、听证制度,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尊重大多数人的意愿,逐步建立和完善充分集中民智、反映民意的工作机制,确保规范性文件的质量。
9、建立规范性文件的定期清理制度和备案审查制度。加强对已颁布实施的规范性文件进行跟踪、分析和评估,对实际情况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或者上位法内容已经作出重大调整的,要及时进行清理,并依照法定程序对相关内容进行修改或者予以废止。健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改进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方式,逐步建立对下级部门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制度,实行事前审查与事后备案相结合。建立依法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提出异议的处理机制和办法。
(四)加快行政程序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10、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树立和增强依法行政的观念,加强相互间的协调配合,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权限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要按照合法、合理、程序正当等原则,建立和完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等行政程序制度。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检查,纠正重收费、轻管理,重处罚、轻教育,重许可、轻监督,重权力、轻义务的不良倾向。严肃查处以收代罚、以罚代刑,或者只收费不管理、只罚款不纠正,甚至乱收费、乱罚款的违法行为。坚决杜绝超越职权、滥用职权、随意处罚的违法行为。做出重大具体行政行为,要经法制机构审核后集体讨论决定。
11、健全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建立健全有关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复议以及其他具体行政行为的案卷评查制度。对相对人的基本情况、在执法活动中实施的各种检查工作记录、证据材料和相关的执法文书要及时进行立卷归档。对执法案卷建立定期评查机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纠正,以此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
12、严格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制度。按照《河北省行政执法证件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证件管理办法》和《河北省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规定》,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证件管理、培训考核制度,从事行政执法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取得执法资格并持证上岗、亮证执法。
(五)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13、建立和完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机制。进一步完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规范和指导应急处理工作,督促和协调各相关部门责任落实,高效组织救援工作,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对食品安全事故实行分级管理,责任落实,建立应急指挥、管理、专家咨询机构,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迅速反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控制事故发展。坚持群防群控,加强日常监测,建立食品安全预警系统。
14、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完善监测网络系统。完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相关配套制度,建立有效运转的工作机制。制定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应急预案,依法管理,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价、早控制,最大限度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危害后果。在地方政府领导和指挥下,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组织实施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应急预案,并制定本地区实施办法,加强应急处理人员培训和演练,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制定并实施相关技术规范,实现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分析评价及预警的科学化、规范化。加强不良反应监测专业技术队伍和专家队伍建设。建立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报告责任制度,严格相关单位的责任,提高不良反应报告质量。开展宣传培训,提高管理部门、专业人员以及公众对不良反应报告、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认知程度。
15、建立医疗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流弊和滥用突发事件快速处理机制。依法加强对特殊药品的监管,建立特殊药品监控信息网络,对特殊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各个环节进行跟踪和监控。建立健全地方各级药物滥用监测网络,提高监测网络信息采集和反馈能力。尽快建立医疗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流弊和滥用突发事件快速处理、报送制度,有效预防医疗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滥用的措施,最大限度减少药物滥用对社会的危害。
16、建立健全重大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案件督查督办制度。落实群众举报处理工作责任制,完善举报处理工作规则,对群众通过各种途径的举报必须做到有登记、有处理、有结果、有记录,对于真实署名的举报要及时反馈,对于上级交办的案件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办结。拓宽举报渠道,建立全系统统一的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案件举报电话。实行假劣药品举报奖励制度。建立药品违法案件协查制度,增强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之间协作能力,有效解决管辖争议,提高办案效率。建立假劣药品信息通报制度,防范假劣药品、医疗器械蔓延而危及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
(六)依法加强技术体系建设,提高科学监管能力
17、强化药品技术检验机构建设。鼓励和支持药品检验机构拓展检验范围。争取各级政府财政支持,加大技术设施和检验仪器的资金投入,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建立健全药品检验机构质量保证体系,保证检验检测结论的科学公正,对检验检测过程和结论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失职渎职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相应责任。
18、建立和完善药品、医疗器械质量认证体系。依法监督实施药品GMp、GSp认证,强化属地监管责任,加强对认证后跟踪检查和日常监督。积极稳妥地实施GAp、GLp认证检查和药物临床试验资格认证。加快医疗器械生产质量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认证管理制度,严格认证标准、严肃认证纪律,规范认证行为,加强对各类认证检查员的培训教育和监督管理。
(七)完善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
19、自觉接受外部监督。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接受执法检查和工作质询,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虚心听取政协的意见建议。接受法院通过诉讼程序对行政机关实施的司法监督,对法院依法受理的行政案件,积极出庭应诉。对法院依法作出的生效判决和裁定,依法履行。认真贯彻信访条例,健全信访处理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推进信访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立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制度,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正确对待新闻舆论监督,建立快速反应和反馈机制,及时纠正错误和不当行为。自觉接受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的监督,积极履行监督决定,对监督决定有不同意见的,应当通过合法途径反映情况,解决问题;拒不执行监督决定的,依法追究有关部门和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
20、进一步完善行政复议工作。健全行政复议案件受理、调查取证、证据适用、立卷归档等方面的规则和程序,积极探索提高行政复议工作质量的新方式、新举措,充分发挥行政复议的层级监督作用。对经复议后撤销或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的,督促被申请人及时整改和反馈,达到纠正错误,改进工作的目的。加强行政复议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行政复议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21、创新层级监督新机制,强化对下级部门行政行为的监督。建立健全经常性的监督制度,积极探索层级监督的新方式,加强对下级行政行为的监督。建立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制度,便于监督和纠正下级不当或违法的行政行为。建立并实行执法监督建议制度,加大系统内部层级的执法监督力度。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并纳入日常化、制度化的管理,确定年度目标,明确检查内容和方式。将执法监督检查情况予以公开通报,执法检查结果作为评选先进和获得奖励的重要依据。建立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案件统计报告制度,推进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八)增强依法行政观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22、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实行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带头学习和掌握宪法、法律和法规的规定,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每年至少举办1期以上法制讲座。逐步建立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经考试合格的方可任职,把是否认真学法、真正懂法、准确用法、自觉守法作为选拔干部、考核政绩的重要标准,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23、加强执法人员的法制培训和教育管理,提高执法人员素质。采取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以自学为主的方式,组织执法人员学习通用法律和食品药品专门法律知识。把依法行政知识列入资格考试、初任培训、任职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的重要内容。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切实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每年至少接受40学时的法律知识培训,每3年至少接受一次依法行政知识培训。
24、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和依法行政考核制度。积极建立以执法有依据、行为有规范、权力有制约、过程有监控、违法有追究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体系。针对各类具体行政行为的执法程序和执法岗位,制定有可操作性的执法规则。建立健全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对于执法中出现的违法或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及时予以纠正,对导致错误执法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有关人员,严肃依法依纪追究责任。建立和完善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考核制度,将是否依法履行职责,作为对执法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与干部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
25、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法制宣传工作。以“五五”普法为契机,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对外宣传工作,组织形式多样、内容生动的普法活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宣传栏等传播媒体,向社会大力宣传食品药品方面的法律法规及规章的有关内容。要深入农村,深入基层,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切实增强行政相对人的知法、守法观念和自律意识。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做好食品药品法律法规的咨询服务和解释工作,积极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外部执法环境。
三、保障措施
1、切实加强对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国家局提出的“依法监督、科学公正、行为规范、廉洁高效”的要求,扎实做好本规划的贯彻实施工作。部门的行政首长是贯彻执行本规划、推进依法行政的第一责任人。市局已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督促和指导全市药监系统的依法行政的各项工作,各县(市)局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完善推进依法行政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2、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各县(市)局、机关各处(室)要根据本实施规划,结合各自的工作特点和具体情况,制定配套落实措施,确定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做到年度有计划,阶段有安排,将《纲要》和本规划的任务落到实处,确保在规定的期限内实现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既定目标。
3、实行依法行政报告制度。要加强对贯彻实施《纲要》和本规划情况的监督检查,各县(市)局、机关各处(室)要在每年年底以前向市局书面报告本年度推进依法行政情况。对积极推进依法行政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和奖励;对贯彻《纲要》和本规划不力的,予以通报,责令整改,并追究有关人员相应的责任。
4、加强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对法制工作领导,各县(市)局要逐步配备专职法制工作人员,使法制工作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与全系统推进依法行政任务相适应。加大对法制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为法制机构工作的开展创造必要的条件,充分发挥法制机构在依法行政方面的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作用。
第二篇: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精神,进一步推进食品药品监管系统依法行政进程,xiexiebang.com,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xiexiebang.com根据国家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意见》和市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结合本系统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监管理念,把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作为中心任务,忠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为切实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促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优化发展环境、构建和谐保定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2、总体目标。经过五年坚持不懈的不懈努力,全市食药监系统依法行政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十年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转变职能,履行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基本到位。
——科学民主的行政决策机制基本形成,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符合法定权限和程序,各项监管制度更加完善,符合监管工作需要,符合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
——食品药品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得到全面、正确的实施,食品药品监管更加公平、公正,食品药品市场秩序得到有效维护。
——责权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机制基本健全,执法责任制得到全面推行,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逐步完善,监督效能明显提高,违法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护。
——执法队伍依法行政的意识不断强化,素质明显提高,能力明显增强,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处理和解决食品药品监管领域各种矛盾,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氛围基本形成。
3、基本要求。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做到行政管理依据法定、程序法定;行政管理必要、适当、公平、公正;提高行政管理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使行政权力的行使与承担的法律责任相挂钩。
二、工作任务及具体要求
(一)完善监管体制,不断增强履行职责能力
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继续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做好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不断完善监管体制,探索履行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对重大安全事故的查处”职能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方法。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进一步改进和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服务意识,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环境。依法履行食品药品监管职能,保证市场监管的公正性和有效性,促进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2、合理划分市、县两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职责和权限。以法律、法规为依据,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合理划分和依法规范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做到职责明确、责权一致、运行高效,建立统一协调、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科学合理设置内设机构、配备人员编制。加强机关内设机构之间工作关系的协调配合。
3、建立和完善食品药品行政执法的财政保障机制。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支持,加大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经费投入,加强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预算管理,统筹安排和规范使用财政资金,提高使用效益。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按照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执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及其各内设机构不得设立任何形式的“小金库”。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必须全部上缴财政,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和私分。加强财务制度建设,规范财务管理,提高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业务素质。
4、改革行政监管方式,规范行政许可行为。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规范行政许可行为,改革行政许可方式。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设立行政许可项目,不得在上位法规定之外增设其他许可条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法履行告知义务,按照法定期限办结许可事项,维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
5、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公开。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事项外,及时公开政务信息,增加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建好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监管网站,扩大电子政务功能,建立和完善基础数据库,尽快做到食品药品监管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规范政务信息发布行为,拓宽政务信息公开渠道,采取公告、上网、登报、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各种形式,加大政务信息公开的力度。对于公开的政务信息,公众有权查阅,并为公众查阅政务信息提供便利条件。
(二)实行依法、科学和民主决策,不断提高行政决策水平
6、建立健全科学民主行政决策机制。完善行政决策内部规则,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加强行政决策前的调查研究工作,广泛征集各方意见。建立专家咨询和法律顾问制度,实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部门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各职能部门要做好决策前的基础性工作,政策法规部门要发挥好参谋、助手、法律顾问作用,办公室要把好程序关,并做好综合协调工作。建立健全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定期对决策的社会效果和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反馈,并适时调整和完善有关决策。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实现决策权与决策责任相统一。
7、建立食品药品监管重大决策听证、论证制度。对一般性工作事项和重大决策事项进行合理界定。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行政决策的事项、依据、程序和结果要公开。重大行政决策要进行合法性论证。对于专业性较强的重大决策事项,要事先组织专家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对于社会涉及面广、影响较大、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项,要向社会公布,公开组织听证会、论证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
(三)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提高制度建设质量
8、进一步完善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地方特色,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原则,严格规范行政权力,维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制定规范性文件实行制定者、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学者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公开征求意见制度、听证制度,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尊重大多数人的意愿,逐步建立和完善充分集中民智、反映民意的工作机制,确保规范性文件的质量。
9、建立规范性文件的定期清理制度和备案审查制度。加强对已颁布实施的规范性文件进行跟踪、分析和评估,对实际情况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或者上位法内容已经作出重大调整的,要及时进行清理,并依照法定程序对相关内容进行修改或者予以废止。健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改进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方式,逐步建立对下级部门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制度,实行事前审查与事后备案相结合。建立依法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提出异议的处理机制和办法。
(四)加快行政程序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10、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树立和增强依法行政的观念,加强相互间的协调配合,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权限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要按照合法、合理、程序正当等原则,建立和完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等行政程序制度。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检查,纠正重收费、轻管理,重处罚、轻教育,重许可、轻监督,重权力、轻义务的不良倾向。严肃查处以收代罚、以罚代刑,或者只收费不管理、只罚款不纠正,甚至乱收费、乱罚款的违法行为。坚决杜绝超越职权、滥用职权、随意处罚的违法行为。做出重大具体行政行为,要经法制机构审核后集体讨论决定。
11、健全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建立健全有关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复议以及其他具体行政行为的案卷评查制度。对相对人的基本情况、在执法活动中实施的各种检查工作记录、证据材料和相关的执法文书要及时进行立卷归档。对执法案卷建立定期评查机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纠正,以此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
12、严格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制度。按照《河北省行政执法证件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证件管理办法》和《河北省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规定》,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证件管理、培训考核制度,从事行政执法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取得执法资格并持证上岗、亮证执法。
(五)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13、建立和完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机制。进一步完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规范和指导应急处理工作,督促和协调各相关部门责任落实,高效组织救援工作,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对食品安全事故实行分级管理,责任落实,建立应急指挥、管理、专家咨询机构,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迅速反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控制事故发展。坚持群防群控,加强日常监测,建立食品安全预警系统。
14、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完善监测网络系统。完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相关配套制度,建立有效运转的工作机制。制定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应急预案,依法管理,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价、早控制,最大限度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危害后果。在地方政府领导和指挥下,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组织实施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应急预案,并制定本地区实施办法,加强应急处理人员培训和演练,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制定并实施相关技术规范,实现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分析评价及预警的科学化、规范化。加强不良反应监测专业技术队伍和专家队伍建设。建立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报告责任制度,严格相关单位的责任,提高不良反应报告质量。开展宣传培训,提高管理部门、专业人员以及公众对不良反应报告、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认知程度。
15、建立医疗用医学专用药品、精神药品流弊和滥用突发事件快速处理机制。依法加强对特殊药品的监管,建立特殊药品监控信息网络,对特殊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各个环节进行跟踪和监控。建立健全地方各级药物滥用监测网络,提高监测网络信
息采集和反馈能力。尽快建立医疗用医学专用药品、精神药品流弊和滥用突发事件快速处理、报送制度,有效预防医疗用医学专用药品、精神药品滥用的措施,最大限度减少药物滥用对社会的危害。
16、建立健全重大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案件督查督办制度。落实群众举报处理工作责任制,完善举报处理工作规则,对群众通过各种途径的举报必须做到有登记、有处理、有结果、有记录,对于真实署名的举报要及时反馈,对于上级交办的案件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办结。拓宽举报渠道,建立全系统统一的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案件举报电话。实行假劣药品举报奖励制度。建立药品违法案件协查制度,增强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之间协作能力,有效解决管辖争议,提高办案效率。建立假劣药品信息通报制度,防范假劣药品、医疗器械蔓延而危及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
(六)依法加强技术体系建设,提高科学监管能力
17、强化药品技术检验机构建设。鼓励和支持药品检验机构拓展检验范围。争取各级政府财政支持,加大技术设施和检验仪器的资金投入,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建立健全药品检验机构质量保证体系,保证检验检测结论的科学公正,对检验检测过程和结论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失职渎职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相应责任。
18、建立和完善药品、医疗器械质量认证体系。依法监督实施药品gmp、gsp认证,强化属地监管责任,加强对认证后跟踪检查和日常监督。积极稳妥地实施gap、glp认证检查和药物临床试验资格认证。加快医疗器械生产质量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认证管理制度,严格认证标准、严肃认证纪律,规范认证行为,加强对各类认证检查员的培训教育和监督管理。
(七)完善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
19、自觉接受外部监督。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接受执法检查和工作质询,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虚心听取政协的意见建议。接受法院通过诉讼程序对行政机关实施的司法监督,对法院依法受理的行政案件,积极出庭应诉。对法院依法作出的生效判决和裁定,依法履行。认真贯彻信访条例,健全信访处理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推进信访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立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制度,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正确对待新闻舆论监督,建立快速反应和反馈机制,及时纠正错误和不当行为。自觉接受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的监督,积极履行监督决定,对监督决定有不同意见的,应当通过合法途径反映情况,解决问题;拒不执行监督决定的,依法追究有关部门和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
20、进一步完善行政复议工作。健全行政复议案件受理、调查取证、证据适用、立卷归档等方面的规则和程序,积极探索提高行政复议工作质量的新方式、新举措,充分发挥行政复议的层级监督作用。对经复议后撤销或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的,督促被申请人及时整改和反馈,达到纠正错误,改进工作的目的。加强行政复议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行政复议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21、创新层级监督新机制,强化对下级部门行政行为的监督。建立健全经常性的监督制度,积极探索层级监督的新方式,加强对下级行政行为的监督。建立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制度,便于监督和纠正下级不当或违法的行政行为。建立并实行执法监督建议制度,加大系统内部层级的执法监督力度。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并纳入日常化、制度化的管理,确定目标,明确检查内容和方式。将执法监督检查情况予以公开通报,执法检查结果作为评选先进和获得奖励的重要依据。建立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案件统计报告制度,推进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八)增强依法行政观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22、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实行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带头学习和掌握宪法、法律和法规的规定,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每年至少举办1期以上法制讲座。逐步建立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经考试合格的方可任职,把是否认真学法、真正懂法、准确用法、自觉守法作为选拔干部、考核政绩的重要标准,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23、加强执法人员的法制培训和教育管理,提高执法人员素质。采取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以自学为主的方式,组织执法人员学习通用法律和食品药品专门法律知识。把依法行政知识列入资格考试、初任培训、任职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的重要内容。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切实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每年至少接受40学时的法律知识培训,每3年至少接受一次依法行政知识培训。
24、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和依法行政考核制度。积极建立以执法有依据、行为有规范、权力有制约、过程有监控、违法有追究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体系。针对各类具体行政行为的执法程序和执法岗位,制定有可操作性的执法规则。建立健全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对于执法中出现的违法或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及时予以纠正,对导致错误执法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有关人员,严肃依法依纪追究责任。建立和完善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考核制度,将是否依法履行职责,作为对执法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考核与干部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
25、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法制宣传工作。以“五五”普法为契机,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对外宣传工作,组织形式多样、内容生动的普法活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宣传栏等传播媒体,向社会大力宣传食品药品方面的法律法规及规章的有关内容。要深入农村,深入基层,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切实增强行政相对人的知法、守法观念和自律意识。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做好食品药品法律法规的咨询服务
第三篇:高新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
高新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
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指导意见‣(新政发„2005‟124号)和乌鲁木齐人民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乌政发„2006‟27号),特制定高新区依法行政五年规划。
一、工作任务及责任分工
(一)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国家、自治区和乌鲁木齐市有关规定,依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机构改革,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科学划分和规范各级行政机关的职能和权限,科学、合理设置政府机构、核定人员编制,逐步推进政府职能、机构和编制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加强行政协调和沟通,建立和完善不同行政职能协调配合、相互制约的机制,促进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办公室、组织人事劳动局)
2、完善市场监管体系,规范市场秩序。负责各类市场监管的职能部门,要在依法行使职权同时,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设立政策法规咨询服务机构,建立市场监管监督机制,保证市场监管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研究进一步转变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方式,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变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发展发展局、规划房产局、建设环保局、工商局)
3、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个人的关系,研究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实行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与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能分开的具体措施,加强对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的引导和规范。(监察审计局、产业发展局、组织人事劳动局、财政局)
4、完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形成以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基本形成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政府监控指导的企业工资分配新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稳步提高职工工资收入水平;基本形成新型劳动关系调整体制,保持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进一步完善劳动保障制度,进一步提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依法行政水平,实现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的信息化。(组织人事劳动局、综治办、财政局和产业发展局)
5、完善预警、应急措施和机制,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按照“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依法管理,快速反应;完善体系,提高能力;改善条件,保障运行”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自然灾害、安全生产及社会治安等方面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高新区办公室、产业发展局、综治办)
6、加快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集中统一的公共财政体制,实现规范的部门预算。(财政局、产业发展局)
7、进一步规范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财政局、产业发展局)
8、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减少行政许可项目,规范行政许可行为,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在办公场所公示。(办公室、监察审计局及有关部门)
9、严格执行招投标监督管理制度。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市场公开交易、交易规范运作、运作统一监管”的要求,规范各类招投标行为,努力降低交易成本。(产业发展局、监察审计局、财政局)
10、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和运用,加快推进数字园区建设。建立起资源共享的比较完备的电子信息资料库。(办公室)
11、继续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完善政务公开制度,规范政务公开内容,创新政务公开载体,加强政务公开监督,使政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监察审计局、办公室)
(二)提高制度建设质量
1、围绕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按照“条件成熟、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制定高新区规范性文件(含政策措施,下同),做到规范性文件制定与改革决策相统一,与改革进程相适应。(办公室与各实施主体)
2、推行和完善听证会、论证会、座谈会、公示征求意见等制度,确保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的民主化、科学化。(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实施)
3、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方便公众获取、查阅公开的信息。(办公室)
4、建立健全规范性文件的修改和废止工作制度,以及规范性文件的定期清理和定期评价制度。(办公室)
(三)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1、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重点建立和完善政府内部决策规则、决策程序、决策跟踪反馈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实现决策权与决策责任相统一。(办公室牵头,监察审计局配合)
2、提高政府科学决策水平。成立综合的或分类的专家决策咨询组织,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事项以及专业性较强的决策事项,要事先组织专业机构或专家进行必要性、可行性论证;涉及人民群众和公共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要通过举行座谈会、听证会或者媒体公开征求意见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办公室牵头,监察审计局、产业发展局参与)
(四)理顺行政执法体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1、研究健全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理顺行政执法体制,完善相关执法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行政执法机关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组织人事劳动局、财政局、监察审计局、办公室)
2、建立健全有关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复议等行政执法案卷,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有关检查记录、证据材料和执法文书进行立卷归档。(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参与)
3、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制度。行政执法由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非行政机关的组织未经法律、法规授权或者行政机关的合法委托不得行使行政执法权;清理、确认并向社会公布行政执法主体;实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制度,没有取得执法资格的不得从事行政执法工作。实行行政执法主体和执法人员年审注册公示制度。(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参与)
4、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依法界定执法职责,科学设定执法岗位,规范执法程序,建立健全评议考核制度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探索建立行政执法绩效评估、奖惩机制和办法。(办公室、监察审计局、组织人事劳动局)
(五)探索高效、便捷和成本低廉的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
1、积极探索解决民事纠纷的新机制。完善人民调解相关制度,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健全人民调解的组织网络,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强化人民调解组织调处民间纠纷和矛盾排查调处功能,妥善把民事纠纷化解在基层。(综治办、信访办)
2、完善信访工作制度,切实解决人民群众通过信访举报、反映的正当问题,保障信访人、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对依法应当通过行政复议、仲裁、诉讼等法定途径解决的信访事项,应当告知信访人、举报人申请行政复议、仲裁、提起诉讼;对不能通过法定途径解决的,应当在法定时限内作出书面信访决定,并告知救济途径,维护良好的信访秩序。(信访办组织各行政机关实施)
(六)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强化行政行为的监督
1、完善对规范性文件的监督制度和机制。做到有件必审、有审必备、有错必纠。建立依法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规范性文件提出异议的处理机制和办法。(办公室)
2、认真贯彻行政复议法,完善有关行政复议程序和工作制度,加强行政复议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行政复议工作人员素质,做好行政复议工作。(组织人事劳动局、办公室)
3、完善并严格执行行政赔偿制度。建立健全行政赔偿制度,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财政局、监察审计局、办公室负责)
4、探索拓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行为实施监督的渠道,完善监督机制,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实施监督创造条件。完善和方便群众对违法行政行为投诉举报制度。研究建立对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并依法作出处理的工作机制。(监察审计局、办公室)
(七)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
1、建立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和定期或不定期对领导干部进行依法行政知识培训。探索建立对领导干部任职前实行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办公室)
2、建立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法制度,强化对行政工作人员综合法律知识及专业法律知识培训。(组织人事劳动局、办公室)
3、建立和完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情况考核制度,制定具体的措施和办法,把依法行政情况作为考核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重要内容。(组织人事劳动局、办公室)
4、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普法和法制宣传,增强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观念和意识,积极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维护自身权益,逐步形成与建设法治政府相适应的良好社会氛围。(综治办、办公室)
(八)完善措施,切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1、研究建立对行政机关贯彻•纲要‣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度。对贯彻落实•纲要‣不力的,要严肃纪律,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办公室、监察审计局)
2、研究制定高新区向上级政府报告推进依法行政情况的具体办法。(办公室)
3、研究切实加强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确保充分发挥政府法制机构作为依法行政方面的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的作用,并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办公室、财政局)
二、实施步骤和工作方法
本规划从2004年开始实施,到2008年结束。分以下四个阶段进行:
(一)启动阶段(2004-2005年)。重点学习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及配套文件,理清思路,宣传发动,培训骨干。
(二)推进阶段(2006-2008年)。建立依法行政工作组织机构,制定五年规划及工作安排。把规划规定的各项任务进行分解,提出工作进度,明确各项配套措施和具体办法,做到工作任务、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三落实”。牵头部门和单位要按照本规划切实担负起统筹协调的责任,明确工作进度,坚持重大问题主动协商、共同研究,充分调动有关方面的积极性;其他责任单位要主动配合,积极参与,共同完成好所承担的任务。
(三)检查阶段(2005年至2008年)。采取分检查和全面总结验收的方式进行。通过检查总结,对依法行政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2008年要在总结前五年依法行政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第二个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
主题词:法制
规划
通知
抄送: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高新区办公室 2006年六月十日印发
共印20份
第四篇:庆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第二个五年规划
庆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落实《甘肃省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第二个五年规划》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全面落实依法行政基本方略,扎实推进局机关依法行政工作,根据《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第二个五年规划》要求,结合我局实施依法行政第一个五年规划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优化行政决策机制,推进行政决策法治化。
(一)健全行政决策机制。完善议事规则,制定《庆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重大决策程序规则》,完善内部决策规则,明确重大行政决策的具体范围和标准,健全公开听取意见、专家咨询论证、听证等保证公民有序参与行政决策的制度,形成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行政决策机制,做到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使人民群众的要求、意愿得到反映。(人秘科负责落实)
(二)完善行政决策程序。市局成立专家决策咨询组织,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的重大决策以及专业性较强的决策事项,要事先组织专业机构或专家进行必要性、可行性的论证、听证。涉及人民群众和公共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应当通过有效方式向社会公布,广泛征求意见。进一步完善党组会议、局长办公会议、局务会务“三会”议题预告制度,强化决策过程中的合法、合理和科学性论证,如需作出变更或撤销,必须经过集体讨论。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行政决策事项、依据和结果都要公开,公众有权查阅。(人秘科负责落实)
(三)落实行政决策责任。制定和完善《庆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决策监督制度》,明确监督主体、监督内容、监督对象、监督程序和监督方式;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加强监督,对决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反馈,适时调整和完善有关决策,健全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实现权力和责任相统一。(纪检监察室牵头,有关科室参与)
(四)完善制度监管机制。加强规范性文件监管。按照《甘肃省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备案审查制度,做到有件必备,使规范性文件报备率达到100%。探索建立规范性文件施行后评估制度。规范性文件公布施行后,制定科室和实施科室要及时收集分析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实施情况进行评估。2012年建立规范性文件后评估制度。制定发布规范性文件要明确5年有效期,有效期届满的前6个月内要进行评估,需要继续施行的,按制定程序重新办理。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每2年对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并向社会公布继续有效和废止的规范性文件目录。未列入继续有效文件目录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人秘科、法规监督科分工负责审查把关和报备,有关科室(单位)配合做好审查、修改)
二、提高行政服务质量,推进行政服务法治化。
(五)改革行政管理方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细化法定程序,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建立健全保健食品、化妆品、餐饮服务的行政审批程序。继续规范行政审批服务大厅运行,完善“一站受理、并联审批、过程监督、责任追究”的工作机制。行政许可受理审批实行网络审批,提高办事效率。并在线接受分管领导、审批领导、纪检监察室、法规监督科实时监督。在受理大厅设立专门投诉举报接待人员及举报箱,接受投诉举报和来信来访。(政务受理室、药品市场监督科、医疗器械科、食品监管科和执法直属单位分工负责,纪检监察室、人秘科、法规监督科配合)
(六)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按照《庆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公开方案》,健全新闻发布制度,设立新闻发言人,建立健全《政务公开档案》,公开完善市局网站,定时对网站进行更新,保证该公开的信息全部在市局网站公开。对公众关注的应主动公开重大政府信息,应当依法、准确、及时公布。对以申请公开的内容应当指定专人办理,限时提交申请人。要制订《庆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对突发事件信息发布预案》,掌握信息发布的主动权,确保紧急情况下信息的准确发布和对舆论的正确引导。定期对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考核、评议。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扩大网上办公的范围,实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人秘科负责,有关科室(直属单位)配合)
三、强化行政执法责任,推进行政管理法治化。
(七)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按照《甘肃省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办法》,依法界定执法职责,科学设定执法岗位,规范执法程序,落实执法责任。健全行政决定告知行政相对人的陈述权、申辩权、听证权、救济权等制度,实行调查、审核、听证、决定相分离,切实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广泛听取公众的意见,完善评议考核、执法过错、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积极探索行政执法绩效评估和奖惩的有效办法,逐步形成分工明确、责任明晰、考核科学、评价公正的行政执法责任体系。(各执法科室(直属单位)负责具体许可、监督、办案过程的执法责任落实,法规监督科、纪检监察室负责监督落实,人秘科负责设定执法岗位、明确执法职责)
(八)推行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建立健全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等行政执法案卷管理制度,检查记录、证据材料、执法文书应当立卷归档;完善行政执法案卷的评查规则,对案卷内容的完整性、证据的充分性、法律适用的正确性、裁量的合理性、程序的正当性、案卷的整洁性、文书的规范性进行全面评查。从2010年起,各行政执法科室(直属单位)都要推行案卷评查制度,做到每案必查,确保实现案卷评查工作的制度化。(各执法科室(直属单位)负责一二级评查,法规监督科负责三级评查)
(九)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认真落实省局《药品监督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实施标准》,并参照做好医疗器械、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督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工作。在案件调查终结报告和案件合议合议时必须提出自由裁量依据,法规监督科应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从2011年起,要全面推行“说理性行政处罚决定书”对不符合说理要求的处罚决定文审批领导应不予批准。(各执法科室(直属单位)负责落实,法规监督科监督。)
(十)加强行政执法资格管理。继续坚持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清理、确认和公布制度,及时在网站或新闻媒体上公开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人员、执法监督人员的信息,自觉接受社会对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未经确认和公布的,不得实施行政执法活动。(人秘科负责在网站公布执法主体和执法人员名单,法规监督科负责提供公布资料)
四、建立高效便捷行政救济机制,推进行政救济法治化。
(十一)健全预警和应急机制。建立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制度,健全食品、化妆品、药品、医疗器械重大安全事件的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完善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风险的总体预案和各类专项预案,明确应急决策的事项范围、启动机制、程序、时限和公布形式,依法强化应急管理,切实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应急能力。(药品市场监督科负责药品安全应急预案制定和实施,医疗器械科负责医疗器械应急预案制定和实施,食品监督科负责食品(含保健食品、化妆品)应急预案制定和实施,人秘科牵头具体组织实施)
(十二)加强行政复议工作。进一步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完善便民措施,提高行政复议效率,确保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复议申请受理率达到100%;完善行政复议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健全行政复议机构,推行行政复议人员资格制度,加强行政复议能力建设。改进行政复议审理方式,依法公正地作出行政复议决定。要认真履行行政复议决定,提高行政复议决定的执行力。(法规监督科牵头,各执法科室及直属单位根据案件属性参与组织实施)
(十三)严格执行行政赔偿和补偿制度。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相对人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予以行政赔偿。对受害人提起赔偿请求的,要依法认真履行赔偿义务,重点关注变更行政许可决定等方面的补偿事项,依法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行政赔偿和补偿决定,应按规定报送政府法制机构备案。行政赔偿费用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法规监督科牵头,人秘科配合,有关执法科室及直属单位参与实施)
(十四)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和解决,不断改进工作。按照省政府、省高院《关于完善行政复议应诉与行政审判工作联系制度的意见》,积极应诉行政诉讼案件。(人秘科负责政协、人大和媒体监督的组织实施、评议、报告工作事项,各执法科室和直属执法单位负责市场监督的配合及执法情况的汇总报告,法规监督科牵头有关案件办理单位负责行政应诉的准备及法庭应诉)
(十五)强化行政执法监督。认真执行《甘肃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实行重大具体行政行为的备案审查,及时发现并纠正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对每年至少开展两次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行政执法中不作为、乱作为问题。执法监督同行政目标管理挂钩,发生行政败诉案件或失职渎职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年终考核不得评为先进单位。执法责任制落实不好,执法质量在市局和省市执法检查中受到批评的,要酌情扣减年终目标管理考核分数。要健全行政投诉处理制度,畅通投诉渠道,加强对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检查,确保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投诉事项按时受理率达到100%,按时办结率达到90%以上。实现行政权力与责任紧密挂钩、与行政权力主体利益彻底脱钩。(法规监督科、纪检监察室分工负责,各执法科室直属执法单位配合)
六、加强技术体系建设,推进技术支撑法治化。
(十六)强化药品、医疗器械、食品、化妆品技术检验机构建设。加强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机构建设,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分阶段重点建设和装备各级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机构。争取各级政府财政支持,加大技术设施和检验仪器的资金投入,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建立健全药品、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检验机构质量保证体系,保证检验检测结果的科学准确。(人秘科牵头,各执法科室分工负责)
(十七)建立和完善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质量认证体系。依法监督实施药品、保健食品GMP和药品GSP认证,强化属地监管责任,加强对认证后跟踪检查和日常监督。加快医疗器械生产质量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认证管理制度,严格认证标准、严肃认证纪律,规范认证行为,加强对各类认证检查员的培训教育和监督管理。(药品市场监督科、食品监管科、医疗器械科分工负责)
七、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快政府自身建设法治化。
(十八)坚持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完善领导干部集中学法制度,制定学法计划,落实每季度一次的法制讲座制度,加大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培训和测试力度。2011年前全面落实党组会议和局务会议学法制度,干部晋升之前必须法治理论考试合格,切实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观念,更好地运用法律手段做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法规监督科、人秘科分工负责落实)
(十九)坚持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法制度。强化行政执法人员培训考核。每年要为职工购置必要学法教材、专业法规书籍和音像材料,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对从事行政执法的公务员,要进行通用法律知识和专业法律知识的培训学习,通用法律知识每5年轮训1次,专业法律知识每年轮训1次,考试合格方可从事执法工作。(人秘科负责法规培训书籍资料购买及培训场所、设备提供,法规监督科负责约请教师、实施培训、考试命题、阅卷、学法笔记检查)
(二十)坚持法制宣传教育制度。认真实施《甘肃省法制宣传条例》,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普法和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观念和意识,逐步形成与建设法治政府相适应的法制文化和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社会氛围,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每年大型法制宣传活动应在3次以上,从业人员法规培训率应在90%以上(人秘科负责后勤保障、人员组织,法规监督科负责宣传材料编印及协助组织,有关执法科室和直属单位具体参与)
(二十一)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严格实行行政首长第一责任人制度,健全组织领导和监督协调机制,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每年要将依法行政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法规监督科、人秘科分工负责,有关执法科室直属执法单位配合)
(二十二)有计划、分阶段组织实施。本规划分3个阶段实施:2010年至2012上半年年为全面实施阶段,主要按照规划,狠抓落实,比照甘肃省依法行政考评标准,查遗补漏;2012年开展内部验收;2013年为验收阶段,进行检查和验收;2014年为深化提高阶段,巩固依法行政工作成果,法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各县局、市局各科室、各直属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能,结合各自实际,制定落实本规划的具体办法和配套措施,确定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依法行政,将本规划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法规监督科牵头,有关科室单位根据1-22项的具体分工各负其责,抓好落实)
(二十三)严格考核和奖惩。把依法行政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与奖励惩处、干部任免挂钩。大力培育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严格按照《甘肃省依法行政考核标准》和《庆阳市依法行政考核细则》,加强督促检查和考核。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工作情况开展群众评议和专项评价。(法规监督科、人秘科分工负责,各执法科室、各直属执法单位配合)
二〇一〇年九月六日
第五篇:攀枝花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第二个五年规划
攀枝花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第二个五年规划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和省政府《四川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第二个五年规划》(川府发〔2010〕5号),认真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我市依法行政工作,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以贯彻落实《纲要》和《决定》为主线,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大力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效能,切实维护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为纵深推进“四个倾力打造”,建设实力更强、魅力更足、活力更盛、和谐度更高的攀枝花创造更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主要目标
(一)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政府职能进一步到位,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建立。
(二)建立健全科学、民主、依法的行政决策机制和制度,政府信息公开实现法定化,确保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落实。
(三)制定规范性文件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规范性文件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进一步得到完善,维护法制统一和尊严。
(四)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基本建立,行政执法文明规范,行政执法责任制得到落实,违法行政行为明显减少。
(五)行政监督制度和行政过错问责制度进一步完善,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政府层级监督明显增强,行政监督效能明显提高。
(六)政府依法应对突发公共危机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抵御和抗击各种风险,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明显增强。
(七)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依法维权的意识明显增强,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到2015年,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
三、工作任务、责任分工
(一)建立健全学法制度
1、建立健全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每年通过政府常务会议学法、专题法制讲座等不少于12次。(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市司法局、市政府政府法制局等有关部门参与)
2、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法制度。各级行政学院每年至少要举办1期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专题研讨班,举办的其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培训班要将依法行政知识纳入教学内容。(市人事局牵头,市行政学院等有关部门参与)
3、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制度。市政府法制局定期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参加依法行政通用法律知识培训,政府各部门组织本部门行政执法人员参加专业法律知识轮训。行政执法人员每年参加法律知识培训的时间不少于5天。新法律、法规、规章公布后、施行前,负责实施的政府部门要组织本部门行政执法人员专题培训并进行考核。(市政府法制局牵头,市政府各部门参与)
4、普法宣传工作要制度化、经常化。把《纲要》、《决定》列入普法范围。大力推进法律、法规、规章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政府网站设置法制宣传的专题栏目,不断更新宣传内容,培育广大公民社会主义法制观念,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市司法局牵头,有关部门参与)
(二)完善行政决策机制
1、建立重大行政决策听取意见制度。要建立健全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制定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政策,要运用互联网、平面媒体和民主恳谈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对涉及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以及专业性较强的决策事项,在决策前要组织专家咨询论证。(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市政府法制局等有关部门参与)
2、建立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制度。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听证以及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事项,纳入听证范围,并按法定程序开展听证(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物价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和建设局、市商务局、市监察局、市政府法制局等相关单位参与)
3、建立重大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审查制度。政府及其部门做出重大行政决策前要交由法制机构或者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做出决策。(市政府法制局牵头,市政府办公室和有关部门参与)
4、建立重大行政决策实施后评估制度。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做出的重大行政决策实施后,要通过抽样检查、跟踪调查、评估等方式,及时发现并纠正决策存在的问题,减少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市政府法制局牵头,市政府办公室和有关部门参与)
5、建立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要坚决制止和纠正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的决策行为。对应当听证而未听证、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法的、未经集体讨论做出决策的,要依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十九条第(一)项的规定,对负有领导责任的公务员给予处分。对依法应当做出决策而不做出决策,玩忽职守、贻误工作的行为,要依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市监察局牵头,有关部门参与)
(三)加强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
1、建立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每隔两年要进行一次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或者相互抵触、依据缺失以及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规范性文件,要予以修改或者废止。清理后要向社会公布继续有效、废止和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未列入继续有效的文件目录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对适用阶段性任务的规范性文件应确定有效期。制定机关应当在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内进行评估,决定是否修订完善或者重新公布。(市政府法制局牵头,市政府办公室和有关部门参与)
2、建立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定期清理和有效期制度。规范性文件发布后,由各级政府法制机构按照备案程序进行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公布,并在政府公报、普遍发行的报刊和政府网站上公布。(市政府法制局牵头,市政府办公室和有关部门参与)
(四)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1、改革行政执法体制。要适当下移行政执法重心,减少行政执法层次。积极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力度,试点开展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在农业、交通运输、文化等领域试点开展综合行政执法。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争议协调机制,努力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缺位等问题。(市政府法制局、市编办牵头,有关部门参与)
2、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完善行政执法程序,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行政执法环节、步骤进行具体规范,切实做到流程清楚、要求具体、期限明确。要抓紧组织行政执法机关对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有裁量幅度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条款进行梳理,对行政裁量权予以细化,能够量化的予以量化,并将细化、量化的行政裁量标准予以公布、执行。要建立监督检查记录制度,完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征收或者征用等行政执法案卷的评查制度。(市政府法制局牵头,有关部门参与)
3、强化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健全民主评议制度,加强对行政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行使职权和履行法定义务情况的评议考核,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不依法履行职责或者违反法定权限和程序实施行政行为的,依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市政府法制局、市监察局牵头,有关部门参与)
4、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合法性审查制度,继续健全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建立行政执法人员档案,逐步建立行政执法人员信息化管理系统,对行政执法人员实施计分制,促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市政府法制局牵头,市政府各部门参与)
(五)完善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
1、切实加强行政调解工作。做好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之间的衔接协调,发挥“大调解”机制的作用。通过行政调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行政调解工作。要加强乡(镇)、街道基层行政调解工作的组织建设,做好行政调解员的培训。实行行政调解员持证上岗制度,提高调解工作的质量。(市政府法制局牵头,市政府各部门参与)
2、切实做好信访工作。建立健全信访工作考评、行政投诉(含信访)处理和信访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行《信访条例》(国务院令第431号),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程序,维护信访秩序,落实信访责任。建立信访反馈与政策研究联动机制,对信访工作中发现的带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应及时修订完善和调整相关政策。(市政府信访局牵头,市政府各部门参与)
3、加强仲裁工作。完善仲裁工作机制,加强仲裁规章制度建设,规范内部工作程序和监督机制。加强仲裁队伍建设,切实提高仲裁工作者的执业水平和业务能力,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办案质量,提升仲裁的社会公信力,充分发挥攀枝花仲裁委员会以及劳动、人事仲裁工作在及时有效地化解社会争议与纠纷方面的作用。(市政府法制局牵头,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人事局参与)
(六)强化对行政行为监督
1、加强行政复议工作。认真履行行政复议法定职责,做到依法受理行政复议案件、依法作出行政复议决定。改进行政复议审理方式,综合运用书面审查、实地调查、听证、和解、调解等手段办案,试行行政复议简易程序,落实行政复议听证制度,健全行政复议和解、调解机制,探索建立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要按照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健全各级行政复议机构,充实行政复议工作人员,行政复议机构审理行政复议案件,应当由2名以上行政复议人员参加。(市政府法制局牵头,市政府各部门参与)
2、完善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市县政府发布规范性文件后,应当自发布之日起15日内报上一级政府备案;市县政府部门发布规范性文件后,应当自发布之日起15日内报本级政府备案。备案机关对报备的规范性文件要严格审查,发现与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方针政策相抵触或者超越法定权限、违反制定程序的,要坚决予以纠正。建立受理、处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审查规范性文件建议的制度,认真接受群众监督。(市政府法制局牵头,市政府各部门参与)
3、认真开展行政应诉工作。各级行政机关要认真做好行政应诉工作,鼓励、倡导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认真研究落实司法建议,自觉履行人民法院做出的判决和裁定。(市政府法制局牵头,市政府办公室、市监察局以及市政府各部门参与)
4、加强专门监督。加强行政监察,督促政府工作人员廉洁从政,保证政令畅通。重点围绕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城镇房屋拆迁、农村土地承包、产权交易、政府采购以及其他关系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大监察力度。加强审计监督,全面监督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合理情况。强化对政府投资管理、重点建设项目、国有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以及税收征管的审计监督,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任中审计制度,完善离任审计制度。(市监察局牵头,市审计局参与)
5、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的作用。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向其报告工作;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听取其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要完善群众举报投诉制度,拓宽群众监督渠道,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对行政行为实施监督的权利。要认真调查核实群众检举、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及时依法做出处理;对社会影响较大的问题,要及时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布。(市政府法制局牵头,市政府各部门参与)
(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1、继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依法合理界定职能。结合政府机构改革,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依法合理调整、确定政府部门职责范围,界定政府部门之间的权限,把相同或者相近的事项交由一个部门承担,避免或减少部门之间的职责交叉,确保政府机构科学合理设置,实现政府职责、机构和编制的法定化。继续深化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科学地划分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职能重点和管理权限,使各级政府依法履行职责,依法行使权力。(市编办牵头,有关部门参与)
2、建立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的机制。要加强对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指导、支持和帮助,充分保障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各项权利。严禁干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自治范围内的事情,不得要求群众自治组织承担依法应当由政府及其部门履行的职责。(市民政局牵头,有关部门参与)
3、加强应急体系机制建设。加快综合性应急队伍建设,坚持专业化与社会化结合,着力提高应急队伍的应急能力和社会参与程度。进一步完善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依法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建成全市各县(区)、各行业、各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健全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建设预警预报信息系统和专业化相结合的应急管理保障体系。(应急办牵头,有关部门参与)
4、健全依法行政财政保障体系。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构建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为目的的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完整规范、科学有效、公平合理、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非税收入预算管理。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罚没收入必须全额缴入国库,纳入预算管理。切实保障依法行政所需经费。严禁设立单位小金库,完善行政赔偿制度,积极探索建立行政赔偿程序中的听证、协商、和解制度。(市财政局牵头,市政府法制局等有关部门参与)
(八)健全完善政务服务体系
1、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完善行政审批监督制度。按照《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建立行政审批事项动态清理制度,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项目。行政审批项目按规定进入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严格规范审批行为,优化审批流程,保证按时办结。健全落实行政审批事项后续监管、过错问责等制度。推行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完善并联审批,创新审批服务方式,拓宽服务渠道,逐步推广网上查询、网上办理审批方式。(市监察局牵头,市政府法制局、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及市政府各部门参与)
2、完善基层便民服务网络和公共服务职能。县(区)、乡(镇)、村(社区)要健全便民服务中心,健全和落实限时办理、“一站式”服务、上门服务等制度。明确乡(镇)政府(含城市街道办事处)职责权限,工作流程要清楚具体、规范公开,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和公共服务意识,逐步建立统一、公开、公平、公正的现代公共服务体制,全面实现公共服务职能。(各县(区)人民政府)
3、深化政务信息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府上网工程的建设和运用,建立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业、群众信息沟通、协商平台机制。加快建立政府部门之间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和信息公开的社会评价制度。建立健全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的规则和程序,做好重大决策、财政预决算、重大投资建设项目、环境和生态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教育、医疗卫生、重大疫情、重大自然灾害以及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等公众关注的政府信息发布工作,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事项外,行政机关应当全部公开。涉及社会公共事务的政府会议主要内容应在会议结束后24小时内公开发布,主动公开的政府文件在印发后3个工作日内公开发布,公众关注的重大政府信息可在政府公众信息网上能够免费查阅、下载。建立健全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发布政务信息。(市政府办公室牵头,有关部门参与)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各县(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要对本地区、本部门的依法行政工作负总责,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担负起依法行政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加强领导,确保把依法行政的各项要求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县(区)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要精心制定落实市政府依法行政《二五规划》的具体办法和工作措施,认真抓好各项任务分解。要着重抓好基层的依法行政工作,明确提出对乡(镇)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落实责任。(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二)细化任务,分步实施。本规划按两个阶段实施。2010年至2013年为全面实施阶段,该阶段的具体任务以市政府每依法行政工作安排的方式予以明确;2014年为验收总结阶段,市政府在各县(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开展依法行政全面总结的基础上,按照相关要求和规定组织验收。
(三)坚持依法行政情况考核制度。上级行政机关应当定期对下级行政机关贯彻《纲要》、《决定》和本规划的情况进行考核检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要求的落实。要把依法行政考核纳入政府工作目标绩效管理,依法行政考核结果要与奖励惩处、干部任免挂钩。坚持开展创建法治政府活动,开展深化部门行政执法责任制示范活动,大力培育依法行政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要积极探索建立法治政府指标体系,对法治政府的总体目标进行明确和量化,增强依法行政考核指标的科学性。
(四)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建设。要健全各级政府法制机构,使政府法制机构的规格、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与其所承担的日趋繁重的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和备案审查、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行政执法争议协调、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案件办理、行政调解、依法行政指导和政府法制宣传、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等工作任务相适应,使各项工作都能够全面落实。在乡(镇)政府要配备专兼职的法制工作人员。各级法制机构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法制工作队伍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充分发挥法制机构在推进依法行政中的综合协调和建设法治政府方面的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