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质监系统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五年规划参考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在我市质监系统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台州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五年规划(—)》,结合本系统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指
导思想、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执政为民,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纲要》重要精神,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推进质量技术监督行政管理向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运行转变,促进我市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二)经过五年的努力,基本实现以下目标:
1、制定质量技术监督规范性文件等制度建设,符合宪法和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充分反映客观规律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2、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决策机制和制度基本形成。产品质量信息公布全面、准确、及时,社会公众能够有效参与决策。质量技术监督行政管理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便民、高效、诚信。
3、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得到全面实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的权益得到切实保护,违法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制裁。
4、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程序得到遵守,行政执法行为得到规范。质监部门履行法定职责,不仅遵守实体法规定,还严格遵守行政执法的程序法规定,特别是现场检查程序、行政许可程序、收费程序、处罚程序、复议程序以及行政应诉程序、行政赔偿程序、强制执行等程序,并使用国家规范的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文书。
5、质监部门所拥有的行政权力与所承担的责任紧密挂钩,与质监部门自身的利益彻底脱钩。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基本完善,层级监督明显加强,行政监督效能显著提高。
6、质监系统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观念明显提高,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氛围基本形成;依法行政的能力明显增强,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进行行政管理。
(三)基本要求: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依法行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切实转变行政管理理念和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和服务职能,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强化责任意识,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做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
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主要任务、工作措施和要求
(一)改进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提高制度建设质量
1、加强质量技术监督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地制定质量技术监督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度体系。在制定质量技术监督规范性文件等制度建设方面,要坚持为质量技术监督行政管理服务的方向,坚持质量技术监督法规体系的完整性与实施的可行性相统一的原则,注重规范性文件的可行性,切实提高质量技术监督制度建设的质量和实施效果。
2、改进制度建设的工作方法,增强各项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建立健全五项制度:一是质量技术监督规范性文件制定成本效益分析制度。提出质量技术监督规范性文件制定项目,要实行规范性文件制定项目的经济技术可行性论证;提出重大管理制度和政策方案,要深入分析成本和效益。二是专家咨询论证制度。提出规范性文件制定项目,要按照实现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要求,实行制度制定工作者、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学者三结合,从制度上保证听取法律专家和第一线质量技术监督管理人员的意见。三是公众参与制度。起草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草案,应采取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公众意见,必要时在政务网站和有关报刊上公布草案,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增强质量技术监督规范性文件制定项目、制定过程的公开性和透明度。积极探索建立对听取和采纳意见情况的说明制度,使质量技术监督规范性文件更加充分体现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四是质量技术监督规范性文件定期评估和定期清理制度。规范性文件及其确立的重大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制度实施之后,要实行实施效果的定期评估和规范性文件的定期清理,对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与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不一致或相抵触的,要及时按规定程序修改或者废止。五是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制度。各县(市、区)质监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要报送市级质监部门备案,市级质监部门要依法审查、纠正其中的违法或者不当
问题,确保政令畅通。
(二)改革质量技术监督行政管理方式,促进行政管理透明高效
1、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规范质量技术监督行政许可行为。要依法全面清理质量技术监督行政许可事项,取消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许可事项,并公布清理结果,杜绝违法设定和实施许可的行为。要规范行政许可工作程序,建立行政许可听证制度,按
照《台州市行政许可听证规定》的听证范围和有关程序、规范的听证法律文书格式,组织开展质量技术监督行政许可听证工作,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陈述权和申辩权。要优化质量技术监督行政许可工作程序,健全行政许可公示制度,积极推行电子政务建设,在政务网站公布行政许可事项、办事依据、程序、期限和文书表格等,方便申请人采取数据电文方式提出许可申请,逐步与相关政府部门实行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提高行政许可的公开性、透明度和办事效率。要建立相对固定的服务场所,实行一个窗口对外,方便群众办事。要建立健全质量技术监督行政许可监督检查制度,认真履行对许可对象实施有效监督的责任。
2、进一步推进质量技术监督政务公开。在领导体制上坚持党组(党委)统一领导,综合业务部门主抓,纪检监察部门组织协调。要扩大政务公开的内容。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公布办事内容、条件、程序和投诉渠道,告知当事人实施行政行为的依据、权限和程序,以及当事人的法定权利和应当履行的义务,要突出抓好收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特殊环节的公开。实行政务信息申请公开制度,对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利益密切相关,或者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其它质量技术监督行政管理政务信息,除依法不宜公开之外,均应向申请公开的单位或个人公开。公开的内容要做到合法、完整、规范、具体、统一和有效。在公开形式上,要建立部门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强和规范政务信息发布工作;采取建立政务公开网页、在办公场所建立政务公开栏,有条件的可设置电子屏幕、手触电脑终端、报刊专版等形式,推进政务公开制度化。在工作方法上,始终同反腐倡廉、行风建设相结合。在监督保障上,建立群众与社会参与的监督机制,确保公开内容真实有效。
3、建立产品质量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要加大信访工作力度,实施重点信访件挂牌督办和领导包案制度、重点信访件处理集体讨论和信息通报制度、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切实解决人民群众通过信访举报反映的问题。要充分发挥调解的作用,对依法应当由质监部门调处的产品质量纠纷,要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及时处理,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不能达成协议的,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救济权利和渠道。要积极探索解决产品质量纠纷的新机制。
(三)建立健全行政决策机制,提高行政决策水平
1、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决策机制。要牢固树立依法决策意识,不断增强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依法决策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界定的权限范围行使行政决策权,不得越权决策。要按照《纲要》的要求,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质监部门依法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并按照修改后的《国务院工作规则》的规定,修订本单位的工作规则,完善内部行政决策规则和决策程序,提高决策水平。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行政决策的事项、依据和结果要通过媒体对外公开,便于公众查阅。涉及全局性或者公众利益的重大质量技术监督决策事项,应当事先组织专家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利益的行政许可事项,可以通过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通过举行听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
2、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决策责任追究制度。要加强对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决策活动的监督,完善监督制度和机制,明确监督主体、监督内容、监督对象、监督程序和监督方式。对违法和不当进行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决策活动的,要依法追究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四)完善行政执法体制和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1、完善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体制。要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体制,进一步明确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权限,落实行政执法责任。要实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证件管理和培训考核制度,没有取得执法资格的人员不得从事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工作。
2、严格规范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工作程序。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对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基本程序的统一规范,建立健全质量技术监督稽查、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应诉、行政赔偿及行政强制等主要行政执法行为的程序性制度,规范行政执法文书。要按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实施行政行为。履行法定职责,不仅要遵守实体法规定,还要严格遵守行政执法的程序法规定,切实保障行政相对人和利害关系人依法享有的知情权、陈述权、申辩权和救济请求权,减少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的程序性错误。
(五)完善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加强行政执法监督
1、加强执法主体内部自我监督。要在执法工作中贯穿行政执法责任制“一条主线”,实现既要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又要提高行政效率“两个目标”,抓住立好法、学好法、用好法“三个环节”,做到执法主体、执法行为、执法程序和执法形式“四个合法”,确保执法的依据、责任、权限、手段和要求“五个明确”,全面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要进一步健全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直接影响行政相对人权益的行政执法环节的内部监督制度和制约机制,按照权力与责任挂钩、权力与利益脱钩的要求,实行违法行为调查与实施处罚分开、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收费“收支两条线”。要研究完善行政执法效果评估的指标体系,探索行之有效的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对行政执法作出客观、科学的评价。要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明确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不履行法定职责或者违法行使职权行为的责任,界定过错责任追究范围,规范过错责任追究程序,及时纠正错案,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要积极探索执法激励机制,逐步建立行政执法绩效评估和奖惩办法。
2、完善执法外部监督机制。各县级质监部门要实施人大、政协议(提)案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和报告制度,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要实施案件移送制度、行政诉讼案件应诉制度、国家赔偿制度,接受人民法院的司法监督。要实施规范性文件和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备案制度、行政执法情况统计报告制度、行政复议制度,加强系统内部的层级监督。尤其要强化行政复议制度。市级质监部门要全面、正确地履行复议法规定的职责,严格依法受理、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坚决纠正下级质监部门违法、明显不当的行政行为,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要实施政务公开制度、重大行政执法行为公示和听证制度、信访制度,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要实施重大产品质量情况通报制度、产品质量公报制度,接受社会舆论监督。
(六)深入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
1、加强内部普法教育力度。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制定严格科学的领导干部学法计划,通过理论中心组学习、法制讲座、法律培训、自学等多种形式,促使质监部门各级领导干部能够熟悉法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宪法、其他基本法律以及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和规章,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提高依法决策和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做到敢于执法、善于执法。实行领导干部学法考试考核制度,把领导干部学习、掌握法律知识的情况和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的实绩作为干部年终考核和提拔任用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作为一项重要制度,长期坚持下去。要加强公务员尤其是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建立健全公务员法律知识培训和年度考核制度,采取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以自学为主的方式,组织公务员学习通用法律知识和质量技术监督法律知识,学法时间每年不得少于40小时,并把学法培训情况与公务员的录用、年度考核、职务晋升、提拔任用等结合起来。深化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培训,行政执法人员必须参加公共法律知识和专业法律知识的学习培训,经考试合格,才能申领国家质检总局制发的行政执法证件,持证上岗执法。每年要分期分批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脱产培训,更新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提高执法技能和执法水平,脱产时间每年不少于一周。法制工作机构和执法机构要加强对依法行政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并把理论研究的成果及时应用到依法行政工作中,为依法行政的长远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工作水平。
2、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要运用多元化、人性化、互动化的方式深入宣传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要推进面向市县党政领导的质量技术监督普法教育工作,与市、县级党校合作开设质量技术监督行政管理课程,对市、县党政领导干部进行系统的质量技术监督法制教育。要结合产品质量日常监管进行普法宣传,特别要结合各项专项执法活动开展有声势的集中宣传,用以案说法,用事实教育行政相对人,并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质量技术监督政策法律知识培训,提高行政相对人的守法意识。继续推进对青少年学生的质量技术监督法制教育。加强对广大城镇居民、农村村民的质量技术监督法制宣传教育,引导社会公众自觉守法、依法维护自身的权益。要完善法制宣传平台,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与联系,充分运用报刊、杂志、电视、电台、网络等大众传播方式面向社会普及质量技术监督政策法律知识,进一步拓宽质量技术监督新闻传播渠道,构建立体的宣传网络;利用“3·15”、质量月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集中组织大型、公众参与性强的法制宣传活动,扩大社会覆盖面和影响力,增强宣传效果。为推进依法行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切实加强对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
(一)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要强化依法行政工作的组织领导。行政首长是推进依法行政的第一责任人,要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把依法行政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上日常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强规划和督导,对执法工作和执法监督中的重大问题亲自抓、负总责。要定期不定期对全面推进质量技术监督依法行政工作的情况,特别是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分析研究,采取得力措施予以解决。实行部门内设机构、直属单位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形成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组织、宣传、调研等项经费应列入财政预算,保证质量技术监督依法行政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切实加强质量技术监督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涉及面广、难度大、要求高,法制工作的专业性、技术性很强,需要一支政治强、作风硬、业务精的法制工作队伍,协助质监部门领导做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各项工作。县级质监部门要高度重视和加强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要设置机构配备人员专门负责法制工作,并为他们开展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要充分发挥法制机构在依法行政中的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作用,为行政决策、处理矛盾、解决难题出谋划策。法制机构的工作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以适应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需要。
(三)加强对依法行政的督促、检查和指导
县级质监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纲要》,在同级政府法制部门和市级质监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开展依法行政工作。要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确定的工作步骤,根据本规划,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依法行政的五年实施规划、年度工作计划,提出落实《纲要》的具体办法和配套措施,分阶段、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依法行政。县级质监部门推进依法行政的情况要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抄报市级质监部门。市级质监部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各县(市、区)质监部门贯彻落实《纲要》情况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底,市级质监部门将对本规划执行情况开展一次全面的检查和评价,对贯彻执行不力的,要严肃纪律,追究责任。
第二篇:**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要点
200*年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委对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坚持执政为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的方向,围绕建设山区经济强市构建和谐云浮总目标和积极实施“东渐西联、优内拓外、错位竞争、统筹并进”的发展战略,按照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云浮市2005年依法治市工作要点》的部署,着力规范政府决策机制,推进行政程序建设和制度建设,增强管理透明度、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进程。
一、认真贯彻法律和《纲要》精神,把《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切实落到实处。
1、深入开展宪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学习和宣传工作。法制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把法制宣传为重要任务,采取各种新闻媒体和途径进行各项法制宣传,营造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崇尚法律和依法办事的氛围。
2、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通知》要求和省政府贯彻实施意见和职责分工的通知精神,出台《云浮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工作规划》,把《纲要》和省政府实施意见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措施和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3、把坚持和实施依法行政作为塑造政府新形象的切入点和根本手段,按照《纲要》的要求及其职责分工,明确责任,建立健全行政机关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海量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领导体制,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的调查研究,组织协调、督促指导工作。
二、建立和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切实提高制度建设质量。
1、建立和完善政府议事规则,切实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行政能力。加强对行政决策的监督,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健全纠错改正机制,把权力运行置于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之下,保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2、建立健全公民参与、科学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民主化、科学化的行政决策等机制。进一步完善科学决策程序,并就政府重大行政行为、民事行为及其他法律事务,聘请各界法律专家采取论证、听证等方式,提供法律意见。充分发挥政府法制机构在依法行政中的职能作用。
3、创造条件把部门的规范性文件纳入同级政府法制机构审查范围,进一步规范各部门的抽象行政行为,提高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的效果。
三、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法律机制。
1、根据《行政许可法》规定的设定行政许可事项的条件要求和上级政府的指示精神,继续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凡不符合法律设定依据的行政许可事项一律取消;凡上级已经决定取消的事项,市、县应相应取消;凡省政府规章设定的临时性行政许可,实施一年期满未报省人大立法的,不再执行。同时,认真研究清理行政审批后的后续管理工作。
2、要继续完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
3、认真贯彻国务院《信访条例》(国务院令第431号),建立信访的长效机制,畅通信访渠道,坚持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信访工作考核制和责任追究制、行政机关负责人接待人民群众来访制度以及重大信访案件督办制度。切实、依法、合理解决信访反映的实际问题。
四、进一步改革行政执法体制,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和执法行为。
1、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各级行政机关严格履行法定职责,保护合法行为,查处违法行为,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利益和社会经济秩序,为建设山区经济强市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规范收费管理。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标准和依据进行公示,及时公布收费信息、增加收费透明度,进一步清除“三乱”。坚持实行政务公开和“收支两条线”制度,严格查禁部门违规增加收费和搭车收费以及变相搞“三乱”行为。
3、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综合执法试点方案》的要求,配合省政府统一部署的对文化、国土等综合执法试点工作,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4、推进党政机关开展网上服务。加快具有经济调控、市场监管等职能的相关部门的信息系统建设,依托市公众信息网站,为公众提供“一站式”多方面服务。
五、完善行政执法监督制度和机制,强化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
1、抓好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检查工作,对执法主体的执法绩效进行测评。行政执法绩效测评可采取实地调查、查阅执法案卷、现场评议、问卷测评等形式进行,并可与人大代表评议方式相结合,测评结果要向社会公布。
2、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继续完善有形建筑市场、国有资源要素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促进机关作风转变,推进全市依法行政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3、通过行政复议、行政执法监督等途径,加大对违法或不正当行政行为的纠正力度。加强审计、监察等专门监督。同时,自觉接受党委、人大、司法监督、社会团体和群众的外部监督。
六、健全学法机制,提高行政执法队伍素质。
1、进一步完善领导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学法机制,健全新任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知识培训制度,加大对公务员和行政执法人员学法用法考核制度,增强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观念,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2、研究切实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确保充分发挥政府法制机构在依法行政方面的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的作用,并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
第三篇:交通局依法行政工作五年规划
县 交 通 局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五年规划
实 施 方 案
为了全面推进交通局依法行政,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省市县人民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结合交通系统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执政为民,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提高行政管理效能,降低管理成本,创新管理方式,增强管理透明度,推进我县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和谐桓仁。
基本目标:经过五年的努力,使交通局职能实现基本转变,交通局的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基本建立,行政执法主体及其执法行为得到规范,行政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效机制基本形成,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基本形成,抵御和抗击各种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行政监督制度比较完 1
善,监督机制基本落实到位,监督力度明显加大,监督效能得到提高,全系统各级领导干部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明显增强,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明显提高,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氛围进一步形成。
二、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
(一)转变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切实转变职能,完善政务公开制度,贯彻行政许可法,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建立许可责任追究制度,对滥用职权乱许可的,要追究其行政责任。
(二)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实现行政决策程序化、民主化、法制化。
结合交通局实际,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保证各项决策切合实际、体现民意、合法有效。要完善行政决策程序,建立行政决策听证制度和听取意见制度。要建立健全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监督,定期对决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与反馈,并适时调整和完善有关决策,实现决策权力和决策责任相统一。
(三)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工作,提高制度建设质量。规范性文件的制定要符合我县和交通部门的实际,内容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切实解决问题,内在逻辑严密,语言规范、合法、准确。建立和完善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核、审查制度、广泛论证制度、公开发布制度、备
案审查制度和经常性清理制度。规范性文件发布后15日内必须报政府法制机构备案,对规范性文件应当做到有备必审、有错必纠,适时对已制定的规范文件进行修改和废止,切实解决法律规范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四)理顺行政执法体制,加快行政程序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行综合行政执法,减少行政执法层次,依法合理划分执法权限,形成上下部门之间合理分工、协调动作的执法新机制,逐步解决执法职能交叉、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扰民的问题。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清理、确认并向社会公告行政执法主体,实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证件管理和培训考核制度,保证系统内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坚决杜绝无证上岗和临时工执法现象。规范行政执法程序,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执法,认真贯彻《行政处罚法》和《行政许可法》等相关法律,把保证公民的陈述、申辩、听证、申请复议和提起诉讼等一系列权利作为健全行政执法程序工作的重点,落实市政府法制办制定的立案、结案领导审批制、两人以上办案制、合法性审查制、办案公开制、告知诉权制、公开听证制等制度,力争2008年全系统依法办案率达到99%以上。健全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实行一案一评,将评查结果纳入年终考核内容。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要将执法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执法人员的身上,确立行之有效的评议考核制度,力争2008年建立行政执法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实行行政效能监察,对行政执法作出客观、科学的评价,不断提高行政执法的质量,发挥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在规范行政执法中的重要作用。
(五)健全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加强执法部门的内部层级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等专门监督,认真贯彻《行政复议法》,加强行政复议机构建设,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和票款分离制度,完善并严格执行行政赔偿和补偿制度,全面落实市政府2004年制定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六)积极探索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落实行政执法投诉制度,认真受理、处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执法活动中的违法、不当现象的举报、投诉,理顺受理渠道,完善处理机制。贯彻《信访条例》,完善信访制度,切实解决人民群众通过信访举报反映的问题。
(七)不断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完善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制定严格科学的领导干部学法计划,促进全系统领导干部学习掌握公共法律和与本职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要把系统内领导干部学习、掌握法律知识,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的实绩作为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行政理论研究。建
立健全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情况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作为执法人员任免、晋升、奖惩和辞退的重要依据。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4年—2005年),主要抓好《纲要》的学习、宣传和培训,制定贯彻落实《纲要》五年规划及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制度建设阶段(2005年—2007年),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全面组织各项配套制度建设并实施。
第三阶段:检查总结阶段(2008年),准备迎接市县政府的考核、验收,并根据《纲要》制定下一个五年规划。
四、保障措施
(一)实行行政一把手负责制,由单位行政一把手对执法工作执法监督中的重大问题亲自抓、负总责,要定期不定期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情况,特别是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分析研究,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决,要把依法行政工作的成效列入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做好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组织、宣传和调研,以保证依法行政工作顺利开展。
(二)切实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要高度重视和加强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积极为政府法制机构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充分发挥其在依法行政中的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作用。要以建立政治强、业务精、伤风硬的法制队伍为
目标,加大投入,建立经常性工作人员学习制度,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以适应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需要。
(三)加强对依法行政的督促、检查和指导。交通局将根据本方案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分阶段、有步骤地组织实话方案的落实,也将加强对本系统内的依法行政情况进行有效的督促、检查,同时也为了迎接2008年市县政府的检查和评价,对贯彻本方案不力的部门,予以通报批评,并追究有关人员的相应责任。
第四篇: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精神,进一步推进食品药品监管系统依法行政进程,xiexiebang.com,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xiexiebang.com根据国家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意见》和市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结合本系统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监管理念,把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作为中心任务,忠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为切实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促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优化发展环境、构建和谐保定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2、总体目标。经过五年坚持不懈的不懈努力,全市食药监系统依法行政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十年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转变职能,履行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基本到位。
——科学民主的行政决策机制基本形成,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符合法定权限和程序,各项监管制度更加完善,符合监管工作需要,符合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
——食品药品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得到全面、正确的实施,食品药品监管更加公平、公正,食品药品市场秩序得到有效维护。
——责权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机制基本健全,执法责任制得到全面推行,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逐步完善,监督效能明显提高,违法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护。
——执法队伍依法行政的意识不断强化,素质明显提高,能力明显增强,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处理和解决食品药品监管领域各种矛盾,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氛围基本形成。
3、基本要求。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做到行政管理依据法定、程序法定;行政管理必要、适当、公平、公正;提高行政管理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使行政权力的行使与承担的法律责任相挂钩。
二、工作任务及具体要求
(一)完善监管体制,不断增强履行职责能力
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继续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做好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不断完善监管体制,探索履行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对重大安全事故的查处”职能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方法。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进一步改进和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服务意识,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环境。依法履行食品药品监管职能,保证市场监管的公正性和有效性,促进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2、合理划分市、县两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职责和权限。以法律、法规为依据,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合理划分和依法规范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做到职责明确、责权一致、运行高效,建立统一协调、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科学合理设置内设机构、配备人员编制。加强机关内设机构之间工作关系的协调配合。
3、建立和完善食品药品行政执法的财政保障机制。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支持,加大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经费投入,加强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预算管理,统筹安排和规范使用财政资金,提高使用效益。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按照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执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及其各内设机构不得设立任何形式的“小金库”。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必须全部上缴财政,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和私分。加强财务制度建设,规范财务管理,提高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业务素质。
4、改革行政监管方式,规范行政许可行为。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规范行政许可行为,改革行政许可方式。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设立行政许可项目,不得在上位法规定之外增设其他许可条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法履行告知义务,按照法定期限办结许可事项,维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
5、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公开。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事项外,及时公开政务信息,增加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建好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监管网站,扩大电子政务功能,建立和完善基础数据库,尽快做到食品药品监管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规范政务信息发布行为,拓宽政务信息公开渠道,采取公告、上网、登报、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各种形式,加大政务信息公开的力度。对于公开的政务信息,公众有权查阅,并为公众查阅政务信息提供便利条件。
(二)实行依法、科学和民主决策,不断提高行政决策水平
6、建立健全科学民主行政决策机制。完善行政决策内部规则,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加强行政决策前的调查研究工作,广泛征集各方意见。建立专家咨询和法律顾问制度,实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部门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各职能部门要做好决策前的基础性工作,政策法规部门要发挥好参谋、助手、法律顾问作用,办公室要把好程序关,并做好综合协调工作。建立健全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定期对决策的社会效果和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反馈,并适时调整和完善有关决策。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实现决策权与决策责任相统一。
7、建立食品药品监管重大决策听证、论证制度。对一般性工作事项和重大决策事项进行合理界定。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行政决策的事项、依据、程序和结果要公开。重大行政决策要进行合法性论证。对于专业性较强的重大决策事项,要事先组织专家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对于社会涉及面广、影响较大、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项,要向社会公布,公开组织听证会、论证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
(三)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提高制度建设质量
8、进一步完善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地方特色,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原则,严格规范行政权力,维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制定规范性文件实行制定者、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学者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公开征求意见制度、听证制度,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尊重大多数人的意愿,逐步建立和完善充分集中民智、反映民意的工作机制,确保规范性文件的质量。
9、建立规范性文件的定期清理制度和备案审查制度。加强对已颁布实施的规范性文件进行跟踪、分析和评估,对实际情况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或者上位法内容已经作出重大调整的,要及时进行清理,并依照法定程序对相关内容进行修改或者予以废止。健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改进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方式,逐步建立对下级部门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制度,实行事前审查与事后备案相结合。建立依法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提出异议的处理机制和办法。
(四)加快行政程序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10、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树立和增强依法行政的观念,加强相互间的协调配合,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权限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要按照合法、合理、程序正当等原则,建立和完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等行政程序制度。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检查,纠正重收费、轻管理,重处罚、轻教育,重许可、轻监督,重权力、轻义务的不良倾向。严肃查处以收代罚、以罚代刑,或者只收费不管理、只罚款不纠正,甚至乱收费、乱罚款的违法行为。坚决杜绝超越职权、滥用职权、随意处罚的违法行为。做出重大具体行政行为,要经法制机构审核后集体讨论决定。
11、健全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建立健全有关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复议以及其他具体行政行为的案卷评查制度。对相对人的基本情况、在执法活动中实施的各种检查工作记录、证据材料和相关的执法文书要及时进行立卷归档。对执法案卷建立定期评查机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纠正,以此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
12、严格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制度。按照《河北省行政执法证件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证件管理办法》和《河北省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规定》,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证件管理、培训考核制度,从事行政执法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取得执法资格并持证上岗、亮证执法。
(五)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13、建立和完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机制。进一步完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规范和指导应急处理工作,督促和协调各相关部门责任落实,高效组织救援工作,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对食品安全事故实行分级管理,责任落实,建立应急指挥、管理、专家咨询机构,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迅速反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控制事故发展。坚持群防群控,加强日常监测,建立食品安全预警系统。
14、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完善监测网络系统。完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相关配套制度,建立有效运转的工作机制。制定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应急预案,依法管理,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价、早控制,最大限度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危害后果。在地方政府领导和指挥下,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组织实施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应急预案,并制定本地区实施办法,加强应急处理人员培训和演练,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制定并实施相关技术规范,实现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分析评价及预警的科学化、规范化。加强不良反应监测专业技术队伍和专家队伍建设。建立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报告责任制度,严格相关单位的责任,提高不良反应报告质量。开展宣传培训,提高管理部门、专业人员以及公众对不良反应报告、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认知程度。
15、建立医疗用医学专用药品、精神药品流弊和滥用突发事件快速处理机制。依法加强对特殊药品的监管,建立特殊药品监控信息网络,对特殊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各个环节进行跟踪和监控。建立健全地方各级药物滥用监测网络,提高监测网络信
息采集和反馈能力。尽快建立医疗用医学专用药品、精神药品流弊和滥用突发事件快速处理、报送制度,有效预防医疗用医学专用药品、精神药品滥用的措施,最大限度减少药物滥用对社会的危害。
16、建立健全重大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案件督查督办制度。落实群众举报处理工作责任制,完善举报处理工作规则,对群众通过各种途径的举报必须做到有登记、有处理、有结果、有记录,对于真实署名的举报要及时反馈,对于上级交办的案件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办结。拓宽举报渠道,建立全系统统一的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案件举报电话。实行假劣药品举报奖励制度。建立药品违法案件协查制度,增强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之间协作能力,有效解决管辖争议,提高办案效率。建立假劣药品信息通报制度,防范假劣药品、医疗器械蔓延而危及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
(六)依法加强技术体系建设,提高科学监管能力
17、强化药品技术检验机构建设。鼓励和支持药品检验机构拓展检验范围。争取各级政府财政支持,加大技术设施和检验仪器的资金投入,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建立健全药品检验机构质量保证体系,保证检验检测结论的科学公正,对检验检测过程和结论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失职渎职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相应责任。
18、建立和完善药品、医疗器械质量认证体系。依法监督实施药品gmp、gsp认证,强化属地监管责任,加强对认证后跟踪检查和日常监督。积极稳妥地实施gap、glp认证检查和药物临床试验资格认证。加快医疗器械生产质量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认证管理制度,严格认证标准、严肃认证纪律,规范认证行为,加强对各类认证检查员的培训教育和监督管理。
(七)完善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
19、自觉接受外部监督。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接受执法检查和工作质询,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虚心听取政协的意见建议。接受法院通过诉讼程序对行政机关实施的司法监督,对法院依法受理的行政案件,积极出庭应诉。对法院依法作出的生效判决和裁定,依法履行。认真贯彻信访条例,健全信访处理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推进信访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立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制度,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正确对待新闻舆论监督,建立快速反应和反馈机制,及时纠正错误和不当行为。自觉接受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的监督,积极履行监督决定,对监督决定有不同意见的,应当通过合法途径反映情况,解决问题;拒不执行监督决定的,依法追究有关部门和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
20、进一步完善行政复议工作。健全行政复议案件受理、调查取证、证据适用、立卷归档等方面的规则和程序,积极探索提高行政复议工作质量的新方式、新举措,充分发挥行政复议的层级监督作用。对经复议后撤销或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的,督促被申请人及时整改和反馈,达到纠正错误,改进工作的目的。加强行政复议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行政复议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21、创新层级监督新机制,强化对下级部门行政行为的监督。建立健全经常性的监督制度,积极探索层级监督的新方式,加强对下级行政行为的监督。建立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制度,便于监督和纠正下级不当或违法的行政行为。建立并实行执法监督建议制度,加大系统内部层级的执法监督力度。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并纳入日常化、制度化的管理,确定目标,明确检查内容和方式。将执法监督检查情况予以公开通报,执法检查结果作为评选先进和获得奖励的重要依据。建立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案件统计报告制度,推进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八)增强依法行政观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22、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实行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带头学习和掌握宪法、法律和法规的规定,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每年至少举办1期以上法制讲座。逐步建立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经考试合格的方可任职,把是否认真学法、真正懂法、准确用法、自觉守法作为选拔干部、考核政绩的重要标准,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23、加强执法人员的法制培训和教育管理,提高执法人员素质。采取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以自学为主的方式,组织执法人员学习通用法律和食品药品专门法律知识。把依法行政知识列入资格考试、初任培训、任职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的重要内容。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切实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每年至少接受40学时的法律知识培训,每3年至少接受一次依法行政知识培训。
24、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和依法行政考核制度。积极建立以执法有依据、行为有规范、权力有制约、过程有监控、违法有追究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体系。针对各类具体行政行为的执法程序和执法岗位,制定有可操作性的执法规则。建立健全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对于执法中出现的违法或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及时予以纠正,对导致错误执法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有关人员,严肃依法依纪追究责任。建立和完善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考核制度,将是否依法履行职责,作为对执法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考核与干部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
25、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法制宣传工作。以“五五”普法为契机,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对外宣传工作,组织形式多样、内容生动的普法活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宣传栏等传播媒体,向社会大力宣传食品药品方面的法律法规及规章的有关内容。要深入农村,深入基层,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切实增强行政相对人的知法、守法观念和自律意识。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做好食品药品法律法规的咨询服务
第五篇: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精神,进一步推进食品药品监管系统依法行政进程,根据国家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意见》和市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结合本系统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监管理念,把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作为中心任务,忠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为切实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促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优化发展环境、构建和谐保定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2、总体目标。经过五年坚持不懈的不懈努力,全市食药监系统依法行政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十年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转变职能,履行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基本到位。
——科学民主的行政决策机制基本形成,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符合法定权限和程序,各项监管制度更加完善,符合监管工作需要,符合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
——食品药品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得到全面、正确的实施,食品药品监管更加公平、公正,食品药品市场秩序得到有效维护。
——责权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机制基本健全,执法责任制得到全面推行,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逐步完善,监督效能明显提高,违法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护。
——执法队伍依法行政的意识不断强化,素质明显提高,能力明显增强,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处理和解决食品药品监管领域各种矛盾,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氛围基本形成。
3、基本要求。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做到行政管理依据法定、程序法定;行政管理必要、适当、公平、公正;提高行政管理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使行政权力的行使与承担的法律责任相挂钩。
二、工作任务及具体要求
(一)完善监管体制,不断增强履行职责能力
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继续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做好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不断完善监管体制,探索履行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对重大安全事故的查处”职能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方法。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进一步改进和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服务意识,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环境。依法履行食品药品监管职能,保证市场监管的公正性和有效性,促进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2、合理划分市、县两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职责和权限。以法律、法规为依据,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合理划分和依法规范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做到职责明确、责权一致、运行高效,建立统一协调、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科学合理设置内设机构、配备人员编制。加强机关内设机构之间工作关系的协调配合。
3、建立和完善食品药品行政执法的财政保障机制。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支持,加大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经费投入,加强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预算管理,统筹安排和规范使用财政资金,提高使用效益。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按照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执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及其各内设机构不得设立任何形式的“小金库”。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必须全部上缴财政,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和私分。加强财务制度建设,规范财务管理,提高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业务素质。
4、改革行政监管方式,规范行政许可行为。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规范行政许可行为,改革行政许可方式。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设立行政许可项目,不得在上位法规定之外增设其他许可条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法履行告知义务,按照法定期限办结许可事项,维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
5、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公开。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事项外,及时公开政务信息,增加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建好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监管网站,扩大电子政务功能,建立和完善基础数据库,尽快做到食品药品监管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规范政务信息发布行为,拓宽政务信息公开渠道,采取公告、上网、登报、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各种形式,加大政务信息公开的力度。对于公开的政务信息,公众有权查阅,并为公众查阅政务信息提供便利条件。
(二)实行依法、科学和民主决策,不断提高行政决策水平
6、建立健全科学民主行政决策机制。完善行政决策内部规则,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加强行政决策前的调查研究工作,广泛征集各方意见。建立专家咨询和法律顾问制度,实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部门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各职能部门要做好决策前的基础性工作,政策法规部门要发挥好参谋、助手、法律顾问作用,办公室要把好程序关,并做好综合协调工作。建立健全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定期对决策的社会效果和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反馈,并适时调整和完善有关决策。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实现决策权与决策责任相统一。
7、建立食品药品监管重大决策听证、论证制度。对一般性工作事项和重大决策事项进行合理界定。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行政决策的事项、依据、程序和结果要公开。重大行政决策要进行合法性论证。对于专业性较强的重大决策事项,要事先组织专家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对于社会涉及面广、影响较大、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项,要向社会公布,公开组织听证会、论证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
(三)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提高制度建设质量
8、进一步完善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地方特色,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原则,严格规范行政权力,维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制定规范性文件实行制定者、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学者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公开征求意见制度、听证制度,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尊重大多数人的意愿,逐步建立和完善充分集中民智、反映民意的工作机制,确保规范性文件的质量。
9、建立规范性文件的定期清理制度和备案审查制度。加强对已颁布实施的规范性文件进行跟踪、分析和评估,对实际情况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或者上位法内容已经作出重大调整的,要及时进行清理,并依照法定程序对相关内容进行修改或者予以废止。健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改进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方式,逐步建立对下级部门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制度,实行事前审查与事后备案相结合。建立依法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提出异议的处理机制和办法。
(四)加快行政程序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10、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树立和增强依法行政的观念,加强相互间的协调配合,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权限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要按照合法、合理、程序正当等原则,建立和完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等行政程序制度。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检查,纠正重收费、轻管理,重处罚、轻教育,重许可、轻监督,重权力、轻义务的不良倾向。严肃查处以收代罚、以罚代刑,或者只收费不管理、只罚款不纠正,甚至乱收费、乱罚款的违法行为。坚决杜绝超越职权、滥用职权、随意处罚的违法行为。做出重大具体行政行为,要经法制机构审核后集体讨论决定。
11、健全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建立健全有关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复议以及其他具体行政行为的案卷评查制度。对相对人的基本情况、在执法活动中实施的各种检查工作记录、证据材料和相关的执法文书要及时进行立卷归档。对执法案卷建立定期评查机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纠正,以此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
12、严格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制度。按照《河北省行政执法证件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证件管理办法》和《河北省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规定》,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证件管理、培训考核制度,从事行政执法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取得执法资格并持证上岗、亮证执法。
(五)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13、建立和完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机制。进一步完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规范和指导应急处理工作,督促和协调各相关部门责任落实,高效组织救援工作,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对食品安全事故实行分级管理,责任落实,建立应急指挥、管理、专家咨询机构,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迅速反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控制事故发展。坚持群防群控,加强日常监测,建立食品安全预警系统。
14、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完善监测网络系统。完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相关配套制度,建立有效运转的工作机制。制定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应急预案,依法管理,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价、早控制,最大限度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危害后果。在地方政府领导和指挥下,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组织实施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应急预案,并制定本地区实施办法,加强应急处理人员培训和演练,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制定并实施相关技术规范,实现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分析评价及预警的科学化、规范化。加强不良反应监测专业技术队伍和专家队伍建设。建立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报告责任制度,严格相关单位的责任,提高不良反应报告质量。开展宣传培训,提高管理部门、专业人员以及公众对不良反应报告、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认知程度。
15、建立医疗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流弊和滥用突发事件快速处理机制。依法加强对特殊药品的监管,建立特殊药品监控信息网络,对特殊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各个环节进行跟踪和监控。建立健全地方各级药物滥用监测网络,提高监测网络信息采集和反馈能力。尽快建立医疗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流弊和滥用突发事件快速处理、报送制度,有效预防医疗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滥用的措施,最大限度减少药物滥用对社会的危害。
16、建立健全重大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案件督查督办制度。落实群众举报处理工作责任制,完善举报处理工作规则,对群众通过各种途径的举报必须做到有登记、有处理、有结果、有记录,对于真实署名的举报要及时反馈,对于上级交办的案件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办结。拓宽举报渠道,建立全系统统一的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案件举报电话。实行假劣药品举报奖励制度。建立药品违法案件协查制度,增强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之间协作能力,有效解决管辖争议,提高办案效率。建立假劣药品信息通报制度,防范假劣药品、医疗器械蔓延而危及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
(六)依法加强技术体系建设,提高科学监管能力
17、强化药品技术检验机构建设。鼓励和支持药品检验机构拓展检验范围。争取各级政府财政支持,加大技术设施和检验仪器的资金投入,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建立健全药品检验机构质量保证体系,保证检验检测结论的科学公正,对检验检测过程和结论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失职渎职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相应责任。
18、建立和完善药品、医疗器械质量认证体系。依法监督实施药品GMp、GSp认证,强化属地监管责任,加强对认证后跟踪检查和日常监督。积极稳妥地实施GAp、GLp认证检查和药物临床试验资格认证。加快医疗器械生产质量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认证管理制度,严格认证标准、严肃认证纪律,规范认证行为,加强对各类认证检查员的培训教育和监督管理。
(七)完善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
19、自觉接受外部监督。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接受执法检查和工作质询,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虚心听取政协的意见建议。接受法院通过诉讼程序对行政机关实施的司法监督,对法院依法受理的行政案件,积极出庭应诉。对法院依法作出的生效判决和裁定,依法履行。认真贯彻信访条例,健全信访处理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推进信访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立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制度,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正确对待新闻舆论监督,建立快速反应和反馈机制,及时纠正错误和不当行为。自觉接受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的监督,积极履行监督决定,对监督决定有不同意见的,应当通过合法途径反映情况,解决问题;拒不执行监督决定的,依法追究有关部门和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
20、进一步完善行政复议工作。健全行政复议案件受理、调查取证、证据适用、立卷归档等方面的规则和程序,积极探索提高行政复议工作质量的新方式、新举措,充分发挥行政复议的层级监督作用。对经复议后撤销或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的,督促被申请人及时整改和反馈,达到纠正错误,改进工作的目的。加强行政复议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行政复议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21、创新层级监督新机制,强化对下级部门行政行为的监督。建立健全经常性的监督制度,积极探索层级监督的新方式,加强对下级行政行为的监督。建立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制度,便于监督和纠正下级不当或违法的行政行为。建立并实行执法监督建议制度,加大系统内部层级的执法监督力度。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并纳入日常化、制度化的管理,确定目标,明确检查内容和方式。将执法监督检查情况予以公开通报,执法检查结果作为评选先进和获得奖励的重要依据。建立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案件统计报告制度,推进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八)增强依法行政观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22、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实行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带头学习和掌握宪法、法律和法规的规定,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每年至少举办1期以上法制讲座。逐步建立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经考试合格的方可任职,把是否认真学法、真正懂法、准确用法、自觉守法作为选拔干部、考核政绩的重要标准,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23、加强执法人员的法制培训和教育管理,提高执法人员素质。采取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以自学为主的方式,组织执法人员学习通用法律和食品药品专门法律知识。把依法行政知识列入资格考试、初任培训、任职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的重要内容。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切实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每年至少接受40学时的法律知识培训,每3年至少接受一次依法行政知识培训。
24、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和依法行政考核制度。积极建立以执法有依据、行为有规范、权力有制约、过程有监控、违法有追究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体系。针对各类具体行政行为的执法程序和执法岗位,制定有可操作性的执法规则。建立健全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对于执法中出现的违法或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及时予以纠正,对导致错误执法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有关人员,严肃依法依纪追究责任。建立和完善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考核制度,将是否依法履行职责,作为对执法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考核与干部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
25、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法制宣传工作。以“五五”普法为契机,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对外宣传工作,组织形式多样、内容生动的普法活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宣传栏等传播媒体,向社会大力宣传食品药品方面的法律法规及规章的有关内容。要深入农村,深入基层,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切实增强行政相对人的知法、守法观念和自律意识。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做好食品药品法律法规的咨询服务和解释工作,积极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外部执法环境。
三、保障措施
1、切实加强对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国家局提出的“依法监督、科学公正、行为规范、廉洁高效”的要求,扎实做好本规划的贯彻实施工作。部门的行政首长是贯彻执行本规划、推进依法行政的第一责任人。市局已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督促和指导全市药监系统的依法行政的各项工作,各县(市)局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完善推进依法行政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2、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各县(市)局、机关各处(室)要根据本实施规划,结合各自的工作特点和具体情况,制定配套落实措施,确定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做到有计划,阶段有安排,将《纲要》和本规划的任务落到实处,确保在规定的期限内实现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既定目标。
3、实行依法行政报告制度。要加强对贯彻实施《纲要》和本规划情况的监督检查,各县(市)局、机关各处(室)要在每年年底以前向市局书面报告本推进依法行政情况。对积极推进依法行政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和奖励;对贯彻《纲要》和本规划不力的,予以通报,责令整改,并追究有关人员相应的责任。
4、加强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对法制工作领导,各县(市)局要逐步配备专职法制工作人员,使法制工作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与全系统推进依法行政任务相适应。加大对法制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为法制机构工作的开展创造必要的条件,充分发挥法制机构在依法行政方面的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