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2011年西安市冬季供暖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2011年西安市冬季供暖问题的调查报告
连续几天的低温天气给西安市民的心头笼罩了一丝丝寒意,一年一度的供暖无题成为人们必谈的民生话题。无论是学生还是上班族,如果我们在学习或工作的时候还有一个良好的供暖环境,无疑会降低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质量。供热企业解决了市民的供暖问题,不仅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能树立好供热企业的良好形象。对于政府来说,解决好供暖问题是亲民爱民的体现,是着力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对政府工作能力的检验,更是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必要之举。
调查对象:2011年冬季西安市城区供暖情况
调查目的:了解2011年西安市供热企业冬季供暖情况以及人们的满意度
调查时间:2011年11月上半月
调查地点:西安市
调查人员:金玉杰、夏木木
调查方式:采访、查阅资料
以下是调查经过,分为采访过程、最新消息和采访结果和采访评价。
一、全面准备
1.理论准备:了解企业相关理论,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
2.政策准备:① 由于近期天气变化,西安市决定:对居民用户的集中供热免费延长1天,至16日24时结束。对于这一政策,市民纷纷赞赏。②西安市将向低保户发放取暖补贴。西安市要求,要在12月10日前将补贴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
3.情况准备:明确供暖问题的三大主体——市民、供暖企业和政府。
4.知识准备:学习供热采暖常识。
5.心理准备:考虑三个因素(合作程度、预想结果、障碍)
6.事务准备:与采访对象约定时间,带好录音笔和摄像机。
二、确定重点:市民、省气象台工作人员和医生对于供暖问题的不同看法。
三、最新消息
从15日零时起,2011冬季供暖正式开始。由于早在本月9日下午就启动了点火仪式,城市管网逐渐升温,所以这两天,已经有居民家中开始陆续供暖。据了解,西安市全市城区范围内共有13家集中供热企业,预计今冬集中供热面积可达到5817万平方米,新增供热面积约1000万平方米。预计今年全市城区集中供热需煤270万吨,目前储煤超过85万吨,可以满足全市近40天用煤量。今冬西安供暖价格,每月每平方米大体在5.2元至6.6元之间。由于刚开始供暖,可能每个家庭的温度并不一样,“造成室内采暖温度不达标的因素较多”,西安市供热监督管理中心书记马洪波和供热科长张晓清分析说,可能是供热方(包括热力公司和小区物业单位)或用热方的原因,也可能是第三方的原因。需要强调的是,如果居民擅自拆除、移动或增加室内采暖设备;装修封装采暖设施或擅自排放取用管道内热水;改变房屋原有的结构,增加用热面积,或没有按照供热单位建议及时更新老旧设备,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住户的采暖质量。“室内温度如果不达标,建议用户先对周边楼上、楼下等室温进行了解,确定是自家不热,再向小区物业投诉,反映问题”,张晓清说。
四、采访结果
采访对象一:市民王女士
记者:天气越来越冷,出行要注意保暖,遇见持续的阴雨天气怎么办?
市民王女士:“幸亏15日就开始供暖了,否则这阴雨天就太难熬了!”
记者:据说今年天气情况比较反常,您怎么看?
市民王女士:去年这会就没这么多的阴雨天,今年老下雨,家里都特别潮。天气反常的厉害,反正还是得多关注天气的情况,不然出门读成问题了。
采访对象二:省气象台
记者:未来几天我省以什么天气为主?
未来三天咱们省天气是阴雨相间,未来三天我省自南向北大部分地方出现阴雨天 记者:在各个地区具体会出现怎么样的变化?
气象台王主任:南支槽继续发展东移,受新疆北部冷空气东移和西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今天白天,全省阴天,陕北部分地方、关中、陕南有小雨(0-5mm);今天晚上到16日,全省阴天,陕北大部、关中、陕南有小到中雨;17日,全省阴天有小雨,陕南南部局地有中雨。今天最低气温:陕北、关中北部-3--1℃ ;关中南部、商洛5-7℃;汉中、安康7-9℃;今天最高气温:陕北北部7-9℃;陕北南部、关中北部9-11℃;关中南部、陕南13-15℃。其中,西安从今天白天开始,将再次出现阴雨持续天气,预计19日天气转晴。具体为:今天白天西安地区阴有小雨,最高气温11℃,最低气温8℃;今晚到明天阴有小雨;17日小雨转阴天;18日阴转小阵雨;19日多云转晴。
采访对象三:西安外事学院附属医院刘医生
记者:天气变化大,市民和学生出行除了关注天气预报,还应该注意什么?
刘医生医生:现在处于秋冬换季时节,连日阴雨天气,市民外出要记得携带雨具,注意保暖,患有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要预防疾病复发。学生和大人都应该及时添加衣物,防寒保暖,及时预防流感病毒。
五、采访评价:准备充分,基本能把握采访的重点。采访对象三有点多余,但采访对
象还需要增加供热企业工作人员和政府民政局。
解决冬季供暖问题,使居民都能过上一个温暖的冬天,供暖企业要更新供暖设备,革新供暖技术,从而提高供暖效率,降低供暖价格。物业部门需要及时向供暖企业反馈居民遇到的供暖问题,不能置之不理。最后,政府要加强对供热企业的监管力度,同时要加大并落实对城市贫困家庭的取暖补贴。
第二篇:西安市泔水养猪问题的调查报告
西安市泔水养猪问题的调查报告
市人民政府:
我局接到副市长朱智生、李雪梅在《阳光报》记者的调查报告《西安市泔水养猪泛滥、职能部门管理脱节的调查和建议》一文上的批示后,局领导高度重视,及时进行了安排和部署,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将市领导的重要批示分送到了有关职能部门;二是同相关部门取得联系,了解其政策法规和职能;三是我局组织召开了商贸、环保、市容等相关部门参加的专题会议,研究各职能部门如何加强管理,杜绝泔水喂猪问题,并按照各部门职能,将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四是我局通过向城七区(新城、碑林、莲湖、雁塔、灞桥、未央、长安)农牧部门下发通知,对泔水养猪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
与此同时,市环保局从5月20日开始,组织全市环保系统对全市宾馆、饭店进行了半个月的摸底调查和整顿。并针对全市餐饮泔水管理混乱现状,正在起草关于我市泔水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市商贸委对全市定点屠宰场进行了全面检查,要求各定点屠宰场不得收购和屠宰泔水饲喂的生猪。市市容局也曾先后到济南、上海等地考察,了解泔水管理情况,并对有关情况进行了调查。
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查阅了国内部分大中城市的管理资料,形成了我们的初步意见。现汇报如下:
一、目前现状
(一)我市泔水产生的基本情况
根据2004年西安市统计年鉴,西安市共有餐饮网点3.2899万个。其中,内资企业2663个,国有企业1780个,集体企业282个,股份合作企业44个,联营企业6个,有限责任公司340个,股份有限公司44个,私营企业1669个,其它企业100个,港澳台商投资企业41个,外商投资企业12个,个体经济30183个。经市环保局2004年4月对全市餐饮和食品加工行业的调查、估算,全市每日产生泔水约300吨左右。
(二)我市泔水养猪情况
据我局对全市泔水养猪进行的调查统计,我市13个区县除碑林没有养猪外,新城泔水养猪2户存栏15头,其它11个区县都有泔水喂猪现象,但以未央、雁塔、长安、灞桥四区泔水养猪现象最为严重。据统计,四区生猪存栏23.8161万头,泔水养猪涉及12个乡镇(街道)的2531户,存栏数为7.6297万头,占4区生猪存栏总数32%。
(三)我市目前泔水运输情况
据市容园林局城肥运输管理处办证统计,目前全市拉运泔水户800-900个,泔水以喂猪为主;运输车辆有小型柴油车、人力三轮车和自行车等3种,这些车辆大部分都没有密封,沿途抛洒现象较为严重,对市容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泔水运输者90%是泔水养殖户,收运的泔水主要作为本场猪的饲料,过剩者卖给其他养殖户。目前我市的泔水流向,绝大部分是餐饮企业卖给了养猪户,附加条件是养猪户必须把垃圾清运走,一般餐饮业根据自己的餐厨垃圾量收费,较好的每年餐厨垃圾收入上万元,低的也卖2000元左右,运往
处理厂(油脂加工厂)的几乎没有。
(四)餐厨垃圾处理情况
截止2004年底,经我市环保局认证的合格泔水处理厂3家,日设计加工能力可达百吨,但由于我市无法律规定及管理不到位,加之餐馆可用泔水获利,这3个泔水处理厂基本处于停产状态。餐厨垃圾没有得到规范处理,大部分都做了垃圾猪的饲料。
二、存在问题
(一)目前泔水管理混乱现象的危害
1、由于餐饮单位可从泔水中获利,故不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餐饮垃圾的产生量。
2、餐饮垃圾收运不规范,沿途抛洒现象严重,对环境卫生造成一定的污染。
3、许多人在郊区修建泔水养猪场,对城郊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泔水猪肉有害残留物质严重超标,对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
4、泔水得不到集中消纳和统一处理。由于泔水去向得不到规范管理,给一些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可能造成餐厨垃圾(泔水油)回流餐桌的现象(据报道,有人将炼制的泔水油作食用油来出售)。
5、造成资源浪费,企业设备闲置。一方面,泔水科学处理后,可以变废为宝,同时可利用泔水科学处理带动一个行业,起码可以使目前这3个处理厂得到正常运转。
(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市容园林局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目前最有力的法规依据是《西安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该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宾馆、饭店和单位食堂产生的泔水,实行统一收集,密闭清运,集中消纳,不得排入雨水、污水、排水管道、河道、厕所和垃圾收集设施等。
产生泔水的单位应当设置泔水集中收集设施,由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单位收集清运,具备自行清运泔水条件的单位,应当将泔水送到指定的消纳场所,并接受市容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监督检查。”
由于该条例规定过于宽泛,难以具体操作,同时受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效果不甚理想。市容部门在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
(1)难减量: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人口的发展趋势是不断增长的;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造成城市餐饮垃圾的种类更加复杂,产量也将不断增加。
(2)难收集。餐饮垃圾的产生都是在城市中,点状分布,比较分散;由于餐饮垃圾易腐败变质,餐饮垃圾需要及时收集,收运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密闭的容器车辆、投资巨大。
(3)难处理。餐饮垃圾的产量巨大,成分复杂,具有高含油、含盐、含水量。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处理办法。已有的垃圾处理办法,往往会造成二次污染。运营成本高,难以获利。
(4)难管理。目前我国大部分地方餐饮垃圾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很多情况下是无法可依。餐饮企业众多,布局分散,而且餐饮企业的 规模、经营状况千差万别,难以管理。
2、市环保局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根据市政府领导的指示,市环保局于2004年12月22日制定了下发了《关于开展油脂污染治理示范工作的通知》(市环发[2004]285号),选定了3家油脂处理示范单位,但目前处于瘫痪状态。示范工作的存在以下问题。
(1)政策缺失。目前国家对废油脂污染治理没有具体的行政处罚法规。上海、广州等城市均有废油脂污染治理的地方性法规,对违反规定处置废油脂或将废油脂作为畜禽饲料的最高处罚3万元,而我市目前没有地方性法规,只能引导,难以采取强制处理处罚措施。
(2)部分餐饮企业认识上不到位。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餐饮企业不配合,不支持示范工作,认识不到废油脂的危害,有些业主还拒绝接受环保部门的文件,拒绝参加废油脂污染治理工作。
(3)部分餐饮企业受利益的驱动,不参加集中示范工作。为了利益,仍私自把废油脂卖给无任何环保设施、无环保部门认可的单位或个人处置,导致了泔水难以收集。
3、市农业局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市农业局取缔泔水喂猪无法律依据和相关政策支持,急需市政府出台相关的地方性法规,禁止泔水养猪。
三、意见和建议
建议由市容部门牵头,环保、卫生、公安、工商。商贸、农业等行政管理部门参与,借鉴上海、济南等市经验,制定《西安市餐饮垃
圾管理办法》,有关内容建议如下:
(一)制定法律的必要性。一是目前市容条例不够具体,一些环节管理有缺失,各具体环节管理措施不明确,处理处罚环节不清,不利于管理。二是全国一些大中城市已制定了相应法律法规。
(二)应将管理范围定位于餐厨垃圾,阳光报记者的建议虽然为泔水,但由于泔水仅限于餐饮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熟制垃圾(剩食),不包含餐饮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生垃圾(如:生菜、生肉皮、废弃油脂等)。餐厨垃圾是指餐饮行业集体伙食单位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食物残余、食品加工废料、废弃食用油脂和油水混合物,该概念内容更全面,也符合日常管理实际情况。
(三)管理的执法主体,应以市容管理部门为主。
1、全国大部分城市餐厨垃圾的管理都以市容部门为执法主体。
2、我市的《市容条例》也已作了原则性的规定。
3、从餐饮垃圾产生、收运、处理的三个环节看,与市容管理行为密切相关。
(四)管理的环节及措施
1、对餐厨垃圾生产单位进行管理。一是要求各生产单位要采取各种措施减少垃圾的产生量;二是对一般垃圾和餐厨垃圾分类存放;三是要求餐饮单位对餐厨垃圾存放购置油水分离器;四是实行餐饮垃圾登记建档,与收运单位订立合同,实行送交与收运签字制度。严禁将餐饮垃圾交给非法定收运者。
2、要实行收运许可制度。一是要求收运单位要具备规定的收运
条件(运输工具),符合条件方予许可;三是收运单位与处理单位签订合同,并实行运送垃圾每趟签字制度;三是建立每月收运登记建档,接受市容部门的监督。
3、对餐饮垃圾处理单位实行许可管理。一是由市容和环保部门对处理单位进行公开招标,并按许可条件进行验收,凡设备齐全,符合科学、规范、处理程序和条件的,发给许可证。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处置;二是对许多可处置单位要建章立制,确保其按规范程序处理;三是处理单位对每日收缴的垃圾实行登记建档,并与收运单位实行每次签订制度;四是市容部门要对处理单位处理情况,开展日常监督检查,环保部门按照其环保要求进行监督监测。
(五)各部门职责
市市容部门作为该法的执法主体,对以上各环节实行全方位监管,其他各部门按各自职责做好以下工作:
1、环保部门:一是对分离后的油水分离物实行监督,严防环境污染;二是对垃圾处置厂开展监管,确保其处理过程及处理产物不造成二次污染。
2、卫生部门:一是在对餐饮单位实行卫生许可时,应将餐厨垃圾处理设施作为许可必要条件;二是协助市容部门教育督导餐饮单位积极采取措施,减少餐饮垃圾产生量并做好垃圾送运的合同管理;三是对食用油等开展监测检查,严防餐厨垃圾油回流餐桌。
3、公安部门:一是对餐厨垃圾运送车辆实施监管;二是协助市容部门及有关部门开展强制执法。
4、工商部门:一是对非法垃圾加工处理单位开展查处;二是协助卫生部门对食用油开展管理,查处垃圾食用油。
5、商贸部门:对餐饮单位开展宣传,指导餐饮单位减少餐饮垃圾产生量。
6、农业部门:一是对生猪等畜禽饲养场所开展监督检查,严禁用餐饮垃圾饲养畜禽;二是对处理厂处理过的产品,作为有机肥料和饲料使用的,开展指导和监管,严防二次污染。
第三篇:西安市市情调查报告
西安市市情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西安市是陕西省的省会城市,古称长安,寓意“长治久安”。从公元前12世纪起,先后有21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历时逾越1200年,是13朝古都(一说17朝),中国历史上最为鼎盛的四个王朝周、秦、汉、唐均定都西安。如今的西安是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是中国科技实力最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特大型中心城市之一。十七大以来,又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
关键词:西安市,城中村,大明宫
本文欲从西安的历史,经济,政治,文化,旅游和教育六个方面谈一下自己对西安的调查和认识。
一、西安的历史
西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古称长安,寓意“长治久安”。经考古发掘证实,西安是华夏古文明最重要、最集中的发源地之一。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三个王朝在西安建都,前后长达一千一百四十年。
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古代是与外国经济文化交往的核心,汉唐两代尤为突出。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之治”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进入顶峰时期。
一九二八年在西安首次设市。一九四八年由省辖市改为国民政府行政院辖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安市曾经是陕甘宁边区辖市、西北行政区辖市、中央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自一九五四年年以后,一直是陕西省省会。现属副省级城市,辖新城、碑林、莲湖、灞桥、未央、雁塔、阎良、临潼八区及长安、蓝田、周至、户县、高陵五县。
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西安。五月二十四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贺龙任主任,贾拓夫、赵寿山、甘泗淇任副主任。五月二十五日,西安市人民政府成立,贾拓夫任市长、方仲如任第一副市长,张锋伯任第二副市长。西安从此迈进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二、西安的经济
西安的经济发展可以从多个方面展开论述。但我想集中谈一下西安在“关中--天水经济区”中的地位。构筑“一核、一轴、三辐射”的空间发展框架体系。“一核”:即西安(咸阳)大都市,是经济区的核心,对西部和北方内陆地区具有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1]
从上面这段来自《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论述来看,西安是这个经济区的核心,是一个大都市。也就是现在所经常提及的“国际现代化大都市”。因此西安要进行城市升级。
自一九九九年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西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生产总值从1999年的577.29亿元扩大到2008年的2190.04亿元,翻了近两番。2004年突破千亿元大关,2008年突破2000亿元大关,今年前三季度达到1693.85亿元,全年有望达到2500亿元,经济总量跨过了一个又一个台阶。
西安地处中国中、西两大经济地域结合处,是西北各省通往西南、中原及华东的门户与交通枢纽,第二条欧亚大陆桥陇海--兰新铁路线上最大的中心城市。在全国经济总体布局上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重要战略地位,是中国北方西部最大的商品流通中心与物资集散地。
尽管金融危机对西安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文明依然可以预期西安的经济发展速度依然不会减弱。“今年在金融危机影响下,预计仍将达到14.5%。”[2]
三、西安的政治
在西安的政治方面,我主要地要讨论一下城中村改造的问题。西安市的行政中心不久就要北迁。行政中心的北迁必然带来西安市发展新格局。
城中村的改造目的还在于提升西安市的整体品位和实力。城中村“是指在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失去或基本失去耕地,仍然实行村民自治和农村集体所有制的村庄。”[3]
“城中村”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高速的城市化过程必然导致一些村庄处在了城市的包围之中。他们给城市建设、管理和社会治安带来了许多隐患,也影响着城市的整体形象。西安的“城中村”总体分布有它一定的特点,在总面积9983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066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178平方公里内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城中村417个,总体分布是比较散的,但又相对的比较集中,一半以上的城中村分布在西安市的二环以外、三环以内的城市近郊区,而且基本都是沿交通主干线分布。
西安自2002年11月成立城区旧村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来,共批准了74个村列入城中村改造计划,其中33个村的改造工作方案已批复。这项改造工程依然处在不断深入推进的过程之中。面临的问题十分的复杂,改造工作必须在保证质量,符合法律的情况下有序推进。
四、西安的文化
提到西安的文化,一般地都会想到西安的历史文化。这些我打算放在下一个主题下描述。在这个主题里,我想谈的是西安的一些比较有意义的文化资源。
地处西安市未央路迎宾大道东侧的西安图书馆从2000年10月26日正式开馆接待读者。这个图书馆投资5000多万元,占地面积30309.66平方米,总高度27.1米。目前开设了报纸、少儿、社科期刊、科技期刊、电子、地方文献、历史文献和视听等10个阅览室和两个自修室,阅览座位共600余个,拥有馆藏文献10万余册(件),订有报纸200余种、期刊近2000种。电子阅览室为读者提供网上查询、浏览及打印服务;地方文献阅览室则是西安地区文献之渊蔽。
西安在打造“人文西安”的过程之中,启动了不少文化产业。秦腔作为陕西独特的文化得到了继承和发扬。西安曲江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的建设将是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又一亮点。投资120亿建9大文化产业园,2015年建成“曲江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
为了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西安市启动了文化体制改革。重要的经营性文化单位实现了转企改制。比如西安话剧院有限责任公司等六家文化企业的出现。
五、西安的旅游
西安的旅游资源非常的丰富。“西安文物甲天下”,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浩瀚的文物古迹遗存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称。在这里,我只能大体的尽我的可能对这些信息进行一些罗列。
西安主要人文旅游景点:兵马俑、大雁塔、小雁塔、城墙、钟楼、鼓楼、西安碑林、大明宫、阿房宫遗址、西安事变旧址、青龙寺、西安半坡遗址、八仙庵、鸿门宴遗址、大慈恩寺、秦始皇军事直道、西周沣西车马坑、蔡文姬墓、周至老县城自然保护区、老牛坡遗址、栎阳城遗址、清真大寺、仙游寺、杨虎城陵园、东渭桥遗址、秦二世胡亥墓、嘉午台、高家大院、汉阳陵博物苑、乐游原、唐长安城墙遗址公园、骡马市、湘子庙、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大唐芙蓉园……
西安主要现代休闲景点、购物点、小吃街:雁塔北广场、大唐不夜城、浐灞生态区、小寨、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骡马市步行街、金花、粉巷、德福巷、回民街……
六、西安的教育
作为国家统筹科技资源试验特区,西安是中国重点高等院校最为集中的城市,在校学生人数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位,但因西安人口数量仅为以上两所城市的二分之一,所以是全国高校密度和受高等教育人数最多的城市(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接受过大学本科以上教育)。西安现有普通高等院校37所,民办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36所(全国第一),博士点334个,硕士点826个,国家级重点学科60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85个,另外有8 所军事院校、29所成人高校,近百所民办高校,在校大学生120多万人。西安的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生产实验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著名学府,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
第四篇:西安市规划馆调查报告
1、西安市规划馆
西安规划展示馆是一座用于规划展示的多功能综合性展馆,总面积约为2000余平方米,分为展示厅、模型厅和多媒体演示厅。展示馆以展板展示为主,模型及多媒体展示为辅,并将现代声光电技术融入多项展示环节,营造出具有现代感的新型展示空间。
西安城市规划展览馆展示内容分为“历史变迁”、“今日之兴”、“明日之盛”三大部分,并采用大量最新科技手段,综合声、光、电等多种方式,全面展示了西安城市规划建设发展成就和未来发展蓝图。
西安将定位为世界著名古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高教、科研、国防科技工业基地,中国西部重要的中心城市。计划保持明城严整格局,复兴皇城帝都气象;显示唐城宏大规模,彰显内外名胜古迹;保护四大历史遗址,恢复八水生态环境;重新审视西安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的世界价值,提升丝绸之路起点形象。
结合西安城市历史文脉和传统布局特色,确定了“九宫格局”的城市空间布局形态。结合城池遗址、陵、塬、水系,确定城市的生态、环境、景观保护区。中心为唐长安城,发展成商贸旅游服务区;东部发展成国防军工产业区;东南部结合曲江新城和杜陵保护区,发展成旅游生态度假区;南部为文教科研区;西南部拓展成高新技术产业区;西部发展成居住和无污染产业的综合新区;西北部为汉城遗址保护区;北部形成装备制造业区;东北结合浐灞河道整治,建设成高尚居住、旅游生态区。
西安重点发展高新技术、装备制造、旅游、现代服务、文化等五大主导产业。老城内以人文旅游、文化服务、商业零售业为主;西南方向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东北和东南方向重点发展文化、旅游、物流等产业;北部方向重点发展出口加工、现代制造业。
加强旅游业作为西安国民经济主导产业的地位
公共交通为主要交通方式,自行车和步行交通为辅助。到2020年,将西安建设成为遗产旅游国际典范城市。划分为六大旅游区:老城旅游区、临潼旅游区、秦岭北麓旅游区、曲江旅游区、泾渭浐灞滨水游憩区、四大遗址旅游区。面向海外市场的线路规划包括近期的丝路旅游路线、世界文化遗产之旅、北纬34之旅、东经109之旅、唐风东渐国际旅游路线.传统文化之旅;主题线路为:大唐历史追忆之旅、贵妃寻踪之旅、空海之旅、中国历史修学之旅、红色之旅、秦岭生态科考探险之旅等。
西安行政分区:新城、碑林、莲湖、灞桥、未央、雁塔、阎良、临潼、长安9个区和蓝田、户县、高陵、周至4个县;共58个镇,116个乡,57个街道办事处,3163个村民委员会,1033个居民委员会。
第五篇:西安市养老机构调查报告
西安市养老机构调查报告(全文)
研判养老机构运行机制 推进养老事业全面发展 ——西安市养老机构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人口社会逐渐步入老龄化,养老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课题,家庭规模趋小,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迫切需要养老机构承担起社会养老服务的重要职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西安市60岁以上和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12.5%和8.5%,双双超过10%和7%的国际标准,已步入老年型社会;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西安市65岁以上人口比重仅低于大连、沈阳、青岛和成都,居第五位;有关测算显示,西安老龄化进程已比全国提前10年。
为了解西安市养老机构发展现状,陕西调查总队和西安调查队联合对全市养老机构开展了专项调研,并根据规模、性质、区域、特色不同,重点选取了8家具有代表性的养老机构和50名入住老人进行座谈和问卷调查,旨在为推进全社会养老事业健康发展建言献策。
一、养老机构运营情况
(一)机构数量、规模及分布 近年来,西安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事业建设,投入大量资金加大对公办老年公寓的创建和改造,制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建养老公寓,全市养老机构数量迅速增加。截止2014年5月,西安市已有养老机构95家,其中公办32家,民办63家,分别占33.7%和66.3%;共有床位22680张,其中公办9221张,占三分之一,民办15359张,占三分之二;六成养老机构规模在200张床位以下(见表1);公办机构规模大于民办机构,民办机构数量多于公办机构。从区域分布上看,主城区13家,大多为100张床位以下规模较小的机构;城郊结合部64家,其中长安区25家,未央区10家,沣东7家,雁塔区11家,灞桥区5家,临潼区6家;其它区县有18家。
(二)资金、土地来源及特点
西安养老机构多建于2008年以后,特别是民办机构,近年来发展迅速;部分公办机构已完成或正在进行公办到民办的转制。公办养老机构和公办民营养老机构资金来源或为财政拨款,或以收养收费为主,不足部分财政补贴;民办养老机构创建资金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民间借贷和银行贷款;公建民营和民建民营养老机构运营资金主要来源于收养收费。从土地来源看,公办养老机构土地主要来源于三方面,一是当地民政局为建设五保户敬老院,从企业或事业单位“化缘”得到的土地和房屋;二是占用的河滩荒地,没有土地证也不交付使用费;三是租赁土地。民办养老机构占用的土地则全部为租赁土地。
未来三年内,有六成的养老机构希望在原址通过租赁邻近土地进行扩建,有四分之一的机构打算异地扩建或重建,还有15%的机构因为没有土地和资金支持而暂时不打算扩建。拟原址扩建的机构主要以扩建活动场所为主。所有机构均存在扩建资金缺口,拟打算通过营业收入、自筹资金和民间高息借贷解决。
养老机构依托特色各有不同。一是“医养结合”,这类养老机构或自有医院,或就近依附于医院,就医便捷。二是“田园风格”,这类养老机构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宜于人居休生养息。三是“ 特殊护理”,这类机构主营精神疾病看护、身体残疾看护、肿瘤晚期临终关怀看护等。四是“社区养老”,这类机构将养老院建成综合性社区,养老生活贴进社区家居生活环境。五是“低成本发展”,这类养老机构选址偏僻,运营成本较低。六是“交通便利”,这类养老机构建设到交通便利的地方,方便亲人交费和探望。调查发现,第二类、第五类的养老机构居多。
(三)设施配备和服务内容
从建筑面积看,大、中、小型养老机构的占地面积一般为100亩、15亩、5亩左右,房屋建设以二或三层楼房居多,楼上多为失能老人,楼下多为能自理老人。多数机构设有无障碍设施,院子里建有健身器材和公共休闲活动区域,部分条件好的养老机构有书画室、放映室、会客室、医疗室、餐厅、会议室等专门活动室。所有养老机构都配备了医生和护士,七成机构内设有独立卫生诊所,其中1家诊所被纳入医保定点单位,入住人员可以使用医疗保险。养老机构的房间设施及功能均比较完善。88%的养老机构每个房间都配备了电视,75%的养老机构房间内设有独立卫生间,个别养老机构还实现了24小时温泉水服务;一部分养老机构实现了房间的对讲服务,还有个别养老机构实现了对失能老人服务的监督监控。
生活护理基本按需求提供服务。88.8%的养老机构能够保障在定期更换被服的同时,根据老人失能、失智状况,随脏随洗;88%的机构能够提供每日的保健锻炼活动,并为失能老人提供康复训练;62.5%的机构能够根据老人的疾病和症状及时进行处理。所有的养老机构都能提供至少半年一次的全身定期体检。
休闲服务基本由供给能力决定。除了每日的电视、棋牌和每个月的定期文化娱乐演出外,62.5%的养老机构可以经常放映电影,半数以上的养老机构可以经常组织健康讲座和不定期的外出旅游。个别养老机构还可以提供舞蹈、声乐、摄影、阅读、体操等团体文化娱乐活动。休闲服务的提供和丰富程度,取决于养老机构的规模、资金保障、社会影响、失能老人和能自理老人的比例。
(四)入住条件和收费标准
除针对五保户的定点供养机构外,其他养老机构对入住人员没有户口和年龄限制,只要没有传染病、精神正常、能够按时缴费的老年人,都可以申请入住,大多数养老机构不需要排队等候。调查的8家养老机构平均入住率为74%,其中最高的入住率达到92%,最低的入住率为57.3%。各养老机构根据地理位置、环境、规模、知名度、房间设施等条件定位自身的市场价格,收费标准则根据入住人员的身体状况和需要服务的内容来确定,生活能自理的人员收费标准为人均月1200元左右,生活半自理的人员收费标准在1700元左右,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员收费标准在2200元左右(见表2)。硬件设施配备和医疗配套服务是产生收费差异的主要因素。
根据西安市城乡住户调查资料显示,2013年全市离退休人员月收入为2526元,其中收入在2000-3000元之间的占到半数以上,离退休人员依据自身收入有能力支持入住养老机构。与聘用居家保姆的基本费用相比,西安市养老机构收费标准偏低很多。
(五)人员配备和服务负担 养老机构营运需要领导层、管理层、医护层、护理层、后勤保障层等五个层次的人员共同开展工作。从人均负担系数上看,护理人员人均看护5-10人,劳动强度比较大;医疗人员人均医护50-100人,主要为坐诊和巡诊相结合;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人均管负22人(见表3)。养老机构“用工荒”现象严重,护理人员难招且队伍不稳定,聘用人员多以四十五岁以上郊县农村妇女和下岗女工为主,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普通养老机构具有专业护理证书的护理人员比例能够维持在50%左右。还有一部分养老机构由于工资水平低,专业技术人员比例特别低。
养老机构管理任务繁重,但管理人员数量少,因此工资水平普遍高于医生、护士及护理人员, 月工资最高的达到4000元,最低的为2500元。医生和护士多数是在就近医院工作,或者是反聘的退休医生,以巡诊方式提供服务,情况不一,薪酬高低也不同。具有专业护理证书的护理人员工资水平相对较高,月人均达到3000元,没有专业证书的月人均工资为2000-2400元,且多为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村妇女(见表4)。仅有少部分养老机构为员工购买了社会保险,多数养老机构中除了公办的事业编制人员有社会保障外,其他管理人员和护理人员均无社会保障。
(六)政策落实和社会支持
养老机构在创办初期多数得到过当地政府的关怀,但均没有得到过机构建设补贴,在占地审批上也难以获得相关支持。调查的8家养老机构中有3家机构曾经得到过社会捐助,获得了部分资金和物资支持;其它5家养老机构则完全靠自身力量解决资金和土地问题。按照市民政局、市财政局联合制定的《西安市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及运营奖励办法》规定,2013年8家养老机构都参加了评级,并获得5-8万元的运营补贴奖励,但以奖代补至今未到帐。所有养老机构都会得到志愿者的服务,服务频率比较高,多为生活服务、文娱演出、健康体检,但讲座类和有技术含量的服务内容比较少。养老机构和入住老人对志愿者的服务给予了高度肯定,也希望能够得到更多方面支持:一是希望精神支持,希望志愿者能够分担护理员对老人的精神安慰工作,多陪老人聊天,解除老人的孤独感。二是渴望知识支持,希望能够得到包括护理知识、健康养生、心理疏导、传统文化等多种类型的讲座。三是希望技术支持,养老机构需要得到网络、水电建设、设施修理和维护等专业技术服务,入住老人需要得到法律援助等专业技术支持。
所有养老机构均未参加“养老机构意外责任险”,个别养老机构的入住老人个人自愿购买了每年150元的意外伤害保险。老年人是高危人群,容易出现意外威胁生命,养老机构也希望购买保险,但因对适用的保险条例、种类不清楚,且顾虑增加机构运营成本,因此积极性不高。
(七)养老机构运营分析
2013年,调查的8家养老机构中,4家机构收支持平,2家机构亏损;1家机构年赢利30万元,但前期投资成本800万元,投资收益率仅为3.8%,与银行二年期存款定期利率相当。按照经营者提供的饮食标准进行估算,在没有计算固定资产折旧和银行贷款利率的前提下,成本收益率超过10%的养老机构仅有半数(见表5)。据养老机构经营者计算,200人规模的养老机构,入住老人如果低于150人、入住率小于75%,经营就会出现亏损。
二、入住老人对养老机构评价
(一)入住老人多为高龄、独身者
调查的8家养老机构共有1725名入住老人,年龄最大的为94岁,平均年龄80.6岁;其中70岁以下的占21.7%,70-80岁的占40%,80岁以上的占38.3%(见表6)。按身体健康状况分,生活不能自理的失能老人占38.7%,自己能够吃饭和走路的半自理老人占38.8%,生活能基本自理的老人仅为22.5%。从入住时间看,在养老机构生活不足一年的占22%,一至两年的占12%,二至三年的占22%,三至五年的占26%,超过五年的占18%。
入住老人以独身居多,其中,丧偶的占64%,终身未婚的占14%,目前配偶尚健在的占22%。从拥有子女数看,没有子女的占14%,有独生子女的占14%,有二个子女的占26%,有三个以上子女的占46%。53.5%的子女能够一至两周看望老人一次,30.3%的子女一个月左右看望老人一次,16.2%的子女是不定期看望;每天能够与子女电话沟通的仅占4.7%,一至两周打一次电话问候的占32.5%,一个月左右打一次电话的占14.0%,48.8%的子女是不定期打电话问候。
老人入住养老机构源于多方面因素。一是为减轻子女负担,64%的老人因年迈体弱,不愿拖累子女;二是因为在家没人照顾,老人年事已高,子女也年届花甲或人到中年,无力照顾老人,50%的老人选择养老机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照顾;三是为寻找同龄玩伴,约10%的老人认为养老机构同龄人多,有共同语言,可以消除心理孤独感;四是需要特殊护理,约10%的老人由于身体衰弱或疾病缠身需要特殊护理,到养老机构可以享受到专业人员的服务;五是希望换种养老方式,4%的老人认为养老机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好,能够安度晚年。与入住老人座谈时发现,当代老人养老理念更新很快,不排斥进养老院生活,一部分老人并不是因为身体机能衰退被迫选择养老机构,而是提早为晚年生活打算,主动选择入住养老院。问卷调查(不包括失能、失智老人)显示,10%的被访老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非常自信,认为“身体很好,还可以照顾别人”;60%的被访老人认为自身身体比较好,“一般情况不需要照顾”;20%的被访老人认为自己“身体一般,有些事情还需要别人照顾”;认为自己“身体较差,很多事情需要别人照顾”和“身体差到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分别占8%和2%。
养老费用多来源于离退休金。入住老人初中以下学历的占56%,高中和中专学历占24%,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仅占20%。老人之前从事的职业中,26%是农民,30%是工人,16%是专业技术人员,14%是国家公务员,6%是企业管理人员和军人,还有2%无业。月收入在1000元及以下的占26%,1001-2000元的占14%,2001-4000元的占20%,3001-5000元的占30%,5000元以上的占10%。入住老人自己支付养老费用的居多。54%的老人养老费用全部来源于自己的离退休工资;18%的老人因为退休金较低,需要靠子女补贴帮助,或以房屋出租金补贴;全部来源于子女资助的约占16%;另外12%的五保户和孤寡老人是靠国家全额供养。
(二)入住老人对养老生活普遍感受较好
调查显示,90%的老人能够适应并习惯养老院生活,8%的老人感觉“生活一般”,仅有2%的老人“不太习惯”养老院生活。84%的老人入住后心情感觉“挺好”,10%的老人感觉入住养老院后“心情一般”仅有6%的老人感觉心情“不好”。
问卷调查显示,入住老人对养老机构的设施和服务水平评价较高。一是认为收费合理。30%的老人认为养老院的收费标准“合理”,38%的老人认为“基本合理”;22%的老人“说不清楚”;仅有10%的老人认为“收费不合理”。二是认为服务态度和护理工作良好。56%的老人认为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好”,40%的老人认为“比较好”;仅有4%的老人认为服务态度“不好”。入住老人对养老院照料护理工作的评价普遍较高,70%的老人认为养老院做到了“精心”照料护理,28%的老人认为“一般”,认为“不好”的仅占2%。三是对居住环境表示满意。入住老人对养老机构的居住环境普遍满意度较高,认为养老机构设施齐全,每天还有专人打扫房间,地面干净整洁,居住环境“舒适整洁”。96%的老人满意自己的居住环境,仅有4%的老人认为居住环境“一般”。四是对日常生活和文化生活期待较高。饮食好坏是入住老人的关注焦点,饭菜的营养搭配、多样性和可口感都是老人每天的话题,关乎老人的情绪、身体健康和养老机构的声誉。调查显示,58%的老人认为“饭菜可口”,36%的老人感觉“一般”,6%的老人认为饮食“不好”。文化生活同样得到老人们的期待,有50%的老人认为养老机构的文化生活比较“丰富”,认为“一般”的占32%,认为“单调”的占18%。
三、养老机构发展面临主要困难
(一)土地使用难,创建资金不足
养老机构想要获得适合发展的好环境和好地段的土地很难,用地审批困难重重;如果是租用土地,也同样面临租不到地、租金高、出租方不配合、租用期限无保障等问题。调查中75%的养老机构面临土地难题。
创建启动费用高。创建一个100张床位左右的普通养老机构,需要启动建设资金100万元;加上土地、房屋租赁费用,以及后期装修、配套设施购置,创建资金高达800万元。62.5%的养老机构均经历过创建初期资金周转困难的局面。即使是社会捐助,公办养老机构得到支持的几率会高于民办机构,民办养老机构获得的社会捐助机会少且数额小。
(二)护工招聘难,队伍稳定性差
护理人员社会地位低,工作时间长,护理老人心理压力大,工资待遇低,难以吸引年轻、体健且有一定专业文化素养的人员加入护工行列。通常,一个护理员需要护理4个失能老人,或20个正常老人,一旦老人生病,还需要24小时陪护,劳动强度大,护理任务重。调查显示,能够坚持从事护理工作达到三年以上的护理人员不足15%,护理员月薪基本在2000-2400元之间,甚至有的仅有1200元,与劳动付出极不对等。
四、探寻养老机构良性发展的思路
(一)政府支持,政策落实,保障持续发展
一是落实政策。西安市养老机构多建于或扩建于2008年以后,符合机构建设补贴政策,政策落实将有助于缓解养老机构在创建期间遗留下来的资金不足问题。二是保障用地。养老机构土地租赁期一般为10年、20年或30年,租赁期间土地被征用、拆迁时有发生,租赁期满也面临出租方不续租风险。养老机构经营利润微薄,成本回收期较长,土地使用成本的快速提升,严重威胁养老机构的健康发展,希望政府部门在占地审批方面简化手续,给予养老机构足够支持。三是区分公办、民办机构职责。公办养老机构尽量提供能满足低收入群体老人的养老需要,民办养老机构可以依据不同特色和服务全方位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四是督促医政配套。很多养老机构希望能够在本院医疗室实现刷医保卡,便于入住老人就医。同时希望能够尽快审核报销回款,减轻养老机构医疗垫资压力。五是降低养老机构经营成本。部分养老机构仍然使用工业用电,成本很高,即使是使用生活用电也因为用电量大需按阶梯电价用电,导致经营负担加重。养老机构发展属于公益事业,希望得到各界关怀和行业发展优惠。
(二)完善管理,强化服务,扩大社会支持
一是建立行业协会。目前,全市95家养老机构处于松散状态,在宣传上、发展上没有形成合力,也缺乏机构间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建议在民政局的支持和组织下,建立西安市养老机构管理协会和工作网站,有利于全社会及时了解“银发事业”的发展和需求。二是完善商业保险。目前保险机构设有“老年人意外伤害险”和“养老机构财产保险”,但老年人参保意识淡漠,养老机构参保也不积极,这为养老机构经营埋下隐患。建议保险机构丰富、完善适用养老机构的险种,设置多种保险额度的“意外责任险”;同时民政部门加强督促养老机构参保;养老机构也可以在托养协议中明确参加保险的责任和义务,将保险费和托养费用一并收取,代为缴纳。三是扩大社会支持。积极组织社会力量无条件对养老机构开展管护人员技能提升培训、护理专业技术学习辅导、网络技术、法律援助等多方面支持。
(三)自我完善,强本固元,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加强管理提升能力。调查显示,分别有30%和26%的入住老人对养老机构的意见主要集中在“改善饮食”和“多组织文体活动”上,10%的老人希望能够“降低收费”,6%的老人建议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水平,4%的老人希望进一步改善居住环境。大多数老人都希望养老机构具备正规的卫生所,并“聘请专职医生和专业护土”,保障医疗水平。二是提供特色和差异服务。心理需求、文化需求是入住老人的精神追求,饮食文化、社团活动都是老年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养老机构要走不同特色经营的发展路线,以成立党团妇青组织和文娱队伍为依托,为员工和入住老人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娱乐生活。同时,将失能、半失能、能活动老人尽可能分区域安排生活和活动,保障失能老人正常休息,减少对能自理老人的生活环境干扰。三是稳定护理人员队伍。提高护理人员待遇,尊重护理服务,建立“慈善回报积分”制度。护理人员年轻时积累公益积分,年老后可优先享受社会回报,这将有助于养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签发:王恩斗 核稿:谭静池
撰稿:谭静池 刘青 李云耀 景春玲
调研组成员:刘青 李云耀 景春玲 李玲 李东涛 张磊张珂 李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