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09-5-12信息来源:
[摘要] 信息化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重要渠道。本文针对中小企业占我国注册企业99%以上的实际状况,分析了中小企业的特点及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特征,结合目前企业信息化的现状,提出了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的策略及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措施。
一、前言
企业信息化是贯彻中央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核心。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进程向纵深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交融互动的关系,给我国各类企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与政策支持。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现代化的全过程中,企业作为工业化的主体、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同样是信息化的主体。企业只有通过信息化,加快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有效地应对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挑战。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几年来,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意识有了一定提高,但发展水平层次不齐。2003年,科技部针对小型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开始推广基于互联网的ASP(应用服务提供商)服务,强调通过网络环境下ASP的服务平台为小型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和专业化支持,增强区域企业群体的核心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并通过基于ASP模式的咨询、监理、培训等公共服务,帮助小型企业有效地规避信息化建设的风险,以取得实实在在的效益。但在大部分中小型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使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遇到了很大困难。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传统观念和管理模式。首先,在改革开放中快速致富的许多暴发户实际上并不懂得管理,当然也不可能看到信息化管理的潜在效益,所以也就不可能有兴趣去学习信息化管理工具。另外,大量存在于中小企业的家族式管理模式使得信息的传递几乎没有障碍,所以信息化的需求也相对较低。
2.资金短缺。从中小企业本身来看,数量比较多,企业规模相对比较小,资金实力相对有限,而信息化改造由于技术含量相对较高而需要相对较高的投资资金,所以资金不足就成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首要制约因素。
3.市场信息识别不准。信息从广义上说是一种市场行为,遵循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信息时代信息无处不在,企业识别对自身有用的信息却需要匹配各方面的资源,尤其是智力资源的投入。有的企业在信息识别上存在的问题有:(1)信息搜索的定位不准,导致有价值适用的信息疏漏,无
用的信息消耗大量的智力资源;(2)信息识别系统不完善,导致各层面管理决策缺少翔实的重要信息;(3)信息传递与反馈的程序不健全不规范,导致信息的时效性大为降低;(4)各层次管理者对信息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信息价值未能有效挖掘;(5)企业自身的信息保密程度不充分,导致企业很容易流失商业机密信息。
4.信息记录不健全。信息的外在体现形式是文件资料或是记录,记录可以提供企业信息管理的主要活动,企业信息的主流也应该留有记录。有的企业在信息记录管理上存在的问题:(1)信息流管理的过程没有形成记录,对重要的资料和信息靠回忆录;(2)信息记录没能规范,使信息记录在具体实施时,存在漏项不全面等问题;(3)信息记录的贮存,标识等基础工作不健全,未能按记录控制程度实施。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的对策
对于广大的中小企业来说,由于企业规模较小,投入少,期望值高;抗风险能力较弱,经不起信息化失败的打击:企业的IT基础设施差,有的企业甚至需要从铺设局域网开始做起;企业管理基础薄弱,许多规章制度尚未健全;人员素质尤其是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信息化的实施比较困难.针对中小企业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解决这些问题:
1.引导与政策支持相结合。要组织各种类型的研讨会和培训班,使管理者了解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尤其要通过国内外的典型案例分析,使企业真正受到教育和启发。同时各级政府在政策上也要对企业进行引导和支持,把信息化建设列为技术改造的一个重要部分,从政策调控上促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2.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推进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与引进是首要问题。系统建成之后,需要维护、升级、改造,管理过程中还要依靠企业自己的力量,这就要求加强对信息从业人员的培养和引进。首先,企业要加强内部人员的培养。包括对系统开发人员的培训与系统使用人员的培养,其中,前者关系到企业信息化开发的成败,而后者关系到企业信息化实施的成败。企业要通过内部培训等手段,提高企业员工的信息理论知识和创新意识,从而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其次,可以利用现有院校和社会资源建立“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基地”,进行切实有效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训和企业管理人员的企业信息系统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第三,扶植建立信息服务机构。企业ERP系统的实施及今后的运行,一定要有专门从事信息服务机构的支持,以解决企业在应用中的各种问题。政府部门和行业机构一起,把地方上和行业内有技术、有能力、愿意为纺织企业服务的信息机构组织起来,形成纺织信息服务体系,并对其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这对加速纺织行业信息化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政府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围绕“构建一个平台”、“完善一个体系”的工作目标,把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政府还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通过整合多方面资源,强化纵向职能部门的联动互动,形成共同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新局面;继续加大投入,通过设立企业信息化专项资金,引导中小企业加大投入,使更多的中小企业通过信息化项目的有效实施,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五、结语
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是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中小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我国的中小企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以便快速完善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商场现代化》 2007年第15期
■ 姚驹杰
第二篇: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和存在问题浅析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和存在问题浅析 摘要:在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类企业纷纷采取信息化,以求提高自身的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但中小企业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特点尤其突出,例如:规模小、管理水平低下、资金薄弱、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较低。从中小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遇到的这些问题入手,提出了中小型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所应采取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 企业信息化 现状 对策分析
一、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关于企业信息化的概念,国内最早出现在1997年。几年来陆续发表了许多论著,但至今并没有统一的表述。总结几年来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结果,我们认为,企业信息化应该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内涵:
① 技术信息化 抓紧建设企业的信息基础建设,在企业内全面使用计算机、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力求“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物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这是企业信息化绝对不可缺少的。不过,这只是企业信息化的初级阶段,不能以为有了电算化就是对信息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地利用了,大量使用信息技术只是实现信息花的前提和基础。
② 管理信息化 在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初期,许多大型企业争相投入大批资金,可是并不是所以这样做的企业都成功了。究其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对企业没有进行彻底的组织重建和管理变革,先进的计算机系统的是落后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于是人们提出了“管理变革”的主张,这就是“管理信息化”。
③人员信息化 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企业在添置信息技术设备时也都进行了组织重建、管理变革,但仍旧有许多企业还不见成效,究其原因,是管理者观念落后的问题。
二、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的影响
企业实施信息化对企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首先使企业的管理效率大大的提高,其次企业的管理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不再是以前那种要靠人到企业各个部门去对员工进行管理。由于管理效率和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好处,从而导致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这使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加强,新的组织结构可以改善信息传播效率,可以激发企业成员的主动性、创造性,可以提高企业的快速反映能力。企业竞争力方式发展使企业出先了战略联盟,企业战略联盟可以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可以边外部资源为内部资源,可以提升企业价值链的效应。其次出现了虚拟企业。
三、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与问题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2004年10月,已有IT应用的中小企业数量四百多万家,其中有20万家左右的中小企业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IT应用系统,是中小企业IT市场中最活跃的一个群体。从200年开始,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便进入了实质性发展阶段,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逐步从单机应用阶段或局域网应用阶段向更高层次的系统应用与整合方向发展,企业的个性化应用和电子商务正在得到快速推广。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已经开始信息化接触和探索;中小企业对信息技术和设备的利用程度有很大提高;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初显成效,信息化已经或正在给企业带来积极影响。然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巨大(约一千多万
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5%),地区分布广泛,行业分布跨度大,在IT应用方面水平相对较低,且应用层次差异比较大。从有关统计资料来看,我国中小企业只有10%左右实施了ERP和CRM方案,6%左右实施了SCM方案,进入了信息化的高级阶段,绝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仍停留在文字处理、财务管理等办公自动化及劳动人事管理阶段,局域网的应用也主要处在信息共享层面上,生产控制方面的应用较少。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
1.对于信息化中小企业关注的几个问题
在当今的信息化浪潮中,中小企业在进行信息化过程中正逐渐地恢复理性,开始认真对待信息化问题。中小企业关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化能够给企业带来什么。通常中小企业资金缺乏,在信息化项目建设时,这些企业更加考虑成本收益分析,即通过信息化企业能够得到什么,是不是合算。中小企业不愿意承担由信息化带来的沉没成本,通常它们想通过信息化降低成本,增强竞争能力,而不是降低利润来获得业务流程的优化。据AMT调查,中小企业目前最关心问题为:能否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实现预期收益(占总投票人数的74.14%)。
(2)信息化是否会削弱企业的战略规划。中小企业非常关心企业战略与信息化战略是否一致的问题,一旦信息化的战略目标与企业发展战略不想一致时,企业将付出沉重的代价。通常这些企业是在其发展比较完善时,才开始考虑信息化的问题,并且需要方案提供商与咨询顾问的协助规划。
(3)信息化能否解决实际的管理问题。通常这些企业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管理问题,管理存在的问题哪些可以通过实施信息化解决,哪些可以实施以后进行战略调整管理解决。如何更充分地运用信息化手段解决企业普遍的存在的问题。信息化解决方案的功能是否齐全,是否能够解决企业某些具体的问题。
(4)信息化能否带来持久的竞争优势。对于中小企业,信息技术的利用可能带来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但也不是只要进行了信息化,就可能带来竞争优势。信息化只是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必备的工具。信息化并不能防止竞争趋同。
(5)如何更好地看待信息化中的计划控制。如何处理集中控制与分权激励的矛盾,是强调过程透明还是结果透明,如何加强预算控制,财务管理模块如何解决结算、融资、考核、资金调度、事前控制、对外报表等自动处理问题,如何解决对于储备过高,物资沉淀严重,途中占用,作业不规范等具体问题。
(6)信息化过程中政府干预行为。通常这些企业必须通过政府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与基础设施的支撑才能实施信息化,这就增加了政府对企业的监管干涉力度,可能导致企业不得不在政府的要求下实施信息化,甚至实施信息化的目的不是符合企业的需求,而是来自政府的压力。
2.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中小内部存在的问题
通常企业资源问题是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瓶颈之一。根据研究与实践分析表明,主要以下几点问题:
①对自身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缺乏研究。
②对自身信息化的基础问题。
③信息化目标不明确,对是否搞信息化持观望态度,不了解管理上的问题正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不了解信息化能够解决的正是管理上的问题,不了解过去的优势正在消失。
④理解有偏差。主要表现在中小企业对信息化概念认识不清,对信息化认识过于简单化,对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抱以过高的期望,把信息化等同于技术改造,如让技术
部门主持信息化,选型中盲目追求软件的高档次和高功能,没有意识到行业性限制,对实施信息化存在不切合实际的想法,比如认为信息化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信息系统可以代替企业家和管理人员等等。
⑤组织人员的阻碍。
⑥资金短缺问题。
⑦人才缺乏与人才流动大的问题。中小企业信息化常常缺乏高水平的系统管理与网络管理人才,中小企业也常常面临人才外流问题的困扰。
⑧经营管理的问题。
⑨信息交流不畅。
⑩缺乏信息化评估体系,投资不平衡,机构不合理。
(2)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方面存在的问题。
IT方案提供商如何在企业信息化这个问题上正确引导和帮助企业理顺内部管理和生产流程,使企业真正意识到信息化能带来怎样的好处,这是企业实现信息化的一个前提条件。有一些IT方案提供商品只是把自己的产品的优势和功能摆在企业面前,单纯地去推荐自己的产品,以产品卖出为目的,他们看重的只是自身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及同行业之间的竞争,而不是实实在在从企业利益的角度出发,真正帮助企业改进生产管理上的缺陷,使自己的产品能与企业的生产特点相符合,起到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这也给中小企业信息化埋下了失败的伏笔。所以IT方案提供商应该改变服务意识,真正做到以企业为中心,而不是以自身的产品为中心。IT方案提供商实际上对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实施起到指导与辅助的作用。一个好的IT方案提供商可以优化中小企业的工作流程,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信息化的内涵与实施信息化战略。
目前IT方案提供商存在的问题众多,表现在ERP软件应用的失败案例纷纷曝光,例如继北京三露厂ERP软件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上曝光后,哈尔滨制药厂等失败案例也纷纷遭到曝光。IT方案提供商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除了功能转移外,是否还能够提供能力转移,提高使用者掌握运用解决方案的能力;能否提供标准化的服务;提供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是否适合于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否提供长期的合作以加强双方的反馈沟通等。
(3)政府与银行方面存在的问题。
政府与银行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与信息化进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目前政府与银行提供的发展环境还有不利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方面。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① 缺乏完善的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
②缺乏鼓励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③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④ 缺乏有效的信息化技术标准与规范的制定、资信评估和项目评估机构;
⑤没有提供很好的融资支持环境与制度环境如缺少中小企业银行、中小企业基金、创业板市场以及票据业务与同业拆借等发展的机制;
⑥ 银行在提供贷款方面缺少积极性;
⑦银行内部缺少向中小企业贷款的激励机制;
从以上三个方面分析可以看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问题是牵涉到多方的一个系统工程。因而中小企业信息化应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待这些问题,这些问题不可能在同一个中小企业上同时出现,但就某一方面的问题一旦出现将可能导致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失败,甚至导致中小企业的破产。因此中小企业要慎重考虑自身信息化的问题,做好前期分析工作,找出问题并有效解决它们,把其视为一个长期发展的战略规划。
四、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对策与建议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策略
1.选取IT外包服务
IT外包服务实际上对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实施起到指导与辅助的作用。一个好的IT方案提供商可以优化中小企业的工作流程,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信息化的内涵与实施信息化战略。
2.选取适合企业的通用管理软件
应用服务提供商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模式就是集中为企业搭建信息化所需要的所有网络基础设施及软件、硬件运行平台,负责所有前期的实施、后期的维护等一系列服务,使企业无需购买软硬件、建设机房、招聘IT人员,只需前期支付一次性的项目实施费和定期的ASP服务费,即可通过互联网享用信息系统。
3.从大处规划,从小处实施,重点突破
中小企业具有数量大、规模小、行业和地域分布广、经营状况参差不齐等特点,因此在中小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时,要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具体的操作可本着减少成本、增加利润、扁平渠道、提高效率的思路,从财务管理信息化入手,逐步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企业资源共享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和网络营销系统与电子商务。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议
1.利用内部网络实现办公管理自动化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就需要企业很好的实施自己企业的内部网络来很好的实现办公管理自动化使人们能够高效率地进行信息处理、传输和利用。办公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将使办公活动向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最 终将实现无纸化办公。
2.从最基本的管理系统开始
中小企业虽不是什么大型的企业,但是也有自己的管理系统来对企业进行管理,管理要从最基本的开始,逐渐形成管理系统的规模和形式。
3.设立企业网站,探索电子商务
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要让外界知道自己的企业就要建立企业自己的网站,企业通过自己的网站可以主动发布信息,这是企业网站主动性的一面,但是发布在网站上的信息不会自动传递给用户,只能“被动地”等待用户自己来获取信息,这又表现出企业网站具有被动性的一面。有了网站就能很好利用网站而探索电子商务。
五、结束语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渐进动态的增效过程,并不一定要企业组织重组与大的管理变革。然而现在许多中小企业存在的认识不足,常常使他们易于陷入被动的状态,致使信息化并不符合企业的现实需求。面对众多厂商的各种不同的诱惑,特别是良莠不齐的管理软件产品,中小企业必须透过价格、概念、质保炒作的烟幕,认真对待自己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陷阱,努力去把握住自己的信息化方向,在信息化的道路上谨慎前行。文中提出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问题可能并不全部在某个中小企业上体现出来,但是认识到这一点,中国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将会大大向前迈出一步。永远不要忽略中小企业自身的创造性与模仿性,典型的成功,可以带动许多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成功。本文提出的策略与方法向中小企业成功实施信息化策略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视角。真诚希望中国的中小企业在借鉴与吸收国内外中小企业信息化实施的经验与教训基础之上,能够做得更好,并且有益于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孙连坡,苏锡坤.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2007;07-26.(2)孙巍峰.资金不足是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瓶颈,2006;12-28.(3)王汝林.中小企业信息化八大问题,2006;11-10.(4)吴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探析,2007;02-23.(5)曾伟.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上程近日启动,2007;12-28.(6)张一昌.发达国家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秘诀,2007;06-06.2011030291174汤天天会审五班
第三篇: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谁失去了信息优势,谁就失去了整座江山。在此背景下,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进行信息化建设。然而,我国的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却面临着许多问题,如意识、资金、技术、软件等诸方面存在着问题,影响了信息化的发展。这使得研究和探索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相应对策十分必要。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 提出 现状 问题 对策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重视信息技术的发展,更重视企业在信息化高度发展下的科学技术创新。企业信息化是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技术进步的基础,反过来,技术创新促进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1]。
目前我国的企业数量多,地区分布广泛,行业分布跨度大。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我国中小企业约有1100万家,中小企业占到了企业总数99%以上。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实现利税和外贸出口总额分别约占全国企业的60%、40%和60%,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中76.7%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2]。然而相对大型企业而言,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率还是比较低的,而且实施成功率也不高,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
企业信息化可以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根据近年对一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我们发现:近半层的企业实施了办公自动化;近半层的企业信息安全手段主要用在使用防火墙上;近半层的企业拥有自学成材的企业信息主管;而半层以上的企业使用财务管理软件;半层以上的企业使用互联网,并拥有自己的网站,但更新不够及时;半层以上的企业认为电子商务势在必行,其中一些企业已开展电子商务;半层以上的企业使用病毒防护措施,全面考虑安全的较少„„
目前,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能真正地进行整体规划,有计划的分步实施与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并已利用信息化的手段为企业做大做强的成功企业为数不多,大多数企业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相当大的困难,存在着很多棘手问题有待解决。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观念落后,对信息化认识不够,存在误区。
我国广大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和介入程度还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尽管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不同程度开展了信息化建设,但他们并非全都对什么是企业信息化、如何实施信息化有透彻的了解。以至大部分企业都认为拥有电脑、拥有企业网站、建一个财务管理系统就算实现信息化了。没有认识到企业信息化不仅涉及大量的投入和技术变革,而且还涉及到企业的业务与管理流程、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一系列问题[3]。再者相当一部分的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作用、效果在认识上有误区,对政府支持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措施更是知之甚少。
2、资金短缺, 投入不足。
有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投入不足总资产的0.21%。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改造需要大量资金,运行系统的维护和管理还需要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这在大型企业或许不是什么问题,而对众多中小企业来说,恰恰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大多数中小企业在前期购置基本硬件设备时资金能及时到位,但随着对信息化要求的提高,需要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大多数中小企业“老板”却不愿继续追加资金,造成企业信息化继续建设举步维艰。企业由于经费短缺,通常在信息化建设上投入的资金明显不够。而即使一些中小企业在前期有能力购置基本硬件设备与必要的软件系统,但IT设备更新频率快,硬件2-3年就会过时,甚至淘汰,当时购买的软件如果不及时更换,跟不上市场要求就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4]。据统计,企业信息化系统每年的维护费用占整个系统建设费用的10%-20%。因此,解决资金不足问题是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条件。
3、技术匮乏,专业人才短缺。
技术力量缺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的瓶颈。技术人员的数量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水平,企业信息化程度越高则需要更多的能熟练应用计算机的员工,而商务部调查结果显示,80.9%的中小企业只配有5名以下技术人员,技术力量较为薄弱,可以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员工只占总数的38.1%,一半员工停留在一般应用计算机的水平。而我国目前中小企业由于薪资水平普遍缺少竞争力,从而对吸引和稳定技术人才队伍带来了很大的挑战[5]。
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主要出在实施人员身上。实施人员的管理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的不足,特别是缺乏企业背景,了解和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而实施人员本身的素质同实际所要求的能力之间的差异是导致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4、软件市场服务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
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软件市场较为混乱,市场制度建设滞后。软件价格高,对硬件要求高,超出相当数量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和管理基础环境。软件商的服务与企业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在实施过程中,企业需要依赖于软件商提供更全面和完善的服务,但大多数软件商提供的服务仍然停留在“以我为主”的理念,缺乏实施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专业咨询机构。这样,在系统实施过程中企业缺少可依赖和可靠的指导者、权益维护者和风险分担者,不利于系统的推广应用。此外,还缺乏软件开发人才和应用人才。调查中,有60%的企业认为缺乏相关技术人才和人才流失是制约系统应用的关键因素;软件开发人才的缺乏,同样制约了管理系统软件的“本土化”进程。
5、企业信息化目标不够明确。
信息化的目标是通过规范企业管理,加速信息的传递,参与企业决策,进行协同合作,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和保证企业持续发展。很多中小企业认为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劳动效率,替代手工的劳动,提高信息输出速度,而这些仅仅只是信息化的初级阶段的目标。如果按照这样的初级目标进行信息化建设,势必会造成企业资金和人力的严重浪费,同时会影响信息化的升级和发展。
6、相关法制法规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尚没有统一的规划和标准,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各地区各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政状态。对于网络经济犯罪,我国也缺乏有效的技术防范手段和法律制裁依据,所以最先利用信息技术的企业所付出的代价比较大。因此很多中小企业在面对眼花缭乱的计算机软硬件市场和众多信息系统开发失败的现象时,困惑重重、举棋不定。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策
1、强化中小企业信息化意识。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信息化已成为一种主流趋势,信息化已成为一个企业重要竞争力的表现。企业信息化的本质是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毫无疑问也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通过各种形式与方法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思想观念,增强主体意识。只有增强了自身主体意识,并贯穿于信息化建设全过程,才能有效地提高主体能力,发挥主体作用,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成功。这些意识主要包括环境意识、危机意识、管理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6]。并且信息化强调的不仅是计算机软硬件的投资和配置,更强调人、管理、技术之间的有机集成,其中人是第一位的因素,特别是企业的领导决策层,一定要对信息化有足够正确的重视。在实施过程中要及时的对员工进行信息化方面的培训,培训企业自己的信息化人才。只有清楚的认识到这两点,才能顺利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
2、集中有限资金重点突破。
作为中小企业,能够投入信息化建设的资金肯定不是太多。企业首先要考虑的是花少钱、办大事,找出最需要信息化的地方进行重点投资,也就是寻找能够明显解决问题或能够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的切入点,绝不能盲目的追求高技术和新方法,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条件科学合理的做好信息化战略规划。应在设备和软件的选择上遵循好用、够用、实用的原则,要考虑使用成本, 切不可忽视人才引进和员工培训成本以及设备、软件的维护成本。
3、重视培养和引进信息人才。
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为了顺利的推进信息化建设,中小企业必须做好两手准备。一方面,企业必须制定人力资源对策,采取各种方法与手段招聘和引进适合企业的人才,尤其是掌握先进技术的信息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内部要多开展人才培训活动,通过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培养一大批精通专业知识,具备实践能力的信息技术人才,通过人才综合能力的提高使企业信息化正常运作。
4、健全信息化社会服务体系。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尚处在起始阶段,需要政府全方位的引导和政策的支持。要充分调动、合理整合,科学使用有关社会资源,发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提供作用,发挥软件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管理咨询商、工程监理机构等组织的作用。要逐步建立由政府、中介服务体系和IT厂商共同构建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支持、服务与保障体系,形成一个完善、诚信、高效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社会服务体系。
5、作好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
企业信息化规划,它是在企业发展战略的指导下,诊断和分析企业管理现状,优化业务流程,提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制定企业信息化系统架构、确定信息系统各部分的逻辑关系,全面系统地指导信息化建设进程,以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准备工作中,要通过对企业现状、未来发展的研究,制定出包括企业信息网络、技术路线、软件商的选择、实施与咨询队伍的选择、信息化实现步骤等等一系列完整的规划。
6、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各级政府要尽快制定信息管理法规,加强对信息资源的管理。为了解决网上交易与结算的安全和电子合同认证问题,应尽早出台网上合同法,增强网上交易的安全性。颁布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的法规,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同时,还应进一步完善信息安全监控体系,建立有效的信息安全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在重点保障基础网络和重要系统安全的基础上全面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五、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内部组织能力的重要支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重要保障。信息化建设不仅取决于企业内部的有效组织,还取决于企业外部的环境优劣。中国企业信息化的真正实现不仅仅靠企业本身的努力和市场化的运营,还需要政府的大力倡导和监督。虽然中国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起步晚,也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是我们只要虚心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认真学习,并加以创新,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一定能够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参考文献:
[1]罗秋菊,李博雅.试论企业信息化对技术创新的作用[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1-07(1)。
[2]王召,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必要性实证分析[J]。国研网, 2004-10-10。[3] 张玉才,宋新平,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及措施。科技管理研究, 2012,(04)。
[4]汪浩,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J]。合肥学院学报,2005(8)。
[5]彭运芳,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07)。[6]李海华,吴中元,我国企业信息化问题与对策研究。商场现代化,2009,(08)。
第四篇:我国中小企业物流外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
我国中小企业物流外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前 言
Hamel等BPR专家认为:“一个组织应该将价值创造体系中的每项活动定义为一种服务;仔细分析每项服务活动,看其是否能成为世界最佳;对于那些不能通过公司内部供应成为世界最佳的活动,就将其取消、外包或与他人合作”。
降低成本往往是使用第三方物流的最原始的动机。由于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往往拥有规模、专业优势、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优势,这些都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驱动因素,因此企业可以借此获得较为显著的成本降低。“据美智管理顾问公司与中国仓储协会2002年对第三方物流市场状况的调查表明:有33%的企业选择第三方物流的原因是降低成本,占第一主要原因,而专注企业核心业务、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减化复杂流程、增强供应链的灵活性分别占27%、24%、13%、3%。”[1]
国内学者王淑云、孟祥茹的《物流外包与管理》阐释了物流外包的机理,中国的物流市场现状,物流外包活动,物流外包决策分析,物流成本管理,物流绩效管理等问题; 郝皓的《基于制造外包的供应商协同——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阐述了供应商协同的相关理论、物流外包的系统分析、制造物流外包的供应商协同基本模式及实证研究、制造物流外包的供应商协同管理策略,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在中国,中小型企业由于其数量多,比重大,类型遍布各行各业,对国民市场经济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中小型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对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有重大的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生产资料竞争日益加强,使得这些中小型企业无论是在管理上,生产上还是物流控制上,都在寻找最优的生存条件,以降低企业的生产劳动成本,增强其产品或服务的市场竞争力。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现代物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物流的外包活动的确能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同时也为物流外包活动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物流外包已经成为各个国家企业物流管理的主流模式。物流外包活动对于中国现在的中小型企业来说,无疑是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条件。但由于我国物流业起步迟,经验不足,在发展上尚未成熟及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特点,中小型企业必须采取正确的态度看待物流外包,并不断的克服自身的问题。
第1页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
我国中小企业物流外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 我国中小型企业物流外包的现状
物流业务外包是制造企业为集中资源、节省管理费用,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将其物流业务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专业的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运作。“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深化与加剧,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已从节约原材料"第一方利润源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二方利润源泉”,转向建立高效物流系统的“第三方利润源泉”。”
[2]
我国的研究表明,物流业务外包能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就目前我国企业物流的实际情况来看,实行物流外包的企业还很少。而且我国中小型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具有经营规模小、经营面较窄、市场反应能力强、经济实力较弱等特点,并且认识到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大部分是外向型企业,使得它们在物流外包过程中,遇到了与其他类型企业所不同的影响因素。国家的市场经济政策,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认识,不仅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指明明确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为每一个经济个体企提供一个标榜的作用。在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要求每一个企业必须与世界经济模式为导向,促成以世界经济同步。在物流外包以已经成为企业物流的主打形式的时代里,中国企业物流外包存在着与国外企业相同却又有其特色的状况。
(一)国内物流外包市场状况分析
“所谓物流业务外包,即制造企业或销售等企业为集中资源、节省管理费用,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将其物流业务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专业的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3PL)运作。外包是一种长期的、战略的、相互渗透的、互利互惠的业务委托和合约执行方式。”[3]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伴随着现代物流理念传入我国以来,已经有了质的发展,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激烈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企业为了取得竞争上的优势,正在利用3PL(第三方物流,3PL)所能提供的所有服务,物流外包逐渐被供需双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和需求方)所认可。在我国,物流外包市场的状况主要体现在:
第一,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已初见端倪。近年来,随着买方市场的逐步形成,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开始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看法。但由于社会宏观经济环境的制约,目前我国物流活动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因此,加强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活动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但是,在市场经济大势的推动下,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目前多数国内
第2页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
我国中小企业物流外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
第二,近年来,我国出现了许多物流企业,且发展迅速,但也受相关因素制约。“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预测: 未来几年中国生产企业的物流量将有10%-20% 的增长, 商业企业的物流总量也有12%的增长。2007 年社会物流需求规模增长15%以上, 物流总费用规模预计增长11%以上, 物流业增加值预计增长10%以上。到2010 年中国物流市场将达到11972 亿元, 并将每年保持20% 的增长速度。”[4]这说明我国物流外包市场的潜力很大。但我国物流企业也存在很多问题和各种客观因素影响和阻碍,使得其发展不够顺畅。
第三,我国物流市场呈地域性集中分布。以新兴经济核心圈为中心形成的物流布局将成为中国物流体系发展的核心部分和辐射中心。他们分别是: 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物流圈;以上海、南京、苏州、杭州为中心的长三角物流圈;以厦门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物流圈;以及即将出现的以武汉、郑州为中心的中南物流圈和以西安、兰州为中心的西部地区物流圈。这些物流圈将成为推动中国物流发展的有力支点, 以高效便利的运输网络为基础、以电子商务为信息化平台, 以多功能配送中心为节点和专业物流公司为主导的全国物流体系正在从区域物流体系的发展中形成。
第四,我国第三方物流公司总体规模偏小、发展潜力巨大。总体上讲,第三方物流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物流和公众物流服务仍然是社会物流的主要形式,严格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短时期难以明显改观。同时,第三方物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影响下,中国正在成为第三方物流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之一。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发布的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显示,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89.9万亿元,同比增长19.5%;2009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96.65万亿元,同比增长可达7.4%左右,物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约在8%左右;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比上年略有下降。”[5]这些都证明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
(二)我国中小型企业物流外包状况分析
截止到2007年6月底,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达到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8%,其中,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为460万户,个体经营户3800多万户。中小企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税收和进出口方面的比重分别占到全国的60%、53%和68%左右。同时,中小企业提供了约75%的城镇就业岗位,80%的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在中小企业实现了再就业。而且,我国66%的发明专利、82%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这说明了中小型企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我国
第3页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
我国中小企业物流外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目前1000万家中小企业中,实现信息化的比例还不到10%。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更是亟待起步。但不少中小型物流企业经营者都表示,目前市场上的物流管理软件至少在10万元到30万元左右,他们认为投入风险太大,真正适合的产品太少。另一方面,物流软件供应商过多关注高端客户群,忽略了中小型物流企业这块市场,这也是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化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我国中小型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决定了其物流外包的现状,中小型企业的物流外包现状主要有:
第一,制度和观念落后。总的来说,绝大部分企业内部员工对第三方物流的认识不够充分,使他们害怕自己的工作被第三方物流所取代而抵制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而且,企业对第三方物流公司能力的认识程度普遍还很低,在考虑到物流外包的情况是,大多数都采取相对保守的做法。中小企业具有技术创新能力不高、研究开发经费投入不足、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尚待解决、创新产业群还未形成等特点,它们的特点决定了其进行物流外包的必要性,但也使得它们更加小心的与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沟通与合作。与生产销售不同,物流外包是一项委托与被委托、代理与被代理的关系,是完全以信用体系为基础的,没有完善的信用体系作基础,凭第三方交单结算甚至由第三方代为收款,而这些对一个中小型企业来说,在没有清楚了解物流外包服务公司和还没有建立确实的信用体系时,都会引起了中小企业的猜测。
第二,第三方物流市场的不成熟,物流外包举步维艰。在信息传播高速发展的今天,国内反映第三方物流公司能力的数据却相对较少,因此企业对这个新行业未免会有所担忧和顾忌,不会轻易相信和接受。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内部管理不善也是物流外包失败的根源,目前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处理相应企业的物流时,不以服务为导向,仍把短期利润作为业绩考核的指标。甚至有的供应商为了赢得业务,在没有与客户签订服务合同之前,根据客户的要求即匆忙提供服务。尤其是在运输业务,第三方物流公司商务人员向客户口头承诺后,并未签订书面协议即转交操作人员,使得操作无章可循。再且,商务人员忙于其他客户,无暇对进行中的操作进行监控,导致操作失控,服务并非客户所预期,业务合作常常被迫中断。再且,第三方物流具体外包细节以及工作范围划分不明确,在投标的过程中,很多物流服务供应商都知道某些程序对企业的重要性,但第三方物流公司却没能在客户要求的时间内去完成,或者只是为完成而完成,并没有认真对待。
(三)中小企业物流外包的必要性
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技术实力薄弱,不可能取得全面的竞争优势,只能把有限的资金、人力、物力用于某一方面来获得市场优势。而占我国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多采用自营物流,但过高的物流成本使得企业在发展时难以首尾相顾,物
第4页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
我国中小企业物流外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流成本过高成了这些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企业物流成本是除了原材料成本之外最大的成本项目,有效的物流管理可以节省15%~30%的物流成本。使得物流外包成为中小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首选。”[6]
因此实行物流外包战略对中小企业而言是非常必要的。这些优势主要表现在: 第一,物流外包有助于利用外包资源,促进中小型企业自身的发展。无论对于刚成立的企业还是在稳步中发展的企业,合理利用有限的内部资源和充分借助外部的资源环境都非常重要,而物流外包正是在企业内部经济条件不足的时候,可以借助并提供优质服务的外部资源环境。国内的许多中小企业正是利用物流外包,突破原有的资源“瓶颈”,获得了超常的增长速度。
第二,物流外包可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决定企业竞争胜负的关键在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使企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用于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使企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用于业务方面的车辆、仓库和人力的投入,将有限的人力、财力集中于核心业务,巩固和扩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迅速地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第三,物流外包可以使中小企业降低成本增加盈利。与企业自创的物流条件相比,物流外包企业可以提供更优质更便宜的服务。中小企业将物流外包到资源和服务价格相对便宜的企业,能直接降低企业的加工或制造成本。企业能从业务分离中降低成本,增加盈利。
第四,分担企业风险,提高企业的柔性。企业通过外向资源配置,取消了企业与用户双方各自独立拥有的库存和运输,从而分散了由政府、市场、财务等因素产生的风险,促进了资源的优化组合,增加了供应链的柔性,使企业更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第5页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
我国中小企业物流外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二 我国中小型企业物流外包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中小型企业物流外包相对于国外起步较迟,社会经济环境还不够完善、我国物流业发展缓慢、以及企业的自身情况等原因,使得我国中小型企业物流外包不管是在企业内部还是外部的社会环境上,均出现的不少问题。
(一)中小型企业物流外包的内在问题
1.第三方物流认识不够充分
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正处于发展完善阶段,中小企业认为我国的物流服务水平较低,很难满足企业物流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许多中小企业没有认识到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也就难以认识到物流的重要性,尤其是部分中小企业领导层没有真正重视物流,使得企业与第三方物流没有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严重阻碍了物流业务外包的发展。许多中小型企业担心如果失去内部物流能力,会在客户交往和其他方面过度依赖第三方物流公司,事实上这种担心也影响了物流外包业务的发展。
2.缺乏合格的专业人员进行项目设计和系统评估
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往往会认为中小企业缺乏合格的专业的物流管理技术人员,才会在物流上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因此会有意无意地抬高物流服务的价格或提供较差的物流服务,从而使企业蒙受损失。而中小型企业确实缺乏合格的专业人员对项目的设计和系统的评估,这是由于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难以培养和聘请合格的专业人员造成的。因此,无论在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还是在于企业本身,均要认真对待并解决自身的问题,以达到互助互利的新局面。对于企业来说,更需要积极培养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项目设计和系统评估。
3.对物流服务商的选择和评估能力不足
在中国现时的市场经济环境,不仅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太少,而且现有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的服务也总存在作业速度慢,缺乏网络化物流服务,运营成本高,物流信息准确率和及时性低、服务内容有限等问题。而中小型企业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使其在评估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的能力时,不能做到预见性的选择和准确性的评估。而这些都会使企业在选择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时,会蒙受一定的损失。
4.战略和资源整合能力不高
物流业务的外包往往会带来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再造,企业的经营战略也将需要重新调整。面对市场以及竞争环境的变化,企业该怎样作打算,制定怎样的战略来应对,这对于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们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战略整合能力弱将导致
第6页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
我国中小企业物流外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失去意义,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战略整合能力强又将会影响到企业人事资源和业务的结构,造成内部人员不安和混乱。由于中小企业在选择第三方物流读物之前大都以自营物流为主,在同物流企业合作之后,物流业务部分或全部外包给了专业公司,这时企业原有的自备物流设施如车队、人员等资源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整合,就会导致其被大量的闲置,这无疑会成为中小企业沉重的包袱。再且,企业物流外包往往会影响企业的内部业务流程,需要企业对内部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和整合。这个过程很可能对所有员工都产生影响,导致企业内部员工的抵制,而对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产生负面影响。
5.物流外包可靠性风险的制约
中小型企业长期依赖某一个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对企业的资本投资、管理、效率提高具有潜在的好处,但同时,又会使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滋生自满情绪而让企业难以控制,一旦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出现问题,这些中小型企业在寻在其他物流服务代替商和解决双方问题时,会使企业的物流出现一个断层状态,这样会大大的降低了企业物流外包的可靠性,增大了中小企业物流外包的风险。而这些风险在某种程度上会给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
6.客户满意度难以达到理想程度
当企业选定某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后,企业会过于依赖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又无法控制或影响他们,使企业不能及时取得所需用户需要信息,从而影响企业的产品的生产和改进。中小企业将业务外包出去,希望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提高其企业客户的满意度。一般企业在为客户满意作出努力时,75%的投入没有产生效益,物流企业和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局限性,难以使客户达到满意。从长期来看,物流活动的失控可能阻碍核心业务与物流活动之间的联系而降低用户满意度。
(二)中小型企业物流外包的外部问题
1.第三方物流市场的不成熟
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处于发展的初期,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服务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整个第三方物流市场相当分散,企业规模小,企业管理差。国内物流业存在的较高的利润空间吸引了大量个体、私营小企业加入到第三方物流企业中,部分新加入的公司办公设施简陋,人员素质较低,所提供的服务很难满足客户的需要。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上存在许多不规范的现象。许多小规模的物流提供商只注重追求利润而使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
2.区域物流平台的不完善
区域物流平台是区域物流的载体,是一个复杂的网络体系。它包括基础设施、物
第7页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
我国中小企业物流外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流设备和各种标准。这是一个整合了区域物流资源的物流服务体系,有了这样坚实的平台,就可以在成本和时间方面消除客户担心。但目前还没有建立这样的平台或正在建设中,如各港口城市的物流中心、物流园区。也并不是完全定位在为企业物流外包服务。区域物流平台的不完善阻碍物流外包的发展。当前,我国物流领域还存在许多结构上、管理上和技术上的缺陷,体现在区域物流平台的构建上,为平台难以有效构建,或是平台水平不高,难以支撑现代物流系统的高效运行。作为在这个平台运作的生产企业、销售企业、流通企业等经济个体想更好地发展物流,却往往苦于客观环境的限制,举步维艰。
3.国内物流信息化的不普及
据统计,我国目前1000万家中小企业中,实现信息化的比例还不到10%。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更是亟待起步。但不少中小型物流企业经营者都表示,目前市场上的物流管理软件至少在10万元到30万元左右,他们认为投入风险太大,真正适合的产品太少。另一方面,物流软件供应商过多关注高端客户群,忽略了中小型物流企业这块市场,这也是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化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
第8页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
我国中小企业物流外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三 我国中小型企业物流外包的有效对策
针对中小企业物流外包所出现的内部和外部问题,企业在选择物流外包时应,不仅仅要认真考虑企业自身的情况,还有认真考虑企业以外的社会环境,克服物流外包所带来的缺点和存在的矛盾,发挥其长处,这就需要采取一定的应对策略。
(一)就中小型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分析有效的应对策略
1.正确理解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的优势在于运输和仓储,能以一种快速、更具成本优势的满足中小企业的不同的、不断变化的配送和信息技术需求。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还可以满足企业的潜在顾客需求的能力,从而使企业能够接洽到零售商。企业物流外包并不等于将企业内部的一切物流活动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处理,自主权仍在企业一方。中小企业要认真分析企业内部物流状况,确定是否需要将物流外包出去,物流外包能否为企业带来战略利益。在确定实施物流外包时,可以考虑将企业的薄弱环节交给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将经验丰富、有能力实施的环节仍留在企业内部,来保持企业原有的核心竞争能力。
2.严格筛选物流供应商并作有效评估
物流供应商选择的好坏对于一个企业能否在物流外包中获益起着决定性作用。在选择物流供应商时,公司应该明确自己的服务需求,公司的战略愿景。而这些要求公司对自身的情况作深入的了解,并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做出一个详尽可行的远景规划。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供应商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行业经验、信息化实力及人才情况等做深入的调查和研究,确保物流供应商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并拥有与企业想匹配的发展战略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公司和物流供应商对于双方都有一个高度的认识和了解,达成一个互利共赢长远发展计划。当然,在达成最初的合作关系和合作承诺时,公司还应该对物流供应商进行一段时间的考核,通过对比,绩效评估等考核方法对长远合作的进行可行性分析,决定最终的合作关系。在经行绩效评估时和衡量机制时,公司应该应该制定可行的评估标准和实行系统性的评估,并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市场环境进行有效的更新和更改,以不断适应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创造更大的发展优势。
“企业的物流外包是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合约的签订也只是外包的开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对完成的活动经行考核,甚至包括外包决策,使每个步骤都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供需双方自我正常的评估和定位、行为道德、相互信任和忠诚以及
第9页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
我国中小企业物流外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履行承诺是建立良好外包合作关系的关键因素。”[7]
3.调整企业内部组织结构
随着企业的物流外包,企业内部作业流程的制约和员工的抵制,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对物流外包后企业的组织结构做相应的调整:如何无缝衔接的基础上调整业务流程,进行职能变革;如何对外包的物流功能进行持续有效的监控;企业文化是否鼓励创新与变革;企业领导和员工对变革持怎样的态度等。从战略角度看待物流业务外包,致力于获得最佳合作伙伴,并围绕着这种伙伴关系建立一种健全的管理体系,从而实现无缝衔接,取得外包策略的成功。
4.对物流外包进行合理的监督与控制
对物流活动进行监控是物流外包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中小企业在与物流服务供应商合作过程中,一定要在“控制”和“放任”之间找到均衡点,既要为他们提供所需的业务信息,同时也应当监控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绩效。企业应当经常与其沟通,共同制定物流作业流程、确定信息渠道,不能认为业务外包了,一切就由对方承包,完全是物流供应商单方面的工作,而应当对物流外包活动进行恰当的监督和控制。在监督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任何风险,都应该和物流供应商及时沟通、协商,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和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5.强化专业水准,提高客户满意度
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下,企业能够迅速把握顾客的现有和潜在的一般和特殊需求,使企业的供应活动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而变化。这样企业能比竞争对手更快、更经济地将商品或服务供应给顾客,极大地提高了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中小企业通过要求物流企业的提高其物流服务水平,来提高其与客户之间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企业必须像管理企业其他资源一样对客户进行管理,做到像了解本企业一样了解客户,彻底的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二)就中小型企业外部存在的问题分析有效的应对策略
1.培养专业的物流人才
目前,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中国十二类紧缺人才之一,培养专业的物流人才对物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由于企业对物流人才鉴定的机会成本过高,使得企业在招聘物流人才时不愿意聘用只持有各类相关证书,而没有物流实际工作经验或缺乏物流实际工作能力的物流专业毕业生。但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考虑,企业更应该从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出发,培养符合自己公司的专业物流人才,使得人才具有专长的技术来为公司做更好的服务。
2.完善区域物流平台
第10页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
我国中小企业物流外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区域物流先进与否,从载体及其他基础设施状况可以清楚地看出来,经济发达的国家物流业是相当成熟的,其从事物流的基础设施已经非常完善。在发达国家,我们可以看见完善的高速公路系统、快速或者高速铁路系统、高密度的航空运输系统、宽阔的停车及装卸作业场所、大型自动化配送中心或物流中心以及配送中心或物流中心中设置的高架立体仓库、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导向车系统,有标准化的可流通托盘、发达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卫星通信系统、CIS系统等等。这些都是高级物流阶段区域物流平台所应具备的物流设施环境。区域物流平台的建设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作为与物流业发展相关行业的政府职能部门,在鼓励生产企业、商业企业、流通企业积极发展物流经营的同时,更应在发挥现有的物流设施作用的基础上,规划区域物流平台发展,明确短、中、长期发展目标。同时应妥善协调好相关行业部门,做好物流平台相关设施发展的衔接工作,使物流平台达到系统化、集成化。
3.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沟通和信息共享是物流外包成功的关键因素,合作双方应通过信息技术建立信息共享系统,及时、准确地掌握运输费用、运输计划、运输需求、生产计划等一些关键指标,同时,合作双方在信息共享时应做到互相保密,如果一旦泄露对方的商业机密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构建一个互联互通的信息共享平台,使得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能够快速的获取有效的信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各企业之间的信任。
第11页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
我国中小企业物流外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 结
在全球正在掀起外包旋风的同时,物流外包在我国却还没有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整个社会的物流效率低下、物流费用惊人是有目共睹的也是让人忧心忡忡的。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资企业蜂拥而至,如果仍旧保持现状维系大而全的局面,将很难面对来自外国竞争对手的竞争。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生力军,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中小企业应该以世界经济格局为导向,清楚看到国外优质的经济形态,转变观念,感知物流业务外包的迫切性,及时整合自身优秀的资源,这样才能够增强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第12页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
我国中小企业物流外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注 释
[1] 饶坤罗.论企业物流外包决策分析
http://www.xiexiebang.com/e/DoPrint/?classid=4&id=40432
[2] 黄世英.中小企业物流外包策略探讨[J].经济理论研究,2007年9期.[3] 邹凡英.企业物流外包问题研究[J].中国商贸,2009年15期.[4] 肖红,朱艳玲.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发展分析[J].当代财经,2007年9期.[5] 贺登才.2009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N].中国交通报.2010年03月11日.[6] 陈明明,莫佳.中小企业物流外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7年6期.[7] 郑艳艳,戴更新.企业物流外包相关问题研究[J].物流技术,2005年1期.第13页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
我国中小企业物流外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参 考 文 献
陈丽平.物流外包的风险及应对策略[N].长江大学学报,2006,(4).王淼等.中小企业的物流怎样外包[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9).黄世英.中小企业物流外包策略探讨[J].经济理论研究,2007,(9).姚建凤.企业物流外包的风险及应对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4年,(10):63-64.陈明明,莫佳.中小企业物流外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7,(6).王淑云.物流外包成本的决定要素及企业的战略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004,(07).李建民,鄢丹.物流外包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J].中国水运,2002,(12).郑艳艳,戴更新.企业物流外包相关问题研究[J].物流技术,2005,(1).苏选良,易伟义.企业物流外包的约束条件及实施策略分析[J].物流技术2004,(5).刘丽琴,卢卓.中国企业物流外包之道[J].现代物流,2006,(3).邹凡英.企业物流外包问题研究[J].中国商贸,2009,(15).管华,周磊.浅论我国企业的物流外包问题[N].南昌高专学报,2004,(3).鲁德银.风险管理:为中小企业稳健成长保驾护航[J].经济师,2002,(6).陈牧.浅论我国企业的物流外包问题[N].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5).陆阿妮.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03年,(5):29—30.第14页
第五篇: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刘建琴
摘要: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自身因素,使其经济发展受到制约。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使其不能与大企业公开、公平、公正地竞争。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近1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它所提供的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总数的60%和40%,并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成为县及县以下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但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外部宏观经济变化对其影响大等因素的存在,使其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均不适应的情况,导致其在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面临巨大的困难。分析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以促进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2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筹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企业要持续生产经营、进行对外投资和调整资本结构就必须筹集所需资金。目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筹资难、告贷无门的现象。据资料显示,中小企业贷款规模只占信贷总额的8%左右,其筹资难主要体现在:①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组织体系。②缺乏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担保机制;③缺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投资风险基金和直接融资渠道,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既不能发行公司债券,也不能象BOT项目融资,更难象国有企业那样上市发行股票。
2.2 投资能力较弱,且缺乏科学性
一是中小企业投资所需资金短缺。二是追求短期目标。由于自身规模较小,贷款投资所占的比例比大企业多得多,所面临的风险也更大,所以它们总是尽快收回投资,很少考虑扩展自身规模。三是投资盲目性,投资方向难以把握。
2.3 财务风险意识淡薄,企业始终在高风险区运行
这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过度负债。企业要发展,就不可避免地要负债经营,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但是,一些企业不顾成本、不惜代价,不考虑自身的偿还能力,千方百计从银行获取贷款。在借入资金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情况下,一些企业进入了靠贷款维持生存的恶性循环。二是短债长投。在国家实行较强的宏观调控力度的条件下,企业要获得固定资产贷款比较困难。一些企业就采取变通的办法,擅自改变贷款用途,将短期借债用于投资回收期过长的长期项目投资,导致企业流动负债大大高于流动资产,使企业面临极大的潜在支付危机;三是企业之间相互担保,相同资产重复抵押,或为了融资而不断投资新项目,甚至“拆东墙补西墙”,形成复杂的债务链。这不仅加大了银行对企业财务状况判断的难度,也给财务监管带来很大困难,造成整体负债率不断抬高,企业经营成本和财务费用不断加大,支付能力日渐脆弱,资金链条过紧并随时可能出现断裂。
2.4 财务控制薄弱
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形成资金闲置或不足。二是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账,应收账款周转缓慢,资金回收困难。三是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很多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其营业额的数倍,形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四是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不少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固定资产等的管理不到位,财务管理职责不明,资产浪费严重。
2.5 财务会计工作流程不规范、不严格
一是原始凭证、会计分录、科目应用、账册设置以及财务收支等方面工作不规范,没有形成严格的制度;二是会计报表的编制既不能充分反映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又没有完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去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三是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缺乏必要的财务监督机制。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3.1 经营者必须树立理财观念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者必须树立三个观念:第一,树立专业化经营观念,规避多元化投资风险。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相对较弱,企业的资源有限,领导人的知识、能力有限。加之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快,技术更新周期短。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必须集中有限的资源,努力在某一个行业做实、做精、做强,这是企业的立身之本,也是企业理财的基础。第二,树立财务风险观念。负债经营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偿还能力和资金的使用效益,规避高负债和不能到期支付的风险。第三,树立现金流观念。现金流是维持企业正常经营的“血液”。现金净流量是企业成长的动力。对许多企业来说,现金净流量的意义甚至高于经营损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负数,没有实实在在的现金收益。因此,关注现金流量,掌握现金流的状况及走向,包括其经营中创造现金的能力和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的使用效率,是企业经营者必须随时掌握的基本信息和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3.2 资金筹集和资金运用相结合资金筹集和资金运用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一方面企业是根据资金运用的需要来筹集资金;另一方面是筹来的资金要确保有效地运用,投入要有产出。确保企业资金的抗风险能力。资金的筹集运用与权益必须相配比,超越了配比的比例,必定给企业的运营带来较大的风险,影响企业资金的有序运作。因此,在进行资金运用决策时,既要做投资决策,也要做相应的筹资决策,并且注重有效使用资金,确保资金增值,提高自身的积累,以求取得尽可能高的经济效益。
3.3 科学进行投资决策,积极防范投资风险。
投资决策是中小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投资决策者一般总是倾向于选择风险小的投资项目,宁愿选择相对稳定的低收益也不要那种成功性不大的高回报项目。中小企业应采取以下投资方式:一是为尽快收回投资,多采用中短期投资。因为长期投资虽然有较高的回报率,但其投资规模大,不确定因素多,所以投资风险也大。二是扬长避短,多采用对内投资方式。三是在对外投资中应以直接投资为主。
3.4 中小企业自身苦练内功,强化企业内部管理
第一,转变观念,把强化资金管理列作推行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第二,强化存货管理,建立合理的库存储备,最大限度地压缩过时呆滞的库存物资,并以科学的方法来确定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以保证资金结构的趋向合理。第三,建立和完善应收帐体系,严格产品购销协议的规范操作。对不可避免需要采取赊销形式,应力求加强对客户资信度的调研咨询,对已形成的应收账款要定期进行核对,严格控制应收账款的账龄。
3.5 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完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
为要解决好中小企业会计账目不清,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必须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对财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政治思想教育,增强财会人员的监督意识。加强全员素质教育,首先从企业领导做起,不断提高全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中小企业应按照相关财会法律、法规的要求,逐步建立起比较规范、完善和自律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工作流程和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财务管理的组织体系和相应的工作机构,在分工协作的原则下,明确管理岗位和人员职责,严格财务管理的工作流程和审批程序。
3.6 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会计人员要持证上岗,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要经过培训、考核,达到要求后发证上岗;被委任会计领导岗位的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职务任职资格,决不可滥竽充数;对会计人员要经常进行职业道德、业务技术教育,提高素质。
参考文献:
[1]徐国涛.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研究,2007.[2]李惠萍.论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现代化,2007,(07)(下).[3]王玉.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J].特区经济,2007(2).[4]俞学玲.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分析[J].新选择,2006,(07).[5]魏海丽.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决策探索,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