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目录
中文摘要前言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意义1.2.3.4.5.6.有利于企业迎接加入WTO后的挑战,适应国际化竞争。有利于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目标。有利于抓住新世纪的良好发展机遇。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我们开发和利用信息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企业信息化实现企业全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运营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决策智能化。增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性快速发展。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2.3.4.5.6.7.8.资金短缺。政府支持力度不够。信息人才不足。传统观念和管理模式。企业行业分布广,需求复杂。信息化进程与企业发展不匹配问题。信息化“一揽子”解决方案问题。环境问题。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的对策
1、遵循效益原则
(1)
(2)
(3)
(4)效益启动原则 低成本原则 渐进性原则 可持续原则
2、中小企业信息化实施策略
(1)目标定位至上的策略。
(2)管理和信息化建设规划要同步。
(3)重视跨行业的协同模式。
(4)企业的应用基础。
(5)政府良好的政策扶持,相关的倾斜优惠政策,完善的奖惩执行力度。
(6)社会的大环境给他们创造有利条件。
(7)提升管理者的素质,改变原有的管理体制,完善企业的各项制度。
(8)帮助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五、结语
六、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信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重要渠道。本文针对中小企业占我国注册企业99%以上的实际状况,分析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的意义及目前的发展现状,深入分析现阶段我国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信息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对策
前言
中小企业作为一个规模庞大的群体,在国内大约有829万家,总产值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40%,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信息化的水平,其需求和采购意向直接影响着IT设备相关生产厂商的生产。因此,分析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需求特点,了解其实施策略就显得十分重要,并一直是IT设备厂商关注的焦点和国家政府部门制定决策的依据。
一、业信息化的意义
企业信息化:即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及时地为企业的“三层决策”系统(战术层、战略层、决策层)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其本质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人机合一的系统,包括人、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平台、数据库平台、通用软件、应用软件、终端设备(如数控机床等)。在如今信息化的时代,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有着无限的机遇和挑战,信息化业务更是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1.有利于企业迎接加入WTO后的挑战,适应国际化竞争。加入WTO以后,企业将更直接地面对国际竞争的挑战,在全球知识经济和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特别是跨国经营的重要前提。
2.有利于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目标。在综合运用好国家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的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3.有利于抓住新世纪的良好发展机遇。我们正处在知识经济迅速崛起,全球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对信息的采集、共享、利用和传播,不仅成为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成为决定国家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4.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我们开发和利用信息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只有实现信息化,企业才有可能抓住机遇,实现健康发展。
5.企业信息化实现企业全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运营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决策智能化。其中,运营自动化是基础,决策智能化是顶峰。
6.增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性快速发展,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增加企业间的技术流通,总体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
中小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对内在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水平,对外要迎接日益激烈的市
场竞争,信息技术为它们提供了最好的解决途径。但是,由于受到管理观念、经营能力和条件以及员工素质的限制,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专业技术人员不足、购买能力有限、技术产品辩识水平较低、使用环境较差,即使在一些较为重视信息化工作的企业中,计算机还只是更多地停留在充当打字机或电子账本的低水平,不仅没有实现内部的网络互连,而且在业务过程中也很少直接借助计算机的帮助。根据有关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一直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信息化的应用更是得不到普及。
自2000年以来,中小企业信息化就受到了,广泛的重视。然而,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情况并不令人乐观。调查显示,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比较已经达到了60%以上,但许多行业信息化的成功率不到10%,作为企业信息化最核心的ERP系统,已实现的企业仅为2.9%,强烈的反差说明中小企业信息人形势严峻。而且,还有近一半的企业没有配备计算机。即使在一些信息化建设相对较好的企业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从不同程度上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资金短缺。从中小企业本身来看,数量比较多,企业规模相对比较小,资金实力相对有限,而信息化改造由于技术含量相对较高而需要相对较高的投资资金,所以资金不足就成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首要制约因素。
2.政府支持不够。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各级政府的信息化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的资助重点都是大型企业,中小企业根本没有被提及;二是政府部门本身在信息化过程中“没有带好头”,如中小企业每个月还要带着报表到税务局排很长时间的队交报表等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信息化的成效;三是政府在给大企业提供资金的同时还贴息,而中小企业则是依靠自己的积累投资。
3.信息化人才不足。这种不足表现为绝对不足和相对不足两种情况。首先,大量中小企业本身由于生产过程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所雇佣的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也相对有限,很难适应和承担企业信息化所赋予的重任。其次,大量中小企业的规模相对比较小,每个产品上所分摊的人才工资成本相对比较高,这样产品就失去了最基本的价格竞争力。
4.传统观念和管理模式。首先,在改革开放中快速致富的许多暴发户实际上并不懂得管理,当然也不可能看到信息化管理的潜在效益,所以也就不可能有兴趣去学习信息化管理工具。另外,大量存在于中小企业的家族式管理模式使得信息的传递几乎没有障碍,所以信息化的需求也相对较低。
5.由于中小企业的行业分布广,需求复杂,厂商的很多通用方案并不能很好地适合中小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形成了需求与供给错位。
6.信息化进程与企业发展不匹配问题。不同的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截然不同。许多中小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带有很大盲目性,未能准确把握自身需求,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究其原因,关键是定位不准,未能将适度信息化作为追求的目标。
7.信息化“一揽子”解决方案问题。中小企业的经济实力是有限的,它们不可能像大企业那样对信息化建设投入大量资金,但又不能偏离信息化,因此在寻找适合自己的信息化方案上常常遇到困难。面对如此丰富多变的信息化技术、面对各类经销商、面对诸多可选择的方案,有些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走了不少弯路。因此,它们对运营商提供的硬件、软件“一揽子”解决方案很感兴趣。
8.环境问题。企业信息化需要以整个社会环境的基础作为支撑保障。虽然国家近几年在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开展信息交流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总体还是很薄弱。同时,国家在电子交易的法律保障、支付信用、货物配送、网络安全等方面有待完善,如对计算机网络犯罪还缺乏有效的法律和技术防范。部分企业担心商业机密泄露,系统遭到攻击与病毒侵袭,导致数据丢失和破坏甚至系统瘫痪,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的对策
对于广大的中小企业来说,由于企业规模较小,投入少,期望值高;抗风险能力较弱,经不起信息化失败的打击:企业的IT基础设施差,有的企业甚至需要从铺设局域网开始做起;企业管理基础薄弱,许多规章制度尚未健全;人员素质尤其是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信息化的实施比较困难.针对中
小企业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解决这些问题。
1.遵循效益原则。
(1)效益启动原则。信息化的全过程,对业务部门的效率,如库存量、资金周转天数等,进行详细评估,用数字来说明信息化对提高生产效率的贡献和对管理变革的促进作用。
(2)低成本原则。从操作角度说,低成本信息化,首先要坚持渐进原则,比如分期投资,要根据实际情况,随需随买;其次是实用为本。
(3)渐进性原则。信息化是一个过程,任何的信息化,都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须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逐步投资完成。
(4)可持续原则。信息化建设,一定要考虑到未来的长远发展。当前开发、建设的信息系统必须是可扩充、可持续发展的。功能可以不断增加或改进,网络建设要考虑到未来的需求,应成名就必须是可升级、可集成的,不能因为技术升级而废弃原来的软件。
2.中小企业信息化实施策略。
(1)目标定位至上的策略。信息化一定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否则做出来的东西就是“四不像”,既不能为业务带来好处,又不能为新的增长创造条件,可能最后造成很大的浪费。
(2)管理和信息化建设规划要同步。努力创建一种集中分布式的管理模式,既要把一部分权力集中起来,进行有效的控制,又要让各个点能够灵活地分散经营。
(3)重视跨行业的协同模式。企业和供应商、客户、投资者之间需要进行有效的组合。
(4)企业的应用基础。即员工业务素质、经理的管理素质、变革能力、整个外部应用环境等等。
(5)政府良好的政策扶持,相关的倾斜优惠政策,完善的奖惩执行力度。政府主动搭建银企合作桥梁,继续开拓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建立信贷激励机制,通过财政贴息和奖励等形式,鼓励金融单位推出更多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充分调动金融单位支持中小企业信贷投入的积极性;考虑中小企业现实情况,简化中小企业贷款程序,降低货款门槛,缩短审批时限,改善业务流程,在信贷规模和金融产品向中小企业倾斜,各级财政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专项资金支持;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已成立中小企业担保中心的各区县,应充分发挥其作用为中小企业融资搭建平台。
(6)社会的大环境给他们创造有利条件,城乡民众的支持和监督,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有利配合,市场的行规制度的完善和遵守。公平竞争的游戏规则,创新打假,杜绝模仿和扰乱市场恶性竞争。
(7)提升管理者的素质,改变原有的管理体制,完善企业的各项制度,形成企业良好的社会风气和企业文化。加强整体员工的素质教育和敬业精神,提高职业道德和工作技术水平,增强责任感和自我修养。搞好企业环境建设,创造企业品牌形象。与大企业或先进企业合作,寻求投资商或合作伙伴,扩大企业行业或市场领域。
(8)帮助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中小企业的产品附加值低、市场主导权弱等劣势已经影响到其生存发展。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适时组织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外出考察学习,增强其管理和决策能力,鼓励其增加研发投入,帮助中小企业采用新技术、推广新的科研成果,支持其参与国家重大的科技计划项目和技术攻关。
五、结语
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可以预见,在国家一系列配套措施的大力扶植和帮助下,中小企业将面临全新的发展环境,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也必将蓬勃展开。我们相信,加入WTO后的竞争的加剧,以及信息化水平的发展和提高,这将进一步促进和保证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六参考文献白金麟;辽化仪表厂企业信息化规划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隋红建,王刚;项目管理在R&D中应用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管理研究;2005年01期
3赵永瑞;常莹莹;朱腓利;;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对策[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06年04期
4马菊红;;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策略[J];商业时代;2006年22期
5钱莎莎;中小企业集群的信息化模式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6安占丰;企业管理信息化外部环境及对信息化策略的影响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7李继云;中国信息化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8;国家重点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对策[A];中国物资流通协会通讯[C];2000年
第二篇: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和存在问题浅析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和存在问题浅析 摘要:在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类企业纷纷采取信息化,以求提高自身的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但中小企业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特点尤其突出,例如:规模小、管理水平低下、资金薄弱、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较低。从中小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遇到的这些问题入手,提出了中小型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所应采取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 企业信息化 现状 对策分析
一、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关于企业信息化的概念,国内最早出现在1997年。几年来陆续发表了许多论著,但至今并没有统一的表述。总结几年来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结果,我们认为,企业信息化应该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内涵:
① 技术信息化 抓紧建设企业的信息基础建设,在企业内全面使用计算机、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力求“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物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这是企业信息化绝对不可缺少的。不过,这只是企业信息化的初级阶段,不能以为有了电算化就是对信息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地利用了,大量使用信息技术只是实现信息花的前提和基础。
② 管理信息化 在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初期,许多大型企业争相投入大批资金,可是并不是所以这样做的企业都成功了。究其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对企业没有进行彻底的组织重建和管理变革,先进的计算机系统的是落后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于是人们提出了“管理变革”的主张,这就是“管理信息化”。
③人员信息化 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企业在添置信息技术设备时也都进行了组织重建、管理变革,但仍旧有许多企业还不见成效,究其原因,是管理者观念落后的问题。
二、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的影响
企业实施信息化对企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首先使企业的管理效率大大的提高,其次企业的管理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不再是以前那种要靠人到企业各个部门去对员工进行管理。由于管理效率和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好处,从而导致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这使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加强,新的组织结构可以改善信息传播效率,可以激发企业成员的主动性、创造性,可以提高企业的快速反映能力。企业竞争力方式发展使企业出先了战略联盟,企业战略联盟可以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可以边外部资源为内部资源,可以提升企业价值链的效应。其次出现了虚拟企业。
三、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与问题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2004年10月,已有IT应用的中小企业数量四百多万家,其中有20万家左右的中小企业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IT应用系统,是中小企业IT市场中最活跃的一个群体。从200年开始,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便进入了实质性发展阶段,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逐步从单机应用阶段或局域网应用阶段向更高层次的系统应用与整合方向发展,企业的个性化应用和电子商务正在得到快速推广。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已经开始信息化接触和探索;中小企业对信息技术和设备的利用程度有很大提高;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初显成效,信息化已经或正在给企业带来积极影响。然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巨大(约一千多万
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5%),地区分布广泛,行业分布跨度大,在IT应用方面水平相对较低,且应用层次差异比较大。从有关统计资料来看,我国中小企业只有10%左右实施了ERP和CRM方案,6%左右实施了SCM方案,进入了信息化的高级阶段,绝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仍停留在文字处理、财务管理等办公自动化及劳动人事管理阶段,局域网的应用也主要处在信息共享层面上,生产控制方面的应用较少。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
1.对于信息化中小企业关注的几个问题
在当今的信息化浪潮中,中小企业在进行信息化过程中正逐渐地恢复理性,开始认真对待信息化问题。中小企业关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化能够给企业带来什么。通常中小企业资金缺乏,在信息化项目建设时,这些企业更加考虑成本收益分析,即通过信息化企业能够得到什么,是不是合算。中小企业不愿意承担由信息化带来的沉没成本,通常它们想通过信息化降低成本,增强竞争能力,而不是降低利润来获得业务流程的优化。据AMT调查,中小企业目前最关心问题为:能否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实现预期收益(占总投票人数的74.14%)。
(2)信息化是否会削弱企业的战略规划。中小企业非常关心企业战略与信息化战略是否一致的问题,一旦信息化的战略目标与企业发展战略不想一致时,企业将付出沉重的代价。通常这些企业是在其发展比较完善时,才开始考虑信息化的问题,并且需要方案提供商与咨询顾问的协助规划。
(3)信息化能否解决实际的管理问题。通常这些企业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管理问题,管理存在的问题哪些可以通过实施信息化解决,哪些可以实施以后进行战略调整管理解决。如何更充分地运用信息化手段解决企业普遍的存在的问题。信息化解决方案的功能是否齐全,是否能够解决企业某些具体的问题。
(4)信息化能否带来持久的竞争优势。对于中小企业,信息技术的利用可能带来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但也不是只要进行了信息化,就可能带来竞争优势。信息化只是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必备的工具。信息化并不能防止竞争趋同。
(5)如何更好地看待信息化中的计划控制。如何处理集中控制与分权激励的矛盾,是强调过程透明还是结果透明,如何加强预算控制,财务管理模块如何解决结算、融资、考核、资金调度、事前控制、对外报表等自动处理问题,如何解决对于储备过高,物资沉淀严重,途中占用,作业不规范等具体问题。
(6)信息化过程中政府干预行为。通常这些企业必须通过政府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与基础设施的支撑才能实施信息化,这就增加了政府对企业的监管干涉力度,可能导致企业不得不在政府的要求下实施信息化,甚至实施信息化的目的不是符合企业的需求,而是来自政府的压力。
2.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中小内部存在的问题
通常企业资源问题是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瓶颈之一。根据研究与实践分析表明,主要以下几点问题:
①对自身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缺乏研究。
②对自身信息化的基础问题。
③信息化目标不明确,对是否搞信息化持观望态度,不了解管理上的问题正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不了解信息化能够解决的正是管理上的问题,不了解过去的优势正在消失。
④理解有偏差。主要表现在中小企业对信息化概念认识不清,对信息化认识过于简单化,对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抱以过高的期望,把信息化等同于技术改造,如让技术
部门主持信息化,选型中盲目追求软件的高档次和高功能,没有意识到行业性限制,对实施信息化存在不切合实际的想法,比如认为信息化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信息系统可以代替企业家和管理人员等等。
⑤组织人员的阻碍。
⑥资金短缺问题。
⑦人才缺乏与人才流动大的问题。中小企业信息化常常缺乏高水平的系统管理与网络管理人才,中小企业也常常面临人才外流问题的困扰。
⑧经营管理的问题。
⑨信息交流不畅。
⑩缺乏信息化评估体系,投资不平衡,机构不合理。
(2)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方面存在的问题。
IT方案提供商如何在企业信息化这个问题上正确引导和帮助企业理顺内部管理和生产流程,使企业真正意识到信息化能带来怎样的好处,这是企业实现信息化的一个前提条件。有一些IT方案提供商品只是把自己的产品的优势和功能摆在企业面前,单纯地去推荐自己的产品,以产品卖出为目的,他们看重的只是自身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及同行业之间的竞争,而不是实实在在从企业利益的角度出发,真正帮助企业改进生产管理上的缺陷,使自己的产品能与企业的生产特点相符合,起到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这也给中小企业信息化埋下了失败的伏笔。所以IT方案提供商应该改变服务意识,真正做到以企业为中心,而不是以自身的产品为中心。IT方案提供商实际上对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实施起到指导与辅助的作用。一个好的IT方案提供商可以优化中小企业的工作流程,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信息化的内涵与实施信息化战略。
目前IT方案提供商存在的问题众多,表现在ERP软件应用的失败案例纷纷曝光,例如继北京三露厂ERP软件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上曝光后,哈尔滨制药厂等失败案例也纷纷遭到曝光。IT方案提供商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除了功能转移外,是否还能够提供能力转移,提高使用者掌握运用解决方案的能力;能否提供标准化的服务;提供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是否适合于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否提供长期的合作以加强双方的反馈沟通等。
(3)政府与银行方面存在的问题。
政府与银行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与信息化进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目前政府与银行提供的发展环境还有不利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方面。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① 缺乏完善的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
②缺乏鼓励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③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④ 缺乏有效的信息化技术标准与规范的制定、资信评估和项目评估机构;
⑤没有提供很好的融资支持环境与制度环境如缺少中小企业银行、中小企业基金、创业板市场以及票据业务与同业拆借等发展的机制;
⑥ 银行在提供贷款方面缺少积极性;
⑦银行内部缺少向中小企业贷款的激励机制;
从以上三个方面分析可以看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问题是牵涉到多方的一个系统工程。因而中小企业信息化应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待这些问题,这些问题不可能在同一个中小企业上同时出现,但就某一方面的问题一旦出现将可能导致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失败,甚至导致中小企业的破产。因此中小企业要慎重考虑自身信息化的问题,做好前期分析工作,找出问题并有效解决它们,把其视为一个长期发展的战略规划。
四、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对策与建议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策略
1.选取IT外包服务
IT外包服务实际上对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实施起到指导与辅助的作用。一个好的IT方案提供商可以优化中小企业的工作流程,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信息化的内涵与实施信息化战略。
2.选取适合企业的通用管理软件
应用服务提供商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模式就是集中为企业搭建信息化所需要的所有网络基础设施及软件、硬件运行平台,负责所有前期的实施、后期的维护等一系列服务,使企业无需购买软硬件、建设机房、招聘IT人员,只需前期支付一次性的项目实施费和定期的ASP服务费,即可通过互联网享用信息系统。
3.从大处规划,从小处实施,重点突破
中小企业具有数量大、规模小、行业和地域分布广、经营状况参差不齐等特点,因此在中小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时,要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具体的操作可本着减少成本、增加利润、扁平渠道、提高效率的思路,从财务管理信息化入手,逐步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企业资源共享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和网络营销系统与电子商务。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议
1.利用内部网络实现办公管理自动化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就需要企业很好的实施自己企业的内部网络来很好的实现办公管理自动化使人们能够高效率地进行信息处理、传输和利用。办公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将使办公活动向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最 终将实现无纸化办公。
2.从最基本的管理系统开始
中小企业虽不是什么大型的企业,但是也有自己的管理系统来对企业进行管理,管理要从最基本的开始,逐渐形成管理系统的规模和形式。
3.设立企业网站,探索电子商务
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要让外界知道自己的企业就要建立企业自己的网站,企业通过自己的网站可以主动发布信息,这是企业网站主动性的一面,但是发布在网站上的信息不会自动传递给用户,只能“被动地”等待用户自己来获取信息,这又表现出企业网站具有被动性的一面。有了网站就能很好利用网站而探索电子商务。
五、结束语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渐进动态的增效过程,并不一定要企业组织重组与大的管理变革。然而现在许多中小企业存在的认识不足,常常使他们易于陷入被动的状态,致使信息化并不符合企业的现实需求。面对众多厂商的各种不同的诱惑,特别是良莠不齐的管理软件产品,中小企业必须透过价格、概念、质保炒作的烟幕,认真对待自己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陷阱,努力去把握住自己的信息化方向,在信息化的道路上谨慎前行。文中提出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问题可能并不全部在某个中小企业上体现出来,但是认识到这一点,中国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将会大大向前迈出一步。永远不要忽略中小企业自身的创造性与模仿性,典型的成功,可以带动许多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成功。本文提出的策略与方法向中小企业成功实施信息化策略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视角。真诚希望中国的中小企业在借鉴与吸收国内外中小企业信息化实施的经验与教训基础之上,能够做得更好,并且有益于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孙连坡,苏锡坤.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2007;07-26.(2)孙巍峰.资金不足是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瓶颈,2006;12-28.(3)王汝林.中小企业信息化八大问题,2006;11-10.(4)吴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探析,2007;02-23.(5)曾伟.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上程近日启动,2007;12-28.(6)张一昌.发达国家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秘诀,2007;06-06.2011030291174汤天天会审五班
第三篇: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其自身的规模小,资本和技术落后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着与自身及市场经济发展均不适应的情况。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落后
一方面,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统一,企业的所有者同时也是经营者,这种管理模式会给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使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不清晰。另一方面,这些中小企业的集权现象比较严重,相对而言管理者的能力和素质比较低,思想观念落后,造成企业的管理混乱,就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在企业中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财务分析能力差,投资缺乏科学性
由于财务管理的水平低,缺乏优秀的财务管理人才,不能进行科学的投资分析和市场论证,造成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新产品的开发等投资浪费,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甚至陷入破产的境地。
投资缺乏科学性。一是投资缺乏整体的战略意识,一些中小企业在市场中发展速度过快,根本没有进行很好的战略规划,所进行的固定资产的重大投资只是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没有跟企业的整体战略规划联系起来,造成投资浪费。二是中小企业的经营者为了避免单一的经营风险,试图通过多元化的投资来分散风险,然而分散投资很容易导致原有经营项目上的运营资金周转困难,从而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
(三)融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
虽然我国建立起较为独立,渠道多元化的融资体系,但融资难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一是由企业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即企业负债过多,融资成本高,风险大,使企业的信用等级降低,资信相对较差。二是国家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使中小企业处于不利的地位,即国家政策未向中小企业倾斜,没有专设中小企业管理扶持机构。三是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是非国有企业,在社会中的信誉比较低,使用资金不能按期归还,所以银行对其贷款不够热心。
(四)管理基础薄弱,内部控制不严格
由于中小企业管理模式的特殊性,集所有权与经营权于一身,这就使得企业在决策和经营管理方面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缺乏一套比较规范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财务控制方法。第一对现金的管理要求不够严格,形成企业资金闲置或不足,有些企业甚至误认为持有的现金越多越好,这就造成了资金闲置,增加了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第二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不少中小企业对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等的管理不到位,以致出现问题时无人追究。第三是应收账款的管理不严格,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当企业对外销售产品或办理其他业务时,没有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和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评估,使企业的应收账款在期末很难收回,给企业造成很大的资金浪费。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更新企业外部环境
1.政府应尽快完善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政策。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中小企业促进法》也即将出台,可见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希望政府能加快进程,不断完善政策法规,给中小企业更多平等竞争的机会。中小企业可以成立带有金融性质的机构,如成立中小企业基金,这样就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一定程度上能解决融资难的困境。
2.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中小企业在社会上的资信比较差,因此银行不愿意对其提供贷款,面对此种不利的局面,企业应争取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形象,企业要积极和银行建立联系,加强双方对彼此的了解,在贷款到期时要按期归还贷款的本金和利息,遵守信用,为以后开展的工作奠定基础。中小企业可以同它们增进交往,共同商定企业的发展规划,以获得银行对企业的信任和支持。
3.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是以服务为宗旨的中介组织,而不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担保费的收取不能以增加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为代价,在建立信用担保体系的过程中要把信用担保制度和其它形式结合起来为企业的融资担保提供多样的化的服务,这会给它们提供更多的融资机会,这一定程度上能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4.金融部门要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推动器。为了更好的发挥金融部门的作用,金融机构要切实转变观念,突破传统观念和制度的障碍,加快信贷管理体制的改革步伐,适应民营经济发展需求,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民营经济的注入极大的活力,金融部门要突破观念,吸纳推出国际国内先进的金融产品,如专利贷款,品牌质押贷款等业务,更好的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要改进贷款决策程序,建立适合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信贷审批机制。要建立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信贷管理机制,提高信贷人员的信贷营销积极。
(二)加强内部财务管理
1.更新财务管理理念,重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要摆脱原有传统的模式化的财务管理观念,树立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核心的管理理念。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战略要渗透到企业法人的治理结构和组织管理的各个层面,建立起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方位的财务监控体系。
2.正确的进行投资决策。中小企业进行投资时要正确的处理好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关系,进行整体的战略规划。要根据财务部门提供的各项指标为依据分析企业自身的状况,树立正确的投资方向。应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看各项投资是否与企业的资金、技术操作、管理能力相适应,同时也要规范项目的投资秩序。
3.强化资金和应收账款的管理,加强财务控制。一是提高资金的营运效率,要形成合理的资金结构,确定合理的负债比例,使资金应用得到最佳的效果。在改善资金结构的同时要维持一定的付现能力,以保证日常资金运用的周转灵活,预防市场波动和贷款困难的制约,确定最佳的现金持有量。一般来说,流动性强的资产收益低,这就意味着企业应尽可能的减少闲置资金,即使不将其投资于本企业的资产也要将其投资于能产生收益的其他资产,避免资金闲置带来的损失。当企业实际的现金余额大于最佳的现金持有量时,可采用偿还债务、投资有价证券等策略来调节实际现金余额;反之当实际现金余额小于最佳现金持有量时,用短期筹款来调节实际现金余额。二是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应收账款发生后,企业要采取各种措施,尽量的按期收回款项,否则会因拖欠时间过长而发生坏账,使企业蒙受损失。对应收账款进行账龄分析,编制账龄分析表,看有多少欠款在信用期内,有多少欠款超过了信用期。对不同时间的欠款,企业应采取不同的收账方法,制定出经济、可行的收账政策,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则应提前作出坏账准备,充分估计这一因素对损益的影响。
4.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全员的素质。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的财会人员的知识层次低,知识结构不合理,这就很大程度上导致企业的会计帐目不清,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并且企业领导营私舞弊、行贿受贿的现象也时有发生。针对此种状况,一是从企业的财会人员做起,加强培训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增强财会人员的监督管理,要求会计人员持证上岗。二是对企业的领导来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只有通过企业财务人员和领导人员甚至全员的共同努力,才能改善企业管理状况,提高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第四篇: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作者:党青霞
来源:《财会通讯》2006年第02期
第五篇: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谁失去了信息优势,谁就失去了整座江山。在此背景下,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进行信息化建设。然而,我国的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却面临着许多问题,如意识、资金、技术、软件等诸方面存在着问题,影响了信息化的发展。这使得研究和探索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相应对策十分必要。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 提出 现状 问题 对策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重视信息技术的发展,更重视企业在信息化高度发展下的科学技术创新。企业信息化是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技术进步的基础,反过来,技术创新促进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1]。
目前我国的企业数量多,地区分布广泛,行业分布跨度大。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我国中小企业约有1100万家,中小企业占到了企业总数99%以上。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实现利税和外贸出口总额分别约占全国企业的60%、40%和60%,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中76.7%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2]。然而相对大型企业而言,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率还是比较低的,而且实施成功率也不高,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
企业信息化可以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根据近年对一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我们发现:近半层的企业实施了办公自动化;近半层的企业信息安全手段主要用在使用防火墙上;近半层的企业拥有自学成材的企业信息主管;而半层以上的企业使用财务管理软件;半层以上的企业使用互联网,并拥有自己的网站,但更新不够及时;半层以上的企业认为电子商务势在必行,其中一些企业已开展电子商务;半层以上的企业使用病毒防护措施,全面考虑安全的较少„„
目前,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能真正地进行整体规划,有计划的分步实施与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并已利用信息化的手段为企业做大做强的成功企业为数不多,大多数企业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相当大的困难,存在着很多棘手问题有待解决。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观念落后,对信息化认识不够,存在误区。
我国广大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和介入程度还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尽管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不同程度开展了信息化建设,但他们并非全都对什么是企业信息化、如何实施信息化有透彻的了解。以至大部分企业都认为拥有电脑、拥有企业网站、建一个财务管理系统就算实现信息化了。没有认识到企业信息化不仅涉及大量的投入和技术变革,而且还涉及到企业的业务与管理流程、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一系列问题[3]。再者相当一部分的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作用、效果在认识上有误区,对政府支持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措施更是知之甚少。
2、资金短缺, 投入不足。
有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投入不足总资产的0.21%。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改造需要大量资金,运行系统的维护和管理还需要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这在大型企业或许不是什么问题,而对众多中小企业来说,恰恰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大多数中小企业在前期购置基本硬件设备时资金能及时到位,但随着对信息化要求的提高,需要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大多数中小企业“老板”却不愿继续追加资金,造成企业信息化继续建设举步维艰。企业由于经费短缺,通常在信息化建设上投入的资金明显不够。而即使一些中小企业在前期有能力购置基本硬件设备与必要的软件系统,但IT设备更新频率快,硬件2-3年就会过时,甚至淘汰,当时购买的软件如果不及时更换,跟不上市场要求就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4]。据统计,企业信息化系统每年的维护费用占整个系统建设费用的10%-20%。因此,解决资金不足问题是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条件。
3、技术匮乏,专业人才短缺。
技术力量缺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的瓶颈。技术人员的数量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水平,企业信息化程度越高则需要更多的能熟练应用计算机的员工,而商务部调查结果显示,80.9%的中小企业只配有5名以下技术人员,技术力量较为薄弱,可以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员工只占总数的38.1%,一半员工停留在一般应用计算机的水平。而我国目前中小企业由于薪资水平普遍缺少竞争力,从而对吸引和稳定技术人才队伍带来了很大的挑战[5]。
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主要出在实施人员身上。实施人员的管理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的不足,特别是缺乏企业背景,了解和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而实施人员本身的素质同实际所要求的能力之间的差异是导致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4、软件市场服务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
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软件市场较为混乱,市场制度建设滞后。软件价格高,对硬件要求高,超出相当数量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和管理基础环境。软件商的服务与企业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在实施过程中,企业需要依赖于软件商提供更全面和完善的服务,但大多数软件商提供的服务仍然停留在“以我为主”的理念,缺乏实施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专业咨询机构。这样,在系统实施过程中企业缺少可依赖和可靠的指导者、权益维护者和风险分担者,不利于系统的推广应用。此外,还缺乏软件开发人才和应用人才。调查中,有60%的企业认为缺乏相关技术人才和人才流失是制约系统应用的关键因素;软件开发人才的缺乏,同样制约了管理系统软件的“本土化”进程。
5、企业信息化目标不够明确。
信息化的目标是通过规范企业管理,加速信息的传递,参与企业决策,进行协同合作,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和保证企业持续发展。很多中小企业认为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劳动效率,替代手工的劳动,提高信息输出速度,而这些仅仅只是信息化的初级阶段的目标。如果按照这样的初级目标进行信息化建设,势必会造成企业资金和人力的严重浪费,同时会影响信息化的升级和发展。
6、相关法制法规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尚没有统一的规划和标准,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各地区各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政状态。对于网络经济犯罪,我国也缺乏有效的技术防范手段和法律制裁依据,所以最先利用信息技术的企业所付出的代价比较大。因此很多中小企业在面对眼花缭乱的计算机软硬件市场和众多信息系统开发失败的现象时,困惑重重、举棋不定。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策
1、强化中小企业信息化意识。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信息化已成为一种主流趋势,信息化已成为一个企业重要竞争力的表现。企业信息化的本质是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毫无疑问也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通过各种形式与方法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思想观念,增强主体意识。只有增强了自身主体意识,并贯穿于信息化建设全过程,才能有效地提高主体能力,发挥主体作用,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成功。这些意识主要包括环境意识、危机意识、管理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6]。并且信息化强调的不仅是计算机软硬件的投资和配置,更强调人、管理、技术之间的有机集成,其中人是第一位的因素,特别是企业的领导决策层,一定要对信息化有足够正确的重视。在实施过程中要及时的对员工进行信息化方面的培训,培训企业自己的信息化人才。只有清楚的认识到这两点,才能顺利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
2、集中有限资金重点突破。
作为中小企业,能够投入信息化建设的资金肯定不是太多。企业首先要考虑的是花少钱、办大事,找出最需要信息化的地方进行重点投资,也就是寻找能够明显解决问题或能够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的切入点,绝不能盲目的追求高技术和新方法,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条件科学合理的做好信息化战略规划。应在设备和软件的选择上遵循好用、够用、实用的原则,要考虑使用成本, 切不可忽视人才引进和员工培训成本以及设备、软件的维护成本。
3、重视培养和引进信息人才。
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为了顺利的推进信息化建设,中小企业必须做好两手准备。一方面,企业必须制定人力资源对策,采取各种方法与手段招聘和引进适合企业的人才,尤其是掌握先进技术的信息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内部要多开展人才培训活动,通过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培养一大批精通专业知识,具备实践能力的信息技术人才,通过人才综合能力的提高使企业信息化正常运作。
4、健全信息化社会服务体系。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尚处在起始阶段,需要政府全方位的引导和政策的支持。要充分调动、合理整合,科学使用有关社会资源,发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提供作用,发挥软件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管理咨询商、工程监理机构等组织的作用。要逐步建立由政府、中介服务体系和IT厂商共同构建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支持、服务与保障体系,形成一个完善、诚信、高效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社会服务体系。
5、作好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
企业信息化规划,它是在企业发展战略的指导下,诊断和分析企业管理现状,优化业务流程,提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制定企业信息化系统架构、确定信息系统各部分的逻辑关系,全面系统地指导信息化建设进程,以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准备工作中,要通过对企业现状、未来发展的研究,制定出包括企业信息网络、技术路线、软件商的选择、实施与咨询队伍的选择、信息化实现步骤等等一系列完整的规划。
6、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各级政府要尽快制定信息管理法规,加强对信息资源的管理。为了解决网上交易与结算的安全和电子合同认证问题,应尽早出台网上合同法,增强网上交易的安全性。颁布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的法规,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同时,还应进一步完善信息安全监控体系,建立有效的信息安全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在重点保障基础网络和重要系统安全的基础上全面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五、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内部组织能力的重要支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重要保障。信息化建设不仅取决于企业内部的有效组织,还取决于企业外部的环境优劣。中国企业信息化的真正实现不仅仅靠企业本身的努力和市场化的运营,还需要政府的大力倡导和监督。虽然中国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起步晚,也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是我们只要虚心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认真学习,并加以创新,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一定能够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参考文献:
[1]罗秋菊,李博雅.试论企业信息化对技术创新的作用[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1-07(1)。
[2]王召,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必要性实证分析[J]。国研网, 2004-10-10。[3] 张玉才,宋新平,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及措施。科技管理研究, 2012,(04)。
[4]汪浩,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J]。合肥学院学报,2005(8)。
[5]彭运芳,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07)。[6]李海华,吴中元,我国企业信息化问题与对策研究。商场现代化,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