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我国中小企业品牌塑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我国中小企业品牌塑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中小企业自建立之初就普遍缺乏品牌塑造意识,以致严重削弱了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形势下,没有品牌支撑的中小企业显得更加脆弱。文章在阐述品牌涵义的基础上,论述了品牌塑造的重要性,进而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品牌塑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一些探索性建议,最后对本文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品牌;品牌塑造;中小企业
据国家工信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中小企业4300多万家,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并还在不断增长,已成为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和就业渠道。2008年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使我国中小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由于找不到相应的解决方案,有些中小企业甚至倒闭,有自主品牌、招牌的企业在经济萧条中则显得与众不同。
一、品牌和品牌塑造的综述
品牌是一种受到法律保护的无形资产,其使用权、所有权、转让权等权属情况已经确定;是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质量,优化企业价值链,给企业带来高附加值,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途径;是产品、服务和企业显示市场高认知度、高影响力的招牌;是产品和服务对消费者群的质量和信誉的保证。
二、品牌塑造的重要性
品牌塑造是基于品牌载体——产品和服务,建立系统营销活动的过程,即在动态地了解市场营销环境基础上,借助特定产品与服务功能、特定企业及产品形象,影响和培养特定消费者心理,从而形成具有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明显的市场吸引力和竞争优势。
(一)品牌与利润
品牌化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产业生产能力,使产品或服务在质量、功能、管理等方面有独到之处,其价格虽然会比同类的非品牌产品高,但凭借消费者对品牌的信赖以及在品牌庇护下的产品或服务往往用涨价来显示其保值性的特性,还是会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品牌代表一定的品质特性,一旦形成,就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品牌忠诚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并使他们在制定市场营销策划时拥有较大的控制力,使企业不用参加价格战就能保证一定的销量;另外,品牌不可替代的差异化品质特性,能削弱价格对需求的影响。
(二)品牌与经营效率
品牌帮助组织存活和做会计记录,方便企业对各个产品进行管理,简化产品的操作或跟踪,优化企业价值链,提高运作效率,使产品和服务具有高附加值、高利润、高市场占有率的特性,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此外,品牌是企业精神和文化的集结者,是企业对外形象和名誉的物质载体,品牌在市场上的高认知使员工感受到个人价值的实现,荣升出一种自豪感,乐意共同为呵护企业品牌做出更多努力。
(三)品牌与竞争优势
多元化品牌的企业通过实施背书品牌战略推出新产品,利用扎根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认知,可以大量缩减营销成本;企业特有品牌资产的照护可以为新产品推出市场后的畅销提供法律保护,遏制竞争者的模仿,保证企业安全投资品牌并不断从品牌资产价值中获益;当市场趋向成熟,市场份额相对稳定时,竞争者无法模仿的品牌忠诚成为抵御同行竞争者攻击的最强有力的武器,保持企业在同行业市场中的绝对竞争优势。
(四)品牌与国家
品牌是国家形象的代言,如谈到“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人们自然地想起美国;说到“松下”、“索尼”,会想到日本;新加坡国际航空公司空姐的魅力和热情的服务,使旅行者联想到新加坡整个国家的浪漫等。对于国家来说,品牌体现了经济竞争的战略价值,是“国际市场的敲门砖,是国内市场的防坡堤”(经济学家厉以宁),反映了国家的形象和经济实力。
三、我国中小企业品牌塑造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国内外市场的双重压力:国际市场,出口扩张受其他国家的关注和牵制,订单减少;在国内,国外品牌早已侵占了我国大量市场份额,使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特别是制造类)困难重重。建立强势品牌已经成为企业营销突围的重要出路,但很多中小企业缺乏品牌意识,没有把品牌的创立列入到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一)品牌观念匮乏
一是没有树立正确的品牌理念,对品牌作用认识不够,无限夸大品牌在购买行为中的作用,品牌策略仅仅停留在提高知名度及认知度上,缺乏市场调查,忽视脚踏实地的工作,虚化了品牌载体。二是有品牌,却忽视品牌管理。据上海迈迪品牌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最新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小企业中有59.3%的企业没有
专门的部门管理品牌,较多的是市场部、管办还有总经办这样的部门来管理品牌;37%的企业制定了品牌战略;37%的企业进行了品牌定位;16%的企业对品牌进行了跟踪。从以上数据可看出,我国中小企业品牌管理知识严重不足,简单的把品牌当成产品来经营,认识不到品牌给企业成长带来的众多益处。
(二)品牌运营管理不善
1、不善于利用品牌传播途径。过分迷信广告,使很多中小企业忽略用品牌核心价值来统帅企业的一切营销活动,不仅收效甚微,还增加企业营销成本,不利于品牌的健康发展。经历过2008年食品安全事件的消费者开始对广告产生怀疑。中小企业在进行品牌传播时要在全面了解企业状况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定位。如三星集团借助汉城奥运会,利用巧妙、严密的策划宣传,达到巧投入、高产出的效果,跻身世界数码产业巨头。
2、缺乏科学的品牌策划。科学的品牌策划是中小企业从弱到强的关键。成功的品牌策划使产品形象更加鲜明,并与企业形象统一,为跨行业、多门类的企业发展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受消费者青睐的太阳神集团是我国第一家通过全面品牌策划,成功从一家规模不大的乡镇企业发展成股份制企业。
3、没有建立科学的品牌体系。中小企业往往缺少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市场调查,在品牌文化、产品发展目标、经营理念、产品内容不清晰的情况下,就大肆包装,造成企业资源的巨大浪费;面对激烈竞争,轻率使用一些只有短期效果最终伤害品牌形象的战术(最典型的是价格战)。据上海对500名企业经营者的调查表明,我国有83%的企业提高竞争力的第一选择是降价,而外国品牌提高竞争力的第一选择则是100%提高质量。
(三)缺乏品牌保护意识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知名商标被海外抢注多达200多起,有15%的我国商标已经无法在境外申请注册。如王致和在德国被抢注,六必居在加拿大被抢注,同仁堂在日本被抢注等。中小企业缺乏战略目光,致使很多优质产品或服务的商标被海外抢注。
四、中小企业品牌塑造对策
(一)做好基本功
品牌塑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基础工作是品牌从一般发展到强势的根基。品牌塑造从企业创始时就得要求旗下的产品和服务有恒定如一的良好质量,要求企
业有良好的管理和创新能力,注重企业精神和文化建设,通过宏观、微观的全方位调查研究,构建品牌主体文化,能灵活将外在文化融入到产品和服务中,实现产品和服务、内涵和外表的统一。
(二)优化升级组织结构
企业创立品牌,就得将品牌理念融入到各个组织部门中,还要另外设置专门的品牌管理机构指导品牌运营,围绕顾客构建消费者满意度评价体系和模型等,时刻关注和优化品牌,保持品牌的灵敏性和原则性;为品牌的不断创新提供可靠、充足的理论和实证依据,规避创新风险;构建品牌体系,优化品牌组合,实现企业品牌效益最大化。
(三)做好品牌决策
面对宏观、微观方面的不稳定因素,品牌塑造中经常要做出一些选择,如创业初是做代工还是做自由品牌,困境中是做品牌还是做销量,这些关系到企业战略性的问题要求决策者做好决策,对品牌决策多加以研究,采取科学决策参与品牌的整体运作,关键时刻能结合当前情况做出正确的选择。
(四)提高品牌定位的准确性
21世纪后,我国主流消费群的消费日益个性和多元化,个性化的品牌塑造逐渐成为发展趋势,品牌定位主要解决的是如何围绕目标消费群将品牌个性化。品牌个性向顾客表达品牌的自我功能,与顾客和潜在顾客进行感情交流,品牌定位则确定目标消费者,建立展示品牌魅力的品牌个性,把品牌自身的优势特征与目标消费者的心理需求相统一,是品牌塑造成功的基础。
(五)选择合适的品牌经营和营销策略
中小企业进行品牌战略时要结合企业自身情况,选择与企业相宜的策略:
1、市场细化。竞争不断升级的时代,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完全占有市场,中小企业可以发挥比较优势,针对每个消费群体采取独特的产品和营销策略。如海尔集团在充分的市场调查基础上,根据消费者群的偏好、身份、地域等细分变量不断创新海尔产品,成功提高了其市场占有率。
2、个性化。竞争的白热化使各个品牌从质量到品质日渐同质,使消费者对品牌的识别越来越难。中小企业在进行品牌经营时,不断优化发展品牌的与众不同,在竞争中出奇制胜。
3、建立区域自主品牌。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成为国际品牌的梦想是不可能实现的,选择缩小品牌目标并建立地区性(局部)品牌是更现实的品牌经营策略。产业集群使大量生产同类型产品的企业同聚一地,群内企业产品的差异性及产品功能的多样性,使整个集群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明显的配套性和互补性,有利于形成产业规模,形成专业市场吸引客户。
4、开发农村市场。中小企业由于各方面“硬实力”限制,即使增强自身“软实力”,产品或服务入市之初也很难跟同类大品牌产品或服务争夺市场份额。我国农村人口有10亿,约占总人口的60%,开发大潜力的农村市场会加速产品向整个市场推广,为产品或服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现今相关中小企业就可以借助国家支持“家电下乡”政策,在扩大销路的同时,快速宣传自身品牌。
5、注重品牌整合营销传播。品牌是整合营销传播核心,品牌整合营销将系统概念和方法运用于企业营销活动,将企业营销各方面、环节、阶段、层次、各种策略加以系统的规划、整合,使企业内外、内部上下之间、左右之间纵横成网状传播。开展品牌整合营销传播有利于品牌获得市场知名度,整合社会和企业资源,整合企业营销策略、长远规划与近期活动,满足消费者需求和企业可持续发展,开展企业国际化营销。
6、注重品牌创新。创新为品牌注入新鲜血液,企业要不断地赋于产品或服务新的功能,一切从消费者利益出发,从“软”、“硬”两方面不断地充实、赋予品牌新的内涵,不断吸引消费者目光。
五、总结
全球经济危机使我国经济实体受到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中小企业中的制造群体更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利用该时机转“危”为“机”,考虑将品牌塑造纳入企业战略规划,针对自身状况采用科学系统的品牌塑造体系,贯穿并指导企业的各方面,最终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海燕,易华萍。品牌文化的内涵解读[J]。商业时代,2008(28)
2、尤楠。品牌个性的塑造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3、张晓刚。WTO时代中国企业品牌建设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4、周志民。品牌关系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7)
5、蒲焱。中小企业品牌塑造模式研究[D]。郑州大学,2006
第二篇: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刘建琴
摘要: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自身因素,使其经济发展受到制约。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使其不能与大企业公开、公平、公正地竞争。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近1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它所提供的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总数的60%和40%,并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成为县及县以下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但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外部宏观经济变化对其影响大等因素的存在,使其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均不适应的情况,导致其在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面临巨大的困难。分析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以促进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2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筹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企业要持续生产经营、进行对外投资和调整资本结构就必须筹集所需资金。目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筹资难、告贷无门的现象。据资料显示,中小企业贷款规模只占信贷总额的8%左右,其筹资难主要体现在:①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组织体系。②缺乏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担保机制;③缺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投资风险基金和直接融资渠道,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既不能发行公司债券,也不能象BOT项目融资,更难象国有企业那样上市发行股票。
2.2 投资能力较弱,且缺乏科学性
一是中小企业投资所需资金短缺。二是追求短期目标。由于自身规模较小,贷款投资所占的比例比大企业多得多,所面临的风险也更大,所以它们总是尽快收回投资,很少考虑扩展自身规模。三是投资盲目性,投资方向难以把握。
2.3 财务风险意识淡薄,企业始终在高风险区运行
这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过度负债。企业要发展,就不可避免地要负债经营,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但是,一些企业不顾成本、不惜代价,不考虑自身的偿还能力,千方百计从银行获取贷款。在借入资金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情况下,一些企业进入了靠贷款维持生存的恶性循环。二是短债长投。在国家实行较强的宏观调控力度的条件下,企业要获得固定资产贷款比较困难。一些企业就采取变通的办法,擅自改变贷款用途,将短期借债用于投资回收期过长的长期项目投资,导致企业流动负债大大高于流动资产,使企业面临极大的潜在支付危机;三是企业之间相互担保,相同资产重复抵押,或为了融资而不断投资新项目,甚至“拆东墙补西墙”,形成复杂的债务链。这不仅加大了银行对企业财务状况判断的难度,也给财务监管带来很大困难,造成整体负债率不断抬高,企业经营成本和财务费用不断加大,支付能力日渐脆弱,资金链条过紧并随时可能出现断裂。
2.4 财务控制薄弱
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形成资金闲置或不足。二是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账,应收账款周转缓慢,资金回收困难。三是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很多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其营业额的数倍,形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四是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不少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固定资产等的管理不到位,财务管理职责不明,资产浪费严重。
2.5 财务会计工作流程不规范、不严格
一是原始凭证、会计分录、科目应用、账册设置以及财务收支等方面工作不规范,没有形成严格的制度;二是会计报表的编制既不能充分反映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又没有完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去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三是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缺乏必要的财务监督机制。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3.1 经营者必须树立理财观念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者必须树立三个观念:第一,树立专业化经营观念,规避多元化投资风险。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相对较弱,企业的资源有限,领导人的知识、能力有限。加之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快,技术更新周期短。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必须集中有限的资源,努力在某一个行业做实、做精、做强,这是企业的立身之本,也是企业理财的基础。第二,树立财务风险观念。负债经营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偿还能力和资金的使用效益,规避高负债和不能到期支付的风险。第三,树立现金流观念。现金流是维持企业正常经营的“血液”。现金净流量是企业成长的动力。对许多企业来说,现金净流量的意义甚至高于经营损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负数,没有实实在在的现金收益。因此,关注现金流量,掌握现金流的状况及走向,包括其经营中创造现金的能力和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的使用效率,是企业经营者必须随时掌握的基本信息和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3.2 资金筹集和资金运用相结合资金筹集和资金运用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一方面企业是根据资金运用的需要来筹集资金;另一方面是筹来的资金要确保有效地运用,投入要有产出。确保企业资金的抗风险能力。资金的筹集运用与权益必须相配比,超越了配比的比例,必定给企业的运营带来较大的风险,影响企业资金的有序运作。因此,在进行资金运用决策时,既要做投资决策,也要做相应的筹资决策,并且注重有效使用资金,确保资金增值,提高自身的积累,以求取得尽可能高的经济效益。
3.3 科学进行投资决策,积极防范投资风险。
投资决策是中小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投资决策者一般总是倾向于选择风险小的投资项目,宁愿选择相对稳定的低收益也不要那种成功性不大的高回报项目。中小企业应采取以下投资方式:一是为尽快收回投资,多采用中短期投资。因为长期投资虽然有较高的回报率,但其投资规模大,不确定因素多,所以投资风险也大。二是扬长避短,多采用对内投资方式。三是在对外投资中应以直接投资为主。
3.4 中小企业自身苦练内功,强化企业内部管理
第一,转变观念,把强化资金管理列作推行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第二,强化存货管理,建立合理的库存储备,最大限度地压缩过时呆滞的库存物资,并以科学的方法来确定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以保证资金结构的趋向合理。第三,建立和完善应收帐体系,严格产品购销协议的规范操作。对不可避免需要采取赊销形式,应力求加强对客户资信度的调研咨询,对已形成的应收账款要定期进行核对,严格控制应收账款的账龄。
3.5 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完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
为要解决好中小企业会计账目不清,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必须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对财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政治思想教育,增强财会人员的监督意识。加强全员素质教育,首先从企业领导做起,不断提高全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中小企业应按照相关财会法律、法规的要求,逐步建立起比较规范、完善和自律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工作流程和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财务管理的组织体系和相应的工作机构,在分工协作的原则下,明确管理岗位和人员职责,严格财务管理的工作流程和审批程序。
3.6 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会计人员要持证上岗,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要经过培训、考核,达到要求后发证上岗;被委任会计领导岗位的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职务任职资格,决不可滥竽充数;对会计人员要经常进行职业道德、业务技术教育,提高素质。
参考文献:
[1]徐国涛.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研究,2007.[2]李惠萍.论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现代化,2007,(07)(下).[3]王玉.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J].特区经济,2007(2).[4]俞学玲.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分析[J].新选择,2006,(07).[5]魏海丽.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决策探索,2006,(09).
第三篇: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工商管理专科毕业论文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生姓名:汪红彬
分校:黄山电大
专业:工商管理专科
年级:10秋
学号:1034001459029
指导老师:许老师
答辩日期:
成绩:
内容摘要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但政策、法律、资金、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却制约了它的发展。政府应从完善法律体系、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健全社会化和信息服务体系等方面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创造条件。
本文就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我国中小企业问题的方法,这对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将会有所助益。
关键词: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对策创新发展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但政策、法律、资金、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却制约了它的发展。政府应从完善法律体系、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健全社会化和信息服务体系等方面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创造条件。
一、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经济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了一系列的问题。从中小企业所处的经济大环境看,目前令其裹足不前的原因主要有: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原材料、能源等成本大幅度提升,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劳动力成本上升,低劳动力成本优势被削弱;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造成融资困难,中小企业资金链面临压力等。具体问题如下:
(一)体制环境问题
在体制问题中,最严峻的就是进入门槛和审批等问题。要致力于优化法制环境、政策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和舆论环境,尤其是意识形态和对转轨经济的体制惯性观念还需要突破。政府一些歧视性政策还没有完全消除。国家对私有财产的法律保护力度还不够,在宪法和其他法律中缺乏对民营企业财产保护的规定;一些金融、保险、基础设施、科教文卫等领域仍然不同程度地限制民营、私营企业进入。像银行、电信和商品批发等多个行业品种被限制进入,一些允许进入的行业和其他所有制比起来,也存在门槛过高、前置性审批复杂等问题;民营企业在土地征用、人才引进、信息获取、户籍管理等仍存在不公平待遇。
(二)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虽然各级政府部门想方设法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便利,但是由于受到中央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货币供应量受到控制,使本来贷款环境就相对较差的中小企业因此在近几年来的融资更加困难。
(三)中小企业战略模糊
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需要构造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而这个管理体系是以企业的发展战略为基础的。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管理体系的平台。企业应当在其战略管理的框架下加强基础管理,从人治过渡到制度化管理。但问题是,许多中小企业的发展缺乏一个明确的战略作支撑。企业没有一个战略平台,企业容易受到内外因素的干扰,那么企业的发展与管理很容易在重大问题上迷失方向是。有些中小企业自认为拥有了发展的战略,但是,实际情况不然。企业战略是系统 化的、严谨的,而不是一些“点子”的堆砌。因为市场与竞争的发展己经到了仅依靠个人的聪明或直觉而无法把握的程度,企业应当理性的从研究战略开始。
(四)中小企业没有明确的核心竞争力
竞争力其实就是企业在长期竞争过程中逐步积累形成的不同于竞争对手的能力,它可能是研发能力、制造能力、营销能力,也可能是品牌能力等等任何一方面的能 力。核心竞争力不同于
一般的竞争力,它应该是企业成功和保持竞争力优势的关键竞争力,是企业永葆强盛的基石。当前,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家对于核心竞争力缺乏 清晰的认识,要真正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先澄清多个误区。首先,脱离企业战略就无从谈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与企业的发展战略连接在一起的,它 是为企业战略服务的。其次,企业的核心产品不等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有了某项核心产品,并不代表它有了核心竞争力,如同树干不同于树根一样。一旦 企业的核心产品生命周期到了衰退期,企业就会面临衰败甚至导致关门破产的危险。第三,企业的局部成功因素不一定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过去促使成功的因素 未必能保证企业继续获得成功。暂时的、局部的成功因素,不一定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中小企业的人才素质偏低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惟一“活”资源,企业产品和管理的创新都需要合格的人才。人才缺乏导致了中小企业产品创新和管理制度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阻碍了我国中小企业进上步展的势头。中小企业人才素质低,成为我国民营企业顺利实现“二次创业”的瓶颈。
二、中小企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后我国中小企业取得巨大成就,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在问题的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
(一)政府角色越位、错位、缺位,民营企业发展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是政府营造一个特别适合民营企业发展的大好环境,且提供优良的服务,特别是在于政府管理机制的改革,而改革的关键是解决政府职能部门越 位、错位、缺位的问题。尽管经过几次的政府机构改革,我国也为中小企业出台了一些政策,但对照中小企业发展的要求和WTO 要求的平等竞争、高度开放的规 则,我们还有问题亟待解决。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外部因素制约的因素还很多,缺乏政府明确、有力的引导和扶持,政府政策不到位,存在不少领导始终对中小经济偏 见而致中小企业在人才引进、投资、融资、地方税收等受到歧视性待遇,还受到政府一些职能部门不规范行为的干扰。有关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服务环境等严重制 约了中小企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企业内部思想观念落后、管理不科学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中国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持续发展的问题。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既有外部的不利环境造成的,更多的是来自企业自身在思想观念和管理理 念上的落后,这些问题己成为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障碍。企业成员的思想观念,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这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无非是致命的。此外,传统式的指令式的上级对下级的管理,尊重色彩浓厚,内部人员缺乏相互沟通 的机制和动力,企业的信息很少能在应有的范围内得到传播,上下级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这一来影响员工之间的感情,二来不利于员工之间开展有利 于企业业绩的工作,三来直接带来了不人本、不科学的企业文化,形成恶性循环。
三、解决我国中小企业问题的方法
(一)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形成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宏观环境要进一步提高政府及全民对中小企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形成良好的企业发展的舆论环境;应加强立法,加快有关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建设,要以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为契机,积极地制定配套性的全国法规及地方性法规,改变中小企业的法律保障机制;切实转换中小企业的宏观管理机制,政府要转变职能,做好中小企业发展、经营管理等宏观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指导、服务等工作,营造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使中小企业的援助走上法制化轨道,形成有利于各种中小企业公平竞争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按照国际惯例,各级政府应重点扶持中小企业专业区、服务联合体、社会化服务系统的建设和发展。
(二)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准备金制度。准备金由政府掌握,重点用于支持地方中小企业产业、产品换代,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做到有偿使用,滚动发展。初始资金可由财政拨款、原国有中小企业出售所得、中小企业提取一定的发展准备金等方式筹集。此外,可以建立中小企业银行,鼓励开办多种经营模式的金融机构。鼓励组建以中小企业为主要股东、以企业互助为主要业务范围的、区域性的中小企业互助合作银行及投资财团,并在法律上规定资金投向(主要为中小企业)和扶持的政策。同时,各大商业银行也应积极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支持。
(三)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首先,应将中小企业组织起来,引导企业组建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自律性组织。这些组织应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方面的服务,维护好其权益。政府应通过改革,将相关行政职能逐步转化为服务职能,转移到这些组织,形成“小政府,大服务”的格局。其次,应吸取国外经验,实行咨询服务补助制度,培育壮大社会中介服务组织,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辅导、企业诊断、信息咨询、市场营销、技术支持、人才培训、引进、法律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社会各界都应积极为中小企业牵线搭桥,做好中小企业的“红娘”和载体。
(四)为中小企业发展培训人才,更新其观念中小企业无论是经营管理的高级人才,还是从事各种专业管理和技术工作的专门人才,都远不能适应其发展的要求,而它们自身又没有能力实现在职人员的自我培训,这使政府和社会的帮助就显得十分必要。中小企业也应更新观念,树立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第一资源的观念,要舍得在人才培养上投入,并要树立“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人才观念。
(五)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中小企业的优势在于竞争,但必须是公开、公平的竞争。所以,应当通过深化改革,发展市场经济,形成适合各类企业游泳的大海。要在中小企业的开业登记、注册等方面,降低条件,简化手续,减少费用。对能够放开的行业,应当通过改革,打破垄断,尽早放开。凡允许国外企业进入的行业,就应当允许私营和个体企业经营。
参考文献:
[1]周立群,谢思成《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于秀芝 人力资源管理[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11)。
[3]时勘 胡卫鹏 虚拟环境中的人力资源管理[J] 中国信息导报2001(3)。
[4]邱雯 诌议人力资源的虚拟管理[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5]马玉锐《中小企业在我国转轨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国际商务研究》2003年第4期。
第四篇: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毕业论文
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学号:姓名:
年季 专业学校
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内容提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越发的体现出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国民经济中更上升到重要的地位而面对新世纪的来临,和中国的入世成功,越来越多的问题也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不断地体现出来,面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三资企业的包围中小企业如何能够冲开枷锁,走向一个时代的新纪元成了我们面前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问题对策
随着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的不断深入,我国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重要。但是,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因此,只有积极采取科学对策与措施,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和存在健康发展。
一、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认识到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的同时,还必须认识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两方面,一是中小企业本身存在的对经济发展具有消极影响的问题,如 在一些中小企业中存在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产品伪劣、不注意安全生产、破坏市场秩序等问题。二是阻碍中小企业良性发展的自身缺陷和环境因素,如政策不公平、管理体制不顺、融资困难、资产负债率高、技术落后、创新能力差、信息和人才缺乏等问题,这些因素严重困扰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具体的问题可以从融资、技术创新,和政府干预方面进行分析。
(一)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中小企业易受经营环境的影响,再加之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一次性量小、频率高,增加了融资的成本和代价,不可避免的存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虽然国家的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采取措施,给与中小企业融资等方面的支持,但这仍解决不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对广东,辽宁,云南,湖北4省所做的中小企业问卷调查显示,改善融资难的状况是企业最迫切的要求。大多数被调查企业认为资金不足是阻碍企业发展最重要的问题,在对经营环境的平价中,资金环境的负面评价比重最高。另外,对于“当前在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
么”、“在那些发面最需要政府的扶持”等问题,回答最多的是“资金不足”、“缺乏流动资金”、“需要政府在获取贷款方面给与支持”等。由此可见,通过改善融资难的状况缓解资金缺乏的困境,是中小企业一项最迫切的需求。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问题
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是,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弱,技术创新任务紧迫。对于我国中小企业长远发展而言,与融资问题相比,技术创新问题要更为根本和关键。在我国中小企业中,大多数还属于半机械化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不足10%。我国中小企业投入技术开发的经费约占全国研究经费的40%,远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平。面对加入WTO后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如果中小企业不进行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二次创业”,不使产品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就很难生存和发展。虽然我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进行创新,(三)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干预问题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还来自于各种各样的政府计划性干预。根据李善同等人(2001)的调查研究,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缺乏良好的经营环境。主要问题是:第一,中小企业开办难。手续繁杂,表格既多又重,需要跑许多政府职能部门,费时费力,开办成本太高;第二,社会负担重。国家正式税收虽然不高,但各种收费和摊派远远超出了税收,使中小企业不堪重负;第三,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对中小企业的歧视。第四,受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限制,中小企业难以招揽到合格的人才。
三、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的对策
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政府、企业、研究人员的共识。面对加入WTO后的国际激烈竞争,政府将出台更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中小企业也要制定出适合自己发展的战略。
(一)、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
第一,专精战略。“小”并不代表“弱”,“大”也不代表“强”,只有“专”才能“强”。中小型企业就是要发挥其“小”的特长,专注于某
一、两个方面,形成核心竞争力,做成“强”的企业、有竞争力的企业。现代战略理论说明,企业生存和发展取决于企业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所谓核Jb竞争力是保持企业持
续生存和发展独有的、其他企业难以模仿的能力。中小型企业应该彻底抛弃“小而全”的经营思想,围绕自己的核心能力进行经营,将非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专长的部分,通过“外包”等形式,交给其他厂家去做,自己则专心致志地做最专长的业务。这是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战略。
第二,联盟的战略。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实现自己在某个时期的战略目标,通过合作协议方式所结成的松散的联合体,以达到资源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组建战略联盟的基本出发点是弥补单个企业战略资源的有限性。任何企业,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总会在一定的时间或一定的区域受到自身资源有限的束缚,而组建战略联盟可以拓展企业可配置资源的范围,实现优势互补,产生更大的综合优势。因而战略联盟成为众多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选择。由于小企业自身的劣势,战略联盟就更为必要。中小企业不仅要与国内大企业组建国内战略联盟,更要重视与国外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参与国际分工体系,学习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地域集群战略。所谓地域集群,是指以地域为中心(可以是都市、城镇)大量同业中小企业有机集中所形成的集合。地域集群,不仅仅是中小企业的简单聚合,而且形成了大量相互联系的中小企业有机体,是通过地域集中成百倍地对中小企业专业能力的扩大,通过地域集中弥补中小企业规模的劣势。我国浙江中小企业的发展的成功经验就是对这种战略的最好的注解。所谓衬衣之乡、鞋袜之乡等等,都是采用这种战略。
(二)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
针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可从以下几方面的扶持并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1.积极推进中小企业改革:中小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实现政企业职责分开,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改革可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多种形式。但不论采取哪种改革形式,都要从实际出发,因企制宜,都必须听取企业职工意见,规范操作,注意实际效果。
2.推动技术创新,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一是在一些城市进行区域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心试点,培育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地。鼓励大专院校、科研机
构利用现有技术、设备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二是为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国家建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通过采取贷款贴息、无偿资助、资本投入等方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3.国家制订了(关于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给予政策扶持。同时要通过技术洽谈会、专利和零配招标会,培养科技经纪人等方式,为中小企业培育扩大科技市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程。
4.完善金融政策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是按照政府提出的《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探索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基金(创业基金、技术创新基金、信用担保基金等),适当降低贷款利率。二是逐步发展私有中小银行。为止,可以成立金融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业接触资进行担保,以促进中小企业良性运转。
5.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政府有关部门要转变职能,由过去的单纯管理型逐步向服务型转变,要调动全社会力量,广泛组织社会资源,加快建立完善有效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建立包括资金流通、信用担保、创业指导、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信息服务、市场开拓和人才培训不主要内容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要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等机构,积极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服务,推动各类中介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二是加强对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一方面可以依托现有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及有关大专院校,优先安排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创新培训、工商管理培训及技术、财务等专业骨干的业和技能培训,在培训收费等方面提供优惠。另一方面,鼓励中小企业创办“学习型组织”,积极开展自主培训,同时建立经营者测评与推荐中心,发展中小企业人才市场,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合格人才。
6.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培植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一逐步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体系。应抓紧研究制定《中小企业基本》和《中小企业振兴法》,以确定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发展中小企业基本方针,规范中小企业的登记管理,保护中小企业的各项权益,规定中小企业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明确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二是逐步降低开办中小企业的注册资本限额,并逐步清理企业开办前的前置审批条件。三是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对增加中小企业费用负担的人员或单位,要坚决予以处理。
参考文献:
1、于家荣,《加入wto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选择》, 重庆商学院学报,2002.2;
2、刘殿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与改革》,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3、孙天琦,《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管益忻,《关于鼓励创办中小企业的意见》,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年版;
5、董大海,《中小企业促进法(草案)》,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五篇: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 目前我国很多中小型企业的领导者都已经意识到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也在通过不断地努力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突出了一些问题,有些甚至是相当普遍,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加强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企业文化 文化创新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中小型企业管理者素质普遍不高,对企业文化建设缺乏正确的理解与认识
(1)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外在形象设计。我国很多中小型企业的领导者在这方面存在对企业文化理解上的误区。他们认为所谓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外在表现形象,所以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企业标语口号的斟酌、企业标识的设计上。例如,有些企业从办公楼到生产园区,从厂部到班组,到处都张贴或悬挂着诸如“开拓创新”、“拼搏进取”之类的标语口号;还有很多企业设计了精致的厂徽、统一的厂服、嘹亮的厂歌、鲜艳的厂旗,企业的外在形象可谓被设计得淋漓尽致,但他们只简单地将企业文化等同于形象设计,并没有采取有力的措施把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精神体现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也没有把企业精神渗透到企 业员工的思维方式、工作、行为习惯中。
(2)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文体活动。这种观点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很多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寄希望于通过举办几场球类比赛,搞几次文艺演出,放几场电影,组织几个职工俱乐部来达到塑造企业精神的目的。事实上,文体活动的开展只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表层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进员工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但如果仅仅依靠这些表层活动,而不进行企业文化的渗透,不用企业精神塑造员工,企业文化建设是不会得到持续协调发展的,也就更不可能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文化支持。
(3)将企业文化等同于政治思想工作。有些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和我国传统的政治思想工作混淆起来,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一种思想灌输、说服教育,是宣传部门、工会的事情,这种观点在国有中小企业中尤其普遍。另外,由于中小型企业规模不大,机构设臵较少,经常将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归属于同一部门管理,但是由于许多管理者对企业文化内涵理解不深刻,经常将二者混为一谈,这对企业文化建设非常不利。
(4)将企业文化等同于规章制度。有些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规章制度,只要制定出企业的规章制度,组织员工学习、了解并严格实施,企业的文化建设就可大功告成,企业精神也就可以培育起来了,企业的文化氛围也会逐步地形成。尽管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但规章制度的制定并不是文化建设的全部,绝不能将二者等同。
1.2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经营活动缺乏紧密联系,企业文化不能真正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
企业的文化建设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经济利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与企业的发展壮大和经济效益的 提高是相互作用的。企业文化建设是通过企业文化的导向和渗透作用,以体现企业价值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引导员工的行为朝着有利于实现企业目标的方向发展,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发展提供动力源,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实力;而企业的发展壮大又能促使员工产生自豪感和向心力,从而约束自己的言行,自觉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企业形象,积极参与企业文化的建设。然而,当前我国企业的领导者在文化建设上往往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有些企业为建设文化而建设文化,不注重经济效益,不注重经济效益与文化建设的实际联系,最后形成了文化建设、经济效益“两张皮”,失去了文化建设的根本意义。
1.3 企业文化建设缺乏个性,缺少创新精神,雷同化比较严重
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小型企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新的管理理念和新的管理模式的影响下,很多企业也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但其中一味模仿、全盘照搬的比较多,而不是 通过选择淘汰,消化等方式,把外来先进的文化吸收进来,作到有机的融合,培育自己企业的文化特色。企业文化建设普遍缺乏个性甚至雷同,这是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特点。
企业文化是社会整体文化环境的具体反映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反映,社会文化、企业经营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所以企业文化也要随着社会、企业自身地变化而不断做出调整,不断进行文化的创新。很多中小型企业不注重创新,不根据社会、企业条件的变化而对企业文化建设做出相应地调整,使得文化建设与社会文化发展、企业自身发展严重脱节,在一定程度上这样的企业文化不仅不能推动企业的发展,甚至会阻碍企业的发展。
1.4 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没有进行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考和决策
由于中小企业只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他们的企业规模普遍不大,组织机构相对简单,管理方式较为单一,员工素质相对不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忙于生计,不被残酷的市场所淘汰,只能更多地考虑企业当前所处的位臵和现状,忙于追求自己的短期利益,而对长远利益的战略无暇顾及,而且,他们一般认为文化战略是大企业、大集团的事,中小企业没有必要进行战略方面的考虑。这也使很多中小企业的领导者认识不到文化战略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企业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2 加强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2.1 不断提高管理者素质,加强对企业文化的正确理解和认识
我国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的领导者都是“白手起家”,从小作坊发展起来的,并且是靠经验的积累来管理企业,领导者的素质普遍不高,而企业的领导者又是企业文化的设计者、倡导者和建设者,对企业文化的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企业文化又或多或少地体现了企业最高领导者的价值观、经营哲学和领导风格。因此,企业领导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提高自己的科学管理能力以及深化对企业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全面深刻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及企业文化各部分内容的关系,这样才能使企业的文化建设步入良性发展的道路。
2.2 重视企业文化的创新,推动企业文化的个性化发展 企业的管理者应该认识到一个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特征不只是在自己的产品上、企业的外在形象上,而更多的应该是在自己企业的文化特色上,文化能够反映一个企业本质特点,其他外在形象的表现都是这种文化的表现,所以中小型企业在建设自己企业文化时,应该结合自己企业的自身特点,创造出具有一定特色、富有个性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进行不断地创新,不断为企业文化建设注入新鲜血液,这样才能增强企业文化的活力,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文化的推动作用。2.3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与经营活动的联系,用文化推动生产经营活动地开展
企业之所以要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企业的发展,而不是用于宣传和作摆设,如果不将企业文化建设与经营活动紧密相联,企业文化的建设也就失去了根基。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时,一定要立足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服务,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文化保障。
2.4 着眼企业文化发展战略,注重培育企业精神
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它是一个持续发展培育的过程。中小型企业在制定自己的经营发展战略时,一定要包括文化的发展战略,要把企业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对企业文化的发展应该有总体的设计,能够使自己企业的文化发展有一个不间断、连续的发展过程,这样才能使文化得到不断的累积,避免企业因为领导者地改变而不断变化自己的企业文化精神。另外企业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有适合这个阶段的文化的支撑和推动。能够为自己企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提供这种支持,所以一定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
2.5 提高员工素质,注重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参与性,培育团队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
在上面的论述中强调了领导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的巨大作用,但不是说企业的文化建设靠领导者自己是能够完成的,这是 绝对不可能的,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员工,所以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有员工的广泛参与,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位员工了解自己企业的文化,逐步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一般来说中小型企业员工的素质会比其他大型企业的员工素质低,这是中小型企业的先天来决定的,但是企业一定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员工的素质,而不是任其发展,不管不问,否则企业文化建设是无法持续推进的。在员工广泛参与的前提下,不断推进文化建设的深入,通过文化建设地不断推进,逐渐培育员工的团队精神,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使企业文化建设走上“全民参与”与“全民互动”的良性发展轨道。
2.6 注重企业文化传播工作,扩大企业文化的影响力 很多中小型企业不重视企业文化的传播工作,认为这是大企业所需要做的。其实,企业无论大小都应该重视企业文化的传播工作。企业文化不只应该被本企业的员工所了解和接受,也应该在企业文化建设到一定程度时为更多的公众所了解并逐渐被接受和认可,这样通过企业文化的传播可以加深公众对自己企业及自己企业产品的了解和认可,这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在进行广告策划时一定不要只重视宣传自己企业的产品或企业的外在形象,而应该将企业的文化及所蕴含的企业精神融入到广告当中,并利用有效的广告形式将自己的企业文化传播出去。当然传播企业文化有很多途径,各个企业应该根据自己企业的条件进行选择。例如企业可以加强与自己所处社区的联系,利用和 社区的一些友谊活动来传播自己的企业文化;再如,经常和其他企业进行横向联系,增强与其他企业地沟通,在沟通交流中传播自己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程全性.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03(2)2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
计出版社,2003 3 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 社,2002 吴剑平.张德.企业文化与CI策划[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