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制度与司法改革期末复习笔记提纲

时间:2019-05-12 14:09: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司法制度与司法改革期末复习笔记提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司法制度与司法改革期末复习笔记提纲》。

第一篇:司法制度与司法改革期末复习笔记提纲

[第一编中国篇]

第一章中国司法体制概论

一、中国政治体制下司法机关的定位(1)

二、中国的司法机关

1、人民法院——国家审判机关——组织体系(1)

2、普通法院系统的职能改革方向(2)

3、人民检察院——(性质)法律监督机关双重领导:人大和内部垂直

4、司法行政机关:司法厅、局、所

管理律师、监狱、社区矫正

5、人民陪审员制度(2-3)

6、人民监督员制度(检察系统)(3-6)

第二章司法独立论

一、司法独立的涵义(6-7)

二、审判独立(7)

1、审判官厅(法院的独立性问题)(7-9)

(1)我国的立法规定(7)

(2)法院与政府的关系(7)

(3)法院与人大的关系(7-8)

(4)法院与党委的关系(8)

(5)法院与新闻媒体、大众民意的关系(8-9)

2、审判官员(法官)的独立性问题(9-10)

(1)上下级法院的关系(9)

(2)同一法院内部的关系(9)

(3)裁判文书签发(9-10)

(4)错案责任制(10)

(5)同一法院的内部关系(10)

(6)还权于合议庭(10)

第三章司法公开论

一、司法公开的理论基础

1、公正审判权的题中之意(10)

2、公民知情权的必然要求(11)

二、司法公开的内容

1、审判公开要求:开放法庭,允许旁听

旁听庭审需要厘清的几个关键性问题:(11-14)

(1)是否应查验旁听者的身份证件?(11)

(2)旁听者进入法庭是否应当接受安检?(11)

(3)旁听案件是否需要预先领取旁听证?(11)

(4)外国人、无国籍人可否旁听案件?(12)

(5)新闻媒体记者可否旁听庭审?(12)

(6)精神病人、醉酒的人、未成年人可否旁听庭审?(12)

(7)旁听庭审是否应设立旁听优先权?(12)老师推荐阅读:中国法院院长的角色定位研究

2、判决公开

(1)宣判公开

(2)判决书公开

插入课题:法院官网的调研

1、法院官网的问题(12)

2、法院官网审务公开的内容(民众需求的立场)(13)

(1)法院概况①地理位置②组织机构设置(13)

(2)诉讼指南与诉讼服务(13)

(3)审判公开信息(13)

(4)执行公开(13)

(5)司法数据报告和信息(13)

二、检务公开→侧重各不同

三、公安信息公开(警务公开)→侧重各不同

四、司法公开的例外(14)

第四章中国劳教制度的“前世今生”

一、劳教制度的历史由来(14)

二、制度的现实弊端(15)

三、劳动教养制度的未来改革(15)

第五章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及对刑事侦查的影响

一、涉及侦查修法内容及理解适用

1、证据制度(16)

(1)调整了证据概念及法定种类(16)

(2)“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规定增加(16)

(3)正式建立起“非法证据排除规则”(16)◇二次自白问题(16)

(4)规定了“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16)

(5)加强对证人的保护(16)

2、强制措施(17)

3、侦查程序(17)

(1)规范讯问嫌疑人程序(17)

(2)增加“技术侦查”新规(17)

4、辩护制度(17)

二、对侦查工作的影响(17)

三、侦查机关的应对策略(18)

1、形塑现代侦查理念(18)

2、积极转变侦查模式(18)

3、强化侦查能力建设(18)

4、改善内部考察机制(18)

[第二编域外篇] 美国法院的构建。

第二篇:经济法期末复习笔记

[教学目的及要求] 了解、学习并全面掌握经济法学,应以其绪论为切入点。通过对绪论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学科地位、经济法学的研究方法以及我国经济法学应遵循的指导思想等有一个初步的、基本的的认识。必须明确的是,在学习绪论时,仍应以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为重点和主线,在搞清经济法和经济法学的区别和联系的基础上,以科学的研究方法学习和探讨经济法学,为以后本论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扎实的理论基础。

[基本内容] 绪论内容有:

(一)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

(二)经济法学的学科地位

(三)经济法学的研究方法

(四)经济法学的体系和经济法学教程的体系

[本章重点及难点] 绪论部分的学习,应以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为重点;对学界就此问题存在的分歧做全面介绍并作出评价和分析。

一、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

对此问题应着重从以下几个层次加以阐述:

经济法学作为法学的重要支柱之一,同其他法学学科一样应该有自己明确的、特定的研究对象。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经济法学的研究内容、方向和体系安排。因此,探讨和研究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法学的首要任务。

对于什么是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在我国经济法学界大体上有两种基本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经济法律、法规现象;另一种观点认为是经济法律、法规,这两种观点都不足以概括经济法学研究对象的全部。

我们认为,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应当是经济法律、法规现象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其他社会现象。

二、经济法学的学科地位

经济法学的学科地位,是由经济法作为一个部门法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整个社会经济的所发挥的调整作用决定的。

经济法学是我国法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国家教育部等部门将其定位于法学的十四门二级学科之一。

三、经济法学的研究方法

经济法学的发展与其研究方法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研究经济法学必须重视其研究方法。

经济法学作为一门全新的、蒙发未久的法学学科,其发展规模和速度相对于其他传统的法学学科是前所未有的。正因为如此,在发展中便暴露出了诸多方面的问题。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缘于其研究方法的落后。因此,我们在建立我国经济法学体系时,必须对传统的研究方法进行反思,寻求一种有利于建立符合我国经济体制要求的经济法学体系的研究方法和途径。

阐述时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法学研究方法。阐述时,应简要引述马克思辩正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的观点,客观地论述和评价我国过去和现在的经济法理论研究和实务,积积引导学生对经济法学的研究方向等重大原则性问题进行思考。

(二)大胆吸收西方法学流派中科学的法学研究方法。讲解时,即要全面、准确介绍西方各主

要法学流派的相关研究方法,还应对此分别给予简要地、客观地评价。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即不偏执于崇尚西方法学流派的研究方法,又不盲目否定或轻视我们很多传统但却必须的法学研究方法。

(三)把系统工程学的原理引进法学研究领域。应简要阐明系统工程学的含义及相关理论原理。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研讨热情,扩展其研讨视野。

(四)遵循适合性与移植性、实证性与假设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简要阐述适合性与移植性、实证性与假设性等概念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立足中国国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敢于冲破法学禁区,积极置身于经济法学理论的学习和探索之中。

四、经济法学教程的体系

对此问题,仅从以下方面简要作以说明: 经济法学的体系通常是指经济法学研究对象的各组成部分依其内在的规律性所进行的排到 与组合。经济法学教程的体系是为了教学的需要,以易教和易学为目的,对经济法学体系所作的融通。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实践。

第一章

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章是从历史的角度考察经济法产生与发展的规律。旨在使学生对经济法产生直观的认识。教学中应通过对经济法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的介绍,以及对经济法概念诸说的分析介绍,阐明经济法概念应有的含义。结合时代背景阐明经济法产生与发展的诸方面原因,并总结出有规律性结论。

学习本章时,应了解经济法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的情况,熟悉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以后的新诸说,主要了解和掌握经济法产生与发展的各因素分析。

[主要内容] 本章共分二节。

第一节 经济法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经济法产生发展的轨迹和一般规律

[本章重点及难点] 本章教学中应侧重于突出经济法概念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背景,并依此分析和总结经济法作为法的一个部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第一节 经济法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一、经济法概念的由来

(一)摩莱里对经济法概念的最初提出

1755年,法国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摩莱里在他出版的《自然法典》一书中首先使用了“经济法”这个概念。这是“经济法”最早的语源。

摩莱里主要针对当时社会产品分配上的弊端,提出运用“经济法”(也称分配法)来调整社会分配关系。摩莱里所谓的“经济法”仅限于分配领域,但已经含有国家对社会生活进行干预的思想主张。

(二)德萨米对经济法概念的使用

1843年,法国的著名空想社会主义者德萨米在他的《公有法典》一书中再次使用了“ 经济法”的概念。

德萨米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摩莱里的经济法律思想,并有自己的创见。德萨米主张的“经济法”也主要是对社会分配关系的调整。与摩莱里一样,他的“经济法 ” 主张包含了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法律思想,但这也仅仅是个人的法律设想,当时并没有这类立法实践。

(三)蒲鲁东关于经济法概念的认识

蒲鲁东在他的《工人阶级的政治能力》一书中说“经济法是政治法和民法的补充和必然产物 ”。蒲鲁东提出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政治法和民法调整不了的经济关系。他列举的十大经济范围所表现的社会关系,并非政治法和民法所能全部调整的,这就是经济法的调整范畴。

(四)赫德曼对经济法概念的认识

赫德曼于1916年的《经济学字典》中使用过“经济法”概念。他认为经济法是经济规律在法律上的反映。他将有关保护、监督卡特尔的法律称为经济法。赫德曼关于经济法概念的认识,尚不具有严格的科学的含义,但已经是对现实经济法律制度制的概括。这时,现代意义上经济法概念基本形成。

二、经济法概念发展及有关经济法流派的界说

(一)西方国家经济法概念的学说

简要介绍德国、日本经济法概念发展及其不同的主张。

1、德国关于经济法概念的学说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恢复时期,德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国家干预私人经济生活的法令,引起了德国法学家们的注意,他们在对经济法的研究中,形成了不同的经济法概念认识,主要包括:(1)集成说;(2)对象说;(3)机能说;(4)世界观说;(5)方法论说。

2、日本关于经济法概念的学说

日本与德国在意识形态领域有许多相通之处,因此,其经济法研究深受德国影响。二战前有三种观点:(1)对象说;(2)否定说;(3)经济统制法说。

日本在二战后的经济法概念界定比较多:(1)规制垄断为中心的经济从属关系法说(正田彬);(2)规范市场支配法说(丹宗);(3)维护经济体制说(今村);(4)适应社会协调性要求法说(金泽);(5)经济统制法说(高田)等等。

(二)前苏联关于经济法概念的学说

简要介绍这几种观点:(1)两成分法;(2)战前经济法;(3)战后经济法;(4)综合部门法;(5)经济—行政法。

(三)中国经济法概念学说

侧重于介绍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后的新诸说。

1、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已前的经济法旧学说。结合八十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现实,注重介绍几个有代表性的经济发展流派关于经济法概念的认识:(1)纵横经济法说;(2)综合经济法说;(3)经济行政法说;(4)纵向经济法说;(5)学科经济法说。

****年以后,又出现了管理协作关系说和密切联系关系说。

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法新诸说。主要有:(1)新经济行政法说;(2)经济协调关系说;(3)平衡、协调结合说;(4)宏观经济调控经济关系说;(5)国家需要干预说;(6)国家经济管理关系说;(7)行政隶属经济关系说。

第二节 经济法产生发展的轨迹和一般规律

本节介绍经济法作为部门法产生与发展的历程,以及未来趋势分析。主要对经济法部门的产生与发展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得出有规律性的结论。

一、经济法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

阐述时,主要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环境描述入手,介绍资本主义发展中各阶段的经济立法特点,特别是经济法的立法情况。运用历史考察的方法让学生了解经济法出现的社会经济环境,有助于学生对经济法产生直观的认识。

二、我国经济法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介绍我国经济法产生与发展的必然性,并分析不同阶段经济法立法的特点。

三、经济法产生与发展的各因素分析

应主要从几下方面予以阐述和分析:

(一)经济法产生与发展的经济原因

从经济角度考察,可以认为,社会大生产的发展,推动了经济法的产生。

(二)经济发展产生与发展的政治原因

从政治角度去考察,国家出面干预经济的客观必然性,导致了经济法兴起的客观必然性。

(三)经济法产生与发展的法律文化原因

从法律文化的角度去考察,人们渴望以法治化国家为其生存空间的心理,促进了经济法的兴起。

(四)经济法产生与发展的法学原因

从部门法作用的角度去考察,行政法和民法难以解决现实经济中存在的所有问题,这为经济法的兴起提供了可能。

(五)经济法产生与发展的理论原因

从理论角度去考察,经济学和法学中国家干预主义的产生并占主导地位,加速了经济法的兴起。

四、经济法发展的前景展望

对经济法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时,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早期非常重视对市场秩序的规制,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又加强了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出现了二者并重的趋势。

(二)中国经济法发展趋势分析。中国在建立市场经济过程中,需要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这已形成共识。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学界研讨的方向、重点,研讨的理论问题等都有向更高层级转化的趋势。简要向学生作以介绍。

第三篇: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期末复习笔记

一、物流的概念: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的有机结合。

二、物流创造的价值:时间价值、场所价值、加工附加价值

三、物流系统的5S目标:优质服务、迅速及时、节约空间、规模适当、合理库存

四、物流系统分类: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流

五、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运输功能要素、包装功能要素、装卸功能要素、保管功能要素、流通加工功能要素、配送功能要素、物流信息处理功能要素

六、物流系统的物质基础要素:物流设施、物流装备、物流工具、信息技术及网络、组织及管理

七、物流在社会生产及再生产中的地位及作用:

1、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

2、物流是生产过程不断进行的前提条件;

四、第三方物流的好处:

1、集中主业,企业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将有限的人力、财务集中于核心业务,进行重点研究,发展基本技术,努力开发出新产品参与世界竞争。

2、节省费用,减少资本积压。

3、减少库存

4、提升企业。

五、物流一体化:就是以物流系统为核心的由生产企业经由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它是指物流业发展的高级和成熟的阶段。

六、第四方物流的特点:

1、是其提供了一个综合性供应链解决方法,以有效地适应需方多样化和复杂的需求,集中所有资源为客户完美地解决问题。

2、通过影响整个供应链来获得价值,即与类似外包的供应链的区别之一在于其能够为整条供应链的客户带来利益。

七、电子物流:电子物流就是利用电子化的手段,尤其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完成物流全过程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实现从网络前端到最终客户端的所有中间过程服务,最显著的特

3、物流是保证商流顺畅进行,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物质基础;

4、物流技术的发展是决定商品生产规模和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5、物流合理化是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

八、现代物流的特征:

1、物流反应快速化;

2、物流功能集成化;

3、物流服务系列化;

4、物流作业规范化;

5、物流目标系统化;

6、物流手段现代化;

7、物流组织网络化;

8、物流经营市场化;

9、物流信息电子化

九、现代物流发展趋势:

1、现代物流系统化趋势;

2、现代物流的信息化;

3、物流中心、批发中心、配送中心的社会化趋势;

4、仓储、运输的现代化与综合体系化趋势;

5、物流与商流、信息流一体化趋势 第二章

一、运输的意义:

1、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

2、运输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

3、运输可以创造“场所效用”

4、运输是“第三个利润源”的主要源泉

二、不合理运输表现形式:

1、返程或起程空驶;

2、对流运输;

3、迂回运输;

4、重复运输;

5、倒流运输;

6、过远运输;7.运力选择不当;

8、托运方式选择不当

三、运输合理化的影响因素:

1、运输距离;

2、运输环节;

3、运输工具;

4、运输时间;

5、运输费用

四、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

1、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

2、采取减少动力投入增加运输能力的有效措施秋的合理化;

3、发展社会化的运输体系;

4、开展中短距离铁路公路分流,“以公代铁”的运输;

5、尽量发展直达运输;

6、配载运输;

7、“四就”直拨运输;

8、发展特殊运输技术和运输工具;

9、通过流通加工,使运输合理化

五、保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质量第一;

2、预防为主;

3、讲究科学;

4、提高效率;

5、确保安全

六、装卸搬运的作用:

1、装卸搬运直接影响物流质量;

2、装卸搬运直接影响物流效率;

3、装卸搬运直接影响物流安全;

4、装卸搬运直接影响物流成本

七、装卸搬运合理化:

1、减少装卸次数;

2、缩短搬运距离;

3、提高装卸活性;

4、实现省力化;

八、包装在物流中的作用:

1、包装在运输中的作用;

2、包装在装卸搬运中的作用;

3、包装在保管中的作用;

九、包装的基本功能:

1、防护功能;

2、方便功能;

3、促销功能

十、包装器材的选择原则:1.包装器材与被包装物的特性相适应;2.包装器材与包装类别相协调;3.包装器材应与流通条件相适应;4.有效防止包装物被盗及促进销售;

十一、流通加工的定义是: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栓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第四章

一、电子商务下的配送就是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配送

二、电子商务配送的特点:

1、配送信息化;

2、配送自动化;

3、配送网络化;

4、配送智能化;

5、配送柔性化;

三、配送中心是:从事货物配备(集货、加工、分货、拣选、配货),和组织对用户的送货,以高水平实现销售或应的现代流通设施”。

点是各种软件技术与物流服务的融合应用。

八、电子物流的主要特点:是前端服务与后端服务的集成。绿色物流指的是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买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

九、绿色物流的构成:绿色运输、绿色包装以及绿色流通加工三个子范畴组成

十、物流成本合理化管理包含的内容:

1、物流成本预测和计划。

2、物流成本计算。

3、物流成本控制;

4、物流成本分析;

5、物流成本信息反馈。

6、物流成本决策。

十一、物流质量:既包含物流对象质量,又包含物流手段、物流方法的质量,还包含工作质量。

十二、物流质量的内容:

1、商品的质量保证及改善;

2、物流服务质量;

3、物流工作质量

十三、合理储存的内容:

1、合理储存量;

2、合理储存结构;

3、合理储存时间;

4、合理储存网络

十四、物流企业管理的主要方法:

1、经济方法;2;行政方法;

3、法律方法;

4、现代化管理方法

十五、生产物流的边界起源于原材料、外购件的投入止于成品仓库,贯穿生产全过程

十六、生产物流系统设计原则:

1、功最小原则;

2、流动性原则;

3、高活性指数原则

十七、物流系统控制方式:反馈控制与前馈控制

十八、物流控制的具体内容:

1、进度控制;

2、在制品控制;

3、偏差的测定和处理

十九、企业物流是由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与废弃物流组成的

二十、销售物流:是企业物流系统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企业物流与社会物流的又一个衔接点。二

一、回收物流与废弃物流的意义:

1、回收物流是社会物资大循环的组成部分;

2、回收物流与废弃物流合理化的经济意义;

3、回收物流与废弃物流合理化的社会意义 第七、八章

一、物流条码与商品条码的区别:

1、标志目标不同;

2、应用领域不同;

3、采用的码制不同;

4、标准维护不同; 二、二维条码的特点:

1、信息容量大;

2、编码范围广;

3、保密、防伪性能好;

4、译码可靠性高;

5、修正错误能力强;

6、容易制作且成本很低;

7、条码符号的形状可变

三、EDI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计算机应用,通讯网络和数据标准化

四、GPS由三大子系统构成:空间卫星系统、地面监控系统、用户接收系统

五、GIS由五个主要的元素所构成:硬件、软件、数据、人员、方法

六、在现代企业中,信息已经与人、财、物资等资源一样,成为企业的第四种资源

七、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信息、物质、能量

八、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多个元素有机集合而成的,能够执行特定功能的综合体。

九、系统的特性:

1、系统的整体性;

2、系统的层次性;

3、系统的相关性;

4、系统的目的性;

5、系统对环境的适应性

十、系统方法: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

成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一种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使整体与部分辩证地统一起来的科学方法。

十一、系统遵循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2、历时性原则;

3、最优化原则

十二、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

1、问题识别;

2、系统调查;

3、可行性研究;

4、信息系统的开发计划

十三、信息系统的开发原则:

1、系统思考原则;

2、规范标准原则;

3、参与协同原则

十四、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制度:

1、系统运行目标管理;

2、系统基础数据管理;

3、系统运行规范管理;

4、系统运行结果管理;

5、系统运行管理的组织机构

十五、信息系统的安全措施:

1、技术管理;

2、组织管理;

3、人事管理;

4、法制管理 第九章

一、供应链: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之间的联结等)

六、有效客户反应(ECR):是以满足顾客要求的最大限度降低物流过程费用为原则,能及时作出准确反应,使提供的物品供应或服务流程最佳化的一种供应链管理战略

七、ECR的最终目标:建立一个具有高效反应能力和以客户需求为基础的系统,使零售商及供应商以业务伙伴方式合作,提高整个食品杂货供应链的效率,而不是单个环节的效率,从而大大降低整个系统的成本、库存和物资储备,同时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八、实施ECR的原则:

1、以较少的成本,不断致力于向食品杂货供应链客户提供更优的产品、更高的质量、更好的分类、更换的库存服务以及更多的便利服务;

2、ECR必须由相关的商业带头人启动;

3、必须利用准确、适时的信息以支持有效的市场、生产及后勤决策;

4、产品必须随其不断增值的过程,从生产至包装,直至流动至最终客户的购物篮中,以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即有物料获取、物料加工、并将成品送到用户手中这一过程所涉及的企业和企业部门组成的一个网络

二、供应链管理(SCM)的载体: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三、供应链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对信息数据的管理

四、以客户价值为导向的商业模式的基本思想:提倡企业与供应链中的贸易伙伴通过积极合作与经营而赢得利润

五、供应链管理的四个阶段:

1、仓储与运输;

2、总成本管理;

3、物流一体化管理;

4、供应链管理

六、卖方管理库存(VMI):生产厂家等上游企业对零售商下游企业的流通库存进行管理和控制

七、卖方管理库存的实施步骤:

1、建立顾客情报信息系统;

2、建立销售网络管理系统;

3、建立供应商与分销商(批发商)的合作框架协议;

4、组织机构的变革

八、计算机辅助订货(CAO)系统考虑的因素:

1、商店的基本情况;

2、实际销售与预期销售;

3、安全库存水平;

4、物流有效订货数量;

5、准确的商店库存水平;

6、影响需求的特殊因素

九、通过式运输:是一个配销系统,仓库和配销中心接收的货物不是用于储存,而是要马上配给到零售商店。

十、POS数据库有三种形式:

1、本周记录;

2、每周记录;

3、全部记录

十一、供应链支持的技术:

1、ID代码;

2、条码;

3、EDI;

4、应用标识符

十二、我国供应链管理面临的问题:

1、观念问题

2、标准化问题;

3、传统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4、贸易协作问题;

5、技术问题;

6、信息共享问题;

7、人才问题;

8、运作成本问题

十三、我国供应链管理的对策分析:

1、加强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力度和启蒙教育,转变观念;

2、加快条码、EDI、电子商务的推广力度;

3、成立相应组织,加强标准化工作;

4、理论界应与企业界结合,加快供应链管理的推广;

5、加快商品信息数据库和配送中心的建设,发展第三方物流;

6、加强人才培养,改变传统的组织结构;

7、以零售商店的高效补货为突破口,积极试点 第十章

一、快速反应(QR):是指物流企业面对多品种、小批量的买方市场,不是储备了“产品”,而是准备了各种“要素”,在用户提出要求时,能以最快速度抽取“要素”,及时“组装”,提供所需服务或产品。

二、实施QR成功的条件:

1、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企业经营意识和组织结构;

2、开发和应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

3、与供应链各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4、改变传统的对企业商业信息保密的做法;

5、供应方必须缩短生产周期,降低商品库存

三、实施QR的收益:

1、销售额的大幅度增加;

2、商品周转率的大幅度提高;

3、需求预测误差大幅度减少

四、QR的发展已跨入第三个阶段,即联合计划、预测与补货(CPFR)阶段

五、CPFR应用的技术模型具有的特点:

1、开放,但安全的通信系统;

2、适应于各个行业;

3、在整个供应链上是可扩展的;

4、能支持多种需求(如新数据类型,各种数据库系统

确保客户能随时获得所需产品;

5、必须采用通用一致的工作措施和回报系统

九、实施ECR的四大要素:

1、高效产品引进;

2、高效商店品种;

3、高效促销;

4、高效补货

十、ECR的实施方法:

1、为变革创造氛围;

2、选择初期ECR同盟伙伴;

3、开发信息技术投资项目,支持ECR

十一、ECR与QR共同特征的具体表现:

1、贸易伙伴间商业信息的共享;

2、商品供应方进一步涉足零售业,提高高质量的物流服务;

3、企业间订货、发货业务全部通过EDI来进行,实现订货数据或出货数据的传送无纸化

十二、电子订货系统(EOS):电子订货系统是指将批发、零售商场所发生的订货数据输入计算机,即刻通过计算机通讯网络连接的方式将资料传送至总公司、批发业、商品供货商或制造商处。

十三、企业资源计划(ERP)的核心管理思想是供应链管理

第四篇:企业文化与形象设计期末复习笔记 第四章

第四章

3.制定企业社会责任战略要着重考虑哪些因素?

P107 答:(1)在经营中努力采用道德的战略并遵守道德标准。

(2)进行慈善活动,捐款,企业员工为社区服务做贡献,支持各种值得做的事业,为哪些生活中不幸的任做些事以改善其现状。

(3)企业在从事商业活动过程中,保护或改善环境,尤其是尽量减轻或消除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努力创造一种工作环境,来提高雇员的生活水平,来改善企业的工作环境。(5)要建立一种尊重性别,种族,出生地以及不同的人在同一地方工作带来的其他差别的多样化的员工队伍。

4.企业使命包括哪些内容?

P110 答:(1)企业哲学。

a.定义:一个企业为其经营活动方式所确定的价值观,态度,信念,以及行为准则,是企业在社会活动和经营过程中起到何种作用或如何起这种作用的一个抽象反应。

b.构成:处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关系的指导思想,基本观点,行为准则。(eg:跨国公司与所在国关系的观点,企业与社会和国家关系的观点,企业与雇员关系的观点等)

(2)企业宗旨。

a.含义:企业现在和将来应该从事什么样的事业活动,以及应该成为什么性质的企业或组织类型。

b.如何确定:首先,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要避免两种倾向,即过于狭隘和过于空泛;其次,必须考虑企业与顾客的关系,即分析现在的顾客以及分析和确定潜在的顾客。

c.作用:如果没有具体的宗旨,就不可能制定出清晰的战略目标和达成目标的战略;一个宗旨不仅要在创业之初明确,而且在遇到困难或企业繁荣时,也必须经常予以确立;一个企业的哲学应该保持稳定,企业宗旨应该定期进行分析,以决定他是否需要改变。5.企业使命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是什么?

P 104,109,113(个人总结的)答:(1)企业使命是指企业在社会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应该担当的角色和责任。(2)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和社会发展方面的义务。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成员,对利益相关者负有一定的义务和责任。

(3)企业在确定企业使命时,必须充分,全面的的考虑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各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和期望。,不仅包括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又要考虑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要求,达到一个总体的平衡和谐。

6.分析一个实际企业的战略目标构成及按重要程度而做出的排序。

P115

答:(1)杜拉克的目标构成。

a.获利能力。b.生产率---基本目标层次。c.公共责任---社会责任层次。d.革新。e.市场信誉产品---市场战略层次。f.物质资源和财力资源。g.经理的绩效和态度---结构层次。(2)贝叶斯的目标构成。

a.顾客服务目标(用交货期和顾客不满意度来表示)b.财力资源目标(用资本结构,现金流量,运营资本红利偿付等来表示)

c.人力资源目标(用缺勤率,人员流动率,培训人员数表示)

d.市场目标(用市场占有率,销售额,销售量表示)

e.组织结构目标(进行的变革和项目表示)

f.物质设施目标(工作面积,固定成本,生产量表示)

g.产品目标(产品的销售量和盈利能力,开发新产品的完成期限来表示)

h.生产率目标(投入产出比率或单位产品生产成本)

i.盈利能力目标(利润总额,投资收益率等表示)

j.研究与开发目标(花费的货币量或要完成的项目来表示)

k.社会责任目标(活动的类型,服务的天数,财政资助来表示)

7.战略目标,短期战术目标,日常目标,个人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何?

(百度答案)

答:一般而言,凡是其成就和成果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繁荣的方面,都需要制定长期战略目标。企业在制定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关键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定量化原则。一致性原则,又称平衡性原则。激励性原则。稳定性原则。在制定企业战略目标、短期战术目标、日常目标、个人目标时这些目标之间的关系应该按照企业目标制定过程从上到下地认识这些关系。短期战术目标应服从,并与企业总体目标保持一致,而经营单位目标则需要与企业目标保持一致,职能目标和个人目标都要与企业的长期和短期目标保持一致、利益相关,并且这些都要与企业的战略使命相符合。这些目标从上到下,从宏观到微观,从思想性、指导性计划原则到具体任务和数量财务等指标的建立,层层相关,相互一致,方向一致,使得企业全体员工能够心想一致,劲使得一致,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战略结果。企业的战略目标一经制定和落实,就必须保持相对稳定,不可朝令夕改而引起企业战略的变更。当然,如果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战略目标调整后,所有的经营单位及职能部门的短期战术目标也要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些也是企业各级员工需要认识到的问题。只有这样,企业各级各层目标无论变化与否,都能够充分理解,在战略思想和战略行动上一致起来,使企业始终能够获得经济和社会效益两方面的利益。

8.什么是企业危机管理?企业危机管理的过程有哪些?

P118 答:(1)定义:企业对危险规避,危机控制,危机解决与危机解决后的复兴等不断学习和适应的动态管理过程,其目的是避免或者减轻危机带来的损害和威胁。

(2)过程:

A.奥古斯丁的 六阶段模型

a.危机的避免(预防发生,竭力减少风险,无法避免时应确保收益与风险对等,建立恰当的保障机制)

b.危机管理的准备(为预防工作的失效做准备,建立危机处理中心,制定应急计划,提供完备充足的通信设施,留意细微的地方)

c.危机的确认(收集有效信息确认危机的发生,并找出危机的根源,可以倾听不同公众的看法或寻求外部专家帮助)

d.危机的控制(视不同情况确定控制工作的优先次序,将损失降到最低,果断决策)e.危机的解决(根据发生原因实施针对性强的解决对策,危机不等人)f.从危机中获利(总结经验教训)

B.罗伯特·希斯的4R模型

a.缩减阶段(预防危机的发生和减小危机发生后的冲击程度)

b.预备阶段(在危机发生前做好相应和恢复计划,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和模拟演练)c.反应阶段(在危机爆发后及时出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遏制危机发展势头)

d.恢复阶段(危机欧策划你一旦得到控制,企业应着手恢复工作,对危机过程中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对危机管理计划进行修订)

第五章

1.在采用每种公司战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P164 答:(1)企业对外部环境的依赖程度(依赖程度越高,选择战略的灵活性越小;企业经营面对的市场易变程度,影响着战略选择,如果市场面临的情况变化程度越大,则企业的战略需要较大的灵活性)

(2)管理者对待风险的态度(如果管理者认为风险必不可少,乐于承担风险,则企业通常采用进攻性战略;如果管理者认为风险是实际存在的,敢于承担风险,那么企业就会试图在高风险战略和低风险战略中寻求某种程度的权衡;如果管理者不愿意冒较高的风险,想要规避风险,就会采用防御性或稳定发展的战略)(3)企业过去战略的影响(过去战略对以后的战略有影响,战略选择过程更多的是一种战略演变过程。)

(4)企业中的权利关系影响(大多数企业中如果一个权力很大的高层管理者支持某一战略方案,那么他往往就成为企业所选择的战略;人品会影响选择,主要管理人员喜欢什么以及尊重什么等都会影响选择)

(5)中层管理人员和职能人员的影响(通过草拟战略方案以及对各方案风险的评价来影响战略的选择,他们对战略方案的建议和评价,总是与过去的战略差异不大,选择少冒风险)

2.为什么大多数企业倾向于采用发展战略?

P131

答:最高层经理和最高层领导班子所持有的价值观。许多高层经理人员将发展等同于他们个人的有效性和事业的成功。也就是说,他们所管理的企业的发展就足以表明他们作为经理人员的有效性和功绩。此外,在股份有限公司中许多高层领导人通常都拥有作为其一部分报酬的股权。如果企业的发展能带来企业股价的升高,则他们会从自己的资本增值中直接受益。3.在实行多样化战略时,是否公司的不同业务越多越好?如何确定合适的多样化程度?

(百度答案)

答:多样化发展战略又称为多元化发展战略、多角化发展战略,根据企业现有业务领域和新业务领域之间管理程度不同分为水平多样化,同心多样化复合多样化,企业在实行多样化战略是考虑企业的生产能力技术能力特定的市场分销渠道。4.以一个实际企业为研究对象,鉴别出他所采取的战略。

5.请比较企业实行发展战略不同方式的优缺点。

P131 答:A.集中生产单一产品或服务的战略

(1)优点:不仅可以在原有企业基地的基础上实现规模的扩张,也可以通过区域扩张和市场的开拓实现规模经济。

(2)缺点:如果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下降,则企业会遇到麻烦,一些非企业所能控制的因素可能会引起对企业产品或服务需求的下降,例如顾客偏好的不稳定性增加,竞争的激烈程度等。

B.纵向一体化战略:

(1)优点:

a.后向一体化能够使企业对其所需原材料的成本、质量及其供应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以便降低成本,减少风险,使生产稳定地进行。

b.前向一体化使企业能够控制销售过程和销售渠道,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掌握市场信息和发展趋势,更 迅速地了解顾客的意见和要求,从而增加产品的市场适应性。

(2)缺点: a.实行纵向一体化时,需要进入新的业务领域,由于业务生疏,可能导致生产效率低下,而这种低效率又会影响企业原有业务的效率。

b.纵向一体化的投资额比较大,而且一旦实行了一体化,就使企业很难摆脱这一产业;当该产业处于衰落期时,企业会面临巨大的危机。

C.纵向一体化可能导致企业缺乏活力。

C.多样化战略:

(1)优点:a.相关多样化战略可以将专有技能,关键技能或技术由一种经营业务转移到另外一种经营业务中;将不同经营业务的相关活动合并在一起运营,降低成本;在新的经营业务中借用公司品牌和信誉;能够创造有价值的竞争模式实施相关的价值链活动。b.非相关多样化战略公司可以向几个不同的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分散经营风险,追求利益的稳定性;当多个部门在一个公司内经营时,他们可以充分利用公司在管理,市场营销等资源,产生协同效应;可以对公司各个经营单位进行平衡;公司可以向具有更有经济特征的行业转移。(2)缺点:非相关多样化战略可能带来公司规模的膨胀,以及由此带来的管理上的复杂化。

第五篇:司法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

如贺卫方教授前文所言:“一般大众传媒更如同约好了似的,对于法院、检察院以及公安系统在司法和执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负面现象连篇累牍地加以报道。”近来又有以揭露社会不公现象为己任的“焦点访谈”报道了云南两个地方法院严重违反程序法的情况,又一次把人们的目光吸引到司法公正的问题上。这一报道引出了一个老话题,即司法公正与社会环境的关联问题。如人们所知,司法改革的目的是通过对现行司法体制的改革来实现司法的公正性。这种改革是针对司法体制自身的,尤其是目前的分散化的司法改革-审判机关的司法改革、检察机构的司法改革等更限于自身体制的改革。而这种自我手术式的和非扩散性改革的局限性,使司法改革难以有很大的作为。我们应当认识到如果与司法体制相关的体制不改革,没有一个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的体制环境,司法体制自身的改革也就难以取得实质性的成效。笔者的这种观点似乎有“环境决定论”的嫌疑,但必须承认,如果不消除外部体制上的问题,而只是简单地对“终端”“杀毒”,即使是天天升级“杀毒软件”也将无济于事。

以“焦点访谈”报道的情况看,云南的两个基层法院严重违反程序法的一个原因是受到地方行政的干预,而这似乎还是一个主要原因。问题在于,为什么地方行政能够干预基层法院的司法工作呢?为什么法院没有能够顶住来自地方行政的干预呢?这里涉及我们长期议论的司法独立性问题。我们可以设想基层法院面对地方的行政干预“勇敢”而上,去堵“枪眼”,但后果会怎么样呢?我想,如果抵制地方行政干预没有什么不利后果以及能够有效抵制的话,相信就不会发生上述报道的司法不公问题。问题恰恰在于地方行政能够有效地干预,这种干预是以制度和权力作保障的,而不是以情感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名义上独立行使司法权的法院是无法加以有效抵制的。不是奉行“不抵抗主义”,而是抵抗常常是无谓的。地方行政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准确地讲就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与法院是什么关系?从表面上看似乎没有关系,但实际上,法院是受控于地方政府的。法院的人、财、物,哪一项不受地方行政的控制?除了地方政府以外,可以干预的还有其他一些权力机构。地方各级法院的院长从名义上是由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决定的,但最重要的提名权却是在地方组织。在财政方面,更是要受到地方行政的控制。

从实质上分析,地方行政机构就是地方的主要权力机构,地方法院不过是地方权力机构的组成部分而已。在这个意义上,甚至谈不上地方干预与否的问题。这种关系在建筑格局上也能反映出来。在一些地方,政府行政机关或地方党的办公楼处于中心位置,而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的办公楼围绕其外。法院与其他行政机关完全是等同的位置。从实际结构关系看,法院不过是地方行政的附庸,法院就应当服从于地方行政。退一步而言,地方行政干预不对,那地方党组织又能不能干预呢?问题的答案具有悖论特征,实践中答案却是肯定的。为了维护地方的利益,地方行政可以通过地方党组织实行间接干预。由于地方党组织的干预具有其政治正当性,因此法律理论上的不干预理论就难以对抗。在权力架构方面,基于这种政治正当性,设计者也没有打算要真正让法院摆脱这种权力干预。对于大案、要案,地方权力机构可以通过特定的机构对公、检、法进行统一协调,这是众所周知的实情。统一协调是从积极意义上来表述的,消极意义上就是干预。

从中国目前的现状观,不仅是基层法院受制于地方的干预,更高一级、高二级的审判机构不也处于这种境况吗?地方权力机构对司法干预的动因很多,地方的经济利益、地方权力机构中具体行使权力者个人的利益、权力行使者对司法公正性与司法者的认识差异等等。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架构下,经济主体的利益与地方权力主体有着密切的关系,地方政府往往有自己的全资企业,由于各种无法脱离的利益联系,也就必然要使地方行政进行干预,不干预是不可能的。领导批条这种干预方式在实践中从来都是畅通无阻的。因为我们的体制和观念成就了这一点。

要保证法律的统一实施,坚持法治原则,独立的、不受干预的司法是其必要条件。对此,似乎我们都明白。但遗憾的是,这种认识仅限于法的理论和理想层面,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认可。一句“中国国情”就将这种认识全部消解了,因为所有关于司法独立的原则和措施都是非中国传统的。而且正当的干预更为干预者提供了干预的契机。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在观念上并未真正接纳独立审判的意识,另一方面,是我们的体制架构为这种干预提供了条件。因此,当我们在观念上接受了独立司法的必要性时,就应当改革能够干预司法的现行权力结构体制。这就涉及到政治体制改革问题,就应当在推行司法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当然,要进行这方面的改革是十分困难的,但正如贺卫方教授前文结语所言:“我们且不可‘只拣无火处走’”

下载司法制度与司法改革期末复习笔记提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司法制度与司法改革期末复习笔记提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司法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

    如贺卫方教授前文所言:“一般大众传媒更如同约好了似的,对于法院、检察院以及公安系统在司法和执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负面现象连篇累牍地加以报道。”近来又有以揭露社会不公现......

    浅析司法公正与司法改革

    浅析司法公正与司法改革摘要:司法公正和司法改革现在已经成为众多专家学者探讨的问题,并且在不同的方面进行研究。指出我国现行的司法体制不利于司法公正,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

    WTO与司法改革

    WTO与司法改革 王利明 讨论司法改革,首先要搞清楚我们司法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我们要朝着哪个目标进行司法改革。近年来,各地法院司法改革确实迈出了可喜的步伐,而且卓有成效。但......

    中国司法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调查报告

    中国司法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调查报告这是一场复杂艰巨、波澜壮阔的改革——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央政法机关和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在神州大地上展开了一场气势恢......

    和谐社会与税收司法改革

    和谐社会与税收司法改革2006年5月19日-20日,“和谐社会与税收司法改革”国际学术研讨会经过半年多的精心组织和筹备终于在北京大学英杰国际交流中心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最高......

    基层自治与司法改革[范文大全]

    秋风:扩权强县之道:基层自治与司法改革 发布时间:2010-01-20 17:04 作者:秋风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268次 2009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在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的背景下,提出了调整政......

    语文期末复习1-8单元提纲

    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一 字: (一)看拼音写词语: 坪坝 穿戴 招待 蝴蝶 孔雀 跳舞 铜钟 粗粮 尾随 耍弄 装扮 使劲 朝阳 假装 这些 钓鱼 观察 花瓣 合拢 手掌 有趣 绒线 爬山 峰顶 苍......

    2013—2014下概论1期末复习参考提纲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课程 期末考试复习参考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所面临的首要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首次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