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料供应商的审计制度
物料供应商审计制度
1、提出应进行审计的供应商。根据GMP规范的要求,对公司在线产品所需的原料、包装材料等物料的供应商进行审计。
2、供应商审计组织。供应商审计小组由质量副总经理或供销科牵头,组织生产技术科、生产车间等部门的有关人员参加,成立审计小组。
3、供应商审计方法:可对供应商提供的每批物料进行取样全面分析,必要时进行生产小试,也可以去供应商厂家进行审计。
4、供应商审计项目:对供应商实行GMP、生产质量稳定性、技术人员配备、生产设备状况等情况进行审计,包括:原料的控制情况;生产工艺流程及工艺过程质量控制情况;文件及质量管理的有关内容;质量检验、仪表、设备控制情况;包装搬运、储存、保管、交付过程质量控制情况;人员培训情况;现场管理情况;售前、售后服务情况;厂房环境、生产环境及有关措施;确保供应商提供的原料、包装材料等物料质量的稳定性。
5、审计依据:
5.1、化工产品按化工产品的生产质量管理规定。
5.2、药用包装材料按药用包装材料生产质量管理规定。
5.3、原料药按2005年版中国药典标准和GMP要求执行。
5.4、可参照ISO9000系列标准中有关质量管理及质量保证标准执行。
6、供应商审计报告:对供应商审计结束后二日内,由审计小组出具审计报告,主送总经理,抄送各有关部门。审计报告应包括供应商厂名、审计记录、审计结果、评价和结论(合格或不合格),以提供物料供应部门是否在该供应商采购相应物料。
7、复审
7.1、审计合格的供应商应每年复审一次。
7.2、对于连续出现问题的供应商,可以减少进货次数,质量问题严重的可停止进货,要求供应商限期整改,到时根据实际情况复审。
8、供应商审计报告由综合科进行归档。
第二篇:物料采购制度
物品采购制度及流程
1.编制目的
为在提高公司物资采购效率的同时确保所购物资的质量和价格,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有效提升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
因生产、经营及办公需要采购的所有物品,包括生产性物料、非生产性物料。非生产性物料包括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及办公用品。3.内容
3.1物资申购程序
由需求部门根据业务、生产、使用情况的需求提出采购申请,并填写《物资采购申报单》,列出需采购物品清单,包括名称、规格、数量、估计金额、物品来源,供采购人员参考之用。为确保采购周期,采购申请部门可提早将采购要求告知采购人员。如是销售合同相关的采购,须注明销售合同号及项目名称。3.2请购申请的审批
3.2.1部门负责人的审批:申请人在每月25日前将采购申请递交给部门负责人审批。部门负责人有责任评价该申请是否为必须的业务活动,有责任控制本部门的费用及业务活动的相关成本。
3.2.2综合管理部的审批:对采购内容的必要性进行复核,有效控制生产成本。
3.2.3财务的审批:审核采购申请的预算情况,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审核采购的必要性及合理性。3.2.4采购人员审核:采购人员在收到请购单后,核对合同、库存、采购周期及其他情况,对请购进行确认。如果认为没必要采购(仓库有存货)或采购项目存在不合理之处,要求申请部门进行相应变更。3.2.5于每月28日报常务副总及总经理审批:总经理对采购申请进行最终审批。
3.2.6 目前公司的办公用品、超市非油品、劳保用品、维修配件、智能设备、配件等由申购部门填报《物资采购申报单》后交综合管理部复核,由综合管理部依据办公用品分配计划确认是否应该采购后报常务副总审批 ;成品油、天然气的采购由市场部直接报总经理审批后执行;工程投资、采购由投资部直接汇报总经理审批后执行。3.3预购物资询价与采购程序
采购人员获得通过审批的《物资采购申报单》后,由采购小组成员负责向3家以上供应商询价,除非是独家垄断产品。采购时应优先选择合格供应商,充分考虑质量、价格、售前售后服务质量等相关因素,并逐步建立起合格供应商档案。公司财务工作人员在接到采购部门的询价报告后,应对所购物品进行市场询价与核实;从而确保企业以尽可能以低的价格获得高品质的产品。3.4请购物品的变更
请购部门若对采购计划发生更改,应重新填写请购单,按采购流程执行。如因采购物品缺货而发生采购变化,由采购人员及时告知申请部门,协商后要更改采购内容,则重新填写《物资采购申报单》,然后按采购流程执行。3.5入库、验收程序
采购的物品是否到货由采购人员负责跟踪,对于供应商交付到公司及采购人员自行采购的物品,采购人员会同仓库管理员根据对应请购单或采购合同进行点收,核对物品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经请购部门相关人员验收后入库。入库单一式三联,其中记账联需每月一次提供给财务部;在点收货物时,应注意检查物品随带的说明书、手册、软件光盘等相关技术资料,仓库管理员应保管好供应商提供的保修单,以便需要维修或技术支持时,可及时与供应商联系。3.6采购付款
采购人员负责对采购物品的付款及报销,在申请付款同时需附经核准的请购单。报销金额在5000元(含)以内由常务副总审批,报销金额在5000元以上的需报总经理审批。4.其它相关规定
4.1物资采购人员在未得到总经理签字批准或明确同意的情况下擅自采购物品的,公司财务部在未得到领导的明确指示前将有权不予以报销该笔费用,同时,公司将按规定对采购人员给予处罚;
4.2采购物资的购买期限自接到通过审核的请购单开始计算,通常为1—3天以内必须采购完成;因特殊原因未完成的,必须向主管领导及时汇报未完成原因
4.3本制度将根据企业的发展及实际状况对其进行适时的修订与更新,更新后的新增内容将成为受本制度约束者自动遵守的行为准则;
第三篇:审计应注意事项
审计应注意事项
1、承接业务时先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经营活动、内部控制和外部环境予以详细了解,进行风险评估,并填写风险评估表,签订业务约定书;编制审计计划。
2、注册会计师应确定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金额,风险评估金额一旦确定,凡是超过风险评估金额的,则应当实施详细的实质性程序。
3、确认审计重点科目,在审计完成时填写各科目的审定表。1)货币资金:应取得现金盘点表,并进行监盘,非报表截止日盘点还要进行倒轧测试;对银行存款应亲自到银行进行函证;填写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2)应收账款:对重要的、金额较大的客户应予以函证,函证单应由注册会计师发出,对不能回函的应执行替代审计程序;对应收账款的账龄进行分析,确认其坏账准备的计提是否合适;分析有贷方余额的项目,作重分类调整。
3)其他应收款:对重要的、金额较大的客户和个人应予以函证,函证单应由注册会计师发出,对不能回函的应执行替代审计程序;对基他应收款的账龄进行分析,确认其坏账准备的计提是否合适;分析有贷方余额的项目,作重分类调整。
4)存货:应取得被审计单位的存货盘点表,并进行监盘,还应对重要存货进行倒轧测试;对存货的余额进行分析性复核以确定余额的构成及总体合理性;检查存货入账基础的正确性及一贯性、检查存货的计价基础,并进行测试;对大额采购业务从订货追查至到货验收、入库的全过程及合同、凭证、账簿记录。
5)长期股权投资:应取得投资协议及被投资公司的文件资料;确定长期股权投资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检查本期增加的长期股权投资,追查至原始凭证及相关的文件或决议及被投资单位验资报告或财务资料等,确认长期股权投资是否符合投资合同、协议的规定,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检查本期减少的长期股权投资,追查至原始凭证,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有合理的理由及授权批准手续,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6)固定资产:应取得被审计单位的固定资盘点表,对固定资产应进行分析性复核,并实地抽查固定资产,检查固定资产所有权证明文件,以确定固定资产归被审计单位所有;对累计折旧金额进行分析性复核,计算复核本期折旧费用计提的正确性,检查折旧费用分配的合理性;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时,检查有关折旧的会计处理。
7)在建工程:应关注本期增加或减少的在建工程,对本增加的在建工程是否全部记录,本期减少的入账依据是否齐全,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检查利息资本化是否正确;实地检查工程物资,确定其是否存在,并观察是否有呆滞、积压物资。
8)固定资产清理:审查固定资产清理的发生和转销是否经授权批准,相应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为长期挂账。
9)无形资产:检查无形资产的权属证书原件,确定无形资产是否存在,并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无形资产本期增加金额较大时,必须对其重点审查,检查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无形资产本期减少时应取得无形资产处置的相关合同、协议,检查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10)短期借款:注册会计师对银行借款应亲自到银行进行函证,对内增加的短期借款,检查借款合同,了解借款数额、借款用途、借款条件、借款日期、还款期限、借款利率,并与相关会计记录相核对;根据短期借款的利率和期限,检查被审计单位短期借款的利息计算是否正确;检查被审计单位用于短期借款的抵押资产的所有权是否属于企业。应结合存款、票据、抵押一起函证。
11)应付账款:获取被审计单位与其供应商之间的对账单;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应付账款明细账贷方发生额的相应凭证,关注其购货发票的日期,确认其入账时间是否合理,检查债务形成的相关原始凭证,查找有无未及时入账的应付账款,确定应付账款金额的准确性;针对异常或大额交易及重大调整事项,检查相关原始凭证和会计记录,以分析交易的真实性、合理性;分析有借方余额的项目,作重分类调整。12)其他应付款:判断选择金额较大和异常的明细余额,检查其原始凭证,并考虑向债权人函证;分析有借方余额的项目,作重分类调整。13)应付职工薪酬:比较被审计单位员工人数的变动情况,检查被审计单位各部门各月工资费用的发生额是否有异常波动;比较本期与上期工资费用总额,要求被审计单位解释其增减变动原因;比较本期应付职工薪酬余额与上期应付职工薪酬余额,是否有异常变动。14)应交税金:首次接受委托时,取得被审计单位的纳税鉴定、纳税通知、减免税批准文件等,了解被审计单位适用的税种、附加税费、计税(费)基础、税(费)率,以及征、免、减税(费)的范围与期限,连续接受委托时,关注其变化情况;取得税务部门汇算清缴或其他确认文件、被审计单位纳税申报资料,分析其有效性;将应交增值税明细表与被审计单位增值税纳税申报表进行核对;检查适用税率是否符合税法规定;.检查被审计单位获得税费减免或返还时的依据是否充分、合法和有效,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15)长期借款:内增加的长期借款,检查借款合同和授权批准,了解借款数额、借款条件、借款用途、借款日期、还款期限、借款利率,并与相关会计记录核对;对内减少的长期借款,检查相关记录和原始凭证,核实还款数额,复核长期借款利息;检查被审计单位抵押长期借款的抵押资产的所有权是否属于被审计单位,其价值和实际状况是否与担保契约中的规定相一致。
16)实收资本:首次接受委托的客户,取得历次验资报告,将其所载明的投资者名称、投资方式、投资金额、到账时间等内容与被审计单位历次实收资本(股本)变动的账面记录、会计凭证及附件等核对;检查出资期限和出资方式、出资额,检查投资者是否按合同、协议、章程约定的时间和方式缴付出资额,是否已经注册会计师验证;检查实收资本(股本)增减变动的原因,查阅其是否与董事会纪要、补充合同、协议及其他有关法律性文件的规定一致,逐笔追查至原始凭证,检查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审阅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董事会会议记录中有关实收资本(股本)的规定。收集与实收资本(股本)变动有关的董事会会议纪要、股东(大)会决议、合同、协议、公司章程及营业执照,公司设立批文、验资报告等法律性文件,并更新永久性档案。
17)资本公积:首次接受委托的单位,应对期初的资本公积进行追溯查验,检查原始发生的依据是否充分;收集与资本公积变动有关的股东(大)会决议、董事会会议纪要、资产评估报告等文件资料,更新永久性档案;本期发生增减资本公积的,应对其发生额逐项审查至原始凭证。
18)盈余公积:收集与盈余公积变动有关的董事会会议纪要、股东(大)会决议以及政府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批复等文件资料,进行审阅,并更新永久性档案;对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的发生额逐项审查至原始凭证。
19)未分配利润:将未分配利润年初数与上年审定数核对是否相符;获取与未分配利润有关的董事会会议纪要、股东(大)会决议、政府部门批文及有关合同、协议、公司章程等文件资料;检查本期未分配利润变动除净利润转入以外的全部相关凭证,结合所获取的文件资料,确定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检查以前损益调整的内容是否真实、合理;对重大调整事项应逐项核实其发生原因、依据和有关资料,复核数据的正确性。
20)营业收入:将本期收入与上期收入进行比较,分析产品销售的结构和价格变动是否异常,并分析异常变动的原因;计算本期重要产品的毛利率,与上期比较,检查是否存在异常,各期之间是否存在重大波动,查明原因;比较本期各月各类主营业务收入的波动情况,分析其变动趋势是否正常,是否符合被审计单位季节性、周期性的经营规律,查明异常现象和重大波动的原因;将本期重要产品的毛利率与同行业企业进行对比分析,检查是否存在异常;根据增值税发票申报表或普通发票,估算全年收入,与实际收入金额比较;实施截止测试;抽取销售发票,审查开票、记账、发货日期是否相符,品名、数量、单价、金额等是否与发货单、销售合同一致。
21)业务成本:比较当与以前不同品种产品的营业成本和毛利率,并查明异常情况的原因;比较当与以前各月营业成本的波动趋势,并查明异常情况的原因;比较被审计单位与同行业的毛利率,并查明异常情况的原因;比较当及以前主要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并查明异常情况的原因。检查营业成本的内容和计算方法是否符合会计准则规定,前后期是否一致;实施截止测试。22)营业税金及附加:检查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项目的计算依据是否和本期应纳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合计数一致,并按规定适用的税率或费率计算、复核本期应纳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23)销售费用:计算分析各个月份销售费用总额及主要项目金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并与上一进行比较,判断变动的合理性;计算分析各个月份销售费用中主要项目发生额及占销售费用总额的比率,并与上一进行比较,判断其变动的合理性;检查销售佣金支出是否符合规定,审批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取得有效的原始凭证;抽查重要或异常的销售费用;实施截止测试。24)管理费用:计算分析管理费用中各项目发生额及占费用总额的比率,将本期、上期管理费用各主要明细项目作比较分析,判断其变动的合理性;将管理费用实际金额与预算金额进行比较;比较本期各月份管理费用,对有重大波动和异常情况的项目应查明原因,必要时作适当处理;抽查重要或异常的管理费用,检查费用的开支标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计算是否正确,原始凭证是否合法,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实施截止性测试。
25)财务费用:检查利息收入明细账,确认利息收入的真实性及正确性,根据借款平均余额、平均利率测算当期利息费用和应付利息,根据银行存款平均余额和存款平均利率复核利息收入,结合银行借款、应收票据(贴现息)进行审查。
26)营业外收入:检查是否在履行了必要的批准程序,抽查相关原始凭证,审核其内容的真实性和依据的充分性,检查会计处理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各项政府补助须审查政府的批准文件,实施截止测试。27)营业外支出:检查计入营业外支出的金额和有关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检查是否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处理,实施截止测试。
3、编制账项调整分录汇总表、重分类调整汇总表、未更正错报汇总表、资产负债表试算平衡表、利润表试算平衡表。(利用软件填写)
4、审计完成后应填写审计总结。
5、管理层声明书要由被审计单位及其负责人、会计负责人签名盖章、签署日期,声明书的日期通常与审计报告日保持一致。
第四篇:物料消耗制度资料
1、职责与权限
1.1部门主任对仓库物资材料管理工作负责,本部门物资材料采购计划必须经主任审核签字后方可上报。
1.2部门应设材料员,在主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部门物资材料的计划审核、提报、领用、保管、出入库管理统计等工作。定期核查班组领用物资材料的使用、保存、消耗情况。
1.3各班组应设兼职材料员,在班长的领导下,负责班组物资材料的申报、领用、保管、消耗管理工作,建立班组消耗性材料领用记录。定期对本班组物资材料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2.管理内容与要求
2.1物资材料计划管理
2.1.1物资材料计划分类
A.季度维修材料――指成本指标中的消耗性材料。
B.技改、维修工程材料――依据公司综合计划开展的电网设备技术改造和维修工程中的设备类物资和工程安装材料、用于本工程的消耗性材料等。
C.备品备件材料――用于电网设备定期维护检定用装置部件等。D.其它专项材料-因临时性工作安排,经相关程序审批立项项目的物资材料。
2.1.2物资材料计划编制依据
A.季度维修材料计划,应根据本单位工作实际需要,按月或季度进行编制。
B.技改、维修工程材料计划,应按批准的项目规模、设计以及有关资料进行编制。
C.备品备件材料计划,应根据相关设备检定维修周期批次编制。
D.其他专项材料计划,应根据批准立项的项目规模、设计以及有关资料进行编制。
2.1.3物资材料计划编制审批程序
A.物资材料计划填报应认真、准确,并填用“领料单”。
B.物资材料计划按照双轨流程进行审批,即纸质材料计划为正式认定材料计划,电子版材料计划作为辅助手段,便于工作联系和汇总统计。C.所有物资材料计划的审批流程必须完整,流程不完整的材料计划物资公司有权拒绝执行采购。财务部门也不能进行结算。
D.任何单位或个人严禁私自向商家赊借物资、材料。
2.1.4物资材料计划编制一般规定
A.物资材料计划应填用“领料单”,不得随意更改填报格式。材料规格、型号、数量、单价等应准确,有特殊要求的应提供相关技术协议或图纸等说明文件。
B.工程用物资材料计划,应根据项目性质提前编制,以满足设备订货或生产加工周期需要。
4.1.5物资计划的补充和变更因工程项目计划变更或设计变更等原因造成的物资材料计划变更的,应根据相关的设计变更资料或项目变更申请,编制本工程物资材料补充计划或调整物资材料计划内容,与相关的变更说明材料一并提交审批。任何人不得私自变更材料计划。
2.2物资材料的出库、保管、使用
2.2.1部门材料员应根据已完成审批程序的物资材料计划办理物资出库手续,领用物资材料。
2.2.2部门材料员应现场核对领用物资材料的名称、规格、数量、质量状况,如物资数量、规格、质量等不符合材料计划的,应待核实清楚后方可领用。
2.2.3部门材料员对物资材料的技术文件负有保管责任,在物资材料领用、设备开箱验收时,应对物资材料附带的合格证、检验报告、图纸资料等技术文件一并建档保存。
2.2.4部门材料员对已领用的物资材料负有保管责任。各车间(部门)应建立物资材料仓库台帐,记录物资领用、使用、损耗情况,如实记录领用材料的消耗情况、使用方向、数量等,定期盘点核对物资材料,做到账、物、卡相符。
2.2.5部门应对本部门工程余料、报废物资材料独立建档,应严格遵守“龙南供电公司废旧物资管理办法”的规定。
2.2.6部门应完善本部门物资仓库管理制度,定期维护整理物资仓库,加强仓库防火、防盗、防潮、防鼠管理,对仓库安全负有管理责任。
物料消耗定额管理规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执行以物资消耗定额为基础,不断降低各种物资消耗,推行责任成本管理,加强成本核算,更好的促进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特制定本管理规程。
第二条物料消耗定额的管理,是工艺管理制度中的重要制度,也是进行经济核算,降本增效的基础。
第三条物料消耗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组织条件下,制造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某种生产任务消耗物资数量的标准。
第四条本制度中物料范围是指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生产而储存的各种有形资产,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材料等。
第五条物料消耗定额管理的一般原则:①计划性原则生产处负责制订并下达生产所需的各种物料的单位消耗定额计划,生产车间领用应按照所下达的计划进行申领;②归口控制原则并按审批程序报批后方可实施;③责任成本原则各车间处室根据所管职责,严格按照公司定额管理规定和综合成本考核原则执行; 第二章 职责划分
第六条制订消耗定额时,应根据年初预算结合产品产量、产品工艺规程、生产设备状况和技术要求,以及本公司历史水平综合统计分析,由生产处先提出初稿,会同有关部门、生产车间、分管领导讨论修改
后,报公司经理批准下达。
第七条生产部门职责划分
①编制月度(季、年)物料消耗分解计划;
②审核外协件的需求计划;
④临时性采购计划的下达及审批;
⑤生产领料单的审批;
⑥“超定额”或“补充领料单”的审批;
⑦参与对生产环节物料消耗的盘点分析。
第八条生产车间职责划分
①各车间设置一名专职或兼职定额负责人,车间定额员负责组织、分析、执
行、检查、考核物耗管理执行情况,定期编制报表和提出分析报告。
②定额员检查监督物资流通领域中各环节的工作质量,对以下内容进行监
督、检查、考核。包括:对物资定额计划、申请、分配、保管、检验使用;
③节约利润、消耗定额、经济核算,节约生产用料;
④摸清物资消耗规律,针对物资消耗原因和漏洞,采取有力措施,及时纠正;
⑤向领导及时汇报、严肃处理。
⑥定额员要积极收集信息,对有关物资方面的问题,做到件件落实,对违反领用物资纪律的情况,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以得到迅速解决。
第九条定额管理中仓储部门的责任划分
①凭加盖定额管理专用章的“领料单”为依据对存货办理出库;
②依据“定额”或“超定额”“补充领料单”发料;
③定期存货盘点。
第十条采购部门职责划分
①供应处根据物料消耗定额、生产计划和质量要求,编制物料采购计划。
②分解“月度采购计划” ③下达“订货通知单”
④协助物管及质检部门对存货进行验收入库;
⑤设定采购周期,达到经济订货量的要求;
⑥其他物料的采购工作。
第十一条财务部门职责划分
①月(季、年)物料需求计划的审核;
②根据采购资金需求计划筹集资金;
③入库物料数量的核对;
④物料价格监控及差异分析;
⑤经济存货量的考核;
⑥负责组织对存货的盘点,并对盘点结果进行分析。
第三章物资消耗定额的管理
第十二条在下达生产任务时,物资消耗定额也应同时下达,将定额标准落实到车间、班组,达到按任务和进度,有计划地领料,控制使用。
第十三条生产各车间处室,依照生产定额消耗标准,编制、打印“生产定额领料单”“生产定额领料单”经生产领导定额签署批准后下达,作为仓库定额发料的唯一凭证。
第十四条对于某些难以分批领用或分批领用难以适用于生产的物料,允许按月度排产计划分批领用。
第十五条各车间、班组要做到每日对材料消耗定额进行日核算、日公布、旬分析节超,月总结执行结果,防止超耗浪费。
第十六条要坚持科目负责人和有权领料人制度,控制专科专用,凡违反规定用料的,生产处不得审批,仓库一律不给发放。
第十七条物资消耗定额要贯彻“三全管理”,即全员、全过程、全面管理,不断增强管理意识,推行“小包干”等经验,真正达到全方位控制,消灭丢失和浪费。
第十八条物资消耗定额要强化三级管理,层层把关,达到层层有人抓,件件有人管:
①生产处负责全厂的物资消耗的管理、审批、考核;
②车间核算员负责全车间定额落实及核算分析;
③班组兼职核算员负责本班组材料消耗的核算分析。
第十九条坚持对重点物资管理,每月上旬、中旬、下旬和月末对其重点物资进行专项盘点,做到防止丢失和确保上报数据准确。对一般生产物资领用,应采取以下措施:
①车间应设立消耗台账,逐项登记消耗;
②生产处每月安排专人对消耗台账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核实实际消耗,如发现台账记录不符,将检查结果上报效能监察室,月底对车间负责人纳入绩效考核。
③在领用物料时车间主任核实实际需要,检查测算依据,亲自签发用料申请表;
④生产处要根据规定严格控制审批,仓库依据审批发料;
⑤对领出的各种物料,车间应安排专人点收,杜绝一切外流和公物私用。
第二十条严格执行定额、限额领料发料标准,要求:
①车间、班组不得借故超限额及超定额领料;
②仓库不得超限额发料;
③车间因超定额损耗等责任原因需超定额领料的,须填制“超定领料单”办理。“超定额领料单”由领料人注明详细情况由车间主任签署并报生产领导签批,核准后交仓库发料。
④生产过程中发现材料质量不合格并将不合格材料退回仓库后,车间可凭仓库已签收的“生产退料单”填制“补充领料单”,办理补充领料。
⑤严格按照领料管理制度执行,违反时严格追究责任者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四章存货盘点制度
第二十一条实行定期盘点制度,即十天一盘点、一旬一总结;熟料、生料车间每月6日、16日组织专人对本车间的原材料消耗及库存况进行盘点,于当天下午2:00汇总生产处,计算出十天的消耗及库存情况,每月26日生产处组织所有盘库人员,详细盘点上个月的全厂物资消耗及库存情况,将汇总数据上报公司领导及集团运营管理部。第二十二条
各类存货必须作到日清月结,保管员每月对存货明细帐及实际存 货情况进行核对自查。财务部将不定期对各类存货进行抽查。第二十三条
生产处将组织有关人员每月对各类存货进行盘点,查找差异原 因,对由于没按本规定执行而造成超支消耗的将上报效能监察室,月底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绩效考核。
第四章物资消耗定额的统计分析
第二十四条车间应建立物资消耗统计台账及揭示板,做到:
①逐日登记公布,按旬进行认真分析;
②找出节超原因,发现节约典型,总结推广;
③对超耗项目向生产处提报定额耗分析报告,要及时制定相应措尽快扭亏为盈;
④每月按规定时间和要求向生产处提报:
物料领用核算表、主要物资消耗分析表;
物资消耗核算报表、库存情况报表;
⑤上报数据准确真实,不得漏报、、瞒报、错报;
第二十五条班组也应建立消耗登记簿和消耗揭示板,执行日登记、旬核算,月分析、月总结制度,及时上报本车间,车间将根据班组的消耗情况进行考核,做到有奖有罚,于当月的工资二次分配中兑现。
第二十六条各管库员在办理发料时应先检查核对定额,对所发物资应分录登记,以备统计分析。规范使用发放行为,对库存、超耗领资 积压及时预警,从提高物资管理水平、提高成本管理手段,使库存管理达到最优化。
第二十七条定额的执行结果,生产处要做好分析总结,针对存在问题要采取针对性措施,认真组织解决,确保定额标准完成。
第六章物资消耗定额的考核与执行
第二十八条物资消耗的考核
①每月26日之前生产处根据实际发生情况将下一个月的生产计划及生产成本预算下达到各个车间。
②每月13日之前生产处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将上一个月的生产成本经营分析整理并召开生产经营分析会,各车间将消耗定额情况做汇报。
③每月5日前财务处根据实际发生情况计算出考核指标。
④每月6日前成本管理办公室根据财务处提供的成本指标对各车间处室进行考核。
⑤每月7日前人力资源处根据成本管理办公室提供的考核结果对被考核部门兑现。
第二十九条消耗定额的执行
消耗定额下达后,各车间应对定额实行经济核算,内部分配,生产
处定期检查执行情况。生产各岗位负责人应严格把关,对物料消耗应严格按确定的消耗定额范围进行控制。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条本制度由效能监察室负责监督执行。
第三十一条本制度由生产处负责制订并解释。第三十二本制度自2011年3月26日正式执行。
物料消耗定额管理规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执行以物资消耗定额为基础,不断降低各种物资消耗,推行责任成本管理,加强成本核算,更好的促进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特制定本管理规程。
第二条 物料消耗定额的管理,是工艺管理制度中的重要制度,也是进行经济核算,降本增效的基础。
第三条 物料消耗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组织条件下,制造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某种生产任务消耗物资数量的标准。
第四条 本制度中物料范围是指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生产而储存的各种有形资产,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材料等。第五条 物料消耗定额管理的一般原则:
①计划性原则 生产处负责制订并下达生产所需的各种物料的单位消耗定额计划,生产车间领用应按照所下达的计划进行申领; ②归口控制原则 并按审批程序报批后方可实施;
③责任成本原则 各车间处室根据所管职责,严格按照公司定额管理规定和综合成本考核原则执行; 第二章 职责划分
第六条 制订消耗定额时,应根据年初预算结合产品产量、产品工艺规程、生产设备状况和技术要求,以及本公司历史水平综合统计分析,由生产处先提出初稿,会同有关部门、生产车间、分管领导讨论修改后,报公司经理批准下达
第七条 生产部门职责划分
①编制月度(季、年)物料消耗分解计划; ②审核外协件的需求计划; ④临时性采购计划的下达及审批; ⑤生产领料单的审批; ⑥“超定额”或“补充领料单”的审批; ⑦参与对生产环节物料消耗的盘点分析。第八条 生产车间职责划分
① 各车间设置一名专职或兼职定额负责人,车间定额员负责组织、分析、执行、检查、考核物耗管理执行情况,定期编制报表和提出分析报告。② 定额员检查监督物资流通领域中各环节的工作质量,对以下内容进行监督、检查、考核。包括:对物资定额计划、申请、分配、保管、检验使用; ③ 节约利润、消耗定额、经济核算,节约生产用料;
④ 摸清物资消耗规律,针对物资消耗原因和漏洞,采取有力措施,及时纠正; ⑤ 向领导及时汇报、严肃处理。
⑥ 定额员要积极收集信息,对有关物资方面的问题,做到件件落实,对违反领用物资纪律的情况,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以得到迅速解决。第九条 定额管理中仓储部门的责任划分
① 凭加盖定额管理专用章的“领料单”为依据对存货办理出库; ② 依据“定额”或“超定额”、“补充领料单”发料; ③ 定期存货盘点。第十条 采购部门职责划分
①供应处根据物料消耗定额、生产计划和质量要求,编制物料采购计 ②分解“月度采购计划”; ③下达“订货通知单”;
④协助物管及质检部门对存货进行验收入库; ⑤设定采购周期,达
到经济订货量的要求; ⑥其他物料的采购工作。第十一条 财务部门职责划分 ①月(季、年)物料需求计划的审核; ②根据采购资金需求计划筹集资金; ③入库物料数量的核对; ④物料价格监控及差异分析; ⑤经济存货量的考核;
⑥负责组织对存货的盘点,并对盘点结果进行分析。第三章 物资消耗定额的管理
第十二条 在下达生产任务时,物资消耗定额也应同时下达,将定额标准落实到车间、班组,达到按任务和进度,有计划地领料,控制使用。
第十三条 生产各车间处室,依照生产定额消耗标准,编制、打印“生产定额领料单”,“生产定额领料单”经生产领导定额签署批准后下达,作为仓库定额发料的唯一凭证。
第十四条 对于某些难以分批领用或分批领用难以适用于生产的物料,允许按月度排产计划分批领用。
第十五条 各车间、班组要做到每日对材料消耗定额进行日核算、日公布、旬分析节超,月总结执行结果,防止超耗浪费。
第十六条 要坚持科目负责人和有权领料人制度,控制专科专用,凡违反规定用料的,生产处不得审批,仓库一律不给发放。
第十七条 物资消耗定额要贯彻“三全管理”,即全员、全过程、全面管理,不断增强管理意识,推行“小包干”等经验,真正达到全方位控制,消灭丢失和浪费。
第十八条 物资消耗定额要强化三级管理,层层把关,达到层层有人
抓,件件有人管:
①生产处负责全厂的物资消耗的管理、审批、考核; ②车间核算员负责全车间定额落实及核算分析; ③班组兼职核算员负责本班组材料消耗的核算分析。
第十九条 坚持对重点物资管理,每月上旬、中旬、下旬和月末对其重点物资进行专项盘点,做到防止丢失和确保上报数据准确。对一般生产物资领用,应采取以下措施: ①车间应设立消耗台账,逐项登记消耗;
②生产处每月安排专人对消耗台账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核实实际消耗,如发现台账记录不符,将检查结果上报效能监察室,月底对车间负责人纳入绩效考核。
③在领用物料时车间主任核实实际需要,检查测算依据,亲自签发用料申请表;
④生产处要根据规定严格控制审批,仓库依据审批发料;
⑤对领出的各种物料,车间应安排专人点收,杜绝一切外流和公物私用。
第二十条 严格执行定额、限额领料发料标准,要求: ①车间、班组不得借故超限额及超定额领料; ②仓库不得超限额发料; ③车间因超定额损耗等责任原因需超定额领料的,须填制“超定额领料单”办理。“超定额领料单”由领料人注明详细情况由车间主任签署并报生产领导签批,核准后交仓库发料。
④生产过程中发现材料质量不合格并将不合格材料退回仓库后,车间
可凭仓库已签收的“生产退料单”填制“补充领料单”,办理补充领料。⑤严格按照领料管理制度执行,违反时严格追究责任者和相关人员的责任。第四章 存货盘点制度
第二十一条 实行定期盘点制度,即十天一盘点、一旬一总结;熟料、生料车间每月6日、16日组织专人对本车间的原材料消耗及库存情况进行盘点,于当天下午2:00汇总生产处,计算出十天的消耗及库存情况,每月26日生产处组织所有盘库人员,详细盘点上个月的全厂物资消耗及库存情况,将汇总数据上报公司领导及集团运营管理部。
第二十二条各类存货必须作到日清月结,保管员每月对存货明细帐及实际存货情况进行核对自查。财务部将不定期对各类存货进行抽查。第二十三条 生产处将组织有关人员每月对各类存货进行盘点,查找差异原因,对由于没按本规定执行而造成超支消耗的将上报效能监察室,月底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绩效考核。第四章 物资消耗定额的统计分析
第二十四条 车间应建立物资消耗统计台账及揭示板,做到: ①逐日登记公布,按旬进行认真分析; ②找出节超原因,发现节约典型,总结推广;
③对超耗项目向生产处提报定额耗分析报告,要及时制定相应措施,尽快扭亏为盈;
④ 每月按规定时间和要求向生产处提报: —— 物料领用核算表、主要物资消耗分析表; —— 物资消耗核算报表、库存情况报表; ⑤ 上报数据准确真实,不得漏报、、瞒报、错报;
第二十五条 班组也应建立消耗登记簿和消耗揭示板,执行日登记、旬核算,月分析、月总结制度,及时上报本车间,车间将根据班组的消耗情况进行考核,做到有奖有罚,于当月的工资二次分配中兑现。第二十六条 各管库员在办理发料时应先检查核对定额,对所发物资应分录登记,以备统计分析。规范使用发放行为,对库存、超耗领用、物资积压及时预警,从而提高物资管理水平、提高成本管理手段,使库存管理达到最优化。
第二十七条 定额的执行结果,生产处要做好分析总结,针对存在问题要采取针对性措施,认真组织解决,确保定额标准完成。第六章 物资消耗定额的考核与执行 第二十八条 物资消耗的考核
①每月26日之前生产处根据实际发生情况将下一个月的生产计划及生产成本预算下达到各个车间。
②每月13日之前生产处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将上一个月的生产成本经营分析整理并召开生产经营分析会,各车间将消耗定额情况做汇报。③.每月5日前财务处根据实际发生情况计算出考核指标。④每月6日前成本管理办公室根据财务处提供的成本指标对各车间处室进行考核。
⑤每月7日前人力资源处根据成本管理办公室提供的考核结果对被考核部门兑现。
第二十九条 消耗定额的执行 消耗定额下达后,各车间应对定额实行经济核算,内部分配,生产处定期检查执行情况。生产各岗位负责人应严格把关,对物料消耗应严格按确定的消耗定额范围进行控制。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制度由效能监察室负责监督执行。第三十一条本制度由生产处负责制订并解释。
第三十二条本制度自2011年3月26日正式执行。
第五篇:呆滞物料处理制度
1.0目的:
有效推动公司呆滞物料的处理,达到物尽其用,充分利用仓储空间,减少资金积压。2.0范围:
仓库所有呆滞材料的处理。3.0定义:
呆滞物料:质量(规格、材质等)不符合标准或要求,存储过久已无使用机会或虽有使用机会但用料极少且存储时间过长会有潜在质量隐患,或因生锈、劣化等现状已不适用,需进行处理的物料。4.0权责部门:
4.1公司总经理负责呆滞物料处理的最终审批。
4.2营销部负责呆滞物料的盘存统计、数据提报、处理申请及跟踪。4.3行政办公室负责对需检验的呆滞物料进行检验并提出处理意见。4.4生产技术部负责对呆滞物料的审核并提出处理意见。
4.5财务负责相关统计数据的验证与核对,提出物料处理最低成本要求并对相关单据进行财务处理。
4.6审计监察部负责对呆滞物料处理的实施过程进行监控。4.7各相关产品部负责对呆滞物料的审核并提出处理意见。5.0处理流程:
5.1用料预算过多,工程变更或取消,质量不符合标准,采购不当,非标件余料等是造成呆滞物料存在的原因。
5.2各使用单位需在每月盘存前清理出本单位的呆滞物资办理返库。
5.3营销部根据现库存及库存物资实际使用情况,每季度向行政办公室、生产技术部、各相关产品部、财务部和审计监察部提交仓库《呆滞物料盘存统计表》,各部门根据呆滞物料的定义及各部门物料实际使用情况对统计表进行审核,提出意见,如有意见表明其中有不属于呆滞物料或有其它情况的,则由营销部重新整理。
第1页,共2页
5.4营销部将整理好的《呆滞物料盘存统计表》再次提交,同时提交《呆滞物料处理申请表》,表内需注明物料名称、规格、数量、入库时间、已库存时间及形成呆滞物料的原因等。财务部在拟写处理意见时,应提出物料处理最低成本要求。5.5如有需要进行检验确定成份的呆滞物料,由营销部通知理化室对物料进行抽样检验,并将检验结果作为《呆滞物料处理申请表》附件。
5.6各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对呆滞物料的处理提出意见,进行会签,必要时召开呆滞物料处理评审会议讨论。
5.7营销部将各部门会签的《呆滞物料处理申请表》报总经理审批,总经理根据以上部门的意见进行最终审批,确定最终的处理方法。
5.8营销部根据最终确定的《呆滞物料处理申请表》,填写《呆滞物料处理单》发至相关责任部门。
5.9相关责任部门接《呆滞物料处理单》,根据结论落实处理。
5.10营销部对呆滞物料的处理进行跟踪,并将完成的处理单存档一份,交财务部一份。
5.11财务部根据相关处理部门的处理进行相应的财务处理。
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