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白县三资代理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情况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乡镇“三资”代理服务
中心检查验收的情况
按照《建立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情况检查验收工作方案》吉纪发[2010]24号文件要求,对照《吉林省乡(镇)农村集体(三资)代理服务中心标准》,我们对长白县8个乡镇进行了检查,同时通过抽签的方式抽查了16个村,走访了32户农户。现将检查验收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长白县共有8个乡镇,其中有6个乡镇建立了三资代理便民服务中心,他们分别是八道沟镇、宝泉山镇、十二道沟镇、十四道沟镇、马鹿沟镇、金华乡,二个没建立三资代理便民服务中心的乡镇分别是长白镇和新房子镇,原因是要新建大楼,其中图纸设计的便民服务中心建筑面积均为240平方米,预计2011年秋季交付使用。
宝泉山镇、马鹿沟镇、金华乡三资代理便民服务中心建筑面积都在240平方米左右,大厅面积为180平方米左右,信访接待室、档案室和值班室为60平方米左右。十四道沟镇、十二道沟镇、八道沟镇3个乡镇三资代理便民服务中心建筑面积都在180平方米左右,其中大厅面积均为120平方米左右,信访接待室、档案室和值班室均为60平方米左右。新房子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现在办公面积86平方米,长白 1
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现在办公面积88平方米。全县各个乡镇统一配备了三资的相关软件、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办公桌椅、便民椅、触摸屏、监控设备等,制作了各站办所相关工作人员桌牌、工作牌等,各村的公章由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统一保管,并都签订了委托协议。都设置了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栏。三资清查工作全部结束并进行台账管理。三资代理便民服务中心基本上较好的供水、供电、供暖设施。同时各乡镇都开展了“勤廉双述”民主评议活动,对民主评议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都进行了监督、公示和存档。三资代理便民服务中心都建立了工作规范、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责任追究制和信访举报等制度。中心内都印制并摆放了便民服务指南小册子,为村民提供致富信息和便民服务。
全县8个乡镇由县统一下文任命了中心负责人,“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都有《农村会计证》和《农村审计证》。,现场询问有关农村会计业务,工作人员能准确回答,中心所选调的各个站办所工作人员素质较高、业务熟练,中心运行有序。
我们通过抽签的方式还分别查看了长白镇的绿江村和民主村,新房子镇的新房子村和老人沟村,宝泉山镇的老保甲村和邱家店村,马鹿沟镇的马鹿沟村和果园村,金华乡的金华村和十六道沟村,八道沟镇的葫芦套村和东兴村,十四道
沟镇的十四道沟村和干沟子村,十二道镇的十二道沟村和孤山子村。各村都设有村务、党务和政务公开栏,公开栏内都有相关强农惠农政策,农业的相关补贴,村财务的收支情况以及村里的重大事项结果的公示情况。村里的重大事项都能按照“四议两公开一监督”执行,都有相关的会议记录。村干部年初都有公开承诺,年末都进行了述职述廉,党员和村民都对村干部进行了民主评议。与农户进行了座谈,农户都表示农业的相关补贴,村财务的收支情况以及村里的重大事项等都及时进行了公示。
二、存在问题、1、各村都没有设触摸屏,无法与村联网。
2、三资代理便民服务中心工作经费没有列入县级财政预算。
3、十二道沟镇、十四道沟镇三资代理便民服务中心没有正常的供暖。
4、个别乡镇没有建立资产清查登记评估和经营制度。
5、由于三资软件更换,个别乡镇“三资”基础数据录入不全。
三、整改建议
1、由县纪委督促长白镇、新房子镇党委、政府2011年10月份前按照规定的标准建设好三资代理便民服务大厅并投入使用。
2、由县纪委与县财政协调沟通为每个村购买一台触摸屏,有条件的村实现联网。
3、由县农资局详细估算各乡镇三资代理便民服务中心正常运行所需资金,由县纪委协调财政局把三资代理便民服务中心工作经费全额列入县级财政预算,保证中心正常运行。
4、十二道沟镇、十四道沟镇三资代理便民服务中心在2011年冬季来临之前彻底解决供暖问题。
5、由县农资局负责帮助建立健全资产清查登记评估和经营制度。
6、由县农资局督促三资”基础数据录入不全的乡镇尽快录完。
第二篇: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建设标准
“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建设 “七有”标准
一、牌子:乔官镇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
二、场所:面积不小于60平方米,安装防盗门窗、监控摄像头、防盗报警器、灭火器等安全设施。
三、设备:配置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复印件、照相机、保险柜,安装电子显示屏或大屏幕液晶电视,设置电子触摸屏等信息查询设备。
四、制度:各项管理制度要悬挂上墙
(1)资金管理制度:
1、财务收入管理制度
2、财务开支审批制度
3、财务预决算制度
4、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度
5、财务公开制度
(2)资产管理制度
1、资产清查制度
2、资产台账制度
3、资产评估制度
4、资产承包、租赁、出让制度、5、资产经营制度
(3)资源管理制度
1、资源登记簿制度
2、公开协商和招投标制度
3、资源承包、租赁合同管理制度
4、集体建设用地收益专项管理制度
(4)代理中心人员职责、(5)需要制作成流程图悬挂上墙的:现金管理、账务处理、招投标、统一采购等经常性业务
五、台账:镇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和各村各保存一套资产、资源、经济合同台账。
六、经费:能保障“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工作经费,确保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工作正常开展。
七、平台:实行网络化监管,建设农村集体“三资“信息管理平台,实施市、县、镇三级联网。
第三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工作制度
慈湖乡“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工作制度
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宗旨,规范“三资”代理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水平,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乡办“三个文明”建设快速、健康、和谐发展。
二、实行主任负责制。服务中心主任对中心业务工作、政务建设、廉政建设等全面负责。
三、实行岗位责任制。中心内部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中心设审核会计、统管会计、资金会计岗位,各岗位职责明确,相互监督。
四、实行代理服务工作报告制度。服务中心应做到年初有计划、半年有小结、年终有总结,并将“三资”代理服务工作开展情况按季报告乡办党委、政府。
五、建立出勤考勤制度。中心工作人员实行上下班签到签退,上班期间不得随意离岗。因办理业务离岗时需向中心主任报告,工作人员因病因事必须履行书面请假手续,一天以内的由中心主任批准,两天以上的报乡办政府研究批准,考勤结果每月公布,上报乡办政府并纳入干部年终综合考评。
六、建立工作会议制度。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分析总结前期工作,通报有关情况,反映存在问题,提出下步工作建议,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落实责任措施。
七、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中心每半年开展一次评比活动,对照出勤考勤、服务态度、工作效率、遵守纪律、勤政廉政、群众满意率等方面,评出先进个人报乡镇政府;对工作不认真、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的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并将考评情况纳入个人考核、评先评优内容。
八、优质高效,规范运行。中心公开岗位职责,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亮牌办公,热情服务,文明礼貌,高效有序地履行岗位职责,绝不允许“门难进、脸难看、人难找、事难办”的现象发生,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
第四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情况
株良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运行情况
为方便群众、服务群众,进一步提高政府职能部门的办事效率、为民服务意识及深入开展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积极探索转变政府工作的新途径。按照县纪委的统一部署,我镇结合实际,以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为基础,以服务群众为出发点,以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根本,成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和“群众诉求中心”,改变了群众到政府职能部门办事难、办事繁的实际,架起了干群关系的“连心桥”。在“两个中心”运转过程中,我们虚心听取领导提出的意见,再整改、再提高、再创新、再完善。现已迈上良性发展之路,下面将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两个中心”硬件建设、完善制度建设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按照高起点配备、高标准建设的原则,新配置办公桌、电脑,开通了一部外线电话,更换陈旧的办公文具,并新做了大型廉政宣传橱窗和党务、政务公开栏。并制订和完善了便民服务中心和群众诉求中心各项规章制度,如: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廉政建设制度,责任追究制度、预约服务制度、群众诉求、信访接待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的执行,极大地提高了为民办事的水平和效率,极大地方便了办事群众。
二、落实四个到位,完善“两个中心”软件建设
一是认识到位。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两个中心”的建设和运转情况,先后召开多次党政联席会议进行专题讨
论,要求各相关部门要端正认识,从服从服务于全县、全镇大局,从实践“三个代表”永葆党的先进性的高度出发,全力支持“两个中心”建设工作。各有关部门全力配合,鼎力支持,从而在全镇上下达成了思想上的高度统一,认识上的空前到位。二是人员到位。按照“抽硬人,硬抽人”的指示精神,在各相关部门选拔了“思想好、素质高、业务熟、能力强、作风硬”的业务骨干到中心上班,并从工作规范和礼仪方面集中培训了2天,使其更好地开展为民服务。并严格考勤制度,把考勤、业绩考核与工资相挂钩,进一步增强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职能到位。在明确领导带班制度的同时,要求人员到位,要求领导到村住点时间每月不能少于15天,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访贫问苦,把群众反映和发现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和要求,问题处理进行记载,并定期疏理汇总。相关职能部门严防“空壳岗位”,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和体外循环,确保办证、审批等各项业务,实行一站式服务。四是宣传到位。一是在路东、尧村等村均做了大型宣传栏、标语、规章制度及服务用语以及在镇政府机关内制作了大型的廉政文化长廊。二是利用宣传车深入村、组农户,广泛宣传“两个中心”业务和办事程序,使我镇“两个中心”达到家喻户晓。使群众认知、认可镇“两个中心”这一新生事物。
三、部门联动为民解忧,建立小中心大服务的便民服务格局
首先,在办事大厅的设置上,我们充分遵循“两个中心”
便民、利民、为民的宗旨,把日常业务联系比较多的部门安排在一起,让他们搭邻居,便于群众一站式办结所有相关事项。这样,群众可少跑一点冤枉路,更增加了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其次,“两个中心”建立了民事代办制度。群众来镇办事,如果不需要群众本人亲自到场的事,可要求镇、村干部为群众代办。一方面极大方便群众,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办事效率。再次,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没有局限于“两个中心”办事大厅,而是主动出击,送服务到家门口。如计生办还定时“四上门”服务,农技站送技术到田间地头。
四、“两个中心”运转以来达到的效果
自“两个中心”正式挂牌运行以来,已接待群众上万人次,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取得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群众办事只需入一道门就可以根据自己所办业务找到相关职能部门办事,避免了群众找职能部门难和办事手续繁的难题,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二是顺应了民心,密切了干群关系 “两个中心”成立以来,人民群众待解决的问题和事,都得到了及时间圆满解决,群众由原来的不得以才来找政府职能部门变成了如今的有事就找“两个中心”,在干部、群众中搭起了“连心桥”。
三是促进了“三个转变” 即: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真正体现了服务于民的本质;促进了工作作风的转变,各部门作风更加务实、更加贴近群众;促进了方式方法的转变,方式更加机动,方法更加灵活。
五、下一步打算
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是离上级领导和群众的要求还很远,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做好以下工作:
1、年底,在“两个中心”广泛开展评选“服务窗口”和“服务标兵”活动,让典型鼓舞人、激励人。
2、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向生产、科技、流通等群众较大需求的领域延伸,实现群众有需求、干部有服务的最终目的。
株良镇便民服务中心
二0一二年七月
21347.33
第五篇: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浅议
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浅议
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打造服务政府的具体表现、是优化发展环境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手段。为认真贯彻省、市纪委关于全面加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要求,我县纪委监察局深入乡(镇)、村、组,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就我县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如何进一步完善等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基本情况及成效
我县是从2006年开始建立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至2008年,全县10个乡(镇)均成立了便民服务中心,累计服务场所面积达1200多平方米,通过群众办理各种服务反馈情况看,群众满意率达到98%以上,逐步形成了群众满意的有效服务模式和“群众对干部、干部对干部、窗口对窗口”的有效监督体系,杜绝了“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腐败行为,从服务中心运转至今未发现乡(镇)干部在为民服务方面有违纪行为,有效地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亲民便民形象。主要成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工作模式,方便了人民群众。实行集中办公,将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民政、国土、规划、计生、劳保、农医、水利、农技、畜牧、水产、林业、农机、农经、组织关系接转等部门及相关的服务项目,统一纳入中心,通过受理、承办、回复三个环节,实现进一道门、一个窗口、一处审批、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办结,最大限度地为群众办事。
2、完善工作制度、提高了办事效率。便民服务中心建立了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一站式”服务制、办结销号制、领导坐岗制等系列服务制度,为群众提供“零距离”、“全方位”和“一站式”服务。切实解决了以往群众办事“人难找、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的问题,切实提高了办事效率,并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赞誉。
3、改善服务态度,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便民服务中心制定了“热情周到、高效服务、依法办事、清正廉洁”的服务守则,要求中心工作人员热情接待、耐心解释,坚持以办事方便不方便、公正不公正、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服务标准,以“微笑多一点,服务多一点”的工作作风,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各自为战和有意刁难群众的现象,有效地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树立了政府的良好形象。
4、规范办事程序,推进了廉政建设。中心工作人员从受理到办结提供全程服务、规范程序,对受理的每一件事情、办理的每一个证件,都会认真对待,并通过公开办事程序和收费标准,把各项事务的办理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杜绝了暗箱操作,避免了违规操作,防止了吃、拿、卡、要现象,推进了源头治腐工作,推进了机关效能建设。
二、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
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历经二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认识不到位。有的人认为设立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作用不大,是“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只是迎接上级检查而已;有的人认为中心提供的服务不是大多数人民群众所需要的;有的人认为中心设立办公窗口是多余的,浪费了人力物力。
2、规范不到位。乡(镇)存在多种形式的服务中心,有纪委监察局牵头设立的便民服务中心、有组织部牵头的“三民”服务中心、政法委牵头的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农业局牵头的农业服务中心等多种形式,造成资源损失,并且未形成经常性、制度性、规范性。
3、管理不到位。虽然有的中心有人员、有制度,但缺少相应的管理机制和有效的监督机制,存在有岗无人,有人无事的现象。
4、硬件不到位。办公设施陈旧,未配套电脑等相应的设备,经费也得不到保障。
5、进驻不到位。由于办公条件限制,加之与上级部门之间的协调不到位,主要表现在省直管单位和县直管单位,该进驻中心的而未进驻。
6、人员不到位。乡(镇)中心工作较多、烦杂,人员又少,并且一般都有驻、挂村任务,中心工作人员要经常下村或承担其它工作,造成人员不能坚守岗位,工作时断时续,有的甚至有岗无人。
三、加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几点意见
建立、完善和办好乡(镇)便民服务中心,重在便民,实在利民,贵在为民。各级党政及其领导要有为民办事的决心、为民解难的苦心、为民排忧的诚心、为民着想的热心,帮民致富的真心,更要做到“四个健全,四个到位”,正确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1、健全组织机构,人员落实到位。一是领导重视。乡(镇)党委、政府要把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放在当前工作的首位,党政“一把手”要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进驻中心站办所的上级主管部门也必须高度重视中心的建设,保证人员的到岗到位;二是建立机构。要建立由乡(镇)主要领导担任第一责任人的便民服务中心领导小组,统一各方面的思想认识,经常听取中心运行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好中心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三是人员配备。要重视中心工作人员的选配,应选派素质高、业务精的干部到中心工作,中心工作人员实行双重领导,业务受上级主管部门指导,日常工作接受乡(镇)便民服务中心领导和管理。
2、健全服务功能,项目集中到位。一是科学设置服务功能。从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在给予便民服务中心科学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合理设置服务窗口,突出便民服务,完善项目结办、代办服务功能。二是项目进驻中心到位。服务项目的设置至少应包括:党建(组织关系转接)、农业综合、计生、民政、司法、国土、规划、农医、劳保、综治、林业等部门,便民服务中心服务窗口的设置,要充分体现便民、为民,有条件进驻中心的单位和服务事项,要尽量进驻中心,与人民群众关系密切的服务内容,要坚决进驻中心,只有合理设置服务窗口,才能有效地实现中心的服务功能,才能把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成真正的亲民、为民、便民的集中服务办公场所。
3、健全规章制度,运行机制到位。一是健全规章制度。中心要建立健全并执行好办事公开、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收费管理、考勤考核、建档销号制、回访制、分类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等各项规章制度,确保中心高效运转,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强化外部监督。要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将集中在中心的所有服务事项、服务单位和人员、办事程序、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标准和依据等通过多种方式现场公开,并公布县、镇两级效能投诉电话,设立意见箱,接受群众的监督。三是严格考核奖惩。建立中心日常检查考核机制,加强对业务办理、服务规范、举报投诉等情况的督查,将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考核评议结果与窗口部门及人员的考核结合起来,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
4、健全办公设施,中心管理到位。一是硬件建设。中心应建在临街道、近政府、方便群众办事,又便于与各位领导和职能部门随时取得联系的地方。办公设备应根据人口、工作量等情况配置必要的服务设施,包括电话、电脑、桌椅、饮水及冬天取暖、夏天消暑设施。二是软件建设。要建立健全配套的岗位职责制度,制定工作导行图、工作流程图必须张贴上墙,办事告知单要发放到群众手中,制度和服务项目应装订成册,供服务双方共同遵守,确保便民服务中心运转有章可依。三是确保经费。办公经费各乡镇要列入财政预算,确保中心工作的正常运作。四是做好内业。中心要建立健全各种台帐和报表,对窗口办件、资金流转和考勤考核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准确的记录和汇总,定期向乡(镇)领导和县行政服务中心报送。
5、需正确处理好三种关系
一是需正确处理好牵头单位、责任单位与主管领导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来,各部门、各单位根据各自功能,组建了“三民”服务中心、矛调中心、农业服务中心等,这些中心的组建,大部分是那个部门、单位牵头组建就由那个部门或单位主管,责任也同样由其承担,乡(镇)只是提供场所而已,这样势必影响整体效能,我们认为,改进的办法是将多个服务中心功能进行有机整合,由多个部门牵头主管,归口到一个部门牵头主管,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为业务责任单位,党委、政府负责中心工作人员的组织领导和工作的组织实施,乡(镇)党委书记是便民服务中心组建的第一责任人,县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应该是组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牵头单位,各业务主管部门应该是业务指导的责任单位,县纪检监察和乡(镇)纪委应具体负责组建和操作运行的监督检查。
二是需正确处理好中心工作人员与乡镇人员紧张的关系。针对中心业务量大、人手相对紧缺、人员难到岗的问题,要坚持“集约使用,资源共享”的原则,改革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工作习惯,通过挖掘潜力,优化组合,充分利用好人力资源,要对部门之间人员兼职使用进行大胆探索,通过委托、授权办理等方式实行“一人多岗”,使相关服务事项集中到专人办理,理顺关系,简政放权,腾出更多的人力服务于政府中心工作。建立“一人多岗”工作制度,要求窗口工作人员熟练掌握自身业务外,至少还应具备其它一个以上窗口的业务办理能力,使群众来时有人应,如果遇到比较复杂的办理事项,也可初步告之所办事项流程,推行“一人多岗”能有效地缓解了人少事多的工作矛盾,方便群众办事。同时电话预约和“AB”岗制度,“AB”岗制度是A岗责任人因事不在岗,必须提前一天做好工作移交,B岗责任人要主动、及时顶岗,避免出现无人在岗的现象。B岗责任人在顶岗期间,享有A岗责任人的职责权利,并对A岗的工作负责。
三是需正确处理好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与县行政服务中心的关系。各乡(镇)要实现与县行政服务中心和县直有关单位的信息对接,需报经上级部门审批的上报件,要在规定时限内上报到县行政服务中心审批办理。县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及县直相关部门要根据基层工作的实际需要,定期到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现场办公和指导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为民办好事、办实事。为使群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可延伸便民服务范围,即:在村级设立便民服务站或联络点。形成“以县行政服务中心为龙头、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为纽带、村级便民服务站为基础”的三级联动便民服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