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总局关于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养老保险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养老保险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
知
发文日期:1997-11-07发文字号:财税字[1997]14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地方税务局:
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各地相继出台了住房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等改革的实施方案。现对改革制度涉及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养老保险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通知如下:
一、企业和个人按照国家或地方政府法规的比例提取并向指定金机构实际缴付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不计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超过国家或地方政府法规的比例缴付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应将其超过部分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 财税[2006]10号,自2006年6月27日起此条废止。
二、个人领取提存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时,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 财税[2006]10号,自2006年6月27日起此条废止。
三、企业以现金形式发给个人的住房补贴、医疗补助费,应全额计入领取人的当期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但对外籍个人以实报实销形式取得的住房补贴,仍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4]20号)的法规,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四、本通知从1998年1月1日起执行。原政策法规与本通知相抵触,按本通知法规执行。
1.财税[2009]27号 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
2.补充养老及补充医疗保险费税前扣除应把握三要点
3.企业购买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的会计及税务处理
第二篇:关于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养老保险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关于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养老保险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发文日期: 1997-11-07 发文字号: 财税字[1997]14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地方税务局:
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各地相继出台了住房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等改革的实施方案。现对改革制度涉及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养老保险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通知如下:
一、企业和个人按照国家或地方政府法规的比例提取并向指定金机构实际缴付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不计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超过国家或地方政府法规的比例缴付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应将其超过部分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 财税[2006]10号,自2006年6月27日起此条废止。)
二、个人领取提存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时,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 财税[2006]10号,自2006年6月27日起此条废止。)
三、企业以现金形式发给个人的住房补贴、医疗补助费,应全额计入领取人的当期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但对外籍个人以实报实销形式取得的住房补贴,仍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4]20号)的法规,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四、本通知从1998年1月1日起执行。原政策法规与本通知相抵触,按本通知法规执行。
第三篇:总局关于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模版]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09‟69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地方税务局,西藏、宁夏、青海省(自治区)国家税务局:
为进一步规范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现将有关问题明确如下:
一、企业年金的个人缴费部分,不得在个人当月工资、薪金计算个人所得税时扣除。
二、企业年金的企业缴费计入个人账户的部分(以下简称企业缴费)是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所得,属于个人所得税应税收入,在计入个人账户时,应视为个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不与正常工资、薪金合并),不扣除任何费用,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算当期应纳个人所得税款,并由企业在缴费时代扣代缴。
对企业按季度、半年或缴纳企业缴费的,在计税时不得还原至所属月份,均作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不扣除任何费用,按照适用税率计算扣缴个人所得税。
三、对因年金设臵条件导致的已经计入个人账户的企业缴费不能归属个人的部分,其已扣缴的个人所得税应予以退还。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应退税款=企业缴费已纳税款×(1-实际领取企业缴费/已纳税企业缴费的累计额) 参加年金计划的个人在办理退税时,应持居民身份证、企业以前月度申报的含有个人明细信息的《年金企业缴费扣缴个人所得税报告表》复印件、解缴税款的《税收缴款书》复印件等资料,以及由企业出具的个人实际可领取的年金企业缴费额与已缴纳税款的年金企业缴费额的差额证明,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实后,予以退税。
四、设立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应按照个人所得税法和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实行全员全额扣缴明细申报制度。企业要加强与其受托人的信息传递,并按照主管税务机关的要求提供相关信息。对违反有关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按照税收征管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五、本通知下发前,企业已按规定对企业缴费部分依法扣缴个人所得税的,税务机关不再退税;企业未扣缴企业缴费部分个人所得税的,税务机关应限期责令企业按以下方法计算扣缴税款:以每未扣缴企业缴费部分为应纳税所得额,以当年每个职工月平均工资额的适用税率为所属期企业缴费的适用税率,汇总计算各应扣缴税款。
六、本通知所称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按照《企业年金试行办法》的规定,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对个人取得本通知规定之外的其他补充养老保险收入,应全额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依法征收个人所得税。
七、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解读国税函[2009]694号:企业年金纳税中应注意的五大问题
企业年金是指在政府强制实施的公共养老金或国家养老金之外,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经济状况建立的,为本企业职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补充性养老金制度。前段时间,在国家准备将上海打造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就有传闻,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将会出台相关文件规定,对企业年金纳税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年金的发展。
今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政策规定,即《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694号)。纵观这个文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文件的适用问题
这个问题我们要放在第一个问题和大家说明。694号文所规范的企业年金的个人所得税政策,指的是指企业及其职工按照《企业年金试行办法》的规定,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因此对个人取得本通知规定之外的其他补充养老保险收入,以及各单位在2004年5月1日前,根据原劳动部1995年12月29日发布的《关于印发〈关于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的通知》发放给个人的其他补充养老保险,应全额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依法征收个人所得税。
二、企业年金无递延纳税的优惠待遇
社会上一直就有传闻,国家为鼓励企业年金发展,可能出台政策,对企业年金给予递延纳税的优惠待遇。毕竟对于企业为个人缴纳的和个人自己缴纳的这部分年金,个人当期是无法得到的,只有在退休后才能一次或分期取得。因此,在缴纳当期就扣缴个人所得税会增加个人税收负担。对此,国家似乎可以考虑通过某种制度设计给予企业年金递延纳税的待遇。
但在694号文中,我们得到了是一个非常明确的答复,即对于企业年金中个人缴纳的部分,不得在个人当月工资、薪金计算个人所得税时扣除。也就是说个人缴纳的部分需要在取得当期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对于企业年金的企业缴费计入个人账户的部分(以下简称企业缴费)是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所得,属于个人所得税应税收入,在计入个人账户时,应视为个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不与正常工资、薪金合并),不扣除任何费用,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算当期应纳个人所得税款,并由企业在缴费时代扣代缴。对企业按季度、半年或缴纳企业缴费的,在计税时不得还原至所属月份,均作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不扣除任何费用,按照适用税率计算扣缴个人所得税。即国家最终只是给予了个人年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纳税的优惠计税方法上的待遇。
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虽然694号文说对于年金企业缴费的部分,只有在计入个人账户时才作为个人一个月工资征收个人所得税。但是根据《企业年金试行办法》的规定,企业年金实行的是个人帐户方式进行管理。企业缴费应当按照企业年金方案规定比例计算的数额计入职工企业年金个人帐户。也就是说,企业只要按照规范的年金计划缴费了,肯定是对应到每个个人,存入个人年金账户了。基本不会存在企业当期缴费,但没有并入个人账户,而导致在企业缴费当期不需要扣缴个人所得税的情况。
下面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A企业实行企业年金计划,委托某基金公司运作。A公司是按月将年金交付到基金公司专门的企业年金账户的。假设2009年10月,按年金计划规定,A企业为其总经理王某承担3000元的年金,王某该月工资总额10000元,其中其个人需要缴纳1500元年金,由公司统一扣缴。最终A公司为王某向其个人年金账户缴存金额4500元,应发王某税前工资8500元。我们来计算一下,王某在10月份应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
首先,企业年金中个人缴纳的部分,不得在个人当月工资、薪金计算个人所得税时扣除。因此,王某工资中1500元属于个人缴纳的年金部分,不得在当月工资、薪金计算个人所得税时扣除。
(10000-2000)×20%-375=1225
第二步,对于企业年金的企业缴费计入个人账户的部分,应视为个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不与正常工资、薪金合并),不扣除任何费用,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算当期应纳个人所得税款。
3000×15%-125=325
以上两笔税款均应有企业代扣代缴,王某实际税收拿到的工资为6950元。
这里,需要提醒企业注意的是,文件明确规定,对企业按季度、半年或缴纳企业缴费的,在计税时不得还原至所属月份,均作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不扣除任何费用,按照适用税率计算扣缴个人所得税。如果企业不是按月缴费,而选择按季、半年或一次性缴费,则会因为个人所得税累进税制而使个人承担更高的税负。
我们以上面例子来看,如果企业每个月缴存,对于企业缴费部分,全年一共缴存36000元,应缴个人所得税3900元。如果企业按一次性缴存,则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为36000×25%-1375=7625,税负比按月缴存高出近一倍。因此,企业应尽量选择按月缴存,这是税负最轻的方式。
三、未归属个人部分可申请退税
企业年金和股票期权相似,也具有留住企业人才的作用。因此,很多企业年金方案中对于职工享受企业年金都有一些限制性规定。如果员工未达到服务年限中途离职或发生其他不符合年金授予条件的情况,企业将可以随之终止年金合同。此时,对于个人而言,由于最终没有得到这笔年金,就存在多缴个人所得税的情况,这就涉及到一个退税问题。
对于退税的计算,694号文明确规定:对因年金设置条件导致的已经计入个人账户的企业缴费不能归属个人的部分,其已扣缴的个人所得税应予以退还。计算公式如下:
应退税款=企业缴费已纳税款×(1-实际领取企业缴费/已纳税企业缴费的累计额)
这里一定要注意一个问题,我们要退的个人所得税只是限于企业缴费部分已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对于个人缴费部分不存在退税的问题。因此,千万不要计算错退税的基础。因为,个人缴费部分,如果年金合同终止,这部分金额是需要返还给个人的,因此就不涉及退税问题。而企业缴费部分,如果合同终止,这部分金额则归企业,个人无法取得。
仍以上面的例子,如果该企业为王某按月缴存年金满1年,企业缴费金额合计为36000元。此时,王某提前离开企业,根据规定,王某只能领取企业缴费部分的40%,即14400元。此时,我们应按如下方式计算应退税款:
企业缴费已纳税款=(3000×15%-125)×12=3900
应退税款=3900×(1-14400/36000)=2340
我们需要注意的第二个问题是,适用这个公式计算退税有一个前提条件是,当初在计算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时,对于企业缴费部分是单独作为一个月份工资、薪金计算的。但是,在694号文下发前,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发放补充养老保险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1999]615号)的规定,对在职职工取得的补充养老保险,应全额计入发放当月个人的工资、薪金收入,合并计征个人所得税。只有离退休职工取得的该笔所得,才单独作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收入,按税法规定计征个人所得税。同时,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批复》(财税[2005]94号)规定:单位为职工个人购买商业性补充养老保险等,在办理投保手续时应作为个人所得税的“工资、薪金所得”项目,按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因各种原因退保,个人未取得实际收入的,已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应予以退回。
因此,对于694号文颁布前,补充养老保险中的企业缴纳部分如果是并入当期工资一并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产生退税时,退税应按如下公式计算:
应退税款=企业缴费期间已纳个人所得税累计额×已纳税企业缴费金额累计额/应纳税所得额累计额×(1-实际领取企业缴费/已纳税企业缴费的累计额)[其中已纳税企业缴费金额累计额/应纳税所得额累计额这个比例最大为1,超过1按1计算]
我们举例说明。假设2008年1月—12月,A企业每月为总经理王某缴纳补充养老保险3000元,王某每月总额为10000元,其个人缴费部分为1500元。2009年1月,王某提前离职,按规定他只能取得企业缴费部分的40%。
每月,王某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如下:
应纳税所得额=3000+10000-2000=11000
应纳税额=11000×20%-375=1825
12各月合计扣缴个人所得税21900
2009年1月,王某离职,应退个人所得税计算如下:
应退税额=21900×36000/132000×(1-14400/36000)=3583.64
参加年金计划的个人在办理退税,即可以有纳税人直接申请,也可以由企业代为办理。办理时,需提供如下资料:
1、退税人居民身份证
2、企业以前月度申报的含有个人明细信息的《年金企业缴费扣缴个人所得税报告表》复印件
3、解缴税款的《税收缴款书》复印件
4、企业出具的个人实际可领取的年金企业缴费额与已缴纳税款的年金企业缴费额的差额证明
四、以前年金未扣税的处理方法
694号文规定,本通知下发前,企业已按规定对企业缴费部分依法扣缴个人所得税的,税务机关不再退税;企业未扣缴企业缴费部分个人所得税的,税务机关应限期责令企业按以下方法计算扣缴税款:以每未扣缴企业缴费部分为应纳税所得额,以当年每个职工月平均工资额的适用税率为所属期企业缴费的适用税率,汇总计算各应扣缴税款。
这里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说,在694号文颁布以前,实行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当初是按照国税函[1999]615号的办法,将企业缴费部分并入职工当期工资一并缴纳个人所得税,而不是按694号文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纳税导致多缴税款的,税务机关不再办理退税。但是,我们要注意如果这部分因年金设置条件导致的已经计入个人账户的企业缴费不能归属个人的部分,在计算退税时,则不能按694号文的公式计算退税,而应按我们上面第二部分中所列的公式计算退税。
第二层意思是说,在694号文颁布以前,实行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对于企业缴费部分如果未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税务机关将责令企业限期内补扣。补扣税款要按如下方式计算,即以每未扣缴企业缴费部分为应纳税所得额,以当年每个职工月平均工资额的适用税率为所属期企业缴费的适用税率,汇总计算各应扣缴税款。
比如2007年1月,A企业实行企业年金计划。截止2009年12月10日前,该企业每年为其总经理王某缴纳年金分别为30000元、35000元和40000万。2007-2009年,王某的月平均工资分别为16000元,18000元和21000元。企业在缴费当初未履行个人所得税扣缴义务。
根据文件规定,这部分未扣缴的个人所得税应按计算:
2007年,应纳税所得额=未扣缴企业缴费部分=30000.2007年,王某月平均工资为16000元,适用税率为20%。则2007年,未扣缴企业缴费部分应补扣个人所得税计算如下:
30000×20%-375=5625
2008年,应纳税所得额=未扣缴企业缴费部分=35000.2007年,王某月平均工资为18000元,适用税率为20%。则2008年,未扣缴企业缴费部分应补扣个人所得税计算如下:
35000×20%-375=6625
2009年,应纳税所得额=未扣缴企业缴费部分=40000.2009年,王某月平均工资为21000元,适用税率为25%。则2008年,未扣缴企业缴费部分应补扣个人所得税计算如下:
40000×25%-1375=8625
实际上,这里还应有第三层意思,文件没有明确。即企业年金中对应的个人缴费部分,如果在694号文颁布以前,企业在扣缴员工个人所得税时,直接从工资中扣除了,未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部分应如何处理呢?是既往不咎了,还是仍需企业补扣呢,694号文并没有明确规定。但从我们对税法的理解来看,这一部分,如果税务机关责令企业限期补扣或直接责令个人补申报还是有法律依据的。因为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在计算工资、薪金项目个人所得税时,可以在税前扣除的项目都是法律或税收法规有明确规定的。对于企业年金中个人缴费部分即使在694号文下发前,也没有任何法律或税收法规或规章说可以在税前扣除,自然这部分费用本身就不能在计算个人所得税前扣除。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可能也值得我们企业和相关法律人士去关注。694号文说了,对于文发之前,企业缴费部分不扣税的,税务机关只是责令企业限期补扣,并未提到处罚和加收滞纳金的问题。这里,是不是可以认定对于企业年金,企业对于其缴费部分未扣税的原因是税务机关政策不明确而导致的呢?如果是这样,就应该要适用《征管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因税务机关的责任,致使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要求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补缴税款,但是不得加收滞纳金。由于《企业年金办法》自2004年5月1日就实施了,因此,税务机关责任企业补扣的限期是否最多只能到2007年了,2007年—2004年期间的企业年金未扣税部分,税务机关是否就不能再要求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补缴税款了呢?由于中国税制的原因,涉及这一类法律问题,一般较难有比较一致的意见,各地税务机关的做法由此也会不尽一致。因此,这里我们仅作为一个问题给大家提出来,以引起大家的关注。同时,也是提醒大家可以按这个思路和税务机关进行沟通,以期争取到自己最大的权益。
五、相关征管规定
设立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应按照个人所得税法和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实行全员全额扣缴明细申报制度。企业要加强与其受托人的信息传递,并按照主管税务机关的要求提供相关信息。对违反有关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按照税收征管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虽然694号文没有象《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激励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461号)规定的那样,未向税务机关报备资料就不能享受文件规定的优惠计税方法。但是,694号文还是再次强调了,企业必须实行全员全额扣缴明细申报制度,否则税务机关将按照税收征管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实际上全员全额明细申报,即关系到企业以后的退税,也关系到纳税人的切身利益。只有企业实行了全员全额申报,税务机关才可以按个人打印完税凭证。
第四篇:关于个人所得税征收问题的通知-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工财(2004)19号 关于个人所得税征收问题的通知
校内各单位:
为了规范和完善我校的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管理工作,便于我校广大教职员工进一步熟悉和掌握个人所得税法规和政策,现将广州市地方税局《关于个人所得税的若干业务问题通知》(穗地税发[2004]64号)(摘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同时,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请各单位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关于聘用人员个人所得税的扣缴问题
单位向聘用人员(包括聘用离、退休员)支付的工资、薪金和酬金,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纳税的,必须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否则,只能按“劳务报酬所得”项目纳税。
1.雇佣双方签定了劳动合同(离、退人员签定协议);
2.证明当连续在本单位工作3个月以上的(含3个月)完整考勤记录。
二、关于合同工、临时工的个人所得税扣缴问题
单位的合同工、临时工必须签定合同和存有考勤记录,并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
三、关于教师讲课酬金扣缴个人所得税的问题
建议各单位应根据教师的授课情况,每月预发教师部分讲课酬金,达到每月的个人所得税纳税额均衡,以便解决教师讲课酬金因学期末集中发放而造成个人所得税税率过高的问题。
四、关于在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和酬金及合同工、临时工的个人所得税申报纳税问题
个人所得税是以所得人为纳税义务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在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应当自行申报纳税。请在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我校聘用人员自行申报纳税。
凡在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和酬金的个人月总收入超过1600元的我校聘用人员,请在当月的30日前,自行到本人聘用单位(任何一处都可以)或财务处申报个人所得税,并同时缴纳税款。
网络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含成教二部)、公开学院应履行代扣代缴义务人的责任,负责收集在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和酬金的本单位聘用人员个人所得税和编制汇总表,并于每月25日——30日将汇总表和税款送财务处,以使学校及时缴纳税金。
学校合同工、临时工的个人所得税由其聘用单位负责代扣代缴工作。请聘用单位按月编制本单位合同工、临时工个人所得税汇总表,并于每月的25日——30日将汇总表和税款送财务处,以使学校及时缴纳税金。
五、关于做好扣缴义务人工作的问题
国家税务部门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罚款。请各单位务必做好扣缴义务人的工作。
附件:广州市地方税务局文件《关于个人所得税的若干业务问题通知》(穗地税发[2004]64号)(注:详见交通学院网页下载区)
华南理工大学
二〇〇四年十月十八日
第五篇: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 失业保险费 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推荐)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 失业保险费 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
财税[2006]1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根据国务院2005年12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有关规定,现对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问题通知如下:
一、企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缴费比例或办法实际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免征个人所得税;个人按照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缴费比例或办法实际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允许在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超过规定的比例和标准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应将超过部分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
二、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建设部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若干具体问题的指导意见》(建金管[2005]5号)等规定精神,单位和个人分别在不超过职工本人上一月平均工资12%的幅度内,其实际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允许在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单位和职工个人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月平均工资不得超过职工工作地所在设区城市上一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具体标准按照各地有关规定执行。
单位和个人超过上述规定比例和标准缴付的住房公积金,应将超过部分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
三、个人实际领(支)取原提存的基本养老保险金、基本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和住房公积金时,免征个人所得税。
四、上述职工工资口径按照国家统计局规定列入工资总额统计的项目计算。
五、各级财政、税务机关要按照依法治税的要求,严格执行本通知的各项规定。对于各地擅自提高上述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税前扣除标准的,财政、税务机关应予坚决纠正。
六、本通知发布后,《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住房公积金 医疗保险金 养老保险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7]144号)第一条、第二条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失业保险费(金)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83号)同时废止。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二○○六年六月二十七日
呼伦贝尔市贯彻《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50号],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为规范住房公积金管理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增强住房保障能力,落实《条例》的具体内容,结合呼伦贝尔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住房公积金缴存的对象和范围:
(一)呼伦贝尔市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以下统称单位)及其在岗职工均应按照《条例》的规定,按月按比例主动缴存住房公积金;
(二)单位聘用外地户口的中方在职职工,未在户口所在地建立住房公积金的,单位也须为其在本市建立住房公积金。
第二章 住房公积金的缴存
第三条 单位和职工个人住房公积金账户的开设:
(一)凡属住房公积金缴存范围的单位均应到呼伦贝尔市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及中心下辖各管理部(以下简称“中心”)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设立住房公积金账户。单位录用和调入职工,应当自录用或调入之日起 30日内到中心办理缴存登记和住房公积金账户的设立或调入转移手续。新设立的单位必须按《条例》规定,自设立之日起 30日内到中心办理开户缴存登记手续;
(二)办理缴存登记的具体程序是:办理账户设立的单位,到中心领取并填写“住房公积金汇缴清册汇总表”(以下简称清册汇总表)和“住房公积金汇缴清册”(以下简称清册),并持单位开户申请书及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到中心办理开户审批手续,每个职工只能有一个住房公积金账户。
第四条 按照《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对于单位不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或者不为本单位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账户设立手续的,由中心责令限期办理;逾期不办理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条 住房公积金清册汇总表 是单位在银行开设住房公积金账户的依据,清册是清册汇总表的明细反映,是设立单位职工个人住房公积金账户的依据。单位在编制清册汇总表和清册时,按下列要求办理:
(一)确定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人数和名单;
(二)确定工资基数,并按照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比例,分别计算职工个人和单位缴存额:职工工资基数:行政事业单位的职工工资基数为基础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工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不含住房补贴)、福利费之和;企业单位的职工工资基数为计时工资(计件工资)、绩效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不含住房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之和;
缴存基数:职工月工资收入比较稳定的单位,以职工上 12月份的工资基数为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职工月工资收入波动较大的单位,按职工本人上月平均工资基数作为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一经确定,一年不变。领取基本生活费的职工,经本单位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讨论通过,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可以按基本生活费计算;
(三)单位按规定填制清册汇总表和清册,并加盖公章后,连同填好的开户印鉴卡片、开户审批书在规定时间内交送中心。中心收到单位报送的清册汇总表、清册和印鉴卡审核无误后,为单位设立住房公积金账户和职工个人明细账并将清册汇总表盖章后退给单位一联。
第六条 住房公积金的汇缴:
(一)住房公积金的第一次汇缴。已建立账户的 单位在发薪日后五日内,依据“住房公积金汇缴清册”填制“住房公积金汇缴书”一式三联及转帐支票,作为汇缴住房公积金的凭证,到中心办理缴存,由中心计入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每个职工只能有一个住房公积金账户,记载职工个人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提取等情况。职工个人缴存的住房公积金,由所在单位每月从其工资中代扣代缴;
(二)住房公积金正常月份的汇缴。各单位在第一次缴交住房公积金后,以后月份的住房公积金汇缴操作规程同第一次汇缴相同。缴交住房公积金的职工人数有变动的,应及时填制“住房公积金汇缴变更清册”。管理中心与委托经办银行要每月对帐,确保无误;
(三)职工和单位各按不低于缴存基数的 5%核定缴存额。有条件的单位,可以申请适当提高缴存比例。提高的具体比例,由中心报管委会审批;
(四)单位合并、分立、撤销、解散或者破产的,应当自发生上述情况之日起 30日内,由原单位或者清算组织持相关批准文件到中心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经批准后20日内到中心办理账户转移或者封存手续。对于下岗职工的住房公积金应予以转移或支取;暂时不能转移和支取的,原单位须在正式撤销前将住房公积金在中心办理封存手续,由中心直接管理。
第七条 住房公积金的催缴。除经批准降低缴存比例或者缓缴的困难单位外,各单位应当按时、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不得逾期缴存或者少缴。逾期不缴或少缴的,根据《条例》第 38条之规定,由中心责令限期缴存,于单位发薪后的第六天向逾期单位发出“住房公积金汇缴逾期催缴通知书”。逾期仍不缴存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八条 住房公积金的补缴。单位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进行补缴:
(一)新增加职工或调入职工未按时缴存住房公积金的;
(二)因故漏缴或错提住房公积金的;
(三)由于其它原因应进行补缴的。
单位办理补缴时,应填写“住房公积金汇(补)缴书”一式三联和“住房公积金补缴清册”一式二份,连同开具的转帐支票一并送中心办理补缴手续。
第九条 单位撤消、破产或者解散的,欠缴职工的住房公积金本息,由单位或清算组比照所欠职工工资优先予以偿还。单位办理减缓住房公积金以后未缴部分,应视为欠缴的职工住房公积金。欠缴部分无法偿还的,由原单位或者清算组织出具证明报中心核销欠缴额。单位清算方案未包括住房公积金清偿内容的,其欠缴额由中心予以核销。
第十条 住房公积金的变更。单位在办理住房公积金汇缴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须填制“住房公积金汇缴变更清册”:
(一)职工调入或调出;
(二)职工离退休或出国定居;
(三)职工在职期间去世;
(四)职工中断或恢复工资关系;
(五)新参加工作转正定级后的职工。
单位在办理职工住房公积金转移、增加和销户支取时,应填制“住房公积金变更清册”,并依据中心受理盖章后的有关凭证,及时做出“住房公积金汇缴变更清册”,由单位和中心各存一份,作为变更后汇缴的依据。
第十一条 住房公积金降低缴存比例。对缴存住房公积金确有困难的单位,经本单位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工会讨论通过,并经中心审核、报批后,可以降低缴存比例或者缓缴。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单位可以申请暂时降低缴存比例:
(一)因经营亏损,没有能力按规定比例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的;
(二)确无能力缴存,且欠缴数额超过年应缴额 3倍的;
(三)职工工资收入低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且实发工资连续 12个月以上低于正常工资标准70%的。
第十二条 住房公积金的缓缴。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单位可以申请在一定时期内办理缓缴:
(一)企业严重亏损,并且连续六个月以上欠发职工工资,没有能力缴存住房公积金的;
(二)企业因为不能清偿债务,由法院强制执行封存其主要财产和账户,至使企业无法缴存住房公积金的。
第十三条 申请降低缴存比例或者缓期缴存的单位,应在单位缴存期前向中心提出预申报,并在预申报后一个月内召开单位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工会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正式向中心提出申请。经中心请示管委会 审核批准后办理缓缴手续;待单位经济效益好转后,再提高缴存比例或者补缴缓缴额。申请降低缴存比例或者缓期缴存,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一年,批准期满,单位缴存仍有困难的,必须重新申请办理批准手续。对于欠缴部分,其单位必须订出补缴计划,除单位加盖公章外,还须加盖工会委员会章,以确保补缴的有效性。
办理缓缴住房公积金的单位,只缓缴单位缴存部分的,所代扣职工个人应缴部分,须正常到中心缴存;全部办理缓缴的,在缓缴期内住房公积金账户作封存处理。
第十四条 住房公积金缴交的封存与启封。职工因故中断工资关系时,缴交住房公积金关系随之中断,其结余的住房公积金本息仍保留在原单位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作封存处理。待工资关系恢复时作启封处理,再继续缴交住房公积金。无论封存还是启封,单位在办理住房公积金汇缴时都应填写“住房公积金汇缴变更清册”。
第十五条 其他规定:
(一)对于内退、待岗、退养、提前离岗、提前退休的职工,单位仍须为其缴存住房公积金;对于收入低于市劳动部门公布的最低工资标准的职工,经本人和单位提出申请,管委会批准,可暂缓缴存;
(二)企业转轨、改制后,由个人承包的,其原单位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须由承包人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属于终止劳动关系的,进行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的转移或封存;未终止劳动关系的,参照前款处理;对于新招聘录用和继续留用的职工,要按规定办理缴存手续;
(三)因分立、合并或原单位破产后由新单位托管的,原单位应自发生变更之日起30日内到中心办理变更登记和转移手续;更换名称、地址、联系电话等自然信息的单位必须及时到中心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一章 附则
第六十八条 住房公积金贷款资金计划,由呼伦贝尔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根据全市住房公积金归集使用情况编制,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审批后实施。
第六十九条 在本办法范围内发生纠纷时,当事人应及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第七十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第七十一条 本办法由呼伦贝尔市住房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七十二条 本办法自 发布之日起执行。
呼伦贝尔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
---二〇〇四年四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