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问题
关于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问题的文献综述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增强,地理标志作为巨大的无形资产,其商业价值不断上升。加强地理标志保护的研究,有利于保护生产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及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但是,在实践中却存在许多问题,如假冒、侵权等现象比较严重,人们对地理标志保护的法律意识普遍比较淡薄等。学者们对此问题展开了激烈 地讨论,通过笔者的检索,共有20篇优秀论文与7部著作对其完善措施进行了阐述。
一、有关各国对地理标志保护模式选择的相关文献
地理标志是一种重要的知识产权,对地理标志应当给予充分的立法保护,这一法律理念已为许多国家所接受,但各国对地理标志保护模式的选择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通过笔者的检索,以下为最具代表性的学说。
法学学者王莲峰在2003年07期的《法律适用》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我国地理标志立法模式的选择》的文章,将目前各发达国家地理标志保护模式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专门立法保护、商标法保护、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
学者张宇冰、郭鹏在2004年03期的《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以《TRIPS协议下我国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对此进行了具体阐述。具体而言,他们认为:
1、专门立法保护。法国是对地理标志保护最早的国家,立法较为完备。法国于1919年5月6日颁布了《原产地标志保护法》,确立了原产地命名制度。该法明确规定了原产地名称的注册登记制度以及保护原产地名称的行政和司法程序。
2、商标法保护。英、美等国家将地理标志纳入商标法保护体系,规定地理标志可以作为一类证明商标获准注册,并取得保护,注册人可以依据商标权对假冒等行为追究侵权责任。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了这种立法模式。
3、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如日本《不正当竞争防止法》将使用使人误认商品出处的标志的行为作为使人产生混淆或误认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而加以禁止。这种立法模式强调了假冒产地名称不正当竞争的行为性质,侧重于从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利益的角度保护地理标志。
随着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发展中国家对地理标志保护的意识逐步提高。学者王笑冰在2004.04期《中华商标》上发表《印度对地理标志的保护》一 文,对印度的地理标志保护进行了详细的概述。他指出,印度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有许多享誉世界的地方特产,如Basmati香米、大吉岭茶(Darjeeling Tea)等。但是在1999年之前,印度一直没有地理标志保护的专门立法,地理标志主要受普通法假冒诉讼和商标法的保护。从1997年开始的长达5年的 “Basmati之争”使印度认识到了地理标志保护的重要性,并促成了《1999年商品地理标志(注册与保护)法》的出台。除此之外,印度还展开了积极的 保护地理标志的国际行动,如积极申请地理标志的海外注册,密切监视他人对地理标志的不当注册和使用等。
二、我国有关地理标志保护完善措施文献
面对地理标志纠纷案件的直线上升,关于地理标志保护的法律探讨同样进入了白热化状态,学者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总括而言,可以分为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商标法与专门立法相结合的混合立法保护及专门立法保护四类:
1、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
鉴于我国现行双法保护的冲突性,特色产品的富有性,保护历史的短暂性及单独商标法模式的局限性,2003年01期《电子知识产权》上的《地理标 志立法模式之比较分析——兼论我国地理标志的立法模式》(马晓莉)和2003年01期《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上的《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及我国相关制度之 完善》(扬红军)等文章指出,对我国地理标志的保护应以商标法为主,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为辅。即采“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模式。因为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 争法在共同的目标——维护企业、个人对其地理标志的财产利益和人身利益,维护健康的经济关系特别是公平的竞争关系——的激励下,在共同的原则——诚信原则和利益平衡原则——的指导下,针对相同的客体——地理标志——以及围绕他们产生的交易活动、利益纠葛,分别以不同的机制、不同的切入角度、不同的发展方 式出现,所以这两套制度是相互依赖、不可割舍。抛开其中任何一项制度,地理标志的保护机制都是不完善的。权利人只有综合运用这两项法律制度才能充分保护自 身的利益。
2、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
2003年02期《学海》的《WTO的TRIPS协议与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蔡宝刚)和2005年01期《商场现代化(学术版)》的《论地理 标志保护方式》(罗政、姜敏)等文章指出,应当积极有效的贯彻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权利人的保护,给予他们以充分的救济。商标法对地理标志的保护并非完美无缺 的,法律的修订、商标权的取得均需要一定的时间,它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为了能够给权利人以保护,贯彻反不正当竞争法是非常必要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在保护社 会公益和消费者利益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它从另一个侧面(侵权救济)上为地理标志的保护发挥重要的作用。将两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即可以对地理标志进行保 护,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3、商标法与专门立法相结合的混合立法保护
2005年01期《知识产权》的《我国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制度选择》(张玉敏)和2005年01期《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我国 地理标志保护的问题及对策》(常雪芹、王琨)等文章指出,实行商标法与专门立法相结合的混合立法保护模式应当是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的最佳模式。对于大多数质 量监控要求不是很高的地理标志产品来说,采用商标形式既可以达到保护的目的,又可以避免专门法保护面窄、保护成本高的问题;对于少数附加值高、层次较高的 民族精品而言,则必须以专门法进行强有力的质量监控和保护,从而使历史文化精品得以保持和发扬光大。
4、专门立法保护
面对我国地理标志法律保护在管理体制上的冲突和立法缺陷直接导致的弊端,学者们纷纷意识到制定专门立法保护的重要性。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石 淼、江金满在2002年03期的《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上发表的《TRIPS协议与我国的地理标志立法保护》、王连峰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 年9月版的《商标法通论》、王季的《地理标志的国际保护与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的立法构想》及刘文军在2005年05期《学术交流》上发表的《专门立法:地理 标志的有效保护途径》,他们指出,我国现行《商标法》通过采用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保护地理标志的模式,不能提供对地理标志全方位的保护。根据TRIPS协 议的精神,在本国不予保护的地理标志在国际上也得不到保护。中国已经加入WTO,面对当前我国保护地理标志的立法情况,远远不能适应入世后地理标志保护的 迫切需要,我国应该选择专门立法模式保护地理标志,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法》,对地理标志实施全方位的保护。
第二篇:关于中国地理标志权的法律保护
关于中国地理标志权的法律保护
目前,中国尚未由最高立法机构制定颁布专门的“地理标志法”,对地理标志权的保护散见于中国的《商标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出口货物原产地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地理标志产品管理规定》、《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管理办法》等行政规章。
地理标志与地理标志使用权
地理标志,又称原产地名称,属于区别性标志的范畴。根据我国新修订的《商标法》第16条第2款的规定,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有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
地理标志权包涵特定地域的行业组织或法人依法对经注册登记的产品地理标志(原产地名称)获得占有、许可使用与监督的权利以及地理标志所标示的地域范围内同类同质产品生产者在自己产品上使用地理标志的权利,即地理标志许可使用权。
但地理标志也可以作为证明商标或者集体商标注册,注册事宜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负责。我国《商标法》第16条的规定,商标中有商品的地理标志,而该商品并非来源于该标志所标示的地区,误导公众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但是,已经善意取得注册的继续有效。
地理标志权的保护特点
――地理标志权的行使限制性
首先,其不允许任何特定经营者将某一经过认证的地理标志作为自己专有的普通商标使用或注册;其次,只要产品的产地与地理标志相吻合,而且产品本身的质量达到既定的标准,则地理标志所标示的地域范围内的同类产品的生产者在办理相关手续后都可以使用该地理标志。
――地理标志权不具有可转让性
只有地理标志所标示的地域范围内的同类产品的生产者才可获得许可使用该地理标志的机会,非地理标志所标示的地域范围内的产品生产经营者绝不允许使用该地理标志。
――地理标志权具有相对的永续性
只要地理标志权人持续在地理标志所标示的地域范围内进行同一产品的生产经营且产品质量一直达到既定标准要求,就不会丧失其地理标志权,除非原注册登记机关依法废除已经授予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或者自然地理环境变化,否则特定地域的产品生产者所共有的地理标志也不会自动进入特定地域之外的公有领域或者灭失。
诉讼时效
地理标志权作为知识产权中的一项权利,且常与商标权相耦合,则其受到保护的诉讼时效应与商标权的诉讼时效相一致。根据中国《民法通则》135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年10月16日施行)第18条的规定,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诉讼时效应为2年,自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
行政法律保护
2005年,由中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制定发布的《地理标志产品管理规定》,第一次在中国正式建立了较为独立的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由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制定发布的自2007年1月30日起施行的《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管理办法》又使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得到了补充与丰富。据《产品质量法》第5条和第53条的规定,在中国境内禁止伪造产品的产地,否则由质检部门和工商管理部门责令伪造者改正,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根据中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第4项和第20条的规定,禁止经营者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以伪造产地、对产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的方式进行不正当竞争活动。对违法者,将按照根据中国《产品质量法》第53条的规定予以行政处罚。经营者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根据情节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民事法律保护
――权利主体
由于地理标志权有着与人们常讲的一般知识产权所不同的权利属性,因而,产生了权利保护主体适格的问题。只有地理标志注册人才有权寻求法律追究违法侵害地理标志权行为的民事责任。
――保护方式
1、诉前禁止令及财产保全/证据保全
关于诉前财产保全和禁止令,在有证据证明他人已在实施或者即将实施侵犯其权利的行为,如不及时制止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情况下,地理标志权人可以依法在起诉前(至正式起诉之日不超过30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责令停止有关行为和财产保全的措施。具体措施包括法院依申请发布临时禁令,裁定诉前采取财产保全等。依中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法院接受诉前财产保全及/或证据保全申请后,必须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经送达后应当立即开始执行。这些都符合TRIPs协议第50条规定的精神,即司法当局有权采取有效地临时措施防止任何延误给权利人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或证据灭失。但是,如果申请人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30日内不起诉的,人民法院将依法作出裁定,解除保全措施。
2、追究民事责任
根据中国《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商标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的有关规定,地理标志权人在其地理标志注册所有权及其地理标志专用许可权受到不法侵害时,可诉求有管辖权的法院依法判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还可以提请法院依职权作出罚款、收缴侵权商品、伪造的地理标志专用标识和专门用于生产侵权商品的材料、工具、设备等财物的民事裁定。
至于侵犯地理标志专用权的赔偿数额如何确定的问题,由于地理标志有的被注册为证明商标,有的则没有,因而侵犯地理标志专用权的赔偿数额一般按照中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0条的规定和司法惯例执行,即:首先,按权利人的实际损失计算;其次,若损失难以计算的,赔偿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再加上被侵权人所支付的用于制止侵权行为的交通费、调查费、鉴定费、适当的律师费及其他合理费用。
刑事法律保护
由于中国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的地理标志权保护法,而《刑法》中也没有设定“假冒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识罪”,因此,对事实上严重侵害地理标志权利的直接刑事制裁法条尚是空白,但国际上很多国家特定地域的行业协会或类似组织通常将本地特色产品的地理标志注册为证明商标,从而援引或适用刑法中有关保护注册商标权利的法条规定来保护地理标志权利。
第三篇:我国现行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缺陷和对策
我国现行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缺陷和对策
法(2)沈红兵
[摘 要]对地理标志国际保护的最新国际公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所设定的一般保护原则及例外规定,对完善各成员的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地理标志注册和保护体系。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宜坚持以商标法为主,其他相关法律为辅的立法模式,明确地理标志管理和保护机制、统一并规范用语、具体明确地理标志构成要素和审批标准、完善地理标志的保护标准。
[关键词]地理标志 法律保护 立法体例 制度完善
地理标志是《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提出应予保护的继商标、专利及著作权之后的又一商业标记,我国新修订的《商标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增加了对地理标志的保护内容,很大程度上完善了我国地理标志的保护制度,但是,我国并没建立完整而有效的地理标志法律保护体系;对地理标志的内涵、申请与确定标准,管理模式及保护标准等内容尚需进一步完善;对依现行商标法合法有效的地名商标与地理标志的关系需进一步理顺。我国作为世贸组织的成员,如何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理事会进一步保护地理标志的谈判中,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提出我们的立场,最大限度地保护我国的利益至关重要。
一 地理标志的概念和特点
地理标志又称为原产地名称,《商标法》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
根据地理标志的概念,可以概括出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第一,地理标志是一种表明商品来源的标记。通过一种商品或产品上所标明的地理标志,消费者可以很清楚地了解该种商品或产品的来源地区。
第二,地理标志起到一种证明商品质量的作用,即表明了一种商品由于其来源地的不同,而由来源地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所确定的特定的突出的质量、品质,所以它是产源识别标志和质量标志的集合体。
第三,地理标志代表特定地区产品的信誉。由于地理标志是基于特定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而形成的,它的存在使消费者一见到标有地理标志的商品,就会联想到该商品所具有的优良质量、信誉或者其他不同于同类商品的独特品质。而这对消费者的购物选择,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
从地理标志的以上特点,可以清楚地得出,它是一种属于权利人所有的民事权利,是一种“私权”,应当属于私法调整和保护的范围。坚持地理标志是一种私权,无论是从立法,还是司法保护而言,都有积极意义。尤其是在防止那种将地理标志作为公权而进行调整的观点方面,显得尤其重要。
二、我国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立法体例
《商标法》新增加的第16条规定,商标中有商品的地理标志,而该商品并非来源于该标志所标示的地区,误导公众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但是,已经善意取得注册的继续有效。前款所称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
这是我国现行法律关于地理标志的最新规定,其内容充分考虑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第22条的精神。但必须明确的是,《商标法》第3条第3款中的“原产地”与第16条第2款乃至《商标法实施条例》第6条中所讲的“地理标志”是否为一个概念?从保护地理标志国际公约来看,其用语也是不尽一致,常见的表述有“来源地标识”,“原
产地标识”和“地理标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认为,来源地标识与原产地标识的区别在于,来源地标识是用于标识产品或服务产于某个国家、地区或者特定地点的表示或标记;原产地标识除标识产品或服务产于某个国家、地区或特定地点外,还表明该地域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的、人文的以及两者兼而有之的因素,造就了其独有的或者基本的特殊质量。《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第22条第1款规定:本协议的地理标志系指下列标志:其标示出某商品来源于某成员地域内,或来源于该地域中的某地区或某地方,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与该地理来源相关联。这里的地理标志即是原产地意义上的标识。可见,从国际公约的规定来看,原产地标记与地理标志的实质内容是一致的。我国《商标法》中关于地理标志的规定也与国际公约的规定相一致。
虽然《商标法》中并未对“原产地”做出具体的解释,但是,在其他的单行法规中,见到两处关于“原产地”的描述。一个是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99年8月17日颁布实施的《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第2条规定:本规定所称原产地域产品是指利用产自特定地域的原材料,按照传统工艺在特定地域内所生产的,质量、特色或者声誉在本质上取决于其原产地域地理特征并依照本规定经审核批准以原产地域进行命名的产品;另一个是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于2001年3月5日颁布,于同年4月1日实施的《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第4条规定:本规定所称原产地标记包括原产国标记和地理标志。原产国标记是指用于指示一项产品或服务来源于某个国家或地区可标识、标签、标示、文字、图案以及与产地有关的各种证书等。地理标志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特定地方的地理名称,用于指示一项产品来源于该地,且该产品的质量特征完全或主要取决于该地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人文背景等因素。前一个文件的界定是准确的,也是符合国际惯例的,后一个文件的界定不够准确。“原产国标记”是指来源地标记,并不是保护知识产权国际公约所讲的原产地标记,且与国际惯例不符,也不符合我国入世后新形势的需要。对《商标法》中所规定的“原产地”宜理解为地理标志,这与我国以证明商标的方式保护地理标志的立法模式是一致的。
概括起来,各国对于地理标志的国内法保护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通过专门立法的方式进行保护,比如法国。另一种是通过注册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的方式进行保护。至于采用那一种方式进行保护,有关国际条约并未做出统一规定。两种保护模式都是因其国家特定历史条件、社会环境和法律传统而产生的结果。
我国对于是否应对地理标志进行单独保护是有争议的。有学者认为,我国应专门制定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法》。也有学者主张,以证明商标的形式保护原产地名称(地理标志)符合国际惯例,那种认为另起炉灶,对原产地名称(地理标志)采取强制注册登记的观点,是不可取的。
地理标志与商标总体上讲是两种权利,但在识别功能上,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二者都具有一定的区别功能。地理标志除标识商品来源以外,还是一种质量、商誉的保证。在这一点上,驰名商标与地理标志的功能又具有更大的相似性。只不过地理标志对质量、商誉的保证基于特定的地理因素,而驰名商标则并非如此。地理标志作为一种特殊的商业标志,和商标的另一个主要区别在于,并不是由其所属的某个经营者独家享有专用权,而是由某一地区内经营者的代表机构进行注册和管理,凡该地区内的经营者,符合条件的都可以使用。根据我国《商标法实施条例》第6条的规定:以地理标志作为证明商标注册的,其商品符合使用该地理标志条件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要求使用该证明商标,控制该证明商标的组织应当允许。以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注册的,其商品符合使用该地理标志条件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要求参加以该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注册团体、协会或者其他组织,该团体、协会或者其他组织应当依据其章程接纳(该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为会员;不要求参加以该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注册的团体、协会或其他组织的,也可以正当使用该地理标志,该团体、协会或其他组织无权禁止。所有人和使用人的这种分离是地理标志
特殊性决定的一种使用管理模式。
总之,我国的地理标志法律保护宜采取以商标法为主,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辅的立法模式。这一做法既符合国际惯例,也充分考虑到了现有的商标注册和保护制度,是对我国原产地名称保护已取得的、为社会各界和证明商标注册人所肯定的成熟经验的认可。前者是从知识产权的角度,后者是从提供真实信息的角度,通过禁止误导行为而保护地理标志的。在这种多方位的保护中,商标法是一种完整的民事权利保护,居主导地位;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必须面对以地理标志申请的证明商标与普通商标的不同,对特殊问题做出相应的特殊规定。
三 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的缺陷
(一)我国地理标志保护工作面临的最大困扰来自于管理体制上的冲突。我国现行法律从多角度对地理标志进行保护,这一状况造成的一个负面影响是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管理权限的冲突和碰撞。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多年来一直承担着原产地证明商标的注册和管理工作,《商标法》第三条及《商标法实施条例》第六条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第六、七、八条中都规定了以地理标志注册证明商标的相关事项。
对地理标志除了通过商标进行保护,由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负责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注册管理工作外,还通过原产地域产品进行保护。原产地域产品是指利用产自特定地域的原材料,按照传统工艺在特定地域内所生产的,质量、特色或者声誉在本质上取决于其原产地域地理特征并依照本规定经审核批准以原产地域进行命名的产品。比如茅台酒、龙井茶、绍兴酒、武夷岩茶等产品均符合这些要求,获得了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在特定地域范围以外的同类产品不得使用被保护名称。
利用原产地域对地理标志进行保护具体体现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行政管理部门于1999年制定的《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依据这一行政规章,国家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对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请进行审核、确认保护地域范围、产品品种注册登记等管理工作。《规定》中强制要求“任何地方申报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必须依照本规定经审核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使用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必须依照本规定注册登记”。这就造成国家工商总局与国家质量技术监督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职权交叉和冲突,导致了地理标志保护工作中管理体制上的冲突。
(二)用商标法模式保护地理标志,就是把地理标志当作一种特殊的商标,放到商标法的保护伞中,通过注册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的方式来保护。但地理标志与商标有本质性的区别,用商标法来对地理标志进行保护,存在种种缺陷:
1.《商标法》对商标构成的规定无法 应用 于地理标志。《商标法》第10条规定商标包括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中不能含有地名,以保证商标的显着性。但被作为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保护的地理标志却正是由地名和产品通用名称组成的。
2.商标法对商标权保护期的规定并不能够很好的保护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从知识产权的保护期限来看,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十年,若想取得长期保护,要经过续展程序,才可保证其权利具有永久性,过了续展期后,商标权即告终止和丧失,进入公有领域。而地理标志一经注册成功后,只要合理使用,就可以永久存续不受时间的限制。
3.以商标形式保护地理标志无法解决地理标志的权利主体和权属关系问题。注册商标的权利主体是特定的、单一的,注册商标只属于商标注册人。而地理标志只是一个地域的名称,是该特定地区内所有生产同类产品的符合条件的生产者均可使用的共有的、开放性的权利。
4.商标标示商品出处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使公众识别出同类商品的生产者或同类服务的提供者。这样就具有识别同类产品生产者的功能;而地理标志则除了直接标示商品的来源,以区别其他同类商品的产地。如果将地理标志注册为商标,商标总局在质量技术检测方面的劣势无法解决地理标志质量标准控制问题。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地理标志是一种独立于商标法律体制之外的知识产权,属于商标体制的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无法全面实现对地理标志的保护与规范。
(三)首先还是保护意识淡薄。与前些年比,我国国民对地理标志的保护意识已经有了很大提高,特别在最近,我国党政机关将地理标志保护问题提高到了要使之服务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高度。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农业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与商标注册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农业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精神,强调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农业主管部门要从服务“三农”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与商标注册工作的重要意义。但是地理标志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它对于许多人来说还相当陌生。另外,我国对地理标志保护的认识目前还仅仅局限于国内市场的保护,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地理标志被滥用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例如在俄罗斯,有许多外国造的中国茶被摆在柜台上堂而皇之的出售,使俄罗斯消费者难辨真假。这种状况的出现与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对地理标志保护意识淡薄有很大关系,它严重损害了我国知名地理标志的声誉。
其次是忽视产品的质量,缺乏品牌意识。地理标志产品应当是同类产品中的精品,其生产加工应当严格遵守有关的质量要求和工艺标准,地理标志产品应当以质取胜,而非以产量求利。但遗憾的是,我国许多企业为追求眼前利益,片面强调产地的真实性,一味扩大产量,忽视了产品的质量和特色。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第三是地理标志被滥用。许多地理标志地域以外的企业大肆冒用地理标志,造成了消费者的混淆和市场混乱。典型例子之一就是大量假冒龙井茶充斥市场,使消费者真假莫辨,龙井茶的声誉受到了严重影响。我国出口的许多传统特产也因国内外一些企业假冒地理标志,粗制滥造,变成了伪劣产品的代名词,使外国消费者不敢问津,失去了国际市场。
四 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的对策
产品商标是一种独占的、排他性的专有知识产权。这种权利由商标专用权人所独占,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侵犯。而原产地域产品标记则是由官方机构持有,原产地域范围内符合条件的生产者均可使用的公有的、开放性的权利。这就意味着,这些已经在商标局注册的产品商标在原产地域标记保护这里被视为公共财产,其他人只要经过有关行政执法部门批准,无须经过产品商标专用权人的同意就可以使用,许多已经为消费者熟知和信赖的独家生产的产品可能变为多家生产。这样,作为私权的商标专用权或者地理标志权本身完全被公权所代替,得不到有效的保护,这种现象显然有悖于商标法规的立法精神以及对地理标志保护的初衷。
由于我国知识产权法律规则极不健全,存在很多法律调整的空白。这些空白在很多方面是通过国务院各部委的规章及地方政府颁布的地方性规章予以填补的。但是这种“规章调整”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规章的制订常受到部门和地区利益的主导,很难像法典的制订那样,在制订时要照顾到全社会的利益。很多规章在制订中注重的是行政机构的管理权,而权利人利益的考虑则常常被忽视。结果让权利人无所适从,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如果构建知识产权法典,尽可能将成熟的知识产权法律规范置于统一的法典中通盘考虑,必将最大限度的避免部门的局限性与部门的利益化倾向,消除权利冲突,形成内在和谐的规范体系,有助于加强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科学化,从而使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其次,是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地理标志保护机构。由于我国行业协会制度还很不完善,因此还有必要适当引入政府的干预。但是政府的干预应当被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即在市场机制不能发挥作用(即市场失灵)的领域内发挥作用。从长远来看,通过行业协会来管理保护地理标志比政府更有优势,因为行业协会作为本行业经营者的自律组织,比政府更
熟悉市场,更了解本行业的特点,也更有积极性去维护本行业的利益。因此在现阶段如何把握政府在地理标志保护中的职能和角色,并为培育强有力的行业协会提供制度保障应当成为立法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三,是参酌各国地理标志保护的立法和经验。欧洲国家在地理标志保护上积累了很多经验,其对地理标志保护的法理、政策以及经济效果的研究也已经相当深入,我国应当予以借鉴和学习。另一方面,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在地理标志保护上也形成了自己独特做法,一些国家(如澳大利亚)在引入地理标志保护以后出现了一些法律冲突的问题,这些经验和教训我国也不应忽视。另外,许多发展中国家纷纷制定了地理标志保护的立法,并建立了相关的机构,这些制度和机构的运作和效果如何,也为地理标志保护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实证素材。
要解决我国地理标志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当务之急是解决商标保护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之间的矛盾;其次是要确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保护模式;第三是采取适当措施加强对我国地理标志的保护,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上的保护;最后,我国还应当尽快确定参与地理标志保护谈判的立场和政策,为本国争取最大的利益。
第四篇:地理标志
1、地理标志
是WTO(世贸组织)知识产权协议《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简称TRIPS)第二部分第三节规定了成员对地理标志的保护义务。TRIPS协议对地理标志的定义:“地理标志是指证明某一产品来源于某一成员国或某一地区或该地区内的某一地点的标志。该产品的某些特定品质、声誉或其他特点在本质上可归因于该地理来源”。
地理标志是特定产品来源的标志。它可以是国家名称及不会引起误认的行政区划名称和地区、地域名称。
地理标识的基本特征有三点:(1)标明了商品或服务的真实来源(即原产地的地理位置);
(2)该商品或服务具有独特品质、声誉或其他特点;(3)该品质或特点本质上可归因于其特殊的地理来源。
由以上定义我们不难看出,TRIPS协议要求各成员国保护的地理标志,实际上属于较特殊的地理标志,它更接近原产地名称。
*与商标相似,地理标志的主要功能是区分商品的来源。虽然可以想象地理标志用于服务,但地理标志如此宽泛的适用范围在目前还未用于由WIPO管理的国际条约或TRIPS协议中。与商标不同,地理标志区分商品是通过对其生产地的标示,而不是通过对其制造来源的标示。对制造或生产的地方的标示是地理标志的本质。地理标志与商标不同,不是主观随意选定的,并且地理标志的标示不可替代。*一般来说,地理标志在一地理标志所指的地方所处的国家被认可。这一国家通常称为“原属国”。里斯本协定“原属国系指其名称构成原产地名称而赋予产品以声誉的国家或者地区或地方所在的国家”。
*原则上允许所有的制造商使用某一地理名称,只要带有该地理名称的商品是原产于所标示的地方,或者符合产品的可适用的一些标准(如果有的话),视情况而定。
*地理标志的合法使用者有权阻止其商品并非来源于该地理标志所标示的地方的任何人使用该地理标志。与商标一样,地理标志适用“特殊性”原则,即:所受到的保护仅限于其实际使用的产品种类上;还适用“领土”原则,即仅仅在一定领土范围内受到保护,并受该领土的法律、法规的约束。享有声誉的地理标志是特殊性原则的一个例外。目前,由WIPO管理的条约和TRIPS均未对地理标志提供这种扩大保护。
2、原产地名称
是根据《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保护原产地名称及其国际注册里斯本协定》对原产地名称的规定。原产地名称定义如下:“原产地名称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特定地方的地理名称,用于标示产于该地的产品,这些产品的特定的质量或特征完全或主要是由该地理环境所致,包括自然的和人为的因素。
原产地名称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标志,它更着重于强调产源的独特性,往往是这种独特性决定了原产地产品的特定品质。
原产地名称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它是一个地理名称;(2)它明示商品或服务的地理来源;(3)它表明商品的特定质量和特点。如:库尔勒香梨、景德镇瓷器等。
实际上,TRIPS协议所定义的地理标志是比照《巴黎公约》的原产地名称来定义的。因此,地理标志和原产地名称是属于同一概念的,如果要把原产地名称和地理标记的定义做比较,则可以看到下面的情形,地理标志的定义比原产地名称的定义要宽。换句话说,所有的原产地名称都是地理标志,但一些地理标志不是原产地名称。
国家质检总局制定的《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1999年7月30日),对地理标志和原产地名称进行了一系列的保护性规定。依该规定,原国家质检总局为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对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请进行审核、确认保护地域范围、产品品种注册登记等管理工作。
3、原产地证明商标
是将地理标志和原产地名称用纳入证明商标制度中,在《商标法》之下加以保护的一种类型,即:原产地证明商标和品质证明商标两类中的一类,注册原产地证明商标是保护原产地名称的有效方式可以是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名,并不违背《商标法》的禁用条款,理论上认为,该名称因在该使用中产生了“第二含义”,即人们由地名联想到的不仅是一个地方而是该地方出产的特定的商品,如涪陵(榨菜)、郫县(豆瓣)等。原产地证明商标强调的是该地域特定的(地理人文)环境,以及该环境对商品品质特征的本质影响,所以在申请时提供的《证明商标注册管理规则》要详细说明,在审查时也是着重考察之处。
根据《商标法》及《商标法实施条例》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的规定,从证明商标的定义上看,在我国原产地名称属于证明商标的范畴。对原产地证明商标进行注册保护,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原产地名称只有在国内注册证明商标后,才可以依据我国加入的国际条约(《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和《马德里协定有关议定书》),去实现国际注册,并且可以充分利用有关优先权的规定,及早
获得国际注册,有利于商标注册人在国内、国际贸易中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按照国际惯例,在原产地名称与商标权发生冲突时,必须执行“申请在先”原则,所以,我国现在运用较成熟的商标注册、管理体系来对原产地证明商标进行保护,既可以发挥现有体系和人员优势,可以节省单独设立专管部门的物质和人力资源,又可以充分利用完备的注册商标档案体系,避免原产地证明商标和已注册在先商标权的冲突。
4、地理标志(原产地名称)与原产地证明商标的异同
地理标志和原产地名称被作为一项工业知识产权,在国际上受到普遍重视,其保护标准是从禁止不正当竞争的角度提出的。对于地理标志和原产地名称的管理和保护,我国目前存在有两种不同的管理模式和途经: 第一种是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依照《商标法》、《商标法实施条例》、《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和保护。我国自1995年3 月1日实施的《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中对证明商标的明确定义提到原产地概念并受理原产地证明商标的申请以来,开始将原产地名称纳入证明商标范畴实施保护已有多年时间,1999年以前我国在对地理标志的保护上,《商标法》一直居主导地位。另一种是由国家质量检验监督总局依照《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从1999年8月开始实施,目的在于弥补仅根据《商标法》来对原产地域产品实施保护所存在着缺陷,目前开始逐步受到重视。
上述两种保护和管理模式的区别如下:
(1)以商标保护形式认为:
TRIPS协议强调知识产权私权地位,而地理标志属于知识产权范畴,地理标志(原产地名称)是一种表明商品来源的标记,在法律属性上属于知识产权范畴,是一种私权,通过商标制度保护地理标志完全符合TRIPS协议的要求。我国商标法所定义的地理标志与TRIPS协议的定义基本一致,都是包含原产地的特征的特殊的地理标志,应当适用《商标法》进行保护; 地理标志和商标的基本功能相同,均为区别商品来源的商业标记,商标类别中的证明商标除了标示来源之外,还有表示商品质量的作用,与地理标志尤其是原产地名称的作用完全相同,故而可以接纳为证明商标的一种形式;
从证明商标的定义上看,在我国地理标志(原产地名称)属于证明商标的范畴。对原产地证明商标进行注册保护,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通过证明商标形式保护地理标志(原产地名称)使现有商标法律制度充分发挥作用,无须投入过多的资源,比建立一个新的制度容易得多;
地理标志(原产地名称)只有在国内注册证明商标后,才可以依据我国加入的国际条约(《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和《马德里协定有关议定书》),去实现国际注册,并且可以充分利用有关优先权的规定,及早获得国际注册,有利于商标注册人在国内、国际贸易中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按照国际惯例,在原产地名称与商标权发生冲突时,必须执行“申请在先”原则,所以,我国现在运用较成熟的商标注册、管理体系来对原产地证明商标进行保护,既可以发挥现有体系和人员优势,可以节省单独设立专管部门的物质和人力资源,又可以充分利用完备的注册商标档案体系,避免原产地证明商标和已注册在先商标权的冲突。
(2)而以质量保护形式认为:
原产地名称和商标的属性截然不同,原产地域标志是一个地域的名称,属于这个地域共有,而不能由某个特定企业或个人独占。而商标是私权,可由个人或单个企业所有。以商标形式保护原产地域标志无法解决产权归属问题。
地理标志是一特殊种类的商业标志,和商标的区别就在于并不是由其所属的某个经营者独家享有专用权,而是由某一地区内经营者的代表机构进行注册和管理,凡是该地域内的经营者都可以使用;
地理标志具有惟一性,不得转让和买卖,在时间上具有永久性。而商标则可以自由转让,权利保护也是有时间限制的。故此商标法的保护无法保证地理标志的惟一性和永久性。地理标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识别标志,同时也是一种质量标准,而商标法在管理制度和方法上无法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信誉。对原产地名称的保护一方面是对标识的保护,但更重要的是对质量的监督和生产过程的控制。
我国的地理标志保护
[ 发表时间:2008-1-29 ]
山东清泰律师事务所高金军、刘月丹
(此论文获2007山东律师论坛民事类三等奖)
内容摘要:本文从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的现状出发,系统论述了我国地理标志的保护体系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产品
正文:
一、引言
地理标志的保护是近年来国际知识产权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在国内人们对其认识程度也日益提高。这主要是因为地理标志所标示产品的特殊品质通常与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有关,保护地理标志,宣传和推销地理标志产品,实际上也就是在推销产地优秀的历史和文化。地理标志保护的商品主要是特色农产品,它作为地方特色经济的特色品牌,能够为区域品牌产品企业带来核心竞争力和无限商机。正是因为这些经济利益和文化价值,导致了广泛的针对知名地理标志产品的仿冒和侵权,对地理标志的恶意抢注也层出不穷。我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农业大国,对地理标志进行系统保护更是至关重要。
二、地理标志的含义
国际上保护地理标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83年签订的《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在协调和统一保护地理标识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我国《商标法》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由此可见,我国商标法所定义的地理标志与TRIPS协议的定义基本一致,都是包含原产地特征的特殊的地理标志。例如:“新疆葡萄干”是指产于我国新疆地区,并且由于该地区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以及特殊的风干工艺等因素,决定了该种产品的特殊的风味和品质。不过地理标志和原产地名称又不完全属于同一概念,因为地理标志的定义比原产地名称的定义要宽。也就是说,所有的原产地名称都是地理标志,但一些地理标志不是原产地名称。
地理标志是来源地、质量的标志,也是一种知识产权,对侵权行为或不正当竞争行为有权获得救济。地理标志可用来标明特定商品的来源地,而无论该商品是农产品还是制成品,因此,在某一地域的生产者只要符合地理标志所有人规定的标准,就可以使用该地理标志。另外,地理标志的集体性和共有性,是地理标志区别于传统知识产权的一个显著属性。地理标志是基于商品产地的自然条件和生产者的集体智慧而形成的,是归产地生产者和经营者集体共有的一种权利。
三、我国对地理标志的保护
目前,国际上不同国家对地理标志的保护途径主要有三种:第一种也是采用国家居多的一种是将地理标志作为证明商标、集体商标,纳入到商标法体系。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日本以及欧盟,我国实际上也是采用这种方式;第二种是制定专门的地理标志保护法规,将地理标志作为一种特殊工业产权看待,规定注册和保护条件及程序。以法国的《原产地名称法》为代表,有19个国家专门立法保护地理标志;第三种是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
作为加入WTO的条件之一,为使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同国际接轨,我国在保护地理标志方面通过制定和修改法律、法规努力与TRIPS的要求相符。从1994年中国对地理标志进行保护以来,已经逐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行之有效的保护法律体系和制度。目前,我国对于地理标志的管理和保护,存在以下几种途径:
(一)将地理标志作为商标保护
根据《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和TRIPS协议的要求,我国2001年新修订的商标法增加了对地理标志进行保护的条款。根据《商标法》第十六条第一款,“商标中有商品的地理标志,而该商品并非来源于该标志所标示的地区,误导公众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这对别有用心抢注地名商标的企业和个人将是一个有利的制裁武器。
将地理标志作为商标保护主要通过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实现。《商标法》第三条规定:“经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商标为注册商标,包括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商标注册人享有商标专用权,受法律保护。第十条第二款中规定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或者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不得作为商标。但是,地名具有其他含义或者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组成部分的除外。”这就是说注册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可以是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名,并不违背《商标法》的禁用条款。因为在理论上,该名称因在该使用中产生了“第二含义”,即人们由地名联想到的不仅是一个地方而是该地方出产的特定的商品,如涪陵(榨菜)、郫县(豆瓣)等。
按照我国《商标法》、《商标法实施条例》、《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的规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受理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的申请和审查、注册工作。从1995年3月1日开始受理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申请起,到2006年底,共注册地理标志219件。仅2006年一年就核准注册地理标志81件,占注册地理标志总数的36.99%。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和商标评审委员会已公布的800多件驰名商标中,有涉农产品商标近100件和地理标志4件(“安溪铁观音”、“库尔勒香梨”、“柘荣太子参”、“景德镇瓷器”)。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农业大国,运用地理标志商标保护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效果尤为明显。
1、集体商标
“集体商标”名称源自《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第七条之二和马德里协议及其实施细则。在我国,根据《商标法》第三条二款,集体商标是指“以团体、协会或者其他组织名义注册,供该组织成员在商事活动中使用,以表明使用者在该组织中的成员资格的标志。”集体商标的目的在于把中小企业力量集中起来,壮大集团优势,形成数量优势和质量统一管理,提高商品和服务的竞争能力。在国际竞争中可以弥补我国企业规模较小和力量不足的缺点,以提高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占领国际市场。这也是发达国家曾经采用过的成功经验。不过,由于集体商标申报难度越来越大,核准周期加长,审查更加严格,目前全国拥有集体商标的数量比证明商标和全国驰名商标都要少。自1995年3月1日开始受理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申请以来截止2003年底,商标局共受理集体商标申请252件,但仅核准注册35件;而受理 证明商标申请605件,核准注册235件。原产江苏射阳县的“射阳大米”是我国首家使用地理标志的大米集体商标。
2、证明商标
“证明商标”名称源自马德里协定及其实施细则。在我国,根据《商标法》第三条三款,证明商标是指“由对某种商品或者服务具有监督能力的组织所控制,而由该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使用于其商品或者服务,用以证明该商品或者服务的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或者其他特定品质的标志。” 业内人士把证明商标的价值概括成一个形象的公式:即土特产+文化+法律保护=证明商标,其意义不言而喻。获得证明商标的商品一般都拥有可以证明其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等特定品质。法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以证明商标制度,促进和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国家,仅葡萄酒原产地证明商标就有350个,葡萄酒一项就能带来数百亿美元的外汇。法国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农产品证明商标对促进特色农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化进程,作用不容低估。
根据证明重点不同,证明商标可以分为原产地证明商标和品质证明商标两类。
(1)原产地名称证明商标
原产地名称证明商标是指重点证明商品或服务来源于某地,其质量或者特征完全或者主要取决于该地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以及该环境对商品品质特征的本质影响。中国作为《巴黎公约》成员国,承担了保护原产地名称的义务,但由于中国目前尚无保护原产地名称的专门立法,地名-般不能作为普通商标注册,所以通过证明商标对原产地名称进行保护成为了一种可行的办法。
对原产地证明商标进行注册保护,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原产地名称只有在国内注册证明商标后,才可以依据我国加入的国际条约(《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和《马德里协定有关议定书》),去实现国际注册。按照国际惯例,在原产地名称与商标权发生冲突时,必须执行“申请在先”原则,及早获得国际注册,有利于商标注册人在国内、国际贸易中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
(2)品质证明商标
品质证明商标,是指证明商品或者服务具有某种特定品质,如产品具有某种质量,采用了什么制造方法等。绿色食品标志就是典型的品质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作为品质证明商标注册的例子有:吉林鼎吉大米等。
综上,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是地理标志权利人寻求法律保护的有效途径。
(二)对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
由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的《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1999年7月30日实施),开创了质检部门对地理标志产品进行保护的先河。随后又出现了由原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公布的《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2001年4月1日实施)及其实施办法。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并组建的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2005年7月15日实施)是目前关于地理标志产品认定和保护的最新的部门规章。
这些规章制定的依据在于认为地理标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识别标志,同时也是一种质量标准,对地理标志的保护一方面是对标识的保护,但更重要的是对质量的监督和生产过程的控制。这些规章的目的在于弥补仅根据《商标法》来对地理标志产品实施保护所存在的缺陷,目前开始逐步受到重视。据最新统计,已有680余件地理标志产品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保护。核准使用地理标志的企业已达5000多家,受保护产值达5000多亿元。
(三)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利保护法》的保护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通过列举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方式实现了对地理标志的保护:“
(二)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
(四)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针对上述第(二)项,在2007年2月1日开始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中又将其细化为:具有区别商品来源的显著特征的商品的名称、包装、装潢,应当认定为“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据此,假冒、仿冒地理标志的行为、其他人未经授权将地理标志申请注册为商标或者作为商标使用的行为、将地理标志作为自己产品的名称等行为,都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地理标志的利害关系人都可以要求制止。
此外,《产品质量法》第五条也规定,“禁止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禁止伪造产品的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禁止在生产、销售的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也作了类似规定。
以上这些法律实际上是从提供真实信息的角度,通过禁止误导行为来保护地理标志的。上述几种保护方式从不同角度为地理标志利害关系人在权利被侵害时提供了寻求救济的途径。在这种多方位的保护中,《商标法》是一种完整的民事权利保护,居主导地位,《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
四、我国加强对地理标志保护的意义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标志资源非常丰富,地方名优特产数不胜数。如新疆“库尔勒香梨”、北京京郊的“平谷桃”等,这些地方名特优产品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在市场上畅销不衰。利用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积极发掘、保护这些宝贵的资源,对于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对外贸易,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山东的“章丘大葱”是中国蔬菜类第一件证明商标,1999年7月被核准注册后,章丘的大葱身价由几年前的每公斤不足1元,涨到现在每公斤10元,葱农人均每年增收1500元。
五、对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的思考和建议
目前,我国在地理标志保护方面仍存在保护意识不强、管理、营运不善、制度不协调等问题。
首先,对地理标志的保护意识不强。我国已注册涉农产品商标为37万件,约占注册商标总量的13%;而注册地理标志仅为219件,其中还包括31件外国注册人的地理标志,一大批已具备证明商标条件的特色区域品牌还没有注册。与国内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相比,人们对于作为保护农副产品“纯正血统”和“身份证明”的地理标志知之甚少。由于没有充分利用地理标志保护工具,一些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产品被大肆仿冒,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这些特色产品的历史遗产价值和市场价值。
其次,对地理标志的管理、营运不善。由于对加入资格的审查以及质量监控不够严格,导致了一些曾辉煌一时的地理标志逐渐没落,龙口粉丝、金华火腿因部分企业粗制滥造、以次充好导致自毁信誉的典型案例就是前车之鉴。
最后,也是更主要的,工商、质监等不同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管理权限的重叠,形成“商标权”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打架的局面,这已经成为制约地理标志保护的瓶颈。工商总局与国家质监总局对地理标志保护的权利争夺战一直持续到最近:2005年7月15日,国家质监总局颁布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正式实施,而国家工商总局也于2007年2月1日公布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同时发布《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管理办法》。
这种关于地理标志的两种管理体制,存在着诸多弊端。一方面,导致市场主体无所适从。那些带有原产地因素的产品究竟是申请地理标志商标注册,还是申报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不同的注册程序产生的保护效力有什么区别?这些问题使得企业和申报人感到十分困惑。另一方面,造成行政资源的浪费。原产地的审查与商标审查,必须保证审查的不冲突,特别是使用的不冲突。因而,无论是原产地审查还是商标审查,都必须建立一个庞大的检索系统,这势必浪费国家的行政资源。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要加强地理标志的保护,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完善立法。鉴于地理标志是一项独立的、重要的知识产权,并且和普通商标不同,它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无论从产权制度、商标转让、管理制度、方法和国际惯例来看,还是对地理标志产品来说,实施专门的地理标志保护制度都是较好的选择。正如全国人大代表李华呼吁的一样,“我国应该尽快制定《地理标志保护法》,通过立法保护更多名优特产品。”同时,笔者建议在立法的同时应明确专门的管理部门,进而终结多部门共同对地理标志进行管理的混乱局面。
第二,由政府主管部门帮助已取得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假冒、仿冒等侵权行为,维护地理标志产品的良好信誉。例如,法国干邑是世界著名的葡萄酒产地,法国政府颁布法令详细规定了干邑的地域范围以及管理和操作手段,保持了法国葡萄酒享誉世界的品质和独特的文化,帮助其成功走向世界市场。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巡视员兼副局长范汉云说,保护地理标志最核心的内容是管理和使用者要保证使用地理标志产品的特色和质量,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谋求发展,切忌“贪多求快”。另外,范汉云还认为,不能人为地去创造地理标志产品,更不能以定指标的方式去推动地理标志注册。第三,地方政府要采取措施,收集整理本地区地理标志产品名录,由国家相关部门汇总后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WTO知识产权理事会备案,防止我国著名的地理标志被他人在国
外注册。对于已经被他人在国外抢注的地理标志,政府、商标协会和地理标志所在地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通过异议、撤销等法律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1] 许海峰主编:《涉外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2] 郑成思著:《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3] J.H.Reichman:Universal Minimum Standard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Under the TRIPS Component of the WTO Agreement,《The International Lawyer》1995。
[4] 王传丽主编:《国际贸易法》,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5] 程永顺主编:《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教程》,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
第五篇:地理标志
地理标志是一项重要的知识产权,具体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并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我国是通过商标法律制度以注册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的方式来保护地理标志的,这是国际上保护地理标志的一种主要方式。对具有地域特色产品实施地理标志保护,也是国际通行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