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降低国土资源信访量的调研报告
积极处理涉土信访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信访制度和信访工作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坚持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实践方式,也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了解民意社情、品鉴政策得失的重要渠道,因此做好信访工作关系到社会安定稳定大局,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根据省厅关于开展调研的通知,我局十重视这次调研活动,成立了调研班子,由牵头负责,地监大队和信访室分工落实,责任到人,分解决农村基层非法买卖集体土地问题对策、解决土地未批先用问题和降低国土资源信访量等3个调研组,紧密联系我市实际,通过召开由国土局、信访局、建设局及部分乡镇街道人员参加的座谈会、走访行政村干部、约谈信访对象等方法,广泛征求意见,科学分析我市近年来涉土信访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了降低国土资源信访量的对策措施。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找文章到大秘书-/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一、我市涉土信访的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因土地问题引发的群众信访数量持续攀升。根据我市统计数据,2004年全年共接到群众来信来电 件,接受群众来访 人次,同比2003年分别增长%、%。2005年全年共接到群众来信来电 件,接受群众来访 人次,同比2004年分别增长 %、%。2006年1-5月,我市累计接到群众来信 件,接受群众来访 人次,同比2005年1-5月分别增长 %、%。2004、2005年接到上级转来的信访件分别为 件、件,呈逐年上升趋势。(附: 2005年全市各乡镇涉土信访汇总表)
2003-2005全市涉土信访情况表
年份
总数
来信来电
占总量比例
来访
占总量比例
上级转来信来电
占总量比例
200
3200
4200
5二、当前我市国土资源信访的特点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逐渐深化和社会利益关系的逐步调整,各类复杂的社会矛盾日益显现,以经济利益为诱因的信访层出不穷,涉土信访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遇到许多纷繁复杂的棘手问题,有些难点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信访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一)从信访发生地域看,主要集中在城郊结合部和经济较发达乡镇。据分析,2005年城区街道及经济较发达的10个街道、镇信访量为,占全市总信访量的%。
2005城区及经济较发达镇涉土信访情况表
单位
全市总量
单位总量
占全市总量比例
备注
(二)从信访具体内容看,主要集中在农村私人违法占地建房和偷挖矿产资源。这些信访随机性强,数量多,预防难。2005年,这两类信访分别占总信访量的 %和 %。
2003-2005全市农村私人违法
占地建房和偷挖矿产资源信访情况表
年份
全市总量
农村私人
违法占地
占总量比例
偷挖矿
产资源
占总量比例
200
3200
4200
5(三)从信访处置难易程度看,主要集中在带有历史原因的权属纠纷。这类信访由于历史原因和上访人对政策的理解偏差,有的信访群众在重复访的过程中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形成历史遗留问题和新的问题相互交织,处理和协调劝返非常艰难,常常发生重访缠访和无理访。如:
(四)从容易引发群访形式看,主要集中在有关土地征用补偿和失地农民社保等问题。这类信访由于涉及面广,影响大,处置棘手,容易引发集体群访或超级上访,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2003-2005全市有关土地征用信访情况表
年份
总数
集体群访数
超级上访数
2003
2004
2005
三、国土资源信访量上升的原因分析
国土资源信访数量上升,特别是近年来的急剧上升,是基于多方面原因形成的。涉土信访问题是源于结构性的问题,本质上讲还是我们国家在实现社会转型、经济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由于产业结构升级凸现出来的资源紧张和人口压力之间矛盾的集中反映,以及社会分配不均衡带来的宏观性社会问题。其中既有基层政府、行政村依法行政与落实政策不到位的原因,也有群众对当前政府征地“不平衡”心理和担忧心理的原因。
(一)爱民富民政策深入人心。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强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并随着中央关于解决“三农”问题、农业免税、农民增收的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农民的维权意识有了明显增强。特别是2003年以来,中央不断重视和加大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保护耕地和严肃查处土地违法案件的工作力度,新闻媒介持续的正反面宣传和广泛报道,使土地管理问题成为社会热点。群众想通过信访渠道解决问题的期望值不断提高,这是信访量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心理不平衡或对政策理解不透。这是引发信访的一项经常性原因。特别在土地征收工作中,一是对政策理解不深。由于农民受文化水平和信息封闭局限,难以准确和完整掌握有关政策,因此农民在涉及本村土地特别是涉及自身承包地将被征收时,往往会联想到自身利益可能会受到损害。为准确了解是否有征收事项、以及征收是否合法、征收补偿标准等相关信息,农民就会自发想到前往上级政府或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信访。二是心理上不平衡。土地征收多是为了因应经济发展和公共建设需要,因此是一个不间断而长期的过程,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其征收补偿标准也不断提高和完善。但农民从自身朴素的同地同价观念出发,认为同村土地补偿标准就应该同价,因而早期土地被征收的农民在对比现行补偿标准后,往往会产生“不平衡”的心理,频频以信访方式表达政府应追加补偿的诉求。但新政策只能调整今后而不能溯及既往。此外,不同区域同地类之间的补偿差异也会造成“不平衡”心理,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土地利用更新与土地利用现实性间存在差异,同一地类不同区域的地块可能导致同类不同价,因而致访。三是要求社保的呼声高。市政府历来重视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特别是为解决失土农民社保问题,尤其从去年实行即征即保以来,村、镇的资金压力较大,个别地方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保工作相对滞后,也是引发征地信访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土地违法行为增多。受经济利益驱动和国土资源部
门查处涉土违法行为局限性影响,群众非法占地和偷盗矿产资源的现象十分突出,由此引发的举报信访直线上升。在涉及农村私人建房的信访中,一是由于受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控制,土地受控村中一些原符合规划又不超户均限额标准的户无法正常审批,导致一些住房困难户强行搭建。二是受土地宏观调控影响,已有2年多没有对农村私人建房用地农转用报批,一些住房困难户要求建房的上访不断产生,有的还在 村镇规划区域建房,我们感到查处工作比较被动,也增加了对其他违法建房行为的查处难度。三是“城中村”及周边村,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受房屋出租、拆迁补偿中等经济利益诱惑,村民私建乱搭行为层出不穷,常常形成违法占地-举报-查处-再违法-再举报的怪圈。在偷盗矿产资源的举报中,违法行为人往往采取“游击战术”,你来我走,你走我动,流动性大,且对乱采滥挖行为查证困难,查处效果不明显,导致举报不断。
(四)个别上访“专业户”组织操纵信访。当前,存在个别上访“专业户”组织操纵村民上访。这些人多是农村社会中的活跃分子,有一定的活动和组织能力。他们多以上访作为“生计”,在农村鼓动农民“集资”上访,组织农民集体上访。上访过程中为达到个人目的,有的胡搅蛮缠,强词夺理;有的甚至还背后组织煽动群众围堵,扰乱办公秩序,对此处理和协调劝返通常很难。这些人的产生,对于集体访、重复访及群体性事件数量的上升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农村社会的安定稳定工作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五)村干部与个别群众之间的矛盾。在村级换届选举和行政村调整等时期,一些举报信访在反映土地问题的背后,一般还牵涉到村庄改造、政务公开、村财管理、干部贪占等许多复杂的因素,群众试图以土地问题为突破口,达到综合问题的解决。
四、现阶段处置信访的主要措施和效果
针对土地信访量攀升的趋势,我局高度重视,审时度势,适时提出严格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必须认真处理好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资源、支持经济发展与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依法行政与提高工作效率的三个关系,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解决土地信访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出台政策,形成大信访格局。明确各乡(镇)街道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列入年度岗位目标责任考核。市国土局负责督查。
(二)加强领导,实行严格信访制度。
1、坚持“三个制度”。一是领导带班制度。每天局领导轮流值日带班,接待来访群众,并负责将接访反映的问题逐一梳理,跟踪督办。二是信访分析制度。每月召开一次信访工作分析会,分析信访工作形势,研究解决群众信访反映的突出问题。三是专题汇报制度。对涉土信访定期向市委市政府作专题汇报,说明原因,落实措施,形成合力。四是信访督办制度。每月进行通报,使反映的问题能尽快得到切实解决。
(三)情法并用,加大信访调处力度。一是做细工作,及时调处信访。土地信访问题的解决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点一滴地树立党和政府威信、化解矛盾的过程。土地信访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抱着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和宽容的爱心,对他们反映的实际问题,用最短的时间,通过最佳的途径,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是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也利于从根本上维护基层稳定。二是加强巡查,及时制止违法行为。
四、降低国土资源信访量的对策和措施
(一)重视处理好 “四个关系”。一是注重处理与乡镇政府的关系。土地信访案件中 %以上的信访是反映农村农村私人建房问题。依据《土地管理法》规定凡属个人之间的土地使用权争议,首先由乡镇人民政府处理,把土地纠纷问题分散、分解在基层。二是处理好与民事诉讼的关系。凡属于土地违法行为,要立即按规定程序办案,属于民事案件的,则迅速引导其到法院民事庭进行起诉。三是处理好与城乡规划的关系。来访者反映建房地基高低、道路布局、房屋采光等问题,引导他们到城建部门咨询解决。四是处理好与行政诉讼、行政复议的关系。及时为群众指明解决其所反映问题的出路,避免群众的往返,缩短处理时间
(二)提高认识,实现“三个转变”。信访工作是直接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做好信访工作可以疏通和拓宽党和政府体察民情的渠道,使各级党委、政府能够及时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疾苦,发现和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进一步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坚持群众路线,是做好信访工作的根本,是实践好“三个代表”的关键所在。要增强群众观点,努力实现信访工作“三个转变”。
1、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信访工作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了解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密切关注群众的思想动向,掌握第一手材料,有针对性地解决好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从而实现变群众上访反映问题为领导干部主动下基层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2、变被动应付为主动预防。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拓宽信息渠道,了解社情民意,及时获得预警性、超前性、深层次的上访信息。在此基础上,客观分析问题,制定工作预案,服务领导决策,把信访苗头消除在内部、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初始。
3、变单纯信访为综合治理。信访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大多数群众上访多是反映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发挥主体作用,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真正解决群众的信访问题。
(三)严格依法行政,规范许可行为。不依法办事,不按法定程序履行职务行为,就很难取信于民,易起纠纷。要坚持依法行政,并进行日常化、制度化的监督。土
第二篇:关于降低国土资源信访量的调研报告
积极处理涉土信访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信访制度和信访工作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坚持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实践方式,也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了解民意社情、品鉴政策得失的重要渠道,因此做好信访工作关系到社会安定稳定大局,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根据省厅关于开展调研的通知,我局十重视这次调研活动,成立了调研班子,由牵头负责,地监大队和信访室分工落实,责任到人,分解决农村基层非法买卖集体土地问题对策、解决土地未批先用问题和降低国土资源信访量等3个调研组,紧密联系我市实际,通过召开由国土局、信访局、建设局及部分乡镇街道人员参加的座谈会、走访行政村干部、约谈信访对象等方法,广泛征求意见,科学分析我市近年来涉土信访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了降低国土资源信访量的对策措施。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涉土信访的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因土地问题引发的群众信访数量持续攀升。根据我市统计数据,2004年全年共接到群众来信来电 件,接受群众来访 人次,同比2003年分别增长、。2005年全年共接到群众来信来电 件,接受群众来访 人次,同比2004年分别增长、。2006年1-5月,我市累计接到群众来信 件,接受群众来访 人次,同比2005年1-5月分别增长、。2004、2005年接到上级转来的信访件分别为 件、件,呈逐年上升趋势。(附:2005年全市各乡镇涉土信访汇总表)
2003-2005全市涉土信访情况表
年份
总数
来信来电
占总量比例
来访
占总量比例
上级转来信来电
占总量比例
200
3200
4200
5二、当前我市国土资源信访的特点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逐渐深化和社会利益关系的逐步调整,各类复杂的社会矛盾日益显现,以经济利益为诱因的信访层出不穷,涉土信访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遇到许多纷繁复杂的棘手问题,有些难点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信访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一)从信访发生地域看,主要集中在城郊结合部和经济较发达乡镇。据分析,2005年城区街道及经济较发达的10个街道、镇信访量为,占全市总信访量的。
2005城区及经济较发达镇涉土信访情况表
单位
全市总量
单位总量
占全市总量比例
备注
(二)从信访具体内容看,主要集中在农村私人违法占地建房和偷挖矿产资源。这些信访随机性强,数量多,预防难。2005年,这两类信访分别占总信访量的 和。
2003-2005全市农村私人违法占地建房和偷挖矿产资源信访情况表
年份
全市总量
农村私人
违法占地
占总量比例
偷挖矿
产资源
占总量比例
200
3200
4200
5(三)从信访处置难易程度看,主要集中在带有历史原因的权属纠纷。这类信访由于历史原因和上访人对政策的理解偏差,有的信访群众在重复访的过程中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形成历史遗留问题和新的问题相互交织,处理和协调劝返非常艰难,常常发生重访缠访和无理访。如:
(四)从容易引发群访形式看,主要集中在有关土地征用补偿和失地农民社保等问题。这类信访由于涉及面广,影响大,处置棘手,容易引发集体群访或超级上访,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2003-2005全市有关土地征用信访情况表
年份
总数
集体群访数
超级上访数
2003
2004
2005
三、国土资源信访量上升的原因分析
国土资源信访数量上升,特别是近年来的急剧上升,是基于多方面原因形成的。涉土信访问题是源于结构性的问题,本质上讲还是我们国家在实现社会转型、经济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由于产业结构升级凸现出来的资源紧张和人口压力之间矛盾的集中反映,以及社会分配不均衡带来的宏观性社会问题。其中既有基层政府、行政村依法行政与落实政策不到位的原因,也有群众对当前政府征地“不平衡”心理和担忧心理的原因。
(一)爱民富民政策深入人心。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强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强
调“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并随着中央关于解决“三农”问题、农业免税、农民增收的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农民的维权意识有了明显增强。特别是2003年以来,中央不断重视和加大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保护耕地和严肃查处土地违法案件的工作力度,新闻媒介持续的正反面宣传和广泛报道,使土地管理问题成为社会热点。群众想通过信访渠道解决问题的期望值不断提高,这是信访量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心理不平衡或对政策理解不透。这是引发信访的一项经常性原因。特别在土地征收工作中,一是对政策理解不深。由于农民受文化水平和信息封闭局限,难以准确和完整掌握有关政策,因此农民在涉及本村土地特别是涉及自身承包地将被征收时,往往会联想到自身利益可能会受到损害。为准确了解是否有征收事项、以及征收是否合法、征收补偿标准等相关信息,农民就会自发想到前往上级政府或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信访。二是心理上不平衡。土地征收多是为了因应经济发展和公共建设需要,因此是一个不间断而长期的过程,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其征收补偿标准也不断提高和完善。但农民从自身朴素的同地同价观念出发,认为同村土地补偿标准就应该同价,因而早期土地被征收的农民在对比现行补偿标准后,往往会产生“不平衡”的心理,频频以信访方式表达政府应追加补偿的诉求。但新政策只能调整今后而不能溯及既往。此外,不同区域同地类之间的补偿差异也会造成“不平衡”心理,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土地利用更新与土地利用现实性间存在差异,同一地类不同区域的地块可能导致同类不同价,因而致访。三是要求社保的呼声高。市政府历来重视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特别是为解决失土农民社保问题,尤其从去年实行即征即保以来,村、镇的资金压力较大,个别地方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保工作相对滞后,也是引发征地信访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土地违法行为增多。受经济利益驱动和国土资源部门查处涉土违法行为局限性影响,群众非法占地和偷盗矿产资源的现象十分突出,由此引发的举报信访直线上升。在涉及农村私人建房的信访中,一是由于受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控制,土地受控村中一些原符合规划又不超户均限额标准的户无法正常审批,导致一些住房困难户强行搭建。二是受土地宏观调控影响,已有2年多没有对农村私人建房用地农转用报批,一些住房困难户要求建房的上访不断产生,有的还在 村镇规划区域建房,我们感到查处工作比较被动,也增加了对其他违法建房行为的查处难度。三是“城中村”及周边村,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受房屋出租、拆迁补偿中等经济利益诱惑,村民私建乱搭行为层出不穷,常常形成违法占地-举报-查处-再违法-再举报的怪圈。在偷盗矿产资源的举报中,违法行为人往往采取“游击战术”,你来我走,你走我动,流动性大,且对乱采滥挖行为查证困难,查处效果不明显,导致举报不断。
(四)个别上访“专业户”组织操纵信访。当前,存在个别上访“专业户”组织操纵村民上访。这些人多是农村社会中的活跃分子,有一定的活动和组织能力。他们多以上访作为“生计”,在农村鼓动农民“集资”上访,组织农民集体上访。上访过程中为达到个人目的,有的胡搅蛮缠,强词夺理;有的甚至还背后组织煽动群众围堵,扰乱办公秩序,对此处理和协调劝返通常很难。这些人的产生,对于集体访、重复访及群体性事件数量的上升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农村社会的安定稳定工作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五)村干部与个别群众之间的矛盾。在村级换届选举和行政村调整等时期,一些举报信访在反映土地问题的背后,一般还牵涉到村庄改造、政务公开、村财管理、干部贪占等许多复杂的因素,群众试图以土地问题为突破口,达到综合问题的解决。
四、现阶段处置信访的主要措施和效果
针对土地信访量攀升的趋势,我局高度重视,审时度势,适时提出严格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必须认真处理好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资源、支持经济发展与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依法行政与提高工作效率的三个关系,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解决土地信访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出台政策,形成大信访格局。明确各乡(镇)街道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列入岗位目标责任考核。市国土局负责督查。
(二)加强领导,实行严格信访制度。
1、坚持“三个制度”。一是领导带班制度。每天局领导轮流值日带班,接待来访群众,并负责将接访反映的问题逐一梳理,跟踪督办。二是信访分析制度。每月召开一次信访工作分析会,分析信访工作形势,研究解决群众信访反映的突出问题。三是专题汇报制度。对涉土信访定期向市委市政府作专题汇报,说明原因,落实措施,形成合力。四是信访督办制度。每月进行通报,使反映的问题能尽快得到切实解决。
(三)情法并用,加大信访调处力度。一是做细工作,及时调处信访。土地信访问题的解决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点一滴地树立党和政府威信、化解矛盾的过程。土地信访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抱着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和宽容的爱心,对他们反映的实际问题,用最短的时间,通过最佳的途径,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是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也利于从根本上维护基层稳定。二是加强巡查,及时制止违法行为。
四、降低国土资源信访量的对策和措施
(一)重视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注重处理与乡镇政府的关系。土地信访案件中 以上的信访是反映农村农村私人建房问题。依据《土地管理法》规定凡属个人之间的土地使用权争议,首先由乡镇人民政府处理,把土地纠纷问题分散、分解在基层。二是处理好与民事诉讼的关系。凡属于土地违法行为,要立即按规定程序办案,属于民事案件的,则迅速引导其到法院民事庭进行起诉。三是处理好与城乡规划的关系。来访者反映建房地基高低、道路布局、房屋采光等问题,引导他们到城建部门咨询解决。四是处理好与行政诉讼、行政复议的关系。及时为群众指明解决其所反映问题的出路,避免群众的往返,缩短处理时间
(二)提高认识,实现“三个转变”。信访工作是直接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做好信访工作可以疏通和拓宽党和政府体察民情的渠道,使各级党委、政府能够及时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疾苦,发现和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进一步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坚持群众路线,是做好信访工作的根本,是实践好“三个代表”的关键所在。要增强群众观点,努力实现信访工作“三个转变”。
1、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信访工作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了解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密切关注群众的思想动向,掌握第一手材料,有针对性地解决好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从而实现变群众上访反映问题为领导干部主动下基层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2、变被动应付为主动预防。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拓宽信息渠道,了解社情民意,及时获得预警性、超前性、深层次的上访信息。在此基础上,客观分析问题,制定工作预案,服务领导决策,把信访苗头消除在内部、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初始。
3、变单纯信访为综合治理。信访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大多数群众上访多是反映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发挥主体作用,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真正解决群众的信访问题。
(三)严格依法行政,规范许可行为。不依法办事,不按法定程序履行职务行为,就很难取信于民,易起纠纷。要坚持依法行政,并进行日常化、制度化的监督。土地管理一项重要职能是土地使用许可,包括土地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农村宅基地和工业用地许可等,要认真查找存在的不足并督促改进,从而达到普遍提高国土资源行政许可水平的目的,从源头上消除产生信访的因素。
(四)创新办访机制,引进社会力量。解决信访难题,不能单单依靠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有限的力量,可以考虑试行引进“外脑”,比如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机构、相关专业人员、社会志愿者等有关社会团体共同参与,运用咨询、协商、调解、听证等方法,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与群众间建立更密切和更多的对话平台,利用多种方式和疏通多种渠道解决土地信访问题。
(五)严格执法监察,加大查处力度。对举报违法用地的信访,靠解释、调解是不能根本解决问题的,必须对举报发现的违法用地行为予以坚决的查处。一要加强巡回检查,及时发现、及时制止;二要查处典型案件,对政府、法人违法占用土地行为,要敢于查处,不能姑息迁就;三要加强联合办案,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目前在自身缺乏强制手段的情况下,要加强与纪检监察、公安、检察和法院的联系,积极争取这些部门对土地执法的支持与协作,增强土地执法的威慑力;四要严格依法行政,对土地违法案件,不仅要依法查处违法用地,还要依法处理违法用地责任人,取信于民。
(六)建立应急预案,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第三篇:关于国土资源信访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国土资源信访问题的调研报告
信访制度和信访工作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坚持群众路线的基本实践方式,也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了解民意社情、品鉴政策得失的重要渠道,因此做好信访工作关系到社会安定稳定大局,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按照上级工作安排并紧密联系我市国土工作实际,通过日常工作实践和走访群众、与信访对象沟通等方法,广泛征求意见,科学分析我市近年来涉土涉矿信访的特点和原因,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我市国土资源信访的特点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逐渐深化和社会利益关系的逐步调整,各类复杂的社会矛盾日益显现,以经济利益为诱因的信访层出不穷,涉土涉矿信访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遇到许多纷繁复杂的棘手问题,有些难点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工作。
(一)从信访发生地域看,主要集中在濒临城区的社区及沿海乡镇。
(二)从信访具体内容看,主要集中在农村私人违法占地建房和偷挖矿产资源。这些信访随机性强,数量多,预防难。
(三)从信访处臵难易程度看,主要集中在带有历史原因的权属纠纷。这类信访由于历史原因和上访人对政策的理解偏差,有的信访群众在重复访的过程中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形成历史遗留问题和新的问题相互交织,处理和协调劝返非常艰难,常常发生重访缠访和无理访。
(四)从容易引发群访形式看,主要集中在有关土地征用补偿和个别人采取多重手段占有村集体土地、林地、草场等问题。这类信访由于涉及面广,影响大,处臵棘手,容易引发集体群访或越级上访,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二、国土资源信访量上升的原因分析
国土资源信访数量上升,特别是近年来的急剧上升,是基于多方面原因形成的。涉土涉矿信访问题是源于结构性的问题,本质上讲还是我们国家在实现社会转型、经济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由于产业结构升级凸现出来的资源紧张和人口压力之间矛盾的集中反映,以及社会分配不均衡带来的宏观性社会问题。其中既有乡镇政府、行政村依法行政与落实政策不到位的原因,也有群众对当前政府征地“不平衡”心理和担忧心理的原因。
(一)爱民富民政策深入人心。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强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并随着中央关于解决“三农”问题、农业免税农民增收的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农民的维权意识有了明显增强。特别是2003年以来,中央不断重视和加大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保护耕地和严肃查处土地违法案件的工作力度,新闻媒介持续的正反面宣传和广泛报道,使土地管理问题成为社会热点。群众想通过信访渠道解决问题的期望值不断提高,这是信访量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心理不平衡或对政策理解不透。这是引发信访的一项经常性原因。特别在土地征收工作中,一是对政策理解不深。由于农民受文化水平和信息封闭局限,难以准确和完整掌握有关政策,因此农民在涉及本村土地特别是涉及自身承包地将被征收时,往往会联想到自身利益可能会受到损害。为准确了解是否有征收事项、以及征收是否合法、征收补偿标准等相关信息,农民就会自发想到前往上级政府或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信访。二是心理上不平衡。土地征收多是为了因应经济发展和公共建设需要,因此是一个不间断而长期的过程,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其征收补偿标准也不断提高和完善。但农民从自身朴素的同地同价观念出发,认为同村土地补偿标准就应该同价,因而早期土地被征收的农民在对比现行补偿标准后,往往会产生“不平衡”的心理,频频以信访方式表达政府应追加补偿的诉求。但新政策只能调整今后而不能溯及既往。此外,不同区域同地类之间的补偿差异也会造成“不平衡”心理,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土地利用更新与土地利用现实性间存在差异,同一地类不同区域的地块可能导致同类不同价,因而致访。三是要求社保的呼声高。政府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保工作相对滞后,也是引发征地信访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土地违法行为增多。受经济利益驱动和国土资源部门查处涉土违法行为局限性影响,群众非法占地和偷盗矿产资源的现象十分突出,由此引发的举报信访直线上升。在涉及农村私人建房的信访中,“城中村”及周边村,由于地理位臵的特殊性,受房屋出租、拆迁补偿中等经济利益诱惑,村民私建乱搭行为层出不穷,常常形成违法占地-举报-查处-再违法-再举报的怪圈。在偷盗矿产资源的举报中,违法行为人往往采取“游击战术”,你来我走,你走我动,流动性大,且对乱采滥挖行为查证困难,查处效果不明显,导致举报不断。
(四)个别上访“专业户”组织操纵信访。当前,存在个别上访“专业户”组织操纵村民上访。这些人多是农村社会中的活跃分子,有一定的活动和组织能力。他们多以上访作为“生计”,在农村鼓动农民“集资”上访,组织农民集体上访。上访过程中为达到个人目的,有的胡搅蛮缠,强词夺理;有的甚至还背后组织煽动群众围堵,扰乱办公秩序,对此处理和协调劝返通常很难。这些人的产生,对于集体访、重复访及群体性事件数量的上升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农村社会的安定稳定工作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五)村干部与个别群众之间的矛盾。在村级换届选举和行政村调整等时期,一些举报信访在反映土地问题的背后,一般还牵涉到政务公开、村财管理、干部贪占等许多复杂的因素,群众试图以土地问题为突破口,达到综合问题的解决。
三、现阶段处臵信访的主要措施和效果
针对土地信访量攀升的趋势,我们感到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必须认真处理好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资源、支持经济发展与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依法行政与提高工作效率的三个关系,针对本地区实际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来解决土地信访问题。
(一)加强领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
针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我局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信访群众利益、建立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高度重视信访工作,确保了信访工作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落实。一是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科、室、队负责人为成员的信访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信访办负责。二是局领导亲自过问重大信访事项,及时化解矛盾,防止了大部分集体或者群体上访事件的发生。三是建立重大信访事项报告制度。信访办公室除按照正常的登记制度办理外,及时将掌握的重要信访信息及时向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报告。四是健全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领导包案制度。主动变上访为下访,及时处理、化解来信来访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尽量减少集体(群体)上访事件的发生。
(二)健全制度,依法依规处理信访事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信访规定》的要求,我局主要建立和充实完善了以下制度:一是来访来信登记制度;二是来访来信受理通知制度;三是来信来访交办存档制度;四是来信来访交办反馈制度;五是重大信访事项报告制度;六是办理(受理)结果存档制度;七是领导下访制度;八是领导接待日制度;九是交办件跟踪督促检查制度。
(三)主动排查,确保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为尽量减少集体或者群体上访事件,我局定期对信访情况进行认真排查,对排查出来的重点来信来访信息进行专题分析研究,及时深入到信访问题较为突出的村屯调查了解情况,及时化解矛盾。对一般的信访事项,责成各基层国土资源所作好预防处理工作,将问题处理在村屯内,处理在萌芽状态,有效避免了群众性上访事件的发生。
(四)情法并用,加大信访调处力度。
一是做细工作,及时调处信访。土地信访问题的解决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点一滴地树立党和政府威信、化解矛盾的过程。土地信访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抱着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和宽容的爱心,对他们反映的实际问题,用最短的时间,通过最佳的途径,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是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也利于从根本上维护基层稳定。二是加强巡查,及时制止违法行为。特别是加强了对农村宅基地的巡查工作,将信访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加强了对土地、矿产资源的巡查,及时掌握土地、矿产资源信息至关重要,它既是减少信访量的有效方法,也是解决执法难的有效办法。通过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切实减少农村宅基地方面的信访问题。
四、降低国土资源信访量的对策和措施
(一)重视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注重处理与乡镇政府的关系。土地信访案件中多数的信访是反映农村私人建房和圈占土地问题。依据《土地管理法》规定凡属个人之间的土地使用权争议,首先由乡镇人民政府处理,把土地纠纷问题分散、分解在基层。二是处理好与民事诉讼的关系。凡属于土地违法行为,要立即按规定程序办案,属于民事案件的,则迅速引导其到法院民事庭进行起诉。三是处理好与城乡规划的关系。来访者反映建房地基高低、道路布局、房屋采光等问题,引导他们到城建规划部门咨询解决。四是处理好与行政诉讼、行政复议的关系。及时为群众指明解决其所反映问题的出路,减少群众的往返次数,缩短处理时间
(二)提高认识,实现“三个转变”。信访工作是直接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做好信访工作可以疏通和拓宽党和政府体察民情的渠道,使各级党委、政府能够及时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疾苦,发现和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进一步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坚持群众路线,是做好信访工作的根本,是实践好“三个代表”的关键所在。要增强群众观点,努力实现信访工作“三个转变”。
1、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信访工作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了解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密切关注群众的思想动向,掌握第一手材料,有针对性地解决好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从而实现变群众上访反映问题为领导干部主动下基层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2、变被动应付为主动预防。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拓宽信息渠道,了解社情民意,及时获得预警性、超前性、深层次的上访信息。在此基础上,客观分析问题,制定工作预案,服务领导决策,把信访苗头消除在内部、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初始。
3、变单纯信访为综合治理。信访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大多数群众上访多是反映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发挥主体作用,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真正解决群众的信访问题。
(三)严格依法行政,规范许可行为。不依法办事,不按法定程序履行职务行为,就很难取信于民,易起纠纷。要坚持依法行政,并进行日常化、制度化的监督。土地管理一项重要职能是土地使用许可,包括土地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农村宅基地和工业用地许可等,要认真查找存在的不足并督促改进,从而达到普遍提高国土资源行政许可水平的目的,从源头上消除产生信访的因素。
(四)创新办访机制,引进社会力量。解决信访难题,不能单单依靠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有限的力量,可以考虑试行引进“外脑”,比如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机构、相关专业人员、运用咨询、协商、调解、听证等方法,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与群众间建立更密切和更多的对话平台,利用多种方式和疏通多种渠道解决土地信访问题。
(五)严格执法监察,加大查处力度。对举报违法用地的信访,靠解释、调解是不能根本解决问题的,必须对举报发现的违法用地行为予以坚决的查处。一要加强巡回检查,及时发现、及时制止;二要查处典型案件,对政府、法人违法占用土地行为,要敢于查处,不能姑息迁就;三要加强联合办案,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目前在自身缺乏强制手段的情况下,要加强与纪检监察、公安、检察和法院的联系,积极争取这些部门对土地执法的支持与协作,增强土地执法的威慑力;四要严格依法行政,对土地违法案件,不仅要依法查处违法用地,还要依法处理违法用地责任人,取信于民。
(六)提高来信来访办理的质量和效益,切实维护信访群众的权益。作为信访工作的具体办理人,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努力在提高信访办理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一要热情接待,不论有理无理都要笑脸相迎。二要耐心解释,对属于本系统的信访件要及时受理,对不属于本系统的信访件要耐心解释并介绍到相关部门。三要及时办理、及时答复信访人。要协调相关单位和部门,对所受理的信访事项认真调查,反复研究,妥善处理,克服马虎应付,草率办理的行为。对能解决的要按要求认真解决,对不能解决的要说明情况,耐心解释。四要加强对信访人法律法规的宣传,使其按照信访规定的要求,合理地提出自己的诉求,将信访人的期望值引导到符合现行政策规定的轨道上来。
五、结束语
信访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随着人民群众民主法制意识、参政意识和维权意识的逐渐提高,涉及土地、矿产等与人民群众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信访问题日益突出。科学分析我市近年来国土资源信访的特点和规律,与时俱进,提出有效解决国土资源信访问题特别是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对策措施,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庄河市国土资源局 二0一一年十一月一日
第四篇:信访调研报告
韩山镇基层信访维稳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推动六个高质量发展”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活动要求,进一步推动阳光信访的工作进程,更好的提高人民生活高质量。依据实际情况,我镇由信访办牵头,综治、司法、派出所等部门协作,成立调研工作组,党委书记潘亚超同志任组长,镇长蒋广西同志、人大主席杨立卫同志任副组长,深入到韩山社区、韩西村、刘徐村、尚庄村等地调研,召开了一定范围的信访维稳工作座谈会。调研组根据实地调研和多方面的意见建议进行了汇总研究。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目前现状
今年,韩山镇信访维稳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特别结合我省“六个高质量”新时代发展理念,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关于信访维稳工作的决策部署,突出社会治理创新、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稳定维护这三个重点,打造阳光信访、法治信访。在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秩序,创新工作方法,破解信访难题,促进矛盾化解,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信访量大,维稳压力大,进京非正常上访形势依然严峻。以韩山社区、韩西村信访工作为例,多年来面临拆迁安置、土地纠纷而形成众多矛盾和问题,社情民意复杂,社会治理工作长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较大的挑战。因此。今年全镇的信访维稳工作将始终围绕党的十九大维稳这条主线,落实各项工作举措。
二、主要做法
1、坚定政治站位,不断加强信访维稳领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联系谁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推动信访秩序规范化、制度化;强化组织领导,先后召开多次专门会议,研究部署信访维稳工作,明确任务和责任,要求各单位各部门按照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负责、其他领导“一岗双责”、一般干部各司其责的要求,强化源头防范措施,把信访维稳工作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一名干部身上,对进京非访和省市挂牌督办信访积案实行主要领导包案制。
2、加强领导接访,积极畅通信访维稳渠道。为了做好信访群众接待工作,畅通信访渠道,我镇专门出台了《领导接访工作方案》,制定了领导接访工作安排表,并予以公示,并要求各村支两委定期汇报所在村信访人员情况,旨在努力减少越级非正常上访发生。
3、落实宣传发动,信访条例深入民心。由镇信访办牵头,要求各村居和各成员单位结合各自行业的特点对专项活动开展宣传,活动悬挂了30余条横幅于各村居和镇区人群易集中场所,通过微信、微博广播等媒体开展《信访条例》宣传,在镇点将台广场、银行、农贸市场等人群密集场所发放宣传单及放置宣传展板5块,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4、学习枫桥经验,逐渐减少越级非法上访。首先是抓源头预防,减少社会矛盾发生。在全镇推行维稳风险评估制度,全面推行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听证制,从源头上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其次,通过各种制度的完善、活动的开展,提高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最后,开展信访听证化解专项行动,多次组织召开信访疑难案件调解会,与村支两委和包村干部挂钩,落实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要求。
5、创新工作方式,合力遏制进京上访。我镇制定了活动方案,召开了专门的部署会议,对各成员单位的具体负责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要求。对进京上访群众,对重点信访户,首先宣传、文广做好具体的宣传工作,其次组织信访干部、村支两委进社区、进企业、到田头、到群众家中实地开展宣讲活动,安排具体讲解信访的工作流程,突出信访中违法犯罪行为,解答群众疑惑,最后综治办负责联络和资料的汇总上报工作。
6、关切合理诉求,发挥人大代表社会维稳作用。各级人大代表生活和工作在基层,与广大群众联系最为密切,最容易听到群众的呼声,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特有的优势。近年来,韩山镇在处理信访维稳工作中,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借助人大代表较强的群众基础和威信,让他们做信访工作的信息员、联络员、服务员和调解员,准确掌握民情民意,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全力为信访维稳工作“减压”。如韩西村拆迁安置难题,我镇党委潘书记、人大代表杨主席等领导,在韩西拆迁安置做到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阳光运行,在原则问题上坚持一视同仁,不搞政策特殊,严格实施补偿标准,将心比心地站在对方角度做被征迁户的思想疏导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力争群众利益最大化,帮助他们打好“经济牌”,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维护被拆迁户的合法权益。再者,针对市县开展打击非法集资活动,镇人大代表率先带头,司法、综治、社区等党员干部共同参与,在中小学、公共广场发放宣传海报,讲解非法集资的特点,提高居民的金融防范意识,确保百姓守得住自己血汗钱。人大代表在社会稳定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三、存在问题
1、热点问题突出。韩山镇当前正处于大力发展庄台经济的关键时期,土地征用、房屋征迁、土地权属、医疗卫生、劳动人事、非法融资、社会保障等领域信访问题突出,特别是随着拆迁安置改造的持续推进,涉及更多群众的切身利益,信访维稳任务加大。
2、信访积案冗杂。近半年,韩山镇对沉淀遗留信访案件组织了攻坚,并通过领导包案、专班处置等方式,部分得到了有效化解,但仍有一部分积案化解效果不理想。
3、信访群体多元化。韩山镇特定利益群体主要有部队志愿兵退役人员群体、老电影放映员群体、老民师群体等。新老群体的诉求活动此起彼伏,各群体相互攀比,我镇共排查出“八类人员”共81人,其中,乡村医生5人,双代员18人,被辞退民师21人,公办教师4人,被辞退农电工23人,四清人员6人,两参人员1人,全部落实包保稳控措施,目前,一切正常;涉军人员3人,已全部化解到位。
四、工作建议
1、领导责任再强化。首先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对重大信访案件,直接介入,分析研判。对群众诉求,无论何时何地,任何形式都及时回应,强化领导责任,切实做到不等,不推,不躲,不绕,不怕。其次,其他领导成员“一岗双责”,实行领导干部重点包保、机关干部驻村具体包保、村级干部动态追踪,推动形成捆绑联动考核奖惩、失职渎职递进间责的网格化管理模式。
2、健全完善信访矛盾多元化解机制。结合法制宣传日和下访、接访等工作,多向群众宣传《信访条例》和相关法律知识,不定期面向社会开展法制讲座、典型事例剖析等活动,逐渐引导信访人员有序、依法信访,减少无理上访、缠访闹访事件发生。完善信访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机制,注重从老党员干部、乡贤、法律服务工作者中发展人民调解员,及时调解多发性民间矛盾,从而减少信访总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加大化解信访积案力度。结合我省提出的六个高质量发展要求,争做事,做实事,全心全意为群众排忧解难。始终把法治思维贯彻到信访维稳工作全过程,依法按政策解决好群众的合理诉求,确保群众诉求在法治的框架内得到有效解决。对诉求不合理、无法律政策依据、以访施压的情况依法移交相关部门处理。同时,寻取政府救助、社会救济、民间互助相结合的办法,以及采取帮助困难信访群众发展生产、解决就业等实质性的措施,努力使一批信访人员在政府关怀中息访息诉。
4、做好重大活动期间值班备勤。要始终围绕党的十九大维稳这条主线,落实好各项工作举措。严格执行“战时”工作机制,全镇信访、综治、公安等部门必须24小时在岗,值班人员不得擅自脱离岗位,接访时,一律认真做好记录,能解决问题当场解决,解决不了的,及时上报分管领导,限时处理。
5、强化人大代表在维稳中的重要作用。基层信访工作压力大,人大代表的工作任重而道远。一是人大代表扮演广大群众说话人的角色,具有较高的社会威望、良好的个人素质和独特的组织优势,有助于了解信访问题的起因,及时寻找最佳解决方式,避免矛盾激化,减少重复和越级上访。二是方便直接向人民群众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能够使信访人依法、有序、理性的表达个人诉求。三是作为人大代表,要加强理论学习,及时掌握维稳信息,带头遵守法律政策,坚持道德自律,处事公道。四是敢担当,充当好维稳工作的“调解员”,动态跟踪,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敢于触及矛盾,大胆提出批评和建议,要真正做群众利益的代言人。
通过此次信访调研学习活动,我镇将有效预防遏制无理、违法上访行为,保证信访资源的合理化利用,化解信访积案,保护韩山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信访工作正常进行,为我市县进一步开创信访工作新局面贡献力量。
吴涵
第五篇:信访调研报告
八、农村信访稳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前,农村信访稳定工作与以往相比,涉及面更广,情况更复杂,处理难度更大。把握关键,找准矛盾切入点,健全机制,正确解决和处理农村社会矛盾,对于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巩固和扩大改革成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农村稳定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农民的整体素质较低和法制意识淡薄。在农村,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文化水平低,无法接受和学习新知识。有的村民在遇到计划生育、土地、农村集体经济等纠纷时,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抱着“人多势众,法不责众”的心理,以聚众闹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二是农村经济发展滞后,集体经济薄弱。当前,大部分农民仍以基本农业种植等为主,城乡之间、村民之间的贫富差距拉大,少数人因心理失衡,导致行为失范,甚至铤而走险。有相当一部分的村级组织以前完全靠收取各种规费维持运作,税费改革后,很快“断炊”,因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无钱办事,影响村级组织各项工作的开展,也无力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直接影响村级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三是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引发群众对立、不满情绪。有的村级财务公开不具体、不准确、不真实、不及时,群众不能及时了解村务、财务工作情况。有的在落实特困救助等优惠政策是徇私舞弊、优亲厚友。有的“白条充帐”,列支不合理的开支,扰乱了财经秩序,激化了干群矛盾。四是历史遗留问题解决难度大。五是群众对上访认识上有偏差。部分群众通过上访解决了一些合理的诉求,也有极少数群众产生了误解,视各级组织的关心为软弱,认为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哪怕是违背原则和政策的无理要求,也屡揪不放、逐级上访。
归纳起来,问题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土地征用善后问题;二是村级财务问题;三是因新旧政策不一致产生的历史遗留问题;四是弱势群体生活困难问题;五是部分干部工作作风问题。而在处理这些问题上也暴露出我们工作和体制上的一些不足。其一,责任分工不明确。农村社会稳定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但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与协作,而且必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切实承担起稳定一方的责任。然而许多地方仍然是各行其是,有利纷争,见难就推,没有形成整体合力。其二,政
绩考核不科学,对维稳工作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出问题不处理。没有做到农村社会稳定工作关口前移,没有着力在预防上下功夫,以至于许多本可避免的没有避免,导致工作被动。二是出了问题不愿意处理。社会稳定工作说起来麻烦,处理起来棘手,不容易出成绩,费力不讨好。因此,很多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心理上不愿意插手不稳定工作,唯恐陷进去拔不出脚,脱不开身,影响个人的形象。三是工作成本高。很多基层领导和相关同志对群众不断上访、越级上访都比较头疼,深感稳定压力之大,都要投放很大的精力、物力和财力来确保社会稳定,稳定成本高得惊人。
对策及建议:
1、抓紧建立科学的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运行机制。第一,要坚持“关口”前移,建立行之有效的预防机制。从强化基层,强化基础,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入手,研究、探讨、落实农村稳定工作的预防措施,力求把各种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第二,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建立高效的处理机制。对各种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进行归纳、分类,搞好协调分工,明确处理程序、处理时限、工作责任,并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落实下去。第三,奖罚分明,建立全程的评价激励机制。对不稳定因素的预防、产生、处理、结局等各个环节进行评价,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追究哪个环节的责任,哪个环节做得好,就予以表彰。将农村稳定工作与干部提拔任用结合起来,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鼓励更多素质高、能力强的同志从事农村社会稳定工作,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第四,大力加强农村的法制建设。一是要加大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各级政府要协调各方面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律知识,使广大农民知法、懂法、守法,依法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二是要认真落实村民组织法。要切实推行民主制度,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大力推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提高公开的透明度,同时,要加强村规民约的建立和完善,促进村务行为的规范化。三是要建立农村法律援助制度。要发动广大法律工作者面向农村,为农民提供适时的法律援助。第五,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一是要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要把工作能力强,农村工作经验丰富,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的党员选拔到党支部班子,夯实党支部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要加强村级调解组织建设。要把一些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以及有威望的老同志组织起
来,建立村民小组、村委会以及乡镇三级调解组织。三是要加强治安信息员队伍建设。要把一些责任心强、热心帮助他人的党员干部选为治安信息员,并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第六,大力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是要建立农村社会稳定目标管理责任制。乡镇与村委、村委与村民小组、村民小组与农户要层层签订稳定工作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的责任制。同时要建立奖励机制,把稳定工作责任与与奖惩挂钩,做到奖罚分明。二是要建立适应农村的“打防控”一体化体系。要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及时掌握村民的思想动态,对矛盾纠纷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要成立治安防范巡逻队,实行义务巡逻。对违法犯罪行为,要积极配合公安机关给予严厉打击,确保农村的社会稳定。三是要抓好人民调解工作。各级调解组要坚持早排查、早发现、早化解,做到小纠纷不出村,大纠纷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2、坚持群众路线,以转变信访工作方式抓稳定。一是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信访工作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针对农村实际,要实现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主动下访,要求各级领导班子成员每月下村调查不得少于5次,其它干部不得少于10天,对下村调查处理问题的情况由综治办统一核查,分类处理,并实行一月一检查,一月一通报,增强干部的下访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变信访办理为信访服务,把信访工作与为民办实事相结起来,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问题。镇设立专门信访接待室,每天有一名镇领导班子成员带班接访,所有接访人员都认真对待。对来访群众,做到耐心听取申述,虚心听取批评,有效地防止“一说就吵,一谈就崩,一定就跳”现象的发生,把信访苗头消除在内部、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初始。三是变单纯信访为综合治理。信访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把群众信访问题都看成是信访部门的事。事实上大多数群众上访多是反映某个村、或某个部门、单位该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最终还要靠各地各部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配合到位,才能真正解决群众的信访问题。把推进政务公开、民主管理,落实民主权利作为稳定信访工作的突破口,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财务、计划生育、土地纠纷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问题,从根本上消除群众信访隐患源头。
3、依法规范信访秩序,严厉打击无理取闹上访,对恶意上访或借上访要挟、扰乱信访秩序的要依法予以惩处,决不让不法之徒从中获利,以此树立正确的信访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