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个”到位强化便民服务中心及代办点建设(大全)
县“四个”到位强化便民服务中心及代办点建设。为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延伸服务链条,打造全方位、多层次、无盲区的政务服务体系,中心采取“四个”到位强力推进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及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建设。一是硬件设施到位。由县财政拨款,中心集中采购了电脑、打印复印传真扫描一体机、交换机等,统一配备便民服务中心和代办点,切实加强了硬件建设。二是项目入驻到位。涉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计生、民政、统计等行政审批、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事项全部入驻便民服务中心和代办点,切实方便老百姓办事。三是人员选派到位。各乡镇配齐配强便民服务中心及便民服务代办点工作人员,便民服务中心主任由纪检书记或副乡(镇)长兼任,主抓便民服务工作的具体事务,副主任由办公室主任或乡(镇)机关中层干部兼任,其余工作人员在乡镇主要业务工作人员中选配。便民服务代办点由村(社区)主任或村官兼任。四是规范管理到位。建立健全了规范运行制度,确保窗口工作人员规范审批、规范服务。同时严格考核奖惩。建立绩效考评机制, 出台科学、量化、操作性强的绩效考评办法,切实加了强对便民服务中心、代办点工作人员及窗口工作人员的日常管理和目标考核。
第二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情况
株良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运行情况
为方便群众、服务群众,进一步提高政府职能部门的办事效率、为民服务意识及深入开展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积极探索转变政府工作的新途径。按照县纪委的统一部署,我镇结合实际,以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为基础,以服务群众为出发点,以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根本,成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和“群众诉求中心”,改变了群众到政府职能部门办事难、办事繁的实际,架起了干群关系的“连心桥”。在“两个中心”运转过程中,我们虚心听取领导提出的意见,再整改、再提高、再创新、再完善。现已迈上良性发展之路,下面将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两个中心”硬件建设、完善制度建设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按照高起点配备、高标准建设的原则,新配置办公桌、电脑,开通了一部外线电话,更换陈旧的办公文具,并新做了大型廉政宣传橱窗和党务、政务公开栏。并制订和完善了便民服务中心和群众诉求中心各项规章制度,如: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廉政建设制度,责任追究制度、预约服务制度、群众诉求、信访接待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的执行,极大地提高了为民办事的水平和效率,极大地方便了办事群众。
二、落实四个到位,完善“两个中心”软件建设
一是认识到位。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两个中心”的建设和运转情况,先后召开多次党政联席会议进行专题讨
论,要求各相关部门要端正认识,从服从服务于全县、全镇大局,从实践“三个代表”永葆党的先进性的高度出发,全力支持“两个中心”建设工作。各有关部门全力配合,鼎力支持,从而在全镇上下达成了思想上的高度统一,认识上的空前到位。二是人员到位。按照“抽硬人,硬抽人”的指示精神,在各相关部门选拔了“思想好、素质高、业务熟、能力强、作风硬”的业务骨干到中心上班,并从工作规范和礼仪方面集中培训了2天,使其更好地开展为民服务。并严格考勤制度,把考勤、业绩考核与工资相挂钩,进一步增强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职能到位。在明确领导带班制度的同时,要求人员到位,要求领导到村住点时间每月不能少于15天,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访贫问苦,把群众反映和发现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和要求,问题处理进行记载,并定期疏理汇总。相关职能部门严防“空壳岗位”,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和体外循环,确保办证、审批等各项业务,实行一站式服务。四是宣传到位。一是在路东、尧村等村均做了大型宣传栏、标语、规章制度及服务用语以及在镇政府机关内制作了大型的廉政文化长廊。二是利用宣传车深入村、组农户,广泛宣传“两个中心”业务和办事程序,使我镇“两个中心”达到家喻户晓。使群众认知、认可镇“两个中心”这一新生事物。
三、部门联动为民解忧,建立小中心大服务的便民服务格局
首先,在办事大厅的设置上,我们充分遵循“两个中心”
便民、利民、为民的宗旨,把日常业务联系比较多的部门安排在一起,让他们搭邻居,便于群众一站式办结所有相关事项。这样,群众可少跑一点冤枉路,更增加了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其次,“两个中心”建立了民事代办制度。群众来镇办事,如果不需要群众本人亲自到场的事,可要求镇、村干部为群众代办。一方面极大方便群众,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办事效率。再次,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没有局限于“两个中心”办事大厅,而是主动出击,送服务到家门口。如计生办还定时“四上门”服务,农技站送技术到田间地头。
四、“两个中心”运转以来达到的效果
自“两个中心”正式挂牌运行以来,已接待群众上万人次,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取得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群众办事只需入一道门就可以根据自己所办业务找到相关职能部门办事,避免了群众找职能部门难和办事手续繁的难题,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二是顺应了民心,密切了干群关系 “两个中心”成立以来,人民群众待解决的问题和事,都得到了及时间圆满解决,群众由原来的不得以才来找政府职能部门变成了如今的有事就找“两个中心”,在干部、群众中搭起了“连心桥”。
三是促进了“三个转变” 即: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真正体现了服务于民的本质;促进了工作作风的转变,各部门作风更加务实、更加贴近群众;促进了方式方法的转变,方式更加机动,方法更加灵活。
五、下一步打算
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是离上级领导和群众的要求还很远,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做好以下工作:
1、年底,在“两个中心”广泛开展评选“服务窗口”和“服务标兵”活动,让典型鼓舞人、激励人。
2、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向生产、科技、流通等群众较大需求的领域延伸,实现群众有需求、干部有服务的最终目的。
株良镇便民服务中心
二0一二年七月
21347.33
第三篇:“四个到位”,不断强化组织领导
注重“四个到位”,不断强化组织领导。我们坚持把强化组织领导当成解决突出问题,提高活动实效的“牛鼻子”来抓,推动整改落实扎实有序进行。一是领导到位。县委书记、县长主持整改方案制定,对责任领导、具体任务、承办部门逐项进行明确,要求通过调研拿出可操作性的整改措施,限时办结。健全强化每周例会制度,县委书记每周召开一次由县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参加的例会,安排部署全县整改落实工作。发挥县活动办参谋助手作用,履行组织宣传、信息上报、协调服务的职责。明确各单位“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职责,实行包整改计划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目标实现的“三包”责任制;实行连带责任制,对措施落实不力、不能按期完成任务和整改效果得不到群众认可的,既责令补课,又追究领导责任。二是指导到位。按照点面结合指导工作的要求,整改落实方案、解决突出问题两个环节制定出具体工作方案和流程图,以通知、文件形式下发,确保整改落实工作规范有序。县四大家领导按照县委统一安排,深入各自联系点和分管单位开展调研,了解掌握动态,指导其活动开展。县委派驻11个指导检查组分赴各单位,统一指导第三阶段动员会的召开、整改方案的制度、整改工作台帐的建立,确保各单位在时间要求、质量要求上节奏基本一致。止目前,已下发各类指导性文件、通知15个,全县各单位召开不同层次会议近300场次,有力指导了活动的开展。三是引导到位。立足方法创新,做到研讨交流和经验推广相结合。通过全县召开的两次研讨交流会,26个单位在会上进行了经验总结,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并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推广,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简报》,介绍推广各单位创造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已编发第三阶段活动简报20期,把40多个单位的成功做法和典型经验向全县进行了推广。四是督导到位。严格落实“四不过关”规定:整改落实目标不清晰、时限不具体、措施不详细、责任不明确的不过关;问题能解决而没有解决或解决不彻底的不过关;整改效果不明显、档案和机制建立不完善的不过关;群众满意度测评达不到80%的不过关。按照这一要求,县11个指导检查组在跟踪督导全县整改工作整体情况的同时,对达不到要求的单位,抽调人员进行重点督办,确保平衡推进整改落实工作。对问题解决到一定程度,及时召开进度会,研讨整改工作是否到位、彻底。
第四篇: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浅议
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浅议
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打造服务政府的具体表现、是优化发展环境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手段。为认真贯彻省、市纪委关于全面加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要求,我县纪委监察局深入乡(镇)、村、组,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就我县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如何进一步完善等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基本情况及成效
我县是从2006年开始建立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至2008年,全县10个乡(镇)均成立了便民服务中心,累计服务场所面积达1200多平方米,通过群众办理各种服务反馈情况看,群众满意率达到98%以上,逐步形成了群众满意的有效服务模式和“群众对干部、干部对干部、窗口对窗口”的有效监督体系,杜绝了“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腐败行为,从服务中心运转至今未发现乡(镇)干部在为民服务方面有违纪行为,有效地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亲民便民形象。主要成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工作模式,方便了人民群众。实行集中办公,将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民政、国土、规划、计生、劳保、农医、水利、农技、畜牧、水产、林业、农机、农经、组织关系接转等部门及相关的服务项目,统一纳入中心,通过受理、承办、回复三个环节,实现进一道门、一个窗口、一处审批、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办结,最大限度地为群众办事。
2、完善工作制度、提高了办事效率。便民服务中心建立了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一站式”服务制、办结销号制、领导坐岗制等系列服务制度,为群众提供“零距离”、“全方位”和“一站式”服务。切实解决了以往群众办事“人难找、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的问题,切实提高了办事效率,并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赞誉。
3、改善服务态度,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便民服务中心制定了“热情周到、高效服务、依法办事、清正廉洁”的服务守则,要求中心工作人员热情接待、耐心解释,坚持以办事方便不方便、公正不公正、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服务标准,以“微笑多一点,服务多一点”的工作作风,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各自为战和有意刁难群众的现象,有效地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树立了政府的良好形象。
4、规范办事程序,推进了廉政建设。中心工作人员从受理到办结提供全程服务、规范程序,对受理的每一件事情、办理的每一个证件,都会认真对待,并通过公开办事程序和收费标准,把各项事务的办理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杜绝了暗箱操作,避免了违规操作,防止了吃、拿、卡、要现象,推进了源头治腐工作,推进了机关效能建设。
二、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
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历经二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认识不到位。有的人认为设立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作用不大,是“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只是迎接上级检查而已;有的人认为中心提供的服务不是大多数人民群众所需要的;有的人认为中心设立办公窗口是多余的,浪费了人力物力。
2、规范不到位。乡(镇)存在多种形式的服务中心,有纪委监察局牵头设立的便民服务中心、有组织部牵头的“三民”服务中心、政法委牵头的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农业局牵头的农业服务中心等多种形式,造成资源损失,并且未形成经常性、制度性、规范性。
3、管理不到位。虽然有的中心有人员、有制度,但缺少相应的管理机制和有效的监督机制,存在有岗无人,有人无事的现象。
4、硬件不到位。办公设施陈旧,未配套电脑等相应的设备,经费也得不到保障。
5、进驻不到位。由于办公条件限制,加之与上级部门之间的协调不到位,主要表现在省直管单位和县直管单位,该进驻中心的而未进驻。
6、人员不到位。乡(镇)中心工作较多、烦杂,人员又少,并且一般都有驻、挂村任务,中心工作人员要经常下村或承担其它工作,造成人员不能坚守岗位,工作时断时续,有的甚至有岗无人。
三、加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几点意见
建立、完善和办好乡(镇)便民服务中心,重在便民,实在利民,贵在为民。各级党政及其领导要有为民办事的决心、为民解难的苦心、为民排忧的诚心、为民着想的热心,帮民致富的真心,更要做到“四个健全,四个到位”,正确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1、健全组织机构,人员落实到位。一是领导重视。乡(镇)党委、政府要把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放在当前工作的首位,党政“一把手”要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进驻中心站办所的上级主管部门也必须高度重视中心的建设,保证人员的到岗到位;二是建立机构。要建立由乡(镇)主要领导担任第一责任人的便民服务中心领导小组,统一各方面的思想认识,经常听取中心运行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好中心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三是人员配备。要重视中心工作人员的选配,应选派素质高、业务精的干部到中心工作,中心工作人员实行双重领导,业务受上级主管部门指导,日常工作接受乡(镇)便民服务中心领导和管理。
2、健全服务功能,项目集中到位。一是科学设置服务功能。从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在给予便民服务中心科学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合理设置服务窗口,突出便民服务,完善项目结办、代办服务功能。二是项目进驻中心到位。服务项目的设置至少应包括:党建(组织关系转接)、农业综合、计生、民政、司法、国土、规划、农医、劳保、综治、林业等部门,便民服务中心服务窗口的设置,要充分体现便民、为民,有条件进驻中心的单位和服务事项,要尽量进驻中心,与人民群众关系密切的服务内容,要坚决进驻中心,只有合理设置服务窗口,才能有效地实现中心的服务功能,才能把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成真正的亲民、为民、便民的集中服务办公场所。
3、健全规章制度,运行机制到位。一是健全规章制度。中心要建立健全并执行好办事公开、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收费管理、考勤考核、建档销号制、回访制、分类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等各项规章制度,确保中心高效运转,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强化外部监督。要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将集中在中心的所有服务事项、服务单位和人员、办事程序、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标准和依据等通过多种方式现场公开,并公布县、镇两级效能投诉电话,设立意见箱,接受群众的监督。三是严格考核奖惩。建立中心日常检查考核机制,加强对业务办理、服务规范、举报投诉等情况的督查,将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考核评议结果与窗口部门及人员的考核结合起来,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
4、健全办公设施,中心管理到位。一是硬件建设。中心应建在临街道、近政府、方便群众办事,又便于与各位领导和职能部门随时取得联系的地方。办公设备应根据人口、工作量等情况配置必要的服务设施,包括电话、电脑、桌椅、饮水及冬天取暖、夏天消暑设施。二是软件建设。要建立健全配套的岗位职责制度,制定工作导行图、工作流程图必须张贴上墙,办事告知单要发放到群众手中,制度和服务项目应装订成册,供服务双方共同遵守,确保便民服务中心运转有章可依。三是确保经费。办公经费各乡镇要列入财政预算,确保中心工作的正常运作。四是做好内业。中心要建立健全各种台帐和报表,对窗口办件、资金流转和考勤考核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准确的记录和汇总,定期向乡(镇)领导和县行政服务中心报送。
5、需正确处理好三种关系
一是需正确处理好牵头单位、责任单位与主管领导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来,各部门、各单位根据各自功能,组建了“三民”服务中心、矛调中心、农业服务中心等,这些中心的组建,大部分是那个部门、单位牵头组建就由那个部门或单位主管,责任也同样由其承担,乡(镇)只是提供场所而已,这样势必影响整体效能,我们认为,改进的办法是将多个服务中心功能进行有机整合,由多个部门牵头主管,归口到一个部门牵头主管,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为业务责任单位,党委、政府负责中心工作人员的组织领导和工作的组织实施,乡(镇)党委书记是便民服务中心组建的第一责任人,县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应该是组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牵头单位,各业务主管部门应该是业务指导的责任单位,县纪检监察和乡(镇)纪委应具体负责组建和操作运行的监督检查。
二是需正确处理好中心工作人员与乡镇人员紧张的关系。针对中心业务量大、人手相对紧缺、人员难到岗的问题,要坚持“集约使用,资源共享”的原则,改革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工作习惯,通过挖掘潜力,优化组合,充分利用好人力资源,要对部门之间人员兼职使用进行大胆探索,通过委托、授权办理等方式实行“一人多岗”,使相关服务事项集中到专人办理,理顺关系,简政放权,腾出更多的人力服务于政府中心工作。建立“一人多岗”工作制度,要求窗口工作人员熟练掌握自身业务外,至少还应具备其它一个以上窗口的业务办理能力,使群众来时有人应,如果遇到比较复杂的办理事项,也可初步告之所办事项流程,推行“一人多岗”能有效地缓解了人少事多的工作矛盾,方便群众办事。同时电话预约和“AB”岗制度,“AB”岗制度是A岗责任人因事不在岗,必须提前一天做好工作移交,B岗责任人要主动、及时顶岗,避免出现无人在岗的现象。B岗责任人在顶岗期间,享有A岗责任人的职责权利,并对A岗的工作负责。
三是需正确处理好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与县行政服务中心的关系。各乡(镇)要实现与县行政服务中心和县直有关单位的信息对接,需报经上级部门审批的上报件,要在规定时限内上报到县行政服务中心审批办理。县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及县直相关部门要根据基层工作的实际需要,定期到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现场办公和指导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为民办好事、办实事。为使群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可延伸便民服务范围,即:在村级设立便民服务站或联络点。形成“以县行政服务中心为龙头、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为纽带、村级便民服务站为基础”的三级联动便民服务网络。
第五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方案[范文]
为了有序推进乡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根据省、市、县有关工作要求,结合我乡实际,特提出如下工作方案:
一、场所地点安排及规模
本着“一窗受理、内部运作、上下联动、全程服务”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的办公设施,整合各方资源,力求规范统一。乡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场所选择在乡政府机关院内,主窗口与现有的乡行政服务中心对接,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共同建设。同时,考虑到乡行政服务中心场所面积偏小(约40平方米),无法容纳所有涉农基层站所集中办公,把乡政府靠大门楼房的第一层的8个房间改为办公室,供进驻便民服务中心的基层站所办公使用,形成“一主八副”服务窗口。
二、硬件与软件初步设计
乡便民服务中心主窗口办公桌椅基本完备,需配套完善相关制度,增设岗位牌及相关服务项目及工作流程;副窗口需增加部分办公桌椅。同时,为有工作需要的站所配备办公电脑。
三、责任领导及责任人
乡便民服务中心主窗口建设责任领导:谢金长,责任人:吴环志、陈九长、刘永松。副窗口建设责任领导:李龙,责任人:朱迎春、林厚辉、严连昌。
四、工作安排
1、确定进驻办公站所。乡内主要涉农站所全部进驻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公,含:财政所、土管所、规划所、农医所、计生办、林业站、农技站、民政所、劳动保障所、党建办、国税分局、工商分局、供电所、信用社、派出所、党政办、综治办等17个站所。
2、明确岗位人员及集中办公时间。每个进驻站所指派一名业务精通、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统一挂牌上岗;实行逢圩日集中办公制,日常工作时间由刘林坡、林厚辉等同志值班。
3、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实行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落实登记、承办、转办、督办等办理制度,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台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