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刑事附带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中财产保全的适用的应用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中财产保全的适用
陈书冉
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利害关系人起诉前或者当事人起诉后,为保障将来的生效判决能够得到执行或者避免财产遭受损失,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议的标的物,采取限制当事人处分的强制措施。在民事诉讼中,为了更好的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几乎普遍使用了财产保全制度,但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迄今为止,还很少有法院适用财产保全制度,给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执行造成了一定困难。笔者就此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刑事附带民事的审判和执行工作有所裨益。
一、刑事附带民事财产保全未能正常适用,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启动在刑事受理案件之后,公安及检察机关在起诉前一般都对赃款赃物予以扣押,受害人对提起诉前保全时间无法掌握,诉前保全难以实现。
2、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审理中,多数法官以刑事审理为主,对附带民事部分仅动员被告人尽力进行民事赔偿,以减轻处罚,或以有无调解可能进行审理,对将来能否执行很容易忽略。
3、因受害人与被告之间在被告犯罪行为实施前不必然存在关系,除了因经济纠纷或邻里纠纷引起的伤害案件外,原告很难提供被告财产线索,且被告人在押,对是否被告人财产查明难度较大。
4、法官没有明确告知受害人有提起财产保全的权利,受害人也不知道行使该权利。
5、有的法官对法律理解偏差,认为已经扣押了赃款赃物,附带民事案件不适用诉讼保全。
6、刑事案件一般没有诉讼保全要求,法院在采取保全措施后,在卷宗中无法显示,相关材料无法移送。
二、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财产保全的必要性: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同普通民事案件一样,从人民法院受理到作出生效判决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而且在执行判决时,法院首先执行对刑事被告人的人身判决。法院判决生效后,被告人或家属不履行义务,受害人申请强制执行又需要一段时间。在这一过程中,如果被告人家属隐匿、转移或者挥霍被告人的财产得不到制止,可能会使生效的判决不能得到执行,受害人权益得不到充分保护,造成隐患。而采取适当的保全措施,则可防止当事人在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前处分判决生效后用以执行的财产,以保障生效判决得到顺利执行,有利于充分保障受害人合法权益。
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财产保全的条件: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财产保全,应当进行严格的审查,一般应注意以下问题:
1、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诉讼请求必须具有具体的财产给付内容。如给付医疗费用、财产赔偿金等。
2、将来的生效判决因为主观或者客观的因素可能导致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主观因素有,当事人或相关人员没有主动赔偿意愿,有转移、毁损、隐匿财物的行为或者可能采取这种行为;客观因素主要是诉讼标的物有灭失可能,如果不及时采取保全措施将会造成更大损失。
3、财产保全应在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受理后,法院尚未作出生效判决前作出。在一审或二审程序中,如果案件尚未审结,就可以申请财产保全。如果法院的判决已经生效,当事人可以申请强制执行,不得再申请财产保全。
4、财产保全一般应当由当事人提出书面申请。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5、人民法院依据申请人的申请,在采取诉讼中财产保全措施前,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提供担保的数额应当相当于请求保全的数额。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人民法院可以驳回申请。在发生财产保全错误给申请人造成损失的情况下,被申请人可以直接从申请人提供担保的财产中得到赔偿。
四、财产保全的范围
《民事诉讼法》第94条规定:“财产保全限于请求的范围,或者与本案有关的财物。”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也认为,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时,保全的范围应当限于当事人争执的财产、附带民事被告的财产及于本案有关的财产(刑事案件中与本案有关的财物应包括涉案赃物、被告人本人财产,特殊情形下涉及限制行为能力人监护人财产、被告人所在单位财产、共同致害人的相关财产、其它具有特殊关系的人的财产,如雇佣、代理关系等)。对案外人的财产和善意取得的与案件有关的财产,不得采取保全措施。所以,财产保全的范围,不能超过申请人请求的范围,也不得超过请求赔偿的价额。这样既能使申请人的权益得到实现,也避免给被申请人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五、财产保全的措施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财产保全可以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方法。
查封,是指人民法院将需要保全的财物清点后,加贴封条、就地封存,以防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处分的一种财产保全措施。扣押,是指人民法院将需要保全的财物移置到一定的场所予以扣留,防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处分的一种财产保全措施。
人民法院在财产保全中采取查封、扣押财产措施时,应当妥善保管被查封、扣押的财产。也可责令当事人负责保管被扣押物,但是不得转让、买卖。
冻结,是指人民法院依法通知有关金融单位,不准被申请人提取或者转移其存款的一种财产保全措施。人民法院依法冻结的款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准动用。财产已经被查封、冻结的,不得重复查封、冻结。法律准许的其他方法包括责令被申请人提供担保等方式。责令被申请人提供担保,是指人民法院责令保证人出具书面保证书或者责令被申请人提供银行担保、实物担保的一种财产保全措施。此外,扣留、提取被申请人的劳动收入、禁止被申请人作为等,也属于财产保全的方式。
人民法院对季节性商品,鲜活、易腐烂变质和其他不宜长期保存的物品采取保全措施时,可以责令当事人或相关人员及时处理,由人民法院保存价款;必要时,由人民法院予以变卖,保存价款。
六、财产保全的程序
法院在受理刑事案件时,即应督促、协助有关部门及时移交账款赃物,对没有追究赃款、赃物去向的案件,采取向有关机关出具补查提纲等办法,应建议并协助有关部门追查赃款赃物,退还受害人。
法官在受理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时,即应向被害人交代其权利和义务,被告人没有积极履行赔偿义务的意向指导受害人提供被告人的财产线索,积极采取保全措施以促进民事部分达成调解协议,确保判决后的顺利执行。采取保全措施的具体程序如下:
1.申请。财产保全,由利害关系人在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时或诉讼中向受诉法院提出申请。
2.担保。人民法院根据情况,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驳回申请。
3.裁定。当事人申请诉前保全的,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须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一旦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不服不得上诉,可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不停止对裁定的执行。
4.解除。财产保全裁定的效力至生效法律文书执行时止,如果诉讼过程中需要解除保全措施的,法院应及时作出裁定解除保全裁定,如申请人撤回保全申请,财产保全的原因和条件发生变化,不需要保全的;被申请人或家属提供相应担保的等。
5.赔偿。如果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有错误,被申请人因财产被保全而遭受损失的,申请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篇:案件财产保全实施细则
案件财产保全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 进一步规范案件财产保全工作,切实维护司法公正,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财产保全工作顺利开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等有关规定,结合本院实际,指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财产保全分为诉前财产保全、诉讼财产保全、非诉(仲裁、监察)财产保全。
第二章
财产保全
第三条
诉前财产保全的申请有立案庭负责审查,案卷材料移送到审判庭后当事人提出申请的,由审判庭负责审查。诉前保全应当在起诉前,诉讼程序还未开始;诉讼保全的申请应当在诉讼程序开始后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前;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的案件,在第二审人民法院接到案件之前,必须采取诉讼保全措施的,由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财产保全的裁定;在判决生效之后至该判决执行前,必须采取诉讼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可以依职权作出财产保全的裁定。
财产保全措施由立案庭实施。
第四条 提出诉讼保全的案件必须是给付之诉,或者包含给付之诉的合并;必须是有可能因为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使权利人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失和无法挽回的遗患后果。
第五条
申请人申请财产保全,应提交书面申请并足额交纳保全费用。财产保全申请书应当记明以下事项:
1、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的基本情况;
2、明确的财产保全内容及相关线索,如申请保全财产为实物的,申请人还应注明实物的大约价值;
3,因被申请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可能使判决不能执行或难以执行的理由及相应证据材料,并注明如申请错误,申请人愿意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4、申请诉前财产保全的,申请人应详细说明其请求内容及相关争议金额。申请时业已存在的财产证据,原则上应一次提供完毕。
第六条
申请人申请财产保全,除提交书面申请、足额交纳保全费用外,还应提供可靠担保。拒绝提供担保或者担保不符合要求的,驳回申请。可靠担保是指具有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真实、明确地为申请人提供连带保证,或者申请人、申请人的担保人提供抵押物或现金担保。
第七条
申请人申请财产保全,其提供担保的数额应根据其请求保全的数额确定:
1、提供现金担保,申请人为自然人的,原则上应提供不少于需保全金额的10%的现金;申请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原则上应提供不少于需保全金额的20%的现金。担保金应汇入法院指定帐户。
2、提供不动产担保的,该不动产价值应不少于需保全金额的120%,同时还应提供以下材料:①不动产产权证原件;②不动产所具价值的相应依据;③关于该不动产抵押、查封等权利限制的证据材料。提供他人不动产担保的,还要求所有权人的书面承诺书。
3、既提供现金担保又提供不动产担保的,申请人原则上应提供不少于需保全金额的5%的现金担保。
4、提供实物担保的,应严格审查。原则上除应提供担保实物清单、存放地点及保管人员名单或者仓单外,实物价值还应高于申请保全标的的金额,必要时还须提供评估机构对实物价值的评估报告。
5、申请人以债券、存款单、提单等权利凭证提供担保的,应递交债券、存款单、提单等权利凭证原件,由法院代为保管,至解除担保或诉讼程序结束时予以发还。
6、提供第三方公司保证的,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并提供以下材料:①第三方公司出具的担保书;②第三方公司的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公司章程以及同意担保的董事会决议或股东会决议;③第三方公司近两个月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
申请人或其担保人提供不动产作为担保的,应在财产保全裁定书中一并裁定查封不动产。第八条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相关业务庭经分管院长同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采取保全措施可能造成的损失范围内合理确定财产担保数额:
1、银行作为债权人申请对债务人的财产采取保全措施的;
2、夫妻一方申请对配偶的个人财产或者夫妻共同财产采取保全措施的;
3、属司法救助对象的申请人提出财产保全申请的;
4、存在其他特殊情形,需酌情考虑实际情况确定财产担保数额的。
第九条
对申请人提出的采取、变更或解除财产保全措施的申请可采取单方谈话或双方听证的方式予以审查。审查方式可视申请人提出申请的紧急状况及保全措施对被申请人的影响程度予以确定。
对财产保全申请的审查应客观审慎,对采取、变更或解除财产保全措施后将对双方产生的影响进行综合衡量和判断。
第十条
对申请人提出的财产保全申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审查:
1、申请人提供的证据材料能否在形式上证明其诉请是正当的;
2、申请人提出的使判决不能执行或难以执行的风险是否存在;
3、诉前财产保全中,如不及时采取有关措施,能否会给申请人的合法权益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
4、申请人提供担保的情况。
第十一条
对于诉讼中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的,审判庭应在三个工作日内对申请进行审查。经审查,符合条件的,及时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对于利害关系人申请诉前财产保全的,立案庭应在四十八小时内对申请进行审查。经审查,符合条件的,立即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对诉讼财产保全或诉前财产保全申请不予准许的,应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告知申请人。口头告知的,制作谈话笔录。
第十二条
采取诉前财产保全措施后,申请人在法定期限内起诉的,立案庭向审判庭移送立案材料时,应将财产保全裁定书及财产保全执行情况记录的原件,存入案件卷宗内一并移送。同时将案件立案审信息查表、裁定书、财产保全执行情况记录等的复印件存入诉前财产保全案件卷宗内。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而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的,审判庭可以依职权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1、不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可能使国家财产遭受难以弥补的损失的;
2、不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可能使妇女、儿童、老人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遭受难以弥补的损害的;
3、双方当事人互相推诿,使争议标的处于无人管理状态,面临毁损、灭失的危险的;
4、其他需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第十四条
诉讼保全的范围,限于当事人争议的财产或者被申请人的财产。对被申请人财产的保全,申请人应当提供有关财产所有权的凭证。
对被申请人与其他人的共有的财产,可以冻结、查封、扣押,但应及时通知共有人。对案外人的财产不能采取保全措施,对案外人善意取得的与本案有关的财产,一般不能采取保全措施。
对土地、军队的战备、军需物质、款项以及公益事业和慈善机构的办公场所、救灾扶贫专用户头,均不能进行财产保全。
已被查封、冻结的,除财产价值足够外,一般不得重复查封、冻结。
第十五条 财产保全的措施限于查封、扣押、冻结、提取、扣留、提被申请人收入、禁止被申请人一定行为等法律规定的其他方法。
对不动产的查封,审判人员应亲临现场,对不动产居住情况、使用状况等记录在案,裁定由相关限制转让,并在现场粘贴封条或告示。
对动产的扣押,应当将动产的品牌、新旧程度、等情况详细登记在册,由财产所有人或保管人、两名审判人员签字备案。
第十六条 人民法院冻结财产后,应当立即通知被冻结的人。查封扣押的财产,原则上任何人不得使用、处分,但被查封扣押的是不动产或特定动产(如车辆),若由当事人保管的,其仍可以使用,但不得处分。对当事人从事正常经营活动必须的财物,尽可能采取扣押权利证书、限制使用、禁止处分等。
第十七条
作出财产保全裁定的法官应完成下列事项:
1、开具财产保全缴费通知书,查看缴费回单。
2、向申请人送达“财产保全裁定书”、“财产保全须知”。
3、填写《执行保全登记表》一式两份。
4、收到立案庭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材料后,若保全措施与《执行保全登记表》要求一致,在三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送达《财产保全情况告知书》;若保全措施与《执行保全登记表》要求不一致,立即与立案庭沟通,视情况决定是否重新执行财产保全。
5、需要延长财产保全期限的(包括在二审期间的上诉案件),在保全期限届满前十五日内填写《执行保全登记表》移送立案庭。
第十八条
执行财产保全的立案庭法官应完成下列事项:
1、向被申请人送达“财产保全裁定书”、“财产保全须知”。
2、严格按照财产保全裁定书的规定和《执行保全登记表》的要求执行,并完整记录财产保全执行情况。在执行过程中若发现无法完全按照上述要求执行的,立即与审判庭沟通。
3、标的物在本市的财产保全,一般在三个工作日内完成。情况紧急的,即时完成。标的物在外省、市的财产保全,一般在十个工作日内完成。
4、在完成财产保全工作后的次日,填写《执行保全回单》,随相关材料移送审判庭。
5、执行财产保全时,是情况协助审判庭向被申请人送达“起诉状副本”、“举证通知书”、“传票”等。
第十九条
判决生效后、履行期限届满前裁定财产保全的,由原作出判决审判庭出具相关的裁定(在裁定中一并明确财产保全申请费的负担),填写《执行保全登记表》移送立案庭。第二十条
当事人不服财产保全裁定提出复议申请或案外人对财产保全裁定提出异议的,由作出财产保全裁定的相关业务庭负责审查和答复。第二十一条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解除财产保全:
1、采取诉前财产保全措施后,申请人在法定期限内未起诉的;
2、申请人自愿申请解除财产保全的;
3、申请人撤诉并且经人民法院准许的;
4、被申请人提出解除保全申请并提供了相应数额的可供执行的财担保的(担保数额不足,可酌情解除部分财产保全);
5、申请人的债权消灭的;
6、驳回申请人的起诉或对申请人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的;
7、其他需解除财产保全情形的。第二十二条
案件审理过程中,需要解除财产保全的,由审判庭出具解除财产保全裁定书,填写《解除保全登记表》后移交立案庭。立案庭应在解除保全后的次日,填写《解除保全回单》,随相关材料移送审判庭。
案件审结后,当事人未申请执行或无需执行的案件,需要解除财产保全的,审判庭审查后及时移送执行庭,由执行庭予以办理。
案件进入执行阶段,需要解除财产保全的,在执行案件中一并解决。第二十三条
案件审理过程中,需要向申请人退还财产保全担保金的,由审判庭及时办理。案件审结后,当事人未申请执行,需要向申请人退还财产保全担保金的,审判庭审查后及时移送执行庭,由执行庭予以办理。
案件进入执行阶段,需要向申请人退还财产保全担保金的,由执行庭及时办理。
第二十四条
被保全标的物如遭到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或出现其他紧急情况,由相关业务庭依法作出处理。
第二十五条
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延长财产保全期限、变更或解除财产保全,均应报请分管院长批准、第二十六条 当事人对人民法院财产保全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不停止裁定的执行。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造成被申请人损失的,当事人应当赔偿;法院依职权采取的诉讼保全的,人民法院应当赔偿。
第二十八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未尽到审查义务的情况下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三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实施细则由审判委员会负责解释。第三十条
本实施细则自发印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关于对仲裁中财产保全案件的一点认
对仲裁中财产保全案件的一点认识
陆彬
一、仲裁中可以进行财产保全
仲裁过程中财产保全的法律依据是仲裁法的第二十八条,该条规定:一方当事人因另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可能使裁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可以申请财产保全。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将当事人的申请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提交人民法院。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损失。由此可以看出,为了防止当事人隐匿、转移、变卖有关财产,保证有关利害关系人的利益不受损失或少受损失,保障将来发生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仲裁调解书能够得到全部执行,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财产保全。
民事诉讼法有关财产保全的法律依据是第九十二条、第九十三条。第九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案件,可以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作出财产保全的裁定;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驳回申请。第九十三条规定: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财产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申请人应当提供担保,不提供担保的,驳回申请。申请人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十五日内不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财产保全。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我国民事诉讼法中财产保全分为诉前财产保全和诉讼财产保全。诉前财产保全的申请人应提供担保,并在采取保全措施后十五天内提起诉讼。诉讼财产保全则由法院裁定是否采取财产
保全的措施并根据情况是否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但仲裁法对申请人提出申请的时间未作规定,能否在仲裁申请时一并提出财产保全申请规定不明确。
二、仲裁财产保全和民事诉讼财产保全的联系和不同
仲裁财产保全和民事诉讼财产保全都是仲裁和民事诉讼程序的应急和救济制度,都是为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了保障将来的裁决、判决、调解的执行。民事诉讼财产保全制度是仲裁财产保全制度的一般规定,仲裁财产保全制度是民事诉讼财产保全制度在仲裁程序中的体现和适用。仲裁财产保全在当事人将保全申请提交仲裁委员会之后,还需要按照民事诉讼法中有关保全的规定和程序来进行。
仲裁财产保全和民事诉讼财产保全的不同之处在于:仲裁财产保全是为了保证仲裁裁决能够得到实现,而民事诉讼财产保全是为了保障人民法院的民事判决、裁定或调解书能够得到执行;仲裁财产保全申请由申请人交到仲裁机关,仲裁机关本身并不直接行使权力,而是由仲裁机关审查后提交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依法再审查和执行,而民事诉讼财产保全申请则由申请人直接递交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依法审查和执行;仲裁财产保全中没有仲裁前财产保全和仲裁中财产保全的划分,民事诉讼财产保全中则有诉前财产保全和诉讼财产保全之分。
三、仲裁中财产保全的概念及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仲裁中的财产保全,是指仲裁机构在受理当事人仲裁申请后,尚未对案件作出裁决前,为防止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造成将来的裁决无法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经一方当事人向仲裁机构申请,由仲裁机构将当事人的申请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提交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执的标的物采取一定强制措施的程序。
(二)仲裁中的财产保全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仲裁案件必须具有给付内容。也就是说,仲裁机构对案件作出裁决后,一方当事人依据裁决书中的裁决给付对方当事人一定的金钱或者物品等。
2、必须因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有可能使将来的裁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情形出现。
3、仲裁中的财产保全必须向仲裁机构提出。
仲裁中的财产保全,申请人应当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人民法院不能接受仲裁申请人的个人申请,即使涉外仲裁过程中当事人也只能向仲裁委员会申请财产保全,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
4、必须在有效的时间内提出保全申请。
仲裁中的财产保全申请人必须在仲裁机关受理案件后至仲裁机关作出裁决前这段时间内提出申请,如果申请人在仲裁机关受理前或仲裁机关作出裁决后提出申请,一般不予受理。
5、仲裁中的财产保全必须提供担保。
虽然我国《仲裁法》没有把申请人提供担保作为必备条件,但是,仲裁案件中的申请人并不是人民法院的当事人,人民法院在下达保全裁定过程中,实际上对仲裁案件的情况不可能掌握得很清楚。因此,为了避免国家赔偿,同时也为了保护被申请人的合法权益,人民法院在采取保全措施时要求申请人必须提供担保。如果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申请。
四、仲裁中财产保全的管辖法院及实施机关
(一)仲裁中财产保全的管辖法院。《民事诉讼法》第258条对涉外仲裁中财产保全的管辖法院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涉外仲裁机构应当将当事人的申请提交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2条重申,“在涉外仲裁过程中,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经仲裁机构提交人民法院的,由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被申请保全的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并执行”(二)仲裁中财产保全的实施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有关规定作出的财产保全裁定由执行机构负责。对于仲裁机构将有关申请提交人民法院后,对该申请的审查和作出裁定该由什么庭来负责,本条没有
作出明确的规定。在制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的过程中,有一个基本的看法,认为应由执行庭作出裁定并负责执行。
五、仲裁中财产保全的程序、仲裁中财产保全裁定的效力
(一)仲裁中财产保全的程序:
1、申请人在仲裁机构决定受理仲裁申请之后、对仲裁案件作出决定之前,向受理仲裁申请的仲裁机构申请财产保全。
2、仲裁机构收到财产保全申请书后,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58条的规定,我国涉外仲裁的仲裁机构应当将当事人的财产保全申请提交给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国内仲裁机构应当将财产保全申请提交给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财产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
3、人民法院相关部门收到仲裁机构转交的财产保全申请后,经审查符合条件的,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担保的数额应相当于请求保全的数额。如果申请人拒不提供担保的,驳回其财产保全申请。
4、人民法院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完成仲裁中财产保全的实质事项后,应将有关法律文书及时移交给仲裁机构。如果申请人需要续封、解封的,也必须经过仲裁机构提交人民法院办理。
(二)、仲裁中财产保全裁定的效力:法院的财产保全裁定,一经作出立即生效,不准仲裁中的双方当事人上诉。不服财产保全裁定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但复议期间不影响执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法适用意见》第108条的规定,人民法院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后,除作出保全裁定的人民法院自行解除外,在财产保全期限内,任何单位都不能解除保全措施。这一规定表明仲裁机构既不是财产保全裁定的作出者,也没有权力解除或者撤销财产保全措施。
六、仲裁中财产保全错误的赔偿
根据《仲裁法》第28条第3款“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损失”的规定,一方当事人在仲裁活动中向仲裁机构提出财产保全申请,人民法院作出裁定并采取了财产保全措施后,如果申请人在仲裁案件裁决后承担责任,即其财产保全申请有错误,就要承担因财产保全申请而给被申请人造成的实际经济损失。申请人在裁决中承担全部责任的,要赔偿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全部损失;申请人在裁决中承担部分责任要根据部分责任的范围赔偿被申请人财产保全损失。人民法院不承担仲裁中财产保全错误的赔偿责任。
通过办案,对此积累了一点初浅的认识,供大家商榷指导。
你好哦啊,
第四篇:财产刑刑事附带民事执行调研
关于财产刑及刑事附带民事执行工作调研报告
按照省高院要求,2月份,我院开展了对全市法院财产刑和刑事附带民事执行工作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归纳如下。
一、基本情况
1、罚金刑适用较多,执行到位率较低。通过统计全市
法院2008年以来审理的刑事案件中财产刑和刑事附带民事财产执行的案件数、执行数,发现人民法院在适用财产刑时较多适用罚金刑。如桃江县法院在 4年中,财产刑中罚金和没收财产的案件数分别为975件、8件,罚金刑占到了95%以上;中院和其他各基层法院罚金刑也在90%以上。而财产刑案件的执结率却相对较低,中院2010年执兑率仅为6.6%。
2、判决前预付的较多,判决后执行的较少。从我们调
查的情况来看,大多数法院能够执行到位的财产刑也是判决前预付的较多。但是在判决生效后,绝大部分罪犯已被投入监狱劳动改造,刑满释放后一般都外出谋生,法院对被执行人及其财产状况不了解,犯罪分子或其亲属主动自愿缴纳的情况则很少,由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到位的也很少。以桃江法院为例,2011年,桃江法院罚金刑中,共判处280件340万元,判前预缴数为250件220万元,而判后自动履行的仅为1件1万元。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事人判前主动缴纳是目前比较通行的一种做法,并且在基层人民法院已逐渐成为财产刑执行的主要方式。
3、调解结案率相对提高。我们发现在基层法院受理的刑事附带民事执行案件类型主要集中在抢劫、故意伤害、交通肇事等犯罪上,民事赔偿到位与否,得到受害人谅解与否,可能对量刑会有一定影响,因此,大部分当事人愿意接受调解。以南县法院为例,2010、2011年刑事附带民事执行中全部以调解方式结案。
二、存在的问题
1、观念问题。一是不能“既赔人又赔钱”的观念,使犯罪人及其家属产生强烈的对抗情绪。二是司法机关长期以来“重主刑轻附加刑”的观念,使财产刑未能引起足够重视。
2、片面追求结案率使大量财产刑案件未能进入执行程
序。从调研情况看,大量财产刑案件在判决后并未进入执行程序,法院既不对犯罪人的财产进行查找,也不对犯罪人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有部分法院则采用变通的做法,建立财产刑执行备案制度,对所有判处财产刑的案件进行备案登记,若查实犯罪人有财产可供执行,则立案执行;若未能发现犯罪人有可供执行财产,则有关案件将不进入执行程序。
3、财产刑执行与否对自由刑的减免未能产生影响,使
罪犯及其家属丧失自动履行的动力。目前,财产刑是否得到全部执行,并未作为犯罪人是否符合减刑、假释条件的考量因素。财产刑的履行对于犯罪人及其家属而言只是意味着单纯的义务和财产的损失,完全不能带来任何可以预期的得益,这极大地挫伤了犯罪人及其家属履行财产刑的积极性。在被判处自由刑后,犯罪人及其家属不但极少配合法院主动
履行财产刑,而且往往千方百计地转移、隐匿财产,极大增加了法院执行的难度。据调研材料反映,判处自由刑后自动履行财产刑的案件占判处财产刑案件的比例远远低于判处自由刑前自动履行保证金以充抵财产刑的比例。
4、罪犯自身的经济条件致财产刑案件执行难。通过适用财产刑的案件的统计分析,发现对被告人适用财产刑和刑事附带民事执行的案件以抢劫、盗窃、故意伤害案居多,分析这些犯罪分子产生的犯罪原因,发现这些人要么因生活没有着落而实施犯罪,要么是好欲恶劳,为了贪图享受而实施负责,犯罪所得或被低价销赃、或被挥霍,到被缉拿归案时已所剩无几。因此,犯罪分子有主观上不想、不愿履行的因素,也有因自身的经济条件而不能履行的客观情况,这些都限制了人民法院对财产刑的有效执行。
三、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院建议:
1、从立法上完善财产刑制度,并加强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的沟通、协调机制。财产刑能不能执行,如何执行,直接载体是司法机关,尤其是人民法院。只有司法机关从认识上重视财产刑的执行,在侦查、起诉、审判等环节加强沟通协调,互相配合,才能使财产刑得以顺利地执行。
2、加大调解工作力度。法院在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时应重视调解,努力促成当事人达成赔偿协议。此外,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在刑事案件的侦查、起诉阶段针对被害人提出的附带民事赔偿请求也应当进行有效调解,促成双方达成赔偿协议。
3、建立财产调查制度。针对被执行人转移财产以及难以查明财产的情况,首先,近期目标比较可行的做法就是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执行之间建立良好的衔接,如果当事人提出民事赔偿请求,则相关部门及时调查被执行人的财产,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避免当事人转移财产,这样就能减轻执行中的困难。其次,长远的目标就是建立个人信用数据库,把公民的信息都纳入到这个数据库中,这样有利于发现被执行人的财产及其转移情况,极大地减轻执行中的压力。
4、加强财产刑执行与否对减刑、假释的影响。建议在考察正在监狱中服刑的罪犯是否减刑、假释,除确有悔改表现,还适当考虑是否交纳罚金等其他情况。对于确实没有交纳能力的罪犯,只要其在服刑期间能够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就应当认为其确有悔改表现而可以适用减刑、假释;对于具有交纳能力却拒不交纳的罪犯,即使其在服刑期间能够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在是否对其适用减刑、假释时要慎重对待。当然对于在服刑期间积极缴纳罚金的罪犯,应当充分肯定其悔改表现,在对其适用减刑、假释时要相对于不具有这种情况的罪犯,减刑的幅度要适当大一些,假释的时间要适当提前一些。
第五篇:诉讼中财产保全的适用条件
想学法律?找律师?请上 http://hao.lawtime.cn
诉讼中财产保全的适用条件
核心内容: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利害关系人起诉前或者当事人起诉后,为保障将来的生效判决能够得到执行或者避免财产遭受损失,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议的标的物,采取限制当事人处分的强制措施。下面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诉讼中财产保全的适用条件,感谢您的关注。
【诉讼中财产保全的适用条件】
采用诉讼中财产保全应当具备如下条件:
第一,需要对争议的财产采取诉讼中财产保全的案件必须是给付之诉,即该案的诉讼请求具有财产给付内容。
第二,将来的生效判决因为主观或者客观的因素导致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主观因素有,当事人有转移、毁损、隐匿财物的行为或者可能采取这种行为;客观因素主要是诉讼标的物是容易变质、腐烂的物品,如果不及时采取保全措施将会造成更大损失。
第三,诉讼中财产保全发生在民事案件受理后、法院尚未作出生效判决前。在一审或二审程序中,如果案件尚未审结,就可以申请财产保全。如果法院的判决已经生效,当事人可以申请强制执行,但是不得申请财产保全。
第四,诉讼中财产保全一般应当由当事人提出书面申请。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但是,人民法院一般很少以职权裁定财产保全,因为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人民法院依职权采取财产保全或者先予执行错误的,应当由人民法院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人民法院可以责令当事人提供担保。人民法院依据申请人的申请,在采取诉讼中财产保全措施前,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提供担保的数额应当相当于请求保全的数额。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人民法院可以驳回申请。在发生诉讼中财产保全错误给申请人造成损失的情况下,被申请人可以直接从申请人提供担保的财产中得到赔偿。
【诉前财产保全与诉讼中财产保全的区别】
第一,申请的主体不同。诉前财产保全是在起诉前由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中财产保全是当事人在诉讼进行中申请财产保全。诉讼中财产保全应当由申请人提出申请,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www.xiexiebang.com
必要时人民法院可以依职权采取保全措施。诉前财产保全由利害关系人提出申请,法院不得依职权采取保全措施。
第二,申请财产保全的时间不同。诉讼中财产保全应当在案件受理后、判决生效前提出申请;诉前财产保全必须在起诉前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第三,对申请人是否提供担保的要求不同。诉讼中财产保全,人民法院责令提供担保的,申请人必须提供担保,不提供担保的,驳回申请。没有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的,申请人可以不提供担保,人民法院依职权采取保全措施的,有关的利害关系人也可以不提供担保。诉前财产保全,申请人必须提供担保,不提供担保的,驳回申请。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