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保险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2 14:25: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我国保险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我国保险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浅谈我国保险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保险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摘要:随着保险市场的全面开放和竞争的加剧,对我国保险业的市场营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保险业目前大多数企业还处在一种推销或者说推悄营销转变的阶段,营销观念还处于萌芽状态,因此我国保险市场营梢中应该采取相应策略,以解决保险市场竞争给保险营销带来的一系列难题。

关键词:市场营销;保险市场营悄;保险公司

一、我国保险市场营销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我国的保险企业大多数还处在一种推销或者说推销营销转变的阶段,营销观念还处在萌芽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来研究我国保险市场营销策略则应先了解我国保险市场营销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追求市场竞争,忽视市场定位

一些保险公司单纯地把市场营销当作市场竞争的一般手段,为了取得所谓的竞争优势,在几乎所有的业务领域、所有的市场机会都使出浑身的解数,投人大量的人财物参与竞争。这种脱离实际、漫无边际和缺乏针对性的经营方式,没有将竞争建立在系统、科学的市场分析基础上,忽视了竞争者的定位状况和目标客户对保险产品的评价;没有通过市场细分来发现市场机会,确立明确的市场定位。

(二)重视产品创新,轻视产品推广

一个险种究竟有没有市场,关键就在于能否通过有效的推广工作,使客户了解、接受和喜欢保险公司的产品。当前,保险公司都热衷于保险产品的创新,在保险产品的设计、开发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投人了相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往往忽略或轻视产品的推广。一些保险公司在产品推广阶段,投人的人力少、推广的方法单一,推广的对象不明确。产品推广的滞后,不仅会影响产品的全面销售,也不利于收集反馈信息,进一步推动产品的改进和创新。

(三)缺乏科学的市场营销计划

保险公司市场营销战略就是对市场营销根本的、全局性的、长期性的谋划,它是动态的、发展的,由于我国保险公司诞生的时间短,现代市场营销观念还比较淡漠,缺乏科学制定市场营销战略的实践经验,保险从业人员缺乏市场营销知识,更缺乏吸收现代市场营销成果并运用于指导实践的能力,将保险公司市场营销视为个人行为发展客户的过程,不是根据客户的需求系统完整地制定市场营销战略,而是简单地层层下达指标,用强制命令开展经营活动,为完成短期任务指标不计成本。同时,营销活动缺乏整体和长远观念,不能根据市场环境变化调整营销战略,也使业务人员偏重于依靠个人完成任务指标。

(四)缺乏完整的市场营销战略

由于未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和策略方法,甚至没有树立起市场营销观念,以致简单地将个人展业行为加以利用和扶持;由于市场营销战略体系的不完整性,制定和实施市场营销战略缺乏必需的基础和条件,导致保险公司与客户关系依赖于个人关系。

(五)缺乏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市场营销组织机构

现代市场营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是仅靠某个部门或某些人可以完成的,而需要保险公司各部门、各环节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由于缺乏市场竞争需要的市场营销组织机构,致使许多员工对市场营销知之甚少,缺乏正确的观念和理论指导,依赖于个人展业行为方式。

(六)保险营销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严重破坏了保险营销非价格竞争的原则

许多保险公司在招收没有任何保险知识的营销人员后,经过2个星期左右的培训后就可以上岗推销保险。由于一些营销人员缺乏职业道德,或缺少保险及相关知识,在推销保险时经常出现误导陈述、保费回扣、恶意招揽等违规、违法现象,破坏了保险业的声誉。在保险业持续快速发展,保险市场日趋活跃,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保险市场“不太成功”的营销策略已经成为摆在国内保险公司面前1待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保险市场营销策略

现代保险市场竞争给保险营销带来了一系列的难题,一是在保险需求还不足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保险产品供过于求,保险买方市场已经形成;二是保险险种同质化率高,保险产品的差异性在短时间内被抵消,领先优势很难保持长久;三是保险微利时代到来,各家保险公司经过近几年的价格大战和保险市场的逐步规范,使得险种价格变化空间缩小;四是“一招先,吃遍天”的大众保险营销时代已经结束,保险公司很难再靠一个点子或一个策划就找到了打开市场的有效途径。针对以上难题,笔者认为我国保险公司应采取以下市场营销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市场营销观念,调整营销策略

针对我国保险营销的现状,改革营销机制,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树立以市场为本,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思想,确立以获取企业自身利益为目的的营销观念。以满足社会公众需求为前提,在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获取自身经济效益的新型营销观;其次要力求保险产品适销对路,依据社会公众的需求,设计开发保险产品,要借助经纪人、代理人拓展保险市场空间,调动企业职工特别是营销人员的积极性,树立依法经营的思想。通过改革营销机制,调整营销策略,从而促使本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最后还要注重研究企业自身形象的宣传。企业形象的自我设计,主要以信誉为内涵。企业形象的优劣,将会直接影响到保险企业的社会地位和经营成果。只有注重对自身企业形象的宣传,使社会公众增强对本企业的了解、认同、接纳和信赖,才能使自己在保险市场激烈的竟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尽管我们国家的保险事业发展很快,保险费收人占国民经济的比例逐年提高,但保险市场仍然蕴藏着发展的潜力,因此要拓展营销空间,以新的营销策略去调节供求关系,满足社会公众的保险需求,从而巩固发展业务和确保市场地位。

(二)将“以客户为中心”作为保险公司的最基本经营原则

作为保险公司,在推行差异化服务的时候,不能光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必须秉承“客户至上”的理念,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更多地关注客户,尊重客户,了解客户,围绕客户这个中心,多为客户着想,切实做好差异化服务这篇大文章。要多深人客户中间,认真倾听客户的反映,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以客户的需求为指南,及时调整和增加差异化服务的内容,使推出的各项服务更加贴近客户,从而取得更好的实效;要端正思想,转变作风,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客户,为了客户一切,为了一切客户”的思想,变消极应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使每一个职工都能把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作为一种自觉的行动;要坚持无断层服务,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全员化服务,把保险服务贯穿于展业、承保、理赔等全过程,使客户从投保开始到保险责任终止,都能享受到优质的保险服务。

(三)建立以市场营销为导向性的公司组织机构

公司组织机构对公司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保险公司制定和实施市场营销战略,必须要有高效的营销组织加以支持,保险公司营销组织的基本功能在于对客户需求做出快速反应,高效率地向客户提供满意服务。因此,建立完善的市场营销组织,是保险公司市场营销顺利开展、选择、培养“忠诚客户”及“黄金客户”的组织保证。同时,还要全面推行客户经理制,客户经理制是现代保险企业在拓展业务过程中建立的以客户为中心,把推销保险产品、传递市场信息和管理客户融为一体,为客户提供新型的全方位保险服务体制。这就要求保险公司要从组织机构上、人力资源安排上和服务内容上确保其自身经营人员与特定的客户有一个明确、稳定和长期的服务对应关系。因此,全面推行客户经理制是保险公司市场营销的必然选择。

(四)重视关系营销在保险公司市场营销中的应用

在公众的消费价值观由感性消费时代、理性消费时代跨人感情消费时代的过程中,消费者更多地注意在商品的购买与消费过程中是否带来心灵上的满足,即追求商品的“附加值”。购买保险是高层次的消费,广大客户认购保险更多的是建立在知识、信息、信任、关系、他人赞扬等基础上。这里建立关系、寻找恰当的保户就显得十分必要。美国咨询企业贝恩公司的研究显示,保留顾客和公司利润率之间有着非常高的相关性:在保险企业中,保留顾客方面增加5个百分点,利润可以增加50%。波士顿论坛公司调查也显示:留住一位老主顾只需花费一位新顾客巧%的成本。留住顾客是保险企业所要面对的关键性战略问题。因此,一个保险公司,要想在市场上建立永久的地位,必须建立稳固的顾客关系,这就要求现代保险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关系作为营销手段去加强公司与客户以及公司与市场的交流。保险商品和服务都会因为这种

交流而不断转变、修改、完善乃至创新。具体说来,保险营销中的关系营销应体现在:建立并维持与顾客的良好关系,例如,营销人员应主动、真诚、热忱地告知有关个人的一些背景以增加客户的信赖感,同时营销人员在与客户交往中应表现出与其相似的目标、兴趣、价值观,以专业形象影响客户,取得他们的信任。促进与竞争者合作关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王淑英.保险营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 郭国庆.市场营销学通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代写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更多工商管理硕士论文

第二篇: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10-01-02 13:44

[摘 要]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存在诸多问题,解决的措施就是要向西方商业银行借鉴其先进的经验,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让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迈上新台阶,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 市场营销; 对策。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市场竞争变得日益激烈,我国商业银行开始越来越重视通过市场营销手段来增强其在竞争中的地位。然而,与西方国家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状况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为此,我国商业银行需在借鉴西方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正确认识自身的状况和特点,制定适应新环境的市场营销策略。

一、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市场营销的认识不到位。

市场营销观念是一种时时处处都要体现以市场为导向、客户为中心、效益为目的的经营理念。而我国的商业银行还没有完全树立起这种理念,他们没有以客户为中心,考虑的最多的是银行自身的风险问题与效益问题,忽视了客户真正的需求。以贷款营销为例,企业形势越好时越能贷到款,越在困境中需要资金支持时却越难贷到款,这与市场营销理念是相违背的。我国商业银行在市场营销对象上,往往只重视原有的大客户,而忽视了对新市场的调研、开发与培养。

2.市场定位不明确,自主创新的品牌较少。

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商业银行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优势,投入了大量资金于每一个可以触及的方面,却又缺乏总体规划与创意,跟风现象严重,导致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浪费资源却没有实现营销的目的。

客户选择银行强调的是差异化、个性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尽管我国商业银行对营销业务进行了创新,推出了不少新的金融产品,但推出的金融产品在业务功能、客户定位上大致一样,缺乏特色定位,使营销行为趋于同化,形成独特品牌的少,没有在客户心中形成一家银行有别于其他银行的独特形象,使广大客户觉得无论到哪家银行都一样,影响了银行的吸引力。

金融新产品市场化过程缓慢。一项银行产品开发出来后,要报人民银行批准,需要很长时间,有时还可能不被批准,使得新产品不能及时占有市场。即便新产品面市后,销售自动化程度低,产品创新成本高,利润率低,创新速度跟不上消费者的需求增长。

3.缺乏对目标客户的研究,忽视服务质量,客户面临流失风险。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所开展的网络银行、手机银行、各种银行卡业务的实际应用效果不如事先预期的那样好。最根本的原因是银行不重视对目标客户的研究,没有根据客户文化层次与消费水平以及潜在需求来细分市场,导致提供的产品针对性不强,更重要的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非常注重服务范围的拓展,却忽视了服务质量的提高。以美国的富国银行为例,其良好的服务质量是吸引顾客的致命武器,其为了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富国银行提出了一个口号,那就是“哇!”,即通过要求每个员工尽心竭力为客户提供服务,超越客户的期望,使客户感到惊讶、高兴,标志就是客户会情不自禁地“哇!”一声。而国内很多商业银行在工作期间无视众多顾客排队等候取钱,明明有10个窗口却只开4个左右来办业务,拿存折的老百姓只得在营业大厅苦等,相信很多民众都有这样的经历,而随着外资银行进军我国内地市场,其高质量的服务对民众一定有很强的吸引力,尤其是对高端客户这块市场,更成为外资银行与我国商业银行的争夺亮点。在这方面,外资银行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他们可以根据一部分顾客的需求制定银行的经营策略。例如,花旗银行擅长开展中间业务,实行客户经理制,为大客户配置专职经理,提供“一对

一、面对面”的个性化服务,它的个人业务———“花旗贵宾理财”闻名遐迩,对高端客户的吸引力极大。

4.市场营销没有在银行内部形成整合力量。

我国有些商业银行已经成立了专门的市场营销部门,如市场发展部、公共关系部等,但没有进行全行的统一部署与安排,使得这些部门与原有的其他部门如结算部、信贷部、稽查部等部门之间缺乏营销配合,没有形成整合力量,这必然会破坏银行营销活动的系统性,影响营销效率的全面提高。

二、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经验介绍1.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西方20世纪90 年代盛行的“客户经理制”为西方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最主要的特征是以客户为先,满足客户需求优先于银行产品推销。他们通过规模、业务量、信誉等指标将客户划分等级,不同级别的客户享受不同的服务。这样,一方面便于银行对客户的管理; 另一方面可以使银行集中资源,以最周到的服务和最优惠的条件吸引住最核心的一部分客户。

2.银行营销战略注重忠诚管理。

西方商业银行的营销实践表明建立高度的顾客忠诚和员工忠诚已经成为银行营销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银行业的一项研究表明,美国国内的大银行存款业务的损益平衡点是18个月,只有顾客存款在银行账户上滞留的时间超过18个月,银行才能获利。所以他们在与顾客建立合作关系之前,都非常注重对忠诚客户的筛选; 在建立合作关系之后,也注重维持客户的忠诚度。西方商业银行在重视顾客忠诚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对员工忠诚度的培养,忠诚的员工有利于银行节省招聘费用,他在工作中将能学会如何降低成本,改善品质,更能使顾客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3.细分市场,提供有效产品和服务。

市场细分是根据客户的特点进行有效的分类,以便于银行为客户提供针对性强的服务。澳大利亚联邦银行根据年龄分为不同的组别,按照各年龄段需要向个人客户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从客户出发,为客户提供全面、终身服务。以储蓄为例,为小朋友推出儿童零用钱账户,这项业务虽不会为银行带来多少收益,但这能使客户从小认识、了解银行,并且联邦银行随着小客户的成长不断提供适当的产品和服务,有效地提高了客户的忠诚度,减轻了银行拓展新客户的压力,节省了相关的成本和费用; 对青年人设立手机银行、网络银行; 为老年人保留最原始的储蓄存折。

4.超越客户的期望。

每个客户在接受完银行服务后都有自己的心理感受,要让客户感到高兴就必须要超越客户期望。以美国的富国银行为例,通过给客户提供超值的服务,让顾客情不自禁地“哇!”一声为服务目标,建立了与客户良好的关系,从而提高了其销售收入和利润。

三、改善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对策与建议

1.确立正确的营销观念,注重对客户忠诚度的培养。

我国商业银行要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以客户为中心,提供优良服务与产品。某项对亚洲消费者的调研显示,同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同类人群相比,中国的消费者对银行服务水准的满意度最低,并愿意随时为获得更好的服务转换银行,即便要为此付出更高的收费或蒙受利息损失。与这项调研相印证,2006 年12月,国内某杂志社对40 位中国银行家的调研显示,本土银行多认为自己在客户忠诚方面相对于外资银行不具备显著竞争优势。显然,营销成功地把客户吸引到银行之后,更要注重维护营销的成果———留住客户。这就要求我国商业银行一要树立整合营销观念,宣传银行品牌形象。整合营销观念要求商业银行不仅要通过媒体广告宣传自身形象,更应经由内部资源直接向市场表达一种良好的品牌形象,来吸引客户,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加强服务、加强宣传,稳固在客户心中的良好形象; 二要制定好的营销政策,全力公关,培养客户的忠诚度,维持优质客户市场,防止客户流失; 集中资源优势维护主导业务,在此基础上再求创新求发展。这样形成开发客户、留住客户、吸引新客户的良性循环,尽力维护和提高市场占有率。

2.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注重市场细分。

在客户需求多样化,以及需求不断演变的今天,银行应强化市场细分工作,实行针对性服务。根据“二八”原则,就是说银行80%利润来自于20%的客户,这20%的客户就是所谓的高端客户,在面对他们时,可以借鉴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客户经理制”,实行一对一的服务,客户经理专门负责与客户进行联络

与沟通,及时了解其需求以及需求变化,营销银行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渠道、个性化、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方案,培育一批忠诚顾客群。传统意义上,我国商业银行把客户分为工商业和个人两类,即通常所说的对公服务和对私服务两大类。通过市场细分之后,工商业可分为中小工商企业、大型工商业、跨国公司等,为他们提供特定的服务项目。对个人服务方面,向大众市场提供有特色的大众化服务。例如,对大学生、新型青年,鼓励其使用网络银行或手机银行业务,减少银行的排队扎堆现象,提高银行的窗口服务效率; 对高收入阶层,提供私人业务; 为富有的中上阶层提供昂贵的更加个人化的服务。

3.协调好银行市场营销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做到全面营销。我国商业银行应着手建立真正意义上的营销部门,配备专门人才,统率营销管理。并加强与其他部门的营销配合,激励各部门员工的营销积极性,共同以顾客需求与满意为营业宗旨,尽力缩短业务办理过程中在各部门的停留时间,提高流程效率,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达到为顾客提供最佳服务和为本行创造理想利润的经营目标。

4.加大金融创新力度。

金融创新是银行为满足顾客需求提供不断变化的服务项目的源泉,随着居民货币收入的增加和消费形态的变化,对金融产品创新、营销模式创新、服务技术创新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得工商业在股份制改造、筹资、信息、咨询、破产、保险等方面呼唤金融创新产品的出台; 政府管理行为的市场化也对创新提出了要求,比如,公债发行,政府就正逐步摈弃过去行政推派方式,改由公债市场出售,这又得借助银行的市场创新、工具创新; 此外,对外开放使得我国工商业对外贸易、投资、融资、避险保值等国际金融活动的增加,银行应提供相应的国际金融创新产品。我国的商业银行要将金融创新技术的引进、消化、改造与投入市场纳入工作核心,缩短新产品的面市时间,尽快满足市场需求。

5.加强营销人才队伍的建设,并培养员工的忠诚度。

外资银行进军中国,造成了我国商业银行人才的流失,尤其是手里有大量客户的营销人才,这就要求我国的商业银行应该想方设法改善环境,强化管理,建立有效的用人机制,留住人才。同时,应加强对人才的培训,加快培养懂国际金融、国际惯例、国际法的高级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1]贺强,杜惠芬,李磊宁1我国商业银行业务拓展及创新趋势研究[M ]1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

[2]张学陶1 商业银行市场营销[M ] 1 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1

[3]甘当善1商业银行经营管理[M ] 1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1

[4]周好文,何自云1商业银行管理[M ] 1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

第三篇:我国银行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银行保险合作作为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服务融合的产物,已成为银行和保险业开辟新市场、提高利润率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银行保险还处于起步阶段,分析我国银行保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我国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关键词:银行保险 存在问题 对策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保险、证券是金融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世界范围内金融严格分业经营的界限正逐渐被打破。金融全能化、超市化经营的趋势在西方国家日益明显,特别是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建立了新型的合作关系。例如保险公司利用银行的分支机构网络开拓新的销售渠道,由银行代理销售保险产品,代收保险费,代付保险金,这是国际上早已盛行,且目前在中国普遍存在的银行保险合作形式。我国银行保险的现状 国内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合作起步于1995年。当时一些新设立的保险公司如泰康、新华和华安等为尽快占领市场,纷纷与银行签订代理协议,开始尝试联手开拓市场,迈出了我国发展银行保险业务的第一步。近几年,我国的银行保险得到了迅速发展,2001年银行保险业务量在寿险总收入中所占比重不到3.5%,到2002年,银行保险已经夺取了寿险总收入20%的份额,2002年国内寿险总保费收入增长16.56%,同期银行保险增长则达到400%,截止到2003年银行代理寿险业务收入已占人身险保费收入的17.1%,成为人身险业务的三大支柱之一。2003年1月1日后,国家放开银行保险代理中“1+1”模式的限制,一个银行的网点开始销售多家保险公司产品。同一网点代理多家保险公司的产品,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逐渐由险种的竞争转向手续费的竞争。除去向银行交纳的3%-5%的手续费,在银保业务方面保险公司几乎是没有利润的,难怪现在各大保险公司的银保部门十个有九个都说赔本赚吆喝。我国银行保险存在的问题 银行保险市场激烈的恶性竞争使保费和利润同步减少,为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问题。银保关系尚未理顺 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还仅仅局限在浅层次的协议代理阶段,远未形成长远的、利益共享的战略伙伴关系,这种关系不可避免地造成双方更多地在代理手续费上进行博弈。这种状况,在“1+1”的兼业代理模式下如此,在取消“1+1”模式后,这种状况也未发生根本性转变。目前的银行保险还只限于单一的银行兼业代理经营保险模式,是浅层次的合作,实质性的“战略联盟”不多。银行保险双方的利益很难统一,各保险公司开发的银行保险产品很类似,相互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竞争,并没有形成相互融合、补充的态势,导致双方存在较大的猜忌和互不信任。银行利用手中的网络、信息、客户、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占居了银行保险博弈中的有利位置,通过索要高额手续费方式,直接造成保险公司经营成本的提高。2002年,保险公司的营业费用、手续费、佣金分别同比增长了67.45%、212.99%和28.92%。针对银行代理费用不断攀升的情况,曾有人对取消“1+1”模式提出质疑,但是为避免手续费的正面交锋而退求独家代理的方式并不能治本,保险监管部门应给予寿险公司更为明确的操作规程,最好能统一手续费的支付标准。如果银行能积极介入的话,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将更具可行性。比如各家保险公司统一向银行支付相同标准的手续费,再由银行拨出其中一部分统一对临柜人员进行奖励,而不是像现在由保险公司直接支付。保险从业人员和银行柜员的保险理念不足 客户经理中仅仅将自己定位于销售人员的占大多数,缺乏丰富的理财知识,没有真正向客户提供保障计划。银行职员对银行保险业务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职员的保险知识也不足。由此造成了储户对银行保险产品的不信任,无法真正理解这些产品,也就难以真正接受。因此银保产品在销售困难的同时伴随着较高的退保率。营销宣传片面 目前我国的银行保险产品以分红型为主,保险公司和银行对红利的过多宣传,容易误导投保人,也偏离了保险产品的本意。一项对银行代理分红保险投保人的回访表明,有48%的投保人购买分红险是看重其红利,28%的投保人看重其保障功能,24%的投保人则是二者兼顾。可见近一半的投保人为红利购买分红险,他们把购买分红保险当作了投资理财获取利润的投资方式,看作是储蓄的良好替代品。这种状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银行代办人员存在着较为集中和普遍的不当宣传、讲解问题,他们将银行代理分红保险与银行存款、国债进行片面比较,一句“能保本有固定利息、有红利还不上利息税”的介绍,就把众多的储户变成了银行保险的投保人。保险公司销售的产品,其根本立足点还应该是保障性,银行保险产品的保障性本来就不强,加上多数投保人并不看重,红利就成了投保人的惟一理由。保险公司把主业放在理财而非保障,偏离了主业,以己之短搏人之长,自然是要吃亏的,保险业又一次自食了经营中短视行为带来的恶果。投保人一旦发现自己“被骗”,势必引起一场信用危机。投保人在潜意识中将银行代理保险产品与银行信誉联系在一起,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银行保险的畅销,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银行以自己的信誉对保险产品进行了“保证”。因而这场危机不仅会危及保险公司,还会席卷在人们心目中形象高大的银行,有可能导致银行保险合作出现裂痕。

第四篇:新形势下我国保险市场营销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新形势下我国保险市场营销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诸多保险专家和学者对我国保险营销的研究关注的大多是国内外坏境和国内地区差异。随着时间推移,过去的保险营销研究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保险营销发展的需求。本论文借鉴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立足于新形势下我国保险营销的现状,在充分分析国内保险业环境的基础上,以保险营销的特点为依据,探究我国保险企业营销策略新思路,总结出新形势下我国保险营销发展策略,同时为完善保险营销的研究指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新形势 客户需求 保险营销策略

引言:根据《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关于保险业提出的明确要求:“优化布局,构建现代金融组织体系。鼓励保险业机构创新发展:着力优化保险业组织体系,形成市场主体多元、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市场格局。”2013年2月28日,保监会在官网披露,正式同意阿里巴巴、腾讯、中国平安保险(集团)等9家公司共同发起筹建“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它突破国内现有保险营销模式,不设分支机构、完全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和理赔。众安在线获批筹建,是作为中国保监会鼓励保险业改革的一项举措,这是我国保险业在保险营销创新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为我国保险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就保险产业而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的产品创新力和市场营销能力。本论文将结合当前我国保险业面对的新形势,对中国保险营销现状进行研究,尝试探索出解决中国保险营销现存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目前,对“市场营销”的理解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看法,其中,最具代表性且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是美国西北大学著名市场营销学家菲利浦·考特勒的观点,他指出:“市场营销是与市场有关的人类活动,市场营销意味着和市场打交道,为了满足人类需要和欲望,去实现潜在交换。”这个定义把市场营销定义为企业的活动,它的基本作用就是“识别目前尚未满足的需要与欲望,估量与确定需要量的大小,选取本企业能最好地为其服务的目标市场,并且决定适当的产品、服务和计划,以便服务于市场。由此,保险营销就是与保险市场有关的人类活动,即保险人为了充分满足保险市场上存在的风险保障需求和欲望,而展开的总体性的活动。下面我将结合当前我国保险业面对的新形势,对中国保险营销的现状进行分析,尝试探索出解决中国保险营销现存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一、我国保险营销的现状

(一)、保险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但还处于较高的垄断地位。

2013年4月,安联集团首席经济学家迈克尔·海瑟在访华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未来中国保险市场发展前景十分乐观,认为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速度将超过经济发展速度,并且在未来十年内有望赶超日本,成为亚洲最大的保险市场以及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目前中国的保险渗透率很低,伴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中产阶级的不断壮大,人们的保障意识会不断增强,中国市场对保险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特别是对医疗、养老等方面的保障需求。有统计数据预计,到2015年,中国中产阶级家庭数量在城市总人口的占比将从目前的25%提高到40%;而且随着中国生育率的进一步下降,人们的预期寿命也将上升至75岁,中国的养老体系将面临调整。安联集团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商业健康险及养老险等都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保险市场整体将保持快速增长,在十年内有望赶超日本,成为亚洲最大的保险市场。安联集团还预计,未来十年内中国保险市场每年的增长率将达到12.1%,到2023年,中国市场的保费收入将占亚洲市场的37.6%,占全球市场的13.1%,安联集团也将借机加快布局中国市场。保险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但我国保险市场还处于较高的垄断地位的垄断,有其历史根源。1988年以前,中国大陆只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家经营,保险市场处于完全垄断状态。即使到目前为止,全国性的保险公司也不过6家左右。如果我国算上区域性保险公司和真正开始营业的外资保险公司,也不过130家上下。而美国有约5000家保险公司,在香港经营业务的保险公司也有220余家。

由于我国金融机构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国内保险市场被4家左右的保险公司垄断,其市场占有率达65%左右,虽然短期回避了社会制度缺陷带来的风险,但就长期发展极其不利。我国保险监督当局应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并把“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改制和增资扩股”落到实处,争取早日实现规范保险市场和提高国内保险市场竞争力的目标。

(二)、保险产品开发较多,但仍难适应保险市场需求。

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保障需求不断增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目前我国的保险市场仍是保险公司推出什么产品,客户就买什么产品。正如保监会指出的:“当前保险业的主要矛盾是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与保险业发展滞后的矛盾”,即保险供给不适应保险需求。近年来,虽然新险种开发较多,但从市场需求来看,保险产品的创新思路狭窄,跟风严重,形式单一。比如,抵消通货膨胀因素的保单设计不合理,难以适应保险市场的需求。与险种单一的状况相吻合,保险产品的同构现象也十分严重,造成行业经营成本偏高。特别是2008年热卖的银保5年期产品掀起的“野蛮生长”的银保业务。如今大部分特别是盲目跟风的保险企业正饱尝这一后遗症的苦果。由此可见,目前保险营销过程中高投入、高成本、高消耗、低效率的增长模式依然存在。保险业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坚持效益优良的原则,促进行业实现全面转型。

(三)、保险营销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保险业由于其行业特点,对行销人员需要较大,部分保险公司为了降低成本获取短期利益,降低人员准入门槛,缩减后期培训投入,这就造成了保险营销人员总体水平偏低。据业内人士统计,较其他金融行业,保险业从业人员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者占总人数的比重偏低而且许多公司在招收没有任何风险及其保险知识营销人员后,经过2个星期左右的培训就上岗推销保险。据调查,由于一些营销人员缺乏职业道德,或缺少保险及相关知识,致使在推销保险时经常出现销售误导陈述、保费回扣、恶意招揽等违规、违法现象,极大地破坏了保险业的声誉,其中销售误导依然突出。2012年,涉及人身险公司的保险消费者有效投诉事项共有9768个,其中,违法违规类投诉同比增长106.81%,而销售误导依然是违法违规类投诉最突出的问题。2012年人身险公司销售误导投诉共计2979个,占违法违规投诉总量的85.28%,同比增长128.10%。同时,保险公司正遭遇个人营销渠道增员困难、人员流动性大、营销员体制改革尚处探索阶段,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据资料显示,保险从业人员从2011年251万已缩减到2012年的235万人其中,由于营销人员业务素质不高造成的流动性占到半数以上,特别是新进人员。十多年来保险业一直采用的营销员管理体制,曾经在提高保险服务效率、推动行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行体制的弊端也逐步显现,管理粗放、大进大出、素质不高、关系不顺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从表面上看,这些问题出在营销人员身上,根源却在保险公司的机制和内部管理上。

二、我国保险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保险公司的营销观念不正确,缺乏真正的创新。

受保险市场的垄断竞争特征,公司管理制度和过去保险展业经验影响,目前我国的大多保险公司采用以险种的生产和销售为中心的保险产品推销观念。这种以险种的改进和开发为中心,以提高现有险种的服务和功能为重点的以产定销观念只在保险业发展初期是有效的。许多保险公司却盲目跟随市场热点开发与自己实力不相称的险种,耗费了大量的企业资源而未取得相应的市场利润,损害了企业自身的利益。而我国目前大多数保险公司均是采用这种推销观念,注重的仍然是险种和利润,不注重保户的利益和社会效益。在这种观念引导下,保险营销人员难免会不敌领导威逼和业绩利诱,实行强行推销,这样势必会引起保户的反感,从而影响营销效果。近年来,保险业的发展基础和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十几年沿袭下来的粗放发展模式却没有发生改变。比如,保险业发展模式仍停留在“跑马圈地”的时代,“以保费论英雄”、“以市场份额论英雄”,一些保险公司不重视加强内部管理和产品服务创新,导致行业竞争能力较弱,发展后劲不足。财产险业务主要靠车险,人身险业务主要靠同质化理财产品的局面已经持续多年,保险业在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严重不足,越来越不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保险需求。2013年,我国财产险中非车险占比不到30%,责任险、家财险、货运险等业务发展不充分,寿险中分红险占比近80%,传统保障型业务发展缓慢,正是以产定销观念造成了这种畸形发展。要改变当前行业现状必须开拓创新,转变观念,改进发展方式。

(二)、保险营销渠道单一且渠道的可操作性差。

据保监会公布的经营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保险业原保费收入为1.43万亿元,较2010年同比下降1.3%,而寿险由于银保新政、银行揽储、增员难等因素同比下降8.57%,首次出现负增长局面。再保险产品保险价格促销手段等日趋同质化的今天保险营销渠道的完善与创新成行业突围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保费收入为1.113万亿,代理渠道保费占比82.26%。其中银行代理40.05%,个人代理37.06%,经中介代理5.15%。可见,目前目前我国保险营销渠道主要以个代、银代、中介代理为主,电话、媒体、网络等新型销售渠道为辅。但由于各渠道相对独立,且对新型营销渠道重视不够,尚未形成体系而且操作存在不规范。据保监会统计:电话销售扰民投诉增加较多,屡禁不止。2012年,消费者投诉电话销售扰民问题617个,占投诉总量的3.55%,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601个。目前销售模式面临困境,寿险公司对于银行、邮政代理渠道依赖过强,个人营销渠道增员困难、人员流动性大,发展受到制约。由此可见,拓宽、引导、规范销售渠道,构建新的可行的营销体系迫在眉睫。

(三)、保险公司服务意识不强。

面对有效需求趋于饱和、市场竞争白热化的现实, 各保险公司为赢得客户, 挤占市场, 均不遗余力地开发新产品, 意图通过产品创新扩展市场份额, 但却忽视了保险作为一种产品的本质——服务。与在研发上的前端投入相比, 各家公司在深究客户心理、了解客户真正的服务需求等后续工作方面所下的功夫相形见绌。人们司空见惯的是, 在投保前业务员拼命地跑客户、拉关系, 一旦签订保单、收取保费后, 很少能够提供延伸服务, 甚至连业务员都杳无踪影, 给客户造成一种被骗的强烈心理反差, 也导致了保险业社会声誉的不佳。这一点在寿险个人营销业务中屡见不鲜。其实, 保险公司也并不是为客户提供不了服务, 但在操作中在两个方向上误入了迷途:一是重视投保前的服务, 轻视延伸或后续服务;二是欠缺保险相关服务, 却过度延伸到了对客户的生活服务。据保险业内人士讲, 为了争取客户, 他们需要帮助客户的子女升学、就业, 更有甚者, 连重要客户的儿女婚嫁、父母殡丧他们也不得不提供必要的服务。

(四)、保险行业的社会形象差。

一直以来,保险业声誉不佳、形象不好的问题比较突出,而这些大多又是在保险营销中产生,形象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不认同”。一是消费者不认同。理赔难、销售误导、推销扰民等损害保险消费者利益的问题反映强烈,且长期以来未能得到较好解决,导致消费者对行业不信任。二是从业人员不认同。保险业基层员工特别是营销人员压力大,收入低,社会地位低,感觉被人瞧不起,对自身发展没有信心。三是社会不认同。行业总体上仍停留在争抢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的低层次竞争水平,为了揽到业务不惜弄虚作假、违法违规,在社会上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这些问题正在不断地侵蚀保险业发展的诚信基础,严重损害保险行业形象,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很可能会引发信任危机,制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解决我国保险营销问题的对策

(一)、坚持以顾客的需求为中心的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创新顾客关系管理,维护与客户的长期合作。由帕累托二八法则可知,企业的大部分利润来源于少数客户。因此,维护与顾客的长期合作关系,是实现保险营销效果1+1>2的重要途径。保险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客户信息数据库,准确评估客户终生价值。客户终生价值是指在整个交易关系维持生命周期里减除吸引客户、销售以及服务成本并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企业能从其客户获得的收益总和。按照客户终生价值,将保险企业的客户群体划分为五个层次:核心客户、重要客户、忠诚客户、游离客户和潜在客户。针对每个客户群体的需求特征,实行等级管理,制定不同的营销组合策略。对核心客户和重要客户,保险企业要将营销资源投放在与经常购买者的客户关系的维系上,并开发针对性强的保险产品,迎合其保险需求;对忠诚客户,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通过提升“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水平,使其转化为核心客户;对有价值的游离客户,提供多种高附加值的保险服务,培养其品牌忠诚度,强化重复购买行为;通过保险产品的不断改进和创新,准确把握顾客的需求点,鼓励潜在客户产生投保行为。

明智的企业能抓住顾客的心理,了解顾客的需求,按照客户终生价值将保险企业的客户群体划分层次后再“为顾客寻找产品”。相反,闭门造车,以领导者的主观意图,或者以产品企划者的主观推断为制造产品的依据,都是不科学的。顾客的需求应该是营销的中心和所有营销活动的导向,只有深化这一观念,才能在保险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二)、拓宽、规范销售渠道

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已成为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互联网作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平台已成为各行业重要的销售阵地。在这社会商品化、销售网络化的时代,网络销售呈现白热化状态,加强保险网销建设,推进保险网销进程,打造保险网销平台将成为当前保险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后拓宽保险销售渠道、提升行业竞争力的必由出路。

打造保险网销平台 提升行业销售竞争力。与其他渠道相比,保险网销的成本优势毫无异议,且庞大的网民群体为网络保险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潜在消费群基础。目前可能通过网络购买保险的客户以年轻人群为主,业务规模占比并不大,但这一客户群体也是市场现在和未来的目标群体、主要消费力量群体。保险市场各方主体的共同努力,从制度建设、平台完善、模式创新等方面将保险网销的蛋糕进一步做大做实,为保险业的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新的支持。保险网络销售必须实现保险信息查询、计划书设计、投保、缴费、保单信息查询以及基本保全变更等功能,具体操作流程须包含以下几步:客户浏览相关网站,选择中意的产品和服务项目,填写并提交投保意向书,通过网银转账或第三方支付平台,保费自动转入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核保后向客户回访确认,派发正式保单文本,合同正式生效。

据测算,网销作为一个新兴渠道,目前在总保费收入中占比仅1%,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网销保险尚有数千亿元的保费潜力等待释放,保险网销有望成为保险公司未来10年重要的经营渠道和新的业务增长点。在保监会“转方式、促发展”的监管要求下,保险市场必将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和谐发展的新纪元,与此同时,保险业也将迎来一场销售渠道的革命。

(三)、提高保险营销服务质量

保险营销服务从流程上看主要包括: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和售后服务。提高保险营销服务质量应从这三方面做起:

1.售前服务。指从开始接触顾客前的准备, 至保险业务促成历经的服务过程。售前服务的核心任务, 是树立保险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其主要服务内容如下:(1)通过有形展示, 建立保险企业良好专业形象。有形展示的基本要素有:实体环境、信息沟通、价格。(2)关心准顾客个人及家庭健康状况。(3)协助准顾客的事业。(4)设计、制作针对准顾客需求的险种、计划书。(5)准确的销售说明。(6)每个营业部开设24小时热线联系电话等。

2.售中服务。指从保险业务促成至递交保单所历经的服务过程。售中服务的根本目的, 是促成交易, 其主要服务内容如下:(1)建立客户咨询电话。(2)将保费交给公司办理。(3)亲自送客户体检或财务检查。(4)为客户尽量减少投保手续、流程, 建立 绿色通道。(5)亲自递交保单。(6)寄一份感激客户投保的信等。

3.售后服务。指递交完保单后的一切服务过程。售后服务的目的在于: 提高客户信心, 避免保单失效以及发展顾客源, 改善保险企业形象。良好的售后服务, 有利于刺激保户再加保, 增加保源, 提高续保率。通常售后服务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对客户家中发生的重大事件给予关心和关注(2)定期访问(3)不定期联系(4)履约守信(5)随时为客户提供答疑咨询(6)向客户传递反馈各种信息。(7)妥善处理客户的投诉, 让客户满意。(8)加强防损防灾服务。

(四)、应注重培养行业认同。

保险公司的行业认同应从公司管理机制和公司文化着手,这也是由保险营销的以消费者为中心和导向的特点决定的。留好保险营销员,对提高公司名誉,改变行业形象有重要意义。

加强人才管理和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保险营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市场调研人员、保险精算人员要满足市场营销的需要,做好配套工作,提高营销效果。在保险市场群雄并起,保险产品差异不大的时候,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营销队伍决定了一家保险公司是否能在市场份额竞争中胜出。因此,在招聘营销人员时,保险公司首先应把好进人关:选择一些诚实、文化素质较高的人加入营销队伍;其次,要加强对营销队伍的培训:不仅要培训各种专业技能,还要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最后,要对营销队伍进行公司文化方面的教育培训。同时,保险公司应建立科学的奖惩机制:对于业绩出色的给予奖励,对于违法、违规、违背职业道德的从业人员给予惩罚,甚至开除。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营销员的积极性,维护营销队伍的稳定。

建立企业文化管理营销人员。对于保险营销人员,保险企业应建立企业文化来管理。人是有多方面、多层次需求的。当现代的科学技术创造了很高的生活标准,充分满足了人们生活需要和安全需要后人们在追求自尊、交际、自我成就等更高层次需要时报酬、允诺、刺激、威胁和其他强制手段就不会太起作用。而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把人的精神属性和价值追求提到首位的管理方法,正好恰恰满足了这一需求。就保险而言,它通过仪式、典礼、文化沙龙等一系列形式,把保险企业价值观念变成所在企业员工共有的价值观念,通过共有价值观念进行内在控制,使本企业成员以这种共有价值观念为准则来自觉监督和调整自己的日常行为,借以增强保险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齐心协力实现保险企业的目标。

结论:新形势下,保险行业主体应谨遵法规,紧跟政策,规范经营,坚持以顾客的需求为中心的原则;拓宽、规范销售渠道;提高保险营销服务质量;培养行业认同,开创行业新局面,争取早日实现保监会2012年10月在《关于坚定不移推进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三年左右时间,改变保险营销管理粗放、队伍不稳、素质不高的现状,稳步提升营销队伍素质,改善保险营销职业形象;用五年左右,新模式、新渠道的市场比重有较大幅度提升;用更长一段时间,构建基本保障健全、合法规范、渠道多元、充满活力的保险销售新体系,造就一支品行良好、素质较高、可持续发展的职业化保险销售队伍”的目标。

第五篇: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营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实际发展水平以及市场营销中所存在的问题,我国商业银行在市场营销中应该制定以下的市场营销策略:树立整体市场营梢观念,转变营梢运作模式;明确目标市场,实施产品策略;建立科学灵活的营悄定价机制,实施差别化定价策略;建立畅通的分销渠道,增强商业银行业务的便利性;整合银行内部组织结构,为营销活动提供组织保障;制定切实可行的促销策略,加强信息传播,创造良好的营销环境。

关键词:商业银行;市场营销;银行市场营销

目前我国正在加快商业银行改革的步伐,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银行业原有的垄断格局已逐步发生了变化,银行业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已经成为每家银行谋求发展,增强自身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然选择。各家银行也都自然地更加重视市场营销,下面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若干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策略。

一、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国有商业银行间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业已形成。竞争推动了我国银行业的全面进步,银行经营规模扩张,势力加强,业务开始走上了不断创新之路,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准大幅度提高。但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银行业无论从竞争意识还是从竞争手段上明显处于混乱无序阶段,存在着盲目竞争、不正当竞争和相对垄断等问题,市场营销观念虽然在银行业中已经开始得到重视,但仍然存在着一系列认识上和操作上的误区。

(一)注重市场竞争,忽视目标市场定位目标

市场定位是市场营销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市场营销活动中,有片面重视市场竞争而忽视目标市场定位的问题。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应根据其内外部条件来确定自己业务的重点领域,客户开发的对象,采取相应的策略。同时也应充分了解竞争对手的定位状况,目标客户对银行产品的评价及目标市场潜在的竞争优势,有针对性地选择目标市场定位策略。银行应将营销重心放在符合自身资源优势和擅长的领域,以获得竞争优势。

(二)注重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忽视引导客户消费

从某种意义上说,金融产品创新是银行生命的源泉,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的动力,正因为如此,各家商业银行在金融产品创新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然而创新后的产品能否被客户认识、接受和选择购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商业银行的营销手段能否对客户的消费进行有效的引导。因此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应将金融产品的创新与金融产品的推销结合起来,在推销过程中必须做到有针对性和创新性。

(三)注重存款营销,忽视贷款及其他业务的组合营销

长期以来存款一直被称为“立行之本”,组织存款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取向,而在贷款和其他业务领域,银行却表现出非常的“冷静”,甚至“惜贷”。商业银行作为信用中介,担当着吸取存款、发放贷款的重任,如果银行只重视存款营销,而忽视贷款等其他业务的营销,不仅有悖于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也扭曲了银行市场营销的真正目的。商业银行要在业务活动中,全方位实施高效的市场营销活动,特别应结合当前经济多元化的特点和住宅建设的热点问题,在贷款和其他业务领域里通过积极发现市场机会、挖掘潜在的客户需求,使商业银行资金真正发挥使用效益。

(四)注重服务范围,忽视服务质量

在银行存款市场和部份贷款市场已成为卖方市场的事实面前,作为金融百货公司的各家商业银行都应该力图做到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围绕产品的功能不断创新产品,加强产品营销,为客户提供更方便、周到的服务来获取客户的满意,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任何一家银行的产品所获得的利益和产品的效用大体上是相同的,能够体现购买差异的也只能是产品的销售服务,因此,银行作为金融服务业更应重视搞好优质服务。随着市场和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服务竞争将取代产品和价格竞争,成为市场竞争的法宝,任何企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加大对服务营销的投人,银行业也不例外。由于银行服务具有无形性、不可分性、可变性、不能储藏性等特点,所以衡量银行服务质量的标准只能是适时和适度。即要在客户最需要的时候,提供最需要的服务。

(五)注重表层“形象包装”,忽视深层“形象定位”

形象定位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通过一系列手段促进银行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各员工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传播,从而塑造出银行最佳形象,并使之得到社会的接受和认同的有效活动。随着银行经营环境日渐错综复杂、竞争日趋加剧和经营风险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由过去单纯追求业务经营转变到重视形象定位并以此促进业务经营。但是,在形象定位的过程中,明显存在着将形象作为银行的包装,而忽视其内涵建设的问题,只在银行“外包装”

上做文章,如大搞装修、过度热衷于行服、行歌等,而忽视了企业精神、员工素质、价值观念、经济指标等一系列银行形象识别要素,不能有效地把形象定位渗透或延伸至银行内部。银行形象定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企业行为和视觉系统的和谐统一。

(六)注重“拉关系”,忽视真正意义上的关系营销银行 竟 争 日趋激烈。一方面,组织存款成为银行间竞争的重点,一些银行为了吸引更多的存款,采取一系列不正当的“拉关系”的做法,甚至违规操作。另一方面,争夺优质贷款客户又成为银行竞争的又一动向,有些银行采取请客送礼或给回扣等手段拉拢客户,同客户建立一种为了一已私利互相利用的关系。从根本上看,银行“拉关系”并不能真正建立稳定的客户群,只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滋长社会腐败之风和损害他人及社会利益的歪风邪气。关系营销源于20世纪RO年代欧洲工业品市场和服务市场的营销实践。该理论认为市场营销是企业与客户、竞争者、政府机构等一系列营销对象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应维持和发展与客户等建立起信任、互利、长期稳定的良好伙伴关系,以实现参与市场交易各方的目标。关系营销与“拉关系”在手段上、目的上和社会效果等方面都有本质上的不同,是银行市场营销发展的高级阶段。

综上 所 述,在当今银行业日渐市场化、国际化和知识化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能否走出误区,正确认识、掌握市场营销理论并加以创新,对自身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策略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效益和质量,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商业银行应该通过整体市场营销,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有效风险控制为保障的整体市场化营销体系。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市场营销策略。

(一)树立整体市场营销观念,转变营销运作模式

我国商业银行应针对当前自身经营观念的状况,提高对市场竞争和经营风险的认识,加强营销理论的研究,不断提高整体市场营销意识,实现经营理念由围绕产品向围绕市场和客户转变。改变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商业银行“有什么就提供什么”的观念,增强在市场经济

体制条件下“市场和客户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的理念,不断研究市场变化,根据客户需要进行产品开发和生产,在进行新的金融产品开发的同时还应以“客户满意”为核心开展市场营销活动。同时,商业银行还需要加强整体市场营销的组织系统建设,形成健康有效的营销机制。

(二)明确目标市场

实施产品策略目标市场是指银行选定的并通过经营以达到盈利目的的特定市场。我国的金融市场是巨大的,任何一家商业银行,无论其规模大小,实力强弱,它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都不可能满足整体市场的全部需求。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应综合考虑本身的资源优势,分析客户需求,集中一个或几个细分市场以形成目标市场,及时准确地制定出相关的服务策略,提供相应的服务。我国商业银行应采取以下三方面的产品服务策略:一是金融产品的创新;二是遵循产品生命周期规律,在产品成长期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市场营销组合;三是综合利用促销组合,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另外,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银行要在选定的目标市场上进行产品和市场定位。市场定位包括银行产品定位和银行形象定位,通过塑造与众不同,有鲜明特点的良好银行形象,能引起客户的重视和信任。定位的目的在于帮助客户了解竞争银行之间真正的差异,这样客户就能选择对他最适宜的,能为他们提供最大满足的银行。

(三)建立科学灵活的营销定价机制,实施差别化定价策略定价

在商业银行市场营销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它包括利率、汇率和手续费三项内容。科学而灵活的定价策略可以说是成功营销的一半。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由人民银行统一规定,中间业务手续费基本上由国家规定,汇率也受制于官方汇率。

但是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如何建立科学灵活的营销定价机制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利率作为商业银行一种有效的营销手段将会大有作为。同时通过实施对不同客户和产品的差别化价格策略可以加强对优质客户的吸引力,也有效地提高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能力和赢利能力。

(四)建立畅通的分销渠道,增强商业银行业务的便利性

商业银行的分销渠道是指把商业银行的产品和服务通过各种便利性的手段和途径推向客户。包括筹集资金渠道和运用资金渠道。建立畅通的分销渠道,使银行产品和服务能适时、适地、方便、快速、准确的销售给客户,以增强商业银行业务便利性。同时商业银行应该加大网点的功能建设,丰富网点功能,使之成为真正的“金融百货超市”。

(五)整合银行内部组织结构,为营销活动提供组织保障建立 能 够 对客户作出快速反应,高效率地向客户提供满意服务的市场营销组织,是商业银行市场营销顺利开展的组织保证。商业银行营销管理是一个从市场调研、细分、定位、到产品创新、定价、分销促销等为一体的系统工程。涉及到银行的财务、计划、信贷、中介业务、政策研究等诸多部门,要有这些部门的协调配合才能进行。为了加强这些部门的协调沟通,规划长期营销发展战略,强化对具体营销过程的管理、指导,必须建立专门的营销管理部门,实施对市场营销活动的规划、分解和监督,并对营销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加以及时修正,使市场营销有效地展开。

(六)制定切实可行的促销策略,加强信息传播,创造良好的营销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促销策略是实现产品策略、价格行和控制策略、分销策略的有效保证,而有效的市场营销信息系统是商业银行开展市场营销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商业银行要加大营销力度,主动向客户推荐、出售自己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可利用有效的宣传和市场营销信息系统来增强商业银

行的知名度,同时设立营销员岗位,并逐步向客户经理制方向发展,使客户经理制真正成为商业银行主要的营销手段。另外良好的营销环境也是商业银行在市场营销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如应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快营销人才的队伍建设以及加强社会道德信用和金融法制的建设等,促使商业银行市场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美〕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分析、计划、(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3]刘永章,叶伟春.商业银行营销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5](英)默林·斯通.关系营销(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

下载浅谈我国保险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我国保险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针对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分析了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认为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正处于最困难和最关键的时期。为推动农业......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农业保险作为财产保险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特殊的险种,一直跟不上整个市场和行业 发展 ,更没有完全解决农业对保险的需求 问题 。需要从政府、农民和保险 企业 三个角度......

    我国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07 经济学 3 班 张婷婷 3207004233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继 20 世纪 80 年代沿海发展战略、 年代末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 90 目前新的区域发展......

    我国保险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0700205

    我国保险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姓名:李凤起班级:统计2012 学号:201201051408 指导教师:赵明清 I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界对保险的需求不断扩大,保险发挥着越来越重......

    浅议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五篇材料]

    浅议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保险是指专门的保险公司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提供保障......

    当前我国保险营销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五篇

    当前我国保险营销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王嫒艳 发布时间:2010-09-29 一、当前我国保险营销的现状和问题 保险营销,是保险企业在充分了解消费者保险需求的基础上,利用险种、费率、......

    我国保险代理人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5篇模版)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保险代理人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作者:宫兆明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03期 【摘 要】保险代理人制度是保险展业的主要方式,但由于在展业......

    浅议煤炭企业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煤炭企业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国家市场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亦大幅度增加,而我国勘探行业和采掘行业不统一,有的地方市场需求少,有的地方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