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2 02:54: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议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议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浅议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保险是指专门的保险公司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形式,直接受保对象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和生产对象。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要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农业保险起步于20世纪3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了三轮农业保险的试验,使得农业保险已覆盖全国所有省市区,险种已涉及种植、养殖等多个领域。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农业保险是保险人组织农业生产经营者进行风险损失分摊,建立保险基金,对被保险人在种植业、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因灾害事故所致损失,给予保险责任范围内的经济补偿的一种方式。农业保险的形成与发展状况是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农业保险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支持和稳定农业生产的三大政策性措施之一。在中国,农业保险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保险金额较低、保险责任范围较小

为了防范道德风险, 提高被保险人责任意识, 目前各农业险种都把保险金额规定在保险标的价值的60%~ 80%, 甚至更低。但保险金额和赔付金额太低, 保障作用就不够明显, 致使很多农户不愿意投保。这些都使得灾后的补偿被限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影响农户的投保积极性。

(二)农业险种单一

无论是从保险公司数量还是从农业保险品种上来说,目前的农业保险都不能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与城镇居民不同,通常农民将财产保险放在第一位, 而将人的身体的 保险放在最后一位,然而保险公司在险种开发上基本上是以自我为中心设计保险产品, 条款中的投保条件、费率、可保范围、缴费方式等一般都是固定不变、不可 选择的, 缺乏灵活性, 抗风险能力也就较弱, 尤其是专为农村设计的险种少, 针对性不强。

(三)保费过高

由自然灾害导致的农作物的损失率和养殖物的死亡率通常较高,农业保险的费率也就通常高于一般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的费率,因为只有通过较高的保险费 率, 保险公司才能够弥补成本甚至盈利。但是对于广大农民而言, 这样的保险费率使得他们很难承受,再加上大部分农民的保险意识淡薄,所以很多农民普遍认 为买保险是一件多余的事情。因此, 当灾害来临的时候, 受到损失的农业经济无法得到足够的农业保险的补偿, 影响当地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四)农业保险供给主体数量少

由于农业保险承保的风险发生的概率高, 损失巨大而且覆盖面广, 因此保险公司的赔付率也相对更高,从事农村保险有可能使得保险公司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追逐利润的天性使得作为商业公司的保险公司不愿过多涉足农村保险。而专门从事农村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也没有能及时进入部分落后的农村开展农村保险业 务, 使得部分农村的保险业务呈现出相对萎缩的局面。

(五)农业人口参保意识薄弱

由于对于农业保险概念不理解,农民对于农业保险投保积极性不高。目前, 我国保险的作用和地位尚未被社会普遍认识, 农村相当一部分人把保险费称为苛捐杂税 或额外负担 , 迷信心理、侥幸心理、得益心理、逆反心理等依然存在, 他们对交几元钱保费可能得到上千元损失赔款觉得不可思议。对农业灾害保险有消极抵触情绪,造成农业灾害保险工作投保难、收费难。同时, 农业灾害保险工作, 由于单位领导的更换, 往往发生工作脱节, 导致局部农业灾害保险工作无法持续发展。

(六)农业保险经营具有局域性

农业风险单位很大, 水灾、旱灾、风灾等农业风险多为数省一个风险单位, 较小的风险单位一省也不过几个。因此, 由一省、一地或一县经营农业保险在空间上风险很难进行分散, 一旦发生风险事故, 往往造成巨大的损失, 没有足够多的保险标的来分摊损失, 以至农业保险长期以来赔付率居高不下、亏损严重。另外, 我国各地区农业发展极不平衡, 保险市场的成熟程度也不同。面临风险较高的农户倾向于投保, 如沿海、临河和荒漠等自然灾害发生比较频繁的地区, 因而容易开展保险业务, 而面临风险较低的农户由于预期损失概率小于投保费率很少投保或不投保, 难以开展保险业务。

一)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

在新中国成立后,以土地改革和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的第一次制度变革中,农业保险获得了初步发展,1950年成立不久的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就在山东、北京、四川等省市试办了牲畜保险,后来又在山东、江苏、陕西等省试办了农作物保险。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业在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第二次制度变革中,农业保险发展迅速。我国1982年起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各地分公司开始试办种植业和养殖业保险,1986年以后新疆建设兵团农牧业保险公司(现已改名为“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在建设兵团范围内举办农业保险。此后,民政部的农村救灾保险、农村保险相互组织等纷纷出现,各地掀起了兴办农业保险的热潮,但因为当时实行的是国家财政兜底的计划经济体制,尽管在1982-1994年间农业保险的平均赔付率在95%左右,实际损失2,196亿元,但各家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的成本和盈利考虑较少,所以还是根据各地需要开办了不少险种。随着1994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向市场化体制转轨,我国的农业保险业务便日益萎缩,许多地方甚至停办。2004年以前国内只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中华联合两家产险公司在少数地区维持开办。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央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使得尽快建立农业保险制度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之一,尤其是从2004年起,中央政府连续四年在一号文件中相继提出“加快建立”、“稳步推进”、“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2006年《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农业保险“三补贴”政策。2007年4月,在政府对“三农”的投入持续增加的大趋势下,中央财政决定当年拿出1O亿元进行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试点省份确定为吉林、内蒙古、新疆、江苏、四川、湖南6个省区,由中国人保、中华联合和吉林安华3家保险公司将参与试点,此举极大的促进农业保险的发展。

2007年4月,中央财政10亿元资金正式注入被列为首批中央财政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点省份,这六个省份是内蒙古、吉林、江苏、湖南、新疆、四川;保险对象为五大种植品种,即棉花、玉米、水稻、大豆、小麦;保险责任包括暴雨、洪水、内涝、风灾、雹灾、旱灾和冰冻;所遵循的原则是低保障、广覆盖;保险金额中央财政承担25%,省级财政承担25%,其余部分由农户承担,或者由农户和龙头企业,省、市、县级财政部门共同承担,具体比例由试点省份自主决定。保额原则上为农作物生长期内所发生的直接物化成本,包括种子成本、化肥成本、农药成本、灌溉成本、机耕成本和地膜成本。各试点省份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当扩大试点农作物的品种、保险责任的范围,提高保障水平以及保费比例。

我国农业保险市场现状分析

[4]

[4]关静,马利军,胡佳.我国农业保险现状及发展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1,(19):149-150(一)赔付率高,承保业务亏损严重

据调查,2008年河北省农业保险赔款支出同比增长378.53%,远远超过保费210.61%的增长率,赔付率达91.24%。如果再加上接近保费收入20%的经营费用和其他费用,综合赔付率超过110%(保险界公认的盈亏平衡点为70%),2007年—2009年4月承保亏损合计达2510.5万元。

保费过高

由自然灾害导致的农作物的损失率和养殖物的死亡率通常较高,农业保险的费率也就通常高于一般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的费率,因为只有通过较高的保险费 率, 保险公司才能够弥补成本甚至盈利。但是对于广大农民而言, 这样的保险费率使得他们很难承受,再加上大部分农民的保险意识淡薄,所以很多农民普遍认 为买保险是一件多余的事情。因此, 当灾害来临的时候, 受到损失的农业经济无法得到足够的农业保险的补偿, 影响当地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二)财政支持力度不足,农业保险发展动力不足

政府参与农业保险主要方式是政府支持和财政补贴,方式较单一;缺乏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地方政府的政策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并且部分财政补贴资金不能及时、足额拨付到位,甚至被挤占、挪用,资金到位率低,影响保险公司的经营核算和偿付能力。

(三)涉及多部门和组织,缺乏统一的领导协调机构

农业保险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其发展涉及到多部门和组织,需要各部门和组织间大力支持和配合,但是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环节多并且法制不健全,监管力度不够,各部门职责不明确,最终导致农业保险开展工作效率降低。

(四)农业发展水平不高,农民保险意识薄弱

农业生产者经营规模小而散,农业生产的商品化程度低。农产品经济价值低,使得农户投保意识淡薄,自愿缴费积极性低,风险分担机制难以很好的发挥作用。而且我国农业发展落后,受自然灾害影响很大,农业生产的商品化程度低,最终导致农民收入水平较低,所以给农作物投保对农民来说实属有心无力。

农业人口参保意识薄弱

由于对于农业保险概念不理解,农民对于农业保险投保积极性不高。目前, 我国保险的作用和地位尚未被社会普遍认识, 农村相当一部分人把保险费称为苛捐杂税 或额外负担 , 迷信心理、侥幸心理、得益心理、逆反心理等依然存在, 他们对交几元钱保费可能得到上千元损失赔款觉得不可思议。对农业灾害保险有消极抵触情绪,造成农业灾害保险工作投保难、收费难。同时, 农业灾害保险工作, 由于单位领导的更换, 往往发生工作脱节, 导致局部农业灾害保险工作无法持续发展。

(五)保费收入低,规模化经营受限制

目前农业保险经营机构险种少、覆盖面窄且承保率偏低,导致保费收入过低甚至亏损;且受我国农业发展状况的影响,农业保险公司规模化经营受制约,无法有效扩展业务。

农业保险经营具有局域性

农业风险单位很大, 水灾、旱灾、风灾等农业风险多为数省一个风险单位, 较小的风险单位一省也不过几个。因此, 由一省、一地或一县经营农业保险在空间上风险很难进行分散, 一旦发生风险事故, 往往造成巨大的损失, 没有足够多的保险标的来分摊损失, 以至农业保险长期以来赔付率居高不下、亏损严重。另外, 我国各地区农业发展极不平衡, 保险市场的成熟程度也不同。面临风险较高的农户倾向于投保, 如沿海、临河和荒漠等自然灾害发生比较频繁的地区, 因而容易开展保险业务, 而面临风险较低的农户由于预期损失概率小于投保费率很少投保或不投保, 难以开展保险业务。

第二篇:毕业论文 我国农业保险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

本科生毕业论文

我国农业保险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

名 学

号 专

业 指导教师

2011年5月16日

摘 要

农业保险的发展对我国农民、农业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农业保险在抵御农业经济风险、转嫁农业经济危机、保证农业生产连续进行、为农民提供一定的保障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国的农业保险因为农民收入较少、财政和政策支持缺乏、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没有相关部门的管理和农业保险限制条件过多等因素致使我国农业保险出现了认可度不高、普及度不够、收效不明显。为了更好的发展我国的农业保险,观察国外农业保险发展经验和措施,并总结出国家开展农业保险的经验是政府适当的干预和支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保险经营者提供补贴和再保险等。将国外经验和我国的国情结合起来,认为目前我国发展农业保险要从加快农业保险立法、加大政府的投入和干预、成立专门的农业保险管理部门和股份制农业保险公司、建立农业保险补偿基金、建立试点地区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农业保险;国外经验;保险立法; 政策支持

I

Abstract Agricultural insurance development to Chinese farmers and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great influence.Agricultural insurance against agricultural economic risk, in economic crisis on agriculture for farmers, provide certain safeguard etc which has played a positive role.However, China's agricultural insurance because farmers earn less and lack of support, financial and policy laws and regulations are not perfect, no related department to management and agricultural insurance limited conditions such as excessive factors have led to agricultural insurance appeared approval is not high, the popularity and gets enough is not clear.In order to bette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gricultural insurance, observed foreign agricultural insuranc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and measures, and summarizes the state develops agricultural insurance experience is government appropriate intervention and support, perfect re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a business operator providing subsidies for insurance and reinsurance, etc.Foreign experience and the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and I think the combination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to speeds up the agricultural insurance legislation, from increasing government investment and intervention, to set up a special agricultural insurance management department and share-holding agricultural insurance companies, the establishment agriculture insurance compensation fund, establish pilot areas aspects.Key Words: agricultural insurance;Foreign experience;Insurance legislation ;

Policy support

引 言.............................................................1

一、发展我国农业保险的意义.........................................1

(一)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背景.....................................1

(二)农业保险的作用和意义.......................................2 1.农业保险对农民个人的影响.....................................2 2.农业保险状况对农村经济的影响.................................2 3.发展农业保险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2

二、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2

(一)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2

(二)我国农业保险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3 1.缺乏必要的财力支持和立法保障.................................3 2.赔付额度较小、农业保险赔付不到位.............................3 3.农业保险费高昂与农民收入低下的矛盾...........................3 4.农业风险程度及损失发生程度的测量计算难度较大.................4 5.没有专门的相关部门来管理.....................................4 6.农业政策性保险限制条件多且保险补贴品种少造成了政策障碍.......4

三、国外农业保险发展的主要经验和措施...............................5

(一)完善农业保险法律法规.......................................5

(二)政府提供一定比例的保费补贴.................................5

(三)政府对农业保险的经营者提供业务费用补贴.....................6

(四)政府对农业保险提供再保险支持...............................6

四、发展我国农业保险的措施和建议...................................6

(一)加快农业保险立法的进度.....................................6

(二)政府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6

(三)农业保险方面的创新.........................................7

(四)建立农业保险补偿基金.......................................7

(五)试点建立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相结合的制度框架.................7

(六)成立专门的农业保险管理部门.................................7 参考文献...........................................................9 致 谢............................................................11

引 言

农业保险是指专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按保险标的种类不同,农业保险又分为种植业保险、养殖业保险和林木保险。农业保险在农业经济中,对加强农业风险防范尤其是对自然灾害的风险防范;减少农业经济遭受自然灾害和市场因素的冲击;保障我国农业经济安全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农业生产和经营风险的客观存在,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必然形成对农业保险的巨大需求。超小规模的土地经营客观上弱化了农业保险的经济保障功能;我国目前的农业保险还主要是由保险公司以商业形式经营,国家支持和补贴较少,相对农民收益而言,保险费用较高,也抑制了农民对保险的需求;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 ;农业保险的发展面临资金短缺、人才匮乏、技术薄弱的矛盾,这些因素都造成了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商业性保险公司无法获得直接经济效益,这就很难刺激农业保险的有效供给,在萎缩的供给和低迷的需求状态下,农业保险业务发展缓慢。本文针对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较于农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展开现状分析,并结合国外的经验和措施,为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一、发展我国农业保险的意义

(一)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背景

农业是人类“母亲产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安定的基础,是安定天下的产业;是社会安定的基础,是安定天下的产业。但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农业发展速度仍然相对滞后,农业仍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不兴,无从谈百业之兴,农民不富,难保国泰民安。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也是农业灾害发生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农业灾害和市场动荡对我国的农业生产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随着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及损害强度呈现加大趋势。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农业具有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大的特性。据统计,30年间,我国遭受洪涝、干旱、霜冻、冰雹、病虫害等灾害的农作物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例高达29.8%,而成灾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例为16%。另据中国社会科学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评估,我国每年因各种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给农业生产造成的直接、间接经济损失约相当于GDP 总量的2%一4%。

农业保险是分散农业生产各种风险、保证农业生产连续进行、维持农民农业收人稳定的有效方法。因此,应大力发展农业保险,为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提供支撑。保险是农业灾害风险管理社会化与市场化的趋势,但我国的农业保险却一直处于经营效益低下的状态,并出现日益萎缩的趋势,大部分的农业损失只能靠农户自主承担或政府的灾后救济。我们迫切需要建立科学的农业巨灾保险制度,保障农业生产经营,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保险模式,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目前面对农业巨灾被动的救济局面,推动和完善我国保险制度和体制建设,适应全球保险市场一体化,提升我国保险公司的市场竞争实力。

(二)农业保险的作用和意义

1.农业保险对农民个人的影响

农业保险可以使投保农户在遭受保险责任范围内的灾害后及时得到经济补偿,尽快恢复农业生产,可以转移和分散风险,由参加农业保险的农民共同分担损失,以赔偿支付的方式保障农民生活的稳定。最大的减小农业灾害和其他市场因素对农民的影响,从而不挫伤农民的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国家经济基础。

2.农业保险状况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农业保险有助于稳定农业再生产,保障农业生产过程的持续性,保护农业资源。同时,农业保险有调节农村经济、稳定物价的作用,因为农业保险的实施,可以使大额的不定的农业风险损失,转化为小额的固定的农业保险费的缴纳,可以节约部分开支。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帮助农民及时恢复生产,也可以稳定农产品物价水平,保证社会对农产品的正常消费。

3.发展农业保险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

在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经济的波动是引发国民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因素。因此,农业上因风险造成的损失,不仅会导致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不稳定,更会使整个国民经济处于不稳定状态。相应的,农业保险在直接促进农业生产活动稳定发展的同时,也间接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同时,农业保险的介入,会使农业生产者尽快恢复生产,从而保证农产品的供给和价格的稳定,从而安定社会各阶层人们的社会生活。

二、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

(一)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

农民收人持续、稳定增长对农业保险存在着客观上的需求,然而,与这种强烈需求形成明显对比的是我国农业保险存在严重的供给不足。

首先是农业保险供给主体少。我国保险市场上早期经营农业保险的只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两家。近几年,虽有小型保险公司、政策性农业保险股份公司进人农业保险领域,但由于其成立的时间短,其作用还没有显现出来,同时又受限于地域和规模。长期以来,由于农业保险的高风险、高赔付特点,使得其他保险公司

对农业保险望而生畏。经营主体少,不能形成农业保险供给市场上的有效竟争,影响着农业保险险种供给。

其次是农业保险保费收人少,且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发展趋势。农业保险的准公共物品特性使商业性经营主体经营农业保险的非赢利性和追求利润的目标相矛盾,致使农业保险在经营主体本身少的情况下,开办的农业保险险种迅速缩减,农业保险保费收人大幅减少。经营农业保险的保险公司不断减少,农业保险保费规模不断减少,都显示出农业保险供给乏力。

(二)我国农业保险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缺乏必要的财力支持和立法保障

国家财政政策和财政支持不够或者因为地方财政不足,尤其是农业地区财力捉襟见肘,对三农支出尚无保障,更无力增加对农业保险业务的支持,致使财政支出不足,影响农业保险的投入和增长。目前在立法方面,我国尚未就强制性扩大农业保险作出统一的立法;在国家法律缺乏农业保险的基础上,地方性法规对此也是一片空白,农业保险实施的指导和业务的开展仍处于法律盲区,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依据。

2.赔付额度较小、农业保险赔付不到位

对于农民的自然灾害损失或者市场因素造成的损失相比赔付额度较小,不能有效的转嫁风险,减少农业自然灾害给农民带来的损失;与此同时,本身就少之甚少的赔付额在赔付的过程中仍有相当多的一部分没有到位,致使农民积极性受挫,从而导致农业保险的认可度不高,从而致使农业保险推及起来困难较大。例如我省2009年试点参保中,每亩地合同条款赔偿190元,实际每亩地赔偿20元。这就使得对农业保险抱有极大期望的农民在心理上收到了打击。实际上,赔偿不到位的情况存在于各个地区,并不是河南省独有。

3.农业保险费高昂与农民收入低下的矛盾

农民农业收入较少,农业保费相对于农民纯收入来说比例较大,农业保险费率的制定往往是根据农业风险的大小及标的损失率来确定。农业风险具有风险标的大的特点,这就要求农业保险的承保面积只有足够大,才可以符合大数法则。加之,农业风险具有广泛的伴生性、风险事故与风险损失的非一致性、风险结果的滞后性等使农业保险具有很多与其他险种不同的特点,同时其隐含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非常严重。仅从自然灾害来讲,每年我国因自然灾害造成农村地区的经济损失占农业总产值的7%左右,因此农业保险费率往往是以百分之几计算,而不是类似其他财产保险险种以千分之几计算。农民收入水平低,支付能力较差虽然我国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和发展,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广大农民的基本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从总体上来看收入水平仍然不高。据统计资料,2008年人均收入排第一位的上海城市人均收入26675 元,农村人均收入为1 1443元,排最后一位的甘肃城市人均收入10969元,农村人均收入仅为2725元。全

国平均城市人均收入15781元,农村人均收入4717元。可以看出全国农村人均收入不及城市人均收入的l/3。而东部较发达地区农村人均收入都较高,这样绝大部分农村人均收入更低,购买保险产品对于他们来说仍是奢侈的消费。

由于我国农村的经济情况较为落后,农民的平均收入水平较低。对于主要依靠种植业和养殖业为收入来源的小农产,如果要求其拿出年收入的7%左右去购买农业保险,显然非常不现实。以我省来说,平均每亩地产小麦和玉米共1800斤计算,收入为1800元左右,其中每亩地耕地、播种、施肥、农药、收割等费用共计800元,每亩地纯收入为1000元左右,每亩地缴纳一百多元的保费相较于农民的纯收入而言也确实比例太大。

4.农业风险程度及损失发生程度的测量计算难度较大

我国农业生产面积巨大,发生风险损失时难以很快有效的组织起来相关的组织来进行损失测算。而且由于农业生产经营对象千差万别,不同地域所面临的风险大小程度不尽相同,有关农业风险损失的历史数据也不够完整准确,要科学计算出能客观反映各地、各类保险标的的分类费率尤其困难。同时,对农业产量及灾害损失程度的测算较为复杂,目前世界上也没有权威的损失计算标准和方法,为农业保险理赔工作带来了难度。

5.没有专门的相关部门来管理

由于没有相关部门的管理,从而使得农业保险从投保到赔付都杂乱无章,没有相关部门的管理和监督以及问题的处理,农业保险的实施度和作用力就大打折扣。同时,农业险收费机制不顺畅,从而使得农业保险在实行的过程中漏洞百出,损害农民利益。农业险由于保险标的相对较小,每家收费一般只是几元钱到几十元钱,保险公司营业人员逐家上门收缴有实际困难,因此2009年以前保费由地方政府代为收缴后统一交给保险公司。实际工作中,乡(村)有关人员在保费收缴中“多收少缴”,这样既增加了农民负担,致使农业险被农民视为“乱收费”,也减少了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长期以来,保险公司农业险保费收入一直低于赔付金额,导致上级保险公司从2009年以后不再批准部分地区开展农业险业务。

6.农业政策性保险限制条件多且保险补贴品种少造成了政策障碍

农业政策性保险限制条件多。政策性农业保险只限于玉米、小麦、大豆等类农作物,其他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不在参保范畴之列,并且还有如病虫害不在保险责任内的限制条件。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的特色种养业逐步发展,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及养殖业的规模在逐渐扩大,农户投保需求强烈,需要政策性农业保险增加农作物保险补贴的品种。此外,牲畜保险仅限于部分牲畜,很多牲畜都不受保护。以我省来说,我省是生猪生产大省,养殖又受到市场和生态环境、空气环境等较多因素的影响,许多

养殖户迫切需要畜牧业农业保险来增强养殖户抵御风险,但遗憾的是,我省目前尚未有生猪保险。

上述原因的存在,导致农业险成为“高赔付”险种,当前我国保险公司对农业险的赔付属于商业行为,承担不起大规模的赔付。按照保险业规则,高赔付导致高费率,这对目前收入不高的农民来说,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目前,农业险面临的实际情况是:如果完全按市场化的规则划定保险费率,农民保不起;若按农民能接受的价钱卖保险,保险公司赔不起。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保险公司在农业险方面效益不佳,成了影响农业险开展的主要因素。

三、国外农业保险发展的主要经验和措施

资料显示,目前世界上约有40多个国家以各种形式开展了农业保险,其中开展较好的国家,普遍引进了一定程度的政府干预,促进了农业险的充分发展。如为对付农业保险高费率,影响农民投保农业保险的积极性,不少国家的政府采用财政补贴给予支持。

同时,基于农业保险风险集中、损失严重等特点,以及农业保险的“准公共物品”的特性,许多国家通过设计合理的运行机制、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主要是经济、法律上的支持),使国家(各级政府)、企业(保险公司)和农民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在开展农业保险的过程中相互协调:国家通过支持保险公司开办农业保险,实现发展农业以稳定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社会目标;保险公司通过开办农业保险,实现获得经济效益的企业目标;投保农民个人则是农业保险的直接受益者,以少量的保险支出获得比较稳定的生产收入,把农业风险转嫁出去。具体措施包括:

(一)完善农业保险法律法规

完善农业保险法律法规,使农业保险的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农业保险作为农业发展和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相关法律有很强的依赖性。从国外农业保险立法的背景和农业保险制度变迁乃至农业经济发展的历史视角考察,其立法的意义远超出一般的商业规范性法律制度。

美国的农业保险原则上实行自愿保险,但1994年美国《农业保险修正案》明确规定,不参加政府农作物保险计划的农民不能得到政府其他福利计划,如农产品贷款计划、农产品价格补贴和保护计划等;必须购买巨灾保险,然后才能追加购买其他的保险。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事实上的强制保险。日本通过法律明确规定,对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民实行强制保险;对达不到规模的农户,实行自愿保险。

(二)政府提供一定比例的保费补贴

美国保费补贴比例因险种不同而有所差异,2000年平均补贴额为纯保费的53%(保费补贴额平均每英亩为6.6美元)。其中巨灾保险补贴全部保费,多种风险农作

物保险、收入保险等保费补贴率为40%。日本保费补贴比例依费率不同而高低有别,费率越高,补贴越高。水稻补贴70%(费率超过4%),早稻最高补贴80%(费率为15%以上),小麦最高补贴80%。

(三)政府对农业保险的经营者提供业务费用补贴

美国政府承担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的各项费用以及农作物保险推广和教育费用,向承办政府农作物保险的私营保险公司提供20%至25%的业务费用(包括定损费)补贴。日本政府承担共济组合联合会的全部费用和农业共济组合的部分费用。

(四)政府对农业保险提供再保险支持

美国通过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对参与农业保险的各种私营保险公司、联营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提供再保险支持。日本则由都、道、府、县的共济组合联合会和中央政府为市、町、村的农业共济组合提供两级再保险。

四、发展我国农业保险的措施和建议

正是得益于引进了一定程度的政府干预,完善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农业保险才有了长足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为推进我国农业保险开展,切实促进农业生产和新农村建设,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推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特别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快农业保险立法的进度

当前国内农业保险立法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法律的缺失往往导致社会预期不明确,导致改革难以推进。为此,政府应尽早制订出法规:确立农业保险为政策性法定保险;明确政府办理农业保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对农业保险的组织形式,保险金额、费率、条款的核定,以及税收减免政策、财政补贴方式等做出相应规定;根据地域不同财政不同调整农业保险与农业贷款、农产品价格保护、农村救济及农民福利的关系,将农业保险与农业贷款、农产品价格、农村救济及农民福利等政策捆为一体,让政府将支农资金用于补贴保险公司经营费用或者补贴农民保费,以促使农业风险从“事后补救”,转变为“事前防范”等。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农业保险的政策性属性,明确政府在开展农业保险中应发挥的职能和作用,并以此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

(二)政府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

政府应加大农业保险的扶持、支持力度政府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支持是世界各国支持、保护农业的普遍做法,既符合世贸组织规定,又可以达到保护本国农业发展的目的。农业保险的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决定了农业保险的政策性经营,因此政府不但要从政策上支持农业保险(如规定强制性投保的险种、税收优惠政策),而且要加大财政支持农业保险的力度(如对参保农民的保费补贴、对经营农业保险组织的业务经费补贴、对

农业保险教育投资等),以保证经营农业保险的组织不至于亏损,维持农业保险经营的持续性。本人认为目前政府急需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在农业保险业务单独核算的基础上,免征农业保险业务收入的所得税,并按照农业保险业务收人的一定比例补贴业务经费。

2.规定关系国计民生和经营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农业险种为强制保险,并对参加强制保险险种的农民按一定比例实行保费补贴。

3.政府应每年拿出一定资金作为农业保险教育基金,为农业保险的科研、教学搭建平台。

而在政府支出方面,个人建议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在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的省份和区域,中央财政负担一小部分,地方财政负担一大部分;在西部欠发达地带则由中央财政负责一大部分,地方财政负责一小部分。这样可以根据地域差距来进行财政补贴。

(三)农业保险方面的创新

在农业保险方面的创新,包括农业保险公司体制的创新和农业保险险种的创新。成立股份制农业保险公司。该公司应主要定位于在集中解决自然灾害上替代政府补助后恢复生产、生活的基本保障,解决大灾后政府和农民的后顾之忧。该公司虽有政府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但必须以商业保险机制进行运作。创新农业险种,增加农业险种的内容和涵盖面积,从而使不仅仅是小麦、玉米等粮食类作物能够参与到农业保险,经济类作物、林业、牧业等都能够真正的参与到农业保险中来。从而拓宽品种,扩大面积。

(四)建立农业保险补偿基金

充分利用农业保险的政策地位,通过转移政府对农业的补贴,建立包括国家、省、市、县等多级的农业保险补偿基金,形成与中央财政相补充的能有力支撑农业保险业的货币资源。在补偿基金中,一方面是调整存量,即通过整合现有支农资金(支农生产支出、农业综合开发支出、财政救灾支出等),调剂一部分资金支持农业保险。同时加大增量支持,即在维持原有支农渠道的同时,中央财政设立支持农业保险的专项资金。

(五)试点建立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相结合的制度框架

简单来说就是,对参加农业保险的农户在贷款条件和利率等方面给予适当优惠,以体现正向激励,待条件成熟时可将农户是否参加保险作为向其发放贷款的重要条件之一。这对许多希望通过种植经济类作物、粮食作物、林业和牧业的农民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六)成立专门的农业保险管理部门

成立专门的农业保险管理部门,从而能够整合现有资源,加大管理力度。鉴于自然灾害频发、农业所占份额较大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情,农业保险具有明显的政策性特征,需要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参与。由于农业风险的管理涉及财政、金融、农业、气象等多种领域,为避免出现因各自为政、分割管理、资源分散配置而导致高投入、低效率的局面,有必要在金融管理部门组建农业风险管理局,以进一步整合资源,统一协调农业风险管理过程中各部门的行动。

同时,国际农业保险发展经验表明,政府的资金支持是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建议政府部门将农业保险列为重点建设项目,拨出专项资金以推动农业保险发展。

参考文献

[1]HESS ULRICH.Innovative financial services for rural services for rural India: monsoon-indexed lending and insurance for small holder[R].Washington,D.C:World Bank,2003:18-19.[2]杨思思,郝志军,张增显.我国农村保险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西南金融,2009,(5).[3]付菊,刘洪,肖菊萍.发展农村保险市场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9.(5).[4]刘荣茂,马林静.国外农业保险法的启示与借鉴[J].华东经济管理,2005,19(3):48-49.[5]民政部.中国民政事业发展报告.1996—2005年,http://www.xiexiebang.com/agrisearchfuwu/search.jsp [13]王克祥.国外农业保险模式[J].中国牧业通讯,2007,(1):25-26.[14]张跃华,何文炯.农村保险、农业保险与农民需求意愿――山西省、江西省、上海市7406户农户问卷调查[J].2007(6).[15]王伟,刘松鹤.合作互助制农业保险模式较优的一个论证—基于博弈分析的视角[J].中国科技博览,2009(13).[16]曹倩.中国农业巨灾保险模式[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9.[17]杜正茂,龙文军.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机构发展研究[J]。2009-03 [18]海洋,张晓丽.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建设探析.上海农业学报,2008.04 [19]温涛,谢家智.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框架[J].2008(8)[20]王伟.政策性农业保险、合作制经营模式与博弈论证[J].重庆科创职业学院学报.2011(1).致 谢

第三篇: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针对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分析了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认为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正处于最困难和最关键的时期。为推动农业保险的快速发展,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有关法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确立农业法定险种、成立综合性农业保险公司、建立再保险机制和多渠道农业保险体系等措施建议。关键词:农业保险;保险公司;保险组织体系;法定险种;再保险机制。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发展农业保险”。目前,我国的农业风险管理总体上还处于较为原始的状态。要持续高效地推进农业保险,必须着力解决一系列影响农业保险发展的问题和矛盾,为农业保险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一、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数的85%。在我国的经济成分中,农村经济占有重要地位。我国又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转移农业生产中的巨大风险,保护广大农民的生命财产和经济成果不遭受意外损失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尚不完善,目前农村的自然灾害补救渠道主要依赖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商业保险补救占比非常低。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商业保险尚未涉及。自1982年恢复办理农业保险业务以来,我国的农业保险就长期处于不景气状态。最近这些年,我国的保险业蓬勃发展,农业保险发展的不平衡即日渐凸显。1992-2004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从8.17亿元下降到

3.96亿元,到2004年,人均保费还不足0.5元。1985-2004年农业保险赔付率一直居高不下,综合赔付率高达120%,远远高于保险业界公认的盈利临界点70%。在这种情况下,为促进农业保险的发展,中央从2004年开始连续出台了6个“一号文件”,强调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的重要性。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形势严峻,已经到了非加快发展不可的地步。

二、农业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保险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在于有关政策因素和地方政府、保险企业的态度及农民对此的认识程度。

(一)农民收入低,缺乏参保的积极性。

过去几年中,由于不少农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导致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减少,以农为主的纯农户的收入增长尤其困难。1997年农民人均来自农业的纯收入为1268元,2003-2009年农民来自农业的纯收入连续6年低于这一水平。在这种收入低水平的情况下,每个农户扣除必须要缴的各类税费、生活必须开销、子女教育费用、购买化肥农药饲料等必需品的支付外,真正可以支配的收入已经是微乎其微了。再要支付一笔农业保险费,显然这对于大多数农民而言是不能接受的。同时,由于农业保险规模控制较严,操作复杂,赔偿估价时双方意见往往分歧较大,一些本想参保的农民往往因此最终选择了放弃。另外,20世纪80年代,农民在社保站交养老金,但是最终没有得到有效保障,这也使得部分农民对保险缺乏信心,因而参保积极性不高。

(二)保险公司实力不足,传统农业险难以为继。

农业保险是一种靠天吃饭的险种,往往是一个灾年就能吃掉以往数年的基金积累。中国农业受灾的比例每年大约在40%以上,天下论文比一般发达国家高出10%-20%。近几年来,中国农业每年因自然灾害导致的损失约为125亿元,而全世界平均每年也只有500亿元左右,也就是说,中国占了1/4的比例。农业保险是一种收费低、风险大、赔付率高的险种,盈亏平衡点是65%~70%保本。自然灾害、疫病突发的大面积、不可预期性,使保险公司从技术上无法回避风险,所收取的保费不足以维持赔付。因此,经营农业险的风险远大于目前其他财险产品。如果保险公司实力不足,则很难操作农业险,所以开发农业险的保险公司屈指可数。目前只有人保财险公司和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两家开办农业险,而由于常年亏损,它们的这项业务也在急剧萎缩。

(三)国家财政给予的支持不够。

农业保险不同于民政部门的灾难救济,也有别于一般的商业保险,它不仅涉及到农村的收入再分配,还要求与政府的政策目标相吻合。目前,政府对农业保险仅予以免营业税的优惠,这显然是不够的。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和政策,提高财政补贴,让各保险公司真正看见其中的利益所在。只有商业保险公司看到了农业保险的利益,它们才可能自发地去开发其中的市场,而目前的农业保险市场是无利可图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较高的政府补贴,财产保险公司是不会自愿进入的,已经进入的也会逐渐产生抛弃这部分业务的想法。农业保险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程,其基础应是政府行为。中国农业保险已经发展到了很“尴尬”的地步。商业保险被证明并不适合中国比较分散、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业”

生产方式,因而国家必须“兜底”。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否则,发展农业保险就只能停留在“呼吁和呐喊”的阶段。

(四)农业保险的道德风险较大。

我国农业以家庭生产为单位,经营比较分散,而且较易发生道德风险。因此,农业保险的承保手续也比较复杂,调查、索赔成本较高。保险公司在赔偿入保农户损失前,调查程序繁琐,耗费的人力与财力相对较大。保险公司稍有疏忽,有的入保农户就可能虚报损失,获取额外利益。

(五)农业保险组织体系分散。

保险公司独自经营、保险公司与地方政府联办、保险合作社经办等现行农业保险组织构成的农业保险组织体系是分散的,无法充分调动政府、保险人、被保险人三者的积极性。同时,政策性的保险机构不健全,使得农业保险组织体系的主体作用很难体现。这些都制约了农业保险的快速发展。

(六)农业保险专业人才匮乏。

人才的极度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保险涉及农业经济管理、商业保险、农业财政预算、农业气象、农田水利、畜牧兽医等多个学科,涵盖面较广,需要多方面协作。目前我国的农业保险从业人员大多没有受过专门的保险教育,又由于农险业务分散,查勘定额、赔付兑现工作量都较其他险种大,加上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工作环境差,很多保险从业人员对农险都是敬而远之。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农业保险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特别是核保、理赔、精算等技术型人才和管理、营销、培训等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极大地制约了保险业的快速发展。

(七)保险险种少,研发能力弱。

虽然农业保险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目前保险产品的结构还不合理,产品数量少、质量低,更新速度慢,缺乏针对性。真正根据农民收入水平、风险状况量身定做的产品少之又少,不能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这也与农业保险专业人才匮乏、保险产品研发能力较弱直接相关。

三、加快发展我国农业保险的对策

(一)加强农业保险立法。

农业风险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而农业保险规范、有序、健康的发展,更有赖于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给予支持。鉴于农业保险的特殊性,许多国家都很重视对农业保险的立法,并制定实施细则,以确保农业保险体系顺利、健康运行,使农民的利益得到切实的保障。但是,我国目前尚无一套完整的针对农业保险的法律。借鉴国外农业保险的成功经验,我国应该尽快对农业保险进行立法,以法律的形式对农业保险的目的、目标、保障范围、保障水平、费率厘定、赔付标准、实施方式等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同时还应该逐步建立农业保险补偿机制。

(二)成立综合性农业保险公司。

保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商业保险公司无暇顾及农业保险对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的保障作用,因此商业保险公司承办农险的经营模式已经适应不了现实社会的需求。应当把农业保险从商业保险中分离出来,再将财产保险、人身保险等一并考虑在内,成立政策性综合性农业保险公司。逐步形成以国家农业保险公司的宏观调控引导农业保险发展方向,以各省农业保险公司的区域性管理为业务主导,以县乡两级的农业保险合作社为经营主体的健全的组织体系。这不仅符合国家的农业政策,而且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

(三)政府应给予特殊的政策支持。

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免交营业税,其他方面与商业性保险一样。要发展农业保险,仅靠保险公司是不够的,必须要有配套政策予以支持。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世界其他国家农业保险发展的历程表明,政府积极的政策性运作是农业保险得以发展的重要保证。农业政策性保险就是由政府来主导农业保险的供给,政府把农业保险作为一项特殊的准公共物品给予经营性补贴和其他扶植,并负责提供或指定机构经营。经营机构以对农业生产的风险损失提供经济补偿为宗旨,不以赢利为目的。针对中国农村范围辽阔、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应对保险公司开发的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保险产品给予政策倾斜,如优先给予申报这类产品的企业以开设保险公司的牌照。同时,对保险业为“三农”服务采取分类指导的办法,譬如经济发展速度慢的地方,就要优先开发保证农业生产正常进行的防灾防损产品。

(四)设定农业法定险种。

根据保险大数法则的原理,保险参与率越高,稳定系数越大,越趋于合理,但由于社会环境、经济环境、自然环境、支付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各地保户的参保能力差距较大。针对地区差异,可设定部分法定农业保险,就如车险中的第三

者责任险一样。这将有助于提高保户的保险意识,增强保险公司的资金积累,稳定农业保险的经营。法定保险的保险费在初期可由财政提供,或从扶贫款中拨付,也可以如捐赠“希望小学”一样发动社会捐助。

(五)建立农业保险再保险机制。

我国农业自然灾害频繁,因此农业保险属于高风险险种。农业保险要能可持续发展,则必须有完善的再保险机制支持。中央政府应该强力推行农业保险再保险制度。对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农、林、牧、渔等产品的生产,应由政府牵头,组织国内具有再保险经验的商业性保险公司为农业保险进行分保,分散农业保险风险,降低农业保险的风险责任。

(六)建立多渠道农业保险体系。

我国地域辽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农业风险差异性较大。现阶段,要设立一家全国性(政策性或非政策性)的农业保险公司统一经营农业保险业务,在市场条件、管理水平、风险分散机制等方面,条件尚不成熟。因此,现阶段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应走经营主体组织形式多元化的道路。可以建立主体多元化的农业保险经营体系,主要形式包括商业保险公司代办、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农业相互保险公司、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外资或合资保险公司(立足于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高素质人才)等。具体采用哪种形式,应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不同经济发展状况来决定。要鼓励现有的商业保险公司开发农村和农业保险业务,同时引进在农业保险方面有专长的外资保险公司,形成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业保险体系。

(七)加强保险人才培养。

我国目前保险人才缺乏。据统计,全国每年需要增加的保险人才上万名。因此,要发展农业保险,还必须注重人才培养。应加大保险人才培养的投资力度,扩大高校招生人数。同时加强保险从业资格管理,开展多种形式的保险职业培训,为我国的农业保险的顺利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总之,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改革和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最关键又是最困难的时期。随着各项支持“三农”政策措施的逐步到位,以及对农民“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的落实,我们相信,我国农业保险必将打破“坚冰”,出现新的局面。参考文献:

[1]楚汴英。我国农业保险现状与农业保险制度供给[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

[2]黄英君。论建立健全我国的农业保险制度:国外农业保险模式的借鉴[J].金融与保险,2006(3)。

[3]王凤山,王永文。促进和完善我国的农业保险事业[J].保险世界,2005(2)。

[4]王丽萍。加快推动农业保险发展[J].经济日报,2009-12-01.[论文网 Lun

第四篇: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农业保险作为财产保险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特殊的险种,一直跟不上整个市场和行业 发展,更没有完全解决农业对保险的需求 问题。需要从政府、农民和保险 企业 三个角度去 分析,对我国当前农业保险的发展给出一些建议和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保险;合作保险;财政补贴

一、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民的保险意识薄弱。大部分地区、大部分农民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参不参加农业保险无所谓,甚至在设有农业保险公司的地区,仍有一些农民没有保险意识,在农保还没有涉足的地区就更不必说。在一些以农业为基本生存条件的地方,只有当灾害事故发生并遭受巨额损失后,一些农户才意识到保险的必要性,投保人的淡薄意识必然阻碍农业保险的整体发展。

2.逆选择问题在农业保险中普遍存在。在保险人和被保险人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发生是普遍存在的,农业保险也不例外。由于农民的保险意识不是很强,而且农业险也非强制险,所以投保的覆盖率就不可能达到100%,这样就很容易发生逆选择的问题。据保险公司人员介绍,农业养殖险比种植险的逆选择的风险更大,导致农险理赔的难度和成本要比其他险种高出许多。如此一来,让一些即使开设农业保险的保险公司也望而却步,不愿再继续经营下去。

3.保险公司没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虽然1996年,我国保险公司实行了商业化运作,但对农业保险却并没完全市场化。根据各省保监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保险业实行商业化改革以来,农业险的平均年赔付率达到80%左右,而70%赔付率是保险业界公认的盈利临界点,农业险的赔付率远远高于临界点,做得多就亏的多。如果保险公司按照保险行业的大数 规律 和其他的相关规律,赔付率高就意味着保险费率定的不合理,保险费收入过少,保险费率定的过低,要想改善经营状况,保险公司就必须要提高保险费率。在政府没有补贴的情况下,过高的保险费支付对于农民来说根本承担不起,而按照农民的投保能力去承保,保险公司自己又赔不起,这样必然导致农业保险走入日渐萎缩的“怪圈”。

4.缺少专业的 法律 支持和政府的财政补贴。1995年通过实行、2002年修订的现行保险法实际上是一部商业保险法,主要是规范和保障商业性保险公司的经营行为,而农业保险中很大一部分是政策性保险,与商业保险的经营目标大相径庭,用现行的保险法指导农业保险会存在许多问题。由于无法可依,农业保险中的许多情况多存在着法律真空,政府在农业保险中主导地位不明确,即使政府积极参与推动,也缺乏法律依据;而农业保险经营主体的经营行为也缺乏法律保护和约束。另外,由于农业风险面广量大,一旦风险发生,如果没有政府的财政支持,保险公司基本无力承担。而我国现有的几家农业保险公司也都是在政府的财政大力支持下才成立起来的,因为没有专业的农险法律保护和规范,所以政府在这个方面的补贴也没有明确规定,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农业保险也只享受免交营业税的优惠,许多商业化的保险公司都不愿开设农业保险。

二、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建议

1.政府支撑是农业保险发展的前提。具体可把政府支持分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必须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保障。由于农业保险的特殊性,适用于一般商业保险的《保险法》并不适合农业保险,而《农业法》中也只是略有涉及,所以必须加快对农业保险立法,避免政府支持农业保险的随意性。同时要明确农业保险的法律地位、经营方式、机构设置、农民参与形式、再保险机制、监督管理机构等,通过法律手段调整参与农业保险各方的利益关系,引导农业保险的健康发展。对于农业保险,国家可借鉴与银行业发展类似的道路,建立政策性的由国家控股的农业保险公司和农业再保险公司,农民参保方式上可参照一些地方成功的农险经验,如可自愿投保,但不投保的享受不到政府相关的农业优惠政策等,这样可减少农民逆选择的问题。

第二,对农民参保费进行直接补助。保险补贴是绿色补贴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扶持农业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世界上一些农业险发展比较成功的国家如法国、美国等,都采用这种形式,美国补贴保费的53%,加拿大补贴保费的50%,日本补贴保费的40%——80%。我国在国家财政尚不宽裕的情况下,可由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出资补贴。由于有财政补贴,农险保费率降低了,不仅可提高农民投保的积极性,还不断的扩大农险险种。同时对农业保险业务实施税收减免,在免去营业税、减免所得税,鼓励保险公司开展农险业务。

第三,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建立巨灾保险基金。当巨灾发生的时候,无论是国家成立政策性保险公司还是商业性保险公司,都无法独立承担损失,所以必须通过双方的合作共同承担,设立巨灾风险基金,把对农业保险业务减免的税收转作农业保险基金。一旦发生重灾,保险公司赔付率超过一定比例,启动重灾风险基金,由国家保险公司作为再保险公司的角色,双方按照比例共同承担风险,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的风险分担机制。另外,在确定再保险方式时,可选择溢额再保险的方式,为商业保险公司的最大赔偿额提供保。

第五篇:我国银行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银行保险合作作为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服务融合的产物,已成为银行和保险业开辟新市场、提高利润率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银行保险还处于起步阶段,分析我国银行保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我国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关键词:银行保险 存在问题 对策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保险、证券是金融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世界范围内金融严格分业经营的界限正逐渐被打破。金融全能化、超市化经营的趋势在西方国家日益明显,特别是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建立了新型的合作关系。例如保险公司利用银行的分支机构网络开拓新的销售渠道,由银行代理销售保险产品,代收保险费,代付保险金,这是国际上早已盛行,且目前在中国普遍存在的银行保险合作形式。我国银行保险的现状 国内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合作起步于1995年。当时一些新设立的保险公司如泰康、新华和华安等为尽快占领市场,纷纷与银行签订代理协议,开始尝试联手开拓市场,迈出了我国发展银行保险业务的第一步。近几年,我国的银行保险得到了迅速发展,2001年银行保险业务量在寿险总收入中所占比重不到3.5%,到2002年,银行保险已经夺取了寿险总收入20%的份额,2002年国内寿险总保费收入增长16.56%,同期银行保险增长则达到400%,截止到2003年银行代理寿险业务收入已占人身险保费收入的17.1%,成为人身险业务的三大支柱之一。2003年1月1日后,国家放开银行保险代理中“1+1”模式的限制,一个银行的网点开始销售多家保险公司产品。同一网点代理多家保险公司的产品,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逐渐由险种的竞争转向手续费的竞争。除去向银行交纳的3%-5%的手续费,在银保业务方面保险公司几乎是没有利润的,难怪现在各大保险公司的银保部门十个有九个都说赔本赚吆喝。我国银行保险存在的问题 银行保险市场激烈的恶性竞争使保费和利润同步减少,为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问题。银保关系尚未理顺 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还仅仅局限在浅层次的协议代理阶段,远未形成长远的、利益共享的战略伙伴关系,这种关系不可避免地造成双方更多地在代理手续费上进行博弈。这种状况,在“1+1”的兼业代理模式下如此,在取消“1+1”模式后,这种状况也未发生根本性转变。目前的银行保险还只限于单一的银行兼业代理经营保险模式,是浅层次的合作,实质性的“战略联盟”不多。银行保险双方的利益很难统一,各保险公司开发的银行保险产品很类似,相互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竞争,并没有形成相互融合、补充的态势,导致双方存在较大的猜忌和互不信任。银行利用手中的网络、信息、客户、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占居了银行保险博弈中的有利位置,通过索要高额手续费方式,直接造成保险公司经营成本的提高。2002年,保险公司的营业费用、手续费、佣金分别同比增长了67.45%、212.99%和28.92%。针对银行代理费用不断攀升的情况,曾有人对取消“1+1”模式提出质疑,但是为避免手续费的正面交锋而退求独家代理的方式并不能治本,保险监管部门应给予寿险公司更为明确的操作规程,最好能统一手续费的支付标准。如果银行能积极介入的话,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将更具可行性。比如各家保险公司统一向银行支付相同标准的手续费,再由银行拨出其中一部分统一对临柜人员进行奖励,而不是像现在由保险公司直接支付。保险从业人员和银行柜员的保险理念不足 客户经理中仅仅将自己定位于销售人员的占大多数,缺乏丰富的理财知识,没有真正向客户提供保障计划。银行职员对银行保险业务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职员的保险知识也不足。由此造成了储户对银行保险产品的不信任,无法真正理解这些产品,也就难以真正接受。因此银保产品在销售困难的同时伴随着较高的退保率。营销宣传片面 目前我国的银行保险产品以分红型为主,保险公司和银行对红利的过多宣传,容易误导投保人,也偏离了保险产品的本意。一项对银行代理分红保险投保人的回访表明,有48%的投保人购买分红险是看重其红利,28%的投保人看重其保障功能,24%的投保人则是二者兼顾。可见近一半的投保人为红利购买分红险,他们把购买分红保险当作了投资理财获取利润的投资方式,看作是储蓄的良好替代品。这种状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银行代办人员存在着较为集中和普遍的不当宣传、讲解问题,他们将银行代理分红保险与银行存款、国债进行片面比较,一句“能保本有固定利息、有红利还不上利息税”的介绍,就把众多的储户变成了银行保险的投保人。保险公司销售的产品,其根本立足点还应该是保障性,银行保险产品的保障性本来就不强,加上多数投保人并不看重,红利就成了投保人的惟一理由。保险公司把主业放在理财而非保障,偏离了主业,以己之短搏人之长,自然是要吃亏的,保险业又一次自食了经营中短视行为带来的恶果。投保人一旦发现自己“被骗”,势必引起一场信用危机。投保人在潜意识中将银行代理保险产品与银行信誉联系在一起,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银行保险的畅销,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银行以自己的信誉对保险产品进行了“保证”。因而这场危机不仅会危及保险公司,还会席卷在人们心目中形象高大的银行,有可能导致银行保险合作出现裂痕。

下载浅议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议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我国保险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保险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摘要:随着保险市场的全面开放和竞争的加剧,对我国保险业的市场营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保险业目前大多数企业还处在一种推销......

    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问题研究

    [227]李海军.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问题研究 胡继连.山东农业大学,2009. 农业是人们利用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生长机能,通过人工控制和培育以获得产品的基础产业,容易受......

    省市级农业保险发展问题及对策探讨

    省市级农业保险发展问题及对策探讨 2013年05月13日 14:58 来源:《中国证券期货》2013年第3期 作者:于泳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102 摘 要:农业保险是现代农业生产......

    浅析我国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浅析我国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摘 要】众所周知,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农村经济的保护就显得特别的重要。......

    大病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毕业论文题目:大病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河北省为例 学 生 姓 名: XXX 学 号: XXXXXXXXXXXXX 系 别: XXXXXXXXXXXXX 专......

    当前政策性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7年,中央财政将农业保险保费补贴作为党和政府实施的一项支农惠农措施在全国六个省区进行试点,湖南省是试点省之一,今年在全省推广。作为一项新的保险,在推广中还存在一些问......

    当前政策性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7年,中央财政将农业保险保费补贴作为党和政府实施的一项支农惠农措施在全国六个省区进行试点,湖南省是试点省之一,今年在全省推广。作为一项新的保险,在推广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一、我县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农区畜牧业、林果业、特色产业在大农业和人均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过低,南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