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继续教育反思5
对照刘玉群老师《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录像课,反思自己在讲授本课时的教学行为。
第一部分:自己认为比较成功的一个教学情节
(所谓“比较成功”是指适合学情,操作性强)
在学习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时,我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与我所带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运用了问题导学法和材料分析法。即提供材料,层层设疑,引导分析,讨论精讲,获取新知来组织教学。
◆ 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三则材料(1)1861年改革后,俄国工业、农业的发展状况及
世界地位。(2)20世纪初期俄国的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情况(3)俄国“一战”中的状况。
◆ 由浅入深设计一组问题。最后的总问题是请依据材料,概括“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引导学生总结出:
(1)1861年改革后,俄国经济虽有所发展,但仍然很落后;
(2)革命前三大阶级共同的矛头——沙皇政府;
(3)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战争激化了矛盾
革命的爆发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
具体实施:全班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小组内每人先自己最少写出2条,然后小组汇总,并把本组的合作成果用投影仪向全班展示。
实施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意识,同时创设一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通过分组,不仅加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最终培养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体现新课改目标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学生来充当课堂的主体。
第二部分:自己的不足之处
1.革命过程简单化的处理,导致过程的分析不够透彻,特别是关于彼得格勒起义这一过程的处理,就用视频的方式,虽然形象生动的再现了战斗的壮烈场面,但还是显得有点单薄,热闹过后依然不知道学了什么。
2.大量材料的运用,可能会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但是否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呢。
第二篇:继续教育反思
专题讲座
第二讲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反思
李铁安(中央教育研究所课程教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反思
第一节教育反思的概念与特点
一、教育反思的概念
何谓“教育反思”?概而言之,教育反思,即教师自觉地以自己的教育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和总结。
换言之,反思即指教师对自己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剖析、解读的过程,其本质是一种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沟通,它反映一个人对其身心状况的认知。反思不仅是个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精神产品的再生产。它包括引起思维的怀疑、困惑及心智上的困顿,还包括寻找、搜索和探索的活动 , 求得解决疑难、处理困惑的方法。
教育反思通常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熊川武《论反思性教学》)。应当说,教育反思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它不仅指反思课堂教学行为,也指反思课前的教学计划与课后的教学评价;它不仅指教师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也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反思;它不仅指反思总结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也指反思总结其他教师的教学行为。一句话,可以指对所有教学行动的回忆、思考、分析、检讨和评价。教学反思的重点在“思”,既然是“思”,就得有“思路”。教学反思应当如何去拓展思路,这正是教师在开展教学反思、撰写教学反思总结时感到为难和困惑的地方。
二、教育反思的特点
教育反思是教师基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所进行的思考和评判。教育反思不仅仅被视为一种批判性思维活动,还可视为一种写作的文体,它把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思考和评判活动记录下来,成为教师成长发展的忠实记录和反映,也成为促进教师成长的一种科研范式,相对有关教育行为来看,它具有明显的独特之处。
(一)教育反思强调以教师自身的真实性为基础 教师进行教育反思既是一种学校本位的研修途径,更是一种教师本位的教学研究,其研究内容指向研究者自身的生活史。教师通过对自身的教育教学经历进行回顾和分析,找出困惑和不解,并在此基础上修正和完善,继而将之重新付诸行动。与其他科研方式相比,教育反思强调以教师自身的真实性为基础。正因为这一特点,教育反思可以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基本研究行为,可以在教师群体中广泛推广。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遇到的大量教育教学事件,是教师进行教育反思的源源不断的素材。由于教育反思的对象是教师亲历亲为的事件,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体,从自己的教育实践出发,从校园生活出发,从真实教育事实出发,进行一种事实性、情境性和过程性的研究,因而不会出现以往教育研究中教师“失语”或“模仿”的现象;教师有自己能捕捉到的真实的教育科研课题,不会再出现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或某些硬性指标而不得不为之的现象。他们可以从自己的亲身教育教学实践中捕捉灵感,以某一堂课、某一单元的教学或教育中的某一偶发事件,甚至以自己与学生的某一次对话作为教育反思对象,也可以以学生一个学期、数年的成长史或以教师本人的成长历程为研究对象,用敏锐的眼光去探索这些外显行为本身,以及行为背后的观念或价值,从而促进教师本人快速成长。
(二)教育反思以探索教师行动意义为目的
教育反思是以自己的教育活动为思考对象,以自己为研究工具,进而对自己的行为、决策及其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一种研究范式。它所追求的是对教师行动意义的探索,强调“在教育中,通过教育,为了教育”。在进行教育反思时,教师并不是以专业研究者的身份,而是以教师的职业角色和身份对自己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也就是做的是自己的研究,研究的是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教育反思把行动与研究和谐地统一在教学过程之中,体现出行动研究的“通过教育”研究教育的特性。教师进行教育反思的动力来自于对高效、优质教育的追求,来自于自我成长的需要,其目的是为了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而不是为了发现或贡献原理性的知识和体系。
(三)教育反思架起教育理论转化为教学策略的桥梁
一般说来,任何一种称得上科学的教育理论,必定有其实践的价值,能够转化成为学校管理的方法与技术、教师教学的方式与技能、学生学习方式与能力的实践状态和操作体系。但是,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育教学理论似乎并未发生过多大的作用。其主要原因是: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出现阻隔或脱节的现象,通畅的渠道尚未形成。一方面,有些理论工作者热衷于在象牙塔内制造新的理论与模式;另一方面,一线教师在工作中较多地考虑教学的各个环节的设计,较少思考课堂教育教学事件背后的原因,对教育理论如何运用于教学实践缺乏认真思考。因为,在他们看来,理论是他人创建的,是高高在上、远离实践的“阳春白雪”,对具体的实践活动是没有用或用不上的。正因如此,一线教师普遍存在轻视理论学习的现象。现在,提倡教师的教育反思,就是试图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教师在实践中把教育理论内化为自己的自觉实践行为。因为,教师的教育反思是一种为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而进行的反省、思考和探索,是一种从实践到理论的研究,即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或自认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出发,不断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间接经验的基础上,将普遍性的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理论,从而实现自身行为的改进和提高。有关研究表明:通过写反思日记,18 5 %的教师提高了自身的理论水平,“能够深入思考教学中的理论问题,使自己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从而提高理论水平”;“从大的方面来说,是促使自己形成一种大教育观,站在理论的层面去看待教学活动,从而跳出了‘小我’,着眼‘大我’,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第二节教育反思的时代价值
一、教育反思在新课程实施中的意义
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教师转变自身定位必须认识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基本作用是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积极地旁观,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教师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应当明确自己的行为并不是一次性整体完成,而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在调控课堂的时候,尊重学情,调控教学非一日之功,没有丰富的课堂实践经验,常常会被个别学生牵制,偏离讨论的主题,耽误了时间,弄巧成拙。课后及时反思,交流课堂感受,分享教学成功的喜悦和寻找失败的解决办法,对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磨练高超的教学能力尤为重要。
(二)教师是教育的研究者
随着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给教师留有的余地也加大了,使教师参与教学实践更具个人色彩。有个性的老师一定能培养出个性张扬的学生,有创新的老师一定能开启学生的智慧。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使课堂生动起来,快乐起来,自己也不断成长、提高。如果不具备挖掘教材潜在内容的能力,不具备开发新课程的能力,不具备课程整合的能力,不懂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不切实际地设定教学目标,勉为其难,学生是很难配合默契的。因此教师课前的准备不仅要充分,更应该适合。要通过个人反思、年级组老师共同讨论、研究,提出最贴切的改进意见。
(三)教师必须认真反思传统与现代教学方法的结合
过去在条件艰苦的时候,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挂图,加上老教师的精彩讲解,学生“学会”了就行了。但是,学校教育的滞后性使这些传统教育下的“高才生”很难适应社会,出现“高分低能”现象,遭到教育学家的批判,也刺痛了教师的责任心。现在是网络时代,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众多,但是多则惑,教师必须反思应该如何教学生“会学”。知识模块教学的提出,打破了传统教学的系统性,注重思维的培养,尊重学生表达自己的独到观点,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唯一性,笔试的开放性试题比较客观地考查了中上等学生的水平,这是令人欣喜的。但是随着 “双基”训练的时间缩短,我们也发现有些具有聪明头脑的孩子却成为“别字大王”,动笔的时候心浮气躁,笔迹毛毛糙糙,导致自己犯不该犯的错误,缺乏严谨的态度,不刻苦,自尊心过强而耐挫力很差。“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但是光有方法却不能有效运用,就会像龟兔赛跑一样,半途而废的兔子失败,坚持不懈的乌龟获得胜利。传统教学方法强调的“学海无涯苦作舟”并不是一无是处!它使学生能通过学习,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良好的性格品质,所以无论对我们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教学方法都应该采取“拿来主义”,为我所用。
教师反思主要是一种个人的内省行为,需要个人的自觉、自为。当这种自觉、自为成为一种行为习惯后,不需要从外部施加影响,就能使一种理想的行为得以持续。反思性教学促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自己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负责,形成一种教师可终身持续的发展过程,这是新课程实施的必然要求。
二、教育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
反思是教师理解、评价教学实践的一种手段,是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进行理性的和具有伦理性的选择,是对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新建构。“吾日三省吾身”,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
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学,课前都要对一节课进行精心“预设”,但在课堂实施时会出现多种结果:第一,事先的预设比较顺利地“生成”了;第二,由于引导不得法,出现“预设未生成”的尴尬局面;第三,虽然教学出现了“意外”,但教师通过巧妙引导,获得了“非预设生成”的意外收获。如果教师课后能对这些结果和过程及时进行记录、整理和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就能对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获得规律性认识,从而提高教学的自我监控能力。长此以往,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会不断提高,后续教学行为会越来越合理,学生的“主动生成”会不断地取代“被动接受”,教师的研究意识和能力会不断地得到提升。
美国学者波斯纳(G.J.Posner)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 + 反思 = 成长”。
具体来说,教育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表现在:
(一)问题意识的培养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许多教师由于缺乏问题意识,常常发出没有课题可研究的感叹。于是,有些学校科研贪大求全、标新立异、课题至上,致使口号理念满天飞,而教学现场所存在的实际问题无法进入科研课题,科研的本真目的受到扭曲。因此,要想达到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目的,中小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必须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出发,让教师在自己的亲身实践中生发出问题意识,通过研究日常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疑难,为教学实践扫除障碍,并提升自己的科研素养。
一篇高质量的教育反思,首先要选择好切入点。而切入点就是在稍纵即逝的现象中捕捉问题。因此,教师在进行教育反思活动时,首先要学会做一个有心人,经常琢磨,学会在貌似没有问题之处发现问题,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例如:在教育教学过后,教师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要求 ? 课堂中是否关注了每一位学生 ? 学生是否在进行高效、优质的学习? 在教学中还存在什么问题 ? 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 ? 或许,教师刚开始写反思日记时,是强迫自己进行的,但经过了一段时间后,就会慢慢增强对问题的敏锐性,善于发现问题,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
(二)批判性思维习惯的养成
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 L.斯腾豪斯(L.Stenhouse)曾明确地指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教育的发展,而且发展的最好手段不是通过明晰目的,而是通过批评实践。”教师作为研究者,其批判性思维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在我国,大多教师习惯于专家怎么说自己就怎么想,领导怎么安排自己就怎么做,缺乏批判性的思考。这种状况不仅阻碍新课程的推进,而且不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载体,教育反思虽然始于某一现象或问题,但并不只是就事论事的思维活动。它要求教师以研究主体的眼光审视教学过程,不能一味地认同他人的观点和认识,要彻底摆脱指令性课程范式下,作为课程依附者和消极执行者的被动角色。同时,作为研究的教育反思,它具有持续性、不间断性、批判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它让教师在实践中能够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的思维习惯,使教师批判和研究的意识贯穿到日常具体的教学工作中。通过反思,教师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提升自己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由“经验型”向“研究型”、“学术型”和“创造型”角色的转换。
(三)教学实践合理性的追求
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合理性的追求亦永无止境。这种不懈追求的本质是教师对自身实践的不断探索、超越和创新,它离不开教学反思。尤其是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理念的变化、学生学习行为的变革、教学模式的重构、课程资源的优化组合,以及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评价的多元化等,都使每个学校和教师面临许多新问题。这些新问题也使得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困难重重,步履艰难。因此,研究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探索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在当前尤其重要。
教育反思是传统教研方式的创新,是形成研究型教师的必经之路。它以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为反思对象,通过前瞻性、监控性、批判性的反思来剖析、矫正和完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合理的行为和理念,不断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认识。因此,教育反思特别是反思性的教学实践与教师的专业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反思能让教师学会发现问题、分析探讨问题、解决处理问题的方法;引领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养成自己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习惯,培养教师综合的教育智慧和能力;提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空间,让教师成为教育的思想者、研究者、实践者和创造者。
教育反思作为一种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科研范式,能够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增强自信心,消除职业倦怠感,从而形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教育反思的内容与策略
一、教育反思的内容
教育教学反思的内容是什么 ? 如何写好教育教学反思 ? 简单地说,教育教学反思就是研究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记录和思考。
(一)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优点
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就是记得意之处,记课堂上感觉特好的成功点,包括:教学中引起师生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上一些精彩的“镜头”,如师生对答、学生争论、智慧碰撞、情感交融等高潮和亮点;教学思想方法和教学原则运用的感触;教法改革和临时应变的教学措施;感受最深的教材改进和创造性处理;教育教学中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方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引起教与学共振效应的途径;设计合理,条理分明的板书;课堂教学中临时出现的问题以及处理得当的具体措施;先进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中的渗透与应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在课堂中应用的感悟;教学方法的革新;学法指导的技巧等。只有详尽地记录这些优点,才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借鉴使用,并不断总结、改善,推旧出新,教育教学才能接近完美。
[案例]
亲历探究过程 体验数学乐趣
湖北省孝感市玉泉小学 黄玲
一、背景与导读
《年、月、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中的内容。教育家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教学思想和方法。
我们知道,时间单位是比较抽象的计量单位,时间单位中“年、月、日”更为抽象。《年、月、日》在九年义务教育三年级下学期教材中出现,在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学期同样出现了,说明了这一内容的重要性,不过新教材中更重视学生的主动探究,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精神。在实际教学时,我注重让教学实践更贴近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亲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充分体验学习数学独特的乐趣。以下是我在《年、月、日》中的几次教学探索,进行了成败的反思和剖析。
二、片段与反思 片段一 第一次教学:
(放录像:播放 2001 年 7 月 13 日 北京申奥成功的情景)师:看到这一场景,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到骄傲,因为奥运会将要在首都北京举办。师:谁知道北京申奥成功是发生在什么时间? 生:是 2001 年 7 月 13 日北京时间 夜晚 10 时。师:刚才你们用到了哪些时间单位? 生:年、月、日、时。
师:对,年、月、日是比时、分、秒更大的时间单位,在你的生活经历中,你已经知道了哪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生:一年有 12 个月。生:我知道一首歌叫《 365 个祝福》,它说明一年有 365 天。生:我知道一天有 24 小时。„„ [反思]
开课时我选择了学生关心、感兴趣的北京申办奥运会这一时事,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也想引发学生争相表述已知的“年、月、日”知识的欲望与热情,唤醒学生已储备的知识经验,为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奠定基础。但由于放录像时间过长,学生由此引发的对年、月、日的兴趣不是很浓,而且早早地把已知新课内容表述出来,减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二次教学:
师:我们班最近有哪些同学要过生日了?你的生日又是哪一天?今天是×年×月×日?
(学生争相举手回答问题)
师:年、月、日是比我们以前学的时、分、秒更大的常用时间单位,你们知道年、月、日是怎样形成的吗?
(动画演示:太阳、地球、月亮的运行状态)
师:大家记不记得以前的一首儿歌: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跑一圈的时间是一年;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绕着地球跑,这样跑一圈的时间是一个月,地球自己会旋转,这样转一圈的时间是一日。
谁能用自己的感受或亲身经历说说一年、一个月、一日有多长? 生:我上两个学期加两个假期的时间是一年。生:我上四个星期课的时间 大约是一个月。
生:一个白天加一个夜晚是一日。„„ [反思]
开课时,拉家常式的交谈,创设了师生亲近的气氛,动画演示与儿歌把抽象的年、月、日知识变得生动、具体,并富有童趣。赞科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教学中创设的儿歌情境和动画演示能紧紧抓住年、月、日这一教学目标,激起学生对所要学的数学知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在学生用自己的感受或亲身经历的事情谈年、月、日时,孩子们的思维被激活,他们凭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多角度地进行思考,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较强的探究欲望。
片段二 第一次教学:
(出示 1993 年年历,指导学生如何看年历)
师:请大家拿出 1993 年至 1996 年的年历,一边看一边想如何回答思考题,并做出答案。思考题如下: 一年有几个月? 2 哪几个月是 31 天? 3 哪几个月是 30 天? 4 二月有多少天? 用什么方法记住每月的天数。
找到答案后,可以与同桌互相交流、讨论,再汇报。[反思]
“认识大月、小月,知道各月的天数”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我想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创设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设计制作中,有目的地去查寻每个月的天数,哪几个月是 31 天,哪几个月是 30 天等关键性的问题,想让探究成为他们自身的一种需要。但对于这几个问题,大部分学生已经从预见中早已知道了答案,实际教学中学生失去了观察年历的耐心,个个争着举手汇报答案,教师的教学本意没达到,学生的探究也流于形式。第二次教学:
师:请大家拿出 1993 年至 2005 年的年历,年历中有许多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你们认真观察,找一找,看谁发现的秘密多?请各组小组长做好记录。
(各小组长汇报本组同学发现了什么)
师:刚才同学们发现的秘密可真多,让我们给这些不同天数的月份起个名字好吗?(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师:有什么办法记住每月的天数?大家出出主意。生: 7 月前单,8 月后双记大月。
生:用儿歌记:“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生:左拳记法。
(教师请这名学生上台教大家,然后集体再数)
师:大家都知道一年有 12 个月和每个月的天数,能算出一年有多少天吗?(学生计算,并汇报不同算法)[反思]
这一片段中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跟第一次的内容大致一样,但学生投入的热情却大大不同,在这里,探究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身需求,真正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获得,在年历中发现“秘密”。这样的体验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保证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深度,观察认识的深度不一样,参与的情感也不一样,留下的印象更是不一样。
新的教学课程标准把教学目标区分为知识技能目标和过程性目标,在知识技能领域中采用“经历、体验、感受、探索”等词语描述学习过程,明确了体验作为数学教学的过程性目标之一。在这一片段中,主要突出学生在数学知识的获取上,让他们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经历的过程中去体验和感悟数学,丰富自己的学习经历和经验。
片段三 第一次教学: 师:请大家看 1993 年至 1996 年的年历,谁来说一说每一年的 2 月有多少天。生: 1993、1994、1995 年的 2 月有 28 天。生: 1996 年的 2 月有 29 天。
师: 2 月有 28 天的那一年叫平年,2 月有 29 天的那一年叫闰年。闰年有什么特点?怎么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请大家看课本第 49 页最下面的几行文字。
生:一般公历年份是 4 的倍数,则这一年是闰年。生:公历年份是整百数时,必须是 400 的倍数,才是闰年。生:一般公历年份数能被 4 整除,这一年就是闰年。师: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才一闰。[反思]
在这里的教学中,关注较多的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忽视了学生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这次教学缺少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学生被动地接受新知识,使抽象的知识更加枯燥乏味,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所掌握的知识就会不牢固。
第二次教学:
师:请大家看 1993 年至 2005 年 2 月份的天数,说说各是平年还是闰年。生:平年、平年、平年、闰年、平年、平年、平年、闰年„„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每四年有一个闰年。生:三个平年,然后一个闰年。
师:猜一猜,闰年的公历年份与 4 有什么关系?(学生出现争议)
师:请大家把自己手头上的公历年份除以 4 算算看,并说说有没有什么简便算法。生:单数的不用除,肯定是平年。生:双数的只要取后面两位数除以 4 就行。师: 1900 年是闰年吗?(学生计算后,出现争议)
师:多媒体出示 1900 年的 2 月有 28 天是平年,为什么? 生:整百年份数必须被 400 整除才是闰年。
(多媒体演示太阳、地球、月亮运行的实体,说明为什么会四年一闰)[反思]
学生通过“猜一猜”、“算一算”、“看一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计算、自己发现、自己概括,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较好地突破了判断闰年的方法这一教学难点,学生在活动中产生了深刻的体验,从而牢固地建构了判断闰年的好办法。从这一教学实践中,我深刻理解了“心中悟出始知深”,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来学习数学,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个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参与、自动发现与探索、独立思考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不是去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的现成的观点和结论,这也诚如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所说,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因此,在今后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将努力引导学生在主动地探究、建构地学习中,亲历探究过程,体验数学的学习乐趣,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使他们感受数学课堂教学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从而真正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写教育教学中不足、失败之处
写教育教学中不足、失败之处就是记失误之处,侧重于审视自己课堂教学的失误,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如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有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浓厚等。可以是大的问题,也可以是小的问题。教师通过反思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时应吸取的教训,同时找到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教学的新思路,写出改进的策略和“二度设计”的新方案。即使一个教学经验丰富,课堂教学近乎完美的教师,在一节课的某些环节上还是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败笔之处。能认真冷静地对整个教学过程加以剖析,回顾、探究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略,对今后的再教学积累深层次经验,无疑会有锦上添花之妙用。
[案例]
当学生公然顶撞你 湖北省秭归二中 向晓明
我现在任教二(11)班班主任和两个班的物理教学。近一周来,班务日志上经常反映王强同学上课打瞌睡、看小说,也有任课教师反映该生上课睡觉。我对该生颇为恼火,利用午休时间将他叫到办公室进行教育,强调了课堂纪律和学习的重要性,并令其反思自己的错误,立即端正学习态度。该生低头一言不发,我以为他认识到了错误,就对他说:下不为例,去上课吧!哪知第二天早上,值日干部交来的班务日志上,又反映该同学早自习看小说。我非常气愤,迅速利用课间时间进教室,在全班强调了课堂纪律要求,并严厉地批评了该同学屡教不改的行为。然后我大声通知王强到办公室去,准备进行严肃的教育。此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平时看似胆小的王强,竟坐在座位上一丝不动,眼望窗外,完全没有把我放在眼里。我走到他的课桌前,再次叫他跟我到办公室,他仍不理。我上前拉他,他突然非常激动地站起来,猛力甩开我的手,大声说:“我不进办公室!”我强压怒火,对他说:“你上课多次违纪屡教不改,还想错上加错吗?”哪知他强词夺理:“我上课不影响别人,你为什么要整我?”此时我看见他的眼泪夺眶而出,他越发激动,并大声说着狠话:“学校又不是你办的,我今天就是不到办公室去,你把我开除算了,我早就不想读书了„„”见他说话越来越离谱,情绪也越来越激动,多年的经验告诉我,若我不后退一步的话,他的言行会更加不理智,也许会酿成无法预知的不良后果。正在此时上课铃响了(是数学课),他昂头坐下,似乎丝毫不把我放在眼里。我心中虽很不高兴,但潜意识清醒地告诉我,解决这件事情绝不能急于求成。于是我说:“同学们准备上数学课,等王强同学冷静以后我再找他。”教室里很快安静下来了,我也立即离开了教室。
等到中午下课后,我又到教室,对王强说:“请你冷静一些,跟我到办公室来一趟。”说完后我便回到办公室等他,哪知过了半天也不见其踪影。我到教室一问,同学们说王强径直到食堂吃午饭去了。我回到办公室,开始冷静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回想王强平日里的言行举止。根据我平时对他的观察,他很倔强,在同学们面前说了狠话是决不会轻易改变态度认错的。我意识到,他的抵触情绪远比我预料的要大,对该生的教育也远没有我预期的那样简单。若急于求成,很可能事与愿违,把事情弄得更糟。
静下心来,我与该生的家长通了电话,向家长反映了该生的情况。其母亲在电话中反馈的信息,使我明白了该生的家庭状况。该学生家住郭家坝镇一偏僻山村,交通闭塞,经济十分困难。近两年其父亲外出到新疆打工,一年只回来一次,挣钱让儿子读书。其母亲体弱多病,只能在家做家务,勉强喂一头猪和十几只鸡,农田事务无力进行,对该生也没有多大的教育能力。该生由于长期缺乏家庭的亲情和关爱,也由于进校后学习差,行为习惯差,经常受到批评,逐渐变得倔强孤僻,不思进取。我利用课余时间找了几个与他同寝室的同学了解了他的生活状况,同学反映说:王强早就说过不想读书了,目前迫于家庭的压力,只想混个毕业证而已,所以他上课根本不学习。由于经 常受到老师的批评,他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很大。其中有个同学说,他早就料到王强总有一天会做出过激的事情来,这一次当面顶撞老师只是他长期积压的情绪的一次爆发而已,他对此并不感到惊讶。
家长和其他同学反映的情况让我震惊,也使我事后对该生的教育认真仔细地想了一些办法,事实证明我的方法是正确的。一连三天,我没有再找他,上课也不提此事,等他冷静下来。期间我专门请了两个平日与他比较要好的同学,帮助我做他的思想工作,努力使他转变态度,并请同学观察他的言行以防他有过激行为。同学的反映是,他的情绪和言行基本正常。同时,我再次与其家长通了电话,请他家长给该学生打电话(寝室有公用电话),对他进行教育引导。我希望通过同学和家长的劝告,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使他 明白老师对他的关心和重视。通过以后几天的观察,我发现他依然还倔着头,但上课的态度逐渐在好转。精诚所至,顽石点头。第五天上午,他主动到办公室找我,主动向我道歉承认错误,并交了一份工整的检讨书,其内容言辞恳切让我非常感动。我没有再批评他,只是强调了两点:一是不要辜负家长、老师和同学对他的希望,尤其是父母对他的关心和希望;他是家长的精神寄托,也是家庭兴旺的希望之所在,越是家庭困难,越要发奋读书,自立自强。二是任何学生都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这对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的。上课睡觉、看小说是不对的,老师找他谈话教育是对他的重视和帮助,没有放弃他,更没有故意整他的想法,其目的是让他知错能改,振作起来取得进步。最后我也向该生道歉,承认对他关心帮助不够,批评过多,缺乏正面鼓励引导,对他的家庭困难和学习困难没有及时了解和有效帮助。通过这次推心置腹的交流,该生不仅消除了对老师的敌意和误解,还说出了一些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内心的烦恼。我认真地听,并设身处地地对他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忠告,他颇为感动,诚恳地检讨了自己的错误,并向我保证,以后一定抛弃破罐破摔的想法,上课尽力认真学习,争取期末考试能有进步。我见他心情平静开朗了,便叫他赶快吃午饭去。他轻松地走了。在以后的日子里,该生说话算数,各方面果然明显进步了。
这件事情的处理,引起了我对教育的深刻思考。对于后进生、贫困生、留守生的教育,是每一个教育者应该非常重视的问题。每一个学生,内心总是渴望被关爱、重视,渴望成功的。无论学生有多少缺点,无论他多么平凡甚至是我们眼中的所谓“双差生”,他对他的家庭都是非常重要的,是家长的“宝贝”和希望所在。像我校这样的山区中学,贫困生、学困生、德困生、留守生很多(包括残疾学生共称为“五困生”)。对这些学生,我们应倾注更多的爱心,切实深入实际,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困难和心理障碍,多一分宽容和鼓励,多与学生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沟通,帮助学生排除心理困惑、烦恼或自卑、自弃的思想,多想办法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教师应该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要善待“五困生”,让这些学生在班集体中感受到温暖,感受到老师和同学对他的关爱和重视。我们绝不能让这些本已自卑或厌学自弃、或缺少家庭关爱的“困难”学生,再在学校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从而使他们过早地失去信心和理想,让本来应该是活泼向上的青少年,变得颓废压抑、不思进取。
反思自己,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虽兢兢业业、踏实负责,但工作方法简单而欠科学,粗枝大叶而欠细致。在班级管理中,严有余而关爱不足,呆板而欠活力。在对“五困生”的教育问题上,没有给予十分的重视,没有认真地研究工作方式方法。与他们的沟通与交流不够,甚至不自觉地对他们有不公平的看法和对待。表面上看,班级管理严格规范,也培养了少数“精英”,但却是以牺牲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代价,以压抑学生的个性为代价,以更多学生的失败教育为代价。从中折射出的,是教育的短期行为、方向偏离和教师工作方式、理念的陈旧。
教育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时代在发展,我们应努力加强教育教学研究,积极反思与实践,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努力探索,与时俱进。
(三)记录整理学生的创新思维
记录整理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记录学生的见解。常言道,教学相长,学生的一些独到见解犹如智慧的火花在闪烁,不仅对其他学生有启发,对我们教师教学也有开拓思维的良好作用。如课堂上学生的独特见解、精彩回答、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源于学生精神世界的独特感受,都是丰富、可贵的课程资源,也都是教师可利用的宝贵教学资料。对于新课程要有新理念。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直强调“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在这个理念的引领下,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灵光”显现,教师应该适时肯定他们的独特见解,进一步推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用激励的方式、方法促进其发散性思维的形成。这些独到的见解可以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和完善,也可以拓宽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案例]
神奇的力量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吉林街小学 钱艳玲
[设计理念]
我所执教的教材是九年义务教育剑桥小学英语《 Join In 》(STARTER)。该教材注重开发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机制,强调学生的亲身感受和对英语的运用,并且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案例叙述] 片段一 在我校三年级有一名学生小宇生性好动,上课时管不住自己,作为英语老师我经常和他谈心,可是他上课依然如故,下课了倒是很积极热心。
“怎样才能吸引他呢?”我有些迷茫。
但就在几天后的一节英语课上我听到了他铜铃般的声音,我一下子惊呆了: 在学完了 colours 和 toys 两个单元后,我对这两个单元进行复习巩固,并且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 The(物)is(颜色)这样的句型。刚开始只有几个平时爱举手的学生回答,再后来就无人问津了。小宇可能是发现教室里没有声音了,两眼望着我,等待着„„
我一下子突发奇想,说:“同学们,让我们充分发挥想象,来描绘出一个神奇的世界,好吗?”全班大声叫好。
“奇迹”发生了,同学们大胆地勾勒出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The ball is red The plane is pink The skateboard is orange
这时,小宇举起了他的手,笑嘻嘻地说: The crocodile is green 哈哈,我笑出了声,他的想象力可真丰富!我的学生真可爱!片段二
在学完 26 个字母后,有一部分学生在书写时很容易占错格子,尽管我在上课时反复强调,效果还是不明显。
我将 26 个字母的大小写全写在黑板上,看看他们能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他们各抒己见,我也听得聚精会神,心里不觉得佩服起这些小老师来。在他们的启发下,我也试着找找规律,以下就是我和我的小老师们找到的: 个字母按照体形分为:有头型、有尾型、有头无尾型、无头无尾型四类。有头型:(占一、二格)bdhiklt 有尾型:(占二、三格)gpqy 有头有尾型:(占一、二、三格)fj 无头无尾型:(占中间)acemnorsuvwxz 另外:所有大写字母都占一、二格。
啊!真的很神奇,在他们的唧唧喳喳声中居然有着如此不凡的发现,为我以后的字母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反思]
课堂是一个创造奇迹的神奇地方,学生在学习,教师也在学习,两者是相互的。在上面两个片段中,我充分认识到了学生的力量,他们在无形中促使我进步。在片段一中,小宇是一个小调皮,可就是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为什么他平时就不是那么积极呢?我想自己所设计的课是不是还不够吸引人呢?现在的孩子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他们渴望一个能够走进他们世界的老师、朋友。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困难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因素,是学习知识的动力。学生对他所学的东西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不知疲倦,越学越爱学。但是兴趣的产生和强化都离不开我们教师的培养和激发,因此,在以后的课上我不仅要注重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活生生的生活和他们的内心世界。另外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适合全体学生参与的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活动,使他们都有机会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并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收获。要对学生的基础、能力、个性等进行深入了解,在制定教学目标和设计教学活动时考虑学生的差异,分出不同的层次,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树立自信心,获得成就感,使每个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都有所发展。
我想一节课关键是学生能够学到多少,以及学生是否能够探寻到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在片段二中,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学生,在他们身上力量是无穷的,而这种力量能否展现出来,“机会”是很重要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通过自我感悟、自我体验培养和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帮助学生 , 提高学生这种自我感悟的能力。
因此教师要给他们机会:发言的机会、思考的机会、探索的机会„„千万不要小瞧了他们!在课堂上更要给他们求知的机会,充分挖掘教材,加大语言输入量,我想,他们会把握机会的。同样,教师更要把握机会,发掘课堂上的精髓。
学生的力量、教师的力量,会聚在一起,力大无穷!
(四)记录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和记录学生的问题和建议 学生在学习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也必然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是个别的,有些是普遍的,也有一些是教师意想不到的,还有一些是富有创新性的,可能教师一时都难以解答。这些问题应及时记录下来,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对症下药,实施补救措施。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教学思维和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能提高自身的教研水平。同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着教学民主的精神,对学生的教学建议也应该做必要的记载。课堂中,师生、生生互动导致一些突发事件,在寻找解决的方法时,偶然出现的瞬间灵感(即使是不能成功解决的方法)也要及时记录,利用课后深刻反思,否则就会不了了之,教学思路就得不到拓展。
[案例]
享受掌声之后 ——一次公开课的反思 湖北省潜江市刘岭中学 汤霞 向红权
记得那是一次公开课,上课的班级是八年级(6)班,学习的内容是八年级思想品德中的《平等待人》,阶梯教室坐满了听课的学生 和老师,但我对自己有相当的信心,因为我对自己的学生一向都很信任。整个教学过程按照我的设计思路顺利地进行着。
在课堂进行中,我设计了一个环节“实话实说话平等”,请同学们说说他认为班级中最不平等的一件事情。同学们一下都炸开了锅,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课堂很是热闹。举手要求发言的人很多,看样子要是一一请他们说恐怕到下课也说不完。我只好改变方案,叫大家将自己心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不平等的事情写下来交给我,不需要署名。几分钟后很多同学都写得差不多了。我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你认为某些老师做得不平等,你可以找老师单独交流,也可以用写信等其他 方式和老师谈心。”正当我说着的时候,有一位同学举手示意有话要说,我就请他讲。他说:“老师,你是八(4)班的班主任,你是怎样对待你班上学生的?会不会偏心呀?”这时,所有的学生都注视着我,刚才还是气氛热烈的课堂现在却鸦雀无声。他们需要我的回答!我犹豫了一下。公开课都是经过精心排练的,45 分钟的时间一定要把握得非常精确,整个过程都有严格的安排。对于学生这样的提问,事先我是没有想到的。如果我用最简单的话来回答学生的提问,可以保证这节课按照我的设计进行下去,但是,学生一定会很失望。看样子我只好硬着头皮接招了。于是就这个话题我说了很多。“在我的眼中没有因成绩的好坏而定的好学生与差学生这个概念,学生只有基础较好的学生和基础较差的学生之分,基础较好的学生不等于好学生,基础较差的学生不等于差学生。基础较好的学生,不求上进就是表现差的学生,基础较差的学生只要你在进步,你就是好样的!就是好学生!例如考分最后一名的学生,下次考分名次前进了一名,那么他就是好学生,就是好样的。”说到这里的时候教室里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当我说到我们班级的奖励措施时,我介绍:“我们班级的班费开支方面,为了避免班费只为成绩较好的同学服务,因此特为那些基础较差的同学设置进步奖。例如:如果某个同学从班级45名进步到了35名,那么我就给他发奖品,奖品的价值与奖给第一名同学的相同。在我们八(4)班,哪怕你的学习成绩是最后一名,只要进步5名就有奖励。”这个时候,教室里再一次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当我讲到“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平等的公民,教师没有任何特权,教 师既是老师也是学生,学生既是学生也是老师。我不就经常向你们请教某一个字在普通话里的标准读音该怎么读吗”,这时教室里又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随后的教学内容作了调整。按照设计,这是不完美的一节课,但是,从学生的眼神中可以看出,这节课对于他们是完美的。
[反思]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念在我们多数教师的心中已经牢固地树立起来了。但是,何时我们想到过帮助学生树立这样的观念呢?我们所理解的民主与平等,学生是怎样认识的呢?由此我认识到真正的民主与平等一定是在师生的交流与合作中体现的。有时我们会自认为对待学生的方式是民主的,但是如果我们的教学不能激发起学生平等交流的欲望,学生依然是被压抑的,他们享受不到平等交流的快乐。对教学过程而言,交流与合作意味着人人参与(包括教师的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它不仅是一种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民主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流与合作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达、创造潜能的发掘;对教师而言,交流与合作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单向地输出,而是双向交流的过程。交流与合作意味着教师角色的根本转换: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成长的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与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的。
同时,我也认识到,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我们又不能被它束缚。教学活动是一种生命活动,它不同于工厂生产产品,囿于教学设计只会窒息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细致安排一节课的每一分钟,这种“程序化”的教学活动囿于固定、狭窄的认知主义的框框之中,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曾指出:“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因此,严格按照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而进行的教学,是以教材、学科为本位而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的体现。
(五)课后重写“教学设计” 课后,应回顾一节课的全部进程,思考本节课探索出哪些教学规律;教法、学法上有何创新;启发学生思维有何新招;重点及难点的突破与分散是否得当;课堂训练设置是否有层次感、有梯度;教学是否面向全体学生;知识点是否通过迁移训练得到强化等。再次梳理之后进行必要的分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本节内容时应该如何去做,写出新的教学设计,把自己的教学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与高度。
[案例]
说说马小跳
湖北省孝感市玉泉小学 刘进
[训练目的] 训练学生有条理、通顺连贯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反应敏捷,实话实说,大胆、充分、自由地表达思想的能力。3 引导学生(正确)理性地看待小说中的人物,不要盲目模仿、崇拜他们。4 说话时态度大方、有礼貌,听话时认真地边听边思考。[训练方式]
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口语交际,通过“说、演、评”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小说及社会生活的现象,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看待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 CAI 课件,小说中马小跳插图)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有这样一位男孩,他一生下来就会跳,他的头发又多又乱,连小鸡都可以在上面做窝,他的臭脚丫在爸爸和日本客商谈判时立下过汗马功劳。他就是„„
这节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说说马小跳吧。
二、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 1 从刚才同学们的反应看,同学们都很喜欢马小跳,到底是什么如此吸引我们呢,使我们沉迷于《马小跳》,下面我们就来说说我们眼中的马小跳。师示范:我喜欢马小跳,因为他富有正义感,总能帮助同学于急难之中。3 生说:„„(师指出表达不准确,用语不规范的地方,帮助生规范语言)4 师小结:真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马小跳。马小跳,他其貌不扬,有三个死党,他们在校经常调皮捣蛋,惹事生非,不太遵守纪律,被老师和同学们视为“后进生”;但他热爱生活,诚实善良,充满爱心,幽默快乐,这也正是他的魅力所在。
三、引导话题深入,强化交流兴趣 当我们沉浸在马小跳的故事中,感受着他的快乐,回味着他的心酸,当我们开怀大笑之时,当我们深有同感之际,你是否觉得小说中的某个人物跟你或跟你周围的人很相像?老师建议你找身边的伙伴说说,看他(她)是否接受你的意见。
(生自由组合交流,师巡视指导)现在谁来说 说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马小跳是个什么样的? 生说:„„ 通过生的现身说法,让大家明白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小说中的人物是对现实生活中人物原形的再加工、再创造,有的甚至是经过美化的,所以读来令人羡慕不已。
四、结合生活实际,入情表演 1 创设情境
马小跳有一句宣言:“理直气壮做孩子”,因此很多事情最终都是他以自己快乐和无所谓的天性自己摆平的,现实生活中的马小跳们,现在老师就给你们一个虚拟的通道,去和书中的马小跳“碰碰车”,让现实和虚幻面对面交流交流吧!提出要求
(1)在小组内或班内找伙伴分别扮演现实中的马小跳和书中的马小跳,说说各自的故事。
(2)扮演适合自己的那个人物,如杜真子、唐飞、毛超、张达、夏林果。(3)扮演现实中人物的同学,要说真话,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3 合作表演
五、透过现象看本质,引导评价
通过表演,可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心中的苦闷、疑虑,最后当书中的马小跳不能用他特有的方式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马小跳”的麻烦时,进一步升华主题,现实与小说是有着本质的不同的,我们要理性地看待小说中的人和事,不能盲目信从。
六、课堂总结
今天这堂口语交际课,老师不仅听到了同学们流畅的交谈,看到了同学们声情并茂的表演,还感受到了同学们敏锐地分析问题的能力,同学们能运用自己的知识理智、客观地对小说中的人物作出评价,老师为你们高兴。同学们,我们无需去模仿别人,只要我们心中充满阳光,生活将会处处阳光明媚。
[反思]
这节口语交际课上得很成功,课堂上老师热情洋溢、巧妙点拨,学生激情四射、妙语如珠,课堂智慧自然生成。注意营造交际的氛围,创设交际的情境
由于交际的话题和同学喜欢看的书紧密联系,交际的对象是朝夕相处的同学和伙伴,交际的潜在诱因是能模仿杨红樱小说中的马小跳,所以,学生有说的愿望,也有说的基础。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导向作用
时下,全国各地中小学生狂热地迷上了 杨红樱女士的作品,说实在的,她的作品贴近孩子们(特别是小学生)的生活,用他们的口吻说话,按他们的思维方式做事,没有一丝一毫的说教成分,读 杨女士的作品让人开心,让人放松。于是不少学生开始模仿“马小跳”、“坏小子”,让现实生活中的老师们感到头痛。我根据现阶段学生读书的情况和他们课间的表现,设计了这堂口语交际课,告诉学生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不要盲目模仿,否则会闹笑话或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老师引导自然,学生说得生动 课堂教学过程是建立在师生之间相互理解、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之上的,体现了平等交流、对话的过程。唯一的缺憾是学生的表演太随心所欲,个别小组的表演成了模仿秀,如果课前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课堂效果会更好。
二、教育反思的策略
目前,教育改革者(包括课程教学改革)普遍认同的两个观点:一是教师是改革的关键,二是改革最终落脚点在课堂上。无数研究表明,众多优秀教师的成长无一例外地显示,在“课堂实践”中“学会教学”是他们获得发展的重要历程。教师教学能力是在实践中逐渐提高的,新的教育观念也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探索中逐步确立。“教师成长 = 经验 + 反思”的公式体现了教师的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学校领导,每学期除要求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之外,还要求每位教师及时撰写教学总结、进行教学反思,也正是基于这种思考,以教学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通过实践,我们认为,课堂教学反思的策略可以从教学环节、教学行为、教学问题和教学评价四方面进行思考。
(一)教学四大环节反思策略
我们通常将教学环节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四大方面,通常的课堂教学评价也是从这四个方面进行思考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通常包含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认知目标包括知识的回忆或再认识,以及理解能力和知识技能的领域。情感目标包括兴趣、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以及鉴赏和令人满意的顺序的形成。动作技能目标包括对材料和客体的某种操作或运动技能的领域。课堂目标多元化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一种特征,不同的教学目标引发不同的教学设计,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不等同于教材内容,优化教学内容设计过程就是教师科学地、艺术地处理教材的过程,优化教学内容设计的水平是教师成熟度的一种标志。
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善于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是值得反思的地方。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掌握各种教学模式的基本精神,又要不拘泥于模式,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教清楚事物的规律,使学生通过模式能够掌握规律,并进一步探求新知识,获得新技能。其次,根据教学模式,选择最优化的教学策略,通常的教学策略有三类:以教师为主的策略,如讲授法、谈话法和演示法等;以学生为主的策略,如自学法、讨论法和实验法等;以教育活动为主的策略,如说理法、陶冶法和锻炼法等。上述教学策略既可单独运用,又可综合运用。再次,多媒体的配置和合理使用。一节课中不必同时使用许多种教学媒体。但所选用的媒体应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其功能,做到用足用活。每一种媒体均有其长处和短处,关键是使用者能否扬长避短。最后,重视课堂的引入和结合。一台好戏演好序幕,一篇新闻写好导语,一部乐章奏好序曲,先声夺人,能激发人的兴趣和注意力。同理,新奇多趣,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能把学生带入一个跃跃欲试、美不胜收的学习天地。教学 效果
教学效果的评价通常包括课堂教学目标的达到程度。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既有量的要求,又有质的要求)。
(二)教学三大行为反思策略
这种设计策略是根据课堂教学中人的具体行为来进行分类的,把课堂教学分为教师教的行为、学生学的行为和师生互动行为。教师教的行为
(1)显示行为。包括讲述行为、板书行为、音像显示行为和动作显示行为。讲述行为主要有:语音准确、词语恰当、语言清楚、语速适中。板书和音像显示行为主要有:板书布局的合理性、板书的适时性和根据教学目标、学习任务、学生特点、媒体的功能与特点等因素选择恰当的显示媒体或媒体组合。动作显示行为主要有:选择恰当的示范方式,创造学习情境。
(2)对话行为。包括问答行为和讨论行为。问答行为主要有:问题清晰,针对性强。讨论行为主要有:确定并精确表述有待讨论的主题。科学、合理地划分讨论小组,帮助学生做好讨论的准备。密切关注学生的讨论,适时、适量地介入讨论,适时地做出简短的阶段小结,并对出现的某些特殊情况及时给予处理。
(3)指导行为。包括练习指导、阅读指导和活动指导。2 学生学的行为 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包括:注意、参与、交往、思维、情绪等行为。
(1)注意。可以看学生的目光是否追随教师或发言者的一举一动;学生的回答是否针对所问;倾听是否全神贯注等。
(2)参与。可以看学生是否全程参与学习;是否积极投入思考或踊跃发言;是否兴致勃勃地阅读讨论;还可以看有没有一些学生参与教学。
(3)交往。可以看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友好的合作;整个课堂教学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愉悦、主动;还可以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否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
(4)思维。观察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看学生的语言是否流畅,是否有条理,是否善于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说明所学知识。在观察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时,看学生是否善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激烈的争论。观察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创造性时,看学生的回答或见解是否标新立异,是否具有自己的思想或创意等。
(5)情绪。在课堂上感受到他们张扬的活泼生气,可以通过捕捉学生细微的表情变化去分析评判。在学生个别回答问题时,还可以观察其他学生的反应来调控,如摇头否定,则表明他有异议;如情绪激昂、跃跃欲试,则表明他还有独到见解。师生互动行为
①接纳学生的感情;②表扬或鼓励学生;③接受或采纳学生的意见;④提问;⑤讲授;⑥给予指导;⑦批评或维护自己的权威;⑧学生应答反应;⑨学生自发提问;⑩安静或混乱。
(三)教学三个问题反思策略
这里的教学问题是指从学生、听课教师和自我反省的三个角度进行的反思策略。1 学生的角度
一般来说,学生课后的情绪、作业的正确程度、后续课中对前一课知识的再现程度,都能反映上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也都能找出上一节课存在的问题。另外,也可以找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访谈,在访谈中直接寻找问题进行反思。听课教师的角度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笔者认为,上公开课固然重要。然而评比公开课更重要,不管是对执教者还是听课者,其收获更大,在评课中当参加者有了新观点和想法时,他们就大声说出来。然后在他人提出的观点之上建立新观点。所有的观点被记录下来但不进行批评。当你刚完成教学公开课后,一场评比课对你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不同的教师从不同的角度会提出不同的观点,尤其是来自一个教研组同行的评价。从这些观点中,你会找出自己课堂教学的不足,寻找出反思的问题。自我反省角度
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看自己的录像看不下去,用“惨不忍睹”来形容毫不夸张。“我的手放得多难看!”“我的话真多!真啰唆!”“这个问题怎么可以这样提问„„”自我反省等于自我教育,而且心服口服,纠正的速度很快。所以,建议给教师分阶段拍一些教学录像片。建立教师成长记录档案,或教师把自己的讲课情况录音,课后再来好好听一听。所有这些方法,都有利于教师的反思,有利于教师的成长成熟。
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性,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问题,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与时俱进。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新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的新途径。让我们都成为善于反思的教师吧!
(四)教学评价反思策略
交流比较反思策略就是经常开展听课交流、教学论坛等来反思自己的教学。通过研究别人的长处,研究专家型教师、优秀教师的成功案例,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如通过学生反馈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可以展开与同时期教师之间,不同教师同一教学内容之间,不同教法之间;也可以是自己现在与过去的对比反思,从中总结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通过交流比较反思,发现自己教学理念上的欠缺,找出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差距,明确教学效果上的差别。
借他人反馈反思策略,这是借评教的对象、同行、领导等进行反思,可以搞调查问卷,通过学生、同行、家长的问卷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还需要在哪方面应该改进?教学内容是否适合,还需要增删哪些?教学活动是否科学,在活动安排方式上有哪些建议?教学进程是快是慢,课堂组织是否适应学生发展 ? 教师教学质量如何提高。通过反馈,教师可调整自己的教学,进行理智的思考,研究改进。
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尝试。1 从学生眼中反思
从学生眼中看自己,是教师生涯中令人称奇的因素之一。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活动,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是最真实和最有价值的。每当我们从学生眼中看自己时,总能了解一些事情,获得一些启发。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以同化的眼光看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理论的各种观点和见解,而且更应该以一种顺应的态度学习和接受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反思和检查自己教学行为的不足,生成顿悟、直觉、灵感、智慧、想象等多元开放的思维,以改善未来的行为。其次,使用“批判事件调查表”,让学生以主体身份每周反馈意见和建议。该调查表是美 国著名教授斯蒂芬· D 布鲁克菲尔德等人极力倡导的一种做法,包括“最吸引人的时刻”、“最淡漠的时刻”、“最恰当的行动”、“最困惑的 行动”、“什么最令你惊奇”五方面描述。教师汇总学生的描述后,及时作出对“批判事件”的回答。回答的内容即是教师反思后的结果。其优点表现为:批判事件调查表中的叙述为我们提供了直接而未加过滤的学生体验,这些叙述未受到师生之间权利机制的扭曲,有助于教师及早地发现课程中需要努力解决的任何问题。有助于教师经常了解学生的观点、反应和情感并让他们公开表达出来,在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还可以鼓励学生成为反思型学习者,不断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诊断、反思和改善。
[案例]
收获在宽容之后 湖北省孝感市玉泉小学 刘莉
下午放学时间到了,我想抓紧时间改余下的几本作业,于是让课代表下发批改后的语文试卷,我随后就到。
刚到教室门口,就有学生告诉我:“老师,唐义光的试卷不见了。”
“刚刚明明看到过唐义光的试卷,怎么一会儿就不见了?”我在心里嘀咕着。为了慎重起见,我让学生在教室稍等片刻,自己跑到办公室去找。结果一无所获。试卷是放在一起的,在发下去之前,我还曾看见过他的试卷,怎么会不见?这让我感到事态严重。是无心拿错了?还是有人搞恶作剧?
全班同学都留下来了。
“有没有谁不小心多拿了一份试卷,不小心塞进自己的书包里?你们仔细找一找吧!” 学生开始查找有没有错拿了别人的试卷。值此之际,有一位学生悄声告诉我:“老师,上午说要发试卷时,颜骥文就说要多拿一份回去,可能被他拿了!”
“你知道他为什么要拿试卷?” “他怕回家后家长打他,于是拿一张跟他考得差不多的试卷回去好交差!” 虽然目标锁定了,但我怎么也没想到会是他——一个非常老实的男孩子,平时话语不多。我本想上前亲自去检查他的书包,但是理智让我没有这样做。于是我让同学们放学了,唯独留下了他。当然我也对没拿到试卷的同学进行了安排。
把他叫到办公室后,没有斥责,没有批评,更没有向他询问是否拿了试卷的事情,而是让他拿出自己的试卷,告诉他哪里的知识掌握得好,哪里的知识还存在着缺漏,哪里是由于粗心而导致失分,哪里是的确没有弄懂,并给他进行讲解,讲着讲着,只见他涨红了脸,轻声地说:“老师,对不起,试卷是„„我„„拿的!我怕爸爸妈妈看了我的成绩很失望„„”
“你 能告诉老师,老师觉得你很诚实,能知错就改。而且老师也觉得你是一位懂事的同学,怕爸爸妈妈失望,其实,老师觉得你很有上进心,知道成绩没考好,对吗?”
他点点头,说:“老师,我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了!你能为我保守秘密吗?我不知道如果同学们知道了这件事会怎样看我。”
我向他承诺不会告诉别人。
事后,我与他的父母进行了沟通,在分数面前有时还要理解孩子,不光是斥责,更重要的是点燃他学习的信心,为此,我们还给他制订了学习计划。在平时的教学中,当他取得成绩时,给他充分的肯定,有时摸摸他的脑袋,有时给他鼓励的微笑,有时在作业本上写一些肯定性的话语,有时还故意给他一些不太难的小难题让他去解决。半个月、一个月、两个月„„渐渐地,他的学习自信心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强了。没想到一件无心的错事因宽容却成为了孩子进步的源泉及不竭的动力,我心里的欣喜别提有多大了!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面对孩子的错误,用宽容来处理,定能育成片片绿荫!
[反思]
我庆幸自己当时没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来查试卷是否真的在他的身上,而到最后是他自己主动拿出来的!的确,严格要求学生,才可能使其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毕竟不是成年人,他们在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均未成熟,常在生活、学习中出现一些偏差,所以教师的宽容,给学生留有一份自尊,从某种意义上讲恰恰是治疗学生思想疾病的良方,同时也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增强思想感情的交流。英国教育家密尔顿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完整健全的教育,能教育人以公正、技巧和宽大的胸襟来处理各项事情。”面对学生的错事,我们应心平气和地帮助他们认识缺点和错误,提高他们的鉴别是非的能力,我们这种宽容也并非姑息迁就和袒护,实质是教育的一种策略和手段。这样起到“和风化细雨,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起到打动学生的心灵,教育学生的目的。这虽然是个教育的小案例,但是我觉得应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与分析。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做?这是个带有社会性的问题。随着独生子女群体的日益壮大,家庭教育中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大量存在,用分数来衡量孩子,对孩子管制严格,有的甚至达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久而久之,在这种管教之下,会扭曲孩子的心灵,让他们觉得学习是一种痛苦,摧残了学习的主动精神,这与教育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人们一直以来热切关注的话题。在新的世纪里,我们既要为教育事业所呈现的喜人局面而满怀欢欣,也不忽视存在的一些问题。因为,即使是一个细微的问题,也将会对孩子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从同事的感觉中反思
和同事们谈论教师所做的事情,和同伴一起参加批判对话可以向教师揭示他们对教师教学实践的看法。同事们可以作为一面批判的镜子,反射出教师行动的影像。这些影像常常让我们大吃一惊。他们也面临着与教师同样的危机和困境。当教师聆听他们讲述相同的经历时,就可以检查、重构和扩展教师的实践理论。新课程倡导校本教学研究机制建设,以此为动力推动教师的自主发展。而实现教师同事之间的互动对话、交流与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教师典型课例剖析也可为教师提供活生生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的范型。许多调查表明,专家型教师时刻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表现出审慎的态度,他们习惯于以开放的姿态,吸收别人成功的经验。
[案例]
关于阅读教学中低效对话现象的思考
湖南省岳阳市第九中学 任畅
“阅读就是对话。”(钱理群语)
“阅读教学是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新课标理念)
阅读教学效率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对话过程的有效程度。可如今阅读教学中低效对话现象似乎还比较典型。下面截取几个片段,略作分析,旨在对新课程下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现象作一次反思与探讨。
形式热闹异口同声 片段一
公开课上,学生的发言个个精彩,老师不时点头,不时称赞,师生配合非常默契,“好”声迭起,掌声阵阵。正当我惊诧于学生的高水平、高素质时,无意间发现学生语文书旁还平躺着一本书,或《课文详解》,或《黄冈兵法》,或《教材全解》。顿时,我明白了„„
片段二
公开课上,某老师问题一出,便叫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们窃窃私语,老师则多次强调“大声讨论”、“声音大点”,于是教室里一片沸腾。
[思考]“课前我们该做什么?”“课上我们该追求什么?”大凡教师都知道,课前我们要备课,备课离不开备课标、备教材、备学情。想想如今课前的备课,部分教师或将教参通读 1 ~ 2 遍,然后在书上圈点、复制;或从网上下载教案,进行剪切、粘贴,俨然“复制的机器”、“剪切的高手”。一般情况下,教师在课前考虑得最多的是用怎样的方式让学生们接受这些教参教案上的语言,而这些,学生们早已借助教辅资料知道得丝毫不差,真可谓“异口同声”。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由于教师课前缺乏对文本的个性解读与对学情的了解。这样的课似乎很精彩,可细想起来,这种失去独立思维、失去个性阅读的“异口同声”中,何来课堂的生成?何来思维的启迪?
记得 黄耀红老师曾倡导教师将个人的阅读感受、生命体验“写在教材边上”。温欣荣先生则提出“陌生化阅读”,即主张教师把前人的、他人的甚至自己以前对文本的种种解读暂时“搁置”起来,重新对熟悉的文本进行陌生化处理,读出感悟,读出新意,读出个性。温先生还主张教师遇到新文本,先不要看任何参考书,仔细阅读后,写下自己初读时的问题及感想,然后了解其作者、写作背景后,再多读几遍。著名特级教 师于漪老师就是这样,课堂上的讲述全部缘于自己对文本的思考与体验,当然我们绝大多数教师还没有达到这种高度。但可以尝试,一篇文章哪怕只有那么一点点自己的感悟,也同样可以自豪地拿来与学生共享,说出来也会比只具形体而缺乏灵魂的“教参教辅之言”来得真切,来得生动。
课上,我们追求什么呢?追求热热闹闹,讲究表面效果?显然不是!试想,学生没有冷静独立的思考,没有独特的体验,“空手赶集”何来与他人思维的碰撞?何来思维的火花?这样的小组合作讨论还有实在的意义吗?要实现真正的有效对话,有效的合作讨论,前提是学生对文本进行了充分解读,有了自己独特的观点与看法:或对佳词妙句的咀嚼;或对思想内容的认识;或对语言风格的品味;或对作者的评判;或与作者探讨;或与文中人物对话;或由文本引发自我对话„„所以老师要提倡学生在书上勾画、圈点、做批注,且要加强这方面方法的指导。
[小结]阅读教学中避免低效对话方法一:重视老师、学生对文本的个性解读。脱离文本舍本求末
以下是某教师教学《皇帝的新装》的过程: 1 由“白雪公主的故事”引出作者——安徒生 2 学生介绍作家作品 3 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六位学生上台表演课本剧(“发短信”的形式引出)5 学生评议“某某表演得好”;“某某表演得不够好”等 6 为文章拟副标题:“一个的皇帝”(填四字词语)7 探讨:为什么官员与老百姓都不敢说真话而小孩却敢说? 8 归纳文章主旨(“发短信”的形式引出)9 大胆想象,写续篇(“发短信”的形式引出)
[思考]整个过程设计精巧,采用“发短信”的形式,展现了三个层面:了解作品的故事情节;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大胆想象拓展延伸。程序清晰,由浅入深。可整节课,学生与文本无一次实质性的对话,学生完完全全脱离了文本,这种完全脱离文本的分析与表演无异于空洞的说教与单纯的表演。其实,此节课至少有三次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好时机:①在故事情节讲述部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到文本,划分结构层次。②学生表演后的评议应是最好的机会,此时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你认为某某表演得好,好在哪儿?”“不足之处在哪儿?为什么?”应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依据。③在分析人物性格时,教师可再次引导学生回到文本,品味语言,找出关键词语或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随着时下“大语文”观念的深入,个别教师偏重于挖掘与强化阅读教学中隐含的“大语文”元素,以致将《两小儿辩日》上成了探讨“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太阳早晨近而冷,中午远而热的原因何在?”等地理知识的地理课;将《化石吟》上成了介绍化石知识的生物课。诸如此类,缺乏与文本对话的语文课,无疑偏离了语文教学的目标,确为顾此失彼,舍本求末。倡导突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应以尊重语文的学科特点为前提。语文是一门关于语言的学科,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在于“教育学生理解、热爱和熟练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刘国正语)。固然,语文学习的形式多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能力,但仔细阅读文本却是语文学习确有所获的根本所在。苏东坡曾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学生只有多读文本,边读边思,读进去,读明白,才谈得上独特的感受和体会。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挖掘文本中丰富、深厚的资源,在此基础上辅以各种有效活动,让学生发散思维,才是正途。
[小结]阅读教学中避免低效对话的方法二:在尊重语文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有效地开展活动。
插话干扰导向不明
某教师教学《行道树》,在配乐朗读后—— 师:请问你最喜欢哪些句子?为什么?
生:我最喜欢“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一句,因为它概括了行道树矛盾的心情。
师:嗯,不错!确实概括出了行道树矛盾的心理。
生:我最喜欢“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惟有这种痛苦能将深沉给予我们”。我读了这句话陡然觉得行道树很伟大、很深沉、很无私。
师:哦,是吗? 生:是的。
师:“神圣的事业”就是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是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从事这样的事业,必定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甚至承受牺牲,所以说行道树很伟大,很无私,对吗?
生(齐):对。
师:那我们来给刚才这位同学掌声鼓励,他讲得很好!
[思考]阅读活动的主体是学生。阅读教学的核心指向是通过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直接对话,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与感染,唤醒并激活原有的认识与体验,实现新的认知建构。而学生思维的连续性、流畅性无疑是其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也许是由于惯性作用,学生讲完后,教师总是习惯性地插入自己的点评、阐释或讲解,有的甚至是重复学生的发言,这往往使学生的思维被迫一次又一次地中断,以致学生对文本感知、感悟的深度得不到保障。我认为,科学的对话,或者说具有整体感的对话,既是一种思维的你来我往,又是一种思维过程的接力赛。此时教师的作用重在倾听,重在引导,或鼓励学生自我反省,或激发学生巧妙提问,或组织课堂讨论、辩论,或提供实例引导,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总之,教师的导向性很明确,即促使学生的思维向更广泛更深入的方面发展。张志公先生曾说:“成功的语文教学,是导演与演员良好配合的结晶。”如果没有教师有效的组织、引导和因势而发的促进,学生囿于自身水平,是不能在较高层面上把握文本的,这样的对话无疑是低效的。
[小结]阅读教学中避免低效对话的方法三:维护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注重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教师充当“助学者”,促进学生持续有效学习。
商友敬老师说:“教师的最高境界是讲台上互动交流,有知识的融合,有情感的共振,有智慧的碰撞,有理性的探讨„„那就是对话状态,是我们教师最理想的境界。”愿我们语文阅读教学真正摆脱低效对话现状,进入理想的境界!从理论文献中反思
意识的觉醒、能力的增强,系统的理论学习是必要的。首先,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识别”自己的实践,当一种理论用一种新的、揭示性的方法来阐释一种似是而非的经历时,这种经历就会更容易被理解;当别人的理论说明或肯定了我们私下得到的一种洞察结果时,我们就会感到得到了确证和认可;阅读别人的理论中的个人洞察结果,会让我们更加重视自己的推理和判断,这对我们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自信来说有着神奇的作用。理论学习还能增强我们的能力,形成我们清晰陈述自己思想的理论基础。
其次,理论可以冲破习惯和经验的束缚。如果没有一种理论的证明和指引,我们就往往会在一个画定了的圈子里漫步,永远走不出来。理论学习可以使我们形成从特殊事件中总结一般化规律的习惯,为熟悉的事件提供不熟悉的阐释和另外的工作方式,从而超越熟悉的圈子。
再次,理论可以使我们的经验得到升华。实践的超越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理论对现实的反思精神,当理论失去了它的指导性之后。那些表面上看来联系实际的做法在本质上很可能背离了实践的要求,导致教育实践对教育理论的偏离甚至有悖于目标的实现。
[案例]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角色的反思与转变
湖南省岳阳市九中 方红亮
《新课程标准》已经在全面实施,它的重要任务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的平台。学习方式的转变期待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变期待教师角色的转变,所以教师首先要反思自己的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和地位。其次,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应由教育教学管理者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共同学习知识的参与者,由课堂教学控制者变为帮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的帮助者。对于课程发展及教师素质的提高来说,要由传统的教书匠变为各种新课题的研究者,由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者变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者。由教育教学管理者变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
以往,很多教师认为:教师与学生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服从管理的是好学生,不听话的是坏学生。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其首要任务是营造一个接纳性、支持性、宽容性、倾听性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氛围。
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困难与过重压力有关,解除这些压力,明显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创造潜能的开发。当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时,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灵敏,记忆力会大大增强,联想也会更丰富,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能可以得到更大发挥。关于教师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成长环境对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性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在上七年级 Unit 9 《 How was Your Weekend Section B 》时,我通过用学过的句型“ What did you do? ”问学生,要学生自由、单独上黑板,用画简图的游戏形式来操练,表达一些动词过去式短语,而另外一些同学则用“ Did you...?”这样的句型和动词词组去猜,当时整个课堂都“动”起来了。这个“动”有两方面的意思:第一是每个学生都参与了这个活动,画了图,写了动词词组;第二是每个学生兴致都很高,课堂气氛活跃。而我只是坐在台下欣赏学生的活动,在恰当的时候点评、纠错。在同学们都兴致勃勃的时候,我的教学任务及内容(特殊疑问句“ What did you do ?”,一般疑问句“ Did you...?”及答语“ Yes, I did ”“ No, I didn’t ”,否定句“ I didn’t...”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纳了并运用得十分自如,我非常有成就感。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共同学习知识的参与者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由注重表演的传授者变为共同建构学习的参与者。作为参与者,教师必须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构建民主、合作的“文化生态”。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做到师生平等,和学生一道去找真理、规律,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感情、观点。应把学生尊重为“主演”、“主人”。我认为教师讲授得越精细、充分就越好的思想是错误的,那种认为学生要安静,老师讲、学生记的观念也非改不可。因为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发展快,教师不可能在短短的几年学校教育时间里,把所有教科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教师也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接受各种新的信息,以满足学生的知识需要。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做学生人生的引路人,与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由课堂教学的控制者变为帮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的帮助者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用“心”施教。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只是关注自己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能否按部就班地传授,也不应是小心翼翼控制整个课堂局面,怕出现异常情况,令自己措手不及,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合作伙伴与帮助者,在学生有疑难问题,差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有困难时,随时准备伸出帮助之手。要非常注意课堂上持不同意见、看法的同学,非常欣赏有创新精神的同学,当他们在创新、探究和解决问题中有困难时,要是他们友好的帮助者。由传统的教书匠变为新课题的研究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只是把专业的研究成果传授给学生,教学活动大多都是墨守成规的,教师几乎不参与教学研究工作。这种做法存在一定的弊端。教师教学活动没有创新,得不到提高和深化,教学与教研相脱节,对教师的发展和教学的发展极其不利。新课程要求教师应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因为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将产生新的课题,等着我们去探究和解决。教师应该不仅仅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课题的研究者,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总结自己的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形成自己的课改,推出自己的教研成果,并运用于实践,做名副其实的教育者。由《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者变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者
调查表明,现在有不少教师离开了教科书,就不知教什么;离开了教参,就不知道怎么教。教学与课程的分离,使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识和能力。《新课程标准》的特点是:具有开放性、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在运作上有较多的空间。新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因此,教师不仅应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更应具备创设校本课程的能力和开发校本教育资源的能力。校本课程要求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应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它从根本上转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由被动接受或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发展学生专业精神、实践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在目前的教学中,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使教育教学远离学生生动活泼的日常生活。因此,教师必须努力学习新的专业和技能,认真反思、改变观念、转换角色,在新课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时俱进,创一流业绩,永葆教育青春。自我批判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表现了适当的谦恭、足够的勇气、公正的品质、豁达的胸怀、丰富的情感以及敏锐的判断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是否有耐心、自知之明、亲切感和幽默感等等,调查发现,优秀教师的“教后感”、“教师自传”、“教学日志”包含着对以上问题的深刻思考,表明了他们在“教后”对“教中”反思修正的执著情怀和热切愿望。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其言行中的不良表现会渐渐消失。当然,随着教师经验的逐步积累和丰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会随时对自己的教学实施有效的监控和调控。这正是专家型教师成长的途径和标志。
[案例]
最原始的解法,可能就是最好的解法
——“线段的定比分点”教学片段
湖北省武汉市马房山中学 鲁前国
在日常教学中,老师既追求通性通法,也追求技巧解法,常常在解题方法的变化中大做文章,以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对于公式、定理等在推导过程中所出现的解题方法,往往视而不见,浪费了不少宝贵资源。
在完成“线段的定比分点”基本内容的教学任务后,处理课后练习。在按常规模式解决问题时,我的思维突然一“岔”,“岔”出了不同于常规的常规解法,通过自然、轻松的思维活动,达到了提高学生灵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效果,自己也从中获得了本不该是意外的“意外收获”,引发自己对长期以来的教学方式方法的新的思考。
[教学实录]
课后练习:求与下列各点关于坐标原点 O 对称的点的坐标:
(2, 3),(-2, 3),(2,-3),(-2,-3)师:这是一道关于中心对称的问题,哪位同学解释一下中心对称的含义? 生:一个图形绕一个点旋转 180 °后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关于该点成中心对称。
师:很好!现在以 点为例,如何作出点 关于原点 的对称点 ′?
生:连 于,将 绕 点旋转 180 °后,点,并延长到 P ′使
转到 ′ =
′点,则 , 则
′是 关点的对称点。或者,连 ′与 关于
点对称。
师:下面请同学们以 点为例,求出其关于 点的对称点坐标。
(巡视学生解答)
师:下面请同学说出自己的解法。
生:将 ′看作分点,则 ′分线段所成的比为λ =-2。设 ′(x ,y),则
师:正确!这是将所求点视为分点,直截了当。
生:老师,用中点坐标公式更简单。为 ′的中点,设 ′(x,y),则
师:漂亮!灵活选择分点,有利于问题的快捷求解。请同学们观察 P 与 P ′的坐标有何关系? 生:均为相反数。
师:这就是以前给大家的结论,一个点(x, 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x,-y),今天有了严格的证明。同理可求证其他两个对称结论,即关于 x、y 轴的对称点。
至此,该题可以结束了。正准备进行下一题的练习,我的视线不经意扫了一下刚才的结论:(2,3),′(-2,-3)。大脑中立刻闪现出相反向量的概念。
==-(2,3)=(-2,-3)。这不正是定比分点的定义式吗?应用公式的推导方法求解,精彩!这么好的方法让它溜掉,岂不太可惜了?
随手写下一个一般情形:求(2,3)关于(3,5)的对称点 P ′的坐标。
大部分学生立刻写出结论:
平凡之中见神奇!„„ [反思] 追求奇特不为过,忽视根本更不该。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老师的引导和示范举足轻重,马 虎不得。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对课后练习的处理,总是停留在学生完成,老师点评,因其简单而忽视了简单问题中所蕴涵的丰富的信息,造成课本资源的大量浪费。老师的备课,大有学问,浅尝辄止,将会贻误学生,不足为取!数学教学,主要是解题教学。对一个问题的解答,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正确的答案,而且应该让学生知道其最简洁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的能力。探究条件和结论的内在联系;从不同的侧面寻找关系;联想已有知识和问题的结合点,通过类比,归纳出解题途径;拓宽思维,加强知识之间 的网络联系,等等,都是教师在教学中应时刻关注的问题。但绝不能因此而忽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及在探究形成过程中所出现的绝妙解题方法。往往最原始的解法,可能就是最好的解法。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联想、类比、归纳、拓展、应用等能力的培养,需要老师付出不懈的努力。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始终是教师的主旋律。只有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教师任重而道远!
第四节反思的实施
一、反思点的选择
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如何选择反思点,是教师反思能力的具体体现。从我区各校近三年来开展自修反思模式校本培训活动实践过程,以及大量教学反思案例中,反思点大致可以归纳为三方面:反思成功点,反思失败点,反思创意点。下面就教育教学中如何选择反思点,提供大家参考。
(一)反思成功点的选择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深入,周围的老师都投入到“反思”的热潮中,写反思可以记成功之举 , 记败笔之处 , 一节课下来,哪个教学环节处理不当,哪个教学方法运用不合理,哪儿不够“放”,哪里得“紧一紧”,都做了深入的思考。反思成功点总能让人感到兴奋和喜悦。当一节课或活动按事前设计的思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课堂或活动跳跃着思想火花,充满了热烈的探究,涌动了人类崇高的感情,出现了激烈的辩论,师生与文本产生共鸣,享受学习与活动带来的乐趣,感受人间真情的可贵,汲取巨大的精神力量,怎能不令人激动不已。
[案例]
成功教育案例分析 湖北省秭归县职教中心 袁春银 谭某某,三层洋楼,他一个人住,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他放假到爷爷奶奶家。他喝酒、抽烟、打架、谈恋爱、衣着打扮时髦,是个老大级的人物。
原因分析:
通过和他交流及同学的反映,他父母的关系不好,且母亲喜欢打牌赌博,对他只是给钱,加上爷爷奶奶的宠爱,使他的脾气变得暴躁任性。同时,他患有肝炎,曾住院治疗,最近,因病情恶化,情绪极不稳定,认为自己只能活到 30 多岁,便开始自暴自弃。我认识到他的违纪并非一个少年的任性和冲动,而是缘于他对生活的怠慢和误解。
心理辅导和教育过程:
首先,帮助他正视自己的病情,使他摆脱病情对他精神上的困扰。
鉴于他对自己的病情缺乏了解的情况,我通过网络了解到:肝炎,并非是不治之症,而是一种常见的病,只要精心调养和科学治疗,对于一个人的未来生活不会带来影响。当我告诉他这些时,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我及时鼓励他要正视自己的病情,多多查阅资料,增进对自己病情的了解,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并且我一督促他买奶粉喝,早晚各一杯。最近,他脸上的笑容渐渐多了起来。
其次,帮助他树立生活的信心,使他的生活充实起来。
他虽然任性、冲动,但是具有一定的领导力。在选班干部时,我特意推荐他担任班上的纪律委员,在征求大家的意见时,我举双手赞成,他非常惊奇、激动。在工作中,他也很卖力,纵然有时方法不对,但通过我的指导,他的工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学习上,他也很努力,曾经他对我说过,自己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成绩还是不够理想。我听了,便及时表扬了他一番,并告诉他,凡事欲速则不达,做事要有韧性。同时,提醒他要和父母多打电话。
最后,让他正视自己所犯的错误,使他变得大度、快乐起来。
对于经常与人打架的问题,我告诉他打架是一种很愚昧的处事方式,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于己于人都不利,遇事要冷静,男人的胸怀是靠宽容撑大的。
对于吸烟、酗酒的问题,我给他分析了他的病情是因为长期吸烟、酗酒才加重的,而不是病情本身恶化的。从那以后,他再也没吸烟、酗酒了。
对于谈恋爱的问题,我告诉他,老师能理解少男少女的青春萌动,但如果过早涉足爱情,对彼此的心理和生理都是一种伤害。有一次我对他说了一句话:不到收获的季节,而过早地收获是一种苦涩。他感触颇深。我也给他讲述了现代白领阶层的生活方式,36 岁退休,退休了才恋爱结婚生子,然后周游世界,享受人生。我从他的眼睛里读到了许多羡慕。
通过一次次的交流,他认识到:他不断地犯错误是因为自己的心情不好,而心情不好的原因是认为自己身体有病,生活无望,致使说话、做事随心所欲,不顾后果,惹了许多麻烦。所以,一个人活着要学会快乐,学会调解自己的情绪。因为快乐是世界上最好的营养品。
(二)反思失败点的选择
课堂教学的失败令教师感到困惑,考试的失败是最令学生沮丧的事。但是,失败的旁边总是站着他的同胞兄弟——成功。失败一定有原因,反思失败点,能让我们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提供有效的帮助。即使是成功的课堂也难免有疏漏之处。从失败点写反思,对教学中的疏漏之处进行系统的回顾、整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分析,吸取经验教训,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节精心准备的课没有上出效果来,最先检讨的应该是教师本人。当你面对学生,看到他们的学习状态不好,要想到可能上一节课学习新内容已经很累,现在还没缓过神来;可能天气很热、很闷,你和孩子们觉得都不舒服;可能你设计的问题超过或者低估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可能你选择的调整课堂气氛的时机不好;可能他们有什么学校的活动即将举行或者刚刚结束,兴奋的心情难以平静,等等„„
一个聪 明的老师,一定会懂得学生,表现出朋友的善意,充满了热情,和学生分享;与学生共同承担失败的苦涩,赢得他们珍贵的心。一个 明智的老师,一定会让学生知道适合自己的目标,通过付出努力,尽力达到目标,让学生在体验中长大。一个 成功的老师,一定会让学生 明白老师的苦心,感激老师的批评,修正自己,不断进步。
[案例]
数学课堂要“活”中务实
——“镜子改变了什么”教学案例与思考
湖北省潜江市徐李中学 张文方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新课程实验正在逐渐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课堂教学方式。我们的数学课堂正逐渐地“活”了起来,这是令人可喜的局面。而一线教师的具体教学又是怎样的呢?下面就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7 5 “镜子改变了什么”同一课时的两个教学片段,谈谈个人的一些分析与思考。片段一:[教师甲]
师:请第 1 小组站到镜子前面,其他小组站在镜子两旁,让我们一起来发现镜子中的学问。(学校的大厅里面有一面大镜子,上课 时老师把全体学生带到这面镜子前)
师:看看我们的头,镜子里的像的位置在上方还是下方?我们的脚呢? 生:头还在上方,脚还在下方。
师:请把我们的右手举起来,看看镜子里的像,是左手还是右手? 生(疑惑道):变左手了。师:那么我们伸出左手试试。生(有所悟):变右手了。
师:那我们好好地思考一下,从刚才的现象中,我们发现镜子到底改变了什么? 生:(发言非常踊跃):镜子不改变物体的上下关系,但改变了物体的左右关系。师:非常正确,我们来看这道题目。„„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卡片。
师:首先请数字 1、2、3、4、5、6、7、8、9、0 上场,请各位同学做记录,把镜子里的像填写在表格里。
1234567890 镜子里的像我们发现
生:我们发现,1、8、0 的像与它本身相同; 2 的像是 5 ; 5 的像是 2。师:很好,下面我们再来请字母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上场。也请同学们做好记录。同学们先填一填,再议一议。生:„„(学生发言更加踊跃,发现了所有像与字母有无变化的规律)片段二: [教师乙]
师:首先请同学们画出这些数和字母关于这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因为前几节课学习的是轴对称的知识,此练习为下面的学习做了一个合理的铺垫)
1234567890ABEHIPXZ(同学们都兴趣盎然地、准确地、迅速地完成了这个练习)师:我们发现了什么?
生: 1、8、0、A、H、I、X 的轴对称图形还是 1、8、0、A、H、I、X,2 的轴对称图形是 5,5 的轴对称图形是 2,P 的轴对称图形是 q。
接下去的过程与片段一相同,只是当学生回答了“我们发现„„”后。
师:同学们发现得很好,但是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吗?请同学们认真思考(边说边走到刚开始做的轴对称的练习旁有意地指几下)。
(学生陷入沉思之中,这个时间有点长,有的同学甚至放弃思考,终于有一位同学、二位同学、三位同学„„举手了)
师:请各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教师适时地说)。
(学生再次兴奋地交流起来,各抒己见,重现活跃的课堂氛围)。
生:我们发现,镜子里的像与人也是关于镜子成轴对称的,通过轴对称,上面的东西仍在上面,下面的东西仍在下面;因为像是与人正面相对的,所以,左边的东西变到了右边,右边的东西变到了左边。
师(异常兴奋,备课时还想着学生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吗):太棒了,今天我们学习时,应用了镜子这个“道具”,但学完这一课后,我们就可以丢掉这面镜子了。学习本身就是为了丢掉许多携带不方便的“道具”。
以下的处理方式和片段一大致相同,只是教师只拿了 ABEHIPXZ 上场,学生发现了现象的规律,也发现了本质。然后,让学生利用画轴对称的方法找到另外几个字母在镜子里的像。„„
分析与思考一: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生动有趣的,学生活动也是积极活跃的。如果单从这方面看,教师甲这节课是成功的,不仅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学生也学得快乐、学得轻松,课堂气氛异常活跃。通过现象发现了一些普遍性的规律。但遗憾的是教师甲没有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规律背后的东西。如果我们单从数学现象观察去上这节课,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内在的数学知识,没变的数字有什么特点,变了的数字为什么会变等,那么这节课就变得平淡无奇。我们虽然感到了课堂上的互动气氛,却没有看到教师巧妙的引导;看到了学生热烈的质疑、争辩,却没有听到教师打动心灵、揭示本质的讲授。教师自觉追求互动,为学生的精彩回答而骄傲,却忘记了自己最应该呈现给学生的东西——数学的本质。
分析与思考二:
教师乙让学生能充分地实践、体验,在实践、体验中思考、交流,最后悟出一个数学道理,用轴对称的知识(数字和它的像是关于镜子成轴对称)去解释,去归纳也是教科书的用意。事实上,在经历了如此多的数学现象的探究之后,必然有一个数学的本质等待教师去归纳,去总结。这样的教学才能使数学课堂在真正意义上“活”起来,而学生的思维也恰好得到了有效的训练,达到“活”中务实。
总体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是一种活动有两层含义:
一是数学活动是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特点,需要学生用内心的体验与创造的方法来学习数学,创设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时,才能真正懂得数学,学好数学。
二是数学活动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用原有的知识处理各项新的学习任务,通过同化和顺应等心理活动和变化,不断地构建和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因此为了鼓励学生构建和发展认知结构,必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包括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把重视结果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
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教学,还应体现数学的教育价值——以知识为载体的数学素质教育。教师要挖掘数学知识内在的、蕴涵的教育价值,这就必须加深对数学、对课程内容的整体认识和理解,分析和研究如何在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以知识为载体去体现数学的价值、数学的教育价值。
(三)反思创意点的选择
尽管教学预案对学生课堂上可能遇到的问题做了充分的考虑,但事先的设计同实施之间总会产生一定的落差。因为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当一堂课结束之后,常常会感到有某些美中不足之处,同时,也会有一些意外闪光之点。
何谓教学“创意点”?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行为和思维的发展以及情感的深入交流,教师有时会灵机一动,突破原先教学预案的框框,产生一些有益于教学的灵感。此时及时调整教学,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也会在教师的激励、启发下,产生一些具有独创性的想法。对这些师生之间的智慧闪光点,课后及时地把它们捕捉下来,汇集成“创意火花集”,这些都是教学研究的鲜活材料。对这些材料进行深刻反思,寻找隐含在背后的理论依据,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获得规律性认识,那就是一篇极好的教学案例研究文章。
[案例]
让学生尝试当评论员 湖北省潜江市刘岭中学 张茜
历史学习是一种思考的过程,也是从历史中不断汲取历史智慧的过程。历史是过去的存在,但是历史学习却是现在的学问。历史学习不应该是死记硬背的学问而是理解与应用的学问,历史学习应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增长学生智慧的价值。
历史学科要求学生结合社会实际作出自己的思考。我在教学本单元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时,注意到英、法、美等国领导人物在资产阶级革命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们的感受也很深。对于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 , 应如何去评价呢?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和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及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于是我决定让学生过把评论瘾,尝试当评论员。具体要求是:从熟悉的人中选取一人或一事,再充分收集其中人或事的材料,然后整理好并准备班上评论。宣布完这个决定,同学们高兴极了,因为平时只看过老师在课堂上评论过学生包括自己,或者节目主持在电视上评说,现在让他们自己来亲身体验当评论员的感觉,怎能不激动、不兴奋呢?
在同学们激动新奇的喧闹中,我强调了在这次准备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于是同学们开始进行积极的准备。三天后,我检查了几位同学的材料,了解到班上已有大部分同学开始着手,并有一定的进展。内容较为丰富,有人物的,如亲人、同学、伟人等;有事情的,如乱丢纸屑、拾金不昧、崇拜明星等。后面的评论有崇拜的,有抨击的 , 还有怜惜的。但也有迟迟没有动笔的,可能有些同学有所顾虑,害怕自己所选取的对象不典型。我鼓励同学们只有放下包袱,才能收集到材料,并且要畅所欲言。为了激发同学们探究的热情,激发他们的兴趣,我充分肯定了在这几天中做得好的同学的优点,让他们谈谈自己搜集的资料,以及下一步的计划。这样,那些手足无措的同学得到了启示,参与这项活动的兴趣更浓了。
一周后,同学们精心准备的评论会开始了。有的同学讲述自己的父母如何过着节俭的生活,而让自己过着优越的生活,评述他们以勤劳的双手和崇高的精神建立起了温馨和幸福的家庭大厦;有的同学讲述邻居间互相帮助的和睦、友好往来的邻里关系,评述整个社会、国家都是这样是多么和谐啊;也有的评述社会现象,如拾金不昧是高尚的品德,或做好人不得好报等。特别是对于影视明星和体坛名人的崇拜现象反映强烈,我班上有几位同学很突出,这也是当代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面对这些社会热点现象我要求同学们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这个问题也是同学们比较感兴趣的,他们情绪高涨,整个教室人声鼎沸。同学们各抒己见,气氛十分活跃。他们针锋相对,在辩论中澄清了错误。有的说是因为偶然而崇拜,偶然的一次在电视中看见了一位明星,听着听着就入迷了;有的说是因为崇拜而崇拜,像这样崇拜明星的人自己都有弄不清为什么崇拜,如此追星显得太没头脑了。王明同学分析得更加精彩,他说这种现象与现代社会生活是分不开的,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精神常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作为学生,也面临着学校和家长的压力,平日过着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而听音乐和看电影,无疑是一种很好的休闲方式,它可以让疲劳一天的人们放下重担,得到一身的轻松和愉悦。其次,这种现象与青少年的性格特点分不开,青少年活泼开朗,对任何事物都有好奇心,接受能力很强。而流行音乐和蒙眬的影视作品又是我们这个年代盛行的东西,它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同学们的讨论激烈而深刻,并且由讨论现象引申到探讨原因,这正是一个同学们进行辩论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的好机会。我让各小组讨论,我们要怎么样看待和面对这种现象呢?有的说崇拜歌星、影星把他们当作偶像,只是欣赏明星的身材、脸蛋、地位,这样就会渴望明星似的奇装异服、化妆品,而这就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浪费时间会耽误学习,浪费金钱会给家庭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林红同学的发言更加独到:每一件事的好坏都不是绝对的,一切都要适可而止,再好的事做过分了也会变成坏事。追星也是如此。在做完一天的功课后,脑袋被“之乎者也”、“代数几何”、“ ABCD ”弄得分不清东南西北,昏昏欲睡,如果说这时带上耳机,听一听时下的流行歌曲,一曲听完,浑身的不爽早已抛到九霄云外了。作为娱乐消遣,追星是极好的办法。但如果陷得太深,不能自拔,视追星为生命的话,那么追星就是毒害青少年荒废学业的罪魁祸首,它会使青少年荒废学业,不学无术,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从同学们的讨论中可以看出,很多同学不是盲目崇拜偶像。他们有自己的偶像,但也有自己的见解,并且有评论事理的价值取向。特别是还有一部分学生能辩证地看待事物,这是学习历史必要的分析方式,不能随意抹杀掉,我正好可以适时地引导。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一个特殊性的人物——拿破仑,他建立拿破仑帝国,并且发动了对外战争,对于他发动的对外战争,联系当时的历史事实,你如何评价?同学们跃跃欲试,有的说拿破仑帝国前期以革命战争的手段,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了大革命的成果;有的说拿破仑帝国因战争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又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有的说拿破仑因战争的失败而葬送了帝位,使封建王朝得以复辟。同学们的观点已能归纳为拿破仑及其帝国是历史潮流发展的产物。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传播了法国的革命思想,打击了欧洲的 封建君主,也侵略了其他国家。同学们提高了辩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我很欣慰。
历史与现实总是紧密联系的。历史或者能够对解决现实问题以有益的启发或者随着能力的提高而加深我们对现实的认识和理解。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探究,让他们去观察、去发现、去感悟、去思考,充分尊重青少年的探究本能和个性。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把自学方法教给学生,把自主权交给学生,把自主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以发现者的姿态去进行活动,体验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某一事件、人物和思想。只有经过体验,才能把一个陌生的、外在的、与己无关的对象变为熟悉的、可以交流的、甚至是融于心智的过程。让学生尝试当评论员有助于促使学生思考,从而给了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和创新思维。
二、教育反思的主要形式与方法
(一)教育反思的形式
反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因其情况不同,我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形式。1 课后备课
课后,教师要根据教师教学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进一步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同时使有益的经验及时得到提炼和升华,不断增强教育效果。反思日记
教师在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结束后,写下自己的感悟,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引以为戒的教训并与其他教师共同分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另外教师在教育教学后主动征求意见,其中包括学生的反映,并详细记录教育教学的背景、效果,上课的具体感受,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反思后得出的解决办法等。由此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反思,坚持数年,教师定会达到源头活水的境地。课堂观摩
校内外教师之间相互观摩彼此的教育教学情况,详细描述所观察到的情境,并就有关问题相互进行讨论和分析,最后形成一种最佳解决方案。然后教师将形成共识,应用于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去。这种教师的“合作式”反思形式,更有利于大家的共同提高。专家会诊
请专业研究员追踪式听课,不断发现课堂教育教学中的观念、设计和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专家点评,共同探讨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行动研究
为弄清教育领域所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探求用以改进教育教学实际的行动方案,教师与专门研究者合作进行专题的调查与研究。它不同于专业研究人员所进行的旨在探索普遍法则的“科学研究”,或旨在树立教育理想的“哲学研究”,而是直接着眼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改进。教学后记
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对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结合教育教学过程的观察,进行全面的回顾和小结,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后,作为反思的一种基础和雏形,作为教师今后系统化反思的依据。案例研究
案例是含有问题式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事件,案例是教育问题解决的源泉,是教师教学行为提升的阶梯。在案例研究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当前教育的大背景,在此基础上,通过学习、观察、调研、收集典型的案例,然后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对案例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和思考,久而久之,教师就会成为一名思想活跃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者。
(二)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 反思的方法是什么 ? 任何一种理念只有落到操作层次,才具有实践意义。教学反思也不例外,当教师掌握一些反思的方法后,可以使自己在教学后有序地进行反思,从而对自身行为产生指导意义。1 质疑反思
质疑是人的思维走向深刻的开始,教师要真正看清自己所经历过的教学过程则需要不断质疑才会有新的发现。对每一节课我们都要这样反思:“这样做对吗 ? ”“这样设计合理吗 ? ”“情境的创设有效吗 ? ”等。有质疑才会有发现,有发现才会有努力,有努力才会有发展。
教师要培养自己勤于反思的好习惯。如果一个教师平时在学习、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听课等处处学做有心人,不是仅凭自己所谓的经验,而是当做一种钻研,一种追求,把每一个疑惑都当成可思考可利用的教学资源,那么,长年累月,自然水到渠成。归纳反思
过去的经历一般是在自然状态下,零星地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之中甚至在记忆深处,而我们一旦将它们回忆、收集、分析、整理、归纳出来之后,就会成为可贵的教学体会与教学经验。经过这样的归纳反思,找出了“得”与“失”,也找出了问题的症结,那么我们的经验日积月累就更加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失误就会更少,教学效果就会更好了。
归纳反思记录要及时、精要、提炼。教学反思有其时效性,时间一久真情实感容易淡化,智慧的火花也容易溜掉,甚至捉也捉不回来,想记录的事实材料也容易忘掉。最好是当时记,记当时,不过夜。反思记录不宜庞杂冗长,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应做到有感而发。它可以对一堂课或一篇课文整体内容作分析探讨,但更多的是对一个提问、一次建议、一个词语、一个符号,甚至教师的一个手势、眼神的运用等做记载和探讨。建议教师主动在备课笔记上预留空间,经常及时地记录所感所思。换位反思
“横看成岭侧成峰”,人的认识受自我经历的局限,难免会使自己的认识产生偏差,有时甚至看不出问题所在。这时,教师应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学生会怎样 ? ”“这个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 ”经常进行这样的换位反思,对于形成融洽、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和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是大有裨益的。对比反思
有比较才有鉴别,人们常常是通过找到某一事物的对应面的特征来发现这一事物的本质属性的。作为教师,应善于向别人学习,要经常听其他教师的课,特别是骨干教师、名师的课,并以此为镜子来对照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做到取长补短,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5 评议反思
从时间上看可以是“课后思”、“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可以是“月后思”、“考后思”。一个阶段考试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教学效果分析,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家长意见,掌握反馈信息,帮助自己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还可以是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形式上看可以是个体的回顾,也可以是集体的交流。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对青年教师来说,经常上公开课,邀请同行和专家听课评课,创设良好的交流研讨的氛围,认真听取同行和专家专业化的点评,指导其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过程的调控、练习设计等,摒弃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空泛评论,倡导深度的反思分析和交流,是一种真真切切的助推力。通过评议互动、相互交流、共同探讨,使执教老师认清自我,受到启发和教益;又使听课教师学会反思,引以为戒。为此,学校要积极组织这种“互听、互评、互动”的反思活动。对于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和教学水平是大有帮助的。随着现代化设备的推广,不少教师使用的课堂全程录像的“影像反思法”值得借鉴。
要将教学反思落到实处就必须养成在每一节课之后自觉进行反思的习惯。写好教学反思,必须做到“精、短、快”,以便及时把感悟、亮点、遗憾等记录下来,指导今后的教学。这样,通过教学反思,促进教师自我教育,提高业务素质,也促进教育科研健康地发展。
在当前课改背景下,还必须不断地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和新课程理念,做一个不断学习、勇于实践、勤于反思的新生代教师。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认为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江苏教育研究》 2003 年第 11 期《我与课改的约定》一文中写道:“每天,我都要拷问自己:今天,你学习了没有 ? 做了没有 ? 写了没有 ? 我觉得只有善于学习,勇于实践,勤于总结,才算是一个称职的现代教师,才能跟得上课改的步伐。”古语说,“飞瀑之下,必有深潭”,这“深潭”是“飞瀑”长年累月冲击而成的。教师持之以恒的教学反思宛如源源不断的“飞瀑”,必能造就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丰硕的教学成果之“深潭”。
三、教育反思的步骤
(一)发现问题
教师关注教育教学中的特定问题,并从学校环境课程设计、师生等诸方面收集相关的资料。收集资料的方法包括自述与回忆、他人的参与性观察、角色扮演、轶事记录、各种检查表、问卷、访谈等,也可以借助音像资料等。学校教师之间要创设轻松、信任、合作的气氛,在合作中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所在。
(二)分析问题
第三篇:继续教育反思
继续教育学习反思
有人说,教师是春蚕,是蜡烛,是航标灯,是导航员。而我要说,教师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需要吸收多方面的营养:有科学的教育思想,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符合时代特点的教育言论,有广博的学识,有令人佩服的教学艺术,有较强的人格魅力,有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
在镇中心校的组织下,我们有计划地进行继续教育的学习活动。通过不断地学习,使我不但在理论上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从而在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通过学习,使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责任,树立了科学的教育观。几曾一度从上中学到上大学,我们见到的老师都是极有威严的,教师的观点是不容质疑的,这就使得教师真正成为了颇有权威的“传道、授业、解惑”之人。然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社会道德品质也在一并的传授给学生,或者由学生间接体会。因此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他还要为培养下一代可塑型人材做出贡献。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教师还要处理好对学生关心尊重与严格要求的关系。关心、尊重学生不等于不严格要求学生,也不是对学生的错误姑息,而是要严格有度,要求有法。不能一味地强调学校的统一要求。通过继续学习,首先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教学水平距离优秀教师还有很大差别。
要尽可能多的开展集体活动,给学生,尤其是给后进生----展示自己个性特长的机会。很多时候我们认为,集体活动是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统一内容、统一行动的要求统一的活动,这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服从性,限制学生的个性和自由性。实则不然,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都能在某方面优于其他人,尤其是学习成绩一般,在集体中毫不起眼的学生。只有通过多种形式的集体活动,才能为这样的学生提供一个施展身手,显露才华的机遇和舞台,使他们打破以往的自卑,建立应有的信心。尽可能多的提供给学生亲自实践的机会。学生的各种能力都是在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学生参与什么实践活动,就发展什么能力。参与活动的程度和水平决定了学生能力的程度和水平,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很好的外因条件,创设符合学生全面学习与发展的氛围。
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能全部奥秘就在于热爱每个学生。”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情感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信念的催化剂,我国教育家曾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是政治教师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证,职业学校教师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才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如果教学中忽略了这种情感的关爱,就等于抽掉了教学的灵魂。教师在授课中的情感以及伴随而发的语言,不仅能激活学生听课的情绪,而且能增强说理性,可以收到感人至深的效果。只有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对待学生要温和、微笑、多赞扬
微笑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热忱、关心和爱护,是“爱”的一种表现。实践也证明,教师的微笑,能取得多方面的教育效应,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说,凡是教师寄予希望的学生,感爱到教师的关心,爱护和鼓励,他们就常常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对待学习和对待自己,但如果被教师冷淡或厌恶的学生,则势必走向反面。要以情动心,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
俗话说:情通才能理达,情不通则理不达。如果教师不讲情,就会把课讲得干干巴巴,枯燥无味,影响教学效果。一位心理学家说,青少年的心灵像一架多弦琴,其中有一根弦是和音,只要找到它弹一下,就会使其它弦一起振动,发生共鸣,协奏起来产生美妙的音乐。如果教师能用真情拨动这根弦,使它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教学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讲实话、真话、要理论联系实际,这样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不知不觉地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从而受到生动深刻的思想教育。
一切为了学生,我认为要做好学生的服务,主要是帮助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必须转变学习观念,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开放教育,以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主,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手段为学生提供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和多种形式的教学组织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提供多种学习支持服务。只有围绕“以学为中心”,才会千方百计寻找资源,一心一意提供服务,把搞好对学生服务变为我们的自觉行动,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所求所需都能得到较好的满足。对学生的支持服务不只是针对某一个人、某一门课程、某一个时期,而是全方位、多层次、多功能的纵横交错的支持服务体系。
总之,通过继续教育的学习,使我感到自己的教师修养有了深一层次的提高,使我更加如饥似渴的追求新知的摄入,为今后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继续教育心得体会.5
继续教育心得体会
通过这段时间的继续教育学习,使我深刻的认识到教师专业是动态发展的、终身持续的过程,现代教学应是建立在教师学习基础上的。在学习期间,通过与实际相结合不断的实践,做了如下总结::
一、通过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观念: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
二、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三、就人格而言,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学段,师生之间都应该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客观的看待“过去的我”,我们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
总之,继续教育学习的收获是非常丰富,它引发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然而,憧憬未来,我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是曲折的,毕竟这些思考和理论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去尝试和运用,并最终将其转化为自身的东西,我想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
第五篇:继续教育学习心得5
继续教育学习心得
实施素质教育需要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而造就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依靠教师的继续教育,通过参加近几年的继续教育学习,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思想素质,而且提高了自己的业务素质。
从思想素质方面,我明白了“邓小平理论概论”的基本内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为一名教师必须贯彻;明白了“现代教育思想专题”的基本内容。
从业务素质方面,通过继续教育,使我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在的重要性,单凭原来的教学方法,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我参加了计算机的培训学习,经主讲老师的耐用心细致的讲解和辅导,我逐渐懂得了一些计算机知识,从打字、制作课件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教学中,利用课余时间制作课间,上学期,在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时,我从《九寨沟》光盘中剪取瀑布真实镜头制作课件,在学习古诗之前播发瀑布,当学生望着“哗哗”而下的瀑布时,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再出示课本中插图让学生比较,学生深深感受到课件中“动”的瀑布直观形象,加深了对诗的意境的体会理解,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了课堂气氛。在今年的继续教育学习中,通过校本培训,我学习了“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这本书。明白了在现代课堂中该用怎样的方法去教学,彻底改革原来的以“讲为主”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在学习《她是我的朋友》这篇课文时,我抓住课后的思考练习2、3来设计课堂结构,放手让学生讨论学习,模仿课文中的问题自己提出问题,同组互相解决。最后汇报探究结果时,有一位学生提出:“有那么几个小小孩,为什么阮恒要献血呢?”当时没有同学回答,我引导学生谈课文的最后一段,结果一位学生立即站起来说:“他为了自己的朋友,宁愿奉献甚至牺牲自己”。这时,我点明了课文为什么要用“她是我的朋友”为题目的。通过互动,我受到了启发,对学生有更多的了解,对我的专业发展有了积极的意义。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相互联系,使课堂教学体现新的教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