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的体会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的体会
在现阶段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优势无可比拟。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为课堂创设更为生动的情境,既从外部刺激了学生学习动机,又很好的优化了课堂教学。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资源共享,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可以极大的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重要的是其所能提供的良好的交互性,这些与生俱来的优势让信息技术在学科整合中占有了及其重要的地位,这是由其学科特点决定的。二者的整合,可以完美的实现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传统的语文教学,其教学主要内容以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为主,明显特点是“一只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以教师讲解为主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显然不利于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也很难看到学生有自主参与语文学习的实践体验,而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课堂,正好可以克服这些缺点。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整合,应该充分体现在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以及在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不同时段。在具体实现的时候注意以下几点:整体性原则,媒体的选择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必须保证语文教学整体目标的实现。优化组合的原则,素材和媒体的形式需要进行多次优化选择,做到“少”而“精”。交互性原则,要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更能融入课堂的教学范例。即时反馈的原则,有互动、有反馈、才能有针对性继续课堂教学,而
1信息技术的加入,让课堂即时反馈变成了可能; 实用操作性原则,信息技术的引入必须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强,否则不但不能增加课堂效率,反而会变成课堂负担。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课前教师应尽量多收集教学素材,确保制作课件所用的素材是优中选优的,让学生学的精致,进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授课过程中以语文课件展示、背景知识浏览、基础知识训练等课堂形式为主,以课件自主制作、写作知识欣赏等形式为辅,通过学习指导让学生欣赏、使用教师课堂提供的素材、课件等,使学生可以选择性的使用这些资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获,优秀的素材资源除了课堂中使用,还可以在课后以及自主学习的时间段能够继续学习,加深记忆。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整合,要注意把握知识收集、课件制作时知识与课件的准确定位。要最大限度的实现课堂效益,完成教学目标,其首要守则就是精简,将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舍弃,或者分割成独立的链接,实现课件的最优化,其次要注意强调课件的交互性,不仅强调课件的操作简单易学,使没有多少电脑知识的人也能学习,不仅强调人机交互,更要强调生生交互、师生交互,要突出学生的参与,要使学生能够有效的吸收课堂知识,并进行及时的协作学习,助于其个人知识体系的建设。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整合,要把握好课堂教学中对情感的投入,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过程中,往往容易忽视师生之间
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于是出现了“计算机面孔”:教师的注意力过多地注意鼠标和屏幕,而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忽视语言的交际性能。
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整合过程中还应注意不要为了整合而整合,要量力而为,如果师生并没有好好掌握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却在语文课中过多地考虑媒体技术的含量,师生就体味不到语言文字的妙处,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势必造成耗时低效、流于形式的状况。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感官学习的水平上,并不是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必须每节课、每门课都要与信息技术搭边,需要用时才用就可以,不能太强调课程的全覆盖。不要过多追求课件的“多媒体”,而忽视课堂教学效果,如果因为多媒体反而降低了课堂质量,那是得不偿失的。还应注意的就是不要过分依赖网络资源,传统教学资源的存在,有其很深的合理性,我们说的课程整合,应该注意吸收传统教学资源的精华来提升自己的质量。
第二篇:语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
师者授业、解惑,必与时俱进!
浅谈语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
泉州市安溪县龙涓乡山坛小学
肖亚琼
【摘要】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教学方式进步把教学内容传递 给学生多样化,如何结合信息技术更好更深刻的引导学生学习,更好的教导学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更好的接受。
【关键词】语文 信息技术 方式 接受
子曰:“有教无类。”人原本是“有类”的。比如有的智,有的愚;但通过教育,却可以消除这些差别,“有教则无类”,可见“有教无类”是教育的结果,不是前提。鉴于以上,我着重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语文和信息技术结合教学方式尝试和探索。
现在的教育方式出现多元化,高效的而又便捷的教学。符合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方式结合,我们在探索适合当地条件,符合地区文化以及跨域性的补充,听取各种意见;只有听取多方面意见,全面了解情况,才能明辨是非作出我们需要的选择。但爱迪生说:“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在探索的道路上会有这样货那样的问题。创新就有风险,就有可能失败,失败并不可怕,失败 是成功之母。开拓创新路上的失败能够启迪后人。
(一)以创新发展新的教育活力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凡是阻碍人才培养的,我们都应当改革。”改革,只有改革才是教育创新可持续的根本保障,只有改革才能革除制约创新发展的思想观念和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中国教育面临的一些问题,如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还不尽合理、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任务艰巨、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还有待优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还有待完善、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的空间还有待拓展等,都需要靠创新管理来驱动。创新是一种文化,但更是一种制度环境,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只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才能生长出来,创新需要必要的管理,但更需要切实的服务。改革,就是要靠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来释放教育创新发展的活力,来为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管理者少一些计划思维、少一些直接管理、少一些不当干预,多一些实实在在的服务;教育者多研究不同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必须形成的核心素养,千方百计提高教学水平。
(二)信息技术对教学的优势
Internet 在我们中国普及面很广,包括(城市、县、乡、村及直辖市等等)这是我们应用的基础,Internet有强大的信息库,丰富的影像、录音、文字、文献资料......我们可以在网络环境搜索我们需要的资源进行整理,归纳,选择符合当前阶段的学习,并加以利用。
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索,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切实提高学生的读、写、说的语文能力,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自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培养,而学生的实践中化被动为主动。
(三)利用信息技术创造学习环境
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方式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许多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 的接受器、前人知识经验的存储器,忘记了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创造性思维的活生生的人。
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优势:
1.信息源丰富、知识量大、有利于怀境的创设。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3.个别化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4.互助互动,培养协作式学习。
5.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信息能力的发展。
但新的多媒体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的准备不足时,容易出现无法控制的局面。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住处源的地位有所降低。在信息获取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不是直接提供信 息,而是培养学生自身获取知识的能力,指导他们的学习探索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控制支配地位明显地降低了,学生探索性学习的自由空间则更加广阔。
(四)信息技术的交流
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密切,一起探讨新课程理念、教育教学对策、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对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做到集思广益,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深入观察和思 考学校学生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不足,拓展了眼界,开阔了思路,锤炼自己的能力。
信息技术可以关注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学生在网络上或群里的交流和心情可以使老师先一步了解学生老师获得学生的信赖,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关注学生情感易产生师生共鸣.“教”和“学”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两者的统一会产生师生的共鸣点,老师获得学生的信赖,从而“亲其师,信其道”,有利于学生和老师共同发展。
信息技术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主动出示学生每天的活动记录,有哪些突出表现;与家长一起为学生制定共同的学习任务;向家长了解孩子的在家表现,个性倾向等等。任何一种方式都有不可能是万能的,而当采取多种多样方式进行沟通,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会见效。重要的是要让家长产生信任和理解,家长和教师彼此都能从对方那里学习有关学生教育的经验和知识。
社会在发展,我们要不断的尝试改革,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提升自己的教学素质,“有教无类”不是说说而已,针对学生我们提出更好更有用的教学方式。泰戈尔曾说过:“真正的目的不在于达到极限,而在于追求无限的完美。”教育是没有极限的,但我们可以追求过程的完美。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结合的几点体会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结合的几点体会
吴英华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体会到信息技术和教学的结合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方便,我在运用的过程中发现需要注意一下几个问题更有利于结合的顺利进行。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做到有利于教师的教,有利于学生的学,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三者缺一不可。这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结合的前提。
有利于教师的教,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围绕教学内容,分散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采用启发式和直观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把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形象、逼真、多形式、多侧面地把知识传输给学生,变抽象为具体,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思考,使其在轻松的氛围中实现知识的认识与积累,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充分的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的宗旨。
有利于学生的学,就是要考虑到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更不是计算机多媒体。要把信息技术、多媒体作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工具,但绝不是唯一工具。课件的研制、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要以学生现有的状态、实现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为出发点,以多个层面学生的积极参与并在各自基础上得以提高为支撑点,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培
养为落脚点,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积极主动地探索,逐步实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主提高。
有利于素质教育,就是需要我们在信息技术与学科结合的进程中,要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坚持主体性原则、适度性原则、交互性原则和创造性原则。这些原则更有利于教师实现真正意义的“结合”。
主体性原则,就是要彻底解决或克服应试教育中把学生当作一个可随意往里填装置时的袋子、重结果不重过程,重学生被动的接受不重学生主动积极探索的现象和弊端。要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打破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模式。将学生的学习由原来“被动接受、模仿在现、封闭读书”变为“主动参与、探究发展、合作交流”。同时还要防止“以信息技术、以课堂为中心”的现象发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的主体。
适度性原则,这里的适度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时间要适中。
(二)是选择要适当。
(三)是信息要适量。教学过程中过早或过晚的实用信息技术,有时会不利于教学活动的进行的。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如果不能适度,教学效果不但不会提高,反而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应该教师讲解的、应该教师板书的、应该学生思考的、应该学生提问的,决不能用多媒体技术代替。应该用计算机辅助课件的,应该用录像的,应该用录音的,那种手段最佳就用那种,但也不是多媒体越杂,越花哨越好。可用可不用的,就不在选用;多用少用一样
时,尽量少用。多媒体技术确实可以加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但过量的信息无助于教学重点的突出,会影响教学目的的实现。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消化吸收。所以教师要适当的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发现、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交换性原则,就是要充分考虑到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有利于师生互动,有利于生生互动,有利于教师与多媒体间的互动,有利于学生与多媒体间的互动。“互动”要动在“过程思维”中,让课堂成为思考的王国,让学生真正投入进去,主动学习,要通过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巧用信息技术,精心设计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多种问题,或形成环环相扣的问题链,或聚焦牵动教学的敏感区。抓住“愤悱”之机,巧设思维支点,或引导学生读书,或类比相关知识,或联系时政热点,或上网查询,使问题解决在“互动”之中。
创造性原则,不论教学内容的更新,还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信息技术的运用,都要由教师的教学实践来实现。没有创新性的教师,就实现不了创新性的教育,也培养不出创新型的人才。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要用创造性思维制作能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课件,运用信息技术,以问题为中心,巧妙的设疑、布疑、激疑和质疑,以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最终实现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电脑”不能代替“人脑”。
凡是妨碍学生观察、分析、想象,不利于学生思考的多媒体技术不要使用。必要的板书、规范的解题思路、解题步骤是绝不可以用多媒体代替的。该版书就一定要板书,要与学生的思维同步。总之,信息技术的使用要激活学生的思维,而不是代替或妨碍学生的思维,离开学生思维的课堂教学是无法想象的。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动手活动是不能用多媒体技术来实现的。所以,凡是不利于学生动手的多媒体技术不要使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实验教学是重要而不可缺少的,对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获得实验技能,理解概念和规律,巩固学科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让学生自己动手,获得实验数据,掌握试验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试验能力的动手活动是不能用多媒体技术代替的。
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提高主要是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参与逐步实现的。所以,制约学生“动口”的多媒体技术不要使用。也就是说,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表述(动口),进而,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要有利于促使学生表述,不利于或替代学生表述的,坚决不用。
总之,不管我们采用那种媒体、那种信息技术,都要遵循对学生的实效性,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让我们的设计能有效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能有效的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
第四篇:关于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课的几点体会
关于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几点体会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旨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优势,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以网络为资源,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际教学中,我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做了一些尝试与研究,有了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趣味特性,增加了课堂呈现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感知、思考、意会,并进而创造。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坏的诗句,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如教《锄禾》一文时,针对现在孩子缺少田间劳作的实际经历,根据诗的内容教师精心设计了一个动画片段,反映了农夫的一天劳动过程,以及受到盘剥后收成所剩无几的内容。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十分清晰的理解了诗的意思,加上声情并茂的朗读,在知识学习上、道德情感上、行为训练上都得到了很好的教育。这与单纯靠说教来进行的效果是不能相比的。很大程度上学生由于年龄小的特点,他们的学习往往依赖于兴趣,因此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首先要做的,而现代信息技术正好可以弥补知识呈现单调的缺陷。
二、现代信息技术可使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综合运用于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这是已被科学实验和教学实践证明了的规律。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中的图片、文字、声音、色彩、动画等,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学生的感知,使学生批文入境,视听并举,身心投入,左右脑并用,感觉得以引发、强化,对学生的思维的训练更趋灵活、全面、立体。特别是生动多变的画面,开心启智的音乐创设了教学的情境,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动态感,使学生耳、目、口、心各种感官得以激发,从而有效地激发学习效率。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为语文课堂教学增加了学习信息量。
语文教学如果依靠教科书、教师、学习的参考资料(书本)等信息,那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网络、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资源,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及自建的资料库的信息
有机的整合起来,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的开发了语文资源。师生双方利用计算机在语文教学活动交流、讨论、启发等实现资源的共享,在听、读、说、看、操作过程中,大量信息刺激着学习主体,学习的容量增加了,信息量加大了,同时信息和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由于使学生能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更多的知识,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如在学习《海底世界》这篇课文后,扩展让学生练习写动物的介绍,为了让孩子们能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使学生尽可能掌握更多的知识,教师充分利用网络的硬件条件,让学生打开网页的相关链接查找相关的资料,学生在介绍过程中能较好的运用到文中,学生在短短的一节课的时间里获取的信息远远大于单纯的传统语文学科上的学习信息量,发挥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的优势。
四、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其内容丰富、多媒体呈现、具有联想结构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究学习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计算机教育发展到今天,它的功能不只是停留在制作多媒体课件上,学生也不是课件的“看客”,要充分发挥其学习工具的作用,为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更广泛的学习环境。
比如,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汉字输入的窗口,学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输入到计算机中。这种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在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再比如在《鸟的天堂》这一课的教学中,上课伊始,教师让学生复习上节课鸟的天堂里动态和静态的美好后,导入新课,创设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然后经行处理,为我所用,并形成资源库中的一部分,形成资源共享。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理念下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事实证明,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表现传统教学技术所不能表现的内容,取得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对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语文教学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在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时,我们也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一、整合要讲实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目的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语文教学的效果。因此,在进行整合的过程中,不能只顾形式上的热热闹闹,要讲究实际效果。一要根据课文的实际需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相应的信息资料,采取相宜的策略,通过适当的途径,运用有效的形式,让学生学的活,学的好,得益多。为形式而形式,单纯做信息技术表演,将徒劳无功,是不可取的。二要使学生感兴趣,为学生所接受。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活动,都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以保证学生爱学、善学、乐学。学生对学习活动感兴趣了,学习的尽头就足了,自觉性就强了,学习效果自然会好。因此,网络教学不是输出的信息量越大越好,因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是看学生接受信息并能正确反馈的信息量,而不是看接受过多少信息量。因此,在采集、整理信息的时候,教师要根
据不同的学生需求,做到适量、适度、效果第一。三要相机搞好调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不同的情况,加以指导,给予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预期的学习要求。
二、整合贵在坚持。网络教学的研究实施,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凭一时的冲动,三分钟的热度,是不能奏效的。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果。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需要有能适应现代技术要求的高素质的教师。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对多数教师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有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如果望而却步,知难而退,是不行的;有志者,贵在坚持,知难而上,认准目标,坚持到底,方能成功。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认知的途径,网络教学将给教育带来新纪元。这是教育教学领域里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必须有披荆斩棘的勇气,开拓直前的志向,百折不回、踏实探索的决心,为探索出信息技术于语文教学的新路做不懈的努力。再说,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快的惊人,真是日新月异,瞬息万变。如果在“整合”这个课题上不能持之以恒,最后还是落在时代的后面。因此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
我们的探索和实践仅是初步的,今后,将与有志者一道,继续在这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开拓进取,不断前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语文教学改革将会在网络环境下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关于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几点体会
作者:靳平
单位:牛驼镇第一小学
第五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
学科整合的好处
1、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使多媒体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它打破了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信息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课堂信息容量大、密度厚,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知识的获取与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得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多媒体计算机应用于语文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3、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选择、改造、重组、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其中包括:(1)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2)熟练、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3)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4)运用多媒体形式传达信息,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5)将以上一整套驾驭信息的能力转化为自主、高效地学习与交流的能力;(6)学习、培养和提高信息时代公民的道德、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可见,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学习的基础。
4、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方式多样化、复合化,加快了教学的节奏。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
5、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努力创设合作式学习的情境,切实为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发展协作能力搭建舞台。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学,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充分显示了信息交流的多向性,丰富性和快捷性。它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机互动、师机生互动、生机互动、生机生互动的多种友好合作方式,为学生提供立体式的多向交流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体现了强大的优势,这是无可厚非的事实。因此,语文教学的创新,必须得到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有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语文教学的改革才有更宽的路子。但是,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不应是现代信息技术与过去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简单相加,不是教鞭和黑板换成多媒体,不是书本教材换成音像课件,不是用现代信息技术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否则,整合教学就会走入误区。“整合”,就是在充分分析了教材、对象、环境等的基础上合理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结构合理,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效果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