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信仰(5篇模版)

时间:2019-05-12 14:28: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的信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的信仰》。

第一篇:大学生的信仰

卡耐基说:“一个没有信仰的人就如同一艘没有航标的生命之舟,他不知道自己将驶向何方”。可见,信仰给人指出了目标和方向,一个人不能没有信仰。信仰作为人类最基本、最深刻的精神活动和精神现象,支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在根本上影响人的精神生活和精神活动。而且,纵观历史长河,几乎不能说出有谁是没有信仰的,只不过个人信仰的对象千差万别。

对于西方人来说,有没有或有何种宗教信仰对一个人的一生几乎有决定性的影响,如果一个人声称自己没有信仰,你就有可能被看作是一个危险人物,在西方文化环境中,一个没有信仰的人肯定是一个心灵没有约束的人,因此是难以信任的。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尽管有没有宗教信仰,从来就不是一个问题,因为儒家的传统就是敬鬼神而远之,但是我们也在儒家文化背景下找到了一些信仰,比如“天”“道“等。

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信仰什么。如今,甚嚣尘上的错误信仰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认为个人的一切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以个人利益为中心,为了追求私人的名利、权欲和物质享受,会不择手段损害集体、国家的利益。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盲目攀比是享乐主义的主要内容。而拜金主义的实质,就是把人生的价值追求局限于金钱和个人的物质享受。这对当代大学生的蛊惑和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当代大学生虽大多成长在改革开放的重大变革时期,但长期的安宁生活和繁重的学习压力却使其产生了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距离感,对于社会的理解趋于表面、趋于幻想或停留于理论,对

社会的实质内涵理解不够,造成了虽身处变革,但又“雾里看花”情况的发生,形成了追求虚华、不尚务实的心理特征。同时,大学生由于其年龄、知识构造、社会阅历以及法律常识等方面的欠缺,在价值观念变化过程中必然会受到这些错误观点的影响,造成一部分人思想上的迷惑,甚至造成少数人完全从个人私利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并产生了一些错误的思想观点态度,进而也影响到了当代青年主流倾向的正常发展。

个人认为,在一定意义上,对于大学生而言,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是万能、时宜、正确且高尚的。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大学生是形成人生观的关键时期,思想最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如面对就业的巨大压力,部分大学生对前途悲观失望,认为毕业即意味着失业;在物欲横流的今天,部分大学生吃穿用名牌,高消费,攀比成风,片面追求感官快乐和物质生活的享受,这就片面夸大了人的自然属性的需求,忽视了精神生活的满足,特别是高尚情操、人生理想的追求。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是科学的人生观,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信仰,它不以个人或少数人的利益为出发点,而把实现共产主义、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看作是人生的崇高目的和最大幸福,抛弃了个人私利,并不是不顾个人利益,而是把个人利益与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相统一,这样的人生才是积极健康的人生,充实的人生,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包括人的体力和智

力的充分自由发展,人的才能的多方面发展,具体讲就是提供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即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审美素质,这其中思想政治素质是一个基本的方面,没有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就不会有大学生的真正的全面发展。

总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统一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信仰,是我们生命之舟的航标,将指导我们向高远的未来前进。

第二篇:大学生信仰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信仰问题的调研报告

调查问卷:杨彬

PPT制作:张贵祥

调研报告:史俊超

演讲:牛剑桥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可是精神生活却越来越贫乏,尤其是现在大学生精神生活更是贫乏。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关于大学生信仰问题的调查,调查当代大学生对于信仰的理解,认识以及当代大学生是否需要信仰。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精神问题更需要人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关键词:大学生

信仰

信仰,作为一种价值导向,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灵魂,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信仰都是可以说是人们的精神家园。大学生是社会的特殊群体,受过许多高等教育,他们更是社会和国家的未来的希望,信仰在根本上影响着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一旦出现信仰问题,这不仅是对大学生自己更是对社会和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大学生的信仰问题是十分应该受到重视的问题。当然当代大学生的信仰主流是好的,但是仍有大学生信仰状况不容乐观,对于这个状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问卷,下面是我们对于大学生信仰问题的调查分析。正文:

一、什么是信仰

1、信仰的含义

通过对《汉语词典》的查阅,里面对信仰这样诠释:信仰,是指对圣贤的主张,注意,或对神的信服和崇敬,对鬼妖或天然气象的恐惧,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信仰有了新的含义:信仰是富于思维的人类所普遍具有的意志品质,它会让信者终生深信不疑,执着追求的一种意志行为。信仰的产生具有自然原因,又有社会原因,也有人类自身原因,信仰的形态固然千差万别,但是不同的信仰也有其共性,其中对信仰对象是真实性,信仰的价值目标是有超越性的,信仰是具有非逻辑性的,信仰是专一排他性的。信仰的功能,信仰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根本,信仰是个体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升华人生价值,获取行为准则,构建精神支柱。

2、信仰和宗教的区别

当有人被问到你的信仰是什么的时候,有的人会回答我信仰佛教,我信仰道教等,有人也会问那么信仰和宗教有什么区别呢?其实宗教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容观存在的历史现象,它与信仰有着本质的差别,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它曾在历史上产生过极为重要的影响,渗透进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在今天的文化活动国际事务和日常活动中仍有一定的影响。客观地认为有助于当今的大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宗教现象,宗教一般有鬼神迷信的色彩,他更注重的是人在某种势力下不能反抗的一种精神寄托,它还具体有时间的落后性,当然他的某些思想还是符合某些当代大学生的。当然这并不是说信仰宗教就一定是错误的,一定是有坏影响的。其实有人信仰宗教也是作为一种心灵寄托而存在的,所以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一定要客观的评价与认识,急不能全盘否决,也不可全盘肯定,我们必许要有所取舍。

二、当代大学生是不是应该具有信仰

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环境的宽松,经济水平的提高,价值观的改变,对信仰的有无当然也呈现了多元化的局面,应该有还是不应该有信仰成了现在大学生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在第四个问题“您拥有信仰吗”,有65%的选择没有,有35%的人选择有,对第十四题“你周围有的人有信仰吗?”有61%的选择几乎没有,12%的人选择较少人有,有27%的人选择大多数有。没有人选择不知道。从这三个题中这些负面数据比以往类似题目的调查数据结果有较为明显增长,这说明当代大学生还是需要有信仰,并且需要对积极思想的加强宣传教育。对于第八题“您认为大学生是否应该有自己的信仰”,有55%的人选择应该,有30%的人选择不应该,有15%的人选择无所谓,所以对此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于信仰的问题的认识还是比较明确的,但还是需要加强。

三、当代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信仰

对于第十二题“.您觉得人生追求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有10%的人选择健康,有30%的人选择了金钱,40%的人选择了权力,有10%的人选择了理想信念,有5%的人选择知识,有5%的人选择情感,由此可以看出现在的大学生都比较现实,对于未来的生活都比较想要衣食无忧型的,甚至有的人会说当你在为生活奔波时,谁还会想到自己的信仰,这也是大部份人的想法。

信仰多元化在当代大学中已经明显凸现出来从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当代大学生信仰的成熟,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出现信仰功力化和世俗化的倾向,功利化和世俗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无信仰状态,因为信仰一旦功利化和世俗化就会失去信仰对社会发展和人生导向的神圣性。功名利成为了人们行为唯一本能信仰。因此在这个潮流化信仰多元化的时代我们心灵还不够真正的成熟,必须需要进行正确的本能信仰和引导教育,这种情况也迫在眉睫需要解决,在选择荥信仰时一定要具有正确的眼光,摒弃糟粕,具有人生意义又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方面去想。

四、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是否要以共产党为首选 对于第十九题的选择有50%的人选择入党有好处(对自己的就业、从政、升迁等有好处),有20%的选择信仰共产主义,能更好地为国家、人民和社会服务,有20%的人选择入党光荣,能更好地证明自己,展现自我,有10%的人选择受父母、同学等他人的影响,大家都入了,所以自己也想加入,由此看出当代大学生已经对于以后的社会有了很清醒的认识,能够为自己将来的开始做打算。

我认为当代大学生信仰的首要选择可以是中国共产党,因为 中国共产党是民族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期诞生的,国民党曾对他进行五次围剿,共产党人都顽强无谓的生存下来,他博大的胸怀和国民党一起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解放了全中国,在近三十年的沧桑历史中,始终坚持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为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实现中国的最大复兴。甚至可以这样说没有共产党,或许根本不可能会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当然以上只是我的个人观点,对于信仰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首要选择,但我相信一个人拥有了信仰,他就会这个信仰而努力奋斗,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将不会退缩,他都将会努力去克服这些困难,并将获得最终的成功。

第三篇:大学生《信仰》观后感

大学生《信仰》观后感

大学生《信仰》>观后感

曾龙基 长沙理工大学经管学院人资1302团支部

《信仰》这部纪录片分为“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3集,它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采用“大背景、小细节”的表现手法,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它向我们展示了共产党人是如何选择信仰,如何坚守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胜利的。

作为一名大学生,观看了这部纪录片后,我内心有很大的触动,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同时也为我是这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共产党中的一员而骄傲、自豪。在这样一个先进的、坚强的集体中,始终有无数马列主义的信仰者,为了追求人类最美好的共产义事业不辞劳苦甚至不惜牺牲。纪录片中,在与敌人斗争的危情时刻,在建设初期贫困潦倒的山间乡村,在百废待兴建设祖国的时候,都有共产党员敢为人前的身影,展现了共产党人矢志不渝地坚守理想信仰的崇高精神它用不争的事实,用一幕幕珍贵的画面再现着历史,呈现着现实,启迪着未来。让久已不闻枪炮声,血腥味的我们,又回到那个为信仰敢舍身的年代。正是这样的信仰,这样的力量,让几代共产党人肩负使命,将中国从积贫积弱带向富强民主,穿越那血与火的烟云,我们见证了一个民族的抗争,经历了苦与汗,我们目睹了一个民族的崛起,跨过那时光的江河,我们迎来了一个民族的复兴。

虽然今天,我们已经远离了战烟烽火,远离那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时代,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任然应坚守共产主义信仰。一个没有信仰的人,正如一个没有灵魂的人,而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就会如一艘没有灯塔的渔船,不知走向何方。所以,身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应坚定信念,沿着前辈们的足迹,坚持这条社会主义的光辉大道,并最终走向共产主义。

新时期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这个时期是发展的增长期,同时也是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期。每位中国共产党人都应当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不被物质消费所诱惑,警惕腐化、堕落的风险。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的我应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增强共产党人的纯洁性,在各自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尽心尽力。

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对信仰忠诚和实践的,对信念的执着和追求,对理想的丰富和完善,始终是我们共产党员如磐的根,不变的魂。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真查找不足之处,从现在做起,进一步增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扎根基层,献身事业,努力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争做为人民服务的表率、勤奋敬业、无私奉献,为党的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四篇:大学生信仰

浅谈大学生信仰问题

摘要:信仰,作为一种价值向导,对全社会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大学生作为社会建设的中流砥柱,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而大学生信仰在根本上影响着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当前大学生中出现了信仰危机。本文通过实际调查和访谈调查、分析目前我校大学生信仰状况以及影响大学生信仰形成的主要因素,旨在为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资料。

关键词:信仰,马克思,大学生

正文:

一、信仰是什么

信仰是指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者对人、某物的信奉和尊敬,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信仰带有主观和情感体验色彩,特别体现在宗教信仰上,极致甚至会丧失理智。科学证明人类的道德源于进化,道德与信仰无关。

哲学家沃尔特·考夫曼定义信仰是:“一种强烈的信念,通常表现为对缺乏足够证据的、不能说服每一个理性人的事物的固执信任。”科学不是信仰,它依赖于证据。

信仰是心灵的主观产物,宗教或政党起了催化剂的作用。没有宗教和政党,人同样可以拥有信仰。进化生物学家道金斯认为,我们这个世界的许多大问题,不是由对信仰的不宽容而起,而是由对信仰的过于宽容而起。信仰是个人的意识行为,靠集体建立起来的信仰难以长久,靠集体的信念建立起来的信仰会随着某个宗教、政党、组织的解体而烟消云散。信仰的内容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天人合一信仰、上帝信仰、佛信仰、科学信仰、对权利、地位、金钱、声誉、美色的痴迷和盲目崇拜也是信仰,“及时行乐”、“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得过且过”等也是信仰。

二、大学生宗教信仰的主要原因

因为现代社会环境变化飞快,而大学生又是一个容易接受新事物、兼容多元文化的群体,在社会秩序更替中,大学生受到传统文化与新的思潮和文化双方面的影响,特别是社会环境、民族、家庭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在信仰危机、信仰迷茫或信仰多元化时期,有些大学生选择了宗教信仰。据调查,少数民族学生信仰宗教的比例为23.05%,其中回族学生信教比例高达60.71%。而在有家庭成员信教的学生中,信教比例更是达到45.13%。由此可以看出,民族和家庭的影响仍是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主要原因。

然而也有一部分大学生群体自身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具有一定的心理调节功能。一些学业,感情和就业方面的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对人生挫折和困惑常常采取逃避做法,或寻求其他方式填补精神空虚。宗教作为一种精神和心理的慰藉,自然地就成了一些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当他们面对苦恼和困惑时,借助于宗教来排解内心的苦闷、思想的困惑、精神的不安以获得心灵的慰藉和解脱。有不少信教的大学生中认为宗教给人以希望寄托,使人有精神依靠。从这可看出,在信教的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存在片面性,被一些表面现象所吸引,把希望寄托在宗教的救世作用上。不过这也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大学生信教主要是出于寻求精神寄托和心理慰藉。

三、对策和建议

在当今黄金价值多元、思想困惑、道德失衡等多种复杂因素下,加强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信念教育的最高层次,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体系中终极的和最具整合力的部分。因为信仰是人们对其认定体现着最高生活价值的某种始终不移的信赖和执著不渝的追求,是人们理性信念体系的拱顶石。

1.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弘扬社会主义主流信仰 信仰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它具有强大的动力,信仰是主宰人心灵的精神支柱,体现了人对最高价值的追求。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其核心就是要倡导以国家社会利益为重的集体主义,培养当代大学生对国家社会的高度责任感,把个人价值与国家社会的共同价值统一起来。面对这一情况,应对大学生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与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党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和经验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等,使大学生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开展多渠道的教育活动,形成信仰教育的合力

一是把握好校园文化活动价值导向和和谐校园的建设。校园文化活动能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境界。

二是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广泛开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生活之中,能更多地了解国情、社情和民情,在活动中渗透理想信念教育,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信仰。

三是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抵御挫折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当代大学生心理上还不是很成熟,面对复杂、多元化的社会,尤其是面临挫折时,其抗御能力和适应能力比较弱,这就需要大学信仰教育把握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心理差异,引导他们学会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和掌握适应环境变化的方法,不断优化自身的心理品质,从而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目标。

四、小结

信仰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它具有激励斗志、催人奋发、增强社会凝聚力等功能,要把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信仰树立的前提和基础是信仰主体对一些思想观念的自由选择和认同内化,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少发号施令把某种信仰和价值观强加于大学生,而应尽可能多地告诉大学生进行信仰选择的标准和方法,在尊重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自觉地树立正确的信仰。这就要求大学生时刻牢记新时期青年的历史使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自觉地担当起时代的重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成为拥有正确坚定信仰的一代新人。

第五篇:大学生基督教信仰

大学生基督信仰调查

来源:新世纪周刊

2009年10月13日11:44

我来说两句(11)复制链接 大中小

大学生基督信仰调查

中国人民大学基督教课题组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基督徒的人数近十年来没有多大的增长

■实习记者/叶林

每周四的晚六点半,在海淀区的一个基督教堂都会出现很多不同的面孔,他们大多是这个大学生团契的成员,来自北京各个高校不同专业,有本科生、研究生,也有博士生。

还不到正式开始时间,唱诗班的六个同学,已在练习将要领唱的赞美诗,悦耳的旋律渐渐在教堂回荡。先到的成员会小声交谈,其中团契中带领大家学习的“老师”,一直都有学生上前请教问题。

这些大学生宗教信仰群体正在受到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基督教课题调查组针对北京地区高校学生的基督教信仰状况展开调查,这项调查也受到国家统战部的高度重视。

调查项目的负责人由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基督文化研究所所长杨慧林教授,调查涉及北京37所高校,在12404份有效问卷中有437份问卷选择了信仰基督教,即有3.52%的基督信仰者。

这一结果,比1998年的调查结果有明显的下降,但与2001年相比出入不大。该课题组总结:大学生基督徒的人数近十年来基本上没有多大的增长,这与中国基督徒人数在上世纪80到90年代恢复性增长之

后进入了平稳发展的总体态势相一致。

“功利”的信仰

很多熟悉的面孔因为新学期的到来,开始多起来,教堂内早已聚满了北京各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这只是我们一个团契,人还不算多,周日做礼拜时,学生占很大一部分”,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的吕丽娟说。

对于一些第一次参加的成员,老成员显得很友好,只要你不拒绝,他们会主动和你交流。周立是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专业的大四学生,大一时曾在校园遇到传教的基督徒,“那时不信,太虚了,后来遇到了一些事,就逐渐改变了想法,通过耶稣基督可能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在大三上学期,周立便有了创业的想法,“我做过BtoC(电子商务模式的一种,以网络零售业为主)、做过通信搜索引擎,反正很多,结果输得很惨。”除了几年的积蓄都付之东流外,周立最伤心的是“还拖了

朋友下水”。

周立不否认自己的信仰带有某种需要,“我并不认为自己虔诚,至今还没经受洗礼。”说起大三最难的那门专业课,周立把没有挂科的理由归结为向上帝祷告的缘故。

在大学生信仰基督原因中,调查结果显示有9.7%的大学生基督徒选择“希望上帝实现自己的愿望”。参与调查的学生孙鹤龄说,在书面调查中,大多数学生会选择“追求精神价值去信仰基督”,而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学生带有功利性需求。课题组的指导老师陈奇佳也指出,一些在生活、学习及其他问题中遇到困难的大学生,为了某种需求而信仰基督的情况不少。

在信仰基督前,周立曾把“逃课”看作家常便饭,“我也不想逃,可是逃习惯了,很难改。”对他来说,从江西的一个偏远县城考到北京也算不易,“但现在不逃了,那样会有罪恶感。偶尔逃了,就赶紧做祷告。”

周立用“茫然的羊羔”形容自己毕业后的打算,今年暑假接到华为公司招聘实习生的邀请函,“我想学完法学再去,但不知那时希望如何。”周立学的是通信和法学双学位,他一直不愿面对毕业后找工作的残酷。但随后他又面露笑意:“其实也没什么,现在年轻,还有奋斗的机会,又有主在为自己祈祷。”

“他一开始信基督,我们甚至都鄙视他,大家都是无神论者。”周立的室友吕文杰说,“大三时,他每天起来很早读《圣经》,我们都以为他走火入魔了。”祁小天说,那段时间周立因创业失败压力确实很大。

祁小天说周立现在人开朗了,话也多了,“就是不敢问他关于《圣经》、基督的这类东西,哎呀,太能

说了。”

对很多大学生基督徒来说,信仰后会给自身带来很大改变,时常会忍不住和身边的人“分享”自己的“收获”,而非信徒对此却很排斥。“我觉得他们像传教,太能说了,一个问题说上好半天,”一位第一次参加团

契的女孩说。

“一听到他们讲那些神啊、主啊的东西,我就烦,加上再说点他自己信基督后这好那好,跟传教有啥区

别,”祁小天有些激动。

很多新成员都是由同学带来的,祁小天也不例外:“我可不相信,太玄乎了,不过周立的变化让我多少有点触动。”他一直坐在教堂的最后,默默看着这些同龄人。

调查显示,大学生接触基督教的途径,通过“亲戚、同学、朋友或其他人的介绍”的比例为25.3%,居

最高。

“我是在一个星期前才决定信仰耶稣基督的,因为它让我找到了真爱。”王斌拉起女友的手。一次偶然的机会,大学同学带他来参加这个团契,认识了现在的女友。

“对基督,我还没有太多的思考,也没有特别的想法和理解。”王斌说。信仰基督对王斌而言,或许只

是爱情的桥梁。

“有好几对情侣,都是在这里从相识到相恋,哎,怎么我就没遇到。”周立开玩笑道。

家庭影响

教堂的最后,一位牵着六岁左右小女孩的中年妇女格外引人注意,从活动正式开始前的半小时,她一

直面容焦急,不停地向门口张望。

“我在等女儿呢,她还没来,哎。”她边说边看表,女儿今年考入北京大学的元培学院,前天才到学校报到,这位老家是河南、在北京经商多年的母亲,听说这里有个大学生团契后,迫切想让女儿过来参加。“从我奶奶那代起,整个家族都信,现在到我女儿,我很希望她们也信。”

李珊珊出生在浙江温州一个基督教家庭,她是传媒大学的大三学生。李珊珊说,除她这代之外,家族四代以上都是基督信仰者。记忆里,从小母亲就经常带她去教堂。“上大学前,都是母亲逼着去教堂,并且通常是礼拜快结束了才匆匆赶到”,虽然去了无数次教堂,“我还是不愿去信,觉得不真实。”

直到大一,一件突如其来的事改变了李珊珊的生活:姑父突然脑血管破裂去世。“这之前,我没有经历过任何亲人的离世,我知道死亡每天在发生,但从没想到死亡离我那么近。”姑父的离去让李珊珊“感觉自

己缺失了安全感”。

这样的担心一直持续了近半年时间,李珊珊开始想一些有关人生、信仰的问题。为此,她看了很多有关基督教的书籍。她开始不停地追问,“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世界,为什么有这些事,人为什么存在,世界为什么按这样的规律运行,灵魂跟肉体是怎样的,人的思维是怎样的,人的大脑是怎么工作的,为什么物

质能产生思维或是精神的东西。”

各种问题每天困扰着李珊珊,她无法专注于学业,“我又开始看更多哲学的书籍,去找寻答案,但找不

到。”

李珊珊为此还去心理咨询过,医生的答案是一种思维上的强迫症,就是爱钻牛角尖,主要是缺乏安全感和过于追求完美造成的。“那样的状态真的非常痛苦。”

就在深感无望的时候,她作了一次祷告,祈求上帝。“我也觉得很神奇,祷告做完后,一些心底的压抑

开始慢慢缓解。”

“我开始意识到骄傲给自己带来的痛苦,甚至觉得很可笑,现在我有一颗谦卑和感恩的心。”李珊珊认

为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开始发生变化。

“珊珊很善良,我们有什么不开心的事,都很乐意和她说,她很爱帮助人。”同学杜明娟说,李珊珊和其他信仰基督的同学不太一样,她经常会从很理性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信仰,“我们是党员,不信这个,但

还是喜欢听她讲一些《圣经》的故事。”

在这个群体里,有不少家庭信教背景的年轻人,冯莹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大四学生,父母都是牧师。“我从小就信,”冯莹认为自己的信仰选择是理所当然的事。

余小雅也是从小就信基督,“我喜欢教堂,它给人的感觉很神圣,从小母亲就带着我去教堂。”

课题组调查显示有16.8%的大学生基督徒选择“家庭影响,从小就信仰基督教”。而在问及“您的家庭的信仰背景是什么”时,44.7%的大学生基督徒回答“信教家庭”。

团契的活动结束了,而那位母亲却是一副愁容,大女儿没来,她只好牵着小女儿的手向教堂门口走去。

精神探求

每周日的礼拜,在海淀区一个可以容纳千人的礼堂聚集着北京各个高校的学生。教会是一位朝鲜族牧师创办,一开始主要针对朝鲜族大学生和韩国留学生,后来这些学生经常会把自己的汉族同学带过来,时间长了,汉族学生越来越多,李牧师就又建立了一个汉族团契。

在小组交流时,一位戴黑框眼镜的男孩在这个群体里略显另类,他一直紧闭双眼、低着头,时不时发出轻微的笑声。他叫曾雨田,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大四学生。

“他每次唱歌,最有激情,很大的嗓门,很兴奋,” 坐在他身旁的一位女孩小声说。

“我以前信佛,现在改信基督,”曾雨田说,这个过程花了四年时间。他说自己不爱听这些所谓的交流,“每个人的信仰方式和理由都不同,你说出来别人未必能接受。”

一年前父亲的离逝,对曾雨田来说恍如晴天霹雳,“他是胃癌晚期,这是谁都掌控不了的。”

父亲的离开让曾雨田除了难过,就是迷茫:“我想不明白父亲的生命在这个现实世界意味着什么,他辛辛苦苦把我养大,让我上大学,而自己??”曾雨田不愿再说下去,但“活着是为了什么”的追问却让他最后信

了基督。

而裴丽把信仰基督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裴丽是中国政法大学的大四学生,现在是专门负责接待新人的干部之一。

去年的“5·12”汶川大地震令人难忘:“那段时间的报纸、电视、网络,天天都是地震新闻,一看到这些,就忍不住落泪,真的无法控制情绪。”

“除了捐钱也无能为力”,裴丽说那段时间的心情一直都不好,很压抑,但又找不到排解的出口,“室友就希望我同她一起去教堂”,以前裴丽都会拒绝,而那天没有。

“他们在做祷告时,都泪流满面。小时候就听说教堂里的歌声是最美最动听的,而我第一次听到时,却

哭得一塌糊涂。所有的一切无不与地震有关。”

“当大家都在为地震中的受难者祷告时,是一种震撼。”裴丽说就在那一刻,她突然意识到人的力量如此渺小,也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我也在为自己寻求依托。”

如裴丽一样,一些大学生基督徒认为,基督“为个人提供得救的福音和生命的意义”,从调查数据不难看出,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因素在精神层面占主要。其中受到大学生基督徒普遍认同的前四项是:“受到启示”占13.2%;“深受基督精神的感动”占13.1%;“希望灵魂获得救赎”占12.5%;“追求真理或探索宇宙人生

真相”占10.0%。

望教者:一些问题没有想通

有一个徘徊在信与不信边缘的特殊群体被称为望教者。在调查中,一类被称作“知识型望教者”的群体,在大学生中占据很高比例。调查结果中,分别有24.6%和23.6%选择了对《圣经》文本、与基督教相关的文化现象以及文学艺术作品感兴趣。

陈奇佳认为,很多大学生在选择信仰时更加理性了,而“知识型望教者”在大学生群体中存在,很正常

也很普遍。

“我喜欢看西方哲学史,从中了解到很多关于基督的文化,后来也去看《圣经》,”王鹏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物理专业的研二学生,现在参加的这个校园团契,是通过大学好友的介绍。

王鹏手中拿着一本中英文翻译的大版本《圣经》,他习惯用同样的语言和新来的同学交流:“来这个团契已5个多月了,目前我还没有正式信它,因为还有很多问题没想明白。”

“整天待在物理实验室搞研究,和其他人、事接触的机会太少了,通过这个集体能接触到不同专业的朋友,大家在一起都能互相学习。”王鹏性格内向,来到这个群体后变得愿意主动和人交流了。

五个月来,让王鹏一直想不明白的,除了信仰者每天祷告时所崇尚的“主”之外,更多的是造物者与被造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的生死。王鹏说最近一直在看马克思·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他希望自己理性地认识基督。“在一些问题没有想通之前,自己还是无神论、无信仰者。”

对王鹏来说,接触基督让他对西方哲学以及文化史能了解更多,“看这么多书,再去思考一些问题,令

自己在枯燥的研究之外找到了更为有趣的知识。”

五个月的相处,王鹏和这个团契的所有成员都不再陌生,不时会有一些活泼的女孩子过来和他打招呼,“大帅哥,好久不见,”一阵爽朗的笑声从一角传来,王鹏有些脸红。

“除了每周四晚的大学生团契活动之外,还经常组织出游、交流会等活动,说实话,挺开心的,每天面对枯燥的实验室生活,通过这种交流让自己更充实。”但王鹏不停重复自己还是非信徒,很多东西都需要自

己用眼睛去看、大脑去思考。

(应受访者要求,部分姓名为化名。感谢彭训文、孙鹤龄对本文的帮助)

下载大学生的信仰(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的信仰(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信仰论文材料

    当代大学生信仰状况探析 摘要: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至今日,关注人的现实生活的同时,现时代国人的信仰问题正逐步的惹人关注。作为中流砥柱力量的当代大学生信仰问题不容小......

    大学生信仰及入党动机

    信仰及入党动机 经过对历史的学习,对于中国近现代史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也明白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

    大学生共产主义信仰调查报告

    所谓信仰,其实就是不完美者对于完美境界的永远憧憬和追求。它是一种意识范畴、精神意象。信仰就是贯穿在人的世界观之中的一种意识规范。信仰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马克思主义......

    关于大学生的信仰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的信仰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 信仰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是指人们对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信奉和遵循,是统摄其它一切意识形式的最高意识形态。我们正......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调查报告

    一、前言: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青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可以把握方向、明辨是非,可以获得正确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获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政治素质,获得不断奋斗前......

    大学生如何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大学生如何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是当今世界上最科学的真理,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当今世界上最科学的信仰。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于指导人们创造美好的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

    关于大学生信仰的演讲稿

    启真湖畔的仰望 尊敬的各位来宾: ... 泰戈尔说:信仰是鸟儿,黎明还是灰暗时,就触着曙光而讴歌了;巴金说:信仰是支配行动的支柱,靠着这支柱,我们能忍受一切艰难痛苦;而对浙江大学的学子......

    浅谈信仰与当代大学生

    信仰与当代大学生一、信仰的概念: 百度对于“信仰”的解释是: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由此可见信仰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和作用是极其巨大的。信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