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十一五”乡镇财政建设的几点看法
——一个基层财政干部眼中的“十一五”乡镇财政展望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经过体制改革“阵痛”洗礼之后的乡镇财政,在职能、人员结构、管理理念等发生了较大变化,在新的形势下,这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乡镇财政如何发挥职能结合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现结合XXX实际,笔者谈谈自己的观念和看法。
一、建立乡镇保障保险基础体制。当前农村保障体制,仍是一片空白,其养老、医疗、生育保险等与城市居民不属于一个层次,由于地理、人文、历史环境因素的影响,XXX管辖的20个行政村有不同程度的生活、住房困难的贫困农户,特别是孤寡老人、五保户、军烈属等弱势群体,存在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等实际问题。单靠村集体组织的力量无法解决,必须依靠社会、村级组织力量为辅导,政府(财政)为主导的外部力量解决。基本思路是:
(一)整合乡镇民政、财政职能逐步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制。对农村无子女户、特困户、低收入户等,经过村提名—公示—审核—再公示—确定的程序。实行财政出钱参加养老保障体系,实现最低生活保障。再此基础上,协助有关部门建立年满20岁以上50岁以下的村民必须参加养老保险,解决养老问题,移民户实行同等待遇。
(二)坚定不移的执行中央省市有关“两免一补”的政策,在处财力条件可以解决的情况下,对贫困农村学生加大住宿生活费用补贴标准,彻底解决贫困中小学生上学难的问题。
(三)坚定不移的做好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乡镇财政与卫生部门加强联系协作,建立健全农村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加强农村疾病预防、大病救治力度,使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探索完善合作医疗职能,切实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二、建立农村债务化解新机制。农村债务是阻碍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顽疾”。农村债务问题一天不得到解决,农村社会稳定就存在潜在“隐患”。化解村级债务是乡镇党委政府、村级组织的重要工作议程,也是财政工作新职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体措施之一。XXX20个村2005年底共有债务2012万元、村平101万元、户平1922元,在化债过程中,办事处以村为主体采取村民相互抵转化债、集体出售荒山荒水使用权、创收化债、协议减债、结对还债、变卖集体资产的手段进行化债,取得较好的成绩,但仍没有达到化债预期目标。除了形成债务时间长、债务人外出亡故、三角债关系复杂外,主要原因是村集体为化债主体过于单一,一个人在跳独舞,方法能力有限,没有政府参与是不可能完成艰巨任务的。因此,在“十一五”期间,要想解决村级债务问题。必须要建立以政府为化债主体,财政、村集体参与的新模式。具体思路是:一是将粮食直补、良种资金为母体,按补贴资金总额10-15%的比例作为专项化债资金,同时结合粮食补贴的政策,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对2002-2004年度欠税的村民在分类基础上进行相应催缴或者扣税,体现税法的严肃性,收回国家应收的税收,将化解债务与缴(扣)税相结合;二是对“普九”等国家政策性村级投入形成的债务,严格按操作程序办事进行债务处理,由国家财政解决;三是在每年的给村级转移支付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专门化债,从而在村级化债上政府给予经费保证,并对化债工作实行年终考核;四是严格按政策对死亡户、长年失踪户、特困户进行减债或免债,力争“十一五”末全部化解完村级债务;五是实行铁的纪律,制定各项制度,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严禁举债办事,卡死债务增长的门路。
三、规范乡镇财政职能。
(一)规范新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理顺管理关系。由于乡镇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乡镇经管职能全部化归财政职能。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是体现财政职能之一。乡镇财政结合时势发展的趋势,在财政法律政策范围内,对一些过时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升级更新,建立新《农村财务管理实施细则》、《农村财务现金管理制度》、《农村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债务债权管理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制度,进行重新修订完善。并且调整农村财财务管理主管部门,由市级农业部门调整为市级财政部门,避免“两张皮”,实现上下对口衔接,理顺管理关系。
(二)规范转移支付制度。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逐年加大对“三农”投入力度,在村村通公路、一池三改、末级渠系硬化、村级卫生室、党员活动室建设等项目的加大申报与投入力度,在处财力充许的情况下,加大对村级集体办公经费、工资、五(低)保户生活费等费用的支出,同时按照地理环境、生产发展水平、人口因素确定村级每年转移支付金额,对经济条件较好的村逐步减少转移支付金额,相反对相当经济贫困的村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实行有重点转移支付政策,改变以往撒胡椒面的平均式作法。
(三)建立新的乡镇财政体制。“十一五”乡镇财政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但各个乡镇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地理位置差异大,“十五”财政体制已不适应形势发展,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制定新的财政体制。重要内容是对镇级财政债务的锁定,建立偿还基金制度,实行政府采购。严格执行《预算法》,编制预算、决算和执行调整预算,突出地方特色,开辟财源,建立稳固平衡的乡镇财政,提高乡镇财政当家理财和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加快乡镇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湖北省当阳:zsh1231
二00六年四月二十日
第二篇:对“十一五”乡镇财政建设的几点看法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经过体制改革“阵痛”洗礼之后的乡镇财政,在职能、人员结构、管理理念等发生了较大变化,在新的形势下,这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乡镇财政如何发挥职能结合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现结合XXX实际,笔者谈谈自己的观念和看法。
一、建立乡镇保障保险基础体制。当前农村保障体制,仍是一片空白,其
养老、医疗、生育保险等与城市居民不属于一个层次,由于地理、人文、历史环境因素的影响,XXX管辖的20个行政村有不同程度的生活、住房困难的贫困农户,特别是孤寡老人、五保户、军烈属等弱势群体,存在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等实际问题。单靠村集体组织的力量无法解决,必须依靠社会、村级组织力量为辅导,政府(财政)为主导的外部力量解决。基本思路是:
(一)整合乡镇民政、财政职能逐步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制。对农村无子女户、特困户、低收入户等,经过村提名—公示—审核—再公示—确定的程序。实行财政出钱参加养老保障体系,实现最低生活保障。再此基础上,协助有关部门建立年满20岁以上50岁以下的村民必须参加养老保险,解决养老问题,移民户实行同等待遇。
(二)坚定不移的执行中央省市有关“两免一补”的政策,在处财力条件可以解决的情况下,对贫困农村学生加大住宿生活费用补贴标准,彻底解决贫困中小学生上学难的问题。
(三)坚定不移的做好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乡镇财政与卫生部门加强联系协作,建立健全农村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加强农村疾病预防、大病救治力度,使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探索完善合作医疗职能,切实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二、建立农村债务化解新机制。农村债务是阻碍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顽疾”。农村债务问题一天不得到解决,农村社会稳定就存在潜在“隐患”。化解村级债务是乡镇党委政府、村级组织的重要工作议程,也是财政工作新职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体措施之一。XXX20个村2005年底共有债务2012万元、村平101万元、户平1922元,在化债过程中,办事处以村为主体采取村民相互抵转化债、集体出售荒山荒水使用权、创收化债、协议减债、结对还债、变卖集体资产的手段进行化债,取得较好的成绩,但仍没有达到化债预期目标。除了形成债务时间长、债务人外出亡故、三角债关系复杂外,主要原因是村集体为化债主体过于单一,一个人在跳独舞,方法能力有限,没有政府参与是不可能完成艰巨任务的。因此,在“十一五”期间,要想解决村级债务问题。必须要建立以政府为化债主体,财政、村集体参与的新模式。具体思路是:一是将粮食直补、良种资金为母体,按补贴资金总额10-15的比例作为专项化债资金,同时结合粮食补贴的政策,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对2002-2004欠税的村民在分类基础上进行相应催缴或者扣税,体现税法的严肃性,收回国家应收的税收,将化解债务与缴(扣)税相结合;二是对“普九”等国家政策性村级投入形成的债务,严格按操作程序办事进行债务处理,由国家财政解决;三是在每年的给村级转移支付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专门化债,从而在村级化债上政府给予经费保证,并对化债工作实行年终考核;四是严格按政策对死亡户、长年失踪户、特困户进行减债或免债,力争“十一五”末全部化解完村级债务;五是实行铁的纪律,制定各项制度,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严禁举债办事,卡死债务增长的门路。
三、规范乡镇财政职能。
(一)规范新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理顺管理关系。由于乡镇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乡镇经管职能全部化归财政职能。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是体现财政职能之一。乡镇财政结合时势发展的趋势,在财政法律政策范围内,对一些过时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升级更新,建立新《农村财务管理实施细则》、《农村财务现金管理制度》、《农村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债务债权管理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制度,进行重新修订完善。并且调整农村财财务管理主管部门,由市级农业部门调整为市级财政部门,避免“两张皮”,实现上下对口衔接,理顺管理关系。
(二)规范转移支付制度。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逐年加大对“三农”投入力度,在村村通公路、一池三改、末级渠系硬化、村级卫生室、党员活动室建设等项目的加大申报与投入力度,在处财力充许的情况下,加大对村级集体办公经费、工资、五(低)保户生活费等费用的支出,同时按照地理环境、生产发展水平、人口因素确定村级每年转移支付金额,对经济条件较好的村逐步减少转移支付金额,相反对相当经济贫困的村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实行有重点转移支付政策,改变以往撒胡椒面的平均式作法。
(三)建立新的乡镇财政体制。“十一五”乡镇财政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但各个乡镇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地理位置差异大,“十五”财政体制已不适应形势发展,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制定新的财政体制。重要内容是对镇级财政债务的锁定,
第三篇:乡镇财政建设讲话材料
同志们:根据大会安排,由我就抓好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加强乡镇财政建设作一辅导发言。
一、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
(一)充分认识推进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乡镇财政职能逐步拓展,但在乡镇财政管理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大力推进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对于充分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推进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财政工作全局,客观上要求财政工作必须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乡镇财政处于最基层,直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乡镇财政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让乡镇财政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2、推进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推进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环节。乡镇财政的工作重点在农村,服务对象是农民,乡镇财政管理效率的高低,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各项惠民政策的有效落实,关系到党群干群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稳固。因此,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乡镇财政必须做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以保证党和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3、推进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的现实选择。乡镇财政是乡镇政府履行职能的基础。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政府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群众对乡镇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要求更加强烈。乡镇财政只有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不断完善职能,加快推进乡镇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才能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4、推进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促进乡镇财政健康发展的有效举措。农村综合改革以来,党和政府大力实施强农惠农政策,面向农民的直接补贴和支农项目资金逐年增加,乡镇财政职能实现了由过去向农民收钱的“征管型”向现在给农民发钱的“服务型”转变、由过去抓收入为主的“收入型”向现在管理财政收支的“收支并重型”转变。由过去单纯“业务型”向现在“综合协调型”转变。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乡镇财政在理财观念、管理体制、公共服务、自身建设等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推进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提升乡镇财政管理质量和水平,促进乡镇财政健康发展。
(二)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在财政管理、财政服务、监督检查、信息建设、内部管理、办公设施、队伍建设、绩效考评、责任界定、财政文化等方面实现“十化”。
1、坚持依法理财,做到财政管理规范化
乡镇财政要加强预算管理,合理编制乡镇财政收支预算。乡镇预算实行“以乡镇为主体、县乡共编”的预算编制模式,基本支出预算要明确到项,项目支出预算要明确到项目的具体内容、实施时限和目标绩效。乡镇支出定员定额标准,由县局制定并给予指导,并实行乡镇预算县级审查制度。加强乡镇财政收入征管,建立健全财政国税、地税部门之间的征管协调机制,实行统征统管。取消乡镇执收(罚)单位非税收入过渡账户,利用征管软件在政务服务大厅集中开票征收,严格实行收(罚)缴分离。加强乡镇财政支出管理,按照“保重点、促发展”的原则,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支出范围、支出标准和审批程序。乡镇工资全面实行打卡发放,单位经费支出必须经乡镇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签字、乡镇长“一支笔”审批后方可支付。建立乡镇支农资金项目库,规范项目申报和管理,全面实行项目公示制、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竣工验收制、县级报账制、决算审计制、管护责任制、绩效评价制和责任追究制。规范乡镇政府采购管理,乡镇政府采购支出必须按政府采购目录和限额标准执行。进一步完善惠民资金管理和发放机制,加强补贴对象基础数据的动态管理,根据补贴政策编制和审核补贴清册。对各类补贴到人的惠民资金,必须严格按照“惠民直达工程”的要求,实行“一卡通”发放。加强乡镇债务管理,建立和完善乡镇债务信息数据库。按照“锁定旧债、控制新债、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原则,乡镇财政每年要拿出新增财力20%用于化解债务,举借新债必须报县政府批准,确保乡镇债务只减不增。进一步完善县乡财政体制,合理划分县乡财政收支范围和收支基数,实行一定几年不变。在保证乡镇既得财力的同时,逐步建立乡镇最低财力保障线制度和县级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为乡镇提供必要的财力保障。
加大乡镇财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步改善办公条件不断满足各项业务工作的需要。乡镇财政所办公场所一般应不少于300平方米,其中为民服务场所不少于60平方米,内设办公室、会议室、档案室、微机(网络服务)室、为民服务窗口以及其它配套用房,配备计算机、打印机等现代办公设施和必要的防火、防盗设施。县财政加大对乡镇财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定期进行检查和指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努力把乡镇财政所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管理规范、服务完善”的规范化财政所。
7、突出以人为本,作到队伍建设长效化
要适应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需要,合理调配乡镇财政工作人员,保持乡镇财政干部的相对稳定。建立乡镇财政管理创新的激励机制,对贡献突出的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并推荐给组织人事部门提拔重用。建立乡镇财政干部定期轮岗交流制度,对在同一岗位工作3年以上的一般工作人员可实行岗位轮换;对在同一乡镇工作5年以上的财政所长或一般工作人员,可实行异地交流。要加大乡镇财政干部的培训力度,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每年对乡镇财政人员进行不少于3期的业务培训,3年内对所有乡镇财政人员系统培训一遍。加强乡镇财政人员的勤政廉政教育,引导乡镇财政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做到依法理财,廉洁奉公。要切实关心乡镇财政干部生活,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激发广大乡镇财政干部的工作热情。
8、注重激励约束,做到绩效考评制度化
制定统一的乡镇财政目标管理考评办法,明确考评的内容、方法和程序,加大对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的考评力度。要以科学化精细化为核心,以预算编制、收支管理、财政服务、队伍建设为重点,形成完整、规范的考核评价体系。考评工作要实行定量考核与定性考评相结合、指标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推行考核过程、考核结果的全公开。注重考评结果的运用,对管理规范、成效突出的乡镇财政所,给予表彰奖励;对管理薄弱、成效较差的乡镇财政所,实行黄牌警告,并列入下一重点帮扶对象。
9、强化岗位责任,做到职责界定清晰化
科学设置岗位,明确职责分工,切实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建立健全乡镇财政责任体系,将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作为责任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乡镇财政岗位特点,严格实行职责界定,做到责任落实到人、考核到人。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将乡镇财政各项岗位工作职责对外公开,实行持证上岗、亮牌办公,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10、弘扬时代主旋律,做到文化建设特色化
积极创造条件,设立图书阅览室、活动室,配置必要的文体器材,不断丰富干部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要积极开展知识竞赛、岗位练兵、争创“人民满意的基层站所”等活动,真正形成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热潮。要采取座谈、交流等方式,广泛宣传财政战线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高尚品德和精神风貌,努力打造“爱岗敬业、服务基层、为民理财、追求卓越”的乡镇财政文化。
(三)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主要业务
结合市局提出的“十化”要求,县政府出台了《霍山县乡镇财政业务管理办法》,以此来推进我县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工作。按照这个办法,乡镇财政业务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是预算管理,这里包括预算的编制,要把乡镇作为一个部门预算来对待,由部门预算和非部门预算组成,要加强乡镇收入和支出预算的执行,要建立支出预算绩效考评制度,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确保预算执行的有效性。
二是对项目资金的管理。对于财政性的项目资金我们要全程参与项目的编制、申报、招标、建设、验收工作,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运行,长期发挥效益。
三是乡财县管业务。这里面主要是对乡镇行政、事业单位报来的支出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其合法性,符合支出报销条件的,填制报销帐单,到县国库支付中心报帐,乡镇财务结算员与助理员要分单位进行帐务处理。
四是惠民补助资金的发放。乡镇财政所主要是会同有关站所搜集和整理各类惠民资金补助对象信息,建立惠民资金补助对象数据库,发放清册的审核、编制、公示,并录入信息管理系统,编制上报月报表。要严格遵守“六到户、八不准”的要求。今年县里将城镇居民的财政补助资金也纳入了一卡通。市里也将这项工作列入考核(一是对农村财政管理工作考核;二是民生工程拿出5分进行考核);乡镇财政所增加了新的任务,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开展这项工作。要像对补贴农民资金一样做到应进尽进,不允许一户多卡、多头开户,这是市里的明确要求。
五是对非税收入的管理。实行收缴分离制度,采用直接缴款和集中汇缴两种方式,按国库集中支付的要求,通过网络传输,实时到帐,定期划解金库或财政专户。
六是三资代理服务的管理。过去财政大都参与村由乡管工作,我县从去年底由纪委牵头,农委、财政参与推进三资代理服务工作,乡镇由纪委书记任中心办主任,财政所长任常务副主任,财干任统筹会计或资金会计,目前已完成了清理核实和登记工作,县有关部门将进行检查验收。
七是乡镇政务服务工作。这项工作应该说是由财政搭建平台,早在就开始实施,要把政务服务工作做好,现在我们要积极创新为民服务方式,在效能上下点功夫,做到规范、突出有效性,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
八是家电下乡直补工作首先是对销售网点“代垫直补”资格的确认,要具备“六有”,要与网点签订代垫直补家电下乡补贴资金委托书,对销售网点垫付情况进行审核并进行补贴资金的结算。
九是贫困村生产发展互助资金的管理工作。这项工作县专门成立了互助资金协会进行管理,乡镇财政所主要是加强对互助资金财会业务辅导,配合县互助资金协会定期、不定期地监督检查互助资金的运行情况。
另外还有民生工程的管理,会议有专门的部署,在这就不多讲了,以上是本人根据乡镇财政职能的定位大致罗列的乡镇财政主要业务,我想只要把上述业务做好,做规范了,在加上注重日常工作的总结完善和档案的规范管理,把软件做到位,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就会做好。
(四)我县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开展情况
全市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动员大会后,县及各乡镇都成立了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工作领导组,设立了办公室,县里召开了动员大会,政办印发了《霍山县乡镇财政业务管理办法》,确定在衡山镇、与儿街二个乡镇进行试点,两乡镇分别制定了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出台了乡镇财政业务操作流程,对原有的资料进行了分类整理,做到了归档及时、摆放有序、查阅方便,按照职责界定的要求,设岗定责,应该说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通过了市局组织的检查验收。但是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在思想认识方面:各乡镇工作开展不平衡,少数地方推动力度不够,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有存在观望、办法不多、措施不力、被动应付现象。
2、在业务上:乡镇部门预算编制不够规范,内容不完整,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只是停留在预、决算报表的编制上,乡镇部门预算由乡镇财政所代编,预算编制的文本、乡镇财政审核后向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经乡镇人代会审查批准后向部门下达的批复等相关资料都没有。惠民补贴资金会计核算不规范。按要求乡镇财政所必须按补贴项目和村进行核算,但少数财政所没有进行核算,即使核算也没有按要求核算到位。
下一步,我们要认真分析乡镇财政管理现状,归纳和梳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按照现行的财政法律法规和县政府出台的《霍山县乡镇财政业务管理办法》,使工作有章可循,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以标准化的流程设计规范各项财政业务的管理。适时在二个乡镇召开现场会,学习这二个乡镇的做法,在这二个试点乡镇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点带面全面规范,使全县乡镇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在6月底前达到市统一要求。
二、关于乡镇财政建设工作
加强乡镇财政建设工作是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具体体现,应重点抓好职能建设、业务建设、队伍建设和设施建设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以明确职责、理顺关系为重点,着力加强职能建设。围绕基层政府职能,根据财政改革与发展的要求,现阶段,我省乡镇财政职能定位:一是完善预算管理,改变乡镇收支预算编制简单、粗糙,预算执行不严格,约束办不强的现状;二是支持乡镇经济发展,利用一切财政手段支持当地经济发展,为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基本财力;三是建立服务机制,不断提高乡镇财政为民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惠民资金“一卡通”发放效率和水平,努力建设服务型财政;四是强化资金监管,充分发挥乡镇财政监督职能,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乡镇财政承担的具体工作主要有:财政预算管理、日常财务收支管理、乡镇财务监管、专项资金监管、惠民资金管理和发放、村级财务监管、债权债务管理、乡镇资产管理、乡镇财政信息化管理、参与农村综合改革等任务。对乡镇财政的各项工作要求,县里专门出台的《霍山县乡镇财政业务管理办法》中都已明确,我们要进一步充实完善职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做到不缺位、不越位。
上述乡镇财政定位了四个职能,明确了乡镇财政“干什么”,这就必须要理顺管理关系,省厅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问题作出统一的规定:一是统一机构设置,结合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根据乡镇财政承担依法行政职能和工作的需要,明确乡镇财政机构性质,合理确定人员编制。对人口或收入达到一定规模的建制镇设立乡镇财政分局。二是实行县财政局对乡镇财政所垂直领导,目前全省只有7个县区没有实行垂直管理,省厅要求年底前要完成。三是实行归口管理。省厅“三定”方案已经明确,乡镇财政管理是省厅农村局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能。去年底,陈厅长也明确批示:“乡镇财政管理以农村局为主,预算处协助,并按此口径对下宣传”。在县财政局内部,乡镇财政管理将比照省厅的做法,形成对乡镇财政工作统一管理和指导。
第二,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重点,着力加强业务建设。乡镇财政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推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更具有现实的意义,只有在乡镇这一级把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措施落实到位,构建稳固的财政管理体系才能有可靠的基础。当前乡镇财政业务建设的科学化精细化重点在强化预算管理、发放补贴资金和对专项资金监管。一要完善财政预算管理,做好农村公共服务。二要认真落实惠民农政策,建立服务工作新机制。三要强化监督职能,充分发挥乡镇财政就近、就地监管的优势。四是细化工作措施,把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落到实处。
第三,以优化工作环境为重点,着力加强设施建设。一是加快推进办公用房建设。省厅对乡镇财政所的基础设施非常重视,决定从起,通过省财政补助奖励、市县财政加大投入等形式,有计划、分组织实施乡镇财政所建设,力争通过各级财政几年的努力,切实改善全省乡镇财政所办公条件,今年省厅每个财政所安排40万元重点支持特别困难的400个乡镇财政所建设独立的办公用房,主要解决无房、租房、借房等问题。我县安排了5个财政所,县政府按每所20万元安排配套资金,同时重视对乡镇财政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不断满足各项业务需要。二是加强内部管理和窗口建设,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制度,及时宣传党和国家政策,要把改善工作环境与提高便民服务质量结合起来,把提高工作效率与改进作风、提升财政形象结合起来,努力把乡镇财政所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管理规范、服务完善”的规范化财政所。
第四,以提高人员素质为重点,着力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切实做好稳定乡镇财政队伍工作。为稳定乡镇财政机构、统一乡镇财政人员编制身份、解决聘用制干部等问题,县局都做了大量协调工作,做了很多努力。对事业编制乡镇财政干部,首先解决比照公务员管理。县局把解决乡镇财政人员身份、稳定基层财政队伍工作纳入财政局党组的一项重点工作,特别是对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聘用制干部,今后将按照上级要求,通过考核和办理养老保险等办法转为正式人员或退休,让广大基层财政干部安心工作。二是把“能力建设年”活动措施落实到乡镇。三是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四是深入开展创建“人民满意乡镇财政所”和评选“优秀乡镇财政干部”活动。五是深入开展向沈浩同志学习活动。关于这几项工作要求,葛局长作了明确的讲话。下面着重讲一下乡镇财政所基础设施建设:
经过多年的建设,乡镇财政所办公用房有了一定改善。但乡镇财政所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与乡镇财政职能的拓展不适应,与乡镇财政所工作任务的增强不协调,与基层财政干部的迫切要求也相背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镇财政干部的积极性,影响了财政工作效率。财政部和省厅对加强乡镇财政所基础设施建设高度重视。今年1月5日,谢旭人部长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表示:“强化‘双基’建设。切实抓好管理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8月30日,孙志刚常务副省长在全省市县财政局长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强基层管理,尤其是加强县乡财政条件和能力建设”。陈先森厅长先后在全省财政工作会议、市县财政局长座谈会上也强调:“要加大资金投入,改善乡镇财政机构办公环境”。去年省厅下发了乡镇财政所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XX年建设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我们一定要明确目标任务把握工作节奏,细化工作措施,确保按期完成。
一是抓组织领导。乡镇财政所基础设施建设是财政系统内部建设的一件大事,社会关注度高,我们财政部门要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县财政局作为此项工作的具体实施部门,周局长亲自挂帅,亲自把关、亲自部署,将这项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个具体人员,明确到每一个乡镇财政所工程项目的责任人,以保证责任落实到位。乡镇财政所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协助县局做好新建财政所的建设工作。
第四篇:十一五建设
桑根达来粮食储备库“十五个一”建设
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盟乡风文明建设精神,以“十五个一”建设为抓手,推动“乡风文明大行动”有效开展,进一步建设美丽乡村,现将乡风文明“十五一”建设实施方案制定如下:
一、总体思路
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统筹谋划,分步实施,重点打造,力争通过三年时间,使农村牧区“十五一个”建设取得实效,在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2015年,进行重点建设,并不断总结经验,选树一批先进典型。
二、主要内容及建设标准
(一)主要内容
建设“十五个一”,即建设一个好班子、配备一名以上专兼职宣传员、成立一个道德评议会、组建一支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建设一个宣传栏、制作悬挂一批弘扬核心价值观的图说张贴画、设立一个善行义举四德榜、建好一个基层大讲堂、组建一支宣讲队伍、发展一个集体经济项目。
(二)建设标准
1.建设一个好班子:在镇党委的帮助下,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各职其责,相互配合;有切实可行的总体规划,并付诸实施,收到好的效果;班子成员在职工中有威信,各项工作得到职工拥护,职工满意率达80%以上。
2.配备一名以上专兼职宣传员:本库配备 2名以上兼职宣传员。人员由办公室工作人员组成;主要负责本库理论政策、精神文明工作宣传、策划、指导等工作。
3.组建一支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主要本库职工组成;志愿服务队由库领导班子统一管理,集中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注册信息要在本库备档。
4.建设一个宣传栏:结合本库实际建设宣传栏,及时张贴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先进典型等与职工切身利益有关且职工需要知道、了解的有关报刊和事项;及时公开库信息,接受职工监督。
5.建立一个善行义举四德榜:在道德讲堂内设立义举四德榜,专人负责管理,定期展示“四德”先进典型。
6.建设一个基层大讲堂,组建一支宣讲队伍:定期开展形势政策、科技培训、法制宣传、党史党建、文明创建等适合本库特点的各类理论政策宣讲、培训;每年不少于4次宣讲、培训活动;宣讲、培训活动效果得到职工认可并积极参加。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实施好“十五个一”,建设美丽库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领导班子要把库区落实“十五个一”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推进、齐抓共建,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
(二)落实目标责任
各科室从实际出发,将“十五个一”建设及时量化为文明库区创建的硬指标。要明确各各科室工作职责分工,形成文明办抓统筹协调、各科室抓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要制定“十五个一”建设考核办法,把“十五个一”建设工作纳入各科室领导班子考核指标体系。
(三)加强督促检查
各科室要加强督促检查,加强调研指导,推动“乡风文明大行动”向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各科室要按照“十五个一”建设的规划方案,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
第五篇:对 “十一五”项目建设的思考
对 “十一五”项目建设的思考
“十五”计划实施以来,我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推动了工业主导型经济的发展和特色产业的扩张,商贸流通活跃,全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各项社会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十一五”时期是我区
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崆峒区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为我区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描绘了宏伟蓝图。《规划》纲要体现了项目支撑的原则,力图通过一批重大项目的实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一、XX区“十五”时期项目建设回顾
“十五”期间,我区经济增长仍然依靠投资拉动,全区共实施百万元以上项目308项,共签约项目182项,引进资金13.7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4.01亿元,是“九五”期间的3倍,成为建国以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最多的时期,固定资产投资拉动GDP年均增长在3个百分点以上。一是项目建设促进了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先后建成了城区自来水5万立方米/日供水扩能、崆峒山基础设施国债一、二期、垃圾无害化处理、城区供水老化管网和城乡电网改造、西郊文化广场、人民广场改造、柳湖公园改造、市二院住院部大楼、平凉三中迁建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南环路、柳湖路、平华路、平镇路、平高路、崆峒风情大道等道路建成通车,全区油路总里程达到247公里。建成了世纪金鼎、新民商厦等一批大型商贸设施。新建、改建校舍面积19万平方米。完成退耕还林34.8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422.8平方公里,建成北山防风林带11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增至36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到46%,绿化覆盖率达到23%。新修颉河灌区改扩建、二期人饮等水利设施127处,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11万亩,累计达到21.18万亩,解决了7.3万人、2.25万头大家畜的饮水困难。五年共建容量万人以上的小区10个,建成成套住宅102万平方米,城市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0平方米,比“九五”期间增加了6.4平方米。
二是项目建设促进了肉牛、商贸和旅游三大主导产业的发展。通过实施“千百十”工程、国家级秸秆养牛示范市、世行贷款畜牧综合开发等一批项目的带动,使黄牛饲养量达到24万头,较“九五”末增长36.4%。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42亿元,较“九五”期间增长了20.1%。建成了西开牧业和景兴肉牛屠宰分割生产线,填补了全省无精细牛羊肉产品深加工企业的空白。峡门福利制革厂通过实施犊牛皮、漆皮革生产线、整张牛皮鞋面革生产线等技术改造项目,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鞋面革生产企业,跨入全国乡镇企业500强。“雅虎”、“陇上明珠”、“景兴”等品牌享誉省内外。实施了崆峒山基础设施建设一期、二期国债项目,开发了太统森林公园,建成了柳湖公园、宝塔公园、圆通寺生态公园、东湖公园、西郊文化广场等一批新景点,极大改善了我区旅游环境。“十五”期间,全区旅游人数年均以8.2%的速度递增,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330.6万人(次),创旅游总收入8.72亿元,与“九五”相比,分别增长39.7%和85.9%。实施了柳湖物资建材市场、四中巷市场、国际家具汇展中心、世纪金鼎、义乌商贸城、百兴大厦、新民商厦、天丰家具城、西北机电城、百信超市等一批商贸设施项目,建成了专业批发市场、扩大了商流业辐射半径,提升了区域性商贸中心的地位。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7.48亿元。与“九五”末相比,增长97.5%,商贸服务业成为吸纳城镇就业的主要行业。
三是项目建设促进了工业经济快速扩张。先后建成了平凉火电三、四号机组、佛明制药、“雅虎”双百万制革、宝马纸业、祁连山水泥等一批骨干企业,全区初步形成了能源、建材、食品酿造、制革、造纸、医药六大工业体系,工业经济明显增强,二产年均增长19.1%,比重上升了5.4个百分点,使二产占GDP的41.76%,国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
二、扭住项目建设不放松,推动“十一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十一五”时期,要保持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实现增长两位数,就是要加大项目建设的力度,保持投资规模的大幅度增长。
(一)项目建设面临的宏观环境
首先,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和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践行,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将更加强调推进西部地区的发展和逐步消除制约西部地区发展的体制和改革障碍,将为我区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宏观战略环境;其次,我区将进入建国以来重大项目建设最密集的时期。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特色产业开发等方面获得更多的国家投资的支持,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将实施银武高速、平定高速、平西铁路及平凉火电厂二期建设、750KV超高压输供电工程等国家、省上重点建设项目,投资近百亿元,经济社会发展的“硬环境”将得到极大改